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地產大亨侯西峰 要靠美食再闖股市 海港餐廳從南夯到北 貢獻漢來美食四成營收


2015-12-07  TWM

侯西峰從國揚建設的輝煌,到大舉負債請辭國揚董座,他沉潛十七年,重整旗下事業,漢來美食就是從漢來大飯店衍生的事業體;挾著漢來海港、漢來蔬食以及新引進的香港名人坊,年底將再闖資本市場。

今年年底自助餐「南霸天」漢來海港餐廳揮軍北上插旗,不但挑起台北自助餐界的敏感神經,且一億元優惠票券,分十天限量搶購,日日秒殺,北上以來展店的新據點接連創下訂位連滿半年的成績,在在讓人見識到漢來美食來勢洶洶的實力。

漢來海港去年營收達八.五億元,是「漢來美食」主力旗艦事業,貢獻營收高達四成,伴隨海港自助餐的營業爆發力,從高雄飯店霸主漢神大飯店分割出來的漢來美 食,預計年底在興櫃掛牌,屆時,可望與同列觀光股的王品、瓦城比價,炒熱市場,同時這也是集團創辦人侯西峰暌違十七年後,再登資本市場的新作。

十七年前,侯西峰的國揚建設借殼上市以來,股價節節高升,一度飆至八十二元高價,創下八八五億元的市值,同年,卻因過度轉投資,爆發財務危機,國揚名下負債達一九八億元,侯西峰為此黯然辭去國揚董事長一職,也踏上還債的漫漫長路。

還債拚重整 找出餐飲利基此後,正當四十四歲盛年的侯西峰,積極重整旗下事業,進行一連串瘦身,把心力集中在國揚建設、漢來大飯店及漢神百貨。這次即將上興櫃的「漢來 美食」,即是二○○三年從漢來大飯店的餐廳所衍生而來的事業體;而侯西峰家族目前持股超過八成。

漢來美食旗下含括十五項品牌,超越王品集團的十四項品牌、瓦城集團的五項品牌。一四年的營收近二十二億元,四成來自海港貢獻、三成業績來自宴會廳、另外還有一一年急起直追的「漢來蔬食」、一五年新引進的香港「名人坊」等,都是新納入集團旗下的潛力小金雞。

侯西峰以漢來美食重返股市,若想維持亮眼股價,第一根支柱當然就是知名度最響亮的海港,這也是他苦心經營二十年的品牌。

一九九五年,高雄漢來大飯店開張,海港原是飯店內的自助餐廳,海派的裝潢、豐盛的海鮮美食,成功打開市場,等到海港開進小巨蛋,超值澎派的定位,業績更是一路開紅盤,自此奠定漢來海港在自助餐「南霸天」的封號。

一三年,侯西峰任命主掌飯店「宴會廳」業務的戰將林淑婷掌舵,擔任總經理。林淑婷深耕市場二十年,業務能力一把罩,在她領軍下,吃下高雄飯店宴會市場超過五成市占率,成功把「宴會廳」拉拔長大後,近年林淑婷又扶植「漢來蔬食」,一舉成為排隊名店。

蔬食獲肯定 緊抓養生商機漢來蔬食的成立,有段與星雲法師的淵源。○八年,星雲法師在高雄巨蛋舉辦世界佛光大會水陸法會,席開百桌的素食宴由漢來宴會廳負責,一開始, 佛光山的法師們還擔心宴會廳無法應付蔬食料理,沒想到結果圓滿,連星雲法師都對菜色表示滿意,種下日後邀請漢來進駐佛陀紀念館開設蔬食餐廳的因緣。不過, 曾經吃素長達十多年的林淑婷則說「我一直很想做這塊,覺得這是趨勢。」近年來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大為提高,吃得健康養生更成為顯學,林淑婷看好市場,積極串 連資源,把飯店的港點師傅請來設計菜單、廚房教學,同時大量選用有機無毒的食材,成功打造漢來蔬食特色。

她表示,漢來蔬食客群不同於傳統素食,以年輕人為目標客群。翻開菜單,松露鮮蔬鍋貼、香茜菌菇腸粉等新型料理,多是傳統素食餐廳找不到的創意佳餚。目前漢來蔬食在全台有四個據點,平均單店年營業額高達三千萬元,儼然是漢來美食旗下的新一代生力軍。

今年六月,林淑婷再添新軍,拿下香港二星級米其林名廚鄭錦富粵菜「名人坊」全球代理權,名人坊也率先坐落漢來大飯店十二樓,吸引熱愛粵菜的老饕上門,開幕至今,日日滿座,每月貢獻達千萬業績,估計單點每年將為集團增添一.二億元收入。

品牌拚西進 漢來三箭齊發過去兩年,林淑婷不只積極開出新品牌,也持續北討西征,海港、漢來蔬食等品牌不單單跨出大高雄,也西進中國,去年漢來海港便跨海登陸至西安漢 神購物廣場,明年海港、名人坊、漢來蔬食更將三箭齊發進駐中國一線城市上海。林淑婷指出,海港、蔬食預計進駐上海七寶萬科廣場,正是看中該區多條地鐵匯集 區的便捷性。

除了積極拓展事業,漢來美食還有一個特色:把店務交由主廚負責。「我們董事長是西餐主廚;事業靠廚師支撐,便由廚師當家。」林淑婷說。漢來美食旗下三十二間餐廳,由三十二位主廚當店長。

主廚當店長 客訴處理有感其中,中餐、海港體系兩大系統則由兩位年資超過二十五年的主廚擔任品牌長。負責海港餐廳的品牌長劉子銘指出,如果客戶對菜餚的抱怨由外場人員 傳達,待在廚房的廚師未必能體會;若站在第一線,當客人對食物的好惡影響業績,負有業績任務的主廚店長就會更有感。

餐飲的靈魂是主廚們,為了穩住這批美食事業拓展的主力部隊,林淑婷也向侯西峰爭取員工認股,她認為認股能提高員工的認同與打拚的動力,於是,二○一四年, 以每股六十元讓所有正職員工認股,「為什麼我們要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其實就是員工分紅的概念。」一五年,漢來美食又辦理現金增資三千張,現增價 為一五○元,換句話說,兩年前的員工認股,帳上已淨賺一.五倍。

漢來美食目前規畫拚今年年底上興櫃、明年轉上櫃,成為第五家投入資本市場的餐飲集團,屆時股市新添一支小而美的生力軍,而曾在股市大起大落的侯西峰能否霸氣回歸,市場都在看。

精品老店SOGO敦化「拉皮」喚回三倍人潮全台百貨周年慶剛結束,最資深的精品百貨SOGO敦化館繳出一到九月年成長兩成的佳績,比起平均僅成長5.2% 的同業,表現令人驚豔。沒人料到,原本因面積過小、裝潢老式、人潮稀疏而一度考慮關門的SOGO敦化館,居然演出逆轉勝。

20年前,SOGO敦化館是全台第一家精品百貨,盛況時的年營業額曾經衝到30億元,但近五年平均營業額只剩18億元,只有當年的六成,SOGO集團一度想討論關館。

幸而SOGO副總吳素吟力排眾議,她看準敦化館位於忠孝東路、敦化南路、仁愛路交界的地利優勢,認為只要抓對切入點,就有機會恢復昔日榮景。去年,她成功說服集團董事長徐旭東、百貨董事長黃晴雯同意,今年初起前後斥資5億元進行改裝。

吳素吟將SOGO敦化館重新定位為「精品生活館」,新增男性SPA品牌,加上原有的女性SPA、生鮮超市,讓老客戶不只來買精品,更能享受生活。為了年輕 化,身為老東區人的吳素吟,引進「開飯」平價餐飲品牌、歐美城市自行車概念店VELO CITY吸引年輕人,現在20到30歲客人明顯增加。

再加上引進有「自助餐南霸天」之稱的漢來海港餐廳,排隊人氣強強滾。

邊改裝邊營運,今年SOGO業績就達到逾兩成的成長率,「經由改裝,SOGO敦南館12天周年慶人流是以往周年慶的3倍。」副理黎冠里表示。還沒全部改裝完畢,成長力就傲視群雄,也讓人好奇明年內外完工後,成長力將如何爆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66

一年半融資近3億之後,這個免費企業級HR平臺要靠什麽走上盈利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503/155537.shtml

一年半融資近3億之後,這個免費企業級HR平臺要靠什麽走上盈利路?
楊潔 楊潔

一年半融資近3億之後,這個免費企業級HR平臺要靠什麽走上盈利路?

