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雀巢25億押寶養殖業 乳業巨頭「爭上游」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1731854343/

 [ 雀巢打算投資25億元,逐步取消散戶養殖,全部改為規模化飼養,徹底改造現有模式 ]

雀巢中國要對它在哈爾濱雙城市延續25年之久的「企業加農戶養殖模式」大動手術了。它打算投資25億元,逐步取消散戶養殖,全部改為規模化飼養,徹底改造現有模式。

要知道,雙城市可是全國第一大奶牛養殖市,也是雀巢在中國最主要的奶源基地,一度曾是雀巢在中國推廣企業加農戶養殖模式的成功標竿。雀巢怎麼了?

25億押寶養殖業

1月11日,雀巢與雙城市政府簽訂了一項合作備忘錄。內容顯示,除投建一個奶牛飼養管理培訓中心和三個不同形態的示範牧場外,25億元的投資將主要用於建設187家規模化奶牛小區,每個小區養殖規模在300頭奶牛以上,大約投資1500萬元。

這些小區將成為雀巢在雙城的主要奶源供應地。

而此前的雙城,超過1.2萬家養殖農戶中,百頭以上的規模化牧場或小區僅80多家。這一鬆散的散戶養殖模式,曾使得雀巢與它們之間的共生關係,因外部環境變化逐漸變質。

早在1987年,當北方奶牛養殖業還不成系統時,雀巢已開始著手創建自己的供應鏈。它通過給當地培育雙城奶牛基地,投入巨資幫助奶農採購奶牛及飼料、提供技術等,建構起與奶農之間的信任,一度帶動當地農民發家致富。

但隨著飼料、人工等養殖成本提升,雀巢與奶農之間圍繞奶價展開了利益衝突,矛盾頻發。其間,雀巢雙城個別員工曾被曝故意減少秤重、壓低奶價,引發奶農不滿。雙方一度出現激化局面:蒙牛、伊利等國內奶企對雀巢在雙城的奶源截流。

「現在奶源總體不足,越區收奶、搶奶現象的確存在。」雙城市一名政府官員表示,即便是雀巢在當地關係最緊密的直供牧場,也常遭到來自其他奶企更優惠的價格競購。

壓力之下,雀巢無奈加大了對上游奶源的控制能力。25億元的投資,或能幫它將其中的小散戶扶持成規模化的養殖基地,形成穩定的供應關係,加強對全產業鏈的監控能力。

中投顧問食品研究員周思然認為,對雀巢而言,建設奶源基地至關重要。首先,雀巢奶源「公司+農戶」模式產生了各種問題,已不適合乳業未來發展,也無法真正保障產品質量安全,達到消費者的預期;其次,乳業快速發展促使雀巢必須提高自身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競爭中取得優勢。

雀巢大中華區總裁狄可為給出的理由是,25年前後的環境已發生變化,公司「必須改變模式」。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王德勝認為,規模化養殖小區建成後,雙城養殖業會得到徹底改造,產業鏈競爭優勢會更加加強。

乳業巨頭「爭上游」

事實上,這一動作的背景是安全問題。去年最後一季,除雀巢雙城被曝奶源安全隱憂外,11月,黑龍江飛鶴乳業被曝員工感染布魯氏桿菌病。業界專家爆料,布魯氏桿菌其實在養殖廠100%存在;而近日,蒙牛四川分公司產品被檢出致癌物,蒙牛解釋說因飼料受污染導致原奶含毒,這一解釋則激起更大的浪花。奶源安全一再挑戰公眾底線。

這顯然不是個案。事實上,蒙牛、伊利、恆天然等國內外乳企在中國也都加大了對上游奶源的投入與建設。三聚氰胺事件後,下游發展速度過快,上游供給不足,這被視為中國乳業問題頻發的根本原因之一。此後,奶源建設被各大乳企提上日程。

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谷繼承表示:「我國奶業正處在轉型期,從傳統向現代化、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方式轉變。」

