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恒指真的升到你不信,一再讓那些一心等回調的朋友失望。我一直認為,不論你覺得後市是否會回調,都要持有30%的貨。就算下調,30%的貨都不會令 你的組合損失慘重。如果升上去,又可以慢慢加貨,不會因為手上全是現金而出現心理不平衡,反而還是不敢追。就像我覺得滿倉不是那麼好的策略一樣,空倉也絕 對不是好策略,因為人都有機會看錯。 最近我們的組合應該買些什麼?首先本地銀行股可以留意。相對本地銀行股,內銀股都沒有怎麼大跌,我 認為還是較貴的。因為道指是一個領先指標,它成功站在8000點之上,已經代表第二波金融海嘯出現的機會很小。大家之前怕的是第二波海嘯,所以銀行股跌到 那麼慘。如果不出現的話,本地銀行股將最受惠。恒生銀行(00011.HK)最近就開始發威。在本地銀行中,我最看好的是大新銀行(02356.HK)和 中銀香港(2388.HK)。因為這兩只相對於海嘯前正常盈利來說,都太便宜。 內房股也是投資組合中重要的選擇。而看上去近期一線內房 股都升得太多,我們可以留意一下二線的。其中保利香港(00119.HK)是不錯的選擇。其擁有一線的資產和背景,卻因?市值小而被投資者忽略。08年的 時候,投資者都擔心一些內房股因為負債過高,資金周轉不靈而倒閉。那些內房股的股價也是跌到倒閉價。但是現在看回去,似乎太過悲觀了,在香港上市的,一家 倒閉的都沒有。 工業股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香港市場上提供到很多工業股可以選擇。08年下半年開始,原材料價格大幅回落,對工業股相當 有利。而在衆多工業股中應該如何選擇?方向是,選擇一些在海嘯中不會被搶訂單的,反而因?其他公司倒閉,令他提升自己市場佔有率的公司。08年很多的工業 股都跌得相當慘,原因多數離不開原材料上漲,訂單減少。如果經濟慢慢恢複加上原材料價格回落的因素,相信工業股都可以做回正常盈利。在每一次的大洗牌之 後,龍頭都會越來越強壯。不但是恒指不斷創新高,成交量最近也是相當強勁。星期四950億的成交,更讓我想起07年的狀況。因此,證券股也是可以留意的對 象。成交量上去,股票經紀的收入都隨之上去,而經紀行成本又不是太大變化,所以銷售額上去直接會大幅拉動證券行的盈利。 最後,水泥股也是可以留意的。只是一線的已升太多,也是可以留意二線的。內地零售股方面,雖然質素也是很好,但我始終覺得還是太貴,大市調頭的時候收不住,是比較進取的選擇。 |
| ||||||
上 星期三,端午節前一天,大市升了差不多900點。本地銀行股,如恒生銀行(00011)就升了5%左右。而內銀股中,最厲害的非中國銀行(03988)莫 屬,股價更升了差不多9%。根據以上三個情況,大家一定會猜想中國銀行的子公司,中銀香港(02388)的表現都應該不會太差。但當天中銀香港只升了2% 左右。 當天收市後,Victoria看見有散戶打電話上財經電視節目,問中銀香港為何升不起來。而股評人用的也只是一般的解答,對散戶沒有實質幫助。 工銀亞洲力沽中銀 如 果大家有留意這一個月中銀香港的賣盤,其實不難發現一直有一個工銀亞洲證券的牌在沽。而每次它排出來的數量都十分驚人,比如連續幾檔排幾十萬股。現在香港 交易所(00388)的網站多了一個功能,便是中央結算系統持股紀錄查詢服務。大家只要輸入想查詢的股票號碼,基本上哪一間證券行持有某一股票多少貨,是 一目了然的。最高峰時,即是今年三月中,工銀亞洲證券持有5億股中銀香港。 中銀香港平均每天成交量只有大約3,000萬股。即使那個基金可 以做到每一天成交量的一半,它都需要起碼沽足30多天。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那麼大的一個基金在沽貨,為何早前中銀香港股價仍然可以站於11元?理由很簡 單,我發現每逢中銀香港跌穿11元,工銀亞洲證券便會停手不沽。這也可能是基金經理給交易員的指令。 沽壓消化股價升逾10% 上 星期三是非常關鍵的一天。當天雖然中銀香港股價表現差勁,但成交量卻達到了8,000多萬股,是平日的兩倍多。依我觀察,一半以上的成交都是來自工銀亞洲 證券的。而根據當天香港交易所的資料,工銀亞洲證券只沽剩1億多股而已。因為港交所提供的資料是延遲兩天的,所以Victoria便猜想它剩下的股數只需 兩至三天便會沽完。於是星期四晚上,我立刻在自己的Blog上跟大家說下星期要留意中銀香港了。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原來經過了上星期三的大 成交,工銀亞洲證券的貨已經沽得七七八八了。星期五開市頭幾分鐘Victoria還看見它的沽盤,沽了幾十萬股後,便再沒有看見沽盤出現了。經過了一個多 月,這麼龐大的沽壓,終於被市場消化了。那時Victoria便知道中銀香港真的要開始追落後了!最後,它升了超過10%。 王雅媛(Victoria) (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曾勝出大學模擬投資比賽冠軍,現任職證券行。 我的投資博客http://blog.sina.com.cn/wangyayuan1217 | ||||||
| ||||||
