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樂視的神收購… 收了倆公司,一分錢沒花還淨賺一億多! 陰陽魚
http://xueqiu.com/4656437860/25562082同樣都是做股票,a股的價值投資者咋就那麼苦b。美國人把網易賣到幾毛錢,香港人把長城賣到1元錢;中國人就把中石油賣到50元,把虧損上百億的中鋁賣到60元。精英們移民那是對的呀!人傻錢多,摟了就跑。眾多創業板玩的收購財計,在07年就玩過,sb屁民們真是沒臉。老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人至賤則無敵」。
===================================================
長假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樂視網(300104)歡快地漲停了,市值達到280億元。280億什麼概念?就是樂視網比包含搜狐視頻在內的整個搜狐集團的市值還還高出80多億,哎,不知道Charles Zhang同學看到這個,心裡怎麼想。
樂視漲停的原因是它在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完成了一筆收購案,仔細看完這案子的交易方案,我對於賈老闆的財技真是深感佩服:收了倆公司,居然一分現金沒花,還倒賺了一億多!有比空手套白狼更厲害的詞兒不?
具體來看:
樂視這回收了倆公司,一家叫花兒影視,作價9億,還有一家叫樂視新媒體,作價3億,都是100%的股權收購。
對於這兩個標的的質素,不少人都持保留意見。
花兒影視是一家電視劇製作公司,規模很小,每年就一兩部電視劇,幾乎是導演鄭曉龍一個人的工作室,因為2011年的一部《甄嬛傳》而在圈內大火了一把,今年推出的《新編輯部故事》雖然也賣出了高價,但主要是借了《甄嬛傳》的餘威,後來的收視表現平平。
影視公司高風險,這點不需要解釋,哪怕是有名導坐鎮,也只是風險係數稍降,之前華誼3.6億收購張國立的常升影視,業內也對其風險性、估值等頗有微詞,但張國立到底還是常升的實際控制人,3.6億等於是收了張國立。而鄭曉龍和花兒之間只是合作關係,沒有半毛錢的股權綁定,樂視根據《甄嬛傳》和《新編輯部故事》這種巔峰級作品所創造的收益,給花兒定出9億的價格,風險性比起華誼收常升,應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樂視新媒體,這公司就更神奇了。9月12日成立,竟然是在樂視停牌之後才成立的,到現在還沒滿月,是個神馬業務都還沒有的殼公司,由賈躍亭控股的樂視控股控股……真饒,簡單點,就是賈躍亭控股的。公司註冊資本是3億(註冊資本驗完資後是可以正常使用的),樂視用和註冊資本相等的價格來進行收購,說是要用來作版權庫建設和經營。
這事兒聽上去就很繞,哪家視頻網站沒有負責版權買賣的部門?樂視在版權方面的成本和收益,原本也是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是計入財報的。所以,這一舉動等於是樂視把自己原來就有的一個部門拆了出去,然後又給買了回來……
倆公司,一個高風險,一個自賣自買,然後花了12億……樂視是錢多了燒的?沒事兒瞎折騰?顯然不可能。事實上, 樂視手裡的現金,總共也就2.2億,這點現金,買買劇尚且捉襟見肘,別說收購了。
到底是誰在買單?
12億,這錢到底是誰出,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來看樂視的收購方案:給花兒的9億,30%給現金,就是2.7億,70%給股份,增發2130萬股的新股給花兒,每股30塊不到;給樂視新媒體的3億,則全部用增發新股的方式。
現金方面,為了這2.7億的現金,樂視來個定向增發,向市場募資,而且不是增發2.7億哦,一增就增4億,除了給花兒的,自己還能剩下1.3億,說是補充流動資金……所以,這部分錢其實是股民的。
股份方面,照理增發會稀釋原有股東的股份,作為大股東的賈躍亭會犧牲一些權益。但是,一則樂視目前市值很高,股票很值錢,兩百多億的公司擴個十幾億影響不大,再者樂視新媒體本來就是賈躍亭控股,增發的一部分其實還是歸賈躍亭,所以交易前後,賈躍亭的股份只是從46.57%被稀釋到44.66%,幾乎沒動。最最要緊的是,樂視的股票漲了,所以賈躍亭的身家是不減反增了。至於股票為什麼會漲,當然是股民們的追捧,所以,繞了個大圈,為新增發的股份買單的還是股民。這說法可能有點不嚴謹,中間忽略了一些具體的交易安排,但差不多是這麼個理兒。
之前,華策16.5億收購克頓傳媒,創下影視業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併購案,用的方法也是類似,自己實際掏出的現金只有2800萬,當時我已經覺得華策空手套白狼了,但比比樂視,人好歹還花了點錢,樂視是不僅沒花,居然還有賺!
樂視的核心競爭力?
很長一段時間裡,對於樂視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我都想不出答案。早年間樂視押寶版權,靠做二道販子販賣版權的生意現在也差不多到頭了。
相比於優土,愛奇藝,搜狐還有騰訊,樂視不管是拼錢拼品牌,還是拼流量入口、用戶體驗,通通都不佔優勢。直到琢磨完這筆神奇的收購案,我才恍然大悟,「A股上市公司」,這就是樂視的核心競爭力啊!
A股是什麼,A股就是微信要做遊戲了,所有的遊戲概念股就能集體漲停的神奇世界。對很多公司來說,只要上了A股,就相當於上岸了,這裡沒有退市的壓力,沒有機構會來做空你,頂多就是來幾個好事兒的媒體過來質疑質疑財報,當然,也就是質疑一下啦。比如很多媒體不理解樂視是怎麼完成一年75萬付費用戶,1.5億收入的,這可是遠高於行業平均成績的哦。
在A股,業績很重要,可故事更重要!盒子、超級電視、佈局上游內容產業鏈,這些都是好故事!你要調動起市場的熱情,然後股價就會華麗麗地漲起來,股票值錢了,你就可以拿去質押融資,可以用來收買那些苦等IPO開閘未果的小夥伴們,坐等股民們前來買單就好,然後,股價就漲得更歡了,然後,大家都很高興。
至於盒子會不會卡,超級電視的售後靠不靠譜,影視公司的風險云云,虎嗅們愛怎麼吐槽就怎麼吐槽好了。
終於搞明白了樂視的商業模式
502的牛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2vn9r.html
樂視的商業模式說白了很簡單,不論樂TV還是超級手機為啥性價比那麽高,因
為樂視從來就沒想過從賣它們賺錢,它們賣越多反倒會給樂視網帶來越多的流量,對樂視網本部的業務是有幫助的,樂TV和超級手機都是虧錢補貼消費者的只為了追求一個炫耀的增長速度和規模。2014年樂視網的利潤總額0.72億,同比下滑70%,但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是3.64億,為啥因為少數股東給樂視網分攤了-2.35億,其中賣樂TV的樂視致新電子科技就虧掉了3.8億,相應的少數股東就分攤了虧損1.87億,少數股東為啥願意虧呢。因為少數股東的大老板還是賈躍亭,他虧得再多,只有把本部樂視網的業績搞上去了,概念搞上去了,股價搞上去了就沒事。2015年一季度,樂視網利潤總額0.2億,同比下滑50%,但是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卻為0.95億,增長11%,少數股東又虧了0.74億。經營上,賈躍亭自己個人虧損1塊錢,沒錢虧還可以把股票質押借錢虧,把樂視網本部搞漂亮,股票上賺回10塊、100塊,所以股價是樂視網的命脈!
因此,樂視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它壓根不想從經營中賺錢,它從股票市場上賺。
我突然想起了莊家1.0版本模式,莊家讓上市公司自己炒自己公司的股票,賺到了錢,再把錢偽裝成主營業務賺的,市場一看公司有利潤增長,股價繼續漲,莊家還可以繼續玩這個遊戲。
贾跃亭接受专访:小米对乐视的攻击举世罕见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8518
6月24日消息,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在接受《福布斯》专访时谈及了乐视和小米近期舆论交战、乐视到底有无政府关系、高额套现无息借贷给公司引争议、中央财大刘姝威质疑乐视等诸多热门话题。
在谈到乐视与政府的关系是,贾跃亭称:“有人认为,乐视最擅长的是资本运作和政府关系,实际上,这是乐视最脆弱的环节……我们是家现金流很紧缺的公司。政府关系也不是乐视的长项。”
在被问及乐视和小米近期的舆论交锋,贾跃亭表示,小米在近期主动发起对乐视攻击的最核心原因是“小米慌了”,“他们开发布会专门攻击一家上市公司的做法也是举世罕见、手段险恶”。
而对于“高额套现无息借贷给公司引争议”一事,贾跃亭表态说,乐视做到今天,如果还是为了个人这点钱,根本没必要这么拼命了。
以下为贾跃亭接受《福布斯》专访摘要:
福布斯:这两周以来,乐视处于舆论漩涡中。您处在漩涡中心,怎么看小米对乐视的一系列质疑?
贾跃亭:小米已经慌了。因为他们没有想到乐视会进入手机领域,而且直接打进高端市场。乐视手机销量屡创新高,乐Max总预约量已经超过200万,这些数
字让对手害怕了。反观小米,他们没有自己的内容,全靠置换、入股等形式引入,此外他们做的是生态圈,从一个硬件跳到另一个硬件。而乐视靠视频网站起家,打
造的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战略上,我们比对手更前瞻,更有优势。
有人认为,乐视最擅长的是资本运作和政府关系,实际上,这是乐视最脆弱的环节。乐视只在公开市场融资一亿美金左右,却达到了千亿元市值。我们很擅长资本运作吗?我们是家现金流很紧缺的公司。政府关系也不是乐视的长项。
现在,战略超前的乐视正在补上资本的短板,这当然会让竞争对手发慌。我认为这是小米在近期主动发起对乐视攻击的最核心原因,他们开发布会专门攻击一家上市公司的做法也是举世罕见、手段险恶。小米的做法已经影响到了乐视的原有融资计划,我们将保留起诉小米的权利。
福布斯:乐视正在销售的电视是不是涉嫌违规?
