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蒂爾在論述價值投資的時候,將「必須關注週期性因素」作為一項重要原則寫進自己的書裡,他說,即使是長期投資者也不例外。
對於古板的價值投資人來說,週期因素的關注好像犯了大忌。但正像橡樹基金管理公司的霍華德馬克思說得那樣:或許我們不能預見未來,但我們至少可以為迎接未來而作好準備。
蒙蒂爾例舉了最典型的三個週期性因素「經濟、信貸、和情緒」。佐羅的看法是對週期性因素的關注會對你的投資有很大幫助的,但不是以此為主地來預測未來。
霍華德馬克思說:價值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可能會隨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瞭解我們在市場中的位置,會讓我們的投資更安全。瞭解投資者心理的變化,也 對我們的投資大有幫助,當投資者過激而價格頗具吸引力,我們會傾向於買進。相反如果大眾都樂意買進,我們就要考慮是否會有更好的買進機會。
這個意思是說,價值不是刻舟求劍,需要輔佐一些其它因素來進一步確定安全性。而巴菲特也並非就是跟蹤的企業一有價值就撲上去買入,而是等待更深的價值,比 如打五折的位置。但我們如何判斷價值評估是否變化,是否到了更深度的價值區域呢?借鑑一下經濟環境和大眾的情緒,一定會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因此我們要包容 一些有益的「旁門左道」,而千萬不要教條閉塞。
鄧普頓爵士的反向投資論,也在闡述「在他人絕望地拋出時候買進,在他人瘋狂買進時候拋出,需要巨大的勇氣但也會帶來豐厚的回報。」看來關注價值以外的東西來補充價值投資,已經是各位投資大師的共識。這一點我也是在不斷學習唸經中體會到的。
我的體會也許會更特別,看我的模擬例舉推論:
你有100萬,你期待獲利20%
=〉你準備10元買入某股,到12元時候,獲利20萬
=〉你有極小極小概率的可能全倉買入到絕對最低點
=〉第一方案,全倉以10元買進
=〉第二分批買,結果成本是9元,那麼我們看看假設最後還是12元賣出獲利20萬,我們需要多少倉位呢?設倉位為c%,9元持有到12元,應該盈利33.33%
=〉列方程:100*c%*33.33%=20
=>c%=60%
結論:分批買入降低成本,若成本降低10%,其它因素不變,倉位60%就可以達到預期收益.
那麼成本降低20%呢?40%倉位就可以完成任務.
通過以上我想說的是,價值線也許只是一個買入衡量上限標準,但很是模糊,我們真切需要以更低的價格買進,雖然我們無法預測底部,也無法和巴菲特一樣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一樣獲得五折優惠的股票,但我們的確可以分批買進降低成本,並不急於滿滿地倉位去做投資.
豁然開朗以及必須清楚一些條件:
1、不滿倉並不代表收益更差。
2、因為永不滿倉,其實下跌更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喜悅,這樣會有良好的積極心態。
3、價值投資,往往是買在大眾拋棄正歡之時,因此我們的買入暫時無法扭轉下跌態勢是大概率事情。
4、倉位安排首先應是自下而上的安排,不要刻意而為。
5、適當關注一些價值之外的因素影響,會對你買入或賣出決策會有積極的幫助
6、這種操作一個最關鍵的積極因素就是,能長期給你個良好心態,漲跌從容,來去有方。
可以參考我以前的博文:
12.紮根漸進思想
13.十分之一的十倍
見置頂的導讀,很多思路都是由此展開,同時我也對自身過去的一些毛病進行梳理和總結。
蒙蒂爾在談週期因素最後說:請記住,市場週期至關重要,因為它有助於提醒投資者在股價上漲時拋出,下跌時候買進。但他同時也有助於提醒我們,務必緩慢建倉,因為在沒有經歷之前,我們永遠無法知道自己正身處週期的高峰還是谷底!
佐羅認為,這種提法還是大有益處的,我之前的一些思考與其不謀而合。關鍵這其中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尊重事實、尊重客觀、降低自我盲目自信的機會。
海納百川,順其自然,價值投資說簡單點,無非也就是經典的長期峰谷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