在中國的體育用品品牌裏面,市場明顯把它們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享受高市盈率(本益比)的一線品牌,如李寧(2331)和安踏(2020),第二類便是市盈率差不多低一半的二、三線品牌,如特步(1368)、361度(1361)和匹克(1968)。 早前361度公布上市後首份業績,截至2009年6月底止,收入增長161%,至人民幣34.46億元,純利大幅上升253%至人民幣6.32億元。毛利率由26.4%增加至34.6%,看上去每樣數據都非常好。 361 度旗下產品有三類,分別是鞋類、服裝、配件及其他,分占收入46.9%、50.9%及2.2%。2008年361度賣了1,210萬雙鞋,2009年竟賣 了2,040萬雙,多了70%。服裝的數據更誇張,2008年賣了880萬件,2009年竟賣了2,880萬件,增幅228.9%。 投資人買這類股票時要分清楚,究竟營業額中有多少是真的銷售給了消費者,而又有多少只是上了架,還沒有賣出去的。什麼是上了架還沒有賣出去的?品牌公司主要以三種方法去增加分店,一是公司自己經營,二是分銷商自營,三是通過加盟商去經營。 當分銷商或加盟商開設一間店鋪時,會向品牌公司拿貨。實際上,那些品牌只是上了架,還沒有賣到消費者手上。品牌公司可能在沒有收到款項情況下,已經記入了當年的營業額。 這種情況可以想像為一間可以退款的美容公司一樣,某美容公司剛開業第一年,因大受歡迎,預售很多套票出去。那年營業額便會超好。 但其實消費者是可以退款的。過了一年後,遇上金融海嘯,消費者都紛紛要求退款,可以想像之後一年美容院的業績是多麼慘不忍睹。 361度的應收帳款是非常高的,全因361度給分銷商的「賒數」限期非常長。應收帳平均周轉日2006年時為64天,到2009年已經超過100天,比李寧、安踏多出最少一倍。如此寬鬆的限期,為的是讓分銷商有錢開鋪,大幅迅速擴張,做大銷售額。 這種策略從短線來說,可以令公司一夜膨脹。 但這種情況下,產品是否真的受市場歡迎,抑或只是積壓在分銷層面上,投資者很難判斷。 當市場逆轉的時候,如果分銷商財政出現問題,公司就要承受很大的風險。(作者任職申銀萬國證券,負責港股經紀業務,在2007年2月中港模擬投資比賽下冠軍)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ls9z.html
作为精明的投资者,我们首要项目是捕捉大趋势,即所谓”有智慧不如趁势”。至于中期趋势,可利走势工具协助走位,须明白形势不利自己时要忍、形势有利自己 时要狠、看事物要准。而炒短线者,则必须先学会评估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摆动指数,才能掌握股市一涨一落的韵律。
投资最好分三路进军,利用循环周期、趋势及摆动指数,制定长、中、短期策略。”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做到进退有据,才可决胜千里。
滚雪球不合时宜
《易经》有云”亢龙有悔”,充分反映中国人的智慧。现实世界中任何事物不会永远向上,而是盛衰循环。
回想2001年1月时,摩根士丹利两位著名分析员认为,美国在线(AOL)收购时代华纳后,股价估计可升50%至75美元。事实却是到了2007年8月,时代华纳的股价只剩下18美元。
美国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或注册金融分析师(CFA)的训练,只教学生以过去推算未来,却没有告诉他们未来不一定是现在的延续。我老曹不是苛责分 析员,因为根据当年175项数据显示,这次合并应该是会成功的,但问题是利用100项假设去寻求一个长远方向,命中率可能比导弹击中目标的机会更小。
买入后持有与分散投资,是大部分所谓投资专家授之予投资者的方法。这些方法自2007年11月起皆遭遇滑铁卢。我老曹主张”势”,无论买股、买债、买贵金 属或房地产,一切都要依市场形势来做决定。2001年买黄金,2008年3月离场;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进军港股,2007年10月大撤退;1995年 至1997年投资伦敦物业,2006年至2008年大撤退,一切均以趋势为依据。
投资有如上战场打仗,必须攻守有据。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连手,以寡敌众,打败我老曹的老祖宗曹操,便是周瑜和孔明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有利形势,打败拥有数十万军队的曹操。因此说,战争成败不在人多而在策略运用,投资成败不在钱多而在乎攻守有据。
在牛市中不少人都自以为是投资天才,但刹那光辉不代表永恒,一旦转为熊市,便满街都是眼镜碎。而在盘整市中,大部分投资者往往在接近高点时才大量入市,接近低点时却出货,做错大部分买卖决定。
真正能长期跑赢大市者寥寥可数,就连投资天才巴菲特,成功将1963年的1万美元变成今日数千万美元,都是全靠长期持有优质股并乘上1982至2007年美股超级大牛市快车。过去股市是价值投资法的天堂(value way to riches),但2008年起的巴郡也遭遇损失。这究竟代表今天的优质股份愈来愈少,还是现在并非适合的投资时刻?抑或是买入持有已非最佳投资策略?
