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動態競爭大師 教CEO搞懂敵手

2011-1-10  TCW




「有沒有什麼問題,現在讓你晚上睡不著覺?」這是二○一○年十二月中旬,國際動態競爭理論大師陳明哲向台下一群國內知名大型金控高階經理人的提問。他喜歡用簡單易懂的問題,帶領聽眾思考:「什麼是競爭?」

商場如戰場,問什麼是競爭,對每天都要思索如何與競爭對手打仗的企業領導人來說,豈不是太過簡單?

問題簡單,解答卻不容易。這個讓陳明哲花了整整三十年,尋求答案的問題,使他成為近年最紅的策略學說「動態競爭理論(Competitive Dynamics)」的先驅研究學者,不僅成為國際間第一位三度獲得國際策略管理學會最佳論文獎,以及頂尖學術期刊《管理評論》最佳論文獎的人,目前更擔 任全球有兩萬名會員的國際管理學會(Academy of Management)準主席(即將在二○一二年上任)。

就像是武俠小說中,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子在苦練多年後成為一派宗師,這位在台東出生長大,自稱「野孩子」的台灣學者,以一家之言站上國際學術殿堂的崇高地 位,成為全球著名的企業策略專家,他經常應邀與大前研一、朱利安尼(Ruby Giuliani)等國際級的名人同台演講,並應全球五百大企業之邀提供諮詢。

第一課 如何辨識競爭對手? 想拉開差距,反招新敵人

動態競爭理論,是過去二十年來,策略管理學說最重要的三大研究主軸之一,之所以受到重視,在於它突破了一九八○年代,以策略競爭大師麥克.波特(Michael Porter)為主流,以產業與優勢競爭為核心的分析方法,將動態競爭的概念,引入研究領域。

如果說,波特在相對靜態的產業環境下解答了,「企業面對競爭對手,怎麼做得更好,或更不一樣。」那麼,陳明哲鑽研的動態競爭理論則進一步回應了,在急遽變 遷的商業環境之下,「企業可以怎麼做,來快速回應環境與對手。」因而重新定義了企業競爭最核心的三堂課:「如何辨識競爭對手」、「如何分析競爭對手」以及 「如何掌握競爭對手動態」, 追求最後的成功。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陳明哲難得回到台灣,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為讀者講授動態競爭策略的三堂課,第一課就是:「如何辨識你的競爭對手?」 陳明哲拿知名的刮鬍刀品牌吉列(Gillette)在九○年代面臨的兩場商戰為例,說明競爭對手並不經常如企業所設想的,那麼容易辨認。

吉列刮鬍刀在一九八○到一九九○年初期,因為發明可抽換刮鬍刀刀片的明星商品Mach,而成為市場贏家。當時它的主要競爭對手舒適牌(Schick)刮鬍 刀,只能扮演市場後進者。這場戰役,看來吉列是占了上風,然而,吉列沒有想到,當它決定在一九九六年購併金頂電池(Duracell)後,卻為它引來事前 完全沒有想到的競爭者──勁量電池(Energizer)。

一九九六年正是吉列最為賺錢之際,當時全球一年要用掉兩百億片的刀片,其中的三○%是吉列公司生產的,滿手現金的吉列公司開始思索多角化經營,以七十八億 美元收購金頂。當時的吉列年報指出,兩個品牌有高度國際市場互補性,購併案可以擴大兩個品牌的銷售通路,帶來更大的經濟規模優勢。

有趣的是,這一回合的競爭,在吉列的設想之中,無非是拉開與對手舒適牌的實力,所下的一手棋,不料,卻引來金頂電池的競爭對手勁量的疑慮。勁量接著回頭購 併了舒適牌刮鬍刀,第二回合捉對開打的,變成了吉列與勁量,本來是單點競爭的局面,頓時變成了多點競爭,完全是料想之外。

陳明哲再以台灣面板廠遭到歐盟重罰,南韓三星卻全身而退的事件為例。

第二課 如何解讀競爭對手? 站在對方角度思考是關鍵

○九年十一月鴻海購併奇美電時,當時媒體報導的焦點都是對友達的影響,鮮少有人注意到,鴻海購併奇美電在價值鏈整合上,直接威脅了三星。站在三星的角度看,是它被打了一拳,日後勢必要反擊,問題只是何時反擊,在哪裡反擊。

有趣的是,如果回顧二○○九年十一月十四日,群創與奇美電合併記者會,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談起合併效應時,曾經表示:「李在鎔(三星集團第三代接班人,現任 三星電子總裁)明天一定會送e-mail給我。」顯示鴻海並不是沒有預料到,三星從此之後會將奇美電視為競爭者,然而卻沒有料到,三星回擊的方法,竟然是 向歐盟告密。

陳明哲指出,動態競爭理論講的就是,競爭是你來我往的,有動態與相對性,「當我打一拳出去,對手會不會回擊,如何回擊,是一拳?還是一拳加一腳?是打同一部位?還是不同部位?是現在反應?還是以後反應?」

三星與奇美電帶給CEO的啟示是,不僅要自問,是否已經成功辨認出競爭對手;更要問,你是否成功解讀了對手。

就像外界直接將奇美電與友達視為對手,一般說來,企業辨認同業的競爭對手,遠比辨認潛在的競爭對手來得容易。

然而,「如果從資源的角度來看,FedEx的對手,不只是UPS,或是DHL(知名快遞業者)等,而是在物流系統具有全球優勢的沃爾瑪(Wal-Mart)。」陳明哲說明,隨著觀點不同,競爭者定義自然也有所不同。

因此分析對手的第一步,是先就市場的共同性,以及資源的相似性,界定出競爭者。

第二步則是針對競爭者做捉對的分析,就驅動競爭行為的關鍵因素「對手是否覺察到競爭?」「對手是否有動機競爭?」「對手是否有能力競爭?」這三個要素,是驅動對手採取行動的關鍵,缺一不可。重點是,分析這三大要素時,必須站在對手,而非自己的角度來思考。

接下來,第三步才是分析對方發起攻擊,以及己方做出反應的可能性。最好,能夠在這個過程裡,降低對方的競爭意識,或建立起自己的反擊能力,換句話說,就是 建立「反擊障礙(Response Barriers)」,讓對方低估你的實力,或高估競爭的困難,而降低回擊意願。

有太多成功企業,都是利用「反擊障礙」,降低對手敵意,為自己爭取建立競爭優勢的時間。

第三課 如何掌握對手動態? 讓強者沒動機回應最高招

陳明哲指出,一般說來,廠商對於直接競爭對手的察覺程度很高,例如,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賓士與BMW,對實力差距很大的企業,不會投以太大關注。然而, 美國最大的市調資料庫Market scan曾經詳列各個產品別主要廠商的市占率, 結果發現,原本市占率小到僅有○.五%到五%,被列為「其他」、連名字都不受關注的小廠業者,經常在幾年之後,大廠才忽然發現,其他類中的市占率已經達到 二○%。

像是全球零售巨擘沃爾瑪,在一九六二年創立初期,到一九八○年中期,有長達二十年的時間都避開K-mart等主要零售商布局的大城市,不直接衝突,同時, 著力於物流與資訊系統的實力。等到K-mart等競爭對手注意它時,沃爾瑪已經憑藉資訊與物流的優勢,建立了對手無法趕上的「每天最低價」競爭門檻。

「不管是Apple(蘋果電腦)的第一代iPhone或是宏達電的阿福機,一開始推出時並沒有受到主要手機大廠立即而重大的回應,原因並不是沒有察覺,或 是沒有能力回應,而是沒有動機去回應。因為當時智慧型手機並不是市場主流,但是Apple一推出第二代iPhone,卻打破了高階與低階手機的疆界,引爆 了一場原本就一觸即發的產業競爭。」陳明哲以企業案例說明,企業在實力較弱時,如何壯大競爭實力的心法。

他的動態競爭理論 融合東方思維、西方實證法

聲東擊西、避實擊虛、暗渡陳倉……,陳明哲分析企業競爭的思維,帶有中國人的競爭策略觀。這套不同於西方的觀點,讓他得以在中國市場崛起的今天,成為東西管理學界的橋梁。西方企業常向他求教東方觀點,而在兩岸的企業,則借重他對西方思維深入的闡述。

「競爭讓我著迷,」生長於台東海邊小鎮,陳明哲愛上打棒球時,正是紅葉少棒小球員崛起之際。在物質貧乏的鄉下揮棒練習的他,大學搬到台北,常著迷的看著球場的大燈一盞盞亮起,又一盞盞熄滅, 「成王敗寇、優勝劣敗,」然而,隔天又是新的比賽開始。

大學畢業之後,陳明哲到美國念書,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競爭領域做為研究主題。一九八四年,他的博士研究指導教授Frank T. Faine啟發他進入動態競爭研究,兩個月後,指導教授中風,他卻要與同事上台報告這項研究,而他手上握著的,僅有一頁的摘要。

之後近三十年的時間,他繼續投入動態競爭領域研究,從沒有改變方向。為了從學術新鮮人的邊緣地位打入學術殿堂核心,整整七年,不管是下雪還是雨夜, 他每天凌晨三點起床,利用三點到中午十二點的時間專心投入思考與寫作。「我每天都必須說服自己去做這件事,」陳明哲回憶,這是他研究生涯中,最為挑戰的 事。

他伏案用美國航空業累積二十年的資料庫,建構動態競爭理論架構。用的雖是西方實證科學法,然而在大學時,蹺課去上的國學課,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卻悄悄發酵,「年輕時不懂,但現在我覺得,談組織變遷,沒有比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更好的了。」

「我現在可以感受到潮流,但以前沒有,我只是在摸索,就是相信,這是我要走的道路。」學術研究是一條寂寞的路,對陳明哲來說,熬過研究初期被退稿、批評, 到成為西方學術界接受的一家之言,就如同他描述那些原本不見經傳,後來厚植實力的企業一般;舞台,並不光來自客觀環境變化帶來的機會,更多是來自己身的求 勝意志。

【延伸閱讀】向自己發問! CEO必學8道練習題1.我有多了解自己? 認識對手前先定義自己,界定你的營運範疇與主要市場。

2.我認識自己的競爭對手是誰? 有相同市場或相似客戶的企業才會捉對廝殺?看看麥當勞賣咖啡讓星巴克措手不及,再想想自家企業的對手是誰!

