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杏一陳麗如 從小護士到醫療通路女王 用故事打天下 20年成長千倍

2012-1-2  TWM




說一個好故事感動員工,種下顧客 至上的精神,杏一醫療做到第一名的關鍵,就在於用故事茁壯企業文化。

撰文‧鄭淳予

「你有沒有聽過我說抽血的故事?很經典耶!」杏一醫療董事長陳麗如一說起故事,大大的杏眼就閃著光彩,員工都知道,只要當「陳姊」說起抽血的故事,就表示 她又要提醒「魔鬼藏在細節裡」的重要性。

從第一家二樓小店面到兩岸超過一七○家專業醫療用品專賣店,陳麗如用了二十一年時間建立起台灣最大的醫療用品通路王國,她的創業故事早已是傳奇。要管理這 個橫跨兩岸、員工數目超過一千人的企業,小護士出身的她沒有專業的企管背景,她靠什麼管理這個王國?

走進「杏一」全台門市,迎來的都是親切、具有護士背景的銷售人員,為了讓這群娘子軍傳遞「讓人感動的服務」,陳麗如不用教科書傳授的管理技巧,反而是以最 直接的「說故事」方式,教育員工、管理公司。

「其實我一開始沒有刻意要說故事,因為知道沒有人愛聽老闆訓話,所以應該讓人融入情境。」陳麗如說,護理工作和銷售工作之間有著先天上極大的差異;護理人 員接受的是醫療教育,從注射到急救,所有工作都須按既定步驟進行。「因為救命的事情不能有彈性嘛!」但為了讓員工融入銷售情境,她就常常分享前一家店看到 的故事給下一家店的員工。

曾有位罹患咽喉癌的老榮民,在動了切除手術後,必須借助發聲器才能說話,當時杏一並沒有進口這項產品,門市店長不但幫老伯詢問其他醫材行,還替老伯向「台 灣無喉協會」申請入會,最後終於找到了發聲器。老伯收到發聲器的那天,再度來到杏一門市;店長以為老伯領到的發聲器出了問題,老伯卻用發聲器顫抖地對她 說:「店長你好,我要把我的第一聲謝謝獻給你。」用故事感動員工,再感動客人當陳麗如要教員工「服務業永遠不嫌麻煩」,信手拈來就是像這樣一則動人的故 事。儘管她坦承自己小時候個性文靜,讀了護理之後更是不善言詞,但她蒐集自己聽到的各種故事,在各地巡店時就扮演說故事的角色。

說故事達人、和田行銷執行長陳日新說:「談管理很生硬,但說故事輕鬆多了!」要把護理精神落實到每位員工在面對客人的時候,就要確保每個人都聽得到故事, 也把故事聽進去了。因此,陳麗如最在意的就是每月一次的「故事時間」。

她不只用故事管理這支千人護理團隊,還要求她們培養說故事的能力,「我們的晨會就是五分鐘,講重點!」繁瑣的營業事項在每天例行的晨會完成報告,每個月的 月會就留給各店店長進行說故事比賽。

「陳姊有一次來我們店裡,正好看到一位阿婆要試穿彈性襪,她不顧一身套裝,就單腳跪地讓阿婆跨腳在她膝蓋上!」在說故事比賽的月會上,人人聽得津津有味, 因為大夥兒分享的,都是自己在工作過程中親身經歷的故事。

「故事管理其實是一種由下而上的感染力,管理者要到一線聞味道,讓基層員工更重視正在處理的任務,進而鼓勵好的價值系統建立起來。」陳日新說。

故事不只是銷售及管理的工具,也是凝聚公司使命感的重要方法。「十四年前一個颱風天,當時二十四小時的商店還不多,我怕有人有需要,還是決定開店,結果那 天的營業額只有二六○元。但隔天有一位泣不成聲的媽媽打電話進來,感激我颱風天開店,救了她兒子一命。」陳麗如回憶,原來,那二六○元就是這位母親為兒子 買的十根抽痰管。

颱風天的故事感動許多員工,但颱風天上班畢竟還是造成許多家屬的反彈。所以,除了用故事爭取共鳴之外,陳麗如規定颱風天上班一律以加班費計算,交通費與誤 餐費也一律由公司補貼。這樣的「加班費」,陳麗如一天就要多付一五○萬元,但她毫不遲疑。「因為這是我堅持要做的事!」將心比心 故事,不只是說說而已員工編號第二號的汐止國泰店店長彭鳳梅說:「與其說陳姊很會說話,不如說她將心比心,因為她總是用心地傾聽,再真切地表達同理心。」 這位跟著陳麗如十九年的資深員工讚道:「她是值得讓人心甘情願賣命的好老闆!」二○一一年,杏一醫療成立滿二十一周年,陳麗如送給員工一份特別的禮物,就 是和陳日新合作,出版了一本《三心.二意.杏一情》,廣徵上百名員工在工作中遇到的故事,從中篩選潤飾成這本「員工刊物」。

小護士陳麗如靠著媽媽的五十萬元標會款創業,二十一年來,故事力不只讓她培養出一支打天下的千人護理團隊,也讓「杏一」通路王國迅速擴大,年營業額從二四 ○萬元到一一年二十六億元的千倍高成長,成為一家爆發力十足的企業。

杏一醫療

成立時間:1990年

董事長:陳麗如(圖右)

兩岸店數:172家

通路女王故事力心法

1. 以身作則的故事增加員工認同感2. 柔性故事鼓勵之外訂立理性目標3. 帶動員工說故事提高服務親切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1

