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王長田:不喜歡被稱“大佬” 不屑拉關系偷票房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4/147909.html

i黑馬:作為中國最大民營傳媒娛樂上市公司光線傳媒的總裁,王長田的總裁生活有點不太一樣。49歲的他不考慮投資房產,不熱衷收藏藝術品,生活中甚至不怎麽愛花錢。
 
\每天中午都吃媽媽給帶的盒飯;喜歡喝茶、看書、寫字,把和同事去巷子里搜羅美食當做娛樂。但是了解王長田的人會告訴你,以上都只是工作狂總裁的業余愛好。
 
記者搜羅王長田的故事,發現他說的最多的詞匯是“夢想”、“影響力”和“改變”,在每天都在更新換代的娛樂圈,在每半年就重新洗牌一次的影視行業,王長田的夢想是什麽,他又想影響和改變什麽呢?
 
本期面對面,揚子晚報記者走進光線傳媒大本營,告訴您一個“不忘初衷”的王長田。
 
永不停歇
 
用全部精力打造娛樂帝國,“我們中國電影市場潛力巨大,未來中國電影公司利潤做到100億人民幣是很正常的。”
 
王長田的精力太旺盛了,無論是16年前光線成立還是現在,他依然用每天兩倍於同行老總的時間瘋狂工作,編織著自己的娛樂帝國夢。
 
16年前,王長田親自寫下“我們了解娛樂界”的口號。今天,他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現在的口號早就應該改成‘我們就是娛樂界’,不過我還不想那麽張揚”。不張揚並不代表王長田的野心止於中國“娛樂大王”的交椅,當記者詢問光線理想的發展規模時,他快速地從辦公桌上找到了一張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2013年的利潤分析,“華納影業去年的利潤是80億美元,我估計他們的實際利潤還要多。
 
我們中國電影市場潛力巨大,未來中國電影公司利潤做到100億人民幣是很正常的。”王長田的目光沒有放在與國內的影視娛樂制作公司比較競爭上。他最近看的一本書叫《好萊塢模式》,他現在經常掛在嘴邊的公司是華納、HBO等美國知名制作公司,他想做的事情也很直白:“我不想做中小公司,光線的規模還不夠大。我要做的是全球有影響力,涉及許多產業的大影業娛樂公司。”
 
王長田的目標很大,大到美國的幾大影業公司走了近百年才達到,但他不想等那麽久。他說:“現在的互聯網技術讓電影也實現了跨越發展,我們也許幾年的時間就能走完外國公司幾十年才走完的路。”除了對技術的信任,近幾年,王長田對光線電影業務事必躬親,並把60%-70%的精力都放到了光線的電影業務上。
 
即便是周末,他也只有上午才休息,而下午一定會辦公,“大部分時候,我不覺得工作是累的,因為每一天都能感覺到新的挑戰,帶給我很大的樂趣和滿足。”王長田執拗地覺得,光線的員工也應該和他的節奏保持一致,“因為選了這一行的代價是犧牲更多的時間,花費更多智力,但也會收獲成就感和成長。”這個成長,也許能用一些數字來說明:“今年我們公司電影票房將達到30億人民幣,但是我們30億票房帶來的利潤遠超同行。明年票房變成50億,我們的利潤會翻倍。”
 
就在記者采訪過程中,一位作家來到了王長田的辦公室談版權出讓,在作家到來之前,王長田說自己已經看完了作家的幾部小說並設計好了未來幾年的開發步驟。他的辦公室里有一張巨大的桌子,上面堆滿了他看的各種書、劇本、資料。“光線獨立投資的每一部電影劇本和購買的作品版權,都是我親自看完後敲定的。”
 
在上周稍早的時候,王長田和團隊經過了對市場縝密的計算,親自指揮把已經公布了上映日期的青春電影《匆匆那年》的檔期提前了一周,改成12月初放映。“所有的海報都得改,宣傳計劃要重做,還要到院線重新排片——這個工作量很大,每一個人包括我可以說是要通宵工作,但這件事對電影的票房很重要,必須做好。”顯然,這次打仗的結果讓王長田很滿意,他打開微博向記者展示該電影在微博話題中的排名和轉發率時,一臉笑容。
 
主動求變
 
總是比別人早走一步,“除了剛畢業時的工作是被動的,我職業生涯的其他轉變都是主動求變的結果。”
 
1988年,王長田從複旦大學新聞系畢業,被分配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新聞局當了一名國家公務員,但他那時的職業理想是做一名反映社會民生的優秀記者。於是一年半後,他跳槽到《中華工商報》,並在幾年後迅速晉升為了新聞部副主任,如魚得水,但他沒有滿足於此,而是看到電視行業開始崛起的跡象。1995年王長田結束五年記者生涯跳槽到北京電視臺,創辦了自己的名牌欄目《北京特快》。4年後,又看到了電視行業制播分離的可能以及由此帶來的機遇。1998年,王長田在媒體工作了10年後正式創業,選擇在娛樂圈開疆拓土。
 
