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自創「財報投資心法」 五年累積五倍財富 掌握五大祕招 三十八歲躋身億萬富翁


2010-9-13 TWM




股市中,人人都想成為贏家,但根據「二八法則」,只有兩成的人可以幸運成為贏家。在各種贏家模式中,有人利用看財報來挑選投資標的,每年穩穩獲利一倍以上,故事主角原本是一名薪水階級,他,靠著財報選股,身價上億,三十八歲就過著悠然的生活。

撰文.吳美慧

八 月三十一日,一個下著雨的下午,趁著暑假帶全家大小到美國遊玩回來的李志祥(註:故事主角行事低調,願意與讀者分享他致富的祕訣,但希望我們以化名處 理),和三、四個朋友相約在台北市信義計畫區內的春水堂聚會。這一天,他們見面的重點是討論大盤走勢並交換操作心得。桌面上擺放幾台筆記型電腦,螢幕上全 是股票走勢圖。長得瘦瘦高高、穿著簡單POLO衫的李志祥比著電腦螢幕上的線圖,大家專心的聽著他的分析。

三十八歲,對大多數男性來說,正 處於「三明治」階段。上有父母、下有小孩要照顧,忙於家計,過著如同陀螺般的生活形態。但對李志祥來說,因為在股市中找到「贏家模式」,累積了上億元財 富,提前退休。現在的他,過著每天接送小孩上下課的悠閒日子外,還一圓多年夢想,到中國念會計博士,追求自我成長。李志祥可以過著人人稱羨生活的訣竅,在 於他利用自己最擅長的「財報投資心法」,每年在股市中至少穩賺一倍。

白手起家的李志祥可說是靠「財務報表」吃飯的人。念書時期,讀的是會計系、會計研究所,到中國讀博士班,研究的還是會計。大四就考上會計師執照的他,長年沉浸在會計與財報的領域中,練就他可以從一堆數字中,看到「錢」景的好功夫。

靠「財務報表」吃飯的人

畢 業後,他曾任職於會計師事務所、電子業、生技業與紡織業,做的也是與財務相關的工作,包括公司的財務規畫、募資,甚至還幫老闆做過個人理財,對資本市場以 及如何運用資本市場相當熟稔。這層淵源,讓他從財報中挑選投資標的時,看到的不僅僅只是數字,還包括數字背後以及編製財報包含的「心理學」。

靠著不一樣的角度視野與「破解」招數,他常常能挑選到被外界遺漏的鑽石,穩穩當當的累積財富。

在 三十三歲時,決定退出上班族角色專心當投資人的李志祥,過去五年投資績效斐然,投報率超過五倍。二○○八年金融海嘯、不少人慘賠之際,他以獲利二○%出 場。去年股市回升,他的年度獲利率更高達三倍,是近五年來績效最好的一年。由於設計出禁得起市場考驗的「獲利模式」,讓他有穩當且優於上班族的收入。因 此,兩年前原本還在金融業服務的妻子,也跟著請辭,在家專心照顧小孩,讓小孩每天一放學就看得到媽媽。

半年前,原本住在台北內湖國宅裡的他,舉家搬遷到新店的青山鎮,離開如同鴿籠般的房子,住進有天有地的別墅裡,過著讓人稱羨的生活。而讓他生活品質改善、累積財富的根源,就是他自創的「財報投資心法」。

重視風險控管遠高於獲利

李 志祥提醒,以財報的角度來挑選投資標的,基本上就是尋找安全性夠高的價值型個股,市場上充斥的題材、消息,就必須捨棄,「這些反而是干擾」。「消息太多不 見得是好事」,他曾因太聽信消息,買進某一家現在股票已經下市的電子零組件公司,那一次讓他受傷不小,更加奠定「相信財報上的數字,遠比聽信消息來得正 確」的信念。

他說,一般說到財報,一定會提到四大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股東權益變動表以及現金流量表。由於後面兩個報表的編製邏輯來自於前兩個,倒不如把時間跟力氣,放在好好研究資產負債表以及損益表來得更重要些。

在 採訪過程中,李志祥不斷提醒「風險」的重要性。他說,看財報找投資標的的人,最在意的就是「風險」,要認真地檢視資產負債表,尤其要看資產品質、財務結構 這兩項。他說,資產品質包括現金、存貨以及應收帳款,又都是價值比較容易被扭曲,或是動手腳的科目,觀察重點就是金額是否異常起伏。

靠順達賺進生平第一桶金

在 應收帳款或存貨方面,要觀察的是,這些項目相對於銷貨收入的倍數是否過高?應收帳款倍數大,代表收款的速度很慢,如同借出去的錢要回來的時間不如預期一 樣。若存貨倍數很大,則代表大多數的產品做出來後,賣不出去,統統變成庫存。資產品質代表一家公司產品的競爭力與償債能力,是觀察公司未來營運發展性的重 要項目。

而在損益表中,李志祥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毛利率。他說,毛利率代表這家公司所處的產業進入門檻,以及產業供應鏈的位置。毛利率愈高, 代表公司產品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外人很難隨時進入生產,成為競爭者;毛利率高的另一個意義是,公司位於產業供應鏈的上游,相反的,下游業者通常毛利率都不 高。所以,毛利率的高低除了代表獲利的好壞之外,更重要的可以看到這家公司的產業位置與競爭力。

他舉例,NB產業的毛利率大都介於五%至一 ○%,IC設計業的毛利率平均約五成,可以輕易看出NB產業的進入門檻比較低。他就是循著這樣的思惟邏輯,當以生產NB電池為主的順達還在興櫃掛牌時,他 在每股三十元時買了不少,等到它IPO(股票首次公開發售)掛牌後,上漲七成時,全數獲利了結,為他賺進生平第一桶金,奠下投資股票的本錢。

這 樣的幸運,還不只是出現在順達這檔股票。同樣在三十三歲那年,他也曾經買進在美國掛牌的奇景。當年,奇景宣布放棄在台灣掛牌訊息時,股票一度成為人人喊賣 的對象,但他打聽得知,奇景準備到美國掛牌,所以不斷地以每股八十元大力買進,最後以每股二八○元賣出,獲利二.五倍,讓他的財富以等比級數的速度成長。 所以,他也提醒建立多樣化的人脈,對投資絕對有加分作用。

除了兩大報表外,李志祥建議,公開說明書、季報、半年報及年報都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報表,特別是半年報與年報,都是長式報告書,會在應收帳款項目中,揭露客戶明細,也是「玄機」所在。根據他的經驗,如果一家公司的客戶,都是國際大型公 司,如惠普、蘋果或是戴爾等,只要這些國際大廠的業績好,這家公司的營運一定會跟著水漲船高,但也是「有心人」操縱的區塊。

他提醒,如果一家公司的客戶,大都集中在來歷不明的公司,或是產品都銷售到俄羅斯、伊朗或南美洲國家時,就須特別留意或是查證,是否真的有這家公司存在。

跟著老闆一起賺就對了

至於他個人如何從財報中找到可以投資的「訊號」?他認為,「跟著老闆走準沒錯!」問題是,要怎麼才能跟著老闆一起投資呢?

他不吝惜地分享,「關鍵密碼」就藏在各公司募資的訊息裡。他說,不論是他念書時的實證研究,或是後來工作的親身經驗,發現公司募資時,不同的籌資工具對股價會產生不同的激勵作用。根據他的觀察,詢價圈購以及發行CB(可轉換公司債)對股價的激勵程度最大。

李 志祥說,詢價圈購和發行CB的籌碼,大都是由老闆或大股東認購,只要問,老闆為什麼要掏腰包認這麼多股票?答案就一目了然了。根據他的經驗,通常背後都是 公司確定接到大訂單,或是有殺手級的新產品即將推出,但老闆手上的持股比重又不高,為避免錯失賺錢機會,所以找個名目增資,讓自己的持股增加,身價增值。

至 於發行CB時,股價會上漲多少,李志祥說,答案幾乎就寫在轉換率上。他舉例,聚陽發行CB時,股價就會漲一倍,「它已經告訴你轉換率二○○%了,代表股價 有上漲一倍的潛力」。○四年時,聚陽發行五億元的CB,對照前後股價表現,的確看到這樣的現象。「像這種例子,只要仔細觀察財報以及過去的案例,就可以穩 當地獲利。」所以跟隨老闆心態走,肯定就會有財富隱身其中。

李志祥說,類似的「賺錢線索」到處都有。又如台泥每三年舉行董監事改選前,股價也都會大漲一波,明年,台泥又將進行改選,歷史是否會重演?賺錢的機會存在各種訊息中,問題是自己夠不夠用功,有沒有把這些例行性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隨時準備抓住賺錢機會。

所以「做功課」對一個專業的投資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事。雖然退休專心做股票,但李志祥的生活依舊忙碌,每天要花十五到十六個小時上網搜尋資料,股市觀測站、證期局的網站是他每天必定造訪的網站。

「賺 錢的消息都在裡面」,他說。每個月的十日,網站上會公布企業前一個月的營收,每一次公布季報、半年報以及年報時,他都會特別忙碌,尤其是他最喜歡看新股上 市的公開說明書,依規定必須編列財務預測,包括未來幾年的獲利預期,就可以依照公司的預估來驗證公司的誠信度,並根據業績成長進度,作為是否投資的判斷依 據。

財富隱身在數字中

此外,股東會召開時,各公司會同步將股東會的年報資料上傳到證交所,這時他會看得特別仔細,看看有沒有價值被低估,或是業績開始出現轉機,股價還未表現的公司。紡織股中的儒鴻,就是他等待一個多月,卻因耐心不足而沒有大賺的標的。

今 年七月,李志祥看到儒鴻的營收突然從六月的七.八三億元,跳到七月的十.二億元,大幅增加三○%,他的經驗告訴他,這家公司業績出現「大改變」了。研究過 後,他發現儒鴻的毛利率與費用都很穩定,毛利率大都維持在二○%。而第二季營收為二十.三億元,比第一季成長兩成,既然營收上來,獲利一定也會跟著上升。

