📖 ZKIZ Archives


天津爆炸事故背後:國家級化工基地的雄心與挫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9755.html

天津爆炸事故背後:國家級化工基地的雄心與挫折

一財網 江旋 2015-08-13 22:23:00

爆炸地點周邊也是天津化工產業布局的重地。此前,天津有意打造國家級化工產業基地,本次爆炸是一次挫折。

8月12日晚間,天津塘沽濱海新區發生爆炸。值得關註的是,爆炸地點周邊也是天津化工產業布局的重地。此前,天津有意打造國家級化工產業基地,本次爆炸是一次挫折。

最先發生爆炸的倉庫屬於天津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據公開資料,瑞海國際物流公司成立於2011年,註冊於天津東疆保稅港區,註冊資金5000萬元人民幣,是天津口岸危險品貨物集裝箱業務的大型中轉、集散中心。

根據一份2014年9月的《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躍進路堆場改造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擬批複公示》,該堆場改造後設計危險品年周轉量5萬噸左右,普通貨物年周轉量2萬噸左右,用於電石、矽鈣合金、氰化鈉、甲苯二異氰酸酯(TDI)、燒堿、硫化堿、氬氣、甲乙酮、乙酸乙酯、硝化纖維素、硫磺、硝酸鉀、硝酸鈉、甲酸、磷酸、甲基磺酸、壓縮天然氣等危險品和PVC、天然橡膠等普通貨物進出口的暫存。

金銀島化工行業負責人王貞賢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釋了上述物質在某種條件下可能遇險的情況:比如,電石遇水會發生爆燃並釋放乙炔;氰化鈉遇水會釋放出來有毒易燃的氰化氫;PVC等橡塑原料基本為固體形態,性質相對穩定,但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

同樣是來自金銀島的消息指,目前事故現場周邊部分道路封閉,液體裝船操作停滯,部分倉庫戒嚴,此次爆炸會對周邊地區化學品物流運輸產生一定影響。另外,當地幾家產能較大的化工企業,如天津石化、天津中沙、天津堿廠等生產正常。

天津是全國化工產業分布的重鎮,而天津的化工多數集中在濱海新區,濱海新區是國家繼浦東新區之後打造的又一個大型開發區,其經濟總量已經達到9000億元,現代化工是該區的四大主導產業之一。在《天津市工業布局規劃(2008-2020年)》中曾提出,將石油化工作為該市八大優勢支柱產業之一,並提出重化工業南聚的工業布局思路。作為兩大產業帶之一的臨海產業發展帶,重點發展大型裝備、石油化工、現代冶金等產業,充分合理利用港口、岸線資源,促進高水平的裝備、石化產業臨港聚集發展、循環發展,打造國家級裝備制造和石油化工產業基地。

在整個化工產業鏈的規劃布局下,除了化工生產,濱海新區還集中了一些大型的化工倉儲物流企業。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石油化工倉儲運營商荷蘭皇家孚寶集團所投資的項目。2008年11月1日,臨港工業區孚寶渤化北方碼頭灌區項目,由荷蘭孚寶集團、天津渤化集團、天津北方石油公司共同投資,投資額數十億元,建設儲運原油、成品油和其他化學品的罐區和碼頭。同期,由天津港和中化國際合資組建的天津港中化國際危險品物流有限公司已經投運。

資料顯示,2010年時,南港工業區倉儲物流組就已經擁有了中石化、中石油、泰達藍盾、北方石油、京海石化等五個項目,項目庫容總量達605萬立方米。

在2014年的一項全國主要液體化工品儲罐統計中,華北地區總罐容約351萬立方米,絕大多數都是位於天津。

事實上,從2011年起,天津濱海新區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煉化一體化基地之一和華北地區最大的煉油及深加工基地。當時曾有本地媒體報道展望遠景時稱,“目前正努力成為世界級生態型石油化工產業基地。”

不過,此前也有分析指出,化工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之一,對天津濱海新區的經濟增長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同時也對其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汙染造成嚴峻壓力。

顯然,這次爆炸事故的影響會更加深遠,化工產業的規劃和布局將重新得到反思。業內人士指出,天津港作為北方重要中轉港口之一,此次爆炸事故對化工行業的主要影響在於其物流運輸。消息指,此次出事貨場“瑞海國際”是天津港東疆轄區三個可存放化學物品的貨場之一,另外兩個分屬中化集團。

王貞賢認為,此次天津危化品大爆炸,勢必將危化品存儲運輸安全提到新的關註高度,未來或將引發國內石油化工行業安全生產大檢查,不排除個別企業會受此影響減產甚至停產。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867

人民幣國際化的雄心 各路大佬怎麽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4160.html

人民幣國際化的雄心 各路大佬怎麽看?

第一財經日報 周艾琳 2015-09-11 06:00:00

近期,人民幣無疑是全球市場的焦點。人民幣匯率中長期究竟是升是貶?人民幣全球影響力在不斷上升的同時應如何肩負“準國際貨幣”的責任?中國的改革進程又將如何推進?

近期,人民幣無疑是全球市場的焦點。人民幣匯率中長期究竟是升是貶?人民幣全球影響力在不斷上升的同時應如何肩負“準國際貨幣”的責任?中國的改革進程又將如何推進?

在由第一財經和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新領軍者年會共同舉辦的“人民幣國際化的雄心”分論壇上,各界大佬都對上述問題表達了自己的見解。該論壇嘉賓包括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主任李稻葵,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金融體系”行動倡議主席AndersBorg,慶應大學政策管理學院教授竹中平藏,以及新經濟思維研究院主席特納勛爵(LordTurner)。

李稻葵:“大國經濟”要兼顧全球

李稻葵認為,此次人民幣匯改的時機選擇和邏輯都十分正確,只是結果有些出乎預料,可見中國在不斷展現大國經濟實力的過程中,也要開始考慮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在時機方面,李稻葵認為,通常中國匯改選在夏天(如2005年7月11日、2010年6月19日、2015年8月11日),因為夏天正值華爾街放假,盡量避免全球過激反應,因此在不會引起過分炒作的時候改革是明智之選。

就邏輯而言,近幾年來,美國已經對主要貨幣相對上漲了20%,但人民幣對美元卻幾乎沒有貶值,所以此次貶值合情合理。

至於最後的效果不如所想,李稻葵對此表示:“因為我們忽略了一點——人民幣雖然不是國際貨幣,但可能是一個準國際貨幣,只要人民幣稍有動靜,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也會認為是中國經濟基本面存在問題便聞訊而動,加劇了區域的‘貶值潮’。”

李稻葵稱:“這次改革告訴我們,中國國內的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必須要考慮國外對中國的認知,不管這個認知是對是錯。”

此外,他也表示,中國貨幣政策應適當放松一點,跟美國貨幣政策收緊形成對沖,形成對新興市場國家的雙向運動,否則全球貨幣條件都會收緊,中國可能暫時還沒有完全盡到人民幣作為一個準國際貨幣的國際責任。“我也建議人民幣在未來幾個月乃至於這一年暫時先別動,以免造成更大的全球影響。”

黃益平:匯改“開弓沒有回頭箭”

與李稻葵的觀點略有不同,黃益平則認為,人民幣應該進一步盯住“一攬子貨幣”,而非只盯住其中的美元,“如果人民幣動了一陣,又把它盯住了,過一年後再考慮新動作,那我覺得這次匯改的波動就浪費了,下回還得重新開始。”

