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現金流狀況很「微妙」 賽維LDK裁員進行時

http://www.eeo.com.cn/2012/0414/224527.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嚴凱 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賽維LDK」)如今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該公司正在裁員以緩解困局。

4月8日,賽維LDK位於新余總部的硅片事業部開始第一批裁員,工作不滿兩年的將被全部辭退。賽維LDK新聞發言人李龍吉稱,本次人員調整主要是為了控制成本。

本報獲悉,由於賽維LDK負債率過高,以及考慮到光伏行業目前的慘淡境況,一些原本計劃與賽維LDK展開合作的銀行正考慮收緊「銀根」。「它的負債率那麼高,放款會有很大的風險。」賽維LDK總部所在地新余市當地的一位銀行界人士直言。

裁員風波

按照賽維的裁員計劃,第一批從4月8日開始,主要針對的是新余總廠的硅片事業部員工。第二批裁員也將啟動,但具體方案不詳。

賽維一位中層人士告訴本報,全部兩批裁員都能在4月15日前全部完成。此次裁員的具體標準是,在賽維工作不滿2年的員工將全部被辭退。

賽維目前共有2.5萬名員工,其中新余總廠硅片事業部員工數有1萬人左右。據瞭解,此次裁員規模估計會超過千人。據該中層人士透露,被裁員員工的補 償方案則是:工作不滿1年的賠償1個月工資,工作滿1年不滿1年半的賠償一個半月工資,工作滿1年半不滿2年的賠償2個月工資。

賠償部分按照向前推12個月的平均月工資結算。不過,副主管和助工以上級別的員工(含副主管和助工),不在此次裁員範圍內。

對於工作滿兩年的員工,如果主動提出辭職的將不予賠償。而如果在賽維工作滿2年,所在車間崗位飽和,也將安排在家待崗,待崗工資為每月600元。

不過,一位賽維員工稱,事實上並不只是硅片廠,也不只是滿兩年,有些部門工作超過兩年,不到三年的也被列入了裁員序列。

工作滿三年的員工,安排分流轉崗。工作滿三年以上,且車間人員飽和的,將安排休長假,三月一休,每月660元,可續休。

賽維此次之所以裁員,除了整個市場不景氣因素外,還與德國最大太陽能電池製造商Q-Cells陷入財務困境有關。4月3日,Q-Cells已向當地法院提交破產申請。

2011年,Q-Cells全年虧損額高達8.46億歐元 (約合11億美元),產品跌價與銷售不暢使得入不敷出的Q-Cells步履維艱。

Q-Cells此前是賽維硅片的最大買家。雙方曾於2007年底簽訂了一份長達10年的合約。按照合約規定,從2009年到2018年,賽維將向Q-Cells提供4.73萬噸的硅片,這份訂單佔據賽維未來計劃產量的30%。

2009年底,Q-Cells單方面停止了與賽維的供貨合同。業界認為,Q-Cells終止供貨合同使得賽維的硅片廠產能過剩。

除了裁員,賽維還面臨著欠薪。有消息人士透露,江西賽維百事德今年前三個月還未發放員工工資。一位員工稱,儘管向上反映,但工資仍舊被拖欠。

截至記者發稿,未聯繫上賽維百事德方面對此事予以置評。

高負債率

4月11日,賽維LDK宣佈將2011年四季度財報發佈時間由原來的4月12日盤前修改至4月30日盤前。該公司稱,修改的原因是管理層需要額外的時間來完成某些項目,包括長期資產的減損分析、存貨減記的評估以及某些應收賬款的規定等。

賽維LDK 去年三季報顯示,該公司負債27.47億美元(約173億人民幣),負債率高達227%,為全行業之首。

本報獲悉,賽維的財務狀況已經被多家銀行列入了「慎重考慮」範疇。新余市當地的一位銀行界人士稱,由於負債率過高,賽維的現金流狀況「已經很微妙」。

接近新余市政府的人士稱,賽維是新余市乃至整個江西省重點扶持企業。「在新余市,以及整個江西省,賽維能夠得到各種政策優惠,一些貸款也往往由政府牽頭。」該人士說。

按照新余市政府的願景,到2015年,賽維LDK將致力打造六大產業集團,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000億元。目前看來,賽維的這一規劃很難實現。

今年一季度以來,硅片均價已跌至每瓦0.30美元,而一年前硅片的價格在每瓦1美元水平以上。IMS Re-search報告稱,預計截至2012年年末,硅片均價將同比下跌25%。多晶硅價格將加速下跌,較同期下跌33%。

「再加上失去了Q-Cells這樣的大客戶,賽維的硅片產能不僅過剩嚴重,並且賣不出價格。」賽維內部人士稱,

有消息稱,賽維的硅料業務目前也出現了訂單問題。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國內一些組件廠商也開始將部分訂單轉向了保利協鑫,原因是對方出價更低。

去年1月份,賽維與國開行、中國建設銀行以及另外一家主要中資銀行下屬四家資產投資公司(下稱「投資方」)達成出讓賽維旗下多晶硅廠部分股權的「對賭」協議。

根據該協議,投資方將從賽維LDK硅化學科技有限公司獲得總額為2.4億美元的可轉債優先股。協議同時規定,如果2011年度這一投資的內部收益率達不到23%,賽維LDK必須用現金來補償投資方。

而其中對賽維最為有利的一條規定則是如果賽維LDK的多晶硅廠能夠在2011年成功分拆上市,投資方將放棄這些潛在的補償。

但由於市場行情原因,以及賽維股價暴跌,原計劃的10億美元的融資額縮水至2-3億元,導致多晶硅業務的上市計劃被迫擱淺。這也意味著賽維「對賭」失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76

賽維LDK深陷「債務門」 「光速神話」落幕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3/xNNDE3XzQyNzUxNQ.html

經歷了2010年的火爆行情,光伏產業在2011年急轉直下,在歐債危機、美國「雙反」調查、國內產能過剩等內憂外患中,整個產業集體步入寒冬期。

在此背景下,江西賽維——這家當年號稱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多晶硅片生產商,發展一度堪稱「光速」,如今卻債台高築,深陷「供應商堵廠門」、「公司大裁員」等各種風波中。

根據該公司四季報,2011年四季度賽維負債總額高達60億美元,負債率達到87.7%。

是什麼讓賽維如此脆弱?是這個產業的寒潮來勢太猛,還是賽維自身的「光速」戰略使然?記者近日深入賽維在蘇州等地廠區調查,以探究其背後的原因。

這座廠佔地約37000平方米,較之5個足球場尚大了幾分,但從圍著的鐵柵欄望進去卻看不到幾個人影,唯有一隻隻裝貨的大木箱在廠區空地上孑然堆放,每個箱子上都印著三個大寫的英文字母——LDK。

LDK 是賽維公司的股票代碼,據傳來自公司董事長彭小峰名片上的一行字——「LightDKPeng」,意為「超越光速」。當年,這家號稱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多晶 硅片生產商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實現從無到有、繼而赴美上市的「奇蹟」,還創下中國企業在美國紐交所IPO的規模之最,發展速度的確堪比「光速」。

不過,眼前這座賽維設在蘇州的組件廠卻很難和「光速」聯繫到一起,整個廠區死氣沉沉,甚至連一般工廠中常見的往來穿梭的卸貨車、叉車也蹤跡全無。而更奇的是,位於蘇旺路的廠區正門口還橫向停放著兩輛首尾相連的大卡車,正好將廠門整個擋住,僅留下一小段空隙供人員出入。

沿 著廠區繞行,拐入與蘇旺路相交的北官渡路,走不多遠就來到工廠的邊門。只見這裡的景象竟和正門處一模一樣:也是橫向停放著兩輛大卡車,卡車外還堆放著幾摞 卸貨用的木板與貨架,同樣將大門堵得嚴嚴實實。在卡車後方的大門柱上掛著一塊銘牌,上面是「廠區貨物進出通道」幾個大字。

顯然,任何車輛都已無法從這座組件廠的正門與貨物進出通道正常出入。

賽維到底出了什麼事?

堵門索債

晌午時分,工廠終於現出一些人氣。林云(化名)和兩個同事從廠區正門的狹小通道中走出,來到馬路對面橫七豎八停放著的幾輛小轎車中間,打開其中一輛的車門,從車內拿出罐可樂猛喝了一大口。

「這幾輛車是供應商派來的,都堵了幾個月了,原料進不來,貨也出不去。」在與記者攀談時,林云透露了這幾輛堵門卡車的來歷。

據他稱,由於廠門被堵,他自己的車也只能停在馬路邊。記者注意到,就在賽維廠正門的蘇旺路上,類似這樣被迫停在廠區外面的車子還有不少。

至於堵門的原因,林云稱是欠供應商錢的關係。「現在我們廠也處在半停產狀態,很多工人都不來上班了。」林云的一位同事插口道。

林云則表示,相信問題總會解決的,現在廠裡是先生產,等以後堵門問題解決了再出貨。

告別林云,記者又遇到另一位40多歲、主管模樣的賽維老員工。他告訴本報記者,到目前還未聽說有哪家供應商已拿回全部的欠款,但問題一直在積極解決,「現在行業不好,產品銷不出去,每家光伏企業資金都很緊張,哪來的錢呢?」

他透露,賽維欠款最多的一家供應商,所欠資金高達數千萬元。

而按照另一位供應商的說法,拖欠最多的供應商所欠款項可能上億,如欠某鋼線供應商的錢就達到兩個億。

本報記者隨後從多個渠道找到了幾位賽維的供應商,分別來自清洗制絨、廣告印刷、備品備件、辦公用品甚至水處理等行業。一位從事進口備件生意的供應商業務員王小姐告訴記者,賽維一共欠了他們近40萬元,今年年前要了10萬回來,但餘下近30萬卻說要等有錢了再還。

據她透露,她所在公司和賽維的合作原先一直正常,基本每筆業務都是兩個月付一次款,「但沒想到去年7月份最後幾筆貨票過去不久就出事了。」

「昨天老闆已經請了律師。我們做業務的壓力也很大,老闆催得緊,一分錢也要要回來。」她說。她同時向記者介紹了要債的竅門,「現在問賽維要錢的話,找一般部長都沒用了,只有直接找廠長。廠長同意的話財務那邊才會批。」

「其實他們家業務還是不錯的,做的東西很多,可惜就是沒錢。」王小姐頹然道。

另一家供應商則宣稱,賽維欠了他們1000餘萬元,「之前堵門還能要回來點,但現在堵門也沒用了。」

「前陣子光伏市場不景氣,本身訂單也不多,就算堵門了也不會帶來太大影響。」上述40餘歲的賽維老員工對記者說。

不過,也有少數供應商的確拿到了據稱與欠款等價的貨物,只是真實的價值卻難以估量。

「我們的貨款雖然要過來了,但收的是硅片,到現在還存在倉庫裡,一片也賣不出去。」一位從事多晶硅料研發和生產的供應商負責人說。

裁員風波

隨著欠款的增多,一些供應商已開始被賽維所拖累。

「按照我們年報的披露,賽維去年欠公司的款項約6000萬元,是所有欠款單位中最多的一家。今年一季度,我們還在向他們供貨,但如果欠款長期不還的話,

但如果欠款長期還不了的話,我們也要考慮自己的資金周轉。」恆星科技董秘辦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作 為河南一家生產多晶硅切割用超精細鋼絲的上市公司,恆星科技去年5月曾宣佈與賽維簽訂《採購合同》,將向後者供應超精細鋼絲5200噸,約佔到公司去年產 能的1/3。正是由於有了這筆訂單,分析師看高其2011年每股收益至0.64元,但最終公佈的年報顯示其去年每股收益僅為0.13元,和預期相去甚遠。