贾跃亭:这个问题我们已经通过发布会做出了解释。(注:2015年6月16日,乐视召开发布会表示公司目前正在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
平台七大牌照方之一)合作,对互联网电视终端进行整改。目前,联合整改方案已上报监管部门并已满足政策要求,只待最后通过。乐视还表示将努力以最快的速度
完成整改,满足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福布斯:在2013年进入电视领域的时候,您是否低估了政策方面的影响?
贾跃亭:这对我们的销售数量绝对有影响,但是对乐视的整体战略没有太大影响。去年一年,竞争对手一直借着广电这个事件来拼命的攻击乐视。
当年我做电视的时候,很多人提出反对,说这是个政治壁垒很强的一个领域。但是我认为只要我们把握住一点,就是只要真正在推动这个行业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总会有一线生机,无非是快慢的问题。任何的政策都不可能阻碍历史的发展,历史前进的车轮谁都无法阻挡,技术趋势也是任何人无法阻挡的,只是它让你变得更慢
一些,但不会从真正方向上扭转。现在来看,虽然广电总局也在严格地管控,但是政策制定者已经慢慢理解了乐视不是在摧毁这个产业,而是在推动行业的升级发
展。70%—80%的年轻人不看电视了,政府现在可以管控的是电视终端,而不是管控用户,你是无法逼用户坐到电视机前面。把这个终端限制死了,用户全到
PC和手机上看视频去了,虽然体验很糟糕,但是内容非常丰富,他有自主选择权,用户都走了,广电的价值不是被削弱了吗?
乐视的好处是又重新把大量的年轻人拉回到了电视跟前,广电的意义才更加巨大。政策制定者也慢慢理解了,他们对乐视的态度开始逐步趋于缓和了,甚至愿意聆听我们很多的声音了。
毫不夸张地说,从节目制作到播出机构和终端的改变,乐视实际重新定义和构筑了整个产业。这个产业所有的参与者都已开始模仿乐视的模式,包括小米。小米成
立底层的云计算公司,到入股世纪互联,再到入股迅雷,也是希望它真正能够深入垂直领域。现在小米仅仅是个生态圈,而不是生态链,收购了很多硬件企业,从软
件到硬件容易,从硬件到互联网,门槛就比较高了。去年一年它并不是非常顺利,但方向是对的。
我们特
别希望乐视的模式能够让大家所借鉴,真正让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当中取得优势。大家常讨论未来整个经济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的竞争格
局到底是什么。我的观点是未来的一、二十年是中国企业的世界,尤其是中国的互联网生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我认为很快会击败日韩企业,取得全球化的成功。
福布斯:您在今年五月底时抛出了减持100亿元股票无息借给公司的方案,这件事外界的争议很大,包括认为乐视网经营状况出现了问题。您的考虑是什么?
贾跃亭:很多人从负面的角度考量这件事,批评这个方案。其实如果我只是想要变现的话,可以有无数种方式。很多人问我:“你宁愿质押也不愿意卖股票吗?”
我现在质押率已经非常高了,只有卖股票才能让这笔钱长期借给公司,因为质押都是短期的,不适于做长期的投资。我将减持所得的100亿元五年免息借给上市公
司,这对上市公司和整个乐视生态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乐视做到今天,如果还是为了个人这点钱,根本没必要这么拼命了。
虽然批评声远远大于表扬声,但是这和乐视的基因密切相关,乐视是家高度创新的公司,不敢说每一件事都是创新,非常重大的节点上,乐视做了太多全球独一无
二的事情。减持这件事也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在全世界没有一个公司的创始人,把自己的股票卖出去上百亿,长期五年免息借给上市公司。大家听着很简单,但一般
人很难做出这种决策,是极为纠结的一个过程。
最重要的是,你要判断减持是为了什么。如果大股东减持是为了享乐,那当然可以看做利空,可以认为公司经营可能出了问题。但我的减持是继续投入公司,为了乐视的经营和创新。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福布斯:您这几年数十次质押股票,不少人认为乐视是建立在股价之上的,需要不断讲故事吹高股价。
贾跃亭:融资一直是乐视非常短的短板。说乐视生态是建立在股价之上,坦率地讲,有一定的道理,最起码在之前是这样的。我做了大量的股权质押,把所有的钱
都投到非上市公司体系,等于我们是双线作战,一个是上市公司体系业务要高速增长,另外一个所有烧钱的业务,培育期的业务,还没有进入利润高速增长期的业
务,都得自己来做。
这是由中国的股票市场资本的规则决定的,因为不允许你亏损,一亏损的话,几年就
变成ST了,两年就得退市了,只能把前瞻性的业务放在体外,很多股东不理解,有的说为什么不把乐视体育放进来呢,体育是一个短期不可能盈利的业务,收入增
长很快,但是它目前不盈利。手机更是这样。乐视把手机当做是一个重要的入口,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入口,我们不会在硬件上赚钱,上市公司根本接纳不了。
在这种状况下,就得用我个人的钱来投。
乐视有一个理论,就是绝不过度融资,绝不过早融资,过度融资
和过早融资最大的伤害不仅仅是我,更多是团队的伤害。为什么很多公司都被资本控制了,很多公司创始团队都没有掌控力了,甚至最后被驱逐出公司,最根本的原
因就是过度融资和过早融资,导致已经忘掉自己的初心了,根本掌握不了自己的未来。
在对产品进行定价
时,内部很多人都说咱应该定价高点,反正供不应求,定价高了不就迅速能盈利吗。这样说没错,但是这样做未来会变得很艰难,越过早的盈利其实未来会更难。盈
利意味着你高价,高价意味着你阻碍了很多的用户,用户的获取比你现在这种模式发展要慢很多,当你用户数量不够大的时候,未来移动互联网出现一种新的产品或
者新的模式的时候,对你的冲击力就会非常大。
福布斯:如果在股市泡沫期的时候,这个理论是非常完美的,从二级市场的投资到上市公司,都会有很大的收获。一旦股市向下的时候,风险就出来了。
贾跃亭:乐视从来没有过度烧钱过,否则也不可能用一亿美金做到今天体量。不过早融资,不过度融资,另外是不快速产生利润,我们希望赚的是慢钱,但未来真
正产生盈利的收入是大钱。亚马逊是非常伟大的公司,它的确改变了美国人的购物习惯,亚马逊到现在还是亏损的,但绝对不妨碍它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它不会因为
资本市场的涨跌而影响公司的价值。其实股票的价格决定不了一个公司的价值,只有股票长期的价格通拉下来,才有可能决定公司的价值。
资本市场是个称重机很对,但是长期称重下来,而不是短期的。一个公司是否有价值,盈利能力只是在后半阶段,最起码过了中盘,才去考量盈利能力。早期绝不
应该过早的考量盈利。考量盈利的话,必然会伤害用户利益。而互联网模式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而不是以企业为中心的。工业时代下以企业为中心,所有战略目
标的制定,都是为企业价值考虑,其次才是用户价值。
在互联网模式下,一个公司价值的高低不是你的盈利能力,而是你真正的推动产业进步的能力,推动人类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这才是一个企业最大的价值。
福布斯:外界对于乐视和您的印象是一个资本运作高手。
贾跃亭:从上市开始,大家一直在质疑乐视,不应该是你上市,或者不应该做到今天。但恰恰真正深入了解乐视的就会知道,乐视是一个资本能力非常差的公司,
从几个数据就能看出来。第一,截止到今天,乐视网整个上市公司体系的股权融资一亿美金左右,这是世界上非常罕见的公司。乐视目前分成两类资产,一类是全球
乐视生态,一类是汽车生态。全球乐视生态又分两大块:已上市资产和未上市资产。已上市的这块,截止到今天总共融资一亿美金左右,但我们今天做到了1000
亿左右的市值,且不说中国股市的泡沫到底大与不大,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这么小的投入能够做这么大一个生态。
乐视的竞争对手非常多,我们的七个子生态就是七类竞争对手,每一个行业,这七个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乐视的模式又是开放的。对资本来讲,我们用这么点
钱,打造了从最底层的云平台到上层的内容,再到智能终端。这其实和资本没有关系,资本对乐视的帮助并不是那么大,但上市之后,的确对乐视品牌提升都比较巨
大,但并没有带来现金,因为中国的股市限制非常多。
福布斯:刘姝威对乐视也提出了质疑,您和刘姝威进行沟通了吗?
贾跃亭:我们很希望刘姝威教授能来乐视调研,体验我们的创新。我们也希望商界、学界能真正进行一次大辩论、大讨论,来探讨怎么判断创新型企业、互联网企业的价值。
福布斯:市场会担心,乐视会不会成为蓝田。
贾跃亭:不可能,怎么可能?乐视在做的是创新,蓝田是家造假的公司。怎么看待乐视的财务状况、盈利状况,本质是新旧时代如何考量创新型公司的一次碰撞。对于创新企业,应该更关注商业模式和公司改变行业的能力和对全人类的贡献。
美国资本市场也是一样的,对亚马逊不会用利润来考量,而对阿里巴巴是考量市盈率的,这两家公司看似接近,但市场看法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最重要的
原因还是战略的愿景。马云是个非常伟大的人,是战略家、思想家和社交家,他的战略绝对非常牛,但阿里巴巴目前的战略投资者已经能够看到未来了,成熟性的公
司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 。
亚马逊虽然长期亏损,美国投资者认为亚马逊的战略依然是刚刚开始,公司市
值已经突破万亿。这是一个不断在创新、代表未来的公司,贝索斯的理论就是推动社会进步,我可以把所有的盈利全烧掉,就是为了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做新的业
态。他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手机,虽然失败了,但是这和他的理念是有关系的,美国唯一一个能够赶上苹果的公司有可能是亚马逊。
怎么看待乐视也是一样。净利润不应该是衡量一家企业价值的第一标准。在旧工业时代,赚钱能力是第一位的,这是行得通的。但现在,衡量企业价值应该是看未来,而不是净利润等硬性指标。
福布斯:乐视网的股票上周已经连续两天跌停,您怎么看公司未来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
贾跃亭:我们会专注地做好产品,继续创新。短期内二级市场肯定会承受压力,股民可能会恐慌。但我对乐视抱有最大的信心,长期来看,公司股价一定会回归价值。乐视是家磨难不断的公司,但我们是不会被打不倒的。
福布斯:小米提出乐视封闭的模式并不是一种生态,只能称为多元化。您能不能介绍下,到底什么是乐视生态?
