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靠創意讓創投敲門 坐擁數十萬粉絲 小點子.大商機

2012-01-14  TWM
 
 

 

一個好的點子價值多少錢?答案是超過一億元。

過去一年來,台灣網路創業盛況空前蓬勃,有的推社群、有的做電子商務,更重要的是這群年輕人玩出許多新花樣,推食譜、賣菜、學中文到線上KTV。

他們不只朝著夢想大步邁進,還讓創投捧著錢上門來投資。

郭守正、日本創投都注資 每月瀏覽數破千萬三個宅男架食譜網 iCook飆億元身價創業一年、每月瀏覽人次破千萬、市值估計九千萬元,這是食譜網站「愛料理」寫下的驚人數據。三位喜歡網路的大男生如何在網路上自行創業,獲得郭台銘的兒子郭守正以及日本創投公司青睞,先後投資?

撰文‧賴筱凡

三位年紀分別是二十二歲、二十七歲與三十二歲的大男生一起創業,能夠玩出什麼花樣?看看過去一年來,創下平均月瀏覽人數一千萬人的食譜社群網站「愛料理」(iCook)吧!

隱身在台北市復興南路的小公寓,十位年輕人各自埋首於電腦,有的正在臉書上發表文章,有的則在看著程式碼。

他們清一色年齡都不到三十歲,卻讓「愛料理」在短短十四個月迅速竄紅,不但被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兒子郭守正看上,直接投資近千萬元,連日本網路創投Cyber Agent也在二○一二年十月注資。「『愛料理』的估值,按照我們投資時的價值推算,應該有三百萬美元(約新台幣九千萬元)。」Cyber Agent台灣區總經理方倩勻說。

從共筆部落格到網路微創業「愛料理」的三位創辦人蕭上農、林宜儒、李致維,是整天泡在網路世界裡的「宅男」,他們不只宅到在網路上認識結緣,還宅出一番新天地。

年紀最小的李致維,剛從大學畢業,他自國中時期就開始寫程式,念大學時獲蘋果邀請參加每年重頭戲──蘋果的開發者大會(WWDC);排行中間的林宜儒,剛拿到政大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學位,念書時期還一邊在宏達電擔任工程師,○八年曾在網路寫了一個小程式「成分分析器」,創造一千萬人瀏覽數。年紀最長的蕭上農,則曾在即時通訊軟體Line的韓國母公司NHN和鴻海軟體部門任職過。

三年前,他們三位在網路上認識便一拍即合,與另外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科技共筆部落格Inside,三人因而成為網路上的意見領袖。

兩年前,智慧型手機暴紅,台灣會寫應用程式的人沒幾個,他們又率先投入。蕭上農回憶:「我們常窩在南京東路的SUBWAY,專門幫人家代工寫App,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算是『微創業(意指小成本、非正統模式的創業)』吧!」台灣大哥大、東森新聞、二十一世紀房屋等App應用程式都出自他們之手。

仿日食譜網 粉絲三十五萬當時,熱愛寫程式的李致維與林宜儒負責設計網站、寫程式,蕭上農負責行銷、營運。分工雛形既出,他們心想,何不一起開公司?

他們各自拿出十萬餘元積蓄,創立公司做網站,「我們想了好幾個點子,想著要做怎麼樣的網站,最後挑上了食譜網站。」蕭上農說,過去十年來,網路創業蓬勃發展,有購物網站、書籍網站,卻沒有一個大型的食譜網站,「相反地,一九九八年,日本食譜網站Cookpad就已經現身。」十四年來,Cookpad不只成為日本最大的食譜網站,還掛牌上市,每月平均瀏覽人次多達五億人,靠著廣告與賣食材的電子商務收益,去年更創造出台幣十二億元的營收。

從決定要做食譜網站到正式上線,只花了兩個月。寫程式做網站等技術性問題,難不倒他們,關鍵在於,如何吸引使用者上門。「愛料理」上線前一個月,蕭上農開設臉書粉絲頁,以免費食譜招徠人氣,並在人氣頗高的Inside宣傳,「我們原本擔心沒人上門,但『愛料理』網站還沒上線,粉絲頁就有一萬名粉絲。」這讓他們大大鬆了一口氣,果不其然,網站上線不過一年時間,每個月瀏覽人數就突破一千萬人,粉絲多達三十五萬人。讓他們驕傲的是,「愛料理」初步提供iPhone下載手機應用程式,不到三個月,就多達二十五萬人次下載。

「愛料理」的出現,幾乎顛覆了台灣食譜內容的供應。過去十年來,僅有平面雜誌出版附帶經營線上食譜,但作法傳統,美食界從未有像「愛料理」這般,能夠提供上萬筆食譜的社群網站;沒想到,三個不擅廚藝的大男生做到了。

憑著提供使用者分享食譜、搜尋食譜的平台,加上社群概念黏住使用者,僅僅一年,光靠廣告收入,「愛料理」就達到單月損益兩平的目標。

「愛料理」上線後半年,曾在鴻海工作而結識郭守正的蕭上農,在一次碰面,無意中與郭守正談起創業理念,郭守正立刻決定投資;不久,日本創投也主動找上門。

「他們三個都是很熟網路的人,網路該怎麼玩,他們很懂。」方倩勻不諱言,Cyber Agent會投資「愛料理」,正是看上蕭上農三人團隊,「我們不急著要他們賺錢,他們還能把會員數做大,再進一步想營收。」雖然創業維艱,但他們玩得很愉快,「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揮,除了廣告收入,還可以運作賣食材的電子商務模式、甚至會員收費等,『愛料理』還有很多機會。」說這話的蕭上農,那一刻,充滿了自信,像是什麼都難不倒他們。誠如趨勢大師、網路家庭集團董事長詹宏志所說:「網路創業,永遠有各種可能。」「愛料理」(iCook)

成立:2011年

創辦人:蕭上農、林宜儒、李致維

主要業務:食譜網站

目前估值:約9000萬元每月平均瀏覽人次:1000萬人當iCook遇上Cookpad

——台日食譜網站比一比

網站 iCook Cookpad

國家 台灣 日本

成立時間 1年 14年

每月平均瀏覽人次 1000萬人 5億人

年營收

未提供,但單月已損益兩平 12億元

主要功能

食譜分享、

社群交友 食譜分享、

食材採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90

迪士尼平怨 粉絲免排隊卻賠上個資


2013-3-4  TCW  
 

 

日前,迪士尼(Disney)證實,謠傳多時的「我的加值魔法(MyMagic+)」服務即將在春季登場。這項打出提升遊客體驗目標的大工程,耗資新台幣三百億元,背後的盤算可能讓每年一億二千萬名遊客「人財兩失」。

入園將發腕帶記錄動向

根據《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迪士尼未來將發送進園遊客每人一條智慧腕帶,內載遊客的信用卡號,記錄他們在園內的一切活動,包括消費、排隊的時間與地點,甚至細微到曾和白雪公主握手拍照,卻沒和灰姑娘留影。

業務主管史戴格(Thomas Staggs)說,提升遊客體驗,就會讓更多民眾願意花更多閒暇時間造訪迪士尼。然而,這套系統卻也會讓粉絲越頻繁造訪、停留越多處之餘,源源不絕的將個人資料像轉開水龍頭一樣奉送給迪士尼的資料庫。

