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石油登陆欧洲炼油市场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1-15/100217178.html

在完成亚洲、欧洲炼油中心布局后,中石油接下来的炼厂收购目标很可能在美洲
《新世纪》周刊 记者 陈竹
单页阅读

国际石油公司正急于从需求日渐萎缩的欧美成熟炼油市场抽身,中国的石油公司却指望借此时机,在觊觎已久的高端市场落子布局。中国公司追求的,究竟是眼下被低估的资产,还是蝶也愁的明日黄花?

    格兰杰莫斯炼油厂

1月10日晚间,中石油(601857.SH)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于今年上半年与英国大型石化企业英力士集团(INEOS Group Holdings plc)旗下的两家公司以合资的方式,共同经营位于苏格兰的格兰杰莫斯(Grangemouth)炼油厂和位于法国的拉瓦莱(Lavéra)炼油厂。

“该交易如能成功实施,对中石油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和市场配置,进入欧洲高端市场,建设欧洲油气运营中心具有重要意义。”中石油在1月10日的公告中说。

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和英国副首相尼克·克莱格见证下,中石油母公司中石油集团还同英力士集团就炼化高新技术合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受欢迎的买家

早在2009年6月,市场就传闻中石油要投资苏格兰一家炼厂。2010年3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证实,中石油的确有意收购苏格兰格兰杰莫斯炼油厂的部分股权,并已经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这家苏格兰地区惟一的炼油厂位于福斯湾,可直接利用来自北海的原油和天然气,原油日加工能力21万桶,向苏格兰、英格兰北部和爱尔兰北部提供成品油,员工数量约为1300人。

2005年,英国最大的化工公司英力士从英国石油手中买下这家炼厂,原指望它会成为企业未来的利润奶牛,却不料2008年金融危机将欧洲成品油需求量一路拉低,“奶牛”成了累赘。

不仅是英国,金融危机造成全球成熟市场成品油需求下滑,炼油商利润锐减,炼油能力整体过剩,欧美原油加工量进入历史低谷。2007年至2009 年,美国炼油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7.5亿吨下降到2009年的约7.055亿吨。2009年,经合组织中欧洲国家的原油加工量均低于 2007年和2008年水平。

炼油的中长期前景也不被看好。IEA预测,2014年至2015年,北美和欧洲的炼油能力将减少25%和30%。Wood Mackenzie咨询公司则预计,2015年至2016年,北美和欧洲将有1.14亿吨/年的炼油能力被关闭。JBC能源咨询公司预测,到2020年,欧洲将减少1.14亿吨/年的炼油能力,原油加工量将下降67%。

在这样的悲观前景下,国际石油石化公司们都在马不停蹄地清理资产。而清理工作异常痛苦。

一家炼厂的存亡直接影响到上千人的就业和所在地区的经济稳定,考虑到上述问题带来的政治影响,彻底关闭很难实现。较为现实的选择,是一方面尽量缩减那些设备旧、销路不畅的小炼厂的规模,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譬如近些年欧洲柴油需求增加、汽油需求减少、节能减排要求加强),对运行状况尚可的大炼厂进行技术更新,降低生产成本,调整产品结构。

然而,技术改造也意味着要追加投资,在信贷紧缩的环境下获得现金本来就不容易,更何况在如此不被看好的成熟市场,追加投资无异于追加风险。最好的出路,还是找个现金流充沛又乐意接手的下家。

2010年年中时,英国的八家炼油厂有四家处于待售阶段,分别是雪佛龙公司旗下加工能力21万桶/日的Pembroke炼油厂,英力士集团加工能力21万桶/日的格兰杰莫斯炼油厂,壳牌公司加工能力24万桶/日的Stanlow炼油厂和道达尔公司加工能力22万桶/日的Lindsey炼油厂。

随着中石油入股格兰杰莫斯炼油厂和法国拉瓦莱炼油厂的信息被正式披露,英力士集团成了其他炼厂卖家们艳羡的对象。在欧洲萎靡不振的经济大背景下,中石油的这一收购不仅没有招致当地的警惕或反对,反而被看作雪中送炭,广受欢迎。

格兰杰莫斯炼油厂项目经理高登·格兰特(Gordon Grant)十分平静地向社区群众解释说,“中石油是家现金充沛的公司,它的加入使得英力士能在全球信贷紧缩的情况下获得资金。”苏格兰国民党地方委员会成员安格斯·麦克唐纳(Angus MacDonald)也曾多次表示:“我们活在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因此对于任何有利于地方经济的投资,我们都将表示欢迎。”

中石油将入股的另一家炼油厂拉瓦莱位于地中海沿岸原油贸易区,靠近马赛港和原油运输终端,原油日加工能力21万桶,可通过管道向法国、瑞士和德国南部提供成品油。

烫手山芋

国际石油公司一方面收缩成熟市场的炼油份额,一方面削尖了脑袋要挤进前景看好的亚洲。坐拥中国庞大市场的中国石油公司,却舍近求远去接手成熟市场的烫手山芋。这会不会是失策呢?

    格兰杰莫斯炼油厂

一位接近中石油的投行人士指出,中石油在欧洲炼油市场布下两颗棋子,主要是出于企业全球战略布局的考虑。

中石油十几年前便开始“走出去”,上游勘探开发资产已遍布中亚、非洲、南美等地,五个油气合作区战略布局初步完成。2010年,中石油海外油气作业当量产量8673万吨,海外油气权益当量产量4430万吨,占其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强。

相比之下,中石油在中下游的海外扩张滞后许多,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前瞻意识。到了本世纪初,中国石油公司开始意识到下游海外扩张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新加坡炼油市场怀揣兴趣,却无奈缺乏进入时机,或者出价不具竞争力。

一场金融危机调整了全球供需格局,也改变了中国石油公司的市场地位。2009年,中石油决心扭转在海外没有炼厂的尴尬局面,提出要在亚洲、美洲、欧洲加快建成集贸易、加工、仓储、运输于一体的三大油气运营中心,力争用8至10年,实现国际贸易量达到4亿吨以上,其中引进油气当量2亿吨以上。

中石油财大气粗,一旦定下目标,执行的速度也令人难以置信。2009年6月,中石油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新加坡公司从吉宝油气服务有限公司手中收购了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的股权。新加坡石油公司最主要的资产,是在新加坡炼油公司(Singapore Refining Company Private Limited )中占有50%的权益。该炼厂产能28.5万桶/日,为新加坡三大炼厂之一。

中石油进入了亚洲石油炼化基地、成品油交易枢纽新加坡,市场的反应却没有那么兴奋,高盛预计该收购对中石油2010年的盈利增长贡献率不足1%。

但是,中石油副董事长兼总裁、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周吉平曾在中石油2009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对新加坡炼油厂收购是中石油加强海外下游资产收购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加坡炼油厂之外,中石油还在继续探索其他炼厂收购。我们要加强炼化、贸易、海外运营中心的建设,要完善下游,完成我们下游资产的战略。”周吉平说。

2009年7月,中石油收购新日本石油公司(Nippon Oil Co.,下称新日本石油)大阪炼厂部分股权事宜。新日本石油是日本最大的石油精炼商,同时亦是该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商和营销商,拥有9家炼油厂,其石油提炼能力超过130万桶/天,占有日本汽油市场23%的份额。

一位接近交易的咨询人士对本刊记者透露,此次中石油之所以在众多有意抛售炼厂的卖家中选择英力士,某种程度上也因为英力士没打算彻底甩手,而是保留部分权益,做中石油的长期股权合作伙伴,帮助中石油熟络欧洲陌生的市场和政治环境。此外,交易成功后,这两家炼油厂可继续与英力士旗下的化工业务形成一体化优势。

倘若今年上半年如愿入股英力士在欧洲的两家炼厂,则中石油所憧憬的海外三大油气运营中心已有两个初具雏形,可以预料中石油接下来的炼厂收购目标很可能在美洲。

据本刊记者了解,早在2009年初,中石油就有意收购瓦莱罗能源公司(Valero Energy Corp.)旗下位于南加勒比海的阿鲁巴炼油厂。瓦莱罗能源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炼油公司。受美国成品油需求下降因素影响,不得已将日产量25.2万桶的阿鲁巴炼油厂于2009年7月停产,挂牌出售。

中石油之所以对这一炼厂感兴趣,市场分析认为是因为它靠近委内瑞拉,可就地加工委内瑞拉产重油,符合中石油美洲上下游一体化建设战略。但是考虑到设备升级需要追加巨额投资,而阿鲁巴国土面积小、距离遥远,中国对该国政治政策缺乏了解,这一交易一度搁浅。