贾跃亭:现在只要是差不多的公司,人人都在说生态,都认为生态模式或许是对的。但是生态又分好几种,一种是生态圈,生态圈主要是横向的;一种是生态链,
生态链是纵向的,就像几年前的乐视。另外一种是真正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既有纵又有横的,真正能够把纵向生态链的价值和横向生态圈的价值密切的融为一体
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生态链的好处是能够形成自我循环,自我进化。生态圈的好处是能够把大量的社会资
源聚集到一起。我们希望打造的是生态系统,首先是完成一个生态闭环,一个链条,在这个链条的重要环节我们对外开放,形成一个开放的闭环。好多人不理解,开
放的闭环,闭环不就是封闭的吗,为什么是开放的闭环。我们讲苹果是封闭的闭环,它的确做的非常极致,闭环就是能够产生跨界创新,能够打破产业边界,能够产
生新的产品体验。但开放是真正能够聚集社会的力量进入这个生态当中,形成不断地自我进化,等等。乐视的理念是希望能够打造生态系统,2016年是我们的开
放年,2016年之前主要干两件事,第一是真正的完成生态闭环,第二是向未来的生态全面开放打基础、做准备。这是我们的一个不同的理念,这是对生态的一个
不同的看法。像三星,也有生态,但只是硬件,三星手机90%的元器件都是自己的,乐视在硬件上,几乎什么都不做,就是做研发,只做技术。
乐视做电视之前全行业都在讥笑,都在质疑,但产品出来后大家开始觉得,不管对不对,先跟进吧。******,说好听点,只是一个简单的组合,根本没有理
解生态的精髓。生态的精髓是要化学反应,是要真正的打破创新边界。如何打破创新边界,最最重要的是打破企业边界,打破组织边界,这就是乐视生态型的组织,
甚至对全球的组织形态是一种贡献。
就像工业时代的电一样的,互联网已经是信息时代的最最核心的基础
性的一个产业,也可以说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核心要素。我们乐视的生态,我们叫七大子生态。大乐视生态有七个,互联网生态是一个基础性的东西,剩下的六个
生态,包括视频、电视、手机、影视、体育、汽车都是垂直的,也就是通过互联网基础性的生态,把六个完全看似不相关的产业,通过互联网真正的打破边界,真正
实现跨界创新,最后把它融为一体。
每次进入新领域,大家会觉得很疯狂,公司内部争议也很大,但我选
择了坚决推进。乐视网属于内容产业,是乐视生态的核心;乐视影业是以互联网基因,创新型地融合互联网和影视行业;乐视电视让我们第一次进入硬件领域,重构
了电视行业;乐视手机是因为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再次进入升级发展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入口;乐视体育刚完成一亿美元的融资,率先领跑互联网+体育;乐视汽
车的使命是保护地球生态,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会再一次颠覆汽车业。每一条生态链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全球性的万亿级市场。
福布斯:乐视要打造开放的闭环,闭环成形之后再怎么开放?
贾跃亭:我们的理念是乐视没有任何机密,我们希望乐视的每一个成功点都能向全社会分享,让大家都用正确的模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乐视生态开放的一种理念,乐视生态开放分两部分:战略开放、业务开放、资源开放,然后是资本开放。我们希望乐视的资本不光是由内部的人分享,更希望由全
社会的人分享全社会人分享,不是二级市场公开上市之后,内容分享,那只是浅层次的分享。更深层次的分享,是所有和乐视生态能够产生强相关、强化反的人或者
组织,我们都欢迎进入乐视生态的资本分享计划。我们融资的时候,不是向财务投资者进行融资,而是向所有产业链相关的重要的参与者进行。融资不是目的,而是
让他们真正的和乐视生态共生。我们希望用开放的模式,真正形成外部、内部的共生,以及全社会的共生。我认为这又是全球资本领域的一个非常大的创新。
LePar(乐视超级合伙人计划)现在处于比较早期,希望在建立一定门槛之后,再来公布我们的核心策略。
福布斯:每个业务部门都是一家独立的公司,你是怎么打破它们的业务边界的?
贾跃亭:依靠共同的愿景和梦想,共同的分享机制。我们建立的全球合伙人制,所有的人股权激励都是两层甚至三层。第一,你所在的业务线,你拥有你的股份。
第二,你会拥有乐视网的上市公司股份。第三,你会拥有未来整个非上市公司的整体的股权。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是持有两到三种股权。对我的VP们来讲更简单
了,比如张昭,既有乐视影业的股权,同时他又是未来乐视全球合伙人当中的重要合伙人,所以,他是持有两种股权的。这意味着什么?他既能够获得在电影公司的
收益,同时乐视生态的成功带给他的收益要比乐视影业更大。(TechWeb)
樂視的“鵟”給了360小米魅族哪些啟發?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4/151542.shtml

8月11日晚上,經歷了一路狂堵,終於子超來到了中國電影博物館,這里正在舉行的是樂視體育的超級自行車的發布會,自行車的名字叫“鵟”,這個字讀“kuang”,這是子超在逛一個自媒體朋友的朋友圈時看到他打了這個字,於是專門問了這個字讀什麽?怎麽打出來的,因為在發布會的現場,子超一直認為自行車叫“狂鳥”,請大家允許我的天真和知識匱乏,不過子超還是覺得“狂鳥”比“鵟”更好聽一些。
關於樂視體育的超級自行車的介紹在網上有很多了,子超就不多介紹了,只是這次的發布會給了子超很多的感慨。在未來的萬物互聯時代,子超認為未來的格局將不再是PC時代的霸主BAT,而是以360,小米,樂視,魅族為代表的“硬件四皇”的時代。這次“鵟”的發布會,對於做智能硬件的小夥伴們是一次不錯的學習的機會,子超將把這些感觸和啟發分享給大家,一起共勉。
第一眼上解決了酷的問題
做一款智能硬件的產品,首先要解決“酷”的問題,如果連第一眼都不入眼的話,那後面再好的材料,再棒的理念都沒有任何意義。其實在參加“鵟”的發布會的時候,有一個硬件四皇公司的公關朋友在子超的朋友圈里留言說子超去參加PPT公司的發布會了,子超覺得人家樂視的發布會現場效果非常不錯,而且讓人有一種很享受的感覺,於是留言給那個公關說就憑PPT你們就需要認真學習人家。子超覺得這個行業太浮躁了,在嘲笑別人的時候,要想一想你有什麽資格去嘲笑別人。樂視體育是一個很不錯的公司,最起碼子超通過這次發布會感受到了樂視做事情很認真,“鵟”第一眼給子超的印象真的很酷。
同樣是發布會,小牛電動的發布會就沒有讓人感覺到酷炫的感覺,在望京的大街上,隨便一個韓國的蹦蹦車都會秒殺小牛電動車。一個東西是否酷炫就在於你用這個東西的時候是否會有回頭率。子超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和鳳姐一起吃飯或者和範冰冰一起吃飯都會有非常酷炫的效果,鳳姐是追求一種另類的體驗,範冰冰是追求的一種主流的價值觀體驗。我們做智能硬件,要不美到極致,要不另類到極致,反正中間的產物你去做有什麽價值呢?所以做智能硬件的產品酷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你的工業設計師必須是另類或者是主流中的極致者。但如果解決不了酷的問題,說自己的設計師多牛然並卵,畢竟是消費者在買單,買智能硬件酷是先決條件。
產品上的智能融合非常柔
第一眼印象看完之後,再看智能硬件就是看“智能”二字,萬物互聯的時代,智能主要是傳感器的場景設計是不是融合的合理到位。樂視的超級自行車“鵟”將很多傳感器都融進了自行車上,而且是通過人們騎自行車的場景進行融合的,所以子超用的這個小標題是融合的非常柔。這件事情可以一分為三的看,第一個是你首先要了解自行車及騎行本身。第二個是你要了解現有的和自行車相關的,和鍛煉身體相關的所有的智能傳感器的屬性。第三個是將自行車的屬性和傳感器的屬性一起進行匹配,融合達到所有的傳感器是騎行場景驅動的,而非為了接收數據而去做的功能。
現在做智能硬件的產品有很多產品的智能都不是場景上的智能,而是功能上的智能。這個在2013年的時候,中國第一批可穿戴的創業者們都會犯這樣的錯誤,為了智能而智能,為了加高科技的功能而加,為了加傳感器而加傳感器,最後導致於產品的很多功能都有,就是沒有人用。當這些功能不是場景驅動的時候,人們很難去選擇使用他們,最終人們會選擇慢慢的遺忘這些產品。小米的很多可穿戴產品就是這樣被遺忘的,而360目前則選擇了互聯網+硬件的發展之路,屬於曲線的智能硬件發展,目前360所有的硬件產品必須是強剛需入口,在這個前提下在選擇用互聯網去優化和提升性能,達到漸進式“智能”。再回到超級自行車“鵟”上,在智能上的表現是“互聯網+傳感器+場景”的整體智能,這樣的智能會和硬件融合的更加深度,也會讓用戶感覺除了自身的酷之外,智能方面的酷也會隨之而生。