练就火中取栗的本领
作为精明的投资者,我们首先要捕捉大趋势,即所谓”有智慧不如趁势”。例如香港地产商之所以成为巨富,正因赶上1967年至1997年香港楼市反复向上的大趋势。如此的大趋势,一生难得见一次。
至于中期趋势,近年的例子有2002年至2008年的美元贬值潮、2001年9月开始的金价上升周期等。这些中期趋势,通常可维持三、五、七年,投资者捉 到”鹿”也要懂得将之脱角,明白形势不利自己时要忍、形势有利自己时要狠、看事物要准。当形势由利好转利淡时即要止蚀,也可利用技术分析去捕捉中期的升跌 小浪。
炒短线者,则必须先学会评估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摆动指数并掌握股市一涨一落的韵律。这是极专业的事,并非我老曹专长,请另找高明。”炒”字以”火”及”少”组合而成,成功炒家必须炼成”火”中取栗的本领,不然,只有愈炒愈”少”。
投资最好三路进军,即利用循环周期、趋势及摆动指数,制定长、中、短期策略。所谓”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做到进退有据,才可决胜千里。
宁买当头起 莫买当头跌
除了”止损不止赚”,我老曹另一投资座右铭就是”加涨不加跌”,即每次投资均分注买入,亏本便卖掉,当投资开始有利润时,不但不卖反而再买。
我们只可在肯定已看清趋势时才加码。在亏损的形势中,投资者只能选择忍受或离场,千万不可增加注码。须知道投资市场不是表现勇气之地,你凭什么坚持死硬立场,甚至加仓赌反弹?
请记住牛的脖子上挂着响铃,故牛市出现之时,不少人听到铃声;反之熊市却突然出现,例如1997年8月、2000年3月、2007年10月,当人人都以为只是一次小调整时,大熊便现身。
无人可以预知市场的高低位,故切勿奢望自己可最低价买、最高价卖,反而应该”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当股价从低位反弹上升10%到15%之后,在群众 哭泣之时,投资者可利用基本因素分析事物,再以技术分析决定买入强势股的时机;如股价从高位回落10%到15%之后,尤其当人人都要疯狂跟进之时,即可出 货获利。我们其实毋须估顶、抄底,等到趋势形成后再加入也不算迟。
面对金融海啸,不要犯傻空沮丧!投资者可以减仓,但不可以被人赶离场而变成一无所有!这一刻,90%的投资者都有损伤,有人仅轻微擦伤,有人则伤重卧床, 此乃无法避免之事,但千万不可离场!一旦离场,一辈子就过去了。还是想想如何把财富赚回来吧!人生在世,最后一场战争才决定胜负,未打完最后一场仗,谁知 输赢?
纸上谈兵易,行军遣将难。投资策略中最重要的”止损不止赚”、”加涨不加跌”两大要诀,如运用得宜,已可成为小富。
|
||||||
今年五十富豪榜出現大執位,跌出 榜有九位之多,不少都是富豪榜多年常客,如瑞安建業的羅康瑞、名牌公子潘迪生,都因業績大跌而拖累股價,身家因而縮水。但部分落榜者如劉鑾雄及廖烈文,身 家其實有微升,約有十億元,只因新進富豪表現標青而跌出榜外。新入榜的伍兆燦家族,因為持有九建而獲派九巴股份,身家勁升至廿一億,一躍打入第三十二位; 而在經濟衰退逆流而上的還有快餐大王大家樂羅騰祥家族,打入第四十七位。不過其他新上位者大部分都與內地關係密切,可見靠大陸致富乃是大勢。逆市身家勁升 的,包括兩位農業大亨,郭浩和楊斌,創業板龍頭大哥顧雛軍,以及福建傑青陳順利,俱是大陸富豪。香港企業家上位,亦要靠大陸市場,像德永佳的潘彬澤,一年 間身家暴漲一倍七,升幅冠絕富豪榜。 蘭花大王楊斌專營蘭花苗培植的歐亞農業,今年七月在港上市,短短不到半年,大股東楊斌持股總值已升至廿 三億元,在香港富豪榜排廿九。若計及其他非上市的地產及旅遊業務,美國《福布斯》雜誌估計楊斌身家高達七十億元,為中國第二大富豪。不過,楊斌不斷強調自 己只是普通人:「普通得連西裝也只有一套,皮鞋也只有一對。雖然我也有平治,勞斯萊斯,但只為工作需要,用來接待客人,平日都只開一部小吉普車。」說罷, 還着記者到他臥室的衣櫃看看,坦蕩蕩得很。訪問那天,天氣冷至攝氏零下十度,身處遼寧瀋陽大本營的楊斌,卻只穿白色短袖反領Lacoste T恤,外披絨外套,腳踏北京百年老號「內聯升」的布製功夫鞋,楊斌謂身體硬朗,全因受過軍訓,而這卻是因為窮。