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DRAM模組廠 炒股買地求活路

2011-5-16  TCW




坐落在美國加州洛杉磯市郊芳泉谷 (Fountain Valley)的全球最大記憶體模組廠金士頓科技(Kingston)總部,雖然已經將大部分的生產線都移往新竹及上海,但這裡還有兩條生產鏈在運作中, 工人正在忙進忙出檢視剛製造完成的DRAM模組及SD記憶卡,並準備打包送往大客戶戴爾(Dell )及惠普(HP)的手中。

金士頓科技創辦人孫大衛看起來心情十分愉悅,因為金士頓去年在記憶體模組市場大獲全勝,全年營收達到六十五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比前年增加了五九%,而今年雖然DRAM價格低迷,但因三月份價格上漲將近兩成,手中擁有低價庫存的金士頓也順勢大賺一筆。

但反觀台灣DRAM模組廠第一季財報,仍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情況。

創見第一季受惠於三月份DRAM及NAND(快閃記憶體)價格雙漲,營收達七十五億八千萬元,較上季大增五八%,加上認列海外投資收益及兌換利益,單季每 股稅後盈餘達二.○九元新高。但另一家大廠威剛,第一季合併營收七十八億四千二百萬元,還較去年第四季衰退約一成,稅後淨利僅九千五百七十七萬元,每股盈 餘為○.四二元。

小廠棄守 不做PC轉往工業用電腦

事實上,台灣模組廠近幾年已經把重心轉移到NAND相關產品線上。

如威剛DRAM模組占營收比重最低已降至三成,創見DRAM模組占營收比重維持在兩成以下更已成為常態。至於商丞、宇瞻等小型模組廠,早已淡出個人電腦DRAM模組市場,轉型生產毛利率較高的伺服器,或工業用DRAM模組。

正因為競爭對手的淡出,金士頓市場占有率來到歷史新高。根據市調機構IHS iSuppli統計,去年上半年金士頓的DRAM模組市占率已來到四五.八%新高,相較於二○○六年時市占率不及兩成,這幾年金士頓在DRAM模組市場已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龍頭轉向市占破紀錄,ㄧ樣要轉型

對於這個成績,孫大衛雖然滿意,但也點出了DRAM模組市場的產業結構已經出現變化。他說,「金士頓市占率拉那麼高,不是殺價搶訂單搶來的,其實是同業不想做了,只有金士頓還在做,所以訂單全都流到我們手中。」

孫大衛更預言,在DRAM模組這個市場,已經沒有如過去一般的超額利潤存在,DRAM模組廠的確要找轉型的機會,連金士頓現在市占率那麼高,一樣也要轉型。

老二危機本業虧的多,拚業外收益

然而轉型談何容易?最好的例子,就是身為台灣第一大、全球第二大的DRAM模組廠威剛,正逢成立十週年,然而威剛的現況,正是台灣記憶體模組業面臨轉型瓶頸的寫照。

威剛去年到今年,在集中市場投資宸鴻、碩禾、勝華、潤泰全、國票金等股票,其中宸鴻、碩禾、勝華等,均在一個月內獲利出場。而去年底威剛以每坪三百二十萬元價格買進士林土地,四月底已公告計畫出售。威剛幾乎從一家記憶體模組廠,轉變成一家股票、房地產投資公司。

在台灣DRAM模組業界,威剛董事長陳立白的轉變,是個最經典的例子。陳立白與台灣DRAM廠高層關係好,憑藉這些人脈,威剛二○○一年成立,不到五年時間,年營收就突破了十億美元大關,每年賺進一個股本是輕鬆平常。

但是,二○○七年到二○○八年的這兩年,DRAM市場因嚴重供過於求,市場景氣連走兩年大空頭,連陳立白這樣子的老手也慘朝遭滑鐵盧。○八年大虧逾二十億 元,每股淨損十二.一五元。雖然二○○九年靠著德國DRAM大廠奇夢達(Qimonda)倒閉機會,DRAM價格大漲,把虧掉的二十億元賺回來,但去年價 格緩跌一年,威剛去年財報最後仍繳出虧損成績單。

一位業界人士就說,DRAM模組的錢不好賺,現在連買賣DRAM顆粒賺差價都很難,連像威剛這樣子血統純正的DRAM模組廠,除了快速傾向NAND市場,靠賣記憶卡或隨身碟來賺取微薄利潤,利用記憶體行業高額的現金流量,來進行業外操作也變得很重要。

所以,威剛這幾年將資金活用在買賣股票及房地產,這也證明了DRAM模組這個行業已沒有暴利可圖。

威剛是國內最有機會逼近金士頓的業者,但對威剛來說,未來五年或十年當中,是完全追不上金士頓。所以,不是只有威剛及創見有此營運上的難處,包括勁永、品安、商丞、宇瞻等模組廠也同樣在營運上有此難以突破的瓶頸。

與陳立白熟識的業界人士表示,陳立白希望效法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就像葉國一的英業達在筆記型電腦代工已追不上廣達,因此除了自己熟悉的本業,靠投資股票及房地產賺取資本利得,成為他該學的一門功課。

陳立白曾說過,沒有看壞記憶體模組產業長期景氣,投資只是將暫時不用的資金做有效的運用。

只不過,相較過去威剛成立初期,每年靠本業賺一個股本,現在卻朝投資公司方向傾斜,似乎也說明了模組廠已經不容易靠本業賺大錢的困境。

由全球記憶體市場角度來看,台灣DRAM產業已無競爭力,上游DRAM廠第一季虧損累累,下游模組廠要賺錢當然也難上加難。金士頓能轉型成功,除了口袋夠 深,有夠龐大的現金流量,還掌握了更多的生產鏈上的資源,但台灣中小型模組廠現金水位不夠,也沒足夠資源布建自己的生產鏈,這條轉型之路,自然沒辦法走得 像金士頓一樣順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82

台塑終於出養DRAM賠錢兒子

2012-3-5  TCW




這是第一次,台塑集團不參與旗下 DRAM廠華亞科投資。這個花掉台塑集團上百億金援的事業,終於止血第一步。

二月二十二日,華亞科董事會決議,通過私募案,以每股六‧五五元價值計算,募資五十億元。這些股份全由全球第三大DRAM廠——美光買下。美光超越台塑集 團的南亞科,擁有近四成股份,成為華亞科第一大股東。

繼二○○九年,爾必達買下力晶股份成為合資公司瑞晶大股東後,這是第二宗DRAM外商取代台商,成為合資企業大股東的案例。這對華亞科大股東台塑集團而 言,乍看是短多。爾必達宣告破產後,DRAM產業局勢再次改變,美光在這個關鍵時刻投資華亞科,準備大舉進攻市場。

南亞科會再金援嗎?自己財務需要,應該不會

台塑集團過去多次「金援」華亞科。南亞科總經理吳嘉昭坦言,「華亞科向台塑借了不少錢」,根據華亞科財報,二○一一年華亞科向台塑集團累積借款一百八十億 元,華亞科獲利狀況不佳,光是過去四年,就賠掉了新台幣六百多億元。

美光接手華亞科後,二月二十四日,本刊記者採訪吳嘉昭,「以後還會不會借錢給華亞科?」本刊記者問,他說「應該是不會」,他補了一句,「即使要,也要跟美 光商量。」他坦言,這一次台塑集團不再投資華亞科,因為「南亞科自己財務有需要,無法支應私募。」(編註:南亞科因為負債比高達八成,需要現金改善財務結 構,已經沒有多餘資源。)

吳嘉昭對華亞科未來樂觀,「債務解決後,華亞科將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借款。」

不用再靠母公司金援,這條路,華亞科走了好多年。二○○一年科技股泡沫時,台塑集團曾計算,若要結束DRAM事業,「要花掉七百到八百億元」,最後因為景 氣轉好放棄。○九年金融海嘯時,華亞科原有的技術母廠奇夢達破產,台塑集團決定「自力救濟」,金援華亞科,由奇夢達製程轉換為美光製程。

透過轉換製程後,華亞科成功「黏上」美光。美光財務長佛斯特(Roland Foster)公開表示,「華亞科的技術,就像美光自己的工廠,」美光最先進的DRAM技術,同時在維吉尼亞的自家工廠和桃園華亞科的工廠投產。