此間,規模化養殖佔比逐漸提升。中國奶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0年,規模養殖提升了17%。但與新西蘭、歐美等相比,我國規模化養殖佔比仍然偏小。

截至2010年末,中國奶牛存欄100頭以上的場(小區)佔比僅28.4%。從散戶養殖到規模化,中國乳業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但跟蒙牛、現代牧業等國內激進的投資萬頭牧場模式相比,雀巢、恆天然等外資企業的在中國養殖方式更為謹慎。

萬頭牧場的投建帶來的糞便處理能力、疾病及疫情風險控制能力等被認為是中國乳業下一步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之一。

「我們的牧場通常是5000頭以內,並且是分階段逐漸鋪開,目前規模較小,這樣理想的規模會便於應對諸如糞便處理等牧場管理能力的挑戰。」恆天然集團中國區總裁騰斐勵此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其他一些乳企,可能會選擇更大規模的牧場,而恆天然也在觀望它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截至目前,恆天然在中國有三座牧場。

雀巢在對雙城的養殖模式進行改造時也帶有謹慎。它並非一步到位,而是按照500頭小型牧場、1000頭中型牧場、3000頭大型牧場這一逐級遞進的模式搭建。

「我們當然需要更多的牛奶,但是建超大型牧場不懂怎麼管理是很危險的事情,大型牧場對管理能力、飼養人才的培訓等都有很高的要求,這些都需要經驗的累積。」狄可為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40

養殖業的抗生素之殤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622

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中國養豬場裡令人不安的現實。儘管研究只涉及三家農場,但它們在堆肥技術、抗生素劑量、耐抗生素基因的狀況都是相似的,這表示相似的耐藥性基因的蓄積在整個中國都存在,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抗生素生產國和消費國,年產抗生素21萬噸中的將近一半用在了養殖業方面。

儘管人們並不清楚確切的原理,但在實踐中,給畜禽喂食抗生素不但能夠治病,還能加速它們的生長。因此,在許多國家的畜牧業中,給豬、牛、雞等動物喂食抗生素是一種普遍的做法。

然而,過去三十多年的科學研究發現,這種做法會給人類帶來十分令人擔憂的健康隱患——耐藥病原體相伴出現並迅速佔據上風。在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中,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合作,揭示了中國養豬場裡令人不安的現實。

最大的消費國

「在中國,為動物治病和為加快生長而使用抗生素的情況是未被監測的,這常常導致其被大量使用。從動物糞便中廣泛檢出高濃度的抗生素殘留就說明了這一點。」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朱永官及合作者在他們最新發表的論文中寫道。據他們估計,中國畜牧業中使用的抗生素的量至少是美國的四倍。這篇論文發表在近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產和消費國。根據2012年美國《科學》雜誌的報導,中國年產抗生素達21萬噸,其中有近一半用於了牲畜的養殖。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曾在2007年警告說,中國養殖的海魚含有氟喹諾酮等在美國海產品中不允許使用的抗生素。

過去兩年裡,不同國家的相關機構紛紛表示要強化對抗生素使用的監管。2011年11月,歐盟呼籲成員國確保抗生素只能作為處方藥,並加強對耐藥性病例的追蹤和報告。2012年初,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表示要禁止養殖牛、豬、雞和火雞的農場使用頭孢類抗生素。他們表示養殖業中對頭孢類抗生素的過量使用可能造成了某些耐藥性菌株的產生,而一旦這些抗生素在人體上失效,醫生就只能選擇那些不太有效或是副作用更大的藥物。而根據2012年世界動物健康組織(OIE)的說法,世界上仍有一百多個國家沒有相關法規,抗生素就像是糖果一樣被銷售。

論文共同作者、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教授詹姆斯·迪傑(James Tiedje)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說,在美國,在動物上市銷售之前,會有一段「退出時期」,這段時間內不再對動物使用抗生素,以便讓它們將體內的抗生素排空。美國農業部也會檢測上市銷售的豬肉中是否含有抗生素,但很少會發現。「如果農民遵照恰當的步驟使用抗生素,那麼就沒有證據表明這些豬肉會對人體有危險。」他說。