儘管知情消費者惴惴不安,但其實迪士尼一直以來就是靠應用心理學的科技化設計,擦亮「體驗經濟先驅」的活招牌。像是為了打造動畫片《汽車總動員》(Cars)裡的六六號公路,一百多名幻想工程師,就得花上年餘實際上路體驗、畫圖、邊做邊修改。這正是每一名遊客平均排隊等候三小時也甘願的秘密。

規畫遊園路線的工程師泰斯塔(Len Testa)解釋,提升遊客體驗的終極目標是消弭迪士尼迷不斷提出苛刻抱怨的機率。根據迪士尼做的出口民調顯示,冗長的排隊人潮正是顧客敗興而歸的頭號原因:遊園一趟平均八小時,能玩上六種設施就屬萬幸,因為有一半時間根本就浪費在排隊閒晃。

在迪士尼描繪的未來,智慧腕帶將取代現行的憑卡排隊制度,遊客不須再搶在開門的第一秒鐘就衝向快速通行卡(fast pass)發票亭,取票後再衝向最想玩的設施排隊。以後,玩家在家就可上網登記進園日期、預約三張快速通行卡取用時間,然後才出門。另一個考量是利用分析結果針對季節、年齡與細微喜好推出更合粉絲口味的產品組合。

全球規模前十大的主題樂園中,有八座就屬於迪士尼,《富比世》(Forbes)說,如果有人不了解粉絲的高忠誠度是怎麼來的,不妨花個兩百美元走一遭,保證這趟「出差」值回票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08

幫派至上 小米機緊掐粉絲換鈔票

2013-04-22  TCW
 
 

 

今年四月,台灣手機界最熱門話題,就是「小米手機要來了!」

或許你要問,同樣來自中國的華為手機去年底早已登陸台灣,小米機,又怎樣?

套句小米公司創辦人雷軍自己的話,「這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不是產品公司。」

營造「類宗教」氣氛粉絲朝聖得付費,蘋果也沒這本事

意思就是,當三星(Samsung)、蘋果(Apple)、宏達電在賣「智慧型手機」這個產品時,小米公司(簡稱小米)主力經營的,卻是一個社群網站,網站的組成分子,就是廣大的小米手機粉絲,簡稱「米粉」。從二○一一年八月開賣至今年三月,小米手機累積銷售一千一百萬支,米粉數也衝高到六百六十萬人。

小米最新款手機MI2S更在二分二十 六秒內就賣二十萬台;對比iPhone 5開放預購後二十四小時賣兩百萬支,平均二十萬支須耗時一百四十四分鐘。這形成全球手機品牌中,獨一無二的「粉絲經濟學」。

你也許是個「果粉」(指蘋果產品愛用者),舉凡手機、筆電、MP3、桌上型電腦等,清一色都印著缺了一角的蘋果商標,但,你一定沒參加過蘋果公司官方舉辦的粉絲組織。因為,放眼全球知名手機品牌,由公司主動組織粉絲,進而徹底顛覆現有手機銷售定律的,就只有小米一家。

今年二月,《財星》(Fortune)雜誌選出了全球「顛覆商業規則」的十一位新銳創業家,他們橫跨流行設計、財務投資、資訊產業,正改變人類工作、購物、娛樂的模式,雷軍是唯一入選的亞洲人;《財星》所持的理由是,雷軍就如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一樣,「沉溺於取悅消費者」(obsessed with delighting consumers)。

然而,在客戶關係上,雷軍做得比賈伯斯更極致。雷軍曾說,他要營造「類宗教」的氣氛,這讓「小米教」的名號不脛而走。

米粉有多虔誠?新產品秒殺已成為必然現象,每月在小米官網刊登的「爆米花」電子雜誌,閱讀者多達一千三百二十三萬人次,是一般財經紙本雜誌的十餘倍;每一個新成立的「小米之家」(售後服務與展示據點,無販售),都有米粉主動送花、送禮,開幕滿月,米粉發起慶祝活動;如果是小米公司專為粉絲舉辦的年度活動「米粉節」,那就更瘋狂了。

四月九日,北京,春陽肆意灑落,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外,從中午就開始聚集人群,會場大門邊,來自六小時車程外的「小米太原同城會(同好社團)」一行人正在拍照,大會提供的拍照背板上寫著:「我是米粉,我在米粉節!」

這場活動聚集了約兩千人,其中每張門票人民幣一百九十九元(約合新台幣九百六十元)、共一千張付費門票,才開賣幾分鐘就銷售一空。粉絲「朝聖」還得付費,就連蘋果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邀請制,只發給軟體應用程式開發夥伴)也沒這本事。

然而,當米粉節以一部微電影《一百個夢想的贊助商》開場時,答案也揭曉了。

故事描述一位懷抱賽車夢的年輕人,如何募得一個個微薄的個人贊助,終至讓一輛小車順利上場比賽的勵志故事;電影末了,當配樂高唱著「你是我最想要的朋友」時,米粉們內心激動,眼角泛起淚光。

因為,電影中讓夢想實現的這一百個贊助商,就是小米成立初期,參與產品測試的那一百人,而他們在小米論壇上用的暱稱,不僅全被漆在電影裡那輛夢想成真的賽車上,當天更在米粉節會場展示。

看到自己的名字入戲,霎時把小米的成與敗與使用者高度結合;由此也可見到米粉節的獨特:它是全球手機業中,唯一向粉絲致敬的固定年會。

「顧客至上」的道理,連開餐廳的小老闆都知道,卻是知易行難。雷軍為了經營粉絲,一口氣顛覆了四大常規。

別人砸大錢行銷它不花一毛錢廣告,卻能引爆話題

第一批米粉的聚集,全是衝著雷軍個人魅力而來。對很多中國網民來說,雷軍本來就是個傳奇,完成大學學業只用了兩年,執掌過防毒軟體大廠金山軟件,是凡客誠品、多玩(在美國掛牌)等網路公司的天使投資人,還被稱為「中國賈伯斯」;米粉節上,他一人獨撐大局,讓台下粉絲不時尖叫、歡呼、感動。

小米機上市前夕,雷軍打出「最佳性能價格比」引爆討論話題,以小米前一代產品MI 2為例,同樣的硬體規格,小米機只有宏達電、三星、蘋果售價的四○%到四三%。 這個爆點迅速在網路散布開來,雷軍不花一分錢打傳統廣告,光靠話題炒作就達到傳播效果。這情節猶如鴻海宣布六十吋大電視降價,郭台銘只消露個臉,連話都不必說,媒體就鋪天蓋地大肆報導。 「小米就是一家社群網站公司,想像它是臉書(Facebook),你沒看過臉書打廣告吧?」一位米粉說。

相較之下,宏達電儘管今年第一季瀕臨損益平衡的邊緣,卻仍計畫倍增行銷費用,全年估計至少要花新台幣五百億元打廣告;而三星打廣告向來不手軟,一場大型新品發表會一千萬美元起跳,全年集團行銷費用至少新台幣三千億元。