“夜店第一股”獲超購近千倍 毛利率超80%入會費過萬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5/57945.html
夜店也能上市?答案是肯定的。即將登陸香港資本市場的首隻夜店股Magnum Entertainment(02080,HK,以下簡稱愛夜蒲),不出意外地受到追捧。據香港媒體報導,愛夜蒲首日招股已錄得逾百億港元孖展認購(保證金認購),超購857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公司毛利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旗下現有的三家會所入會費為1.38萬港元至1.88萬港元。更吸引眼球的是,公司未來有意向內地擴展業務。

  概念獨特受熱捧

  愛夜蒲招股書還未發出,「夜店第一股」就已經受到了市場關注。據香港《明報》報導,愛夜蒲首日招股已獲得逾百億港元孖展認購,超購857倍,很可能刷新上週米格國際(01247,HK)剛創下的紀錄,並成為今年的「超購王」,公司還須加印招股書和白表 (個人投資者認購的主要方式),以應付市場的火爆需求。市場消息還指出,鄭裕彤家族的私人投資旗艦周大福集團(01929,HK)已有意認購一半發行股數,國際配售的投資者數目亦在增加。

  招股書顯示,愛夜蒲公司控股股東為61歲的葉茂林,其現任耀才證券金融(01428,HK)的主席、執行董事兼控股股東。

  愛夜蒲此次計劃發行8400萬股,其中香港公開發售部分佔10%,招股價區間為1~1.5港元,集資至多1.26億港元,本月23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

  愛夜蒲目前在蘭桂坊及周邊擁有3間夜店,包括MagnumClub、BillionClub以及BeijingClub,午夜過後為顧客提供音樂、飲品等娛樂項目。BillionClub針對年輕專業人士,BeijingClub針對中等收入專業人士,MagnumClub以豪華的裝潢針對高收入群體。

  其中,BeijingClub是蘭桂坊一帶經營歷史最悠久的會所之一,也是香港同類會所中最大的一家,總建築面積超過12000平方英呎(約合1100平方米)。而MagnumClub除了是夜生活娛樂的熱點之外,還是公司及特別活動的熱門場地。2012年,平均每月舉行三場特別活動,包括記者招待會、公司排隊、音樂錄影帶拍攝、品牌週年排隊、社交網絡活動、時裝展、發佈會、頒獎禮、電影拍攝及電影首映等。如2012年電影《喜愛夜蒲2》的記者招待會及會後派對,就在公司旗下會所舉辦。

  記者注意到,關於MagnumClub,某點評網站上有這樣的描述:「全蘭桂坊絕無僅有的升降舞台……全人手打造鑲滿過萬顆水晶的閃亮座廁。」

  酒水收入佔比近八成

  查閱招股書可知,愛夜蒲的增長可謂迅猛,2011年至2013年,公司營業額分別為6998.6萬港元、1.37億港元及1.74億港元,同比增長分別達95%及27%。

  正如投資者所料,飲品銷售是公司收入的重頭。招股書顯示,以截至2013年3月31日財年為例,公司銷售飲品及煙草產品的收入為1.35億港元,佔總收入1.74億港元的77.59%。而入場費次之,收入為2241.5萬港元,佔比12.88%,其餘收入則為衣帽間寄存、活動租金、贊助收入及小費等。

  公司稱,2011年~2013年度毛利率分別為84.0%、82.6%及81.7%。

  正是得益於這樣的超高毛利率,自各會所開業以來,MagnumClub、BeijingClub及BillionClub的回本期分別為1.1年、1.7年及0.9年。

  而支出方面,以截至2013年3月31日年度為例,向飲品供應商支付的購買金額為3252.5萬港元,物業租金及相關開支為3031.4萬港元,員工成本為3110.4萬港元,廣告及市場推廣開支為1884.6萬港元,其他經營開支如信用卡手續費、保安成本等2014.3萬港元。加上折舊、上市開支等,錄得年度除稅前溢利3409.8萬港元,而期內溢利最終為2803.4萬港元,淨利率為16.1%。

  匯業證券分析師岑智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雖然人工成本上升和租金上升使得公司邊際利潤下降,但估計香港鋪面租金已升至近頂峰,未來不會再大漲。而且去蘭桂坊的,往往是消費力較高的群體,較少受經濟影響。公司是香港首家上市夜店,上市後市值僅3億~4.5億港元,不難吸引投資者和投機者。

  入會費1.38萬港元起

  愛夜蒲主要的銷售手段之一,為「會籍計劃」。

  公司稱,會籍計劃可使顧客享有VIP顧客地位與多重優惠及特權,包括免費進入會所、入會或充值時附送瓶裝酒,生日時額外推廣優惠,以及優先訂台等服務。

  要加入會籍,顧客須繳納介於1.38萬港元至1.88萬港元的入會費。其實,這筆費用相當於預存款,「可用於相關會所結賬,讓顧客可將會員卡作為借記卡或預付卡使用。」

  公司稱,由於各VIP顧客均可多次參加會籍計劃,並可擁有多個會籍戶口,而公司並未收取所有VIP顧客的身份證明文件詳情,因此不能確認不同VIP顧客的特定身份及準確數目。

  但收益可以量化。2011年至2013年,各會所共收到會籍預付款項結餘為520萬港元、926萬港元及1370萬港元。而款項利用率分別為82.0%、80.8%及82.3%。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愛夜蒲的規定,自2012年12月15日起,會員預存款項屆滿期為12個月,於屆滿日期後,預存款項餘額將予 「沒收」,並確認為集團的收入。也就是說,有近20%的預付費最後並沒有提供服務。