今年1月,路透社披露,中石油再度就阿鲁巴炼厂的收购事宜同瓦莱罗能源公司展开谈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89

美社交媒體報告:37%用戶通過手機登陸社交網絡

http://news.imeigu.com/a/1315904463611.html

 

美國網絡品牌TOP10

【TechWeb報導】9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市場研究機構尼爾森日前發布了《2011年Q3社交媒體報告》(Social Media Report: Q3 2011),報告顯示,在1個月(2011年5月)時間裡,美國人在Facebook上花費535億分鐘,約合102年。該社交網絡也成為最受歡迎的網絡品牌。

報告顯示,社交網絡和博客佔了美國網民上網時間的23%,也就是說美國網民23%時間都花費在了社交媒體(包括博客)上,幾乎佔了四分之一,是網絡遊戲(9.8 %)和電子郵件的兩倍。門戶網站排名第四,佔比達4.5%。視頻和電影排名第五,佔比為4.4%。

在所有網絡品牌中,雅虎和谷歌排在Facebook之後,位列第2和第3,分別耗時172億分鐘和125億分鐘。AOL媒體網絡佔114億分鐘,MSN/Windows Live/Bing佔95億分鐘,YouTube佔91億分鐘,eBay佔45億分鐘,藝電佔43億分鐘、蘋果占43億分鐘、微軟佔34億分鐘。

美國網民在Facebook花費時間最多

今年5月份,美國人在Facebook花費了535億分鐘,超過了其它任何網站或網絡品牌。Blogger排名第二,美國人在這一服​​務上花費了7.238億分鐘。在所有社交網站和博客服務中,Tumblr、Twitter和LinkedIn進入前五。

社交媒體最活躍用戶是女性用戶和18歲至34歲用戶

社交媒體最活躍的用戶是女性用戶,社交媒體用戶平均年齡在18歲至34歲之間。另外,相比其它網站,35歲至49歲美國人更喜歡訪問社交網絡。這部分人佔了美國社交網站和博客用戶的27%。

尼爾森發現,62%的Facebook頁面瀏覽量來自女性用戶。今年5月份,該社交網絡獨立訪問人數達1.403億,幾乎是Blogger的三倍(5010萬)。Twitter排名第三,獨立訪問人數達2360萬。WordPress和Myspace分列第四和第五,獨立訪問人數分別為2240萬和1930萬。

移動社交媒體使用量不斷增長

社交網絡應用受歡迎程度排名第三,僅次於遊戲和天氣應用

大約五分之四互聯網活躍用戶訪問社交網絡和博客,37%社交媒體用戶通過手機登陸。按下載量計算,社交網絡應用程序是智能手機用戶第三大喜愛的應用類別,佔比約60%,僅次於遊戲和天氣應用,後兩者佔比分別為67%和65%。Facebook是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絡應用,Twitter應用在黑莓和Windows Mobile系統排名第五。

55歲以上用戶增長迅速

與此同時,55歲以上社交網絡用戶人數較去年增長了一倍。Facebook是移動設備用戶最常訪問的社交網絡,其次是Twitter、LinkedIn、Myspace和Photobucket。

在社交網絡看視頻的女性用戶更多

在社交網絡看視頻的女性用戶更多,男性用戶觀看的時間更長,數量更多。

Tumblr實現爆炸式增長

尼爾森發現,Tumblr上周博文數量突破100億篇,用戶人數也大幅增長。該服務目前在社交網絡和博客網站中已經排名第8,美國獨立訪問人數從2010年5月份的420萬增長至2011年5月份的1190萬。

社交網絡用戶相比其它互聯網用戶更熱衷於網購。70%活躍成年社交網絡用戶進行網購,比平均水平高出12%。53%活躍成年社交網絡用戶關註一個品牌。

全球社交網絡市場概況(尼爾森主要研究了以下10大市場):

全球10大社交媒體市場概況

1.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用戶在社交網絡和博客網站耗時最長,平均每人7小時17分鐘。

2.巴西:Orkut是巴西最大社交網絡,2011年5月訪問人數達3030萬。比排名第二的Facebook多11%。

3.法國:近四分之一法國互聯網活躍用戶訪問第二大社交網站Overblog,約為960萬。

4.德國:德國互聯網用戶在社交網絡和博客花費的時間多於其他網站,2011年5月期間花費了127億分鐘。

5.意大利:意大利互聯網用戶近三分之一時間花費在社交網絡和博客上(31%)。

6.日本:2011年5月,超過一半日本互聯網活躍用戶訪問了社交網絡FC2 Blog。

7.西班牙:儘管第一大社交網站是Facebook,但是平均個人花費時間最多的是第四大社交網站Tuenti(每人花費4小時42分鐘)。

8.瑞士:60%瑞士互聯網活躍用戶在使用社交網絡和博客。

9.美國:Blogger目前是第二大社交網絡,獨立訪問人數達5010萬。

10.英國:按瀏覽頁面計算,Tumblr是英國僅次於Facebook的第二大社交網絡(2.296億)。(Am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12

新華人壽登陸戰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16/100306050_all.html

  在目前動盪和慘淡的市況下,新華人壽「A+H」IPO需背水一戰,總體融資規模可能縮水

財新《新世紀》 記者 陳慧穎

 

  在國內外資本市場的動盪時刻,新華人壽正逐步推進「A+H」上市的計劃。

  2011年8月,新華人壽向內地和香港兩地市場的監管機構提交了上市申請。據知情人士透露,香港證監會和聯交所已經就新華人壽的上市申請給出了第一輪反饋,中國證監會的首輪反饋意見預計將在9月下旬發出。

  新華人壽原計劃「A+H」上市,兩地幾乎同時掛牌。「但目前的情況看,A股的進度可能要延後。」一位接近新華人壽的人士說。

  根據最新時間表,新華人壽擬在10月中旬接受香港交易所的聆訊後,啟動預路演和路演,希望在11月底之前實現H股上市。新華人壽增發股本比例,基本確定為兩地上市完成後全部股本的18%,其中A股佔7%,H股佔11%。這也符合香港市場給中資保險公司較高估值的情況。

  據海外媒體報導,新華人壽的總體融資規模在40億美元。但IPO定價免不了隨行就市,目前市場動盪,壽險公司的股價表現不佳,新華人壽的總體融資規模恐怕要隨之縮水。

  「以中國人壽籌備發行次級債為開端,保險公司已經進入一個再融資週期。」上述接近新華人壽的人士說,「新華人壽本輪上市融資,對於日後的發展至關重要。」

尋找基石

  8月1日,新華人壽董事長康典率領路演團隊自香港出發奔赴中東,尋找基石投資者。他們在新加坡、台灣、美國等市場與潛在投資者接觸,包括主權財富基金、家族大亨以及一些最大的公開市場基金和另類投資公司。

  新華人壽已委託八家投行安排其香港上市事宜,包括美銀美林、法巴、中金、德銀、高盛、匯豐、摩根大通以及瑞銀。中金與瑞銀擔任A股和H股發行的總協調,同時也被選為A股IPO的保薦人和主承銷商。

  大盤股逆市發行的經驗之一,便是尋找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參與IPO,凸顯「基石」的作用。農行IPO在國際市場取得10倍的超額認購。在啟動綠鞋前,農行需要募集的資金約為100億美元,其中54.5億美元由基石投資者所包攬。

  「基石投資者的價格敏感性不高,更關注公司的發展和戰略。」一位參與新華人壽路演的人士說,「很多投資者表示出興趣,但路演過程中,國際資本市場非常波動,帶來較多挑戰。」

  北京時間8月6日,美國被標普下調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引起全球資本市場的巨大波動。

  8月8日週一開盤,香港股市即被拖累大幅下挫,創下2010年7月以來的低點。三大中資保險公司在H股亦受此影響,其中中國人壽 (601628.SH/02628.HK)、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至今未完全擺脫困擾。從8月8日到9月14日,中國人壽、 中國平安的跌幅分別達23.24%和18.03%。

  在這樣的慘淡市況下,很多美國大型基金態度更趨謹慎。但仍有不少海外機構表達了對新華人壽的興趣。

股東進退

  新華人壽成立於1996年9月,現總資產逾3000億元。2010年全年保費收入突破930億元,名列壽險市場第三位。

  新華人壽的股東名單已云集了國內外的重量級投資機構。2009年底,中央匯金入股新華人壽,持股比例38%,是新華人壽的單一第一大股東。

  2010年底,新華人壽完成了140億元的增資。在增資之前,新華人壽的三家老股東先後退出。新華人壽股東北亞實業所持5.7%新華人壽股權公開拍賣,世紀金源和華澤集團兩家機構在拍賣中勝出,成交單價均在每股43元上下。

