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0-9-7/yNMDAwMDE5NjMyNg.html
9月7日下午,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浙商力量,闪耀海西”主题论坛中,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等8位著名浙商代表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就后金融危机时代浙江民营企业战略转型进行了讨论。
宗庆后透露,在确立了国内饮料行业的龙头地位后,娃哈哈正在向多元化经营方向转型。他特别提到,有意进军国内零售业,并力图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
宗庆后认为,娃哈哈转型的目的在于加速发展。他表示,在国内饮料行业,娃哈哈的年销售收入保持约20%的增长速度。如果想依靠饮料行业加速娃哈哈的发展,必然挤压竞争对手的份额,在行业内部形成过度竞争,有损于全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宗庆后将多元化经营作为娃哈哈未来加速发展的路径。在9月7日下午的论坛上,宗庆后透露,未来娃哈哈重点考虑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是高新技术行业,二是进军零售业。
宗庆后表示,目前娃哈哈在资金和人才储备等方面,有能力在国内零售业中闯出一番天地。在他看来,中国的零售业存在一定问题,从而影响到了国内制造业的发展,“比如家用电器,国美跟苏宁,拼命压价,到最后没有创新能力。”
宗 庆后认为,娃哈哈的加入,有能力改变目前国内零售业不合理的一面。他表示:“做生意要互利互赢,这样才能做的比较久。”根据宗庆后的规划,娃哈哈将首先在 国内二三线城市建立大型的综合商场。宗庆后自己将这些拟建的商场称为“城市综合体”和“Shopping mall”。其中不仅仅做零售,还提供餐饮与娱乐设施。他认为这样的销售模式,更容易得到二三线城市人群的认可。
在高新技术行业方面,宗庆 后表示自己还在思考具体的发展方式,但他较为排斥盲目的海外收购,“都说金融危机之后,去收购海外资产是抄底,但大多数项目根本就赚不到钱,这叫抄底 吗?”相比之下,宗庆后对于收购海外矿产资源显得比较乐观,“中国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让海外矿产为我所用,还是划算的。”
而在宗庆后看 来,引进优秀海外人才,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捷径,他个人对此也相当关注。在得知厦门当地有发展生物制药业的意愿后,宗庆后当即建议称,美国即将有一批生 物技术方面的专利到期,厦门可以考虑引进这些领域的人才,让他们手中的技术“为我所用”。宗庆后还透露,娃哈哈有意从以色列引入一批技术专家,从而获取对 方手上的技术。但他并未透露这些专家从事何种行业。
事实上,宗庆后和娃哈哈只是一个缩影,企业转型也是整个浙商群体最为关注的问题。以缝纫 机为主业的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表示,在企业发展碰到挫折和瓶颈,无力选择转变产业时,需要在管理与产品转型方面双管齐下。他举例说:“我卖缝纫机很多 年,产品越卖越便宜,根本没有办法。后来通过产品的转型,原来买我机械的产品是2千,现在卖自动的产品是5千。这个就是我产品的转型附加值就高了。”
此 外,浙商们统一认为,政府对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企业转型的基础与根本。浙江永久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温邦彦直言:“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的水平已经得 到国际公认,政府考虑问题视野应该更加宽广,比如经济发展动力由外销转为内需。”温邦彦认为,以海西经济区为代表的经济活跃地区,应该考虑藏富于民。只有 提升普通消费者的能力,才能真正推动内需的增长,从而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转型和发展提供可能和空间。
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今日正式開業,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持股19.9%,騰訊和中國平安保險分別持股15%。
眾安保險CEO尹海介紹,眾安在線的定位是「服務互聯網」,首批產品形態將與電子商務、支付/移動支付有關,險種上可能是信用保險、責任保險。據悉,眾安保險首款產品將於11月底推出。
在今天下午復旦大學的眾安保險啟動儀式上,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同台亮相。
用科技博客虎嗅的話說就是,金融家馬明哲穿西裝,工程師馬化騰穿抓絨衫,風清揚馬云穿嫩黃套頭衫。「三馬」分別是三個截然不同的風格。
三馬對話全文如下(原文來自虎嗅,順序似存在問題):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9 13:09 編輯 【“港”景看過來】各首席分析師縱論港股投資機會 作者: 荀玉根 海通研究所第一時間(4月1日)聯合海通國際開了電話會議,從國內、海外投資者兩個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了市場和重點品種。之後有陸續有研究成果推出。現匯總成十大專題供大家參考。 引言: 14年,伴隨著阿里巴巴在美國的上市以及滬港通的開通,國內資本市場國際化的步伐加速。我們自去年7月開始推出國際化策略專題,並每周推出國際策略周報系列,開始關註國內股票市場和世界同步的過程。