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十友控股(33)第五項業務?


前言:


我希望將我所知的告訴大家,並希望把可能不知道的事,例如合作的這位先生的背景都談一談,令他有所啟發吧。


他是白手興家,好老實的,我絕對不想他因為一時缺乏資金給人吃了。


現在我絕對是在說真話。


(1)


前兩日,因趕著睡覺,沒把事情說完就完成上一篇文章,其實,最後一段,我是想談談他的所謂四大業務的。


他們四大業務,包括:一元店精品業務、經濟酒店業務、金融業務、投資業務。


首先,就上市業務一元店精品業務來說,該公司在金融海嘯下,據公告稱,本公司於二零零九年失去一個大客戶及若幹其他客戶,但新增數個客戶,實屬自然。行業的要求較之以往更為苛刻,但本公司應付自如。

所以可以知道,他們是有一定競爭優勢,故此應該維持這方面的發展。


但是,在上市後,由於可能不甘心上市後無所作為,所以開拓以下行業。


(1) 經濟酒店: 公司在深圳有一家經濟型酒店,亦正籌備第二家,但行業領導者如家七天連鎖等,分店遍佈全國,也有接近十年的經驗,投資額逾十億元人民幣以上,雖然未必有盈利,但人們是利用一家上市去做,但是十友的經濟酒店卻只是一家上市的一部分,況且規模僅是對手幾十分之一,的想請問你們有甚麼競爭優勢,能避免大型業者的淘汰?


故問題不是在購買土地增值,是在根本在大型業者的競爭下,以較小的上市公司部分資源(現時市值約3億)挑戰人們在美國上市公司全部資源(市值均超過港幣100億)投入,雖然都有機會成功,但未必真的是值得投入。


如家2009財務報表:


http://english.homeinns.com/phoenix.zhtml?c=203641&p=irol-SECText&TEXT=aHR0cDovL2NjYm4uMTBrd2l6YXJkLmNvbS94bWwvZmlsaW5nLnhtbD9yZXBvPXRlbmsmaXBhZ2U9NjgwNzMzMCZhdHRhY2g9T04mc1hCUkw9MQ%3d%3d


七天2009年財務報表:


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1434220/000119312510050249/d6k.htm


(2)金融業務: 關於產品推銷方面,在雷曼事件後,已經很少人相信這些東西,至於經紀業務,大的做不過大福、新鴻基,平的做不過耀才、一通,網絡也不夠銀行多,請問有甚麼優勢值得你們去做?除非為你們股票開拓市場就可能吧。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54

十友控股(33)第五項業務? (2)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4654


關於搞證券行,其實以前有一位張志誠先生,他原本應得二十萬(?)佣金,但其後老闆僅給他一萬元,他憤而以四千元結婚,剩下六千元創立創立大凌集 團(211),從事做東歐貿易,後來在1980年代末把之上市,但上市不久其後東歐巨變,公司損失慘重,其後把重心轉至中國貿易及製造,但 其後又因中國1990年初中國宏觀調控,財務陷入困境,但因取得中資銀行的資助,取得融資,終於解除危機。


當時,據小弟調查及資料顯示,大凌集團約在1994年當時購入長雄證券,從事證券生意,廣開人脈, 為大凌及其朋友公司的股票打開銷路,以拯救公司的財政,雖在1997年前後為大量二三四線股集資,甚至可能有炒作自己的股票, 據以往的新聞所悉,他把自己的股票抵押融資予 正達證券(已清盤),可見他的財政不太充裕。


其後 正達清盤,他的股票被鎖住,他炒作的股票也大跌,故他亦陷入財務困境,但當時的報紙稱,大凌集團供股集資,其後以集資所得購入廣州物業,以取得資金紓解財 務問題。


1999年,為協助朋友,他資助創立山河 控股(8127,已除牌),據招股書稱,大凌以股東貸款支持,但無持有股權。不久科網興起,大凌為製造概念集資,竟建議山河控股不做強項,轉做網 業,但朋友卻不願如此做,建議在山河控股下另開一家網站公司,其後大凌以1.48億購入其中40%股權,和之有很多淵源的數字地球(109,前稱榮德控股、後稱榮豐、榮德豐,現稱金威資源)也購入5%股權


不過,其後他們因在多項收購產生 欺騙股東問題,並且在國際融資(8006,已除牌)上市後因利益不均和夥伴鬧翻,爆出大量事件,故此引起證監會調查,於一次供股後,被停牌至今。


所以主席搞證券行,只要真是做生意是無問題,最怕接觸太多財技人士,導致錢賺不成之餘,更暴路更大 的財務困境,故希望他以史為鑑。


(3)其實在遼寧 投資業務來說,根據多項新聞綜合,他是利用他們的會計及法律專長去投資去取得利潤,但因風險太大,故不進行其後投資,並以高利潤退出。不過最後又利用更多 資金又投入一個更大的項目。


這樣項目,其實只要以 其專長其當股本投入即可,為何要投入資金?


(待 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67

金沙澳门第五、六地段工程将落成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83277.html

威尼斯人澳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威尼斯人”)高级副总裁Mark Russell7月27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公司在澳门的第五、第六地段综合度假村工程已经重启,并将在2011年底落成开幕。
他表示,工程落成后,将增加6000个酒店房间。威尼斯人是金沙中国(1928.HK)的核心产业之一,现有3000个房间。

第五、第六地段工程计划兴建综合度假村,面积接近1330万平方尺,分三期建设的成本分别预计为约20亿、1.9亿和4.43亿美元,是金沙中国于 澳门路氹金光大道上的最大发展项目,也是赌王萧登艾德森(Sheldon G. Adelson)计划在澳门引入拉斯维加斯金光大道的宏大版块之一。

项目于2006年开始施工建设,不过受金融危机影响,曾一度停工,暂停时已经完成约65%的建筑工程。去年年底,金沙集团分拆澳门赌业即金沙中国于香港上市筹得资金31亿美元,并寻求总额达17.5亿美元的项目融资。

金沙中国的公开资料称“截至2009年年中,开发第五六段的工程建筑成本资本化金额约为17亿美元,另外若取得补充融资,预计一二期竣工将需要额外支付 22亿美元。”

Mark Russell称,公司认为该项目有助于推动澳门旅游的多元化,因此决定重启该项目。根据威尼斯人提供给记者的资料,资金主要来自17.5亿美元的项目融资和5亿美元的上市筹资。

金沙集团目前在澳门已经建成的运营产业除了威尼斯人度假村,还有澳门金沙、四季酒店和百利沙娱乐场等,都属于上市公司金沙中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14

曹仁超《论势》连载--第五章:留意形式 定买卖策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ls9z.html

作为精明的投资者,我们首要项目是捕捉大趋势,即所谓”有智慧不如趁势”。至于中期趋势,可利走势工具协助走位,须明白形势不利自己时要忍、形势有利自己 时要狠、看事物要准。而炒短线者,则必须先学会评估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摆动指数,才能掌握股市一涨一落的韵律。

投资最好分三路进军,利用循环周期、趋势及摆动指数,制定长、中、短期策略。”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做到进退有据,才可决胜千里。

滚雪球不合时宜

《易经》有云”亢龙有悔”,充分反映中国人的智慧。现实世界中任何事物不会永远向上,而是盛衰循环。

回想2001年1月时,摩根士丹利两位著名分析员认为,美国在线(AOL)收购时代华纳后,股价估计可升50%至75美元。事实却是到了2007年8月,时代华纳的股价只剩下18美元。