爾必達宣布破產後,短期影響不大,長期對華亞科有利。摩根士丹利二月二十四日報告也指出,二○一二年華亞科要由虧轉盈,仍不太可能。

但睿騰總經理王安亞觀察,爾必達走到破產一途,表示日本政府和東芝不支持爾必達,接下來爾必達只有和美光合作,或和大陸合作兩條路,「華亞科是美光最重要 的DRAM製造中心,」王安亞說,一旦爾必達靠向美光,將會是由華亞科出面整合爾必達的DRAM製造,甚至接手美光NAND Flash製造,「成為美光的記憶體製造中心,」未來空間更大。

對美光而言,則是做到一筆不吃虧的精算生意。

美光打什麼算盤?逢低布局,撿便宜產能

精算一: 撿到低點股價入場。這次私募,美光是趁景氣谷底,低價買到華亞科股權。兩年前,華亞科每股股價約為二十五元,一路下跌到去年十二月,每股四元的低點,美光 買進的價格,已逼近金融海嘯時華亞科股價的最低價。(編註:二○○八年十一月,華亞科每股曾跌到六‧九元)

精算二:取得華亞科低成本產能。去年第四法說會中,美光財務長佛斯特也表明,「華亞科對美光有重要價值(Inotera is highly valuable to us)。」美光的策略,就是不斷買進比別人更低成本的資產,降低製造成本。王安亞估計,華亞科用美光技術製造DRAM,比美光自己做,還便宜兩成到三成。 美光的算盤是,即使未來市場不如預期,美光仍能透過賣股出場,風險不大。

精算三:逢低布局,等待Win 8商機。美光的投資是為了抓住今年DRAM產業商機。法說會當中,美光表示,Ultrabook將帶動新一波換機潮,Windows 8「將刺激大家使用更多的記憶體。」美光還舉例,現在開發出的智慧型恆溫器,就裝有五百 MB的DRAM。為了拿到更有競爭力的成本,美光才選在這個時候投資華亞科,搶進三十奈米製程。

三年內,台灣兩家DRAM合資公司紛紛轉為由外商主導。我們,該如何看待此事?正面來看,這是台灣加入美日聯軍,擺脫DRAM「慘」業的機會。

現在,即使位居第三名和第四名的美國美光、日本爾必達的市占率相加,也只贏過第二名韓國的海力士不到一個百分點,更遑論是最大勢力三星。「台灣有機會成為 關鍵少數,」王安亞說。

只是,身為台灣兩兆雙星,並向銀行團借貸近新台幣千億元的台灣DRAM產業,為何會走到非要賣掉主導權,才能存活的地步?是我們更該思考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38

三星挾DRAM模式搶攻LED市場 LED甜蜜點 引爆台韓價格戰

2012-3-5  TWM




LED照明大降價,取代傳統照明的甜蜜點提前到來,不過,台灣LED業者卻笑不出來。因為這波價格戰主導者是韓商,繼DRAM、面板之後,一場凶險的台韓 大戰即將開打!

撰文‧林宏文

發光二極體(LED)照明市場的價格甜蜜點提早來臨,讓國內低迷許久的LED產業士氣大振,尤其是以照明為主要發展方向的公司更是受惠最大;不過,弔詭的 是,LED價格提早「平民化」,不是台灣、日本的功勞,反而是韓國的功勞,台、韓未來在LED不免有一場惡戰。

根據權威的︽LEDinside︾最新LED燈泡零售價調查顯示,今年一月,LED燈泡整體平均零售價持續平穩下降,以取代四十瓦白熾燈泡的同級LED燈 泡產品為例,國際平均售價已達十九‧六美元,其中以韓國地區價格競爭最為激烈,一線照明品牌廠商如三星及樂金,同級產品甚至已下殺至八到十美元間,與傳統 節能燈泡的價差縮小至三倍以內,也就是已來到刺激消費力並取代舊白熾燈的「甜蜜點」區間。

削價競爭 LED銷售暴衝事實上,根據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的調查,去年由於LED磊晶大幅降價,LED燈泡售價也跟著大幅下滑,其中又以日本市場最為熱絡。主 因是日本去年三月遭遇百年大震與海嘯浩劫,採嚴格限電,因此政府鼓勵民眾購買節能家電,並據此給予民眾節能點數(EcoPoint),民眾可以拿這些點數 兌換免費的LED燈泡,這項政策對LED燈泡的銷售大有幫助。

工研院IEK能源組副研究員林原慶說,去年第二季日本的LED燈泡銷售量大暴衝,以區域來看,當時在限電最嚴重的關東地區,曾達到燈泡銷售市場六成的高 峰,若以全日本來統計,全年平均LED燈泡的銷售比率也達到三七%,IEK預估,今年日本市場將會進一步提高到四五%。

也就是說,日本今年下半年,LED燈泡就可以占到所有燈泡銷售的半數,形成黃金交叉的取代效應。

不過,今年以來,韓國兩大廠三星與樂金的動作更快,不僅四十瓦燈泡已達甜蜜點,甚至預告下半年將推出價格僅十到十二美元的六十瓦LED燈泡,積極程度不輸 日商,相較於過去一般預估二○一三年LED照明起飛的時間點,足足快了一年多。

台灣沒品牌 利潤恐被壓縮由於LED照明提早市場化,也讓國內以發展高功率LED照明模組的艾笛森,以及具備一條龍垂直整合且專攻照明的隆達受惠最大,至於晶電積極進 行整合的廣鎵、億光切入的泰谷,還有LED最重要的散熱基板業者如同欣電與光頡,以及目前取得許多來自日本急單的上游藍寶石基板廠如越峰、兆遠及兆晶,都 將是受惠最大的族群。

不過,LED甜蜜點提早來臨,台灣業者卻笑不出來。韓國業者積極讓LED低價化,對於大部分都沒有發展品牌的台灣磊晶及封測廠商來說,利潤將會被嚴重壓 縮,甚至二、三線業者都可能賠錢。在韓商以整合生產線模式,再加上品牌知名度大舉殺進市場的同時,台灣這一次如何不再重蹈DRAM覆轍?

一位國內磊晶大廠的董事長說,根據他們的研究,三星把終端售價殺到那麼低,顯然是策略上的運用,一方面希望快速建立在照明品牌的知名度,搶攻原本是東芝、 松下、飛利浦、歐思朗等日商及歐商的市場;另一方面則是補貼的結果,因為三星也接了很多政府、企業大型標案,那些案子的獲利機會比較高,用那些利潤來彌補 終端品牌市場殺價可能產生的虧損。至於樂金的情況,由於成本可能較高,因此很可能就是賠錢也要賣。

慎防重蹈DRAM覆轍

除了韓商有如鋪天蓋地襲來,中國大陸的追兵也是緊迫釘人。比較台灣與大陸兩地的磊晶產業,去年大陸共有五百台MOCVD(有機金屬氣相沉積機台),台灣則 有七百台,雖然大陸生產效率較低,但大陸在LED業布下重兵,而且挖角台灣有經驗的工程師,未來仍是不可忽視的力量。

為了彌補台灣沒有品牌出海口的罩門,國內除了億光開始發展自有品牌外,目前大部分公司都是提供代工或模組的業務,除了積極與夏普、松下及飛利浦等品牌大廠 結盟外,也瞄準大陸本土品牌進行代工合作。例如億光在發展自有品牌的同時,也與上海亞壯照明洽談合作,晶電及璨圓則與大陸本土最大照明廠雷士照明合作,另 外,晶電也與陽光照明進行合作。

只是,台灣在DRAM及液晶面板產業,已被韓國打到抬不起頭,例如美光已成華亞科最大股東,台灣DRAM產業全面棄守,未來同樣的劇碼可能在LED產業上 演。長期來看,台灣缺乏品牌的出海口,而大陸合作夥伴又虎視眈眈想要自立為王,如今看來,抱緊最佳策略夥伴日商及歐商,可能才是未來LED產業的生存之 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1

11年白忙一場 台灣DRAM啟示錄

2012-03-12  TCW




這一次,台灣該跟DRAM說 Bye Bye了嗎?

這個問題,將反覆出現在這篇文章裡,無論是投資者、政府官員,還是社會大眾,都該想想,台灣從二○○一年世界先進退場,不再研發自有技術後,這過去十一年 的DRAM發展歷程,究竟為台灣留下了什麼?