  此後,新華人壽的另外兩家股東上海亞創和博智資本,也悉數出讓了各自持有的新華人壽股權,接盤者包括新加坡富登金融、弘毅資本等知名機構,價格高達每股30多元。

  2011年3月,出於平衡風險的考慮,新華人壽的外資第一大股東蘇黎世金融出讓新華人壽5%的股權,中金公司及野村證券借此進入新華人壽股東序列,交易價格每股28元。因價格中已經不再含有增資認股權,這實際上已經創出新華股權一級市場交易價格的新高。

  眾多機構追逐新華人壽,其根本是對中國保險行業巨大增長潛力的認同。不過就在機構於一級市場追逐新華人壽Pre-IPO之際,已上市保險公司的價格已經悄然進入了一個下行通道。

逆市而上

  年初至今,A股三大保險公司的股價下跌慘重。中國人壽股價合計跌幅為25.4%,中國平安跌幅為30.64%,中國太保跌幅為11.57%。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早已跌破發行價。

  這反映的是2010年以後,多年高速發展的壽險行業進入了一個向下的市場週期。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中國人壽上半年實現總保費收入 2318.94億元,同比增長僅7%。太保壽險(601099.SH)今年上半年實現保費收入545.74億元,同比增長11.5%。惟一保持高增長的中 國平安的壽險業務,上半年實現保費同比增長20.9%。

  據中國保監會公佈的最新數據,今年1月-7月份新華保險的保費收入超過580億元。今年1月,新華人壽保費收入落後太保壽險6億元,而到了6月,這一差距擴大到39.12億元。

  因統計口徑有所調整,2011年與上一年度的壽險行業數據不具備可比性。但據一些保險公司自己掌握的行業銷售數據,排名前六名的壽險公司中,有些公司已經出現了保費規模的負增長。

  一位保業分析師指出,新華人壽與已經上市的保險公司比,還缺乏集團性的優勢,但在所有未上市的保險公司中,新華人壽的業務結構,如前期累計的續期產品等,則具相對優勢。

  監管層則更關注新華人壽的合規問題。據知情人士透露,新華人壽前董事長關國亮案對公司的影響以及一些合規問題,都可能出現在證監會的反饋意見當中。

  8月底,新華人壽上海、北京兩地同時持牌轉讓所持北京紫金世紀置業有限公司24%股權,從決定轉讓到掛牌,前後只用了不到兩週的時間。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新華人壽此次轉讓房地產業務,與IPO發行公司如涉及房地產的業務,須送到國土資源部審核有關。「這個審核需要半年時間。以往上市案例,房地產非主業的發行人都選擇剝離。」一位投行人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88

苦守十三年的駐中國代表第一手告白 登陸終露曙光 台券商:我等不下去了

2012-02-27  TWM




台資券商前進中國終於露出了一線曙光,但,對於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前進入中國蹲點的首代(首席代表)們來說,聽到這個等待多時的訊息,非但沒有欣喜之情,話 到深處,甚至還語帶哽咽……。

口述‧周華美 整理‧許瀞文編按:苦守多年,二月中旬終於傳出金管會有意「繞道」開放,台灣券商可能得以百分之百轉投資的子公司先行登陸,消息聽在已經到中國蹲點多年的 券商耳裡,真是無語問蒼天。

事實上,一九九七年政府開放台資券商到中國設立代表處,許多券商紛紛派出優秀人才進駐中國,當地台資券商負責人稱為首代(首席代表)。但十五年過去了,法 令遲遲沒有再進一步開放,首代還是首代,他們滿腔熱血被澆熄,除了失望與逝去的青春,還剩下些什麼?

本刊經過多次聯繫,找到當年由威京集團主導的京華證券派駐上海第一任首代周華美,她曾經擔任財經記者,以及有日本股神稱號的邱永漢特助,一九九四年轉到京 華證券後,便被派駐上海擔任首代。殷殷企盼十三年,她失望地離開京華山一證券(一九九八年香港京華證收購日本山一證券,改為京華山一證券),現在從事輔導 中國台資企業在上海A股掛牌上市的財務顧問工作,以下為她的心路歷程。

一九九四年京華證券就派我到上海設立據點,擔任首席代表,那一年我才三十歲,還未婚,雄心壯志地想開拓中國證券市場,然而政策遲遲未開放,這一等就是十三 年,現在,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了,如果我在二○○七年時沒有死心離開,也許現在還只是個首代,但人生又能有幾個十三年呢?

回想初到上海,那時政府還沒核准券商到中國,連透過香港第三地間接投資都不行,開放只是未來的趨勢。

為早一步踏入中國市場,一開始威京集團只能用轉投資名義,在上海設立「金華」諮詢公司。當時去拜訪中國客戶時,還被人誤以為和金華火腿有關(無奈),直到 九七年政府開放後,京華證和群益證才第一時間在上海設立代表處。

登陸十餘年「幫老闆提袋」雖然可以在中國設代表處,但兩岸沒簽證券監管合作備忘錄(MOU),導致券商無法投資中國證券公司,沒執照就不能有營業收入,再 加上上海A股台灣人不能買,我們只能做B股的研究報告,但B股當時量很少,還被戲稱為「冷凍櫃」,工作完全沒有成就感。

在證券市場發展上,台灣早了中國三十年,我們對股票承銷、經紀、自營業務相當熟悉,有技術也有人才,因此為和中國建立良好關係,九七年開始,京華證券不斷 派人去幫中國證監會的官員上課,包括如何輔導承銷股票上市,還有中國各地證券邀請我們去上課,並辦交流研討會。

那時我們的技術、人力、業務訓練手冊,完全無償讓中國券商使用;不只我們,也處心積慮想進入中國市場的歐美券商,更大手筆出錢、出力請中國券商或主管部門 到海外培訓。

當時很多中國的證券業人才到台資券商學到技術後,跳槽回中國當地券商,同樣職位但薪水至少翻一倍,那些人現在在當地市場發光發熱,薪水、職級都比我們高出 許多。

「等待」很消磨一個人的意志,我們雖然掛首席代表的職稱,但說穿了只是老闆的高級公關,做一些溝通聯絡、接待外賓的工作,我們常自我解嘲,首代就是「幫老 闆提手提袋」,這樣的情況直到九八年香港股市活絡後才稍稍好轉。

人生最精華歲月都耗在等待九八年後,我們在中國各地尋找想要到香港掛牌的台資、陸資企業,再轉介紹給香港京華山一,上海代表處充分配合香港公司共同開發業 務的模式,在當時獨樹一幟。

從九九年到○四年,我們幫四十多家企業在香港的主板及創業板成功上市,例如台資的上海乾隆軟件公司、上海自然美公司,陸資的杭州新利軟件、南京三寶科技 等,我們在業界名列第一,還有「保薦王」(香港稱承銷業務為保薦)的稱號。

看似風光,但其實是夾縫中求生存,上海代表處只能扮演中間牽線角色,且好景不常,○四年後,香港的創業板市場逐漸沒落,我們的業務大幅萎縮,後來根本做不 到任何案子。

雖然在○二年時,中國法令開放能成立中外合資券商,但外資最多只能持股三三%,且限經營投行業務(意即承銷),我們缺乏歐美券商配銷全世界的優勢,不開放 經紀業務,對台資券商來說根本無利可圖。

同時我也發現,那些從我們券商訓練出去的中國人力,現在的薪資都比我們高許多,去年我才碰到一位京華山一的前員工,他現在已經是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門主 管,年薪有人民幣七百萬元,且中國券商工資連年升高,整體行業平均年薪有人民幣十六萬元,這還不含獎金,現在就算真開放,台資券商能付得起這麼高的薪水 嗎?

