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旭光(0067)股東減持七問

之前,筆者已談及此股購入塑膠業務的價值,請看此文

今日,經濟日報的蘇麗珍小姐話:

「其後旭光晚上發出的通告,指尹強其實曾簽訂貸款協議,貸款方有權按協議行使權利購入上述1.16億股股份,並指有關協議已在去年一份股東通函中披露。麗珍翻查過這份通函,一共460頁,要找到這項協議,看來都不容易。」

其實,筆者昨天已找到原因,只要善於使用搜尋技考找東西根本不難。先列幾問題如下。

(1) 尹強是透過哪公司持有股票?

為便於理解,先翻查回昨天的公告,其稱:

「董事會謹此澄清,就董事所知,尹先生所持股權下降乃由於Sky Success貸方,即信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Wonderful Sky Investment Limited、China Cinda(HK) Investments Management Company Limited及銀建國際實業有限公司(該等公司均獨立於本公司及本公司之關連人士及非本公司及本公司之關連人士的關連人士)根據日期為二零一零年十月十 九日的Sky Success貸款行使其權利,將Sky Success貸款項下未償還本金總額交換並向Sky Success收購合共最多116,341,683股股份。

從上文下理可以知道,是尹先生持有Sky Success,Sky Success持有該等股票。

(2) 為甚麼有這些事情發生?

然後翻查回當日收購的公告,其稱:

根據Mandra New Materials(作為賣方)與Sky Success(作為買方)於二零一零年十月十五日訂立的股份轉讓協議,Mandra New Materials轉讓6,506,185股目標公司股份予Sky Success。於二零一零年十月十五日,Ascend(作為賣方)與MandraMaterials(作為買方)已就出售及轉讓7,517,157股目標公司股份訂立股份買賣協議。該股份轉讓擬於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九日或前後完成。

就6,506,185股目標公司股份而言,該等股份轉讓的商業理據為,於限定期限內向索郎多吉先生提供間接股份貸款,而該貸款可用作抵押品以獲得融資,從而使索郎多吉先生得以根據其與MS China於二零一零年三月訂立的各項協議向MS China作出付款。

目 前,Ascend的全部目標公司股份已作為抵押品以為瑞信貸款提供擔保。瑞信貸款將近到期,將於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九日透過有抵押定期定息票據進行再融資。 根據有抵押定期定息票據,在Ascend的目標公司股份中僅有若干部份將用作抵押品。於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九日後,Ascend將因此能夠將目標公司股份的 若干部份出售或抵押予第三方。

在此背景下,Mandra New Materials、Mandra Materials、Ascend及Sky Success訂立了上述股份轉讓協議,該等協議准許Sky Success通過抵押其向Mandra NewMaterials收購的目標公司股份取得獨立貸方的融資,而Sky Success已同意將該資金提供予索郎多吉先生以供彼向MS China結付未償還款項

於 二零一零年三月,目標公司的股東同意增加目標公司的股本。新目標公司股份將按面值發行。索郎多吉先生與現有股東(彼等擬認購目標公司增資中的目標公司股 份)達成一致,即索郎多吉先生將代現有股東支付目標公司股份的認購金額。該認購金額的支付乃作為未能達到目標公司組織章程大綱及細則所載的若干二零零八年 利潤目標的賠償而作出。與此同時,索郎多吉先生與新股東達成一致,即彼將支付將由新股東收購的目標公司股份的認購金額。索郎多吉先生與每位新股東已同意,各位新股東將於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或之前向索郎多吉先生支付索郎多吉先生代為支付的認購金額。」

從上文,可以瞭解到,可能是從張頌義先生轉予Sky Success,然後Sky Success抵押股票予信達國際(111)及銀建國際(171)去取得該等貸款,然後借款索郎先生,以償還MS China的款項。

而另外一部分,則是用作注資,注資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利潤未達標,所以要補償。通函一段和此不相關的文字可提供線索:(p.73)

「目 標集團亦曾違反日期為二零零九年十月三十日的可換股票據認購協議。上述違約現象乃有關(i)於二零零九年五月一日至二零一零年四月三十日止期間的純利保 證;及(ii)與目標公司於韓國及香港建議上市相關的若干承諾及契諾。目標集團以日期為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五日的豁免函件方式獲得交銀國際對該等違約現象的 豁免。」

(3) 他借了多少錢? 他們認股每股價值多少?