美国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或注册金融分析师(CFA)的训练,只教学生以过去推算未来,却没有告诉他们未来不一定是现在的延续。我老曹不是苛责分 析员,因为根据当年175项数据显示,这次合并应该是会成功的,但问题是利用100项假设去寻求一个长远方向,命中率可能比导弹击中目标的机会更小。

买入后持有与分散投资,是大部分所谓投资专家授之予投资者的方法。这些方法自2007年11月起皆遭遇滑铁卢。我老曹主张”势”,无论买股、买债、买贵金 属或房地产,一切都要依市场形势来做决定。2001年买黄金,2008年3月离场;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进军港股,2007年10月大撤退;1995年 至1997年投资伦敦物业,2006年至2008年大撤退,一切均以趋势为依据。

投资有如上战场打仗,必须攻守有据。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连手,以寡敌众,打败我老曹的老祖宗曹操,便是周瑜和孔明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有利形势,打败拥有数十万军队的曹操。因此说,战争成败不在人多而在策略运用,投资成败不在钱多而在乎攻守有据。

在牛市中不少人都自以为是投资天才,但刹那光辉不代表永恒,一旦转为熊市,便满街都是眼镜碎。而在盘整市中,大部分投资者往往在接近高点时才大量入市,接近低点时却出货,做错大部分买卖决定。

真正能长期跑赢大市者寥寥可数,就连投资天才巴菲特,成功将1963年的1万美元变成今日数千万美元,都是全靠长期持有优质股并乘上1982至2007年美股超级大牛市快车。过去股市是价值投资法的天堂(value way to riches),但2008年起的巴郡也遭遇损失。这究竟代表今天的优质股份愈来愈少,还是现在并非适合的投资时刻?抑或是买入持有已非最佳投资策略?

练就火中取栗的本领

作为精明的投资者,我们首先要捕捉大趋势,即所谓”有智慧不如趁势”。例如香港地产商之所以成为巨富,正因赶上1967年至1997年香港楼市反复向上的大趋势。如此的大趋势,一生难得见一次。

至于中期趋势,近年的例子有2002年至2008年的美元贬值潮、2001年9月开始的金价上升周期等。这些中期趋势,通常可维持三、五、七年,投资者捉 到”鹿”也要懂得将之脱角,明白形势不利自己时要忍、形势有利自己时要狠、看事物要准。当形势由利好转利淡时即要止蚀,也可利用技术分析去捕捉中期的升跌 小浪。

炒短线者,则必须先学会评估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摆动指数并掌握股市一涨一落的韵律。这是极专业的事,并非我老曹专长,请另找高明。”炒”字以”火”及”少”组合而成,成功炒家必须炼成”火”中取栗的本领,不然,只有愈炒愈”少”。

投资最好三路进军,即利用循环周期、趋势及摆动指数,制定长、中、短期策略。所谓”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做到进退有据,才可决胜千里。

宁买当头起 莫买当头跌

除了”止损不止赚”,我老曹另一投资座右铭就是”加涨不加跌”,即每次投资均分注买入,亏本便卖掉,当投资开始有利润时,不但不卖反而再买。

我们只可在肯定已看清趋势时才加码。在亏损的形势中,投资者只能选择忍受或离场,千万不可增加注码。须知道投资市场不是表现勇气之地,你凭什么坚持死硬立场,甚至加仓赌反弹?

请记住牛的脖子上挂着响铃,故牛市出现之时,不少人听到铃声;反之熊市却突然出现,例如1997年8月、2000年3月、2007年10月,当人人都以为只是一次小调整时,大熊便现身。

无人可以预知市场的高低位,故切勿奢望自己可最低价买、最高价卖,反而应该”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当股价从低位反弹上升10%到15%之后,在群众 哭泣之时,投资者可利用基本因素分析事物,再以技术分析决定买入强势股的时机;如股价从高位回落10%到15%之后,尤其当人人都要疯狂跟进之时,即可出 货获利。我们其实毋须估顶、抄底,等到趋势形成后再加入也不算迟。

面对金融海啸,不要犯傻空沮丧!投资者可以减仓,但不可以被人赶离场而变成一无所有!这一刻,90%的投资者都有损伤,有人仅轻微擦伤,有人则伤重卧床, 此乃无法避免之事,但千万不可离场!一旦离场,一辈子就过去了。还是想想如何把财富赚回来吧!人生在世,最后一场战争才决定胜负,未打完最后一场仗,谁知 输赢?

纸上谈兵易,行军遣将难。投资策略中最重要的”止损不止赚”、”加涨不加跌”两大要诀,如运用得宜,已可成为小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67

十年牛熊親歷記【第五章 兵困可轉債之(1)瓷器活】 神農陳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4d25f010115xr.html

引子:

一個投資人對真相的思考
過去十年,我曾經歷了中國史上最漫長的熊市和極度瘋狂的牛市。
2011年底,我們又一次站到了偉大牛市的前夜。
我猜想,它將帶來史無前例的高潮。
(為避免歧義,本文將隱去多數相關人士的真實姓名)

  