在黃益平看來,8月11日的匯改恰逢其時,“過去我們越來越多地發現,每天早晨的人民幣中間價和上一天的收盤價沒太大關聯,所以市場猜測這個差別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我們的政策意誌,而非市場因素。所以匯改最核心的就是把中間價的設定更多地交給市場,參考昨天的收盤價和今天早晨的市場因素,我覺得變動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此外,黃益平也認為,人民幣如果實現國際化,其實解決了中國的國際收支當中存在的“貨幣錯配”問題,因為如果資產和負債不是同一個貨幣,永遠都存在國際收支危機的風險。“美國就沒有這個風險,因為其資產和負債都是美元。”

對於人民幣國際化,黃益平同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一個貨幣有三個方面的功能——計價、支付、儲值,人民幣國際化就是在跨境市場上同時發揮這三大作用,用人民幣作為我國進出口產品的定價單位,作為投資、貿易的工具,可以讓人民幣作為最終投資儲值的工具。

AndersBorg:人民幣仍會保持強勢

對於人民幣未來走勢,AndersBorg表示:“長期而言,沒有什麽根本性的理由讓人民幣貶值,我知道中國有比較大的制造業,但是我認為,並沒有什麽根本的理由要讓人民幣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

他表示,短期而言會看到一些貶值,但長期而言,如果中國的經濟結構整體是健康的,那麽人民幣是會保持健康發展,這也正是李克強總理在9月10日的講話中所談到的,他展現出了對於中國經濟的信心,所以我相信人民幣會保持強勁。

AndersBorg特別指出:“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讓匯率波動受到政治的影響,因為匯率是市場化、經濟性的東西。此外,如果中國要在世界經濟當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資本賬戶開放也要逐步推進。”

在他看來,適度的波動是可以理解的,而中國央行最重要的是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穩定。

特納:人民幣國際化才能防止資金外流

對於人民幣國際化,各界此前仍存擔憂,但特納表示,只有讓人民幣成為國際化的貨幣,才能避免出現資金外流的情況。

他解釋說,中國現在存在很明顯的短期資本流動。“在三四年前,我們尚能理解成中國外匯儲備的流動,根據現有賬戶和外匯儲備,我們就可以了解這些‘熱錢’是從哪里來的,但最近我們發現有些情況很難解釋。隨著匯率波動加大、資本賬戶越來越開放,有很多外國資本流入,因此事情變得越來越複雜。”

對於匯率波動,他也表示:“如果看一下過去15年,歐元和美元之間的變動只有非常少的波動是可以通過利率變化或經常性項下競爭力來解釋的,大部分很難解釋,像80年代時日本的狀況,有大量資金流動,這導致了匯率的波動,簡單用貶值或通脹的理論難以解釋。”

因此,他認為伴隨著中國國際化的進程,必然有這樣的後果,也必須去接受這樣的後果。

除了人民幣匯率本身,各界對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1月將對人民幣展開的“大考”也極為關註。

特納表示支持人民幣加入SDR,“中國今年或明年進入無關緊要,主要是這個趨勢,如果我是估值委員會的成員,我會完全支持它。”

對於人民幣加入SDR,竹中平藏認為,中國的經濟規模很大,其GDP規模是日本的2.3倍,中國現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大進口國,因此中國在全球貿易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貨幣的作用亦不可忽視。“如果把人民幣放入到SDR之後,它會進一步推動人民幣金融市場的發展,這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對於人民幣本身而言,盡管SDR在實際操作層面的角色並不突出,但人民幣納入SDR的意義仍不能忽視。被IMF納入SDR,意味著人民幣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貨幣,名正言順地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180多個成員國的官方使用貨幣,這也標誌著IMF首次將一個新興經濟體貨幣作為儲備貨幣,將大大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貨幣舞臺的地位,象征性意義巨大。

此外,人民幣進入籃子可以增加SDR的代表性。籃子貨幣所代表的GDP自2000年以來持續快速下降(到2012年下降到40%),如果人民幣能夠加入籃子,籃子貨幣所代表的GDP會有較大的上升,也會大大減緩其下降的趨勢。與此同時,人民幣進入籃子也可以提高SDR的穩定性。有專家表示,如果人民幣在上一次評估時加入籃子,SDR相對美元、英鎊和人民幣的匯率波動會有較大的降低。根據相關測算,可以分別下降13%、21%和17%。

值得註意的是,竹中平藏回顧了日本90年代的痛苦經驗。9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實行了一項非常全面的金融自由化的計劃,很多經濟體都對其表示大力支持,“但因為自由化的問題,有很多壞賬和部分壞資產在此金融體系出現,造成市場極為動蕩。”

他表示,當前中國政策非常關鍵,要提供透明信息,恰當應對“影子銀行”問題,並有效消除壞賬,“這些政策能夠支持市場進一步自由化”。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799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開幕 各方博弈減排雄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9009.html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開幕 各方博弈減排雄心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11-30 22:25:00

嚴格掌控談判時間節奏避免節外生枝,並呼籲各國在談判期間繼續提高其減排目標,成為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COP21)開幕的雙重主題。

嚴格掌控談判時間節奏避免節外生枝,並呼籲各國在談判期間繼續提高其減排目標,成為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COP21)開幕的雙重主題。

當地時間29日晚間,COP21在大會開幕之前已經提前半天召開《德班平臺》工作組(ADP)會議。會上法國外長暨COP21大會主席法比尤斯尤其強調了會議紀律問題,即為了避免出現以往的混亂情況,保證大會可以如期在11日結束,必須在“第二周中期完成談判文本草案”。

同時,在COP21開幕當天,《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知,共有184個國家向聯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UNFCCC)提交了其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計劃,覆蓋了全球超過95%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然而上述目標仍不能令全球氣溫升高維持在兩攝氏度度的目標內。

法比尤斯為此呼籲各國政府進一步提高減排雄心,“氣候變化的威脅如此之大,我們已經不能滿足於僅僅達成一個最小程度的協議。”

目前,就本報記者所看到的“77國集團(G77)+中國”在會前所作出的聲明和呼籲,發展中國家也認為,制定2020年的目標對於巴黎COP21是否可以成功達成成果至關重要,且將為2020年後的減緩和適應行動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周中期完成談判文本草案

法比尤斯為各位ADP談判代表直接設下詳細談判時間表,指出如果想要COP21不超時閉幕,並達成巴黎協議,必須在第二周中期完成談判文本草案。針對此前在COP會議中一些有爭議的“暗箱操作”模式,法比尤斯亦承諾,所有的文本都將是與同利益攸關方商榷的結果。

不過法比尤斯提醒各位談判代表,“將不會有意外出現,我也要求你們能同樣做到這一點。”

目前,有150位政府元首或國家首腦赴COP21參加大會開幕式並致辭,而法方希望這種政治意願可以在兩周的談判中轉化成切實的推動力。

法比尤斯強調,ADP工作組依然需要達成一個有法律約束力(在2020年之後生效)的協議,第一周將準備草案文本,第二周將觸碰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之間的敏感議題。

具體而言,12月3日晚9點是本輪談判的第一個節點,屆時必須結束討論,並在4日早晨8點,準時向各締約方提交一個“完整並經過複審的草案協議和決定”。

在12月4~5日期間,各締約方將在聯絡組中繼續完善草案,並在5日前敲定草案,將草案如期呈交COP,保證在第二周部長級高層會議開談時,一份完整的草案可以擺在各位部長面前。