那金額是多少呢,通函第11頁有提及:

「Sky Success貸款」指

(i)Sky Success(作為借方)與信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作為貸方)就最多為2.4百萬美元的貸款融資而於二零一零年十月十九日訂立的貸款協議;

(ii)SkySuccess(作為借方)與Wonderful Sky Investment Limited(作為貸方)就最多為6百萬美元的貸款融資而訂立的日期為二零一零年十月十九日的貸款協議;

(iii)Sky Success(作為借方)與China Cinda(HK) Investments Management Company Limited(作為貸方)就最多為12.5百萬美元的貸款融資而於二零一零年十月十九日訂立的貸款協議;

及(iv)SkySuccess(作為借方)與銀建國際實業有限公司(作為貸方)就最多為14.1百萬美元的貸款融資而於二零一零年十月十九日訂立的貸款協議」

又根據通函第444頁,「根據Sky Success貸款,倘Sky Success貸款未於完成前償還,則Sky Success
貸方有權於完成時將Sky Success貸款項下未償還本金總額交換為將由Sky Success收購的股份。」

從 上面可見,金額大約是3,500萬美元,以1美元兌7.77港元,及減持股數116,341,683股計算,抵押價約每股2.33元,而根據細則,如他們 不還錢,就可以拿走該等抵押品或變成的股票,但如果他們肯還錢,就可取走這股票,所以這些股票在他們的心中價值如何,應該瞭解。

(4) 為甚麼要償還MS China的款項?

根據第2題,他借錢的部分目的是要用來償還MS China的款項,那為甚麼要償還呢,根據通函第271頁會計師報告附註26(b)(i):

「於 二零零七年七月十六日,目標公司與MSPI的全資附屬公司MS China 10 Limited(「MS China」)及其他各方訂立一項認股協議,據此,目標公司分兩批(一批為3,973.5股及另一批為6,622.5股)向MS China發行10,596股系列B1可換股可贖回優先股,其代價分別為30,000,000美元及50,000,000美元(附註27(viii))。 第二批股份的部份代價已被用於按每股7,550美元的價格贖回或購回Regent Hero Limited(「Regent Hero」)、Ascend Concept及TripleA Investments Limited(「Triple A」)分別於目標公司中擁有的2,119.2股、2,649股及1,059.6股普通股(「購回股份」)(附註31)。」

根據通函資料,Regent Hero是由不知名股東持有,Ascend Concept索郎先生持有、Triple A是由王春林持有,根據旭光(67)招股書,兩者均是旭光創始股東,分別持有75%及5%股權。

由此可見,償還MS China的錢,可能是因為在2007年MS China認購可換股可贖回優先股,資金其後以購回股份方式轉移至索郎先生等人之手。

(5) 那索郎先生2007年拿了的錢去了那兒?

根據旭光招股書中稱,「川眉特芒於二零零七年六月十九日在中國成立為外商獨資企業。於成立日期,川眉特芒的註冊資本為29.5百萬美元,全部由 Top Promise 以現金注資。 二零零七年八月一日,川眉特芒的唯一權益持有人 Top Promise 通過決議案修訂川眉特芒組織章程細則若干規定,川眉特芒的註冊資本由29.5百萬美元增至50.0百萬美元,而總投資額增至90.0百萬美元。根據四川萬 盛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一日發出的驗資報告,Top Promise 已於二零零七年十月二十九日悉數支付新增資本20.5百萬美元。

由此可見,這筆註冊資本共5,000萬美元,可能大部分均是來自MS China認購可換股可贖回優先股回購股份的金額。

(6) 當年抵押股票是否和此事有關?

我估計為是。

根據第2題引述通函所稱:

於 二零一零年三月,目標公司的股東同意增加目標公司的股本。新目標公司股份將按面值發行。索郎多吉先生與現有股東(彼等擬認購目標公司增資中的目標公司股 份)達成一致,即索郎多吉先生將代現有股東支付目標公司股份的認購金額。該認購金額的支付乃作為未能達到目標公司組織章程大綱及細則所載的若干二零零八年 利潤目標的賠償而作出。與此同時,索郎多吉先生與新股東達成一致,即彼將支付將由新股東收購的目標公司股份的認購金額。

根據旭光公告,該部分股票是於2009年12月27日抵押金額少於3,000萬美元,故估計該部分股票抵押的原因是認購高分子股份之用。

其後抵押股票全數於2010年7月30日贖回,下圖是高分子的應付關連人士款項的資料,可以見到索郎先生墊了不少錢進去,在2010年6月達3.78億人民幣,但在期後已無餘額,可見他從公司抽回大量金額,部分可能用作贖回股票之用。





索郎先生於2010年5月15日在智富週刊的報導,稱「去(2009)年10月時,手上有一個很好的項目,可以增持股權,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由於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這個交易,所以才考慮透過抵押股份來獲得短期融資。」,該週刊稱,「他並沒有透露那是甚麼項目,不過現時索郎多吉手上已持有的私人項目,主要有迦騰及四川騰中重工,因此市場相信,索郎多吉增持的不外乎這兩個項目。」,迦騰即是指高分子公司。

在2009年10月30日,交銀國際認購高分子公司3,000萬美元可換股票據,於11月11日完成,加上索郎先生當日稱,「其實抵押也只是過橋融資」,是否指認購這3,000萬美元是由索郎先生抵押股票借款予交銀國際,交銀國際然後認購該高分子公司股份?