就在多家供應商仍在苦苦等候欠款的同時,賽維開始大裁員的消息卻在坊間不脛而走。這也再度引起供應商們的恐慌。

起初,裁員的消息來自一位賽維員工在網上的發帖。該員工稱,「剛剛主管給我們開完會,說是在公司沒滿3年的員工將全部裁掉,滿3年的可以去留自定……做滿3年,補3個月工資,是要滿一個月後發一個月,分3個月才補清。大家都要走人了。」

對此,林云向記者表示,位於江西的公司總部的確已開始裁員,硅片廠裁了不少人。但他所在的蘇州組件廠還沒有得到裁員的消息。

而賽維官方對裁員的解釋則是「重要人事調整」,稱主要為了優化生產結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據稱,調整主要集中在公司的硅片事業部,所有副主管和助工以下級別的員工將面臨兩個選擇:一是被調往南昌組件廠接受培訓上崗,二是在原廠內面臨末位淘汰。

「其實都不用裁員。產能開不滿,加班就少;加班少了工資就少,工人自己就走了。」上述蘇州組件廠賽維老員工告訴本報記者,前年市場好的時候,工人一直有機會加班,但去年以來加班明顯少了。

儘管在國內公開場合,賽維從未用「裁員」來表述這次「人事調整」,但在4月30日舉行的2011年四季度業績發佈電話會議上,公司高層還是承認了裁員的事實,並公佈了相關措施和過程。

據該高層介紹,去年第三季度時,公司總人數約2.7744萬人,而去年年底時這個數字已降到了2.4449萬人,裁員3295人。而今年開春至今,公司又裁員5000多人。截至4月份,賽維的員工數為1.9495萬人。相比2011年7月份,員工數已減少了9078人。

不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裁員計劃還是遭遇一些意外。按照計劃,今年4月開始的裁員將進行兩輪,4月15日前要全部完成,但第二輪裁員至今尚未進行。

此外,由於補償金未及時發放,一些被裁員工已前往江西新余總部總裁辦交涉。另一些未被裁的員工則發現,他們3月份的工資也沒有按時下發。

記者隨後分別從賽維蘇州廠與賽維合肥廠的多位員工處瞭解到,這兩座廠的工資還在照發,並未出現拖欠。

收購疑雲

無論是拖欠供應商的貨款,還是拖欠員工工資乃至直接裁員,無不折射出一個現實:賽維資金鏈吃緊。

去年三季報顯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賽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合計2.626億美元,而短期負債達到23.54億美元,接近其現金的10倍。至於公司的負債總額則達到58.51億美元。

而最新公佈的四季報顯示其資金狀況仍未有好轉:截至2011年12月31日,賽維的短期負債雖略有減少,但負債總額卻進一步增加至60億美元,負債率從三季度的80.6%繼續攀升到87.7%。

「一 般公司負債率70%已經很高了,健康一點的話應該是50%-60%,更好的像娃哈哈就沒有負債。但賽維這樣的負債水平顯然已非常危險,因為借來的錢還是要 付利息的。」一位熟悉賽維內情的光伏行業資深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一般借債的年息至少6釐(6%),有的行業利潤率很低,都未必有6%,相當於做一年都在為 別人打工。

而賽維的利潤率甚至已跌至負數。去年四季報顯示,賽維去年四季度的毛利率僅為-65.5%,當季歸屬於股東的淨虧損高達5.887億美元。

另據彭博新聞社數據,截至2020年之前賽維LDK需要支付未償貸款本息和總計達100.1億美元。

「哪 家光伏公司沒點債務,每家公司上、下游都有欠款,我們的付款率還是比較高的。就算有個別從去年欠到今年的情況也很正常。拿我們公司來說,也有欠我們兩年的 錢沒有還的。這兩年的三角債的確比較嚴重。」賽維LDK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佟興雪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解釋債務問題。

他表示,賽維公司的上游有幾十萬種產品、幾萬家供應商,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滿意,「我們向下游賣出去的貨也有不給錢的,國內外都有。」

不過,即便負債率水漲船高,賽維仍在全球揮動收購魔杖。

今年1月3日,德國光伏企業SunwaysAG宣佈,與賽維達成協議,後者將以約220萬歐元認購該公司定向增發的579萬股新股,認購完成後,賽維將總計持有該公司約33%股份。

數天後,賽維又宣佈,以約3300萬美元收購美國太陽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SPI」)70%的股份。

「所 有併購的背後都有故事。」上述光伏業資深人士意味深長地說,「以賽維收購Sunways來看,其實是迫不得已,因後者一直是賽維的合作夥伴,最後倒欠了賽 維很多錢,自己也要瀕臨破產,只能通過被收購來解決。至於SPI則原先是幫賽維在美國賣組件的公司,也欠了賽維很多錢,還不出來就要求被收購。」

據瞭解,Sunways很早就開始了與賽維的合作,最初是在多晶硅設備領域。因賽維在成立初期買不到還原爐,最終還是靠Sunways幫其在德國買到二手的還原爐。而隨著賽維業務的不斷擴張,雙方合作領域也延伸到組件和系統集成。

「賽維很多收購都是這樣,這不能算是真正的商業行為。」該人士說。

法蘭克福EquinetBankAG銀行分析師StefanFreudenreich也表示,Sunways迫於資金壓力,除了將自己賣給賽維已別無選擇。

「賽維可能認為自己抄了一個底,但我認為一個企業是否值得收購,要看技術成長性,而不在於價格。」另一位業內龍頭企業高管如此評論。

不過,至少從賬面上看,賽維在收購SPI後有所增值。

硅料之殤

在很多人看來,賽維之所以陷入今天的困局,和當年巨資押注多晶硅項目不無關係。因多晶硅價格持續不振,彭小峰當年斥巨資啟動的多晶硅項目已嚴重受制。也正是由於在硅料製造上投入太大資金,卻無法如期回收,賽維的資金鏈開始繃緊。

「其 實就差一年。」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如果賽維能夠提早一年實現多晶硅項目投產的話,那將會趕上多晶硅最後的好時光並快速收回投資。但彭小峰可能對多 晶硅項目的難度過於樂觀了,「要知道,硅料和硅片還是有本質不同,前者不是買幾條生產線、挖幾個技術人員就能建起來的」。

一個例子就是全國最早的多晶硅千噸線——新光硅業,其從開建到2007年2月28日投產就經歷了數年,即便投產後產量提升也非常緩慢,整個2007年產量才230噸,一年後也只達到65%的產能。

也正是由於達產時間一再推遲,賽維硅料項目的上市計劃也被迫順延,其造成的後果則是賽維當初與投資方簽署的「對賭」協議可能面臨失敗。

去 年1月,國家開發銀行等幾家主要中資銀行下屬的資產投資公司(下稱「投資方」)與賽維達成出讓後者旗下多晶硅廠部分股權的「對賭」協議。根據協議,投資方 將從賽維LDK硅化學科技有限公司獲得總額為2.4億美元的可轉債優先股。協議同時規定,如果2011年度這一投資的內部收益率達不到23%,賽維LDK 必須用現金來補償投資方,但如果賽維LDK的多晶硅廠能夠在2011年成功分拆上市,投資方將放棄這些潛在的補償。

事實上,這已是賽維歷史上第二次參與「對賭」,第一次是為了引進風投、完成上市。當時,成立僅1年的賽維和法國NBP亞洲投資等基金簽訂「對賭」協議,最終賭贏了;但這第二次「對賭」的結果卻殊難逆料。

對此,佟興雪向本報記者確認,國開行、建銀國際、中銀國際佔公司硅料項目的股份大約是18.5%,以股份進來,國開行還在下屬硅料廠擁有董事席位。但他表示,這些都是正常的融資,不願過多解釋,因為「並不是需要大家關注的東西」。

「我們硅料項目的IPO還在進行,沒有什麼大的困難,只是要選擇一個好的時間點。」佟興雪稱,硅料業務還是有利潤的,去年利潤相當可觀,超出預期。但當前市場價格跌得比較低,因為光伏全產業鏈都在賠錢,價格已失去理性。

在他看來,不能用短期眼光看行業長遠發展,「光伏行業的起伏很正常,更何況這次主要是歐債危機及國內產能結構性過剩引起的恐慌,但這不代表未來。光伏行業變化很快,要做綜合的判斷分析」。

「硅料項目其實對賽維的傷害很大,因為本來準備在香港上市卻到現在還上不了。」上述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如果當下硅料還是很緊俏,則沒關係,只要做出來就能賣出去;但硅料價格現在打成這樣,你的投資這麼大,固定成本就很高,為什麼還要買你的(硅料)?」

據他透露,為推動硅料項目上市,賽維去年曾想了一個辦法,即先將多晶硅項目的股權分拆,抵給債權人,等上市後再折現。

「此 舉可謂一箭雙鵰:對債權人來說,這裡面還有故事可講;對香港聯交所也能宣稱股權都已賣掉。但最後聯交所還是不同意,因為它在想為什麼股權都是你自己去安 排,而不是拿到市場上去認購。此外,聯交所還擔心上市後的拋盤壓力太大,對股民不好交代。」該人士說。到目前為止,關於賽維硅料項目IPO的最新說法是推 遲到今年年中。而在最近這次業績會上,公司CFO賴坤森透露,去年四季度,賽維多晶硅銷售收入已從3570萬美元下降到2430萬美元,多晶硅業務的毛利 率則由正轉負。他還透露,去年四季度時公司多晶硅的平均成本為每公斤42.3美元。

最新數據顯示,當前國際多晶硅最新報價已跌至每公斤21-28美元。而在2008年,多晶硅價格最高時一度接近500美元/公斤。

顯然,危機遠未過去。

記者注意到,就在賽維蘇州組件廠大門的進門處掛著一塊橫幅:「應對危機,我們在行動」。或許,這是賽維又一次自我救贖的開始;也或許,這是一場「光速」瘋狂的終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07

賽維LDK裁員9000多人難止虧 去年第四季虧5.9億美元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2/5MNDE3XzQyNjM5Mw.html

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LDK.NYSE,下稱「賽維」)曾是紅極一時的新能源明星企業,但其在2011年第四季虧損高達5.9億美元。

為了應對來自市場和公司內部管理結構的挑戰,從去年7月至今,賽維已大幅縮減了高達9000多名職員。賽維也成為目前國內十多家大型光伏企業中首個承認大規模裁員的公司。

不到一年裁員三分之一

在近日賽維一場內部投資者分析會上,其高層公佈了相關的裁員措施和過程。

去年第三季度時,公司總人數約2.7744萬人,而到去年年底,旋即降到了2.4449萬人,裁員3295人。

第二次裁員發生在今年開春後至今,裁員人數5000多人。截至今年4月,賽維的員工數據為1.9495萬人,此時相比2011年7月份,員工數減少了9078人。

賽維也有員工稱,4月份企業仍在裁員,裁員時間是從4月8日起,本來據計劃打算在4月之後連續展開2輪裁員,但基於各方面的壓力,只進行了4月8日的這一輪裁員。不過該說法沒有得到賽維公司官方的證實。

按照每人每月2000元工資來計算的話,裁員9000人一年為賽維節省約2.16億元的人力開支。

據記者從多方獲得的消息,賽維公司這次主要裁員和調整的人員集中在旗下的硅片廠。該公司硅片廠員工約1萬人。

據賽維透露,公司這次裁員主要是因為業務調整。在硅料價高時,會有一個分揀工序,分揀後部分硅料還能再利用。但如今因硅料價格較低,該工作無利潤,因而崗位空出,公司做了優化。

有員工稱,賽維裁員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的直接裁掉,有的則被待業在家或參加培訓、考試等。

補償方面,賽維提出的方案是,按照工作年限(如不滿1年或者超過1年)來計算賠償額(1個月或者2個月的工資),賠償部分按照向前推12個月的平均月工資結算。

有部分員工抱怨說,其不能在短時間內拿到補償,需要等上十多天甚至更久。但賽維方面的解釋是,公司是會給予賠償的,但因人員較多,要給予企業一定的時間。如果被待業,那麼賽維給員工的每月基本工資為600元左右,相比同期工資(若以2000元/月計算)減少了70%。

