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私人銀行業掃描 瑞銀資管規模接近2萬億美元大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664

去年全球最大的209家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資產上升19.7%,這意味著該行業規模已達到20.3萬億美元。去年這209家公司收入上漲10.9%,遠高於2012年2.3%的增長。 倫敦數據分析公司Scorpio Partnership董事總經理Sebastian Dovet透露稱,瑞銀即將成為第一家資產管理規模超過2萬億美元的資管公司。2013年,瑞銀資管規模上漲15.4%。 瑞銀2萬億美元的資管規模不僅僅是一個數字上的分水嶺,也是資管行業取得的大成就。13年前,沒有任何一家資管公司管理國模超過1000億美元。  然而,監管部門可能要頭大了。因為風險更加集中於幾家大行。排名前25家資管公司管理規模占到了209家資管公司管理資產的78%。 Scorpio的數據顯示,去年前5大資管公司的管理規模占到了前40家資管公司的64%。 資管行業就像這個社會,富的越來越富,窮的越來越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132

逃過一劫 大資管公司免於“系統重要性”標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469

貝萊德和Fidelity等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可能暫時沒有被貼上“具有系統重要性”的標簽。監管機構取消了代價高昂的新監管。 財政部的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FSOC)表示,將繼續對該行業的活動和產品進行監控,以應對其可能給金融體系帶來風險。 倫敦《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稱,將資產管理公司作為系統性風險監控的條件並沒有消失,並可能被重提。但它不是FSOC當前的重點。 FSOC表示,將密切關註SEC 7月批準的新貨幣市場基金改革規定。其中包括潛在的臨時中止贖回、關口及相關費用。 美聯儲經濟學家說,這樣的關口和費用可能會加速危機。而委員會表示將監測這些規定的副作用。此舉可能會加劇其與SEC之間的緊張關系。 FSOC一直表示,正在對整個資產管理行業進行評估,而不只關註“系統性風險”。但是,由於大資管公司的利潤很可能會受到新監管的影響,資管行業集中力量對國會進行遊說,希望免於被貼上“具有系統性重要性”的標簽。 資產管理公司認為,他們不像銀行那樣對金融體系造成危險。因為他們只投資客戶的錢,並不使用大量杠桿。6月底,貝萊德管理資產達到4.6萬億美元。 資管行業敦促FSOC轉而關註這些公司所提供的特定產品或服務。關註特定產品是否會威脅金融穩定並需要額外監管。 Dodd-Frank金融改革法案表示,被指定為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公司應持有更高的資本和流動性標準。這些規則將減少利潤。然而,針對這樣的規則是否適用於資管行業,尚存在爭論。 FSOC已經指出了三家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非銀行金融機構:GE Capital、 AIG 以及Prudential Financial。 FSOC將采取進一步措施,或將指定大都會人壽(Metlife)具有系統性重要性。 FSOC去年10月的報告指出,資產管理公司可能構成系統性風險。因為其擁有多個複雜的業務線。在市場恐慌時,交易對手不可能區分公司及其基金,而這可能放大市場壓力。 這份報告造成了監管機構之間的摩擦。如果這些公司被認為具有系統性風險,SEC將失去管理他們的權力。 SEC主席Mary Jo White公開表示,她不同意報告中部分內容。而其他SEC委員表示,SEC應繼續監管大資管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28

證監會監管大改革:私募資管統一監管 非標業務獨立運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105

《東方早報》由券商處獲悉,證監會已下發《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將券商、基金、期貨的私募類資產管理產品均納入監管,不包括眾籌融資。這意味著三類金融機構的私募產品今後將統一監管。

《東方早報》報道稱,管理辦法將私募資管業務分為兩種:為單一客戶辦理私募資管業務(一對一)和為特定的多個客戶辦理私募資管業務(一對多)。

管理辦法規定,投資範圍包括銀行間和證券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投資品種。未通過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轉讓的股權、債券及其他財產權利,則為“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機構需設立獨立子公司運作這類非標業務。

今年4月,證監會內部機構調整,機構監管部和基金監管部合並為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此次管理方法也體現了統一監管券商、基金和期貨公司的思路。

上海一券商資產管理公司高層向路透表示:

這符合之前證監會機構部、基金部、期貨部合並後,統一監管的整體思路。

他透露,未來所有資管業務主體框架將遵循基金公司現有的管理架構,即公募層面由機構主體進行,非標業務在子公司層面,實現投資主體和管理主體的風險隔離。

就需設獨立子公司經營非標業務這一政策的影響看,路透報道認為,券商資管業受到的影響最大。因為基金公司已存在大量子公司,而期貨業短期對非標業務興趣並不大。預計券商將近期爭相申請成立資管子公司。

但北京一家小型券商資管人士稱,上述這條規定對中小券商不太有利。中小券商普遍都沒有單設資管子公司,將來新設公司的節奏肯定比較慢,而且設子公司又要消耗資本金。

另有消息人士向路透表示,新規對三類機構開展資管業務的門檻設定,是以相對門檻較低的基金公司特定資管業務資格條件為基礎,實際上簡化了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的資格準入。

上海一期貨公司資管部門人士說:

新規實際上對期貨公司放開力度最大,門檻降低、業務範圍放開。

不過,該人士也承認,期貨公司資管的客戶大多數是有興趣投資大宗商品,期望收益率較高,類固定收益的非標業務對他們的吸引力不大。

另一上海資管人士也提到,“各類機構的客戶口味不同”,僅客戶教育和組建內部團隊就要很長時間。

非標業務, 期貨, 券商, 基金, 證監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65

資管公司及基金公司有望從事部分證券類業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20

大智慧通訊社援引一位新《證券法》修改小組成員稱,新《證券法》擬規定:符合條件的金融公司可以從事部分證券業務。此類金融公司主要指資產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等,可以從事的證券業務範圍包括證券經紀業務、投行股票代銷業務等。(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該小組成員向大智慧通訊社表示,新《證券法》對於資管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公司可以從事哪些證券業務不會有詳細論述,具體的業務範圍證監會後續會有相關的配套細則。除此之外,其表示,證券公司經營範圍也有望擴大,券商也可以拓展更多創新業務。該人士認為,證券公司擴大經營範圍將是一個趨勢。

大智慧通訊社查詢資料發現,以海通證券為例,今年6月5日,海通證券公告稱收到《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關於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擴大外匯業務經營範圍的批複》,同意海通證券增加外幣有價證券承銷業務。公司《證券業務外匯經營許可證》的外匯業務範圍原為:外幣有價證券經紀業務,現變更為:外幣有價證券經紀業務;外幣有價證券承銷業務。

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修訂《證券法》的決定。此次《證券法》的修改主要涉及上市公司要約收購制度。修改後的《證券法》取消了要約收購人事先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報送上市公司收購報告書的制度,取消了中國證監會對收購報告書的審核權。

上述小組成員表示,這只是對《證券法》進行了小範圍修改,真正的大範圍修改應該在今年年底左右,新《證券法》屆時有望獲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其表示,未來改革方向包括再融資、定向增發等有望實行備案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27

下一個輪到資管:監管部門急開會議部署風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12

中國整頓影子銀行的刀口開始對準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的資管業務。

據《證券時報》報道,日前,中國基金業協會給各家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發布特急通知稱,為進一步提高資管行業的風險合規意識,於9月12日在鄭州召開資管行業業務情況通報會。屆時,監管部門領導將出席並做重要講話。

據報道,會議的主要內容是通報券商、基金上半年來出現的違規案例和處理情況。

但此次會議的規格之高令許多業內人士詫異。

上述報道稱,通知規定每家公司僅限於董事長或總裁一人出席,不能參會的必須請假。“證券公司創新大會都還可以副總裁去,此次會議規格超越創新大會”。

此外,從通知下發到會議召開,中間僅隔一周時間。“情況的確很緊急。”

最近一段時間,資管業務的風險逐漸暴露。例如近兩年異軍突起的華西證券,目前該公司的資管部門涉嫌違規為關聯方四川省川威集團有限公司及關聯企業融資,而川威集團目前正瀕臨破產。華西證券涉及資金約有9億元。

上周五,證監會還對近期子公司業務出現風控風險的華宸未來、萬家共贏、金元百利責令整改。資管業一片風聲鶴唳。

近三年來,券商資管規模呈幾何倍數增長,2011年至2013年年末,其規模從2800億升到1.89萬億再暴漲至5.2萬億。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這一數字已經達到6萬億元以上。

海通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余際庭曾表示:“券商資管規模中,主動管理規模約10%,90%是通道業務,說明券商資管基本淪為影子銀行的平臺。”