3.我有多了解自己與對手的市場? 已占據的市場或想進去的市場,先分析每個市場的重要性,接著把每個對手拿來與自己做成對的兩兩比較。

4.我和對手掌握的資源有多相似? 與競爭對手要比的不只是有形資源,更要比品牌、知識、創新、產業關係等無形資源,並盡可能量化。

5.競爭對手跟我有多接近? 市場與資源重疊性高,是最明顯的對手,而資源相似、市場重疊性少的可能是潛在對手;資源與市場重疊性都低,即使處於同一產業,也不見得就是競爭對手。

6.對手了解我多少? 當對手看不見、看不懂或看不起你時,你的競爭行為比較不會引發反擊。

7.當我採取某一行動,對手會如何反應? 把你和對手兩兩捉對,分析洞察力、動機與能力,除非對手具備這3項驅動要素,否則它不會採取競爭行動。

8.對手如果反應,我應該如何回擊? 保持低調,跳出對手視線或與競爭對手合作、開拓新市場。目的在讓對手忽略自己時,建立己身優勢。

資料來源:改編自陳明哲教授《動態競爭與華人企業的永續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71

麗嬰房征服大陸市場的兩大關鍵 林泰生:搞懂遊戲規則就會成功

2011-2-14  TWm




微揚長鼻的大象,是台灣本土嬰幼兒用品品牌麗嬰房集團,四十年來不變的標誌,現在更是大陸嬰幼產業的龍頭。創立四十周年慶,董事長林泰生特別與大家分享耕耘大陸市場十八年的經驗。

撰文‧黃筱雯

二 ○一一年是麗嬰房成立四十周年,一月二十八日,,麗嬰房董事長林泰生在中華工商協進會邀請下,在金虎年的最後一個周五,與九十多位業界人士,分享在中國發 展的經驗。台下聽眾包括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與其兒子安心食品執行副總黃尚仁,由嘉新水泥副董事長張安平主持整場講座。

一開場,林泰生便以 「從來沒想過」五個字表達他現在的心情。一九七○年,林泰生從美國費城大學(Philadelphia University)心理所畢業返台,一開始先踏足高科技產業,任職德州儀器(TI)在台灣的人事主任。一年後,與母親的一場對談,開啟了他日後四十年 的「嬰幼產業」。

七一年成立麗嬰房,二十一年後在台灣站穩腳步,於九二年前進大陸。

談展店 摸熟規則因地制宜大家現在看到麗嬰房在大陸如此成功,經常被歸因為同是華人生活圈的緣故,事實上並不然。林泰生舉大陸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的經驗為例。曾來 台考察房地產的馮侖表示,自己熱愛台灣,並以腳踏車環台慶祝自己五十歲生日,但馮侖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包含台灣人、大陸人的環台團隊一開始還有說有笑,好 像一拍即合,但過了幾天,就各自有了小圈圈,用著自己熟悉的方言開玩笑、話家常,「這就是生活文化的差異啊!」林泰生說。

「當你今天跨出你的國土以外,那就是另一個空間,你就要知道當地的遊戲規則。」林泰生說,麗嬰房第一次國際展店的地點選在美國,在美國留學的他,自認相當了解美國,於是八五年,他一口氣在美國開了三家店,結果三年虧了兩百多萬美元,最後鎩羽而歸。

現在麗嬰房在大陸、印尼、泰國及新加坡都有設點,在一波波國際展店行動中,林泰生著眼的不是租金與成本,而是法律與稅制。

因為不懂當地遊戲規則,加上文化的差異,讓林泰生第一次國外展店就踢到鐵板,但也讓他日後進軍大陸前,先打聽清楚所有遊戲規則,讓麗嬰房在大陸十八年來從沒發生任何問題。很多當初笑他傻的人,笑他多此一舉的朋友,現在公司大都已名存實亡。

因專注謹慎地拓展大陸版圖,讓麗嬰房在台上市計畫延宕到九七年才完成,「雖然我因小失大,但我們在大陸守法守得相當好。」也因此大陸市場才能有現在的規模。

談 管理 板凳哲學、波浪行銷對於人事,林泰生笑說,「過去我比蔣中正還專制,現在我比馬英九還民主。」「一個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要尋找人才的精神最重要。」 林泰生說,中學時代就讀建中,他被拉入橄欖球隊,由前輩一對一帶起,而當輪到自己當學長時,他也被賦予尋找新人入社的責任。橄欖球隊的經歷對林泰生影響深 遠,「我一年開兩百家、三百家店,我需要這麼多的店長,哪裡來?」林泰生把橄欖球隊的尋人精神放入公司體系中,他鼓勵員工多多推薦新人,多為公司招募人 才,「如果一個公司不能讓員工樂於帶領新人加入,這還算是家好公司嗎?」用人,林泰生有自己一套「板凳哲學」。林泰生規定,每位員工一定要將年假休完,當 你休息時,會有所謂的「板凳員工」接替你的位置,處理休假時的所有業務,讓每個人都有發揮的空間與機會。

大陸市場跟台灣市場究竟有何不同? 林泰生認為,大陸「一國十八制」,同質性低,因此在品牌調度上相對台灣靈活。大陸麗嬰房資料庫中有一幅標注大陸各省人口數的地圖,分別以紅、黃、藍、綠顯 示人口數,先依據人口數展店,再根據實際消費力增減店數,調度消費品牌,當發現一個品牌在一級城市不符合消費者需求時,麗嬰房可以把它拉到二級或三級城市 去,「在台灣淘汰就是淘汰,但在大陸我們可以一直玩。」這種從一級一路「玩」到四級城市的行銷策略,是林泰生獨特的「波浪理論」。

「我們從 來沒有想過會做四十年。」林泰生說,「永續地做下去,是永遠的目標。」林泰生從不說自己是做童裝的,而是零到十二歲的食衣住行育樂都是他的版圖,四十年前 他草創麗嬰房時,台灣一年有四十六萬名新生兒,去年卻只剩下十七萬,而大陸一年卻有一千七百萬名新生兒,龐大的市場帶給麗嬰房無限的機會,「但一個市場的 成熟是需要時間的。」林泰生說,現在大陸近一千五百家店,直營與加盟比是七比三,未來應該要反過來才對,因為中國人很難自己拿錢出來當老闆還自己管理,但 這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改變,林泰生以目前的興櫃股王摩斯漢堡為例,摩斯漢堡來台二十年,不斷地調整改變才有現在的成就,這跟當初預估的時間差了十倍,「但 你必須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每個地方的成長期不同,大陸是目前投資成長最快的地方,如果一個企業要到大陸發展,要考慮的不是做與不做,林泰生認為,「只 要你想做,只要你把法與稅搞清楚,絕對沒有做不起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8

觀念篇》你和贏家哪裡想的不一樣? 搞懂五大道理 投資就沒什麼好忙的了

2011-10-10  TWM




在追尋財富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像 一心追求真理的求道者般,找尋一條終極的賺錢道理,儘管傷痕累累仍前仆後繼。只要用心體會,賺錢的道理眾裡尋它千百度,或許就在「燈火闌珊處」。

撰 文‧謝富旭、林心怡

有一首被遺忘許久的民歌是這麼唱的:「我翻過重重關山,又走過流水潺潺,尋求那生命中永恆的答案;在一個晨光乍現的清 晨,我才恍然,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原是平凡!」(出自歌手蔡淳《答案》)這段歌詞用來描述每位想要致富者的心境,可說是再貼切不過了。每個顛撲不破的投資道 理,往往就是再平凡不過的老生常談,但大多數的人卻往往須歷經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過程,一次又一次的資產浩劫甚至是破產,才能把賺錢的簡單平凡道理銘刻在 自己的心中。

二十世紀最著名的金融投機客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說得最傳神:「我很早就發現華爾街沒有什麼新東西,也不可能有什麼新東西,因為今天在股市發生的一切在以前都發生過,也將在未來不斷 地發生。」以下是五位散戶達人公開他們思索十幾年才想通的賺錢道理。

贏家想通的第一個道理:操作短線首重停損股市犀利媽:懂得認錯,奠定贏 的基礎要成為投資贏家最重要思考就是克服人性弱點。至於投資人最大的弱點是什麼呢?

作空紀律最重要 虧損三%就停損據《今周刊》去年對全台逾千名證券營業員發出的問卷顯示,投資人最常犯的錯誤在於「不願認賠殺出」。這項人性弱點,常常導致投資人被融資追 繳,資產蒙受巨大損失。

被媒體封為﹁股市犀利媽﹂、今年六十一歲在股市獲利超過五千萬元的專業投資達人周亞瓊,接受本刊訪問時說:「我只是 個女工,不懂什麼投資大道理,如果硬要說我比別人多懂什麼,那就是我很有承認錯誤的勇氣,作錯方向停損決不手軟!」她笑著回答。

周亞瓊做過 女工,僅高職畢業的她,三十九歲失婚後,靠著辛苦存下的二百萬元投入股市,至今累積逾二十五倍身價。二十二年漫長的投資資歷,周亞瓊歷經萬點崩盤、金融海 嘯,依舊能在股市屹立不搖,無師自通的她自有一番股市賺錢的訣竅。

喜歡作波段的她,自謙是「追高殺低」的菜籃族。但這位菜籃族賺多賠少的最 大訣竅就在於勇於停損。「停損就是向市場承認我錯了,消極來看就是減少虧損,但積極來看,是為未來保存實力,要為賺更多的錢作準備!」﹁追漲殺跌﹂就成了 周亞瓊短線操作的獲利模式,對於看好的公司,她會先買個三、五張試水溫,趨勢對了,就會加碼至上百張,但只要虧損三%就會停損。比方前陣子周亞瓊看壞太陽 能產業,她就放空茂迪、榮化,「不過作空紀律很重要,一旦苗頭不對(放空後如再漲三%),我的空單就會回補!」周亞瓊補充說。