賽維公司首席財務官賴坤生在發言中表示:「為了配合我們的產量及可持續的生產規模,我們採取的人員安排方案是,讓部分員工休假或減少工作時間。這樣,不僅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員工的影響,而且也能降低公司的成本。」

「降薪留職」或許成為當下賽維的兩手準備——既節省成本,又能應對突如其來的人力需求。一旦光伏市場行情轉好,在市場上迅速找到合適的低成本職員並不太容易;而如果能用上那些一直服務賽維的、待崗的熟練工,肯定會對公司提高生產量、迅速搶佔市場帶來利好。

據賽維2011年四季度財報,公司去年最後一個季度虧損5.887億美元,而上年同期則盈利1.452億美元。

同時,其2011年第四季的淨銷售額為4.2億美元,毛利率卻只有-65.5%。而該公司去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曾一度達到了3.6%。尚德電力去年同期的毛利率為9.9%。記者尚未看到賽維公司2011年全年的詳細成績單。

「賽維是做硅片加工的,屬於光伏中間環節。其毛利率這麼差,表明企業多加工一塊硅片,就多增加一些虧損。因而,很多人也就沒有了再繼續留在硅片廠裡的理由。」招商證券一位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分析認為。

巨大的現金壓力

賽維董事長彭小峰也承認,公司現在需要面對來自現金(不足)和流動資金的較大挑戰。而這或許是其裁員的重要原因。

記者從財報中看到,公司2011年年末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銀行抵押存款分別為2.44億美元和5.65億美元,而2011年三季度分別為2.625億美元和6.056億美元,四季度末資金面顯得較緊張。

因資金情況不佳,其給供應商的預付款也從去年第三季的1.85億美元,迅速下滑到了2817.8萬美元。

「最新的財務報告顯示,我們約有33億美元的貸款,其中33.8%是中長期的借款,而短期借款為6.2%。我們的融資團隊正在與銀行溝通,同時省級和相關政府也會給賽維提供相應的支持。」彭小峰說。

而據同行阿特斯太陽能向本報提供的數據,截至去年年底,阿特斯太陽能的淨債務為3.09億美元,尚德電力的淨債務為15.95億美元,英利綠色能源及晶科能源的淨債務分別為13.46億美元和4.47億美元。

賽維高層也指出,2011年第四季度,太陽能行業的整個供需是不平衡的,市場需求疲軟和迅速下降的產品售價都導致其季度業績受到影響。

記者也從賽維財報中看到,其2011年第四季度的存貨減值高達2.326億美元,而應收款和預付款的壞賬撥備為1.792億美元,這些減值與撥備都是太陽能市場惡化而讓公司不得不採取的應對措施。

超 日太陽高層此前在接受本報採訪時也提到,去年第四季末本來應該是歐洲各大銀行撥款給太陽能電站、電池組件採購方支付貨款的時間節點,但當時相關方都沒有兌 現承諾,這讓各個光伏公司措手不及。而這種情況也促使超日太陽在2011年全年虧損數千萬元。就在去年第三季度,超日太陽還曾預計公司能獲利3億元以上。

而賽維公佈裁員情況,對投資者來說或許是一個利好消息,截至昨日,賽維的股價為3.18美元,當日上升7.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08

賽維LDK資金鏈緊繃 江西20億貸款「輸血」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8/zNNDE3XzQyOTMzNQ.html

資金鏈已嚴重繃緊的賽維LDK近期再獲江西省緊急「輸血」。記者昨天從業內知情人士處獲悉,5月2日,江西省有關部門與賽維達成協議,前者將提供20億元以支持後者渡過難關。賽維公司一位高管隨後向本報證實了這一消息,並稱該筆資金仍是以銀行貸款形式撥付。

「沒這20億元的話,可能連工資都難發了。」賽維公司一位高管昨天不無憂慮地對記者說。

據他透露,由於資金鏈十分緊張,賽維高層一直在四處籌措資金。此次江西省有關部門牽頭組織省開行為公司提供20億元貸款,以解燃眉之急,「但不少銀行現在已經有點怕了」。

事實上,從賽維成立至今,江西省各級政府及銀行一直扮演著推動其快速發展的關鍵角色,並曾多次為其組織貸款。

江 西省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去年5月份一份題為「國家開發銀行江西分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常規發展」的資料顯示: 「江西分行已成為支持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排頭兵和主力行之一。2011年一季度,向賽維LDK發放貸款5.16億元,向賽維LDK意大利 Cerignola、Erichie、SanPancrazio光伏電站項目發放1020萬歐元,向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擴建600MW太陽能 多晶硅晶片項目發放3000萬美元。」

今年4月初,江西省科技廳一份「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採取措施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工 作動態則披露:近日,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與江西賽維LDK、美國KDCSolarLLC、賽維LDK控股光伏工程公司SolarPowerInc.的 合作協議及美國新澤西州WhiteRose光伏電站項目貸款合同的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

但賽維居高不下的負債率卻讓各大銀行始終無法徹底安心。

「一 般公司負債率70%已經很高了,健康一點的話應該是50%至60%。但賽維這樣的負債水平顯然已非常危險,因為借來的錢還是要付利息的。」一位熟悉賽維內 情的光伏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一般借債的年息至少6%,有的行業利潤率很低,都未必有6%,相當於做一年都在為別人打工。

延遲至4月底才發佈的賽維去年四季報顯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賽維負債總額進一步增加至60億美元,負債率從去年三季度的80.6%繼續攀升到87.7%。

「現在的形勢遠比2009年兇猛。2009年賽維沒有裁一個員工,也沒有減產,但這次賽維裁員的總人數已超過9000人,其真實負債率也可能遠遠超過87.7%。」OFweek一位資深分析師說。

「今年以來估計這一負債水平還在上升,因為債務太多、利息也不低,銷售又沒有根本好轉,很難通過銷售收入來完全填補債務空洞。」上述賽維高管說。

他同時透露,近期歐美市場掀起一輪搶裝潮,訂單確實比前段時期多了一點,但是否能持續還很難說,畢竟德國、意大利補貼下調之期也在臨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78

新能源首富,活在「破產呼聲」裡——四面楚歌的賽維董事長,開口了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094

賽維LDK董事長彭小峰終於出現了。

這個剛滿37歲的年輕人一身疲態,駝著背坐在主桌正中間,頭耷拉著。整個白天,他都在忙於應付那些憂心忡忡的客戶——破產傳言正讓生意夥伴急於要把錢從這家「墜落中」的大公司手裡拿回來。

過去兩個月,作為董事長的彭小峰成為了各路供應商、客戶、銀行和媒體焦急尋找的對象,這家江西省的第一家美國上市公司和第二大納稅企業,如今正經受 生死考驗。只是5年以前,彭小峰頭頂上還頂著中國最年輕的新能源首富光環,他還一度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多晶硅製造商,以及中國「光速神話」的締造者。

但如今,當行業步入慘淡週期,財務狀況持續惡化的賽維正成為全行業「破產呼聲」最高的大公司。虎視眈眈的同行為了增加生存機會,正翹首期盼著這家行業領袖的倒掉。

「我的客戶沒有人還敢碰賽維的股票,該逃的早就逃了。」新能源行業的分析師們如是說。悲觀預期來自賽維高達60億美元的債務,這意味著其每年光償還 銀行利息就高達2億-3億美元,業界不相信,在市場如此慘淡的情況下,賽維有能力依靠經營收入償還利息,更不用說償還債務本身。

同時,過去半年,員工們的日子也過得戰戰兢兢,傳言讓他們心煩意亂,他們既擔心自己的工作又擔心流失的客戶,「有的人開始混吃等死,公司沒有了魂兒。」一位賽維的組件客戶說,賽維此前跟他接觸的一個銷售團隊最近集體跳槽到了另一家競爭對手那裡。

在業內,賽維LDK一直以規模和速度聞名,其高負債高增長模式的成功有賴於行業一直處於上行週期,但當市場迅速反轉,特別是在歐債危機和行業下行週期等系統性困境面前,背負巨債的賽維變得難以駕馭。

大宴賓客,力挽狂瀾

2012年5月16日晚上,在上海浦東的一家五星級酒店裡,彭小峰大宴賓客。

現場來了兩百多位客戶、供應商和合作夥伴,跟過去每年例行的客戶答謝晚宴不同的是,這次氣氛,不可謂不緊張。客戶和供應商都認定賽維的現金即將枯竭,儘管台上歌舞熱鬧,但台下不乏有人唉聲嘆氣。

2012年4月30日,賽維在推遲了多日之後終於公佈2011年第四季度財報,數據顯示2011年第四季度賽維總計虧損5.887億美元,負債總額 60億美元,負債率達到87.7%,這已經是2011年賽維連續虧損的第三個季度了。就連遠在泰國的電力公司客戶手裡,都捏著一份中國各大太陽能上市公司 的財報,有人已經開始拒絕採購來自賽維的產品。

為了讓合作夥伴重拾希望,彭小峰請來了幾個重要人物——至少從表面看來,他們還打算繼續跟賽維站在一起。

這個場景很容易讓人想起1年半以前那次同樣形式的客戶答謝會。2010年9月16日,那正是市場如日中天的日子,彭小峰在江西新余總部設宴款待兩百 多位合作夥伴,席間他拿出了當時賽維產出的第一爐多晶硅拍賣,這盒1公斤的銀色金屬從100美元起拍,最後以18萬美元的天價成交(當時市場價約為70美 元),現場的火爆程度至今令多位客戶難忘。

沒有人想到,1年半以後的今天,市場萎靡,多晶硅價格已跌至25美元/公斤,當年出價18萬美元的國企供應商,也不見蹤影。

彭小峰希望給外界一些希望,他甚至毫不掩飾對分析師的不屑,「他們從來沒有看對過一家偉大的公司。」他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現在行業看賽維,就像10年前看喬布斯。

他的底氣來自賽維新推出的一款名叫「M2高效多晶硅片」的新產品,彭告訴幾家主要債務銀行,目前客戶願意為這款新產品支付高達10%以上的溢價——這在賽維已經乏善可陳的業績裡,算是一個好消息。

台灣新日光資深副總裁胡惠峰願意為M2背書,他說,M2很不錯,希望能助賽維渡過難關。但業內的人卻普遍認為,靠一款新產品扭轉乾坤的可能性太小。

新余市高新區管委會主任任光明更以四個「一定」和三個「絕不」(如新余市一定會繼續加大對賽維的支持力度)表示對賽維的支持,但下台後嘉賓們臉色並不好看,席間大家都彼此無話,只是一個勁地抽煙。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賽維第一次瀕臨危險邊緣了。2009年底,賽維爆發財務危機,其當年三季度資產負債率高達85.15%,銀行貸款總額達14.03億美元。但這一次情況看起來更壞,負債總額是上次的4倍。

彭小峰最後一個上台致辭,突然他又跑回到自己座位上,噢,他忘了演講稿。這跟一年半之前的情景幾乎一模一樣,當時他在主席台上說完「讓我們共同舉杯」後也突然不見了人影,他又忘了酒杯。

如幾位熟悉他的人評價,他的確不善於應酬場合,通常情況是總裁佟興雪端著酒杯穿梭於宴席之間,他跟在後面拘束得像個剛工作不久的畢業生。儘管其激進 的行事風格在業內頗受非議,但其「無惡習」「也不注重享受」的性格卻很能贏得好感。他平時跟生意夥伴見面的地方,通常是兩岸咖啡甚至永和大王。

「大家不都在看著你嗎?」

兩位在過去一個月見到彭小峰的朋友都說,他話少了,整個人看上去比較苦悶。究其原因,「可能是他不覺得你會帶給他好消息,他也沒有好消息帶給你吧」。這次他可能真的沒有奇招可出了。