父母雙亡遭歧視原來楊斌五歲便父母雙亡,靠 祖母擺茶水攤子養育成人,更因此給人歧視。「所以我對自己說:『雖然你們有父母,但長大後我要比你強;我要多賺錢、多吃點肉。』那時開始,就立志一定要成 功!」而他選讀遼寧省海軍第二炮兵學院,正為不用交學費。不過,學到的兵法,卻能用於實際的管理上,如「用人不疑」。香港的分析員亦指像楊斌一樣敢於聘用 外國人作管理層是國內少見的例子。來自荷蘭的蔬菜部經理阿里(Arie Hartman)是其中一員,「楊斌很信任我,讓我自己做研究。」楊斌還有一招「美人計」,就是介紹中國女孩給五十多歲仍單身的阿里,讓他落地生根,而阿 里亦表示已計劃和該女孩結婚,並繼續替楊斌工作。 成衣貿易起家楊斌最初並不是搞農業的,八七年赴笈荷蘭,畢業後看準東歐解體的商機,於是便 以荷蘭為中轉站,把中國入口的棉製品和成衣等賣予波蘭及俄羅斯等國,第一宗生意就賺了三萬美金。至九二年,每年生意額已多達四千萬美金。由於荷蘭的鮮花出 口佔世界市場七成,楊斌居住的城市萊頓,周邊都是溫室,而住在他隔鄰的花農年收入竟達二十五萬美元,是中國農民收入五百倍以上。楊斌於是興起引進荷蘭的農 業模式回中國的念頭,卻遭家人、朋友大力反對:「朋友笑我傻,太太更要脅要離婚。」但楊斌深信自己方向正確,一意孤行,太太亦沒法子。九二年,楊斌先以花 卉貿易開始,引進鮮花至中國市場。到了九四年,他索性回國建設大型的溫室和冷庫公司,自行生產。一心以為內地種植的花卉的成本低,轉售至日本和韓國,毛利 可更高。 蘭花教授救生意誰知如意算盤打不響,全因種植蘭花不易,直至九七年,楊斌認識了曾於加州大學細胞發展生物學部蘭花研究中心任客席教 授,有三十餘年栽花經驗的谷祝平,才出現轉機。谷祝平亦經營類似生意,但苦無資金擴張,於是在一個出錢,一個出知識的合作下,歐亞農業研究出快速的繁殖方 法,一株蘭花苗在個多月便能長出二十五個新苗,所以可以大量繁殖。而選擇瀋陽作種植基地,一來因為曾在遼寧省當兵的楊斌在省會人脈廣泛。另外,谷祝平解 釋:「培植蘭花要有充足的日照,要有水分,但不能太潮濕,否則會焦尾。」由於瀋陽與荷蘭的緯度只相差十度,同處溫帶地區,所以特別有利花卉種植,加上緯度 較低的瀋陽日照時間較長,又屬大陸性氣候,雖然夏熱冬寒,但谷祝平說:「蘭花苗不怕冷,只怕太濕。」而且瀋陽是北方第二大城市,物流方便;既有高速公路南 接北京、北接哈爾濱;距大連港口又僅三小時車程,便於出口至韓國及日本等主要市場。 荷蘭村投射感情九成生意來自蘭花的歐亞,去年營業額達六 億三千萬元,純利一億九千萬元。不過,楊斌的夢想並不止於做蘭花王,他發展的荷蘭村,既包括大型的花卉及蔬菜溫室,還有住宅、度假村及遊樂場,預算耗資十 八億人民幣。事實上,楊斌不單對萊頓抱特殊感情,在荷蘭生活得久了,連口味也非常歐化,最愛吃法國鵝肝和烤魚,而他的嗜好亦是下廚,「朋友都說我家是荷蘭 最好的中國餐館。」他親自下廚示範,不消半句鐘便弄好小餛飩湯、鍋貼、小籠包和菜肉包。不過見他煎兩盤鍋貼,便用上四分一瓶油,怪不得挺着大肚腩的他,遭 醫生勒令減肥。 郭浩由超小至超大同樣靠農業發大達的郭浩,和楊斌恰恰相反,「今年七月我做身體檢查時,醫生竟說我營養不良……」賣有機蔬果 擁身家廿三億的超大現代農業(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總裁郭浩,被醫生指蛋白質偏低,皆因他慣了在公司吃飯盒。中國工商銀行旗下工商東亞證券研究部主管趙永 初說:「上月我跟他做公司專訪時,他已買定兩個飯盒同我一齊食,準備傾到天黑。」結果那晚談了四小時至晚上十時。原本做開電子貿易的郭浩,九十年代開始賣 有機肥料,因生意愈來愈好,遂發現有機農產品有市場,實行撈過界。郭浩開始實驗時,是種車厘茄,而超大就憑這超小的車厘茄起家,十畝農地上種出逾萬斤,每 斤成本價低至四毫,但批發價可賣到四元多,毛利之高令他決意大搞。 軍訓式管理農民種植有機蔬菜,業界指最難做的是品質監控,農民須依足綠色 食品的要求,由選種、施肥、育苗以至收成等程序缺一不可,郭浩遂採取軍訓式的管理模式。舉例說種田,由一位隊長統領五位伍長,他們再細分各自督導十位農 民,務求全按照種植指南的超大「天書」來做,以免買家不收貨惹紛爭,而農民都是幫超大打工,「唔合格的就炒魷,超標的就有獎金。」一名經銷商說。事實上, 超大亦會重賞專才,郭浩舉例說:「以前蘆薈生吃對身體有害,但兩年多前一群為數七、八人的科研人員成功培植到有機品種可生吃,為公司帶來千萬生意,因此獎 了三十萬給他們。」