人性最大的弱 點之一就是不願意認錯,如果能克服這個弱點,面對投資市場保持謙虛與學習的心,你等於往投資贏者圈邁了一大步。

周亞瓊

出 生:1950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機車組裝廠女工、食品會計

學歷:稻江商職夜間部

贏 家想通的第二個道理:長線投資要有主見黑手大戶:不隨波逐流,找好股從一而終操作短線最重要的贏家特質是懂得認錯,但如果你是屬於長線投資人,搖擺不定反 而是致命傷,因為做長線成功最重要的贏家道理在於,要有主見並有堅持到底的決心。

只買價值被低估的股票

靠著從 財報精選個股並鎖定獲利穩健高現金殖利率的方法,是邱永章能從工廠黑手變成身價上億元台股﹁中實戶﹂的主要關鍵。數年前他八元就陸續買進的佳格,以及低檔 買進的儒鴻、聚陽等,每檔投資年限都逾三年,平均累計投資報酬率都有五至十倍不等。邱永章強調,投資邏輯前後要﹁從一而終﹂,是他十年前想通的最重要賺錢 道理。

在十幾年前,邱永章也曾因為﹁人云亦云,吃好鬥相報﹂下,在聯友與達碁合併的前後(現已更名為友達)布局該家公司,﹁這檔由盈轉虧的 股票,最後讓我前後賠了快一千萬元!﹂分析這次投資失敗的原因,邱永章有些難為情的說,除了自己對電子股不甚了解外,再來就是賺錢之後食髓知味,明知道是 追題材搶短線,但卻以長線思惟持有,沒想到追高後卻換來了大賠的下場。﹁我本來也是奉行買價值被低估的股票為準則,一開始買進友達成本在十五元,賣掉後, 在五十五元又追回來,沒想到最後搞到三十九元停損出場。﹂自此之後,邱永章就堅持嚴守自己的投資邏輯不隨市場起舞,並且只買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因此在股票 篩選上,他除了會檢視該公司的管理能力、經營誠信、每年是否穩健配發現金股利外,也會挑選毛利率至少一○%,且現金殖利率最好六%以上、負債比最好不要過 高的股票,且可扣抵稅額至少在一五%以上,最後則是要成立三十年以上的公司。

邱永章

出 生:1952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工廠黑手職員、維陽機械負責人

學歷:國中

贏 家想通的第三個道理:想要豐收要具備耐心郭大俠:分批買進低估股,耐心等待賺一倍透過培養自己的投資智慧,找到適合長線投資的好股票後,想要有豐富的收 割,第三個贏家特質——耐心也不可或缺。

﹁耐心布局等待好股,不融資、做好資產配置。﹂是︽郭大俠教你買股賺一倍︾的作者、郭際勝自認為想 通的最重要賺錢道理。

﹁投資股票一開始就要賺一倍其實很難,因為有時好股票必須耐心等待,如果把身家只重壓在一檔股票,就會失去正確的判 斷!﹂奉行長線投資的郭際勝認為,投資價值低估的股票長線投資才會贏。

用「存」股的方式長線持有、等待獲利一九八○年代股票狂飆,郭際勝也 曾聽信友人的建議放空榮成紙業,當時他認為榮成紙業大漲到五十幾元遲早要崩盤,因此把手上所有的近三十萬元現金全部作空。沒想到股價一路狂飆到一百三十多 元,讓軋空的他一路解除定存補差額。雖然郭婉容的證所稅出了大利空,才讓他最後能以小輸出場,但那次差點賠光積蓄的經驗,讓他痛定思痛,「被迫」想通一套 適合自己的賺錢邏輯。

郭繼勝說,先鎖定三、五檔禁得起時間考驗的績優股,之後靠耐心等待「兩個機會」來臨,否則寧願按兵不動。第一,股價已 跌到被低估的水準;第二、在低檔買進後耐心等待,等到獲利讓自己滿意的水準再脫手。

這看似簡單的賺錢道理,卻需要很大的心靈修煉。「培養耐 心美德的投資人最好再多培養一些其他的興趣,不要把時間都花在研究股票上頭,因為你的交易次數太少,少到會令你打哈欠!」因此,這位股市達人釣魚的時間遠 比看盤的時間多得多。

另外,郭繼勝說,勤閱專業性的財經媒體,固然是蒐集財經產業資訊的重要媒介,但是卻不能光以此作為股票買賣的依據,因 為媒體新聞消息多元化,雖然有的參考性高,但消息錯誤與特定人士放消息的新聞也屢見不鮮。

他認為,具備解讀新聞訊息、思考新聞背後真正意涵 的能力很重要,最好是把利多與利空消息分開來看,先做客觀分析,才能不隨市場起舞。對他而言,長線投資者要能獲利,必須自己勤做功課,勝過媒體提供的龐雜 財經資訊。

因此在投資邏輯上,郭際勝認為,做好投資功課、選好投資標的之後,耐心等待時間布局「低價股」最能提高股市賺錢的勝率,而這裡的 「低價股」是指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只是,在布局前,克服「恐懼」的投資性格才會賺到錢。

也就是在景氣越差時,越要買價值低估的好股票,用 「存」股的方式長線持有,耐心等待獲利,例如亞泥、統一超、台玻、中鋼都是屬於這類投資標的。

郭際勝

出 生:1957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聯合理財網理財會客室人氣部落格作家

經歷:資深電子業務員

學 歷:淡水商專

著作:《郭大俠教你買股賺一倍》贏家想通的第四個道理:克服漲跌悲喜要靠智慧快樂投資人:上漲不必太高興,下跌反而賺更多即使 是長期投資,買進股票後,很難不時常去關心股價的漲跌,而人性的弱點則容易受到股價漲跌影響,難免就犯下錯誤。因此,克服漲跌的悲喜與情緒,除了耐心外, 還需要有一套懂得看透漲跌的智慧。

前台証期貨總經理,目前已退休成為專職譯者的林茂昌,自二○○四年成為「自營商」(操作自己的投資部位) 以來,締造出超過三○○%以上的累積報酬率。迄今,光是每一年所領的現金股息,就遠超過一個台北市中產階級家庭一年的生活開銷。

這位金融沙 場老將,窮二十年時間想通的道理是:只要投資到一檔好股票,上漲,不必太高興,因為,跌反而賺更多。

長期投資最終能神奇地扭轉局勢林茂昌 說:「最棒的投資是找到一檔能連續十年維持穩定獲利的公司,並且穩定地配發現金股息。」「如果有一家上市公司,連續十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都維持一元 上下,而且每年都有機會讓你以十元以下價位買進,即使它都不漲,甚至買進後還繼續下跌,這也是一筆很棒的投資。」他舉例說,如果有一家公司EPS長年來都 維持一元,而且每年配發○.六元的現金股息。在不考慮稅負與交易成本等細節下,如果你以十元價位買進這家公司股票五十張,總計五十萬元,很「幸運地」,你 買進股票後遇到長期性的多頭,這家公司股價從十元一路上漲至來年的十二元、第二年續漲至十四元、第三年十六元,然後第四年回跌至十四元,至第五年時又重新 回到合理價位十元。在這段期間,為了達到複利效果,你把這家公司的現金配息全數再投資。五年後,你將擁有這家公司六十二.九張股票,市值六十二.九萬元, 五年下來累計報酬率二五%。

相反地,如果你十元買進五十張股票後,很「不幸地」遭遇空頭市場,這家公司股價從十元,跌至來年的八元、隔年再 跌至六元、四元,然後再逐漸回升至第五年的十元價位。由於你運用現金股息在股價更低價格時購進更多張數,五年後你將擁有這家公司股票七十七.五張,市值為 七十七.五萬元,五年累積報酬率高達五四%。竟遠遠超過多頭循環時的累積績效。

「這就是長期投資的『將軍抽車』(註:逆轉勝之意)效果,過 程很沉悶,看似一路落敗,但最後在市場重回均衡軌道時,神奇地扭轉整個局面,反而獲得大勝!這是我投資路上想通的最重要道理。」林茂昌如是說。

林 茂昌特別強調,投資股票未必是我贏你輸的零和遊戲,也可以把投資股票,當成自己的公司,分享企業經營成果及股利,達到「正和」的和諧境界。

林 茂昌

出生:1960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花旗銀行、中國信託、台証期貨總經 理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贏家想通的第五個道理:擺脫多空法則要有謀略基金達人:空頭市場才是定期定額的最佳獲利溫床即使參透了股價漲跌,但每當金融危 機到來,看到股價崩跌腰斬,很難不讓人信心動搖。這時,擺脫股市多空循環的擺布,則要靠一套資金部署的謀略。

十年前,劉俊烈擔任銀行財富管 理部門副總職位時,對採用定期定額基金投資法的客戶,資產載沉載浮,一直無法穩定增長的現象感到疑惑。為了解決心中的疑惑,他花費多年心血,甚至砸了上百 萬元把國內近千檔核備的境內外基金分析過一遍後,想通了一個最重要的道理:「空頭市場,才是定期定額的最佳獲利溫床!」

看穿多空循環穩定獲 利

「這個道理顛覆了投資人習以為常的觀念:多頭才能賺錢,空頭最好敬而遠之,因為只有賠錢的份!」「基於這種習以為常的觀念,絕大部分的基 金投資人都是在多頭時才扣款,而且漲愈凶,扣款加碼愈多;反之,空頭時則減少扣款,甚至乾脆中止扣款寧作壁上觀!」劉俊烈分析說。

「這種習 以為常,大家都認為對的想法,其實隱藏著一個很大的迷思:在金融投資世界裡,大家都以為自己是神,能看透多空循環,掌握頂部與底部??。」「問題是,這只 有神能作得到!大家都作不到。」劉俊烈自行研發的「限時限額加碼停利(EDCA)基金投資法」,則是反其道而行:鎖定的基金(大多是新興市場基金)遇到淨 值大幅下滑時,反而加倍扣款,跌愈多、扣愈多。股市轉空為多,淨值開始上揚時,則分批獲利出場。這套方法從二○○一年來,創造出一○%以上的年化報酬率。 在台灣核備的全球型股票基金中,要找出過去十年,年化報酬率達一○%的還不到五檔。

