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道德經譯註 第五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a00.html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註釋

仁:這裡指存在私心和偏愛。這跟孔子主張的「仁者愛人」是不一樣的。

橐龠:〔tuó〕 〔yuè〕風箱。
屈:窮竭。

數:通「速」,加速。

中:這裡的守中並不是儒家的中正之道的守中,根據老子在《道德經》的一貫政治主張,這裡的中應該是虛靜無為之意。

 

翻譯

   天地是沒有偏愛的,把萬物看作芻狗,聖人是沒有私心的,把百姓看作芻狗。天地之間,不像是一個風箱嗎?雖然是空虛的,但力量卻不會窮竭,越是鼓動它,產生的風越多。政令繁多只會加速國家的衰亡,不如保持虛靜。

 

理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一句最早是在看《誅仙》的時候知道的,每一部《天書》的第一句就是這句話,看完小說後著實好好研究了一下這句話。芻狗是用草扎的狗,古時候用來祭祀。莊子解釋說,芻狗在祭祀前人們對它畢恭畢敬,一旦祭祀過後卻被人踩甚至被燒掉,這說明人們只是把芻狗當作一個器物在使用,並沒有什麼感情。天地把萬物當作芻狗,也就是說天地是沒有偏私之心的,任憑萬物自生自滅。「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頗有「人在做,天在看」的感覺。對於天地來說,它不會因為一個人是壞人,就不給他提供飲食等生存資料,因為另一個人是好人,就不讓他承受苦難,天地是超越好壞這個對立概念的,天地只是依道而行,所有人在它眼中都是一樣的。至於人的福禍生死,都是人自己自作自受。

 

   之前我說過老子是主張入世的,像這一章就是一個例子。老子先說天地無偏私之心,照此邏輯推出聖明的統治者也應該對老百姓沒有厚薄之分。然後又舉風箱的例子,風箱越鼓動風越多。最後提出自己的論點:統治者不應政令過多,政令過多只會使人們無所適從,加速敗亡,應該傚法天地,保持虛靜、無為(第六十章中「治大國若烹小鮮」講的也是這個意思)。舉個例子來說,就像市場經濟中的政府,只需要建立好公平的規則,市場的參與主體就會自髮根據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則行事,最後的結果是亞當斯密所說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私利但在客觀上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相反,如果政府干預太多,反而會出現很多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