    股東大會忙完之後,通常是董秘們比較清閒的時光。讓廣大散戶眼紅心熱,浮想聯翩的董秘聚會大多在這個時間段裡舉行。
  不過頭一年我沒有落得逍遙,而是立即投入了下一個「戰鬥」。
  就在股東大會結束沒兩天,券商又進場了。
  「券商進場」這是句行話,意思是:證券公司投資銀行部(簡稱:投行),負責承接上市公司再融資或者重組併購等項目的小組,進駐上市公司。
  要說這中國的投行啊,名字特好聽,項目經理的名片拿出來都是董事總經理什麼的。其實和美國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比,我們的投行到現在還處於幼稚園的 水平,更別提十年前的中國投行。中國的資本市場,處在發展中的初級階段,投資銀行在兼併收購方面的貢獻,可謂乏善可陳。時至今日,國內投行主要還是靠新股 發行和再融資業務賺點承銷費。
  在現行的核准制的股票發行體制下,能不能夠通過發審會的審核,才是投行的核心競爭力。2002年的時候,連股改都還沒推進,創業板和中小板統統沒開, 新股上市是極度稀缺的資源。所以一旦過會,發行通常不是問題。畢竟僧多粥少,不管什麼水準的公司,都有很多熱心人會搶著去打新股,根本就不愁賣。因此在 2002年,所謂投行的主要工作,無非是拿項目,編材料和過發審會三件事兒而已。這裡面除了人際溝通的能耐,就是剪刀加漿糊,編出厚厚一本募集說明書的功 夫了。
  別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錢可是不少收。券商對上市公司收取的費用,美其名曰:承銷費,其實在多數情況下,與承銷無關。費率一般取總融資金額的千分 之幾到百分之幾之間。如果企業融資10億元的話,千分之五那可是5千萬啊。在一些外資投行,項目經理的分成比例高,因此做一單項目下來,一個人分到上千萬 獎金也是常有的事兒。
  投行IPO或者再融資工作的一般套路是,先由項目經理、或者投行老總甚至券商的大老闆出面,通過各種關係把項目拿下。然後派上5-6個人一隊的項目組 進場,這個組裡一般包括擅長法律、財務和公司行業分析等方面的幾個組員,再加上一個負責協調時間和分配工作的項目經理。這個項目組一般要負責進場做盡職調 查,收集資料,編寫募集說明書,以及後期與證監會的協調解釋工作等等。當募集說明書報到證監會後,券商通常還會再派上一個和會裡經常打交道的領導協助溝 通。一旦等發審會審核通過,剩下的工作基本就是點錢了。在國外股票發行報備制下最關鍵的發行銷售工作,至少在十年前基本算不上個大事。通常在定好價錢之 後,坐在傳真機前面等著機構申購就行了。
  當然,投行這份工作說起來簡單,其實也並不是那麼容易干。出來拿項目加上後面的過會審核少不了要求人拼背景。進場這活呢,既有一些經驗技巧,也很辛苦。一出差就是個把月,幾個人擠在一個小屋裡,連軸轉十多天憋那麼厚一大本東西出來,真是難為大家了。
  但現在賺錢的買賣哪有不辛苦的呢。從投入產出比上看,投行這業務真是一本萬利。原則上有了牌照,只需預付幾個人的工錢就能開工了。搞成一單,賺的錢都能用麻袋裝。怪不得大家都削尖了腦袋往投行鑽。
  至於說到再融資,散戶們難免要拍磚說:無良上市公司又來圈錢了。
  怎麼講呢,一個企業費那麼大力氣上市,肯定不是去當散財童子的。企業上市的核心目的,無非是從資本市場拿到錢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從而使企業能夠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以高價格低成本從資本市場上拿錢,可以算是上市公司的本職「工作」。而上市公司以發行新股的方式從資本市場拿錢,並不一定總是划算。對於原公司股東來說,新股上市將可能攤薄股東權益,當上市價格過低的時候,資本市場融資其實是相當昂貴的事情。
  理論上,如果一家企業不是急需發展所需的資金,而是以自有資金或者貸款就可以滿足再投資的資金需求,那麼就幾乎沒必要上市。比如像貴州茅台這樣的企 業,業績年年快速增長,手裡現金一大把,財務成本永遠是負的,擴建產能甚至連貸款都不需要。自上市以後從沒有在市場融資過,股價倒是漲了N多倍。這樣的情 況若在國外,大股東早就回購股份退市了。
  那麼既然再正常不過的融資行為,在中國為什麼會被斥為圈錢呢?
  問題的源頭出在機制和價格上。
  無論是新股上市還是上市後的再融資,其本質還是企業原來的股東,出於某種目的,向公眾特定股東出售企業的股權。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從上市公司的 實際控制人和知情人利益出發,當公司股價被高估的時候,以再融資的方式向公眾賣出股票。當公司股價被低估的時候,再增持公司的股權。是合法的獲利方式,李 嘉誠就是這麼幹的。在完全市場化,制度規範化的市場,大股東願賣,小股東願買,大家公平交易,也算不上誰會賺大便宜。
  但在沒有股改前,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股權不能上市流通。既然股權不能公開變現,大股東手裡的法人股就和股票價格沒太大關係了。分紅的話則反而減少大股東 所能控制的資源(小股東不是也得分麼)。那麼,從二級市場上融點錢來花花,自然大股東們就很熱衷了。這樣至少一來可以增厚老股東的淨資產,二來可以控制更 多的資源。
  此外,由於股票發行採取核准制,上市公司股票相對於場外資金來說總是稀缺的。所以中國股票的價格,在多數時間裡遠高於內在價值。即便在極端熊市的情況下,那些從企業價值的角度看,一文不值的ST 公司,總還會留有幾個億的市值。一旦牛市來臨,這些ST公司的股價總是早早地就鹹魚翻身。就是因為中國的A股市場還沒有實現完全的市場化,供需是相對失衡的,價格是相對扭曲的。
  既然股票價格通常是高估扭曲的,而且符合大股東的利益。不融資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才叫傻呢。所以上市公司再融資總是給人窮凶極惡地感覺就很容易理解了。在當時,把上市公司融資稱為「圈錢」,其實還是很貼切的。
  儘管有些上市公司圈錢的目的,只是想給大股東拿來花花。比如有把增發的資金拿去蓋辦公樓,然後低價租給大股東的。也有圈了錢不知道花哪兒去的。不過並 不是每個公司都會利慾熏心,幹出坑蒙拐騙的事情出來。一直以來,央企公司的再融資,基本上還是根據發展規劃按需所募,通常比較靠譜。因為央企的管理機制, 導致企業領導人的決策嚴格遵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原則。要是從資本市場亂搞些錢來亂花一氣, 別弄得影響不好丟了烏紗帽就虧大了。
  總的來說,資本市場的一舉一動,都緊緊圍繞「利益」兩字,讀懂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的本質,也就能夠理解市場的種種怪象。
  言歸正傳。2002年,招商局A準備發行8.8億元的可轉債。相關的董事會決議,在2001年底早已公告。而臨時股東大會也已經開過。
  董事會開過後一經披露,券商就可以根據新的年報數據,撰寫或者更新募集說明書。等年報在年度股東大會通過之後,就可以把募集說明書上報證監會。
  請注意:這裡有一個十分關鍵的要素--時間。
  按慣例,年報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募集說明書才可以報送證監會。證監會接受材料,審核,反饋意見,過發審會,然後給發行批文。這個過程怎麼也得預留 3-5個月。發行路演再預備1-2個月。這樣,整個發行流程如果順利地走下來,需要預計4-7個月。加上股東大會的時間,稍微一拖延就到了年底。A股歷來 到了年底是缺錢的,各機構都忙著把錢從市場裡收回來。因此發行價格可能壓低,更關鍵的是,如果年底沒發行出去,就需要再等來年年報披露後,補充新的財務數 據後再發行。公司再融資的議案都是有限期的,證監會的發行批文也是有限期的。搞不好,再融資就會失敗。回去重新報批和審核。
  因此,如何預先規劃好發行的時間非常重要,每個時間節點環環相扣,每個節點都要盡力往前壓。
  招商局A在2001年11月剛剛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注入了招商地產等資產,徹底置換出招商港務等資產。塵埃尚未落地,隨即馬不停蹄地啟動了可轉債融資 的工作,並於2001年12月1日通過臨時股東大會。2001年年報在2002年4月8日披露,6月29日通過年度股東大會。
  同一時期,萬科也在發行可轉債融資。但萬科是在2001年8月16日通過臨時股東大會。2002年3月19日披露年報。2002年6月26日可轉債已經發行成功。這個時間安排,可算是十分妥當,6月份股價仍在局部高點,所以發行相當順利。
 從時間上推算,招商局A可轉債融資的啟動時間較萬科晚了3個半月,而且肯定要等到來年年報披露後才能申報,所以要在2002年內完成發行相當挑戰。比較 通行的做法是在2002年上半年申報,2003年中發行。但是央企的工作特點是,不落人後,迎難而上。公司內部的工作計劃是,年內完成融資。理論上,以央 企的資源配置和綜合實力,完成這個計劃看似也並非不可能。但招商局A剛剛完成資產重組,管理層上至總經理下至董秘換了半個班子。好比新駕駛員開輛新寶時 捷,幹到120英里的時速倒也不難,不過要想再玩漂移,那就玄了。
  當然,具體到工作上,一切理由都是託辭。雖然因為新入職,我當時的職責僅是協助公司另一位領導完成此項融資工作。但心裡明白,咱是沒帶金鋼鑽卻攬上了瓷器活。

 

 

(待續 下期預告:兵困可轉債之(2)神秘的電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7

也來談談「董事會秘書」這個倒霉行當!(第五篇) 殺狼求道

http://xueqiu.com/1759275068/23113587
今天中午的飯吃爽了,下午正好沒什麼事,就上來多寫一點吧,反正明天是週六,大家休息的時候可以多看點,我也明天上午有個很重要的會談,寫不成。