小米機開賣一年八個月以來,也有不少負面字眼圍繞著它,但雷軍堅定的說,「我不在乎有人罵,只要有口碑。」而它靠創造話題大打網路行銷時,也同時替「米粉」的募集集氣。

別人鋪貨到通路它只在官網販售,反讓米粉「黏著」

如何讓米粉「黏著」,雷軍首先決定只做網路販售。去年與電信運營商合作之前,所有的小米機只透過公司網站購買,電子商務省去供應鏈的層層剝削,再一次把折價反映在售價上;相對於此,蘋果、三星等都致力於實體通路的經營。

因為銷售通路單一化,雷軍得以營造「飢餓行銷」。每次只在網路上小量釋出,有效的激起消費者的需求意識,又能引來免費宣傳,雷軍說,「在這個行業裡,如果你受到消費者追捧,就意味著你成功了。」

電子商務對小米副總裁黎萬強而言,具有更深層的意義:蒐集客戶群資料,「其他廠商賣出一百台手機,可能只知道五%的用戶是誰;但小米卻高達百分之六十、七十。」

別人由上而下發布產品它讓用戶參與設計,每週改版一次

雷軍創立小米之前,在軟體產業工作二十多年,一直是手機發燒友,累積了不少想法。有一次他遇到諾基亞(Nokia)的副總裁,興奮不已,一口氣就提出一千多項建議,後來他失望的發現,所有的建議都石沉大海,諾基亞也每下愈況;他因而決心打造一家不同的手機公司,讓用戶一起來參與設計產品。

小米官網上有一個論壇,米粉有任何建議、指責,都在此發表,活躍的用戶數目前約有六十萬。

米UI(使用介面)是小米與用戶雙向互動的極致表現。米UI考量了許多使用實務的便利性,例如通訊錄的拼音搜尋、特殊聲控指令立即拍照、或是按鍵開啟手電筒等功能,因此在中國大行其道。很多人買了華為、中興等他牌手機,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上網下載米UI,累積用戶多達一千六百萬戶,比小米機還高出五百萬。

許多米粉都是米UI的「共同開發者」。小米公司開放三分之一的功能讓粉絲協助改進,只要粉絲數達內部標準,就會反映在每週的改版中,目前銷售主力的32G機型,據說就是米粉意見。米粉因為被尊重,也加深了對小米的黏著度。

為了徹底貫徹雙向溝通、快速回應,小米公關總監劉飛說,公司員工數二千三百人中,多達九百人從事電話、網路等各種形式的客服。

別人不介入粉絲討論它年辦六十場聚會,抓牢向心力

以虛擬的網路米粉社群為主體,小米也組織了實體的「同城會」。在中國,北起黑龍江、南到海南,已有二百一十二個「小米同城會」(該地之粉絲社團),人數近千萬,直逼台灣人口數的一半。

劉飛表示,大城市的同城會多由小米公司發動組織,但偏鄉則全靠米粉的自主行動。幾乎每週都有同城會舉辦聚會,一年下來大大小小有六十場;小米內部刊物《爆米花》也不定期採訪各個同城會,刊出活動照片,向心力也跟著升格。

情感的牽絆讓米粉更自主的協助小米,以下從兩個數字來看米粉威力。

一、米UI官方版本原本只支援繁簡體中文、英文三種,米粉的協助下,目前實際支援版本數已達到二十五種。

二、米UI官方版支援的手機原本只有三十六款,米粉讓這個數字擴增到一百四十三款。意即,購買小米機以外的一百多款他牌如三星手機,也能使用米UI,並成為小米機未來的潛在客戶。

上述這些特殊的「小米模式」,在在呼應雷軍所描繪的「互聯網」模式。他說,「在我理解中,任何業務都要用『互聯網』思考,『專注、極致、口碑快』是關鍵,你做的事情要盡可能的簡單,盡量只突出一件事情。」對雷軍來說,這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粉絲經濟,「做生意最終是要做一個人群的生意。」

然而,隨著小米產品線從智慧型手機延伸到機上盒「小米盒子」,這個粉絲經濟也面臨了新挑戰。從客戶群來看,米粉要比果粉年輕,網路黏著度更高、較少看電視,經濟收入也略差,他們會不會如雷軍所願,把小米的影響力從手機帶到電視領域,甚至是小米計畫推出的電視整機,目前仍存在著問號。

【延伸閱讀】小米靠粉絲撐腰,比宏達電會賺——小米機與宏達電手機營運比較

小米營收新台幣610億元稅後淨利新台幣55.2億元淨利率9.5%手機出貨量719萬(支)目前市值新台幣1,200億元

宏達電營收新台幣2,890億元稅後淨利新台幣175.9億元淨利率6.1%手機出貨量3,260萬(支)目前市值新台幣2,206億元

註1:2012年稅後淨利為估算值註2:小米因未上市,市值為去年募資估值;宏達電市值以4/15計算資料來源:IDC、公開資訊觀測站、小米公司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46

獵取十多國股市行情 二千四百萬次粉絲點閱


2013-04-29  TCW  
 

 

當SOHO操盤族已經十年的「獵豹財務長」郭恭克,悠哉的走進個人辦公室,拉開窗簾秀出無敵淡水河景。不像一般從事證券金融業的人,一早就緊張、肅殺,他的第一個小時是從二十幾只心愛的手拉坯茶壺中挑了一只,再講究的沏上濃濃的烏龍茶而緩緩展開。

茶泡好坐定,他拿出筆記型電腦,畫面秀出前一晚歐美股市收盤與當前的台股行情,上班的第一個小時,是獵豹從大草原上尋找可口獵物的關鍵。他用氣定神閒的態度,面對快速、變幻莫測的市場,反而看得更清楚。「急躁走捷徑不會成功,養成習慣才能建立長期敏感度。」他說。

他連上CNN、新浪美股、StockQ等網站,瀏覽包括英、美、德、法、金磚四國、亞股等十多個主要國家股市行情,半個鐘頭後,再改讀台灣財經新聞,一邊看、一邊熟練的抓取螢幕畫面,貼到個人臉書與部落格專頁。「這是我的雲端筆記,」他解釋,不論人在哪裡,都能上網找到所蒐集資料,還能分享給粉絲與書迷看。

「重要的是,不要看新聞主觀分析,而是看客觀數據,」郭恭克說。看到報紙寫著某家公司股價看漲,他立刻抓出該公司基本財務營運數字,用電腦在重點處畫紅圈,到網站上一貼,不只提醒自己,眾家粉絲也立刻知道獵豹在「吐槽」了。靠著勤於筆記,他累積出版八本暢銷書,部落格點閱數已逾兩千四百萬次。

每天一早的這項功課,讓他領先投資界嗅出趨勢變化,不只成功避開二○○八年金融海嘯,也在去年提早看出美股長多走勢。

做完筆記後呢?「我沒什麼行程耶!」原來有了筆記幫忙抓重點,他早就不用時時盯盤,平常或找朋友聚聚、或喝下午茶,相當優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60

微信營銷案例:粉絲單日暴增6萬的秘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522.html

來源: i黑馬 作者:李軍

單日增粉峰值57805,單日互動峰值173734,運作國色天鄉樂園官方微信一個月粉絲達到6位數,在西南圈裡算是一份還不錯的成績單。數據龐大的背後是我們也並沒有完全思考清楚所有問題,只是圍繞著清晰的商業目的不斷的摸爬滾打中尋找前進的方向。概要分享一些過程中的感想和經驗,不見得都對,供大家參考。

一、你的商業目的是什麼?