不過,有機蔬果在中國的售價會比普通品種貴三到五成,故超大選擇種植園,都集中在經濟增長高的省份,如海南、江蘇、福建、廣東等省,市 民較注重健康兼消費得起。 監控農產品價格而最殺食一招是在總部的情報監控,超大位於福建的大本營設有一個交易中心,在蔬菜收割前五天,先搜 羅全國批發商的報價,然後儘量把產品運到菜價最高的地方去賣,以賺取較高的利潤。難怪超大由九八年賺七百萬元人民幣,急漲到今年的四億,生意額從二千萬躍 升到七億多。業績超前,惟郭浩卻笑言最不滿意是公司的名稱,他解釋:「『超大』易給市場有過高期望,應該叫『超小』才恰當。」公司發圍後,老闆更須中港兩 邊走,原來怕坐機的郭浩,每次由福建來港須坐十二小時汽車;而太座趙娜麗也是超大的執行董事,兩公婆日忙夜忙,在這半年間未跟獨生女吃過一次飯呢!郭浩提 起,不禁猶有所憾。 顧雛軍收購科龍揚名格林柯爾雖然是創業板最賺錢企業,年賺數億元,但去年七月上市以來,股價潛水近年。熟悉顧雛軍的人都 說他其實很介意這樣受冷落,說他求名甚急,更試過花費二百萬元在北京報章上大賣廣告。至今年十月底,顧雛軍以私人身分一擲五億元入主全球第五大冰箱生產商 廣東科龍,開創國內民營企業收購鄉鎮企業的先河,讓市場嘩然。顧雛軍說:「這比花錢在中央電視台賣廣告更收宣傳效果。」同月,格林柯爾獲《福布斯》選為全 球最佳二百間小型企業之一;而顧雛軍本人亦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二十名,一遂其揚名的心願。在香港富豪榜中,他亦排廿五。 股價低心有 不甘記者問,有吐氣揚眉的感覺嗎?顧雛軍先報以特別洪亮的笑聲,然後答道:「我還以為你會說我『鹹魚翻生』。這一刻,等得太久、太遙遠了,心情已經不再激 動。「從前股價實在太低了,現在三元五角才算正常。以每年純利三億多元來說,即使在主板亦算不錯吧!」顧雛軍認為格林柯爾是年增長達三成的優質公司,在創 業板市盈率卻甚低,「是不公平嘛!」上市之初,格林柯爾市盈率一直只有五、六倍左右,最近才升至十二倍。那當初何必選擇創業板?「其實我們可選擇在納斯達 克上市,但一心以為香港創業板較新,應會先炒上才會掉下來。本打算三月底上市,但遇到少許麻煩,便延至七月才上;怎知一上,就立即掉下來!」雖然股價上落 只是賬面富貴,而顧雛軍亦未有沽過股票,但他向來好勝,如在訪問時提到十五歲上山下鄉,到農村插隊幹活,不到四十天,所挑重量便能追得上一般農民。最差也 拿九十九分到七七年,鄧小平恢復大學考試制度的第一年,顧雛軍指自己是以優異成績考入江蘇工學院,而且在大學時代的成績很不錯,「六門專科中,只有一門最 低,拿九十九分。」覺得他有點囂張?不錯,因為這種性格,顧雛軍說因而得不到老師的疼愛,被批評為「驕傲自滿」,甚至喪失入共產黨的機會。但這種性格也促 使他完成無氟製冷的發明。話說一九八七年,聯合國制定了《蒙特利爾協定書》,協議保護臭氧層並逐步淘汰氯氟化碳(CFC)的製冷劑(俗稱「雪種」)。「協 議簽署後,大家都一窩蜂跑去研製無氟製冷劑。」顧雛軍說翌年他向同學吹牛道:「『這個發明並不困難啊!』但當時誰也不相信。」埋首研究兩、三個月,顧雛軍 便發明了一種省電環保的製冷劑,在同學的鼓勵兼慫恿下,顧雛軍決定下海從商。 五百元創業當時顧雛軍只有五百元身家,根本不夠創業。但他不認 輸,終獲中國軟件技術集團出資,對方佔兩成股權。後來中國軟件領導層變動,要求退股。「他們的五十萬本來有三個月寬限期,我兩個月不到就還清了!」果是三 句不離其本色。九○年他進軍歐洲,由於杜邦等大公司至九三年才推出這類產品,所以那幾年在歐洲是獨市生意,擴展迅速。「但九五年我們才進軍北美,時間實在 太晚了。」於是他決定以收購擴展業務,九六年他看中了一家於紐約主板上市、經營製冷設備的公司,但由於財力不足,結果失諸交臂。顧雛軍說其後兩年,他都很 沮喪:「如果我是個猶太人,我可能一個下午就可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他們就是對中國人不公平。」這次失敗,使格林柯爾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至今仍微不足道, 現在說來他仍耿耿於懷,亦因此顧雛軍認為自己仍未算成功。 