(7) 那索郎先生現在有錢了,為甚麼不贖回原屬於尹先生代為持有的股票呢?

這個資料我沒有,我不太清楚,是不是他有新項目或是騰中重工需要投入資金呢? 讀者如有新看法,可告訴筆者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77

多重利好推高TCL集團 李東生欲減持4000萬股還債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810140.html

李東生也要加入減持大軍了!

TCL集團(000100)今日(5月24日)公告稱,公司董事長李東生因還賬需要,計劃在未來3個月減持股份不超過4000萬股。而這筆賬正是去年李東生參與公司定向增發而借。一借一還間,隨著公司利好不斷,股價一路上揚,李東生輕輕鬆鬆地賺了個盤滿缽滿。

套現是為了還錢

今日TCL集團發佈的公告顯示,公司董事長李東生已於2011年5月23日,將其原已質押的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1.16億股中的4000萬股(佔總股本0.47%)股權解除了質押,並在中登公司深圳分公司辦理瞭解除質押手續。

這部分已解除質押的4000萬股,李東生打算自公告日起的未來3個月內進行減持,減持股份不超過4000萬股。其表示,之所以在此時宣佈減持,是為了套現以清償參TCL集團於2010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所產生的約1億元的借款。

資料顯示,TCL集團豪賭第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而進行的定向增發於去年8月份落下帷幕,當時TCL集團募資淨額為44.04億元,李東生在 此次增發當中,兌現了之前的認購承諾,動用了2.5億元的真金白銀,認購了7225.44萬股,認購價格為3.46元/股,限售期為36個月。

值得一提的是,在定向增發前夕,TCL集團還宣佈了李東生為參與增發而質押了手中所持有的4016.56萬股的消息,當時TCL集團股價約3.8元/股,質押部分差不多市值1.5億元,與認購金額相差1億元左右。

增發股浮盈1.85億元

巨額的借款,除了能給TCL集團的增髮帶來表率作用之外,李東生的獲利也是頗豐的,而這「得益」於刺激股價不斷推高的消息層出不窮。

步入2011年,李東生曾高調地宣佈今年將是TCL集團進攻的一年,事實也是如此。1月25日,在停牌了4個交易日後,TCL集團宣佈了股權激勵方 案;隨後在2月26日公佈的年報中,TCL集團推出了10轉10的分紅方案,這在當時激起了市場極大的反響,公司股價也在高送轉的光環下節節上漲;4月1 日,TCL集團再次大手筆在新疆投資液晶電視項目,與這一消息同時有意無意「面世」的還有一個新疆能源公司。一石激起千層浪,在聞「稀」起舞的市場 中,TCL集團4月份的股價上漲,只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TCL集團的主業應該不能支撐如此高的股價,能夠「飛」到如此高價,與模棱兩可的傳聞不無關係。

TCL集團的重大消息還包括,在4月22日宣佈攜手三星電子,以及在澄清公告中透露的洽談南美油田項目和籌備煤業勘探開發公司等,不斷的利好消息刺激也支撐著股價一路走到了5月19日的高送轉,送轉完後截至昨日的收盤價為3.01元。

有意思的是,上述分析師表示,在當時走訪TCL集團時發現,公司的高層有種強烈地想把股價做起來的意願。

那麼,當時認購的「價值」2.5億元的增發股,如今又價值幾何呢?簡單算來,7225.44萬股送轉下來即為14450.88萬股,按照每股3.01元的昨日收盤價來看,這部分增發股市值已為4.35億元,除去2.5億元成本,已是浮盈了1.85億元。

截至2011年5月23日,李東生持有TCL集團股份4.66億股,佔總股本5.50%,其中7645.84萬股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已質押,佔總股本的0.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23

李東生:計劃減持不存在內幕交易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824412.html

對於沸沸揚揚的「減持風波」,TCL集團(000100)董事長李東生(微博專欄)表示,不存在內幕交易,計劃減持完全是因為要解決個人財務問題,沒有在資本市場套利的動機。

「真的沒有想到會有那麼大情況。我只是先告訴大家我遲一點要賣,要償還去年參與增發時的借款,希望能夠儘量減少對市場的影響。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賣出一股。」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李東生認真地說。

5月24日,TCL集團公告,為清償借款,李東生擬在未來三個月內減持不超過4000萬股。該公告披露的時期恰逢A股整體暴跌,加上減持影 響,TCL集團股價從5月23日收盤的3.01元跌至5月27日收盤的2.61元,跌幅近14%。鑑於宣佈減持的時機和股價走勢,市場質疑TCL集團先前 有意借助利好消息炒作股價,以方便高管高位減持,也使得李東生飽受非議。對此,TCL集團於5月28日再次發佈公告,詳細解釋了李東生為參與增發2010 年向廣東粵財信託有限公司(國有企業)借款1億元的具體情況。

