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眼前無數的問題 艾薩 Isaac Sofaer

2011-5-12  NM




這些問題不能同時間被解決,我們只好習慣面對。真要等到所有問題得到解決,恒指已不再是二萬三千點,而是十五萬點。

因 天災的來臨,我相信中東及非洲的民主進程比預期早發生。那是超級強勁,卻非常危險。有領導者會把個人安危置於國民所需之後,不過他們的朋友才是最大的障 礙。現在希望這塊絆腳石被移走,達致和平與繁榮的社會,令中東、非洲及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受惠。印尼及菲律賓過去無甚希望,但變幻原是永恒;相比過去三十 年,伊拉克生產及銷售更多石油;好戰又危險的印度,有着沉重及傷痛的歷史,現正經歷極速增長。我預期更多國家的政經地位在未來十年會有轉移,對環球增長及 需求作出貢獻。當世界和平,便錦上添花。不要對報復過分憂慮,即使這個可能性是存在,倒不如花時間去思考一些正面的結果。

宏利的不合理

思 捷環球公布了九個月的銷售數據,報告顯示其亞太及美國的業務有不錯的增長,相比 一○年下半年業績,歐洲業務的負面形勢開始減輕。思捷業務不止於歐洲,但歐元復甦多少有助改善其經營狀況,但實際增長多少,仍要翻閱六月三十日的全年業績 後,才能得到完整的結論。中國神華首季每股盈利有一成六增長,即使營運現金流增加至一百九十億人民幣,淨利潤達一百一十億人民幣。資本及收購開支達一百四 十億人民幣,希望對未來收入作出貢獻。淨現金流增至一百一十億人民幣,股本回報達二成二。

神華生產煤的毛利達三成,能源達五成,即使將來零售價格會被調 整,神華也有能力面對,不像國內其他金屬公司,毛利低、成本高,或會不堪一擊。

對於仍然持有宏利金融(945)的投資者來說,今年首季業績好像不錯,但我 對此有保留。坦白說,我沒有資格去批評。但我看見公司利用對沖工具、仍受害於無條件保險計劃、於汽、油及房地產投機炒賣等等。日本地震後,再投保部門虧損 達一億五千萬元加幣,下一步會如何?宏利每季派息五毫二仙加幣,假如整年的每季盈利可維持,息率約二點八釐,市盈率八倍,但誰能肯定?股東權益比去年同期 下降一成,市賬率一點五倍,我不能接受多過滙豐。它大部分盈利來自美加,為何要持有這間業務複雜的公司?

商品價格勢危

滙控於 墨西哥的附屬公司首季每股核心盈利有近四成增長。滙控公布季息每股九毫美元,今年可能會派發特別股息。當股價達八十五元,派息率達四點一釐。昨天滙控公布 中期業績,下期再作討論。金屬及開採行業將受衝擊,我正作好打算。由於美國聯儲局準備加息,主要價格已開始轉向,但市場普遍未準備好這個事實。近日白銀及 油價的走勢,凸顯了商品價格已走過了頂峰。我預期瑞士法郎及澳幣會受害,而英鎊會向好。自一九八五年起,美元及港幣已貶值五成五,我預期未來五年,他們最 少會收復最少一半失地。金屬及商品價格於今年內會衰退,切勿接火棒。祝君好運!

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 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13

EMBA:資源資本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2/3ONDIwXzU1NDE3OA.html
中山大學要開設「超級富豪班」,王石婚變傳聞,再加上一則EMBA房卡故事的曖昧發酵,EMBA(Executive 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本週被迅速娛樂化。名聲大噪之際,這一「富人俱樂部」以另一種方式走進公眾視野。

清華2002年EMBA的一位學員以及人大在讀的一位EMBA學員均告訴南都記者,男女學員重組這一類的故事,存在,但是比例非常非常低,雖然學員目的多元,但近期緋聞與傳聞的故事萬萬不能反映這一圈子的生態。

除了娛樂心態,各大商學院不斷刷新的學費高度也刺激了公眾的「辛酸」。EMBA在國內已有十幾年的發展,各大商學院的理念以及課程設置也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變化,學費攀升,門檻提高。商學院也在對自己的EMBA項目進行革新,塑造自己的個性特點以吸引特定的人群,「超級富豪班」的誕生也是在這一背景下。「用市場化的角度來理解EMBA就更容易了。」一位學員說。

國內特有的關係平台

「外界存在一定誤讀,沒那麼神秘,也沒那麼有故事性。」雷振劍說。雷振劍是人大EMBA在讀學員,目前是樂視網副總裁兼總編輯。2009年,雷振劍感覺自己有些浮躁,想重回校園讀書安靜下來,於是他來到了人大EMBA.「大家來讀EMBA的訴求各不相同,其中部分是國有企業高管以及政府官員,由單位送來學習,多半是其工作和發展需要。還有很多為私營企業主,創業多年,希望借此開拓更多人脈和資源。」雷振劍所在班級開學時,也會把某某單身當成話題來討論,開玩笑地撮合,或者介紹給朋友,但還沒聽說哪個就真「重組」了。

陳生,廣東天地食品集團董事長,壹號土豬創始人,2002年在清華讀EMBA,他也是第一批學員,他的看法和雷振劍大同小異。「部分人是有目標地讀書,學些東西,部分是來找資金和資源,當然不會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戲劇。」他說,EMBA要求學員具備一定的工作年限和管理經驗,女學員一般都是35歲以上,有自己的事業,有一定閱歷和積累。


「坦率地說,大部分學員第一訴求不是知識,是人脈。」雷振劍說。這的確立竿見影,每屆EMBA班級在學習期間以及結業後都會成立幾家新的公司,比如雷振劍所在班級,有幾位私營企業主某天發現一項目前景不錯,交流之後就拍板合作成立了一家PE,其中一位學員從原來單位辭職,做了這個PE的CEO.

據透露,某個國企老總在班級認識了另外一個行業的老總,交流了幾次後,兩個擁有眾多產品線的企業就簽了戰略合作協議,彼此供貨並進行物流等多領域的合作。

上述兩個故事在學員中司空見慣,比較經典的故事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蒙牛深陷被外資收購的危機,正在長江商學院讀EMBA的蒙牛原董事長牛根生給同學們寫信求救,立刻得到了眾多國內重量級企業家的支持和援助。

北大國際(BiMBA)院長楊壯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曾表示,商學院學員求學目的多元,這種多元是由中國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帶來的心理上的巨大變化。其談到到北大國際學習的一些高層領導,平均年齡是40歲左右,有為知識梳理而來,有為探索人生未來目標和走向而來,解決自己的迷茫,也有些學員希望借這一平台增加積累,交流信息,找到自己未來可能的合作夥伴與發展機會。

「從這個角度來看,EMBA變成一種平台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相當重要而奇特的平台。」楊壯說,在西方找不到這樣的平台,西方同學間就是見見面,關係並不特別強烈。

當然,也不是所有同學都能成為有效資源。班級的大圈子裡也有很多小圈子。一位學員告訴記者,在開學之後,大家慢慢彼此熟悉,實力相當,價值觀相同的幾個人會漸漸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彼此在一個實力水平上,而且有互補性。

市場追捧價碼飆升

要借用這樣的關係平台,學員們所費不菲。據一位學員介紹,每年「班費」每人要交幾萬元。此外,EMBA的課程基本上一個月一次,多數課程在校園之外,如果這次去三亞,三亞的同學就為其他成員安排行程並埋單。下次課程去杭州或者三亞,當地的同學一樣處理。而這之前,學員們當然還要交一筆不菲的學費。

據悉,目前國內200多家商學院,具備EMBA辦學資質的已超60家,學費最少需十幾萬,2012年,排名前幾位的商學院EMBA集體攀升到50萬-60萬的水平。此次的中山大學的「超級富豪班」,50億「身價」的「掌門人」門檻引得一片嘩然。

有一種說法是,國內高校的EMBA專業也陷入了一個「比價格」的怪圈,這與國內富人們的消費心理有關,總以為越貴的東西就越好;在同一個競爭格局裡面,價格太低,解釋不清。EMBA的課程設置也的確越加「高端」,海外遊學這種課程模塊設置並不鮮見。

陳生說,其讀的EMBA班學費十年前是26萬,現在50萬左右,十年價格翻了一倍,低於國內GDP增速。其表示,「有需求才有供給,按照市場化的角度去理解EMBA的運作,就容易多了。」EMBA學費不同於其他大學學科的學費,是一種市場定價的行為。

除了學費,學員還要經歷筆試和面試。EMBA一般是針對企業和政府部門的高層管理人員,這裡不僅是董事長、總裁的聚集地,副市長、部級幹部等官員也經常出現在班級學員名單。EMBA也要求「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及6年以上管理經驗、在較大規模企業或政府經管部門任高層領導」等。「排名前幾位的EMBA每年都吸引很多人報班,會刷下來很多。」

北京一知名管理學院工作人員就告訴記者,其學院人數最多的是M BA,最賺錢的則是高管培訓。一位學員則說,一些影視明星會選擇上一些短期培訓班,「可能比較偏重關係,或許是比較容易發生故事的地方。」

EMBA在中國的歷史並不長,1995年第一個EMBA教育項目以中外合作辦學的方式進入中國,2002年,復旦等30家大學當年被正式批覆試點開辦EMBA教育。

伴隨著中國經濟多年來的高速成長,有些商學院過多重視平台價值,更多考慮創收,也因此,遭致社會上各種批判聲音,被指偏離了教育。

記者採訪的一位商學院負責人表示,商學院還是要回歸到教育,對於所謂的「富人俱樂部」極力反對,其表示,學費的確在漲,商學院努力做的是讓其物有所值。

業界觀點:關係是一種品牌

人大在讀EMBA學員雷振劍說,EMBA的玩沒什麼神秘的,就是大家約在一起打打球,爬爬山,找同學們拉練。「發展到一定階段,很多人容易有孤獨感,EMBA同學間沒有利益牽扯,交往也更輕鬆,原來的關係網,不是客戶就是用戶。」

「這其實就是一群人,這裡發生的事,別的地方也會發生,還不一定比這裡少,只不過王石、明星等等引人關注的詞,讓大家更多調侃了EMBA.王石除了貢獻房子,也在娛樂上做了點貢獻。」清華2002年EMBA學員陳生說。

