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26/2074229.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深圳
淡水河谷近日启动了H股上市的程序。据消息人士透露,11月25日,公司出席了港交所的一场听证会,如通过聆讯,公司会在12月启动交易。
早在今年9月25日,淡水河谷就曾发布新闻稿称,公司已决定以香港预托证券 (HDR)的方式,利用目前已发行的股票在港交所上市。昨日(25日)的消息显示,淡水河谷当天出席了港交所的一场听证会。知情人士称,若淡水河谷公司能 通过此次听证会,将争取在12月第二个星期挂牌。
淡水河谷这次是以介绍形式在港发行HDR,不会公开集资,保荐人为摩根大通,将安排淡水河谷海外上市的股票以收据形式转移至港股市场。
据了解,HDR上市后在港股市场的交易模式与一般股份无异,但港交所短期内将引入清晰的标记制度,日后交易系统显示的股份资料,会明确标明哪些股份属普通股或HDR,亦会标明股份在港股市场是属于第一上市或是第二上市。
2002年,完成了私有化的淡水河谷公司在纽交所、圣保罗和马德里三地上市,这次选择在港交所上市。“通过此次上市,公司可以向全球投资者提供在各个时区交易股票的多种选择。”淡水河谷表示。
对于H股市场来说,能够吸引到淡水河谷这样的行业巨头,也具有标志性意义。
港交所不断扩展新股来源地,至今已认可了14个海外注册地点,目前招揽海外新股渐见成效,以往港股市场的新股集资额逾8成来自内地企业,但今年超过5成来自海外新股。
港交所上市科主管狄勤思早前表示,为方便海外新股在港股市场集资,有意简化新股在港交所作第二上市或发行HDR的要求。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7/yNMDAwMDIwOTYyNA.html
全球市值第二大的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将如愿按期完成赴港上市计划。
12月6日,港交所交易科主管戴志坚在出席香港经济峰会时提到,将于周三(12月8日)上市的淡水河谷,当日会同时推出两只香港预托证券(HDR),分别为一只普通预托证券(06210)及A类优先预托证券(06230),有关的HDR将会与正股为1比1的比例。
此前一天,淡水河谷首席财务官 Guilherme Cavalcanti 表示,赴港挂牌,主要是扩大股东基础,目前无计划发行新股,若内地法规容许的话,淡水河谷也有兴趣到上海挂牌。
“淡水河谷是想与中国靠得近一点,” 12月6日,钢铁业资深专家戴国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香港上市,和中国有关的投资者对淡水河谷会更加关注,有利于其股价上升。在A股如能上市当然更好,筹集资金会更加方便。”
在一份声明中,淡水河谷表示:“作为全球成长速度最快的资本市场,亚洲市场的规模已经非常可观,其对淡水河谷公司股票的流动性、股东基础和股票定价有着积极的预期。”
根据此次淡水河谷HDR的发售文件,2009年淡水河谷全球铁矿石市场占有率排行第一,达12.4%,年产238万公吨,其次是力拓及必和必拓,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6%及7.1%。
在截至2010年9月底的第三季度,淡水河谷营运收入为144.96亿元,同比增长45.98%,其中亚洲地区占整体营运收入56.4%,仅中国一地所占比例,就高达35.6%。
“我想淡水河谷真正的含义是这样的:我的矿石虽然涨价,但我不会拿走全部利益,部分利益将返还给股东,欢迎你们来当股东。”Guilherme Cavalcanti说。
Guilherme Cavalcanti还于12月5日表示,预期亚洲及中国持续的基建投资,将使得2011年铁矿石市场供不应求。
故淡水河谷计划明年铁矿石的产量达3.11亿吨,并计划投资240亿美元,于2010年至2012年启动18个大型项目。
戴国庆认为,从市场经济需求和WTO运行规则的角度出发,淡水河谷仍在努力中的在华铁矿石分销中心,获得中方批准也将是时间问题。
“如果中国的政策放开外资企业A股上市门槛,估计三大矿商都会乐于积极前来。”他说。
同样进一步贴近中国市场的,还有矿业巨头力拓集团。
12月3日,力拓集团与中国铝业公司签署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开展矿产勘探业务。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9/2100755.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广州
全球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淡水河谷预托证券昨日(12月8日)在港交所成功挂牌。
由于淡水河谷于1943年1月11日在巴西注册时,便分别注册普通股和A类优先股。此次在我国香港发行的预托证券也做出相应划分,包括普通预托证券(06210,HK)和A类优先预托证券(06230,HK)。
预托证券是指外国企业把部分股份交给存管机构托管,再经存管机构发出票据,并将票据在交易所买卖,好处是投资者能在本土市场买卖外国证券,降低直接投资海外市场的风险。
昨日淡水河谷A类优先股(06230,HK)全日收报233港元,较巴西交易所收市价231.54港元升0.63%。
淡水河谷财务总监Guilherme-Cavalcanti表示,公司选择在港交所上市是基于这一市场较为成熟、流动性高的特点,他还指出,“公司短期内没有在香港地区融资的计划,但如果政策允许,不排除未来在上海国际板上市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GuilhermeCav-alcanti称,如有关部门批准,将会在中国内地建设物流中心,提升内地的市占率,同时公司会提供更高质素的产品以应付中国内地矿业的需要。
据外电报道,淡水河谷管理层曾表示,下一步将考虑在伦敦挂牌。据悉,淡水河谷是当前唯一未在伦敦上市的多元化矿业集团,另一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已在澳大利亚、伦敦和纽约三地上市。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13/100348414_all.html#page2
2011年12月28日上午9時左右,一艘呼號為3FIE3、標重 38.8萬噸、實際載重35萬噸、名為「Berge Everest」的貨輪,正在向大連港礦石碼頭靠泊。11時,這艘貨輪開始卸貨。
由BLM-Shipping軟件(一款面向航運企業和全球航運從業者提供信息服務的客戶端軟件)監測到的這一信息很快傳開,業界人士一時驚詫:難道淡水河谷的巨輪真的來了?