「在我看來,與恰當實施的養殖步驟下殘留在肉中的抗生素相比,更具危險性的,是那些散播在環境中的、數量正在增長的耐抗生素基因(ARG)。」迪傑繼續說。

動物吃下抗生素之後,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大部分都會隨糞便排出體外。據估計,中國一年會產生7億噸動物糞便。這些糞便會被當作肥料施用或是作為堆肥銷售,也有可能隨河水流走,或是進入地下水。

由此帶來的問題之一是飲用水中的藥物殘留。美國在2008年已經在自來水中檢出了包括避孕類藥物在內的藥物殘留,這些殘留物是目前水處理過程中不會進行過濾的成分,但它們有可能對人體健康不利。來自動物糞便的抗生素也正是飲用水中藥物殘留的來源之一。「養豬過程中使用的抗生素已經在地下水中被發現,也在地表水中被發現。」迪傑說。

飲用水中微量藥物殘留對人體的影響尚不清晰,而另一個目前看來更為迫切的問題,便是令迪傑擔憂的隨糞便一起擴散的耐抗生素基因。

在畜牧業中日常使用抗生素,會使得攜帶耐抗生素基因的微生物繁盛起來。有些情況下,耐抗生素基因可以變得具有很高的移動性,也就是說它們能夠遷移到那些可以對人體致病的細菌中去。這樣一來,當人類病患再去服用抗生素的時候,由於細菌已經具有耐藥性,原本神奇的藥物就失去效用了。

耐抗生素基因

為了查清養豬業中耐抗生素基因的種類和存在情況,朱永官等人先後在北京、浙江和福建的三家大型養豬場對豬的糞便進行了採樣。這些養豬場每家每年都能向市場提供超過一萬頭以上的豬。

在嘉興和莆田,基於豬糞製作的肥料還被當作有機肥賣給當地農民。因而研究人員也採集了這些肥料的樣本,他們還從養豬場附近的土壤裡採集了樣本,這些土壤都施用了由糞便製成的肥料。

作為對照,研究人員從福建莆田的原始森林裡採集土壤樣本,還採集了美國未經喂食抗生素的豬的糞便樣本。

以上這些樣本被拿到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實驗室裡進行了定量檢測。結果他們找到了149個耐藥基因,這些基因的出現頻率比對照樣本高出192到28000倍。他們同時還發現了大量的轉座酶,這些酶可以幫助耐藥基因從一個細菌移動到另一個細菌。

讓事情變得更為糟糕的情況是,研究人員發現,耐藥基因傾向於聚集在一起,並且能夠在成團的細菌間轉移。而養殖場中使用到的砷、銅、四環素強烈加強了這一過程。

「儘管這項研究中只有三家農場,但不論它們的地理位置(相距超過2000公里)、堆肥技術或抗生素劑量、耐抗生素基因的狀況都是相似的,這表示相似的耐藥性基因的蓄積在全中國,以及其他使用類似管理手段的國家裡都存在。」作者們在論文中寫道。

在同樣是近期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另一項研究中,迪傑及合作者報告了科學界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對美國養豬場中耐抗生素基因的研究。他們在研究中意外發現了一些基因,這些基因居然與養豬過程中未被喂食的抗生素相關。此外,大腸桿菌的數量在經喂食抗生素的豬的腸道內出現增加。

「全球來說,至少就封閉式養豬來說,喂食抗生素可能是最為廣泛應用的做法。」迪傑向南方週末記者解釋為什麼養殖業中被喂食抗生素的動物很多,而他們單單選擇了養豬作為研究對象。

針對在中國養豬場中發現的耐抗生素基因,研究者們指出:「檢測到的種類繁多的耐藥基因具有對所有主要類別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潛在可能,包括了那些在臨床上對人類醫學很重要的抗生素。」