劉俊烈說,「投資就如同太極的陰陽般,多頭持續到一個程 度,就會泡沫化,為下一個空頭埋下伏筆。」「同樣地,空頭跌到一個程度,將吸引各方資金陸續湧入,為下一個多頭製造一個契機。」劉俊烈的「母子基金投資 法」以及「限時限額加碼停利法」如同太極,看穿了多空循環,並接受它、適應它,為穩定獲利創造了另一種可能。

在目前全球股市因歐債危機及全 球經濟有二次衰退之虞下劇烈向下修正,劉俊烈也開始啟動加碼扣款的機制,特別是針對中國與俄羅斯兩地的股票型基金。企圖複製○八年金融海嘯他逆勢加碼扣款 締造亮麗投資報酬率的成績單。

投資的道理沒有絕對是對的,每一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賺錢方法,以及與自己個性及資金狀況吻合的賺錢道理,學習 別人想通的賺錢道理,再從中磨合適合自己的道理,才是致富的不二法門。

劉俊烈

出生:1953年

現 職:誠富財務管理策略研究公司負責人經歷:中國國際商銀、 華信銀行學歷:台中商專、美國東北大學MB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3

為什麼中裕新藥的淨值那麼低? 破解五迷思 搞懂生技葫蘆裡賣什麼藥

2012-1-2  TWM




宇昌投資案成為國、民兩黨大選攻防戰,當政治人物忙著口水戰之際,本刊幫你揭開新藥產業的神祕面紗,真正「解密」像宇昌這樣的新藥公司,到底葫蘆裡賣什麼 藥?

撰文‧楊卓翰

一件宇昌投資案,讓民眾及投資人一頭霧水。到底生技新藥是什麼神祕的產業,投資人的五大疑問,一次幫你解答。

疑問一:新藥投資和一般電子業投資有何不同?

生技新藥和傳統電子業的投資,在研發產品上最大的不同,就是時間。因為藥品需要經過縝密且冗長的時間進行研發,所以投資的新藥要上市,至少得等十年,才 「有機會」,而且因為開發新藥更加複雜,投資風險也更大。

疑問二:新藥研發過程有什麼困難?

藥物對於人體任何影響都必須經過一層又一層的測試,而各國對於藥品管制的法令也都不同。因此,製藥公司從臨床前實驗開始,就要納進各國不同的管理規範及風 險考量。例如,台灣上市的藥品若要進入美國銷售,需要符合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各項規定。如果有一項不合,曠日費時的檢測過程就要重來一遍。

因為耗費這麼多時間和資金,卻不能保證新藥能通過,這也造成新藥研發產業的進入門檻高、投資風險大、投資時間長等特質。

疑問三:為何新藥研發公司的淨值總是那麼低?

新藥開發的生技與傳統科技公司最大的不同,可以從淨值上看出來。而這也曾在宇昌案中被提出質疑。國發基金投資的中裕新藥若以股票淨值計算績效,目前是虧損 二億元;但以興櫃的股價市值計算,則有八億元帳面獲利。怎麼會有這十億元的差距?就在會計認列和真實價值的差距。

根據財務會計準則第三十七號公報規定,從取得專利到進行人體臨床實驗階段,雖然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的研發進展,但在財報上卻一律認列為虧損,直到進行至第 三期臨床實驗,才能將技術等列進公司的無形資產。

也就是說,藥物研發初期到中期長達十年以上的漫長過程,研發新藥的公司都沒有帳面上的收入,許多公司的淨值也一定會跌破帳面價值。若沒有具長線投資的「天 使基金」或企業集團在背後撐腰,一旦無法再增資,公司就很容易面臨解散的命運。

由此可知,新藥研發公司的真正價值並不能用淨值來衡量。宇昌(現為中裕新藥)研發的愛滋病新藥已經完成FDA二期臨床實驗,而且結果證實有效,加上目前愛 滋病並沒有藥可以治,目前中裕已在尋求對外授權,預料將可取得大筆授權金,這也是股價還可維持在每股三十元以上的原因。

疑問四:台灣為什麼需要發展新藥研發?

台灣早年因為科技產業偏重製造,最後只能往下游的代工發展,低毛利與高替代性的病徵現在逐一發作。新藥研發附加價值高,產品壽命長,是台灣企業不重蹈覆 轍、往產業鏈上游發展的最好機會。二十年來,台灣的醫學院都是考生第一志願,累積了優秀的人才,也有符合國際標準的品質管控與技術,為藥物開發提供絕佳的 環境。

現在國際藥廠為了降低成本,漸漸以外包或收購專利的方式尋找新藥,研發中心也逐漸移向新興國家市場。台灣位處中國、美國及日本三大醫療市場的戰略位置,也 將在這波商機中受益。例如瑞士諾華生醫在台灣設立臨床研究中心,就是對台灣研究能力的肯定。但是,研發新藥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而台灣投資人通常不願 投資這類風險高的長線標的,這也將影響台灣新藥研發能否永續的關鍵。

疑問五:台灣進入快速成長的大陸市場會有什麼障礙?

中國現為全球第三大藥品市場,根據經濟部統計二○一一年的藥品終端市場超過九千億元人民幣(三.五兆元台幣),而且每年有二○%的成長率。因此未來將是中 國藥業發展的黃金十年,成為國際藥廠爭奪的主戰場。

台灣和中國雖然同文同種,但在醫藥法規及藥證監管上卻完全不同。為了符合中國的法規要求,台灣申請藥品進口仍須經過繁鎖的程序。台灣的新藥若要突破這個困 局,必須仰賴ECFA(兩岸經濟合作協議)這個捷徑。例如太景生技的新藥在第三期的人體臨床實驗,透過醫藥協議,有八五%的合格實驗是在中國進行,因此加 速中國市場的藥證審核時間。

更重要的,如果未來兩岸在ECFA的談判,能夠簡化雙方的認證程序,台灣藥品就可以快速在中國上市。例如最近剛通過台灣藥證的中天生技癌症新藥「化療 漾」,未來只能先以食品類別在中國上市,但若要以藥品上市,還需要做進一步的臨床實驗並取得藥證才行。可見在ECFA通過前,台灣新藥在中國銷售並不簡 單,也因此,未來與中國進一步協商藥證認可,是台灣藥廠進軍中國市場非常重要的一環。

差很大!

新藥投資和一般電子業比較DRAM研發 新藥研發研發時間 1~2年 10~12年研發成本 *400億台幣(200億/年) 200~300億台幣

(30億/年)

領先時間 *領先1~2年 獨占15年年銷售額 *200億台幣 3240億台幣

全球總產值

(2010年) 7500億台幣 24兆台幣註:DRAM以三星40nm研發為例;新藥以輝瑞Lipitor為例資料來源:isuppli、經濟部,經研室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7

【問對管理】理性愛國第一步:搞懂什麼是日貨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002

釣魚島問題引發國內反日情緒高漲,紛紛呼籲抵制日貨,那麼什麼是「日貨」?

抵制要搞清楚對象,否則受傷的是中國不是日本,就令親者痛仇者快!日貨的概念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

(問對網/圖)

狹義的日貨可分為四大類:

1、在日本本土生產的產品。任何在日本本土生產的產品,包括其他國家品牌,都可被稱為日貨。例如美國公司在日本本土生產的美國品牌產品,也可被列入「日貨」範疇。其重要標誌是包裝上有「日本製造」字樣。

2、日資企業生產的產品。純日資或包含日資的合資企業產品。普通消費者很難弄清哪些產品是日資,可以不誇張的說,隨著中國與國際商貿日益密切,日資滲透到我們生活每一處。大家熟悉的淘寶、人人網都獲得過日資投資。

3、日本品牌產品。傳統日本品牌產品,如豐田、本田、資生堂、西鐵城、卡西歐、佳能、索尼等。

4、日本文化產品。如蠟筆小新、灌籃高手、七龍珠、美少女戰士、名偵探柯南都是日系文化產品。

廣義的日貨,至少分為兩大類:

1、包含日本原件和原材料的一切產品。市場上大部分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飛機、火車、汽車、照相機等等,無論是日本品牌或是中國品牌,基本都包含來自日企的零配件或原材料。

2、和日本有生意往來的企業的一切產品。這可能算是捅了馬蜂窩,當今世界各國經貿關係如此密切,和日本人直接間接做生意的企業太多太多。

抵制日貨,到底抵制哪一類呢?

(作者管立文,系問對網顧問,資深管理諮詢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68

次搞懂實價登錄

2012-10-29  TCW
 
 

 

「算起來一坪十六萬三千元!」房仲拿出計算機秀數字,又按了按鍵盤說:「總價五百三十萬,樓上一樣坪數的物件,上個月成交六百萬元。」「五百(萬)如何?」房地產投資客「帥過頭」說。「屋主應該可以談看看。」房仲暗示,價格可以下修。

這是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資訊公開後第一個週末,十月二十日,新北市安坑達觀鎮社區A1區待售物件屋內,買賣雙方的議價場景。房仲讓價八八折,「帥過頭」遲遲不出手。

「實價登錄之後,市場(交易)會更冷,自住客都在等更低價出現,這是投資客進場的好時機。」他轉頭笑著對記者說。

發現一:房價大縮水最多差逾四成,大安、內湖最嚴重

如同射進黑盒子的光束,十月十六日上線的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簡稱實價網),就是照向長期以來,交易價格透明度近乎「零」的台灣房地產市場,第一道光源。

暗黑中的光,第一週就吸引三十七萬人次上網查詢,民眾想知道,到底自家房子值多少?已經入手的房子,是不是買貴了?或者,掂掂荷包,量測購屋圓夢的路還有多遠?