拖累賽維的是那個15000噸硅料廠的龐然大物,當時堪稱地球上單體最大的多晶硅項目,這個投資決策至今仍讓彭小峰面對著公司內外的批評,但他看起 來並不在意。他一直看不起業內另一位知名企業家,認為其總是小心翼翼、謹小慎微,並不符合他大刀闊斧的「彭氏風格」——如果他能讓硅料業務成功上市,那麼 這個決定將被證明是英明的。

也有離職的高管認為,賽維走到今天並非硅料失誤,而是管理問題,「他是將才,而非帥才,需要一個好的管理團隊」。

他成功邁出了第一步,2011年初,賽維硅料業務獲得了國開金融、建銀國際和中銀國際三家「國字號」大金主共計2.4億美元注資,準備香港上市。

彼時的全球太陽能市場,正呈現出史無前例的火爆場面,吸引了大量來自其他行業的投資者湧入,其中不乏燈具、玩具甚至絲襪企業。

「我們算是在最高點接觸,次高點宣佈,到去年5月份真正投錢時,市場已經開始往下走了。」國開金融一位內部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坦言,當時公司內部也 一度猶豫要不要反悔,由於市場行情並不嚴重,加之雙方簽署了「非常苛刻」的對賭協議作保障,三家基金最後仍決定投資。賽維當日股票即上漲超過10%。

但隨即整個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從繁榮轉至慘淡,到2011年下半年,歐洲的老牌太陽能公司開始一家家破產、北美最具潛力的新興太陽能公司也中途夭折,中國太陽能企業還在苦苦支撐。

2011年11月,賽維第三季度財報的公佈正式結束了雙方的蜜月期,淨虧損1.145億美元,毛利率-3.6%。當初希望能「快進快出」,在投資一 年後讓硅料業務上市的三家國有基金很快明白,年底香港上市的預期已經渺茫。不僅如此,年初約定的分紅承諾也成為泡影,投資者變得越發缺乏耐心。

2012年初以來,雙方的關係日漸惡化,光伏市場依然萎靡。根據對賭協議,以國開金融為首的投資者開始試圖讓彭小峰迴購所持的18%股份,但財務狀況已經不允許。到2012年5月,作為最大債主的國開金融在談判中顯得越發強勢,雙方談判的語氣已經由平和轉為喝斥。

與此同時,國開金融開始在產業界尋求願意購買手中股份的接盤者。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財務狀況稍好的英利在2012年初拒絕了這一提議;5月19日,保利協鑫主管融資的副總裁田野也在電話裡對南方週末記者證實了此事,但他表示保利協鑫不會收購賽維的硅料股份。

儘管所有人都擔心彭小峰「恐怕挺不過這次了」,但一向極為自信的彭卻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次比金融危機時好多了」,因為他處理危機的經驗更豐富了。

一個可以側面印證彭極度自信的例子是,他在一個月前曾主動問他的朋友,「你說行業都這樣了,為什麼還沒有破產整合出現呢?」對方沉默良久後回答說,大家不都看著你嗎?

如今,彭小峰必須找到防止破產的最好方法。也有傳言指出,賽維實際上已經申請了破產保護,但卻被江西省政府駁回,因為江西無法承受這樣一家大企業的 倒掉。儘管與投資者的關係已經頗為緊張,但國開金融內部人士仍舊指出,儘管已經做好最壞打算,但「仍舊會再支持賽維一段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51

光伏海外債的秘密:海外機構放棄賽維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28/2MNDE3XzQ2MjE2Mw.html

中概光伏企業的海外債券目前呈現少至4成多至6成的跌幅。

記者獲悉,多家海外對沖基金、投資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都對中概光伏企業發行的海外債券產生興趣,扎堆調研企業。

香港一家海外對沖基金董事經理6月25日透露,他們曾經對賽維進行了深入調研,認為其債券有投資價值,但最後,他們還是放棄了賽維而選擇了尚德。

尚德和賽維都有一定規模的海外債券發行,並都將在2013年到期。而海外機構在選擇投資對象時,除了考慮企業自身的盈利能力外,該企業所在地政府的財力和態度也成為重要指標。

賽維基本面

賽 維2010年12月10日將本金總值3億美元、票面利率4.75%、2013年到期的可轉換高級票據轉換為本金總值3億美元、票面利率4.75%、 2013年到期的可轉換高級票據和現金對價(60至85美元)兩部分,即「交換對價」由「新債券」和「現金對價」兩部分組成。而這價值100美元的債券目 前的市場價格已經跌至36.534美元。

另外,賽維2011年2月28日在海外發行的12億元的3年期合成型人民幣債券(人民幣計價、美元結算),6月上旬市場價格也已經跌至280元人民幣,折合收益率也高達21%。

如此高的收益率也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多位海外投資機構、對沖基金和個人投資者都對購買賽維海外債券表示興趣。「只要賽維不破產,那麼其海外債券的收益就很可觀。」一位香港投資機構董事總經理6月向記者表示。

「從財務上,賽維已經破產了。」但上述投資機構人士告訴記者。

賽維在6月26日晚間發佈的2012年第一季度季報顯示,賽維目前現金與現金等值物為1.357億美元,短期已抵押銀行存款為6.033億美元,短期債務負擔沉重。

賽維第一季度淨銷售額2.001億美元,歸屬於公司股東淨虧損額達1.852億美元。但賽維2011年年報顯示,公司負債總額共計60億美元,負債率達87.7%。

「目前賽維的營收,連償還利息都不夠,要還清所有債務很難。」上述投資界人士分析說。

賽維公關部廖淑豔告訴記者,M2產能已經佔到賽維電池片總產能70%-80%。一位光伏業內分析師告訴記者,目前代表光伏發展方向的高效電池方面,賽維的M2系列產品性能也並不領先。

「目前政府對賽維的支持是我們考察的關鍵。」上述投資界人士表示。

而對於業內最關心的「新余市專門處理賽維債務的委員會」,新余市高新開發區光電產業園副主任彭炎向本報記者回應稱:「政府一直都有專門針對賽維事務的做協調的領導小組。目前的情況開看,供應商還是比較穩定的。」彭炎主動提到了上游供應商對賽維造成的影響。

彭炎進一步透露說,該領導小組的職能事實上很大,不僅對於債務,對賽維在項目省報和廠房建設等都直接幫扶。他告訴記者,新余市對於賽維這樣的重點企業,市領導都直接入駐,他本人就從2005年開始駐點賽維,對其非常瞭解。

「我昨天剛去看了賽維的倉庫,目前高效電池片的銷量非常好,庫存為零。」對於賽維,彭炎瞭如指掌。他還透露,不僅市領導直接掛帥,包括村委會和派出所,都有專門的人員對企業幫助。」

而談到具體的措施,彭炎一連用了幾個「有信心」來強調,「現在光伏行業這樣的情況,如果不是政府的支持,不僅僅是賽維,所有光伏行業的大企業都會關門。」彭炎還談到今年5月江西省對賽維的20億元撥款一事,「能拿出20億元來幫助一個企業,在內陸城市裡面幾乎是沒有的。」

而 一位接近賽維的業內人士透露,國開行對賽維20億美元的貸款,實則是為賽維周轉其在商業銀行的貸款所用。賽維有多筆與商業銀行為期一年的貸款,約定在每年 年初償還,償還後商業銀行再給出一筆新的貸款。今年年初,賽維無法支付去年的貸款,故國開行拿出20億元讓賽維償還商業銀行貸款,待其新的貸款發放後再還 給國開行。目前這20億元應該已經償還。

今年年初,新余市依託賽維成立了新餘光伏交易市場,市場中大部分企業都為賽維生產配套設施,彭炎表示該市場上半年交易額的統計數字是30億元,全年預計將達到80億元。

上述香港投資機構人士表示,當地政府對賽維的期望很高是情理之中。「賽維很大一部分的銀行貸款都是以江西財政為擔保,一旦賽維破產,所有股權投資

歸零後,債權人就將進駐賽維,而江西財政也將被調查是否可以支付賽維債務。顯然不可能走到這一步。」

另 外,上述投資機構人士還認為,目前依靠地方財政擔保換取貸款的現象在很多行業出現,至今沒有一家出過問題,一旦這個口子打開,會導致商業銀行對於政府財政 擔保失去信心,收緊相關貸款,導致大批企業走向破產,這是政府無法承擔的。中概光伏企業曾經是代表「新中國製造」的名片,為了維護「中國製造」形象,政府 也一定會出手相救。

截至目前,就記者瞭解到的信息,多家海外機構在經過調研後都已經放棄了對賽維海外債券的購買計劃。而其理由都是「風險太大」。

「一旦破產,按照破產清算程序,其海外債券處理順序排在國內債務之後。」上述投資者對記者表示。

尚德期待下半年逆轉

「最後我們考慮購買尚德的海外債券。」上述香港投資機構人士告訴記者。

光伏海外債的秘密:海外機構放棄賽維

尚德在2008年3月發行5.75億美元可轉債也將在2013年第一季度到期,而該債券6月26日的價格也只有66美元。「我認為之所以該債券價格下跌,是因為尚德要償還這筆債券也有一定風險。」上述投資機構人士表示。

尚德2012年一季報顯示,尚德的總資產為43.79億美元,總負債為35.75億美元,資產負債率82%。第一季度尚德銷售收入4.1億美元。

而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尚德目前的全部負債為130億人民幣。其中短期債務15億美金,長期債務1.3億美金,6億美金可轉債。可轉債中除了上述一筆5.75億美金的2013年到期債務以外,還有一筆5000萬美金的可轉債在2016年到期。可轉債全部在海外發行。

弘 亞世代分析師張虹告訴記者,7月份起,日本將實施新的光伏政策,日本政府將為光伏發電提供每千瓦時42日元的補貼,該補貼量是德國的2倍,中國的3倍。日 本市場今年的總裝機量也有望翻番 。而尚德是目前在日本市場份額最大的國內企業,其在日本的總銷量排在京瓷、三洋和夏普三家日本本土企業之後名列第四。故下半年尚德在日本業績有望有所突 破。

而上述光伏業內人士也告訴記者,第一季度尚德的開工率在50%左右,在今年末日本市場恢復後,可望恢復到100%。而在美國,1-5月份的中國海關官方數據顯示,總出口量上天合光能排名第一,阿特斯和尚德分列二、三位。

「但真正讓我有信心的是無錫市政府的財力。」上述投資界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尚德的債務總額只有無錫GDP的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92

賽維救不起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03/100419169_all.html

地方政府的數項救火舉措和窘迫的財務狀況,如今將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賽維)推至風口浪尖。

  企業激進擴張遭遇行業景氣不振,銀行信貸大舉跟進目前風險難料,而地方政府從賽維落戶當地開始就給予各種優惠待遇,並不惜用地方財政為賽維救急。這種極具中國特色的政企關係此番被發揮到了極致。

  從財新記者的採訪情況來看,目前賽維已經度過了第二季度的付息高峰,但企業運營情況仍不理想。地方政府一方面穩定各方債權人,力保賽維不致破 產,另一方面則在為賽維尋找接盤者。銀行方面看法頗有分歧,有人認為在與賽維的業務上,損失已經在所難免,還有人在期待光伏行業景氣好轉。

  賽維接下來要面對9月的第三季度貸款付息和10月即將到期兌付本息的4億元短期融資券。對於牽涉其中的各方,比起該不該救賽維,能不能救活當前更為關鍵。

政府出手

  7月12日,江西省新余市人大常委會網站上披露,該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市人民政府一份議案,將江西賽維LDK公司向華融國際 信託有限公司(下稱華融信託)償還信託貸款的缺口資金納入同期年度市人民政府財政預算。這一消息引發了應不應該用地方財政救助經營不善的民營企業的大討 論,批評者眾。隨後不久,這則消息在網站上消失了。

  但政府對賽維的救助並沒有停止。來自華融信託的這筆5億元借款於今年6月28日到期,江西省政府已經先行代為償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 《關於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向華融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敘作( 受理)5億元人民幣信託貸款的情況匯報》披露,「賽維公司已使用省財政『賽維LDK穩定發展基金』5億元先行償還,並擬以新的信託計劃發行成功後歸還省財 政」。