3月27日,證監會發布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指引》,31日保監會又發布《中國保監會關於調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有關政策的通知》,以及下半年即將推出的深港通,都標誌著國際化步伐的持續加速。海通研究所聯合海通國際,共同探討大陸和香港兩地資金流動加速的背景下,帶來的投資機會。 “港”景看過來——國際化策略(3) 海通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 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和多位行業分析師 1. 港股迎春天 政策傾向明確,兩地資金流動望加速。自去年11月滬港通正式開通以來,兩地資金流動明顯更為頻繁。證監會該指引發布之前,公募基金中僅具備有QDII資格,或者借助具備QDII資格的其他金融機構才能通過滬港通投資港股(包括32家基金、15家券商和35家保險機構),此次放開必然加速公募基金對港股的布局。此外保監會允許保險機構投資創業板也有望活躍香港創業板市場。最後,伴隨下半年推出確定性較大的深港通,預計兩地資金流動將經歷再次加速的過程。 ![]() 南冷北熱的局面有望均衡化。滬港通開通以來,A股市場的熱度顯然較港股更高。這從兩地資金的額度使用情況可見一斑,截至3月底,滬股通和港股通使用額度占總額度比例分別為40.7%、13.9%,A股資金流入更多。這一方面與兩地投資標的、渠道相關,即滬股通的投資標的571只,而港股通標的僅284只,且過去內地資金投資港股渠道相對海外資金投資A股更寬松;另一方面,和兩地投資者情緒也有關。A股自14年7月開始從存量資金市場進入增量資金市場,這主要是由於7月29日政治局會議上周永康立案調查和三中全會主題確定使得A股市場進入到了低利率、強改革、經濟穩中求進的牛市邏輯之中。資金對A股的熱情度明顯上升。從兩地股市的表現來看,去年7月增量資金進入A股市場以來,上證綜指漲幅已經達到88.1%,同期恒指漲幅僅8.1%。3月以來恒生AH溢價指數更是創下135.7的高位,處於06年以來81%的高分位水平。 從估值上看,目前恒生指數和恒生國企指數PE(TTM)分別為10.2、10.8,低於上證綜指的17.2,而恒生小型股指數則為21.0,低於創業板和中小板分別88.8和47.5倍的水平。從證監會新指引和保監會發文公布幾日的成交情況來看,港股表現優異,港股通流入資金加速、AH溢價也有所回落。預計後續隨著兩地資金流動更為順暢,港股估值窪地的優勢會有所體現,兩地資金流動趨於均衡化。 深港通推出兩地小盤股活躍度有望上升。深港通下半年開通的確定性較高,特別是前期滬港通的經驗可以比較方便的複制在深港通上,更使得深港通的推出得以加速。預計深港通開通後,在交易制度、交易額度、交易方式上和滬港通重疊度較高,市場最為關註的就是標的股票。我們預計,現有的指數標的中深成300指數最為現成,但3月20日深交所推出了新的深成指數,將原先的指數40家成分擴充到500家,再加上AH兩地上市的公司共503家,對應滬股通的569家標的,成為深港通標的的概率較高。如果該指數成為深港通的標的,則從結構上來看,創業板、中小板股票分別占比為17.9%、42.1%,和滬股通明顯偏藍籌形成鮮明對比,估值水平上,兩者分別為12.8和41.0。 對應的港股方面,預計恒生小型股指數(197家)也將進入深港通標的範圍,小型股中根據恒生一級行業分類的行業PE(TTM)估值中,除了工業由於盈利不佳估值數負數外,估值相對較高的行業包括原材料、消費品制造和服務,整體估值在21倍左右。而新深成指500家中的創業板(共90家)行業中軍工、傳媒、計算機、電子估值較高,均在100倍以上,整體估值也有94倍。 預計深港通推出之後,對於港股小型成分股的活躍度會有明顯上升,而香港市場上類似目前大陸地區三板市場的GEM市場表現也在保監會投資範圍擴大的新規下也有望活躍。根據我們在《資金入市詳解(1)-(6)》報告中的分析,未來增量資金入市的趨勢仍不會改變,15年保守估計有5萬億增量資金入市。大陸和香港市場投資渠道更順暢,投資品種更多樣化後,有望帶動兩地資本市場的同向繁榮。 ![]() ![]() 2. 多維度,全布局:早日布局香港市場 為了更好把握香港市場的投資機會,我們聯合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和多個行業分析師給出了布局香港市場的投資建議。 把握香港市場,提前多方位布局。 (1)從股市而言,香港股市2014年震蕩微漲,恒生指數全年漲幅1.3%。我們預計2015年港股持續中性震蕩行情。在美國經濟持續複蘇,美元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國際資本繼續回流美國,所以2015年香港市場行情還是要靠國內資金推動。最近的放寬基金對港股投資,以及可期的深港通,打開港股想象空間。具體而言,首先,從歷史縱向比較和其他市場橫向比較而言,香港H股的估值便宜,繼續下行的風險有限。自A股去年12月步入牛市以來,形成巨大的A/H價差,A股繼續上漲會帶動H股。其次,港股通和未來深港通額度可以容納巨額資金。香港優質小盤股市值遠低於國內,隨著深港通推進,小盤股漸入佳境,最近已有明顯升溫跡象。最後,H股在股息率上相對A股有較大優勢,高股息對於以分紅為重要收入的保險公司會有較強吸引力。 (2)從債市而言,香港市場主要以美元、港幣、離岸人民幣定價。美元債券占80%多。2015年香港美元債券吸引力增強,主要因為美元與人民幣債券收益率收窄。一方面國內銀根寬松,利率自由化進行中,收益率下行趨勢延續;另一方面,美國將步入加息周期,美債收益率上行動力漸漸增強;所以利差收窄。預計人民幣2015年對美元小幅貶值。另外,人民幣債券吸引力亦上升,因為離岸及在岸人民幣債收益率收窄。 (3)從特殊投資機會而言,香港IPO2014年市場表現亮麗,發行量全球第一,發行額全球第二。2014年批股市場表現不凡。我們看好2015年IPO和批股市場。今年潛在的IPO投資機會包括華融資產管理、北京銀行、泰康人壽、中再保險、中國石化銷售、聯想集團、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華泰證券、杭州錦江集團、亞洲聯合財務、香港航空等,潛在批股投資機會包括中信證券、銀河證券等。總而言之,我們建議投資者2015年早日全方位布局香港市場。 大工業行業:保持樂觀。 (1)總體來說,現在對於港股的基建板塊持一個樂觀的觀點,特別是經歷了年初的調整後。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主要原因:首先,今年的基建投資,特別是鐵路投資有進一步上調的空間。中鐵總公司年初宣布了人民幣8000億的投資額,港股會有一個調整,因為這個預算表明的是和去年人民幣8080億的投資基本相符無增長。可是因為國家今年的GDP增長是7%,歷史數據表明,基建投資是兩倍多的GDP增長,特別是在房地產投資和礦業投資放緩的大背景下。預計今年的鐵路投資至少會做到人民幣8600億。對於明後年的基建投資也比較看好,從鐵建雙雄,中鐵和中鐵建的鐵路項目的未完工合同我們看出,明後兩年鐵路投資還應該保持一個平穩的高度。其次,港股和A股的估值有個很大的折讓,平均40-50%。即使和港股自己歷史上的平均估值,這些基建公司也有10-20%的折讓。最後,毛利率和凈利率都有上升空間,未來這幾年高毛利率的基建項目會投產加快,特別是鐵路,還有海外項目,而低毛利率的地方政府項目,像是公路,市政項目卻增長放緩。 (2)選股方面,目前更加看好基建公司,認為股價表現會好於鐵路設備公司。首選股票是中交建(1800.HK),受益於“一帶一路”的政策,另外由於它的高負債率,利率的下調對於2015年的業績也有提升作用。最後中交正在計劃把它的疏浚業務單獨分拆上市,這樣會顯著改善它的現金流。 可選消費品行業:挖掘結構性亮點。 (1)2015年零售增速將維持疲軟,從1季度的數據來看,線下消費仍然低於預期。政府或不會推出短期刺激政策直接促進消費,更多將專註在結構轉型。對於整個可選消費板塊,我們覺得在2014年報風險釋放後,大部分公司盈利已經見底,雖然整體盈收增長還是比較乏力,但也有個別基本面穩健、業績確定性高的公司。目前行業估值偏低,平均動態PE為11倍,低於過往五年均值。2015年亮點在於大眾服飾板塊,主要因為支持大眾市場需求的結構性推動因素將持續。繼續看好運動板塊,行業已步入持續性複蘇且將長期受益政策扶持,相信領先的本土品牌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亦看好逐步走出低谷、利潤率改善的大眾服飾品牌商;繼續看空高端奢侈品及百貨等傳統渠道,2015年業績仍然面臨壓力,盈利及估值還有下調風險,傳統通道近幾年都將處於轉型升級,向增值服務及體驗消費的商業模式轉變。而香港本地零售市場,中長期將處於下降通道,在消費結構變化、購買地轉移以及價格競爭力下降,香港購物天堂優勢不再明顯。 (2)潛在催化劑有兩個:第一個是行業逐步進入供應鏈競爭時代,增強供應鏈整合將有助提升毛利率並緊貼消費者需求,我們認為這一點尚未被市場充分認知;第二是全渠道的發展,O2O及移動購物已成為趨勢,相對零售商的平臺搭建,我們認為短期內品牌商相對更為收益,順應多平臺多渠道的興起將推動銷售及品牌認知度。 (3)看好的個股包括體育服飾龍頭安踏體育(2020 HK)、大眾定位男裝品牌中國利郎(1234 HK),以及受益於運動服飾強勁複蘇的OEM代工龍頭企業申洲國際(2313 HK),受益於原材料價格下降以及供應鏈整合能力強,以上公司利潤率均有較大上漲潛力。港股市場零售板塊中O2O標的股主要有銀泰(1833 HK)和國美(493 HK),這兩間公司在全渠道發展同業中領先,其優勢還沒有反映在股價中。 汽車行業:行業三大亮點。 (1)SUV是行業的亮點。我們預計2015年乘用車銷量增長將從2014年的10%放緩至7%,SUV將繼續從轎車手中搶得市場份額。我們預計SUV銷量在2015年將實現30%的增長。我們也預計將有更多的新SUV車型上市,緊湊型SUV銷量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乘用車行業增長的風險主要來自車牌限制,渠道庫存水平正常化影響和宏觀經濟前景低迷影響。 (2)新能源汽車。我們預計新能源汽車增長2-3倍,受惠政府對新能源公交車的補貼和充電設備建設。 (3)汽車零部件企業。受益於海外業務快速增長。訂單增長穩定,收入和盈利增幅高於國內汽車行業增長。 (4)汽車廠看好東風集團(489HK)和比亞迪(1211 HK),主要原因是東風的估值便宜,比亞迪H股較A股有較大的折讓。零部件廠首選耐世特(1316HK)和敏實集團(0425HK),主要原因是訂單增長穩定,收入和盈利增幅高於國內汽車行業增長。 博彩酒店行業:2015年維持疲弱。 (1)澳門博彩業的短期前景不明朗,主要受到疲弱的貴賓及高端中場博彩市場影響。從2014年第2季度開始,貴賓市場已展現疲態,而中場市場於2014年第4季度也開始受壓。預計本年的增長動力維持疲弱,除了上半年同比基礎較高的因素外,政策因素及反貪腐政策,也可能令博彩情緒減弱。行業現正進入一個調整期,在上述的背景因素下,貴賓和高端中場客戶傾向保持低調,影響博彩情緒及收益增長勢頭。此外,不同的措施及政策因素,如禁煙令、銀聯及入境限制等,多少也影響博彩收益。不排除未來會有更多政策出臺,影響貴賓和中場市場的前景。銀河娛樂(0027HK)和新濠博亞娛樂(6883 HK)分別有新賭場於本年第2季度及第3季度開幕,有望小幅地刺激博彩需求及為該公司在本年下半年帶來支持。根據過往記錄,每當有新賭場開幕,均會吸引遊客到臨參觀,有助剌激增長動力。但鑒於現時整體博彩情緒維持疲弱,需求恢複前景仍不明朗,預計新賭場為市場帶來的潛在動力將較過往弱。 (2)行業的疲弱狀況將會持續,預計本年博彩收益可能錄得雙位數的按年跌幅。預計博彩股的股價表現持續波動,鑒於需求恢複前景仍不明朗,調控政策帶來的潛在影響及增長動力維持疲弱。鑒於勞工成本上升對利潤構成壓力及整體市場的增長勢頭持續疲弱。 中小盤:政策和深港通推升投資者偏好。 (1)自從2014年底資金流轉向A股與主流大盤板塊以來,香港中小盤一直處於比較靜態與弱勢的局面。但是我們察覺到這幾天自從企業陸續發布了2014年業績,以及《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指引》發布後,很多在覆蓋與觀察範圍內的中小盤股價均出現大幅反彈,顯示中小盤上升周期有可能已重新展開。 (2)新指引與深港通將成中小盤催化劑。在指引推出前,港股通開閘以來,市場反應並未如預期理想,但並沒有出現重大技術問題。