產品——行業、渠道——平臺,這是陳諫早已規劃好的企業行進三部曲。

文| 楊潔 

2016年4月,理才網的城市合夥人大會在深圳、廣州、長沙、北京等城市開始舉辦。這是dayHR理才網創始人陳諫發展計劃中的第二步。從產品到行業和渠道,再到平臺生態系統,這是陳諫從一開始就為公司設置好的行程。而現在,理才網已經發展了6萬家企業用戶,在去年完成了A輪2億元的融資,並且啟動了daydao PaaS平臺生態計劃,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發展。

楊

dayHR理才網創始人陳諫

最早拿到錢時,公司只有一個人

在HRM領域,陳諫是個資深老兵。當年的老牌管理軟件公司用友和金蝶的HR軟件,都是出自他的手筆,而理才網,也已經是他的第三次創業了。

早在1999年,陳諫開發了自己的第一款HR軟件,成立了深圳碩旺公司。2002年,公司被用友收購,陳諫出任用友的HR事業部總經理。2004年,已經離開用友的陳諫註冊了北京理才網,並且研發了新的互聯網+應用的HR軟件平臺。它能降低應用成本,也獲得了用戶的支持。“當時我的第一個客戶就是新浪。”陳諫說。但是,當用戶增長到3萬時,服務器卻頂不住了,產品的運行速度也跟著變慢。最後,陳諫幹脆把服務器送給了新浪。“被硬件設施拖了後腿。”陳諫感慨。後來,陳諫進入了金蝶。

但在當時,陳諫說,他已經發現,手機在這方面的優勢。盡管當年,服務器性能都還有待提高,雲計算概念還沒出現,智能手機更是遙遠的事情,但他發現,手機速度已經越來越快,零件越做越小,彩信、拍照功能已經實現,加載軟件,看起來也不是不可實現的事情。當然,他最早的預想,也只是利用手機處理和提交表格,可以和服務器打通,還沒有想到後來這麽深遠,但是,這已經在他心里埋下了一個想法。

2010年,陳諫看到了當時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已經能夠加載一些管理軟件和地圖等。他立刻感覺,時機到了。離開金蝶之後,他的想法也獲得了用友總裁王文京的支持,但是,對於這樣的老牌管理軟件公司而言,要做這樣的轉變,還是太難了。時間一直到了2014年,陳諫覺得,再也不能等待下去了。

2015年,往往被稱為企業級服務的爆發年,但是,在2014年,這個趨勢就已經開始了。而陳諫認為,2014年已經“不是最好的時機了”。從2013年開始,互聯網化就已經在企業中開始普及,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都讓SaaS企業服務平臺成為企業互聯網化的新起點。“不能再等了,否則就已經太晚了。”

於是,陳諫回到深圳,創辦了現在的理才網。為了籌集創業資金,陳諫賣掉了自己的房子。他也通過朋友,籌集到了第一筆天使輪投資,總計7500萬元。能夠獲得資金,也得益於他在行業里的影響力和人脈資源。“拿到錢時,其實整個公司還只有我一個人。”陳諫說。但很快,得知了他的創業計劃,來自用友、金蝶的團隊的老朋友願意支持他。2個月後,公司就擴充到了100人。現在,公司的員工總數為300人。“其中三分之二是來自用友、金蝶這樣大型公司的有經驗的員工。”陳諫說。

做了多年的HR軟件,陳諫覺得自己,就像個HR一樣,了解如何去管理和組織團隊。公司里現在的很多員工都是他親自找來的。“我找來的都是之前是公司的中高層人員,他們能力強、經濟壓力不大,願意和我們一起創業。”其中很多人,被他打動,願意放棄原來的高薪職位,過來只拿幾分之一的薪水。

現在理才網的一位高管,當年在金蝶,年薪是二百五六十萬起。陳諫說,我給不了你那麽多,我只能給你1/10,但我可以給你期權,你可以來做做看,試試我們的產品。結果對方還是來了。

成立半年後,2014年9月,理才網發布了dayHR軟件,為企業提供HR SaaS解決方案,也是市場最早的移動端HR領域入口級產品之一。

陳諫能說服人的,除了他的產品經驗,還有他的創業理念。而這,最後也打動了他的投資人。

資本寒冬中的A輪融資

拿到天使一年之後,理才網再度融資。這次融資的時間正好是資本寒冬,但理才網還是獲得了來自複星昆仲和軟銀中國的2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這也是近年來,在SaaS領域最大的一筆A輪融資。

在融A輪之前,陳諫已經談過了十幾家投資機構。但最後,他選擇的是複星和軟銀。此前,陳諫曾經寫過一篇文章“A輪之後公司的發展預想”,論述了他對一個企業級服務創業公司成長階段的看法。他規劃了一家未來要上市的創業公司A輪後5年內的發展階段。在他看來,這樣的公司,最大的員工規模不應該超過500人,應該構建一個生態圈,對生態圈的形成,以及用戶體量和合作夥伴、營收規模的增長情況等等,他都有一個詳細的階段描述。另外還有一個視頻,講述的是未來移動辦公應用場景,手機是如何和團隊相連接的。“很多人看了以為是國外團隊做的。”陳諫說。

而這個遠景規劃,也吸引很多投資機構主動關註他們。最終,也是他對行業和公司發展模式的看法,打動了複星和軟銀。

企業級服務公司的三步走

產品——行業、渠道——平臺,這是陳諫早已規劃好的企業行進三部曲。

dayHR的產品的理念是“以人為中心”,以移動化為主,絕大部分應用都是在移動端上。此外,dayHR加強了對產品廣度和深度上的延伸。陳諫介紹,dayHR系統中,包含了全面的HR管理所需的服務,如招聘、培訓、考勤、薪酬等,同時,系統加入了管理工具模塊,比如考核、目標管理,另外,咨詢公司的常用工具,比如PBC,也被產品化,部署在其中。“現在能提供HR系統全線服務的,市場上只有我們一家。”陳諫說。

同時,dayHR的產品線中,也包含了CRM、OA、財務管理等,如財務雲系統dayFI、愛尚理客CRM等應用,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解決方案。

dayHR產品,現在還是完全免費的。但是,增值服務和行業解決方案,是陳諫下一步要做的重點內容。當客戶應用dayHR產品,需要搭建更多的系統、獲得更多的工具,或者需要咨詢服務時,dayHR會提供相應的服務並收取費用。在國內,理才網也和多家咨詢公司開展了合作。

此外,dayHR也將基於行業,提供個性化、具有針對性的行業型解決方案。而這部分內容,也是收費的。

從去年9月開始,理才網開始進行收費服務。據陳諫透露,目前,dayHR已經有1250萬用戶在使用,企業用戶超過6萬家。截止到去年年底,收費用戶200家左右,但收入已經達到1080萬元。今年前三個月,公司收入為700萬元。陳諫預計,到今年年底,總收入將達到8000萬元。“爭取在今年我們就實現盈利。”陳諫說。

