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哈佛商業評論:在中國創業不需要道德…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997.html

「對於一個進口商來說,頭等大事就是讓海關裡的人高興,因為他們能隨意決定貨物是否過關。標籤上的一個小毛病就能扣你十五天,讓你破產。但如果他們高興,你有問題,他們會很快幫你解決。要請他們吃飯,給他們上海世博貴賓卡或贈送產品。這裡就是這樣,要麼從胯下過,要麼就回去。」何塞(化名)說道,他通過一家中國進口商供應西班牙高檔食品。「讓他們高興」是在中國做生意的海外企業家常用的一句話。

「讓警察高興能令你內心感到平安,這就好像是可以預防問題的遮雨傘。真正要付錢的是從事非法生意的人。如果你開妓院,那肯定要付,而且要付很多。在其它情況下,都是人情可以解決的。每次都會冒出一個不要臉的普通小官,打電話通知你他要到你餐廳來吃飯了,暗示要你請他。」另一位在中國的西班牙企業家胡安(化名)說道。

「這裡賣的好的都是便宜貨,所以要跑量。想要跑量也得有人幫忙,如果想在餐廳裡賣紅酒,就得給服務員每軟木塞5元。你幫我,我幫你。」

今年七月,中國政府拘留了跨國製藥企業葛蘭素史克公司(GSK)的四名高管,理由是他們賄賂了醫生和醫院,使其選擇他們的產品。據警方調查,此案始自2007年,數額高達30億人民幣。於是,GSK稱,其嚴謹的道德行為制度忽略了某些籮筐裡「爛蘋果」,但如今調查卻指向公司策略。

全球媒體用這起事件描述了一個惡劣情況:醫生工資低下,公共醫療投資不足,法律存在缺陷甚至被忽略,導致腐敗必不可免。還有其它多家跨國企業被調查,如今形式非常像2010年英澳礦業巨頭力拓集團的四位高管被監禁時那樣。腐敗再次成為最高行為原則。

不是嚴謹人的國家

據說,在中國做生意,一定要跳入泥潭,沾上淤泥,才能和本地企業家在同樣條件下競爭。另外一個辦法是放棄這一個擁有14億顧客的市場。中國不是正人君子或嚴謹人的天堂。GSK事件的起因主要源於外界的壓力而不是內部因素導致的。被捕高管之一透露,他們的薪水是根據盈利發的,他們被要求完成每年銷售額增長25%的任務(這比之製藥業的增長高了7%),不利用「曖昧企業行為」是無法達到這一目標的。

無可否認的是,中國腐敗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國際透明組織將中國排在176個國家中的第80位,透明度指數為100分之39(0為絕對腐敗,100為完全無腐敗),在全球最大28個經濟體收受賄賂頻率排行榜中,中國位於第27位。

這一問題源於對腐敗的基本定義,如果做一個各國法律的比較,矛盾顯而易見。西方法律將許多中國視作普通合法的行為列為利益衝突*。

*利益衝突是指個人或組織涉及不同方面相同的利益時,向自己或與自己相關人士作出偏袒或優待的不當行為。

中國式「關係」穿插縱橫在整個社會中,將其變成了一個人情交換的雜亂場所。無論是在家庭企業,跨國企業還是銀行,想要出人頭地的人明白大部分還是得靠關係。為了結交關係,從基本的禮貌到最無恥的腐敗手段都能用上。

「我沒有降低我的道德水準,我把它拋了」

紐約時報八月發表,摩根集團因僱用中國重要官員子女,與其父母交涉而被美國司法部調差。鐵道部的前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就在這場暴風雨的核心,他現因受賄接受調查。蹊蹺的是,在摩根集團僱用其女兒張西西之前,鐵道部從未與摩根集團有過交易。

在日常小買賣中這些還是比較含蓄的。小禮物,請客吃飯,卡拉ok都屬於商業慣例。「平時會有本地收購代表問我要一部分,裝進他們自己口袋裡,他們威脅說我不同意就要找別家。在西班牙我也遇到過一次,我拒絕了。這裡我總是接受,因為這裡就這樣。我沒有降低我的道德水準,我把它拋了」電子供應商彼得(化名)說道。

GSK高管被捕並不令路易斯(化名)感到稀奇,他是從事過藥業和石油業的企業家,如今受一家西班牙上市公司聘用。他說:「十年前,就可以看到他們乘坐豪華轎車,提包裡滿是錢。他們在上海醫院裡進行臨床試驗。他們會給預付款,再按銷售數量算酬金。這些行業是受外國經濟主體主導的一個大腐敗坑,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然而,他不認為逃避貪腐的觸角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對,這裡可以正當做生意。」他說道,「腐敗是捷徑。中國人付諸腐敗因為他們沒有受過教育,不懂企業文化,不知道什麼是行政、管理和國際化。45歲以上的人,也就是和我做生意的人,他們是農民出生,書讀得很少。當他們學習後,他們就不會再付諸貪腐了。」

跨國企業的卑鄙行為

六個乳業跨國企業因私定價格而在八月受到了記錄性罰款:6.68億人民幣,其中包括美國美贊臣,新西蘭恆天然,和法國達能集團。中國監察機關發改委,以違反反壟斷法而對其制裁。這些企業承認其違法行為。然而,其餘的三家企業避免了罰款,據政府說,原因是「他們迅速地改正了,並提供了寶貴信息」。

從商業角度看,他們的行為是非法的。從道德角度看,是卑鄙的。這些國外企業利用了自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發後中國人對於國產品牌的恐慌,當時,該事件導致了6名嬰兒死亡,幾千嬰兒中毒。

近日,中國強大的發改委中的一位官員向30家國外企業施加壓力(通用電氣,微軟,IBM,英特爾等),在一次會議中要求它們公開承認違反了中國反壟斷法,並為此向它們展示了幾份其它企業簽署的認罪書,威脅說如果它們要請律師辯護,罰款會增至原先的三倍。這些強制性道歉令人回憶起文化大革命和毛澤東時代的仇外心理。

根據這一些事件,有理論認為,中國已經向企業腐敗行為宣戰,但目的只是為了攻擊跨國企業,保護國內產業。這種說法並不荒唐,卻也有許多人持不同意見。重要的是,一個實質性問題被忽略了:有許多國外企業正在反覆地違反法律,違反道德準則。

「許多外國企業參與腐敗行為,這已得到充分證實。…這些犯罪行為在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受到懲罰。」偶爾發表靠譜文章的中國日報寫道。該文也提及GSK在商業環境更健康的新西蘭和美國受到過的巨額罰款。