如何提高減排雄心

經管有前車之鑒,法國主辦方想法設法在程序上減少浪費時間的可能性,不過在實質上,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之間的談判立場並未出現重大彌合。

從“G77+中國”的聲明中可以看到,在提高減排雄心以及對資金承諾方面,發達國家並未回應發展中國家的基本訴求。

上述聲明表示,發達國家在減排方面應當到2020年,將減排目標至少提高25%~40%。同時,到2020年如何向發展中國家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仍未出現具體方式,且在2020年之後,如何持續提供氣候變化的融資,也無法提供任何可預測性。

目前有多種方式通過疊加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INDC)後,計算剩下的減排缺口。

此次UNFCCC的報告涵蓋了147 個UNFCCC締約方的119個國家自主貢獻,其中包括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的所有發達國家和四分之三的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排放了86%的全球溫室氣體,幾乎是世界上第一個要求工業化國家減排的國際減排條約——《京都議定書》第一個承諾期的四倍。

其中一個重要發現是,這些國家自主貢獻將使全球人均排放量到2025年減少8個百分點,到2030年減少9個百分點。除了人均排放,UNFCCC報告還顯示,由於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預計2010~2030年的排放增長相比1990~2010年將減少約1/3。

UNFCCC預測,146個國家自主貢獻能使全球升溫幅度到2100年控制在2.7攝氏度。

一位常年參與談判的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因此每5年一次對減排目標的審議變得尤為重要,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達到在兩攝氏度之內的目標也是一個動態過程,當然如何解讀技術路線圖,現在國內外都有不同看法。

因此,中法之間在法國總統奧朗德法華期間所達成的聲明也被法方看為是傑出之作。《中法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指出,中法雙方同意巴黎協議應規定締約方制定、通報、實施並定期更新國家自主決定貢獻。

雙方支持每五年以全面的方式盤點實現經議定長期目標的總體進展。盤點的結果將為締約方以國家自主決定的方式定期加強行動提供信息。

同時,中法雙方還強調有必要在巴黎通過一個關於2020年前加速落實減緩、適應和支持的工作計劃,並在2017年或2018年開展一個促進性的對話以盤點已有進展並探索進一步加強2020年前行動和支持的可能性。

法國駐華大使顧山對《第一財經日報》披露,此協議是法國外長法比尤斯和中方相關高層領導親自起草的,是一份相當有分量的聲明,且希望這份聲明成為巴黎協議的一塊基石。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678

資金、雄心和齒輪機制:《巴黎協定》將世界帶向何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5973.html

資金、雄心和齒輪機制:《巴黎協定》將世界帶向何方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12-15 21:53:00

一位與發達國家談判代表接近的智囊團成員對本報記者表示,《巴黎協定》達成的最大意義在於,向國際投資者發出綠色投資戰略信號。此戰略意義,必須由資金、齒輪機制(5年一次盤點制度)和雄心三者確保。

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落下帷幕。而對這份近200個締約方歷經13天密集而艱苦的談判催生的《巴黎協定》,國際市場反應很直接。

世界最大的私人上市煤炭企業皮博迪能源公司股價12月14日在紐交所下跌13.15%,創下2003年來最低值;與此同時,在全歐洲領域,包括維斯塔斯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相關企業股票全面上漲。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閉幕全會上發言時明確指出,《巴黎協定》傳遞出“全球將實現綠色低碳、氣候適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強有力積極信號”。

在《巴黎協定》達成時,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英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勛爵,這位保守內斂的典型英國紳士,罕見地在場外歡呼起來。

斯特恩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巴黎協定》是一個轉折點,將為各國加速長效的低碳經濟發展和增長創造巨大機遇。

一位與發達國家談判代表接近的智囊團成員對本報記者表示,《巴黎協定》達成的最大意義在於,向國際投資者發出綠色投資戰略信號。此戰略意義,必須由資金、齒輪機制(5年一次盤點制度)和雄心三者確保。當然,這也就是單一透明機制設計的目的所在,即解決三個最重要的問題:錢從哪兒來、如何監督“雄心”、如何加強執行力。

從3.6攝氏度到2攝氏度以下

一位美國資深官員在《巴黎協定》達成後召開的電話會議中表示,一年前的預測顯示,如果沒有186個國家的自主貢獻,全球將走在3.6攝氏度的升溫道路上。

根據各國截至今年10月提交的各國自主貢獻(INDC),模型預測全球升溫降至2.7攝氏度。

麻省理工學院與氣候互動組織方面15日發表的情景分析指出,如果《巴黎協定》中的齒輪機制可以成功實施,全球很可能會在2100年將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即有可能控制在1.8攝氏度左右。

此次,《巴黎協定》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模式首次寫進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已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向聯合國提交了自主貢獻文件,涉及全球95%以上的碳排放。

《巴黎協定》明確規定,各方將以“國家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這種方式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模式,與《京都議定書》中提出的自上而下的強制減排模式不同,優點是極大提高了各國的參與度,不足之處是“雄心”程度。

《巴黎協定》也指出,2025年和2030 年由國家自主貢獻提出的溫室氣體排放合計總量達不到控溫2攝氏度的設想情景,但在2030年達到預計的550億噸排放水平概率很大。因而,需要作出的減排努力應遠遠大於與國家自主貢獻相關的減排,才能將排放量減至400億噸,也才能將與工業化前相比的全球平均溫度升幅維持在2攝氏度以下。

如何理解1.5攝氏度,這個更具雄心的目標呢?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全球氣候項目主任摩根(Jennifer Morgan)在《巴黎協定》即將達成之前的一場專家解釋會上表示,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則表示要全球在2080~2090年實現凈零排放;而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意味著要在2060~2080年實現凈零排放。

目前,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方面尚缺乏科學論證。為解決這個問題,《巴黎協定》規定,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 2018年,就與工業化前水平相比全球升溫 1.5攝氏度的影響與有關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路徑提交一份技術文件。

《巴黎協定》將在2020年生效。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報告中指出,若想讓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或遠低於2攝氏度,碳排放量必須在2020年達到峰值,並在此之後快速下降。目前若將現有的氣候承諾加總,也僅達到目標額度的一半,留下120億~160億噸排放差距。

五年審議制度促減排加速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巴黎協定》達成後發表聲明稱,沒有一個協議是完美的,這份協議也不例外——牽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磋商總是有挑戰性的。即使在巴黎設定的所有初始目標都已達成,我們也只是在減少大氣中碳排放的道路上走完了一部分,且不能因為現在的協議而自滿。

但奧巴馬表示,毫無疑問,《巴黎協定》建立了世界解決氣候危機所急需的持久性框架。它創建了繼續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的機制和架構。

奧巴馬所說的機制,包括五年一次的定期審查和全球盤點制度。

具體而言,這涉及兩個容易被混淆的五年制度:一個是五年定期審議;一個是五年一次全球盤點。

《巴黎協定》指出,那些提出INDC的國家,需要在2020 年前通報一次新的國家自主貢獻,並在此後每五年通報一次。

此外,《巴黎協定》還在全球盤點方面規定,從2023年開始,每5年將對全球行動總體進展進行一次盤點,以幫助各國提高力度、加強國際合作,實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長期目標。

氣候互動組織負責人瓊斯(Andrew Jones)表示,如果各國想控制升溫在2攝氏度之下,各國必須遵守《巴黎協定》,並對INDC作出改進,即更大力度削減排放,盡早排放達到峰值,且做到全體國家參與,並制定長期目標。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包括不少推動將控溫1.5攝氏度目標寫入《巴黎協定》的發達國家,目前也未對該目標進行經濟模型測量,各國目前在等待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2018年的報告。

