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煤能源上半年預虧逾8億 千億負債懸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8041.html

中煤能源上半年預虧逾8億 千億負債懸頂

一財網 孝康 2015-06-28 20:43:00

隨著煤炭銷售難度增加,煤炭企業銷售和回款難度加大,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和存貨上升,擠占了現金流,倒逼煤炭企業加大舉債力度

昨日(6月27日),中煤能源發布公告稱,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15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出現虧損,虧損金額為8億元到12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財報也發現,自2011年以來,中煤能源的營收、凈利潤也在下滑軌道中;其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余額等有息負債,則從2011年不到300億元,躥升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986億元,距離千億元只差一步之遙。

盈利連續四年下滑

中煤能源業務分為煤炭、煤化工、煤礦裝備和其他,煤炭業務是其“命根子”,2013年和2014年收入分別約為686.1億元和580.67億元,在中煤能源能源整體收入占比都在80%以上。這也意味著,中煤能源業績的增與減主要取決於其煤炭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發現,2011年到2014年,中煤能源的營收約908.65億元、872.92億元、823.16億元和706.64億元,連續四年下滑;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約為96.67億元、92.81億元、35.76億元和7.67億元元,也是連續下跌,且跌幅呈擴大之勢。

據煤炭工業協會統計,2014年全國有多個省區出現煤炭全行業虧損,全國煤炭企業虧損面預計超過70%,全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大幅下降。

中宇資訊煤炭分析師關大利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煤炭企業普遍面臨著盈利大幅減退或是直接面臨虧損的局面,這個已經是普遍現象,並非個例。“當前煤價已經是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而煤企生產成本等肯定是要高於2009年的,價格暴跌後,煤企勢必會盈利大減。”

長江證券5月5日發布的行業總結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及2015年一季度多數煤企已在盈虧線上下掙紮。2014年剔除中國神華、虧損較多的國投新集以及非經常損益較高的山煤國際後,15家重點公司凈利潤33.46億元,同比下降72.23%,2015年一季度剔除上述3家公司後15家重點公司實現凈利潤2.17億元,同比下降75.76%。

2015年對於中煤能源來說,確實比2014年更為坎坷。2015年第一季度,中煤能源營業收入約為130.75億元,同比跌幅為22.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雖然也大幅下滑97.19%至0.15億元,但仍是正數。

彼時,齊魯證券就在研報中分析稱,2014年底煤電談判後,截止2015年3月底,煤價以及下跌10%,中煤能源2015年極有可能陷入虧損。

果不其然,中煤能源2015年上半年預虧8億元到12億元,由於第一季度仍處於盈利空間,說明其第二季度嚴重虧損。中煤能源給出的直接理由無非還是煤炭價格持續大幅下滑。

自2015年初以來,煤炭價格跌跌不休。6月12日,中國煤炭價格指數為131.2點,同比下降15.5點,降幅達10.6%;6月17日,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為每噸410元至420元,比年初每噸下降110元至120元,處於近10年來低位;6月初,煉焦煤價格平均比年初每噸下降了80元至100元,降幅為10%左右,同比下降30%左右。

關大利認為,當前國內煤炭市場是今年的底部已經確認,煤企下半年降價空間不大,因為有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量大旺季支撐,而且煤價今年已經下行20%以上,所以繼續降價空間和意願都不大。

然而,昨日(6月27日),露天煤業發布公告稱,依據目前煤炭市場銷售形勢,公司預計2015年度煤炭銷售噸煤綜合售價為108.37元/噸(不含稅),較5月27日預計110.13元/噸,下降1.76元/噸。預計將使公司2015年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減少0.67億元左右。

“今年以來,在煤炭需求放緩、過剩產能難以消化、控制煤炭總量難度增加、國際能源價格下降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煤炭市場依然嚴峻。”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秘書長董躍鷹表示,從目前統計的相關數據來看,煤炭行業發展形勢很不樂觀。

年利息支出逾27億

中煤能源的煤炭業務產銷量齊跌。據中煤能源發布的2015年5月主要生產經營數據公告顯示,2015年前五個月,中煤能源商品煤產量和銷量分別為3765萬和5241萬噸,相較於2014年同期分別下跌24.8%和14.7%。加之國內煤炭價格持續下探,中煤能源開始不斷在成本控制下“做文章”了。