EMBA這樣的生態圈如今雖然多了煙火氣,但這一特殊群體加上昂貴的學費,備受關注自然而然。普通民眾對於EMBA也樂於調侃,同時自我解嘲。

一位商學院院長表示,最近社會各界對於EMBA的關注比較多。首先,應正面理解「關係」,在英文當中,該詞也叫做關係網、關聯網,其實就是一種品牌。到商學院「拉關係」,某種意義上講是正常的。目前,社會對於EMBA有負面的看法,其實,學員到商學院仍然可以學到真材實料,可以認識新朋友,拓展交際網絡,也可以改變生活方式。身家相近的學員們找到歸屬,這也是關係,但這不等於「拉關係」。標準的EMBA,這種關係是定位在另外一個層次的,是人和人交流的一個新的圈子和平台,不能誤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76

新聞業仍有無數創新機會:幾個有趣的“新”新聞嘗試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1/148861.html

i黑馬:這篇文章要跟大家探討一下 " 新 " 新聞的嘗試。需要說明的是,此處所談的 " 新 " 新聞與新聞學歷史上的 " 新新聞主義 " 沒有半毛錢關系,所謂 " 新 " 新聞,乃是互聯網媒介塑造下的新聞形式,正如麥克盧漢所言 " 媒介即訊息 ",在互聯網這個媒介的影響下,新聞的價值觀已然發生變化,隨之而來的,是產品形態的變化。來看下新聞業還有哪些創新機會。 
 

\無分享無價值 

如果不是《紐約客》的一篇長文,即便是很多美國網絡新聞從業者,也不一定知道 27 歲的 Emerson Spartz。《紐約客》將其稱之為 " 標題黨之王 "(King of Clickbait)。科技網站 gigaom 則為 Emerson Spartz 辯護:

你可以不喜歡 Emerson Spartz 的工作,卻無法忽視他在了解在線內容工作方式方面付出的努力。而現在看來,最終獲勝的就越有可能是他。

Emerson Spartz 的 " 事跡 " 如下:

該公司(Spartz Inc)經手著 30 個網站,這些網站並無統一的美學標準。而有的主頁也是雜亂無章、充斥著舊鏈接,上面未必就會出現有 Spartz 的標誌;流量幾乎完全經 Facebook 產生的,因此,品牌認知相對沒那麽重要。該公司大部分的創新考慮的都不是內容本身,而是如何推銷和包裝內容。

對 Emerson Spartz 來說,他只在乎兩點:  

1、流量、是否有人分享

而對於傳統媒體看重的事實核準、尊重來源等基本 " 行規 ",Emerson Spartz 卻毫不在乎,他說出了或許是 " 新 " 新聞的價值觀: 

我們審視世界的方式;如果有人分享,那就是品質。

BuzzFeed 的逆襲

以病毒傳播、倡導分享聞名的網絡新聞站點 BuzzFeed 給很多傳統媒體們上了一課。2014 年 8 月,BuzzFeed 網站流量超過《紐約時報》,成為全美第三大新聞站點。 

從產品設計角度來看,BuzzFeed 一切為了分享。和大多數新媒體的網站框架一樣,BuzzFeed 同樣在網站頂欄放置熱門新聞和頭條文章,主體頁面被分割為 3 部分。而當你打開某篇文章,上下拖動閱讀時,無處不在的社交分享按鈕讓你極易產生分享沖動。  

文章內容上,從萌寵、排行榜、明星八卦、奇聞怪事無所不包,但這些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滿足了人們獵奇的心理,極易生產病毒式傳播鏈條。  

值得註意的一點在於,BuzzFeed 利用 " 創意 " 和 " 話題 ",將之前的橫幅廣告包裝成一條條有趣的新聞,放置在用戶的信息流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查理之死:新聞業的隱喻  

Emerson Spartz 旗下網站與 BuzzFeed 的火爆也從另一個側面展現了傳統新聞人的無奈。在美劇《新聞直播室》里,一貫堅守新聞底線的查理斯金納之死實在是這個時代最大的隱喻。

查理臨死前,其所在的媒體集團 ACN 正在啟動一項新媒體計劃 "URACN",這是一個 app,用戶可以安裝到手機上,隨時隨地拍攝、跟蹤名人,並拍照分享到公共平臺;同時,ACN 設定專門時間報道明星的推文……  

頗具諷刺意義的是,新計劃帶動了收視率,並擴大了觀眾群體。

Wonker:新聞百科全書 

馬雲那句 "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隨著阿里上市再次被人熱議。而在這些年的新聞行業,夢想破滅的速度已經超過矽谷創業公司成立的速度。有個傳統媒體朋友感嘆:聽過了太多大道理,依然無法轉型互聯網媒體。 

然而理想主義者的腳步從未停歇。在嚴肅新聞,特別是政治新聞日漸雕零的今天,一個名叫 Wonker 的網站讓人眼前一亮。

針對每一個重大政治事件,網頁包括以下幾大部分:事件核心;事件中多方的態度;事件的歷史;事件發展的時間線。這種版塊設計讓人一目了然了解事件的基本過程。

或許有人覺得這個架構類似於維基百科,但 Wonker 還有著內容策展的功能,類似於 Quora 或知乎,以開放式的用戶問答展現展現事件的核心觀點,多方態度,事件歷史。同時,由於這些話題時刻保持開放,這也使得每條政治新聞都保持內容更新和完善。  

在全球新聞研究領域頗有盛名的《哥倫比亞新聞評論》曾在 2013 年發起一個討論:What Is Journalism For?參與討論的既有傳統報人,也有新媒體新貴;有新聞學院教授,也有博客記者自由寫手;有著名節目主持人,也有即將入讀新聞學院的大學新生等等。他們的回答其實並不重要,真正讓我們欣慰的是:新聞業這個幾乎與人類社會同時發展起來的古老行業,到現在還有無數個創新的機會。 

這可能是舊世界的結束,也必然是新世界的開始。

本文來源:科技門(微信號:kejimen) 原始出處:商業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058

無數創業者倒在黎明前的黑夜,美業O2O進入倒計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028/152545.shtml

導讀 : 應用搜索中美業App多達數千款,而加入美業O2O大戰的美團點評、58到家、美麗說等小巨頭們,在美業O2O的表現也明顯不如垂直類平臺。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創業者失敗,巨頭卻做不成?

  對於O2O這個東東,業內看法存在諸多不一致,有的人甚至認為O2O就是個偽命題。其實也不能完全怪這麽多人會存在這種看法,因為他們見到太多失敗的事例了。但是任何行業都是如此,大多數的創業者都註定會倒在黎明前的黑夜,只不過O2O涉及到的行業實在是太多,幾乎任何一個傳統行業在互聯網+的浪潮下,都跟O2O掛上了鉤,失敗者自然比比皆是。無形之中,O2O也就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鼠。

  但是,細心的你也許會發現,最終每一個垂直細分領域都湧現出了少數幾個優秀的O2O平臺,他們將成為最後的大贏家。美業O2O這個行業也是如此,大多數的平臺甚至包括一些巨頭,做得都不太理想,倒閉的倒閉,沒倒閉的也只是個空架子,最終成為了擺設。

  巨頭、創業者為何都做不成?

  打開應用搜索,能搜到的美甲、美發、美容多達數千款,但是他們當中的大多數已經停止了更新,有的甚至已經打不開。而加入美業O2O大戰的美團、點評、58到家、美麗說等小巨頭們,在美業O2O的表現卻明顯不如垂直類平臺。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創業者失敗,巨頭卻做不成?

  一、美業O2O創業者倒下的原因分析

  1、市場同質化競爭過於激烈。從事美業O2O創業的平臺可謂不可勝舉,這就導致了整個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但是同質化卻相當嚴重。大多數的平臺只是提供一個APP,要麽提供上門服務、要麽提供到店服務,但是卻很少發現具有差異化優勢的平臺。那麽在這樣的競爭情況下,沒有補貼沒有流量入口的創業平臺自然也就很快死掉。

  2、有很多美業O2O在資本盛行的時候都拿到了天使輪的融資,可是他們卻忽視了美業O2O的根本其實還是在於服務,這就導致了盲目的燒錢補貼。而投資人並不是缺心眼,他們更多在乎的是眼前的利益,第一輪投資沒有見到希望,投資人還會投資下一輪嗎?創業者最後拿不到錢怎麽辦?只有面臨倒閉。

  3、由於整個美業市場的客戶需求大不相同,尤其是上門服務提供者,他們中很多人有著自己的個性化需求,這就給整個行業造成了一個難點:行業的服務難以標準化、統一化。既然無法標準化,這就會導致平臺難以快速大量地複制,成本提升也就成為必然。

  二、巨頭做不成美業O2O解析

  1、最開始接觸到美業O2O的其實應該歸屬於美團、大眾點評等團購網站,但是團購卻沒能幫助傳統美業實現O2O的華麗轉身,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團購本身。團購給美容、美發、美甲等店鋪帶去的都是“一次性”的消費者,這類用戶卻往往都不願意轉換成會員用戶,對他們來說,有便宜的團購幹嘛不用?但是對於商家來說,這種服務都是需要單個的人來接待,它不同於KTV、電影院、餐廳燈場所,它的接待服務能力有限,最終也就導致了商家不願意長期合作。

  2、至於58到家,傳得最火的莫過於其平臺美甲師的裁員風波,在美業O2O領域為何做不過秀美甲、河貍家等平臺?劉曠認為58到家的模式太重了,既然選擇了做平臺,卻又為何選擇了重模式?不論是搬家也好,家政、美甲也罷,58到家都采用自聘人員的模式,如此龐大的人員隊伍,如何管理?需要多大的資金來運作?

  3、美麗說作為一個女性的購物平臺,很明顯在女性用戶的積累上要有優勢,但是美麗說所推出的美喵卻並未掀起多大的浪花。很明顯,美麗說玩不轉美業O2O的根本在於失去了市場先機,在美麗說進軍美妝業務的時候,其市場已經被美妝心得、抹茶美妝等O2O平臺所占領。

  美業O2O進入倒計時,即將迎來黎明的曙光

  正在所有人都唱衰O2O的時候,感到希望渺茫的時候,美業O2O卻開始迎來春天。很多人認為資本寒冬就意味著整個行業就要死掉了,其實並不是這麽回事,只要需求在、市場還在,行業春天就依然在,只是大多依靠資本燒錢的平臺,最終逃不過寒冬的宿命。

  而最終贏得了市場的平臺也就會最後贏得資本,美業O2O經歷了一場寒冬的洗禮,也正在開始進入新的時代,黑夜即將逝去,黎明的曙光即將來臨。脫穎而出的美業O2O也不再是過去單一的美甲、美發或者美容服務,而是形成了一個生態服務體系。

  從一份來自國內外最大型權威的AppBase數據顯示,2015年美業O2O類APP綜合競爭力前10排名如下:1 秀美甲、2 臭美美發、3 河貍家、4 美麗雲、5 秀發型、6 喵喵-時尚美容新概念、7 美美豆發型、8 波波網、9 美甲幫、10 好發型。從這個排名可以看出,一直誌於打造美業O2O微生態的秀美甲跑到了最前面,那麽秀美甲的微生態又能給創業者們帶來什麽樣的啟發?