  不僅如此,這一會籍計劃還有利於活動的宣傳。公司會「使用會籍數據庫宣傳所有三間會所的活動,並會對一間會所的會員進行交叉推廣,鼓勵其前往及加入其他會所。」

  上市後瞄準新市場

  另外,愛夜蒲還有一家Zentral會所新開業。Zentral是愛夜蒲公司近期重點打造的項目,針對飲食顧客及高收入群體,以提高公司的市場滲透率,預計將於2014年下半年投入營運。招股書顯示,公司所籌款項的50%所得款項淨額將用於Zentral的開業成本,包括裝飾、租賃及招聘員工或專業顧問。

  公司稱,這四間會所涵蓋大部分在蘭桂坊一帶尋找夜生活娛樂的本地顧客及遊客。

  不僅如此,公司還將目光放到了香港之外的市場。募資金額中,除了20%將用於市場推廣,包括用於互聯網、電視及印刷媒體刊登廣告之外,另有20%將用於研究在香港以外地區(包括內地及東南亞地區)的擴充計劃。餘下10%將撥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公司稱,上市使公司有機會籌集資金,鑑於集團於2014年在蘭桂坊開設Zentral及於香港以外地區的擴充計劃,此舉對集團尤其重要。

  雖然只有寥寥幾句,但「擴充計劃」,尤其是關於內地市場的計劃,無疑非常吸引眼球。招股書中稱,「本集團正與盛智文博士討論,探討通過蘭桂坊集團的平台擴充業務機會,例如在成都、海口及無錫等城市的潛在商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812

Uber投資人暴賺二千倍 一人網站股價狂飆社群網路是華爾街的新泡沫?

2014-07-21  TWM
 
 

 

社群網站今年來吸引創投基金競相投資,吹起新一波網路泡沫,不太賺錢的叫車服務App公司Uber,市值已推升至五千多億元,金融市場開始懷疑,千禧年網路泡沫破裂是否會重演?

撰文‧乾隆來

叫車服務App公司Uber在六月完成新一輪的增資,這家成立至今才四年的新公司,這一波獲得黑石、富達等基金公司青睞,公司市值高達一七○億美元(約五千一百億元新台幣),與三年多前第一次增資相較,當時慧眼投資Uber的天使基金們,包括第一輪資本(First Round Capital)在內,已經暴賺二千倍!

Uber暴發的傳奇故事,最近突如雨後春筍般爆出,而且幾乎都與社群軟體的新貴有關。

今年三十二歲的以色列軟體工程師亞伯爾(Or Arbel)在公司老闆逼迫下,勉強花了八個小時寫出一個手機App程式,這個程式只有一個功能,就是發出「Yo」(音同又)給手機聯絡人。亞伯爾原本要在今年四月一日愚人節將 「Yo」掛上蘋果的Apple Store,卻被蘋果公司以「缺乏實質意義」拒絕。亞伯爾在老闆的逼迫下,多次向蘋果申訴,才獲得上架。

最蠢App夯翻!

僅花八小時 獲兩百萬次下載結果,這個被稱為「史上最蠢的App」,一上架竟然就吸引了兩百萬次下載,晉陞為最熱門的前十大App程式,還有科技分析師認為「Yo」這種腦殘的溝通軟體「最適合掛在即將上市的iWatch」。

亞伯爾與他的老闆被矽谷投資人追著跑,即使他們講明了這個程式瞬間就會被競爭者複製,馬上就有「Hey」、「Hi」等山寨版出現,但是幾十家天使基金仍然捧著現鈔要跟亞伯爾「Yo」。這個只花了一個工程師、八個小時工作的作品,賣了一二○萬美元(約三千六百萬元新台幣)的現金,換算亞伯爾的「時薪」高達四五○萬元新台幣。

與「Yo」一樣靠著一人就暴發的社群網站,還有販賣名人聯絡資料的Cynk科技公司。這家公司在美國櫃枱買賣的股票,從五月十五日的○.○六美元,突然暴漲到七月十一日的二十一.九五美元,四十個交易日上漲三六五倍。美國證管會因此下令暫停交易,《華爾街日報》以及各大媒體都報導,這家一夕暴紅的公司,「只有一名員工、去年底完全沒有營收,公司總市值卻突破六十億美元!」社群網站股價暴漲的傳奇,當然要以今年初賣掉的 WhatsApp最具代表性,這家員工只有五十五人,完全不收廣告的公司,在今年二月十九日簽約以一九○億美元(約五千七百億元新台幣)賣給臉書。WhatsApp在○九年以二十五萬美元創業,後來接受了紅杉資本七百萬美元的增資,短短四年內竟以一九○億美元賣掉,引爆了社群公司暴漲狂潮。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敏思(Christopher Mims)在七月七日的專欄大聲感嘆地問:「矽谷已經迷路了嗎?」他說矽谷的投資者忘了創新,一窩蜂只想從社群網站上賺到快錢。敏思認為,不論是Uber、Yo,或者剛完成股票上市、號稱可以代購兩萬八千家「餐廳外送服務」的GrubHub,甚至包括臉書在內的社群網站,都只是新形態的軟體廣告公司。

軟體才是硬道理?