  賽維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佟興雪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則聲稱,「本次信託還款來源由賽維公司經營所得進行償還,並以資產作為抵押,賽維公司法定代表人彭小峰提供個人連帶保證責任,不存在政府為企業負債買單的問題。」

  然而,對於賽維此番借新還舊,華融信託的條件是新余市人民政府出具經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的將該貸款還款計劃列入財政預算的相關文件,在賽維公司償還本次信託貸款出現資金缺口的情況下,將資金缺口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由市人民政府在財政預算內安排資金代為歸還。

  外界普遍認為,前述「賽維LDK穩定發展基金」,就是今年二季度江西省財政組織的20億元資金。「銀行貸款要到期,就是怕到期還不了,所以政府 拿了20億元來,實際上相當於基金一樣,還給銀行後,銀行立馬再給新貸款,這樣貸款規模就沒有減少。」來自一家賽維主要債權銀行的人士對財新記者解釋說, 「有一個專門的賬戶,如果到期需要還貸款,從賬戶撥給銀行,銀行馬上又按這個錢給你轉貸,就是新的一筆貸款,同樣規模,這個錢又回到這個賬戶。那個賬戶就 是一個周轉。」一位江西銀行系統的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今年5月,瞭解到賽維困境的江西省政府就已經召集各家銀行開會,一是通報情況,二是表態要拿出20 億-50億元,確保不會讓賽維「倒下」。

  新余市政府也成立了駐江西賽維公司幫扶組,全面介入賽維的生產運營。一位新余市工信委的工作人員告訴財新記者,從工信委主任、主管副主任到新能源產業科負責人,現在幾乎每天都不在辦公室,而是在賽維。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兩三個月。

  7月24日,《21世紀經濟報導》援引一份由幫扶組製作的專題文件稱,「7月10日賽維應支付2850萬元所拖欠的基建工程款。通過幫扶組全力 協調,已從新余市農商行預先貸出1700萬元。因離需支付的欠款額度尚有缺口,目前該筆資金暫未發放,待籌足資金後再統一發放。各基建商對此表示理解,暫 未採取過激行為,正等待觀望後續進展。」不過,新余市農商行行長劉智武向財新記者否認了上述說法,稱該行並沒有向賽維發放這筆貸款,並強調與最近陷入經營 困境的賽維LDK和新余鋼鐵都沒有業務往來。這並不是地方政府首次對賽維施以援手。2009年年末,賽維曾將旗下公司的部分股權以1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江 西省屬的江西國際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緩解當時金融危機帶來的資金困難,並在景氣好轉後又以15億元回購了這部分股份。

  甚至不只是在江西,前述江西銀行系統人士還透露,由於賽維在安徽合肥亦有產能,合肥市也已經開始採取一些幫扶措施。

  但這位銀行人士對政府出手救賽維亦有不同看法,「像是縱容賽維,我們已要求賽維不能再像之前那樣大舉投資」。



政企關係樣本

  地方政府為何一定要救賽維?「大而不能倒」是一個解釋,但遠非全部。追根溯源,在賽維為代表的當地光伏行業做大之時,地方政府就扮演著十分重要 的角色。新余因鋼設市,在賽維之前,新余鋼鐵是這個面積不大的地級市最重要的企業。但在新余市前任市委書記汪德和看來,鋼鐵沒有太大吸引力。正是在其任 內,賽維落戶新余。

  賽維甫一落地,新余市就以信託擔保和財政支出的方式為其籌措了2億元,這是賽維起家的資本。賽維的管理層曾表示,這2億元對賽維的發展是雪中送 炭,而且工商註冊和各種手續申報都是市領導出面協調,「他們提供的這種保姆式的服務,是新型的政企關係」。這種保姆式的服務,至今還為新余市的各級官員所 津津樂道並引以為豪。

  除了資金、審批以及在土地和電價政策上的優惠,新余市還爭取到了海關落戶當地,並在離賽維總部不遠的地方建起了太陽能技工學校。

  汪德和曾表示:「不實行跨越式的發展,就不可能抓住這麼多好項目。新能源附加值非常高,也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可以做得非常大,而且也可以大大提升新余的城市形象,提高地方的知名度。當然,如果未來能夠發展成為硅都,綜合效益不得了,地方財政效益也會非常好。」

  抱著成為硅都的希望,新余市出台了《關於加快光伏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把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全市工業發展的「一號工程」,目標是到 2010年全市光伏產業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的規模,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在這樣的產業政策引導之下,中材太陽能、瑞晶光伏等陸續來到新余。今 年4月,新余市高新區管委會作為大股東力推的中國光伏交易市場開張,並提供三年免租金和稅收方面的減免政策。遺憾的是交易市場開張三個月仍門可羅雀。一位 光伏交易市場的工作人員直言:「這主要就是政府工程。」

  實際上,地方政府與賽維的關係又是微妙的。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數位人士都提到,2010年賽維在合肥投資新的組件工廠之前,曾與江西省進行過討論,但最終江西省並沒有滿足其開出的苛刻條件。對於賽維轉投他處,江西省自然是「不太高興」。

  光伏行業在經歷了2010年的爆髮式增長之後,2011年下半年便開始陷入整個產業鏈供大於求的局面,晶硅、硅片和組件價格全面跳水。賽維開始 嘗到之前激進擴張的惡果。根據新余市統計局的數據,今年上半年該市光伏企業稅收銳減,整個光伏行業實現稅收4608萬元,同比減少7.61億元,下降 94.29%。其中,江西賽維1月-6月申報銷售收入16.5億元,同比減少51.8億元,下降75.8%;留抵增值稅3454萬元,企業虧損達10.2 億元,沒有實現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僅入庫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149萬元,同比減少2.56億元,下降99.4%。2011年,賽維納稅逾10億元,還是 新余市的第一納稅大戶。

  有熟悉賽維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賽維員工最多時曾達到27000餘人。今年5月初,賽維宣佈進入今年以來公司已裁員5554名,裁員比例約為 22%。前述債權銀行人士則表示,裁員數目已近萬人。直到7月24日,還有賽維員工表示5月、6月兩月工資仍被拖欠。到7月26日,不少員工表示工資已經 發放。「不穩住賽維沒辦法,之前還有200多名工人去高新區鬧過。」一位高新區的商戶告訴財新記者。

  今天的新余市政府已經不再高調宣傳世界硅都的說法,而是把目光投向機械製造、生物醫藥等行業。在新余高新區,看到最多的是打造戶外照明之都和「城市礦產」示範基地的標語。

  「今年也談了幾家光伏企業,但最後也沒成,現在就算是招商,光伏也基本上沒什麼意義了。」高新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財新記者。

  在新能源的大旗下,他們把目光更多投向了動力與儲能電池、風力發電及節能減排設備製造等行業。新余市提出要傾全市之力打造千億級別的戶外照明產業,並已經向珠三角和長三角派出了30人的招商小分隊。此前,新余市並無戶外照明產業的基礎。

賽維被救活的可能性

  7月12日,在2012中國光伏產業領袖峰會上,賽維董事長彭小峰原定要參加上午的討論環節,但他直到下午方才現身。「他現在主要就是負責公 關,讓人相信賽維還活著。」會場內一位行業人士打趣道。而稍早時候,彭小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如此表態:「賽維這樣有品牌優勢、技術優勢、規模優勢和產業 鏈優勢的企業,春天很快就要來了。」

  推遲數次後發布的賽維一季報顯示,春天還很遙遠。賽維當季硅片出貨164.4MW,電池和組件出貨153.9MW,營收僅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66億美元大幅下降,運營虧損1.36億美元,淨虧損1.85億美元。

  這也引發了一些銀行人士的擔心:「現在難在賽維的生產很不好,一季度營業收入才2億美元。很多東西要運轉需要錢,而且現在財務成本那麼高,就是各家銀行都不撤,運營怎麼辦?」

  即便是並不好看的財報也還引發了質疑。早在今年5月,Auriga USA的分析師 Hari Chandra Polavarapu就曾表示對賽維財務數據存疑,認為其數據與其公佈的業績預期、經營指標等無法吻合。

  7月3日, 賽維LDK宣佈該公司執行董事和戰略執行副總裁邵永剛由於個人原因辭職。邵永剛曾任國泰君安證券管理董事,被公認為在資本市場為賽維立功不少。這一變動進一步引發了外界對於賽維更大的擔心。

  在位於新余市高新區的賽維硅事業部,數位員工向財新記者表示,他們對公司的困難、包括拖欠工資能夠理解,但也對公司前景感到迷惘和擔心。一位硅事業部的班長表示,一度關閉的三期硅片廠房即將重開,但四期廠房自打建完一直沒開過工。

  在南昌高新區東元路的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南昌)有限公司門口,還掛著急招2000名普工的廣告,但門口的保安人員表示,招工已經是很早之前的事,目前廠區並沒有進行生產。

  位於馬洪的1.5萬噸硅料廠被視作是賽維財務狀況惡化的加速器,其投資超過100億元。由於目前多晶硅價格已經逼近20美元/噸,賽維生產1噸便虧1噸,這家工廠已經停工數月。

  「如果只做中間某一個環節,可能虧得少點。」一位與賽維有業務往來的人士認為,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垂直一體化最為激進的賽維,在品牌、技術和成本上與每個環節的主要競爭對手相比,都缺乏優勢。

  2011年初,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 下稱國開金融)、建銀國際下屬投資基金以及另一家國內主要銀行的下屬投資基金,共同向賽維的硅料業務投資2.4億美元,獲得賽維LDK硅料及化學品科技有 限公司的18.46%少數股權。當時賽維亦向財新記者證實有將硅料業務放至海外上市的計劃。

  「本來是自己的硅料賣給自己,很好包裝,現在沒辦法了。」前述江西銀行系統人士表示。

  國開金融的一位人士談到這筆投資稱,彼時賽維正計劃在香港上市,誰也沒料到後來歐債危機深化、歐洲補貼下降、美國對光伏產業反傾銷等政策,「PE投資就是等一等,往後放一放,等行情好的時候盡快上市。」

  賽維的好壞還關係到其上游供應商和基建承包商的命運。「自去年底起,我們被賽維拖欠款項共1500萬元,它要倒閉了,我們很多同行都會跟著倒 閉,直接和間接關聯的上游廠家就有好幾百家。」一家賽維的硅粉供應商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從今年5月起,這家硅粉供應企業開始從賽維拿貨以抵消部分 硅粉賬款。

  賽維的三氯氫硅供應商河南尚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一位銷售主管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與賽維合作時間已經有一年多,自去年9月起,被拖欠的款項達到3000萬元,目前除了等賽維情況好轉外,也沒有其它辦法。

  新余當地一家生產自動化設備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財新記者,即便是在運營情況比較好的時期,佔款也是賽維常用的一個手段。「只要跟賽維做生意,沒有 不被欠錢的。」這位企業負責人稱自2009年開始與賽維業務往來,當時的設備尾款還有30%尚未拿回。現在賽維沒有現款,他不會再為其提供設備。他同時證 實,的確有不少供應商在賽維總部鬧過,「鬧總比不鬧強」。

  今年6月,因賽維違反設備採購合同約定,多晶硅反應爐生產商北京京運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1908.SH)提起仲裁申請,要求賽維支付終止履行違約金3.13億元及相應的利息損失。京運通能夠上市,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就是賽維的訂單。

  「新余市中級人民法院都懶得接(案子)了,有過法院一天全是開與賽維相關案子的盛況。因為來要求立案的實在太多,標的金額沒有1000萬元以上,我看不會受到接待。」一位供應商稱。

銀行仍在觀望

  根據2012年一季度的財報,賽維的流動負債總額為231.48億元,長期負債總額為61.98億元,總負債達到293.46億元,佔總資產的87.1%。國內大約有25家機構與賽維有信貸往來。