根據《科學》雜誌2012年的報導,在一項研究中,中國科學家在醫院裡發現,2009年患者體內金黃色葡萄球菌株超過60%為甲氧西林耐藥,這一比例在2000年還為40%。而肺炎鏈球菌耐受大環內酯類藥物的比例高達70%,大腸桿菌耐受喹諾酮類藥物的比例也大致如此,達到了世界最高比率。

全球威脅

「保護現有抗生素的有效性是一件迫切的事情,因為發現新藥是極為困難的。」朱永官說。

2013年1月,德國漢堡科學與人文學院和德國國家科學院共同發佈了一份聲明,提出了六項關於抗生素的研究和使用的建議。這份聲明指出,自1940年代發現青黴素以來,抗生素已經成為現代醫學的基石之一。它們是治療人類和動物細菌感染的基本藥物。然而,兩個方面的情況讓它們越來越難以成功治療疾病。一方面近些年來人類和動物中都出現了大量耐受抗生素的病原體,另一方面是自1970年代以來新開發的抗生素數量極其有限。

六項建議中包括「限制抗生素在獸醫藥物和植物保護中的使用」。「如若可能,抗生素應當僅僅允許在臨床診斷之後並基於耐受性測試的結果,有目標地使用。」聲明表示。

去年9月,德國政府已經宣佈要從2013年春天開始,大量減少抗生素在畜牧業中的使用。而在此之前,對耐藥數據不間斷的收集和記錄已經在進行。

迪傑也表示,整體上來說,抗生素的使用量是與抗藥性的增加相關的。在美國,豬肉產業界與農民有效合作,用最佳的方法將抗生素的使用量降低。「這是第一步,但根本上,喂食使用和為了人類治療使用而保護抗生素,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需要被討論和決定。」他說。

「我們的研究開展於中國,但它實際上反映的是世界上許多地方都在發生的事情。」迪傑說,「世界動物健康組織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都已經在呼籲加強對畜牧業中抗生素使用的監管,因為那些基因是不會老實呆在當地的。」

迪傑進一步說,這是一項全球性的問題,因為對多種藥物具有耐受性的病原體可以在任何地方出現,然後散佈到全世界。除了通過肥料,耐抗生素基因還可以通過國際貿易、移居和旅行傳播。

「這也並非農業和醫學上的『壞傢伙』之間的問題,它是任何實踐中不明智地、不恰當地使用抗生素的問題,因為耐抗生素的微生物不管誰喜不喜歡它們,它們時刻準備好擴散出去,並且一旦有機會就會佔據主要地位。」迪傑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26

網易“丁家豬”:5年投資3億元,用互聯網精神改變傳統養殖業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3/57327.html