「我們想做微信!」

「為什麼想做啊?」

「現在大家都不玩微博跑去玩微信了啊!」

「你們企業最需要的是什麼啊?」

「呃,口碑和美譽度吧。」

「哦,微信私密性太強欠缺傳播性,做不來口碑,你還是去做微博吧。」

平時遇到太多的客戶對微信有興趣,恨不得馬上進去搗騰一番。但大前提是企業得想清楚自己的商業目的是什麼,你到底要解決什麼。如果你的商業目的根本就是微信所解決不了的,折騰的再厲害都是0。在我們看來,用微信做客戶服務和二次銷售是最適合的方向。

二、目前微信營銷所處階段:圈用戶

你知道微信營銷該怎麼做麼?相信99.99%的回答都是否定的。有的時候我們也不完全確信什麼做法才是最有效的,但有一點無疑:無論怎麼做,沒有用戶一切都是空談。零星幾個粉絲,還專門去做運營和技術開發的事情相信不會有多少企業願意幹。

同時,微信一定會像微博一樣,越往後期做用戶的難度越大,畢竟用戶關注企業微博/微信的數量是有上限的。按新浪的數據,平均一個用戶會關注8個企業微博,微信的這個數值肯定更低,而且低得多。往後圈用戶的難度肯定越來越大。在當前階段能圈到用戶的企業主已經是贏家了。

三、圈用戶的兩種方式:自有用戶和微博用戶

微信的起點相比微博是高上很多,其表現之一便是獲取用戶的難度相比微博是明顯難的多,很多小企業是很難解決用戶的問題。目前獲取用戶的主流方式有兩種:

1、轉化自有用戶

一些本身具有品牌影響力和顧客群的企業具有天然優勢,對於他們,只要合理的使用其門店、POP、DM單等資源就能實現將已有用戶轉化到微信。例如廖記棒棒雞,就是利用了其近200家門店的優勢,門店發起「加微信送3元」的方式來轉化用戶。

2、從微博轉化用戶

微博用戶和微信用戶的重合率非常高,同時微博的媒體特徵造就了其具有很強的信息擴散能力而利於快速爆髮式積累用戶。比如國色天鄉樂園,便主要是通過微博來做用戶。

通過微博做用戶其實也分兩種:自有用戶(自己官方微博上的粉絲);陌生用戶(普通的微博網友)。多數企業都會關心,獲取陌生用戶的成本有多高?按我們目前的經驗,最低也得10元/個,還別嫌高,這還是有品牌知曉度的企業在策劃/執行等方面極其優秀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達到的,而且今後一定越來越高。如果哪個企業告訴我他們獲取陌生用戶的成本高達幾十塊,一點都不令人吃驚。

四、微信運營三部曲:用戶、粘性、結果

微信運營,首選需要獲取用戶,其次需要實現用戶粘性,最後達成商業目的。獲取用戶不再贅述,前兩點做好了結果是水到渠成的過程,主要說說「粘性」。

當粉絲達到一定量級後,最關鍵的便是粘性(你也可以理解為與粉絲之間的關係深度)。微信和微博一樣都屬於社交類平台,只有當官方微信和用戶之間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形成了較強的粘性後,才可能更大程度上實現商業目的。邊交朋友邊做生意,這是才是社交平台區別傳統媒體或平台的本質。

微信實現粘性的核心是什麼?內容和客服。

1、內容

內容的基本原則跟微博一樣:有價值+有品牌相關性。如果你推送的內容不能給用戶創造某種價值(或娛樂/或利益/或信息),等著每天的掉粉猛增吧。如果你推送的內容長期跟品牌無關,不僅我會懷疑你是不是在浪費時間粉絲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加錯微信了。

2、客服

在與客戶合作的過程中,我們反覆強調客服工作的重要性。看似簡單的工作,對用戶的粘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會直接影響到微信的成敗。關於這一點,下面將單獨詳細闡述。

五、運營的難點1:客服

1、為什麼客服如此重要?

請注意,我這裡用的是「客服」的說法,而沒有用「互動」的說法,雖然本質的工作是一樣的,但「客服」的說法更能闡明它的重要性。要理解它的重要性首先要理解微信和微博的一點重要區別:微博是媒體,微信是溝通工具。

微博是媒體,是「一對多」的模式,所以你發佈一條信息後,用戶在下面可能僅是進行一個隨意的評論參與,即便官微沒有搭理他,他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微信是溝通工具,是「一對一」的模式,當他向你發送一條信息時,一定是帶著問題的或者是溝通意願的,是會期待你的回覆的,如果你不搭理他勢必引起對方的不滿(微信的留言相當於微博裡的私信)。換句話講,微博裡是有評論和私信功能區別的,評論你可以不回但私信你得回;而微信是只有私信功能的,你必須得全部回。一旦你不及時回應對方,就可能對你們之間的關係造成危機。

2、為什麼是難點

主要便是在信息量上,微信與微博的機制差異造成微信的客服量是天然大於微博,不是大一點而是大一個量級。一個典型的現象是,如果你組織的是微博活動,一些用戶不明白則回去翻查活動微博下的評論去尋求答案甚至會用戶之間相互諮詢;但如果你組織的微信活動,當用戶不明白的時候就只有向你諮詢了。

尤其在做活動的時候,信息的量級會造成客服人員完全無法處理。例如國色天鄉樂園5月7日時,互動信息量超過17萬,後台的海量數據完全是爆髮式的,一些用戶的問題諮詢基本上被淹沒在信息洪流中無法處理。當天由於一點技術問題還出現了點小插曲,20分鐘裡500個粉絲收到了錯誤的系統回覆,手忙腳亂中先是安排了六七個人來緊急應對然後專門兩個人分工合作給這500人發信息(微信系統最多能容納4萬條左右的信息,當天總信息量是17萬,處理晚了的話,這500人的信息就找不到了),而且他用戶的諮詢信息則是只能忽略了。

3、如何解決

專門的人力與流程機制是必不可缺的,同時結合技術開發也是必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76

李開復稱霸微博 粉絲四千萬全球第一


2013-06-03  TCW  
 

 

有一個人,一天二十四小時,有六小時對著四千萬人演講,每半小時就換一個主題,並且,全年無休。古今中外,有哪個演說家可以做到?