○八年馬總統上任後,才開放台資企業回台上市或發行TDR,這些到中國的台資券商才稍微有點事情做,不然沒辦法經營任何業務,只能消耗青春,真不知道有什 麼意義。

雖然我已經離開,但看到那些和我一樣,奉獻人生最精華歲月給中國的首代,我心裡不勝唏噓,未來三、五年內真有機會開放嗎?開放後台資券商還有競爭力嗎?我 心裡有無數個問號。

蹲點超過10年的首代心聲券商 首席代表 心聲 時間群益金鼎 刁維仁 等到頭髮都白了。 15年元富證券 翁基能 我的資歷完整,本想到大陸好好拚一場,現在弄成這樣,真是有志難伸。 13年日盛證券 成自龍 就像雲霄飛車一樣,從有希望到失望不斷循環,現在已經不敢奢望了。 13年元大證券 郭耀成 不評論 10年寶來證券 張秉熙 唉…我不想說。 10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25

中信銀從「技術輸出」到品牌登陸作戰 信用卡教父羅聯福 十年練兵闖中國


2012-4-30  TWM




十年前,流傳在兩岸金融業一則不可說的祕密,十年之後,當事人羅聯福終於親口證實。為了登陸,台灣金融業付出多少慘痛的代價?當年付諸的心力,如今,要在 中國市場一次討回來。

撰文‧劉俞青

曾經,這是一段金融業不可說的祕密。

多年之後,在台灣金融業可以光明正大踏上中國市場之後,終於,首度從中國信託老臣、也是當年事件的主導人羅聯福親口說出。

「十年前,就在這黃浦江邊,酒過三巡,和二十幾位來自台灣中國信託的同仁,以及來自深圳招商銀行幾十位同仁,我們一起在江邊吶喊、尖叫,忍不住雀躍,就在 這時剛好黃浦江上一艘遊艇經過,遊艇上的廣告招牌寫著七個大字:『招商銀行信用卡』,這就是當初中國信託和招商銀行合作的第一份成績單。

我相信這一段歷史,在座陳雲林會長也曾經是見證者,這是兩岸金融合作第一場專案,今天重回黃浦江邊,往事歷歷在目,我永遠不會忘記。」

中信銀技術輸出敏感神祕

四月十一日,中信銀上海分行開幕的記者會上,中信金大陸事業總執行長羅聯福上台致詞,這一段「歷史發言」,親口證實了流傳在台灣金融業十多年的「江湖傳 言」。

時光倒回到二○○二年,當時台灣金融業繪聲繪影地流傳一段耳語,在那個兩岸金融完全不得往來的年代,中國信託偷偷派出一批前導部隊前進中國,和對岸的第五 大銀行招商銀行合作,中信銀扮演「技術輸出」,將在台灣的信用卡成功經驗,搬到彼岸,而這一批前導部隊往來於兩岸之間,既敏感又神祕,中信銀下令,對外一 概噤聲,否認到底。

當時,該專案坐鎮台灣的最高指揮官,就是羅聯福。

如今,十年過去,時空早已改變,談起這段往事,羅聯福終於可以脫下西裝外套,坐在台北市松壽路上,中國信託大樓二十樓的辦公室裡娓娓道來;而這間辦公室, 也是最早中國信託創辦人辜振甫先生的辦公室,格外有意義。

十一個月從無到有的拚搏

「事實上,最早開始行動,是從一九九九年開始,當時,想和招商銀行合作的,除了中信銀,另一個可敬的對手是花旗。你想想,當初我們不僅和花旗競爭,而且, 中信銀贏了!」時空對照,台灣錯失金融業登陸的最佳時機,從前線大將軍的口中談來,尤其心痛。

羅聯福說,招商銀當時還祕密派人抵台,到中信銀來拜訪,最後確定由中信銀出線,中信銀派出一組二十多人的團隊進駐招商銀。當時中國的信用卡市場,沒有資 料、沒有建檔,甚至沒有法規,幾乎是一片沙漠。

面對全然陌生的市場,這批中信銀團隊花了整整十一個月的時間,不僅要了解市場,還要設計適合當時中國市場的商品,一步步協助建立制度,再逐一詳細地教會招 商銀的員工。

而這不比一般的技術輸出,因為不斷觸及敏感的兩岸金融紅線,因此所有合作的細節、過程,還得透過招商銀,把這個史無前例的兩岸金融合作專案,一一呈報對岸 的「最高指揮官」,「一直到有一天,我打完球,從林口開車回家的路上接到電話,招商銀行的信用卡部總經理梁瑤蘭打來說,我們合作的第一個商品『一卡雙幣』 核准了!我還問他,什麼叫『核准』,他回答說,就是『總理(當時中國國務院總理為朱鎔基)加上四位副總理全部簽名了』,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這樁合作, 竟然是呈報到『最高層』。」○二年,在中國信託的技術指導下,招商銀行正式推出「一卡雙幣」,突破當時中國對外匯的重重管制,讓這張信用卡不僅在中國境內 可以刷卡,到了國外也可以刷美元,「這在當時,從上到下,要修改、衝撞的制度不知有多少,但再多,都比不上兩岸的禁錮多。」後來,中信銀團隊雖然功敗垂 成,因故退出中國市場,但打下的扎實基礎,讓招商銀的信用卡業務勢如破竹,一路成長,如今發卡量逼近四千萬張,早就超過全台灣市場的總發行量,坐穩中國第 二大發卡銀行寶座,僅次於中國工商銀行。

而這段兩岸合作的祕辛,儘管很多人都耳聞知悉:招商銀在中國信用卡市場有如今的江湖地位,多拜台灣的中信銀所賜;如今,有了當事人親口證實,也讓人不敢輕 忽中信銀的實力。

根據透露,中信銀內部當然了解這份經驗彌足珍貴,因此當年所有經驗被鉅細靡遺地記錄並保留下來,也為中信銀如今進軍中國市場,再添柴火。

不同的是,這一回,中信銀終於要正式以自己為名,進軍中國市場,「中信銀過去是OEM(委託代工),這回終於要自己做品牌。」這是一位曾經在當年那批「前 導部隊」裡的同仁,也是羅聯福子弟兵的形容。

有別於其他台資銀行進軍中國市場,僅止於搖旗吶喊,中信銀這支有著實際作戰經驗,而且是成功經驗的部隊,全力登陸中國市場,當然格外引人注目。

只是,這套準備多時的功夫,暫時還不能派上用場,因為信用卡等個人業務,必須要有子行執照才能開辦,但截至目前為止,中信銀只能在大陸設立分行,換句話 說,只能做台商的外幣業務,連人民幣業務都還得等一等。

實戰經驗有利業務開展

但即使如此,中信銀在台商市場的長期經營,也是其他台資銀行所望塵莫及。

例如中信銀創台灣所有集團之先例,董事長辜濂松近十年來,每年固定二次,飛到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場及上海台商最愛的天馬高爾夫球場,為台商舉辦球賽,這可 是當地台商的盛事之一。

過去辜濂松身體好時,每年都是親自開球,如今雖然身體不如以往,但中信的這個優良傳統,還是由年輕一輩的中信銀總經理陳佳文等繼續傳承下去。

因此,如果到上海與深圳兩地的台商圈子轉一轉,問一問,過去還不能登陸設立分行之前,中信銀已經透過香港分行承作台商業務,在台商圈的口碑首屈一指,如今 正式登陸,對業務開展當然樂觀以待。

只是,今非昔比,和當年為招商銀OEM相比,足足慢了十年,十年,改變多少事情。舉例來說,當年一起競爭而且是手下敗將的花旗,在中國市場業務早就已經開 枝散葉,然而十年之後,中信銀能夠後來居上嗎?

「我們從來都是在最困難的地方成長。」羅聯福說,從當年由投資信託公司轉型商業銀行,到幫招商銀從無到有打出一片江山,沒有一場戰役是好打的,但關關難過 關關過,這一次,後發能不能先至?當然是一場更艱困的戰役。

「誰敢說中國金融業不會再經歷一場天翻地覆的大轉變?」事實上,近一年來,中國金融業藏有龐大呆帳問題不斷傳出,曾經在台灣雙卡風暴中挺在最前線的中信 銀,有足夠的經驗面對市場的巨變,在此時切入中國市場,「只要有好的金融創新,任何時點,都有最好的玩法。」羅聯福說。

曾經為人作嫁,打過一場美好的仗,但這一回,是貨真價實為自己而戰,羅聯福老驥伏櫪,能否志在四方?吸引全市場的目光。

羅聯福

出生:1950年

現職:中信金大陸事業總執行長經歷:進入中國信託37年,是唯一工作;歷任信用卡部副總、中信金副董事長

學歷:中興大學經濟系

信用卡教父保健祕訣:5分鐘養生操身為兩岸的信用卡教父,羅聯福年過60,經常一去中國,就是十天、半個月,沒有足夠的體力,其實難以負荷。但最近一年 來,在醫生的指導下,羅聯福發揮嚴格的自律精神,執行一套養生操,輕輕鬆鬆把過去體檢報告不及格的項目,全部回歸正常。