陳順利靠入世入榜身家十三億的和順特種纖維控股主席陳順利,家住福建豪宅;三千多 呎的頂層複式連花園單位,可俯瞰四周景致。在內地出入代步的是寶馬七系和凌志,在港則乘平治S500和勞斯萊斯,手戴伯爵鑽石腕錶,連腳上皮鞋也鑲有仿 鑽。滿身貴氣的他,最愛跟員工說微時故事。連任職其私人助理兼司機僅一年的吳大鵬也知一二:「他小時候父親死了、母親跑了,家裡很窮。不是靠什麼父蔭而有 今天的成就。」陳順利十二歲喪父,自己和弟妹都由祖母帶大,但生活很苦:「一家四口就靠奶奶替人補網,一個月才賺五元、十元,再加自己放學後砍柴、出海捕 魚,也賺不到三十塊錢。「那時住的土房子不夠十五平方米。每逢下雨,屋頂就滴水,滴得床鋪也濕透。」陳順利說,「窮孩子,早當家」,加上雙親不在,常常被 人看不起。所以很早他就暗下要出人頭地的志願。 不做吃就做穿由於父親死在海裡的心結,陳順利很抗拒像大多福建同鄉般靠捕魚維生。當兵三年, 眼見改革開放的商機,他便決定退役回鄉創業。「我很早已決定做生意,一是做吃的,一是做穿的;兩樣都是生活必需品。」於是陳順利向親戚借來萬多二萬元,就 在福建做起服裝小買賣,之後一直向上游走,由開製衣廠,演變成開紡織印染廠,至如今生產紡織化纖。陳順利解釋:「時裝業的上游業務不一定毛利較高,但生產 的規模卻可以很大,盈利的實質數額也會很大。」他賣花讚花香的說,加入和順化纖的衣料不易起皺又輕柔,自己所穿的西裝也指定要太太買有混入化纖的。 發 達不忘進修雖然事業已步入坦途,但陳順利四年前仍報讀北京理工大學的遙距課程,學習管理及營銷,去年剛畢業,之後創了一套留住人才的方法:「在我公司打工 八年的人,可免費得一套房子。他的子女又可安排到省內的重點學校讀書,連他的愛人也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的福利。」不過,去年上市的和順,和香港其他 工業股一樣,並不受市場重視。自去年十一月掛牌後,股價一直徘徊在招股水平,至最近兩個月卻才發力,股價急升近倍。陳順利解釋這全拜入世所賜,原材料進口 許可證及出口配額制度的取消,生產成本會大大的下降。和順更正擴充廠房及計劃收購競爭對手,誓要發展為中國的DUPONT(即杜邦,全球最大的化工集 團)。由陳順利說來,他做生意由始至終都一帆風順,沒遇過大挫折或財政危機。他笑說自己人如其名:「父親沒給我留下什麼,就只給我留下一個好名字。」 潘 彬澤身家勁升逾倍由潘彬澤兄弟創辦的德永佳,是全球最大的針織布生產商之一,過去一年股價勁升一倍多,潘氏兄弟身家水漲船高至廿七億元。德永佳引起投資者 關注,除了針織布業務持續提供穩定的盈利貢獻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旗下品牌Baleno力攻大陸零售市場五年後,現已開始進入收成期。萬信證券研究總監黃國英指: 「德永佳較一般同行如福田等優勝之處,是他多了一瓣零售業務,令盈利的增長帶來較大的動力。」潘彬澤九六年中花四千五百萬元從馬家收購Baleno後,一 向做廠的他,由於對零售業並不熟悉,故當時力邀在佐丹奴主管中國零售業務的封偉倫及陳勉過檔打理業務。然而,最初封、陳兩人不肯跳槽,但潘彬澤在半年內不 斷多番親赴廣州與兩人交心,就連德永佳想打入中國零售市場的計劃和部署也與兩人商討。封偉倫見他決心這麼大,卻苦無門路,便建議他收購Baleno,結果 潘彬澤真的照做。買下Baleno後,提出全權交由封、陳兩人打理,且大手筆將Baleno四成六的股權分給他們。在甘辭厚幣下,兩人終被打動。 師 承佐丹奴自Baleno向佐丹奴挖角,其經營手法如以特許經營商方式拓展市場等,亦參照佐丹奴的一套,省回不少學費。而潘彬澤亦一心睇好中國市場,將大部 分資源集中投放在大陸的業務上,加上Baleno的貨品有四成由德永佳本身的製衣業務供應,令成本節省了一成,品質也易受控制。難怪在中國短短五 年,Baleno的分店由七十間開到最近的七百六十間,去年營業額大增五成三至十二億元,不但打低勁敵佐丹奴成為全國T恤銷售冠軍,更帶動母公司德永佳的 盈利有五成四的理想增幅。 成功因知人善任其實能知人善任,正是潘彬澤成功主因,如九一年招攬在道亨任職多年的銀行家丁傑忠加入,出任執行董 事,德永佳翌年即上市。目前德永佳位於東莞的廠房,員工達五千七百人,和潘氏四兄弟於廿六年前創辦時,可謂不可同日而語。「初初得他們幾兄弟和幾名同鄉一 起幫手做起,加埋都不夠十人,靠幾部『土炮』針織機日織夜織地經營。」在德永佳打工多年的老伙記周先生說。而潘彬澤創業後亦不斷細屋搬大屋,早年住九龍塘 多層大廈,之後遷進又一村花園,九九年尾斥資六千三百五十萬元買入渣甸山白建時道二十二號洋房,並將之拆掉重建,預計建成後潘氏一家會遷住,與其他富豪為 鄰。 50富豪榜附註:去年排名以2000年12月1日上市公司收市價計算今年排名以2001年11月30日上市公司收市價計算 @請參考>@ |