“除了剛畢業時的工作是被動的,我職業生涯的其他轉變都是主動求變的結果。”王長田每一次主動的改變都源於他不甘心一成不變的個性,但更重要的是他能比別人更早地看到了機遇,超前一步跨入將要繁榮的行業中去。這項常人看來的卓越能力在王長田眼中只是一個媒體人的基本素質。“媒體人能更早接觸到社會的變化,對商業和時代變化的判斷自然也要比別人更加敏銳。”
 
王長田往往從小的切口入手,放開手腳去開發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他與新導演的合作也顯得與眾不同。常年處於娛樂圈的中心,王長田比別人更了解明星們的個人規劃然後找出具有投資價值的進行合作。“徐崢、鄧超、趙薇、蘇有朋是成功的演員,有很大的市場號召力,但是他們的導演能力大家還看不到,所以渴望有成熟的團隊、好的題材包括票房來證明自己的導演才華。這些新導演需要的我都能提供,但是,這些導演也會對市場認知有偏差,所以光線的團隊就要把一些有助於開發市場的吸金點提供給他們,融到影片中。”這樣的合作一開始就是以市場為中心的,事實證明,這些新導演的電影在市場上都很成功。
 
拒絕“關系”
 
“我喜歡做駱駝,它在惡劣的環境下靠自己生存,不斷在駝峰上儲備脂肪為過冬做準備。它耐力好,爆發力強,善於沖刺,很像我。”
 
在光線傳媒北京總部,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除了象征青春活力的彩色條紋壁紙,就是桌子上擺放的一座來自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慶祝上市銅牛雕塑。為了得到這座銅牛雕塑,王長田曾經把上億元的現金攢著不動好幾年。2005年就攢下了上億元的現金,他堅持不融資,熬到2011年終於用自己攢下的資金讓光線成功上市,因此得到了“駱駝”的稱號。
 
49歲的王長田毫不掩飾地告訴記者:“我喜歡做駱駝,它在惡劣的環境下靠自己生存,不斷在駝峰上儲備脂肪為過冬做準備。它耐力好,爆發力強,善於沖刺,很像我。”王長田喜歡事事靠自己,一步步腳踏實地像駱駝一樣積攢財富,最討厭的就是靠拉關系來賺錢,他創立的公司也印上了這些個性。這兩年的反腐風暴讓王長田更加堅信自己不拉關系的信念。“經商要有底線,關系並不能決定商業命運,反而會讓經營者忽視產品本身的好壞。你看一有反腐,就有一批公司陷入泥潭,但我從來不擔心有誰被抓會給我和公司帶來影響,因為我不靠關系。”
 
不拉關系,不走後門,是緣於王長田對財富的理解,他認為財富的價值不應該停留在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好生活的層面,而應發揮財富的社會影響力。“我不屑於偷票房,不會收買影評人吹噓我們的電影,這些做法對行業發展有害,光線帶頭不搞這些,虛假數字就會減少。”更深層次的,王長田想改變社會的不美好。“我個人也許做不到,但是我生產好的作品喚起社會的廣泛共鳴,能起到讓社會變好的作用。”陳可辛執導的《親愛的》被王長田作為用作品影響社會的代表。“這部電影讓很多人重新重視了拐賣兒童的問題,許多地方對這方面的政策加強了,這樣的作品是我最想要做的。”
 
王長田告訴記者:“我學生時代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雖然我喜歡變化,不斷有新業務吸引著我,但是那種想影響別人,讓社會變得更好的最初的想法從來沒有改變過。”這句話仿佛讓坐在記者對面的王長田一下子褪去了“總裁”、“成功人士”、“富豪”的光環,更像是一個懷著熱血夢想的年輕人,不管周圍發生了什麽,依然不忘初心。
 
快問快答
 
H:你對中國娛樂傳媒大佬這個稱呼怎麽看?
 
王長田:我不喜歡,“大佬”稱呼很土,大佬們喜歡拉關系,搞圈子,生活比較奢華,而我追求簡單,更不屑拉關系。
 
H:把光線變成全球大公司的目標你覺得什麽時候能實現?
 
王長田:我覺得10年後,光線的規模能趕上歐美一些大娛樂影業公司的規模。
 
H:那實現這個目標需要的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什麽?
 
王長田:好的內容和好的模式
 
H:現在很多電視臺、視頻網站都大手筆投入自制內容,你會感到威脅嗎?
 
王長田:不會,他們不可能生產全部內容。我們之間是互相補充的關系。
 
H:你一直讓自己這麽忙碌,怎麽平衡家庭和事業?
 
王長田:家庭這塊我花的時間精力確實少了,這是一個遺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4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