平臺是早在當年理才網成立時,陳諫就計劃去做的事情。2015年10月,陳諫公布A輪融資完成,同時也發布了理才網基於PaaS服務的企業管理雲平臺daydao。

daydao平臺能夠為企業提供一站式PaaS管理平臺和各類SaaS應用解決方案,包括人力資源、客戶關系管理、協同辦公、財務管理、供應鏈等,可以為客戶提供在線辦公、移動應用和增值服務等。

在陳諫看來,平臺能夠滿足企業深度整合企業管理解決方案的需求。現在市場上部分平臺,雖然能夠提供產品,但是缺乏整體的框架,產品之間是孤立的,並未打通。而通過daydao,客戶能夠獲得一個比較完整的解決方案,在底層是相通的。

“我們是市場上第一家作為HR服務商推出的平臺,而且,我們要在深度和廣度上,像當年的用友和金蝶一樣呈現出來。”陳諫說。

和大平臺不是競爭關系

同時,平臺也能夠對行業用戶提供更全面的需求滿足。同時,也為理才網接入更多的合作夥伴、打造生態圈提供基礎。

而在搭建平臺這件事上,不僅業內的多家SaaS廠商在做,BAT等大玩家也已經紛紛下場。阿里釘釘和企業級微信的對抗戰即將展開,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中小型創業公司又該如何自處?

陳諫並不認為,未來BAT也將是企業級市場上的絕對統治者。他認為,BAT對其他中小玩家的滲透,不會發生在產品層面上,而將發生在資本層面上。“我們的平臺和釘釘是有差異的,而我們之間,也不存在競爭關系。”他說。

現在,理才網和釘釘、騰訊、華為等已經開展了合作。dayHR正在和釘釘平臺進行對接。一旦對接完成,釘釘的用戶就可以從釘釘平臺上直接接入理才網的產品應用。dayHR也已經入駐騰訊開放雲平臺,並成為騰訊眾創空間的首批人才資本管理雲應用,產品和騰訊微信企業號、企業級QQ、QQ郵箱等都在洽談接口合作。另外,dayHR和華為雲通訊、263雲平臺的雲盤和企業郵箱也開展了合作。

目前,理才網的下一輪融資也已經接近完成。從創立公司起,陳諫就一直關註著時間點,關註著動作要“快”的問題。雖然企業級服務目前仍是投資的熱點,但在已經有巨頭加入、大小玩家潛伏的情況下,對於後來者而言,進入的難度已經在越來越大。尤其是HR領域,陳諫認為,再想加入,已經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而對已經在這塊市場上成長的公司而言,把控好發展的方向、速度與節奏,以及處理好與合作夥伴、大平臺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

理才網還要繼續在行業上深入、擴大用戶以及加強和渠道商、合作夥伴的合作,形成自己的生態圈。

“我有時也在想,如果釘釘、紛享逍客和我們一起合作,行業將會是怎樣一個新的景象。”陳諫說。

理才網 HR軟件 企業級服務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524

“吸睛”的直播,要靠電商才能走向“吸金”的巔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27/156132.shtml

“吸睛”的直播,要靠電商才能走向“吸金”的巔峰
B座12樓 B座12樓

“吸睛”的直播,要靠電商才能走向“吸金”的巔峰

直播平臺不妨盡早和“氣質相符”的電商“聯姻”,聯手玩新花樣,而不是孤軍奮戰。

黑馬說

當今直播已經火到無以複加,再現了當初互聯網+的“雄風”。網紅在直播、明星在直播、拍賣也搞直播、內容創業春天更是被直播推進了夏天。四月份的跨境電商領域的稅改政策,讓原本享受風口紅利的跨境玩家亂了陣腳,海淘這片曾經的藍海提前進入了最後的洗牌期。當風口前後相遇,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文|仇蝶

海淘遇上直播,1+1>2?

創業圈流行風口論,雷布斯那句「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的言論,更是讓不少人以為「得風口者,得天下」。那如果深處兩個所謂的「風口」,那會是怎樣的感受?

海淘風口始於2014年,緊接著,直播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火速躥升。今年年初,在直播熱潮下,海淘和直播的交叉也開始進入資本和企業的關註視野。一個能快速變現,另一個能快速引流。只是1+1>2從來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據統計,目前直播規模快到100億,在線直播平臺數量接近300家,用戶數量達2億,大型直播平臺每日高峰時段同時在線人數接近400萬,同時進行直播的房間數量超過3000個。

然而業內的鼓吹,資本的追捧,讓競爭壁壘不高的直播行業陷入了當年「百團大戰」廝殺混戰的局面。很多直播企業自己挖空心思想讓收益最大化,而除了最直接的廣告變現外,電商變現尤其是網紅的UGC視頻直播變現是最受歡迎的。但這種缺乏內涵的同質內容是不具備長久變現的能力的。

直播對於電商,除了引流還有什麽作用?引來的流量是否夠精準?轉化率、複購率是否夠高?網紅UGC直播是否能解決電商和海淘商家信任度底的問題?如何避免UGC內容不可控問題?

「不以用戶價值為導向的創新,300家直播app一起玩套路,VC一眼就能看出來。」對於「瘋狂」的直播,曾經做過投資的波羅蜜聯合創始人如是評價。所以,這年頭,創新創業拉風投,還是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為好。

「歪打正著」撞上直播的「波羅蜜」押對了寶

跨境電商起家的波羅蜜,在直播+海淘領域嘗試摸索了一年多,2015年十月完成了3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百度參投。

波羅蜜創始人張振棟有留日背景。一次在好友的推薦下看了一個日本東京街頭船吉川先生用iPad直播賣魚的視頻:iPad直播著北海道的漁場畫面,東京鬧市街頭,消費者對著iPad,指手畫腳地點單,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直接和北海道的魚販對話。當時正在為波羅蜜找方向的張振棟大喜過望,直播技能解決信任問題,還有現場感,值得一試。

事後,張振棟認為他會堅持在直播這條路上走下去:「直播是現在打破地域和時間等信息壁壘的最好的工具。」此後,「直播+電商」成了波羅蜜的「標配」。在最初波羅蜜還嘗試過UGC直播+C2C賣手模式,但很快被pass掉。對此雷婷婷的解釋是:「我們不太敢做C2C跨境電商。」正品是海淘過程中消費者最關心的,直接關系到信任基礎。

而C2C模式下,平臺無法控制各個買手的貨源,因此從源頭上無法保真。在這種情況下,賣手們做直播,比如直播掃貨現場視頻,固然能建立一定信賴度。但一旦發現一個賣手的一場直播有假,那整個平臺的信譽就會下降。

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也被假貨弄怕了,天然地會懷疑賣手直播展現的商品是真,到發給他們商品時就作假。現實中也的確很有可能存在這種情況,「平臺解釋不了,也確實控制不了。」如果完全UGC,內容很難出新,主播之間必然會產生競爭,內容就容易失控,陷入「三俗漩渦」,這也是目前鬥魚等眾多UGC平臺的死穴。

綜合權衡之後,波羅蜜為了能自己把控貨源真實性,選擇PGC直播+B2C自營模式。直播的形式是張振棟無意中得到的靈感,這一形式也為波羅蜜帶來帶來了意外收獲。

「我們的海外team在和品牌方談合作的時候,直播成了很好的催化作用。他們一方面把我們作為銷售平臺,另方面作為市場推廣平臺。這種直接接觸中國消費者的渠道,也讓他們開了腦洞。」雷婷婷補充到。