蒙蒂爾在論述價值投資的時候,將「必須關注週期性因素」作為一項重要原則寫進自己的書裡,他說,即使是長期投資者也不例外。
對於古板的價值投資人來說,週期因素的關注好像犯了大忌。但正像橡樹基金管理公司的霍華德馬克思說得那樣:或許我們不能預見未來,但我們至少可以為迎接未來而作好準備。
蒙蒂爾例舉了最典型的三個週期性因素「經濟、信貸、和情緒」。佐羅的看法是對週期性因素的關注會對你的投資有很大幫助的,但不是以此為主地來預測未來。
霍華德馬克思說:價值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可能會隨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瞭解我們在市場中的位置,會讓我們的投資更安全。瞭解投資者心理的變化,也 對我們的投資大有幫助,當投資者過激而價格頗具吸引力,我們會傾向於買進。相反如果大眾都樂意買進,我們就要考慮是否會有更好的買進機會。
這個意思是說,價值不是刻舟求劍,需要輔佐一些其它因素來進一步確定安全性。而巴菲特也並非就是跟蹤的企業一有價值就撲上去買入,而是等待更深的價值,比 如打五折的位置。但我們如何判斷價值評估是否變化,是否到了更深度的價值區域呢?借鑑一下經濟環境和大眾的情緒,一定會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因此我們要包容 一些有益的「旁門左道」,而千萬不要教條閉塞。
鄧普頓爵士的反向投資論,也在闡述「在他人絕望地拋出時候買進,在他人瘋狂買進時候拋出,需要巨大的勇氣但也會帶來豐厚的回報。」看來關注價值以外的東西來補充價值投資,已經是各位投資大師的共識。這一點我也是在不斷學習唸經中體會到的。
我的體會也許會更特別,看我的模擬例舉推論:
你有100萬,你期待獲利20%
=〉你準備10元買入某股,到12元時候,獲利20萬
=〉你有極小極小概率的可能全倉買入到絕對最低點
=〉第一方案,全倉以10元買進
=〉第二分批買,結果成本是9元,那麼我們看看假設最後還是12元賣出獲利20萬,我們需要多少倉位呢?設倉位為c%,9元持有到12元,應該盈利33.33%
=〉列方程:100*c%*33.33%=20
=>c%=60%
結論:分批買入降低成本,若成本降低10%,其它因素不變,倉位60%就可以達到預期收益.
那麼成本降低20%呢?40%倉位就可以完成任務.
通過以上我想說的是,價值線也許只是一個買入衡量上限標準,但很是模糊,我們真切需要以更低的價格買進,雖然我們無法預測底部,也無法和巴菲特一樣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一樣獲得五折優惠的股票,但我們的確可以分批買進降低成本,並不急於滿滿地倉位去做投資.
豁然開朗以及必須清楚一些條件:
1、不滿倉並不代表收益更差。
2、因為永不滿倉,其實下跌更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喜悅,這樣會有良好的積極心態。
3、價值投資,往往是買在大眾拋棄正歡之時,因此我們的買入暫時無法扭轉下跌態勢是大概率事情。
4、倉位安排首先應是自下而上的安排,不要刻意而為。
5、適當關注一些價值之外的因素影響,會對你買入或賣出決策會有積極的幫助
6、這種操作一個最關鍵的積極因素就是,能長期給你個良好心態,漲跌從容,來去有方。
可以參考我以前的博文:
12.紮根漸進思想
13.十分之一的十倍
見置頂的導讀,很多思路都是由此展開,同時我也對自身過去的一些毛病進行梳理和總結。
蒙蒂爾在談週期因素最後說:請記住,市場週期至關重要,因為它有助於提醒投資者在股價上漲時拋出,下跌時候買進。但他同時也有助於提醒我們,務必緩慢建倉,因為在沒有經歷之前,我們永遠無法知道自己正身處週期的高峰還是谷底!