「上市之後我從來沒有賣過公司的股份,兩次定向增發前後又投入了4.3億元的資金認購。但去年參與增發時有1億是借款而來,是要還的,這一次就是賣部分股票償還借款。」李東生表示,除了還款外,他不想有任何減持行為,此次售股完全是個人財務問題。

「至於1億元借款的利息,是我在其他方面籌來還的,沒有想到用售股的錢還利息。」對於如此安排的初衷,李東生坦言就是不想讓市場流傳含糊的信息,認為他是為了減持套利。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上市公司高管減持普遍按照「先斬後奏」的模式執行,即先行減持再發公告披露。「其實我也可以先把股票賣完再發公告,之前TCL集團平均日成交超過10億,要賣出1億元的股票只需要一天的時間,如果這樣做那可能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但我自己覺得我作為公司的董事長賣股還是有影響的行為,我應該做得到位一點。我沒有在資本市場套利的動機,說我們發很多消息把股票做上去再走,這樣的想法根本就沒有過。如果真是想在市場上套利,就像上面說的,先賣完了再發披露嘛。」面對市場的質疑,李東生自稱有點鬱悶。

他說:「由於我宣佈減持的行為,對股價有一定的影響,相信市場有能力在短時間內修復,希望投資者信心不要因為最近的波動而受到影響。」

李東生表示,華星光電克服日本地震的影響能夠按計劃爭取8月份試產,第四季度實現第一期設備量產。對企業競爭力的貢獻在明年下半年體現出來。TCL的彩電業務情況也正在逐步好轉,從4月份開始,國內市場銷售和去年同期比已有明顯增長,相信第二季度起會持續改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36

淡馬錫減持中行建行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77556&time=2011-07-08&cl=115&page=all

對於減持原因,淡馬錫「再平衡行動的一部分」被認為是外交辭令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李箐

 

  淡馬錫公司今年交出的成績單難以稱得上優秀。

  7月7日下午,新加坡財政部全資控股的淡馬錫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下稱淡馬錫)發佈了年度業績回顧《淡馬錫2011年度報告——締造明天》, 年報的時間範圍從2010年4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其間股東總回報率僅為4.6%,是淡馬錫自2002年投資轉向亞洲以來的第二低點。2009 年全球金融危機時,這一數字為-30%。這業績與市場預期相去甚遠。

  年報顯示,截至2011年3月31日,淡馬錫投資組合年末市值從上個財年的1860億新元,上升到1930億新元(約合1002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是淡馬錫成立37年來的最高值。

  就在淡馬錫發佈年報的前一天,淡馬錫新聞發言人確認已減持了中行(601988.SH/03988.HK)和建行(601939.SH /00939.HK)。淡馬錫發言人稱,「此次減持是我們對投資組合進行再平衡行動的一部分。淡馬錫仍持有相當規模的中國的銀行股份。」但他沒有回應具體 的減持金額。市場分析,這次減持,淡馬錫合共套現約285億港元,淨賺接近200億港元。

「中等」業績

  淡馬錫2010年淨利潤為130億新元,與一年前的50億新元相比增長超過一倍。其年報稱,「公司延續了自2002年以來穩健而積極的國際投資風格,特別在亞洲,通過重塑其投資組合以獲得長期的可持續回報。」

  淡馬錫成立於1974年6月,上世紀80年代隨著新加坡經濟的黃金年代到來,淡馬錫的年投資平均回報率高達18%。但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新加坡本土公司表現欠佳,淡馬錫的投資回報率也從18%直降至3%。

  與此同時,新加坡財政部另一家全資所有的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由於較早在國際市場開展投資,業績大大優於淡馬錫。

  2002年,新加坡政府任命李光耀的兒媳、時任新加坡財政部長李顯龍的妻子何晶出任淡馬錫總裁。淡馬錫至此確立了投資組合重心從新加坡轉向亞洲 的戰略,設定了八年至十年的投資組合均衡配置目標,即新加坡本土、亞洲(除日本)和經合組織國家(OECD)各佔其資產的三分之一。

  此後,淡馬錫的投資回報率迅速攀升,在從2002年4月1日開始的九個財年中,取得了21%的年化回報率,回報相當於原投資的5.5倍。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淡馬錫並未倖免,淡馬錫投資組合淨值一年內下跌了550億新元。不過,隨著經濟的復甦,淡馬錫的投資組合淨值也上升得很快,到2010年3月31日,投資組合淨值又回到了1860億新元。