當然直播最直接的效果還是引流,所以波羅蜜現在也在主動嘗試與其他直播app平臺合作。前不久,波羅蜜聯合日本高檔內衣品牌Bradelis、中國專賣內衣的小清新平臺B氧氣app,在日本做了一場聯合直播首發,氧氣CEO徐黛妮親身示範穿戴內衣的視頻在美拍等平臺同步直播,最終播放量達20多萬。

電商主播選擇還是大有說法的

現在的直播app靠網紅做電商,人是核心流量,人紅到哪里,流量就淌到哪里,現金也自己留到哪里。用戶只忠於人而不是網紅們出售的商品。這對於擁有眾多品牌的平臺電商而言,為了保證穩定的用戶流量,在主播的挑選中會更看重懂當地文化和品質商品的人。這也是為什麽不少跨境電商創始團隊會滿世界去挑貨,為自己品牌「代言」的原因。

波羅蜜圍繞品牌和商品,會展開一系列包括直播在內的內容包裝,幫助海外品牌迅速建立與中國消費者的連接,進入中國市場。其中,直播是每一場包裝推廣的重頭戲。但在此之前,有海報預告,之後又有剪輯版視頻、專題頁、眾測活動、以及單個SKU視頻。在社交媒體上,還會配合有其他推廣活動。

而品牌方之所以沒有選擇自己在映客、美拍、花椒做直播,而是選擇在電商直播平臺,是因為直播app無法給品牌方找到精準的消費者,無法直接將直播平臺用戶轉化為下單用戶。視頻直播網站雖然流量巨大,但是受眾紛繁複雜,不夠精準,轉化效果差。無論是像韓國嬋真、日本ORBIS、POLA這樣的大牌,還是小眾品牌,都有同樣困擾。

有別於直播app,電商平臺天然聚集了一線城市白領女性用戶,在這里,她們天然地願意接受對商品的介紹,而非汙汙的直播。

一直在做直播電視的波羅蜜,談及直播的技術壁壘,雷婷婷反而很坦然:「我們曾經也覺得直播技術壁壘是我們的防護墻,但做B2B的移動直播服務提供商會大量興起。它比互聯網、移動手機的普及速度快得多。前兩年大家跟著玩「互聯網+」,最近三個月開始「直播+」,但大家忘記了許多企業在玩「互聯網+」的時候碰到多少難題?有多少是在拿「互聯網+」的概念去圈錢?如果沒想好就沖進去玩直播,可能非但沒樹立起直播技術壁壘,反而被直播綁架。」

雷婷婷認為:自營直采,才是波羅蜜在「直播+電商」行業崛起時真正的商業壁壘。

直播app電商化,靠譜嗎?

對直播app們而言,現在盡力嘗試電商變現:直播帶來的流量用電商方式變現。但電商是個很重的模式。對於他們來說,電商基因的缺失是塊短板,一時半會補不回來。跨境電商,是個更專業的領域了。

成為「直播界里最會做海淘的」或者「海淘界里最會做直播的」,並不等於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公司」。但,顯然沒有人願意放棄直播這塊肥肉。只是如果沒有電商基因,單純靠直播引流,只能賺一筆快錢,撐不了多久就得死。

對電商而言,固然需要靠直播拉動流量,但需要優質、精準、容易變現的流量。現在直播平臺用戶魚龍混雜,而且要購買商品就需要跳轉出去到電商平臺。怎樣把直播app和電商做嫁接,給用戶一站式體驗,是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其實,對於所有要做直播內容的平臺來說,如何讓直播內容有價值是大家都會關註的問題。直播這個形式,雖然互動性比較強,但難以保持持續高質量內容,有價值的內容也就那麽一部分。直播平臺即使能夠將直播內容留下來,提煉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如何讓好內容沈澱下來,如何讓用戶知道好內容在哪里才是關鍵。特別是UGC直播平臺,隨著內容指數型增加,篩選和沈澱好內容所需付出的時間成本會更高。在用戶對直播這個新鮮形式厭倦之後,直播平臺還有多少機會很難說。

保羅 · 格雷厄姆告誡初創公司要在視野之外捕捉危機:任何你正在做的事情,不管背後的想法有多麽新穎,在世界的另外一個角落肯定還有一個人跟你做著類似的事。這些潛藏在未知黑暗角落里的初創公司才是你最致命的敵人。

所以直播app的競爭格局可能不在這300家app里,而是在整個商業市場里。1家弄死了剩余299家是挺了不起的,出了象牙塔,你會發現真正的競爭才剛開始,人家在電商界已經玩的爐火純青。

如果有機會,直播平臺不妨盡早和「氣質相符」的電商「聯姻」,聯手玩新花樣,而不是孤軍奮戰。而電商里準備玩直播的,也最好及時「物色」對眼的直播平臺,取長補短。

_username=B1-12F_副本

直播 電商 吸金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798

【熱評】鋼鐵去產能:靠“補貼”,最終還是要靠轉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020.html

從去年年底各鋼鐵企業發布的一系列公告來看,鋼企仍依靠補貼在寒冬中度日。

2015年12月25日,淩鋼股份(600231.SH)發布公告稱,收到財政補助7.9億元,並將上述政府補助資金確認為營業外收入,計入當期損益。包鋼股份(600010.SH)和重慶鋼鐵(601005.SH)也都在公告中表示,獲得當地政府的財政補貼,分別為5.8億元和1.5億元。鋼鐵行業高級分析師胡艷平曾經對媒體表示,鋼鐵行業目前嚴重的產能過剩需依靠市場機制進行淘汰,但由於很多鋼鐵企業是當地就業與稅收的重要來源,因此地方政府往往給予盡可能的扶持。

鋼鐵行業是產能過剩重災區,但在本應利用市場淘汰落後產能的時候,政府卻對一些鋼鐵企業進行巨額補貼,這不但會影響鋼鐵行業去產能和轉型升級的進程,還會導致落後產能對優勢產能的擠出效應,形成事實上的逆淘汰。

冶金工業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曾對媒體表示:“從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我國粗鋼產能利用率就開始出現明顯下降,近年更是持續處於合理水平線以下,到了2015年,產能利用率僅有71.5%。”更有業內人士表示,若考慮到尚未納入統計的約七八千萬噸地條鋼,近年來鋼鐵行業實際的產能利用率更低,形勢顯然更為嚴峻。

面對鋼鐵行業的寒冬,唯有供給側改革,鋼鐵行業才能有出路已成為業內共識。安信證券研報認為,供給側改革已成為宏觀政策主基調。而去產能是一場持久戰,可以劃分為共識期、陣痛期和重塑期三個階段。鋼鐵行業作為產能絕對過剩行業和去產能試點行業,2016年處於去產能共識期,已經渡過了下決心去產能的痛苦,而在去產能早期落實去產能未必有更大的痛苦。

但是,隨著供給側改革開始深入,一系列的配套政策開始出臺。5月份以來,有關促進煤炭鋼鐵去產能的政策集中下發,各地方政府也立下去產能目標責任書,去產能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不過,中央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既有可能成為激勵地方去產能的動機,又有可能成為不同地方、產業之間在去產能過程中爭相搶奪的“香餑餑”。按照去產能計劃,山東省在實施方案中明確,3年內鋼鐵產能將壓減1000萬噸,這個力度可謂不小。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曾對媒體表示,目前部分過剩及落後淘汰產能在創造就業和利稅方面已經很難有所貢獻,甚至反過來成為地方的包袱,地方政府當然是有動機去竭力去產能。因此,中國很難會向美國所說的那樣依靠補貼來維持龐大的過剩產能運營。但是,去產能補貼會否變成企業和地方之間“搶紅包”的行為尚不得而知。