矽谷創投基金湧入社群網站敏思質疑,美國的廣告市場一年有一千億美元,卻只佔十六兆美元GDP(國內生產毛額)的○.六%,矽谷的創投基金放棄了九九.四%創新機會,一窩蜂把鈔票全堆到社群網站,再度弄出了一個社群新泡沫。普華會計師事務所的統計也顯示,去年創投基金投資了三九九五個案子,投資金額有二九四億美元,其中有三七%,金額達到一一○億美元,都給了軟體公司,不論是絕對金額或者產業集中度,都創了歷史新高。

這一波社群狂潮醞釀多年,一直到二○一二年九月臉書用戶突破十億,以及iPhone 5上市,又有WhatsApp、LINE等即時通訊軟體加持,颳起了空前的社群旋風,大家相信行動通訊、社群、大數據將會徹底改變人類的行為,相信「軟體才是硬道理!」終於再度吹出了一個新的泡沫。

這讓人想起二○○○年那次,千禧年的網路泡沫。當時的高點出現在三月,主角是網路設備龍頭思科(Cisco),被媒體追捧為全世界最偉大的公司。思科是引領網路的火車頭,擁有最多的網路創新設備,為所有網路公司創業首選,人人捧著大把鈔票向思科執行長錢伯斯(John Chambers)請求指引明燈。

思科在二○○○年三月創下股價總市值五千五百多億美元的紀錄,成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企業」,全球最大的四十家投資銀行分析師,全數給予思科「買進」或「強烈買進」的建議。

思科兆元美夢破碎!

昔日龍頭,市值剩四分之一思科當時本益比達到一二○倍,超過微軟的五十五倍,以及英特爾的四十二倍。瑞士信貸的分析師衛斯頓認為,思科從一九九○年股票上市,十年間總市值成長一千倍,他在分析報告中預測:「我以非常謙卑的態度估計,以思科強勁的成長力,它非常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個『一兆美元』的企業。」結果,就在思科超越微軟的二○○○年三月,網路泡沫瞬間破滅,思科股價從高點的八十一美元,一度跌到十一美元;到了○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每股十八.四五美元收盤,總市值剩一千五百億美元。

十幾年來,網路的確改變人類的行為,思科也不斷創新求變,但是股價在十八至三十五美元間遊走了十五年,目前總市值一千三百億美元,只有泡沫時期的四分之一。當然,「一兆美元」的夢,早已淪為笑柄。

而微軟與思科當時超越五千億美元的總市值,成為再也無法觸及的天價,一直到一二年蘋果公司才又挑戰這個高點;一四年七月七日,蘋果來到波段新高,以五八三六億美元的總市值傲視全球。

千禧年網路泡沫破得慘烈,數以萬計的網路精英因此傾家蕩產,災難深深烙印在金融市場,十幾年來網路世界繼續勇猛邁進,已經創造了多次「典範移轉」的新浪潮,但是金融泡沫則從未在科技股上重現,直至今日。

過去十五年的科技龍頭,例如亞馬遜以電子商務稱霸全球,雖然本益比高達五百倍,但是公司總市值只有一千三百億美元,是年度營收的兩倍;蘋果公司藉著iPhone改變全世界,本益比卻只有十五倍,而且是帳上現金超越千億美元的藍籌型公司。

甚至是將全球帶入社群世代的臉書,雖然與思科稱霸網路設備時期有同樣的成長力,但兩年半之前股票上市,公司市值卻低於一千億美元,過去一年臉書拚命擴大廣告收入,營收盈餘三級跳,目前總市值也就一千七百億美元、八十倍的本益比,離千禧年的泡沫還有一段距離。

由此看來,一四年的社群泡沫,就算有水分,與二○○○年的網路泡沫,或者○八年的次貸風暴相比,還不至於演成全面崩盤的大泡沫。

特別是在金融海嘯之後,美國聯準會資產負債表從八千億美元暴增五倍,現在已經高達四兆美元,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印了這麼多鈔票,卻只吹出了臉書一千七百億美元、WhatsApp一九○億美元、Uber一七○億美元的小泡沫,金融市場一朝被蛇咬的心態,還是深烙在心中。

Uber會是泡沫指標?

今年獲利預估近五億美元

即使在「四年成長兩千倍」的Uber投資案裡,具體的營運數據也可看出投資界強烈的戒慎恐懼心態。表面上看來,一家不賺錢的叫車軟體公司,在全世界各個城市都遭到當地政府與計程車業者的強烈抵制,怎麼可能有五千億元新台幣的市值?

台灣最大的計程車隊台灣大車隊,目前有一萬五千輛車,每天叫車電話十萬通,每天服務三十五萬名乘客,而且還賣車體廣告、搞旅遊公司。幾萬人辛苦了半天,一年也就創造不到三億元新台幣的獲利,台灣大車隊股價一年來大漲一倍,目前公司總市值六十億元新台幣,與未上市的Uber差了一大截。

雖然Uber與台灣大車隊都是叫車平台,也都靠網路聯繫計程車與乘客;不過,從Uber去年底的營運資料顯示,Uber去年底「每週營收」高達二千二百萬美元、一週就超過六億元新台幣。

Uber掌握了客戶與司機的金流,客戶坐車不用現金交易,下車前在手機App上刷信用卡,Uber收款後再轉付給司機,而且因全球佈局,每週新增八萬名客戶(Sign-ups),一三年全年獲利一.二五億美元(約三十七.五億元新台幣),當時公司增資後市值達三十五億美元,本益比不過二十八倍。

以此估計,當保守的富達基金、私募基金霸主黑石參與今年的增資時,Uber的有效客戶可能已經倍增,今年的獲利預估也會逼近五億美元,才會有一七○億美元的市值。Uber與台灣大車隊,表面上看似相近,本質卻大為不同,這倒是值得台灣投資人與企業家學習的課題。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38

巴西購併王「六千倍成長」傳奇 打造啤酒帝國 百威英博3.5兆現金兆豪娶美樂



2015-11-23  TWM

雙十一前夕,百威英博以約三兆五千億元,買下南非美樂啤酒集團一○○%股權!光棍節創下約四千七百億元交易新高,七億多筆買賣仍不如這一單。購併王李曼三十年來用精準的眼光,開創六千倍成長的版圖。他的下一步,備受矚目。