參 照該公司第一季獲利表現後,他推估第二季EPS︵每股稅後純益︶應該會落在一元附近。加上這家公司以生產針織布和成衣為主,今年紡織業景氣不錯,基本面看 起來也沒問題下,他便在七月二十元附近,買了約一千張的儒鴻。沒想到,股價不動如山,好不容易八月初股價突然漲上來,他順勢全數出光,沒想到,隔天下午竟 然召開法說會公布第二季業績。答案揭曉,儒鴻第二季EPS一.三元,高於他的預估,也讓市場驚豔,股價遂一口氣上漲了一倍,最高價一度達四十二.六元。

儘管李志祥沒有在儒鴻這檔股票上大賺,令他扼腕不已,但他仔細搜尋各公司的營運表現,找出差異化,才能夠在大家都還沒注意到儒鴻時就進場買進,且推估的獲利數字與實際落差沒有太大。所以他強調「只要認真找股票,一定可以找到能安心且睡得著覺的投資標的」。

讓人好奇的是,現在李志祥在看什麼股票?他正聚焦在太陽能和觸控產業,預估太陽能族群第三季因為產品價格調漲,業績有機會上來,且預期第三季獲利會優於第二季。看好獲利好轉下,他正在追蹤昇陽科和中美晶,準備逢低進場布局。

昇陽科、中美晶值得關注

以 生產太陽能電池為主的昇陽科為何會獲得青睞?李志祥說,該公司上半年營收三十五.五億元,EPS二.七三元。九月及第四季均有新產能開出,由此推估全年營 收可達一百億元。獲利方面,七月EPS○.八二元,八月營收比前一個月增加二○%,所以他推估,當月的EPS可落在一元附近。至於對全年度獲利預期,他 說,從七、八月的EPS推算,第三季可達三元,第四季有機會落在三.五元到四元間,全年可達九元到十元。雖然現在股價百元,但以PE(本益比)角度來看, 加上現在太陽能電池還是賣方市場,他預期股價還有上漲空間。

至於看好的另一檔太陽能股中美晶,也是因為營收與獲利都會逐季提高而被相中。他 說,中美晶七月合併營收二十億元,該公司第二季平均毛利率二一%,依此推估,七月毛利可達四.二億元,扣除每個月費用平均約一億元,光是七月的營業淨利約 為三.二億元。以該公司三十二.一億元股本計算,加上來自業外的變動因素不大,因此七月EPS可達一元。

而八月因需求增加,營收將會提高一 ○%至二○%。從上半年營收九十五億元,七月二十億元推估,下半年營收有機會比上半年成長三成,達一三○億元。獲利方面,從七月的獲利推估,第三季EPS 可達三元到三.五元,第四季營收成長,稅後淨利也會推升到四至四.五億元,全年保守估計EPS可達九.五元。

中美晶的產品,是目前太陽能供應鏈中供需最吃緊的長晶,產業進入門檻高,加上該公司生產的LED藍寶石基板現在也處於缺貨狀態,基本面與營運面都不錯,所以中美晶是他看好並推薦的個股。

投資絕對不要貪心

李志祥同時強調,在投資上絕對不要貪心。他以自己做比喻,他個人建立投資組合的股票,絕對不超過二十家,「太多的股票根本照顧不過來」。而他都會實實在在地更新組合名單中,最新的財務資料及訊息,隨時掌握買點與賣點。

以 李志祥的年紀,很多人會賦予他成功者或是贏家的桂冠,但他說:「我不認為我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但要當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就是要能『趨吉避凶』,掌握對的趨 勢」。在投資道路上,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並運用自如,呆薪族也可以和他一樣,晉身成為千萬、億萬富翁,過著滿意又富足的生活。

財報達人李志祥

5大投資祕招

1風險比投資更重要 從財務報表中挑選投資標的,通常都是比較保守的投資人,一定要認真檢視資產負債表,其中的現金、存貨、應收帳款的數字變化最為重要,攸關公司營運及償債能力。

2跟著公司的心態走 通常,公司募資就是作多心態的表徵,其中,發行CB(可轉換公司債)以及利用詢價圈購的方式,代表大股東作多心態最積極。

3往人少的地方找機會 除了投資流動性比較高的個股外,李志祥還會投資興櫃股票,找出PE(本益比)低的公司做比較長線的投資。

4勤做功課少聽市場消息 要多看各種訊息,包括證交所、證期局公布的資訊,以及追蹤各公司的營收、季報、半年報以及年報。其中會暗藏投資訊息。譬如公司的轉投資,只要投資正確,往往會為公司創造意想不到的收益。

5利用多樣投資工具降低風險 當對市場多空不明確時,可以利用作多與作空方式來了解市場水溫,以便調整投資組合,尋求最大的投資報酬率。他利用這種方式,成功躲過金融海嘯,獲利出場。

股 息優於定存 讓退休無虞不到40歲,李志祥已經思考到未來所需的退休花費,所以,幫自己與親朋設計了「退休投資組合」。退休投資組合與投資其他股票最大的差異是要有穩 定的股息收入,每一年靠公司配發的現金股息,必須要能支應全年生活所需。所以他在參考公司的營運特性以及配發股息情況,挑選出中華電、神腦以及大豐電作為 個人的退休組合。

上述幾檔股票,每一年都會配發現金股息,偶爾也配發股票股利。根據過去五年的現金殖利率來看,約落在6%至7%間,比目前 定存年利率約1%高出許多。李志祥預估,就算是未來央行可能會升息,但高點最多也只會到3%。只要找出股息優於定存一倍或是更多的標的,相當於一筆資金可 以賺取兩倍的利息,把資金極大化運用,可以安心愜意的過退休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42

20年财富与梦想拷问:好贪婪?坏贪婪?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35302.html

中国这潮起潮落的20年股市大海中,有人在求富的坎坷道路上懵懂地创造了奇迹,有人用自己的鲜血与泪水谱写了 一曲悲壮之歌,有人以荣誉和财富为后人换来了长鸣的警钟,也有人用理想和胆识造就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精彩博弈。而这样的故事,仍将在中国股市继续上演,因为 千百年来,人性从来就没有任何改变。

每一个在股市搏击的成功者,都具有能够战胜自我的优良潜质,而每一个在股市留下遗憾的投资者,大都又是由于被自己所击败,他们因为过于贪婪而饱尝了 风险的噬咬,又因为过于恐惧而错过了一次次的机会。透过市场的浮红沉绿,谨小慎微、胆大妄为、坚定果断、犹豫软弱的各色人等在股市这个大舞台上展示了淋漓 尽致的表演。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也决定了投资者的成败……

改革开放后,中国股市第一次财富效应的巨大冲击,酝酿在不起眼的认购证之中。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但是只有8家公司的股票 上市交易,俗称“老八股”,股票成了稀缺资源,严重供不应求。原本30元一张的认购证,立刻被炒到了1万元一张,变成了当时全上海最抢手的商品,而它甚至 还不是股票,仅仅是股票认购摇号的凭证而已。

财富是什么?为什么人类对财富如此孜孜以求?1732年,富兰克林告诉世人:获取财富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最好途径。追求财富是人类共通的诉求,但是在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这一过程无比艰难。当市场经济的大门真正向中国人敞开的时候,长期压抑的财富梦想开始被释放出来。当整个社会承认了追求个体财富的正当 性,脱胎换骨式的革命性变化也就随之发生了。

面对风险,疯狂逐利的人们往往视而不见。前所未有的巨额财富从天而降,激发了人们更强烈的求富欲望。规则尚未确立,游戏已经开始。中国股市早年岁月中,暴富与风险同行,机会与陷阱并存,当意外之财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时,这样的痛苦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有人说,经验是由青春换来的。当我们今天苍凉地感叹中国股市20年沧桑岁月、跌宕起伏时,现实中的股市仍然像大海中不断推进的波浪一般,不给投资者 留下任何喘息的机会。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股市一轮又一轮的暴跌和暴涨,一时盈利的狂喜和骤然亏损的狂悲也在众多投资者身上交替上演。贪婪也许并不 是坏事。贪婪驱使着一代又一代锐意进取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命运,他们有眼光、有梦想、富有冒险精神,在世界经济的发展史上开启了一个又一个财富涌流 的新时代。

2005年6月,在经历了长达4年的漫漫熊市后,中国股市悄悄地起了变化,到2007年10月,两年多时间涨幅超过600%。在这全民疯狂的两年 里,投资股市的人们字典里再没有“风险”二字,街谈巷议、公众话题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撩人心魄的股市行情。2008年,市场风云突变。当美国金融危机波及中 国时,股价更开始如水银般一泻千里。从大赚到巨亏,从喜悦天堂到冰霜地狱,从笑容满面到瞠目结舌,无数财富一夜之间蒸发。

人们这时候开始驻足反思:到底是什么使我们承受了巨额亏损?又是什么放大了我们的贪婪与恐惧?如果说市场的波动属于经济规律运行的正常范畴,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市场中长盛不衰?