根據本刊與多家大型房仲業者合作,以目前實價網所公開,共約一萬二千七百八十筆登錄資料(不含土地與車位交易),鎖定全台九大熱門交易大都會區,並依據建物形態、樓高、屋齡等網站揭露的該筆交易特徵,進行地毯式比對結果,列出該區仲介眼中當紅一百筆實價登錄指標物件資料。

調查顯示,代銷、房仲的開價,與官方公布的實價資訊,存在最高逾四成不等的縮水幅度。這一百筆的登錄價與市場開價,平均價差約一五%。

其中,房價縮水最嚴重地區,又以台北大安區、士林區、內湖區,較缺乏全國性知名度的中小型建商,新成屋開價與登錄價,兩者的價差最大。

例如,台北市士林區忠誠路的「天映月」個案,七月初代銷公司的媒體文宣,每坪單價高達一百二十七萬元起跳,卻出現一筆每坪均價六十一萬元的登錄價。剔除停車位,還原每坪不到九十萬元,價差逾三成。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經理黃舒衛比對這一百筆資料,發現九成以上物件的登錄實價,與該公司成交資料庫的行情大致接近,參考性高;但卻和市場普遍認知的價格存在落差,顯示市場過度放大個別產品與新成屋價格,導致民眾認知扭曲。

發現二:同區不同價搭區域行情順風車亂象,開始收斂

比對實價網資料,得到的另一個關鍵資訊,就是區域行情迷思將不復存在。

以全台公認房價高不可攀的黃金區,帝寶豪宅所在地北市大安區為例,目前該區公開的登錄資料,不含車位且非店面物件,最高價忠孝東路三段SOGO復興館對面屋齡近十年的「朕廈」建案,每坪一百二十四萬元;最低價則出現在嘉興街的公寓老屋,每坪僅五十二萬七千元,價差高達四五%。又例如,報載前總統陳水扁女兒陳幸妤購入的台中七期豪宅「聯聚方庭大廈」,按實價網登記資料,含停車位登錄均價每坪約五十二萬元;但僅一街之隔惠中路上的「親家愛敦閣」,同樣含停車位登錄均價,卻不到三十二萬元,方圓不出五百公尺,價差即達四成。

房產專家田大權認為,原本房地產物件價格就存在個別性,實價登錄這面鏡子一照,讓過去跟著指標物件創造出的區域行情,跟著被拉抬的物件現出原形,「蘋果和芭樂從此不會再混在一起, 芭樂就是芭樂, 蘋果還是蘋果。」「推動實價登錄制度是好事!」被標籤化為膨風開價的建商,台中七期寶輝建設總經理蘇良智也正面看待,認為過去一線品牌建商努力創造高附加價值,推出豪宅創高價,卻被區域內二、三線建商,跟著搭行情順風車的亂象,日後將隨更多登錄資料揭露,逐漸減少,不同價值訴求的產品也更能獲得市場認同,才能帶動整體產業的進步。

事實上,實價登錄制度上路,這個月以來,二、三線建商的預售屋,紛紛已收斂起價不驚人死不休的開價,下調一至兩成。

若把房地產市場的這波殺價風潮,比喻成如同百貨公司的週年慶,雖有品牌對半砍價,但如LV等真正高檔的精品品牌,售價依然文風不動,最多只有三%、五%熟客回饋折扣。因此,好地段的好物件,不乏市場喊價和官方登錄價幾乎一致者,如鄰近中正紀念堂的愛國東路,和北市居住環境極佳的民生社區,八、九十萬市場開價,即貼近登錄價。

發現三:登錄價 行情價小心交易時間落差,減少誤判

實價資訊讓房地產物件回歸個案價值,精品豪宅、老舊公寓各有其價格帶,但對購屋者或屋主的買賣雙方來說,前提要能正確掌握登錄數據的參考範圍。

房仲業者葉凌棋提醒,以購屋者來說,解讀實價網資料,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交易時間」欄,因為它是在每個月中旬,才公布上個月完成移轉申報登記的不動產買賣、租賃與預售物件。

根據內政部地政司新聞稿,十月十六日公布的實價登錄資料,是九月份所完成申報(八月一日至八月三十一日之間申請登記)的物件,推算回去,買賣雙方真正的議價時間應是落在七月,特別是第一波公布的這上萬資料,不少物件「交易時間」列的還是五月、六月間,斡旋撮合時間又更早。

換言之,由於行政流程,民眾最快只能看到七十五天之前,進行交易產生的不動產價格。因存在時間落差,「登錄價」只能當作參考價格,並不能和「行情價」畫上等號。

《黑心建商》系列叢書作者鄭詩韋指出,除了看「交易時間」,點進去每筆物件的「交易明細」欄,出現的土地資料、建物資料、車位資料,所顯示該地段的土地使用分區、樓高屋齡、停車位屬平面坡道還是機械式,都是解讀該筆物件交易單價的可參考性,關鍵的判斷依據。

例如,若是該物件附有停車位,總價須先扣掉車位價格和面積,還原每坪均價,才不會出現低於行情價的偏誤解讀。又,若是頂樓或一樓物件,由於建物資料無法顯示是否為加蓋或涵蓋公設區域,這類登錄價也較不具參考價值,均可略去不看。

發現四:部分登錄價失真景氣變化、人為操作都有影響

多數登錄價低於市價,卻有少數遠高於市價,這又怎麼回事?

可能的原因,包括:一、上述時間差因素,如景氣走跌,導致目前市價低於先前成交價;二、建商有意左右行情,刻意登錄指標高價;三、買方基於轉手利益,以較高金額進行登錄;四、該物件有特殊性,如精緻裝修或擁無敵景觀。目前在上海建置房價資料庫的復旦大學地產運營研究所所長蔡為民即指出,台灣目前這套實價登錄機制,由於沒有和實價課稅進行配套,存在偏高登和虛假交易,人為拉抬房價可能性。

鄭詩韋也認為,進入實價登錄網站逐筆點閱,北中南都可以看到疑似浮報成交金額的物件。以高雄為例,搭配Google街景查看,就發現一筆附近有變電箱嫌惡設施的物件,每坪交易均價竟高達四十萬元,比登錄價每坪三十四萬元的美術館「美術之星」豪宅還要高,令人匪夷所思,若非屋主買貴,合理懷疑屬人為操作偏高登錄的實價資訊。

更有中南部建商傳出,有地主以假交易方式,進行高於市價的土地價格登錄, 一來轉手可開更高價; 二來, 日後若政府真要實價課稅,先墊高土地價格有利於少繳轉售獲利的交易所得稅。

發現五:不見超級豪宅交易全台僅五成揭露,篩選機制受質疑

市場交易越透明,越有利於房市長期健全發展,但,目前政府公開的資訊質量均不理想,微弱光源不足以照清楚房價黑盒子的全貌。

將內政部實價網八月份全台近一萬三千筆建物買賣移轉交易量,與當月各縣市建物買賣移轉交易件數相比,資訊揭露的比率僅約五成。尤其,房價透明需求最迫切的台北市,首日資料呈現比率更不到三成,僅二八%,讓民眾依舊陷入瞎子摸象的困境。

更離奇的是,比對實價網上的交易案地址,名列台北超級豪宅包括:宏盛帝寶、信義之星、信義富邦、寶徠花園廣場、輕井澤、帝景水花園、元大一品苑等,八月份交易竟全部掛零,令人難以置信。「仁愛路二段以後、忠孝東路到三段之後的,統統不見了,」資深房仲業者推敲,可能是台北市政府不願讓超豪宅交易曝光,怕助漲行情。

田大權便質疑,當大家都只注意到不動產交易實價資訊「開價」與「實價」間的落差時,是否注意到,有極高比率的交易資訊仍未公開,台北市八月份房屋實際成交三千三百一十七件,但實價網首日卻只公布九百一十九件,公布率僅二八%,其他二千三百多件去哪裡了?所謂「篩選與過濾」其標準是什麼?由誰來篩選?是人為的篩選?有沒有監督機制?

事實上,由於實價查詢系統上線當天,即因系統流量不堪負荷,頻頻當機,系統即修正為各行政區每一查詢條件設定,僅能顯示四十筆物件,再度大幅壓縮了資料揭露比例,被外界批評樣本數過少。

內政部地政司科長游適銘回應,由於實價登錄法源「地政三法」去年底才通過,系統建置預算來不及編列,目前上線這套實價登錄系統,今年度中央僅編列九十萬元預算執行,網站功能尚無法精準呈現如公設保留地等分類物件,為避免導致市場行情混淆,都暫不進行揭露。

發現六:三個月黃金挑屋期民眾觀望,房仲更急著成交

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表示,台灣是華人不動產市場,最晚推動實價登錄的一個地區。台灣房市交易的「黑盒子」,能否就此成為剔透的「水晶球」,還尚待時間累積。但可確定的是,實價登錄制度正式上路,首先造成的是市場心理動盪。

張金鶚形容,這幾天每天翻開各家報紙,關於實價登錄議題,追逐的都是哪裡又爆出區域最低價,和過去每天寫的是某一個案又創高價的氛圍,迥然不同,市場出現「向下比價」的定錨效應,明顯對市場造成價格下修的壓力。在這個過程當中,賣方心態上也會修正過去開高價讓買方砍的慣性,朝合理成交行情定價。

也就是說,台灣房價黑盒子,已不可能再回到透明度零的漆黑,就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高賣的、低搶的、炒房的、虛胖的,早晚都要見光。

但回顧過去房市景氣波動,二○○八年底金融海嘯掀起劇烈動盪,國內房市從幾近窒息到回溫復甦,不過九個月。目前台灣的銀行貸款利率低,美國第三次量化寬鬆(QE3)讓國內外資金供應更充沛,屋主急售變現的壓力不大,因此,實價登錄會雖讓房地產價格向下修正,尚也不致出現全面價格破壞的行情。

葉凌棋認為,至少須三至六個月之後,隨登錄系統運作更為完備,登錄資訊公開的比率高過八成,形成統計學上大數法則的效應,市場心理動盪才能逐漸沉澱。

然而,趁著這黑盒子處於半黑不黑混沌,實價登錄新制上路初期,多數人仍然觀望、舉棋不定的前三個月內,房仲勢必比以前更急著成交,這正是買家砍價的好時點。這段時間,仔細比對實價網資訊與各仲介開價,做足功課,你也有機會成為這波房市「週年慶」,限時優惠的大贏家。