中煤能源表示,公司將努力擴大產品銷售,進一步加強成本控制,合理把握投資規模和節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努力改善經營業績。

數據顯示,中煤能源2014年自產商品煤銷售成本207.48億元,相較於2013年254.63億元,減少18.5%,主要得益於其2014年自產商品煤單位銷售成本同比下降11.4%至195.57元/噸。

自產商品煤單位銷售成本由材料成本、外購入洗原料煤成本、人工成本、折舊及攤銷、維修支出、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外包礦務工程費和其它成本組成。

“中煤能源2014年自產商品煤銷售成本下滑,主要是通過材料長協采購等降低材料采購單價,壓縮了材料成本;同時,在其他成本上,晉煤炭生產企業自2013年8月1日起暫停計提環境恢複治理保證金、煤礦轉產發展資金,及所屬煤炭生產企業使用以前年度安全費、維簡費等使專項基金結余成本減少。”一位煤炭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中煤能源的材料、人工、折舊及攤銷三項成本在自產商品煤單位銷售成本占比可達50%,進一步壓縮空間有限。

值得關註的是,2015年第一季度,中煤能源財務費用約為7.33億元,相較於2014年同期3.87億元,增長89.41%。中煤能源的解釋是,2014年下半年以來部分在建項目轉固,以及付息債務增加,使費用化的利息支出增加。

那中煤能源的利息支出到底有多少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發現,2011年到2014年,中煤能源的利息支出分別約為7.67億、11.19億、13.64億和27.33億元,2014年漲幅超過100%。

上述煤炭業內人士坦言,中煤能源利息支出大幅飆升的“罪魁”是其水漲船高的有息負債。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粗略統計一下,2011年到2014年,中煤能源的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余額分別約為294.73億、466.18億、799.63億和947.08億元,三年之間翻了三倍。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該數據則進一步升至986.04億元。

隨著煤炭銷售難度增加,煤炭企業銷售和回款難度加大,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和存貨上升,擠占了現金流,倒逼煤炭企業加大舉債力度。中煤能源董事長王安表示,將發揮財務公司資金集中和融資平臺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拓寬融資渠道,有力保證經營和建設資金需求。

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中煤能源的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和存貨余額合計約為256.79億元,其中應收賬款高達116.22億元。而2013年末和2014年末該數據分別約為197.02億和220.81億元。基於此,2014年中煤能源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等共計14.56億元。對此,王安也坦言,中煤能源要著力控制應收賬款和存貨規模,強化現金流管理,嚴控經營風險。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17

中糧集團1065億短期借款“懸頂” 3個月利息支出近20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3405.html

中糧集團1065億短期借款“懸頂” 3個月利息支出近20億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5-07-31 12:39:00

中糧集團對外公開的2015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中糧集團僅短期借款余額就接近1065億元,相較於2015年初898.39億元,增長近18.54%;為此,中糧集團前三個月產生的利息支出約為19.5億元。

寧高寧掌舵下的中糧集團,作為全國最大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國內糧油食品行業領域地位穩固,但也遭遇了負債居高、業績虧損的尷尬。

7月29日,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債資信”)發布了中糧集團跟蹤評級報告,報告所引用的相關資料均由中糧集團提供或由其公開披露的資料整理,中債資信指出,中糧集團經營獲現能力大幅波動,債務負擔有所加重,償債指標有所弱化。

中糧集團對外公開的2015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中糧集團僅短期借款余額就接近1065億元,相較於2015年初898.39億元,增長近18.54%;為此,中糧集團前三個月產生的利息支出約為19.5億元。

中糧集團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有那麽多負債同樣要相應地付那麽多利息,不覺得有什麽不正常的。“2014年報說的比較詳細,中糧集團的合並主體和口徑發生了一些變化。”

凈利潤跌幅近125%

中糧集團是國資委獨資的最大糧油企業,主要從事經營糧食收購、食品加工與制造、糧油食品貿易、糧油糖期貨和物流及酒店、房地產開發精英等業務。

但中債資信指認為,中糧集團在跟蹤期內受糧油糖等農產品貿易業務產品成本上升,和房地產行業景氣度下降的影響,經營壓力有所極大,但整體經營風險極低。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2015年前三個月,中糧集團營業總收入高達952.75億元,相較於2014年同期近458.71億元,增幅超過100%;但凈利潤卻虧損1.98億元,相比於2014年同期凈賺8.01億元,下跌幅度近125%。