  淡馬錫董事長丹那巴南(S Dhanabalan)說:「本財年末淡馬錫保持淨現金頭寸,以著眼於日後的投資機會。」

  在股東方面,本財年淡馬錫股東總回報率為4.6%。該回報率來自所有投資組合公司的價值,包括所有投資組合公司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向股東支付 的分紅以及來自股東的淨注資。5年期和10年期的股東總回報率分別是穩健的7%和9%,過去20年和30年的年復合股東總回報率分別是15%和14%。自 公司1974年成立以來,淡馬錫的年復合股東總回報率為17%。

  根據年報,淡馬錫去年新增投資130億新元,減持90億新元。

減持中資銀行

  就在淡馬錫年報發佈的前一天,淡馬錫新聞發言人確認已經對中行和建行進行了減持。市場估計,這次減持,淡馬錫合共套現約285億港元,淨賺接近200億港元。

  對此,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表示,淡馬錫只是出售了一部分建行股份,可能是持股組合或者現金平衡的考慮,並不會影響建行與淡馬錫的關係。郭樹清還表示,另一個國際投資者美國銀行對建行表示會保持長期合作關係。

  截至此輪減持前,淡馬錫是中國建設銀行第三大股東,持有建設銀行169億股,佔總股本的6.37%,以7月5日收盤價計算,市值為1095億港 元,為初始投資成本的4.5倍。根據7月5日配售文件,此次配售建行15.02億股,配售價介於6.22至6.35港元,較前日收市價折讓約2%至4%, 涉資最多95.38億港元。減持後淡馬錫持有154 億股建行股份,7月7日市值為964.04億港元。

  同時,在此次拋售之前,淡馬錫持有中行H股104.8億股,以7月5日收盤價每股3.86港元計算,其持有的股份市值約405億港元,較初始投 資成本增值158%。此次配售中行51.88億股,每股配售價介乎3.6港元至3.67港元,較前日收市價折讓約5%至7%,套現最多190.4億港元。 減持後淡馬錫仍持有53.12億股中行股份,以7月7日收盤價計算,市值達197.6億港元。

  受此消息影響,7月6日,中行和建行雙雙走低,兩隻股票的A股跌幅超過1%,H股跌幅均超過3%。

  對於減持原因,淡馬錫「再平衡行動的一部分」被認為是外交辭令。《華爾街日報》認為,隨著各銀行對地方政府貸款的風險敞口開始暴露,淡馬錫的減 持對中國內地銀行業的前景敲響了警鐘。另有分析認為,由於建行的第二大投資者美國銀行計劃在股份8月底解禁後出售一部分持股,淡馬錫希望搶在他們之前完成 減持。而據香港《信報》稱,淡馬錫選擇在內在銀行估值偏低之際減持,旨在籌資參與入股民生銀行及中信銀行,於是沽出較貴的大銀行股,買入便宜且具上升潛力 的中小銀行股。

看重中國

  即便有減持行為,淡馬錫強調,2010年該公司在建行和中行配股中的投資超過了30億新元。

  今年2月剛剛被任命為淡馬錫中國區總裁的丁瑋說:「中國不斷增加的中等收入群體和快速的城市化,以及正在進行的經濟模式轉型,都將繼續拉動對住 房、醫療、消費、技術創新和工業重組的需求,而在這些領域淡馬錫不論是作為投資者還是股東都能夠增加價值。作為一個長期投資者,淡馬錫將繼續構建一個可持 續的投資平台,與中國共同成長。」

  到2011年3月31日,淡馬錫的投資組合77%在亞洲,其中32%在新加坡。拉美和其他地區增加至投資組合的3%,成熟經濟體如澳大利亞、新西蘭、北美和歐洲穩定在投資組合的20%。淡馬錫目前的投資組合中,新興發展地區和成熟經濟體的比例約為45︰55。

  淡馬錫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長何晶說:「我們會繼續向亞洲和拉美的轉型經濟體投資。」

  過去一年,淡馬錫在能源和資源領域的投資包括:以超過5億新元投資巴西領先的石油行業上游服務商巴西石油與天然氣服務公司(Odebrecht Oil & Gas),並以超過7億新元投資美國第二大天然氣供應商切薩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 Corporation)。在其他拉丁美洲的投資中,淡馬錫與墨西哥房地產企業Impulsora Mexicana De Desarrollos Inmobiliarios合作,投資1億新元成立了合資公司Supra Terra,尋求土地儲備方面的機會。

  在資金來源上,2011年2月,淡馬錫發行了價值50億美元的歐洲商業票據(ECP)。此前淡馬錫曾經發行過10年期債券和40年期以新元計價的債券。截至目前,淡馬錫已發行的AAA評級新元、美元和英鎊債券總額超過100億新元,平均債券到期年限是16年。

  淡馬錫的四大投資主題,即轉型中的經濟體、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強化的比較優勢和新興的行業龍頭,仍將繼續指導淡馬錫未來十年的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5

減持內房股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624444/index

 