  

  首先,劉曠認為秀美甲的成功之處在於選擇了輕資產的模式,而不是重模式的方式,輕資產最大的好處自然就是前期運營成本低、擴張速度要快。這一點我們可以對比58到家的重資產模式,即使是資金實力比較雄厚的58到家,如今也正在面臨著美甲業務裁員風波。而有很多的創業者們,從一開始就選擇了自聘美甲師的重模式,這對於一個創業團隊來說是極其不現實的,秀美甲憑借著輕模式跑到了美業O2O的前面恰好給廣大的創業者們好好上了一課。

  其次,秀美甲能夠走到今天還在於她們有個非常好的盈利模式。很多創業者打造美業O2O時,真的就以為別人都跟自己一樣,只是傻傻地在燒錢,須不知人家最後能夠剩下,卻有很多自己沒看到的盈利模式。秀美甲最開始除了美甲的預約服務之外,還有培訓、化妝品電商、各種活動、廣告等多種盈利方式,這也是為什麽遇到了資本寒冬,秀美甲卻依然能夠在美業O2O里活得那麽瀟灑的真正原因。

  其三,秀美甲既做到店服務也做上門服務,但是秀美甲在模式的運營上卻獨具匠心。為了提升線下門店的服務水平與質量,秀美甲推出了“百城星店計劃”,並給予這些店鋪物料、培訓、產品等方面支持,以此來構建平臺的可持續發展力;而為了擴大自己的上門服務範疇,秀美甲則通過與百度、愛奇藝、酒仙網、趕集網等互聯網公司達成長期的企業級別合作,為企業提供上門服務。

  最後,秀美甲還有一個值得創業者們借鑒的就是善於整合資源。秀美甲先是為百度300億源泉計劃的重要戰略夥伴,完成百度直達號對接,百度搜索、百度地圖、百度糯米等都秀美甲的引流平臺,隨後加入騰訊騰訊常青藤計劃以及雙百計劃,並與淘生活進行全面戰略合作。也許這個時候會有創業者反駁我說:“我也想整合這些巨頭的資源,可是我拿什麽去整合,我認識誰?”對於這種回答,劉曠只能表示呵呵一笑,事在人為,為什麽有的創業者一開始就能做到,而你卻做不到?

  在未來不久的時間里,不管是在美甲領域、美發領域還是美容領域,只要哪家在某一個細分領域占據了優勢地位,那麽這家平臺就必然會向其他幾個領域擴張,進而構建自己的美業O2O生態,就像今天的出行,滴滴打的在打車領域一統江山之後,就開始向代駕、專車等領域擴張,從而將自身打造成一個出行O2O生態平臺。而一旦當美業O2O生態走向成熟的時候,也就是行業格局確定的時候,最後得生態者得美業,也就真正見到黎明的曙光。

  上門美業會不會徹底顛覆傳統美容業?

  既然美業O2O即將迎來它的黎明,那麽美業O2O會不會徹底顛覆傳統美容業呢?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美業O2O的從業者都認為美業O2O最終一定會徹底顛覆傳統的線下美容業,在他們看來,傳統線下美容存在以下諸多痛點:

  這第一個痛點來自於商家,線下美容、美發、美甲店等需要支付昂貴的租金,既然需要支付昂貴的租金,那麽線下美容服務的價格就必須比上門服務高很多才能維持生計;

  第二個痛點就是消費者的體驗不佳,在他們看來,很多美容服務店收費標準並不統一,甚至存在亂收費的現象,這就導致了很多消費者到了一家美容店享受服務後總會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第三個痛點則來自於美容、美甲師,因為美容院需要硬件、規模化等成本,在傳統美容院中顧客消費的百分之六十會被美容院拿走,而最後留給美容師的利潤卻所剩無幾,但是上門美容則完全沒有這些。

  誠然,傳統的線下美容著實存在諸多的痛點,但是劉曠卻並不認為上門美容會徹底顛覆傳統美容業。相反,劉曠反倒認為上門美容會是對傳統美容業的一種最好補充,敢問:上門美容會不會受到場景的限制?多數女性是會天天美容,但是白天都在公司上班,他們會天天叫人上門做美甲、美容嗎?美發就更低頻了。

  對於很多女人來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為了美,她們可以不惜一切,她們當中的大多數都不會計較做美容花了多少錢,買化妝品花了多少錢,只要這個服務真的能夠讓自己變美,她們會在所不惜。那麽為了更美,她們就必然會去一個設備更齊全、服務更好、美容師水平更高的實體店,而當她們身心疲憊的時候,只需要做一個簡單的美甲或者美妝之類,這個時候她們才會選擇上門服務。所以,劉曠堅定地認為上門美業雖然對會傳統美容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不會徹底顛覆傳統美容業,而是在這種擊撞的過程中形成一種互補。

  傳統美業如何轉型互聯網?

  既然美業O2O的出現,對傳統的線下美容造成了沖擊,那麽這些線下美容、美甲、美發又將如何更好地借助互聯網來幫助自己實現轉型呢?

  劉曠認為這最根本的還是要做好當前的服務,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只有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借助互聯網的力量來為自己轉型也好、服務也罷,才會真正有效果,才能形成品牌效應的互動。

  第一,要善於借力,如今諸如秀美甲等美業O2O平臺正在打造百城星店計劃,對於傳統線下美容、美甲、美發等店是一種很好的幫助與升級,傳統線下門店完全可以借助這類平臺的力量共同發展;

  第二,也不能完全依賴於第三方平臺,傳統線下門店也需要建立自有的線上渠道,比如微信公眾號就是一個不錯的方式,既能培養一批忠實的粉絲,同時也能擴大品牌影響力;而對於美團、大眾點評、糯米等團購類的平臺,也可以偶爾借助這類平臺搞搞促銷活動。

  第三,對於上門美容,傳統的線下實體門店也不用徹底排斥,而是要根據自身門店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接受上門美容、美甲等服務。可以采取一種提前預約的方式來對待上門服務,也不用擔心員工會跑單怎樣,真正有這個實力天天跑單的早出去自己單幹了。其實上門服務如果做得好反倒能夠為線下實體店實現導流,並真正形成上門服務與到店服務的有效結合。

  綜上所述,雖然說大多數的創業者都倒在了美業O2O的路上,而58到家、團購們、美麗說之類的小巨頭們也沒能把美業O2O這條路走好,但是行業類還是湧現出了一些不錯的平臺。隨著這類平臺生態體系的不斷成熟,它們將最終稱霸整個整個美業O2O市場,所謂的資本寒冬也只不過是暫時的。美業O2O正在進入倒計時,黎明即將來臨。

  作者: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07

反思“風口論” :誤導了無數的創業企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24/154385.shtml

導讀 : 我們天真的認為,因為熱門,就會有各種助力,我們只要懂得借勢,就可以成功。但這句話,誤導了無數的人。

經常聽見大家說風口,然後號召大家都去向風口,好像一晚了,就沒有你站立的位置了,然後大家就一窩蜂地擠向某個領域,然後就大批大批地死去。

我突然覺得,風口這個詞,可能並不是什麽好詞。

到底什麽是風口,風口能吹起多少豬?

當雷軍說出“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這句話時,我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麽意思,但其後果是顯而易見的,顯而易見,這句話誤導了無數的創業者。

他的本意或許是,只要抓住了好的機遇,即便是豬也能成功。但是,在後來的傳播當中,我們慢慢將其理解成了熱門行業、熱門領域。我們天真的認為,因為熱門,就會有各種助力,我們只要懂得借勢,就可以成功。

但事實是,既然已經熱門,就意味著各種競爭,我們又從哪里去獲取這些外力?資本從哪里來,人才從哪里來,產品和技術從哪里來?大家都在搶,憑什麽你可以成為那頭幸運的豬?

很顯然,風口其實是刀口,當某個熱門領域無數創業者削尖了腦袋想要往里擠的時候,他們削尖的腦袋事實上已經變成了一把刀,因為布滿了刀,風口這時其實就已經成了刀口。

而站在風口的豬,其命運可想而知,不是被殺,就是被閹,逃過這兩種命運的,也是傷痕累累倉皇出走。

實踐證明,風口之外有更多機會

回顧互聯網和電商歷史,我們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而恰恰是在還沒進入到風口,只有少數人看好某個領域的時候,才有人成功了,才有人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相信大家記憶尤新的是,當2005年左右大家都還沒有特別看好淘寶的時候,第一批做淘寶的人,因為傳統電商還不在風口,所以他們賺了個盆滿缽滿,現在的大多數淘品牌就是在那個時候成長起來,並逐漸發展壯大的。如果到了電商風口時期,即便是整個阿里,他們還能不能成功,真的很難說。

馬雲為什麽可以成功,因為那時電商讓人感覺不可思議,所以沒人敢於去嘗試,所以完全是一個空白。

不僅電商,BAT的其他兩個小夥伴騰訊和百度或許也是如此,他們的成功恰好是因為在他們開始發展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都還沒反應過來,把空曠的出口留給了他們,而不是風口。

門戶網站、遊戲行業、網絡文學、視頻網站、論壇社區......,所有這些互聯網新生事物,在第一次互聯網浪潮里湧現的這些成功的企業,也無一例外不是這樣。回頭想想,是不是我們大多數人都還沒反應過來,就看到他們已經成功了。如果我們在他們剛剛發展的時候就都明白過來了,就都投入到了這些領域,從而造就一些所謂的“風口”,結局怎樣,還真不好說。

筆者甚至認為,BAT等為什麽可以幾家獨大,基本上一家就獨占了某個領域的半壁江山?正是因為他們開始發展的時候,因為處於冷門,而不是所謂的風口,所以他們才有更多的機會利用更多的資源來發展自己。正如餵豬一樣,如果飼料只有這麽多,而豬多了,自然大家都只能長這麽大。

實踐證明,這些所謂的風口沒吹起過什麽豬,只死了無數的企業

而與之相反,其實一個領域一旦進入到風口時期,就是出現大洗牌、倒閉潮的時候,所以,我不得不認為,風口其實就是創業的謀殺者,風口造成了各種企業和各個行業的死亡和倒閉不說,但你們知道嗎?正是我們造出來的風口,也造成了各種創業資源的巨大浪費,也間接加劇了傳統行業的發展困境。