基金子公司的規模膨脹速度有有過之而無不及。目前,91家基金公司成立子公司的比例超過70%。據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數據,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突破1.6萬億元。僅僅一年時間,基金子公司的規模就占到了保險行業總資產的16%、信托業資產總規模的12%。

《財經國家周刊》曾引述業內人士指出,通道類業務對子公司規模的急速膨脹功不可沒,其業務量起碼占到總業務的一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58

資管公司助長羊群效應 新興市場將迎顛簸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39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資本市場的連鎖反應,投資者至今記憶猶新。華爾街百年投行雷曼兄弟的轟然倒塌不僅沈重打擊了其它西方金融機構,就連新興市場企業也不能幸免。

國際清算銀行(BIS)在本周發布的一份報告中估計,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後,由於美元一時間成為避險資金的天堂而出現大幅升值,包括中國、俄羅斯和巴西在內的總計5萬家新興市場公司遭受了近300億美元的損失。因為這些公司持有了很多衍生品合約,而且這些合約的特點是只有當美元弱時,它們才具有保值功能。但是在雷曼兄弟倒閉之後,它們都沒有預料到,美元竟然會在短短的時間里上漲如此之多。

這是在全球聯系更加緊密的背景下,金融市場突發事件給投資者留下的一個深刻教訓。在全球金融市場再次面臨轉折的今天,這個教訓顯得尤為珍貴。美聯儲本周釋放信號將於明年收緊貨幣政策,美元指數聞聲創下17個月新高,因為更高的利率將使美國資產更具吸引力。

這無疑可能對全球資本和金融市場帶來另一場沖擊。自2008年以來,西方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是如此寬松,以至於投資者對於新興市場的資產近乎趨之若鶩,哪怕投資回報只有一點點。BIS在報告中指出,這導致了一個驚人的、卻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的融資結構轉變:

那些曾經習慣於從銀行獲得資金的俄羅斯、巴西、中國和印度企業,現在越來越多地選擇了通過向全球資管公司出售債券作為融資手段。

這樣做的風險在於:當西方央行提高利率時,曾經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將會回流,產生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實際上去年,一個小規模的回流就發生了,當時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即將“縮減”其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

而且,如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的那樣,不同口徑的統計數據會讓這些資金流顯得更加撲朔迷離。如果你看各國家統計局的債券發行數據顯示,新興市場國家去年新發債券1520億美元,未到期債券余額總計6500億美元。然而,如果俄羅斯、中國和印度等國家企業發行的報告顯示,它們去年發債金額是2650億美元,債券余額達1.2萬億美元。

該報認為,造成如此顯著差異的原因在於很多企業借用了離岸平臺發債,當局很難追蹤到相關金額。更糟糕的是,海外發展的趨勢伴隨著貨幣錯配現象的加劇,也即:

債券票面和利息以美元計價,而企業償還這些債務的收入卻以國內貨幣計價。

對於部分公司,例如俄羅斯、南非或巴西的大宗商品交易集團來說,這樣的貨幣錯配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它們很容易就可以拿到美元。但是對於另一些公司,美元升值將會給它們帶來巨大的風險。華爾街見聞網站月初介紹過,因年內人民幣兌美元貶值,鋼鐵、航空業受沖擊較大:

寶鋼上半年匯兌損失高達2.7億元,去年同期則為匯兌收益4.7億元。

南航受匯兌損失拖累,上半年出現凈虧損,損失額達到10.2億元,上年同期則為實現凈利潤3億元。

2014年上半年,中國的航空公司匯兌損失達27億元,而去年同期匯兌收益則高達41億元。

印度央行行長Raghuram Rajan以貨幣錯配的風險警告很多國內大公司。BIS的報告也充斥著擔憂情緒:

中國的地產開發商以及印度的能源和公用事業公司的資產和負債看起來並不匹配,而這類公司今年來是比較熱衷於發行國際債券的。

本周一,見聞網站還援引了BIS的《季度評估》(QuarterlyReview)報告稱,2015年,包括巴西和中國在內的企業需要債務再融資900億美元,而2017與2018年至多需要1300億美元。一旦國內經濟放緩或美元走強,它們將面臨挑戰。