這套動作說來簡單,羅聯福比手畫腳說,只要每天睡前、醒來各一次,平躺床上,雙腳舉高,踩空中腳踏車150下,緊接著翻側躺,左腳舉20下,再翻過來,換 右腳舉20下,然後回到平躺,雙手搓熱,再在自己腹部、耳朵、臉部不斷搓熱,就結束了,做一回不到5分鐘時間,而且很輕鬆,不會氣喘吁吁。

就這麼簡單?羅聯福說,這套運動的重點不在難,而是要自律。不論晚上喝酒喝到多醉,早上起床有多趕,都一定要做,因為難度低,所以才能持之以恆。

「就像執行業務一樣,不能難到讓人逃避,但還是要有點難度,最重要是一直一直做下去。」這位信用卡教父以身作則,把這份精神用在養生上,讓身體變健康,用 在中國市場上,成績應該也指日可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60

一個登陸20年台商血淚控訴

2012-6-4  TCW




這是二○一五年的中國。LED照明正一步步取代傳統照明,公家機關、新設企業在政府補貼下大量採用,這一年,市場產值近七百八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兆三千億元),較二○一○年成長二‧三倍,且持續高速增長。中國,是所有LED業者最垂涎的市場……。

在這美好願景裡,台商,會在哪裡?

深入中國LED產業第一線,一位在沿海投資逾二十年的業者,首度揭開中國美夢後的殘酷真相。「台灣(業者的好景)只剩下兩、三年了!」在他眼裡,中國不再是迦南美地。以下是他的血淚告白:

我在中國投資超過二十年了,政府關係一直是頭痛的問題。

中國政府採購肥滋滋?「你沒請吃飯、給回扣,很難拿到」

一開始我看上了廣東,用一平方米(人民幣)五十元的價格,跟當地政府買了五十畝,拿了國土證(相當於台灣土地所有權狀)。後來要去蓋廠的時候,卻發現,欸?我的土地上怎麼別人蓋起廠房了?這才知道對方是跟省級高層買地的,政府竟然一地二賣。

後來到現在這個地方,也是很多狀況。我們這裡,以前啊!海關關長、外匯局局長都被槍斃了。

我曾經因為急著讓貨品出關,就先跟海關口頭報備,再補報關單,後來就被檢舉走私。

外匯局也是一樣,我要從海外匯錢進來,他們要我們先匯到某一個單位,說是要把業績做給這家公司,因為對方是外匯局官員,我們就照著做了,後來這個官員出事被抓,就跳出來說我們不規範(不守規定),被罰了(人民幣)上千萬元,沒多久,外匯局長也被槍斃了。

後來,我們往外地擴張,搞得也不是很順利。

之前政府一直要我去「那邊」(編按:為保護該廠,此地點不公開)設廠,我看到山東省有「投資一台MOCVD(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系統)、補貼(人民幣)一千萬」的辦法,就跟書記講,沒想到他馬上答應,我才去設廠。

我們拿到一個當地路燈的標案,已經裝了四年,到現在一分錢都沒有收到。

很惡劣啊!真的是很惡劣!我們都有合同的,每次去問,對方就一直說:「我在申請啊!我在等啊!」你沒有整天在那邊請他吃飯、給回扣,不斷的拜託,很難拿到錢。但我哪裡有時間去跟他要啊?

人民幣三千萬耶!四年了,到現在一分錢也沒有。本來會計科目一直放在「應收帳款」上,現在可能要打成呆帳了,到期了。在中國做燈的沒一個賺錢的,政府這個也要吃、那個也要吃。後來我就改變做法,你錢不到,我不出貨,只能這樣。

再回頭說那設備補助款,到現在也只給了一半。

另外一個是,中國標案有很多「中間人」,包括我做一個小鎮的路燈標案,中間人都能被抓走。這案子我堅持只做產品供應商,不負責裝設,也不收節電費(編按: 因使用LED而省下的電費),所以政府就找了一個中間人,金額也不多啦,就(人民幣)一千多萬。沒想到,他後來因為利益分不均,被抓起來了。這個,笑話! 好多笑話(語氣無奈)……。

剛剛說這些都是小地方政府,一般來說,中國對國際照明大品牌比較有規範,但回扣難免。上次不是西門子賄賂嗎?(編按:西門子在多國行賄,遭美國處十六億五千萬美元罰鍰)這是很為難的,大公司你不做這個,根本不要談生意!

溫家寶自己都講啊!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腐敗,不做政治改革,這個問題永遠也不會解決。

兩岸攜手共創美好未來?「它有大量補貼,我們補貼就很少」

兩岸業者同在中國市場競爭,我們(台商)的補貼就很少,你拿補貼不是開玩笑的,至少要分給中間人一半,不然他怎麼會跟你弄?可是我們上市公司這樣很難作帳,所以更不容易申請。

我告訴你,再下去,台灣所有的晶片廠都會完蛋,三年就完蛋!

三安(中國最指標的LED公司)這些中國大廠,現在賣出來的價錢比你台灣便宜一半,因為它們有很大的補貼,可以不那麼計較獲利。這個很不公平,但你沒辦法,中國就是要建立這個產業,補貼本身就很多歧視性。

它(中商)有大量的補貼、又有大量的出路。你看三安,幾乎全部補貼,等於不要花錢就能買到設備,另外又把路燈這些項目,例如蕪湖那邊一次就給它(人民幣) 五億元的訂單,一次的路燈就是五個億。而且它不只這五億啊!它在泉州也有廠,蕪湖、天津也有廠,都拿到補貼。三安拿到錢了,他們是大陸人,它拿到錢了。

不只是這樣,中國業者用最高的代價、給天價(編按:在台廠年領新台幣一百萬元,到中商年領人民幣一百萬元,約四‧七倍),挖走了很多台廠幹部,晶電、璨圓啊!都是。很難避免,因為中商的工廠就在旁邊,他說,「你的人自己要過來的!」

所以晶電在那邊講說,要阻止大陸廠商來我們這邊挖人,不可能的!你只能說我來這裡,反而挖你的人,你絕對不能再只是防範、一定要攻擊。

中國公司把晶電的人整批挖過來,你說技術提升的速度快不快?當然快!而且台商有專利的限制,大陸什麼都敢,所以台商只能在背光源琢磨,因為背光源要更換一個supplier(供應商)比較困難,但這市場卻嚴重供過於求。

LED商機遍地開花?「台灣人只會被利用,新台流變多」

目前中國的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個程度,技術取得也不是很困難。晶電過去還有技術提升的空間,但現在差不多到了極限(已足夠一般照明與背光使用)。

LED這幾年,出現好多「新台流」。這些人多半之前是小燈廠的主管,後來公司沒做起來就自立門戶。很多深圳、廣東的項目(標案)就弄弄弄,做中間人,很可 憐。他們介紹一個項目,不是做成以後抽佣金,而是不管你有沒有做成,都要抽取固定的顧問費,且都是政府的項目,等於變成政府的報馬仔。

他們在前東家接觸到LED項目,以為商機很大,天天有換燈的項目,動不動就是幾億,實際上又不是;你要當中間人,跟政府代表接洽也是要請人家吃飯的,那些 人吃起飯來,山珍海味,什麼都敢要的,幾年下來積蓄都搞光了。但這塊還是很吸引人,很多(台灣)報馬仔在運作。這種人要碰的話,天天都有。

也有不少台灣人幫地方政府招商,我才知道,原來「招商」也有搞頭、有業績的,你招一個多少,投資多少金額,他可分成的,政府會給他獎勵,有規範的,可當生意做。不過現在中央政府也在整頓這塊。

換燈、招商是很大的肥肉,但台灣人能扮演的角色很有限,只會被利用,他們(中國)會相信台灣人嗎?不會啊!也怕台灣人捅他。最後很多變成台灣人不像台灣人,中國人不像中國人。

這些人也回不了台灣,找不到事做,很多也已在這落地生根。台灣人好苦,有政治作用時說你是同胞;有經濟利益時說你是台胞,什麼都不是,裡外不是人。好悲哀的!

未來的路怎麼走?「台灣的LED優勢只剩兩、三年」

我現在很後悔啦!唉!進到LED。原本是想,LED一定會取代所有的燈,與其這樣子,不做,也是死,做,可能還有點希望。

LED最終贏家還是中國,它整個產業鏈這樣拉拔起來,(售價)可比韓國還便宜,且本身就有這麼大的市場,不管它怎麼爛,你也不得不加入運作。

台灣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都是專業經理人,沒有企業家精神,反正我打工的,沒股份的,很多台商領導層,都是很好的職業經理人,但是在一個很激烈的環境下,怎麼去比?你要更靈活,更有冒險的精神!