      首先,很驚訝這幾天有這麼多的朋友給我這幾篇粗淺的文章捧場,所以剛才能回覆的都一一回覆了,再次感謝大家對我的抬愛,如果沒有回覆到的朋友也請多多諒解,您們的過譽、指正我都一一看了,銘記於心。其次,我說的這些都是我親身的經歷感悟,是個案,不一定就是市場的普遍現象。也許對您有用,也許對您沒用,大家圖個樂就好了,圈內人眼尖希望給我留個面子;圈外人捧場希望也別找茬挑刺,否則故事不得不斷了,大家也就都沒樂子了。最後,開始講大家期待已久的我和VC/PE們博弈的故事吧:

      大家其實心裡都明白,現今中國的VC/PE和歐美成熟市場的是不太一樣的。簡單點說,就是人家的VC更多是衝著IPO去的,PE更多是衝著併購去的。可中國呢?VC/PE都攪和在一起,IPO是絕對的退出渠道,併購少之又少。有點錢的(往往是大企業主)或有點道行的(往往是投行出身),反正註冊個投資公司、成立個合夥制企業(基金),募集點錢就號稱是個VC/PE了。我這麼說,各位VC/PE大大們千萬不要以為我是有意貶低,而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成熟性造成了現在這種魚龍混雜的局面,這是發展的必然階段,沒什麼好迴避的。我有一個老哥,在新疆庫爾勒三代務農,後來自家養牛的地變成了城市擴大後的住宅用地,蓋了幾棟商品房,做了四線城市的小開發商。結果讓我在浦東機場遇到好幾次,問之,答曰:我現在每個月都來上一個PE私募股權基金的課,以後我也要轉型做股權投資啦!哎,你看看這世道變的啊!不過這樣的所謂「PE」到還算憨厚。

      還有一群可稱其為「金融掮客」的人就有點可惡了。他們多為銀行、券商或上市公司高管出身,自己沒錢,但有過業界經歷,有些人脈,有關點系,到處找項目,找到項目又到處籌措資金,報著「投一筆算一筆,賺不到退出利潤也可以憑管理費生存」的心態,簡直不是做投資,而是在做投機!深圳董秘圈就有那麼幾位董秘,天天想著怎麼套各自大老闆的錢出來一起做個VC/PE。X鼎出身的一位奇葩,在廣東看一項目,上來就對企業的實際控制人說:我們在XX(浙江某縣城)給你們高管和研發人員提供二十套住房,夠不夠?那五十套呢?五十套夠不夠?!作為該企業的上市顧問,我當時真想抓起電話叫保安把這廝拖出去亂棍杖斃!尼瑪呀,這種滿嘴噴糞的GP,他的LP給他供的難道不是錢,而是大糞嗎?這樣一些VC/PE,你還期望他們能對企業有什麼專業化、高水平的投後管理、戰略支持?除了錢,你什麼都得不到(這些錢還是有相當代價的),而他們自己的口頭禪就是「錢不是主要的」!好矛盾啊!所以我也奉勸一些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不要看到哪家企業有什麼VC/PE參與期中就覺得它多麼有投資價值,很多東西可能只是你的幻想。

      當然,市場上也有專業人士出身做PE做得非常成功的,這裡我打破「不點名」的慣例公開點名的就是 「同創偉業」,其創始人鄭偉鶴先生原本就是資本市場的頂尖大律師,董事總經理馬衛國先生更是原聯合證券投行部的老總,市場上的大名也是如雷貫耳。人家做項目那叫一個細、投項目那叫一個准、投後服務那叫一個到位!對二級市場灰心喪氣的投資者們不妨認購些他們的產品,收益相當可觀。至於我本人嘛,錢少,達不到認購門檻(淚)。再點一個名就是「達晨創投」,其特點是合夥人普遍近視+靠招商銀行吃飯,哈哈。

      好了,說了這麼多我對VC/PE的感覺,就正式說說我自己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故事。我們當初想儘早引入PE,確實是想緩解資金緊張的狀況,同時希望有一筆大資金能幫助我們實現業績大爆發的計劃和通過PE專業的投後服務提升企業的治理水平。我儘早的選定律師、會計師、券商進場,就是要佈局造勢,佈一個開端良好的局、造一個規範經營的勢。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大批VC/PE聞風而動、紛至沓來。有專業的,也有不專業的,有政府主導的,也有民間資本的,有海外巨頭,也有市場名門,一時間真是「胖大的威猛、瘦小的精神」!我自己也是應接不暇、疲於奔命,曾經創造過一天接待5批PE的記錄,我一開講又是激情澎湃、口若懸河的那種,講得我是如歌如狂,聽得他們是如痴如醉。感覺真是比當年IPO路演的時候都累,那時一場路演對N多家機構投資人,現在可都是一對一的單練。累,但快樂!因為在這段時間裡,通過我的「演繹」,把項目說的天花亂墜但又沒脫離企業的基本面。董事長出來壓壓陣腳,剩下的事什麼都不用管了,所以他笑了。財務總監被我說得沒機會冒泡,只能黑著臉乾坐著提供報表,所以他哭了。親們,你們說,我一個董秘,投資者關係做到這份上,夫復何求?我對PE來訪就本著三點:吃好、喝好、盡調好!我給整個董秘辦的要求就是:說好、陪好、配合好!

      光說不練也不是真本事,迅速確定了幾家不錯的PE作為意向合作夥伴後,就正式進入PE進場對項目盡職調查的環節,這時我布的先選律師、會計師、券商進場的這個「陣」的巨大威力就顯現出來了:

      你PE要法務盡調?不用了吧,國內頂級律師事務所的名牌律師出的《法律盡職調查報告》認真讀去(當然有些內容是有刪減的,但無篡改)。什麼什麼?你PE外聘的小律師不認?「X大律師啊,快給你的老同學打電話,他的學生XXX現在居然不認你這個師伯出的報告!年輕人要好好教育啊。。。」然後過兩天那個小律師就真一臉綠了。

      你PE要財務盡調?也不用了吧,頂尖會計師事務所的大牌會計師簽字的《審計報告》仔細看去。什麼什麼?你PE的CPA還說有問題?哦,行啊,「X老師啊,你這個拿了ACCA的老CPA過來給年輕的CPA指點一下嘛,人家有小問題搞不懂呢!」CPA就完敗了。

      你PE多輪訪談後對商業模式還有質疑?金字招牌券商的《研究報告》看了沒有?什麼什麼?還是有異議?老牌保代何在?上!滅了對方的小投資經理!現在是你展現二十年資本圈功底的時候到啦!