然而,中債資信坦言,中糧集團經營獲現能力大幅波動,盈利之所以得到保障主要是依靠大額投資收益及政府補助。

2015年第一季度,中糧集團獲得的政府補助和投資收益分別約為6.5億和10.77億元;如果扣除政府補助和投資收益,中糧集團的虧損額將達到19.25億元。

除了中債資信上述提及的原因,利息支出增長較快也是“蠶食”中糧集團凈利潤的一個重要因素。

今年前三個月,中糧集團利息支出約為19.5億元,相較於2014年同期12.34億元,增長幅度超過58%。

高額利息支出背後是居高不下的債務。正如中債資信所言,中糧集團債務負擔有所加重,償債指標有所弱化。

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中糧集團的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金額分別約為1064.95億、159.98億、314.55億和282.71億元,合計1822.19億元;同期,中糧集團手上的貨幣資金約為585.79億元,相較於2015年初647.36億元,“縮水”61.57億元。

中糧生化上半年預虧逾3億

日前,中糧生化發布了201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億~3.5億元,而2014年同期則盈利2393.38萬元。

中糧生化方面給出的主要原因是,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公司主產品燃料乙醇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中糧生化的前身是豐原生化,主營業務包括燃料乙醇、檸檬酸、賴氨酸等,其中燃料乙醇業務占據“半壁江山”;2006年12月,控股股東由安徽豐原集團變更為中糧集團;2011年9月,中糧集團將持有的2億股股票註入大耀香港有限公司,後者成為中糧生化控股股東,但實際控制人仍是中糧集團。

中糧生化的營業收入從2006年約43.98億元增至2012年約77.3億元,連續6年同比增長,但從2013年開始,中糧生化的營業收入進入下滑軌道,2013年和2014年分別約為73.4億和71.53億元,分別同比下降5%和2.54%。

中糧生化的盈利水平也從2012年便開始下滑,且下滑幅度更大。2012年~2014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約為1.83億、5072萬和3523萬元,同比跌幅分別為48.46%、73%和31%。

一位跟蹤能源行業的券商分析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糧生化盈利不斷下滑,是以燃料乙醇定額補貼為主的政府補助下降所致。

本報記者梳理發現,從2006年~2014年,中糧生化的營業利潤分別約為-6.8億、-7.8億、-8.03億、-5.4億、-5.58億、-1.44億、-96 76萬、-1.44億和-5710萬元。這意味著中糧生化主業連續9年虧損。

中糧生化長期依靠政府補助維持業績,但近年來,國家燃料乙醇補貼標準持續下降,從2011年1276元/噸降至2014年200元/噸;中糧生化獲得的政府補助也相應地從2011年6.63億元逐步減少至2014年1.11億元。

根據財政部下發的《關於調整定點企業生物燃料乙醇財政政策的通知》,國家燃料乙醇補貼標準2015年將進一步減少至100元/噸,2016年以後補貼取消。

民族證券分析師劉曉峰坦言,以可食用糧食作燃料乙醇很難持續,因此補貼取消是早晚的事,市場將面臨重新洗牌。

中糧生化業績可以說是中糧集團旗下部分上市公司的“縮影”,由於尚未發布2015年上半年報,近期中糧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經營狀況還無法全部獲悉,但2014年業績可以供參考。

據統計,中糧集團旗下共有11家上市企業,蒙牛、現代牧業和中國食品在2014年保持了業績增長,蒙牛以近24億元盈利“傲視群雄”,素有“小蒙牛”之稱的現代牧業則以53%的盈利增幅成為業績“新星”,但中國食品仍處於虧損狀態,其余8家上市公司“清一色”下滑。上面提及的中糧生化營業利潤連續9年為負數,中糧屯河主業則是“五連虧”,大悅城地產2014年盈利跌幅達46.3%。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06

逾60億貸款“懸頂” 恒鼎實業承認近3億銀行貸款已違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7227.html

逾60億貸款“懸頂” 恒鼎實業承認近3億銀行貸款已違約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5-11-04 16:43:00

“煤炭行業就在熬,總有一天有些煤企熬不下去,就會出現債務違約。”