更糟糕的是,資管行業的動向趨同,容易在債券投資者之間引發羊群效應。因此,風險在於,一旦印度或中國的某企業債違約,可能會引發更大的群體逃竄效應和進一步的連鎖反應。

實際上,這樣的情形已屢見不鮮了,新興市場遭遇資本流出而大幅波動的情況也早有先例。不過,BIS本周的報告也有幾個令人欣慰的亮點。例如,新興市場企業現在發行的債券期限更長了。另一個就是,它們減少了對那些高風險衍生工具的使用,畢竟2008年這些衍生品帶來的痛楚仍在它們的記憶中。

部分央行官員希望企業和投資者能夠吸取前車之鑒,並做到未雨綢繆,尤其是在去年“縮減”購債預期引發了沖擊之後。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一位美聯儲高級官員的話稱:

新興市場有一整年的時間去思考其中的風險,我們早就清楚地暗示了我們的意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34

東方資管:明年銀行壞賬或達峰值 地產業將成“禍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19

13-120PP95432Z0

國有四大“壞賬銀行”之一的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指出,自2012年以來出現的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持續上升趨勢還會持續4~6個季度,不良貸款率峰值將出現在2015年中或年末,2015年四季度不良貸款率將達到1.52%。

東方資管近日發布《2014: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下稱《報告》),其中預計今年四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8277億元,不良貸款率從9月底的1.16%升至1.23%

東方資管表示,到明年底隨著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加劇,銀行壞賬可能達到人民幣1.13萬億元,不良貸款率將升至1.52%。 

《報告》指出,2014年我國銀行不良貸款產生的主要來源:房地產企業>高能耗、高汙染企業>煤炭等采掘業>地方融資平臺>高速鐵路建設

《報告》稱,在房市低迷、信貸條件較嚴的情況下,房地產開發商處境艱難,房地產市場出現滑坡,預計房地產業將成為銀行業不良資產的主要來源。如果房價下跌約30%,將超出銀行貸款損失承受能力。

該機構預計2015年四個季度的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8973億元、9716億元、10506億元和11347億元,不良率分別為1.29%、1.36%、1.44%和1.52%

截至9月底,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為人民幣7,669億元(約合1,237億美元),同比增加36%。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銀行不良貸款已連續12個季度增加

中國於上世紀末壞賬激增潮中設立了四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包括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和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當時四家公司從國有四大行接管了大約1.3萬億元壞賬。

資產管理公司也被稱作壞賬銀行,以折讓價從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手中接管壞賬,然後對這些不良資產進行處置並從中獲利。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的盈利狀況足以讓其股票去年在香港上市。

東方資管在其報告中稱,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國北部和東部的銀行,非常願意剝離其不良資產。

由於壞賬的持續增加,資產管理公司對不良資產市場持樂觀評估,不過與此同時來自地方壞賬銀行的競爭也在加劇。

為了加快對不良資產的處置,今年中國同意五省市的地方政府設立資產管理公司。不像國家級的資產管理公司,這些公司只能接管地方政府及企業的不良資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49

“債王效應”:基金資管規模兩個月飆至10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730

格羅斯加入新東家Janus Capital僅兩個多月,其掌管的Janus全球無約束債券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從1.2億美元飆升至11月末的12億美元;其中,11月投資者向該基金投入7.7億美元資金,使其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0億美元。

bondking

“債王”吸金效應頗為顯著。格羅斯掌管基金的名稱為“Janus全球無約束債券基金(Janus Global Unconstrained Bond fund)”。晨星數據顯示,該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從1.2億美元飆升至11月末的12億美元;其中,11月投資者向該基金投入7.7億美元資金,這是格羅斯加入該公司以來資金流入量最大的一個月。

Janus公司旗下的其它共同基金也有資金凈投入,扭轉了此前該公司資產管理規模下滑的局面。

Janus Capital發言人在聲明中表示,非常高興地看到,Janus開始被客戶和金融顧問認可。Janus的特色是“債王”格羅斯和他管理的全球無約束債基,不過Janus擁有的也不僅僅是格羅斯。

Janus Capital聲明中顯示,11月公司旗下所有共同基金都實現了正現金流入。Janus公司在10月、11月兩個月資金流入均為正,這是2010年一季度以來首次。今年9月,Janus全球無約束債券基金有6640萬美元資金流入,10月資金流入達到4.43億美元。