我看台灣的優勢大概只剩下兩、三年了,LED這個產業太大,表面上很吸引人,就像以前的網(路)股一樣,二○○○年時一下子遍地開花、百家爭鳴,到處都在搞網股,一下子突然崩潰,你看現在剩下幾個?是不是?

LED現在就有這個味道,兩、三年後只剩下幾家大的。(中國)官方預估,LED三家晶片廠、十家燈具廠已夠了,可能就占了八成的市場份額。

所以台灣你將來就是度假嘛!給中國大陸作度假啊!旅遊啊!也只能這樣,很多大陸高層告訴我,「我在台灣看到中國文化,因為台灣人有禮貌、有教養。」

可是對我們搞製造、搞產業的,孤軍奮戰,你看韓國政府全力、無條件、無限制的支持發展LED,業者也是又打品牌,又是全產業鏈;台灣說真的,你做產業的這些也沒出息,都是代工性質。再下去,會弄到整個產業一點價值都沒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57

八十五度C登陸女先鋒周子瑜 小店員跨越三項修煉 五年薪水翻三倍

2012-7-16  TWM




七年前,周子瑜不怕起薪低,到八十五度C當店員;現在,她已是八十五度C在中國的區域營運經理,管理三十七家店,年薪更翻至三倍,上看一二○萬元!她如何從小店員跨越台灣海峽,搖身一變為超級店長?

撰文‧林讓均

位於中國浙江省中部的台州市,是許多台灣人感到陌生的地方,市區距離蘇、杭等二線城市還需要一、兩個小時的車程,循著台州的主幹道前進,路旁卻發現了一塊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招牌——八十五度C。

這家四月底在台州開幕的八十五度C椒江店人聲鼎沸,一位高瘦亮麗的年輕女性在人群中穿梭,忙著指揮現場。「聽您口音,您是外地來的吧?」一位客人問起,原來她是八十五度C掌管中國浙江區的區域營運經理周子瑜,而且還是一位道道地地的台灣人。

這位為八十五度C展店五十家的女戰將周子瑜,現年三十三歲,很難相信,五年前,她還只是位月領二萬一千元薪水的小店員;五年後,她已成為獨霸一方的超級女店長。

周子瑜從台灣八十五度C的基層店員做起,二○○六年隨著八十五度C進軍中國,一路歷經襄理、副店長、店長與督導等位階,一直爬到「區域經理」的位置,可說是搭著西進列車、把職涯舞台變大的典型例子。

從基層店員做起

拚勁十足 高層欽點西進拓點時間回到○四年,周子瑜偶然路過住家附近的八十五度C頂溪店,一眼望見擴大徵才的海報,上面「有機會當店長」的招募字眼,吸引了高中開始就在服務業打工的周子瑜。

當年二十五歲的她想在連鎖餐飲業找一份「有前途」的正職工作,只是沒想到八十五度C的基層店員竟只有二萬一的月薪,比前一份工作少了一萬多元。但為了一圓夢想,周子瑜不怕起薪低,邁出了店長之路的第一步。

當時八十五度C在台灣快速展店,表現獲肯定的周子瑜在兩年內就連升兩階,從儲備幹部到襄理,還成了「千中選三」的幸運兒,被八十五度C高層欽點赴對岸打天下。

○六年,八十五度C在中國開設的前幾家店,包括位於上海的一號店「福州路店」,店長都是周子瑜。成為台灣連鎖咖啡店的登陸女先鋒,表面風光,背後卻是困難重重,因為在中國的管理難度加倍,連教育訓練都得從頭做起。

「店員是不喊『歡迎光臨』的,一來他們沒聽過別人喊,二來他們覺得自己只是來打工的,沒必要!」周子瑜苦笑說,她只能站在店門前帶頭喊,提醒大家「這就是 台灣的服務態度!」此外,周子瑜初期因不懂上海話,請客人改講普通話,反被客人削一頓,「你來上海做生意,就要會講上海話!」異鄉的種種不適應,讓周子瑜 因挫折想家而躲在棉被中痛哭。不甘心就這麼無功而返,擦乾眼淚,她告訴自己一定要通過這項考驗,成為中國最優秀的女店長!

修煉一:學習在地眼光

聽懂上海話摸清民情

第一步,就是先彎腰融入當地文化,她捨棄台灣經驗,重新學習以在地眼光看待所有事情,下班時她央求大陸同事帶她去人最多的地方逛街、吃飯,藉此體驗風俗民情,因此不到半年就聽懂上海話,工作也漸入佳境。

八十五度C的第一家店開幕時,即以「現場烘焙」、「烘焙+咖啡」的獨家商業模式,再加上台灣式服務,在上海一炮打響名號,每天店門口都是大排長龍。

周子瑜笑說,第三個月後營業額大爆發,在沒有做活動的情況下,連續三天日均營收突破人民幣八萬元,讓站在第一線的她,「收錢收到手抽筋!」八十五度C從此邁入快速展店期。

第一年,周子瑜就闖蕩大江南北,協助公司開了十多家店,自己也在一年半內升為區域督導,成為掌管五家店的大店長。

隨著店數愈管愈多,她依然把自己當小店長,忙得不可開交。「子瑜,妳幹麼自己跳下去做呢?」當時,她跟著大陸幹部一起巡店,陸幹常提醒她巡店時應該保持客觀,不要只顧著在第一線帶頭衝。

修煉二:充實管理知識

指揮大軍更有效率

原來,這些從中國肯德基跳槽到八十五度C的陸幹,從外商身上學得系統化管理知識,認為「SOP」(標準作業流程)更勝於「事必躬親」。

一語驚醒夢中人,她開始虛心學習不足的管理知識。因此,周子瑜在升上督導之後,有大約半年的時間調回總部,幫忙建置各種業務的SOP流程,並學習ERP(企業資源規畫)、報表製作等管理工具。

她反省,事必躬親很符合台灣人「拚」的精神,也正是自己成功的特質,然而隨著八十五度C一年百家的展店速度,需要更系統化的管理知識,才能指揮大軍。這是她的第二個修煉。

脫胎換骨的她,隨即被調派到第二個戰場——北京。

當初八十五度C挾著在上海暴紅的氣勢,認為到北京一定也會成功,根本沒做任何促銷活動,展店模式也複製上海經驗。後來周子瑜協同上級長官到現場一看,才發現大錯特錯!

「我剛到北京門市時,常有客人指著八十五度C的招牌,問我這家店究竟是賣什麼的!」周子瑜實地探訪當地市場時,才發現北京客人不若上海人愛嘗鮮,因此當地領導品牌如「味多美」,顧客的品牌忠誠度都很高。

「當初門市設點時,以為只離目標客群一條馬路,應該沒問題,但實地一看,北京一條馬路就有十四線道,難怪客人不願意過馬路來買麵包!」她很驚訝。

修煉三:量身打造新產品

北京業績翻紅入教材

於是,周子瑜開始了搶救業績大作戰,首先從「敦親睦鄰」做起。她動員所有門市人員,深入附近社區發送試吃麵包與咖啡,並重新介紹自家品牌、強調有外送服務。此外,還請廚師開發了一款當地市場常見的小甜點「老婆餅」,意在吸引客人來店。

對門市員工,她也花了一整季的時間來重整夥伴關係、凝聚共識。看到北京同事士氣低落,就整批召回公司做教育訓練,並仔細說明未來的晉升管道,「讓他們覺得 只要努力,夢想就不會遠,是可以握在手中的!」不到一年的時間,北京在中國八個區域評比中衝到第二名,業績一度成長近一五%。周子瑜達成了這個「不可能的 任務」,證明自己有因地制宜、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完成了邁向超級店長的第三個修煉。

這個「北京經驗」,還被總公司列入教材,八十五度C公關經理鄔楊涵就說,往後他每到一個城市宣傳,一定說明三個重點:「八十五度C要來了、是賣什麼的、有 哪些特色」,並強調「別再自以為很牛(厲害),到別的城市,人家根本不認識你!」「子瑜有三個特質,一是站在第一線和員工打拚;第二,總是正面態度、笑臉 迎人;第三則是有冒險精神,派她去哪,就去哪!」八十五度C大陸區副總林明哲說,有這些特質的人,就是服務業最想要的外派人才。

登陸才短短五年,周子瑜從管一家店的小店長,搖身一變成為管三十七家店的「超級店長」。而相較於當初入行時,年薪更是翻漲至三倍,上看一二○萬元,這還沒算上一○年八十五度C(F-美食)上市時配發、目前市值近百萬元的股票。

四月一日,周子瑜的管轄地又新增浙江區,她在辦公室貼了一張浙江的全區圖,上面插滿代表門市所在地的圖釘。今年,周子瑜的戰績圖上,預計還會插旗十到十五家店,「超級店長」周子瑜在不斷展店的同時,也把自己的職涯格局不斷放大!