  彭小峰在今年Intersolar展會期間接受國外媒體採訪時強調,賽維的貸款大多是來自國內銀行,是「可持續的」,因此並不需要過多擔心。這句話的「底氣」或許就來自江西省政府對所有債權銀行不能撤貸的要求。

  有債權銀行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賽維的國內銀行負債約為一百四五十億元,其中約120億元來自江西省省內,一年的利息就要10多億元。今年5月 江西省政府向各家銀行通報賽維的情況時,「當時銀行都懵了」。這位人士還透露,北京銀行南昌分行已經從對賽維的貸款業務中退出了,但其貸款規模只有個把億 元。「政府肯定不高興,但也能理解。退出來是最好的。」

  賽維去年發行中期票據時披露,截至2011年3月,中國建設銀行對賽維的授信為44億元,已經貸出15.13億元。建行是較早與賽維開始貸款往來的銀行之一,但財新記者從建行內部瞭解到,其風險部門認為光伏行業風險太大,要求收縮,因此對賽維的授信壓縮了一半。

  亦有其他國有大銀行已經注意到了原材料抵押品,特別是硅料的貶值問題,並將賽維的貸款調至「關注」。

  多位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銀行人士表示,賽維二季度付息尚算正常,現在的策略是只收不貸。

  在江西省和新余市政府的積極斡旋和資金支持下,賽維目前尚可依靠20億元的穩定基金進行倒貸,但利息支付主要依靠出口退稅等來源,短貸長用和付息壓力仍然很大。前述江西省銀行系統人士表示,一旦倒貸出現問題,20億元是不夠的。

  在對賽維的貸款中,國家開發銀行以超過30億元的金額居首,招商銀行亦有逾30億元。目前各債權銀行由國開行牽頭與政府協商。一位國開行內部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賽維並沒有外界評論的那麼糟糕,仍然是專注於光伏主業,「主要是規模上得比較快,債務結構不合理」。

  「賽維300億元負債中,國開行的中長期貸款只佔30多億元,佔比並不算多,問題是十幾家商業銀行的短期貸款,期限都是一兩年,導致賽維後續應 對市場波動的能力非常脆弱。」他表示,國開行對賽維的中長期貸款,也是出於其一貫扶持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的戰略目標,「畢竟賽維是國內前列的光伏行業,規模 和體量已到一定程度,後續新的市場參與者也很難追上來。賽維也是江西支柱企業,涉及大量銀行貸款,這樣的企業,應給予一定空間」。

  2010年9月,國開行與賽維LDK簽訂總額達600億元人民幣的戰略合作協議,天合光能、無錫尚德、英利、晶澳太陽能等其他光伏企業也都從國開行獲得過授信。

  但在另一位商業銀行人士看來,脫胎於政策性銀行的國開行沒有上市銀行的利潤壓力,以中長期信貸為主,與其他短期信貸為主的商業銀行差異很大。他 還透露,國開行有意繼續支持馬洪硅料廠的技改工程,耗資將在15億-20億元。一位曾經在江西省內銀行工作的人士向財新記者分析,各家銀行之所以在對賽維 的貸款上較為激進,原因之一就是看到了地方政府在背後的大力支持。

  上述人士還告訴財新記者,江西省政府前不久曾就賽維的問題開過一個協調會,表示有央企對賽維表示出了興趣,仍會推動戰略重組,銀行方面的焦慮情緒較6月也有所緩解。

  不過,賽維還要面對9月份的第三季度貸款付息,以及10月即將到期兌付本息的4億元短期融資券。一位接近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人士表示,眼下4億元短期融資券就要到期,江西省政府對其非常關注,壓力很大。

  據瞭解,交易商協會已經派人去調查賽維的具體情況,並正在督促其及時披露信息,針對有可能出現的市場連鎖反應,協會已向地方政府進行風險和責任提示。

苦覓接盤者

  賽維最終能否化險為夷?目前尚無人可知,關於接盤人的傳言則已經沸沸揚揚。來自銀行和新余當地的消息源均將接盤者指向了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下稱中節能),稱其已經在與賽維和江西省政府進行討論,尚未有最終結果。

  中節能的前身是中國節能投資公司。2010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節能投資公司與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實施聯合重組,但其光伏業務主 要集中在下游電站開發領域。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其控股子公司,目前已建設運營的光伏裝機約300MW,計劃今年達到400MW-500MW的建設 量。

  中節能太陽能副總經理張會學7月中上旬曾透露,已經完成了戰略投資者引進,引入約30多億元的資金規模。他還向財新記者表示,中節能太陽能已經在計劃上市,預期「大概是在兩年內」。但如果要繼續上市計劃,此時接手賽維這個包袱顯然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江西省政府也向省內的企業提及接受賽維一事。有銀行人士透露,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曾明確表示過不願意。江西銅業董事會秘書潘其方對財新記者表示, 對外併購以及託管都構成重大交易行為,必須通過董事會討論,但目前並沒有進行過任何相關討論,也沒有任何董事向董事會提出過相關提案。他補充說:「光伏行 業不是江西銅業的熟悉領域,公司不會貿然投資這個領域。」

  亦有說法稱,江銅集團可能以財務投資者的面目出現,不過江銅負責投資事宜的一位人士表示並沒有聽聞此消息,「賽維的問題是行業性問題,也是系統性風險。」

  一家股份制銀行高管向財新記者表示,現在還在找接盤的企業,外地央企的可能比較大,會在政府主導下進行談判、重組。資產和債務打折是不可避免的,銀行肯定要承擔部分損失。

  江西當地相關銀行人士則認為,幾個月以內,可能很難看到重組的實質性進展,有意向進入的會希望價格更低,但江西省政府還是不會賤賣。不過他仍寄希望於行業景氣好轉,以及硅料廠的技改完成能夠給賽維帶來更好的資金流動性以渡過危機。

  前述國開行人士認為,以目前賽維的負債現狀,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在這個時候介入,行業外的無關聯企業也不可能收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銀行都給它一個展期,讓它渡過這個危機。」

  渡過危機談何容易。美國投資銀行Jeffries近期發佈的報告認為,光伏行業的復甦要到2014年才會出現。儘管中國上調「十二五」期間光伏 裝機目標至21GW,但是並網難和補貼政策的不明朗仍困擾著下游電站開發商。組件生產商試圖通過自建電站去庫存、帶動產品銷售的做法,則需要面對高額墊資 和投資回報期長等方面的風險。

  前述銀行間市場交易協會人士認為,目前地方政府讓不讓賽維倒閉並不是關鍵問題,關鍵是地方政府有沒有能力不讓賽維倒閉——這取決於市場相關參與方包括債務人,能達成何種協議。

  從目前銀行的反應來看,要債權人全部同意展期幾無可能。如果江西省政府方面無法持續實施救助,最終解決賽維危機的仍只有市場化重組。

  本刊記者於寧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75

艱難討債:一家賽維供應商的捆綁生死路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8/wNNDE3XzUwMDUwNA.html

張福根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焦慮地踱著步,就在幾分鐘之前,他剛接到銀行的電話,電話那頭再度重申,數千萬的貸款月底就將到期,這對於張福根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這位珠海歐美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已然被逼上絕路,銀行再三催促還款時,其公司賬上的現金也已經消耗殆盡,他除了需要向股東及公司員工給予一個說法外還不得不面臨破產的可能。

前後夾擊下,張福根決定放手一搏。

張福根打電話通知了其律師以及手下兩位得力幹將,張說,兩天後他將前往江西省新余市賽維的總部,進行他最為堅決的一次討債。

「為 了討回賽維欠我的8000萬貨款,賽維總部在這幾年裡我已經去過了無數次,每次都無功而返,但這次不同,這次我不要見佟興雪(賽維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我 一定要見到彭小峰(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本人,親口和他說清楚,一定要要回部分欠款,我必須帶錢回來!」張福根對他的手下發表了這番討債宣言。

然而,8月13日,當張福根來到賽維時,他的決心卻被瞬間瓦解。

張福根尚未從旅途的奔波中緩過神來,但來到賽維總部,他發現他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那些和他有著相同境況的債主聚集在賽維的辦公樓裡,個個都抱著與他一樣的決心,而相比別人高達兩三億的欠款,張福根臨行前的堅定決心也頓時大打折扣。

與張福根此前設想相出入的另一個結局是,賽維的掌舵者彭小峰還仍舊沒有出現,站在他們面前的仍然是賽維CFO佟興雪,而最重要的是,張福根以及和他一樣的討債者終歸還是未能如願拿到應給的款項。

在與來自各地的債主對面而站時,佟興雪也保持著其一貫的淡定,他告訴前來討債的債主:錢沒有,可以給他們一些電池片,但這還得申請,來晚了就沒了。

張福根最終仍然空手而歸,對於如何填補銀行的貸款,以及公司未來的命運,這位苦心經營公司10年有餘的男人至今也未找到答案。

捆綁賽維

張福根持股40%的歐美克創立於1993年,張福根的專長也正是光學應用,其目前仍然在國內的一所高校任職相關課程。

2002年,歐美克開始生產金剛砂,最早這些砂主要被用於精密儀器拋光和半導體切割。

直到2005年,中國光伏產業進入井噴期,也正是那一年,賽維也開始了急速擴展之路,而其發家也正是從做硅片切割開始,此後,賽維的產能迅速擴張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第一。

切割一片硅片需要使用的耗材有切割線和切割液,而張福根生產的砂也是切割液的主要原料,切割一片硅片需要用10克左右的砂。

看到光伏產業暴利和巨大前景後,張福根也經不住誘惑挺進光伏行業,並試圖與硅片切割企業尋求合作。而依據彼時行業內的競爭格局,產能位列業內第一的賽維無疑也成為其主攻的發展目標。

張福根回憶,當時歐美克的產能是3000噸/月。「賽維對砂的需求量特別大,我們的產能非常有限。而要與賽維合作,要達到相應的供貨量才能有一定的位置,所以導致我們只能開足產線專供賽維。」

於是,歐美克逐漸荒廢了其他業務,專做金剛砂,而對賽維的供貨也佔到了其收入的90%,「最多的時候一個月給賽維價值2000萬的砂。」張福根說。

如此捆綁關係也導致歐美克受賽維的牽制日漸明顯,並最終演化成屈居賽維屋簷之下的寄生公司。

在2010年之前,賽維的飛速膨脹也讓歐美克大賺了一筆,毛利一度達到20%,而同樣生產切割液的上市公司新大新材,其毛利更是達到30%。

正是在如此高利誘惑下,歐美克隨即將業務擴展到青海,除了在珠海的2個廠以外,歐美克還在青海新建廠房,以利用當地的原料和低廉的電價降低成本,至此,歐美克的總資產也積累到3億左右。

但好景不長。

2010年的爆髮式增長之後,光伏行業從2011年開始進入寒冬期,歐美克的噩夢也隨之開始。最為明顯的是,隨著財務壓力增大,賽維的付款也開始變得日漸拖沓。

張福根告訴記者,實際上從2005年開始賽維的付款週期就已然大打折扣。「歐美克和賽維合同上所寫的賬期為2個月,但賽維在經營狀況最好的時候,也要3-4個月才會付款,並且絕大部分時候不會全部付清,一般情況下,到期的貨款給付一半,其他欠款部分便積累起來。」

「但相比之下,同樣是其客戶的尚德和英利的付款情況比賽維好多了,同樣是2個月的賬期,上述兩家企業在3至4個月內會全部付清。」

而在被賽維拖欠越來越多款項的時候,歐美克依然堅持為賽維大量供貨。張福根坦言,「就是被牽制太深,這在生意上是難免的,一旦供得少了,賽維便會取消所有訂單,金剛砂這個行業到了後來競爭很激烈,為了保住最大客戶,所以還是繼續供貨。」