補貼確實某種程度可以緩解去產能給鋼鐵行業帶來的痛苦,但依靠補貼並不能真正解決鋼鐵行業去產能的問題。這首先是因為蛋糕是有限的,分蛋糕的卻很多。其次,不管是之前補貼過剩產能鋼企,還是對去產能鋼企的獎勵補貼,都是一種變相輸血的機制保護,無疑將問題延後,導致拖慢產業升級的節奏。從這個角度來看,鋼鐵行業脫困還是要從自身的升級轉型開始做起。根據《原材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推進計劃(2015-2018年)》(工信部原[2015]25號)總體安排,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開始開展智能工廠應用示範,推動並修訂了一批兩化融合的標準,支持大型鋼鐵企業自有電子商務平臺向行業開放平臺轉化,推動汽車板、造船板等個性化訂單加工配送。相較於補貼,兩化改造無疑將為鋼鐵企業帶來更多、更長遠的轉型升級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90

買賣更要靠市場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bzm.html

買賣更要靠市場
    小L是以前與我廠做紡織面料生意的客戶。自從她十多年前去了四川成都,就一直渺無音訊。昨天,她突然不知從什麽地方冒了出來,打來電話,說她又回到了紹興,要請我以及一些老朋友吃晚飯。
    她帶來好幾瓶法國紅酒,請我們品嘗,並告訴說,她現開始做法國紅酒生意,剛幾個月。紡織品生意日益難做,而國內葡萄酒市場又回暖起來,於是乎,小L追熱涉足紅酒領域,這很可理解,也有一定的道理。
    “你看怎樣?”小L問我。
    “你怎麽個做法?”我問。
    “主要銷給朋友們。”她答。
    “這會很難做、很難做、很難做!”我連聲說道。
    “嗯?”小L滿臉疑惑!於是乎,我講了好幾年前葡萄酒興衰狀況。那時,周圍不少布商感到布生意難做,便一窩蜂地去做葡萄酒生意,可後來呢,無一成功。當時,他們想當然地以為,單單通過他們已有的紡織品經營渠道,就能銷出相當數量的酒了。一開始,銷售形勢也確實喜人,但後來呢,每況愈下,最後都一個個做不下去了。我遂舉了以下幾個例子:
    1、我有一位從事紡織印染行業的老朋友,他可說是非常穩健地涉足葡萄酒領域的,每年從澳洲進口5、6個集裝箱葡萄酒,通過政府采購、團購、推銷給朋友們,很快售罄。小試牛刀,非常順利,這讓他信心大增,於是他專門開了一家酒莊。可後來呢,關掉了。
    2、我在小文《否則,擦掉廣告》(2016-05-23)說的那個本業是做紡織品生意的徒弟,曾經也努力經營過一款美國優質葡萄酒,但鼓搗了一陣,最終放棄了。
    3、力帆摩托曾經涉足白酒行業,當時他們想當然地以為,利用自己的銷售網點賣酒,肯定能夠成功。後來的事實是,他們無功而返,主動退出了酒業,又回到其發動機制造的本業上。
    3、還有,IT巨頭聯想試圖控股某家白酒企業,大舉進軍酒業,最終也以失敗告終。
    4、縱觀當年葡萄酒市場,如火如荼,熱鬧非凡,大大小小的酒莊多如牛毛,但後來倒掉不知其數。
    諸如上述的事例不勝枚舉。那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這讓我也很是納悶,一時說不清楚、道不明白。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憑借關系,依靠人情,依托老渠道,那是做不長久的。上面所舉的幾個例子就是很好的說明。要是各種市場真的能夠如此簡單地經營,那市場還會被細分嗎?要是什麽行業都能隨意經營其他任何行業的產品,那還會有各種各樣的行業以及千千萬萬的企業存在嗎?
    盡管葡萄酒市場在不斷發展,據說現在每年大約遞增5%,但進入這個領域的經營者則遠遠超過這個增長比例,比如,由於國內制酒成本高企,連不少國內葡萄酒廠都改做進口葡萄酒了呢。所以說,你沿襲人家以前失敗的方法,重蹈覆轍,能行嗎?
    賣酒只靠有限的人脈關系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須要尋找細分市場。如今都什麽年代了,你連個電腦都還不用,這怎麽行?需要趕緊創造和運用“+(移動)互聯網”營銷模式,以便擴大與深入葡萄酒市場。
    買賣不能只靠人情,更要靠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01

“中國通”預測美大選:特朗普獲勝要靠極端事件

下周一,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和特朗普將進行2016年總統大選的首場電視辯論。美國大選由此進入白熱化階段。

9月22日,美國資深中國問題專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中國研究系主任戴維·蘭普頓(David M. Lampton)在北京與中國智庫和媒體交流時表示,他“預測”希拉里應該能夠(should)當選。

蘭普頓

蘭普頓認為,希拉里有更大把握贏得美國總統選舉,這種可能性更大。蘭普頓稱,民調中的態度和最終能否去投票點投票中間有差距,美國大選考驗總統候選人及其團隊的組織和動員能力,包括能否有良好高效的機制組織選民去投票點投票,比如安排交通將選民運送到指定投票點。

此外,蘭普頓說,分析美國選舉還要分析總統候選人獲得了哪些大的族群和社群的支持。特朗普在美國墨西哥邊境建墻的觀點會讓拉美裔美國人不舒服,在美國占相當比重的黑人群體對特朗普也不感冒。此外特朗普對女性的出言不遜,也不會讓他獲得太多女性選民的好感。

蘭普頓分析稱,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就是“憤怒的美國白人男性”。

基於這些判斷,蘭普頓認為希拉里勝算大。當然,他也分析了一些極端的可能。他認為,如果美國再次發生類似9·11這種極端惡劣的恐怖事件,造成數千人傷亡的話,特朗普勝出的可能性會增加,“特朗普會從人們的恐懼中獲益。”

演講結束後,蘭普頓笑稱,這是自己的大膽預測,如果預測對了,沒有人會記得,如果錯了,大家會記得。

應該如何客觀評估、理性看待美國總統大選的影響?蘭普頓提醒,不要忘了美國是一個非常分權的國家,不要忘了議會和地方政府的制衡作用。

蘭普頓強調,無論希拉里與特朗普誰當選美國總統,美國總統的權力都是有限的,會受到來自議會的制衡。一般議會中至少會有一院由非執政黨把控。

蘭普頓還強調在美國這個聯邦制國家中地方政府和地方政治的作用。特別之處在於,美國地方政府也就是州一級的政府能發揮穩定中美關系的作用。因為中國幾乎是美國每一個農業州的最大農產品出口市場。州級政府更關心經濟發展問題,而不是所謂南海問題。蘭普頓同時建議,中國可以多和美國地方政府打交道,交朋友。

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蘭普頓曾擔任奧巴馬的中國政策高級顧問,在被問到如何評估即將結束8年總統任期的奧巴馬對華關系的外交遺產時,蘭普頓指出了3點。第一,他認為奧巴馬總統深度地理解了中美關系的複雜性;第二,奧巴馬任期內,中美推動了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並各自做出貢獻;第三,奧巴馬促進了中國在美投資的便利性,雖然不是扭轉性的,但起了積極的作用。

因此,在評估當前中美關系時,蘭普頓將正在增加的中國對美投資作為一大有利因素。他舉例稱,美國曾經輝煌但經歷破產的“世界汽車城”吸引了100多家中國企業入駐,中國企業對底特律的投資,一定程度上幫助挽救了底特律這個曾經一度面臨危機的城市。中國在美投資整體對美國危機後的經濟複蘇起到了積極作用。