與此同時,歐盟方面認為,如果需要做到在2060~2080年實現凈零排放,那麽必須要依靠“負排放”技術,即通常意義上的大規模部署碳捕獲和封存(CCS)技術,將碳保存地下而不是釋放到大氣中,從而做到凈零排放。

然而,需要提出的是,CCS在歐洲各國都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環保議題。

資金路線圖的歷史突破

資金又從何處而來呢?在資金落實方面,分成2020年前和2020年後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巴黎協定》指出,決心推動發達國家締約方緊急提供充足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以加強各締約方2020年之前行動的力度,在這方面,強烈促請發達國家締約方提高其資金支持水平,制定切實的路線圖,以實現在2020年之前每年為減緩和適應提供1000億美元共同資金以及大幅提高當前適應融資水平的目標,並進一步提供適當的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資金問題爭議極大。甚至在資金統計口徑上,發展中國家也存在多重疑慮,其原因在於發達國家融資機制透明度缺失。

2015年10月,經濟合作組織(OECD)在一份報告中提出,在2013年,發達國家通過公共和私營部門,向發展中國家註入522億美元的氣候融資,2014年註入620億美元,涉及方式是雙邊、多邊、出口信貸以及私人部門資等。

這一說法遭到了以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駁斥,認為OECD的報告在統計方面有重大缺陷,而印度方面給出的數字是20億美元。不過,一位發達國家談判代表對本報記者稱,雖然OECD的數字可能不完美,但是相差這麽多,也不知道印度是怎麽計算的。

印度環境部長賈瓦德卡爾在大會上談到此問題時,表示“重複審計出來的數據,不是真實的數據”。

巴西環境部長特謝拉表示,要在巴黎大會上建立透明的機制以得出真正的數據。

我們歡迎經合組織做的這份報告,但是發展中國家並不認可,因為覺得其中的計算並不統一。解振華表示,另外這正說明了在資金問題上,在各個要素的透明度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同樣重要的還有對於未來氣候變化融資的安排。《巴黎協定》指出,發達國家有意在減緩行動和執行工作的透明度框架內,繼續現有的到2025年的集體籌資目標;2025年前,作為《巴黎協議》締約方會議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將在考慮發展中國家的需要和優先事項的情況下,設定一個新的集體定量目標,每年提供最低1000億美元。

一位前發展中國家談判代表對本報表示,此次會議出現融資方面的路徑設定,這樣的文本語言和成果,的確是歷史性的。以前,達成這樣的成果是她無法想象的。

 

編輯:楊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23

雄心


有多年出席兩會代表表示,兩會開幕前霧霾嚴重、與去年天朗氣清比較,有好大分別。

由黑資源價格爆升、鐵礦石價格單日破紀錄大升兩成、到恒鼎爆升,以及一眾煤炭股表現,其實已經解釋晒一切:
就係調結構、去產能,已經變成口號式。瑞信陳昌華已斷言,增長及供給側改革兩雙矛盾下,結構性改革肯定放慢。

由習大大首場、就到黑龍江代表團會議,特別關心煤炭業發展,甚至仔細到查問產量及採量,用筆記記下煤炭行業轉型困難,識得國策解讀,已經即刻轉頭追買煤炭股啦。

舊年黑龍江GDP增速、只有5.7%,全國排名倒數第三。由於煤價及鐵礦石價格大跌,多個東北省分GDP增長都跑輸全國,部分更出現負增長,中央真係可以坐視不理?

交銀國際洪灝話、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由去年15%下調至10.5%增長,表面係大幅降低,但政府主力的公路及鐵路投資、繼續保持1.6萬及8000億規模,並唔見得有所放慢。

兩難選擇,要改革? 定要增長?

大摩經濟師形容,是困難決定,相信要保增長,政策要進一步加大力度。以今年增長目標定在6.5%至7%,是偏高,相信中央會加大財政政策多於運用貨幣政策。

更令人意外、是工作報告不再「雄心壯志」。德銀話,過去有寫入報告內容的人民幣國際化,以及資本帳開放,均不再提及,反映在資本流出下,中央對資本帳開放更趨審慎。

瑞信同意、政策取向明顯由創新改革轉至重視監管及風險防範,資本帳開放步伐將會放慢,深港通可能要等更長時間先會推行,供給側改革論調亦變得温和。

值得注意係今日公布左外匯儲備數據,跌幅顯注收窄到不足300億美元,比預期好,但代價好明顯就係資本管制。

外管局雖然公開否認落閘、但任何渠道可以將資金調出國外,都已經「此路不通」。

我地跑開兩會同事,都提出今年要解讀總理工作報告,重點唔在有啲咩、而係無左啲咩,好似無左註冊制、無提人民幣國際化、資本帳開放,金融改革顯然已經放到較低層次。

金融時報提出、資本管制雖然可以買時間減少資本外流,但中央如果唔能夠攞出處理殭屍企業決心,中國將再次失去,向全世界恢復公信力既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144

用不到10年時間讓人均GDP漲9倍 老撾的發展雄心背後面臨挑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451.html

作為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它由東至西,從北往南,分別與越南、泰國、中國和柬埔寨接壤。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它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它被很多人視為東南亞最神秘的國家,同時也是一個容易被人遺忘的國家。它就是老撾。

想用不到10年讓人均GDP漲9倍

按照世界銀行統計的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來算,老撾僅118億美元的GDP在東盟十國中屬於下遊水平,僅為中國的1/900。盡管總體經濟體量小,但近幾年來,這個面積不到雲南省2/3的小國家卻保持著驚人的增長速度。

2011年~2015年,老撾的GDP平均增長率高達7.4%,人均GDP從319美元躍升至1970美元。根據老撾政府的計劃,預計下一財年(2015~2016年)老撾的人均GDP將達到2092美元,GDP的增速也將超過7.5%,總額達144.3億美元。

不過,雄心勃勃的老撾政府顯然並不滿足於此。

按照政府正在起草的第八個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2016年至2020年,老撾國內生產總值年增幅將達到8.5%至9%,2020年人均GDP將實現3200美元。

這也意味著,人均GDP從2011年的319美元到2020年的3200美元,老撾打算用不到10年的時間完成這足足9倍的增長。

在老撾萬象的地標酒店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老中合作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兼老中友好協會秘書長西昆·本維萊甚至將老撾比作瑞士。“老撾好比是瑞士,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比如水、木業和黃金。我想讓全世界都知道老撾正在快速發展。”他向記者強調。

“10~20年之後,老撾有機會成為東南亞人均最富有的國家。20多年後,人均收入說不定會趕得上像新加坡這樣的國家。”做出這般樂觀判斷的是老撾最富有的華商——吉達蓬集團公司董事長、老撾中國商會名譽會長姚賓。

姚賓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他如此樂觀的原因是,這里從水資源到農業和林業以及礦產資源都相當豐富,旅遊資源也是。只要交通基建完善並利用充分,老撾就會成為東南亞最重要的樞紐。

交通鎖國,缺錢缺電還缺人

一直以來,封閉的交通和落後的基建為老撾蒙上了神秘的面紗,也是當地經濟發展的最大桎梏。這個位於越南、泰國、中國和柬埔寨中央,原本擁有得天獨厚地理位置的交通樞紐卻默默淪為了“陸鎖國”。