因此,我們預期在下半年,深港通將會推出,並將資格股擴大到包括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中的小型股,以及將合資格投資者的限制放寬。由於深圳每日平均成交量高,以及其廣大零售投資者基礎對中小型和動量交易的偏好,我們相信這些預期是合理的。事實上,我們了解的反饋顯示當前港股通沒有包含小型股是減低了國內投資者參與的積極性。從指引推出後的市場反應,以及我們對深港通的預期,我們認為投資者應該優先考慮提前部署概念獨特的中小盤行業。 (3)看好的公司包括:敏華控股(1999 HK,將受益於不斷擴大的中國零售業務,以及任何快於預期的美國和歐洲的業務複蘇。公司高股息率以及最近進行回購以提高股本回報率也有吸引力。福壽園(1448HK),是少有香港上市並具規模的殯儀服務公司;鑒於其獨特的商業模式使其不受經濟環境影響,其很可能受益於行業整合和持續的經常性收益增長。中國先鋒醫藥(1345HK),具有明顯的新產品推出時間表將提高公司未來盈利的可視性。智美集團(1661HK),將受益於其快速增長的賽事運營部門,從更多地方政府獲得獨家合作協議,以及中國公眾對體育方面的興趣不斷增加。博耳電力(1685HK),公司主要為客戶設計電力節能方案,受惠中國電網發展以及國家推動節能減排的大趨勢。 能源行業:光伏及風電為亮點。 (1)光伏:2015年為創歷史新高的目標。2015年17.8吉瓦的裝機目標為一個新的年度紀錄,並意味著68%的同比增幅。更靈活的配額分配和監管將有助於確保實現目標。興業太陽能(0750HK)是主要受益者,其安裝增長有上行風險。興業預計2015年太陽能EPC工作量可同比上升超過1倍至600兆瓦。保利協鑫(3800 HK)是間接的受益者,因為太陽能上遊產品價格將受提振。保利協鑫能源2014財年扭虧轉賺19.55億港元,與早前盈喜相符。持續的成本控制,產能擴張和下遊業務拓展是主要的利潤增長動力。 (2)風電:新風電場明年初開始減價,出現個別搶裝情況,預計2015年全行業出貨量同比上升超過一成。加速產能增長和利用率回升利好風電營運商。金風科技(2208HK)雖然毛利率可能從高位輕度回調,但風電機組15-16財年銷售前景堅穩。在未來2-3年新的風力發電場將重新加速到每年1吉瓦,提高收益的穩定性。中國龍源電力(0916 HK)15財年新增產能將達1.8-2.2吉瓦(14財年:1.63吉瓦),預計利用小時反彈5-6%。鑒於嚴控成本(維修及行政支出),預計14-17財年盈利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20%。 (3)油田服務:油價大跌,石油公司勘探支本性開支下降10-15%,國營油服公司銳意增加市場份額,不利於獨立油服公司。安東油田服務(3337HK)盡管徹底改革但盈利能見度仍低。華油能源(1251 HK)14財年基本凈利潤同比下降53%,但仍跑贏同業。 必需消費品行業:定價權和原材料降價是核心優勢。 (1)在2015年必需消費品行業的選股上,我們有兩條準則:其一、我們強調市場中的定價權,無論這個定價權是建立在企業在市場中的領導地位之上,還是市場中的競爭理性化趨勢或者是特殊消費者行為。其二、原材料價格出現顯著下降。事實上,主要農產品的價格已經處在低位,如大豆、糖、玉米等。不過,有些原材料價格在2014年下半年出現了顯著下降,如原奶與石油化工產品。石油化工產品是飲料瓶材料和個人衛生護理產品(如衛生巾和可拋棄紙尿褲)中吸水材料的主要成分。相關股票包括恒安(1044HK)、蒙牛(2319 HK)、雅士利(1230 HK)、以及旺旺(151 HK)。 (2)從基本面而言,行業最差的情況已經出現在2014年二季度和下半年。去年二季度開始,乳制品的消費出現了顯著的下滑;三季度的軟飲料、啤酒、以及肉制品的消費出現明顯降低。銷售量的下滑以及市場競爭程度的加劇使得市場對於2014年下半年的銷售情況和盈利能力產生相當的甚至是過分的擔憂,而在業績公布之後表明行業總體企穩,而符合上述標準的股票已經出現價格上漲。 (3)大眾市場需求的增長是未來必需消費品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首先,反腐倡廉在短期主要是沖擊高端的消費需求;其次,國內城鎮地區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持續上升,主要受惠於國家提升最低工資水平的政策,這部分消費能力也將逐步體現出來;再次,新一輪的財富效應將會發揮作用,這將對2015年下半年的市場需求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 3. 投資建議 我們建議關註三類資產的投資機會: (1)港股中的優質個股。我們結合海通國際和海通研究所的共同推薦,我們看好以下個股的投資機會,具體如表2所示。 (2)關註2015年香港美元債券市場和香港IPO和批股市場的投資機會:今年潛在的IPO投資機會包括華融資產管理、北京銀行、泰康人壽、中再保險、中國石化銷售、聯想集團、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華泰證券、杭州錦江集團、亞洲聯合財務、香港航空等,潛在批股投資機會包括中信證券、海通證券、銀河證券等。 (3)港股分級基金和ETF產品。看好港股整體向上的機會,投資相應的指數分級基金和ETF產品也是不錯的選擇。相關的產品如表3所示。 ![]() ![]() 風險提示:深港通及相關政策推進不及預期,相關公司收入不及預期。 相關報告: (1)《探秘海外中資股——國際化策略(1)》20140703 (2)《備戰滬港通——國際化策略(2)》20140704 (3)國際策略周報:每周發布 海通研究所十大行業港股核心觀點 (詳細觀點,請回到上一級目錄瀏覽) 批零(汪立亭、李宏科) 當港股的性感邂逅A股的節操,港股零售買什麽? 隨著滬港通和深港通的政策逐漸推進及落地,港股集聚眾多優質上市公司且估值遠低於A股,近期已明顯受投資者追捧,預計該趨勢未來將進一步強化。11家H股零售公司平均PE僅15倍,遠低於A股(剔除蘇寧約28倍);H股零售公司雖成長性也放緩,但仍有較高凈利率,體現較強的持續經營能力;關註銀泰商業、高鑫零售、金鷹商貿和聯華超市、物美商業等。 風險提示:零售商在改革與轉型進程及效果不確定,及對板塊估值提升壓力。 機械(龍華/熊哲穎) 比價、成長兩相宜——機械行業A-H股差異下之投資機會 深港通資金南下勢頭兇猛,4月7日截止14時09分,港股通每日105億元的額度自去年11月中旬開通以來,首度用盡,迅速收複H/A股的折價失地。 