中國承受著發展中國家常見的猖獗腐敗。腐敗方面的法規一直都很寬鬆,只是在近幾月出現了新的勢頭。然而,腐敗已經深入人心,將其剷除需要很大的代價。

通往健康環境的路是漫長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令人疑惑的是,西方企業家在其中又將擔任什麼角色,那些出生並非農民,而是收集了諸多大學、碩士文憑的學者又會對社會產生什麼影響。面對一個污穢環境中看似不可勝的惰性或企業的無理要求,我們始終可以做出個人的私密抉擇——支持腐敗還是打擊腐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85

輿論中的道德破產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hqj.html

先說一下《新快報》的事情。

上期的封面故事(編注,參見11月6日博文:封面故事——財經輿論的黑對黑)已經談到了,長沙警方出來找打,然後被中央政策搞得有點怒火的公知群體就出來怒打長沙警方。

不過這次長沙警方有點坑人的意思,因為他們絕口不提陳永洲同學受賄的問題,而是虛晃一槍說啥企業名譽罪。結果公知群體們被麻痺了,因為在出了、陳寶成和夏俊峰三個臭事之後,仍然沒有吸收教訓,還是傾巢出動,然後加上《新快報》搞行為藝術,頭版喊放人,還自誇為窮骨頭和硬骨頭。

這個導致了在新聞圈、法律圈和學院圈,這三個互相聯繫,形成某種黑社會團體模式的公知們全部出來鼓噪。結果就發現原來中了圈套。對方這次,原來長沙警方是圍點的,人家央視是來打援的。結果央視把陳同學自己的錄像一播出來,導致了整個公知界的社會道德信用,在普通百姓中,算是全部破產。

這個算是央視在薛蠻子、星巴克之後的第三戰。

剛開始幾天,公知們是被打蒙了。

其實我上次寫封面故事的時候就說過,如果被人抖料出來,看你窮骨頭和硬骨頭會不會變成賤骨頭。過了幾天,有些人緩過神來了,開始講法律的程序正義問題。就是說陳同學有沒有罪,他的供詞啥的是司法系統的事情,你央視有啥資格把這些公佈出來?但是這些人又不自省,你自己之前的鼓噪,難道就不是用輿論去幹預司法程序?所以說,央視用輿論去幹預司法,是不對;但是之前公知們用輿論去幹預司法,也不對。

現在的結果就是大家都比爛,結果公知比央視更爛。用司法材料來打輿論戰,也許是中國的特色。而對不關心司法程序正義的中國百姓,這個輿論戰算是央視全殲了所有公知。但是這個對中國未來的發展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討厭公知們出來用輿論干預司法,我們也不喜歡公權力,比如央視這樣的來干預司法。

因為政府行為是需要監督,但是我們需要理性的監督。我們需要的公知,是敢於對孫志剛事件這樣的事情行使監督權,最後導致全社會反省,然後就是公安收容法改變了。這樣的監督,是我們需要的,因為這樣可以讓一個政府的行為變得更合理,也讓社會變得更好。

比如現在廢除勞教也是一個好的方向。

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公知們靠支持唐慧、夏俊峰、陳寶成和陳永洲這樣的渣子來對政府行為進行非理性和洩憤的所謂監督。而政府反手,用公佈在審訊中的案件材料來做輿論戰,就導致了中國社會的法律建設是向更糟糕的局面下滑了。所以這裡我們看不到一個政府和公知的良性互動,而是看到比爛。就怕將來,真的有屁民被政府坑了,就沒人出來主持公正了。所以希望這次公知群體們吸取教訓,以後開始從事實入手,以改良這個社會為目的,不要動不動推翻政府為目的,啥爛貨都把自己的全部聲譽來去賭博。

大家看一下這張截圖。

舆论中的道德破产

   這張圖是茅於軾老哥發的兩個微博。

第一個是他坐南京回北京高鐵,發現人很少。這不是消滅排隊了?不是,老頭子說,你沒人坐,你浪費民脂民膏!所以坐的人多,是政府該死,坐的人少,是政府該死。

第二個他坐濟南迴北京的高鐵,人很多,要排長隊。於是老頭子很火,你政府搞高鐵就是要消滅排隊!

美國在流氓大亨年代,法官和資本家一條褲子,貪污腐敗很厲害,當時是靠了有理想和情操的一批法律人士和新聞人士把這個局面扭轉了。希望中國的新聞界和法律界,將來也出一批這樣的人吧。

   不過現在這幫人比較像中國古代的清流,基本上是害人又害己的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85

道德是如何淪陷的——一個華爾街員工的自白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261

一份最新報告顯示,53%的金融業管理層表示堅守道德標準將對職業生涯發展造成障礙。不要驚訝,這就是華爾街。或許衛報刊載的一篇華爾街員工的自白可以讓你更好的理解華爾街。

我1993年進入華爾街,我那年賺的錢是前一年收入的14倍,是我父親最好年份收入的3倍。為了賺到那些錢,我幫助公司設計了許多金融產品,把它們包裝得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需要很複雜的數學知識才能弄明白。於是我第一年就受到了老闆們的熱情讚賞,他們稱讚我很聰明並額外給了我2萬美元獎金,這讓我驚喜不已。

我們將這些產品賣給許多投資者,但他們並不完全明白自己買的是什麼。我們稱他們為「無知的日本人」。我們公司的利潤極為可觀,高達數億美元。5年來我們最賺錢的產品是一個行話稱為「YIF」的產品(Yield Indexed Forward)。

但後來,投資者越來越聰明,他們意識到他們買的東西很複雜,充滿了隱藏的槓桿,這些槓桿在市場承壓的時候變得極為危險。

我從來沒有和買家見過面,這是別人的事。我只是待在幕後。我的工作是通過和數學和巧妙的交易來挖掘更多的價值。但日本人會將我們競爭者的文件傳真給我們。文件顯示,許多競爭者的產品比我們更加大膽,而且賣得比我們更多。我們和日本客戶的會談結束時,他們總是敦促我們說:「我們不能落後啊。」