目前,老撾尚無一條建成的鐵路,僅有一小段長約3.5公里的鐵路連接泰國。由於四面不沿海,只能依靠唯一的一條13號公路以及湄公河與他國進行經貿往來。

除了交通鎖國,老撾也存在嚴重的季節性缺電。陳非是中國一家大型電力公司在老撾的負責人。他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老撾基本上85%的地區用電已經覆蓋,用電人口超過90%,計劃2020年用電人口超過95%。

盡管如此,老撾仍然缺電。

陳非解釋稱,老撾的發電主體主要有兩個:隸屬於老撾能源礦產部的老撾電力公司(EDL,老撾唯一的電力開發和運營機構)以及境外投資商獨立發電商(IPP),其中,後者的裝機量占全國總量的近90%。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老撾全國裝機容量為5563兆瓦,其中EDL和IPP的占比分別為11.2%和88.8%。

但問題在於,當地的用電主要由EDL供應,IPP雖然擁有老撾政府給予的特許經營權,但在老撾的發電量絕大部分都以直接出口的形式獲利,只留少量在老撾使用。

承擔老撾全國用電的EDL顯然有點力不從心,盡管水力資源豐沛,只占11.2%的裝機量遠遠無法滿足全國的用電需求,這使得老撾每年不得不從中國等周邊國家進口電。

根據陳非提供的數據,2010年至2016年期間,老撾北部從中國進口電量就超過了10億度。2015年,EDL進口電量達16億~17億度,其中2億~3億度是從中國進口。

尷尬的是,如此缺電的國家每年會出口大量的電,甚至被稱為“東南亞的電源”。原因是旱季和雨季分明的老撾主要依靠水力發電,在雨季時會出現電力過剩,但在旱季時又會出現嚴重的缺電現象。

雖然經常自顧不暇,卻也只能眼睜睜看著IPP生產的大部分電輸向泰國和柬埔寨等國。為保證當地用電,同時不影響電力出口創匯,老撾政府開始鼓勵EDL利用外資,確保輸送的電量至少保持目前水平。

目前,老撾的發電幾乎全為水力發電,僅10%左右為火電。隨著當地工業的發展和用電量的大幅增長,老撾政府也開始考慮增加火電廠的建設以增強供電能力。

老撾的工業區極少,因此大型的電力用戶也很少。全國總共17個省市,僅首都萬象的用電量就占全國用電量的50%左右。

“老撾的電網網架很不完善,調度能力很弱。這兩年才剛剛有了電力調度的概念。”在陳非看來,這也是老撾缺電的重要原因。

除了國土面積小以外,老撾的人口也不過700萬,教育水平普遍較低,高端的人才更是少數。為了帶動當地就業,老撾規定,進入老撾的外資企業雇用外國人和老撾人的比例為1∶3。

第一家進入老撾的中國律所——八謙老撾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天翼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少行業即使想招當地人也找不到合適的人。目前,老撾大部分的行業在用工上還普遍存在不完全規範的情況。

由於交通基建的落後和由此催生的高成本物流,讓一切和現代生活相關的商品都在當地成為稀缺品。多數生活在萬象的老撾人,都不得不經常跨過湄公河去對岸的泰國購物。據姚賓說,20多年前,一輛在中國再普通不過的自行車運到老撾後可以賣到200多美元,價格是國內的近10倍。

老撾中國總商會秘書長丁國江告訴本報記者,即使是現在,中國的商品運到老撾銷售價格也至少是國內的兩倍,而獲得的利潤則至少比國內高出3~4倍。

積極招商引資

隨著周邊國家的快速發展,老撾政府也有了急切想要改變的心願。

為了盡快擺脫貧困、解決赤字,如何鼓勵外商投資、充分挖掘外商直接投資的效應也成為了老撾政府“最熱心”的事業。

一方面,通過制定和修訂相關政策和措施給予外來投資者越來越優惠的條件,老撾政府不斷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另一方面,老撾政府也積極招商引資,用“微笑外交”的方式爭取外來投資和外援。

1988年,老撾頒布了《外國在老撾投資法》,1994年頒布修改後的《促進和管理外國在老撾投資法》,2001年,老撾頒布《促進和管理外國投資法實施細則》,為外商投資提供法律保障。當地鼓勵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包括:政府不幹涉外資企業的事務,允許外資企業匯出所獲利潤,外商可在老撾設立獨資企業、合資企業,外資企業前5年免稅等。

除此之外,老撾自2002年至今還批準設立了10個特區,其中8個為特定經濟區,用特殊的優惠政策以鼓勵外商投資。張天翼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老撾對外資的開放程度優於緬甸,與越南接近,雖然整體開放程度略低於泰國和柬埔寨。

更讓老撾人振奮的是,東盟經濟一體化也為當地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會窗口。2007年底,東盟各國簽署《東盟憲章》,決定致力於經濟一體化建設,實現商品、投資的自由流動,增強合作互動,消除貧困,縮小貧富差距。隨著亞太地區投資自由化的進展,東盟引進外資的限制還會繼續放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83

243億英鎊收購ARM 軟銀孫正義的物聯網雄心

移動世界規則制定者ARM將更換新東家。

7月18日,軟銀(SoftBank)宣布,以243億英鎊(1英鎊約合人民幣8.872元)收購英國半導體知識產權提供商ARM Holdings ,收購價較上周五的收盤價11.89英鎊高出約43%。

7月18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聯系上負責ARM中國公關業務的相關人士,其表示正在等待ARM總部消息。

多位半導體專家告訴記者,對於軟銀而言,這是一筆富有遠見的財務投資,瞄準的是未來5年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

移動架構霸主

ARM是總部位於英國的半導體知識產權(IP)提供商,截至目前,ARM向全球250多家公司出售了800多個處理器許可證,ARM架構在95%的智能手機、80%的數碼相機以及35% 的所有電子設備中得到應用,總共銷售了超過 200 億個基於ARM架構的芯片。

財報顯示,ARM近年來財務保持穩定增長。ARM在2013年~2015年分別實現營收7.14億、7.95億、9.68億英鎊;凈利潤分別為1.53億、3.09億、4.06億英鎊。

中信證券並購業務高級副總裁陳紀正對記者表示:“從財務的角度來講,英日匯率目前處於歷史最低點,43%的收購溢價並不貴,而且鎖定了英鎊匯率超低的時點。從戰略上來講,因為ARM在智能手機芯片設計領域的龍頭地位,能夠進一步使得軟銀收購配置鏈條更加完整,將手機和TMT行業的缺口補足。”

如果說X86架構統治了PC世界,ARM架構則統治了移動終端。“無論是蘋果、高通、三星、華為,手機芯片都是基於ARM架構,隨著ARM的發展而發展。”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ARM和下遊芯片商發展了一套共生發展的生態關系,其商業模式主要涉及處理器架構相關的設計和許可,而非生產和銷售實際的半導體芯片,通過向體系內的芯片商收取許可費,以及收取基於每塊芯片的版稅盈利。因為構建了強大的ARM生態體系,其他技術架構很難挑戰到ARM架構在移動端的影響力。

英國宣布退歐以後,英鎊對日元已經跌去30%,英國公司體現出收購價值。

韓國投資夥伴合夥人王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有點像當初盧布突然貶值,蘋果手機和其它硬通貨價格來不及調整的情況類似。英鎊匯率的下跌會使得ARM賬面(美元結算,英鎊計算)的收入大幅上漲,而開支(英鎊結算)會顯著下跌。”