二月二十七日,全球第四大DRAM製造廠,日本爾必達(Elpida)公司無預警向東京地區法院聲請破產保護。這,意味著日本經濟產業省不再支持背負四千 四百八十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六百億元)鉅債的爾必達。

第二天,台灣相關半導體廠股價全數重挫。二月二十九日,經濟部長施顏祥火速宣布,將透過三大策略協助DRAM產業,包括研發經費補助,提供金融支持,並協 助上、中、下游整合。政府將再一次對DRAM業提供融資協助。

關鍵數字一:投資九千億,報酬率卻負二五%

故事的情節,和二○○八年時,政府計畫成立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TIMC),打算投資一千億元金援記憶體產業的故事,幾乎一模一樣。但,數字顯示,台灣大 方投資DRAM產業,投資報酬率卻低得嚇人。

從二○○一年到二○一○年,力晶、茂德、華邦、華亞科、南亞科等五家DRAM廠,共投資九千零四十八億元。這五家公司目前帳上的長期債務相加,金額高達一 千五百四十四億元。

只要能賺進更多現金,負債不是問題,但分析台灣五大DRAM廠財務狀況發現,二○○一年到二○一○年以來的淨利總合,是虧損二千二百四十五億元,等於十年 來,平均一年虧掉兩百多億元,投資報酬率是負二五%。

關鍵數字二:每年補貼全球三百億,享受便宜貨

現金流量表顯示,從最近十年以來,台廠賺進的現金,減掉投資流出的現金,這五大廠全都是負值,總共流出三千一百六十一億元的現金,等於每年流出三百多億元 現金。現金流出的意思,是指DRAM廠賺進來的現金,還不夠填補買設備投資流出的現金支出,等同左手賺來的錢,右手又因為投資花完了,股東根本享受不到利 益。

以茂德為例,不計募資找進來的資金,茂德共流出三百七十四億元的現金,是茂德目前資本額的近一.五倍多。現金不斷流失,逼使DRAM廠必須不斷向台灣資本 市場募資,才能維持生存,台灣人等於每年花三百一十六億元補貼全世界,使用便宜的台灣DRAM。

關鍵數字三:市占大減逾七成,僅剩六%多

根據研究機構顧能統計,DRAM龍頭三星(Samsung)的勢力卻仍不斷擴大,顧能分析師王哲宏分析,去年第三季,三星市占率已達四四%,「這是英特爾 退出DRAM產業以來,單一廠商在DRAM產業市占率的最高紀錄。」

但,台灣自有DRAM品牌全球市占率,在二○○八年第四季達到二三.二%的高峰,但到去年第四季,全球市占率只剩六.三%。

九千億元的投資,超過十年的努力,卻換來白忙一場。

攤開歷史,台灣政府一次次投資DRAM產業,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台灣投資DRAM的初衷,是為了要穩住台灣PC產業的地位,但是卻犯了錯用SWOT分析的謬誤,低估了產業風險。

此外,台灣其實是有機會自己深耕技術的,但賺短錢,也讓台灣一直倚賴找大廠技術授權。

一九九○年代,DRAM產業大好,一九九五年,茂矽被投資人戲稱為「卯死」(台語諧音),因為只要買到茂矽股票,就有機會大賺,一九九五年,茂矽每股盈餘 (EPS)衝上十二元,讓台商捧著權利金,找國外大廠合作。自力研發的路難度高,賠錢機會大,走國外技術授權,獲利更快。

於是,當二○○一年台灣唯一堅持自我研發DRAM的世界先進正式退出市場後,台灣DRAM變成無根的豆芽菜。

「現在的結果,其實當年就可以預見。」一位半導體廠高階主管觀察。

荒謬的劇碼自此展開。

二○○一年之後,台灣沒有自有技術,一旦景氣壞到谷底,技術母廠倒閉,台灣DRAM廠就得再找新的合作夥伴,再花一大筆錢更新製程。

舉茂德的例子來說,就一路從德國英飛凌(Infineon)、韓國海力士(Hynix)、日本爾必達都合作過。一有大廠破產,台灣廠商又要再付一次代價, 現金不斷流出。在兩兆雙星的目標下,政府只得一次次協助DRAM業找資金過關。

「別人是做Value add(加值),成本一千元收一千一百元,我們是做cost reduction(打折),別人賣兩千元的東西,我們賣一千七,還覺得自己很賺錢。」一位半導體業總經理觀察,沒有從基礎建立根基,台灣政府卻想把豆芽 菜變成大樹,衍生出一堆怪現象。

怪象一:變DRAM次殖民地出錢蓋廠,產能卻是美、日享用

現在台灣五家DRAM廠中,仍由台灣廠商占大股,握有主導權的,只剩下南亞科一家。台灣廠商每天喊著要政府紓困,但結果是讓美國和日本便宜取得DRAM製 造基地。

台灣最有成本競爭力的華亞科和瑞晶,最大股東分別是美光(Micron)和爾必達,他們分別把自己手上的標準型DRAM製造拋到台灣來,政府花台灣納稅人 的錢打造DRAM產業,受益的卻是美、日廠商,形成台灣人出錢蓋廠,產能卻是美、日廠商享用的怪現象。

一位半導體業者形容,「台灣是次殖民地,殖民地還要出錢保護,次殖民地連錢都不用出。」

怪象二:變國際大廠提款機不只提供工廠,還提供資金升級

去年爾必達急缺資金時,全世界只有台灣還能讓爾必達掛牌募資,爾必達不但以二十一元的高價掛牌,掛牌價幾乎就是最高價,而且掛牌一年後就破產,等於是讓台 灣七千五百名投資人替爾必達奉上四十二億元經營資金,平均一個股民損失接近五十六萬元。

爾必達因為接受日本政府援助,條件之一,就是不能把資金搬出日本,因此爾必達雖然把DRAM製造中心搬到台灣,卻無法投資金升級設備,還得靠瑞晶的台灣員 工自己賺來的錢,自己升級設備。

怪象三:救命夥伴竟陣亡比台廠短命,技術也不夠完整

從二○○八年以來,所有人爭論的焦點在於,「台灣如果取得爾必達的自有技術,就一切有解。」

但事實是,台灣原本計畫投入千億元合併的爾必達,雖然擁有自有技術,卻比南亞科、華亞科還要短命,破產時的負債,也不比台灣廠商少,這是因為DRAM競 爭,已經走向多種技術布局競賽。

王哲宏觀察,現在全世界前三名的廠商,都早已跨入其他記憶體技術。美光和爾必達市占率相差不到一個百分點,但美光就有爾必達沒有的NAND FLASH產品,這是手機上常用的記憶體主流,爾必達卻只有PC用記憶體。

過去五季,美光只有兩季小賠,爾必達卻嚴重失血,去年第二季甚至單季淨損四百八十九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百七十七億元)。

爾必達的敗因之一,就是因為技術布局不夠完整,沒有搭上NAND FLASH起飛的風潮,「爾必達NAND生產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東騰創投董事長王安亞觀察。

如果,當時台灣政府真的買下了爾必達,並且讓台廠倚靠爾必達做技術轉型,恐怕更是越幫越忙。

「持續把錢投在這個領域,台灣只是自己消耗自己。」一位半導體業者直言,政府應該拒絕再救DRAM產業,讓廠商把資金和人力投到其他更有價值的應用領域。

當年DRAM是PC關鍵零組件,值得台灣大力投資,如今連PC市場都開始萎縮,從爾必達聲請破產保護就看得出,這次連日本政府都不一定要留爾必達。

這是花掉逾十年時間,九千億元學費,學到的一堂課。

不管最後台灣產業是否決定要向DRAM業告別,想清楚自己的策略,才是關鍵。搖擺不定,傷的不僅是廠商,付出代價的,還是所有納稅人。

【延伸閱讀】僅3年,台廠市占從23%慘跌到6%——各區域DRAM營收市占率

2008年第4季南韓:44.8%台灣:23.2%美國:16.9%日本:11.1%德國:4.0%

2011年第4季南韓:69.1%美國:12.3%日本:12.3%台灣:6.3%

資料來源:集邦科技整理:林宏達

【延伸閱讀】放棄技術自主,埋下敗因——台灣DRAM產業大事紀

萌芽期:發展自有技術1989:德州儀器和宏?皉X資成立台灣第一家DRAM廠德??1990:政府投資58億元,研發DRAM1994:次微米計畫完 成,世界先進成立,發展台灣自有技術DRAM1998:美國美光控告台灣傾銷DRAM

轉變期:購買國外授權2001:世界先進退場,台灣發展自有DRAM技術之路重挫;取得國外母廠技術成為主流2001:東芝、富士通、日立退出標準型 DRAM市場2002:政府提出兩兆雙星計畫,希望半導體產業產值能達1兆元