盡管“債王”吸金能力強大,但湧入Janus Capital的資金只不過是流出格羅斯老東家PIMCO資金的一小部分。據華爾街日報報道,9~11月的三個月里,投資者從PIMCO的旗艦基金PIMCO Total Return Fund中共計撤出600億美元資金。PIMCO的競爭對手受益,其中資金大多流向貝萊德公司和Vanguard公司。

“債王”追隨者中不乏大佬級人物。據華爾街見聞網站11月報道,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私募投資基金Quantum Partners已對格羅斯管理的一個賬戶投資了5億美元。格羅斯將依據類似於Janus Global Unconstrained Bond Fund的投資策略來管理這個賬戶。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27

高盛資管:日元未來兩年還要跌2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48

QQ圖片20150209154415

高盛資管亞太區固定收益產品主管表示,日元可能在兩年內下跌20%。

盡管激進的貨幣寬松已經拉低了日元的匯率,提振了公司的利潤,但去年12月日本員工經通脹調整後的薪資連續18個月下滑。 高盛資管亞太區固定收益產品主管Philip Moffitt表示,日元可能在兩年內跌至140日元兌1美元。

從中長期來看,Moffitt預計日本的經常帳將跌入赤字,而這將促使日元進一步下跌。自2012年年底以來,日元兌美元已經下跌超過27%。

2014年,日本生活成本的上漲快於年收入的增長,這為4年來首次。Moffitt表示,安倍經濟學的核心就是通脹的上漲將被反映到工資之中,從而促使工資上漲。

而日本經濟去年陷入衰退,這讓不少投資者對安倍的經濟政策表示懷疑。Moffitt表示:“安倍經濟學中最難的部分是監管改革和重組。我們對日本改革和重組的力度持懷疑態度。”

Moffitt表示,很顯然,公司在提高工資上面臨很大的政治壓力。

Schroder Investment Management基金經理Dorian Carrell向彭博新聞社表示,投資者正希望安倍政府能推動此前承諾的結構性改革。如果安倍推動結構性改革,那日本公司盈利好轉的局面將得以持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15

證券資管底線論

2015-02-16   NCW
 
 

 

去年9月的“鄭州會議”針對資管業務提出的八條底線,基金業協會此次出台釋義徵求意見稿,使得資管業務的監管邊界更加明晰◎ 財新記者 劉彩萍 文liucaiping.blog.caixin.com 近年來,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發展快速,投資範圍大大拓寬的同時,業務特點、風險形式發生相應變化,風險違規事件不斷發生。

2月4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基金業協會)發佈通知,就《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資產管理業務八條底線釋義(2015版) 》 (以下稱《釋義》 )向行業公開征求意見,對此前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提出的資管業務“八條底線”做出進一步解釋。

在本次《釋義》中,監管層對非公平交易、內幕交易、資金池操作、商業賄賂、利益輸送等違規行為進行了比較細化的解釋。但業內人士認為,其中仍不乏存在模棱兩可、可鑽空子之處。

接近基金業協會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釋義》只是一個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廣泛徵求各券商、基金和基金子公司等相關業務部門的意見和建議,正式文件的出台或許還有變動或進一步的延伸,資管業務合規邊界的清晰度會不斷提高。

據基金業協會披露的數據,截至2014年底,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資管規模達到12.91萬億元。其中,證券公司資管規模7.95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專戶規模1.22萬億元,基金子公司專戶規模3.74萬億元。這樣的規模迅速突破了公募基金過去十年總規模不過兩三萬億元的瓶頸,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張育軍指出,能否有效防控資產管理業務風險,事關行業創新發展的成敗。

在2014年9月于鄭州召開的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座談會(即“鄭州會議” )上,張育軍針對資管業務的一些風險事件,首次提出要牢牢守住八條底線,充分認識 防控資產管理業務風險的重要性 :不得有非公平交易、利益輸送、老鼠倉等損害客戶利益的行為;不得違規承諾保本保收益; 不得不適當地宣傳、銷售產品,誤導欺詐客戶 ;不得開展資金池業務 ;不得利用資管產品進行商業賄賂 ;資管產品的杠杆率不得超過10倍 ;不得投資于高汙染、高能耗等國家禁止投資的行業;不得對業務人員、管理團隊實施當期激勵。

同年10月,基金業協會召開了資管業務座談會,張育軍聽取了54家基金公司代表的發言,當時會議的主基調仍是放鬆管制、鼓勵創新。對此,業內曾有擔心,認為證監會仍捨不得資管“規模” 。