回眸历史,我们发现,高度执着于一个简单而伟大的想法往往能够带来巨大的成功。对于每一名投资者来说,人生都是一场马拉松,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比赛 中,除了保持充沛的体力,还需要克服人性的恐惧和贪婪。早在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就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样描述古代名商的经营原则:“人弃我取,人取我 与。”流传千年的古老智慧向我们娓娓道来,适当的贪婪是驱使我们成功的动力,而把握度的关键则在于理性判断与果断决定。

第一财经用镜头记录了这一历程,带我们倾听专家、学者和当事人娓娓道来的讲述,跟随他们的记忆回到2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体味当年先行者的顾虑、艰辛与执着。

12月20日~24日,《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第一财经22点、宁夏卫视23点隆重献映。(第一财经频道供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34

原创:最近走访深圳3318的情况报告 爱丽舍二一七的财富之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a9deb0100njfb.html

  在去樟木头看房之后,事先经香港的一位投资者朋友联系好,按计划前去3318的主要分公司,也就是母公司深圳波顿香料公司看看。由于是事先联系,公司方面 还是比较重视的,为方便我们不至于走错路,派来一辆车到我们居住的蛇口南山接上我们,因此,早上九点多,我们上了车,驾驶员就先征求我们意见,是否先顺路 去新项目工地实地考察一下?这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当然求之不得了,于是,就先直奔项目工地。

        新工地在深圳北郊,占地面积很大,在建的几座厂房 面积也很大。在我们还没见到过原先的厂区之前,一般的概念中,这样的规模早已是司空见惯。因为我所去探访过的即使是在港上市的创业板公司 ,也远远不亚于A股市场中的那些企业规模,比如2005年的威海威高 、寿光墨龙(在建),2007年的 邹平群星纸业、2008年的莒南阜丰,都是规模很大,远超我们的想象,尤其是阜丰,可以把味精像化肥那样来生产,可以说是非常吃惊 的。 对3318而言,3000多吨的产量,即使扩充到8000多吨,应该还是可以想象,尽管去年项目开工时我就通过新闻知道,这个项目也是深圳市未来产业创新 的重头项目,还是比较符合预先估计,规模可不小。几年前外资流通股东炒高该股,先后两次2006年7月以3.15元增发3656万普通股、2007年7月 以5.20元增发3733万股票(2005年12月首发9000万股,价1.18元,募资1个亿)送钱给3318 ,也许就是提前在幻想今天。当然,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及奶粉碳酸氢铵事件时,外资们的割肉本领也很令人叹为观止,我就是在那时以1.37元买到 这家面临亏损的公司股票的。  

      时隔只有一年多,为何外资股东们前后会有那么大的反差 ,我百思不得其解,只能以人性的贪婪来解释,恐惧还不至于,毕竟那不是自己的钱,我相信;无奈却是最有可能,面对巨额赎回,只能如此,好汉不吃眼前亏。我一直以为,外资大行们多数时间眼光是非常独到的,短时间愿意以那么高的价格去大量增发 ,表明这家企业一定有独特的市场竞争能力,因为公司信息不太透明 ,外界包括我也只能大概在估测。一年前就想去山东滕州去外围看看其收购的滕州悟通香料,被公司告知因年报公布在即,按港交所规定不能接待,所以罢了。这次在新的项目在紧锣密鼓建设之际(中报曾充满信心说下半年投产),我来则正恰逢其时。

      主人介绍说,项目延误的原因是施工工地意外地遇到了地下电缆,现在已经解决。我看到:新建的几处车间已经完成框架和外墙;另一处有很深地基、面积很大的建 筑正在完成地基工程,吊塔已经竖立,工人正在紧张施工。我以为这就是新闻里计划修建的香精香料科技研发大楼,公司未来竞争力之所在,但陪同的人否定了这个 看起来很合理的猜测,指着西面一片空地说,研发大楼还没建,也不知道是否确实,年报应该会有正确的表述。来回奔跑的重型水泥搅拌车在工地上扬起很大的灰 尘,工地还没有修建一条完整的厂区道路,但我相信,帐上不太缺钱的3318在明年中期建成新的项目并完成老厂搬迁是可能的,新产能是老产能的一倍还多,这 值得期待。                                         

        看完新项目工地,来到公司所在地波顿香料,与早先我所设想的差不多,一眼看见这家信息原先不太透明的公司,就像珠三角及深圳早期发展起来的公司一样,紧凑 而高大的生产厂房和科研办公楼靠得很近,院落也比较狭小,除了停放的办公车辆以外,公司的运货车辆调头都比较困难。接待我们的是公司办公室张主任,一个非 常热情和坦诚的人。我们谈了来意,并且讯问了相关的问题之后,张主任即带领我们参观公司的办公研发大楼,几乎每层楼都看遍了,尤其是四、五、六层的众多实 验室,调香室,实地观看让我们对香精香料的研发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科研人员都在按班工作,各种调香原料瓶多的数不胜数,我们只能根据常识判断归类、 保密措施、人员精神面貌以及一些细节能够反映公司管理水平的方面,对专业我们几乎一窍不通,问了半天,才能大概地了解到一些分类的区别和专用用途。不过即 使这样,通过实地观看,也能体会到3318的1000多种不同香精香料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中,能够研究并辨识调香t出来,的确要有很强的研发队伍、不一般的 管理水平和事业第一位的精神。在香烟香料调香实验室,我看到三位调香师在对着空中喷云吐雾;而隔壁,也许就是食品香料调香室,或者是日化香精调香实验室, 各种香味要能够渗透人们的嗅觉器官,有个准确地的定味,绝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联想到我有一次喝孩子爱喝而剩下的康师傅水蜜桃饮料,真是很绝,那种蜜桃 顶尖的浓香味道怎么能用化学试剂仿造出来?这是我印象中喝过的最相像的香味,当然,在南京时,有朋友告诫我,不要去吃那满街的挂牌原味老鸡汤馆,或者非常 火爆的鸡汤面馆,因为有个大户就是开这个的,告知好友,都是加了增香剂的。现在我知道了,香精香料公司就是在客户有了开发新产品新香型的需求,就会找香料 公司合作研发新香型,比如现在的熏衣草、蜜柚香型等等,我在威海买韩国的香皂,那些香型千奇百怪,不过特别好闻,暗香扑鼻,甚至还有可以代替搓澡的香皂。 在3318的产品展厅里,听到介绍说果粒橙那使得橙粒悬浮在饮料中的就是3318为厂家研制的专利。

     看到在公司三楼展厅的展柜中的展品,我很吃惊。那些日化产品,无论是国产还是合资品牌,都是在超市中很热销的,比如很贵的海飞丝、沙宣,普通的蓝月亮、雕 牌、汰渍,在我家中都常用。但我看3318的财报中,日化香精却是最不赚钱的;对食品香料而言,安全性能要求甚高,在我所看到的食品样品中,南方的如饼 干、蛋糕居多,除了方便面,八宝粥一般我不爱吃,也就没什么印象,但财报中食品增香剂是最有前景且毛利率最高;饮料中的香精香料也属食品,看来最多的还是 这一类香型的研制开发是公司的重要部分。最近我看到央视中专家的评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添加剂会有很大发展,如果按照国家标准,并且严格要求 使用,对人体健康没有坏处,有利于丰富食品种类和口味,但超标使用,就像一般奶茶市场上那样,实际是对人健康的损害。如牛肉香精、麻油香精、奶茶香精、一 滴香之类,我在3318没有看到有这类产品,经了解,公司实际上也是与合作方客户有定单后才生产。

      这又带来一个问题,虽然公司在中国、或者说在华南,在这个行业几乎是第一品牌,但争取客户的订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香精香料行业调制的技术门槛被少 数专业技术人员所掌控,人员的流失或者调香技术配方的失密都会给公司带来潜在的竞争对手,因此,调香技术的时间和经验门槛很难带来定价权。正是在这一点 上,3318虽然是行业大佬,毛利率很高,却一直做得很累,有点依赖于客户,毛利额和发展空间受制于自己产地的狭小,又没有像华宝国际那样从战略上引进大 客户做自己的股东,客观上影响了实际竞争力和发展空间。现在第一个问题将在明年得到解决,一个现代化的具有中国一流水平的香精香料研发生产基地将建成,客 观上具备了大发展的条件,但第二个至关重要的解决长期稳定客户的问题即将摆在眼前。由于没有见到公司的老板,没办法交流,也就不知到底细,不好妄加猜测。 就在那天,又有一家知名大公司来到3318考察公司,商谈技术和业务订单合作的事宜。

      不过,在公司大门口看到的各个时期的牌匾非常多,范围也相当广,说明这家公司是一个管理比较好、诚信度较高、社会责任感很强的好公司。特别重要的是,由于 行业的特点,公司的劳资和谐关系做得很不错,是深圳市的典型单位。中午,张主任邀请我们在食堂吃饭,其实看一家企业,食堂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我们欣然 接受。不大的员工餐厅即使就四百多员工也要分成三班分别分时吃饭,我注意到,中午的伙食标准不低,还有水果,据说员工自己也要交部分30%饭钱,体现出管 理上的水准很平衡,员工队伍也看上去不错。从食堂门口的运输车辆来来往往看得出,公司下半年的效益不会差,职工对年终奖金的预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猜测得到 公司的全年效益状况。访问结束,公司又用车把我们送回蛇口,就这当口,我们在不经意中又多了解了侧面东西。

      以现股价2元计,13倍PE仍属于合理,去除外部突发因素影响的三年平均PE在11倍。每股净资产1.52元,PB1.3倍,以毛利率32%而计,属于偏低阶段。以额外资金在建项目初 约估计四个亿,能增加多少利润尚属未知数,若以保守估量,投产后毛利率降低7个百分点至25%,销售额增加60%仍可达到10个亿,净利率即使10%,净 利润可达1亿,当然这是以规模扩大,不变成本少增为前提。由于股本不会随之扩大变动,2011年下半年动态市盈率可降至8,处于非常安全投资区域。实际 上,公司每年派发给股东的红利均在0.07元左右,2元股价也就是3.5%的净股利,没有顾及资本波动收益和未来的成长性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70

2011年 你該換腦袋想財富

2010-12-27  TCM




二○一一年,你要重新思考一件事:財富是什麼?

「錢跑到哪裡去了?」今年四月《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美國家庭累計損失的財富已達十一兆美元時,提出如此疑問。

十一兆美元,相當於全體台灣人工作二十五年的成果,這些財富怎麼不見的?