猶如溫水煮青蛙,歐美克幾乎毫無應對招數般地被拖入了深淵。

爆發點在2011年8月終於到來。

彼時,賽維拖欠歐美克的債務已累計達到8800萬元,這也是兩家企業建立合作關係以來的最高峰。久陷煎熬後,歐美克終於決定對賽維說不。並終止為賽維供應原材料。

但失去最大客戶的歐美克卻也不得不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其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則是開工不足。

張福根告訴記者,現在其產能只使用了10%-20%,與頂峰時期的3000噸/月相比,目前歐美克一個月產能只有100-200噸,主要供貨給尚德旗下的容德、晶科、英利和保利協鑫。

而隨著開工量的減少,歐美克的員工數也大量流失,從頂峰時的500人減少到目前的200人左右。

「在這個行業好的時候,我們確實也賺了一筆錢,但是這部分賺的錢現在已經全部都回吐進去了,連我早年做儀器的錢也都回吐進去了,全白幹了,現在都說賽維要破產,而我會早於賽維破產。」張福根說。

事實上,歐美克的命運,正是整個金剛砂行業近年來的一個縮影。在光伏製造的推動下,這個細分市場也經歷了從暴利到產能過剩的跌宕過程。

本報記者瞭解到,金剛砂的價格2005年在3.2萬元/噸,2011年時已經跌倒2.8萬元/噸,而目前只有1.9萬元/噸。相對於2005年時20%的毛利,現在的毛利只有3%-5%。和光伏製造業一樣,砂行業目前也是全線虧損。

而相比業內可依靠現金流勉強支持的龍頭企業,歐美克如今的境況似乎只剩下了等待,張福根說,他在希望行業回暖,洗牌結束,以及「老金主」賽維的還款,「哪怕只是一部分欠款,用以填補銀行貸款空缺,避免企業倒閉。」

但正深陷債務漩渦的賽維或許難以滿足如張福根般的債主,這個風光一時的光伏企業也仍難從危局中抽身而退。「在整個砂行業,賽維一共欠了5億-6億。」張福根說。

歐美克逐漸荒廢了其他業務,專做金剛砂,而對賽維的供貨也佔到了其收入的90%。

艱難討債路

除原材料供應商外,賽維還拖欠建築商3億工程款,當地材料商被拖欠1億元。

對於張福根來說,向賽維的索債之舉無疑是場耗時日久的拉鋸戰。

本報記者瞭解到,賽維最後一次向歐美克結算款項是在2012年2月,而目前,賽維在歐美克的欠款仍然高達6000多萬元,而這些欠款在去年就已全部到期。

更為嚴峻的是,歐美克目前拖欠銀行的貸款已達8000多萬,本月底將有一筆數額巨大的銀行貸款到期。眼下,歐美克的現金已經全部枯竭,無錢還債,若賽維的還款仍難到位,這家運營10年的企業也終將就此倒閉。

「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走法律程序,我們找了很多律師,給賽維出過律師函,但是沒有用。」張福根對記者說。

今年7月,新余市工商局辦事人員告訴記者,連續幾個月以來,一波接著一波的供應商均來查詢賽維的工商資料,而其目的也皆源於索要拖欠款項。「沒有用的,新余當地對於牽涉賽維的案件一律不立案。」辦事人員說,這一情況也得到新余當地律師的證實。

而此前記者從新余市政府得到的一份專題報也顯示,新余市「賽維幫扶小組」的工作之一,就是幫助賽維安撫其龐大的供應商。

「好在我們的案子涉案金額比較大,5000萬以上的案子可以去省裡立案,但我們去了省裡後得知省裡把賽維作為重點保護的對象也不給受理。」張福根說。

走法律程序受阻後,張福根隨即又找到賽維CFO佟興雪進行交涉。

「佟興雪顯得非常淡定,他告訴我們可以去起訴。」張福根說。他認為,一旦起訴,則要到案子結束才能拿到欠款,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時間已

經不允許他繼續等待,而除此以外,對於是否能勝訴,張福根也並無把握。

「如果賽維這次還不給我付款的話,我最多還能撐一個月。」張福根深深的嘆了一口氣,「目前現金枯竭,每個月虧損經營,庫存很少,還面臨銀行的到期欠款。」

事實上,賽維背後所隱藏的破產危機並不僅限於歐美克,本報記者證實得知,在金剛砂這個細分行業裡,幾乎所有的企業都被賽維拖欠了付款。

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規模較大的企業被賽維拖欠達2億多元,小一點的也有1.6億元左右,「相比之下歐美克的欠款還不是最多的。」

而目前,金剛砂企業維持生存的方式則不得不依靠一些副業上來彌補損失,還有一部分則只能從廢渣回收中獲取微薄利潤。

據本報記者瞭解,切片企業用過一次的切割液在進行回收處理後,可以成為新切割液的原料。而一部分被賽維欠債的企業,在拿不到賽維欠款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拿賽維的切割液廢渣來彌補一些損失。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廢渣,賽維也會將價格提高,「一般會高出市場價的50%。」

上述知情人士稱,歐美克也曾試圖與賽維合作一個廢渣工程,其原本想拉同樣被賽維欠款2億的奧克參與,但最後因為回收價格不能談妥而告終。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公司,我還必須要面對我們的股東,現在股東之間也出現了很大的矛盾。」張福根說。

但張福根的焦慮並未能博得賽維的同情。8月13日,當張福根來到新余賽維總部辦公室後,他看到前去討債的人在佟興雪的辦公室門口排了一個長隊,「佟興雪在他的辦公室裡面一個個接待,每個人接待幾分鐘,就結束,隨後喊下一個進來。」

而見到張福根時,佟興雪語氣也非常強硬。「我們沒有錢,要不只能給你一些電池片,但這還要我去幫你申請一下,來晚了就沒有了。」

事實上,在佟興雪門口排隊討債的隊伍中,6000萬欠債的張福根還不是被欠款項最多的一個。在場人士透露,除原材料供應商外,賽維還拖欠了幾位當地的建築商3億工程款,「還有一些當地材料商被拖欠1億元。」

「先給我1000萬-2000萬實際上就是我的期望。」在前往新余之前,張福根如此說道。但結局並未如他所願。

多面賽維

賽維從註冊開始便是一個「不在常規經營模式下的企業。」

作為國內光伏行業中的風雲企業,賽維以及其掌舵者彭小峰都頭頂著光環與爭議,但這並非真實的賽維。

在多數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供應商眼中,賽維從註冊開始便是一個「不在常規經營模式下的企業」。

據新余當地接近賽維人士透露,彭小峰最初帶來新余的資金只有2000萬左右,後通過其在香港的離岸集團柳新集團的反覆注資,使注資增加到1億元。

彭小峰本人在江西的運作能力非常強,而江西省當時也看中了光伏產業將會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大產業,於是兩方一拍即合,江西省最終又分2次借給賽維2億元。而這也一舉奠定了賽維成立初期的根基,也為自有資金嚴重不足並導致後續隱患埋下了伏筆。

記 者瞭解到,2005年,光伏行業剛剛興起,硅片很緊俏,彼時,彭小峰採用的一套辦法是,將對外宣稱的產能在實際產能上擴大數倍,先把外界的訂單都接過來, 並且要求客戶預先付款,賽維拿到貨款後再去購買設備。與此同時,賽維拖欠設備商一部分貨款,如此操作也讓其規模日漸擴大。

一位接近賽維人士告訴記者,賽維成立初期,彭小峰就當即從海外購買了20台切割機如此大手筆在國內也堪稱首例,「當時一台切割機售價在1000多萬,沒過多久,賽維又進一步將規模擴張到40台切割機。」

這樣的擴張一直持續到2006年底,有很多賽維的客戶向賽維投訴在支付了貨款後沒有拿到貨物,一些電池片商們甚至要起訴賽維。「但同時,這些廠商又誰也不敢起訴賽維,怕賽維破產後,他們連一分錢也拿不回來。」

而上述接近賽維也坦言,在2006年底,賽維實際上已然虧損。他告訴記者,當時的光伏行業,別的企業毛利都很高,只有賽維虧損,其主要原因就是賽維內部管理非常混亂。

2007年,賽維第一次被媒體曝光其有做假賬的嫌疑,上述接近賽維人士認為這並不是空穴來風,當時的賽維實際虧損,賬面卻盈利良好。

在賽維上市後,一下子從股市圈了2億-3億美金。而供應商們對此事最開心的,他們認為賽維的欠款應該可以還上了。但事與願違,賽維馬上又將資金砸向了硅料廠。

賽維硅料廠一度號稱投資達120億,這也成為賽維最為失敗的一筆投資。硅料廠沒有建成,價格已經一瀉千里,而隨後硅料部分在香港上市也夭折。

「如果說彭小峰第一把賭硅片是賭成了,成為首富,那麼第二把賭硅料他是賭輸了。」上述接近賽維人士說。

「我認為,看一個企業的好壞,首先是有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靠本身的技術和管理來達成的,其成品成本要有優勢,至少也是行業平均水平,靠做假賬的企業其盈利是不可持續的。」上述人士還表示。

知情人士還進一步透露,賽維2007年第一次被曝光賬本做假,其操作方式就是將一部分廢料漿和一部分切碎的碎硅片,用全新完好產品的價值去估算。

而在賽維面臨破產的時候,彭小峰個人卻並沒有破產。上述人士透露,彭小峰在賽維股票上市後即套現,已經套了1億美金,可以滿足其過很好的生活。但他一度不讓其他高管套現,導致賽維內部高管之間鬧矛盾。

「現在唯一能收購賽維的也只有國企,正常的商業企業是不會去收購的,因為他沒有收購的價值。」知情人士如此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56

國有化救賽維疑問重重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0-26/100452511.html
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NYSE:LDK,下稱賽維)於10月19日,以0.71美元/股的收盤價創下上市以來新低。但一個週末過後的10月22日,其股價在開盤後一路上漲21.13%,收於0.86美元/股。

  股價急升源於賽維10月22日盤前發佈的一則公告。賽維宣佈已在10月19日與江西恆瑞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恆瑞新能源)簽署協議,後者將以0.86美元/股的價格購買賽維定向增發的約19.9%股份。目前賽維總股本為1.34億股,此次股份出售總金額為2293萬美元(約合1.43億元人民幣)。

  交易金額不算大,抵不上賽維一個季度的應付利息,但新余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持有買方恆瑞新能源40%的股份。這被光伏業內和資本市場視為一個信號——地方政府仍在救助賽維。有債權銀行江西省分行人士向財新記者分析,經過此次增發,國資在賽維的話語權增大,賽維可能進一步國有化。

  無論公司重組最終走向何處,賽維仍將面臨巨大的短期債務壓力和嚴峻的市場挑戰,國有化遠不是全部答案。

國資且進且停

  在賽維這份關於股權出售的英文公告發佈後的第一時間,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公告中的神秘買家「Heng Rui Xin Energy Co., Ltd.」正確的中文名稱。

  這是一家成立不足一個月的企業,看起來是專為此資增發而成立。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資料顯示,恆瑞新能源成立於今年9月29日,其經營範圍包括產業投資,多晶硅、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等。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實收資本400萬元,法人代表為敖翔。

  除新余市國資持有40%股份,恆瑞新能源剩餘60%的股份為北京恆基偉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恆基偉業)持有,這家以「商務通」產品為人所知的企業近年來在光伏領域作風激進,僅今年宣佈簽約投資的項目金額就有數百億元,但光伏市場對其產品情況知之甚少。

  新余對恆基偉業並不陌生,後者從2010年開始在新余投資建設800MW的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有業內人士認為,恆基偉業參與收購賽維股份,有可能已獲得了地方政府對於後續賽維債務處理或者其他項目建設等方面的承諾。

  邁哲華(Martec)投資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能源電力總監曹寅分析認為,恆基偉業此次收購相當划算——以1000多萬美元的代價在賽維以及如何處理賽維的問題上取得了不小的話語權,「儘管賽維現在財務糟糕,但資產畢竟還在那裡」。按照購股協議,恆瑞新能源有權任命三名賽維董事會董事,雙方還同意增加兩名獨立董事。目前根據賽維官網的顯示,其董事會共有包括彭小峰在內的四名董事和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