不是嗎?因為風口的出現,人才緊缺了,成本提升了,競爭加劇了。我們經常說顛覆,比如說因為電商風口的出現,傳統商業如門店倒閉了,所以造成了電商對傳統商業的顛覆。殊不知,可能門店倒閉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在這里。

所以,風口不僅扼殺了傳統企業的生存空間,也造成了新興企業的死亡。

我們說微商風口的時候,微商倒閉潮來了,據說90%的微商死了。

我們說O2O風口的時候,O2O倒閉潮來了,從生鮮到上門服務,從餐飲到洗車......,大家蜂擁而上,然後集中倒地。

我們說P2P風口的時候,也是如此,甚至有企業家把自己玩進了監獄。

現在,我們又開始說互聯網+風口,說農村電商風口,說VR風口了。是的,這些都必然是風口,而可以想見,未來你要去這些風口,特別是,如果要拋棄原有產業進入的話,其命運可想而知。

創業,應躲開風口,有做百年企業的心態

筆者認為,創業不應該是什麽熱門做什麽,而是想清楚自己的優勢,立足於自己的資源,以把自己做成百年企業為奮鬥目標。

做百年企業的態度應該是怎樣?是面對誘惑能淡然處之,是面對困境能咬牙挺之。在這樣的心態之下,我們有的時候甚至要懂得避開風口,因為風口也許也就意味著風險。

至於具體怎樣才能成為百年企業,方法和道路我無從說起,但思路或許應該是以下幾個方面:

1、深入挖掘原有產業潛力,將原有業務做大做強。這是基礎,我們應該埋頭原有業務,而不是左顧右盼,甚至在原有業務遇到一點挫折的時候就全盤放棄,改為進入一個你完全不了解的領域,去趕所謂的風口。

2、時刻掌控最新技術和工具,並利用其對自身和原有業務進行深入的查漏補缺,缺什麽就補什麽。這意味著,我們也不應該故步自封,而應該時刻站在潮流的前線,對風口有清晰的了解,並充分讓風口為己所用,讓在風口出現的各種技術、工具、方法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動力,而不是試圖掌控風口,從而被卷進風口。

3、夯實基礎後,擁有實力後,然後再考慮跨界,充分結合企業優勢和行業特點,利用周邊資源,而不是盲目追逐風口,進行新的創業。

總而言之,對待風口的態度,我們應該是冷靜而淡定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擁有借勢的能力,即便真正站在了風口,也才有實力抵擋住十二級臺風,不被臺風吹上半空,摔個臭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632

一個拯救無數產婦的男人

2016-06-13  TWM

一八四七年盛行「產褥熱」,許多產婦因此而死。三月十三日,一名年輕醫師暴斃而死, 他的好友研究驗屍報告,意外發現醫師與產婦的死因,竟都是來自於致命的「微粒」。

如果你成功,別人會說你是天才;如果你失敗,別人會說你是瘋子。衰的是你成功了,他們不但不相信,還把你關進瘋人院。

一八四七年三月十三日,維也納一名年輕醫師雅各.柯勒什克(Jacob Kolletschka)突然暴斃,死因是他在解剖屍體時,不小心被手術刀戳到,後來傷口惡化,急速死亡。他的死讓好友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Ignaz Semmelweis)震驚又傷痛,也意外開啟日後拯救無數媽媽生命的契機。

塞麥爾維斯出生在匈牙利,上大學時,他來到維也納學醫,醫學院畢業後,他進入維也納綜合醫院的產科第一分部,結果發現了可怕的事實。

五個人中就有一人病死

當時的產婦會得一種叫「產褥熱」的病,就是產後會心跳加速,高燒不斷,陰道流出腐臭的液體,不到幾天就死亡。五個人就有一個會得該病而死,問題是她們都是在醫院生產而死的,接生婆在家裡接生的反而很少出事。

塞麥爾維斯進一步發現,在維也納綜合醫院產科第一分部生產的人,會有五分之一得產褥熱而死,但在第二分部生產的卻沒事,所以產婦一進醫院,都哀求要到第二分部生。

那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有什麼差別?第一分部是由男醫師接生,第二分部則是護士接生。照理說醫師比護士接受更多教育、訓練,怎麼會這樣?

為什麼會得產褥熱?原因不明,有人說是瘴氣,有人說是體內毒液沒排出,有人說是因為女人被男醫師接生,過度害羞導致病變。所以產褥熱的病因是一團迷宮,醫界也以為是「常態」,沒人在意。

但塞麥爾維斯在意,他每天看著原本健康的媽媽突然死亡,決心打穿這個迷宮。

首先,他發現死嬰身上的病變,和死亡媽媽的病變一樣,所以這不是什麼毒液未排出,也不是產婦才會得的病。再來,他研究第一、第二分部接生方式。第一分部要產婦「仰臥」生產,第二分部則要產婦「側臥」生產,於是他要求男醫師改為側臥接生,結果媽媽的死亡率還是沒變。

左也不是,右也不通時,好友柯勒什克醫師突然暴斃,他哀痛之餘,研究好友的驗屍報告,發現了離開迷宮的通路。柯勒什克的病變,跟得到產褥熱死亡的媽媽幾乎一樣,也就是說兩者的死因可能來自同一個根源。他推想屍體中隱藏著致死的「微粒」,微粒從手術刀進入人體內,傷口因而感染,造成病變死亡。

依當時的傳統,醫師早上到醫院,會先進行解剖研究,然後才給產婦接生。屍體的微粒會藉由醫師接生時,進入產婦的傷口,造成產褥熱;護士沒有先解剖,身上不會帶著微粒,所以醫師原本救命的雙手,竟成了殺害媽媽的武器。

於是,塞麥爾維斯在五月中旬下令所有院內醫師,接觸屍體後,一定要用含氯的漂白水洗手,結果,產婦的死亡率在四月是一八.三%,到了六月驟降到二.二%,七月再降到一.二%,八月和九月的死亡率是零。

他走出了迷宮,下一步就有機會解開整個謎團,但這時打擊反而從四面八方飛來。

那個時代,人類還不知道有「細菌」。看不到的就不存在,所以醫師的白袍如果沾滿血跡,表示剛剛和病魔惡戰,拯救人命。越是血跡斑斑,越是值得驕傲。醫師連袍子都不洗,更何況洗手。

那個時代的醫學還在盛行「體液說」,就是說人體內是由血液、黏液、黑膽汁、黃膽汁四種液體構成。

四液平衡,人就健康。黑膽汁過多,人會憂鬱沒胃口;黃膽汁過多,人會暴躁愛生氣;黏液過多,人會遲鈍麻痺;血液多則是好事,越多,人越樂觀開心。醫學界相信疾病是因身體內部的體液失調產生,所以有「放血」治病的醫術。塞麥爾維斯的發現違背了傳統,所以不可能是真的,不可能是對的!

醫學先驅卻晚景悽涼

塞麥爾維斯因此遭到各方打壓。他寫文章公開要求醫界不要成為「屠夫」,不要製造「屠殺」,請求大家認真對待他發現的事實。這下回擊更大,學生不敢接受他的指導,以免前途堪慮,醫院解除他的職位,醫師又恢復不洗手,產婦的死亡率飆升六○○%。他看著年輕的媽媽繼續白死,精神支撐不住,靠酗酒、嫖妓來短暫逃避。最後他被騙入精神病院,可能因遭到看守的毒打,內臟受創,短短十四天內死於敗血症,這時他才四十七歲。

不久之後,法國科學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對微生物的研究,證明細菌會導致疾病,也證實了塞麥爾維斯懷疑的「微粒」。塞麥爾維斯的行動、思想都是先驅,但是他為了救人,而被當成瘋人;為了救命,而失去性命。

今天,我們要懷念塞麥爾維斯的奮戰,開創新的醫學之路,更要思考他的悲劇並非偶然,而是只要有人提出新的想法,社會通常容他不得。創新,並沒有什麼神奇,神奇的是在排擠、封殺之下,還能成長、茁壯。塞麥爾維斯給我們上的一課,就是我們若要走創新者的路,要了解路上會有人對我們丟石頭。我們要習慣、閃躲、回擊,最重要的是要撐得夠久,活到夢想實現。

撰文 / 郝廣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65

讀萬卷書,不如閱人無數|創業者的年關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7/0130/161021.shtml

讀萬卷書,不如閱人無數|創業者的年關
張曉軍 張曉軍

讀萬卷書,不如閱人無數|創業者的年關

數豆者創始人黃非,是個創業十年的老司機。

本文系i黑馬原創,作者張曉軍。

數豆者創始人黃非,是個創業十年的老司機。但他的求學和創業旅程,卻充滿波折。

從初中就喜歡計算機的黃非,大學被意外調劑到會計專業。大學期間,為了實現計算機夢想,他成天泡在計算機書籍里,卻成了會計補考專業戶。在差1學分沒有學位情況下,他痛下決心重新認真學習會計專業知識,畢業後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一待就是四年。

之後,年少時計算機的夢想又死灰複燃,於是他再次離開會計專業,從做技術外包開始創業。但是,他又覺得,外包始終是為人做嫁衣外包項目後,黃非兩年內嘗試了十幾個創業項目,屢敗屢戰。2014年,他和陳遠河創辦了在線教育項目“請他教”,曾經在幾個月內獲得了多輪融資,一度風光無限。但是後來,隨著O2O泡沫的破裂,也因為商業模式跑不通而最終轉型做線下托教。

2016年春節,也因此成為了黃非非常焦慮的一段時間。

像是命運的刻意安排,2016年,黃非又一次轉向他的會計專業,選擇將財會與互聯網結合,成立企業財務服務平臺數豆者。雖然他是連續創業者,但再次出發,困難也並不會減少。臨近年關,他和小夥伴晝夜鏖戰,終於上線了公司的第一款軟件,同時,他每天還在不停奔波地約見客戶、找更多的合夥人和準備下一輪融資。

年關難過,無論是曾經的明星創業項目,還是初創的公司,都不得不面對每一個年份的變化。然而,創業10年後,黃非這次顯得非常篤定。他為自己的2017年列出了一個夢想清單,其中一項是一年之內能夠和100個創業者見面溝通。“能夠幫助客戶解決問題,我就非常高興。”和過去相比,黃非釋然很多,把創業當成了一種富足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黃非口述,經i黑馬編輯整理:

去年那個情緒低落的春節

2016年春節,我是在焦慮和很低落的情緒中度過的,這要回到我的上一個創業項目“請他教”。

2014年10月份,我和三毛(請他教CEO陳遠河)開始啟動“請他教”,產品團隊一周之內拉起,兩個月我們的產品就出來了。2015年的時候這個品類的融資非常火,很多人都要給我們錢,當時跟誰學獲得5000萬美金融資,把整個行業給炒火了。但是做了一年,因為我們沒有抽傭,老師跑單嚴重,對這塊管控也比較麻煩,所以我們做得越多也就虧得越大。

到了後半期,當時我們三家競品都開始被迫轉型。到了年底,對於員工來說還好,但是我們作為管理層非常焦慮。模式跑不通,業務又不好推,拿投資人的錢總得要找一個出路,當時真的情緒很低落,其他什麽事情都不想管,就是想怎麽改觀這個情況,那個年過得非常焦灼。

過完春節後,我們同時走兩條戰略路線,陳遠河負責線下,我負責線上。對我來說,還是按原來O2O方式對接,但要抽傭。線下這塊,就是找人才、找店面等資源。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節點。後來事實證明,他推的線下這條路是對的。

我負責的線上部分,實際上業務也還行,模式也OK,但很難做大。並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對線下那塊不熟悉也不專業,幫不上什麽忙。而在這一年半中,我卻發現了創業公司財務方面的大量痛點。我本人會計專業知識還算紮實,同時我還懂得怎麽做產品和怎麽玩互聯網。集合這幾點,最後我就決定出來做了數豆者。

當時要離開是很難做的決定,主要就是舍不得團隊。我們8個人來北京的時候,是拉著推桿箱,打地鋪、睡沙發,一個單元房最高峰時住了二十幾個人,我去買菜,三毛做飯炒菜,那段時間真的很令人懷念。不過大家也都表示理解我的抉擇。

657365214966115708

*數豆者創始人黃非(受訪者供圖)

做新的創業項目時,找錢、找人是最大的困難。創始團隊很重要,它會影響到整個公司未來的格局,所以我找的合夥人幾乎都是之前共事過的。

我們現在的人其實還不夠,還要招更多的牛人。我們把總部設在了廈門,而不是北京。這麽做一方面是因為北京成本高,另一方面北京的人才其實不穩定,經常跳來跳去。我找的幾個核心成員,也都是主要在廈門的。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發現,你在北京做得再好,也很難被人關註,而在廈門不同,做好一點關註度就會很高。

創業後,我最滿意的事情是,我這次出來創業,之前共事過的同事都願意回來。這是我真的沒想到的事兒。其中有一個夥伴原來是我們的設計總監,我前後找他聊了三次,他說要考慮。第三次時他說已經跟一個朋友開始創業了。我們項目啟動一周後,他想法就改變了,過來找我,跟另外一個他也認識的合夥人在外面抽煙,抽煙時他就問我那個合夥人,跟我做多久了,對方說一畢業開始就跟著我。他煙抽完,就和我說我們一起來做,看到那麽多同事跟了我那麽久,他覺得項目就應該是OK的。當時我聽到,真的特別感動。

在資金上,坦白說,我是6月底出來做的,從5月份開始我就在找錢,但是四處碰壁。各種原因都有,模式不被看好占絕大部分。當然,當時我的故事也沒有講好。這種事創業也很常見,你當初想走的是一條路,結果出發的時候走的是另外一條路,可能等到你真正成功時,你腳下已經是第三條路。很多投資人對項目的模式不太了解,大多人沒有會計背景,而代理記帳業務當時市場上已經太泛濫了。

最後真的快絕望了。這時有個非常了解我的投資人朋友,他知道我要做的這個事後,覺得靠譜,很快跟我們簽協議了。現在我們也不再提代理記賬,開始聚焦新興行業創業客戶。

夢想是一年見100個創業者

2006年,我離職出來創業時,當時真的什麽都不懂。我沒有背景和資金,也沒有在互聯網行業待過,磕磕碰碰走了太多的彎路。當時如果有人告訴我,這個坑你不能踩,其實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的。

所以創業10年後,我列了一個夢想清單,其中有一項就是一年見一百個創業者。讀萬卷書,不如閱人無數。我在2013-2014年的創業經歷中,做過家庭旅館管理、通信專營店管理、自來水廠管理等的SaaS平臺,期間把行業藍皮書、白皮書以及各種資料都收集過來,在短時間內快速學習,可是我折騰半年把產品做出來給客戶用,客戶說這不是他想要的。

反省之後,我覺得做產品一定要跟客戶、用戶打交道,我為什麽選擇每天跟創業者聊天?因為他們就是我的客戶,我要知道他的需求、痛點,他們真正需要什麽。同時社會是不斷變化的,個人的需求都在不斷的演進,這個事情永遠都要做。所以我非常同意《創業者手冊》那本書的第一句話,就是:創業者要走出辦公室。你要去接觸你的客戶、用戶。

這是我自己創業最大的一個教訓。第二個教訓是,沒有接受外部融資。我當時很閉塞,不愛跟外面溝通交流。以前創業是想著馬上要賺到現錢,現在肯定要先做規模,看長遠發展。我之前做過十幾款產品,有人說要投我,我都拒絕了。當時我的想法是,我自己能夠賺錢,幹嘛要拿你的錢,投資不是做慈善。

後來我就完全轉變了。創業中,你會發現,自己的錢是永遠不夠的。你要做市場、做推廣,你不能僅僅靠自己的力量。現在很多行業競爭都是全國性的,不靠資本一起來推動的話,別人會把你吃掉,跑到你前面的。

而且,如果你拿了投資人的錢,投資人就會追著你跑,無形當中給了你驅動力。他們還可以給你對接各種資源。如果你沒有拿投資人的錢,你可能就沒有那麽大的壓力和自律。

如果說,我之前的創業在方向上比較迷茫,那麽這第三次創業,我是非常清晰的,也覺得做起來會比之前得心應手。以前我可能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但現在,我至少是知道自己知道或者不知道什麽,不知道的東西就馬上學習。

目前找到這個點創業,能夠幫助客戶解決問題,我真的非常高興。每天有創業者找我聊,說因為他們也有痛點,我覺得這種感覺非常棒。每天都有大量的人約我,只要有時間,我都願意跟他們聊。

不再迷茫的2017

今年過年,我感覺會比去年好很多。去年我是因為方向很迷茫,涉及到轉型。我們在2016年6月份剛開始啟動這個項目,現在大家都非常積極,我們現在就想著,春節後要開始大幹一場,要怎麽樣布局,招人,然後開始規模化。

說實話,創業多年,遺憾的事情也蠻多的。在家庭方面,我的孩子今年4周歲,剛上幼兒園,太太也在工作,現在孩子都是我父母在帶。而我自己很少有時間陪孩子,我偶爾通過視頻會跟他說話或打電話。

對於我創業這件事,家里應該也是習慣了。我在結婚之前就在創業,那時我跟太太說,我選擇了這條路就沒辦法。但她很支持,從來不會問我公司的事。我也從不會跟她說我現在怎麽樣了,因為創業肯定有很多煩惱,我不想把這些東西帶回家。我跟我太太經常不在一起,但是我們總是逗來逗去地互相開玩笑。今年過年,我打算了,要多出去走親戚。我有很多親戚,好幾年都沒見,因為我一直沒時間去拜訪。比如說有親戚在上海,但我們去了上海都沒有時間見。所以今年我要改變,親戚也要多去走動。

在工作上,我去年定的目標,有一些還是沒實現。比如說,我本來要寫一本書,結果大綱都寫了,後續的內容卻遲遲沒有時間去提筆。但是我今年又重新把它加入夢想清單了。

我現在創業可能更多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比如那種解決問題時候的成就感。你有一個想法,一個idea最後能出來,那個時候就是很嗨的。像我們的產品發布了,我昨天就才睡了三個小時。我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去實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互相比著說,我有幾套房,有多少經濟上的財富。

我這個人非常崇尚“斷舍離”,我買的東西都不是什麽奢侈品,都不貴,但都會比較“精”。我只有兩只筆,一個書包用了多年,牛仔褲也就兩條,穿爛了我重新買。因為我總覺得,一個創業者不能太多的欲望,太多的欲望會消耗你的精力。

我閑暇的生活非常非常簡單,我就看看書,或者寫寫文章。

檔案

創始人:黃非

年齡:38

家鄉:福建廈門

公司:數豆者

創業者年關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174

為什麽說你閱片無數,卻還是不懂島國動作片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770

日劇《馬賽克日本》里的萬曜鎮原本盛產花生。(影視截圖/圖)

近日,“硬盤女神”蒼井空在推特上回複網友提問,正式表態自己不是AV女優了,也不會拍攝引退作品,AV路在此終結。

因為AV,日本已經成為全世界電影的“色情之都”,其實它以前不是這樣的。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為何你看不懂島國動作片。

因為經濟不景氣,日本東京的證券交易員常末理市被公司裁員了。他回到農村老家萬曜鎮,曾經盛產花生的“落花生之城”。常末理市感到驚訝,昔日的鄉村田園竟然進駐了一家巨型企業,公司大樓裝修豪華、成千上萬的員工穿梭忙碌,這繁榮的景象就像在東京一樣。

猝不及防,常末理市發現了真相,這家企業,以及整個小鎮的支柱產業都是——AV。

常末理市的中學老師和中學同學成了公司里的AV男優、AV女優,而鄉里的老爺爺老奶奶,也受雇於這家公司,每天給這些愛情動作片一幀一幀地打上馬賽克。

這是日劇《馬賽克日本》故事的開篇。《馬賽克日本》虛構了一個日本AV小鎮的瘋狂故事,但這部神劇在中國各大視頻網站已經無法看到了。然而,許多中國網友仍然不服氣:憑什麽這部劇在日本播放時,僅僅是“15禁”(15歲及以下觀眾不得觀看)?