佐羅認為,這種提法還是大有益處的,我之前的一些思考與其不謀而合。關鍵這其中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尊重事實、尊重客觀、降低自我盲目自信的機會。
海納百川,順其自然,價值投資說簡單點,無非也就是經典的長期峰谷之戰!
最近,力寶〈0226〉與香港華人〈0655〉聯合宣佈,出售新加坡一項物業,套現550多萬元,看似不顯眼的交易,引起筆者去揭揭這兩家公司的資產。
說到力寶的資產,以繁雜來形容貼切不過,力寶持有一間上市公司,名叫力寶華潤〈0156〉,持股71.2%;力寶華潤持有香港華人56.1%股權。當中包括的業務包括投資物業、百貨、銀行、證券、礦產資源及食品等業務。
不說不知,力寶現時主要持有的物業,包括位於力寶中心的3400多平方米寫字樓的71.2%;上海力寶中心71.2%權益,合共3.87萬平方米寫 字樓、9217平方米商舖;澳門華人銀行大廈物51.6%權益。還有,透過一個基金持有新加坡繁華商業區的DBS銀行中心一、二期兩幢寫字樓權益。到目前 為止,力寶的市值亦不過是16.3億元。
由於持有的資產繁雜,不易把逐項資產拆解,機構投資者往往見太困難而不去分析,且力寶的經營管理並非一流,造成這隻股份有龐大折讓,股價較資產淨值,可能高達五成。如今,毋論香港、澳門、新加坡或是馬來西亞,樓價皆持續升溫,在此形勢下,力寶的折讓顯然是過大了。
筆者的見解是,物極必反,現時這麼大的折讓,是反映一個近乎垃圾級的經營管理,但實情其管理層也非如此,只要力寶做出一兩項重組的交易,能把集團本身的概念提高的話,其現時出現的折讓將會大幅收窄,屆時,股份將有不俗的升幅。
|
||||||
本欄投資組合將有以下變動,買賣 以本週三(10/10)收市價計算。沽出:15,000股太古地產買入:20,000股葉氏化工八月份,太古大股東施懷雅家族罕有沽出手頭股份,令人非常 驚訝。怎料上週又再沽出手頭約百分之七太古地產股份。太古地產在今年初分拆上市,並發行股份予太古投資者以股代息,設有禁售期。大股東透過太古持有太古地 產八成三股份,我們可以看見為何他們欲清理業務。不過市場流言滿天飛,記者們多數相信一些可疑的原因,但未必是真確的。誰來接貨? 我同意施 懷雅家族應該在八月份時一次過賣掉股份,不過有投資者會認為他們希望等待股價再升而獲利。這或許正確,但我認為他們不想一次過沽貨是因為怕影響股價表現。 這股票已由上市時的十六元,升至二十四元。我的疑問是由誰來接貨?為什麼他們不在太古地產上市時,以更平的價錢買入?事實上,太古地產的業務一直沒變,假 如當初大家有細心睇其招股文件,就會發現太地無論在中國或者香港都會成為贏家,何況股價在十六元時,有約五成折讓。不過,當同時持有太古B及太古地產,就 變得重複。假如你把太古地產、國泰及香港飛機工程的市場價值計算在內,太古B就相當便宜。太古債少,其資產負債是有史以來最健康。我相信太古將有巨大的架 構重組,包括國泰及中航的整合,港機私有化,下一步或將售予由國泰及中航整合而來的公司,這些都會提升太古的價值。無論如何,我選擇沽出太古地產,而繼續 持有太古B。它已跑贏了組合中原本有的股票。我將收起現金,期待其他機會。 看緊渣打或有併購 我說要睇緊渣打(2888),並 不是鼓勵大家買這股票,而是我相信這公司將會有些收購動作。淡馬錫持有的一成八股份,並不能在市場拋售或配售予投資者。總值一百一十億美金,太多了,這會 令渣打股價下跌。取而代之的是,要找一個善意買家於合理價買入這批股份。工行(1398)和建行(939)正在尋找海外併購機會,但我們持有的農行,也是 理想的買家。它沒有在海外做過買賣,有相對企理的資產負債表,即使撥備並非準確。它與渣打早有些合作關係,包括互相持有對方些少股票。作為中國第四大銀 行,它絕對有能力維持渣打在香港的發鈔銀行地位。假如全面收購,作價每股兩百元,收購的總數將達六百億美金,或須以換股方式進行。不過,農行股票必須升至 四元,才能令淡馬錫或其他渣打股東接受換股方案。淡馬錫還要繼續持有渣打一段日子直至它能夠沽售之前。那時候,內地銀行的問題或已解決,股價將隨之上升。 這對農行來說,是一份大禮,因為渣打是全球最好的銀行之一。很多獨立銀行面對成本上升,激烈競爭,更高的資本需求,而投資銀行收入卻減少。渣打只是在香港 管理得好,並非全球最好,但市賬率一點五倍,比其他西方銀行高兩倍,我認為價錢並不特別吸引。祝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