這原本是一艘被認為不可能在中國港口停靠的大船,原因是中國船東協會(下稱中船協)及包括中遠在內的大型航運企業強烈反對淡水河谷在中國設立分銷中心,以及其大型礦砂船直航中國口岸。
巴西淡水河谷是全球三大鐵礦石企業之一。2008年,淡水河谷宣佈斥資23億美元,打造全球最大礦石船隊Valemax,其中包括35艘40萬噸級VLOC(Very Large Ore Carrier 大型礦砂船)。 這一消息無論對中國船東、港口,還是對鋼鐵業、礦業人士,都形成了巨大的刺激。
不過,據財新《新世紀》瞭解,Berge Everest並非淡水河谷Valemax船隊的一員,而是由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干散貨輪船東Berge Bulk所有和運營,淡水河谷長期承租。Berge Everest的敏感性在於,它的載重噸位38.8萬噸十分接近大連港規定的靠泊噸位極限40萬噸——看上去,這像是淡水河谷為達到停靠目的打的一個「擦邊球」。
「協會在第一時間知道了這件事情後,已向相關部門提交了文件。但沒想到淡水河谷的動作這麼快。」中船協一位內部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在多方阻礙之下,2011年6月,淡水河谷的巨輪曾試圖在中國港口停靠未果。
此次Berge Everest的成功停靠,讓許多業內人士解讀為淡水河谷在中國擴大鐵礦石業務的意圖,或已得到有關政府部門的認可與支持。「各有關部委正在協調淡水河谷 在華分銷中心的計劃。」一位政府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不過,淡水河谷的大船能否真正開啟中國航線,還面臨著諸多利益方的激烈博弈。
一個「擦邊球」
淡水河谷運往中國的鐵礦石主要以17萬-20萬噸級好望角型(Capesize)船為主,此次貨輪接近40萬噸位,在淡水河谷以往對華運輸上亦屬罕見。
當Berge Everest正停靠大連港之際,財新《新世紀》記者電話採訪了大連港(601880.SH)董秘朱宏波,他稱自己正在出差並不知情,但他同時猜測,「此 次淡水河谷的船載重噸應該不足40萬噸。因為監管機構認為大連港不具備通航40萬噸船的條件,如果這次停靠不足40萬噸,我們就符合相關要求。」
不過,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在淡水河谷巨輪停靠的次日,大連港有關負責人就被傳喚到交通部要求說明此事,並「挨了批評」。
其實Berge Everest要進大連港的消息在停靠前一日就已傳開。 一位中船協內部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協會已事先得知此事,並已向相關部門反應。」
鐵礦石巨頭自建大船隊,將極大地分流礦石船運業務,對中國船運業可謂一大「利空」。因此中船協對淡水河谷巨輪停靠中國港口一直持反對意見。 2011年上半年,中船協多次上書交通運輸部、發改委等國家部委,反對淡水河谷大規模擴張船隊,並且建議主管部門否決淡水河谷40萬噸級礦砂船停靠中國港 口的計劃。
2011年6月,淡水河谷的首艘VLOC——「Vale Brasil」號曾計劃停靠中國,但是最終由於無法獲得進港許可而被迫轉向意大利。
淡水河谷中國區一位負責人則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解釋稱,「Berge Everest並不在我們投資建造的Valemax之列,何況我們已經在中國港口停靠過Berge系列船。」 2006年,裝載35.6萬噸巴西卡拉加斯粉礦的「Berge Stahl」號順利停靠寶鋼集團位於浙江省的馬跡山港。那次通航並未引起各界關注,淡水河谷還為此開了慶功會。
自淡水河谷的VLOC臨近建完交付,中國船東逐漸意識到威脅,開始力阻其停靠中國港口。淡水河谷也意識到了其中的敏感性。「為了減小影響,Berge Everest此前已在印度做過短暫的停靠。」上述淡水河谷人士表示,「沒想到此次正常的供貨還是引起了各界關注。」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Berge Everest此次所載鐵礦石由青島中創代理進口,在大連港卸貨後存放於大連保稅區。