各路資本紛紛涉足農業成為當下最新風向,一波波其他行業不斷進軍傳統農業似乎在宣示該領域大有可為,但丁磊養豬5年來質疑一直多過掌聲,雖然網易堅持初衷:“希望能以互聯網精神去改變傳統養殖業”,但卻遭遇“互聯網快如閃電,農業需慢工細活”的尷尬,最初團隊也已經離散。i黑馬分享的這篇文章,探究“網易豬”為何出品難?又有何種魅力能讓網易誓言不棄?這是丁磊在布一盤很大的棋嗎?蹲馬桶、睡公寓、不吃藥的豬這或許是中國最神秘的養豬場,從來沒有一個養豬場這麽受到外界關註。從浙江安吉縣城出發,行車約15公里抵達皈山鄉洛四房村,網易養豬場就位於這里一個叫“磨刀坑”的小山坳內,周圍沒有任何網易標識。養豬場建設已經初步成型。三個長方形的豬舍均是架空設計,豬舍四五十米處有一個豬場環保站,網易農業事業部負責人倪金德說,豬舍出來的排泄物會通過連接在下方的管道輸入環保站,進過處理後一部分排泄物能作為肥料回歸山林,而處理後水可以達到國家排放標準,而養豬基地還在陸續建設中。整個豬舍被隔成十幾個豬欄,每個約70到80平方米大小,每欄可飼養70到80頭。倪金德介紹,主場目前養殖4種類型種豬,萊蕪純種、萊蕪非純種、岔路黑純種和岔路黑雜交。這些都是精心選擇後的豬種。除了科技養豬,最令網易養豬場得意的地方之一,網易所飼養的豬群都能定點排便,現場每個豬欄靠近窗戶位置都隔了一道一米多寬的排汙區間。對於養豬的經驗分享,倪金德表示,作為養殖者,要從內心尊重這些生命,多一份尊重,就會多一份回報。只有給豬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特別是充分的活動空間,安全的食物,它們才能健康生長,提高抵抗力,有效抵禦病菌的侵襲。根據網易農業事業部早前發布的豬場建設規劃設計圖,“丁家豬”將蹲馬桶、睡公寓、不吃藥,這三個目標已經實現。“飼養至今,無一頭豬發病。”倪金德對於網易養豬的技術頗為看好,“很多環節都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在,這些都是目前網易養豬取得的成效,將來時機成熟或將向市場推廣。”快公司遭遇慢農業然而這一切還並未扭轉網易養豬成了“講了五年的笑話”的局面。某自媒體最近評出互聯網界5位最不靠譜的C E O,網易丁磊上榜,理由是“4年只養出了100頭豬,還是內測豬"。2013年12月4日,針對外界多次質疑網易養豬幾年未見成果,網易科技頻道官方微博發表了公開聲明。這是網易對自己養豬事業的一次完整回應。2009年2月,作為廣東省人大代表的丁磊在廣東兩會期間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首次透露養豬打算。丁磊表示,想通過養豬來探索農業生產新模式,同時,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做一些嘗試。從此,科技養豬成了網易的一個標誌性代稱,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來無數聚光燈,每一年的時間節點都有一輪對網易豬的追問。根據浙江安吉縣政府網站信息披露顯示,網易公司生態養殖項目總投資3億元,將建成占地1200畝的現代養豬場,從場所設計到餵養方式,全部采用世界頂級的高科技,其中一期工程計劃投資4000萬元,養殖規模在6000-10000頭。5年過去,網易交出的成績單是400多頭在養,100多頭年底出欄供試吃。無豬上市成了外界對網易此番試水農業的評價。有網站甚至以“ 年過去,仍不見網易豬上市”為題,每年關註一次。除了產品,網易養豬過程也非一帆風順,從最初設想到2012年底養豬場初步建成就花了四年時間。2013年7月網易陷入與浙江省地礦勘察院的官司糾紛,幾個月後網易養豬兩名核心成員毛山和周炯相繼出走……這一切又讓外界對網易養豬的質疑再度興起。對於過去五年的工作,網易稱,從考察學習,地點選擇,豬種挑選,開工建設,飼養管理,新設備的調試,新理念新設計的測試等等,做了很多,目前有豬即將出欄,並且在前期的試吃中獲得了很高的評價。花了時間,積累了經驗和技術,階段性地獲得了不錯的效果。對於項目推進緩慢的原因,網易這樣表示:“農業生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無到有,從已有到創新,從理論到實踐,我們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養豬中所面臨的問題,如浙江惡劣的高溫天氣,如養殖業頭疼的糞汙處理,不同於互聯網的快如閃電,農業則需要慢工細活,我們走過彎路,也獲得了經驗和技術。”外因與內因養豬場的建設、豬仔選擇、飼養豬仔、屠宰成豬、上市銷售,這是一頭肉豬上市的全過程,廣西海和種豬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總監劉天華介紹,這當中最關鍵的內部要素是種豬選擇和飼養,外部要素是資金和渠道。沒有人懷疑網易養豬會有資金和渠道問題。作為一家市值400多億的上市公司,網易2012年全年凈利潤為36億元人民幣,而憑借網易強大的品牌和影響力,渠道也容易搭建。在資深互聯網觀察者王劍峰看來,外部因素對於網易不是問題。沒有產品上市的理由只有內因。“網易豬這麽久沒有上市的原因是在不斷攻克技術難題,期望有最好的產品。”網易市場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網易甚至用“走過的彎路可繞地球一圈”來表達一路的艱辛曲折。“我們確實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養豬中所面臨的問題。農業對於網易真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複雜的供應鏈管理也不是互聯網公司的長項。我們碰到過很多困難,比如種豬挑選,比如排屋臭氣的處理。