呵呵,年輕、單純、幼稚了吧,相比日本AV三十多年來的現實故事,《馬賽克日本》不過是個小清新。

常末理市發現,家鄉變成了AV小鎮(《馬賽克日本》劇照)。(影視截圖/圖)

小黃片遇上黑科技

因為AV,日本已經成為全世界電影的“色情之都”,其實它以前不是這樣的。

1960年代以前,日本電影還很正常,更沒出現AV這玩意。

直到1960年代,電視機在日本普及,於是日本人都窩在家里看電視了,去電影院的人數8年之內減少了三分之二。可想而知,當時的日本電影人有多崩潰……為了把觀眾重新勾回電影院,這幫垂死掙紮的電影人放了個大招——他們改拍電視上看不到的的東西,嗯,都是些很黃很暴力的電影。這幫電影人還為他們拍的小黃片取了個特別中二的名字:“粉紅映畫”……

通過拍小黃片,日本的大型電影公司紛紛起死回生。

這個時候,日本又出現了一個比電視機更厲害的黑科技——錄像機。有了錄像機,在家里想看啥就看啥,於是,日本電影人剛剛拽回電影院的觀眾,又宅在家里了……但是這次他們學聰明了,既然日本人喜歡看錄像,那我們就不做電影,改做錄像嘛。於是,這幫大電影公司搶在電視臺之前,做了很多錄像。沒錯,他們做的,又是小黃片……做成錄像的小黃片,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AV!

在日本,錄像機這東西,簡直就是為AV而生的……最開始,日本做錄像機的有兩大公司,一家叫JVC,另一家是大名鼎鼎的索尼。索尼心眼實,老老實實賣它的錄像機,沒想到,人家JVC賣錄像機的時候搞促銷,買它的錄像機,送小黃片!結果,索尼就這樣敗給了JVC,最終退出了錄像機市場……

1970年代,日本AV又征服了第三個黑科技——攝像機(捂臉……),有了民用攝像機,日本的普通人也可以拍小黃片了。1990年代,“性愛自拍”更是成為日本AV的主打風格。拍攝這種風格的AV只需要兩個人,一個男的,同時幹導演、攝影師和AV男優的活,一個女的,幹AV女優的活。兩個人,就能幹完過去一個劇組幹的活,還要大型電影公司幹什麽?於是,日本一下子冒出來許許多多AV個體戶、小作坊。

人才濟濟的日本AV界創作力爆棚,一些AV作品甚至成了主流電影界的教科書。日本紀錄片導演森達也,曾經拍攝過奧姆真理教的系列紀錄片,這樣一位牛人,談起自己的“啟蒙老師”,竟然說的是一部A片。日本電影學院科班出身的新銳紀錄片導演松江哲明,更是在訪談節目里一口氣數出了三位AV導演,說他們“直接影響”了自己的創作……

《馬賽克日本》中兩位男優扮演花生,正與扮演修女的女優拍AV。(影視截圖/圖)

1993年,77%的日本高中生看過AV

說完了AV公司,下面說說AV女優。

1980年代做AV女優的人吶,大多有個悲傷的故事。

那時候,日本泡沫經濟的泡泡還沒破,人們站著就能把錢給掙了,為什麽還要躺著掙錢呢?當時“淪落”到拍A片的,有些是因為少女時期受過性心理創傷,從此有了自虐傾向;也有的是短期內需要大量的錢救急,走投無路給逼的。

由於拍A片的女演員不夠,AV公司的“星探”得去大街上招人。這可是件苦差事,做過深入研究的日本學者藤木TDC估算,這些星探搭訕時,90%的女人理都不理他們,只有2%的女性願意跟“星探”坐下來談談,最後,剩下大約0.2%的人會真的去拍A片。

進入1990年代,日本經濟大蕭條,AV行業卻開始“逆增長”。

大約在1996年,日本全國出現了一種叫做“援助交際”的現象,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普通女性“賣春”,或者叫賣淫……

“當女性知道能借由做愛輕松賺取金錢,前僕後繼爭相觸犯出賣靈肉的禁忌後,自然也就會認為演A片是其中的選項之一。”拍了近30年A片的溜池五郎導演回憶,從那時起,來他那里拍A片的女人一下子多了起來。

這些女性幾乎都有一份正式職業,其中許多人是護士。拍A片對她們來說,只是一項“兼職”。AV導演溜池五郎推算,全日本的現役AV女優大約有兩千人。不過這兩千人可不是雷打不動的,相反,其中80%的AV女優都幹不滿一年,就會退出AV界,重新做一個“普通人”。同時,每年又有差不多數量的日本女人趟進這個行業,成為AV新人(到現在二十年過去了,算一算,做過AV女優的人數還是挺嚇人的……)

從高校走出來的AV女優也越來越多。二三十年前,高學歷的AV女優還是極少數。1989年,短期大學學生青木冴子出演AV,片商連她這樣的學歷都拿來當話題炒作。如今,四年制大學畢業的AV女優“俯拾皆是”,還有來自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的學霸女優……

兩千個AV女優里面,只有不到100人會成為“佼佼者”。她們的片子特別賣座,被片商們搶著要,於是辭掉原來的“正職”工作,專心拍AV掙錢。

《馬賽克日本》劇照。(影視截圖/圖)

AV男優的情況和AV女優差不多。1980年代的AV男優,離婚欠債的比比皆是。每次拍完片子領到錢,他們就拿去揮霍,真正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如今的AV男優,通常都有家有口,在生活中,他們是別人的丈夫和父親,在片場,他們像普通人上班一樣,盡職盡責地完成手頭的工作。

演AV的人多了,看AV的人怎麽會少。根據日本媒體統計,1993年,日本高中生看過AV的高達77%……

那幾年,日本一家時尚雜誌社搞過一個問卷調查,讓廣大讀者評選“好女人”。最後上榜的,除了女歌星、女影視演員,還有AV女優黑木香。比黑木香更火的AV女優,叫飯島愛,她不僅拍AV,還上電視,在電視上不僅參加深夜成人情趣節目,還參加了很多大眾化的綜藝節目,觀眾包括家庭婦女和小盆友……飯島愛成了大眾明星,她的AV銷量也蹭蹭往上漲。當時,好幾位AV女優學著飯島愛也去上電視,結果,她們的AV銷量也蹭蹭蹭地往上漲……

近年來,“爺爺”“奶奶”成了AV演藝界的新寵。超過50歲“高齡”的AV男優和AV女優逐年增多。這是因為,如今日本A片的主要消費者是中老年人。一位日本周刊編輯認為,由於經濟不景氣,這些中老年人沒錢玩那些高消費的娛樂項目,只好待在家里,跟自己的老伴過家家。“奶奶”女優與這些“爺爺”消費者年紀相仿,當然受歡迎。這類A片的商品包裝上,毫不掩飾老年女優的兩層小腹、下垂雙乳和深深的魚尾紋,A片內容也多半是展示這些“奶奶”如狼似虎的性欲。

AV寒冬

日本人曾經每年拍3000多部A片,產值過千億日元(數據來自AV研究者一劍浣春秋),如今,這個行業的冬天來了。

在“黃金時代”,日本AV的音像出租店超過兩萬家,據日本媒體報道,當時日本平均每天新開一家AV音像店。日本AV產業大佬佐藤太治感嘆,開AV音像店太好賺了。佐藤以前做過各行各業的生意,自稱失敗過20次。他做過加油站和卡拉OK,開業時需要大量的設備投資和人工費,而且毛利率很低。而AV音像店不需要什麽設備投入,有一臺收款機和有幾排陳列架,雇一個店員就可以開張了,而且,店面的選址和外觀完全不影響客流量。

當時日本AV產業兵強馬壯,著名AV導演村西徹曾經在他的公司里大放厥詞,宣稱要成立一個政黨,參加次年夏天的參議院選舉。

1990年代後半期,在克林頓總統的民主黨政權下,美國放寬了對色情片的限制,錄像帶的零售、衛星和有線電視的成人頻道都膨脹起來,出現巨大的色情片缺口。東方風格的日本AV從此東渡太平洋,暢銷美國。

轉變發生在2000年左右,電腦普及後,各種免費下載AV的網站紛紛湧現,過去的AV消費者紛紛變成“伸手黨”……這一回,日本AV從業者沒能搞定黑科技,盡管他們想出了網絡付費下載、過氣AV打折銷售等等辦法,AV產業還是受到重創。他們只能在日益萎縮的市場里辛苦打拼。

如今,日本AV導演溜池五郎常常懷念2000年以前的工作狀態。那時,拍片的時間總是很充裕。拍攝過程中,為了防止女優露出疲態,他還會適時安排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如今,為了節省成本,AV劇組在攝影棚拍片時,必須在當天晚上十點前把全部工作搞定,準時收工。如果超過時間,就會多出一天的預算,沒人承擔得起。在這種情況下,AV女優再苦再累,也得打起精神,繼續工作……

《馬賽克日本》中的AV周邊撲克。(影視截圖/圖)

《馬賽克日本》中AV女優面試現場。(馬賽克日本/圖)

曖昧的“淫穢罪”

至今,AV在日本仍然處於“合法”與“違法”之間的灰色地帶。

日本刑法第175條規定:“頒布、販賣或者是公開陳列淫穢的書籍、圖畫之類的物品,處以2年以下的刑罰或者是250萬日元以下的罰金。持有這些物品並且有販賣的目的,做出同樣的懲罰。”

然而,對於何為“淫穢”,日本司法系統從來沒有給出過明確的界定。“這就是說,所謂的‘淫穢罪’是以法官的個人意誌為依據的。”日本學者藤木TDC說。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AV從業者想出了一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應對方法——主動給AV中的關鍵部位打上馬賽克。AV業界還出現了“日本VIDEO倫理協會”等審查機構,專門檢查打碼的部位和程度。對於這些經過“倫理協會”自我審查過的A片,執法部門通常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然而,這不等於A片就是合法的。合不合法的解釋權仍然掌握在執法部門手里。2006年,日本VIDEO倫理協會稍稍放寬自己的審查標準,很快就遭到警方搜查。藤木TDC分析,警方是為了防止標準放寬後,導致色情產品逐步走向解禁,“因為色情的解禁,無疑會使他們失去一個弄權的機會。”

“騎兵”片指的是有馬賽克的AV(《馬賽克日本》劇照)。(影視截圖/圖)

日本法律與AV產業形成了一種曖昧又默契的關系。早在1980年代,AV“星探”已經開始上街與女性搭訕,誘導女性參與拍攝AV作品。然而直到2008年,東京都才修改《迷惑行為防止條例》,禁止任何人向一般女性搭訕,也不準AV星探在大街上“獵艷”。禁令一出,星探們的確從東京街頭銷聲匿跡了,那是因為,他們把工作轉移到網上,通過網絡發布招聘廣告。從此,來拍A片的女性反而由此擴展到日本全國。有些AV女優平時在自己老家安靜地生活,需要拍片時每個月抽出一個禮拜的時間到東京,在這期間密集趕拍。日本AV導演溜池五郎發現,這類女優在2010年以後明顯增多。

日本執法部門對AV的“淫穢罪”態度曖昧,為現實生活中的淫穢犯罪提供土壤。1988年8月,連續殺害幼女的嫌疑人宮崎勤被捕。警方在他的房間里搜出了5800盒錄像帶,其中許多是成人錄像。二十年後的2008年,據《中國新聞》估算,兵庫縣2008年9月檢舉、逮捕的強制猥褻嫌犯人數高達79人,按照縣內15歲以上64歲以下男性人口等比例計算,每四萬八千人就會有一個強制猥褻嫌犯。

默許AV的日本,艾滋病新感染率高得驚人,早在2004年,就已經達到非洲國家水平。近年來,非洲國家的艾滋病新感染率在不斷下降,而日本,則默默成為全世界發達國家中唯一一個自1993年以來艾滋病例持續上升的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089

和北京一樣大,為何卻創造了無數全球第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10/162476.shtml

和北京一樣大,為何卻創造了無數全球第一?
筆記俠 筆記俠

和北京一樣大,為何卻創造了無數全球第一?