萎縮期:不堪虧損退場2008:台灣五家DRAM廠共虧損1,592億元,創歷史新高2009:政院推動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計畫整併台廠取得爾必達技術, 但整合破局2011:力晶宣布淡出標準型DRAM;茂德財報難產,面臨下櫃命運;華邦轉型2012:美光成為華亞科最大股東,台灣主導DRAM廠只剩南亞 科1家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整理:林宏達、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95

DRAM揮別慘虧 可望賺到明年

2013-04-22  TCW
 
 

 

一個連續虧損、看不見陽光的產業,突然從烏雲中透出一絲亮光,「這個產業不僅已經殺到見血,還看到骨頭,」南科董事長吳嘉昭以此來形容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產業的慘狀。今年可不一樣了,「南科今年每一季都會賺錢」,向來保守的吳嘉昭私下預估著,「目前看起來,產業好景至少會持續到十月份,」吳嘉昭進一步解釋。

DRAM是營運至少壞了兩年的產業,國內的茂德連續虧損五年,把股本虧光後,二○一二年從股票掛牌公司行列中鞠躬退場;日本的爾必達(Elpida)也宣布破產。存活下來的南科、華亞科與華邦電景況也好不到哪,南科到二○一二年,已經連續虧損六年,華亞科連續虧損五年。華邦電的情況好一點,但也連虧損兩年。重點是,今年這些公司向虧損說拜拜,開始轉虧為盈。

產業由壞轉好年需求超過產量逾二○%

DRAM產業由壞轉好,來自於三大關鍵。一是市場重新整頓,上游的晶片廠由原先的完全競爭市場,轉變成三星、海力士(Hynix)與美光(Micron)的寡占市場,有助於市場供需平衡;二是供給量減少。力晶、茂德、瑞晶營運出現虧損,降低DRAM產出,供給減幅至少超過兩成。同時,產業景氣不佳,生產廠不敢貿然擴充產能,幫產能擴充速度踩煞車。

DRAM不光是二○一三年的情況不錯,曾當選《華爾街日報》亞洲最佳科技分析師、美銀美林證券南韓記憶體產業分析師禹東濟(Simon Dong-je Woo)樂觀的評估,DRAM到二○一四年仍然將會供不應求,主要來自於五大因素。一、產業持續整併,美光將購併爾必達;二、產能轉移,從PC轉移至行動DRAM或NAND(快閃記憶體);三、低資本支出,即使三星也是如此;四、新需求浮現,如平板電腦等;五、價格的主導權從OEM(原始設備製造商)轉移至晶片製造商。

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調查預估,第二季DRAM因需求增加,十季來首度出現單季供不應求現象,缺口將達六千萬顆,缺口幅度約一.三%,並預期下半年缺貨情況會更嚴重。而記憶體晶片生產商美光則預估,二○一三年DRAM的需求,將超過產量二○%到二五%。

同樣都是生產DRAM,禹東濟認為,標準型(Commodity)的DRAM前景會優於利基型(Specialty)。包括三星、海力士持續降低標準型DRAM產量,南科、華亞科逐步淡出標準型DRAM市場,在廠商把產能逐漸轉往生產利基型產品與NAND後,以致標準型DRAM的供應量更為減少。

從價格更看出這樣的趨勢。目前,主流DRAM顆粒2Gb DDR3現貨報價每顆一.六美元,比二○一二年年底時的每顆○.七美元低點相比,漲幅近一三○%,比利基型DRAM八七%的漲幅還高,也突破了DRAM廠每顆一.三美元的損益平衡點。而依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調查預估,下半年的DRAM價格還有上漲二五%到三○%的空間。

封測族群受惠力成今年力拚賺半個股本

DRAM產業好轉,下游的封測業績也會一併跟著好轉,在考量業績面以及技術面,精選三檔值得注意的DRAM概念股。

其中,美銀美林與摩根士丹利證券強力推薦華亞科。「華亞科營收的百分之百來自於DRAM,」高純度的本業,有機會成為這一波DRAM產業回升、價格上漲的受惠者。美銀美林證券預估,華亞科二○一三年營運可由虧轉盈,從二○一二年虧損一百五十五億四千萬元,轉為獲利三十億元,EPS(每股稅後盈餘)可達○.五六元,二○一四年EPS更跳升至二.四四元,是六年來營運首度出現藍字。

在同樣的題材下,摩根士丹利則預期華邦電二○一三年的EPS,可從去年虧損○.五元,上看○.二六元。在二月份舉行的法人說明會中,華邦電總經理詹東義曾說「相信賺錢的時間應該快到了,」還要大家「拭目以待」。而華邦電進行微縮製程到四十六奈米,每顆DRAM成本將降低到○.九美元,以目前售價來看,在四月二十六日舉行的法說會中,應該會有業績好消息公布。

而IC封測族群每股獲利王的力成,二○一一年合併了超豐電子,補齊了在低腳數邏輯封測這一塊,再加上力成原有的業務,以及新開發的高階3D(三維立體)封測,該公司得以躋身成為全球第四大的封測廠。DRAM價格上揚,業績也跟著好轉。第一季,力成董事長蔡篤恭曾經在媒體上喊話,在轉型擴大邏輯IC封測業務逐漸開花結果,第二季業績將會優於第一季。二○一二年力成EPS為四.五八元,以目前DRAM價格推估,二○一三年賺超過半個股本的機率很大。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EPS最多大賺5元——精選3檔DRAM概念股

公司名:華亞科2012年業績合併營收(億元):352.96稅後盈餘(億元):-155.39EPS(元):-2.952013年預估EPS:約0.56元

公司名:華邦電2012年業績合併營收(億元):329.65稅後盈餘(億元):-16.15EPS(元):-0.52013年預估EPS:約0.26元

公司名:力成2012年業績合併營收(億元):416.11稅後盈餘(億元):41.97EPS(元):4.582013年預估EPS:逾5元

資料來源:股市觀測站、美林證券、摩根士丹利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61

3理由看旺 DRAM股夯到明年

2014-07-21  TCW  
 

 

七月十一日,市場盛傳三星與SK海力士新產能提前開出,使得股價一路上漲的記憶體DRAM股價全軍覆沒。雖然股價漲勢被潑了一桶冷水,但仍有樂觀的聲音,瑞銀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Nicolas Gaudois在報告中指出,「DRAM製程難度提高,產品增加有限,明年整體DRAM產業仍將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顯然對兩大供應商產能增加沒在怕。

理由一:價格上漲業者樂觀,第三季不輸上季

「從七月份開始DRAM的價格又上來了,」身兼南亞科技(簡稱南科)與南亞塑膠董事長的吳嘉昭信心滿滿的表示,「第三季業績不會輸給第二季。」吳嘉昭對DRAM看法如此篤定,主要是標準型4GB DDR3現貨價每顆攀升至四.三五美元,創下了一年半來新高。加上韓國三星通知下遊客戶,從七月份開始DRAM價格調漲一○%,價格勢必又有一波漲風。

「到今年底(DRAM景氣)一定沒問題!」記憶體模組大廠威剛科技發言人陳靜慧說,「第三季價格有機會上漲五%至一○%。」據瞭解,威剛董事長陳立白對DRAM的前景看法樂觀,認為不光是今年好,明年一整年的景氣都還很旺。

理由二:供不應求今年淡季價格不掉反漲

傳統上,第二季是PC的淡季, DRAM價格理應會跟著掉下來。今年卻出現了淡季不淡,且現貨價格還一直上漲的特殊現象,顯是它真的很缺貨。尤其是第三季旺季來臨前,還沒備庫存的廠商更著急,讓市場缺貨的情況更嚴重。

理由三:三大利基加持只須小心股價拉回修正

記憶體產業好轉有三大因素,一是中國沒生產;二乃寡佔行業;三是,除傳統PC方面的應用,通訊市場如平板、手機的需求正快速上升中。依照過去經驗,價格若要上漲,大部分都是從九月份一路上漲到下一年的三、四月間。未來七個月,價格以及股價都還有表現的機會。

參考技術面與基本面,以及上述公司與法人的看法,華亞科、南科、華邦、宇瞻和威剛共五檔DRAM股,都值得買進。

「技術線型上,華亞科、南科線型持續向上,華邦更是打了七年的大底,價格伺機而動。」擅長技術分析的大富資訊經理黃家興說。不光是上游做DRAM的線型走勢強,連做記憶體模組公司的公司宇瞻,線型也看好。從上游到下游業績都好轉,代表這個產業趨勢還持續往上。