百威英博(AB InBev)是全世界最大的啤酒公司,擁有美國百威啤酒(Budweiser)、德國貝克啤酒(BECK'S)、中國哈爾濱啤酒等當地最大的品牌,占有美 國四九%的啤酒市占率。百威英博旗下有兩百多個啤酒品牌,其中十六個是年營業額超過十億美元的超級品牌,在全球獲利最佳的前五大啤酒品牌中,除了海尼根, 其他四個都在百威英博旗下。

嫁入百威豪門的美樂啤酒集團(SABMiller)也非等閒之輩,美樂(Miller)、酷爾斯(Coors)是美國代代相傳的啤酒品牌,美樂啤酒擁有澳 洲最大的啤酒品牌福斯特(Foster),也是非洲最大的啤酒集團,總市值高達新台幣兩兆三千億元。如此昂貴的新娘,讓百威在三個月內提了六次親、每次都 拉高聘金,最後以「五○%的溢價」,扛著令人咋舌的三.五兆元新台幣龐大現金,才讓美樂首肯下嫁。

能夠完成撼動全球世紀購併的購併帝王,就是股神巴菲特最欣賞、兩人並肩作戰多年的巴西首富李曼(Jorge Paulo Lemann)。李曼是巴西最成功的投資銀行家,他在一九七一年入主投資銀行Banco Garantia,被《富比世》譽為「巴西的高盛證券」。李曼年輕時曾經是巴西的網球國手,巴西媒體稱他是「巴菲特、山姆華頓(沃爾瑪創辦人)與費德勒的 合體」。

首部曲:雄霸南半球

業務遍及十四個國家

一九九八年,李曼賣掉Banco Garantia,隨即展開堅定、漫長、毫不動搖的酷斯拉購併之路。

李曼在一九八九年以五千萬美元吃下巴西啤酒廠巴哈馬(Brahma),一九九九年他主導巴西兩家啤酒廠合併,吃下南極啤酒(Antarctica),成為雄霸南半球的美洲啤酒公司(AmBev)。

當時業務遍及十四國,還是百事可樂、立頓紅茶等在南美洲最大的裝瓶廠、代理銷售公司;但是,李曼在合併組成美洲啤酒公司後四年,再發動一次跨國購併,吃下 總部在比利時的洲際釀酒廠(Interbrew),並將德國擁有四百年歷史的貝克啤酒納入麾下,李曼隨後將啤酒事業總部搬到比利時,成為全世界銷量前三 大、占有全球一三%啤酒市場的巨獸。

原本啤酒市場競爭劇烈,李曼卻有能力透過整併、成本撙節、擴大國際市場,讓他的啤酒事業獲利率節節高升,二○○八年金融海嘯之際,李曼以五二○億美元的天 價,惡意購併美國最大啤酒廠百威(Anheuser-Busch),組成今天的百威英博。啤酒廠經營多半薄利多銷,李曼卻有辦法讓這個經營兩百多個啤酒、 飲料品牌的超級巨獸,在新台幣一兆五千億元的營業額中,榨出三千七百億元新台幣的稅後純益,淨利率高達二○%。

李曼在金融海嘯逆勢加碼展開購併,之後更用他著名的撙節整合術,例如把德國貝克啤酒移到美國生產,擠出大量閒置資產,利用處分資產的現金償還債務,○八年 的大購併至今才七年,李曼就把這個全球最大的啤酒廠,打造成淨利率二○%、本益比二十七倍、負債淨值比一○○%的績優公司。

二部曲:進逼美國

與巴菲特聯盟 不斷購併

令人震驚的是,李曼一面征服全球啤酒市場,同時在二○一○年,夥同巴菲特吃下漢堡王(Burger King),雇用一群三十歲上下的小屁孩來扭轉這個老牌速食王國;今年三月又主導了的卡夫食品(Kraft Foods)與亨氏(Heinz)番茄醬公司的世紀合併案,在美國市場征戰的李曼與巴菲特結成緊密的聯盟,配合全球政府開動QE大水喉,對老掉牙的食品飲 料產業,不斷發動令人瞠目結舌的購併。

原本巴菲特對於掠奪性的私募基金極為厭惡,但卻高度認同李曼,在卡夫食品與亨氏的購併案中,巴菲特拿出了比李曼還高出三倍的現金,卻只與李曼分得二分之一的股權,把所有的鎂光燈都給了李曼。

嚴控成本 連影印紙都管制李曼也是出了名的撙節殺手,貫徹聞名全球的「剪指甲理論」:企業成本就如指甲,一定要定期修剪。早年還在巴西經營投資銀行時,就堅持不走華 爾街的高檔路數,大家都在打通鋪的辦公室上班,主管也不配豪華轎車。後來進行的購併案,都要求嚴格的成本控制,例如規定亨氏食品公司「辦公室費用,每人每 月平均不得超過十五美元」,一個月雷射影印紙不能超過兩百張,過去卡夫食品股東會贈送的起司條、百威股東會贈送的啤酒等也全數取消。

說到撙節,就一定要提到李曼的徒弟、實際執行啤酒世紀大購併的布里托(Carlos Brito)。布里托出生在巴西里約熱內盧,一九八九年、當時才二十九歲的布里托,跟著李曼進入巴西巴哈馬啤酒廠,十五年後的二○○四年,完成跨國購併歐 洲的啤酒集團,布里托升任啤酒集團執行長,更成功完成○八年,以及今年的兩次世紀大合併。

即使身為全球最大啤酒集團的執行長、主導全球三分之一啤酒市場,布里托卻十分低調,至今未接受過媒體專訪,只有在一年一度的股東會,以及不定期的法說會上 可以見到他。除了重大場合穿西裝,布里托平日在辦公室就穿牛仔褲、襯衫,和一般員工一樣戴著識別證,看來就像是窩在美國中西部小鎮的沃爾瑪店經理。