有鈔票不等於有財富 資產價格暴跌,財富跟著縮水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先弄清楚「財富」的定義。在金融海嘯後,過去人們習慣用來累積財富的工具,如美元或各種「紙面資產」,都已越來越不可靠,「財富到底是什麼?」「要如何累積財富?」這些問題,就顯得格外有意義。

古 代英語裡,「財富」(wealth))一詞,乃是「幸福」(weal,即well-being)及「狀態」(th,即conditions)兩字的合體, 因此從字面上解釋,「財富」就是「幸福的狀態」(conditions of well-being),換句話說,古代人認為能為人們帶來「幸福的狀態」的東西,就算財富。

但後來「財富」逐漸被用來專指純粹物質上的事物。到了近代,「財富」又特別拿來指稱資產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收益,特別是金融市場的資產,如貨幣、股票及各種金融衍生工具等。

例 如美國奇異(GE),該公司著名的前執行長威爾許(Jack Welch)在一九八一年上任時,公司股市市值約一百四十億美元,約二十年後的二○○○年,即「網路泡沫」時期,奇異市值已成長到五千億美元,當時《財 星》(Fortune)雜誌盛讚威爾許是「偉大的財富創造者」。

然而,奇異或威爾許真的創造了這麼多的財富嗎?一年後奇異股價不斷下跌,公司市值十二個月內就縮水兩千億美元。

「財富」永遠都是「向前看」,也就是說,財富和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有關。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可能大起大落,財富也因此會增加或減少。例如當初人們預期奇異未來的前景大好,公司市值大增,財富因此增加;但之後人們卻預期奇異的前景其實沒那麼好,市值大減就使財富縮水了。

所 以回到一開始《紐約時報》的問題:美國家庭從二○○八年金融海嘯後,總共損失了十一兆美元的財富。這些財富究竟去了哪裡?答案是:這些財富本來是人們原本 預期未來能擁有、後來卻預期未來不再擁有的東西。許多人買房、買股,因他們覺得擁有這些高價資產,就是富有。但資產價格跟著暴跌,原來人們以為擁有的「財 富」也就跟著煙消雲散了。

因為用金融資產價格當「財富」的指標,忽略了一個重點:那就是「財富創造」和「財富移轉」的差別。

我們平常所買的東西,幾乎每件都是便宜貨,因為我們為了取得它而付出的價格,比我們願意支付的價格還低。

會 賺錢不等於賺到錢 盈餘可能是來自他人財富減少 例如,你肚子很餓,願意花四十元吃一塊麵包,但實際上卻只用三十元就買到,經濟學稱你賺到了十元的「消費者剩餘」(consumer's surplus)。你覺得吃這塊麵包後,讓你變得更好了,也就是你比走進麵包店之前,多了十元的財富。與此同時,麵包店同時賺到了你付的三十元,因此,你 吃了這塊麵包,讓整個社會增加的財富,就是你獲得的好處(十元),加上麵包店的好處(三十元),總共是四十元。

麵包店收到這三十元,還會再 分配給背後的組成者,例如它會付錢給麵包師傅──也就是工資;或用來付錢給那些借它錢買機器的金主(銀行)或是付店租;如果這家麵包店是家上市公司的話, 它也會付給麵包店的所有者──也就是發放股利給股東,這就是盈餘。但金融市場衡量的財富,卻只局限在「盈餘」這個部分。一間公司的股價,反映的是市場預期 未來它能幫股東賺多少錢──也就是獲利能力。但這個盈餘卻不代表整個社會的財富。

更重要的是:這個「盈餘」的增加,可能不是來自整個社會財富的增加,而是來自其他人財富的減少。

例如,麵包店決定將麵包師傅減薪,或是取消麵包師傅的健保給付等,這樣麵包師傅就變得更差──也就是師傅的財富減少了,但麵包店分配給股東的盈餘卻因此增加了,市場預期麵包店未來為股東賺錢的能力提升,股價就上漲。但這其實只是財富的移轉而已。

實例如○八年十月,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曾宣布裁員七千人,消息一出,股價應聲大漲,因為市場預期該公司為股東賺錢的能力增加,股東財富因此增加,然而被裁的員工財富就減少了。

你有錢不等於你富有 告別消費,用生產來創造財富 因此,金融資產的價格上漲,並不意味著整個社會的財富一定增加,它反映的可能只是財富在不同人之間的移轉而已。

對個人來說,把金融資產當成累積財富的工具,還有個問題:就是把決定自己財富的命運,交到別人手上。

金 融資產的價格,反映市場對該資產未來所能提供收入的預期,市場預期變悲觀,金融資產價格就下跌,持有這些金融資產的人,財富自然也跟著縮水了。貨幣也一 樣。雖然不少人把「有錢」和「富有」畫上等號,但事實上貨幣價值和其供應量有關,而供應量卻是政府說了算──政府要印多少鈔票,一般人根本無力左右。

因此,靠貨幣累積財富,就得冒政府濫印鈔票讓其價值崩跌的風險。近來美國聯準會(Fed)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美元越來越不值「錢」,就證明這一點。

市場可能今天對該資源的預期收入很樂觀,該資源價格就上漲,但明天可能就對此資源的預期收入很悲觀,資源價格就暴跌,因此要用這種方式來累積財富,對個人來說很難控制。

重新省思累積財富的方式,是回歸「生產」,這指的是不要把當前收入全部消費掉,而把一部分儲存下來(即儲蓄),當作提高未來收入的資本(即投資),以創造出能讓人們過得更好的產品服務。

照經濟學家艾智仁(Armen Alchian)的說法,財富不只是廠房、住宅、肥沃的土地、人的知識、可靠的法治、穩定的政府、財產權的保障等,簡單說,「能讓我們更有生產力的東西」都可算是財富。

這不只是純粹金錢意義上的概念:你今天晚上花兩個小時看電視,就是「消費」;如果你把這兩個小時拿來用功讀書,讓你工作的生產力更高,你就是在「投資」,因為這讓你未來的預期收入增加。換句話說,「讓你個人更有生產力」,就是你累積財富的方式。

因 此,從台灣政府發消費券,到美國政府在金融海嘯後撒近一兆美元的公共支出,為何最後效果都趨近於零?因這些膜拜凱因斯(Keynes)學派的政府,骨子裡 都是要用「消費」,而非「生產」來創造財富。如果你的財務顧問告訴你:收入要盡量拿來消費,不要儲蓄,這樣你明年財富才會比今年多,你真的會相信這種話?

個人不可能靠消費來累積更多財富,那麼對由個人組成的社會來說,這個道理也一樣。用政策(例如中央銀行降低利率)鼓勵民眾花錢,或是發消費券,就是在用人為方式減少儲蓄,讓可用來增加明天財富的資本減少,這些都不是在增加,而是在減少未來的財富。

對個人來說,價值不全仰賴別人的資產,就可當成累積財富的工具。像房地產,它在近來受到許多人青睞,不是因為政府指責的投機客炒作,而是因為和一般的資產相比,房地產只要透過適當的保養,幾乎可以長時間保持原有的形態,其價值幾乎不可能完全消滅。

其他的機器設備,可能會因為有更新型的機器出現、或是新技術的發明而過時,以致價值減損至零,但房地產永遠可以用來住人,其他金融資產(如股票),一旦價格跌為零即廢紙一張,但房子至少還可用來住人,價值不可能為零。

當然,房地產不是唯一一種價值不操之於別人的資產,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雷恩哈特(Uwe E. Reinhardt)所說,社會的財富不取決於自然資源多少,而是「人力資本」。有了人力資本,不管社會或個人,就有了創造財富的能力,這種能力就不是別人所能奪走的。

英 國十九世紀文學家王爾德(Oscar Wilde)曾諷刺的說:「人們只知道事物的價格而不知其價值!」事實上王爾德是錯了──因為「價格」必會反映其「價值」,只是這個「價值」究竟要操之於 別人之手,還是要主動控制於我手?金融海嘯後,各種財富工具的價值都今非昔比,是人們更該思考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4

「消失的首富」談不消失的土地財富 蔡辰男:小帝寶建豪宅萬戶有屋住

2011-1-17  TWM




︽今周刊︾七三二期封面故事〈消失的首富——國泰集團大王子二十五年興落告白〉刊載蔡辰男的故事後,得到廣大讀者的回響;其實,蔡辰男在不動產上有其獨到的見解,本期將其長年對台灣不動產的觀察,完整呈現,以饗讀者。

如今國泰集團仍執台灣房地產界牛耳,其實名下龐大的不動產,至少超過一半以上都是蔡辰男在十信事件未爆發前打下的基礎。三十年前,位在敦化南路的台北第一豪宅、地位比起如今﹁宏盛帝寶﹂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一品大廈﹂,也是蔡辰男所建,如今他自己仍住在這裡。

對台灣房地產,蔡辰男總有自己簡單親民的邏輯判斷;聽來容易,其實這背後,隱藏著看盡三十幾年房地產景氣循環後的市場哲理。

魚翅貴翻 無關滷肉飯價格例如他看現在所謂的﹁高房價﹂,覺得實在﹁不算貴﹂,他用他最愛的美食做比喻,﹁因為一般的房價是滷肉飯,你講魚翅燕窩幹嘛?那是豪宅市 場。現在是魚翅一直在漲,但滷肉飯還好,滷肉飯是跟著國民所得、人均所得在比的;台灣國民所得漲,滷肉飯跟著漲,還算合理。

﹁但魚翅燕窩不是,這個市場是人在『頂』的,就像現在粉紅鑽一克拉要價上千萬元,你說太貴,沒道理嘛!

﹁有些人不懂,一邊在電視上罵高房價的不合理,但其實自己這幾年卻也在買房子,這樣就不對了。﹂論起近期一直被探討的社會住宅——﹁小帝寶﹂,他用幾個簡單的數字計算,證明政策不可行。

他說,這塊空軍總部基地大約一萬五千坪,容積率用四百計算,可蓋面積就是六萬坪,再加上獎勵一五%,大約可蓋七萬坪。但這個緊鄰帝寶的燙金地段,如今的新 成屋市價每坪用二百五十萬元計算,等於如果拿來做豪宅開發,國庫可進帳將近一千五百億元。就算扣掉目前豪宅的建造成本行情,以每坪四十五萬元計算,至少讓 國庫在這塊地上淨賺一千億元。

一千億元可以拿來蓋多少真正的﹁社會住宅﹂?因為所謂社會住宅,應該是以最基層民眾的生活需求作定義,因此坪數不需要大。

如果以目前新北市平均房價每坪三十萬元、每戶二十坪計算,可以給一萬六千戶家庭居住;就算以三十坪做計算,也能讓超過一萬戶家庭因此有個遮風避雨的住 所,﹁但現在政府只打算在這塊地上蓋二千戶,不只可惜,而且浪費!﹂三言兩語,點出政策的錯誤,卻也隱然看出蔡辰男當年執掌企業的身影:頭腦清楚,條理分 明,不流於無謂謾罵。

事實上,蔡辰男名下至今仍擁有龐大的土地資產,但這些土地多半受限於法令,都有開發上的困難。

土地養久了 價值就出來了其中最接近開發階段、市價最高的,當屬在桃園航空城邊擁有一萬二千坪的土地,市價估計二十四億元;以及去年剛打贏官司、從長億集團楊天生手上拿回新北市新店大台北華城約二萬坪的土地,最保守估計也有十億元的市值。

此外,他在自己蓋的﹁一品大廈﹂裡,擁有五戶,是其中最大的住戶。許多名人例如連戰等,都是當初房子一蓋好就住到現在的住戶。但蔡辰男自己卻不是,他說當 時房子全賣光了,自己也沒想到要保留,後來是有人要賣,他才一戶一戶買回來。但還好買得早,現在早已是奇貨可居,買不到了。

一品大廈已是三十年的老房子,至今還是市場搶手貨,近來還因為有都市更新題材,頻頻躍上新聞版面,這也證明蔡辰男眼光的精準,薑是老的辣!