他是李開復。過去,人們認識他,是因為他的顯赫經歷:蘋果最年輕副總裁、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Google全球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裁;二○○九年離開Google後,與郭台銘一起成立全新創業平台-創新工場。現在,他更多了一個身分:全球各類網路社群中,粉絲最多的「手指演說家」。

只要他在網路上鍵入文字,若用中文,有四千萬個「聽眾」在新浪微博上關注;若用英文,有一千萬個歐美人士在推特(Twitter)上追蹤;即使用來找工作的平台LinkedIn,他也把它變成講台,對著十一萬個「好友」發聲。

《時代》(Time)雜誌票選他為二○一三年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與三星電子執行長權五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韓國總統朴槿惠等科技、政治界領袖同列。過去他的顯赫資歷,都未讓他名列百大,如今卻因網路世界的影響力而進榜。

「很多人玩微博只是當成休閒,我是把它當成『事業』在經營、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心力在經營,」五月,在美國紐約接受《時代》雜誌頒獎後的隔天,李開復接受本刊專訪,強調:「未來世界一定是虛擬圖譜與現實世界重疊整合,提早經營非常重要!」

二○○九年,有個冒牌者在推特上以「@kaifulee」建立帳號,宣稱自己是Google大中華區總裁,並學李開復的口吻,頻繁發布有關Google中國的訊息。在那個社群工具尚未爆發的時代,竟然吸引一萬多名追蹤者,當時的《路透》甚至引用這個山寨版李開復的推特發言,做為其報導的消息來源。

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社群網站的驚人力量。他收回帳號,表明正身,開始在推特上用中、英文發布訊息,短短一個月追蹤者達幾十萬。半年後,他從Google離職,謠言四起,他在推特上宣布下一個計畫「要做一個青年創業平台」,直接粉碎所有謠言。

意識到這個平台的神奇威力,他更加用心研究。當效法推特的中國網站新浪微博開通後,他成了第一批用戶。

新浪微博的設計與推特類似,可以撰寫內容、轉發貼文,可以關注別人,也可吸引粉絲關注,發文限一百四十字內。比起臉書(Facebook)建立在雙向互動的實體世界交友圈,新浪微博的單向傳播能力更強大。

他認為,新浪微博看似隨興、簡單,幾秒鐘內就可搞定,但這是一般人的做法,如果要讓粉絲緊緊黏住不放,貼文的內容、品質與發送的時間、速度至關重要。

以內容來說,最重要的是抓住聽眾有興趣的話題,不能只寫自己想寫的東西。為此,他領導旗下創新工場的團隊,運用演算法,開發出一個新浪微博管理工具「脈搏網」,每天晚上十點半睡覺後,自動幫他過濾、篩選出兩百條引發最多討論與關注的訊息。隔天早上六點,他閱讀、消化過後,再挑選出十條「精華中的精華」,做為當天轉發、創作的靈感來源。

發文首句要勁爆,結尾最好用問句

雖然只是短文,但撰寫技巧非常重要,開頭第一句不妨來點「勁爆」、「煽情」,抓住「聽眾」的眼球,最後一句要丟出有力的結尾,強化整篇貼文的力道。如果希望獲得回應,最好用問句結尾。

例如,有天他在台灣逛街,隨手寫下「台北今天二十二度,我走到誠品書店買了二十二本書,然後到附近花二十二元吃一碗刨冰。北京的朋友,羨慕嗎?」一則平淡無奇的生活雜文因為「二十二」增添巧思,還把台北的優質生活介紹給中國的千萬粉絲,最後用問句引發熱烈回應。

至於靈感來源,平常就要做準備。他的電腦有個文件夾,專門蒐集各類型的文章、網頁、圖片,一想到有趣的梗,就隨手寫下來存入,等待最佳時間發出,讓題材豐富多元。

他認為,一個盡責的微博主最好天天發信,避免粉絲忘記你,但若一天內太頻繁發送,在頁面上造成「洗版」,引起大家的厭煩,且貼文數量太多,品質也會下降。

除了內容,時間也很重要,「你得在乎聽眾的時間。」他提醒。

半小時輪播間隔,貼文曝光度最高

他歸納,一般人上網時間集中在早上九點到十一點、下午三點到五點及晚上九點到十一點,要讓自己的貼文擁有最高曝光度,就要掌握這三個黃金時段。太早或太晚,都會讓你的貼文淹沒在茫茫的訊息大海中。

但,又不是一天到晚閒閒沒事,怎麼可能配合黃金時段發文?

他再次利用科技解決問題,用搜尋工具自動過濾精華文章,還可以定時發文。

他每天在早上六到七點及晚上八到九點兩個時段,再搭配其他零碎時間,閱讀、撰寫約十五則訊息,交由工具自動在黃金時段內,依照時效性強弱,每半小時發一則,不僅讓每則貼文達到最高曝光度,半小時的輪播間隔,也不會讓聽眾有被「洗版」的反感。

至於週末或例假日,一般人上網時間不若平常,他會降低微博發送頻率,並挑選輕鬆有趣的主題,有些貼文甚至用括號寫上「挖鼻屎」、「偷笑」、「驚」等動作表情文字,展現親和力。

用心撰寫,加上科學化經營,不只讓他成為超級人氣王,還讓他意外與兩大偶像搭上線。

李開復透露,他們全家都是林志炫的歌迷。當大陸歌唱節目「我是歌手」紅透半邊天時,他與其他粉絲一樣,欣賞林志炫的歌唱技巧,關注著他的動態。林志炫一首猶如單人交響樂團的︽煙花易冷︾唱畢,最後卻未得冠軍,李開復扼腕之餘,在微博上發現一篇分析林志炫歌唱技巧的文章。

李開復認為他分析鞭辟入裡,轉發在自己的微博上,並加註自身感想,一天內引發三萬五千次瘋狂轉貼,甚至有人貼到林志炫的微博上,林志炫注意到了。

於是,現實生活中處於兩條平行線的人,產生了交集,雙方互發私訊,變成雲端上的朋友。另一位台灣電視圈名主持人陳文茜,同樣因為與他在微博上互相關注,兩人成為隔岸好友。

「現在我在真實世界上的朋友,有三分之二是透過微博認識的,」李開復說。甚至,他尋找具潛力的投資對象、挖掘優秀人才,都能在微博上完成。

我問李開復:「像你站在這麼高的位置上,要認識誰還不容易,請秘書撥個電話就行了吧?」他回答:「那是有特定目的時的做法,在微博,大家展現最真誠的自己,那樣的互動意義完全不同。」

他證明了,即使大人物也能透過社群工具,讓影響力倍數成長,並認識現實生活中,原本沒有交集的新朋友。

【延伸閱讀】李開復24小時貼文管理術??抓準3大黃金時段,做手指演說

22:00–05:00關注:微博工具自動抓取熱門貼文做為隔天閱讀、創作素材

20:00–21:00閱讀:搜尋工具整理的當日關鍵詞與話題篩選:挑選輕鬆有趣的主題做為晚間貼文素材

05:30-06:00 起床、上網

06:00–07:00閱讀:最有價值的200條訊息轉發:須評論、轉發的貼文共約10則,選在1、2黃金時段發送

12:00–13:00觀察:檢視文章回應,適時調整原訂文字,做為時段2的貼文

黃金3時段09:00–11:00、15:00–17:00、21:00–23:001.根據時效性,每時段各約發4到5則2.善用工具,每半小時自動發送1則

整理:林俊劭

【延伸閱讀】每日貼文,轉發占最大宗

私信投稿 5%時效性原創(如時事新聞評論、微博熱議等)10% 員工推薦建議(如科技投資好文)15% 非時效原創(如閱讀感言、名言佳句)20% 別人貼文轉發(加註個人評論與感想)50%