布里托的撙節功力十分厲害,一○年完成百威啤酒購併的第一個完整會計年度,布里托竟然「省」了十一億美元(約三六○億元新台幣),讓華爾街的分析師直接用 鈔票來回饋布里托,從○八年十一月的購併起算,百威英博的股價整整漲了三倍多,今年即使用高達五○%的溢價收購美樂,投資人還是掌聲不斷,百威英博的股價 照樣堅挺無比。

百威英博的股東是對的,因為才剛剛宣布與美樂集團合併,李曼與布里托就施出強而有力的撙節魔法,讓這個超級購併案,省了巨額的利息費用與購併顧問費。

就在合併案宣布兩天之後,百威英博宣布七五○億美元(約二兆五千億元新台幣)的史上金額最高聯貸合約。除了中國的銀行,所有國家的龍頭銀行全部到齊!

但這筆聯貸案卻讓銀行界笑不出來,百威英博的財務部,或者更精確地說是背後的大股東李曼,自己就把聯貸案完成了,讓銀行原本期待的巨額顧問費飛了。百威英 博自己坐莊,安排所有的融資,一次借到交易金額的七○%;相反的,銀行只能用QE來的爛頭寸、半買半送,才勉強擠進聯貸名單。

百威英博的世紀大購併,可能是全球傳統產業的先驅,市場充沛的資金、史無前例的全球零利率加上低迷的景氣,讓所有食衣住行的老產業,須仰賴購併來創造外部成長。

事業版圖 六千倍成長

七十四歲的李曼與五十五歲的布里托,不會滿足於啤酒企業的購併,以他們對百事可樂的了解,及背後金主巴菲特是可口可樂的大股東,李曼從啤酒整併, 跨入非酒精飲料的整併,會是完全合理的選項。

從二十六年前,五千萬美元跨入巴西的巴哈馬啤酒廠,李曼與他的徒弟布里托,用嚴謹的購併策略,完成了全球第一、總市值高達三千億美元(新台幣十兆元)的啤酒帝國,巴西商人李曼「六千倍成長」的故事,是台灣的老闆們最需要的激勵故事!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懂購併也會撙節,投資人掌聲不斷

—百威英博股價變化

2008/07/13

英博集團(InBev)以520億美元買下百威(Anheuser-Busch),

合併組成百威英博

2015/03/25

3G資本以400億美元買下卡夫食品,將3G資本旗下的亨氏番茄醬與卡夫食品合併

2010/09/02

李曼的3G資本與巴菲特合作,以33億美元購併漢堡王

2015/11/11

百威英博以1060億美元,買下美樂集團100%股權

撰文 / 乾隆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32

致勝策略》鬥垮百視達、威脅HBO 它如何擊敗一千倍大的對手?

2016-02-01  TCW

看清自己的價值,可以發揮多大的力量?

全球串流影音之王網飛(Netflix)崛起的兩場關鍵戰役,是精彩的示範。

一月初的CES展上,網飛執行長哈斯汀(Reed Hastings)宣布,將網路影音的服務地區由六十國增為一百九十國,台灣就是其中之一。

「這(Netflix挾帶自製節目襲台)代表了台灣內容大戰要開打了。」福斯(Fox)國際電視網節目及頻道營運總經理陳安祥說,受傷最重的,恐怕是沒有內容、只有纜線的有線電視系統商。

「網飛沒有廣告、只收會員費,傳統電視台靠廣告、跟系統台收費的機制,恐怕要改變了。」製作出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的製作人,友松娛樂董事長薛聖棻觀察。

第一戰,撂倒百視達懂得割捨:不收遲還費改推吃到飽

這個掀起客廳革命的新贏家,經歷過兩場精彩戰役。有意思的是,每場戰爭,它跟敵人的落差頗為懸殊(見第九十一頁)。

時間回到一九九七年,剛創業的網飛資本只有兩百萬美元,它要挑戰的百視達,市值約達三十億美元,差距高達一千五百倍,但十三年後,網飛卻把對手逼到破產。

當時,百視達在全球有六千多家實體店,剛創業的網飛根本無縫插針。哈斯汀很快發現,要打贏這場戰役,打法要不同。

初始,網飛是滿手爛牌。它沒有百視達的通路優勢,據點少,消費者透過網路租DVD的生意,借還片的速度比較慢,上門意願更低。甚至,它也沒有百視達採購片源的優勢,片商最熱門的新片一定首先給百視達,別小看這些新片的威力,過去DVD新片約占一家店的七成營收貢獻。

但網飛並未選擇去追隨老大的腳步,如增加營業據點。而是,想清楚自己能做些什麼,最能凸顯自我價值。

它是這樣做的:網飛率先推出一個「吃到飽的收費模式」,消費者付一筆固定的訂閱費後,它就一次寄出三片DVD,等你看完之後還回,系統會依照你在網路上登記的電影清單,再寄出片子給你看。

網飛犧牲收租片遲還罰款制度。這百視達眼中,是自我毀滅的價格戰。當時,這個項目占百視達獲利貢獻超過一成,這個幾乎零成本的獲利肥肉,沒人願意放棄。

敵人看不起的市場,卻是網飛影響力越滾越大的起點。哈佛商學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點出,「吃到飽不只是很好的宣傳手段,對於不熟悉網路的消費者,概念更簡單,更容易溝通。」