儘管擁地不少,看似身價驚人,但由於多半都還有待法令鬆綁,這也是讓他幾十年來還債還得辛苦的原因。蔡辰男形容這些土地對他而言,是﹁歹子養老父﹂;言下 之意是,好的土地早就在償債過程中賣光了,剩下來的,多半都是眼前無法開發的、或價值較差的土地。﹁但有些土地就是要養,養久了,價值就出來了,不用急。 ﹂他說。

例如,以大台北華城的地來說,蔡辰男表示,﹁我幼稚園時就有了。﹂但以前光禿禿的山坡地,經過時間流轉,﹁如今上面有很好的學校(康橋雙語實驗高中)、也 有管理非常嚴謹的別墅社區,一般人完全進不去;兩年前有人來談,每坪三十萬元,我沒答應,但現在漲到六十萬元了。﹂要不要開發呢?他笑而未答,顯然這位﹁ 市場老手﹂已心中有數,老謀深算依舊。

但談起土地開發,他說市場上他最佩服宏泰集團創辦人林堉璘;他又以食物做比喻說,「土地開發就像蛋黃與蛋清,如果手上有一塊地就像一顆蛋,過去包括我自己 在內的傳統作法,都是把整顆蛋都開發完畢,再找尋下一顆來開發。」但後來他發現林堉璘卻不是這樣做,而是,「先把蛋清開發完,留著蛋黃在手上,就繼續開發 下一顆蛋;等到全部的蛋清都開發完了,整塊土地價值都大幅提升了,回過頭再來開發蛋黃,此時價值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蔡辰男描述說。

﹁一山還有一山高啊!﹂這位年逾七十的長者笑笑。也許是因為人生曾經歷難以想像的風暴,因此在一般經營者身上很少看到檢討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他卻能泰然自若地誠實以對。這是人生的歷練,也是長者的智慧。

一旦開發 價值驚人

——蔡辰男名下房地產

地點 面積

(萬坪) 目前行情

(億元)

新北市新店大台北華城山坡地 2 10 新北市汐止山坡地 50 10 桃園縣桃園航空城土地 1.2 24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巷內

一品大廈 5(戶) 6

合計 50

資料來源:房地產估價師事務所 資料整理: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8

十七歲買股票 十八歲作期貨 二十七歲「退休」 嚴守操作紀律賺到一億元財富

2011-1-24 TWM




十八歲,賺到人生第一個五百萬元;十九歲,痛賠一千萬元,蔡曉吉二十歲前就已在股海中經歷大起大落,他記取教訓,從此嚴守操作紀律,在二十七歲時就晉升億元身價。

現今三十二歲的他,大方分享他在金融市場致富的私密習慣。

撰文‧謝富旭

三十二歲的蔡曉吉(化名),一如往常地在早上七點起床,將棉被折疊整齊後,逕自去盥洗;盥洗後,將毛巾對稱地掛在架上。目前未婚獨居的他,作息規律、家裡整齊地像軍人宿舍一般。這個從小就養成的生活好習慣,竟是讓他在二十七歲賺到九位數財富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嚴 謹生活習慣「定型」操作風格「阿甘」投資法 十年累積億元身價他理著一頭短髮,模樣像個軍校生。當兵對他來說,或許是一生最輕鬆的日子,因為從小開始,母親對他的管教就宛如部隊般嚴格。小時候,媽媽 規定晚上十點必須就寢,有一陣子為了防止他偷爬起來看漫畫,索性在晚上十點將家裡總電源給關了;小學二年級開學後,媽媽帶著他去上學,要求他要熟記上學路 線,「媽媽跟我說,我只帶你走二次,以後就要自己去上學了!」蔡曉吉回憶當時情況苦笑說。

蔡曉吉的外公是職業軍人,官拜少將。在職業軍人家 庭長大的母親,對他與妹妹的管教就相當嚴格。「洗澡洗太久,媽媽就會在外面按開關,一關一開地警告!」「洗完臉後,毛巾如果掛得不對稱,媽媽就會開罵!」 「書桌上的書沒有整齊擺好,甚至會遭到媽媽修理!」他對媽媽的管教方式,至今仍記憶猶新。

長大後,蔡曉吉在爸媽住處附近買了一間房子獨居。然而,從小養成的嚴謹生活習慣已經「定型了」,甚至還深深地影響他在金融市場的操作風格。

「你一定不相信,我是那種遇到紅燈,即使當下沒有車輛經過,也沒有警察,我也不會闖紅燈的那種人!」「事實上,在投資上,你只要有堅定不移的決心,並養成好習慣貫徹適合自己的方法與紀律,你一定會致富!」他語氣堅定地說。

一 九九六年,蔡曉吉十七歲時,靠著從小打工的儲蓄買進三張聯強國際(成本為每股六十幾元),不到一年的時間,聯強漲到二八○元時全數賣出,存到人生第一個一 百萬元。十八歲就讀專科時,靠著操作農產品期貨,財富迅速累積到五百萬元,二十七歲時身價已逾一億元。這種驚人的財富累積成就,不免會讓人想到是否有特別 精明獨到的投資方法?蔡曉吉卻搖搖頭微笑說:「我的投資方法很簡單,簡單地像個笨蛋一樣,但是我與大多數投資人最大的不同是,我紀律嚴明,而且用強烈的決 心貫徹它們,只有這樣而已!」

依標的屬性管理

三大投資金律 處理三種投資部位蔡曉吉目前沒有上班,是位專業投資人,投資部位廣及台股、台期指、美股、美期指以及農產品期貨。他說,他為自己的投資部位,依據投資標的屬性不同,制定了三條投資紀律進行管理,奉行不悖。

第 一條投資紀律:只問股利殖利率,不管股價漲跌。這條投資紀律被運用在「定存概念股」身上。蔡曉吉說,如果投資的目的,主要是想從這檔股票獲取穩定的現金股 利報酬,就不應該在乎它的股價;反而,如果派發的現金股利不變,但股價卻下跌時,應該要更高興才對,因為可以買進更多股票提高現金股利殖利率,這就好像存 在銀行的定存,利率被提高了一般。

蔡曉吉把「定存概念股」的每年殖利率目標設在三%起跳,首重穩定派發現金股利的能力,其次才是殖利率高 低。這方面,美國藍籌股派發現金股利的穩定性最高,年殖利率高於三%以上就可接受,正如他投資的杜邦化學、寶鹼公司以及麥當勞等股票。至於台灣的「定存概 念股」殖利率目標,則設定在四%以上,目前部位計有中鋼與中華電信。如果「定存概念股」股價「不幸」漲太高,導致殖利率下降低於目標,就得考慮賣出,進行 調節或轉換投資標的,等待股價走低回到殖利率目標再買回。目前,「定存概念股」占投資資金部位約在五成。

第二條投資紀律:以二十周均線為準繩,均線以上就續抱,跌破就賣。這條投資紀律運用在期貨與個股的波段操作上,約占總投資部位三成水位。

從 小學時期因為叔叔的教導,開始學看線圖,蔡曉吉自承,看股票線圖與形態操作,是他生活最大的樂趣來源。雖然如今投資已有心得,進行波段操作也變成一種樂 趣,但進出之間仍嚴守紀律,每當鎖定一檔標的,投入資金後,他就以「二十周均線操作法」作為買進賣出依據。理由是,以這些年在金融市場累積的經驗發現,二 十周均線往往是多空趨勢的重要轉折點。投資的標的若維持在二十周均線以上,應有續抱的決心;若價格跌破二十周均線,也要有賣出,甚至是停損的勇氣。

蔡 曉吉進一步解釋,用這種方式操作,投資初期會一直在進行停損,交易成本不低。但只要主力開始進行拉抬,引起散戶一擁而上,波段漲幅將極為可觀。因此,這種 操作法重點在於要賺足一個波段,利用大幅度的獲利來抵銷頻繁停損的交易成本。換言之,就是要抱持著要賺大錢、不怕賠小錢的決心。

二○一○ 年,在台股中,蔡曉吉運用「二十周均線操作法」獲利代表作為長榮海運與彰銀,帳面獲利分別高達四八%與八○%,而早在○九年,就已運用這套方式在元太獲利 高達二七○%。(操作方法詳見線圖)第三條投資紀律:用六倍以上保證金操作一口期貨。操作期貨是蔡曉吉累積財富的重要里程碑,就讀中國技術學院時(現已改 制為中國科技大學)他與同學合資操作農產品期貨,獲利達五百萬元,自此即無法忘情於期貨。迄今,期貨部位約占他可投資金額一至二成水位。

跑 腿打工 自己打造金湯匙打拚不求人 迅速累積投資本錢蔡曉吉操作期貨與大多數投資人最大的不同是,仍採取波段操作的長打策略,操作方式嚴守二十周均線為原則。○八年美國次貸風暴橫掃全球,同 年六月他判斷加權指數頭部形態出現,即使台股當時已經從九七○○多點跌至七四○○多點,跌逾二千點,他仍進行放空,一直留倉到四五○○點,即反彈回升至二 十周均線以上才平倉。這一役,讓他賺進近三千點的價差,獲利達六百萬元。