騎行愛好者們的發燒之做
現在自行車在一線城市雖然依然不少,但逐漸還是被電動車取代了。而二三線的市場還是大有人在的,但是否會買這麽高級的自行車呢?子超看了一下一些對於“鵟”的質疑?很多人會問誰才會買“鵟”?目前智能硬件產品只有兩種定位,一個是大眾消費,一個是高端人群或者發燒友人群消費。魅族的魅藍手機是定位的青年良品,這個定位很顯然已經超越了子超剛剛說的這種定位範疇,這樣的目標定位人群更加細分和精準,但是如果是否能夠真正的深入人心成為青年良品,還是很艱難的,畢竟在青年的機型上有360的大神和小米的紅米兩個品牌對陣魅藍,因此產品的定位,尤其是更細分的定位就代表了更加的窄眾人群,而面對競爭對手大眾消費的低價機型,是否還能夠堅守青年良品是一個非常值得考驗的事情。
這次超級自行車“鵟”,如果不考慮價位和用途,子超會毫不猶豫的購買,只是子超不是騎行的人群,已經習慣了開車,但子超也講了,這款產品其實是賣給追求酷炫和時尚的科技人群或者娛樂潮流的人群的。當然另一個非常強大的人群就是騎行發燒友了,子超的朋友老鷹基金的創始人劉小鷹大哥,他自己有一個飛鷹騎行俱樂部在創投圈很有名,而且小鷹大哥的基金還投資了黑鷹科技,有近4萬個車隊,60萬車友,這些都是騎行發燒友人群,“鵟”的騎行發燒友市場非常巨大。發燒這個詞是我們偉大的友商小米公司提出的,發燒這個詞當然也是更早的魅族黃章提出的,也許魅族的老白會將這個詞用廣普說成“發騷”,但確實是卡位非常精準的高端用戶,對於騎行發燒友來說,“鵟”都可以買回來放家里當一件工藝品。
騎行產業被社群經濟取代
從“鵟”的產品層面之外,發布會有兩個地方是非常值得所有做智能硬件的小夥伴們學習的,第一個是社群經濟,第二個是產業鏈的眾包。先說一下社群經濟,子超在《社群進化:從羅輯思維到黑馬社群》里提到了未來的互聯網經濟一定是現有社群後有產品和盈利模式的,未來社群經濟將會成為互聯網的主流趨勢。單看一款或者三款樂視超級自行車是非常難以顛覆整個騎行產業的,但是子超發現樂視超級自行車自身是強調社群社交的,而且這一方面的功能其實很強化,未來在城市的3公里左右都可以通過自行車自帶的對講機進行對話,另外APP的地圖里也可以約陌生人一起騎行,這些都會促進現實的騎行社群的建設,而且線下也有很多騎行活動和鼓勵社群建立的機制。社群是有能力改變一個騎行行業的,包括改變傳統的自行車產業鏈條,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小米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產業鏈這方面,子超想說樂視體育聯合很多企業一起在做這個騎行行業的大產業鏈,而且還是深度合作,深度和各個廠商達成了眾包合作的形式。比如說和平安保險聯合一起推出保險,飛鴿提供了制造和隨後的保養服務,中國聯通提供了上網包月卡,蝦米的音樂,ONEWAY的騎行套裝,各大銀行的分期貸款。這個產業鏈的眾包合作對於純互聯網公司平常是非常少見的,因為在互聯網公司只要做好產品就可以了,但子超還是要號召大家多學習這一點,咱們的智能硬件產品如果希望顛覆一個行業,就必須聯合更多的這個行業的產業鏈上下遊的友商一起做,很多人說樂視的運作資本的層面非常棒,子超還想補充一下,樂視的戰略方面包括剛剛說的行業和產業的布局也是非常不錯的。不知道360,小米,魅族你們如何看子超說的這一點。
智能硬件生態必然是垂直細分的產業鏈
中午子超和一個做VC的兄弟吃飯,一起聊起互聯網金融的創業,子超覺得現在的互聯網金融已經不再是P2P那樣簡單粗暴的玩法了,而是更加場景化的互聯網金融,比如通過一些現實生活的場景入口來達到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這一點子超微創新一下叫互聯網金融的O2O垂直細分領域。這種場景化趨勢也可以從樂視體育這次發布超級自行車“鵟”可以看出來,樂視體育從互聯網+體育的一個非常垂直細分的場景入口切入體育專屬的智能硬件進行深耕耘。也就是說大公司講生態,一定是某一個垂直細分領域的產業鏈優化和閉環打造,而不是大而全的無規則的布局。可以預見的是樂視體育在之後還有圍繞體育的場景化推出更多的智能硬件產品。
其實360的智能硬件生態也是如此,雖然現在看是互聯網+硬件,但是360的每一個硬件的強剛需入口,間接可以做成家庭安全領域的一個生態圈,這個圈就是垂直細分的產業鏈,而且是場景產生的全新概念的產業鏈,是家庭安全生態圈。在一年前大家還都是張口閉口談智能家居,談家庭娛樂,實際上這些都是功能上的生態驅動的劃分,而近半年,除了360找到了自己的智能硬件的垂直場景生態外,樂視也在娛樂與體育的領域深耕耘著自己的垂直生態圈,這已經不僅僅是家庭娛樂或者電視生態了,更多的是場景生態。另一邊小米公司則除了手機的出貨量還暫時領先外,基本上智能硬件生態依然不得要領。而魅族則開始了另類的場景玩法,但青年良品畢竟不是正常的生活場景,這個方向的嘗試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一款發布會,其實是反映了一個公司的綜合能力,產品不給力再好的發布會外表也是不成功的,一款用心設計的產品,我們不能用不變的老眼光去看一些變動的問題,子超覺得這個行業需要更多的是沈下來做事,多看看這個領域的產品,不要以批判的眼光看,多看看別人好的地方,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進步,這個行業才能進步,雖然子超的這篇從內容上不太嚴肅,但確實是“鵟”給大家的思考,一起共勉。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楊子超,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樂視的超級汽車生態更像是一場營銷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25/155386.shtml

前兩天,稍微關註一點互聯網圈子消息的同學,應該都被樂視超級汽車LeSEE首款超高端互聯網無人電動概念車和賈躍亭的情懷眼淚狠狠刷了一次屏。樂視SEE計劃成立不過28個月,就推出了概念車,業界人士都搬著小板凳坐等,但結果好像並沒有超出期待太多的驚喜。這輛概念車更像是一臺模型車,而樂視鼓吹的汽車生態,也更像是一場包在五彩氣泡李的營銷秀,被吹得很大,很美,同時,也很脆弱。
為什麽質疑樂視造車更多是吹牛?
對於樂視造車這件事的質疑聲一直沒有停過。特別是超級汽車亮相只有不到十分鐘,並且樂視也沒有過多詳細介紹這款車的配置以及性能。這輛只經過28個月就誕生的“超級車”更多的定語是“超級神秘”,提起樂視汽車和樂視汽車生態,即使是現在,大家更多的還是一頭霧水。
其實,這次亮相的樂視汽車完全算不上一輛真正的互聯網汽車,被業內吐槽更像是是一場阿斯頓·馬丁汽車模型發布會。參加發布會後,媒體甚至尚不清楚樂視具體對其進行了怎樣的改造。雖然樂視宣稱LeSEE概念車有著主打智能互聯概念,不僅可以實現自動駕駛功能,還可實現自我學習,具備人臉識別、情緒識別、環境識別和路徑識別等功能,但現場能夠看見的,只有它號稱獨具“互聯網感”的外形——前臉配有的超大LED屏和傳統汽車廠商早就實現的自動泊車功能。
可如果要說這就樣就是超級汽車,顯然我是不能接受的,環境識別和路徑識別這類的功能目前做得比較好的是百度和高德兩家地圖導航公司,擁有大量道路數據,樂視在這方面完全沒聽說有任何動作。而其標榜的汽車自我學習能力,顯然還無法支持樂視無人駕駛汽車上路,連在發布會上,都是靠丁磊開著出來的。
對於一點造車基礎都沒有展現的樂視,造車這件事當然還無法說服大家。樂視稱,在公布“SEE計劃”一年多來,樂視已經在智能互聯網電動汽車研發、生產制造、銷售、車聯網、充電策略、售後服務、汽車共享及社會化運營領域完成了全產業價值鏈的布局。
確實,在樂視參與了相關領域幾家公司的投資。然而,在核心的智能互聯網汽車研發方面,樂視對外宣稱的在美國已擁有400多名研發人員,全球研發團隊也已超700人,這些研發人員在之前卻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據英國衛報報道,目前未找到任何和加州樂視超級電動汽車相關的證據,也找不到任何與其相關的雇傭記錄和運營跡象。
甚至,連樂視在汽車圈開始挖人的消息也是從發布會之後開始逐漸出現。24日,樂視超級汽車正式宣布前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大眾總經理張海亮先生加盟,將擔任樂視超級汽車(中國)總裁兼COO。
做無人駕駛汽車到底有多難?