至今未能走出寒冬的煤炭行業,資本市場一直擔心其會發生債務違約事件,不幸的是,這一天終於來了。

10月30日晚間,恒鼎實業(01393.HK)發布公告稱,公司尚未償付向一家中國銀行借入於2015年6月到期的短期無抵押貸款,且尚未支付有關應計利息。截止今年9月30日,貸款尚未償還的本金約為2.896億元。

同時,恒鼎實業還有本金約為1.828億美元的優先票據於2015年11月4日屆滿。但恒鼎實業坦言,預期未能於屆滿日期支付該等票據的本金額。

11月3日下午17:31,恒鼎實業又對外表示,仍無法保證與放款人或任何票據持有人的討論,可形成獲得放款人或持有人接納的建議。截至本報記者11月4日下午發稿,恒鼎實業尚未在聯交所發布進一步信息。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柏強等業內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煤炭行業形勢確實不好,陸續有一些煤企特別是私企無法按時償還債務是有可能的,但說煤炭行業違約潮來襲則是“聳人聽聞”了。

超12億優先票據“尚無著落”

恒鼎實業方面提供的信息顯示,2015年11月4日會有4億美元優先票據屆滿,其中尚未償還的本金額約為1.828億美元;由於該優先票據年利率為8.625%,所以還有0.079億美元的利息。

也就是說,11月4日,恒鼎實業應該向上述優先票據持有人,償還約為1.906億美元本金額及應計利息,折合人民幣12.068億元。

然而,恒鼎實業早在10月30日的公告中就說明,預期未能於屆滿日期支付票據的本金額或尚未償付的應計利息。但又指出,公司董事繼續發掘其它方法籌集資金,致使本公司可履行其票據下的付款責任。

為此,恒鼎實業已聘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就若幹流動資金事宜提供意見,並聘請世達國際律師事務所(下稱“世達”)為其有關香港及紐約法律的法律顧問,Walkers Global(下稱“Walkers”)為其有關開曼群島及英屬處女群島的法律顧問。

世達和Walkers將聯同恒鼎實業財務顧問UBS AG香港分行協助恒鼎實業評估各種不同的重組選擇,並制定計劃實施票據的適當重組。

盡管如此,恒鼎實業仍在11月3日發布的公告中提醒投資者,公司既無法保證與公司放款人或任何票據持有人的討論,可以形成獲放款人或任何票據持有人的建議,也不能保證與公司放款人、持有人或任何潛在投資者的討論能達成任何正面結果。

一家煤企相關負責人也《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現在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向煤炭行業放貸時都很謹慎,也比較有選擇性,國企還好一點,私企要進一步獲得融資的難度就比較大,但在貸款滾存、展期或降低利率等方面,可能會有商討的余地。

尚未償還貸款本金達60.08億

公開資料顯示,恒鼎實業於2000年5月在四川攀枝花市成立,到2005年時已成為四川最大的民營煤炭集團。該公司於2007年9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是中國第一家在境外主要資本市場IPO上市的能源型民營企業。 

雖然是上市公司,但恒鼎實業的業績確實“羞見公婆”。2015年上半年,恒鼎實業的收入不到3.97億元,這還是同比增長20.9%的結果;除稅前虧損3.86億元,雖然相較於2014年上半年虧損11.3億元,減虧了65.8%,卻仍未走出虧損的泥淖。

同時,恒鼎實業與各家不同銀行訂立了貸款協議,截止2015年6月30日,其尚未償還的貸款本金總額約為60.08億元。

債臺高築的恒鼎實業已經有點“力不從心”了。2015年6月,恒鼎實業本就應該向一家中國銀行償還一筆無抵押貸款,以及相應的利息;但截止9月30日,貸款尚未償還的本金額約為2.896億元。恒鼎實業坦言,這已經構成貸款協議下的違約事件。

資本市場之所以對恒鼎實業的債務違約事件繃緊了神經,是害怕煤炭行業債務違約潮會被引爆。

“煤炭行業就在熬,總有一天有些煤企熬不下去,就會出現債務違約。”林柏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中宇資訊煤炭行業分析師關大利也不認為恒鼎債務違約會引爆行業違約潮,但他也指出,行業形勢不振,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煤企特別是私企出現債務違約。“只能等煤炭行業產能出清了,市場下行的趨勢才會得到抑制。”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9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