過去港股里大市值、現金流好的公司容易產生溢價,而機械設備類公司在港股標的業務較為分散折價率較高,帶來投資機遇。 我們考慮A股投資者喜好以及H股安全邊際,建議關註:(1)與A股存在更大折價的公司;(2)長期趨勢向好的幾類子行業:鐵路設備、工業4.0、油氣設備類(尤其油價反轉時彈性巨大)。建議關註公司:中國北車、南車時代電氣、奧星生命科技、中集安瑞科、中集集團等。 風險提示:短期上漲幅度過大之回調風險。 紡織服裝(焦娟) AH估值差異及H股特色標的 我們從價值回歸、H股特色、映射A股成長這三條邏輯線,對紡織服裝板塊進行梳理:估值折價主要源於兩地市場投資風格、對流動性需求的差異性;與A股紡服標的相比,特色鮮明的標的;可能複制A股題材、外資與機構持股占比較低、市值較小的標的(估值定價話語權重置帶來超額收益)。根據前兩條邏輯線,我們建議關註:安踏體育、裕元集團、萊爾斯丹、中國利郎。 風險提示:消費持續低迷;通縮風險。 建築(趙健,等) 兩條主線:存在AH價差央企,優質低估值個股 港股建築企業存在兩條投資主線:(1)滬港通、深港通以及資本項目放開下,AH價差有望逐步縮小,關註中鐵、鐵建、中冶和交建;(2)港股優質低價股,中國建築國際(香港大型建築商,盈利能力強)、城建設計(軌道交通設計龍頭)、中國機械工程(領先的國際工程總包商)和中國疏浚環保(民營最大的疏浚企業)。 風險提示:深港通、資本項目放開不達預期。 房地產(塗力磊) 看好H股地產服務產業鏈—彩生活、綠地香港 地產服務鏈包括城市配套、房地產金融、中介服務和物業服務四大部分。目前A股唯一標的是世聯行(房地產中介服務和金融服務)。港股同類範疇公司是彩生活和綠地香港。 綠地香港(0337.HK):除自有房地產業務外,公司正在努力打造互聯網時代下的房地產金融融資平臺。背靠綠地集團,公司地產寶業務具備強大發展空間。 彩生活(1778.HK):公司是中國領先的物業管理公司之一。公司三大主要業務包括,物業管理服務、工程服務和社區租賃、銷售及其他服務。 風險提示:地產調控政策。 有色(鐘奇/施毅/劉博) 挖掘港股價值窪地! 1.滬港通、深港通大趨勢下,AH股價差拉進為大趨勢。 2.有色板塊中呈現兩類投資機會。1)兩市上市企業價差;2)H股與A股同類型公司擁有明顯估值優勢。 3.投資思路I:首選洛陽鉬業,業績佳,港股估值低,兩市價差在1倍以上,其次是紫金礦業。第二種投資思路II:重點關註中科礦業、(0985.HK)、中國有色礦業(1258.HK)、中國宏橋(1378.HK)、中國忠旺(1333.HK)、中國白銀集團(0815.HK)。 風險提示:港股交易量過低且無漲停板限制。 石化(鄧勇/王曉林) H股油服公司相對A股公司,具備估值及盈利優勢 H股油服公司整體凈利率(12.50%)高於A股油服公司(9.08%),同時其平均ROE(12.12%)顯著高於A股公司(4.87%),而PE、PB估值則顯著低於A股公司,H股油服公司具備盈利及估值優勢。 風險提示: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系統性風險。 汽車(鄧學/廖瀚博) H股關註價差帶來估值修複機會 H股關註價差帶來估值修複機會,關註H股長城汽車、濰柴動力。 A股繼續推薦“低估值+多變化”,關註低估值白馬:長城汽車、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松芝股份、比亞迪;汽車後市場:金固股份、隆基機械、德聯集團、銀輪股份;互聯網汽車:比亞迪、金固股份。 風險提示:國內汽車市場景氣大幅下滑;AH股價差快速收窄。 軍工(徐誌國) 港股中的稀缺標的 1、軍工股是港股中的稀缺標的,且估值相對大陸軍工股都較低,仍處於估值窪地,極富投資價值。 2、港股中的軍工股主業多以民品為主,目前市值均較小,內生及外延都極富成長性。 3、建議關註:天下圖控股 0402.hk、中航國際控股 0161.hk、中航科工 2357.hks。 風險提示:系統性風險。 計算機(蔣科/王秀剛) 港股估值優勢顯著,較A股更具產業地位 港股計算機公司估值優勢顯著,較A股公司更具產業地位,積極參與。建議關註神州數碼、聯想集團、金蝶國際、暢捷通、天下圖控股、中國軟件國際、金山軟件。 風險提示:估值風險、市場流動性風險、經濟系統性風險等。 (轉自荀玉根-策略研究 ) |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陸傑華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陸傑華:
去年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放開兩孩政策,不僅標誌著上個世紀80年代初實施的獨生子女政策徹底終結,同時還預示著以往“少生就是一切”理念的改變。
恰逢全面兩孩政策公布一周年,我覺得,開放“全面兩孩”政策僅是生育政策調整和完善的第一步,現在當務之急還要對兩孩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動態和客觀的評估,特別是兩孩政策目標群體的生育意願和行為、生育時間、撫育成本等方面做第三方的監測和評估,這不僅有利於真實、客觀評估政策的現實效果,同時也為下一步的生育政策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提供重要的參考。
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 穆光宗
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 穆光宗:
盡管“全面兩孩”後今年出生人口的確切數據現在還沒有公布,適齡人口生育潛力的充分釋放還有待觀察,但是生育率的走向是明朗的。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和人口已經進入極晚婚—極晚育和生育意願較低—生育成本很高的婚育模式。這個從之前的單獨兩孩政策遇冷就能夠看出。