基本面方面,龍頭廠華亞科是國內標準型記憶體產出最多的公司,由於產品供不應求,成了這一波記憶體漲價的大贏家。瑞銀證券評估華亞科第三季平均每單位價格(ASP)可望逼近第二季水準,因此,將華亞科的目標價由五十八元調高到六十四元。

標準型的4GB DDR3現貨價每顆站上四.三五美元,以華亞科平均晶片生產成本一.五至一.七美元計算,等於是賣一顆、賺一顆。難怪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年初時在法人說明會中提到,希望投資人可以把過去投資華亞科的損失,在今年一併賺回來。

業績七○%來自於華亞科的南科,是標準的沾光股,只要華亞科的營運好,南科就會跟著水漲船高。經過減資、財務體質調整後,加上業績持續好轉,南科不僅去年轉虧為盈,今年每股盈餘還有超過一元的機會。

吳嘉昭說,南科第二季淨利與第一季差不多,維持在六十億元左右,而且第三季淨利又不輸給第二季,由此推估,今年每股盈餘有機會超過一元,是近七年來獲利最高的一年。

看好穿戴裝置及物聯網等低容量記憶體需求,加上擁有自主的專利技術,華邦總經理詹東義在股東會中也發表對第三季景氣樂觀的看法。華邦六月份營收創三年來新高,加上今年第一季淨利也創十三季來新高,法人預期第二季淨利將不輸第一季,代表產品價格好轉對華邦營運已帶來正面助益。

而在記憶體模組方面,威剛因看好DRAM景氣,因此提前備貨,五月底該公司庫存水位拉高到超過兩個月,如今產品售價調漲,對威剛來說,拉大庫存產品利潤。此外,該公司手上握有六千七百張的華亞科股票,潛在利益超過兩億元,每股盈餘貢獻度接近一元。

同樣是做記憶體模組的宇瞻,去年完成組織調整,在土城設立營運總部、進行廠辦合一後,去年稅後淨利刷新紀錄達四億七千萬元。董事長陳益世日前與媒體聚會時,預估今年業績還會再創新高。該公司六月份營收攀高至九億一千七百萬元,創近五個月來新高。「到八月份營收都會繼續走高,」該公司總經理張家騉日前在交易所舉行的法說會中表示。

過去,被稱為「慘」業的DRAM是因為供應量減少。現在平板、手機等通訊產品的需求增加,以及PC景氣比預期來得好,「DRAM股已經漲了一波,隨時可能會拉回,」巴克萊證券在最新的報告中提醒。但只要基本面沒有轉壞,DRAM股只要獲利持續攀升,仍有機會是盤面上的亮點。

【延伸閱讀】精選5檔DRAM指標股——各公司2014年上半年業績

●華亞科上半年營收(億元):418.3上半年營收年增率(%):95.7第1季EPS(元):1.85營運重點表現:第2季營收創歷史新高

●南科上半年營收(億元):236.1上半年營收年增率(%):2.3第1季EPS(元):0.28營運重點表現:70%業績來自華亞科

●華邦上半年營收(億元):184.9上半年營收年增率(%):11.9第1季EPS(元):0.10營運重點表現:6月營收創3年來新高,第1季淨利創13季來新高

●宇瞻上半年營收(億元):50.2上半年營收年增率(%):10.3第1季EPS(元):0.89營運重點表現:6月份營收創5個月來新高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大富資訊整理:吳美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23

動怒前「吞口水」 DRAM教父帶慘業賺千億

2015-03-30  TCW
 
 

 

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台灣DRAM產業頭號人物,轄下華亞科與南亞科,去年合計大賺逾八百億元。華亞科更於去年底,成為繼台積電後,有史以來第二間不靠財務操作,彌平累積虧損的半導體公司。

DRAM是半導體產業中,起伏最動盪的領域,近兩年在台灣的榮景,一半是因產業生態重整,但另一半,可說拜高啟全的情緒智商(EQ)所賜。

如果沒有他,在DRAM產業最低潮時放下身段,遊說台塑持續投資南亞科;在產業趨勢將往上時,主動提案,說服華亞科兩大投資方美光與台塑,共同改造華亞科,恐怕就沒有這兩家公司近兩年合計上千億元的獲利。

但他的EQ並非天生,改變他的關鍵,是二十年前,被迫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旺宏電子。

被創業夥伴貶職??坦承太驕傲,「回想起來多是我的錯」

一九九五年七月,時任旺宏電子營運副總經理的高啟全,人坐在新竹辦公室,緊鄰當時總經理吳敏求的辦公室,沒多久,被吳敏求召見,要將他降為手上無實權的特助,他得知,僅說:「你是總經理,你決定就好。」

當下雖看似平靜,但這其實是當年四十二歲的他,人生最大挫折。

從小,家族經營採礦事業,一九六○、七○年代,在物資尚不充裕的台灣,高啟全家裡便有無限供應的可口可樂。從求學到就業,他一路平步青雲,建中、台大、赴美留學、在外商工作,回台後,三十四歲就擔任台積電廠長,三十六歲時創辦了旺宏。

「你不覺得一帆風順的人太驕傲了嗎?」高啟全自承。因太驕傲,以致與創業夥伴在溝通上失了分寸,意見不合就當面生氣指責。

「他(吳敏求)雖然是總經理,但我對他很兇啊,有時候在公開場合,也不給他面子,最後他受不了……。現在回想起來,大部分是我的錯。」

經過這番挫折,高啟全選擇離開旺宏,整整消沉了一年。這一年當中,他反省自己,並學會「吞口水」的藝術。

他透露:「(快)發脾氣的時候,我會先吞一口口水,在這幾分之幾秒內,重新思考跟調整脾氣,讓馬上要脫口的話,先停一下,大概零點幾秒,就會改變很多東西。」

但這個修煉還不夠,接下來等著他的,是部屬的責難。

被資遣員工指責??當面溝通說明,「他們氣得有道理」

二○○○年中期到二○一二年,DRAM價格數度崩跌,各廠負債累累,不僅力晶下櫃,更有茂德宣告破產,當時,茂德裁員近兩千人,其中有近五百名基層員工,原定應入帳的資遣費因公司破產重整而延遲給付,求助無門的員工,只得借款度日。

高啟全擔任總經理的南亞科,同樣危在旦夕,最糟糕時,公司淨值只剩下七百萬元。當時,台塑在DRAM已慘賠逾兩千億元,市場常傳出「台塑不玩了」的風聲。為了讓公司存續,高啟全放下身段,一一請託、遊說台塑旗下四大公司的高階經理人與獨立董事,持續注資南亞科,他開玩笑的說:「那時候我好像競選立委,每個都要去講,一個一個得到他們支持。」

在這經營谷底,員工的怒氣也排山倒海而來。當時,南亞科進行組織改造,大幅裁員,有數十名員工不願接受優退或資遣。

不像一般老闆,總將資遣一類的苦差事交由下屬打理,他一肩扛起,一一向這些不服氣的員工說明原委。被資遣當然不高興,有的員工對他怒目相向,有的哭哭啼啼,有人寫E-mail指責,他都願意溝通,因為,「那是同理心,他們(被資遣者)生氣得有道理。」

當時,對外,他得努力維繫生意,讓公司正常運作,對內,則要穩住出資者的信心,以及人心浮動的員工,「當時有一半的員工在找事啊(求職),」各方壓力集於他一身。

「他從不覺得自己是總經理,就可以對員工頤指氣使。」與高啟全相識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華邦電子副總經理白培霖,認為高啟全很重視人。這是他就算被員工罵,也要上火線溝通的原因。

十七年之間,高啟全被迫離開自己創立的公司,又面對動盪的產業與裁員,緊接而來的挑戰,是改造台灣第一大DRAM廠華亞科的重大談判,這是他近年最為人稱道的一役。

二○一二年中,眼見產業生態將好轉,為了讓華亞科的產能發揮最大效益,高啟全主動提案,說服美光擴大投資,並以較優渥的價格採購,讓利華亞科;而台塑則配合將華亞科產能全數讓給美光。

改造的邏輯看似順理成章,事實上,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一邊,是要半導體界人人皆知、算盤撥得極精的美光「讓裡子」;另一頭,則要台灣的龍頭企業台塑「讓面子」,將華亞科產能拱手讓予美光。

談判桌上,大家不妥協時??他用笑話緩頰,靠使命感耐住性子

如何讓利益不一致的雙方能有共識?全靠高啟全居中斡旋,「那時我也常『吞口水』。假如你真的發怒,而不是計畫性發怒,很多話從你嘴巴出來,是不好的,那會讓人記得,就會??(影響談判)。」他有感的說。

雖然高啟全不願多透露細節,但一名曾多次參與談判的部屬透露,談判時,雙方常劍拔弩張、一觸即發,「過程中他(高啟全)會夾帶很幽默、或跳tone的回應,不會讓氣氛僵住……,我只是幕僚,就已經很緊張了,他是主角,卻能調適那樣的壓力,還能講笑話。」

我們問高啟全,要照顧美光與台塑的情緒,自己是否有很多的「忍」?