敬畏知識是方法論,永不退休是生活態度,危機意識是外界作用力。

本文由筆記俠(微信ID:Notesma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朱兆一

提到以色列,大部分中國民眾首先想到的關鍵詞必然是“戰亂”,似乎以色列是一個出門隨時可能撞上自殺性襲擊的危險國度;而提到猶太人,第一個關鍵詞也必然是“聰明”,似乎所有的猶太人都和愛因斯坦一樣,都是智商高達180的天才。

這兩種解讀雖然過於符號化,但表達了普通中國人對於以色列國和猶太民族的基礎認知。

這種情況從2011年開始有所改變,以色列在中國人心中的形象不再粗淺和一刀切。改變的原因,一方面是得益於《創業國度》這本書的熱銷,另一方面是中國進入了全新的“雙創”時代,由此使得國人對以色列的關鍵詞解讀變得多元。

對中國的各級政府而言,以色列是實現“雙創”的重點學習對象;對商界精英而言,以色列是讓他們趨之若鶩的創業聖地,而在普通百姓心中,以色列則是極度開掛的神奇國度。

一、耀眼的技術驅動型創業國度以色列

以色列配得上大部分的溢美之詞。從1948建國的第一天開始,以色列已經歷經4次大的中東戰爭和數百次小的戰役。

戰爭曾經是以色列的沈重負擔,但是戰爭也讓以色列以軍事技術為依托,順利進行了經濟基礎的科技化改造,成功建立起了在整個中東,乃至全球範圍內都獨樹一幟的科技導向型的國民經濟體系。

在建國至今不到70年的時間內,以色列已經培養了1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比所有穆斯林國家相加的獲獎者還要多。遠在50年前的1967年,以色列就已經掌握了完整的核彈制造技術,據說以色列在本國的沙漠地下倉庫和地中海的幾個小島上,儲藏了近百顆核彈。

作為對比,中國至今也只有200顆核彈,而傾全國之力進行核彈制造二十多年的伊朗,到今天也沒見核彈的影子。

1

圖片來源:千圖網

很多數據都可以表明以色列是一個全球影響力遠超物理規模的國家。以色列實際控制區域為1.8萬平方公里,和北京一樣大,是中國的1/533,人口866萬,是中國的1/160。但是,以色列創造了無數個全球第一,比如它是全球工程師比例最高的國家(每萬人140位研發人員和工程師,基礎科研能力全球領先)。

以色列也是研發投入最高的國家(連年穩定在GDP的4-5%),人均論文數全球第一,人均風險投資額全球第一,在納斯達克和紐交所上市公司數量長期占據非美國家首位,直到2012年才被中國超越。

在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之際,以色列經濟卻風景這邊獨好,連年保持5%左右的快速增長,並在2010年被稱為富國俱樂部的OECD經濟合作組織吸納為會員國。

截止2016年年底,以色列的人均GDP超過3.7萬美元,在全球經濟發展疲軟的背景下,以色列卻在境外直接投資、國內創投基金募資額、新增創業公司數量等關鍵數據上創造本國新高。

被恐怖主義肆虐的中東,以色列顯然成了一座孤島,背靠地中海,堅守著那座聖城耶路撒冷,堅守著那片本民族的聖地。

同時以色列科技與經濟上的亮眼表現,也不斷讓世界各國側目,特別是來自中國的企業家和創業者們,更是不斷拔高,甚至有點盲目地誇贊以色列的創新創業體系,似乎不到以色列走一遭,都不能稱為見過世面的創業者和創新者。

這個世界上的確有奇跡的存在,不過對於猶太人而言,他們國家的存在和發展不是奇跡,是常年累月全民族的自我奮鬥和信念堅守換回的必然結果。

任何經濟的成功都是人的成功,而人的成功必然是教育的成功,而教育的本質是民族習慣和文化傳承,也是最難被改造的一環。現代以色列國的成功必然可以解讀為猶太民族傳統在現代化條件下的成功。

2

只有透過GDP數字、重要科技成果、創業和上市公司數量等相對表層的原因,從文化層面解讀當下以色列猶太民族性格,才能真正解釋為什麽沒有任何自然資源和國土縱深的以色列能夠成為如此耀眼的技術驅動型的創業國度。

如果用三個詞來概括猶太人的性格特點,那必須是:

1.對知識的追求和敬畏

2.永不停息的奮鬥精神

3.深入骨髓的危機意識

我們先來看第一點,猶太人是如何保持並發揚對知識的追求和敬畏之心的。根據古代猶太教神職人員,也被稱為猶太拉比(Rabbi,猶太人中的一個特別階層,是老師也是智者的象征,指接受過正規猶太教育,系統學習過《塔那赫》、《塔木德》等猶太教經典,擔任猶太人社團或猶太教教會精神領袖或在猶太經學院中傳授猶太教教義者,主要為有學問的學者)的觀點:

世界依靠3根柱子:學習、崇拜和血統維系著。

而這3 根柱子中最重要的一根就是“學習”。因為其它兩根是從學習中演繹出來的。就猶太傳統而論,關於學習的評述多得無計其數。它們超過了時間和空間的範疇,其內容無比豐富。

已經誕生2500年左右的猶太《聖經》和1500年左右的智慧之書《塔木德》貫穿了猶太教的整個歷史,占據著猶太人宗教信仰的重要位置。直到今天,猶太人始終把舊約《聖經》和《塔木德》的學習當做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們通過一個故事來深入理解這一點。故事的主人公是羅馬將領Vespasian,韋斯巴薌,以及耶路撒冷城內的書院院長Yohanan Ben Zakai本紮凱,時間和地點是公元後69年的耶路撒冷。在66年,羅馬皇帝尼祿命令手下大將韋斯巴薌率領4萬精銳去掃蕩叛變的猶太部落。

3

在羅馬人強大的攻勢面前,耶路撒冷城已經岌岌可危,隨時都可能被羅馬的鐵騎踏平。兵臨城下,耶路撒冷書院院長本紮凱趁著夜色,化妝成了一具屍體,躺在一口棺材內,被自己的弟子拉到了城外。

本紮凱靠著自己的機智硬是找到了韋斯巴薌的賬房,他跪倒在地,竟然對當時還只是將軍的韋斯巴薌高呼萬歲,直接預言他即將成為羅馬皇帝。

本紮凱話音剛落,韋斯巴薌正要怪罪,那邊廂,一個貼身隨從就急入軍帳,告訴了韋斯巴薌羅馬皇帝尼祿暴斃,他被元老院推舉為新皇帝的消息。韋斯巴薌龍顏大悅,這個匍匐在面前的猶太人自然成了先知一樣的存在。

本紮凱乘機為韋斯巴薌的順利登基獻上幾個重要計謀,而韋斯巴薌也願意拜本紮凱為軍師,並承諾滿足他的所有要求。

本紮凱雖然沒有答應為羅馬人效力,但他要求韋斯巴薌滿足自己的一個要求,即允許他挑選城內的一流猶太聖經學者離開耶路撒冷,並在他選定的另外一個小鎮重建書院,以維系猶太人的宗教傳統和信仰體系。

本紮凱是中國的孔子和諸葛亮結合的化身,他深知維持猶太人傳統和堅持宗教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在面對耶路撒冷陷落這一確定性事件面前,他選擇放棄保衛城市,而是盡最大努力留存他們民族當中的精英,也就是一流的知識分子,並重建書院。

這成為了之後1900年猶太人大流散時期,流而不散,並最終重歸故土,重建舊國的重要原因。

對知識的重視,對學者的尊重,成為了猶太人最重要的傳統。

二、永不停息的奮鬥精神

我們先來看一組牛人數據: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博弈論大師、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肯尼斯阿羅,都是96歲逝世,去世前兩年還在發表專著;

經濟學大師薩繆爾森和弗里德曼,都是94歲去世,去世前仍然給本科生上課;

以色列前總統西蒙佩雷斯,93歲去世,去世前幾天還在接待外國賓客,發表如何創新治國的演說;

4

西蒙佩雷斯,圖片來源:中化新網

還有91歲的格林斯潘,87歲的索羅斯,仍然都是影響全球金融的風雲人物。

這些牛人的共同點是活到老,奮鬥到老。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血統純正的猶太人。美國的著名猶太學者,同時也是一位拉比的Daniel Lapin——丹尼爾·拉平,寫了很多猶太人商業哲學的書,他總結了10條猶太致富金律,被冠上了猶太商業新十誡的稱號。其中,最後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是:永不退休。

那些活到近百歲的猶太裔大師們,用生命詮釋了什麽才是真正的活到老奮鬥到老。

很多到訪以色列的中國商人們也很容易發現,以色列創業者的平均年齡要超過40歲。我認識的創業者中,最大的是88歲的一位老太太,估計這也是最老創業者的世界紀錄了吧。

猶太人口從來沒有超過世界總人口的1%,如今的猶太人口甚至都沒有超過二戰前的峰值,1400萬。如果拋去境內的阿拉伯人和其他少數民族,以色列的猶太人口其實只有700萬。

人口受限,要與他國抗衡,必須從延長個體產出上下功夫。很多人到了50歲的年齡想的是如何退休,猶太人卻要在這個年齡進入人生的下半場。

我一直認為,猶太人的財富傳承是一個偽命題,以身作則,永不退休,八九十歲的年紀還在用繼續工作教導晚輩們要戰鬥不止,奮鬥不息,這樣的猶太人,是否留下的平均成就自然超過其他種族呢?