有分析人士認為,看準ARM的更大潛力,可能是軟銀發起收購的出發點。

業內普遍認為,聯網設備智能數量將是現在的十倍以上,ARM架構繼續拓展的空間較大,而軟銀正是看中了ARM對移動世界的影響和繼續拓展潛力。

“軟銀作為一家電信運營商,此前的收購多數集中於互聯網、智能硬件行業,如此大規模投資國外的半導體公司是第一次。”Gartner研究總監盛陵海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物聯網雄心

根據Dealogic Data統計,軟銀過去10年在全球範圍參與了140多項收購,總金額高達820億美元。比較知名的投資案例是入股阿里巴巴,2006年,軟銀斥資150億英鎊收購電信運營商沃達豐日本公司,2013年收購美國第四大運營商Sprint。

ARM主要競爭對手包括英特爾。PC時代的霸主英特爾,也曾試圖在移動領域建立起基於英特爾架構的芯片王國,但因為決策的失誤和ARM生態體系的強大而難以突破,不得不放棄部分移動業務,今年5月,英特爾公司書面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確認,將取消Broxton系列處理器產品以及SOFIA系列部分產品。

ARM的商業模式征服了移動世界,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股價表現平平,總市值並不高。以至於有分析人士認為,ARM很有可能成為蘋果、英特爾等科技公司的收購對象。對於軟銀可能和ARM達成的收購,王艷輝向記者表示,交易對雙方有利,軟銀看中ARM在物聯網領域的拓展空間,而對於ARM而言“軟銀的出價夠高”。

盛陵海認為,ARM的成功在於開放精神,“聯手三星、蘋果、高通、臺積電等一起做生態圈,分享ARM自己的IP。合作夥伴也認為使用ARM的架構成本較低,因為開放而容易更改設計。”但ARM的發展也面臨瓶頸,雖然ARM占有智能手機芯片市場絕對份額,但它的營收只有幾十億美元,而且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在增長較快的服務器領域,ARM並沒有掌控局面。

相對於其他競爭方收購,由此前沒有大規模布局半導體產業的軟銀對其進行收購,或許是對半導體產業、終端產業震動最小的一種方式。

然而,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從未掩飾自己對物聯網的興趣。他在解釋這筆收購的時候表示,隨著軟銀積極尋找物聯網的機遇,ARM會成為軟銀絕佳的戰略資產補充和未來增長戰略的核心,這是軟銀所進行最為重要的投資之一。孫正義對機器人同樣癡迷,去年,軟銀的陪伴機器人Pepper已經上市發售,這一產品來自於過去幾年收購的數家機器人公司。

雖然243億英鎊收購ARM的成本不菲,但如果考慮到未來物聯網的市場規模以及ARM的先發優勢,這筆交易會在未來帶來巨大的回報。第三方咨詢機構IDC預計,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從目前的6000多億美元增長到1.7萬億美元。交易宣布之後,軟銀股價也沒有出現大幅波動,收盤基本持平。看起來,投資者對這筆交易並不過分擔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91

讀書札記170103中國的崛起(二) 雄心與焦慮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1/03/%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70103%e4%b8%ad%e5%9c%8b%e7%9a%84%e5%b4%9b%e8%b5%b7%e4%ba%8c-%e9%9b%84%e5%bf%83%e8%88%87%e7%84%a6%e6%85%ae/

讀書札記170103
中國的崛起(二) 雄心與焦慮
掌門執筆

本書第一章《雄心與焦慮:中美之爭》的作者Robert Kagan是「新保守主義」的首席理論家, 被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高級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 布會的年度預算高達90m US$,其充盈金庫的智力毫無疑問是天下第一.

“美國人如欲了解崛起的中國,只需照照鏡子即可明了.” Kagan如是說.
〈兩國的崛起〉
美國崛起於19世紀末,時值南北戰爭之後, 剛獲得立國以來最大的國家安全度和區域主宰權. 甫一安穩,即行擴張, 建立新型遠洋艦隊,參進「西方列強」的隊伍,插足東亞事務. 培里黑船之於日本,海約翰宣言之於中國, 俱為嶄露頭角之傑作. 百年之後,中國崛起於本世紀元初, 時值開放改革大成,剛獲得立國以來最大的…..遠洋艦隊….. 鏡子之前的美國人又何需大驚小怪?

兩國的龐大海軍建設都不是對國外威脅的防禦性反應, 因為眼前威脅並不存在.*** 兩國所欲為者,乃是建設匹配其國力的遠程投放型軍事力量, 宣稱其用途是為了保護跨域的 國家安全,領土主權,經濟和人民的諸般利益.
雖然相距百年,從全球史的角度觀察, 兩者有著相同的經濟結構. 兩國都是由於工業發展和出口貿易取得重大成就,才獲得財力建設海軍; 反過來,貿易利益使建軍有其需要和值得投資.****

然而時移世易,國際大局幾許滄桑. 當年是大亂世,列強爭霸,合縱連橫. 美國雖為新興強權,國力仍未及英法德俄四大國, 為了力爭上遊,衝出美洲,強烈需要整軍經武. 當今卻是美國「單極霸權」治下的 “太平盛世”. 中國在相對國力遠未足以挑戰霸主的條件下(更可況美國有眾多富強盟國,而中國沒有.), 仍斥巨資,冒風險,極力整軍經武, 其理安在?

「國家是由利益,榮譽和恐懼所驅使的. 」修昔底德 如是說.
根據「古典現實主義」理論,國家的動機和行為有如個人, 充滿著情感,本質上是不理性的.*** 個人為了爭取「身份認同(ie面子)」而竭盡全力; 國家也一樣,歷史上每個實力充盈的國家,都不惜犧牲,爭取國際影響力, 而不論其動機出於侵略或是傾向和平. 這種取態,作者稱之為國家的「雄心」. 有了雄心自然就會萌生「焦慮」,焦慮是對雄心遭到挫折的恐懼感, 兩者無意識地主宰著國家的行為.

〈中國人的雄心與焦慮〉
論國力,中國從來是當然的東亞區域霸主; 按照儒家「天朝觀」意識形態,更是世界的中心與至尊,又怎可能長甘雌伏? 更形緊張畸變的是飽經所謂當代史“百年屈辱”, 中國追求補償的心態強烈無匹.*** 此所以國力剛才恢復,立即宣示「和平崛起」 (以策略師 鄭必堅的著名文章《中國的和平崛起》揭櫫大義.), 主張 “歷史上一貫愛好和平” 的中國強勢回歸,對區域與世界和平是何等有益, 而“王道” 的中國是絕不會 “稱霸” 的.***
中國是否“歷史上一貫愛好和平” 大可爭議, 但單論東亞地區近代史,比較中國 “稱王稱霸”與西方列強 “殖民帝國” 的行徑,在經貿利益層面明顯地南轅北轍. 天朝思想著重 “恩威並施”, 「朝貢體系」傾斜下綫國家, 確實與「殖民體系」的掠奪行為反差強烈.**** 從這種意義上說,中國確然是和平的.

當前的東亞戰略格局以「東盟10國」為基本藍圖, 而以「10+3 (中日韓) 」為論壇. 中國既為區域最大強權,又是大多數東亞國家(包括日韓)的最重要貿易夥伴, 在生產鏈上面中國和諸國競爭較少而互補較多, 本應最有資格主持大局,籌建新時代的 “大東亞共榮圈”. 中國援引 “王道” 此一歷史語境,企圖 “以德服人”, 正好反映其恢復舊業的雄心. 但是一眾東亞國家又會否 “心念故主”, 團結成 “以中國為首”的 「東亞經濟共同體」, 以抗衡西方集團國的 “後殖民時代” 經濟侵淩呢? 恐怕未必. 中國的焦慮來源於在區域增強影響力過程中遭遇的阻撓和挫敗.*** 中國人認定其善意外交之所以不售, 是由於美國人在背後搞鬼.