他大笑,沒有正面回答,但透露,秘訣在於「賦予使命感」。

他認為,要避免陷在情緒中,得讓事情訴諸更高層次的意義:「有時候(談判)會陷入枝節,大家不容易妥協,那時就要提出一個更大的目標,把層次提高到形而上的東西,我也是靠這樣耐住自己的性子。」

但高啟全強調,使命感得靠自己尋找,「你必須把自己的使命找出來,不是使命自己在那裡;例如我賦予我的使命,就是照顧公司員工。」

經過這番改造,華亞科股價曾一度飆漲近二十倍,去年並交出每股盈餘(EPS)逾八元的成績單,徹底擺脫「慘業」惡名。

現在的他,雖已修得好脾氣,仍會「計畫性」發怒,目的是激勵部屬。他發怒聲音很大,但絕對不做人身攻擊。

高啟全表示,罵人時可以說:「你就是這麼笨,做事怎麼都做不好?」但也可以說:「你看,只要稍微改善、注意一點,對公司的損失就不會這麼大,現在損失這些,你覺得要怎麼彌補?」後者遠比前者,更能讓部屬積極改善。

一位與高啟全共事十年的華亞科中高階主管證實,高啟全幾乎不曾在公開場合指責員工,自己遇過最嚴厲的責備是:「這件事你處理得不夠完整,我希望以後再碰到,你可以想得比我透徹。」

台灣製造業陽剛性強,老闆高層普遍脾氣大,罵部屬帶三字經是家常便飯,就連形象良好的科技大老也不能避免。

高啟全的高EQ,在產業中獨樹一幟,追根究柢,其實緊扣他所深信的價值觀:

「我很相信人是生而平等。今天你在公司做什麼事,是因為公司的需求,所賦予你的責任。最高階的管理者,可能人格很爛,工程師或作業員,人格可能很好。既然你不比人高尚,就不需要擺官架子。」

但,忍氣與耐性的另一面,通常仍需要情緒出口,那是什麼?

他難為情的笑了,「有時難免會對家人遷怒,」但自己會有所察覺,盡快平息情緒。

從驕傲好鬥,到沉穩顧大局,高啟全感謝過去遭遇挫折帶來的養分,「那次(旺宏事件)以後,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比較好的Charles(高啟全的英文名字)。」

【延伸閱讀】高啟全的聰明生氣法

■吞口水:怒氣上心頭時,說話前先吞一口口水,重新思考■對事不對人:罵人時,絕對不涉及人身攻擊、不帶髒字■拉高層次:為自己的任務賦予使命,跳脫負面情緒泥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60

三星擴產 台灣DRAM會重回慘業?

2015-03-16  
 

 

記憶體產業近兩年的好光景,是承平時期的開端,或曇花一現的泡影?

二○一三年以來,記憶體產業進入三星、海力士與美光三巨頭寡占、「西線無戰事」的和平年代,據估計,使代工廠華亞科與南亞科去年稅後淨利創歷史新高,合計逾八百億元,華亞科去年股價漲幅,最高逾一.六倍。

然而,去年十月起,記憶體產業便籠罩著「三星增產」的烏雲。三星宣布將斥資約一百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七百四十億元)擴建新廠,雖未說明究竟將擴充多少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產能,但已令資本市場回憶起過去三星增產,以致記憶體價格崩盤的惡夢。

三星不會無節制擴產手機虧損,沒本錢打割喉戰

三星真的可能讓記憶體產業,再回到「慘業」窘境嗎?當時,三星宣布增產後,身為全球記憶體三巨頭,並且與台灣記憶體產業合作關係最深的美光,股價在六個交易日內大跌逾二○%,足見全球投資人的恐慌。

面對眾說紛紜的狀況,美光總裁亞當斯(Mark Adams)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表示:不認為三星會無節制擴產。

亞當斯認為,記憶體市場上剩下的三大家廠商,包括市占率逾四○%的三星、約二七%的海力士,和約二四%的美光,想做的都是「能賺錢的生意」,從財報上看,若三星再度發動價格割喉戰,自己也將賠錢。

但過去,三星就是以增產、削價的方式,消滅對手而崛起,為什麼現在不會如法炮製?

亞當斯分析,首先,只剩三家廠商狀況下,無論代工廠或品牌廠,都不想要仰賴單一或少數供應商,使議價能力降低,因此不會再讓廠商出局,並且在三分天下的時代,三星就算做賠錢生意,也無法再用同樣手段消滅對手。

「如果真的發生了(指三星大幅度擴產),無論海力士或美光的經營者退出市場,一定會有人來接手,可能是中國政府或其他人,這些工廠跟機台依然存在,只是換人經營,我不認為他們會這樣浪費自己的錢,」亞當斯表示。

如果三星無法消滅對手,那增產為的是什麼?

「就我看來,三星現在的作為,是因為知道我們目前產能較低(指處於製程轉換磨合期),因此,藉此時增加產能,盡可能賺取更多利潤。」亞當斯認為,目前DRAM仍供不應求,三星只是企圖填補供需缺口。

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也附和。他指出,三星因手機事業虧損,反而會更珍惜記憶體的高獲利。「它(三星)要用這市場賺更多的錢,去投資十四奈米的技術(三星晶圓代工最新製程),去做快閃記憶體(NAND)跟東芝(Toshiba)拚,萬一他連這個都不賺錢,獲利就沒有了嘛……,三星只會小量、小心的增產。」

目前看來,外資對記憶體產業趨於樂觀。截至二月上旬,包括美林、麥格理、瑞信等二十四家券商,均將美光評為「買進」或「強烈建議買進」,六家券商建議持有。僅有野村證券在三月時因三星市占率不斷擴張,將美光由「買進」降為「中立」。只是,這不代表外資也因此持續看好台灣相關類股。其實,間接衝擊還在發生中。

美光將取得技術領先台廠提升製程腳步仍落後

以華亞科為例,三星宣布擴產後,對華亞科給予評等的外資有五家,其中巴克萊、里昂與摩根大通均給予優於大盤或買進,摩根士丹利給予中立,美林則評為賣出。

多空分歧原因是,華亞科獲利雖亮眼,前景卻充滿未知數。如占華亞科營收約四成的PC DRAM價格持續走跌,而且美光與華亞科新議定的合約將於明年生效,美光在因應新戰局考量下,給後者的讓利減少,這讓華亞科毛利將減少約五%。

在價格受老大哥三星左右下,今年,台灣記憶體廠能努力的,是不斷提升製程,使成本下降,讓利潤極大化。

亞當斯坦言,目前供應美光產能近四成的華亞科,提升製程的腳步落後三星與海力士,「是危險的」、「但我們並不擔心這個,(華亞科製程轉換成功後)我們將會在DRAM上取得技術領先地位。」

肩負華亞科製程轉進任務的高啟全則強調,最先進的二十奈米製程有信心在今年第二季,便能有產出。

至於三星擴產的烏雲,是否影響台灣眾多利基型廠如南亞科、華邦或精豪科等?集邦科技研究協理吳雅婷認為,影響很間接,因市場研判三星不會大量擴產利基型產品,同時目前台廠所接利基訂單,與三星未重疊。

記憶體產業究竟能否在三分天下的狀況,長期歌舞昇平,亞當斯的說法是一個參考方向。實際情況會如何,等三星產能明年第二季後開出,就可見分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94

台灣DRAM戰將告白:是紫光主動找我……高啟全投身紅色供應鏈 關鍵百日解密

2015-10-12  TCW

傳將轉進清華紫光的高啟全,表明這是一個考量中美台大局面整合的選擇,但南亞科董事長吳嘉昭一句,「那是希望,都還沒開始談」的冷淡回應,凸顯高啟全與老東家的關係似近冰點。