當全世界都憂慮歐債還債高峰期而看淡港股上半年的走勢時,恆生指數偏偏從年初開始上漲了8%,再次證明短期股市是不可測的。關鍵是中國總理溫家寶說要支持國內A股二級市場的發展,令投資者相信股市已見底,基金急急補貨,因為之前實在看得太淡。

 

 

 

作為價值投資者,我從來不喜歡追貨,也不會急於沽出手上的愛股,尤其是那些擁有經濟專利而估值合理或便宜的股票,千萬不可因為蠅頭小利而沽出,必須長線持有。

 

 

我在去年十一月份,當股民非理性拋售的時候,趁低買入了一些二線內房股。這個星期,我把握機會沽出部份內房股獲利,其中包括雅居樂世茂,回報不錯。我認為如果中國政府打壓房價的前題沒變的話,內房股的股價不可能持續攀升,所以決定減持內房股在個人投資組合的比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48

繼續買垃圾,減持週期股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369.html

昨天買入了三十萬股隆成,昨天和今天沽出少量週期股海通國際。

隆成集團其實我曾經說過了,但是連我自已也已經找不到該回覆評論了。簡單地說一下個人淺見吧。

嬰兒車製造市場其實已經完全歸邊了,歐美市場的八成嬰兒車由三大廠家生產,依次為:好孩子、隆成、明門。這三大廠家各自設計生產數百款的嬰兒車及玩具,涉及模具之多並非小廠能夠負擔。這個製造行業已經成為高投入、低回報的一個行業,而且接近飽和。而且對於嬰兒用品的安全標準,歐美是非常嚴格而且變態的,消費者動不動就會訴之法律,這也有了美國著名的嬰兒車警告標誌:「請先把孩子抱出後,再摺疊嬰兒車!」。可以想像,化驗送檢早已經成為廠家每日必須要做的事情,現在看來,也只有傻殘才會進入這個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105

港股進入防守階段,減持惠理復星鳳凰衛視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478.html
今天咬住牙齦把港股中估值不怎麼吸引的股票減持一部分,把倉位和現金餘額全數交給私有化中的中國鐵鈦。從選擇中國鐵鈦的這一刻起,已經決定了我今年不可能有突出的回報率,但對我來我,本金比回報率重要。

港股我唯一依然會關注的技術指標就是美元兌港元的電匯價,明顯地資金有流出的情況,個人估計接近牛二尾巴,實在找不到什麼吸引人的股票了,我必須小心。港股回調會比A股又凶又急,中小型股短短一個星期普遍下跌30%-40%乃平常事,投資港股的國內朋友們要有心理準備,不要貪勝不知輸。

A股依然吸引,牛一才剛剛開始。苦候了一年,招行AH終於接近同價了,我去年轉到A股的招行可以考慮換回一半到港股了,A股的騰出來的倉位會加倉其他A股。想起一年前招行A比H低20%而民生A比H高20%,今天它們竟然都同價了。一來一回,這筆賬算不清。不要問我為什麼不直接加倉銀行股,每一個行業我都有原則性倉位上限的,不允許破壞的原則。

我對於國內股票估值方式還是不適應,半個月前前賣出估值合理的長安B,繼續漲了60%,留下估值偏低的上汽集團反而不死不活。也許這就是我的宿命,注定我在牛市中無法大幅跑贏大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476

三大險企一致減持招行... 成財

http://xueqiu.com/2374042794/25024882
隨著中國平安在29日晚間公佈中報,A股上市的4家保險企業上半年的經營情況已經全部展現在投資者眼前。在上半年大小分化的凌亂走勢中,這些資金雄厚的機構投資者究竟都做了些什麼呢?

中國人壽:抱團取暖,邊打邊撤

主要操作:增持民生興業,減持招行

持續六年的熊市磨掉了許多投資者的信心,其中就包括壽險行業的大佬中國人壽。雖然坐擁1.9萬億的投資資產,公司投資在股票上的資金卻一減再減,到6月底只有800多億元。加上基金投資,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只有8.02%,遠低於2009年小牛市時的15%,以及2007年大牛市時的23%。

國壽表示,"上半年公司把握權益市場波段機會,及時鎖定收益,進一步控制權益風險敞口"。很顯然,公司趁著股市反彈的機會賣出了部分持倉。

看來,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傳說,也只能屬於巴菲特。

從具體持股看,公司上半年明顯採取了抱團取暖的戰略,在股票持倉整體下降的情況下,十大重倉股的持股比例全線上升。其中民生銀行依然是國壽的最愛,持股市值超過120億元。上半年民生發行可轉債之後,國壽又買入了近13億元的民生轉債,鍾愛程度可見一斑。

此外,公司對興業銀行、萬科、神華、茅台等重倉股的持股比例也全面上升,唯獨是招商銀行從十大持股中消失了。年初時公司還持有招行1.14%的股份,市值34億元,筆者估算國壽上半年至少減持了12.5億元的招行。