我曾經天真地問,這樣做合適嗎?然後我就會不斷收到律師和經理們的確認,表明他們同意這樣做。

一個高級交易員告訴我:「你現在是在一個大的市場中競爭。如果客戶想要一套紅色的西裝,你就賣給他們紅色西裝。如果這個客戶是日本人,你就向他收取兩倍費用。」

我意識到,我們公司一直在小心翼翼地遵守華爾街的規則,努力不觸犯法律條文。我們盡力遵守一條不成文的「五點原則」:永遠不要試圖在一個客戶身上獲取超過5%利潤。

但一些競爭者才不管這些規矩。他們從每位投資者身上賺取7%-10%的利潤,將充滿各種隱藏陷阱的奇怪的產品賣給客戶。我一直覺得他們最終會面臨法律的制裁,至少也應該受到公眾的責難。

但他們沒有。相反,他們賺得更多。他們是真正的冒險家,嘗到甜頭後又推出更多的同類產品。

產品的持續暢銷逐漸打消了我的擔心。我會感到羞愧嗎?省省吧。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為我的數學技巧感到自豪。從小到大,我一直都都藏著掖著,生怕被人們貼上「怪胎」的標籤。自尊和金錢是治療內疚感的靈丹妙藥。

在華爾街浸淫了幾年之後,我清楚地認識到:為了賺錢,你可以玩弄任何人和任何事。你越聰明,你就越有可能發現並利用監管或法律的漏洞,你就越聲名卓著。

沒有人會停下來,沒有什麼是不敢做的。這就好像你一直把車速限制在79公里/小時,但你卻一直看到別人加速到100、110,輕鬆把你超越,而你卻從來沒機會超趕其他人。

華爾街確實對那些試圖把速度降下來的監管者點頭致意,禮貌的揮手。每年,所有員工都要完成一個年度的合規培訓,在培訓中他們會學到遠離洗錢、內部勾結、內幕交易,以及如何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客戶。

在2000年初期的幾年,這種合規培訓已經淪為一年一度的形式主義。培訓變得只有一個小時,而且在一個很大的會議大廳進行。每個人都必須去一次,聽完演示文稿,然後簽到離開。

到了2007年,這種倫理教育已經形同虛設。你甚至不需要到場,只需要在網上就可以完成課程。面對長達一個小時的演示文稿,你只要不斷的點擊「下一頁」按鈕就行,哪怕你的注意力在其他地方。一些忙得不可開交的經理無暇處理這種「瑣事」,只需要付錢讓年輕的僱員代他們完成。

一種無需核實風險的文化充斥著華爾街,交易員變得越來越大膽,腐敗在整個系統中蔓延開來。到了2006年,只要你查看一下幾乎任何一樁大型交易過程,一定能找到一些違規之處。

2008年危機之後,監管者終於開始動手整頓。查出了一大批諸如LIBOR fixing、FX、ISDA Fix等醜聞。

在外人看來,這些名字複雜而奇怪的醜聞像是來自華爾街最不易察覺的陰暗角落。但其實不是,LIBOR、FX、ISDA都是金融最核心的要素,每天有數萬億美元的交易都與它們相關。這些駭人的醜聞中揭露的都是華爾街日常的慣例性業務操作。

我猜那些在醜聞中被揭發出來的人會真心覺得冤枉:為什麼是他們呢?他們做的正是其他人也在做的,只是可能更加激進,更加肆無忌憚。他們只是在做一直被灌輸的事情:繞過規則,盡最大的可能打敗競爭者。毫無疑問,他們過去這麼做都會受到褒獎,但這次,他們成了替罪羊。

這就到了問題的核心:誰應該為此負責呢?一定有人承擔責任,但真正應該承擔責任的人卻逍遙法外。這些人是老闆,是經理,是CEO們。是他們設立了標準,培育了這樣的文化;是他們愉快地管理這華爾街,並從華爾街的失控中大賺特賺。

為了震懾華爾街的瘋狂行為,我們應該懲一儆百。監管者的條例應該被遵守,而不是被利用。經理們明白在發生什麼,隨便問一個在銀行工作的人,他都會告訴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24

【案例】遊走在法律與道德邊緣的生意:偷情網站年盈利3000萬美元!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09/56980.html

諾埃爾·彼得曼(Noel Biderman)身穿灰棕色休閒帽衫的他端坐於電腦屏幕前,精神抖擻,言談舉止中看不出任何疲態——要知道,他之前一天才從洛杉磯回到自己位於多倫多的家,而一週之前,他則正在紐約奔波。他旗下的網站在今年登陸香港和新加坡以來,彼得曼面臨的爭議和質疑更是鋪天蓋地。

彼得曼創辦的這家偷情網站名為阿什利·麥迪遜(Ashley Madison),隸屬Avid Life旗下,用戶可以通過註冊這個網站尋找自己的婚外情對象。

自從2001在老家多倫多創辦該網站以來,彼得曼的業務範圍就一直在不斷增長。在他擔任CEO的公司Avid Life裡,除了拳頭產品Ashley Madison,還有四家網站:Established Men、Cougar Life、Man Crunch以及Swappernet。這些都有Ashley Madison的細分市場,Cougar life甚至曾財大氣粗地邀請麥當娜為其創作歌曲,並允諾30萬美元的酬勞。只不過,無論哪一家網站,都沒有蓋過Ashley Madison的風頭。

彼得曼最善於的就是從他客戶的口袋裡淘到足夠多的現金。雖然,這麼做一直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普遍指責。這家打著「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口號的網站,去年一年收入就達9000萬美元,盈利3000萬美元,而今年的預期收入將達到1.2億美元。

這些盈利全部都是從用戶手中得來,Ashley Madison沒有任何廣告收入。過去5年來,Ashley Madison的用戶增長了3倍,總用戶量達到了2100萬,其中一半以上的用戶來自美國,另有830萬用戶分佈於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不過,在歐美市場獲得的成功,並沒有讓彼得曼滿足,於是他又把目光對準了亞洲。去年,Ashley Madison成功開拓了亞洲的日本和印度市場,其中在登陸日本的幾個月時間裡,其註冊用戶就突破了百萬。今年8月和11月,Ashley Madison又相繼宣佈登陸中國香港和新加坡。

而現在,彼得曼正對他的下一個目標市場虎視眈眈—中國內地。i黑馬不認為Ashley Madison能進入中國市場,但是它利用人性迅速崛起的方法,與中國迅速崛起的約炮工具似曾相似。也許,Ashley Madison向那些約炮工具一樣,積累足夠多的用戶,再進行轉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請名人政要做「模特」