此外,他同時表示,中美關系當前也面臨軍事競爭態勢增強、各自“盟友”與“夥伴”增加了彼此之間的問題,以及中美對彼此未來前景的信心在下降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92

觀點|馬雲口中“20年後的完美雙11”要靠技術普惠

2016年天貓雙11的總成交額定格在1207億人民幣,按當前匯率計算,約折合177億美元。這是一天的GMV,如果將這個數字乘以365,它能在2015年全球各國GDP排序中超過第三名的日本(41160億美元)。當然,這樣計算有失公允,因為雙11不是常態。換一個思路,如果以阿里財報公布的2016財年GMV 30920億人民幣計算(按當年匯率),阿里電商平臺可以排在第24位,排在瑞典之前。按照目前增速預測,2017財年阿里GMV有望擠進全球GDP前20位。

量變引起質變。交易達到這個量級,說明它已經不是簡單的一家公司,而是一種業態,或者用馬雲的話說,它是一個新經濟體。中國GDP排在全球第二名,但人均GDP排在70名開外,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技術上對GDP的貢獻偏低,更多是依靠人口基數的拉動作用。通常,經濟體中除了交易的買賣雙方,還包括各種基礎設施和“上層建築”,技術就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因素。

國內的電商也在經歷一個類似的情況。整體上看,當這兩年電商人口的增速明顯放緩,整個電商行業的GMV增速也在降低,盡管總量在不斷增加。細分來看,今年雙11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用戶在總交易額中貢獻了近五分之一,說明集中度很高,“貧富不均”。如何挖掘欠發達地區和廣大農村消費者的購買力,同時在價格驅動之外找到其他吸引力,是接下來要解決的難題。

作為消費者,通常會在價格和服務之間進行心理博弈。當商品足夠便宜時,人們一般會對服務質量做出一些妥協,比如價格便宜了一半,半個月後才收到貨也忍了。但這個博弈過程不會一味地傾向於價格。如果幾年前的快遞爆倉現象沒有借助技術得到解決,反而隨著訂單量的逐年增長而加劇了擁堵和延遲的話,雙11的吸引力會大打折扣。而對商家來說,也要在折扣與銷量之間考慮一個盈虧平衡點問題。

今年雙11的訂單包裹量為6.57億,去年是4.67億,增長率40.7%,增速高於今年雙11總交易額32.3%增速。這給菜鳥帶來很大壓力,菜鳥網絡CEO童文紅也在雙11現場表達了這個意思。但基於大數據的技術進步正在緩解這個壓力。同樣是在雙11後發貨1億包裹,2014年用了24小時,2015年用了16小時,而今年16個小時已經發出1.87億個包裹。菜鳥通過對全國18萬個快遞網點進行實時數據監測,可以預測出每個網點進出包裹的變化走向,優化快遞路線,並在整體上給出14日將是快遞最高峰的判斷。

除了送貨,另一個影響消費者體驗的是支付。今年雙11零點剛啟動的前幾分鐘,瞬間峰值達到了每秒訂單量生成17.5萬筆,盡管消費者端仍然感受到短暫的支付卡頓,但基於阿里雲後臺的螞蟻金融雲支撐了每秒最高12萬筆的安全支付。去年,這兩個數據分別是14萬筆和8.59萬筆。2009年第一屆雙11時,這兩個數值僅僅是以“百”來計算的。

馬雲在1207億這個GMV數字到來前半個小時感慨,每一項技術創新都是被逼出來的,但也不能逼得太狠,畢竟包裹是需要快遞小哥一件一件去送的,應該鼓勵一種快樂消費。他預測,20年後雙11的體驗就會相對完美了,那時會出現一個嶄新的網絡經濟體,進行全球交易。

但一個前提是,阿里巴巴要將這些技術進步普惠化,帶動線下實體做電子化升級。畢竟在線商業規模現在只占總體零售業的十分之一,電商的價值與使命並不在於一味地擴大這個占比,繼續搶走商場的生意。互聯網最大的優勢之一是效率,提升線下實體的運營效率,從而帶動整個消費的增長。

以美特斯邦威為例,今年雙11采取全國6個區域大倉、60家門店同時發貨。優衣庫也支持部門商品網上下單後線下自提。表面上看是模式上的一個小改動,但背後需要打通以往線上線下割裂的庫存,實行統一實時的商品進銷存管理,仍需要線下技術升級去實現。而在以大數據驅動、個性化體驗為特征的未來新零售模式中,線上線下大數據的收集、融合與分析更依靠技術。

就在雙11當天,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要求實體零售要以體制機制改革構築發展新環境,以信息技術應用激發轉型新動能,推動實體零售由銷售商品向引導生產和創新生活方式轉變,由粗放式發展向註重質量效益轉變,由分散獨立的競爭主體向同和協同新生態轉變。這指明了未來商業的方向。

“當它是一個孩子時,我們去關註GMV,但今天阿里巴巴已不再是孩子,不應該再過度關註GMV。”馬雲已決定不在季度財報中披露GMV,並稱阿里明年將不再提電商(實際指純線上交易),但作為一場儀式,雙11的交易額仍是外界最關註的一個焦點。當在這種儀式中訓練出來的技術能力和模式創新在未來3-5年成為商業常態後,外界對雙11的儀式感會趨於淡化,至少單純對GMV數字的狂熱會降溫,轉而更關註它對整個實體商業做了什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26

退出TPP後,特朗普要靠這些FTA撐大局

一邊是現任總統奧巴馬力保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延續,一邊是當選總統特朗普誓言要速退《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自由貿易的這盤大棋在即將到來的“特朗普時代”怎麽下,成為了各國關註的焦點。

當地時間21日,特朗普在一段視音頻中闡述了自己的“百日新政”。首先“躺槍”的便是被奧巴馬視為政治遺產的TPP。特朗普表示,退出正在商議中的TPP,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公平的雙邊貿易協定(FTA)”,“這將為美國帶來工作與就業機會”。

此言一出,隨即使得正在秘魯首都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峰會的奧巴馬陷入了難堪。這是奧巴馬卸任前最後一次出席APEC峰會了。會上,他處處流露出力保TPP的決心。他不僅在峰會期間向特朗普喊話,“你怎麽勝選與治國是兩回事”,同時還與TPP成員國的領導人一一會面,向後者傳遞美國會繼續大力支持貿易、強化與亞太地區發展關系的信心,以加強推動TPP的可能。

其實,自特朗普勝選以來,包括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等11個國家對TPP的未來無不擔憂。在TPP除美國外的成員國中,美國目前已與秘魯、加拿大、墨西哥、智利、澳大利亞、新加坡簽署FTA。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足夠的FTA亦可確保美國的經貿利益。

退出TPP引發多國憂慮

曾幾何時,TPP所勾勒的貿易前景,令參與商議的上述國家力排國內各種非議,也要確保在本國的議會獲得認可。數據顯示,上述12個成員國占全球GDP總量的38%,占全球出口的24%。因此,一旦TPP真正落地,意味著這將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之一。除了100%廢除關稅外,人員、資金流動的自由化遠比普通FTA更高。

難怪日本、新加坡等一直力促美國國會盡早通過TPP。但就是在2008年加入TPP談判,並從文萊、智利、新西蘭、新加坡四國手中奪走談判主導權的美國,卻在最後時刻“掉了鏈子”。面對因領導人換屆而對TPP熱情不再的美國時,TPP其他11個成員國顯然陷入了尷尬。