樂視想要做“汽車顛覆者再次發明汽車”,但是這並不是簡單的事。不管有沒有喊出這個口號,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開發多年的的前輩們都無法自信的說自己已經能夠推出無人駕駛汽車了。
最先宣布要做無人駕駛汽車的谷歌,無人駕駛項目已經啟動6年多,到去年11月,測試車輛以自動和手動駕駛方式累計行駛320萬公里,但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仍然處於原型階段。
《華爾街日報》曾刊登名為“蘋果計劃2019年推出電動汽車”的文章,文中援引不願透露身份的消息人士的話稱,盡管其將添加無人駕駛技術作為長期戰略的一部分,蘋果目前還沒有推出首款全自動電動汽車的計劃。
而直到現在,自動駕駛技術還被認為至少在現階段依然不成熟,無法與駕車人對交通狀況諸多因素,特別是突發事件的綜合判斷相比。
在國內無人駕駛汽車領域處於領先的百度,目前也才做到把研發團隊拓展到矽谷,這個被稱為“ADU-US”的團隊,預計在2016年底增長到100多位研究員和工程師。已經投入研發無人汽車幾年時間,並已上路測試過的百度也曾表示,最快要到2018年實現商業上可行的無人駕駛汽車。
研發無人駕駛汽車,需要在控制技術、傳感器技術、圖像識別技術等方面得到突破。而此前並沒有汽車基礎的樂視,只靠幾張PPT就想說服業內人士,恐怕很難。有一張PPT上提到了一句話:“自主研發‘三電’動力總成反向輸出給阿斯頓·馬丁,共享Faraday Future VPA可變電驅動底盤架構”。這是很有意思的說法,表明樂視汽車在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上很大程度依靠的是之前其否認註資的電動車生產商Faraday Future。
而據相關媒體對全球專利文獻檢索發現的結果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在與無人或者自動駕駛汽車密切相關的在多傳感器信息融合、在車輛定位技術、車輛控制技術等領域,基本也是傳統汽車廠商的天下。Faraday Future之前在電動車研發上的進度本身已經推遲,明顯感覺到其在技術上仍有欠缺。
雖然樂視宣布這款概念車目前已在全球獲得833項專利。可是,這些在PPT上展示的文字,也只能僅僅歸於PPT,現實中,樂視到底拿下了多少技術,還是一個未知數,因為在這之前,樂視也不是沒有過只拿了PPT說事,就來開發布會的前例。
樂視汽車生態圈更像是營銷秀
對於這款概念汽車,擁有的疑問太多,樂視很聰明的將疑問點和關註焦點拉長了。如果想要知道更多關於樂視汽車的消息,它會參加在4月25號開幕的北京車展。樂視宣布會將這款凝聚了樂視汽車生態理念的智能互聯網電動車帶到用戶眼前,全面展示樂視為用戶打造出的互聯網智能電動交通場景與生活方式。
但需要註意的是,全面展示汽車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內容。樂視在車展期間,會為樂視體育、樂視影業及樂視雲等其它樂視子生態分別安排生態專場,向80萬參加車展的媒體和觀眾做展示和體驗。這種借勢營銷,到這里已經非常明顯。說到底,其實還是借著互聯網汽車的高關註度,帶動樂視旗下的業務進行全面曝光。
綜合看下來,其實樂視無人駕駛汽車,和其宣稱的汽車生態圈,更像是對樂視整體業務的營銷。這也是樂視一向以來的宣傳策略——吸引盡可能多的關註度。
從這次現場的媒體數量就能看出,來自全球2600家媒體和近8000名樂迷,可以稱得上是發布會之最了,甚至有人調侃“樂視是一家發布會驅動的公司”。註意力經濟時代,也無可厚非。
樂視在發布會上宣布易到將與樂視生態共建生態專車,為用戶提供新的移動出行生活場景,生態專車模式基本就是樂視會員每年充值多少會員費,就可以享受到免費乘車或者共享分時租賃用車。通過樂視生態圈模式,可以把樂視會員、樂視電視、樂視汽車、易到用車等等業務全部都捆綁到一起營銷。
這種綁定,其實,對於樂視來說,還是為了推動目前會員和樂視其他業務的銷售。通過這種結合,一方面由樂視汽車這個焦點話題帶動整個樂視生態鏈的熱度,分攤營銷成本,一方面行駛在路上的易到用車又成為了樂視業務的活廣告,一石二鳥何樂不為?
有業內人士給出了一個很貼切的形容,就是樂視生態圈,其實可以看做是樂視包月付費的模式,這就好像是你選擇了電信169套餐然後包括了寬帶服務、手機流量、IP電視一個道理,反正都是一個籃子里的東西,一個套餐綁到一起,就可以叫做“生態”。用樂視包月付費,把樂視體育、樂視電視、樂視汽車、易到用車等等所有這些業務都包了進去,當然要制造幾個炫酷的名頭,來吸引消費者,讓他們覺得物有所值,或者物超所值。
在制造輿論熱點上,樂視顯然已經是其中高手,如果是樂視電視、樂視體育這類娛樂性的業務,這樣成功的營銷之術應該被稱贊,但汽車這個產業卻是關系到生命的,特別是無人駕駛汽車,應該沒有人願意把生命交給秀大於實幹的企業推出的汽車。對於樂視來說,應該反思一下,在其他業務上取得成功的營銷秀是否適合在無人駕駛汽車業務上。
【潮起創始人,每篇評論在全平臺覆蓋100萬人以上,微博@互聯網分析師於斌,微信個人號117821818,訂閱號『互聯網分析師於斌ityubin』】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於斌,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圖庫。
不再拼“故事” 考驗樂視的是財技
緊張的資金鏈是一把懸在樂視頭上的達摩克斯利劍,只是沒有人知道什麽時候落下來。
近日,樂視董事長賈躍亭把這一被外界質疑很久的問題擺在了臺前。他在內部信中直言:”我們的資金和資源其實非常有限。一方面樂視汽車前期投入巨大,陸續花掉100多億的自有資金,直接導致我個人對LeEco的資金支持不足。“
此外,樂視融資能力不強,方式單一、資本結構不合理,外部融資規模難以滿足快速放大的資金需求。賈躍亭稱,樂視糧草供應不及時,後勁已經明顯乏力,
緊張的資金鏈在樂視手機和汽車業務上體現尤甚。例如,“樂Pro 3”供貨出現問題,後臺服務無法充分支撐前端銷量,供應鏈壓力驟增,再加上一貫伴隨發展的資金問題,導致供應緊張,對手機業務持續發展造成極大影響。
對於樂視手機供應鏈相關傳言,記者7日致電樂視移動總裁馮幸,馮幸表示正在開會,不太方便談論這個話題。
不僅如此,人們也在關註,多元的業務生態和現有資金是否還能撐得住樂視的諸多“故事”?
四天蒸發百億市值
對於賈躍亭的內部信,市場並未買賬。
樂視網股價從11月1日收盤時的44.33元/股下跌到11月7日收盤時的37.85元/股,4個交易日跌幅近15%,蒸發市值已達約128.31億元。
而樂視旗下公司控股的酷派集團(2369. HK)更在11月7日當日暴跌18.32%。
對於拖欠巨款的傳聞,樂視網曾在2日公開稱“並不存在拖欠巨額款項的情況”,同時傳聞的資金鏈緊張導致緩發工資也屬於“抹黑造謠”。
不過,樂視網的“辟謠”並沒有停止外界的猜測和傳聞。
在最新的賈躍亭公開信中,他承認了樂視存在資金緊張,“蒙眼狂奔、燒錢追求規模擴張”同時,“糧草供應不及時,後勁明顯乏力”。
在樂視布局生態圈的過程中,上市公司樂視網(300104.SZ)的壓力顯而易見。
根據樂視網第三季財報顯示,樂視網的總資產約288.7億元,比去年底增長了70.0%,但同時負債余額約189.7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65.7%。雖然相較去年資產負債率77.5%有所下降,但負債總額和資產負債率仍舊很高,這無疑加大了資產管理難度,也增加了利息費用的支出,從而帶來一定的償債風險。
為了搭建樂視生態,樂視頻頻進行大手筆的資金用於長期項目。第一財經記者從樂視網的現金流量表來看,近幾年樂視網的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遠大於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且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呈下滑趨勢。
1~9月份,樂視網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為5.4億元,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為-72.6億元,2015年和2014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分別為8.8億元和2.3億元,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分別為-29.8億元和15.3億元。
其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下滑32.9%,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分別實現160.1%、88.0%和197.9%的增長。
在最近的一筆48億元定增中,根據樂視網披露的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顯示,發行價格確定為45.01元/股。伴隨近幾日樂視網股價暴跌,目前這些參與定增的機構和牛散也都被套。

“樂視剛剛進入手機行業時,通過資金開路,給供應商優厚的結款條件,賬期大概是3個月,後來賬期成了行業平均的6個月,由於資金鏈緊張,樂視可能希望供應商延長結款賬期,一些供應商不願意,傳到外界就成為了‘拖欠貨款’。”旭日移動終端產業研究所所長孫燕飈7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不過供應商的問題是,從6個月賬期,再到3個月從銀行收到貨款,供應商的回款期實際成為了9個月,年關難過,如果樂視延長賬期,的確可能讓供應商生產經營存在相當大挑戰。
錢”燒“向了哪兒?