Ashley Madison在過去幾年中發展得順風順水。2009年,Ashley Madison的用戶數量從10萬猛增至360萬,成為在全球經濟衰退之時為數不多的逆勢興旺的企業。當然,這種勢頭與經濟危機的大環境有關。在經濟衰退的背景下,人們總是願意拿出一部分錢在壓力巨大的職場之外找點樂子。對此,彼得曼的解釋是:「婚姻中的偶爾出軌,可以完善自己,幫助缺乏安全感的人重新找回自信。」

經濟危機之後,Ashley Madison一度走出人們的視線。作為一家做偷情生意的網站,Ashley Madison自始至終都在面臨道德上的指責,它的廣告在很多地區都遭到了封殺。用彼得曼自己的話來說,「一切都得看對方(主流媒體)的態度」。

2009年,彼得曼向媒體控訴美國NBC電視台拒絕在「超級碗」比賽中播出Ashley Madison的宣傳廣告;次年,彼得曼試圖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美國鳳凰城天灣國際機場的冠名權,雖然當時該城市面臨經濟危機,但還是拒絕了Ashley Madison的提議;Facebook等社交媒體也拒絕了Ashley Madison的廣告投放請求。

主流媒體資源的匱乏,使得Ashley Madison只有借助高高懸掛的廣告牌進行市場營銷。這些廣告牌上的「模特」經常由各界名人「出演」,並配以聳人聽聞的廣告語,以達到吸引眼球的效果。一則帶有金正恩標誌性拍手模樣的廣告牌最為被人津津樂道,這副廣告牌上配合的標語為:「現在找外遇有保證了——即便你長得像他一樣。」

當然,這種營銷手段難免會捅了婁子。2012年,Ashley Madison被西班牙74歲的索菲亞王后指控損毀自己名譽,因為她成為了Ashley Madison廣告的主角,與半裸露男性互搭肩膀,旁邊還被配上幾個大字:「你再也不用孤枕成眠。」在她和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長達50年的婚姻中,後者曾多次被指控有外遇,而Ashley Madison正是借此調侃了一下索菲亞王后。最終,這場鬧劇以Ashley Madison道歉並保證永不使用其照片做市場營銷而告終。

2012年,法國警方甚至對該網站下達了封殺令,並禁止其進一步在法國媒體上做廣告。原因是,Ashley Madison在廣告中列出三位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希拉克、薩科齊以及法國現總統奧朗德的頭像,並在他們的臉上加上紅色的唇印,再配上廣告語:「問題:他們的共性?答案:他們應該想到Ashley Madison網站。」言下之意是,如果採用該網站提供的婚外情秘密服務,他們的婚外情就不會被曝光。

儘管類似的營銷手段頗受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Ashley Madison的名頭確實因此越來越響。

與此同時,儘管Ashley Madison的主流媒體資源匱乏,但好在刻薄的美國脫口秀主持人並沒有放棄「偷情網站」這個吸引觀眾的噱頭。這也正中Ashley Madison的下懷:輿論越批評,Ashley Madison的市場越蒸蒸日上,彼得曼在媒體上不停地為自己辯護反而成了Ashley Madison的免費廣告資源。

在一檔名為Dr.Phil的美國訪談類節目中,彼得曼和CheaterVille的創始人James Magibney就「誰在破壞婚姻」進行了激烈的辯論。Cheaterville是一家曝光婚姻不忠者的網站——如果你發現有人對婚姻不忠,就可以在這個網站上曝光他。James Magibney自然斥責彼得曼破壞家庭,但在彼得曼看來,Cheaterville才是破壞婚姻的兇手:一個人發生婚外情意味著他還不想離開家庭,而外遇被曝光只會使得婚姻無以為繼。

「如果尼奧(彼得曼)有外遇我會傷心,但是我不會去指責這個網站,它沒有培養不忠,只是解決了一種用戶需求。」對於這個話題,妻子阿曼達是彼得曼論調的堅定支持者,她也曾多次在電視節目中為Ashley Madison站台。

由於道德上的爭議,Ashley Madison在資本運作上的經常碰壁。2010年,Ashley Madison的母公司Avid Life曾有機會公開上市。然而,就在準備上市前的半個月,加拿大記者找到負責Avid Life上市的加拿大GMP資本CEO凱文·蘇利文(Kevin Sullivan),並向他宣讀了一份Ashley Madison用戶的個人簡介——我在尋覓一個願意照顧年輕女性的慷慨大叔,我現在18歲了,剛上大學,父母不能給我付學費。如果現在有一個善良的紳士能幫助一個年輕的女士,減輕一下她的負擔,她也會在精神和肉體上同等程度地回報他。

蘇利文頓感面紅耳赤。3天後,GMP資本宣佈撤出交易,Avid Life上市計劃就此作罷。

這不難理解。儘管Ashley Madison並不違法,但道德上所受的爭議無疑加大了網站在融資上面臨的挑戰。試想,有哪位基金經理人願意回家向妻子宣佈他投資了Ashley Madison?公司的一些員工也不願公開承認他們在Ashley Madison工作。彼得曼承認,他有時甚至會擔心自己的安全,畢竟公司所從事的業務是大部分人反對的。

不過最近幾年,社交媒體和交友網站一波又一波地興起,小報頭條的八卦性醜聞也一次又一次突破美國人的心理底線,賭博、烈性酒以及香煙公司這些可能同樣「有悖宗教、道德」的產業已經成為了紐交所的常客。更重要的是,社會觀念的變遷正為Ashley Madison提供最適合它的那片土壤。(i黑馬認為,很多成功的產品正是擊中了人性的弱點,Ashley Madison無疑擊中的是色,自互聯網興起以來,色情一直是互聯網收入最多的領域,而遊走在法律與道德邊緣的Ashley Madison大獲成功也是顯而易見的,一個產品切中人類「七宗罪」的任何一個點,要想成功其實這並不難。)

美國退休者協會曾報導過這樣一組數據:2009年,有22%的人認為非婚姻性行為是錯誤的,而10年前的數據則大約是2009年的兩倍。現代社會兩性觀念和婚戀觀的改變,越來越讓資本市場意識到,Ashley Madison的市場前景可期,它們願意嘗試觸碰這塊有些燙嘴的蛋糕。