【延伸閱讀】北中南房價大現形——實價登錄10筆高價差代表建案台北市大安區 朕廈緊鄰台北東區SOGO商圈、頂好商圈↓17%

台北市信義區 冠德領袖信義計畫區中心,旁有綠地公園↓21%

台北市文山區 文山秀明位於政治大學文教區鄰近信義快速道路↓26%

台中市西屯區 百達富裔近中港路綠園道,台中SOGO百貨商圈旁↓33%

【延伸閱讀】實價登錄快速上手5問

Q1 我該去哪查不動產實價登錄資訊呢?查詢很難嗎?A:一點也不難。進入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 網址:lvr.land.moi.gov.tw),鍵入四碼的驗證碼,查詢類別分為「不動產買賣」、「不動產租賃」、「預售屋買賣」,非常容易查詢。

Q2 所有的不動產交易移轉案件都要申報嗎?買賣雙方誰該申報?A:若為贈與不須申報,其他買賣案件須在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30日內,委由地政士(代書)、仲介業者申報登錄。若未經仲介,則由買方負責申報,賣方無須進行申報,以避免申報資訊不一。

Q3 如果申報不實或是逾期申報,會不會被罰?A:申報登錄不實、逾期未申報登錄者,會被按次處以3至15萬元罰鍰,至改正為止。但登錄不等於揭露,地方政府有權決定哪些登報資料揭露或不揭露。

Q4 申報登錄的內容,除了房地產成交價格外,還有哪些?A:除不動產交易價格之外,也須提供該筆土地及建物的實際資訊,包括交易標的、價格資訊及標的資訊3大部分。若只有申報價格而疏漏其他資料,也會遭罰。

Q5 登錄後,會不會洩漏我的個人隱私?A:地政機關受理申報登錄資訊,是以區段化、去識別化方式提供民眾查詢,理應不會洩漏個人隱私。但若該筆資料物件特徵明確(如陳幸妤購入的台中豪宅,當月該區段僅一筆符合該價位物件),則仍有被外界對號入座識別出的機率。

資料來源:內政部地政司 整理:尤子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80

搞懂經濟的基本功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cey.html

 

因為這個星期特別忙,就把讀書筆記先停一下,談一些和大家關係比較貼切的事情。先上一首小詩,和大家分享一下:

春來乍寒疑似秋

輕衣北上車勝舟

野陌油菜黃一片

過得揚州過泰州

 

前兩天在一個群裡,看到大家討論有個叫做劉軍洛的,寫啥美國退休制度是全球最好的。

這種說法,和事實是絕對不符合的。

這個也是我一直對群裡的同學的要求,就是你可以有不同的觀點,但是不能有不同的事實。

這裡就貼張圖給大家看一下,是墨爾本墨塞爾退休指數在2011年出的數據。

搞懂经济的基本功

 

在這裡美國是排名第10。

不過我前幾天聽到廣播裡面說,最新的研究,美國應該排第19名。前三名分別是挪威、瑞典和盧森堡。

如果你真的要研究全世界的退休保障系統,那麼下面這本書是可以在網上下載的。

搞懂经济的基本功

 

其實就是說明,現在國內某些人沒有根本做學問的態度,經常是罔顧事實,大嘴巴亂說出來妖言惑眾,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學這種東西。

因為最近看粉絲群的一些同學,似乎有這種趨勢。

好了,我們回頭來談今天的正題,就是搞懂經濟的基本功。

這個星期,做投資的同學都比較忙,尤其是做債券和外匯的同學,因為要消化各國中央銀行,從澳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到歐洲央行,所作的貨幣政策決定。

因為當央行的貨幣政策寬鬆了,導致的情況,一個是利率比較低,另一個是資本流動性氾濫。

一句話就是錢毛了。

錢毛了的話,導致的結果,就是你如果是喜歡存錢的,那麼就對你不利。當然如果你是喜歡花錢的,尤其是借錢去花的,就比較有利。

所以從文化的背景來講,如果你的人民是有錢就花的,你把錢發毛了,那麼大家就花得海天胡地了。這個是美國以前的情況。

但是要是你的人民是傾向於存錢的,那麼你就是利率再低,人家拿了錢去投資賺錢,也不去花。這個就是日本以前的情況。

導致存錢而不花錢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就是老年化社會。

因為人生就和季節一樣,講的是春種、夏耘、秋收和冬藏。

人家年輕的時候,努力工作,老了就開始享受自己的儲蓄,然後就靠比較安全的投資,中文叫做吃利息,英文叫做fixincome,然後就省一點,湊合著享受天年了。

最近美國的電台有一個討論美聯儲貨幣政策的節目,就有不少老人家打電話上來問,說我們的存款利息和債券利率,現在啥都收不到,不夠吃飯啊。

有專家說,可以把一部分投資到股市上嘛。

老人家說,要是股市跌了咋辦?專家就無語了。

因為老人家是經不起股市下跌,錢不見的風險的。

所以對一個老人家比較多的國家,搞寬鬆貨幣政策,把利率給搞沒了,是對社會有相當大的殺傷力的。

那麼從理論上來講,這種貨幣政策是殺老托幼。那麼幼兒們,會不會拚命跑出去,借錢去花呢?

比如說,美國的年輕人,在美聯儲的超級印票子政策下,有沒有大規模去借錢花?

根據最新的數據,美國年輕人已經不再跟隨Baby Boomers的理財習慣,開始儘量不靠信用卡借錢來花了。

我看到的一個例子,是一個20歲的小夥子,本來可以從銀行拿到75000美元的貸款,但是選擇了找一個賣鞋子的半工來賺錢補貼費用,最後只借了7000美元。

因為對未來的工作機會和工資收入的前景不看好,現在的年輕人,頗有點二戰之前的人們的風氣。

年輕人不少大學畢業後和父母住在一起,然後儘量不出去吃飯和喝酒,而是和同伴們從超級市場買了東西,回家自己玩。

我自己也曾經介紹過美國的學生貸款已經成了年輕家庭的很大的包袱,但是現在看來美國的年輕人負擔的債務,已經下降到了15年的最低水平。

通常按照定義,一個年輕家庭,是指一家之主是35歲以下。

這樣的家庭,在2010年,平均負債是15000美元,對比2001年,負債是18000美元,是1995年以來的最低數字。

那麼他們的負債都是些啥債呢?基本上就是房地產貸款、學生貸款、汽車貸款、信用卡債務,以及其他的分期付款的大件產品。

而且現在的年輕人,有22%的人在2010年完全沒有信用卡債務,也是1983年美國政府開始統計這個數據之後的最低點。

造成這個情況,主要是這些年輕人親眼目睹了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在自己的父母和家人身上發生的痛苦經歷。這種經歷,也讓他們對未來沒有那麼多盲目樂觀,在花錢上,更變得量入為出,變得精打細算。

結果就是56%的年輕家庭,在2010年將家庭債務控制了下來。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省錢選擇,都是自願的。房屋斷供了,破產了,也將他們的債務水平降低下來。而且現在銀行採取的貸款高標準,也讓不少年輕人沒有資格去借錢買房。

不過更多的年輕人,則是選擇了推遲結婚和生孩子的計劃,這樣就避免了立即要買房子和背上房地產貸款。

 搞懂经济的基本功

那麼在這樣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出現之後,美聯儲的放水,最終達到的結果,估計就是讓金融行業的同學更加富裕。因為這些年輕人不肯花錢的結果,對依靠消費帶動的美國經濟,確實是一個阻礙。

因此任何經濟體,選擇信用擴張,還是選擇積累擴張(德國那種),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國情和文化來制訂,才會有實際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45

《教戰守則》西進前 先搞懂對岸職場是什麼狀況 做好五個心理準備 當一流台籍精英

2013-04-15  TWM 
 

 

你不可能不知道,中國職場潛力無窮,同樣產業和職位,薪水卻比台灣高一截;但你可能不知道,有更多台灣人專業跟不上中國發展速度,而淪為台流。

去中國工作,五個心理準備決定你是台籍精英,還是台流?

撰文‧方德琳

「請問,她打哪兒來?」「她從台灣台北來,剛到北京,還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請大家多多照顧。」「我呢!打四川成都來,論回家的路不比台北近,為什麼我沒有適應問題,台北來的就要有適應時間呢?」這是來自台灣、美麗說網站運營總監馬念慈身旁實際發生過的案例。時任《費加洛》雜誌中國版內容總監的她,請北京同事特別關照台北來的年輕編輯,沒想到下屬不給面子直接吐槽。

「想一想,這些話沒錯。」馬念慈說,這古都裡不只有北京人與台灣人,還有來自中國各省與世界各地一流人才。大家不遠千里而來,為的就是一展身手,親手抓住淘金的夢想。

然而,淘金的美夢不等人,越快進入狀況,越能跟著中國的腳步前進。

八年前被一○四人力銀行派到中國擔任總監,後來自行創業的一勢企業管理諮詢公司創辦人黃至堯建議,既然下定決心到中國工作,最重要的是放下身段。「不要把台灣經驗當作唯一標準,試圖理解中國每個不合理現象背後的原因。」黃至堯在上海觀察五年,他發現前仆後繼到中國工作的人,再專業也有被淘汰的一天。唯有徹底融入當地,才能累積新的人脈而有新的職場價值,中國的職涯發展才能跳得又高又遠。

所謂「台灣經驗」、「台灣標準」其實是一面無形而牢不可破的屏障,讓台灣人無法迅速融入。如果你想去中國工作,首先就得拋開典型的台灣想法,才能幫助自己「從羊變成狼」,在中國職場站穩腳步。

準備1:

你可能這麼想:台灣人工作態度、品質好,這是我們的強項你應該這樣想:態度好是事實,但絕不是中國職場競爭優勢汎亞人力資源管理顧問公司總監曾翊銘說,人力資源主管都承認,相較於中國本地人,台灣人認真負責,想法比較靈活,工作品質也比較好。但這是台灣人在中國職場的競爭優勢嗎?答案卻是否定的。

「這些優點對企業來說,不是實質東西。」曾翊銘說,中國市場發展迅速,他們要的是可以帶來實質業績、實質管理績效的硬能力,而不是工作品質這種軟實力。「他們要的是能補他們不足的專業,不會只因工作品質好而聘用你。」曾翊銘說。

常常與外資企業人力資源主管接觸的黃至堯也發現,當他想推薦台灣潛力人才給人資時,最常得到的回覆是:「我沒有理由用台灣人。」由於聘用台灣人手續很麻煩,即使擁有同樣經驗條件,仍然會優先選擇中國本地人。「台灣人才要有更好的『性價比』(指專業度遠超過市場平均薪資),才能打動他們。」黃至堯說。

在聘用面試上,「台灣人質感」未必派得上用場;同樣的,進入工作場合後,也別以為認真負責就能博取主管青睞,做出實質成績還要大張旗鼓地說出來,才是台灣人最重要的競爭優勢。

準備2:

你可能這麼想:台北工作步調快,工作量多,加班加不完,很辛苦你應該這麼想:台北的速度乘三倍,辛勞乘三倍,才是中國工作的常態你一定聽過中國人不加班,但是不是就代表去中國工作會比較輕鬆呢?