我們從來沒有如此緩慢地推進過項目。”這也得到網易養豬前負責人毛山的認可,其多次坦言,僅前期選種選址技術問題就耗費數年。一位網易前高管告訴南都記者,農業比預想的複雜得多,土地流轉、農民關系處理、豬場建設等等都不是想的那麽簡單。“比如土地,不是有錢就能搞的,要把幾百小塊土地整合成一片土地,本身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進展慢,而養豬團隊他們對於這件事過於自信了,遇到了很多辛苦和麻煩。”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生豬養殖是一個產業鏈很長的行業,從選址、育種、選種到防疫等環節,而網易完全從零開始探索,對行業的複雜程度估計不足。挑山扁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夥人、弘信投資執行董事柯言表示,農業是個長期的投資,不像互聯網產品投入產出比可以很快顯現,這類規模農業的利潤價值體現或許是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網易豬肉被視為最高獎勵從目前網易內部流出的郵件來看,網易農業事業部和網易養豬從未受到過丁磊指責,相反支持有加。直到現在丁磊都沒有給出盈利時間表,而是允許這個部門按照自己的步伐前進。據一位接近網易養豬團隊的人士透露,丁磊對於養豬的熱情非常高。高到一種什麽程度?他舉了兩個例子,一是好幾次見到有人和丁磊提及豬的事,丁磊都興致勃勃地談到停不下來。“其他話題他可沒有那麽感興趣。”二是網易豬肉在網易內部,某程度上看被視為最高獎勵的一種。“當年有道用戶破5億,給整個團隊發的其中一個獎勵就是網易豬的認購券。”不過,網易養豬三人團隊中除丁磊外,毛山和周炯兩人相繼離開,對於兩人離開的原因,網易諱莫如深。一種說法是,兩人對養豬的定位和方向不太一致。從網易內部傳來的聲音顯示,關註此事的員工也認為三人的分手在於理念不合。一位不願具名的網易內部人士表示,丁磊對於信賴的人支持度很大,一旦信任破滅,支持也會減少。業內有說法是,丁磊不滿意項目目前推進的速度。分歧似乎不止於此,在采訪中網易傳遞的信息是,網易養豬的最終訴求帶有強烈的公益性和社會責任感。丁磊在多個場合強調網易養豬不是為了再賺多少錢,而是希望帶動更多的人去關註民生,關註食品安全,幫助和帶動農民就業。“如果僅僅為了錢,網易大可投資幾個月生產周期的短線投資,何必要從零開始?”網易市場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毛山似乎有不同看法。2012年1月,還是農業事業部總經理的毛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網易做農業追求盈利,是要賣產品的,不是做慈善。網易投身農業之初並沒有鎖定養豬。毛山說,網易考察過火龍果莊園、花卉世界、肉蓯蓉種植和番茄醬生產,還在大興安嶺海拉爾一帶看過藍莓種植,去大連參觀過養殖海參,此外還有牛蛙、草莓、櫻桃項目等等。很多項目利潤率高,運作也成熟,掙錢更快。但全國加起來也就1個億至5個億的產值。毛山說,這很難滿足網易的胃口。互聯網與養殖業的速度差網易的初衷是“希望能以互聯網精神去改變傳統養殖業”,而遭遇的尷尬是,“不同於互聯網的快如閃電,農業則需要慢工細活。”事實上,互聯網思維對於農業以及食品的改變的確正在發生。根據華融證券一份研報,所謂互聯網思維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企業的銷售渠道是在線上的,比如食品類電商中糧我買網、酒類電商酒仙網;二是企業的廣告營銷主要發生在線上,而且充分借助社交網絡,互動性很強。三是企業的管理是借助大數據的,無論是在消費者需求管理方面還是在供應鏈管理方面。互聯網本身能夠拉近企業同消費者的距離,使得企業控制產品質量比傳遞鏈條更長的傳統企業更容易,更容易取得消費者的信任。丁磊的做法也有這一考慮,他曾表示,計劃將養豬的全過程放在網站直播,消費者買到豬肉後,還可以上網查到這頭豬是怎麽養出來的。“這樣做其實更多是品牌宣傳的考慮。”長期關註食品行業的分析師張先生說,消費者不會直接看雞或者豬是怎麽養大的。生態養豬目前比較成功的是壹號土豬,他們走的路線是差異化,做高端品牌,和互聯網關系不大。在其看來,養豬很難用互聯網思維來做。據其介紹,農業板塊大概可分為畜牧養殖、種植、農藥、疫苗、飼料、水產、林業等等,其中養殖業重資產,毛利率和凈利率波動高,在A股市場,估值不是很高。而飼料行業相對比較穩定,需求可預期,類似於加工業,擴張難度也比較低。對於IT、互聯網思維對於養豬業的改造,雙匯一位張姓高管表示樂見其成,“能改造的也就是養殖方式,他們不可能改變豬種。看看他們最終會怎麽做吧。”據其介紹,中國雖然養豬多年,但是提及養殖技術還是美國和歐洲領先,他們一樣在走工業化養殖的道路,差別在於自動化程度更高一點。“其實一個指標最明顯了,你養的豬是誰在吃,產品是給誰吃的。”張姓高管表示,可以關註網易探索的模式是否可以成功複制以至於走向大眾百姓餐桌。弘信投資執行董事柯言則表示,對於像網易這樣的互聯網企業,投資農業最好的渠道不一定是親自做農業,而是成為一個傳遞信息的平臺,包括對某一農產品選種、種養殖、上市等過程的信息公開及傳播,成為產品兩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中樞紐帶。對於或明或暗的質疑聲,倪金德坦言現在“確實有壓力”,但不論外界如何評價,網易養豬仍在繼續,並且會按照指定的目標那樣成功出產健康安全美味的豬肉。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王海艷 俞康 謝睿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760