這種改變帶來的結果是,Ashley Madison在資本市場的地位開始回暖,許多投資公司都向彼得曼投來了橄欖枝。與青少年社交網站相比,婚外戀社交的目標用戶付費能力更強,現金流更好,更容易獲得資本的青睞。旗下擁有10億美元資產的加拿大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資金經理表示,自己公司每年收入的25%都來自於對Ashley Madison的投資。「我們只需投入很少的資金,就可以取得高利潤。Ashley Madison的現金流很充足,並且有一個看上去牢不可破的資產負債表,他們有一個運營非常出色且充滿激情的CEO。」到目前為止,彼得曼的那些加拿大匿名投資者已經從Ashley Madison賺得超過9000萬美元現金分紅。

此外,根據美國《新聞週刊》報導,最近,豐澤投資已經表態願意給Avid Life提供50億美元借貸——豐澤投資是一家總部位於紐約的對沖基金公司,擁有近540億美元資產;同樣位於紐約的傑弗裡投資銀行(Jefferies)合夥人也找到彼得曼,討論Ashley Madison公開募股的可能性。而巴西最大的獨立投資銀行,也曾找到彼得曼洽談有關股權收購的問題,以及如何獲權使用Ashley Madison品牌。

用大數據打開用戶的錢包

可以說,Ashley Madison的成功,得益於彼得曼抓住了社會發展趨勢。對於他來說,在用戶強大的需求面前,所謂道德批評並不會成為阻止Ashley Madison擴張的致命障礙,他堅信自己正在做的是一筆雖然富有爭議但卻具有廣袤市場潛力的好生意。

芝加哥大學全國民意中心去年4月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14.7%的美國已婚女性以及21%的已婚男性承認他們曾有過婚外幽會。對此,彼得曼認為:「對婚姻的不忠是生理驅使的,科技手段只不過改變了女性出軌的方式。」

為了更瞭解用戶的需求以保證自己旗下網站的生命力,彼得曼對用戶需求做了大量調研工作,而這正是Ashley Madison取得成功並受到越來越多美國甚至全球女性追捧的關鍵要素。

2011年,彼得曼出版《不忠繁榮——婚外情如何解救現代家庭》一書,書中援引了Ashley Madison創始以來所蒐集的很多用戶的數據。「我們收集的這些用戶數據是想分析我們的產品,但我們不知道這些婦女的名字,只知道在哪個年齡層的用戶傾向於哪種用戶行為。」近些年來,發生的維基洩密和斯諾登洩密事件已經足夠讓美國人對數據收集頗為敏感,談及這些數據的由來,彼得曼解釋說。

彼得曼構思這本書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當時Ashley Madison風頭正盛。「隨著時光流逝,人們會越來越質疑我們存在的原因,人們總想指責我們,所以我們開始逐漸積累用戶數據進行說明。」彼得曼表示,這些帶有獵奇性質的數據更能引起人們的興趣,它們的存在使得自己在與學者、媒體交流的時候更容易解釋這門生意,大家也會從此看到,婚外情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一般情況下,你們很難發現有關於不忠的數據報告,即便人們有這種情況,他們不會告訴別人。」彼得曼說,利用龐大的用戶群,Ashley Madison可以輕易做到這一點。

這種不忠數據的傳播,無論是正向還是負面,都會對Ashley Madison起到一定的推廣作用,尤其是在Ashley Madison投放廣告處處碰壁的情況下。而且,大數據的普世功效——根據數據分析做市場策略,也開始在Ashley Madison上逐漸體現。

Ashley Madison的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新增註冊用戶佔總人口數比例最高的城市是華盛頓,為6.18%,奧斯汀(3.10%)、休斯敦(2.89%)和邁阿密(2.75%)緊隨其後。在註冊會員中,70%以上的付費會員是超過40歲的男性,其中84%的男性都是已婚。這些數據的收集,為彼得曼在推廣Ashley Madison市場的過程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參考價值。

比如,彼得曼發現,在美國的亞洲女性註冊用戶在選擇婚外情對象時,一般不會考慮亞洲男性,所以在亞洲女性的「你可能會感興趣的男性」頁面,Ashley Madison就很少會推薦亞洲男性;面對年過65歲的男性用戶,Ashley Madison則會為他們推薦單身女性,因為這個群體更希望通過Ashley Madison找到一個情婦而非已婚婦女進行婚外戀。

Ashley Madison發現,自己的大數據中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在2008年到2013年期間,女性用戶明顯增多——在35歲以下的用戶中,男女性別比例已經可以達到1比1——儘管整體來看還是男性用戶數偏高。有分析稱,女性用戶的增長來源於Ashley Madison對移動應用的開發:與其他人共用一台家庭電腦,婚外情被發現的風險顯然更高。而相比之下,手機應用則更為安全。Ashley Madison的數據顯示,在2012年,使用Ashley Madison手機應用登錄的女性註冊用戶甚至已經超過男性,其數量是男性的將近兩倍,年增長速度和幅度也都比男性用戶要大。

當然,這些持續增長的女性註冊用戶的真實性可能存在一定水分。近日,一名Ashley Madison的前女性僱員將Ashley Madison告上法庭,並索賠2000萬美元。原因是,她在為公司捏造上千份女性資料時,在手腕和前臂出現疼痛的情況下,公司仍不允許她休息,導致疼痛加劇,以至於她從2011年開始就無法正常工作。

為了吸引更多女性用戶註冊,Ashley Madison在付費設定上儘量向女方傾斜,女性註冊用戶不必支付任何費用就可以享受Ashley Madison的大部分服務,而男性用戶則需要花費49美元購買Ashley Madison的100個信用點,這些信用點可以允許一名男性用戶給20個女性用戶發送郵件。除此之外,儘管道德指責曾給Ashley Madison帶來了諸多困擾,但彼得曼適時地把用戶在道德層面所受的困擾轉化成為了商業需求——用戶只要花費19美元,就可以抹掉自己在Ashley Madison上的所有數據。

除此之外,針對女性用戶的增長,Ashley Madison 並沒有做太多特殊的宣傳和應對。在彼得曼看來,女性用戶的高增長率是順其自然形成的,主要是社會的原因:女性們不單單擁有家庭角色,也逐漸擁有社會角色。女性的財政自主權越來越大,她們在工作、生活中也能遇到很多有趣的人,並且樂於和他們打交道。而且,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已經不再因女性有婚外情而對其進行懲罰。

向亞洲傳統倫理髮起挑戰

在Ashley Madison拓展到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女性用戶佔比最高的地區是澳大利亞,女性用戶佔40%。這得益於彼得曼的大數據調研工作。在正式登陸之前,彼得曼曾花費好幾個星期研究澳大利亞市場,他發現:「男人可以肆無忌憚地光顧妓院、按摩院、脫衣舞俱樂部,而女性卻什麼都沒有。」鑑於這種情況,彼得曼認為,Ashley Madison在澳大利亞會受到女性的極大歡迎,「互聯網可以幫助她們開闢新的戰場」。