缺乏舞台,或許才是他選擇出走的原因……十月六日下午兩點,台北台塑大樓內氣氛肅殺,會議室剛剛結束一場董事會,經過不到一小時的討論後,包括台塑家族王 文淵、南亞科董事長吳嘉昭等南亞科董事們,議論紛紛地通過一項可能改變南亞科、台塑集團科技布局、甚至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整體競爭力的人事決議。

人事案的主角是高啟全,南亞科總經理、華亞科董事長;有人稱他為台灣DRAM教父,即使是用最平實的形容,對應到他在半導體業歷練三十年、一身戰功的背 景,稱他是台灣DRAM產業指標性人物也絕不為過。而十月六日在台塑大樓召開的南亞科董事會,正式通過了高啟全的退休案。

這個決定引發科技業震撼,不只是高啟全突如其來地退休訊息,更讓業界無法置信的是,他即將擔任中國最大半導體集團清華紫光的副總職務。

友人訝異

「他應該有不得已的苦衷」「不會吧?」對於這項幾可確定的傳言,幾乎每一位熟識高啟全的友人都是做出如此反應。不可置信的口吻,背後包括了對於台灣半導體 產業的憂心,對於「台灣半導體業第一位高階經理人投身紅色供應鏈」的情緒震撼;此外,在友人的解讀,這個決定乍聽之下也明顯有違高啟全的行事作風。

「他向來喜愛擔綱主導角色、領袖特質鮮明,竟然願意放下在台灣的總經理位置,『降職』到清華紫光當副總,居於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的麾下!」按照輩分,今 年四十八歲的趙偉國不僅比六十二歲的高啟全小了一輪以上,比拚資歷,趙偉國更是毫無開發記憶體技術的經驗。「他大概也有不得不的苦衷吧!」友人推敲。

台灣DRAM最具指標性的高層戰將為何選擇出走中國?這是業界每個人的疑問,對此,高啟全在第一時間對本刊的初步回應是:「過一陣子再聊!」短短幾個字,不難看出他無法否認、但仍有遲疑如何對外說明解釋的複雜情緒。

然而經過一日之後,他以這個說法對《今周刊》回應了外界風風雨雨的漫天傳言:「這三個月以來,是紫光主動找我…。」三個月,大約一百天的時間,高啟全經過了什麼樣的思考過程?

一位中國半導體業內人士透露,七月中旬,也就是距離現在近三個月前,清華紫光集團向美光發出二三○億美元的收購提案,就在同一個時間點,清華紫光集團也找上向來熟悉與美光打交道的高啟全。

抉擇壓力大

作風不低調的他 竟然神隱巧合的是,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向來不吝與外界分享訊息,也常常是媒體詢問各種科技業新聞訊息對象的高啟全,像是刻意迴避媒體般,好一陣子都看不到他的身影。

就連華亞科今年七月二十八日舉行的法說會,過去總會在法說會後讓媒體「問到飽」的高啟全,這次居然也缺席了。

高啟全向來作風都不算低調,說起話來直率的他,甚至常常讓他身旁團隊捏一把冷汗,頻頻提醒他:「Charles(高啟全英文名),這個不能說。」被業界視 為聰明、靈活又拚勁十足的高啟全,不只直率個性令人印象深刻,他無所畏懼、願意擔起重任的性格,似乎注定要吃DRAM這行飯。

高啟全喜歡扛下管理責任的個性,早在他讀書時就顯露無遺,就讀台北建國中學時,他會主動爭取當班長、挑戰老師,「我是很叛逆的。」高啟全曾這麼描述自己。而這樣無所畏懼的性格也跟了他一輩子。

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碩士畢業後,高啟全分別在英特爾、台積電任職過,曾擔任台積電第一座晶圓廠的廠長,後來與吳敏求共同創立旺宏,一路走來,他都沒改變過勇於爭取表現機會、挑戰上司的行事風格。「我很直接、我很誠實。」剖析起自己的特質,高啟全毫不掩飾。

然而,即使有著不閃躲、敢做敢當性格,加上在「一天也可以賠掉一億元」的DRAM產業裡長期訓練出來高抗壓性,高啟全這一次竟然神隱了三個月,顯然這三個月中他面臨的抉擇壓力,不是外界所能想像的大…

《出走推力1》

與昔日恩人台塑關係生變

從七月中旬開始,高啟全不僅全面避開媒體鎂光燈,業界有傳言,這段時間高啟全曾經休了近一個月長假,甚至早已成為清華紫光的顧問;對於這些傳言,高啟全回 應「沒有當顧問,也沒有休長假。」但他也坦言,這段時間的確與清華紫光「在北京有過洽談。」被清華紫光欽點挖角的高啟全,自此陷入長考。當年與吳敏求嚴重 爭執而離開旺宏的高啟全,碰上對他有知遇之恩的王永慶,是王永慶邀請他到南亞科擔任執行副總,更別說後來因為信任高啟全,不斷注資到DRAM這項賠錢事 業。

然而,「今年一連兩起與股市相關的訊息,恐怕多少讓老高與台塑集團的關係出現變化。」一名資深記憶體產業人士不諱言。

時間拉回今年一月,當時高啟全曾公開表態,華亞科帳上現金與流動資金足以因應今年的資本支出,因此有現金減資打算。此話一出,就讓過去投入巨額資金的台塑集團大為光火,認為高啟全應徵詢台塑集團的意見,不該自己表態。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又發生了一件讓雙方關係更是降到冰點的事件。三月中旬,高啟全申讓華亞科股票達三七○○張、交易金額達一.六五億元,這個動作引發外 界關注,高啟全則對外解釋,申讓華亞科股票是為了增加南亞科的持股。但台塑對他表明自己在股市的動作相當感冒,因此對他下了禁口令。

「老高這一年來真的很悶。」一名熟悉高啟全的友人這麼說,除了上述兩起事件之外,先前高啟全也曾因為牽線南亞科與一家中國廠商合作遭到台塑集團否決,而在 私下頗有抱怨。此外,由於據聞南亞科技已決定不再往 20nm (奈米)以下的技術發展,也不會再投資在技術開發方面,「高啟全繼續待在這裡,就像只是等著關燈,對於永遠尋求發光機會的他來說,找一個新地方絕對不奇 怪。」舞台,的確會是高啟全做出最後決定的重要關鍵。雖然高啟全在華亞科擔任董事長大位,但實際上,自從美光入主華亞科後,華亞科就已不再擁有獨立性,而 是名副其實的代工廠。「至於高啟全,說白了,就像是幫美光管工廠的人。」業界人士挑明了說。

台灣DRAM從政府看好的兩兆雙星產業,一路走到現在成了名存實亡的代工廠,不少曾經將青春投入在記憶體研發的老將都有深刻感觸。

《出走推力2》

淪美光代工廠 獨立性不再就以台灣DRAM業的老兵陳正坤來說,他曾任南亞科工程師及力晶資深副總,是力晶集團打造十二吋晶圓廠的重要推手;他一手打造的瑞晶,是記憶體 產業當時製程最先進的廠。但今年七月底,他離開耕耘二十幾年的記憶體業,投入晶圓代工,出任聯電資深副總經理,協助聯電十二吋廠營運。

問他為什麼放棄記憶體產業,陳正坤一句:「這早就不是台灣的產業……」或許也替高啟全說出心聲。對於高啟全的心境,他用自己的例子揣摩解讀:「本來是獨立的公司(指 瑞晶),後來我們的產能百分之百變成美光擁有,我們再怎麼優秀,也是美光的啊!」台灣記憶體產業始終無法擺脫打工仔的宿命,陳正坤這番話更是血淋淋:「講 英文當然我們聽得懂,但是他們很多細節的東西、文化的東西,沒辦法跟他討論,老美覺得你可以用,你來幫我們管工廠,決策中心,高層不會給你。」高啟全的困 境就攤在眼前,他在華亞科只能當個「美光的廠長」,在南亞科似又得不到更大的舞台,對於仍想在DRAM有一片天的他儼然是個致命傷。而他想要在台灣半導體 產業推動新的合作平台,卻遲遲沒有任何進展,業界認為,這或許也是高啟全最終決定尋求更大舞台的原因之一。

《出走推力3》

半導體整合 張忠謀不買單「以前邏輯IC和記憶體可以說是兩個不同的半導體次產業,但高啟全一直很希望能推動兩者之間的整合,他很看重這一塊。」IEK電子組計畫副組長兼通訊研究部經理楊瑞臨說。

而根據業內人士透露,高啟全為此還曾多次找上他的老長官、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希望能說服張忠謀跨入記憶體業。但多年前曾親手結束世界先進記憶體開發的張忠謀,並沒有被滿腔熱血的高啟全打動,讓高啟全碰上了軟釘子。

如果從旺宏總經理盧志遠對高啟全的觀察來看,不難推敲出高啟全想寫下新局,卻無法施展,對他來說會是多麼大的挫折。「新創的東西,他(高啟全)很有興趣, 台積電剛創立的時候,他跑到台積電去,做一做,對旺宏很有興趣,旺宏那時在做IDM的模式,他就跑到旺宏,後來他又搞個華亞科,華亞科是個新的商業模式, 他總是喜歡創新模式。」然而究竟是什麼樣華麗的舞台,讓高啟全甘冒「投身紅色供應鏈」的罵名風險,也要決定轉換跑道?