(擦!臨時一個電話,要去打羽毛球,哎,對不起了各位,回來在接著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642

《金融可以顛覆歷史》第五章:維京海盜消亡的貨幣迷蹤 北京時代華語圖書

http://xueqiu.com/8132516637/24393539
一個古老的「儲錢罐」,揭開了一段隱秘的金融史。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殘暴民族,卻對貨幣和金融體系有著深刻的理解。

2007 年冬天,專門探寶的大衛·惠蘭和安德魯·惠蘭父子,在英國約克郡哈囉蓋特發現了一個古代罐子。罐子已經有千年歷史,裡面儲藏了617 枚銀幣,及一個實心的黃金臂環,還有許多銀製飾物和沒有打造成形的銀塊。經過考證,這些財富屬於一個維京人的首領,不知出於何種緣故,他將財富深藏於此。如今歷史學家們對於流傳已久的維京海盜和維京人有了更加確切的瞭解。英國文化大臣霍奇說:「這種發現對我們的歷史而言是無價之寶。」英國此前只發現過一次維京海盜寶藏,在整個歐洲大陸的發現也不過六七次。因此,這罐寶物便成為大英博物館重要的館藏品。我們也因此有機會瞭解,銀幣是如何揭示一個民族的興亡與演變的。
查看原圖
史書上記載的維京人(Vikings) 生活在1000 多年前的北歐,即今天的挪威、丹麥和瑞典。當時歐洲人更多將之稱為Northman,即北方來客。維京人以遊牧和漁業為生,擁有當時先進的造船和航海技術。維京人從6世紀以來就通過波羅的海不斷向歐洲大陸和俄羅斯進逼,從事海上貿易活動。不過,從8 世紀起,貿易就演變為商業掠奪和襲擊。維京人不斷突襲歐洲各國城市和宗教場所,掠奪財富,捕捉俘虜作為奴隸,甚至長期佔領土地和城鎮。其中最為著名的一支維京人隊伍沿著西歐的大西洋沿岸向南挺進,在歐洲的心臟地帶掀起軒然大波。他們大肆劫掠大不列顛島,並且還向西歐進行了侵擾。英語中的「維京」(Vikings)一詞便帶有掠奪、殺戮等意思。

維京人都是很好的水手和船匠,他們用橡木製造船身和船槳,用松木製造的桅杆可以在大風中適度地彎曲。維京人總是先用整條原木加工成龍骨,以保證強度。彎曲的船頭和船尾單獨加工,然後用鐵釘固定到龍骨的兩端。在龍骨上架好橫樑之後,就完成了整條船的輪廓。沿著輪廓在船的兩側鋪上蒙板。這樣,輪廓上的整條木板層層相揳,上面一層剛好能覆蓋住下面一層的邊緣。在最上層的蒙板上開鑿出若干小孔,5 米長的木槳就能從孔中伸出。最後再鋪上地板,架上桅杆,在桅杆頂上裝上金屬製的風向標。櫓則安裝在船體後部的右側。船帆的兩側都掛上麻繩編制的網,防止船帆在強風中被撕裂。這樣製造出來的船,全長20 米左右,是維京人最常用的船。這種「龍頭船」份量輕、船身狹窄、吃水淺,足以保證在歐洲的所有航道中快速行動。相比較,別國的船,設計很笨重,去不了遠海。
查看原圖
維京人又極為擅長戰鬥,他們從孩童時代起就開始訓練,訓練內容包括馬術、划船、游泳,尤以摔跤為重點,哪怕是冬天躲在屋裡玩阿拉伯傳來的棋盤遊戲,也總是圍繞著攻守技巧。維京人數量相對較少,於是戰鬥中多依靠周密的策劃與出其不意的突襲取得勝利。戰鬥中他們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狂熱,從不畏死,讓人談之色變,被稱為「狂戰士」。

由於維京人行動快速,沒有明確的戰略意圖和可以談判的首領,加之掠奪的廣泛和殺戮的殘酷,歐洲各國深受其害,當時的大都市基輔、漢堡、巴黎、巴格達、君士坦丁堡以及英國所有城市都曾被洗劫過。8—11 世紀被稱為維京海盜的時代,至今仍在歷史和傳媒中不斷被渲染和神化。加勒比海盜和庫克船長的故事也都有維京海盜的影子。

不過,在橫行霸道了3 個世紀後,維京人陸續安頓下來,慢慢消失在歐羅巴大陸的版圖上。各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版本描述維京海盜的去處:或者被英國國王鎮壓而臣服,或者被法國文化折服而同化,或者被基督教文明感化而放下屠刀,或者是發現了農業和商業文明更有利於生存和發展而轉型。所有不同角度都有自己的邏輯和歷史依據。

讓我們看看熟悉金融的歷史學者如何從銀幣中揭示維京海盜之謎吧。在確定這罐寶藏屬於一個離開的維京首領之後,學者們開始專注於銀幣的來源。當時英國的東北部被維京人佔領,西南部則是盎格魯—撒克遜a人的天下。罐中銀幣的大部分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發行的,那些銀條、銀塊也被維京人用作貨幣。

令人驚奇的是罐中居然有撒馬爾罕b、阿富汗和巴格達三個地區的銀幣。維京人的足跡遍佈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裡海、俄羅斯大陸、阿拉伯地區,我們可以想像在那個交通不便的時代,全球貿易和貨幣已經發展到了何種便利和快捷的階段。如此廣袤的區域,各種貨幣交易都能積聚在這個海盜的罐中。

考古學家從北歐的墓葬群中找到了不少別的地區的產品與錢幣。不過,看得出來他們更加喜歡白銀,商人隨身帶著天平,用銀塊充當砝碼。石刻與傳說記載了他們的旅行:860 年,沿著伏爾加河順流而下的維京人來到了俄羅斯。他們同當地的斯拉夫人做交易,從諾夫哥羅德c 南下,沿河來到波爾加,用奴隸換取蜂蜜和毛皮;再順著伏爾加河進入裡海,換乘駱駝,一直來到巴格達,交易絲綢和香料。

據考證,維京人的另一條貿易路線是沿著第聶伯河到達基輔,進黑海,到達盛產葡萄酒、絲綢的伊斯坦布爾,出售精美的珠寶首飾。

根據維京人的貿易路徑和貨幣積累,可以推知當時被維京人佔領的俄羅斯的基輔是重要的中轉城市,來自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的貨物經過基輔和波羅的海到達北歐。從銀幣的多樣和磨損可以看出,這個貿易不是直接的,而是不斷接力的結果。

罐藏的銀幣中有幾枚是當時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國王阿瑟爾斯坦(Athestan,923-939) 製造的,年份是927 年。正是這個國王最終打敗了維京人,統一了英格蘭島,使得分裂了幾百年的英格蘭終於成為一個國家,從而得到其後歷屆英國國王的尊重。

另外幾枚銀幣上,聖徒彼得手中的劍被改成了錘子,這是維京人信奉的挪威教的標誌。由此可以看出,維京人正處於宗教皈依的過程中,但頑固地保留著歷史。從這個罐子保存得如此完好這個情況上也可以推測出,這個維京首領只是打算暫時離開信奉基督教的約克郡而已。

一部分維京人被羅馬人稱為「日耳曼人」,他們基本遷徙到德國、奧地利一帶,與古日耳曼人融合。一部分維京人被法國國王用土地和爵位收買變成諾曼底公國居民。另一部分維京人進入伏爾加河流域建立起俄羅斯公國。當然,今天的無數英格蘭人也是維京人的後代。甚至歷史學者還指出,遠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前,維京人已經訪問並佔領過這個新大陸。維京人已經是一個消失在歐羅巴大陸的民族,但維京海盜卻始終是現代文明的夢魘。