不過,2015年1月28日至1月30日,資產管理業務風險管理與創新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核心就是加強風險控制和鼓勵創新。據參會人士透露,張育軍在會上強調了五點:一是資產管理要把風控作為2015年的核心;二是大力發展公募業務,適應大衆理財的需求 ;三是加快私募基金髮展,建設私募市場;四是抓好互聯網金融,以此作為資產管理行業的業務突破口;五是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管理能力。

勾勒資管業務監管邊界

《釋義》以“負面清單”的形式對資管業務進行了規範。對於之前界定模糊的資金池業務,該文件明確指出,資產管理計劃與投資標的未能明確對應 ;多個資產管理計劃對應多個投資標的,且未進行合理估值 ;資產管理計劃未單獨建賬、獨立核算;未按合同約定披露淨值等四種情況將被視為資金池業務。

對於非公平交易、利益輸送、利用非公開信息交易等損害投資者的行為,《釋義》也做瞭解釋:交易價格嚴重偏離市場公允價格損害投資者利益 ;以利益輸送為目的,與特定對象進行不正當交易 ;資產管理業務與自營業務混合操作;進行不必要的頻繁交易;利用非公開信息,指令他人或自行通過控制賬戶先于資產管理計劃買賣同一標的。

但是,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上述解釋還是不夠明確。 “ ‘頻繁交易’的標準是什麼,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明,並且何為‘不必要’也沒有明確的表述。 ”《釋義》再次強調資管產品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具體包括 :資管合同及銷售材料中不能存在包含保本保收益內涵的表述, 如“零風險” “收益有保障” “本金無憂”等 ;也不能通過與投資人簽訂 抽屜協議或承諾函等文件,直接或間接承諾保本保收益 ;銷售人員或管理人更不能口頭承諾保本保收益。

北京一家基金合規部人員告訴財新記者,對於結構化產品,劣後級委托人向優先級委托人承諾保本保收益,是否算作承諾最低收益呢?若劣後級委托人與優先級委托人另行簽訂協議承諾優先級份額本金和收益,或者劣後級委托人向優先級委托人出具保本保收益的承諾函,是否屬於抽屜協議和承諾函?在實際業務操作中,優先級一般是銀行理財資金,劣後對優先一般會有保本承諾。

同時, 《釋義》對不適當的宣傳、銷售產品,誤導欺詐投資者也做了明確:委托不具備相應資質或未按照規定進行備案的機構代理銷售資產管理計劃 ;利用互聯網以及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向不特定對象進行宣傳;未充分揭示投資風險,誇大投資收益;向投資者宣傳的資產管理計劃投向與實際投向不符 ;未充分披露資產管理計劃交易結構、當事各方權利義務條款、收益分配內容、投資顧問合作信息(如有);假借其他金融機構名義吸引投資者購買資產管理計劃 ;採取抽獎、回扣、贈送實物等方式誘導投資者購買資產管理計劃。

一位接近基金業協會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協會在前期檢查過程中,發現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資運作不規範,存在銷售返傭的情形。協會希望相關資產管理機構在與私募基金管理人合作過程中,應當加強監督,規範管理,防範出現道德風險。

對於利用資產管理計劃進行商業賄賂則主要指,以資產管理計劃資產向個人或不具備相關專業能力或未提供實質服務的機構支付費用 ;以輸送利益為目的,將資產管理計劃份額銷售給特定投資者,其承擔的風險和收益不對等 ;以資產管理計劃資產向相關服務機構支付不合理的費用。

“以資產管理計劃資產向相關服務機構支付不合理費用的規定並不是特別明朗,怎樣才算不合理?建議基金業協會給出明確的標準。 ”一位基金子公司從業人員告訴財新記者。

此外, 《釋義》明確規定,資管業務不得投資于高汙染、高能耗等國家禁止投資的行業。具體說來,投資標的屬於國家禁止投資行業;通過穿透核查,管理人明知資產管理計劃最終投向為國家禁止投資行業。