“LeEco戰略實現節奏過快,組織與資金面臨極大挑戰。”賈躍亭稱。
樂視對資金的需求已經遠遠超出樂視的融資能力。根據Wind資訊顯示,自上市以來,樂視網累計募資約為145.4億元,其中直接融資92.9億元(其中首發7.3億元,定向增發60.2億元,發債券融資25.3億元),間接融資52.6億元。
與此同時,賈躍亭也在頻繁進行股權質押,將資金註入到樂視非上市公司體系。在A股市場上,像賈躍亭一樣拿出超80%的股權進行質押實數少數,股權質押大多發生在資金周轉困難,資金流比較緊缺或借新補償舊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根據三季度財報顯示,為了進行融資擔保,樂視網前10大股東有三位進行了股權質押。其中賈躍亭質押5.71億股,占其所持股份的比例為83.63%;第三和第四大股東劉弘和賈躍民分別質押了3785萬股和4182萬股,占其所持股份的比例為61.9%和95.2%。
在賈躍亭樂視體系發展過程中,首先是做視頻內容,接著涉及終端,從路由器、電視到手機、汽車,逐步打造自己的“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內部循環業務體系。終端是樂視體系重要的一環,不過,給樂視終端的任務並不是盈利,而是如何快速擴大銷量,爭奪用戶。有業內人士認為,通過銷售硬件,樂視最終可能成為全球首個潛在擁有數以億計願意為內容付費用戶的“內容運營商”。
然而,當賈躍亭將目光瞄向高價值用戶數量更多的手機、汽車行業,而且繼續補貼換用戶模式,則將樂視引入到了無止盡的燒錢之旅。樂視花了多少錢?樂視造車100億、收購酷派股權超過30億、補貼1700萬部手機……
樂視生態的子公司也在利用VC/PE進行融資。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8月份,樂視超級汽車獲得新華聯集團戰略投資5000萬美元,9月份又獲得深創投、聯想控股、泛海系、新華聯、宏兆集團A輪投資10.8億美元。
樂視移動智能也於2015年11月完成A輪融資5.3億美元。但根據樂視官方數據顯示,樂視手機兩年時間累計銷售1700萬臺,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巨大成本壓力,今年銷售高峰期一個月采購成本已達到30到50億,超出樂視目前承受能力。
樂視影業於2013年8月和2014年9月進行了兩輪融資共計約5.4億元。同時,在Wind資訊查詢顯示,樂視影業2015年在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私募發行了2只債券,共計3億元。
但是,手機、汽車目前所帶給樂視在內容付費等方面的收入提升,遠不能支撐如此龐大的支出。而樂視同時還在高速擴張其他子業務,這也是其所不得不頻繁進行融資、資金鏈緊張的原因。
“樂視的資金緊張問題不是不能解決,”孫燕飈對記者說,“問題是賈躍亭願意出讓多少股份,而且樂視要形成內容收入和生態布局的良性循環至少要到2017、2018年,在所謂的‘資本寒冬’,投資人要價更高,賈躍亭的難題是,成功撐到2018年,即使樂視成功了,他可能也失去了對樂視的控制權,失去了自己的‘親兒子’。”
樂視的資本泡泡是怎麽被吹出來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1108/159657.shtml
樂視的資本泡泡是怎麽被吹出來的?
道哥
本文為鬧客幫創始人道哥對i黑馬的投稿。
這段時間,關於樂視的新聞又一次刷屏了,開始的北美發布會,各種點贊的,質疑的,價值撕逼的文章到處都是,而且並沒有因為發布會的主戰場與中國時區差而有所不減少。而接踵而來的關於樂視股價的各種下跌消息,又掀起了另一輪的聚焦熱,仿佛一時之間,風口浪尖上的樂視要被媒體“淹死”了,就連賈躍亭自己也還是在11月6日出來發聲了。
然而,回望樂視一步步走來的驚心之舉,與媒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提,與其說樂視是一家標準的搞發布會的公司,還不如說樂視把媒體這回事兒玩兒的出神入化的公司,發布會只是其玩兒轉媒體的自然產物,而其核心業務也不過是在布局媒體帝國版圖,而眾多的概念又是其利用媒體杠桿進行資源整合的假借載體而已。
在發家的起點、所做的核心業務以及營銷的手段方法這三個層次上,樂視都是將媒體這回事兒玩兒的團團轉。
1.0起於媒體內容壟斷的瘋狂玩兒法
樂視被社會大眾廣泛認知,其實還源自其樂視網這樣一個產品,在幾乎是同期出現的各類的視頻網站中,雖然沒有優酷土豆的異軍突起,沒有愛奇藝騰訊視頻的背景靠山深厚,但是樂視卻在更多人並不意識到版權內容重要性的時候,開始囤積版權影視作品,而且是瘋狂式的,以至於早有基本的事實,在優酷等互聯網視頻平臺興起的早期,部分的版權視頻產品都采購自樂視網。
這里的版權視頻作品,從本質上說是媒體的兩大核心要素中的內容,因為媒體之所以成為媒體,是因為其擁有媒體力,而媒體力的本質就是將價值觀傳播出去,翻譯成通用的語言就是媒體=內容(價值觀)+渠道(傳播出去),而樂視在巨頭林立的互聯網江湖中,無法實現媒體力的全面掌握,但是卻選擇了一個點的單點突破,起步就將組成媒體的內容要素中,市場上的大部分稀缺資源壟斷於自己麾下,也從那一刻開始,才有了樂視的起步和起色,也擁有了未來牛逼的資本,看看當下小米的境遇就知道了。
2.0雙管齊下玩兒的還是媒體
當下,樂視所倡導的所謂的生態概念,生態化反體系,“X+X+X……”的靚麗組合,如果做一些認真研究,其實也並不見得像賈躍亭口中說的那麽深奧,也不像各種類型發布會上所呈現出來的PPT上各種生態圖那麽複雜。
在擁有了媒體內容這一核心要素的積累,所謂的視頻內容的核心優勢之後,開始了不局限於內容單一要素的擁有,開始尋求增強媒體力的,實現媒體真正價值的獨立渠道的實踐,所謂的電視,所謂的手機,所謂的汽車……
樂視涉足的硬件產品,都擁有一個共同特征,都是傳統意義上客觀存在於某一個人生活場景的渠道載體,並且擁有一塊屏幕相連,能夠實現視頻內容自由呈現的屏幕。
從核心影視內容版權的單點突破,到為其影視內容傳播出去,實現其媒體影響力的過程中,布局各種不同生活場景的渠道載體,也是實現其媒體策略的具體表現。
拋去外表無數的概念包裝和圖形表達,樂視做的事情無非就是建立更多的渠道,將內容傳布出去,實現媒體力的真正掌握,所謂的生態,並不複雜,所謂的生態也都是要實現其媒體力的具體實現方式而已。
而在另一方面,在實現了自身業務的媒體玩兒法之後,在將整體的媒體力作為一種價值觀輸出,實現更為廣泛的傳播的過程中,開發布會,進行組成發布會資源的一次性的壟斷性的使用,從本質上又是在借助外部媒體的力量,實現自己媒體力的更為廣闊空間的展示和實現。
所謂的玩兒轉發布會,無非就是借助體外的媒體力量實現自身媒體力量的傳播,也為自己擁有的媒體統治力站臺。
在自身產品和業務層面,抓住媒體的核心要素,構建內容到渠道的完整媒體力打造閉環,實現以媒體力擁有為核心的業務模式,再借助外部第三方媒體平臺,為其核心業務模式,也就是媒體的能力進行傳播和放大,實現了兩個層次,雙管齊下的玩兒法。
3.0媒體要玩兒就玩兒大的
1.0和2.0對於媒體的運用,或許都只是停留在業務層次的自然反應,而借助媒體內容起步,進行媒體力的鍛造,再用媒體發布會的方式手段將這種核心能力不斷放大,整個過程需要更多的資源,而形成資源聚集過程中,媒體杠桿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從最為開始,屌絲出身的賈躍亭就沒有選擇一個垂直細分領域的創業,堅持所謂互聯網思維的單品極致化發展路徑,直接實現一個單點的突破,最終的命運無非就被BAT收購或者徹底滅掉,這或許不是他想要的,因此從起步之初就擁有了顯見的野心,明顯在BAT之外,自己在概念層面,在業務層面,在模式層面新建了一個有別於BAT各自所在領域的全新賽道,是一條平行賽道,一旦選定如此發展策略,就選擇鋪大攤子開始運作。
而這一過程中,需要的各種資源幾乎都通過概念模式的創造,通過媒體杠桿進行對外放大,發現那些被BAT拒之門外的投資者,發現那些擁有資源業務卻不安於僅僅和BAT做生意的合作方,發現那些更能接受新的概念理念,願意參與嘗試的群體,並借助這些人和資源的力量,不斷為其大攤子提供支撐力量。
與其說賈躍亭在搞發布會,不如說是在搞募資(募集資源),通過媒體的杠桿屬性,一方面將概念傳播出去,另外一方面收獲傳播出去的效果,通過資源聚合的結果作為回饋,進行資源的運作。
抓住媒體的核心本質,起於媒體內容的優勢確立,不斷用軟硬結合的模式實現媒體力的打造,成就樂視一個媒體帝國的現實,並借助媒體的杠桿力量將概念模式等價值觀傳播出去,發現和連接那些支持和理解與BAT不同賽道的商業模式的人和資源,開放合作,追求共贏,才造就今天的樂視,不能定義其成功,卻可以看得出來其基本的商業邏輯。
媒體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
起步於媒體內容優勢的確立,在此基礎上用自建渠道,用硬件重模式去鋪設到達用戶的渠道通道,在不同的場景中去埋設自己的媒體終端設備,電視也好,汽車也好,自行車也好,手機也好,自建重模式的渠道場景,將自己的內容傳播出去,樂視的所謂生態模式無非就是一個自建閉環媒體業務閉環的過程。
而作為一介草根創業者,選擇了一條有別於BAT的平行賽道,未來目標定位為與BAT比肩的巨頭型企業,必然需要更多的資源,而快速聚合急需資源的方法一定又是借助媒體杠桿的力量,通過價值觀、理念、模式、概念的媒體化傳播,而且是全部覆蓋,飽和攻擊的模式進行,才造就今天的起步與一點點的進化。
樂視,起於媒體(內容版權),做的是媒體(業務本質),用的也是媒體(媒體杠桿)。
媒體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媒體的廣泛連接屬性,好事兒加上媒體的杠桿便可以實現更大的品牌放大效應,壞事兒遭遇媒體關註,便自然引發更大的負面放大效應,樂視在消費媒體,媒體同樣在消費樂視,成也媒體或者敗也媒體,這也是樂視真正的宿命。
11月6日,賈躍亭突然發布內部信,開始總結12年的發展得失,其中直指出來的問題,包括組織擴張太快,生態根基不夠紮實,一直被高速發展裹挾前進的論斷,從另外一個側面印證了媒體的兩面性,一旦上了媒體杠桿這條船,就如吃了春藥,有些時候已經是你自己無法控制停下來的節奏和時機了,快速行駛的汽車,車毀人亡之現象並不鮮見。
而另一方面,生活在媒體世界里的樂視,或許利用媒體的層次水平,真實功力或許已經有了超出我們更高想象的另外套路,也只有時間能夠發現其中的真相,關於媒體、關於模式、關於概念、關於資本、關於股價、關於發布會的本來面貌。
[本文作者道哥,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樂視
賈躍亭
贊(...)