做大弱勢:缺片源就做好推薦系統新進業者最缺的是片源,能買的熱門片也有限,但網飛沒把賺到的錢拿去狂買片子,而是投資在推薦系統建置上。

它先讓會員在網路上輸入想看的電影清單,透過大數據資料分析後,系統再變成虛擬的影片管家向個人推薦電影,不集中在熱門新片,聰明的解決新片庫存不足的弱點。會員們租看的影片,有七成來自推薦片單。網飛只要透過一些程式碼的操作,可讓使用者看到「他們有興趣且能租得到的片子」,而不會讓所有使用者,都在搶同一部片。

史兆威分析,此舉不但能提高客戶滿意度,更是百視達等實體店面做不到的。他估計,一般實體店新片租用比率約占全店的七成,但網飛新片比率只有三成。這 一來,租片量分散到老片,網飛的DVD庫存只需實體店的三分之一。

網飛,養出了長尾市場。七年內,網飛吸引了兩百萬的網路用戶加入。

諷刺的是,網飛的成就,就是來自沒有抄襲百視達的模式。

但百視達的破產,卻是因為它想學網飛,而深陷泥淖。

百視達的破產過程,非常驚心動魄。

當時,跟網飛應戰的百視達執行長安提奧科(John Antioco),是傳奇的經理人物,從7一Eleven便利超商開始,他一路爬到百視達的最高領導人。

〇四年,面對網飛的崛起,安提奧科積極應對。在二千五百萬美元挹注下,一百視達線上」網路DVD租賃平台不到一年就正式上線,配合取消遲還罰金制度,甚至推出完全新服務,讓客戶可以在網路與實體通路進行交叉租借影片,這是網飛做不到的事情,不到兩年,百視達線上就拿下兩百萬用戶。

然而,這個超級戰略布局,卻被它原本的「優勢」給擊垮。

就在網飛與百視達的生存戰爭打得最激烈時,百視達龐大的加盟門市業者抗議,線上平台正搶定生意。取消遲還罰金直接傷害了獲利結構,遭股東抵制。二〇〇六年,百視達在轉型過程中,因為獲利不佳,股東掀起政變,炒掉了力圖改革的執行長。一〇年,百視達以破產命運作收,安提奧科所有的布局,一夕歸零。

原本幾乎被打垮的網飛,就在同一時期,順利踏入網路影音年代。

第二戰:撼動HBO地位不怕轉型:看準趨勢走向網路影音

跟百視達的戰爭,讓網飛學到,專注把自己價值放大,就不能輕易隨對手起舞。

這種邏輯,也適用於它與HBO的角逐戰爭中。

〇五年,原本做DVD租賃生意的網飛,開始提供網路上收看電影的服務,仍延續其原有的大數據優勢,墊高競爭門檻。每年花一億五千萬美元改善個人推薦片單。確保用戶能在兩分鐘內,就找到自己想看的片子。

二〇一〇年,網飛訂戶觀看網路影音的時數正武超越DVD。台大工商管理系教授郭瑞祥認為。網飛在此役最大的成就,是將六百多萬DVD用戶「無痛」轉移到網路影音,將很有限的網路觀眾群養大。

但同時間,HBO在二〇一〇年推出有線電視隨選服務「HBO Go」,在美國本土的有線電視系統上,提供影片隨選隨看服務,進逼網飛。

哈斯汀明確對媒體表示:「我們最害怕的對手,就是HBO。HBO變得越來越像網飛……。」

HBO有個富爸爸——時代華納,是全球第三大電視娛樂與節目製作集團,同門兄弟還有製作《蝙蝠俠》與《超人》電影、在全球擁有眾多電影院的華納影業。當時的時代華納市值三百億美元,會員數不過二千六百萬人的網飛,市值三十億美元,規模相差十倍。

五年來,網飛迅速逼近HBO。今日,網飛市值已成長到四百二十億美元,與時代華納五百五十億美元市值大幅拉近。根據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所述,二〇一五年度北美十大最佳新電視影集票選出爐,網飛壓倒性勝利囊括六部,讓HBO顏面無光。

網飛面對與HBO的戰爭,做得最對的一件事情是:只做能凸顯價值的事,不隨敵人起舞。

對戰HBO,網飛沒有跟大家一起,砸大錢去買好萊塢電影,而是選擇自製內容。

當時,這在外界看來是個賭注。一家矽谷的高科技公司,大多數組成分子是宅男工程師,竟然想去自己說故事。但網飛有大數據分析當奧援。它知道用戶在看到第幾分幾秒時,會難以忍受而按下停止而離開;它知道用戶喜歡不斷重播哪些片段;它能圈出全球有類似口味的用戶,用A的選擇預測B也會喜歡什麼。

「我們要能增加網飛品脾識別度的影片,觀眾想看其他影片,可以去訂閱HBO、亞馬遜。」網飛內容長薩蘭德斯(Ted Sarandos)說。今年,網飛將投資五十億美元製作原創影片,這是網飛一年營收的四分之三,比去年亞馬遜加HB0等頻道合計的拍片預算還要一局。

網飛的行為看似豪賭,內容投資也影響獲利結構(見第九十八頁)。但這卻是能跟千倍大對手競逐時的關鍵:專注很重要,不做無法提供價值的事情,也一樣重要。

現在,加入影音串流之戰的廠商數目正創史上新高,除了原有的HBO、亞馬遜,硬體業的索尼推出遊戲機平台上的Vue,蘋果Apple TV將推出串流服務的傳言,也甚囂塵上。

網飛能否繼續在第三場關鍵戰役繼續贏,就看其能否把其「善於精算」的價值,繼續放大。

撰文 蔡靚萱、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53

嘆做總統難:美國比最大公司大數千倍

1 : GS(14)@2017-04-29 23:41:21

特朗普在上任100日前受訪談到當總統的感受,坦言曾以為當總統會比老本行舒坦,現在才發現作繭自縛,隨便一個部門都比企業複雜得多,甚至想駕車遊車河都不行,不禁慨嘆「總統唔易做」。