整理: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33

向死忠粉絲募資 索尼發「熱情債券」

2013-06-17  TCW
 
 

 

五月底,日本電子大廠索尼(Sony)宣布將首度發行一千五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四百六十億元)零售債券(retail bond),捧著品牌直接向粉絲要錢,讓信用評等與西班牙銀行無異的索尼有如久旱逢春。

索尼開創新籌資管道,其實有不得已的苦衷,因為信評機構都看衰營運前景,最低給到離垃圾只差一階的等級,籌資有一定難度。不過,這消息倒是讓分析師對它生出信心,麥格理證券(Macquarie Securities)分析師說:「這有助於索尼開發新款遊戲機PS4,或投資於圖像感測器業務。」

根據英國勞埃德銀行(Lloyds Bank),零售債券比傳統企業債券有彈性,不需要信用評等參考依據、毋須擔保,發行企業可自訂天期及金額;金融網站《投資人紀事》(Investors Chronicle)亦表示,企業可藉此直接向大眾募資,扣除銀行在放款上賺取的利潤,成本低廉得多。

賽馬俱樂部祭出高利率,折扣回饋

不過,除了財務考量,零售債券還是一種強化粉絲忠誠度的行銷方式。就以最近英國一家賽馬俱樂部(Jockey Club)也發行二千五百萬英鎊(約合新台幣十一億六千萬元)零售債券為例,雖祭出高達七.七五%的利率,但四.七五%為現金,剩餘的三%則以馬票折扣、餐飲等回饋代替。

《衛報》(Guardian)分析,零售債券不受現金債息形式限制,反以「實物債息」邀請客戶參與公司成長、提高員工向心力,因此還幫它取了一個別名:熱情債券(passion bond)。

精品甜點業每兩個月,送債主甜點

在英國,採用此法試水溫的企業還不少,像是精品甜點業者巧克力飯店(Hotel Chocolat),針對忠實會員發債擴建廠房門市,除了保證到期還本外,每隔兩個月「債主」還會收到公司寄贈的巧克力禮盒。

精品百貨集團約翰路易斯(John Lewis)也曾在年度獲利成長一五%,甚至還大手筆發放一億七千萬英鎊員工紅利的情況下,針對一百五十萬死忠顧客及七萬名員工發行零售債券,債息則選現金搭配百貨禮券,除可強化粉絲對公司的忠誠度,還打著提高自家產品再購率的算盤。

不過,儘管投資者顧問機構(Capita Registrars)的研究指出,光是英國零售債券市場在今年成長,就可望逾十倍,但是《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提醒,高收益的反面往往就是高風險,許多零售債券,並未納入英國的中央存保機構保障的範圍內,若是企業倒閉,勢必求償無門,投資前,務必三思而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51

揭秘網絡文學粉絲經濟:狂熱粉絲為偶像作者送上100萬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286.html

導讀:當媒體界正在討論如何轉型的時候,同樣作為內容輸出者,網絡文學已經走在了前頭.一位狂熱的鐵桿粉絲,竟然豪放地為自己的偶像作者送上1億縱橫幣(折合人民幣100萬元)的「打賞」,創下了網絡文學界有史以來粉絲「打賞」作者的最高紀錄。事實上,由「月票」、「更新票」、「蓋章」等不同形式道具激發的粉絲經濟已經悄然成為一個價值億元的產業,成為網絡文學網站和作者獲取收益的穩定渠道,那麼,網絡文學的粉絲經濟學到底是如何煉成的呢?或許,這能給媒體從業者以啟發。

「網絡文學界首位億萬盟主(即消費網絡虛擬貨幣1億元後獲得的榮譽稱號)誕生了!」來自縱橫中文網的一條消息,震驚了整個網絡文學界。一位狂熱的鐵桿粉絲,竟然豪放地為自己的偶像作者送上1億縱橫幣(折合人民幣100萬元)的「打賞」,創下了網絡文學界有史以來粉絲「打賞」作者的最高紀錄,而這位粉絲在獲得「億萬盟主」榮譽稱號的同時,也讓我們驚呼網絡文學狂熱粉絲背後的巨大商機。事實上,由「月票」、「更新票」、「蓋章」等不同形式道具激發的粉絲經濟已經悄然成為一個價值億元的產業,成為網絡文學網站和作者獲取收益的穩定渠道,那麼,網絡文學的粉絲經濟學到底是如何煉成的呢?

100萬元揭開粉絲經濟神秘面紗

「神機營諸君、書迷諸君,我的事情做完了,剩下的,希望諸君能夠多宣傳,拜託了!」一句「豪邁」的話,將網絡文學界原本的平靜徹底打破,一位名為「人品賤格」的狂熱粉絲,一夜間為自己在縱橫中文網的偶像作者「夢入神機」的新作品《星河大帝》送上整整1億縱橫幣(折合人民幣100萬元)的「打賞」,而這100萬元為我們揭開了網絡文學粉絲經濟的神秘面紗。

事實上,網絡文學的粉絲經濟看似是一個複雜而精密的系統,但操作和理念卻極為簡單:粉絲喜歡某位作者或者某部作品,隨手「打賞」點錢理所當然。為了迎合粉絲這種心理,各大網絡文學網站都巧妙地設計出一套消費系統,以滿足粉絲的旺盛需求。

以起點中文網為例,為了滿足狂熱粉絲對偶像作者的追捧,特地推出了作品「打賞」的福利道具,作品打賞是用戶對作品認可後,直接給予作品獎勵的互動道具,「打賞」額度從每次100起點幣(1元)至1萬起點幣(100元)不等。主要針對起點中文網所有A級簽約、合作簽約作品。而根據所花費金額不同,粉絲也能獲得相應的榮譽稱號,從學徒、弟子、執事一直到最高級別的盟主稱號。其中粉絲要想獲得盟主稱號則需要花費10萬起點幣(折合1000元)。

這一打賞體系推出後引發了狂熱粉絲的追捧,而起點中文網也隨即誕生了一批百盟小說,即「打賞」達到盟主級別的讀者超過100人的作品。統計顯示,起點中文網目前17部作品擁有「百盟爭霸」榮譽勛章(擁有100個及以上盟主級別粉絲的作品可獲得此勛章),其中盟主數量最多的《凡人修仙傳》據稱盟主級別粉絲超過300個,粗略計算,這300個粉絲至少直接貢獻了30萬元,隨著時間推移還在不斷累積,最終的數額將極為可觀。

縱觀國內主流網絡文學網站,全部設置有完善的打賞體系。17K小說網總編輯劉英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打賞」的設置符合讀者、作者和網站三方的利益。「『大神』作者或者是有個人獨特風格的作者肯定會有一批忠實粉絲,粉絲為表達對喜愛的作者或者作品的支持,花錢追捧也在情理之中。」

起點中文網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讀者想通過自己的『打賞』來支持作家,激勵作家創作,相對於一部優秀作品,讀者往往願意慷慨解囊。」

「打賞」出來的龐大產業

狂熱的粉絲帶來的不僅是新聞噱頭和話題,更多的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而對於不同級別的作者而言,「打賞」收入也有所不同。