對業務人員、管理團隊實施當期激勵, 《釋義》要求,項目獎金髮放機制與項目實際完成進度要匹配,且項目結束前已發放獎金比例不得超過項目獎金總額的80%。

對以上底線的闡釋,市場人士認為,大方向是正確的,但如果陷入技術細節,擔心規定過細,掛一漏萬,反而給企業留下鑽空子的漏洞,因而建議採用“負面清單”的形式管理。

正視通道業務風險

在這12.91萬億元資管規模中,仍有很大部分是屬於銀行通道業務。換言之,資產主要來自銀行的表外資產,接盤者也主要來自理財資金,券商和基金表面上沖了資管規模,實際上通道收益微薄,主要風控不在券商,隱藏了巨大風險 ;進而,某些券商和銀行的內部人內外勾結,憑借結構性產品的設計來獲得超額收益,更帶來利益輸送的腐敗空間,藏汙納垢(相關報道見本刊2014年第32期“基金子公司挪用資金‘案中案’ ” ) 。

2014年, 基金子公司規模快速增長,尤其是在12月,基金子公司新設規模近7000億元。當年9月以來,14家基金子公司規模增長率超過150%,最高的達到410%,其中規模增速居前的主要是建信資本、上海普銀、興業財富和交銀施羅德四家公司。接近基金業協會人士認為,基金子公司規模猛增與其合規風控能力難以匹配。

“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通道業務規模接近9萬億元。 ”業內人士估計。隨著業務規模總量的快速增長,個別中小銀行與行業合作規模也將隨之增加,導致整個行業對個別機構的風險敞口過大。以恒豐銀行為例,就有63家證券公司和32家基金子公司與其合作開展了通道業務,簽訂合約1287份,總金額達8458億元,約占通道業務規模的10%,集中度較高。 “恒豐銀行一旦出現信用風險,或傳遞至整個資產管理行業。 ”業內人士指出,基金子公司主要從事非標業務,其項目風險往往不低於銀行信貸項目和信托項目,但部分子公司的風控措施遠遠不如銀行、信托完善,存在交易對手篩選不嚴、過度依賴合作機構提供盡調報告、放款出賬環節把控不嚴、風控措施不到位、缺乏資金監管等情況。特別是部分基金子公司為追求利潤忽視風險,降低項目審核標準,成為借新還舊項目的“接盤俠” ,個別子公司甚至成為控股股東集團內部分配風險的“劣後級” ,高風險業務的“吸塵器” 。

“資管產品以非標和被動管理為主的局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資管產品中非標業務和通道產品占比過高。到2014年底,證券公司資管產品和基金子公司專戶非標業務占比分別為81.4% 和90.3%;通道產品占比分別為83.3%和59.6%。

資管業務在規模擴張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合規與風控上存在的風險。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2014年全年,基金子公司、證券公司資管業務共發生融資方延遲支付本息事件190起,總金額達175億元,僅12月就出現78起延遲支付本息事件。值得一提的是,發生延遲兌付的主要是通道業務。

此外,自2014年10月,在國務院辦公廳、財政部相繼出台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指導意見的背景下,基金子公司、證券公司投資地方融資平台規模卻明顯回升。業內人士告訴財新記者,9月至12月,基金子公司投資地方融資平台規模為1522億元,其中近500億元是主動管理項目,部分項目為三四線城市融資平台;證券公司通道業務投資地方融資平台規模增長1053億元。資管產品為高風險融資平台提供融資,可能存在風險隱患。

首次提出劣後投資者下限

《釋義》明確指出,分級資產管理計劃的杠杆倍數不能超過10倍,劣後級投資者數量不少于三人。

分級資產管理計劃杠杆倍數超過10 倍主要指:權益類資產管理計劃初始杠杆倍數大於5倍,存續期間杠杆倍數大於10倍 ;固定收益類資產管理計劃和非標類資產管理計劃初始和存續期間杠杆倍數大於10倍 ;存續期間,被動原因導致杠杆倍數超限,未在兩個工作日內履行報告義務,且未按合同約定調整至限制以內 ;混淆產品類型導致杠杆倍數超限 ;通過嵌套投資其他金融產品風險級份額,導致總體杠杆倍數大於10倍。

多位從業人員告訴財新記者,目前市場上超過10倍的資產管理產品比較罕見。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定增中部分公司採取“嵌套型”的產品結構,成倍放大杠杆比例。例如長江財富某資產管理產品自身杠杆倍數已高達20倍,通過“嵌套”投資財通基金2只資產管理產品的劣後級,杠杆倍數最終被放大至60倍以上。