三、深入骨髓的危機意識

我們還是用故事來解讀吧。我在以色列最重要的一位朋友是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退伍將軍。將軍講述了自己在70年代,作為空降兵旅長到法國與當地官兵聯合軍演的故事。

連續好幾天,將軍發現,每次只要一到飯點或者規定的休息時間,法國軍人必定放下手中的活兒,按時休息,最終導致各項軍演任務都嚴重滯後。這和以色列軍人的作息風格非常不一樣。

要知道,很多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邊境巡邏的坦克兵,一旦進入到坦克里,就要在那麽狹小的空間內待上兩三個月不出來,法國人如此講究生活質量的軍事作風讓這位以色列將軍大為不解。

終於,一次晚宴,將軍問了自己的法國同行,為什麽他們面對任何軍事任務都能如此泰然自若。法國軍官聽完以後大笑,然後答道:

我們從來不用那麽緊張,我們法國人從來都是舞照跳馬照跑,一戰我們輸給了德國人,二戰我們也輸給了德國人,如果有第三次世界大戰,我想我們也會輸掉的。不過,法國一直在啊。

將軍一下子明白了,以色列和其他國家的最大不同是,他們完全沒有退路,任何一次戰役的失敗,都代表著亡國,和國家的徹底消失。

5

以色列的安全和發展問題,只有一個出路,那就是以自己的絕對強大來保證自己的絕對安全。

在這種高壓下生存的以色列,自然就要比處在舒適區的其他國家獲得更多的成功,再下沈到個人,這種不安全感也在不斷敦促猶太人砥礪前行,逼著自己創新,逼著自己成就一番事業。

敬畏知識,永不退休,危機意識。敬畏知識是方法論,永不退休是生活態度,危機意識是外界作用力。

這樣的以色列,雖然和中國大為不同,甚至在很多方面並不值得中國去學習和效仿,但這並不妨礙以色列成為世界創新創業經濟中的重要一極。

以色列 創業國度 技術驅動型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832

刷屏的嘻哈freestyle制造無數“嗨點”,音樂綜藝拐點已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8/164353.shtml

刷屏的嘻哈freestyle制造無數“嗨點”,音樂綜藝拐點已到?
全媒派 全媒派

刷屏的嘻哈freestyle制造無數“嗨點”,音樂綜藝拐點已到?

一言不合就diss?年輕人嗨給年輕人看。

來源 | 全媒派(ID:quanmeipai)

作者 | 騰訊傳媒 

從“你的夢想是什麽?”到“你有freestyle嗎?”,兩代音樂綜藝之間大約完成了話題“禪讓”。

就連朋友圈廣告也在蹭freestyle的梗。前幾天,麥當勞以#我們的嘻哈食光#為主題推廣信息流廣告,幾乎“炸”出了票圈隱藏的所有90後、95後。

31.webp

根據百度指數,《中國有嘻哈》開播以來熱度飆升,峰值隨每期節目播出波動。

32.webp

藍線為《中國有嘻哈》,同時對比關鍵詞“吳亦凡”、“嘻哈”,《中國有嘻哈》在搜索量上高出後兩者。

第一期節目上線4小時後,播放量宣布破億,除了朋友圈可見的話題量,熱門參賽選手的微博粉絲也在呈幾何倍數增長:TT的粉絲從開播前的10萬漲到了如今的99萬,PG One的粉絲從3萬漲到了85萬,“一夜爆紅”是諸多選手的感受。

全媒派(quanmeipai)從節目本身出發,拆解如下熱議點:

· 《中國有嘻哈》觸碰到了觀眾的哪些“嗨點”?

·  嘻哈音樂綜藝節目是否是下一個風口?

·  嘻哈音樂是否是下一個流行爆款?

“嗨點”在哪兒?

有態度+戲劇化反轉

嘻哈

沒想到吳亦凡會成為汪峰之後,再一個讓學員聞金句喪膽的真人秀導師。節目順便科普了一把Punchline、Battle、Diss等一堆說唱“行話”,已成為聊天記錄里時不時躥出來的詞匯。

有態度=更真實的選手嗎?

《中國有嘻哈》以一種更契合年輕人的操作方式來呈現——有態度、Keep Real、不爽就diss(羞辱,貶低)。“有態度”體現在選手情緒的直接反饋、有不滿就直接抒發在第二期節目中,晉級選手通過抽簽挑選自己1V1 Battle的對象,由於女Rapper實力和人數都略低於男Rapper,所以一些實力略差的男Rapper會選擇女性選手以便能順利晉級。其他參賽選手對此都是報以噓聲,被挑到的選手也以一段freestyle來現場回擊,充分表明自己的態度。

33.webp

節目也讓更多人認識了“Rapper”這一群體。“Keep Real”是時常被Rapper們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節目中,選手的個性成為了很大的圈粉點。比如節目海選現場曾被打趣稱有“300雙椰子、200個墨鏡、100個臟辮”,而孫八一就以反主流的“商務裝”,以及和裝扮反差更大的強大實力,以這種方式“Keep Real”做自己,觀眾反而喜歡上了他的這一面。

34.webp

對於華語說唱的發展狀況,以及什麽是嘻哈文化,很多人都不太有概念。《中國有嘻哈》迅速為大眾普及了flow/freestyle/硬核/old school/雙押等說唱概念,更使得一些地下說唱樂隊進入關註視野。

35.webp

Iron Mic等是圈內認可度較高的underground比賽

戲劇化剪輯=制造沖突嗎?

“完全把綜藝節目剪成了電視劇。”在每一期節目結束後,都會有觀眾發出這樣的感慨。《中國有嘻哈》的剪輯中,一直都有埋設各種懸念與伏筆,沖突制造也很明顯。例如第三期HipHopMan和雙胞胎兄弟的表演,熱狗評價道:“HipHopMan的英文真的稍嫌多了一點,《中國有嘻哈》不應該是英文那麽多的一個優勝選手。”話音剛落HipHopMan表示要回美國,這集便戛然而止,埋下一個沖突點的伏筆。

另一個看點則是underground rapper和idol rapper之間的矛盾,前者總認為後者沒有實力,歌詞都是背後的公司做的,由於rapper們大多心直口快,所以這層矛盾在60秒淘汰賽中展現得特別激烈。一些觀眾表示“太過drama”,也有選手證實這種矛盾點是“惡魔剪輯法”(例如將一個選手不屑的表情剪輯進他對手的表演過程中,哪怕這個表情並不是在此刻做的)催生的產物,但也有觀眾覺得“有故事,好看”。

音樂綜藝的新風口?

有贊有彈:抄襲疑雲+賽制猜疑

嘻哈的話題熱度起來後,也逃離不開被扒皮的命運。有長期關註韓綜的網友發現,《中國有嘻哈》與韓國於2012年開播的綜藝節目《Show Me The Money》相似度極高,在LOGO設計、舞臺背景設計、選手選拔環節等多處雷同。根據刺猬公社的報道,近日Mnet電視臺對此事作出回應稱,《中國有嘻哈》沒有從Mnet的母公司CJ E&M處購買相關版權。

36.webp

豆瓣網友發帖質疑

不過節目總制片人陳偉在接受采訪時卻表示,嘻哈的風格元素主要就是工業風、大金鏈,這樣的“相似並不是抄襲”。

國產音樂綜藝節目似乎總是逃脫不了抄襲指摘。紅極一時的音綜節目如《我是歌手》、《蒙面歌王》、《我想和你唱》,均有著原版節目可追溯。

最大槽點:賽制不清引發“黑幕”猜疑

海選結束後,微博上關於《中國有嘻哈》的“黑幕”爆料源源不斷,主要爭議是,讓六七百位選手進場後卻只有300人得到了評委的考核,然後在制作人發了金鏈子的155人中,最後卻只有70人進入了第二輪比賽。

37.webp

總制片人陳偉同樣對此做出了澄清。他表示,這是大家對賽制的一個誤解,在初賽那天其實有三輪比賽,首先在大門口,導演組將不是真正的rapper、只是想來看比賽的人篩選了出去,同時也將放進場的選手分為了兩類:進場觀看和進場比賽的。而最終晉級的70人,是在通過了單個制作人審核後的155人中,由所有制作人以及導演組共同回看初賽錄像,再選出的選手。

很顯然,在最後播出的節目中並沒有這樣的賽程展示,在比賽前期與比賽現場也缺乏充分的說明與解釋,自然引發了參賽選手的不滿。從節目制作的成熟度上來講,還有非常大的改進空間。

說唱是音綜的新大陸?

怎樣才能避免同質化紮堆

1986年的國際和平年音樂會上,崔健的一曲《一無所有》將整個時代帶入了搖滾樂的世界,唐朝樂隊、黑豹、魔巖三傑等一大批優秀的搖滾人湧現了出來。而縱觀中國流行音樂近些年的發展,選秀節目卻逐漸成為流行元素的孕育土壤。

而以宋冬野、馬頔為代表的民謠歌手,走紅並非在一夜之間。他們在豆瓣上一直擁有著忠實的歌迷,但正如豆瓣的小眾性一般,這份人氣一直沒有新的突破。而在後來《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南山南》、《斑馬,斑馬》等歌曲憑借選手的翻唱而迅速走紅,得到了極大的關註。在此之後,文化的風向似乎有了質的轉變,曾經流行的《江南style》、《五環之歌》被拋在腦後,《夜空中最亮的星》等新民謠帶著“獨立、小眾”的標簽,成為了大眾的寵兒。

38.webp

這次說唱的走紅同樣也帶著選秀節目的光環,一夜之間,underground變成了最大的臺面生意。然而搖滾、民謠都有的結局卻是“盛極必衰”——搖滾因為一大批湧現的爛作品而被拖垮,民謠現在也被打上了“無病呻吟”的印記。對於中國說唱音樂來講,接下來的十年或許會成為發展的鼎盛期,但是被過度商業消費之後,或許會處於一個危險的境地。

在各色廣告接踵而至,各大經紀公司紛紛希望簽約選手以搭上這班高速行駛的列車時,Rapper們能否保持初心、磨礪音樂,成為了說唱音樂如何砥礪發展的命門。《中國有嘻哈》中高人氣的選手Jony J在被淘汰後發了這樣一段微博:

“只是路上的一小段插曲

看到現在越來越多人關註中文說唱

找到自己喜歡的音樂人 

很酷啊

人生又不是比賽

玩開心就到位了

享受每個當下嘛

反正我又不會停下來

今年音樂計劃準備了很多

等我好消息”

無論是對於選手、制作人還是歌迷而言,視角應該從一檔綜藝節目轉向更全局的觀察。在世界的舞臺上,中國Rapper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freestyle 嘻哈 《中國有嘻哈》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