大神作者驍騎校向北京商報記者坦承,「打賞」的這部分收入佔到自己總收入的20%左右。「有一些很喜愛我作品的讀者,經常隔幾天就給我的作品蓋章(打賞道具),每位粉絲一次就花費1000元,隔幾天就會蓋一次。這讓我很感動,也加強了我和粉絲的聯繫。」

對於很多普通作者而言,「打賞」獲得的收入就沒有那麼可觀。「小神」作者道門老九也表示,自己每月依靠寫作的收入達到3萬元左右,但「打賞」的收入卻只有四五百元。W芥末三三是位新人作家,她表示「打賞」收入只佔到自己總收入的5%不到,可以忽略不計。

劉英坦言,在打賞體系中,大神的確更佔優勢。對於很多大神作者而言,「打賞」收入一般會佔到10%左右,能夠達到10%-30%就算相當可觀了。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網絡文學的總產值已經突破10億元,照此估算,每年通過「打賞」產生的收入也早已突破千萬元。雖然「打賞」收入現在並不佔主流,但依靠數以千萬級的龐大讀者基數,網站依舊能夠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劉英向記者透露,對於「打賞」的收入,幾乎所有網站都選擇和作者五五分成,以上述100萬元為例,大神作者「夢入神機」和縱橫中文網各獲得50萬元。每年依靠「打賞」,網站到底能夠獲得多少收入呢?「以17K小說網為例,相關的「打賞」類道具收入每年能夠達到500萬元左右,其中有一半會分給作者。雖然相較於我們每年近億元的總收入,這不到300萬元的『打賞』類道具收入佔很小一部分,但卻是很穩定的一個收入來源。」

起點中文網相關負責人也更看好「打賞」收入模式的未來。「對於很多作家,『打賞』收入只能算是主要收入的構成之一,但我相信『打賞』的收入會成為未來網站和作者收入的一個持續而穩定的模式。」該負責人表示。

粉絲經濟需要警惕的另一面

狂熱的粉絲給產業帶來源源不斷的利潤,但存在的諸多風險也引起很多人質疑和關注。在「億萬盟主」事件被曝出後,有很大一部分人都第一時間表示了質疑:「這是否是一次作者、讀者和網站聯手的炒作?」

有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網絡文學界此前的確有粉絲拿數十萬元「打賞」的先例,比如2010年底,《重生之賊行天下》誕生了單人打賞10萬元的紀錄。但這也是極少數。「再狂熱的粉絲有誰會拿這麼多錢去打賞呢?這錢都夠將作者書的版權購買後印刷個幾萬冊了。」

而更讓不少人擔憂的是,如此大額的「打賞」,勢必會引發粉絲之間的鬥氣行為,將「打賞」變成比拚虛榮的工具。驍騎校也表示了自己的擔憂。「讀者願意消費自然是好事,是值得鼓勵的。但也要正面引導,我從不鼓勵讀者在正常正版訂閱之外額外花錢。尤其是遇到一些極端的情況,比如年輕不懂事的讀者典當手機、賣血、賣腎換錢就為『打賞』鬥氣愛慕虛榮。如果這樣,這錢我們拿著心虛。」

還有業內人士擔憂,本來是為增進讀者和作者感情的「打賞」道具,會成為商業利益的犧牲品。「我此前遇到過,有不少作家為了贏得人氣,甚至僱人在網絡註冊很多馬甲號碼,專門『打賞』刷榜單,以求保持作品人氣,這種行為極大地傷害了粉絲的感情。」一位不願意具名的作者無奈地表示。

劉英表示,隨著網絡文學的發展,盈利的渠道會越來越多,「打賞」的體系也會越來越健全,但前提是業內需要合理積極的引導。「網站當然希望『打賞』的模式越來越成熟,這能夠增強網站的抗風險能力,但也需要把握好度,避免出現過激行為。」他同時表示,網站也要開發更多新的盈利模式,這樣既能夠豐富企業的營收渠道,又能夠降低風險。「17K小說網一直在探索中,希望能夠給予讀者和作者更好的體驗。」

起點中文網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更多的盈利模式也在積極探索中。

北京商報記者 陳傑/文 賈叢叢/漫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71

如何培養客戶忠誠?你要的不是會員,而是粉絲!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872.html

文/葉開

縱觀當前企業的客戶忠誠,跟大部分其他行業一樣,僅僅做成了一個會員積分管理,通過消費獲得積分,年底通過積分兌換禮品,變成了一個消耗現金來獎勵客戶的消費,或者通過積分獲得會員級別,不同級別的會員卡提供不同的優惠折扣,淪落為打折卡,繼續與競爭對手進行價格戰。

雖然現在的微信,一個定位於服務,可以作為會員服務的通道;一個基於二維碼可以實現微信的會員卡體系。但微生活會員卡的失利,可以視為在微信上實現傳統會員模式的鎩羽而歸,相信一段時間內它不會有太大起色。

傳統會員模式:獎勵購買

為什麼在社會化媒體時代,傳統會員模式不給力呢?

首先,當前的會員模式過於強調了人與物的互惠關係。大部分企業的會員是在發現和分析客戶的消費,即交易關係;而對會員的分級也是基於企業想賣出的產品和服務定位客戶,比如白金卡、金卡、銀卡等,大部分是基於消費額來進行分級的。在前面的章節我已經講過三種類型的關係不能直接切換,人-物的互惠關係很難轉化為人-人的朋友關係。

而會員模式的目標是什麼呢?還是為了提高客戶的消費額,當然,可能分為不同的形式,比如吸引加入,鼓勵消費,獎勵忠誠。

企業在會員模式的主要動作是獎勵客戶的購物行為。比如利用有效的吸引人的積分和禮品,刺激客戶兌換並不斷消費,這樣客戶與我們的忠誠度就會提高,互動的機會也在增加。客戶忠誠營銷同時會幫助企業加強日常的會員營銷活動,根據會員分級和數據分析,傳遞不同的信息給不同的人群,比如對價格敏感型客戶傳遞相關打折促銷信息、對品牌忠誠型消費者選擇地推送相關的新品上市品嚐邀請和價格促銷等信息、對即將流失的會員傳遞積分到期預警信息等。而這些營銷活動,不僅僅通過店內的客戶經理通過面對面傳遞,而是在系統的支撐下通過多樣化的渠道,比如電子直郵、DM直投、短信彩信、會員感謝函、電話外呼等與客戶進行互動。

通過這樣的會員模式,企業最終培養的是對卡片的忠誠,打折卡、積分卡和身份卡。不是麼?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體驗,是不是已經依賴於卡片而不是品牌了?