在彼得曼看來,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香港市場,那裡的女性心理和澳大利亞極為相似。

其實,Ashley Madison 選擇拓展香港市場,和大數據的收集工作也有一定關係。2012年,在沒有任何市場推廣的情況下,Ashley Madison在香港地區有32萬次的登錄點擊。對此,彼得曼很是得意:「他們想敲我們的門,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而且,彼得曼也研究了香港社會的一些數據:2011年香港的離婚率達到了30%,是1991年的兩倍;2012年的離婚案件總數達到了創紀錄的21125件。除此之外,香港的法律架構以及信用卡支付通道都在彼得曼考察內容之列。不過,彼得曼並未把香港人的社會倫理和宗教信仰考慮在內,按照他的經驗和說法,如果有人想要不忠,他根本就不會去受這些條條框框的限制。

當然,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Ashley Madison選擇拓展市場的目的地時,還必須考慮技術因素,這也是為什麼英語國家和西班牙語國家成為Ashley Madison繼美國之後率先開拓的市場,而南非也成為Ashley Madison 比亞洲更先開拓的市場。「這中間沒有經濟原因,只是因為技術。」彼得曼說,南非的一大弱勢是信用卡支付通道非常不方便,優勢是可以直接使用英文網頁,而在日本或是中國香港,則需要轉換成各自國家或地區的語言。單單是開拓香港市場所做的前期技術準備,就耗費了Ashley Madison幾百萬美元和整整一年的時間。

事實上,在分佈於美國之外的830萬用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來自於亞洲的日本等地。彼得曼承認,這些用戶中,有一些人是真正想在這裡來一段婚外情,而也有一些人來上網站只是出於好奇,甚至好奇者可能會多於真正使用者。「一開始,女性用戶可能希望發現誰會注意到她們,重新感受下激情對她們來說會很有趣。而最後的婚外性行為也會發生,只是概率並不會很高。不過,世上的很多事情都是好奇驅使的,人們最開始是對接吻感到好奇,對和另一個人在一起感到好奇,對婚外情的好奇也是這樣。」他說。

儘管在彼得曼看來,日本和香港等亞洲國家(地區)可能更容易滋生婚外情,從而成為Ashley Madison下一個重點攻克的目標——他一直聲稱「目前的市場重點是在亞洲」,並希望Ashley Madison 在這裡取得類似於歐美市場那樣的成功。不過,他可能沒想到的是,自己將遭遇的是比歐美國家嚴苛得多的倫理指責和信息審查,而這無疑會成為Ashley Madison走進亞洲市場的最大一塊絆腳石。

事實上,無論在歐美國家還是亞洲市場,彼得曼始終都無法逃避來自外界的道德和倫理質疑:幫助用戶尋找婚外情對象,對社會組織和婚姻是一種極大的破壞。正如康奈爾大學Weill醫學院精神病心理學教授助理佩吉·德雷克斯勒(Peggy Drexler)所說:「Ashley Madison吸引的是那些對婚姻不忠的人,但與此同時也確實為那些對婚姻忠誠的人提供了一個不忠的渠道。」

至少現在看起來,Ashley Madison的亞洲市場開拓進行得並不順利。今年8月,Ashley Madison甫一登陸香港,就引起了香港宗教和社區團體的強烈不滿,這家婚外情網站隨即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11月,Ashley Madison剛剛宣佈即將登陸新加坡,即遭到了民眾的聯合抵制,他們呼籲回歸良性價值觀,新加坡政府也因此對Ashley Madison進行了屏蔽處理。

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候選人任玨認為,香港和亞洲的社會文化雖然具有多元性,但是在家庭方面,還是趨於回歸傳統。雖然香港法律直到1971年才廢除一夫多妻制,包二奶的現象也依然存在,但對家庭、愛情的忠貞,在主流論述中還是佔絕對多數。另外,天主教會在香港的影響力,也是香港家庭持保守婚姻觀念的重要影響因素。典型的表現是,Ashley Madison登陸香港後旋即受到宗教團體的集體指責,媒體在街頭做調查時,從年輕女孩那裡得到的也更多是批評Ashley Madison破壞家庭和婚姻的聲音。

對於彼得曼來說,好消息是,近些年來,亞洲社會群體中有一部分人已經逐漸傾向於只是維持婚姻現狀,而不計較是否仍然存在感情,甚至「出軌使愛情保鮮」、「發生婚外情是因為不想離開家庭」這樣的論調也並不鮮見。在這樣的社會發展背景下,Ashley Madison確實可以為這部分人提供一個情感宣洩的平台,只是這種需求是否會演變成事實,在贏得大筆利潤的同時又不會對社會倫理造成顛覆性的衝擊,對彼得曼來說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眼下,儘管在亞洲市場拓展上遭遇倫理阻力,但彼得曼仍在積極尋找能夠成功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方式,「這是我們現在重點要做的」。看上去,他對此依然信心滿滿。事實上,連他自己都承認,Ashley Madison在香港可能不會取得像日本那樣短時間內註冊用戶過百萬的成績,他只不過是想把香港視為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一塊跳板。他表示,去年有64萬來自中國內地的登錄請求,市場需求巨大,而「網站在香港上線之後,來自中國內地的需求也許會增加10倍」。而對於進入內地市場的具體時間,彼得曼的回覆是:「非常快,明年或者後年。」當然,中國內地的法律和道德對那些做偷情生意的公司都不歡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17

SENSE隨筆131219道德比喻:大象與騎師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2/19/sense%E9%9A%A8%E7%AD%86131219%E9%81%93%E5%BE%B7%E6%AF%94%E5%96%BB%EF%BC%9A%E5%A4%A7%E8%B1%A1%E8%88%87%E9%A8%8E%E5%B8%AB/

SENSE隨筆131219
道德比喻:大象與騎師
執筆人:蟬

延續上篇《SENSE隨筆131213兒童的困惑》結尾的 “道德小故事”:
「小明飼養多年的小狗在屋外遊玩時被汽車撞死,他發現後非常傷心,但覺得這樣把小狗的屍體埋葬掉似乎有點浪費,於是便把它帶回家裡烹調食用。」
一般人直覺上會認為小明喪心病狂。 但請細想一下,這樣做究竟有甚麼不對呢?
到底小明的行為那方面令人反感呢? 而這種反感又有沒有理由足以支持呢?