關於維京海盜的故事和傳說還有很多,其中許多流傳很久,被大家熟知。但筆者最關注的是,如同任何一個人類族群一樣,貨幣成為維京人貿易和儲藏財富的工具,它們是如何幫助維京人在幾百年的時間裡成為日耳曼人、諾曼底人、英格蘭人和俄羅斯人的一部分,並進入農耕社會安居樂業的,又是如何幫助維京人在近代歷史上扮演發現新大陸和殖民者的角色的。顯然,貨幣和金融體系對一個活躍了幾百年又融合於歐羅巴的民族的文明歷史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可惜的是,我們的現代史和人類文化對金融這樣的制度演化遠遠不夠重視,沒有像科學進步、技術發明、政治體制和語言學等一樣進行系統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如同維京人一樣具有遷徙意識的族群,如曾遠征歐洲的蒙古民族、今天的吉卜賽人等,都是沒有多少金融制度安排的族群。當年的蒙古人佔領中原地區直接照搬了宋朝先進的貨幣制度,而且賦予其更多的掠奪性,造成惡性通貨膨脹。不過,同樣是在全球遷徙的猶太民族,則最終建立了令所有民族望塵莫及的金融帝國,這真是值得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350

第五篇:講解《我的投資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 CHQ森

http://xueqiu.com/1693466204/24562635
A
套利的哲學基礎——談格雷厄姆與索羅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為套利提供了可能)

由於對知識的渴求,我很早之前就思考一個問題——真理到底不存在。在讀完休謨的不可知論時,我更加迷茫,但後來我從實用主義出發,想到在工程上搞測量,無論我怎麼測量多不可能得到物體長度的真值,但是這點誤差並不影響我的工作;如果世界上不存在真理,醫生給你亂開藥是很難想像的。因此,至少就運用的角度而言,對知識的有效性是沒有爭議的。雖然對科學追求的意義,也是先驗性的假定,但是我認為完全是有必要的。

曾經我一度迷戀於真理的追求,但是最後才發現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是不同的,特別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方法論差異。在從價值論的視野看,它們兩者主要存在一下區別:

首先,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雙重身份,既是研究者,又是參與者,既是主體,又是客體,自然科學一般不介入他們正在研究的現象。社會科學家自身在研究現象之中,因此,研究者必然會把自己的知識結構、情感、意志、價值觀念等帶進認識過程,並最終影響到認識過程的結果——觀念性產品。這種觀念性產品就很難脫離主觀性。

其次,從研究對象上來說,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有根本區別。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界,與人類存在著語言隔離。研究中只能獲得對象信息的單向性作用。而社會科學則不同,研究者在獲取被研究者的信息的同時,被研究者也在獲取研究者的信息。因此,這就難免影響了研究客體,不能代表正常狀態下對象的行為規律,會影響社會科學研究中資料的客觀性與理論預測的準確性。

第三,按照馬克思•韋伯的觀點,社會事實與自然事實完全不同,社會事實的特點是與價值相關,而自然事實卻完全相反。因此,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有著原則上的界限。韋伯由此推論出,自然科學中對規律概念的用法在社會科學中尤其是在歷史研究中很少有所得。在自然科學中,規律越是普遍適用,對精確的自然科學越是重要,也就越有價值。但在社會科學中卻恰恰相反,最普遍的規律正是非常空洞的,往往也是最沒有價值的。

在我讀索羅斯的《金融煉金術》之後,我更是堅定這些看法。當我完全明白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區別,我知道索羅斯和格雷厄姆的投資,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我也更佩服索羅斯,相信他是一個天才。怎麼他們兩者放在一起討論呢?

索羅斯在《金融煉金術》當中寫道,「金融市場的天性就是不穩定。我把概況市場的反身性理論描述成始終有效的理論,這在某一種層面是正確的,因為反身性之中最重要的雙向反饋機制可以隨時運作;但這在另一種層面卻是錯誤的,因為他並非隨時運作,事實上,在多大數情況下,他十分微弱,所以我們可以安然地忽略它。就前者來說,某種修正的機制可以防止認知與現實之間出現過度的背離;後者而言,反身性的雙重反饋機制處在運作當中,除非即存在的條件或制度出現顯著的變化,否則認知與現實便不會趨於一致。在第一種情形下,古典經濟理論是適用的,而認知與現實之間的分歧可以視為噪音而加以忽略;在第二種情形下,均衡理論便毫無關聯了,我面對的是單向的歷史過程,其中認知與實現的變化都是無法反轉的,我們必須區分這兩種狀態,因為一種是正常的,另一種則是反常的。」

索羅斯把市場的狀態劃分為兩種情況,其套利的行為主要利用第二種反常的情況。他說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蒼蠅不叮沒有問題的雞蛋」,可以知道想啟動反身性理論的運作機制,需要發現有問題的雞蛋。這個是基礎。因此當年英鎊、越南等這些有問題的雞蛋,都被索羅斯盯上。也就是說,當你這個金融體系是存在巨大漏洞和缺陷的,以索羅斯的影響力和其在社會金融界的話語權,把這個金融漏洞公佈於眾,把他的量子基金以及他能影響的資金從那個的地方撤離,就會人們就會從原來泡沫的繁榮當中甦醒過來,給造成人們的巨大的恐慌。原本存在的某些問題,政府和金融機構本身可以修正和解決,但是由於人們的恐慌和非理性的情緒化反應,已經讓索羅斯的預言成為現實。所以,正如大家所說的那樣,索羅斯是走在市場曲線前的人。這只是索羅斯分析的第一層境界,第二層境界是無中生有。

索羅斯說到,「自然科學家的優勢在於,同他們打交道的是獨立於人的意識的自然現象。自然自然現象屬於一個世界,科學家的陳述屬於另一個世界,因此,自然現象可以充當獨立的客觀標準。與此適成對照的是,社會科學的參與者的思維對象卻不是獨立地給定的,它依其本人的決策而定。作為確定參與者觀點的真實性或有效性的標準,它還不夠資格,但它又卻確實提供了某些標準,一些期望為後來的事件所確認,另一些則沒有。可是確認的過程留有寫遺憾,人們永遠也無法肯定,究竟是預期與後來的事情相一致,還是後來的事情順應了預期?在此自然科學所強調的思想與事件之間的分離蕩然無存了。

索羅斯強調,「在自然現象領域中,科學方法只有當其理論證據確鑿時才是有效的;而市場的參與者講他們的決策建立在對所參與情景的不完備理解之上,即使理論沒有確鑿的證據也可以是有效的。科學家只能通過其行為——而不是思想來影響研究對象,並且科學家的行為同所有其他自然現象一樣受到相同的規律的支配,最重要的是,無論科學家多麼能幹,一般金屬也絕無變成金子的可能。而社會現象不一樣,它削弱了遵守約定的意義,更糟的是,它為踐踏約定、譁眾取寵的做法開闢了道路。它成了社會煉金術士們手中的法寶,在用詛咒語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對象的戲劇性的時刻屢屢靈驗。」從而實現了無中生有。

索羅斯說,「比起其他投資商,我具有某種優勢,因為我至少對於金融市場的運作方式擁有自己的見解,然而,如果我聲稱總是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論框架構造有價值的假說,那就是在說謊。有時並不存在反身性過程,有時我有未能覺察,此外,最令人痛心的是,有時我搞錯了,往往在缺乏合用假說時卻不得不介入投資,其效果自然無異於隨機漫步了。幸運的是我在金融市場中與反身性過程很合拍,我的主要成功就來自於利用反身性過程所呈現的機會。」