傳統會員成本:銷售額的1%

傳統會員模式還有第二個大問題,就是很多企業都沒有真正意識到會員體系是一個巨大的成本中心。往往很多人在做會員之前,是為了會員而做會員,是因為其他家做了會員所以我們也要做會員的心態。沒有進行詳細的規劃,也沒有進行詳細的財務評估和ROI分析,最終會陷入到巨大的成本泥潭中。

第一個,會員模式的預算是相對固定的,與銷售收入成正比。一般的會員,都是按1:1的消費與積分比例,即消費1元積累1個積分,那麼年銷售收入為10億即意味著當年產生的積分為10億積分;兌換時,一般都是按100:1或者150:1的禮品價值兌換比例,即100個積分可以兌換價值1元的禮品,再低可能會員的感受價值就太低了,這意味著要有1000萬的禮品成本;當然,事情沒有那麼糟,因為會員的兌換比例和活躍度沒有那麼高,一般第一年約為30%,第二年約為50%,做的好的可以到60-80%,所以你可以不用百分百的計提禮品成本;整個會員模式的運營需要團隊、系統、資源等等,所以差不多要有20%左右的運營成本。

綜合計算下來,基本上相當於銷售收入的1%左右,也就是說,銷售收入10億,基本上你要計提1000萬會員預算。而在國外,對於會員計劃的預算是按銷售收入的1-2%來計提的。
傳統會員模式有著複雜的運營體系,比如對基礎數據的分級分類,比如客戶的細分、會員的分級、會員卡的分級等;對會員接觸點進行分解定義,詳細設計O2情景;設置積分的規則,包括獲取積分、消耗積分、兌換等,以及禮品目錄的設計;設計會員權益,包括積分、折扣、優惠、合作商戶等;定期設計不同檔期的促銷活動、營銷活動,促進會員的活躍度;提供會員服務,制定互動溝通計劃,發送DM通訊等;加強會員聯盟的商戶開發與管理、結算等;最後,基於數據進行會員的數據營銷。這一套複雜的運營體系需要一個完善的組織架構、嚴謹的財務評估、強大的會員管理系統以及龐大的數據分析工作。

所以,微生活會員卡失敗的主要問題不是在於企業反映的推送商戶之外的外鏈、拚命推送營銷消息、各種非常手段幫助商戶拉新等問題,而是在於傳統會員模式已經越來越具有侷限性了。

粉絲模式:消費者做主

在這個社會化媒體和移動互聯網時代,逐漸衍生出來粉絲模式,即基於人-人的朋友關係的粉絲社群模式。大家可以想到的比如:蘋果的果粉、小米的米粉、Zara的鐵桿粉絲、明星偶像的粉絲等等,都可以算在粉絲模式中。

粉絲模式,不再是以消費者的名稱、會員卡號或者手機號碼作為唯一識別,而是用社會化媒體的虛擬ID作為唯一識別,核心的社會化媒體往往是粉絲社區,可能是自建,也可能是依託於Facebook、新浪微博或微信等建立。品牌通過虛擬ID來識別粉絲,並建立與粉絲的互動渠道,在溝通互動中進行養粉,形成大的社區和差異化的圈子,最終強調的是品牌與粉絲之間的信任關係強度的量化。

粉絲模式是以消費者為主導的,由消費者發起的或者消費者驅動的,有品牌方提供支持或平台的自組織的社區。這和傳統的客戶關係管理和會員模式有了很大不同,因為品牌第一次不能掌控粉絲,但實際上品牌可能無限接近於可以掌控強關係的粉絲。

養粉是在品牌與粉絲之間的互動、粉絲與粉絲之間的互動以及線上與線下、圈子內與圈子外的互動中不斷積累的,通過養粉品牌最終能夠捕捉到到粉絲自己更新或者發佈的需求和生活方式,關鍵在於是粉絲自己更新或者發佈數據的。

品牌方需要提供平台來建立圈子、社區,並建立社區獎勵機制或者資源來提升粉絲社群的活躍度,比如見面會、特定活動、粉絲定製產品、粉絲限購等等,並在互動和活動中培養粉絲的信任關係。

基於差異化主題建立客廳式的小範圍主題對話,並提供口碑推薦渠道和個性化禮品或體驗,多頻次小批量的活動,最終形成從互動開始,到社區,再到細分群體的圈子,最後到主題化的客廳活動,從而培養粉絲的信任關係和對品牌的忠誠度。

品牌的終端、專賣店等等線下資源,將成為粉絲模式中的關鍵一環,成為粉絲的銷售服務、信息採集和粉絲管理的終端點,也成為粉絲體驗中心、粉絲社區中心和O2O的連接點,它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本文首發於i天下網商,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於i天下網商並附上鏈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35

曼聯粉絲奧尼爾:德國經濟與"紅魔"一樣被高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863

By 高盛資產管理主席吉姆-奧尼爾

在默克爾成功連任德國總理後,她採用了許多措施來強化德國經濟。這使我想到了上世紀90年代,"歐洲硬化症"(eurosclerosis)一詞被廣泛用來形容缺乏競爭力和吸引力的德國經濟,那時的德國企業普遍願意在海外投資,而不是在德國本土。

那時的德國經濟與德國足球一樣,在歐洲都屬二流。而到了今天,拜仁慕尼黑為這座城市帶來了至高的殊榮和金錢回報,而今天的德國經濟是整個歐洲的中心,其強大的創造就業崗位能力和優秀的出口模式在發達經濟體內都屬典範。

上個月觀看歐洲冠軍聯賽小組賽曼聯對陣勒沃庫森的比賽讓我頗有感觸,曼聯本賽季在英超聯賽舉步維艱,儘管以4-2擊敗上賽季德甲排名第三的勒沃庫森,但紅魔極少贏得與德國球隊的比賽。

顯而易見,德國只有少量的優秀球隊和知名國際化企業,但是這個國家的深度是否足以克服這些不足呢?

在任何經濟體,經濟增長是受到出色的人口特徵和持續增加的產出所支撐的,具備這些條件之後,經濟可以在中長期內保持增長,在全球領域的經濟份額也會相應增加。

德國的人口特徵並不理想,到2050年之前,其人口總量可能比英國和法國還要小,如果那時歐盟還存在的話,沒有人口支撐的德國就很難在歐元區形成自己的聲音。在產出方面,儘管德國不太可能出現比法國和英國還弱的經濟增長,但對於我來說,德國的產出也並非那麼強,自2008年以來,德國的勞動力市場雖然在擴張,但卻沒有那麼迅猛。德國的經濟一直由出口帶動,儘管德國的歐洲貿易夥伴們正逐漸由經常賬戶赤字轉向盈餘,但德國的貿易盈餘卻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這被歐元區視為一個強有力的指標。

但在未來,隨著新興市場需求的減弱,德國若想保持同樣的貿易盈餘已十分困難,尤其是在歐元兌美元匯率持續保持在1.30以上的水平。

儘管德國國內也有相當的需求,比如房地產市場,但這些需求並不足以帶動整體需求。所以德國經濟在未來如何保持強健對我來說是個疑問。

上個月的德國IFO商業景氣指數和月度製造業PMI指數基本持平,但人們對於數據的預期卻在不斷上升。對於經濟的樂觀預期與實際的投資消費水平相背離,這根本無法反映出一個強大的德國。

上個週末我與一些德國跨國企業的高管聚在一起,他們對於本國經濟的前景以及政客們解決歐洲問題的辦法並不那麼樂觀

鑑於紅魔曼聯最近的表現,或許我應該等到下一輪勒沃庫森坐鎮主場時再發表看法。但是紅魔主場4-2贏得勒沃庫森的這場比賽,著實讓我意識到,光環纏繞的德國經濟和德國企業並不像想像中的那樣美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