「我要做的,是一個大局面的整合,美國技術、大陸的市場及資金,加上台灣的製造能力。」高啟全對本刊表示,即使從南亞科退休轉戰紫光,但他仍會保留南亞科董事、華亞科董事長的職位,「中、美、台,對抗強大的韓國!」他說。

表態要做大整合

老東家卻說「那是希望」

一位熟悉中國半導體的高階主管透露,「紫光找高啟全,在要買美光之前就已經決定了,」他分析,「當然要找台灣人。」這位高階主管不諱言,「回過頭來,(紫 光)是要跟三星和海力士打,要不然幹嘛買美光,至於經理人,你不可能找韓國人,找日本人也不適合。」只是,這個決定是否真能讓台灣DRAM產業成為「抗韓 聯盟」的一環,恐怕仍然有待觀察。

相較於高啟全表態,自己擔任華亞科董事長、南亞科董事的部分都不會異動,吳嘉昭對於高啟全繼續任職的答案卻是,將針對華亞科董事長一職與美光進行討論,而高啟全在南亞科是以自然人身分擔任董事,若高啟全不主動解任,他將繼續擔任南亞科董事至明年改選。

從吳嘉昭的說法,實在難以聽出「留人」共謀抗韓大業的計畫,而他對於是否與紫光及美光攜手共組抗韓聯盟的提問,答案更是令人玩味。

「那是希望。」他回答。吳嘉昭表示,「當然,我們希望能夠有合作的空間,但還沒開始談。」他不忘再度提及,高啟全九月十八日提出辭呈,南亞科試圖挽留,但才短短不到三周時間這項人事案已定案,「這期間的決定和種種必要的措施,我們也是相當緊迫在處理。」

產業亮紅燈

科技人才出走 恐才是開始從吳嘉昭開完董事會的態度觀察,高啟全能否成功牽起紫光、美光與南亞科之手,像他所說能做大局面的整合,光從高啟全與台塑緊繃的關係都能看出, 一切仍充滿變數。記憶體業者則表示,就算三方聯盟,台廠還是躲不過擔任配角的宿命;而如果高啟全跳槽實與台塑集團無關,那麼,更是台灣的警訊。

因為不只DRAM產業確定瓦解,其背後代表的,更是兩岸半導體產業環境轉變至此,已到了連高階人力都要出走的地步,正如同工研院競爭力主任杜紫宸所示警: 「高啟全只是開始,接下來,四十五歲到六十歲這個世代的經營層精英,未來幾年會不斷流失,經驗傳承中斷,台灣恐將進入創新黑暗期。」

撰文•周品均、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86

解密》五年內誕生的中國半導體巨獸——紫光 它 憑什麼挖走台灣DRAM教父?


2015-10-19  TCW

=076-077兩年前沒沒無名的公司,兩年後卻招招刺向台半導體重鎮,它靠購併迅速崛起,未來可能成為台灣產業最大威脅。

台灣DRAM教父高啟全投效對岸紫光集團,造成半導體業界譁然。到底,紫光是什麼來歷?為什麼能挖得動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

二○一三年以前,紫光在半導體業仍沒沒無名,這兩年來藉由一連串購併行動,它迅速崛起,更進而可能成為台灣產業的大威脅。他的每一個布局,都間接刺向包括聯發科、瑞昱、華亞科、南亞科、瑞晶等台灣半導體重鎮。

二○一三年,紫光以十七 億八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百七十五億元)購併當時大陸IC設計龍頭展訊,第一次出手就震撼業界。二○一四年,它用九億一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九十四億元)拿下中國排名第三的銳迪科,超越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穩居中國IC設計業之首。

背後有政府資金撐腰今年購併金就逾營收兩倍

今年紫光加大購併手筆,將觸角伸向晶片應用的終端業者。五月,宣布以二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八百零八億元),投資惠普旗下新華三通信五一%股權,新華三 是中國市場企業用網路設備中,交換機與無線通訊設備龍頭。九月又宣布以三十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二十八億元)取得硬碟大廠 WD(WesternDigital)一五%股權,一躍成為最大股東。

但這些購併案,都沒有今年七月傳出紫光有意以高達二百三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千四百三十四億元)拿下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經營權,來得受人矚目。

從挖角高啟全的時間點來看,紫光的拼圖已接近完成,更凸顯這兩年來銜命發展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航空母艦角色。

在紫光的購併規畫中,IC設計、記憶體都與台灣的產業高度重疊。「我們要投資三百億元研發,在五年內超越聯發科!」紫光董事長趙偉國購併銳迪科之後,意氣風發的對媒體宣告,計畫在十年內打造出世界名列前茅的通信晶片集團。

紫光集團去年總營收只有約人民幣一百五十億元,今年已確定的購併案金額,就遠遠超過營收的兩倍。「沒有政府的支持,紫光集團不太可能籌到那麼多資金購併美 光,」美系外資伯恩斯坦(Sanford C.Bernstein)香港半導體分析師Mark Li在研究報告中分析。

紫光集團的最大股東,為持股五一%的清華控股公司。顧名思義,清華控股就是專門打理由北京清華大學育成出來的「校辦企業」大家長,資金來源就是政府。

更不用說,北京清華是產出最多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學校。包括習近平、胡錦濤、朱鎔基都是畢業於清華大學,胡錦濤的兒子胡海峰還曾任清華控股的黨委書記。

中國在去年十月正武成立規模達人民幣一千二百億元的國家集成電路(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了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盧超群口中,中國針對半導體「力度最強、手段最靈活」的扶植政策。

Mark Li分析,中國政府這麼大手筆,代表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堅決意志,背後是想獲得美光的技術,補足中國DRAM業中「失落環節」。

找大廠技術當後援再挖角人才,拚產業升級

且自去年來,包括晶圓代工的中芯、半導體設備的中微半導體也成投資對象,大陸封測龍頭長電科技並因此有充足銀彈得以收購全球第四大封裝廠新加坡星科金朋。

中國為何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工研院IEK統計,過去七年來,除了油價高漲時期,中國有四年的半導體晶片進口額竟高於原油。中國的盤算是,若能藉由大廠搶攻十四奈米製程、遇到技術瓶頸時,以龐大的市場需求與政府資金當後援,將有機會在彎道迎頭追上。

集邦科技(TrendForce)記憶體儲存事業處研究協理吳雅婷分析,中國政府希望產業升級,自然將進口量名列前茅的微處理器、手機晶片、DRAM、快 閃記憶體等半導體產品,列為進口替代重點項目,據集邦科技統計,今年中國市場記憶體使用量已超過全球產能的五分之一、達二一.八%,金額逼近一百二十億美 元,「購併是進軍D R A M最快的敲門磚。」她說。

有了高啟全的加入後,台灣DRAM產業,是否將被紫光邊緣化?「這對中國是個很好的開始!」瑞銀證券亞洲半導體分析師陳慧明分析,半導體技術含量高,並不 是光靠砸錢就能做得起來,萬事起頭難,能挖到高啟全絕對是大加分。雖然尚無法斷言中國DRAM能獲得大成功,但人才向對岸流動卻是必然。

眼見同業長電科技動作頻頻,日月光營運長吳田玉在今年股東會提出他的觀察。他認為,未來五年到十年內,中國大陸就能出現半導體業的超級巨人,是威脅卻也能帶來機會。在國家意志的支持下,台灣半導體產業面對紅色供應鏈的邊緣化危機,仍有時間因應,但萬萬不可輕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