周子瑜

出生:1979年

現職:85度C營運經理(浙江區)

經歷:手機店店員

肯德基工讀生

學歷:亞東工專製衣工程科

周子瑜超級店長必殺技

1. 中國各地文化差異大,學習融入當地生活。

2. 店數愈管愈多時,導入系統化管理。

3. 與大陸員工建立共識,凝聚向心力。

4. 因應當地民情,推出促銷方案。

職級:跳4級 「襄理」→登陸5年,晉升「區域經理」管店:多37倍 在台單店,管12人→目前管37店,約450人薪水:變3倍 年薪40萬元→目前年薪12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63

王品集團旗下「石二鍋」近期登陸大陸 未來計劃開千家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03/230672.html

王品集團副董事長陳正輝表示,在近期內將王品集團旗下的「石二鍋」品牌引進大陸,主攻小火鍋市場,估計石二鍋未來在大陸將開出上千家店,將成為王品集團旗下店數最多的品牌。

王品集團在2003年進駐上海開出第1家店後,目前共計有王品台塑牛排及西堤牛排兩個品牌,並在中國大陸20多個城市開出46家店,預計今年底總店數將達到60家店,隨著王品股票掛牌上市,王品有更多的銀彈進行擴點,並選定「石二鍋」做為王品進軍大陸的第3個品牌。

陳正輝說,王品旗下共有11個品牌,為何選定「石二鍋」到大陸發展?因為王品要的是能在大陸開出數千家店的品牌,「石二鍋」是平價小火鍋,小火鍋的 訴求就是平價及方便性,未來「石二鍋」就像便利商店一樣,會開在大街小巷、商場及社區內,讓消費者想要吃火鍋就直接到「石二鍋」。

陳正輝強調,「石二鍋」的第1家店將開在上海,初期將以長參角為主,暫時不到北京等競爭激烈的市場,目前正在積極尋找據點及合作夥伴,王品台塑牛排 及西堤牛排的餐點都是廚師現做,沒有中央廚房,但「石二鍋」的業態不同,未來將首次為「石二鍋」在大陸設立中央廚房方便配送食材。

陳正輝分析,中國的餐飲市場是「兩頭大、中間小」的市場,亦即人民幣200元(約新台幣940元)以上的高價位及50元(約新台幣235元)以下的 低價位餐飲可以享有高毛利,例如9年前王品一客牛排定價人民幣188元(約新台幣883元),現在已經賣到人民幣350元(約新台幣1,645元),價格 比台灣還貴,但年年漲價的結果,來客數卻沒有下滑,顯示高端客人的消費力強,對價格的敏感度低。

陳正輝說,除了引進平價的「石二鍋」之外,王品也將在大陸自創高價位的日本料理品牌「Hana」,將進駐各大商場,店面規劃及菜單已經初步規劃完成,正在尋找適合的店面,預計年底前就會在上海開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55

永豐金搭特快車 搶證券登陸門票

2013-02-25 TCW  
 

 

兩岸金融合作概念股,是二○一三年最令國內外法人期待的金融股題材,為搶下這個頭香,永豐金與富邦金暗中較勁,將引爆一場中國「市政府」與「省政府」的勢力之爭。

一月二十九日,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來台,放送利多,開放三張全牌照證券讓台資證券參股。六天後,永豐金宣布將與廈門市金財投資公司合作,成立第一家兩岸合資證券,在春節前向金管會提出申請,打算搶下第一張福建合資全牌照。

富邦找福建官股搭檔三年前即簽訂合作意向書

原本外界預期,富邦金早在三年前就與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簽妥合作意向書,要合資設立海峽證券,沒想到卻被永豐金搶得頭香,令外界大感意外。

這三張牌照為何如此迷人?為何頭香不是和廈門市政府交情深厚的富邦金,反而是永豐金搶先一步?

這次,郭樹清送出的三張證券合資全牌照,分別是上海、福建、深圳,各開放一家合資全牌照券商,台資券商持股比重可達五一%。這是中國政府首次開放讓台資券商持有超過五成的股權,不但優於外資的待遇,而且參股的陸資對象不限於金融業,可經營的業務也包含過去無法開展的經紀業務。

而富邦金和永豐金競逐的,就是福建地區的牌照。有「小台灣」之稱的廈門,向來是富邦金在中國布局的大本營,早在二○○八年,富邦金就入股廈門銀行,奠定和廈門市政府的合作關係。

永豐從廈門官股攻入一個週末就談妥投資婚約

相較於富邦金早早在廈門卡位,永豐金登陸腳步較慢,二○○九年第一屆海峽論壇舉行時,永豐金甚至連邊都沾不上,最後是參加「媽祖進香團」,才勉強擠進會場。

但永豐金從布局中國,到成立第一家兩岸合資券商,只花了三年時間,相較於元大、群益等在登陸蹲點逾十年的券商,簡直是坐上特快車。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莊銘福笑稱,永豐金這次有機會後發先至,全靠「媽祖保佑」。

永豐金在短短一個週末內,就火速和廈門市政府全資掌控的金財投資談定合資案,也就是二月二日週六凌晨達成協議,並趕在隔天週日上午召開永豐金證券臨時董事會,決議通過合資案,旋即在週一發布消息。

如今,永豐金和富邦金都想爭取福建地區的合資證券牌照,但貴賓券只有一張,富邦金在海西耕耘已久,早在三年前就和福建省政府訂下「婚約」,這場福建全資證券牌照爭奪戰,將演變成一場中國行政單位勢力大戰。

「廈門市政府和福建省政府,哪一個比較大?」一名熟悉富邦金內部運作的人士表示,永豐金的合資對象是廈門市政府旗下的金財投資,富邦金的合資對象則是福建省政府持有的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一個是「市級政府」,一個是「省級政府」,在爭取福建這張牌照,富邦金仍信心滿滿。

凱基證也鴨子划水搶照戰可能演成三搶一

凱基投顧金融產業分析師方文妍比喻,兩家金控結親的對象「就像是大安區和台北市」,「這場牌照爭奪戰,比的是當地政府的實力。」不過,永豐金發言人張晉源也指出,廈門屬於直轄市,並非在福建省管轄之下,沒有誰大誰小的問題。

除了富邦金和永豐金,開發金控旗下的凱基證券也鴨子划水,正評估與福建產業集團合作。換言之,福建的特許牌照,未來甚至可能演變為三搶一,成為台資券商參股的灘頭堡。

一位資深證券業人士指出,國內業者想要從福建這張「全牌照」爭奪戰中勝出,並非先搶先贏,審批的主控權還是握在中央政府手裡,台資券商想要搶頭香,除了靠財力、品牌、規模等,更重要的是「關係」。

除了三張「貴賓券」,郭樹清還送出「普通券」,就是在其他金融改革先行先試區域,台資券商持股比率最高為四九%,牌照張數不限。證券業人士認為,普通券應不會超過三張,但目前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台資券商就有十七家,有些券商還不只一個據點,因此,總計不超過六張的合資證券入場券,將讓國內金融業者競爭更加白熱化。

【延伸閱讀】台券商西進,晚起步的反而早達陣

早起的鳥兒一定有蟲吃嗎?台灣證券業在中國發展的故事剛好是反例。

證券業是台灣金融業中最早到中國蹲點打拚的,十多年前,國內券商就在上海、深圳等地設辦事處,並各自尋覓合資對象,為的就是待中國開放後取得全牌照,深耕中國證券市場。

一路走來,包括群益、元大、元富等台資券商在中國的發展卻是「苦守寒窯」,始終不得其門而入。反觀富邦金和永豐金,雖然起步較晚,但登陸過程卻相對順利,原因在於,他們找的合資對象不是大陸券商。