〈美國人的雄心與焦慮〉
再看美國,這個 “自出洞來無敵手” 的年青國家步步登天, 從區區東岸十三州擴張至環球單極霸權, 自然是雄心飽滿,跋扈好鬥. 天真驕傲的美國人民衷心相信 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和 “美國精神” 是人類文明的最高端發明, 應該推諸四海,化及萬國,*** 於是熱情地按照「自由主義」投票. 老謀深算的政治菁英則深知戰略控制與意識形態不可混為一談, 從來冷靜地依據「現實主義」訂策.*** 無論是人民抑或政客,出於天真抑或謀利, 對於美國應該維護其單極霸權都是毫不置疑的. (他們當然也認為盟國應該分擔成本,不要只搭便車.)

根據「新現實主義」理論,國家的外交政策主要受外部環境而非內部屬性所決定, 國際政治只有權力運作,意識形態只是幌子. 美國操控環球金融,建設 “無敵艦隊”, 都是為了滿足國家的龐大現實利益. 該等利益指涉 美元威權,華爾街和跨國企業的環球利權. 這些利權都只能保存於全球「新自由主義秩序」之中, 而這 “美元秩序” 透過美國(及西方集團國) 牢牢掌控的「布列頓森林機構」(ie IMF,WB,WTO等) 運作, 並以超級威懾性軍備為後盾.

宏揚自由資本主義和民主政制的抱負, 制宰天下的雄心已成為當代 “美國精神” 的核心內容. 美國近年的焦慮則來源於在環球經濟和金融層面, 遭到新興經濟強國中國的挑戰. 中國GDP緊逼美國,持有最多美國國債.*** 美國人認定其普世秩序之所以鬆脫, 是由於中國這一 “野蠻國家”(專制,違反人權, 在自由市場暗中搗亂.) “挖牆腳,滲沙子”,不斷挑動和蠶蝕所致.

中美兩國在當今環球經濟中其實唇齒相依, 中國生產最大量的美國日常消費品,美國則是 “中國製造” 的最大買家; 中國持有最大量的境外美元,是美國最大債主. 但在意識形態層面, 兩國相互敵視,水火不容.
作為新保守主義理論家,作者認定民主國家之間由於互相信任, 可以容忍他方的霸權. (例如上世紀初英國容認美國崛起, 現今歐盟容忍美國的單極霸權.) 反之, 集權國家不值得信任,因此,美國不會,也不應該容忍任何一個集權國家的崛起. 基於這種邏輯,建言美國應該對中國採行「接觸–遏制政策」, 取代尼克遜訪華邇來的「接觸–合作政策」, 更有甚者,應該逐步加強遏制力度.***

源於共和黨右翼意識形態的「新保守主義」在理論上強調中美
〈兩國的深層衝突〉.
在微觀層次,美國(人民)信奉「自由主義」哲學, 其核心教條認定人類生而平等,並且具有不可讓渡的權利, 這些權利不應為政府所剝奪. 反之,政府的權力和統治的合法性只能來自人民的同意. 即是說, 「權利創造權力」.***
對於不同意這種論調的中國(領導) 人來說, 美國及其集團國只因足夠強大,才有能力把這種意識形態強加給全世界, 因此,「權力創造權利」才是對的.

以「攻勢現實主義」面貌活躍的中國策略師 閻學通指出:美國人通過建立國際規範,在全球營造「制度化的霸權體系」, 以迎合其行為準則.*** 那麼,自由主義教條掩蓋的就是現實主義權力運作. 因此中國必須擴展「硬實力」以匹配其大國地位, 維護「戰略安全」利益.***

在宏觀層次,美國(政客)相信的「現實主義」或「新保守主義」, 均認為集權國家就算如何參與環球經貿,都不會變得稟性平和. 要一個集權國家變成平和, 除非其內部制度瓦解,從根本上變成一個民主國家!根據這個邏輯, 美國(及其忠貞盟國)毫不掩飾 “民主國家應該幹預集權國家的內政,以利其轉向民主”的主張,*** 某些極端情況下甚至不惜鼓吹用兵. 而幹預內政的借口只能是「人道救援」, 於是衍生出炙手可熱的「人權重於主權」論說.

中國(及一眾東盟國家) 則深恐美國及其自由主義思想動搖國內權力結構, 於是極力維護「威斯特伐利亞」精神, 重申 “不得幹預他國內政” 原則,*** 主張「主權重於人權」.

《中國的崛起The Rise of China:Essays on the future competition》(2013) Gary Schmitt主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53

商務部:加強“一帶一路”倡議與“菲律賓雄心2040”戰略對接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3月7日,中國菲律賓兩國政府經貿聯委會第28次會議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與菲律賓貿工部長洛佩茲共同主持會議。會後,鐘山同洛佩茲共同簽署會議紀要,並出席新聞發布會,介紹聯委會主要成果。

鐘山表示,菲律賓是就任商務部長後的首訪國家。此次訪問目的是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為中國國務院汪洋副總理下周來菲律賓訪問做好準備,召開中菲經貿聯委會第28次會議,推動中菲務實經貿合作發展。習近平主席指出,中菲兩國是搬不走的鄰居。兩國隔海相望,遠親不如近鄰。2016年10月,杜特爾特總統成功訪華,兩國領導人就全面發展中菲關系、推進各領域務實合作達成廣泛共識,開啟了兩國關系新的篇章。

鐘山強調,中菲兩國經濟互補性很強。兩國人口占全球的1/5,經濟總量占全球的近1/6。但同期中菲雙邊貿易額僅占全球貿易總額的千分之三左右。中國有超過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有著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配套設施,中國的大門向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所有國家開放。同時,中方也鼓勵有實力的中國企業積極開展對菲貿易和投資。不久前,中國商務部與菲律賓貿工部在馬尼拉成功主辦中菲投資合作論壇,吸引兩國300多位企業家積極參與,各方達成許多合作意向。這充分說明,合作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兩國經貿合作的發展空間無限廣闊。

鐘山指出,剛剛雙方成功召開中菲經貿聯委會第28次會議,重啟了這一中斷六年之久的重要經貿磋商機制,雙方交流坦誠務實,達成廣泛共識,取得豐碩成果。

鐘山介紹了聯委會六個方面的重要成果。一是雙方將加強“一帶一路”倡議與“菲律賓雄心2040”戰略對接,為雙方經貿務實合作提供更多發展機遇;二是雙方共同確認將在下周汪洋副總理訪問菲律賓期間,正式簽署《中菲經貿合作六年發展規劃》,中方金融機構將為有關項目落實提供必要的融資支持;三是雙方就一批優先合作和事關民生的項目深入討論並達成共識;四是中方願繼續擴大自菲進口有競爭力的產品,鼓勵中方企業對菲投資,積極參與菲律賓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改善工程。雙方還將積極探討在菲合作建設工業園,加強中菲制造業合作,為菲律賓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五是中方支持杜特爾特總統領導的菲律賓政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營造良好的內外部發展環境。六是雙方同意在多邊體制下加強合作,中方全力支持菲律賓擔任東盟輪值主席,願與菲方共同努力推動中國—東盟區域合作,積極推動區域全面夥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爭取在年內達成協議。

