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道德經譯註 第二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8vm.html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註釋
斯:連詞,那麼,就。
音聲:漢代鄭玄為《禮記•樂記》作注時說,合奏出的樂音叫做「音」,單一發出的音響叫做「聲」。另一個版本的解釋說「音」是樂音,是優美動聽的聲音,而「聲」是指普通的、不那麼動聽的聲音。

翻譯
    人們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麼惡的觀念也就形成了。都知道什麼是善,不善的觀念也就形成了。因此有和無互相產生,難和易相互轉化,長短相比較而存在,高和下相互依存,音和聲互相配合,前和後相互跟隨。因此聖人以無為的態度處理事情,以不言的方法施與教導。萬物自在的生長而不加干涉,生養了萬物卻不佔有,成就了萬物卻不自居有功,正是因為不居功,功業才不會離開。

 

理解

「無為」的理解:老子的「無為」講的是無心於為,也就是順其自然,任勢而為,不是自己特別的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也就是說不妄為,但這並不是說教人消極無所作為,當為不為並不是無為。看一個反面的有為的例子也許會加深大家對無為的理解,大家都知道「揠苗助長」這個故事,故事裡的人為了讓禾苗長得快點,親手把禾苗拔高了,結果適得其反。故事裡的那個人的行為就是典型的「有為」。有人說老子是主張出世的,但實際上,聯繫本章前文中老子講到了自然現象所表現出來的對立統一規律,老子實際倡導的是通過無為的方法來達到有為的目的,所以我認為老子是主張入世的。
「不言之教」的理解:聯繫第七十三章中「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所謂的「不言之教」實際上指的就是天道,也就是自然之規律,「聖人行不言之教」說的就是聖人按照自然規律做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3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