全面兩孩政策雖然不會像我們希望的那樣收獲“願生樂生”的效果,但生育政策和社會政策的綜合配套值得期待。盼望中國的人口治理思路和方式盡快從出生人口控制中擺脫出來,這樣既符合天道也符合人道。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王廣州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王廣州:
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一周年,目前主要調查數據已經顯示了單獨兩孩的政策效果和一部分全面兩孩的實施情況。
目前公布的匯總信息印證了我們此前對全面兩孩情況的一些趨勢性判斷,但具體情況還需要更全面、完整的原始統計數據進行深入分析。
比較出乎預料或估計不足的是一孩生育率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總體出生規模的判斷和對低生育規律的認識,這個問題無疑需要對原始統計登記數據進行專業檢驗。
大數據時代,在這些關系國家重大戰略問題的研究上,希望國家統計局能按國際和國內科學研究慣例,盡快提供原始基礎數據供科學研究使用。
人口學者、美國約翰霍金斯大學生物統計學博士 黃文政
人口學者、美國約翰霍金斯大學生物統計學博士 黃文政: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1%人口普查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05。這個數據低得可怕,但並不奇怪。
2015年湖北宜昌的調查就發現,該地區生育率僅有0.81。宜昌的調查基於30%的育齡女性,抽樣比例是一般普查的30倍,應該非常可靠。宜昌的數據可能顯示,國家統計局的生育率並不像有人堅稱的那樣低估。如果依然堅稱全國生育率還有1.6,那就是指責普查漏報了1/3的新生兒。那這個漏報責任誰來承擔?
況且,就算生育率高達1.6,較之2.2的更替水平,那也意味著每一代人減少27%,每兩代人減少近半。如果生育率長期處在1.6,未來總人口依然將以每60年減半的速度萎縮。不管生育率到底是1.05還是1.6,都已經處於很低的生育水平,要避免經濟社會的負面影響,需要進一步放開並鼓勵生育。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鄭真真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鄭真真: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中國在2014 年後逐步調整生育政策並過渡到目前的“全面兩孩”政策之後,出生人數並未出現大幅度增長。一些人口出生率長期處於極低水平的地區開始擔憂生育率的回升無望,甚至出現了鼓勵生育的討論;而與此同時,多省市在修訂計劃生育條例時仍要嚴格控制三胎,對征收社會撫養費作出明確規定。這些看似不相關、實際上自相矛盾的現象,究其根本,是對大眾生育行為的影響因素缺乏了解。
中國人口生育率已經長期處於較低水平,影響群眾生育行為的因素與人口轉變完成以前相比,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雖然部分地區和文化中依然存在男孩偏好,早育、 多育在絕大部分人口中已經不是主要問題,而少生、晚生在一部分地區尤其是城市已經成為一種文化。
目前的優先關註問題應當是長期低生育的風險,而不是對個別三孩出生的控制。未來中國與生育相關的政策取向,應當超越單純從人口變化出發,更多關註與其相關的勞動領域和家庭內的社會性別平等問題、緩解育兒與工作和事業發展的沖突,從生育行為微觀影響機制入手解決問題,滿足育齡夫婦的期望和需求,支持他們落實自己的生育計劃。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人口學者 蔡泳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人口學者 蔡泳:
中國十年乃至二十年內生育率都不會有很大反彈。可惜很多人還是抱著半個世紀以前的陳舊觀念,還在強調控制人口。
現在國家應該做的是,把生育權完全還給社會和家庭,同時提供婦女兒童保護、醫療、入托、幼教等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讓所有想生的人能生出健康的下一代。
當然人口是個長期的問題,高增長我們過來了,低生育也不必過於驚慌,天不會塌下來。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郭誌剛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郭誌剛:
2015年小普查表明生育率再創新低,說明“單獨兩孩”的生育政策調整對提高二孩生育效應有限,甚至抵消不了晚婚婚育抑制生育的影響,中國低生育水平還在向縱深發展。
同時也再次表明,中國生育水平過低的主要原因既不是調查質量問題,也不是生育政策限制,而是新的社會經濟文化環境中的生育抑制作用強大。
由此,可望“全面兩孩”政策調整會帶來一些增益,但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生育率過低仍然是必須認真加以應對的主要人口風險。
多年來,反複重演生育率低得出乎預料的事,反映出對低生育的實際情況認識不足。其實,最重要不是要有多麽準確的生育率數字,而是要能夠把握人口大趨勢。現在,生育政策雖然調整了,但過時觀念仍大有市場,連人口發展戰略方向都很迷茫,還在忙著做一些南轅北轍的事。所以,不能認清風險才是最大的風險。
複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 王豐
複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 王豐:
施行35年之久的獨生子女政策給中國億萬家庭和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隨時間推移將還會不斷呈現。在生育政策的調整過程中,我們看到,一種把人當成社會計劃中的一個數字、一顆棋子,而不是一個個的生命、一個個構成社會的基本原子的國家主義思維一直在起主導作用。
在獨生子女政策終結之後,又有人天真地呼籲年輕人為社會去多生孩子。難道生育權利和生育選擇不是公民自己的事嗎?