本月10日才剛剛在下議院通過TPP的日本安倍政府,對TPP寄予厚望。安倍希望以TPP為支柱,令日本到2018年實現同各國簽署FTA的貿易比例占到日本整體貿易的70%左右。因此,他不斷向美國政府喊話:“沒有美國,TPP沒有意義,TPP也不能重新商討。”

參與APEC利馬峰會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表示,新加坡正在推動修改法案,並將在明年年初使TPP協議在新加坡正式生效。他表示,“關於TPP,我們將繼續批準程序,並看看美國將會如何決定。如果他們在兩年後不將其推行,我們將重新審視我們的選項。我們還有一些時間。”新西蘭總理約翰·基則甚至表示,若美國退出TPP,大門則向中國打開。

除了TPP,在特朗普退出多邊自貿協定的名單上,還包括世貿組織(WTO)。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發布的題為《美國退出WTO將瓦解全球貿易》的報告稱,美國若“退世”,將面臨三大風險:出口商喪失一項重要的全球市場準入安排;喪失WTO下設的重要貿易糾紛解決機制;把全球貿易系統的領導地位拱手讓給中國。畢竟美國多達60%的雙邊貨物貿易是同無雙邊FTA安排的國家進行的。為進入這些市場,WTO的最惠國關稅對美國出口商非常重要。

重新安排雙邊FTA

目前,美國僅同20個國家簽署了FTA,然而所有這些FTA僅涉及美國與全球其他國家之間雙邊貨物貿易總額的40%,而且其中主要是同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交易。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不止一次地對包含美墨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流露出厭惡之情。他曾稱“NAFTA是史上最糟糕的貿易協定”,要重新談判,甚至終止這份協定。他指責這份協定搶去了美國鐵銹地帶(指從前工業繁盛今已衰落的中部制造業重鎮)的制造業工作崗位。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類似這番話刺激了美國大量的“工人階層”幫助特朗普最終贏得大選。

面對NAFTA可能要重新談判的前景,墨西哥總統涅托表示,願意就其中的一些細節進行商討,但決不允許重新談判。持同樣態度的還有NAFTA的另一方——加拿大。加拿大總理小特魯多也表示:“如果美國願意商量(NAFTA),我也很樂意。”

自1994年生效以來,美國與兩個最大的鄰居加拿大、墨西哥的貿易都從中受益匪淺。美國商會指出,大約600萬個美國工作崗位依賴於和墨西哥的貿易。美國企業,尤其是汽車制造商是明顯的贏家,因為它們能從墨西哥獲得廉價的勞動力。美國國會在2015年出版的一份獨立報告發現,NAFTA並沒有導致批評者所擔心的巨大的工作崗位流失。

同樣位於重新談判“名單”的還有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特朗普曾在競選時表示:“美韓FTA並沒有帶來預期中的7萬個就業崗位,反而有10萬個就業崗位消失。我們對韓國的出口也幾乎沒有增加,反而是韓國的對美出口增加了150億美元以上。”韓國財政部副部長崔相穆則在15日為此辯護,稱該協定自2012年生效以來,增加了韓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

根據特朗普的說法,他會尋求“更為公平的雙邊FTA”,這樣能為美國工人帶來更多就業機會。除了上述這些他希望重新談判的FTA,尚不清楚他會嘗試發起哪些新的雙邊FTA。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一些美國分析人士眼中,如果有足夠的雙邊FTA安排,美國並不一定要把寶押在多邊體系上。

但相比特朗普可以通過行政命令使美國退出TPP的前景,要重新安排NAFTA、美韓FTA等協議,可能就沒那麽簡單了,往往還需得到國會的批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63

姚余棟:經濟新動能要靠國家中心城市戰略 至少要有八個一線城市

何處尋找中國經濟新動能?是靠創新,靠世界貿易還是其他方式?

“中國經濟的新動能就是要靠國家中心城市戰略,現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還太少,至少要有八個一線城市。這是新動能所在。”1月7日,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長姚余棟在深圳舉行的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2017年會上做出上述表示。

姚余棟認為,未來最有可能成為新一線城市的是成都和杭州。他表示,具體操作就是先把中心城市做好,同時把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和特色的小鎮基礎設施做好,城市交通做好,給中心城市更大的經濟關系權,就像當年打造深圳特區一樣,中心城市迅速崛起,通過輻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才能建成都市圈、經濟圈。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提議?姚余棟表示,現在城市規劃有“五龍治水”的問題:國家發改委有一個規劃,國土資源部有一個統一指標,住建部有一個城鄉規劃,交通為有交通規劃,環保部還有環保規劃。

他說,習總書記在2013年城鎮工作會議上指出,一定要一張藍圖幹到底。所以2014年國家發改委聯合幾部委,推出多規格試點。試點主要在28個縣級市,也有明顯成效。如果試點集中在縣級,市級再試點五年,等到擴大到中心城市的時候,城鎮化就進入尾聲了,來不及了。

所以,姚余棟建議,在現有28個縣級市的基礎上,升格為國家中心城市,讓多規合一首先在城市里試點。

姚余棟進行了一個測算,如果現在四個一線城市,北上廣深,每個層級8000萬人,第二層級也是8000萬,這樣整個排下來八級城市,就是1020座城鎮,容納6.4億人,占比也不是很高的。所以4個一線城市是不夠的,不能滿足中國城鎮化需求,至少要有70%左右的人口在城市,也是新動能所在。所以,一定是8個一線城市,第一層級容納1.6億人以後,把國家中心城市設定好以後,下面自動生成,這樣整個會有9.6億人在城市,容納70%的人口,確定首位城市以後,就能把城鎮化帶動起來。

“以前忽略了機制,不知道誰帶誰,一定是中心城市帶動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帶動小城鎮,不是反之。”姚余棟說,“以前城鎮化的選擇,要麽大城鎮,要麽小城鎮,來回搖擺不定。總不定就把時間耽誤了。”

對於剛剛過去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姚余棟表示,輪廓已經非常清晰,要綜合利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而且把去庫存和促進人口城鎮化結合起來,形成互通互聯。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鎮一定要連成網絡,提高三四線城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落實人口掛鉤,實施人口流動和分配指標。

“中央工作會議說得非常深遠,改變我們過去長期的格局,長期格局是這邊拼命要地,那邊人口流失,交通也沒有那麽好,所以各個城市都是大而全的。” 姚余棟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182

網易怎樣用創新機制孵化項目?現在網易雲也要靠它“解放程序員”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9/160730.shtml

網易怎樣用創新機制孵化項目?現在網易雲也要靠它“解放程序員”了
楊潔 楊潔

網易怎樣用創新機制孵化項目?現在網易雲也要靠它“解放程序員”了

你是網易雲音樂、網易考拉海購和陰陽師的粉絲嗎?那你需要知道網易杭州研究院了。

雲計算之爭進入2016年,網易雲也終於入局了。從2015年開始,網易雲信、網易七魚、網易蜂巢等雲服務產品相繼上線。2016年9月,網易雲召開了戰略發布會,網易正式加入了雲計算大戰。

而推出網易雲服務產品的,正是有著“網易創新產品研發孵化基地”之稱的網易杭州研究院。它不僅為網易的互聯網業務提供技術支撐,還孵化出了網易雲音樂、網易考拉海購等一系列“網紅”產品。它的創新機制究竟如何,網易雲又為何選擇在2016年加入雲計算戰局?2016年是杭州研究院成立的第十年,網易杭州研究院執行院長汪源向i黑馬講述了杭州研究院的十年發展和創新機制,以及網易雲的未來破局之術。

汪源

網易杭州研究院執行院長汪源/受訪者供圖

網易的創新項目,靠什麽機制誕生?