查看原圖

中國平安:最愛大銀行

實際操作:增持工行,減持招民興

一直以來,中國平安都有一個銀行夢。除了收購深圳市商業銀行和深發展,公司近年來也在股票市場上不斷買入銀行業的股票。今年上半年,公司繼續增持了工商銀行0.2%的股權,按現價計算市值約27億元。另一方面,公司賣出了少量持有的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股票。

目前公司股票持倉中的前三名都是大型銀行,包括工行、農行和建行。加上對交行和浦發的持股,公司手頭上的銀行股至少有450億元。

整體來看,公司的權益持倉也從年初的9.5%下降至9.4%。和其他險企不同,平安的權益持倉僅包括證券和基金,不包括理財產品、基建項目投資等內容,因此平安對股市的敞口應該是四家險企中最大的。

查看原圖

中國太保:擁抱高息股

操作:加倉大秦鐵路,減持中型銀行


中國太保在中報裡明確表示,"密切關注權益市場波動,持續調整持倉結構,重點配置高股息率的股票"。因此股息收益率達到5.8%的大秦鐵路成為太保愛股並不令人意外。公司上半年大概買入了1.4億股大秦鐵路,目前持股市值接近40億元。

此外,公司也增持了長江電力、農業銀行等股息率較佳的股票。不過,公司對浦發銀行和招商銀行的持倉有所下降。

太保的權益類投資佔比從年初的10%上升到10.3%,不過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對非上市股權的投資。

新華保險:劍走偏鋒

操作:什麼都可以買,就是不買四大行


對於一個大型機構投資者來說,忽略市值都在萬億上下的四大國有銀行是很難的,但是新華保險做到了。公司中報的十大持股中,完全沒有四大行的身影,而對唯一上榜的銀行股交通銀行,也作了減持。

目前公司的最大持股是今年新買入的伊利股份,賬面值超過10億元。組合裡相對冷門的股票還包括興業證券,中材國際等,上半年均有顯著增持。

新華保險上半年的權益類投資佔比大幅上升1.4個百分點,到8.2%。和太保一樣,增加的主要是非證券類的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365

信達國際:蹊蹺的減持,叫小股民如何判斷是好? 永不賣股票

http://xueqiu.com/2894925127/27036937
2013年11月28日,中國第一家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上市,作為發行後市值超千億的大型公司,在母公司熱烈上市的過程中,旗下參股子公司銀建國際,卻堅決而猛烈地減持了控股子公司信達國際控股的股份,確實令人大跌眼鏡!

    我們先來看看中國信達,信達國際,銀建國際的股權和董事關系:
查看原图信達國際(   HK00111)是2008年12月,中國信達旗下全資子公司華建國際的項目公司
SINODAY和銀建國際(HK00171)作為一致行動人在香港併購的本地券商公司(原名亨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其主要業務是在香港從事受證監會規管的證券經紀,企業融資顧問,資產管理等業務,擁有香港證監會五類牌照的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

銀建國際(HK00171)是一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投資控股公司,其主要股東為:中國信達持有19.01%,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持有15.8%,銀建集團持有10.15%的股份,171的董事會主席一直由中國信達委派。

中國信達(HK01359)是第一家由國家金融管理公司轉型而來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在2013年底的IPO中,獲得了超過160倍的超額認購,發行募集資產達到驚人的219億港元,是2013年香港股市的第二大IPO事件。

在母公司熱烈上市,前景一片光明,籌資超過預期,這樣美好大背景下,我們的第三大股東,與母公司關係非常深厚的銀建國際(HK00171)竟然劇烈地減持了111的股票。首次公告是2013年11月27日,銀建國際當日減持了2098000股,均價1.386元,持股從7.17%降到了6.85%。(巧合的是:2013年11月29日香港披露易的數據顯示:太平證券席位證券減少2098000股。)如果這個巧合是真的銀建國際減持的話,那麼也就意味著在減持當天,證券還沒有過戶的時候,銀建國際就主動公佈了減持消息!)

這個公告應該震驚了市場。因為中小投資者弄不懂為什麼在美好前景清晰可見的情況下,知內幕的投資者竟然要逆向減持,是111有外人不知的暗疾嗎?因為銀建國際的主席陳孝周先生,同時也是信達國際的主席,銀建國際減持甚至清倉信達國際,陳孝周先生是怎樣想的呢?