「會給自己很高評分」

「我喜歡我從前的生活,多姿多采。現在工作比以前還要多,我以為這(當總統)會很簡單。」特朗普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從商時已不大擁有私隱,現時更誇張要接受24小時特工保護,而且還有林林種種的安全守規,「我很喜歡駕車,但已經不能再駕」。特朗普又嘗試以商言政,「美國比起最大的公司還要大數千倍……每個部門的規模比任何公司都要大」。從商利益至上,當總統則須用「心」去做。特朗普少不免為自己的表現辯護,稱所謂的上任100日只是「人造界線」,根本毫無意義,認為這段時間已與國際領袖建立良好關係網,能為之後任期打好基礎,「我會給自己很高評分」。「你們想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我很喜歡他,我相信他也很喜歡我。」他上任前曾公佈百日政綱,惟不少仍未達標。特朗普認為成功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是他至今最大成就。他又解釋,由於局勢不斷變化,最終與政綱出現誤差亦無可厚非,舉例指不可能一邊要求中國解決北韓問題,一邊將中國列入貨幣操縱國名單,「這根本不可行」。美聯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9/200053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924

中環唐樓57年升值千倍

1 : GS(14)@2017-06-16 01:31:08

【本報訊】市區舊樓有價,中環威靈頓街57號全幢唐樓,剛以8,500萬元售出,雖然較三年前減價三成售出,但仍升值逾千倍。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威靈頓街57號全幢,由海外註冊公司Success Million Asia Ltd.以8,500萬元購入,物業6層高,總樓面約3,667方呎,呎價2.32萬元。物業三年前曾以意向價1.2億元放售,最後要減價3,500萬元或近三成售出。但原業主於1960年以8.1萬元購入,近年已由遺產執行人處理,57年樓價升值8,491.9萬元,升幅高達1,048倍。此外,港置旺舖營業董事陳起表示,尖沙嘴漆咸道南29至31號溫莎大廈地下12A號銀主舖位,以2,201萬元成交,面積約550方呎,呎價4萬元。原業主於2012年以2,830萬元購入,舖位5年蝕629萬元,貶值22.2%。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4/200549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393

科技透視:電競選手如藝人 收入可相差千倍

1 : GS(14)@2018-01-07 16:00:25

■英皇電競業務總監張焯然(左)希望家長明白「電競唔係乞食」;旁為英皇電競戰隊總監劉偉健。


電競業收入2016年開始高速增長,市場研究公司Newzoo估計去年更「玩」出逾50億元的收入。在龐大獎金及資本投資下,電競業締造出造富神話,媒體頻頻報道年僅20歲出頭的電競選手動輒百萬年薪,吸引不少年輕人想一圓電競選手夢。


最高逾千萬 部份無底薪

一如影視藝人及運動員,電競選手收入結構同樣是金字塔式,最頂尖的明星賺取過千萬年薪的同時,更多的電競選手可能只收取數千元收入,收入相差可逾千倍。去年收入最高的德國電競選手Kuro Takhasomi單是透過比賽獎金就贏得約1,906萬港元,而內地著名EDG電子競技俱樂部招聘的《英雄聯盟》青訓選手,月薪低至2,000元人民幣,有些俱樂部選手更是無底薪,僅以比賽獎金分成作薪酬。英皇電競戰隊總監、前世界冠軍劉偉健(Toyz)透露,電競戰隊薪酬可能會比不少人想像高,旗下G-Rex戰隊在台灣的平均月薪為2萬港元,被收購後,平均有三成加幅。當中上述為基本薪金,並未包含比賽獎金或直播收入等。若贏得一個大型比賽,或可達到百萬年薪級別。然而,目前真正投身職業電競選手的香港人相當有限,G-Rex戰隊亦僅有一位香港人。被問到簽一位本地選手時,會開出甚麼待遇條件,Toyz稱:「條件絕對會好過現時大學生出嚟求職嘅人工,我本身好理解選手職業生涯比較短,呢段時間好寶貴,我唔會剩係俾3,000、6,000、9,000蚊你打兩三年,當佢加入職場時可以得到比佢本身讀完書更好的待遇,先有吸引力。」英皇電競業務總監張焯然亦指,基本薪金會多過大學畢業生的月入中位數水平,最終價錢會視乎該位選手的實力,「好希望令啲爹哋媽咪明白電競唔係真係乞食,先可以令個市開始旺」

前世界冠軍:勿亂入行

作為過來人的Toyz坦言,「我係唔會鼓勵任何人去直接行電競呢條路,我唯一畀到年輕人嘅建議係讀好書、做好嘢先,再將空閒時間投入去電子競技裏面,唔好盲舂舂咁衝入電競市場,因為好可能你嘅天花板(能力上限)唔適合。」
Toyz續指,韓國政府會推動小朋友去打機,但香港政府不可能,家長會強烈反對。其自身過去亦有正職在身,只會工餘時間打機,但剛好有幸擁有打職業的實力。「我唔會覺得話我真係夢想做一個職業電競選手,我一日要打16個鐘咁。冇可能㗎我覺得,隨遇而安啦。」香港電競總會主席周啟康亦指出,「前景係有嘅,不過門檻係好高,好似做明星咁,你有幾多個可以做到最頂級嘅人,被人揀到去打職業賽。可能十萬個人入面,先得兩、三個可以出嚟做頂尖選手。」記者:彭崇強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02/202624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1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