紐約大學教授Jonathan Haidt和他的學生以類似上述的 “道德難題” 進行訪問,訪問員請受訪者判斷故事中主角的行為是否有錯,並詢問其理由。 訪問員會以平和的語氣和充份的理據去否定受訪者提出的理由,並再次詢問有否其他理由。

實驗發現大部分受訪者在連番追問之下,常會無法提出適切的理由,但依舊堅持自己原先的看法。*** 如果道德判斷是依據規則和推理作出的,為何會出現這種 “有理說不清” 的情況呢?

Th. 「道德推理moral reasoning」的目的並非為了獲得真正的依據,而是為了找出讓別人支持自己的最佳說法。****

是騎師,還是大象?

Haidt提出一個精妙的比喻:道德判斷就像 “騎師與大象”。
大象體能遠比騎師強大,但是只憑直覺行走。 象背上的騎師貌似操控大象,實際上身不由己,被牽著鼻子走,只能盡力配合牠的步伐。****
大象比喻人類的 “道德直覺intuition”, 而騎師就是“後續推理post hoc reasoning”,俗語所謂「馬後炮」。

正如Kahneman提出的 “系統1與系統2” 理論,道德判斷似乎植基於直覺而非推理,由系統1而非系統2主導。
Haidt讓受試者一邊處理佔用系統2的工作(如計數學題),一邊為道德難題作出判斷,發現判斷能力並無窒礙。 似乎人類在進行道德決策的過程中,並未動用到推理能力。**** (延伸閱讀《SENSE隨筆130918大腦內的兩個小人》

精神科學家Antonio Damasio於1995出版《Descartes’ Error》,指出腦部前額葉皮層特定部位(學名為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受創傷的病人會失去“感情”。 他們對於表達豐富情感的圖像沒有任何感覺feeling, 但智商和對錯的概念卻不受影響。 這些病人失去日常生活行事的決策能力,他們能夠將選項的特性列出,卻對之毫無感覺,因而無法作出取捨。
Damasio認為直覺intuitions是理性思考的必要條件。***

冷血精神病患者與嬰兒
“冷血精神病psychopath” 研究者Robert Hare指出該類病人擁有兩種特質:反社會行為與缺乏道德情感。 他們一般沒有 罪疚、羞恥和同情。 與剛提到的腦部受創病人不同, 冷血病患擁有自身的情感如興奮等,缺乏的只是關於別人的情感。***

Hare指出冷血病是一種遺傳病,那是由於大腦缺乏對其他人的情感所致。 情形就像大象失去了憑直覺決定行走方向的能力, 而純由騎師以推理去判斷行止一樣。 這種 “失靈大象與騎師” 的組合是相當危險的。

與冷血病患剛好相反的是幼兒。 經驗主義者或許認為知識是後天習得的,這當中包括道德。然而實驗卻發現並非如此。
實驗中六個月大的幼兒注視著一個正在爬上斜坡的爬山手布偶,爬到半路,邪惡手布偶出場,把爬山手布偶踢落斜坡。 爬山手布偶再次爬上斜坡,這次遇上正義手布偶,他沒有把爬山手布偶踢下去,反而幫助他登上頂峰。

受試的幼兒看罷這場境,才讓他們從正義及邪惡手布偶之間揀選一個為玩伴,大多數的幼兒選擇正義手布偶。 幼兒未懂語言,無從學懂善惡的觀念,但在面對此等複雜社交行為的時候,仍擁有某種判斷能力,分辨出所謂的“善”與“惡”。 暗示即使缺乏騎師的推理功夫,人類本能上也能作出一定程度的道德抉擇。***

說一套做一套
芝加哥大學公共行政教授Margolis提出「判斷judgment」和「證明justification是兩種分離的過程。***

當人們做「判斷」時, Margolis把過程稱為“看到的seeing-that”, 大腦面臨處理一種 “模式配對pattern matching” 工作:把從感官接收到的信息配以對應的行為。這工作需時極短,幾乎是自動且不花費氣力的。
情形就好像看到著名的 “Muller-Lyer錯覺” 圖,即時會認為叉型線比箭型線長,而兩條線其實是等長的。

而「證明」則是一種較後發展的能力,Margolis把它稱為“理解的reasoning-why”。證明的目的是為了描述決策的過程,使其他人可以理解並獲得同樣的結論。**** 「證明」只有在擁有語言,並需要解釋自身行為的生物身上才會出現。****

參考
《The Righteous Mind: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 2012, Jonathan Haid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664

業績報告的道德 艾薩Isaac Sofaer

2014-03-27  NM
 
 

 

我已經警告過,愈來愈多富有想像力的會計報告出現。財務報表上的盈利,不一定是真正的盈利,而且這數字很容易被合法地「設計」,令投資者不能完全評估。  

葉氏化工和國泰航空的利潤是真的。你可能對它們的業績不完全滿意,但它們是誠實及如實報告的,它們是行業龍頭,會收復失地的。現在說說瑞安房地產(272)、滙源果汁(1886)及中國鋁業(2600)。核心盈利將非營運項目扣除,數據與盈利是完全不同,但投資者需要挖深一點才能找到這數據,因為它不是很容易發現的。.中鋁因為出售一次性資產,成功轉虧為盈,但其核心盈利多年來都「見紅」,我看不見將來會好轉。

滙源:表面賺錢實際虧損

滙源的報告並不透明,它的盈利來自一次性項目,但除了在附註外,幾乎沒有提及這些項目。截至去年底,營業額45億元(人民幣‧下同),包括政府補貼的2.25億元,而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盈利為2.1億元。然而,若扣除出售上海和成都廠房所得的4.26億元,以及出售資產所得6,200萬元,實際是虧損2.87億元;若再扣除政府補貼,則虧損5.12億元。另外,滙源用60億元購買主席持有的公司,當中包括38億元商譽,在未來這攤銷費用會很低,變相誇大資產及盈利。而且,用相當於盈利20倍的價錢買入這公司,將令滙源的財務狀況更不穩定。淨負債增加至60億元,而股本是77億元。滙源沒有真正賺錢,卻在這個時候大花金錢買入主席公司。