黃至堯直言:「到中國工作,必須把台灣的辛苦乘上三倍才行。」工作速度快三倍,出差距離乘三倍,管理幅度與力度強三倍,講話聲調也要大三倍。

他觀察,台灣人的移動力比中國人差。在台灣,從台北到南投出差就覺得好遠;一到中國,北京、深圳、上海當天來回都很正常。到餐廳吃飯,就像去戰場一樣,「一定要用高八度的聲調喊服務生,人家才可能看到你。」除此之外,中國所有產業都是飛快成長,和台灣已趨成熟穩定的職場結構不同。這顯現在工作場合裡,就代表「快而粗糙」與「慢而精緻」的根本差異。

台灣人喜歡規畫、行動,規畫後如果能討論,讓想法更完整就更好;中國講的是卡位,不管好不好,先出手就先占住地盤,先模仿再微調,山寨就是所謂中國式創新。

馬念慈說,不要認為山寨很可恥,一旦這樣想,工作起來就很痛苦。在中國,沒有時間切磋琢磨,「打帶跑」是最佳模式。如果無法拋棄原本按部就班進行的模式,就很難適應中國職場的工作速度。

準備3:

你可能這麼想:中國人有心眼搞小動作,一群超會鬥爭的小人你應該這麼想:去就是要打天下,難道天下是別人自動讓給你?

一九九五年到中國經商,目前是上海台大校友會會長的蕭士仁觀察,比起中國人,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像被圈養的小綿羊,已經沒有野性。「被中國人捅兩下,只敢咩咩叫兩聲,這樣誰也救不了你。既然來了,就不要怕,天下都是自己打下來的,難道天下還有人會自動讓給你?」蕭士仁說。

他建議,到中國工作必須改變溝通方式。典型的中國人會把六分講成十分,台灣人卻把十分講成六分,如果在同一個工作團隊裡,這樣一來一往,台灣人的功勞就被中國人搶走了。「不要想他們很小人,愛鬥爭,試著去理解,這是他們長久以來教育方式養成的習慣;是我們應該改變這種謙虛的溝通方式才對。」除了改變溝通模式外,到中國工作也要懂得察言觀色保護自己。譬如說,中國人認為「模仿山寨」毫不丟臉,以至於他們「剽竊」同事們的點子也不足為奇。

鼎新電腦的人資處總經理林娟曾在陸資企業工作兩年,她學到:「不要只和同事討論你的構想,一定要選主管在場的時候。」她也發生過被中國同事栽贓,自此之後,與同事往來的信件一律保存留底。

準備4:

你可能這麼想:去中國試試看,大不了三年後再回台灣你應該這麼想:既然去就要堅持到底,薪資才有爆發性成長很多人抱持「姑且一試」的念頭去中國工作,盤算著萬一不適應就回台灣,但到對岸工作猶如過河卒子,回台困難度不小。

黃至堯分析:「三十歲以下年輕人可以,因為年紀輕,回來找工作有機會。」但是,超過三十歲的人就要慎思回來是否還有位置。

而當初千里迢迢到中國工作,著眼的無非是未來薪資爆發成長;在中國真正能收割薪資果實,則必須到成長快速的陸資企業,或者是內需型產業,才能跳得又快又好。

現在,最敢給好條件的都是陸資企業,很容易開出比外資企業多兩成薪酬的條件。由於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外資企業未必能在中國市場施展得開,想要有好待遇,必須到更深入當地市場的企業才可以。

台灣人到中國工作,前兩年都還在適應當地的氣候與生活,貿然進入陸企也很容易陣亡。最好的職涯規畫是從台籍企業或外商公司開始,經過一段時間醞釀,轉入陸資企業風險最小。

雖然,陸資企業還沒有大量任用台灣人的風潮,但估計未來幾年將有明顯成長。「現在已經有少數的台灣人進入陸企,他們就像敲門磚,會降低陸企聘用台灣人的疑慮。」黃至堯說。

準備5:

你可能這麼想:中國人會鬥,我們也應該學著好勇鬥狠你應該這麼想:要保護自己,但經營在地人脈還是要靠誠意三十五歲,目前在上海一家陸資企業擔任財務總監的Carol說,中國人雖不容易交心,但若取得他們信任,他們又會非常熱心地挺你。「但要打入他們的圈子,反而不該丟掉台灣人那種真誠有人情味的特質。」她說。

曾翊銘也建議,實際一點想,現在你的同事,也許一年後就成為你的主管。出外靠朋友,多一些人脈就多一些幫助,「適時分享經驗,不吝提拔部屬,讓他們覺得你是他們的一分子。」很多台灣人以為,只要學會好勇鬥狠就能在中國生存,但要生存得好,則需要情義相挺的人脈。

在中國職場上,台灣人要學會新的溝通方式,展現企圖心並懂得保護自己;但在人脈經營上則要融合交心。「這是做人的分寸拿捏,也是在中國工作要學會的人情世故。」曾翊銘說。

測驗你適合到中國工作嗎?

該不該去中國工作?這是「生涯vs.生活」的選擇,沒有標準答案,但若打算去中國,一些客觀條件以及主觀的動機,會影響你在中國工作的成敗。

你可以去中國工作嗎?10題測出你的適合度。

分數計算:選1,得1分;選2,得2分,依此類推;選5,得5分。

01. 你的婚姻狀況是:1.已婚 2.鰥寡 3.離婚 4.未婚單身02. 你的家庭狀況:1.子女0~7歲 2.子女8~15歲 3.子女16~20歲 4.子女21歲以上 5.無子女03. 家人是否支持你到中國工作:1.家人都反對 2.父母支持,另一半反對 3.父母支持,另一半有點疑慮 4.父母反對,另一半很支持 5.家人全力支持04. 若你去中國工作,會是因為:1.被公司指派,或因台灣找不到工作,被迫去的 2.想要在公司升遷,不得不去 3.為了增加收入 4.增加個人職場學習經驗 5.增加跨文化管理經驗,為求國際化事業發展05. 當中國當地人想法或做事方式與你不同時,你可能會:1.我們比較文明比較對,不想和他們一般見識 2.據理力爭說服對方認同我 3.選擇性接受部分他們的想法 4.在別人地盤,只好接受他們的作法 5.有興趣了解他們為何這麼想06. 以下哪個描述最符合你工作的樣子:1.只完成被交辦工作 2.完成工作外,偶爾思考如何改善工作效率與品質 3.尋求方法增進效率品質 4.運用新科技增進工作績效 5.隨時找方法或問專家改善工作效率與品質07. 工作任務突然改變時,你會:1.驚慌失措,不知如何處理 2.會慌亂,需要別人指揮應變 3.會慌亂,需要花一段時間消化處理 4.雖然會慌亂,但有迅速應變處理的能力 5.臨危不亂,迅速處理08. 你工作的獨立性是:1.無法獨力完成工作 2.需要別人給予大部分的協助 3.別人要給予部分協助才能完成工作 4.偶爾需要別人幫忙 5.能夠獨力完成工作09. 當你工作量很多時,你會:1.感到很煩躁,逃避不想工作 2.按照自己的步調,不一定準時完成 3.依心情好壞決定,多數會完成工作 4.討厭工作量多,但職責所在,絕大部分會完成 5.喜歡壓力與挑戰,也會完成所有工作10. 你的工作學習態度是:1.完成工作之外,對學習新知沒有興趣 2.主管要求或朋友邀請,才會想去學習 3.工作之餘,會吸收新知 4.會去聽演講或參加外部專業的訓練課程 5.主動要求到學校上課,不斷進修

解析:

30分以下 非常不適合,請多加考慮。

31~36分 不適合 ,請先改進某些問題。

37~42分 適合,人格特質沒問題,可多請教別人後決定。

42分以上 非常適合,建議到中國發展。

資料來源:鼎新電腦人資處總經理林娟,她著有《大陸工作一卡通》一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57

有人因它而大賺 有人因它而丟官 一次搞懂第三方支付

2013-08-12  TWM  
 

 

七月二十九日,一位金管會任期最久的主委去職,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竟是「第三方支付」。

倉卒之間下台的,是陳裕璋。金融圈的人說他保守,網路圈的人罵他怕事,但這都無礙於他久坐金管會主委的位置。直到今年七月,就在陳裕璋下台的十天前,網路家庭(PChome)董事長詹宏志的一記重炮抨擊,成了陳裕璋去職的引爆點——「要一個阻礙社會進步的金管會幹嘛?乾脆廢掉算了。」讓詹宏志氣到跳腳的,其實是六月四日,一紙金管會發布的新聞稿,直接主張:「非銀行之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不得經營多用途支付使用之儲值業務。」這份新聞稿,直接挑動急欲開放第三方支付的電子商務業者神經,更引爆了詹宏志對金管會的怒氣,他召開臨時記者會痛批:「有政府如此,何須敵人?」台廠未戰先降?