  質疑聲音也有。一位行業諮詢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如果恆基偉業真有心做賽維,就不是拿這麼點錢,恆基偉業的實力也很難做起來,它的渠道、技術和管理對賽維都沒什麼幫助。」

  在曹寅看來,此次購買賽維股份以地方國資和恆基偉業共同出資的恆瑞新能源的名義進行,反映了地方政府對於救助賽維的態度——有限介入,最好能以市場化方式解決。

  不過新余市和江西省政府在救助賽維一事上已泥足深陷。今年二季度江西省財政組織了20億元資金,幫助賽維進行貸款周轉,「相當於基金,還給銀行後,銀行立馬再給新貸款,這樣貸款規模就沒有減少。」來自一家主要債權銀行的人士曾向財新記者解釋道。

  今年6月28日,賽維一筆來自華融信託的5億元借款到期,江西省政府先行代為償還。同時,7月12日新余市人大常委會網站上披露,該市人大已審議通過,將賽維向華融信託償還信託貸款的缺口資金納入同期年度市人民政府財政預算。今年10月22日,賽維兌付了4億元短息融資券,未透露資金來源。前述江西省內銀行人士透露,這筆資金亦來自財政。他還告訴財新記者,江西銅業集團公司也已拿出3億元幫助賽維。

賽維困境難解

  賽維二季度財報披露,當季運營虧損率高達73.4%,歸屬股東淨虧損2.543億美元。多晶硅、硅片及電池和組件的出貨量不理想,其多晶硅產能閒置近90%,電池產能閒置約80%。

  今年9月26日,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將江西賽維的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A/負面調整至BBB+/負面,同時下調兩項債項信用等級。這份公告還顯示,7月賽維的開工率環比大幅下滑,硅片、電池和組件開工率分別為14%、10%和14%,單月毛利潤為-16.05%,銷售收入與成本倒掛加劇。7月單月淨虧損較6月又增加2.67億元,單月經營性淨現金流為-7.3億元。

  截至7月末,賽維的總負債為246.98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88.10%。根據賽維201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披露的借款情況,從目前到今年年底,到期的貸款本金達5.195億元。

  根據債權銀行人士提供的信息,賽維今年三季度依靠政府幫扶基金完成貸款周轉,但有數百萬元的銀行利息沒有按時支付。但他同時表示,目前銀行主要是配合地方政府進行貸款周轉。

  彭小峰在9月17日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的說法是,賽維的金融和資本管理團隊將和銀行保持合作,繼續為賽維提供支持。賽維與銀行保持著建設性的關係,銀行同意與賽維合作,通過更新現有貸款對賽維予以長期支持,目標是以再融資優化債務。

  但賽維的融資手段寥寥。在被問及多晶硅項目的IPO問題時,賽維CFO賴坤森表示,多晶硅項目需要在完成技改,成本降至20美元/千克後才比較適合進行IPO,目前情況IPO將非常困難。一位光伏行業分析師曾向財新記者表示,賽維的多晶硅生產線技術在目前已不算先進,其成本可能達到每千克35美元-38美元,技改難度和投資都不小。

  賽維籌措資金的辦法還包括出售部分土地和土地使用權,賴坤森稱這部分資產出售價格在3.5億元左右。同時,賽維還計劃在未來幾個季度出售部分國內的光伏電站項目。曹寅認為,賽維的電站大多用以消化自己的庫存,目前困難是短期貸款迫在眉睫,而電站不是想賣就馬上有人買,也不可能立刻拿到錢。賽維已在出售電站緩解債務困境。10月23日,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0080.SZ,下稱新大新材)與賽維簽訂債務重組協議。賽維向新大新材出售14MW的廠房屋頂光伏發電項目,並以1.4億元轉讓款沖抵相應債務。新大新材則將通過向賽維出租這些發電項目獲得每年990萬元的收入,租期為六年。

  彭小峰在前述9月的電話會議上表示,在引進戰略投資方面,過去數月已和多家企業進行深入討論,其中兩家表現出明確興趣,但尚未收到任何要約。他稱這些公司規模很大,資金情況良好且熟悉行業,但並未透露更多細節。此前曾傳出可能進入賽維的企業包括中國中材集團、中國建材集團、中節能集團、平煤神馬集團等。但市場目前普遍認為賽維在短期內實現重組的難度較大。

  i美股光伏分析師王毓明向財新記者表示,此次股份出售金額只是杯水車薪,但如果有更多的國資進入,隨著國內市場的逐步打開,不排除賽維能夠憑藉國資的資源拿到更多的訂單,儘管產品價格不會很高。但他同時指出,擴大銷售的前提是使賽維的主要業務逐步恢復正常,這一目標的實現並非易事。

國有化是「喝海水止渴」

  賽維的頹勢對新余影響巨大。根據新余市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今年1月-8月全市新能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225.18億元,下降23.4%,戰略性型新興產業實現利稅18.37億元,下降59.5%,利潤下降81.1%,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光伏主導產業市場形勢低迷。

  即便如此,新余市市委書記李安澤仍在9月的全市領導幹部會議上表示,「全力支持新鋼、賽維、江鋰公司分別打造成千億企業。」

  現在的悖論在於,賽維從市場上很難找到有力的接盤者,業內普遍認為,賽維要繼續活下去,目前來看,引進國資幾乎是惟一可能的選擇。但除了財務紓困,國有化能給光伏企業帶來什麼?

  曹寅將目前的國有化趨勢形容為「喝海水止渴」,「國資委的經驗,國有企業的經驗過去在完全競爭的光伏行業是非常不成功的。」

  儘管如此,國有化已經成為光伏行業的熱詞,不久前曾傳出山東省東營市國資委收購東營光伏太陽能有限公司51%的消息,無錫市政府對尚德提出的國有化方案近來也引人關注。

  近期國內包括金太陽示範工程以及分佈式光伏發電等政策預期逐步升溫,這使業內看到國內光伏市場啟動的一線曙光,但這不足以讓全行業出現反轉。華泰證券10月19日的一份分析報告指出,行業回暖仍需要歐盟反傾銷政策的轉向,依靠中國市場難以托市,同時由於全產業鏈成本已經被過度透支,還需警惕盈利下滑和壞賬等風險。即便回暖,企業的盈利能力復甦也會很慢。

  目前光伏市場的名義產能達到60GW,2012年全年新增裝機預計約33GW,去產能化不可避免,而不少機構的預計是供求再平衡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完成。國有化的另一個可能影響正是減緩去產能化的進程——地方政府都不願看到自己管轄區域內的企業大量關停產能,甚至破產。

  天合光能(NYSE:TSL)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9月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曾提到對行業兼併重組的擔憂。「可能併購過程中一些地方國企或者央企並不完全按照市場化方式行事。它們取得銀行支持比較容易,和地方政府之間也存在著各種交易和關係,在併購案裡也許沒什麼利益,但是在其他地方有很多利益。這樣的併購對行業是不好的,因為可能過度競爭沒有消除,可能併購一兩年以後又要出手,這樣的折騰對於這些資產,嚴格講是不太負責任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74

【獨家】彭小峰確認參與賽維國內業務破產重組競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479.html

國內最大的矽片生產商之一---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賽維”)的多家子企業破產重組大幕徐徐拉開,創始人彭小峰有望借助此次重組,再返贛鄱大地並拿回掌舵權。

成長於江西安福的彭小峰,今天向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確認,自己“很想回家”,讓賽維運轉的更好是他本人最大的願望,因此投標了戰略重組。

賽維曾是國內最大的光伏生產、銷售企業之一,也曾是海外新能源IPO的最大一單創造者,產業鏈遍及多晶矽料、多晶矽單晶矽錠、矽片、電池、組件,並提供光伏系統、電力項目及解決方案。受到光伏行業市場及多晶矽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業務一度發生很大變數。而在歷經 2011年、2012年持續虧損的低谷期之後,2013年國內光伏行業受益於新興光伏應用市場的崛起、國內相關政策強力扶持、供需關系修複等諸多利好因素,整體經營狀況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2014年,這家公司開始走上“複活”之路。當年4月5日,“賽維”註冊所在地的開曼法院正式批準了其聯合臨時清盤人具有就相關債務與債權人、股東達成“重組支持協議”的權力;同時還批準了賽維可以通過可轉債的方式,從公司第三大股東——恒瑞新能源處獲得1400萬美元“過渡期融資”,用以支付重組期間相關費用(債權人、股東的現金兌付需求,以及其他工作支出等)的權力。

不過,2015年11月18日,賽維再度宣布,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江西省新余市中級人民法院已受理新余市城東建設投資總公司、國家電網江西省電力公司贛西供電分公司(統稱為“申請人”)要求賽維旗下的四家國內子公司——江西賽維、賽維LDK高科技(新余)有限公司、江西賽維LDK光伏矽科技有限公司、江西賽維LDK太陽能多晶矽有限公司(下文統稱為“被申請人”)進行破產重整並向其支付到期借款、代墊工程款總計2.82億元、及到期應付電費5347.3487萬元的申請。

2015年11月17日,新余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布各被申請人的破產重整開始,並據破產法要求,指定由新余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組織成立的清算組為管理人,新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徐紹榮為管理人的負責人,江西姚建律師事務所負責破產重整的具體事務。

涉及破產重整的四家被申請人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分別於3月1日、3月2日召開,管理人就有關破產重整工作、債權人申報審核、債務人財產狀況等進行了報告,第二次債權人會議則會在6月召開。

現為光伏、運維及互聯網業務為一體的SPI董事長彭小峰,今天對第一財經記者也表示,“作為創始人,我經營了賽維十余年,確實希望重新回到賽維。目前賽維有多個股東,第一大股東是銀行,第二是我個人,第三大股東為恒瑞新能源。我個人來說非常希望賽維重整成功,我也有責任、有義務來把賽維運作好,衷心希望賽維可有新的活力。”但他也表示,現在報名賽維重組的投資人很多,“無論哪一家做,我也期待賽維重振輝煌,這是我最大的願望。”

值得註意的是,彭小峰重新回到賽維似乎已有先兆。

2015年11月13日,賽維宣布了總裁兼CEO佟興雪的辭職,公司董事長劉誌斌接任了他的一系列職務。佟興雪為賽維工作了9年之久,親身體驗了從初創到輝煌、陷入困境並逐步恢複元氣的全部過程。而劉誌斌在歡送佟興雪的時刻也曾強調“將迎接賽維持續重組”的這一挑戰。5天以後,賽維立刻宣布要進行國內債務的重整。佟興雪的離開,可能也恰恰預示著賽維全力準備迎接新的戰略投資人到來。

劉誌斌對於重組一事的評價是:“我們去年海外債務重組成功後,也要對國內債務進行重整,而國內債務的重整是賽維LDK徹底擺脫困境的現實選擇。”目前賽維的董事長、總裁兼CEO雖是劉誌斌一人,但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其本人是資方背景,他同時還是新余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新余國資“)的法人代表。新余國資又是恒瑞新能源的股東之一,也就是賽維的間接股東方,其在賽維低潮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12年10月22日,賽維公告稱,與恒瑞新能源簽署股權購買協議,後者將以0.86美元/股的價格,購入占賽維發行在外股本約19.9%的股份,交易總額約2300萬美元。因此,資方在賽維的管理層角色,今年可能也將隨著新戰略投資人的到位,逐步退至幕後。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6月17日的第二次債權人會議上,並不會詳細公布具體的戰略投資人細節,而是將披露賽維可能進行的重組方案,並取得債權人的信任。同時第一財經記者也獲悉,需要重組的還不止上述四家企業,賽維位於南昌的子公司也會一同列入。目前,賽維的業務發展逐步走向健康,其矽片業務每天出貨達200萬片,已接近公司最好時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