分享到:
樂視的尷尬:故事講太多,本事不夠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08/159656.shtml
樂視的尷尬:故事講太多,本事不夠強
本文為科技不吐不快對i黑馬的投稿。
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幾天樂視有點尷尬,本是樂視金融的發布的大好字日,卻引發蝴蝶效應,讓樂視再度陷入了輿論漩渦,股價連日下跌,輿論的質疑聲一浪高過一浪,迫使賈躍亭不得不親自出面以內部信並宣稱1元年薪的形式來緩解愈演愈烈的樂視資金危機風波,但似乎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股價繼續下跌,賈躍亭該不該在這時發出內部信?
賈躍亭6日發布內部公開信,但截止7日收盤,樂視股價又跌了4.68%,似乎樂視未能挽回股民的信任,而輿論對樂視宣泄的情緒還未得到徹底抒發,賈的內部信更是激發了新一波的質疑聲。從公關的角度來講,賈在這時發布公開信是為了滅火,但這個時機是否適合發公開信是需要樂視公關反思的,因為這封公開信不僅沒能立即滅火,反而起到了火上澆油的反效果。
有人質疑樂視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樂視的成長過程也算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了,但近期接連不斷的負面消息讓樂視的公關壓力頗大,包括與國安合作的破裂,美國汽車工廠停過,樂視金融存在牌照問題,樂視手機遭遇供應商催款等,諸多事件同一時間內指向了樂視資金問題,這些問題導致樂視股價接連下跌,最終迫使樂視方面由賈躍亭親自出面以公開信的形式回應,但這封信一出其實就是承認了之前媒體的質疑和擔憂都是正確的,所以引發了第二波圍繞樂視負面信息的討論。
公司最高領導人承認了公司存在問題,雖然是承認部分問題,但給了媒體無限放大的把柄,賈的回應很明顯是起到了反效果。當然,我們反過來看,樂視本身存在的問題註定了其早晚要面對這一天,市場策略調整是必然結果,但因被動的受到媒體牽制而選擇的這個時機不太合適,樂視應該早一步在問題爆發前就宣布改變市場策略,或者再忍忍到年終時再宣布調整。正當在被輿論質疑時,匆匆的以一封公開信的形式宣布策略調整,會讓人覺得樂視是被動調整,而不是掌握市場主動權的既定策略,這是一種影響士氣的回應方式,在股價上也顯示了這一點。
樂視的危機是因為缺錢麽?缺錢只是表象,野心太大才是本質
之前很多圍觀群眾一直懷疑樂視瘋狂擴張究竟哪來的那麽多資金,近期集中爆發的幾起事件徹底暴露了樂視並不是土豪反而很缺錢的企業形象,賈躍亭很坦然的承認樂視確實存在資金不夠用的問題,並宣稱開源節流提升企業經營效率。這次的資金危機事件對樂視來說不見得是壞事,因為經歷過近期的波折之後讓賈躍亭真正意識到快速擴張帶來的風險性大幅提升。
事實上,引發樂視資金危機的原因並不完全是缺錢,這只是我們看到的表象,按照樂視此前的野心,再給其200億元也不一定夠花,企業手里有錢或者有足夠的融資能力,又或者備受市場追捧的時候,往往容易飄飄然的想做很多事情,凡客、小米都是例子,心理膨脹是人之常情。對於樂視這家冉冉升起的市場新星來說,不願意錯過任何機會,若是樂視再有個幾百億,就不只是造車了,學習馬斯克造火箭也不是沒有可能。
樂視的危機始於對市場機會的渴望,所以才會瘋狂投資收購,不斷擴張出7個子生態,在初期的順境中樂視融資能力極強,所以資金運作問題並未受到重視,而在如今的逆境中,樂視的資金缺口被無限放大並造成經營壓力,而這種經營壓力迫使讓樂視暫停擴張的步伐,轉而投入精細化運營,樂視該慶幸的是現在暫停還來得及,還有回頭的余地。
樂視的瘋狂擴張,踩的是風口還是深坑?
在此之前,樂視諸多子業務普遍受到了業界的支持,有媒體盤點的樂視子業務的融資情況,其中包括萬達集團、雲鋒基金、東方匯富、海航、安星資產、深創投、恒泰資本、亦莊國際、工行國際、建銀國際、創新工場、富士康、新華聯、聯想控股、民生信托等公司,足以見得資本市場整體還算認可樂視的擴張思路。
樂視做電視、做手機、做體育、做影視、做汽車,看似瘋狂的多產業擴張,但實則樂視每個業務都是踩在了產業鏈的風口期,這才讓樂視的生態故事一直都備受追捧。不過,當一些業務的風口期過了之後,很多問題就顯現出來了。例如手機市場,包括小米、魅族、錘子等廠商的日子都不好過,樂視這次的危機很大程度也是受手機業務的資金鏈危機影響;再看影視產業,一方面今年電影市場疲軟並受到廣泛質疑,二來近期網絡電影和網劇被監管的力度更加嚴格,樂視影視業務還有多大潛力很難說;而在汽車產業,樂視投入巨額資金仍未見到可量產的汽車,而此時上汽榮威的互聯網汽車備受追捧,吉利新做的互聯網汽車子品牌淩克成為熱議話題,樂視汽車的競爭壓力非常大。
樂視之前是踩在風口上進行擴張,可當風口期過去之後,樂視或會發現其實有些業務可能是踩到深坑中了,每一項子業務都需要持續的大量資金投入,又不能拆東墻補西墻的話,一旦資金遇到問題就很有可能功虧一簣。
內容、電視、手機、汽車,四條戰線都是充分競爭的市場
著眼於整個市場層面,樂視做的內容、電視、手機以及汽車,這幾個業務都是充分的競爭市場。這兩年視頻和影視內容競爭的激烈程度還在加劇,僅在網絡視頻行業,優酷背靠阿里,騰訊做了騰訊視頻,百度有愛奇藝,樂視在視頻市場與BAT拼投入壓力很大;若再考慮影視制作層面的競爭,除了BAT之外,還有很多傳統影視制作公司,樂視僅僅是其中一個普通玩家而已;在體育內容建設上,樂視也沒顯示出絕對的控制力。
在電視層面,看起來樂視電視仍優勢明顯,但電視市場的規模效應見效緩慢,樂視並沒有建立起絕對的市場優勢,這兩年很多傳統電視制造商的已經適應了樂視的沖擊。參考小米手機的發展歷程,樂視電視的競爭優勢還能持續到何時是未知數。至於手機業務,對樂視資金的拖累非常明顯,Pro 3已經出現了供貨問題,樂視拖欠供應商百億的消息也是因手機而起,樂視手機的銷量增長確實很快,但小米的銷量神話已經破滅,樂視手機銷量增長又能怎樣,如果手機本身不賺錢,銷量反而是負擔,更何況銷量也是會跌的。
另外在汽車市場競爭上,榮威也好,淩克也罷,還有長城、眾泰等車企,國產汽車產業進入白熱化,並且有些車企已經在進行互聯網嘗試,等樂視把汽車造出來的時候還有多少市場空間也是未知數,況且樂視半路出家做汽車,很多人還是普遍存在疑問的,如果樂視不能解決用戶擔憂,造出來的車沒人買的話,那問題就大了。如今樂視缺錢並不是多大的事,若樂視在電視、手機、汽車這幾個占據資金流的業務上出現銷量問題才真正值得擔憂會不會出現崩盤危機了。
樂視急剎車之後發現,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是核心業務不夠突出
這次賈躍亭一封公開信給樂視擴張踩了剎車,這次剎車之後樂視需要反思,其有諸多業務和子生態,但這當中哪個業務或生態是行業中最強的呢?阿里、騰訊、百度、360、小米、甚至是網易,都有自身擁有絕對強勢的核心業務,但樂視現在的核心業務是什麽?核心競爭力是否足夠強呢?