索羅斯主要是關注宏觀經濟,而格雷厄姆主要是關注企業、個體,微觀層面的分析。格雷厄姆怎麼描述市場先生,「很久以前,我的朋友和老師本•格雷厄姆曾描述過對待市場波動的正確心態,我認為這種心態對於投資是否成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你必須想像市場報價來自於一位特別樂於助人的被稱為『市場先生』的朋友,他是你私人企業的合夥人。市場先生每天都會出現,報出一個他既可以買入你的股份也可以賣給你的股份的價格。儘管你們倆的合夥企業具有非常穩定的經濟特性,但市場先生的報價卻有各種可能。因為不幸的是,這個可憐的傢伙有感情脆弱的老毛病。有些時候,他心情愉快,而且只看得見對公司發展有利的因素。在這種心境下,他可能會報出非常高的買賣價格,因為他害怕你會盯上他的股份,搶劫他即將獲得的利潤。在另一些時候,他意氣消沉,而且只看得見公司和整個世界前途渺茫。在這種時候,他會報出非常低的價格,因為他害怕你會將你的股份脫手給他。此外,市場先生還有一個討人喜歡的特點,就是他從不介意無人理睬他的報價。如果今天他的報價不能引起你的興趣,明天他再來一個新的報價。但是否交易嚴格按照你的選擇。在這些情況下,他越狂躁或者越抑鬱,你就越有利……遵循格雷厄姆的教誨,查理和我讓我們的可流通股票通過它們公司的經營成果——而不是它們每天的,甚至是每年的市場價格——來告訴我們投資是否成功。市場可能會在一段時期內忽視公司的成功,但最終一定會用股價加以肯定。正如格雷厄姆所說:短期內市場是一台投票機;但在長期內它是一台稱重機。」

巴菲特在《從100元到160億元》中寫道,「正如大家所觀察到的,市場常常是有效率的,他們就因此不正確地得出市場永遠是有效的結論,這些觀點的區別在於一個是白天,一個是黑夜。」可見,市場不是總是有效的。而格雷厄姆強調的情況,是屬於索羅斯說的第一種情況。格雷厄姆從事證券投資時,非常強調以低於企業的內在價值的市場價格買進一間企業的股票,而這種行為本質上是一種套利的行為,充分利用信息的不對稱,人們認知的偏差和人性的弱點等因素來實現。

可以看到,格雷厄姆在利用索羅斯說的第一種情況,「某種修正的機制可以防止認知與現實之間出現過度的背離」來獲利,在確保這樣做能成功的前提是什麼呢?

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中寫有一段話,「價格向價值回歸緩慢的危險——從理論上看,第二個前提也是同樣正確的。但在實際中卻往往得不到驗證。由於忽視或誤解而導致的低估某一證券價值的情況經常會持續一段極長的時間,而過度狂熱或人為刺激產生的高估某一證券價值的情況也會經久不退。正是這種拖延給分析家帶來了危險,因為在價格向他所發現的價值回歸之前,新的決定因素有可能出現而取代舊因素。換句話說,當價格最終體現出價值時,這個價值已經發生變化了。當時用以做出判斷的事實和理由都已不再適用。

分析家必須盡最大可能規避這種風險。方法之一是在不大可能發生突然變化的環境中開展工作;方法之二是挑選那些比較吸引公眾興趣的證券,這樣,一旦分析家有所發現,公眾會有及時的反應給予響應;方法之三是根據總體的市場狀況而調整自己的工作,在商業和市場都很平穩時注重尋找價值被低估的證券,而當市場壓力和不確定性增大時則應該謹慎行事。

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的關係——附表能夠進一步澄清關於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的關係的一般問題,該表追蹤了影響市場價格的各種因素。從表中可以看出,被我們稱作分析因素的因素對市場價格的影響是部分的和間接的——它是部分的,因為純投機因素也經常從相反的方向影響市場價格;它是間接的,因為它要通過人們的感覺和決定才能產生作用。也就是說,市場不是一台根據證券的內在品質而精確地、客觀地記錄其價值的計量器,而是彙集了無數人部分出於理性,部分出於感性的選擇的投票機器。」

巴菲特對這種投資策略反思說:「除非你是一名公司資產清理人。在一家度日艱難的公司裡,一個問題還沒解決,另一個問題又冒出來了——正如同廚房裡不會只有一隻蟑螂。其次,任何你得到的初始優勢很快會被公司『掙來』的低回報侵蝕。以一般的價格買入一家不同尋常的企業,比以不同尋常的價格買入一家一般的公司要好得多。我們會堅持尋找一流管理人員的一流公司。」

從巴菲特對價值投資理論的完善當中來看,價值投資者希望能找到具有內在穩定性、穩健性和簡單而永恆的企業,甚至巴菲特聲稱「我們不想投資那些我們認為有可能會被淘汰的公司」。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年會上表示:「未來10年中,我不會對蘋果和谷歌的市值上漲感到驚訝,但我不會買入這些公司股票。不過我也可以肯定不會做空這些公司。像英特爾這樣的企業會受到物理規律的制約,這種制約總有一天會導致一張芯片上無法容納更多的晶體管。我覺得,每年30%或者其他比例的增長率將會持續很多年,但不可能會持續到無限的未來。因此,英特爾必須利用它目前在半導體行業中的領導地位開發一些新的業務,就像當年IBM利用製表機開發出了計算機業務一樣。而預測某些公司是否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對我們來說簡直太難了。」

「像高科技企業這樣的公司,我們一點都不知道其未來的息票是多少。但是當我們找到一家我們認為自己相當懂的企業時,我們就會努力考察它的未來,並計算它未來的息票是多少。事實上,我們可以說是試圖現在就把這些未來的息票打印出來,這就是我們判斷一家企業10年或20年後的價值改採取的方法。當我們於1972年買下喜詩糖果的時候,我們當時不得不在以下方面得出結論:我們能否弄明白經營的競爭環境、喜詩糖果的優勢以及劣勢、今後10年、20年或30年這家企業的情況會如何。

如果你試著評估內在價值,就會發現全都與現金流有關。當前在任何一個投資對象中投入現金的唯一原因是你期待將來可以取出現金,不是通過將投資賣給他人(因為這是一種十足的狗咬狗(who beats who)遊戲),而是通過你投資的資產的產出。購買一座農場是這樣,買一套公寓也是這樣,購買一家企業同樣如此。」因此你會發現企業的內在價值能不能很好地估價與企業的內在穩健性息息相關。

而巴菲特的好搭檔——芒格在努力完善這個問題的另一個方面——錯誤認知心理學。因為我們處在這個混沌的社會當中,憑什麼你的判斷就比別人準確,你的認知與現實之間就不會出現的背離呢?而索羅斯恰恰相反,他是要發現有問題的雞蛋。如果說,巴菲特是試圖在不確定的市場當中確立一種穩定性,那麼索羅斯就是試圖利用市場的不穩定性。索羅斯堅決主張市場的估價總是失真的,不僅如此——這是對均衡理論的決定性背離——這種失真具有左右潛在價值的力量。索羅斯一直在利用這種力量,而巴菲特力求把這種力量的影響降到最低。天才總是能顛覆常規。

可能我說索羅斯太抽象,還是說說渾水——唱空機構。搞得許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市場價格大跌,甚至退市,每天都像坐過山車的樣子。它們利用的原理是什麼呢?和索羅斯一樣,先做盡職調查,發現臭雞蛋,你有沒財務造假,你管理層有沒問題等等,然後做空你,把你的信息公佈於眾。當然,也有一些是製造你造假的假象,利用公眾的信息不通暢和恐懼心理、美國打官司你要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等因素,做空你。你覺得自己死得很冤枉嗎?在逐利的世界裡,沒有道德的底線,只有收穫財富的喜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599