不過,就讀大學時(插班考進),操作日經期指與新加坡海峽時報期指 大虧一千萬元的經驗,迄今仍讓他心有餘悸。他清楚地記得,一九九八年那一次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亞洲股市紛紛重挫時,他正坐在課堂上課。上課中,他手機震 動,接到期貨公司打來的電話,馬上衝出課堂砍單停損。老師責備他不懂尊師重道,那天他虧損將逾一千萬元心情極差,回了老師一句:「我在處理一樁你十年薪水 都還賺不到的單子!」也因為這樣,他中途輟學,大學生涯畫下句點。

「那次的教訓,讓我學到預設停損與資金控管的重要,現在我每一筆期貨單丟 出去,停損點一定會同時設好。」「更重要的是,每做一口期貨所需保證金,一定至少以六倍金額存在帳戶中,市場走勢不如預期時才比較不會恐慌,以求在心理戰 占上風!」十七歲時就投資聯強國際股票三張,賺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不明就裡的人會以為蔡曉吉一定是銜著金湯匙出生的富家子,才有本金能在年輕時就從事 金融操作。事實上,他的家境小康,父母親均是平凡的上班族。重點是,媽媽管教非常嚴厲,從讀小學時就只給公車錢與早、午餐的飯錢,不再多給額外的零用錢。

「我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會賺錢了,靠著身材嬌小的優勢,每到下課時間福利社大爆滿,我會使勁鑽到櫃台前幫同學買東西,賺跑腿費。小四開始,我的『服務項目』擴 展到校外的雞排,瘦小的身材剛好可鑽出圍牆間隙,用二十元買進雞排,再以二十五元轉賣,進行『套利』,生意好時一天可賣出上百塊雞排。」蔡曉吉回憶說。從 小四到國中畢業前,他每天都很忙碌地記載同學要買的飲料、零食、雞排數量,跑腿賺錢,以至於荒廢了學業,父母親也因此認為他不是讀書的料,就不再多說什 麼。

就讀五專時,蔡曉吉不再跑腿賺錢,開啟了打工生涯。他得意地說,甫到麥當勞打工時,他熟背菜單、積極地熟悉整個前後台管理流程,才半年 多的時間,他的時薪從五十幾元調高到近九十元(當時打工最高時薪級數),創下那家店最快調薪紀錄。當時蔡曉吉從工地臨時工、臨時演員到酒吧服務生等工作都 幹過,為的就是要累積買股票的資本。

蔡曉吉認為,投資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花腦筋學習挑選標的以及進出場時間的方法;第二階段,用決心貫 徹之前所學到的方法,並用嚴謹的紀律進行操作。問題是,絕大部分的投資人在投資學習上,窮盡所有的心力在第一階段上,卻不肯花一丁點的心思看待第二階段學 習,殊不知,第二階段遠比第一階段重要,導致投資賺少賠多。

用形態學挑股 用紀律去操作

決心貫徹才是重點

「投資的方法很多,書上的技術與基本分析理論都是對的,但是,你搞懂了又怎樣?你沒有決心貫徹它,一進入市場後,時時刻刻被貪婪與恐懼左右你的操作,到頭來還是賠錢,後悔莫名!」他如是說。

經 過多年的學習之後,蔡曉吉的挑股方式漸漸化繁為簡,他說:「就是形態與趨勢兩個關鍵字而已!出現底部形態,不論它是頭肩底、W底、弧形底,再畫一條趨勢 線,線形向上的話,只要股票本質不錯,等到突破二十周均線就放手買。買了之後,等到跌破二十周均線就賣出!」他最喜歡用月線來判斷股價是否到達底部。○八 年十月,元太跌至一○.八五元開始築底緩步向上,並沒有跌破前波段的十一.二元低點,形成一個長線W底。他因為看好電子書前景一直留意該股,但即使如此, 仍按兵不動,直到元太在○九年一月五日突破十六.六元的二十周均線,他開始進場,中間雖有二次跌破二十周均線讓他先出場,同年二月再度站上二十周均線以 上,即十五元,再買回來,就這樣一直抱到一○年一月跌破二十周均線,即六十五元時,賺足一個大波段獲利了結。

這段期間,元太最高點來到八十 五.六元,蔡曉吉並沒有賣到最高點,他說:「那一段留給更厲害的人賺吧!」彰銀一役也如法炮製,調開彰銀月線來看,該股在○九年五月形成頭肩底,並站上二 十周均線以上。進場後三個月彰銀跌破二十周均線,以小虧出場,後來又陸續進出三次皆無功而返,但看好金融股長線,加上彰銀又是其中的強勢股,形態與趨勢也 都沒問題,他在一○年六月以十三.八五元(突破二十周均線)第五度進場,一直抱到迄今二十五元,尚未獲利了結,帳面獲利八○%。

「這種方法 看似很笨,但就如同釣魚一樣,想釣大魚,難免會有幾次魚餌被吃掉魚還是不上鉤的情形,但給你釣到幾條大魚,賺到一個大波段,就能達到以虧小錢賺到大錢的效 果。」蔡曉吉指出,二十周均線操作法有二個缺陷:第一、標的不容易尋找,第二則是初期進場時可能陷入進進出出,無功而返的窘境。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他提 供了兩個解決之道。

首先:波段操作應鎖定主流股或強勢股。除了多觀察產業發展脈動,篩選出主流類股之外,接著就開始過濾股票。凡股價比大盤強、股價比同類股強、股價漲幅比昨日強,符合這「三強原則」,成為強勢股或主力與散戶追捧的機率就愈高。

其次:學會技術分析技巧,尤其是趨勢線的研判。把選中的股票月線或周線圖調出來,在股價的高、低點各畫一條切線,如果這二條線趨勢均往上,加上又站上二十周均線,那麼獲利的勝算又提高許多。

不過,也有挑中的標的,來來回回在二十周均線浮沉無功而返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操作次數以五次為限,超過五次就放棄。「股票波段操作,說穿了是一種『投機』,與定存概念股的『投資』是不一樣的,」「『投機』追求的是勝率而不是『穩贏』,」他說。

二十七歲時,已經過著「退休」生活的蔡曉吉,除了金融市場投資外,一年皆會安排至少三至四次國外自助旅遊,一次為期二至三個星期,當起背包客浪跡天涯。他貫徹操作的決心與紀律,值得追求財富企圖心強烈的人深省。

蔡曉吉(化名)

出生:1979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學歷:中國技術學院(現為中國科技大學)肄業27歲成億萬富翁—— 蔡曉吉的財富累積進程14歲:從小三開始靠著幫同學跑腿,買賣雞排「套利」存到10幾萬元。

17歲:買進三張聯強股票,成本60幾元,賣在280元,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元。

18歲:與同學合夥買進農產品期貨,賺到第一個500萬元。

19歲:亞洲金融風暴,操作日經及新加坡海峽時報期指,虧損逾1000萬元。

27歲:靠著紀律操作股票與期貨,資產突破1億元。

3步驟讓你受用不盡——蔡曉吉的私房祕技

步驟1

搜尋:運用股市形態學,依月線找出線型觸底或築底標的,如W底、頭肩底、V型底等。

步驟2

篩選:用形態學找出標的後,進行個股以及產業面研究。負債比(負債除以淨值)高於60%、發生過財務危機、所處產業欠缺題材性、股價波動性過低均剔除。

步驟3

操作:以20周均線作為進出依據,站上就買進,跌破就賣出,如果進出太多次(超過5次)就放棄。

20周均線操作法——3次經典戰役

投資金律

奉行不悖的3大習慣

定存概念股操作金律:

台股殖利率設在4%以上,美股設在3%以上,操作只問殖利率,不管股價漲跌,投資目標在於獲取穩定現金股息。

波段股操作金律:

以20周均線為進出依據。篩選好並鎖定的標的,突破20周均線就買,跌破20周均線就賣。

期貨操作金律:

以6倍的保證金做一口期貨,期貨保證金部位低於可投資總資金2成以下水位。

1億元財富的

資產配置

30%

波段操作股 彰化銀行

長榮海運

蘋果

50%

定存概念股

中鋼、中華電信、寶鹼(P&G)、麥當勞、杜邦

20%

指數期貨 農產品期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85

財富轉移 雪明資產管理世界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1/02/blog-post_22.html

       坊間有句說話叫做有買貴無買錯,當然你點左對既公司只係時間問題最終都會獲得回報,不過你天價買進好公司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受害多過受惠,雖 然公司不斷發展,而你獲得的收益都會不斷增加,不過就如十蚊買進九倉和六十蚊一樣都是相同的公司和權益比重,可是收益率就大大地分別開來了。如果高價買進 好公司叫做投資的話,我認為呢個世界就沒有所謂的投機了,真正既投資係關心回報率和回報的可獲取穩定性衡量的,上述例子好明顯回報率已經跑輸銀行存款,咁 仲有乜理由相信這是一筆好的投資呢。

        這件事是我自己買進青啤以後再重新獲得認知和認同的,對上一次知道的是2008年,好公司卻估值太高了,失敗,相對於低估值可是公司不好 的情況,故然是比較優勝,可惜相對於最理想的投資而言,這是很大的敗筆。結果如何呢,單是青啤一隻已經令我虧損了近六萬元,真係雖然相對整體而言只是很輕 微的跌幅,可是我認為自己根本不應該犯下這樣的錯誤呀,現在我將錯誤告訢大家,這可花了我六萬元而買進的教訓,相對價值不菲呀。 我認為當巿場整體估值開始相對提高了,投資者便要有所戒備,寧願持有現金,也不要因為擔心現金會眨值而降低自己的投資標準,以高價買進好公司,到最後一定 會傷得很重,千萬千萬不要以此為藉口令自己提高收購價格,再好的標的一旦價格過高而會令收益變差。