鐘山強調,面向未來,在中菲兩國元首的高度重視下,在兩國政府的積極推動下,在兩國人民和企業家們的共同努力下,中菲經貿合作必將春回大地,充滿生機。

洛佩茲表示,中菲經貿聯委會是兩國重要經貿合作機制,是將兩國領導人經貿領域共識轉化為實際成果的重要後續行動。菲方感謝中方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提供的支持,幫助菲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菲方願意與中方開展"一帶一路"倡議下合作,進一步加強雙邊貿易投資合作,希望繼續擴大雙邊貿易規模,歡迎更多中國企業來菲投資興業,菲方願為此提供必要支持和協助。菲方對中菲經貿合作的未來充滿信心。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趙鑒華、外交部、公安部、質檢總局等部門代表和有關企業負責人,以及菲律賓多個經濟部門負責人出席會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580

專訪新西蘭科技與創新部長:“一帶一路”釋放開放信號 新中自貿雄心有望升級

結束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議程,新西蘭科技與創新部長保羅•高德史密斯(Hon Paul Goldsmith)的中國行並未結束。除了北京之外,本周他還到訪了杭州和上海,與相關大學科研機構組織會談,加強兩國在科技研發方面的合作。

在其它城市的旅行啟程之前,高德史密斯在北京接受了小範圍的媒體采訪,其中重點回答了第一財經記者關於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預期及展望、在科技及創新方面的未來合作,以及中國—新西蘭自貿協定升級的等問題。

在訪問中,高德史密斯顯得從容而謙遜,他對記者說起,周日(高峰論壇首日)上午剛抵達北京,傾聽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以及其它場合發表的講話和各項意見,非常關註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關於創新的相關內容,在歡迎晚宴上,他坐在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的旁邊,談到了兩國在開展相關合作方面的議題,還多次對記者談及新西蘭作為一個依賴國際貿易的國家,願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

新西蘭科技與創新部長保羅•高德史密斯(Hon Paul Goldsmith)

新西蘭一直是發達國家中發展與中國關系的先行者:不僅是首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西方發達國家,也是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第一個西方發達國家。在以創始成員國身份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後,又成為西方發達國家中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先行者。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曾訪問新西蘭。訪問期間,中新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西蘭政府關於加強“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的安排備忘錄》(下稱《備忘錄》)。《備忘錄》要求,雙方將在本安排備忘錄生效後的18個月內盡快形成具體的雙邊合作規劃。

3月27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惠靈頓總理府與新西蘭總理英格利希舉行會談。

第一財經:作為新西蘭的代表參與“一帶一路”論壇,“科技與創新”是否是你們最關註的重點?具體希望與中國政府或企業有哪些合作?此行是否達到預期?回到新西蘭,會如何實現這些目標?

高德史密斯:”一帶一路“倡議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我的理解是,這是基於中國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並擴大相關合作的範圍,來形成一個涵蓋範圍更廣的倡議,創新也是整個內容的一部分,從新西蘭的角度,我們希望能夠積極地參加到“一帶一路”的相關討論當中。

至於我們如何在科技和創新方面來進一步開發“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雙邊合作,今年3月,中新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西蘭政府關於加強“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的安排備忘錄》。《備忘錄》要求,在未來18個月內制定工作方案,闡明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哪些領域可以得到發展。目前,早期工作還在籌備之中。

我明天(16日)將和中國科技部萬鋼部長雙邊會談,對相關合作做進行進一步探討。我認為,尤其是在新西蘭的高科技領域,比如工程、科技、創新上都會有合作契機,中國的博士研究生和科研人員都可以充分利用“一帶一路”開展科技相關領域的研究。新西蘭的衛生研究委員會和中國的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也簽署了合作安排,在未來也能夠在相關領域深化相關合作。

第一財經:本次論壇,你有沒有見到美國代表?從美國方面獲得了什麽信息?不論是否見到他們,他們的的出現是否會影響你們對於“一帶一路”倡議前景的判斷?

高德史密斯:我沒有見到美國代表,美國(做什麽決策)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第一財經:中國新西蘭自貿協定升級談判正在進行,本次“一帶一路”論壇是否能夠提供談判升級的契機?目前最核心的焦點在哪里?新西蘭既參加了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又加入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目前如何看待這兩個談判的前景和進展狀況?本次論壇是否能夠促成這些相關話題的達成?

高德史密斯:歷史上我們一直敢為人先,新西蘭在2008年成為第一個與中國簽署雙邊自貿協定的發達國家,自那以後,兩國雙邊貿易取得了長足發展。從當年80億新元的貿易額增長到去年的230億新元(約合100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合作也體現在人文交往中,很多中國遊客選擇到新西蘭旅遊。

習主席此前在達沃斯論壇上的演講和這次在高峰論壇上的主旨演講所發出的信號是對自由貿易、開放市場和全球化的支持。這是來自一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重要信號,也是新西蘭一直秉持的理念。新西蘭作為一個小國,非常依賴於開放的市場,致力於不斷消除貿易壁壘。對我們來說,在論壇中,哪怕是非常小的細節,比如制定共同標準、海關通關程序和規則,都非常有益於新西蘭的企業,也有助於其他國家的企業。

新西蘭希望將這些明確信號轉化為對雙邊自貿協定的升級。這樣有利於更多的中國人購買到新西蘭的產品,比如乳制品,蜂蜜,或是獲得教育等服務。同時,也能讓更多的新西蘭人享受到來自中國的產品。 

新西蘭一直尋求貿易市場多元化。在早期貿易中,我們僅依賴英國這個出口市場,經過多年的經驗和教訓,在過去的40~50年里,我們更多地拓展與多國的合作,擴大貿易市場,也擴大與多個國家間的人文交流。所以,未來十年,新中之間將會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3月28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新西蘭總理英格利希陪同下參觀海爾—斐雪派克公司奧克蘭研發中心。

第一財經:您在講話中提到,新西蘭一直以來致力於推動貿易、投資和人員流動便利化,以及基於規則的開放系統。此次“一帶一路”論壇能否促進相關貿易投資共識的達成?

高德史密斯:這也包含在我之前提及的《備忘錄》中,雙方將在接下來的18個月內將其細化為具體方案,並設定一個路線圖,規劃參與的方式。目前(各個議題)都處於早期的商討階段,具體細節會在未來不斷呈現。

本周我關註科技創新和教育領域的合作,我在新西蘭政府和內閣的其它同事,比如貿易部長麥克萊(Todd McLay)也會在貿易和基礎設施投資方面參與到“一帶一路”相關合作當中。 

新西蘭有很多具有高技能的咨詢公司,他們也應該有機會和專業經驗參與到“一帶一路”項下關於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工作。我認為,此次“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參加國之多,正體現了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對此倡議非常感興趣,並且非常希望更多地去了解“一帶一路”倡議,尋找發展合作的機會。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表示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帶一路”倡議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目前我們看到是中國領導人提出的一個偉大而長期願景的早期工作,我們不能期待立竿見影取得成果。新西蘭願意積極參與其中,在起始工作階段就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我這次希望發出一個信號:即新西蘭非常關註“一帶一路”倡議取得的成果,我們關註貿易,比如取消貿易壁壘,希望能夠在與中國自由貿易協定中進一步實現貿易便利化,尤其是貨物貿易。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