元旦巨獻第五季—Orasure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epqm.html

元旦巨獻第五季—Orasure

Magic Johnson: OraQuick, The First At-Home HIV Test, Is 'AGame Changer'


公司有兩個唯一

 

唯一FDA 認證的HIV自檢測---OraQuick   http://www.oraquick.com/

唯一FDA認證的唾液收集器---DNAgenotek http://www.dnagenotek.com       



http://www.orasure.com/


市值3個多億刀

一家很小的公司 很有特色主攻唾液檢測。這是一種非創傷的檢測。非創檢測長期看未來方向。

在我看來兩個FDA各值3個億 也就是低估至少一倍。


分別來說下兩個產品

OraQuick    http://www.oraquick.com/----OraQuick艾滋病 自檢套件

10月份在美國特意去了CVS,看了OraQuick。好消息是真有鋪貨。壞消息是連藥劑師也不知道店舖裡已經有這貨而且更別說用途鳥,看來推廣還是不夠。

HIV的檢測和普通疾病檢測還是有很多不同點

這裡需要介紹下

1.HIV是傳染病 所以這是一個社會問題。

所以大部分情況下 檢測可以做到免費 當然必須去公共醫療機構一般都是血檢

2.HIV有潛伏期 這很麻煩 檢測不出的而且潛伏期是傳播力最強的。

3.OraQuick的檢測有效率是92%附加也就是11個人會有一個漏檢。這很麻煩。

不過樂觀的看查兩次即可

4.OraQuick需要20分鐘等待時間 這很煎熬。。。

總體看OraQuick還是在消費者培育期 目前階段,更多是讓潛在消費者瞭解產品。元旦巨献第五季鈥擮rasure元旦巨献第五季鈥擮rasure


DNA genotek http://www.dnagenotek.com ---DNA的唾液收集器

這個是Orasure最近發展最快的部分。這公司是2011年53M收購的。

說來有趣最近7塊多跌下來也是因為這部分。

因為一個大客戶23andme被FDA叫停鳥

23andme幾乎所有的唾液收集器都是採購自DNA genotek的

這部分大概佔DNA genotek營收的20%

原來 DNA Genotek2014年上半年會擴張3倍產能 現在不知道如何?

公司方面reaffirm forecast其實也是有點excuse。

短期看23andme對公司有點影響

長期看著是小波折。

按照我知道的情況幾乎所有的醫療結構和研究機構都在採購他們的唾液收集器。

so DNA檢測才開始 目前這還是唯一一家FDA認證的

別無分店!

So 這就是壟斷哈。


最後還是說一句 元旦巨獻還是一個非常保守的策略 目標是30%

去年的DATE 有過一波大漲最後還是回歸平靜最終慘淡的10%超過一點而已。加上分紅大概12%。已經連續三年正收益不夠都是很慘淡。慚愧


附錄:http://checkhimout.ca/testing/about-hiv-stis/hiv/types-of-hiv-tests/

Types of Tests

Rapid (Point of Care): detects antibodies – three to fourweeks after infection, rapid result

Early (NAAT/RNA): detects virus ten to 12 days afterinfection, one-week result

Standard: detects antibodies three to four weeks after infection, one- weekresult

The Rapid HIV test is useful forroutine testing and/or if you don't want to wait several days forthe results. The Rapid HIV test detects HIV antibodies in theblood. Most guys (about 90%) will develop enough HIV antibodies tobe detected three to four weeks after infection. The Rapid HIV test gives you a result in a few minutes, eliminatingthe stress of waiting a week for results.  TheRapid test uses a blood specimen taken by poking your finger with alance and then drawing some of this blood into a fine plastictube.  The Rapid test is just as accurate as aStandard HIV test. If you test negative, then you do not requireany further tests. If you are positive, then you will need afurther blood test using a specimen that needs to be sent to alaboratory.

The Early HIV test is useful ifyou've had a recent risk incident (anal sex without a condom withsomeone whose status was different or unknown) or a known exposureto HIV. The Early test reduces the window period (the time you haveto wait before getting tested) to only ten to 12 days. The test isperformed on a blood specimen taken from your arm, just like aStandard test. The Early HIV test looks for the actual HIV virus,not antibodies produced in response to the virus. That means thetest can detect if you are infected when you are still in thewindow period of an antibody test.

The Standard HIV test can be usedfor routine testing or when the Rapid HIV test is not available.The Standard HIV test detects HIV antibodies in the blood. As withthe Rapid test, most guys (about 90%) will develop enough HIVantibodies to be detected three to four weeks after infection. Thebig difference is that it is done with blood drawn from a vein. Theblood is sent to a lab and you will have to wait up to five daysfor the result. If it is negative, then you don't require anyfurther tests. If the result is positive, you will need anothertest to confirm.

ABOUT THE 「WINDOW PERIOD」

From the moment the HIV virus enters the body, it takes time forthe immune system to develop enough HIV antibodies to be measurableby a Rapid or Standard HIV test. The period oftime required for the body to produce enough HIV antibodies tobecome detectable by a Rapid or Standard HIV test is called thewindow period. HIV tests currently administered inBritish Columbia have a window period that can last anywherebetween ten to 12 days (Early HIV test) and three months (Rapid andStandard test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304

道德經譯註 第五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a00.html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註釋

仁:這裡指存在私心和偏愛。這跟孔子主張的「仁者愛人」是不一樣的。

橐龠:〔tuó〕 〔yuè〕風箱。
屈:窮竭。

數:通「速」,加速。

中:這裡的守中並不是儒家的中正之道的守中,根據老子在《道德經》的一貫政治主張,這裡的中應該是虛靜無為之意。

 

翻譯

   天地是沒有偏愛的,把萬物看作芻狗,聖人是沒有私心的,把百姓看作芻狗。天地之間,不像是一個風箱嗎?雖然是空虛的,但力量卻不會窮竭,越是鼓動它,產生的風越多。政令繁多只會加速國家的衰亡,不如保持虛靜。

 

理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一句最早是在看《誅仙》的時候知道的,每一部《天書》的第一句就是這句話,看完小說後著實好好研究了一下這句話。芻狗是用草扎的狗,古時候用來祭祀。莊子解釋說,芻狗在祭祀前人們對它畢恭畢敬,一旦祭祀過後卻被人踩甚至被燒掉,這說明人們只是把芻狗當作一個器物在使用,並沒有什麼感情。天地把萬物當作芻狗,也就是說天地是沒有偏私之心的,任憑萬物自生自滅。「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頗有「人在做,天在看」的感覺。對於天地來說,它不會因為一個人是壞人,就不給他提供飲食等生存資料,因為另一個人是好人,就不讓他承受苦難,天地是超越好壞這個對立概念的,天地只是依道而行,所有人在它眼中都是一樣的。至於人的福禍生死,都是人自己自作自受。

 

   之前我說過老子是主張入世的,像這一章就是一個例子。老子先說天地無偏私之心,照此邏輯推出聖明的統治者也應該對老百姓沒有厚薄之分。然後又舉風箱的例子,風箱越鼓動風越多。最後提出自己的論點:統治者不應政令過多,政令過多只會使人們無所適從,加速敗亡,應該傚法天地,保持虛靜、無為(第六十章中「治大國若烹小鮮」講的也是這個意思)。舉個例子來說,就像市場經濟中的政府,只需要建立好公平的規則,市場的參與主體就會自髮根據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則行事,最後的結果是亞當斯密所說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私利但在客觀上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相反,如果政府干預太多,反而會出現很多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