按照中國過去的規定,台灣券商的合資對象必須是中國境內證券公司的子公司。早到中國發展的台灣券商,一來在中國券商眼中姿色比不上外資券商,二來雙方若合資成立新券商,將影響中國券商自身業務,反而落得找不到合作對象的窘境。

永豐金的合資對象廈門市金財投資尚未成立證券,彼此沒有利益衝突,所以合資案不僅能火速談成,台資券商也較易取得主導權。而富邦金的合資對象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主要從事基礎設施投資,剛涉足金融業,須借助台灣經驗,才能在這場證券登陸的馬拉松賽跑中先馳得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54

棄舟登陸話九倉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1/02/blog-post_16.html
九龍倉集團(00004:HK)宣佈3年來首次供股,每10股供1股,供股價36.5元,集資淨額99.8億港元,集資所得主要作為額外中國物業發展及相關投資融資。這個令筆者想起當年已故包玉剛爵士(CBE,JP,1918年11月10日-1991年9月23日)「棄舟登陸」的往事。

1886年保羅遮打成立的香港九龍碼頭及貨倉有限公司乃九倉前身,公司擁有九龍倉碼頭等貨運碼頭並以經營港口轉口業務為主。1970年代九倉積極收購海港企業有限公司、香港電車有限公司、天星小輪有限公司等,並把前兩家公司私有化。
70年代中業開始,李嘉誠利用長江實業(0001:HK)集資和營運得來資金,乘著當年英資因過度拓展而陷於財困的局面,逐步收購他們旗下的資產,其中之一個的目標便直指怡和集團的主要旗艦九倉。當年李嘉誠不動聲色,出其不意地分散不同人仕大量暗購九倉股票,使九倉的股價在短短幾個月內由13.40元狂升至56.00元,引發九倉立即部署反收購行動。由於當年九倉英資有股東資金有限,只好向最後向匯豐銀行(0005:HK)求助。在匯豐銀行與李嘉誠洽談之際,資金雄厚的包玉剛介入九倉的爭奪戰中。於是李嘉誠主動將持有的1,000萬股九倉轉讓給他,從中獲利近5,900萬港元。自此,包玉剛與李嘉誠兩大華資財團變相結盟,令包玉剛順利取得九倉控制權後,他之後把手中持有的另一老牌英資洋行和記黃埔(00013:HK)的股票轉讓給李嘉誠為他後來入主和黃伏下一重要一著。
包玉剛爵士,浙江寧波鎮海人,父親為包兆龍。1955年包玉剛以70萬美金買下一艘英國造舊船「金安號」,創建了環球航運公司。其後因蘇伊士運河危機造成航運費用上漲,包氏乘機增購船隻以擴大規模。1965年開始,包玉剛成功開拓石油運輸市場,取得蜆殼公司、埃克森、英國等石油公司大量租船合約。直到1977年,包氏因旗下環球航運集團載重噸位達1,377萬,成為「世界船王」。自19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後,包氏有感航運業將衰落,故實行「棄舟(賣船)登陸(買九倉)」政策。自至1980年,包玉剛透過買入李嘉誠持有的九倉股票,成功完成收購九倉之大業。
現時九倉以地產發展為業務的策略重點,旗艦投資物業為海港城及時代廣場,另外還包括通訊、媒體及娛樂業務旗下的有線寬頻和九倉電訊,以及隸屬中國業務的現代貨箱碼頭。此外九倉現時在內地擁有超過一億平方呎的土地儲備。以2009年入帳的三百七十萬平方呎內地地產項目計算,其營業盈利已首次超越港幣十億元,邊際利潤高達33%!


大股東會德豐(00020:HK)持有50.02%九倉,即1,377.55百萬股。以會德豐已發行股數2,032.0百萬股計,折合每股會德豐持有0.6779股九倉。以2011年2月17日會德豐和九倉收市價分別28.65元和52.80元計算,會德豐所持有0.6779股九倉值35.79元,相對會德豐收市價28.65元有24.94%溢價!


根據2009年報,會德豐和九倉的每股資產淨值分別為34.30元及41.83元。因此會德豐每股資產淨值34.30元中有28.36元(即41.83元 X 67.79%)是來自九倉股權中的資產淨值,故會德豐本身持有(扣除九倉股權中的資產淨值後)的資產折合每股資產淨值便應是5.94元。
根據九倉2009年財務摘要:
  • 營業額175.53億港元,同比增長10%。
  • 營業盈利85.54億港元,同比增長13%;若不計入投資物業重估盈餘淨額,股東應佔盈利78.17億港元,同比增長86%;若計入投資物業重估後的股東,應佔盈利175.01億港元,同比增長180%,折合每股盈利為港幣6.35元。
  • 負債比率為17.5%,集團包括物流業務的資產當中有32%為人民幣資產。
  • 末期息每股港幣0.64元,全年股息合共每股港幣1.00元,同比增長25%。
旗艦投資物業:海港城及時代廣場

根據九倉2009年財務報告,海港城總營業資產港幣632.21億元,收入港幣53.56億元,營業盈利港幣40.71億元。總樓面面積達840萬平方呎,包括商場(194.8萬平方呎)、寫字樓(443.5萬平方呎)、服務式住宅(67萬平方呎)、酒店及會所(136.4萬平方呎)。 


時代廣場總營業資產淨額港幣240.57億元,收入港幣14.26億元,營業盈利港幣12.42億元。總樓面面積達199.9萬平方呎,包括商場(93.6萬平方呎)、寫字樓(103.3萬平方呎)。

以總營業資產淨額計,海港城及時代廣場折合每股值(以2009年財務報告評估)31.67港元。

中國業務
根據九倉2009年財務報告,集團於中國內地的總土地儲備已超過一億平方呎。其中華東地區52.1百萬平方呎,其他地區4.4百萬平方呎。總營業資產港幣410億元,折合每股值14.88港元。2009年亦是九倉中國業務開始進入收成期的年份,地產投資稅前盈利港幣28.70億元;地產發展稅前盈利港幣11.39億元。

現代貨箱碼頭

九倉持有現代貨箱碼頭有限公司67.6%權益。碼頭在葵青的泊位分佈於一號、二號、五號和九號貨櫃碼頭,總處理能力達700萬個標準箱(2009年吞吐量512萬個標準箱)。另外在珠三角、長三角及其它中國沿海地區投資項目包括:赤灣集裝箱碼頭、蛇口集裝箱碼頭、太倉國際門戶及大鏟灣碼頭(一期)。


根據九倉2009年財務報告,現代貨箱碼頭總營業資產187.36億元,現代貨箱碼頭華南地區、深圳(包括南沙)和葵青吞吐量分別下跌14%、13%和14.5%。深圳及香港的市場份額分別維持於約55%及45%。綜合收入為港幣28.40億元,同比下跌17.59%;綜合營業盈利港幣13.07億元,同比下跌18.72%。

九倉物流(包括碼頭)稅前盈利港幣16.80億元,同比減少11.44%。
其它業務

其它業務包括除海港城及時代廣場外收租物業、馬哥孛羅酒店、有線寬頻(集團持有73.8%權益)及九倉電訊。

根據九倉2009年財務報告,總營業資產港幣171.67億元;馬哥孛羅酒店除稅前盈利港幣2.33億元,有線寬頻及九倉電訊稅前盈利港幣1.63億元。

根據九倉2010年6月30日財務摘要:
  • 股東應佔盈利為港幣98.88億元,同比增長41.76%;每股基本盈利為港幣3.59元,同比增長41.90%。
  • 若不計入應佔投資物業重估盈餘淨額,期內股東應佔集團純利則為港幣42.04億元,同比增長27.70%。
  • 碼頭業務稅前盈利港幣7.83億元,同比增長4.53%。倘若碼頭業務2010年稅前盈利港幣15.66億元,折合每股盈利貢獻為港幣0.57元;若以年折現率7%計,十年現金流折現值港幣4.00元(十五年現值港幣5.19元)。
  • 總資產港幣2,022.96億元,同比增長4.38%;總負債港幣716.52億元,同比增長4.91%;淨資產港幣1,306.44億元,同比增長6.94%;總負債/總資產比率35.42%。
  • 中期股息每股港幣0.36元,每股資產淨值港幣47.43元。
以2011年2月16日收市價港幣52.60元計,週息率1.90%,股價/賬面值1.11,市盈率7.112。倘若九倉中國業務開始進入收成期,現價吸引而供股價36.5元合理。

繼當日「棄舟登陸」策略之成功後,今天「南水北調」會否令九倉再登高峰?


(有關九倉十年財務摘要,可參考Google Docs:《
九倉(0004: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