業內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截至2014 年底,基金公司專戶產品杠杆倍數超過10倍的共計29只 ;基金子公司專戶產品杠杆倍數超過10倍的共計45只,證券公司資管產品杠杆倍數超過10倍的共計36 只。 “鄭州會議”後,仍有瑞元資本和上銀基金設立了杠杆倍數超過10倍的資管產品。

一位券商資管從業人員告訴財新記者,資管業務一直三令五申, 《釋義》的出台對公司業務的開展並沒有造成實質性的影響,但分級產品劣後不少于三人的規定這是第一次提出。

有基金公司合規部人員告訴財新記者,若劣後級投資者大於等於三人,補倉機制有效執行的風險大於一人,如果其中一人未有效執行補倉約定,劣後級委托人之間容易有分歧,容易導致資產 管計劃運作風險,並最終給優先級委托人權益保障帶來風險。

“為了滿足三人以上劣後級投資者門檻,投資者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尋找親戚、配偶等作為一致行動人,最終形式可能大於實質,建議取消對劣後級投資人數的限制。 ”上述人士稱。

但北京的一家券商資管從業人員告訴財新記者,如果劣後級資金像優先級資金一樣由代銷機構去募集的話,超過三個人是比較容易操作的,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資管產品的劣後級投資人數都少于三人。人數下限的規定,監管層是為了避免出現利益輸送以及風險、收益不對稱這樣的情形的出現。

2014年以來,定增成為各路機構爭相搶奪的盛宴,大量的資管產品參與上市公司定增業務。 “定增業務的迅速發展,使得利益輸送抬頭。 ”一位市場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一些機構和個人通過認購定增資管產品的劣後級,從事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例如,東海證券相關產品的劣後級持有人通過參與金瑞科技定向增發,涉嫌利用非公開信息交易,已被證監會調查;興業基金和興全睿衆設立結構化資管產品投向單一股票,劣後級為單一投資者,而產品設立兩個月後上市公司便發佈定增預告,繼而股價持續上漲,也被證監會調查。

“截至去年12月底,財通基金、東海基金、銀華基金、招商財富等多家機構設立的定增產品存在劣後級投資者為一個人的情況,部分產品還聘請劣後級個人投資者擔任投資顧問。 ”上述人士稱。

此外,一位券商合規部人員告訴財 新記者,按照《釋義》的規定,存續期間,被動原因導致杠杆倍數超限,必須在兩個工作日內履行報告義務,且按合同約定調整至限制以內。但是履行報告義務是向基金業協會履行報告義務,還是向投資者履行報告義務,或者是向托管行履行報告義務,亦或是以上同時報 告?這些還需要協會進一步明確。

加強自律與查處

今年1月30日,基金業協會對14家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採取相應自律管理措施。其中,對涉嫌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的7家公司,下達了事先告知通知書,擬暫停備案三個月,包括東海證券、興業全球、興全睿衆、首譽光控、上銀基金、瑞元資本、九泰基金 ;對存在運作不規範問題的2家公司予以書面警示,責令整改,包括齊魯證券、華創證券;對存在潛在風險的5家公司擬予以談話提醒,責令自查,包括長江財富、財通基金、東海基金、銀華基金、招商財富。

接近基金業協會人士指出,下一步基金業協會將建立健全資產管理業務自律規則體系,制定和發佈統一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則,統一標準、流程以及自律管理措施,消除監管差異。除了細化資管業務八條底線,基金業協會還將制定資管合同範本、信息披露指引、內部控制指引和銷售行為指引等配套規則。

上述人士續指,基金業協會將進一步落實證監會“兩加強兩遏制”專項檢 查部署,配合和參與監管部門資管業務的專項現場檢查,發現問題,將及時採取自律措施。

此外,基金業協會表示,將繼續完善違規問題的處理流程,嚴格警示、整改、加入黑名單、公開譴責等自律管理措施;進一步強化底線監管原則,探索分類備案管理機制,對涉及觸犯行政監管措施和行政處罰的,及時移交監管機構處理。

張育軍認為,目前中國資產管理業務要大力提升專業理財能力,做到業務發展與合規風控並重,扎實推進資產管理業務健康發展。要按照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要求,促進資管業務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防範利益衝突,健全隔離牆制度; 加強投後管理,嚴防操作風險;強化流動性管理,做好風險處置預案;進一步發揮合規風控的把關作用,加強內部控制。

張育軍表示,證監會也將進一步加強執法檢查,對違法違規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強化追責問責,督促公司提升合規運作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確保行業規範持續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