正當市場疑慮未定的時候,隨後的12月5日,銀建再次公告,以均價1.29減持414萬8000股,持倉從6.19%到5.55%,再次,2013年12月9日,銀建再次公告,以均價1.28減持479萬股,持倉從5.04%降到4.29%,再以下的減持,由於已經低於5%,不算主要股東,已經不需要公佈了。

在2013年12月9日,銀建國際已經將111減持至5%一下無需披露的水平的時候,111發了一紙公告,內容是2013年111跟母公司關於IPO的服務交易成立,營業額和利潤較2012年12月31日大幅增長!但是,111的2012年才做了1億的營業額,淨利潤1千萬,所以,即使有50%的成長,其總營業額和利潤都是微乎其微的!難道,是銀建國際在這樣的朦朧利好之下,利用111市場稍顯活躍的交投氣氛,就悄悄開溜了嗎?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隨後的日子裡,銀建仍然在持續減持111的股票。因為銀建國際在2013年11月27日到12月9日短短12天中,就減掉了2000萬股以上的111,去意之決,不可謂不堅決。

按照最後的減持價1.28來看,在111已經公佈了2013年已經大幅盈利的基礎上,111的PB預計低於1.3,在堅守了6年之後,平均成本達到1元,是什麼讓銀建國際在我們認為是111公司發展苦盡甘來的檔口,突然對111絕望了呢?這一點,確實讓持有111和準備投資111的中小股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股份公司的股票買賣是十分自由的,任何股東的操作,只要不違反法律,都是可以,但是,銀建國際減持111的股票,就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

首先,銀建國際持有111的股票,是通過和111的母公司中國信達的子公司SINODAY一致行動人併購亨達國際得來的。而且從2008年到2013年底,銀建國際都是111的主要股東。銀建國際的董事會主席陳孝周先生,同時身兼111的董事會主席,而銀建國際的獨立董事洪木明先生,也同時身兼111的獨立董事。我想,在銀建國際開會決議賣出111的以後,再讓兩位董事在兩家公司分別開會,是否有點尷尬呢?

陳孝周先生 同時還是中國信達1359的高級管理人員,在中國信達公司中主管投資及資產管理業務。如果在母公司熱烈上市的檔口,把2011年據說是可以分享111發展機會的1.1元買入的供股賣掉用1.28的均價賣掉,那麼,大股東又如何向中小投資者解釋呢?

據此,:

1.             鑑於公司主要股東在業績預告敏感期拋股,且該主要股東為買賣雙方的董事會主席,知道公司內幕,為公平起見,敦請111今早公佈2013年度業績經營情況,包括營業額和經營利潤,相信對於一家規模只有6。5億市值,主要經營地集中在香港的小規模公司,半個月時間已經可以做到,公佈真實的2013年業績有助於所有111的投資者(以及潛在投資者)同主要股東銀建國際一樣瞭解111的經營情況,特別是此次母公司IPO上市對111的業績直接影響。

2.               鑑於母公司IPO上市後,其全面規劃會有重要變化,因此,敦請大股東近早明確對111的定位和實施步驟。不要讓這家微型公司五年後還處在朦朧當中。

3.             請證監會密切關注,以便發現在這個不符合邏輯的交易中,是否存在內幕交易的問題,如有問題,應該立即嚴懲,還中小投資者以公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54

美國銀行業減持安全資產,新監管規則推升風險偏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861

去年美國銀行業“安全證券”持有量下滑了3%,這將加劇對最近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出臺是否正鼓勵華爾街持有更高風險資產的辯論。 美聯儲數據顯示截止去年年底,美國銀行業總共持有價值1.8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由政府擔保的按揭抵押證券(MBS),低於2013年年初時1.87萬億美元的水平。 市場預期美國利率上漲以及一系列新的監管規則,正促使銀行拋售美國政府債券,購買那些風險更高同時回報更高的證券。 本周巴塞爾委員會公布的“杠桿率”監管規則從某種程度上做出了妥協,它允許銀行為其高質量資產持有更多的受監管資本,FT認為這實際上讓銀行持有安全資產成本提高。 監管機構則認為杠桿率規則是衡量銀行實力的有價值指標,因為它拋棄“推測”有風險資產的方法,用資本對資產負債表中的證券和貸款比率作為衡量指標。 美聯儲數據顯示,美國銀行業持有的其他類型證券,包括沒有政府擔保的MBS,以及其它的金融機構證券,去年上漲了5.2%至9159億美元。 這凸顯了美國銀行業正在轉變對安全資產的看法。 為了降低資產負債表風險敞口,自2009年以來,美國銀行業持有的國債和MBS債分別上漲了18%和37%。 按照資產規模計美國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本周的公布財報顯示,去年下半年增加了660億美元“新增投資”,其中絕大多數為抵押產品和市政債券。 摩根大通說,新投資將幫助在美聯儲削減購債規模和利率上漲背景下的盈利。 今年將在美國實施的巴塞爾III新規,意味著將改變大銀行所持有證券的價格。因為“可供出售”(AFS)證券將被首次被納入監管資本率比率計算中。 許多大銀行一直試圖把AFS納入“持有到期”類別以限制它們在資產負債表中的波動。 美銀美林分析師Priya Misra說:“我們預期美國國債,特別是長期美債,以及MBS需求的將受到負面沖擊。杠桿率規則導致銀行青睞高收益資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