支付寶當武器 淘寶網攻台話說從頭,我們得先認識,到底什麼是第三方支付?

廣義來說,在一樁交易過程中,除了買賣雙方外,透過第三方來代收、代付金流,就可稱之為第三方支付。

所以,我們在台灣用悠遊卡購買捷運車票、用iCash在便利商店購買食物、用隨行卡在星巴克買咖啡,這些動作都可稱為由第三方支付,因為我們都沒有掏出金錢來消費,而店家的所得也不是直接向我們收取金錢。

這些對於你我再平常不過的行為,從實際生活搬到虛擬的網路空間後,一切都改變了!

試問,如果今天我們要在網路上購買父親節禮物,你會如何結帳?方式有三:刷卡、ATM轉帳、貨到付款。很顯然地,你得有一張信用卡,要不也得有一張金融卡,這些都是在銀行業務的管轄範圍裡,只要牽涉到金流,都得透過銀行做媒介。

可是,二○○九年一月十五日,一個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法案——《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改寫了遊戲規則。此後,我們可以先把錢存進悠遊卡裡,用悠遊卡買車票、消費購物,金流的媒介從銀行換成了悠遊卡公司。

「悠遊卡公司不是銀行,都可以做,網路業者沒道理不行?」那是去年底,一場詹宏志與媒體的年終聚餐;那日的八天前,同一批媒體才剛和詹宏志最大的宿敵淘寶網吃過飯,代表出席的是淘寶網海外業務總監李芃君,飯桌上談的就是淘寶網如何靠著支付寶的便利,在淘寶網特有的「雙一一購物節」,創造一九一億元人民幣的驚人業績。

消費者想在淘寶網上購物,只要先開戶,在支付寶上存進一定金額,就可以透過淘寶網來支付購物費用,不論是小自十元、二十元,大至三千元,都能用支付寶來購物。同樣地,海外網站訂飯店、在亞馬遜(Amazon)網站購物,最常見到的支付平台Paypal,也有相同功用。

有沒有「卡」差很大

悠遊卡可以 網購卻不行的確,當台灣第三方支付連個影子都還沒見到時,其實美國第三方支付業者PayPal已有十五年的歷史;就連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為淘寶網應運而生的支付寶,也已經成立九年,最後還成了淘寶網攻台的最佳利器。

「因為第三方支付的特性,是等買家收到貨之後,在鑑賞期內確認無誤,支付寶才會把錢付給賣家,這麼一來,買家就不用擔心買到不良品,或付了錢沒收到貨。」一名經營電子商務多年的主管說,這打破了台灣人對中國賣家的刻板印象,無形之中,也讓消費者對淘寶網有了信任感。

這在在都讓詹宏志嗅到詭譎氣氛,面對媒體提問與淘寶網相關問題,幾乎無一不答,但已經跟政府機關磨了四年的他,始終耐著性子、樂觀看待,「信用卡代收已經看到曙光,『支付連』最快年底就能上線,第三方支付還要再努力。」今年三月,詹宏志拉著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經建會主委管中閔開記者會,網家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連」終於開通上線,讓消費者在露天拍賣上購物,可以透過刷卡的方式,由支付連付款給賣家。

為什麼得經過層層關卡?「因為九○%的賣家都沒有信用卡收付款的資格。」詹宏志說,有了支付連做媒介擔保,可以讓買賣交易更安心。

這還只是第三方支付服務的開頭罷了,因為終究仍得透過銀行來代付這些錢。「關鍵在儲值。」一位電子商務主管說,當消費者可以直接將錢存進支付寶的帳戶裡,需要時直接扣款,不再透過銀行,才會創造大筆金流的流動。

然而,這直接踩到金管會的地雷,因為在金管會的定義裡,只要消費者把錢存進「支付連」就叫「存款」,聽在詹宏志耳裡,簡直不可思議;同樣地,消費者也是把錢存進悠遊卡、iCash裡,但這在金管會的解讀卻成了「禮券」。

第三方支付的形式,主要分成先付(Pay Before)、現付(Pay Now)與後付(Pay After)。先付其實就是儲值的概念,就像悠遊卡,是一種預備消費;現付則是現金轉帳,直接將錢透過銀行轉匯;後付如信用卡,消費者拿到商品,錢由銀行先代付,消費者再將錢付給銀行繳卡費。

若按照金管會六月四日的新聞稿來看,電子商務業者想做第三方支付,得先變出那張「卡」來。「這不就是笑話?」一名電子商務主管說,包括央行代表在審查會議上問詹宏志,存款準備率是多少,都是用銀行的角度來看第三方支付,「但我們做的是電子商務,想的是讓買賣交易更便利,不是銀行。」其實,詹宏志對第三方支付服務開放的訴求很簡單,與其連十元、二十元的網路購物都要刷卡,為何不能把悠遊卡小額付費的觀念導入,讓網路購物更方便?

搬走誰的乳酪?

創造龐大金流 金融業新敵不過,也不是全部電子商務業者都對第三方支付懷抱雄心壯志,長年觀察網路趨勢的新一代網路創業者愛卡拉執行長程世嘉就指出,「在大陸,平均七人才有一張信用卡;在台灣,幾乎人手一卡,信用卡付款太便利了,幾乎八成以上的網購金額是透過信用卡,甚至還可運用超商的到店取貨,改採第三方支付的誘因,好像沒那麼大了。」程世嘉進一步分析,以遊戲業者為例,智冠、遊戲橘子都已經有自己的金流系統,玩家原本就會自行買點數,不會因為多了第三方支付的功能,而有所改變。頂多只有做電子商務的人,多了第三方支付當武器,可以留住人流。

既然台灣發卡密度高,消費者改採第三方支付的誘因低,為何詹宏志還是急得跳腳?來看看這個數字,一二年,光是消費者「停泊」在支付寶的金額就高達三百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從消費者把錢儲值進支付寶帳戶到實際消費扣款之間,龐大金流就為支付寶帶來操作空間。

過去三年來,大陸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規模成長速度分別是一○○.一%、一一八.一%與六六%,甚至交易規模可望在今年達到五.七兆元人民幣,便可知第三方支付的迷人之處。

「所以他們推小額信貸,讓賣家可以申請最多十萬元人民幣的貸款,甚至後來推出『餘額寶』來理財,都是第三方支付延伸出來的新形態。」一位電子商務主管說,這些才是電子商務業者垂涎的肥肉。

第三方支付交易流程

買家

1買家付款第三方支付平台2通知收到款項賣家3.寄送商品給買家4商品鑑賞期結束5款項撥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92

搞懂3大行規 人氣、鈔票兩手賺

2013-11-04  TCW
 
 

 

即使是國內稿酬最高的專職部落客花猴,也曾因照片疑似造假,引發爭議;三星寫手門事件,更讓多位3C部落客被廠商打入冷宮,要想在部落客這個新職場謀生,有哪些不可不知的行規?

部落客行規一:不欺騙。部落客要出頭,先決條件是有讀者支持。但是,當商業行為越來越多,當單純的分享背後也可能有金錢交易,當讀者在無意間變成「被廣告」的對象時,情緒上可能很難接受。

「蔡依林去代言可樂,大家覺得沒什麼;但當你從沒沒無聞就開始支持的部落客,竟然也開始代言可樂,大部分人都會有『被背叛』的感覺。」達摩媒體執行長許景泰分析。

為避免失去人心,最好走誠實路線。部落客多半有共識,在廣告文標題冠上「邀稿」兩字,提醒讀者:「文章背後有稿費交易,不願點入可離開」,讓網友自由選擇。

若為符合廠商需求,未在標題上註明,甚至內容誇大不實、沒實際使用過就發文;一旦被「抓包」,信用可能毀於一旦。

部落客行規二:不公布收入細節。雖然部落客收錢寫推薦文已是公開秘密,但即使買車、換房、購入名牌包,也要避免在文中炫富,不讓讀者覺得自己成為「被利用」、讓對方賺錢的管道。

部落客行規三:不過度抨擊競爭產品。部落客一人身兼內容產製者與業務員兩種角色,「在部落客聚會上,你真的可以看到社會的縮影!很多小咖為往上爬,無所不用其極!」網路專家于為暢說。

一些力求表現的新手部落客,為提高廠商的「回客率」,在第一次接案時還會做到超乎預期,如客戶只要求五百字內容,便寫一千字、要十張照片給百張等,加倍奉還,提高自己在客戶心中的分數。

但是,在虛擬王國中稱霸久了,許多部落客還是無法適應現實的商業世界。許景泰觀察,許多部落客習慣拖稿,廠商急著找人時便關機「裝死」;或在文中讚揚客戶商品、抨擊競品,不只讓為競品背書的其他同業大感尷尬,也自斷後路,少了一個潛在客戶。

當部落客業界逐漸向真實職場靠攏,善於寫作已不再是唯一的必備技能。避免觸犯這些禁忌,才有機會在部落客這個虛擬職場裡生存。

【延伸閱讀】5個眉角,辨別部落客廣告文

部落格文章中,究竟哪些是收費的廣告文?如何看出有「置入嫌疑」的文章?要當聰明的部落格讀者,記住以下5點篩選原則:

1、文章標題有無「邀稿」「試用」「試穿」等字眼?8成部落客會標明廣告文,讓讀者自由選擇閱讀與否。

2、商品評價是否褒多於貶?沒有商品是完美的,注意文中是否迴避缺點,或以「個人主觀」等字模糊帶過。

3、產品照片是否拍得太細?當部落客將商品的上下左右、360度拍得一清二楚時,可能正是為了符合廠商要求。

4、文中是否有商品連結?在一片溢美之詞中,若出現購買連結或活動網址,廣告意圖便極為明顯。

5、多位部落客「不約而同」推薦此商品?當你發現最近同一商品的推薦文屢次出現,很可能就是有人在背後操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