        每一次巿場的起伏都會做成財富的轉移,真正出現投資的時間是非常之少而明確的,其餘八成時間股巿都已經反映或超乎想象地過份反映了事實, 這些情況只適合持有和拋售,看來持有現金都不失為一個好的投資,當巿場高估了,現金也無不妥。你如果今日用十蚊買進並企圖下一秒以後用十一元或更高價錢拋 售,這只是一個博傻的遊戲,每一個參與者都有機會成為傻瓜,重要的投資時機好明顯是人人都拼棄之時,而如果有人想自己挑戰自己不是傻瓜的時候,你應該成全 別人,將股票以高於價值拋出,然後靜待傻瓜競賽的結果公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75

余秋雨“被动”的财富之旅 东方愚

http://www.zhanghua.org/?p=3

 “我其实是被动的,”坐在我面前的余秋雨声音急促,“当时我拿到了一大笔稿费,240多万,上海六百(徐家汇商城前身)那时还是个很小的商场,离我家不远,我与他们熟识,他们彼时希望借我文化界名人的身份参股,以提振一下大家对上海六百未来的信心。”

这是2009年11月5日,台北圆山饭店。余秋雨参加一场文化论坛前接受笔者专访。有意思的是,此时在中国内地,他正以“财经红人”的角色被人们讨 论。这源于10天前的10月26日,上海徐家汇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徐家汇”)成功过会,离挂牌上市只有一步之,而余秋雨是徐家汇的第十大股东(占比 1.5%)。

余秋雨入股徐家汇是在2001年底。上海六百“为规范股东结构”,解散了6年前成立的职工持股会。509名员工共持有的上海六百24.5%的股权, 转让给了两家公司和包括原自然人股东在内的35个自然人股东,余秋雨便名列其中,他持有82.5万股,而经过之后数番的股本转增,上市前余秋雨持股数约 518.6万股。按照2008年徐家汇0.5元的每股收益并给其40倍市盈率,上市后股价超过20元,这也意味着余的账面财富将超过1亿元。

徐家汇招股书说,由于外部投资者不足以受让清理出来的职工股,所以鼓励内部管理层认购。这里面的潜台词是,职工股必须清理。这与中国证监会的一条并不成文的规定有关,那就是不受理职工持股会或工会作为股东或发起人的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

按照余秋雨的说法,他自己出于“交情”和“道义”,被动认购上海六百的股权,没想到开启了自己的资本市场之旅。不过他不肯告诉我,他上面提及的的“他们”到底是谁们。

“这么多年你不关心当初的这笔投资吗?”

“不关心。”

“股东大会也不参加?”

“我从不参加。有人找我签名、代我参加,我也不看文件,直接签名就是。”

余秋雨看到我脸上错愕的表情,补充道:“前些时候我和妻子马兰坐车经过徐家汇,不经意中看到车水马龙,于是随口问了一句马兰:我们是不是在里面还有点小投资呢?”

余秋雨的这句补充多少有些矫情。徐家汇商圈——这个如今日均人流量超过70万人次的上海重要的繁华商圈之一,在余秋雨眼中就像是突然间拔地而起。而 2008年利润就超过了2亿元的徐家汇商城之前启动上市计划,余秋雨不可能充耳不闻。自己明明是第10大股东、第6大自然人股东,非要表现出来一乎“局外 人”的模样,以示自己一身清爽。

避重就轻,轻描淡写,似乎一向是余氏风格。他不愿意站在风暴中心, “我没有任何兴奋感。我对财富看得很淡,也不想陷入任何漩涡,”余秋雨说。可是他愈向外界表明自己一身清爽,效果越是适得其反。
    11月6日晚上的“文化夜淡”。余秋雨的开场颇为风趣,“我不是企业家,也非政治领袖,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在政治上都很狼狈,文化人还是少碰政治为好……”

在台北和余秋雨聊完之后,徐家汇股票迟迟悬而不发。坊间对其“国有资产流失”的质疑声也弱了下来。一直到近一年半后的2011年2月中旬,徐家汇突然开始询价,2月23日完成了网上申购,无意外的话, 3月初,徐家汇将成功在深圳中小板挂牌。

于其2010年的收益较两年前增长了10%,还按40倍市盈率的话,余秋雨的账面财富将超过1.1亿元。这个时候,坊间质疑声再起。他像前一次一样,以“不在国内”为由,拒绝进行任何回应。

没有人说作家不可以炒股,不可以在资本市场上闹腾。余华就在股市上赚了不少钱,他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笑称“我也摘得了资本主义的果子”。现在坊间将 矛头之一对准余秋雨,与其说是他身上的财经标签以及一直以来颇受争议的公众形象的延续,不如说人们在追问上市公司里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问题,当初徐家汇强 迫职工股的是否合理,以及股权转让过程是否涉嫌国有资产流失。

当年职工股之所以以廉价的股份转让给他人,皆源于彼时证监会有关公司上市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有职工持股会的公司一律不得上市,职工持股人数不得超过200人等。不少已经有内部职工持股的公司为了改制及获得上市资格,只能“一刀切”。

在公司改制和上市面前,作为国企的徐家汇可能是被动的,内部高管认购职工股是被动的,外部投资人余秋雨也说自己是被动的,这些利益主体都能拿出来相 关规定或冠冕堂皇的理由,只有10年前真正的被动者──被清理掉手中股权的职工们,他们自始至终没有自己表达自己声音的渠道。事实上有职工持股会的一些公 司通过一些包装和变通手法也成功上了市。监管部门须重新审视并修订关于职工持股的规定了,削足适履的作法让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身上集中,社会中下层的积怨 越来越深, 5年江苏洋河酒厂就发生了职工集体罢工事件。

链接:http://paper.cnstock.com/html/2011-02/25/content_8402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41

華商常青樹的財富密碼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11/xNMDAwMDIzMTYxNQ.html

大大的黑框眼鏡、藍色條紋領帶、深藍色西裝,寬大的額頭上稀疏的頭髮一絲不亂。83歲的李嘉誠依舊保持著這個招牌形象,不過,畢竟已經不再年輕,李嘉誠講話的音調裡缺少了年輕時的高亢與渾厚。

這是2011年3月29日,在香港舉行的長江實業集團(下稱「長實」)2010年業績說明會上,身為董事局主席的李嘉誠照例親臨記者會。

此 次會議公佈的長江實業截至2010年全年業績顯示,股東應佔溢利為264.78億港元,同比上漲35%;其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和記黃埔(下稱「和黃」)去 年盈利飆升47%至200.38億港元。此前幾天,福布斯公佈全球富豪排行榜,李嘉誠繼續蟬聯全球華人首富,在富豪榜上的全球排名為第11位,資產為 260億美元,比去年的210億美元增加50億美元,排名提前3個名次。

這個1940年跟隨父親逃難到香港的潮汕人,只上到小學就被迫中斷 學業、養家餬口,但是,他以其睿智和勤奮,白手起家,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他頻繁刷新自己的財富和社會地位,最終成為了當今的香港首富。作為華人商 界的常青樹,李嘉誠非凡的領導力則是其事業持續輝煌的根本保障。

以真誠和信用為根基

眾所周知,李嘉誠是從塑膠花廠開始創業的。但一花一世界,雖然是小小的塑膠花,但「李超人」卻一絲不苟,用真誠和信用——也是他的領導氣質的根基——打動了自己的客戶。

其 時,一位急需大量塑膠花的訂貨商來到他的公司,但這個外商要求必須拿出擔保人親筆簽字的信譽擔保書。還沒有什麼實力的李嘉誠根本找不到擔保人,但李嘉誠沒 有放棄,他和公司設計人員一夜沒睡,按照外商的要求設計出了9款樣品放到外商的面前。然後,李嘉誠誠懇地告訴外商,「我實在找不到殷實的廠商為我擔保,十 分抱歉。」

李嘉誠的誠懇執著,深深打動了批發商,他說道:「李先生,我知道你最擔心的是擔保人。你不必為此事擔心,我已經為你找好了一個擔保人。」李嘉誠愣住了,哪裡有由對方找擔保人的道理?批發商微笑道:「這個擔保人就是你。你的真誠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擔保。」

這次成功使長江工業公司從此站穩了腳跟,從1950年代末起,李嘉誠生產的塑膠花便大量銷往歐美市場,年利潤也從三五萬上升到1000多萬港元,直至1960年代初,塑膠花市場一直旺盛不衰。

花無百日紅。李嘉誠在最紅火的時刻看到了行業前景有限,他必須進入一個回報更高,更有前途的產業。

從1950年代起,香港平均每10年便增加100萬人口,住房問題十分緊張。李嘉誠從人口激增、土地有限、經濟提速,預見到地價來日必然暴漲,香港房地產業極具發展前途。

1958 年,李嘉誠當機立斷投資地產業。但此時,香港地產業已經競爭十分激烈了。當時,香港一些地產商為了加快資金回籠、促進銷售,紛紛採取銷售樓花和按揭的方式 售樓。作為一個新進者,李嘉誠冷靜地研究了樓花和按揭。他發現,地產商的利益與銀行休戚相關,地產業的盛衰直接影響銀行。因此,過多地依賴銀行,未必就是 好事。為此,他決定寧可少建或不建,也不賣樓花以加速建房進度;儘量不在銀行抵押貸款,或會同銀行向用戶提供按揭;物業只租不售。

1961年6月,香港廖創興銀行擠提風潮證實了李嘉誠穩健策略的正確性。廖創興銀行由潮籍銀行家廖寶珊創建,廖同時是「西環地產之王」。為了高速發展地產,廖寶珊幾乎將存戶存款掏空,投入地產開發。隨後,香港發生擠兌風潮,廖寶珊資金鏈斷裂、腦溢血猝亡。

而規避了諸多風險的李嘉誠,則從此樹立起了一流地產商的形象,為取得銀行的信任和股市的聲譽、繼續拓展地產業務創造了有利條件。

分散投資,控制風險

香港長江中心第70層會議室裡,擺放著一尊別人贈給李嘉誠的木質人像。這個中國舊時打扮的賬房先生,手裡本握有一桿玉製的秤,但因為擔心被打碎,李嘉誠將玉秤收起來了。這個細節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李嘉誠是一個時刻注意風險的人。