一項對中國近代社會影響最大的公共政策結束了,而對導致問題社會根源的認真反思還沒有真正開始。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陳友華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陳友華:
今天是中央做出“全面兩孩”政策決定一周年紀念日,與“單獨二孩”政策實施時的情形相類似,付之實際“孕動”遠沒有“全面兩孩”政策的社會反響強烈。在一個持續低生育率時代,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對人類未來深深的擔憂,有必要重新審視人類生育的意義與價值。
令人遺憾的是:直到今天,很多人還把生育視作婦女的事與家庭的事,甚至把在家中相夫教子的婦女視作被丈夫供養的對象,而沒有將生育視作人類社會合理的性別分工,更沒有把生育與人類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婦女的生育價值未受到家庭與社會應有的重視。
在低生育率時代背景下,我們需要賦予生育與生命全新的意義。生育與相夫教子和外出工作只是女性人生不同階段的勞動分工。外出工作與創造財富重要,在家生育與相夫教子照料家庭同等重要,甚至後者更為重要。
12月1日據人民網報道,俄總統普京今日在克里姆林宮向聯邦會議發表國情咨文時表示,俄羅斯積極發展東方政策是長遠的國家利益使然,俄中關系是世界秩序關系的典範。
俄中關系是世界秩序關系的典範
普京強調,俄羅斯目前實施的積極的東方政策絕非是因當今局勢和環境使然,甚至也不是因同美國和歐盟關系冷卻所致,而是考慮到長遠的國家利益和和平的發展趨勢。
作為互惠合作的典型,俄羅斯總統以同中國的關系為例進行說明,“俄中關系是世界秩序關系的典範,這種關系不是建立在一方對另一方的支配之上,無論其中一方有多強大,而是建立在國家利益和諧的基礎之上。”
普京表示,在目前複雜的條件下,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成為保障全球和地區穩定的關鍵因素之一。他稱,“今天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非常重要的是,我們在各個領域的互利合作每年都增添新的大型項目,包括貿易、投資、能源和高科技領域。”
普京發表國情咨文
俄羅斯願意與美國新一屆政府合作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消息,普京在發表國情咨文時還指出,俄羅斯願意與美國新一屆政府合作,俄美對話符合全球利益。
“俄羅斯願意與美國新一屆政府合作,重要的是基於平等和互利原則將雙邊關系正常化並發展它。俄羅斯和美國相互協作解決全球和地區問題符合全球利益,我們對國際安全與穩定負有共同的責任”,普京稱。
俄羅斯與歐盟也有可以加深合作的領域
提及與歐盟的關系,普京認為,俄方與歐盟也有可以加深合作的領域。他表示,與歐盟就建立大歐亞夥伴關系進行對話是可能的,深化歐亞經濟聯盟框架內的合作,以及與其他獨聯體國家的協作過去和現在都是俄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
普京強調:“俄羅斯建立大歐亞夥伴關系這一多層次歐亞一體化模式的設想非常吸引人。我們已經開始在多個國際和地區層面上討論該設想。我相信,與歐洲國家進行這樣的對話是可能的,這些國家現在越來越渴望實行獨立自主的政治和經濟方針。我們通過歐洲的選舉結果看到了這一點。”
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打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北京時間17日18時10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又稱“冬季達沃斯”)上發表主旨演講時的上述表態獲得了現場嘉賓的熱烈掌聲。習近平表示,中國無意通過貨幣貶值提升競爭力,未來五年會堅定不移地繼續開放,且中國經濟放緩只是“前進中必然出現的階段性現象”,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30%,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央視直播截屏)
“我在現場和其他代表交流,大家都感到習主席推動經濟全球化,以及富有中國智慧的全球治理理念、主張,獲得了各界人士的廣泛認同和深深共鳴。”出席冬季達沃斯開幕式的螞蟻金融服務集團總裁井賢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逆全球化擡頭、政治格局動蕩之際,習近平主席的演講向世界其他經濟體展示了中國堅定不移推動全球化的決心,展示了中國在全球化發展中的責任和擔當,為貿易自由化、經濟全球化註入了正能量。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在論壇期間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席達沃斯論壇,意義重大,“當今反全球化、反全球貿易的不健康思想萌芽,這對所有國家都不利。相較之下,瑞士和中國早前就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兩國為推動自由貿易作出表率,這不僅僅有益於兩國,也對全球有利。”
“中國有良好的願望、決心與能力來推動全球合作。習近平主席講‘擼起袖子,加油幹’,也包括海內外的兄弟,推動世界經濟的和平可持續發展。在全球當前頻發的黑天鵝事件中保持戰略定力,做出我們中國獨特的貢獻,與大家一起建立一個美好的世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相較於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取向,習近平此次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習近平指出,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中的確遇到了一些問題,但這並非是轉向貿易保護主義的理由。我們也要承認,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當全球經濟處於下行期,全球經濟蛋糕不容易做大,反而變小了,增長和分配、資本和勞動、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會更加突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會感到壓力和沖擊,反全球化的呼聲反映了經濟全球化的不足,值得重視和深思。
實際上,美國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就經歷了深刻的結構性變化——產能過剩、投資太弱,產業輕化、制造業向低成本國家轉移,中產階級收入減少、收入不平等加劇。“因此特朗普不是共和黨選出來的,也不是民主黨選出來的,他是被今天40歲到50歲、見證了上述變遷的美國中產階級選出來並擡進白宮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朱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正是抓住了美國中產的這種心態——以擴基建的主張拉動潛在需求,以減稅主張增加就業、吸引資本流入美國。”