瑞房業績複雜

最後是瑞安房地產,由於合資公司眾多,加上已賣出一部分新天地物業資產給Brookfield,已成為一個複雜的資產。在數字裡仔細挖掘,我有以下發現:1. 雖然收入上升104%、賬面盈利上升5%至21億元,但每股盈利(攤薄)由29仙,下降至28仙。但報告沒有強調這一點,及已發行26億新股。2. 21億元盈利有可能部分來自29億元物業重估收益、25億元利息資本化、1.63億元開支資本化、3.63億元的貨幣升值和1.63億元政府補貼。3. 在營業額的物業銷售中,有44 億元來自出售投資物業及持有投資物業之附屬公司權益。出售大規模核心資產,應在損益表上強調,並列為一次性項目。4. 因為供股集資了36億元,所以2013年儘管有銷售和出租,但沒有產生現金。淨資產負債率應為69%,而不是賬面上的59%。瑞安房地產的利潤多少是真?你的預測是否和我一樣。祝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388

道德經譯註 第三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8vn.html
第三章
原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註釋
 
虛:淨化。
志:慾望。
無知無慾:這裡特指沒有奸詐的想法,沒有非分的欲求。
 
翻譯
不崇尚賢能,這樣就會使人民不爭奪名利。不以稀有之貨為貴,使人民不產生為盜的想法和行為。不令人們看到激起人們慾望的東西,使民心不被擾亂。所以,聖人治理天下,會淨化人們的心志,滿足人們的溫飽,削弱人們的慾望,強壯人們的身體,始終使人們沒有奸詐的想法。使那些所謂的聰明人不敢胡作非為。按照無為的方式做事,那麼天下就沒有什麼不可治理的了。
 
理解
 
這一章是歷來被人們詬病的一章,尤其像「常使民無知無慾」這一句,老子像是在教統治者實行愚民的政策。單看這一章確實感覺人們說的有道理,但是縱觀《道德經》全文,你會理解老子並不是反對人們聰明,而是反對人們濫用聰明,他最擔心的是人們聰明但是沒有智慧,利慾之心過重而行奸詐機巧之事。所以這一章的「知」字並不是智慧的意思,而應該指的是非分的欲求(就像後面講到的「仁」跟孔子的「仁」的不同一樣)。再看老子生活的時代,春秋戰國,是一個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的時代,是一個大道廢,玩弄權謀詐術的時代,老子見狀痛心疾首,作為周之守藏吏,他熟讀歷史,特別嚮往原始時代人們那種淳樸的狀態。痛恨當時統治者的腐化墮落,甚至在第五十三章直接稱這樣的統治者為「盜竽」,也就是強盜頭子。他因此也就特別希望統治者能夠把人們治理的像原始時代那樣淳樸。
老子這樣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個人認為方法還是有點問題的。像「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從根本上說這是一種消極的態度,因為這樣做,人們的心亂不亂就取決於能不能見到激起慾望的東西。個人認為只有一個人的內心真正能控制住自己的慾望,不成為慾望的奴隸,這才是根本的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348

道德經譯註 第二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8vm.html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註釋
斯:連詞,那麼,就。
音聲:漢代鄭玄為《禮記•樂記》作注時說,合奏出的樂音叫做「音」,單一發出的音響叫做「聲」。另一個版本的解釋說「音」是樂音,是優美動聽的聲音,而「聲」是指普通的、不那麼動聽的聲音。

翻譯
    人們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麼惡的觀念也就形成了。都知道什麼是善,不善的觀念也就形成了。因此有和無互相產生,難和易相互轉化,長短相比較而存在,高和下相互依存,音和聲互相配合,前和後相互跟隨。因此聖人以無為的態度處理事情,以不言的方法施與教導。萬物自在的生長而不加干涉,生養了萬物卻不佔有,成就了萬物卻不自居有功,正是因為不居功,功業才不會離開。

 

理解

「無為」的理解:老子的「無為」講的是無心於為,也就是順其自然,任勢而為,不是自己特別的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也就是說不妄為,但這並不是說教人消極無所作為,當為不為並不是無為。看一個反面的有為的例子也許會加深大家對無為的理解,大家都知道「揠苗助長」這個故事,故事裡的人為了讓禾苗長得快點,親手把禾苗拔高了,結果適得其反。故事裡的那個人的行為就是典型的「有為」。有人說老子是主張出世的,但實際上,聯繫本章前文中老子講到了自然現象所表現出來的對立統一規律,老子實際倡導的是通過無為的方法來達到有為的目的,所以我認為老子是主張入世的。
「不言之教」的理解:聯繫第七十三章中「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所謂的「不言之教」實際上指的就是天道,也就是自然之規律,「聖人行不言之教」說的就是聖人按照自然規律做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349

道德經譯註 第七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bc0.html

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註釋

不自生:不為自己而生存。

翻譯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是因為天地不為了自己而存在,因此能夠長久的存在。所以,聖人總是把自己放在別人的後面,保持謙虛、收斂的處世態度,正因為這樣,反而得到了眾人的愛戴,處在了眾人之前。聖人總是將自己置之度外,凡事不為自己考慮,正是因為這樣,自身得以保全。就是因為聖人沒有私心,才能成就自己。

理解

讀過這幾章也許就會發現老子講道理的方式,首先說一個客觀存在的現象,比如天地的運行,自然的現象等等,再擺出自己的觀點。就像這一章,老子先給出天地長久這一事實,然後給出天地長久的原因---不自生,也就是不為了自己而存在。最後闡述自己的觀點: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後其身是一種謙虛的心態,外其身是一種無私的胸懷。這類話大多知易行難,只有行為才是王道。但人往往就是這樣,不經歷磨難不知安寧的可貴;不與死神擦肩而過,不知生命的寶貴;沒經歷過病魔的折磨,不知道健康的可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48

道德經譯註 第六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asr.html

原文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註釋

谷:是山谷的谷,而不是稻穀的谷,後者在古代寫作「榖」。谷是空虛的意思。

神:並非指神靈,而是指道的變幻莫測、不可測度。

不死:永遠存在,不會消亡。

玄牝之門:即母性生殖器,代指生育萬物的道。

翻譯

道是虛空、變幻無窮、永遠存在的,道是天地萬物的根源。道綿綿不絕、若隱若現的存在於天地之間,作用是無窮無盡的。

理解

老子一直不斷的強調守柔、處靜,在後文中也提到「柔弱勝剛強」(三十六章)、「牝常以靜勝牡」(六十一章)、「強大處下,柔弱處上」(七十六章),強感覺老子有點女性主義的傾向。也許是女性柔弱守靜包容孕育的特徵更接近於道,老子才把女性比作道本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