李嘉誠的核心業務有港口、地產、酒店、零售、能源、電訊等。表面看,這些業務之間缺乏聯繫,但李嘉誠有著自己的邏輯——他要使旗下的各個業務板塊處於不同的產業週期,以保證無論在任何時候,至少有一個產業是處於上升階段的。

他多次表示,跨國投資以及投資多個領域,可以增強大公司的風險規避能力,惟有多元化的企業,才能成功地避開金融風暴的衝擊。

財務專家郎咸平認為,上述產業之間存在著互補性,好壞可以相互抵消,可以使得最終的現金流達到穩定,這是李嘉誠的最高戰略指導方針。透過這種行業之間的互補,可將產業風險縮小了百分之十。

1977年,李嘉誠首次在加拿大溫哥華購置物業;1981年,李嘉誠在美國休斯頓,斥資2億多港元收購商業大廈;同年,他再次斥資6億多港元,收購加拿大多倫多希爾頓酒店。在短短數年中,李嘉誠個人或公司,在北美擁有的物業有28幢之多。

李 嘉誠認為,全球化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世界經濟的大趨勢。1986年,李嘉誠購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時值世界石油價格低潮,石油股票低迷,因此,交易 很划算。其後,李嘉誠競投世博會舊址中標,建築加拿大規模最宏偉的商業中心及豪華住宅群。他採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賺一筆就走的策略,以4億多港元的折讓 價獲得紐約曼哈頓的一座大廈。成功實現了跨國投資和風險分擔。

冒險是他的天性

雖然時刻注意防範風險,但並不意味著李嘉誠不敢冒風險。

比 如在創業階段,香港發生銀行擠兌風潮後,英資銀行一下子吞掉了「廖創興」、「恆生」等華資銀行的一半股份,在銀根吃緊的時候經營房地產業,自然困難重重。 1967年的香港「五月風暴」觸發了移民潮,香港房地產市場立刻一落千丈。隨後的三年內,香港大量工廠停產、地產公司關門。

但李嘉誠憑著對 香港地產的判斷,奮力支撐,他一方面儘量減少利息支出,不過分擴張,又在低潮中不斷收購別人拋棄的地皮、物業。在香港經濟的蕭條時期,李嘉誠渡過了 1965-1967年的難關,並完成了大幅置地的長遠計劃。1968年,香港經濟迅速復甦,工商業大規模興起,樓宇需求量持續增加,李嘉誠的地產業務獲得 了豐厚回報。

李嘉誠在殘酷的商場中敢於冒險的個性與其成長經歷有密切關係。

李嘉誠12歲的時候,隨同父親逃難到香港,15歲 的時候父親去世,年幼的李嘉誠就開始承擔起了照顧兄妹、以孱弱的肩膀謀生的重任。他在香港從事最艱苦的工作,但總是要求自己做到最好。這種艱苦的生活,磨 練了李嘉誠的意志,也迫使他在很多時候冒險做出抉擇,這奠定了他在日後勇於冒險,敢於冒險的個性。這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李嘉誠。

事實上,經營企業後期,大量進行企業的購併已成為李嘉誠產業擴張的主要形式,通過大規模的購併,李嘉誠的產業逐漸擴展到了房地產、電信、港口貨運、電力及零售服務等多個領域,業務範圍遍及全球。

總結自己一生成功的經驗,李嘉誠曾感慨地說:「因為香港生意人比比皆是,如果眼光不放得遠一點,肯定不會有大前程。」

做生意不是買古董

李嘉誠從來不對某一項業務情有獨鍾。在他看來,生意就是生意,只是用來賺錢的,該出手的時候就要出手。

1990 年8月的一天,香港的天空烏云密佈,颱風抽打著李嘉誠新建摩天大樓的窗戶。此時,遠在倫敦的一家酒店客房裡,和記黃埔的董事總經理霍建寧身前攤著一紮文 稿,他全神貫注地思考著上面的數字:450億美元。這巨額資金是包括和記黃埔在內6家國際財團用來競投德國第三代移動電話(3G)6份營業執照的。不一會 兒,霍建寧的手機響了,打來電話的是李嘉誠。他給霍建寧的答案是:撤退。霍建寧於是退出了德國的拍賣,並且將和記黃埔在德國電信執照中所持有的股份賣給了 兩個合作夥伴:荷蘭KPN NV公司以及日本NTT DoCoMo公司。

僅在一年半前,李嘉誠還在擬訂計劃,準備在法國、比利時、瑞典和瑞士的3G營業執照的拍賣中一拼高下。《紐約時報》發問:「超人(香港人對李嘉誠的暱稱)失去威力了嗎?」

事實證明李嘉誠通過冷靜的分析,已預測到第三代通訊的3G業務有可能會遭受到泡沫經濟毀滅性打擊,因而果斷決定退出目前市場前景尚不明朗的3G業務。

李 嘉誠後來解釋:「我個人對全球電信業務很有興趣,而且時刻都在尋找新的發展機遇。我同樣堅信,無線數據傳輸將成為推動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之一。然 而,我們絕不能為了獲得每一個3G營業執照而無限制地競標。例如,在德國的執照成本過於高昂,超過了我們的預算,我們別無選擇,只有退出。知道何時應該退 出,這點非常重要,在管理任何一項業務時都必須牢記這一點。」

此後,當他察覺到國際成熟國家的電信市場已達頂峰的時候,就果斷出售了在歐洲 和美國的大部分資產:1999年6月,和記黃埔將其在美國無線業務運營商聲流公司中23%的股權售給德國電信,獲得淨利潤90億美元;1999年底,和記 黃埔售出在英國無線業務運營公司Orange中49%的股權,獲得淨利潤220億美元。

「不要與業務談戀愛,也就是不要沉迷於任何一項業務。」李嘉誠說。

這是一種有著豐富的商業經歷之後超然於商業活動之外的心靈感悟。對於一個真正的商業領袖來說,在他的眼中,應該是只有贏利的業務;而沒 有永遠的業務。任何一項業務,當它走過自己的成熟階段之後,必將走向衰落,如果不進行自我調整,還抱著不放,必將隨著該項業務的衰落而走向失敗。

李嘉誠還曾在多個場合表示過:「不可持買古董的心理。」古董孤品,存世的僅此一件,不買就沒有了;而做生意,不論購公司、購土地都有很多選擇,不必有此心態。

IT時代的新資本家

李嘉誠的辦公室不大,但卻堆滿了各種書籍。這個小學文化的商界鉅子,在工作之餘貪婪地汲取各種知識。

如今,83歲的李嘉誠依然精神矍鑠,每天要到辦公室裡工作。據李嘉誠身邊的工作人員稱,他對自己業務的每一項細節都非常熟悉,這和他幾十年養成的良好生活工作習慣密切相關。

李嘉誠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看半小時的新書,瞭解前沿思想理論和科學技術,據他自己稱,除了小說,文、史、哲、科技、經濟方面的書他都讀,這其實是他幾十年保持下來的一個習慣。

李 嘉誠回憶過去時說:「年輕時我表面謙虛,其實內心很驕傲。為什麼驕傲?因為當同事們去玩的時候,我在求學問,他們每天保持原狀,而我自己的學問日漸增長, 可以說是自己一生中最為重要的。現在僅有的一點學問,都是在父親去世後,幾年相對清閒的時間內得來的。因為當時公司的事情比較少。其他同事都愛聚在一起打 麻將,而我則是捧著一本《辭海》、一本老師用的課本自修起來,書看完了賣掉再買新書。」

他認為:「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國藩所說的,必須有智、有識,當你懂得一門技藝,並引以為榮,便愈知道深如海,而我根本未到深如海的境界,我只知道別人走快我們幾十年,我們現在才起步追,有很多東西要學習。」

旺盛的學習慾望,使李嘉誠對其商業帝國的構架有了更多設想。

從1999年起,李嘉誠對全球電信業、IT業、生物製藥等新興產業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李嘉誠陸續投資了和記電訊國際有限公司、和記港陸有限公司、TOM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又多了兩家在創業板上市的長江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及TOM在線有限公司。 

李嘉誠的高新板塊還在繼續擴張中。這位在傳統產業中拚搏了70多年的商業領袖,正在轉身為IT時代的新資本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78

兩岸三地:財富哪有鹹的! 因念

2011-3-24  AD




 

鹽搶完、碘片搶完、奶粉搶完,下一個目標是啥?要看日本核危機的發展。最近幾天的消息,正面多於負面,雖然市況有點平靜下來、膠着的局面,但是好是壞,要看你是哪個角色。

以炒維生的投機者,有飽餐一頓的事後煙之感,歇一歇。長線為依的投資者,過山車後重回理性,應該也要開工。

上周跟廣東投資友人通電話,打聽對方家存的鹽有否加倉賺他一把?沒想到友人反罵筆者儍,這種超短線炒作,怎能鑽出財富。果然,後來看到自稱沒有文化的中國人,要求退貨賠錢的報道,對着這些事情,為商者要發財真的只有狠?要來真的,就回這個還講規矩的股票市場吧!

流行的消息 股價會反映

友 人自從日本出事,天天忙着盯住股市變動,因為國內A股不但受政府政策影響,還因應市場消息推波助瀾。地震天災、核子危機等千載難逢機會,具備捕獵狼性的友 人,當然破關而出。據他描述,最波動的時候,一隻股票可於短短十幾分鐘內漲停,A股以10%為上下漲跌停波幅,然後掉頭下滑把之前的漲幅冲掉,非常刺激。

對於投資額不大的,10%來回,可能沒有甚麼感覺,但友人投入以百萬計,筆者聽到也為他揑汗。所以每分每秒看着股價變動,絕不言過。

請 教如何選擇股票,友人指點在這種危機,就只有大眾認為(即人為)的消息為主,國內市場上周最流行的──「穿好宜科技防輻射內衣,披上凱諾科技的防輻射衣 服,戴上際華集團的防輻射帽子,口裏含上一片力生制藥的防輻射碘片,喝着蘭太實業的碘鹽水,哼着小曲掛着美羅藥業的氨磷汀點滴」,也真的反映在每隻股票的 價格上。友人追逐和跟上這些消息的同時,筆者看到的是沒有文化的另一面,怪不得友人口中的財富,哪會有鹹的!

因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