在互聯網江湖里,網易的產品創新近年來一直為人津津樂道:跨境電商網易考拉海購、在線音樂市場後來居上的網易雲音樂、網易雲課堂……而這些“網紅”產品,均脫胎自有“網易創新產品研發孵化基地”之稱的網易杭州研究院。

網易又是憑借什麽獨特的創新機制,讓杭州研究院成為創新的大本營?“在對網易杭州研究院的職責和定位上,我們是國內大型互聯網公司里很獨特的一個。它的名字叫研究院,卻包含了創新業務孵化器的職能,以及為網易全部互聯網應用提供公共技術平臺、公共知識體系和技術體系的職能。另外,它同時又包含了為網易所有互聯網應用提供運維服務保障的職能。”汪源告訴i黑馬。

在很多其他公司里,這三個職能,往往是分給不同的部門去承擔的。而在網易,杭州研究院包攬了從平臺端到業務端、再到後端服務端的角色。

據汪源介紹,從2006年開始的十年時間,杭州研究院構建了面向互聯網的七大技術體系:服務端的技術體系,現在以雲計算為主;其次是前端技術體系,包括Web前端、PC端和移動端;第三,信息安全技術體系;第四,運維保障;第五,質量保障體系;第六,大數據體系;第七,人工智能技術體系。

杭州研究院在初建之時,就確定了自己的創新機制,這也為它日後成為網易的創新業務孵化搖籃奠定了基礎。“這個機制核心要點在於任何人都可以提出創新項目。”汪源說。項目提出後,杭州研究院會組建一個虛擬的委員會組織,來對這個項目進行評審。“通常來講,如果這個項目能夠通過委員會的評審立項的話,提出者就會成為這個項目的負責人。”

網易的創新產品,會給人一種奇特的感覺:它們往往分散在不同的領域,也許並不是第一時間推出的,但往往能實現“彎道超車”。這其中的原因,也在於這個創新機制中,項目的提出,並非只是源自於公司自上而下的戰略規劃。“網易大量的項目是由基層和中層管理者提出來的。比如說,從經理到高級經理、到總監,他們根據市場或者用戶的需求,提出的項目是最多的。”汪源表示。“創新項目里面核心技術人員所提出的專利,可以兌換成創新業務子公司的股份。”

在關鍵的產品上,自然離不開公司對戰略的考量。汪源向i黑馬介紹,杭州研究院會接受市場分析部和戰略部做的行業性研究和戰略性研究,並以之作為對下一步創新領域的指導。

而一旦立項,項目就將和其他產品一起分享資源、接受外部融資和市場競爭。網易內部孵化的系列產品,就接受著這樣的更叠與考驗。

從2006年創立至今,經過十年的時間,汪源把網易對雲計算的探索分成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我們用4-5年的時間,構建了互聯網技術體系。第二階段從2011年到2015年,這是私有雲階段,網易整個集團業務實現全面雲化。第三階段,是從2015年開始,網易開始走向公有雲階段了。”

網易雲、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是杭州研究院在下一步創新發展的重點。

網易雲真的“遲到”了嗎?

相對於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在2016年9月推出雲戰略的網易雲,入局顯得是有些晚了,但在汪源看來,網易在雲計算領域,並不是個“後來者”。從2006年前後,網易就開始了對雲計算相關技術的研究,並在2012年推出了首個私有雲平臺。之後誕生的網易考拉海購、網易雲音樂和網易雲課堂等,都是在網易雲服務基礎上建立的。

到了2015年,網易集團95%以上的互聯網業務,已經移到了自主構建的私有雲的平臺上。2015年,網易進入公有雲市場,網易雲服務也自2016年開始正式對外推出。

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網易杭州研究院也一直都在關註這些新興領域的技術變革。

2010年,網易在國內首次用大數據的數據挖掘方式,解決了網易郵箱的反垃圾問題。2012年,網易郵箱推出了人臉登錄的功能。2014年,網易杭州研究院自主研發了基於深度學習的語音識別技術,應用於網易遊戲領域。

“我們在觀察雲計算市場的發展程度,以及我們的內部技術何時能達到一個成熟的狀態。”汪源說,“到了2014年,國內雲市場開始真正啟動並走向壯大,而我們的技術、產品以及後端保障、運維,也在這一年真正打通。因此,2015年,我們認為,這個時間點到了。”

在網易雲的宣傳片中,丁磊的發言可見網易對雲計算領域的重視程度。也正是丁磊,強調了網易雲的初衷,是要“解放全國的程序員”。這也許從一開始就表明,和其他互聯網巨頭相比,網易雲在戰略上有自己的體系,更多地是為了解決企業在產品研發、運營和管理上的問題,提供面向業務的場景化解決方案。

“這和網易的文化基因有關。”網易雲市場總監張波說,“長期以來我們的產品思路,會更傾向於精準地去解決某類用戶的具體問題。”從而,網易雲在雲服務的劃分方式上也與眾不同,將其分成雲計算基礎服務、產品研發雲、業務運營雲。“當前很多雲計算的廠商提供的是基礎設施、計算能力,我們覺得,這相當於給客戶基本生存所需的水和面包。而網易推出的產品、知識體系甚至服務體系,是一種賦能,希望幫助用戶成為這個領域的佼佼者。”

在整體上,網易雲的產品離客戶的業務更近。“網易雲里面有很多產品線,在技術水平上,我們會做得更好。比如客服這個領域,現在有很多公司在做。而我們的客服雲(網易七魚)總的思路是,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來幫助客戶提升效率,提升它和用戶之間溝通的體驗。網易有很強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技術背景和積累,產品體驗也會更優。提供一個比較貼近業務的解決方案,這是我們和其他家的雲在思路上的不同。”汪源向i黑馬總結,“其次就是,當你選擇了做面向業務的解決方案時,就要看你是不是做得比別人更好。我們選擇推出來的產品,都是我們做得較好的。”

汪源對網易存儲系統的打造記憶猶新。存儲技術基本上在網易1997年剛成立就開始做了,從2006年開始,杭州研究院開始做分布式數據庫,經過了10年之後,第四代也在不久前上線。“20年時間,感覺我們和老牌存儲廠商都差不多了,而我們始終做的是這種分布式的海量數據系統。”“匠心”,汪源用了這個詞,來形容網易雲對產品研發和打磨的態度。“丁總說,網易雲要解放千千萬萬程序員,怎麽樣解放?你要把這個系統做得讓程序員用起來越來越便利,效率越來越高。”

網易雲信(即時通訊雲服務)是網易雲推出的首款雲服務產品。目前,網易雲平臺上已經擁有了智能雲客服產品網易七魚、反垃圾雲服務網易易盾、新一代雲計算平臺網易蜂巢、網易視頻雲等雲服務產品,包括順豐、中國人壽、優酷、網貸之家等,都是這些產品的客戶。

而網易雲的下一步,也將和杭州研究院孵化的其他創新項目一樣,走上自己的獨立發展之路。汪源介紹,在2017年,網易雲的下一步目標,將是繼續擴充大數據產品線,以及建設營銷體系。

張波向i黑馬透露,2017年,網易雲將繼續發力引入合作夥伴,建立雲生態。在國內的主要城市,網易雲將和當地政府、園區孵化器、投資機構一起建設雙創基地,面向更多創業公司提供一整套的服務,包括網易雲的產品技術,以及知識體系等。

雖然與阿里雲同在杭州,但網易雲依托自己的差異化競爭,正在探索屬於自己的雲計算發展之路。“我們的願景是,用3-5年的時間,進入國內雲計算第一陣營。”張波信心滿滿地表示。

網易杭研院 網易雲 創新機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