中國人狂吃鱷魚肉帶動非洲養殖業

1 : GS(14)@2016-09-13 08:04:12

■中國人愛吃非洲鱷魚肉,令當地商人大賺。



中國人愛吃非洲鱷魚肉?外媒近日報道,受中國人強勁消費帶動,非洲鱷魚養殖業目前每年增長達22%,單是中港台兩岸三地便佔其出口市場近85%!有肯雅鱷魚養殖商家稱,現時售出每條鱷魚可賺超過一倍利潤,吸引當地不少人投身這個背後「險象叢生」的行業。


超過一倍利潤

報道稱,目前非洲諸國的鱷魚養殖業出口總值以南非居首,每年約為7,300萬美元(約5.7億港幣),其次為贊比亞和肯雅。報道又指受中國市場帶動,連帶肯雅國內提供給餐館和高檔酒店的鱷魚銷量也日漸增加。62歲的穆克在肯雅東部經營鱷魚場已有10年,現時共飼養了逾3.3萬條鱷魚。他指單是出售每條鱷魚的肉已可賺約5,000至7,000肯雅先令(約380至540港元);此外,每張鱷魚皮也可賣到約2,500肯雅先令(約190港元)。他又指每年自己宰殺約3,000條鱷魚:「最令人吃驚的是利潤!可以賺到超過100%。」然而養鱷魚也伴隨風險,其中養出名兇殘的尼羅鱷更常弄出人命。穆克並指:「(養鱷魚)有許多昂貴的基礎設施投入,但是帶來的回報一定不會讓你後悔。」英國廣播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3/197690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8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