核心業務足夠強是互聯網公司的根基,也是最後的底牌,這張底牌讓企業進可攻退可守,也是企業的信心所在,初期樂視的信心來自樂視電視的成功,而後逐漸完成生態構建和企業經營邊際的擴張,讓樂視整體看起來非常強大。可一旦失去了市場光環之後,樂視就暴露出了核心業務能力不夠突出的尷尬。
阿里和騰訊都做了非常多的子業務,若以生態論衡量,阿里構建的子生態要比樂視還多,故事也講了很多,但無論媒體如何質疑阿里,競對如何抹黑,阿里依然是堅挺的存在,並且讓很多子業務成為行業中的領先者,究其原因是阿里在電商市場的根基足夠穩,並且能源源不斷的貢獻利潤,騰訊也是如此。可樂視還不能做到這一點,正是因為核心業務不夠突出容易讓業界對樂視產生根基不穩的疑慮,所以才會有很多人不想也不敢相信樂視的生態故事。
輿論風向牽動樂視敏感神經,生態這件事,相信的人多就成了
樂視講生態故事講了很多,依靠一場又一場的發布會也讓業界都知道了樂視生態,但這個生態故事講太多以至於落得一個忽悠的形象就不合適了,也不知道是電視市場的成功和手機市場看似不錯的成績給了樂視持續不斷開發布會的信心,還是賈躍亭本身就熱衷通過發布會來提高曝光量的公關策略,樂視的發布會一向都是大手筆,前不久拉了一大批媒體去美國開了一場號稱是樂視迄今成本最高的一次發布會,但那場發布會的效果卻有點尷尬。
樂視生態確實也有它的邏輯合理之處,但沒有實質性的市場效果之前,張口閉口就是生態反而容易引發受眾的厭煩,近期輿論對樂視的爆發多少有點之前積累下來的厭倦情緒。樂視現在需要多做些事情,少說點概念,概念說多了就不值錢了。其實樂視的產品還是不錯,我家一共有5臺樂視電視和一部樂視手機,從個人使用體驗來講,樂視的產品還是挺好的,但讓所有人認可樂視生態還是有難度的,普通用戶認可樂視產品容易,既便宜又好用,但讓他們認可樂視生態就很難了。
實際上,樂視生態多半是講給媒體和股民聽的,普通用戶誰在意一家企業生態不生態的問題,只要媒體和股民相信,生態這件事沒準就成了。現在的問題是之前通過持續不斷的產品發布會維系的良好媒體關系確實幫助樂視生態的理念傳達給了樂視股民,但股民的心理是脆弱的,如今媒體輿論開始廣泛質疑樂視生態,他們還敢不敢繼續相信樂視就成了問題,所以導致樂視股價的連日下跌。從近期輿論變化和樂視的變化來看,輿論風向牽動著樂視的敏感神經,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被輿論牽著走的企業很危險。
走在鋼絲上的賈躍亭,樂視沒有中間狀態,要麽偉大,要麽死亡?
賈躍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樂視沒有中間狀態,拒絕平庸,要麽偉大,要麽死亡?這句話很有魄力,也體現出了賈躍亭的胸懷誌向。整體來看,樂視正走在通往偉大的路上,但未到終點之前也隨時有可能死在這條路上,賈躍亭喜歡冒險,跟著他一起幹的職業經理人和投資公司也正在被賈的魄力和視野所吸引,樂視能有今天的成績是賈躍亭一手推動所形成的。
同期與樂視一起做視頻的公司有很多,優酷、騰訊視頻、愛奇藝、PPTV等在成就上都不及樂視,其中優酷、PPS、PPTV等都已經賣身了,唯有樂視發展到足以與BAT叫板,從這一點上,樂視已經可以稱得上偉大。但是樂視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賈躍亭有要麽偉大,要麽死亡的想法是否考慮過股民的感受?如果完全是非上市公司這麽說沒什麽問題,但作為上市公司的老總,多少還得註意一下措辭,以免被有心人抓住把柄而大做文章。
不到最後一刻,誰都不能肯定賈躍亭正帶領樂視通往偉大還是走向死亡,樂視現在做的事情做成了,賈躍亭就是下一個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失敗了就是下一個李國慶、陳年、陳一舟。另外,額外插入一個話題,樂視需不需要找個肩膀靠一下?百度是否可以考慮挺身而出?樂視與百度在很多方面都有互補之處,也有一些共同的戰略目標,如果現在百度和樂視能走在一起,對於雙方而言可起到極大的雙贏效果,但賈躍亭恐怕不甘心屈居人下,除非李彥宏有足夠的誠意打動賈躍亭,其實不可一世的劉強東都能選擇騰訊陣營,賈躍亭選擇百度陣營也不是絕對沒有可能的。
即便目前承受輿論壓力,樂視這艘大船短時間內也還翻不了
雪中送炭難,落井下石易,突然之間輿論一邊倒的對樂視未來擔憂起來。厭倦了自媒體沒完沒了指點江山式的行業點評,本不想湊什麽熱鬧在這個節骨眼上評論樂視的是非,但既然賈老板自身也已經意識到了樂視需要調整,科技不吐不快也就不妨展開探討了幾個問題,這幾日對於樂視而言負面評論不少,多這一篇內容也不嫌多,總比有事沒事的時候跳出來不痛不癢的點評樂視合適些。
另外,其實這次樂視的危機要比上一次小很多,上一次樂視都能挺過來,這一次的資金危機對樂視也不是絕對致命的,要知道如今在樂視這條大船上的人和背後的資本公司非常多,現在誰都不希望樂視這艘大船說翻就翻。很多人都質疑樂視生態的故事,但也有很多資本和職業經理人卻願意相信賈躍亭,難道是在商業市場摸爬滾打的投資公司和職業經理人要比一些圍觀的吃瓜群眾傻麽?當然不是,樂視的市場策略雖然是有風險的,但未來的收益卻很可觀,所以有人也有資本願意陪賈躍亭冒這個險。
企業負債經營也屬正常情況,樂視還不至於因資金短缺而全線崩盤,如今樂視這麽大的公司不會說倒就倒,至少也需要一個過程,若是未來某一天樂視真的岌岌可危了,也是其主營的並燒錢且占據資金流的電視、手機或者是還未見到的汽車在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所導致的。現在來看,樂視各項業務仍處於上升期,融資能力難以為繼只是樂視階段性的問題,這算是樂視必須要過一個坎,樂視挺不過去很有可能是由盛轉衰的開始,若是挺過去了未來完全有機會比肩BAT。
[本文作者科技不吐不快,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樂視
賈躍亭
贊(...)
分享到:
孫宏斌:認可樂視的商業邏輯 比賈躍亭更清楚樂視的資金鏈
1月15日消息,今日樂視與融創聯合舉辦了戰略投資暨合作發布會,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在本次發布會上對本次150億巨額融資做了部分說明。孫宏斌稱,之所以投資樂視,主要基於兩個商業邏輯:一是認可樂視商業邏輯,其目前就是缺資金,所以要不讓其缺錢。二是要改善公司治理結構。而融創要布局未來十年後的業務,做增量市場。
孫宏斌在發布會上表示,投資樂視的交易價格由賈躍亭樂視方面定價。他稱:“樂視別的都不缺,就是缺錢。樂視做汽車的邏輯是對的,我也想投汽車,但是我不懂汽車。所以投了需要錢的業務,一次把樂視除了汽車需要的資金基本解決,本來談的是樂視網股權110億,但後來覺得樂視可能資金還不夠,就又拿了樂視致新和樂視影業股權。”
孫宏斌還解釋道:”我把樂視業務分兩塊,一塊是汽車,一塊是非汽車,汽車我看不懂,需要錢比這邊多一點,我們這次只解決非汽車的錢。一次性把所有錢都解決了,缺多少解決多少。一算汽車肯定不夠了。”
孫宏斌表示,對於樂視,有些地方沒看明白,不過資金這塊兒看明白了,至少知道錢從哪里來的,又從哪里去的。“我比老賈看得清楚”。
他稱,投樂視不是因為不看好房地產,房地產在今後5-10年里還將快速增長。投資樂視是為5-10年後準備。 融創未來要投的方向,金融平臺,能源性,大娛樂,大健康——可能還有汽車。而樂視正對應 “大娛樂”的方向。
賈躍亭:樂視的“小目標”是發展成千億市值的公司
1月15日下午,樂視、融創召開戰略投資暨合作發布會。賈躍亭在發布會上表示,本次引入融創中國作為戰略投資者將一次性解決了樂視目前的資金問題。同時,引入融創作為樂視網第二大股東也會在規範化管理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引入融創作為戰略同盟後,樂視將不再是單槍匹馬。”賈躍亭表示。
據賈躍亭透露,一個月前他和孫宏斌一見如故,從下午六點到淩晨1點,暢談了6個小時。當天談完後孫宏斌就帶整個融創軟對開了項目啟動會,並且親自帶隊連續盡調1個多月。每天十幾個小時的工作,已經成為最了解樂視的人之一。孫宏斌還表示“這是唯一一次有巨大投資沖動”。
賈躍亭表示,對樂視生態來講,和融創的這次合作幫助非常大。第一,一次性解決了樂視生態發展當中的資金問題。樂視生態通過這些年的積累,已經具備了非常強的各個方面的能力,從商業模式的競爭力到產品力,到研發能力,到品牌力,到銷售力,最終形成一個非常體系化的生態力,還是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但是,資金一直是樂視生態發展的掣肘,對樂視現階段來講,是萬事俱備只欠資金,這次融創150億的註入,以及其他的十幾億的投資,對樂視生態的下一步發展,尤其是生態進入第二個階段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第二,對整個樂視的規範化治理。樂視是歷史上第一次引入了二股東,是非常具有轉折性的一個拐點。希望通過我們的二股東,能夠讓樂視由原來的單槍匹馬、孤軍奮戰,夢想成為孤膽英雄的一個公司,變成真正擁有我們的戰略同盟,擁有我們的夢想合夥人,能夠大家一起真正形成協同,樂視和我們的合作夥伴能夠真正的共生、共贏、共享。
第三,在業務和戰略層面,我們也會深入開展很多非常重要的合作,希望能夠通過樂視生態開放的理念,對房地產領域的業務帶來一些推動。當然樂視自身是永遠不會進入房地產業務的,但我們會把我們所有的生態產品、生態服務、生態理念帶入到房地產業務當中,讓我們的夥伴們取得更大的突破。
賈躍亭稱,FF91這款車一定是一款顛覆性的產品,很有信心讓FF91成為汽車行業下一個階段的拓荒者和引領者。 樂視戰略第二階段的目標很明確,增大客戶規模,提高正向現金流,提升上市公司體系的凈利潤,但還是會以非常低的毛利的模式。第三階段就會進入到整個非上市公司的體系凈利潤的增長方向。
賈躍亭表示,樂視控股將與融創中國開展業務層面的合作。賈躍亭稱,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為融創及全體股東創造十倍、甚至是百倍的回報, 希望樂視能夠成為中國最早突破千億美金營收的公司,或者能夠成為A股市場上突破千億美金市值的公司。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