然而,隨著1月20日美國總統就職日的臨近,各界越發接近一個共識——特朗普謀劃的“貿易戰”似乎是個偽命題,在這個技術飛速發展的今日,光靠對中國、墨西哥等國家征收“報複性關稅”,解決不了美國的結構性失業問題。
這一問題在美國已經凸顯,美國的勞動力參與率逐年下降,這意味著更多人離開了就業大軍,部分低技能崗位的喪失是永久性的,因為機器可以將其取代,或者生產率的提升就減少了對類似人員的需求,這似乎是靠貿易戰無法挽回的。
印度央行前行長、芝加哥大學傑出金融學教授拉格拉邁·拉詹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特朗普說全球化加劇美國失業,但可能各界對貿易過度關註。過去50年以來,美國制造業占GDP之比始終在12%的水平,因此並非美國的制造業不再具備競爭力,而是美國不再生產鋼鐵煤炭,轉為生產更高科技的產品,技術進步也使生產率提升。”
拉詹認為,過度強調貿易戰其實存在指鹿為馬的嫌疑,重要的是關註技術進步,美國政府應對低技能員工進行再培訓,這一部分的投資始終是不足的。
習近平在演講中強調,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為事物存在的缺點就把它看得一無是處,這是不全面的。他認為,經濟全球化確實帶來了新問題,但也不能把經濟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其更好惠及每個國家和民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王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習近平主席的演講體現了大國擔當和中國力量,“中國作為全球化的受益者也願意繼續帶頭推動全球化。習主席向世界顯示了中國堅定的立場。”
中國將繼續對外開放
在達沃斯論壇這個頂級國際舞臺上,習近平也向世界釋放了中國將繼續開放的積極信號。他強調,中國對世界的大門始終是打開的,開了門,世界能夠進入中國,中國才能走向世界,我們希望各國大門對中國投資者公平敞開。
習近平表示,中國將積極引導寬松有序的增長環境、放寬外商投資準入、建立高標準自貿區、加強產權保護、促進公平競爭,讓中國市場更加透明、規範。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這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產品。
習近平還宣布,今年5月,中國將在北京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臺,共享合作成果,為解決當前世界和區域經濟面臨的問題尋找方案,為實現聯動式發展註入新能量,讓“一帶一路”建設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由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主導的亞投行也是中國融入全球、加速開放的最佳體現。“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合作協議。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投資達到500多億美元,一系列重大項目落地開花,帶動了各國經濟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徐洪才表示,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世界各國的響應,要打造好公共合作的平臺,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打造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堅持五大發展理念,推動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一起反對保護主義。這些都是中國對外貢獻的正能量。
金立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與施瓦布教授(論壇創始人)探討了此次會議,他也認為習主席為此次達沃斯論壇添加了特殊意義——沒人主持正義,中國來主持正義,推動全球發展,給大家帶來好處。”他表示,亞投行作為多邊發展機構,致力於推動亞洲經濟發展,更是包含了眾多歐洲成員國。
金立群
2016年全年,亞投行共計為7個亞洲發展中國家的9個項目提供了17.27億美元貸款,撬動公共和私營部門資金125億美元,突出了全球命運共同體、協同發展的理想。
中國對世界的大門是敞開的。王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習近平主席的演講間接回應了部分國家“去全球化”的言論和思潮。全球經濟疲弱,貿易保護主義的呼聲高漲,不利於全球貿易與投資。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積極推動全球化,希望全球經濟通過互利合作實現共贏。
中國仍是全球增長引擎
去年的達沃斯論壇上,幾乎所有參會人士都在聚焦“中國經濟放緩會否拖累全球”、“人民幣貶值的溢出效應”。今年,這兩大話題仍是全球關註的焦點。
由於美元一整年來持續走強,人民幣仍面臨一定壓力。習近平在演講中強調,中國無意通過人民幣貶值提升競爭力,更不會打貨幣戰。
截至1月16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漲破6.80,日內已連破6.85、6.84、6.83、6.82、6.81、6.80六大關口。
拉詹對第一財經記者強調,盡管人民幣近期持續貶值,但這是基於市場供求的浮動。此外,“中國政府近期的做法都是在支撐匯率,這並不符合特朗普所稱的‘匯率操縱國’名號。”
中國經濟放緩只是“前進中必然出現的階段性現象,中國對這些問題和矛盾正在著力加以解決,並不斷取得積極成效”。習近平在演講中指出,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30%,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他說:“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為全球經濟穩定和增長提供了持續強大的推動。”
去年,中國官員便在達沃斯論壇上強調,中國經濟放緩僅是全球經濟增速低迷的一個縮影。值得註意的是,北京時間1月16日22時, 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關鍵預測更新,與去年10月的預測相比,IMF此次大幅上調中國2017年經濟增速預期至6.5%(+0.3%),2018年維持6.0%不變;IMF分別維持對2016、2017、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3.1%、3.4%和3.6%的預測。
習近平此次再次強調了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2016年由中國主辦的G20(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便達成重要共識,要以創新為抓手,挖掘全球經濟增長新動力。我們要超越財政刺激多一點還是貨幣寬松多一點的爭論,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思路。要創新政策手段,推進結構性改革,為增長創造空間、增加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