按照中國海事規定,國際航行船舶在抵港前,須由船方或者代理方向海事管理機構提交進港申請,同時報海關、檢驗檢疫、邊防等口岸及機構,經批准後方可進港。如果監管機構不予辦理進港手續,則淡水河谷大船是不可能在中國沿海泊船的。
「其實在Berge Everest進港之前,中船協就已向交通部提了文件,但沒見反應。」上述中船協內部人士稱。可見在Berge Everest停靠之前,交通部已知曉此事。
重啟分銷中心
Berge Everest巨輪的停靠,被許多業界人士解讀為淡水河谷在中國擴大鐵礦石業務的計劃,或已得到有關政府的認可與支持。
「在Berge Everest成功停靠後,隨後Valemax船隊成功的停靠也會相對容易。」一位與淡水河谷有較多業務往來的鐵礦石貿易商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淡水河谷的大船可停靠中國港口,是其在中國建立鐵礦石分銷中心的一個必要條件。
2009年12月,淡水河谷曾宣佈將在亞洲(包括中國)建立分銷和混合礦石中心,以增強公司在亞洲市場的競爭力。但由於多方反對,淡水河谷在中國建鐵礦石分銷中心的計劃被迫擱置。2011年3月23日,淡水河谷中國區總裁Luiz Meriz首次對外表示,目前公司會以位於馬來西亞的分銷中心為重點,暫時不會考慮在中國東部沿海建立分銷中心。
根據淡水河谷公開資料,其設在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分銷中心將分別於2012年和2014年建成。
不過事情正在發生變化。
2011年4月,巴西總統羅塞夫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隨後,中國和巴西宣佈簽署包括聯合公報在內的22項合作文件。「巴西總統訪華,讓淡水河谷在中國建立鐵礦石分銷中心的計劃獲得了轉機。」上述政府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目前政府各有關部門正在協調促成此事。
上述淡水河谷負責人也印證了這一說法。「在中國建分銷中心的事情一直在談,不過目前還沒有具體結果。」
「淡水河谷雖然在馬來西亞建立分銷中心,但最大的客戶始終在中國。」北京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如果淡水河谷未能在中國 成功開設分銷中心,先用40萬噸巨輪將鐵礦石運到馬來西亞或菲律賓分銷中心,然後再用較小載重量的船運到中國,成本上不划算。「40萬噸船本身運營成本 高,再轉運,需要再支付一系列的費用。」
鐵礦石需求的變化,也促使淡水河谷急需在中國建立分銷中心。根據淡水河谷財報,2011年前九個月,對亞洲的銷售額佔總收入的比例由2010年同期的52.8%下降至51.9%。
「淡水河谷在中國的鐵礦石銷售現貨很少,這造成了我們和兩拓(力拓、必和必拓)的差距,我們今年將加大現貨銷售,計劃拿出20%來做現貨。」上述淡水河谷負責人稱,因為期貨即使簽訂了長協,仍然有違約發生,「2011年有近十家鋼廠違約,其中包括國企。」
力拓與必和必拓兩家公司的主要鐵礦石資產都在澳大利亞西部,距離中國只有3000多海里,相比之下,淡水河谷的礦石要在海上漂流超過1萬海里,才能到達中國。這一運距短板,可以通過現貨量的增加以及在中國建立分銷中心來彌補。
「淡水河谷目前正在青島、大連等多個港口調研。」上述貿易商透露。
而中船協秘書長張守國則透露,「中船協多次上書有關部委,而部委的反饋是『目前階段正在研究』。」
各方博弈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中船協在Berge Everest停靠後,向大連港發出了措辭激烈的信函,表示抗議。此前,他們也向多個部委提出了反對的理由。
中船協認為,大礦商利用其特有的優勢地位,在控制了鐵礦石貿易定價的基礎上進一步控制運輸權,控制鐵礦石海運價格,擴大產業壟斷範圍,謀取更大 利益。一旦這些大礦商對中國的鐵礦石運輸形成了壟斷,將對中國航運業乃至世界航運業造成嚴重衝擊,將有可能使許多航運企業虧損甚至倒閉。同時也會對中國鋼 鐵工業和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其後果是嚴重的。
一位接近中遠集團的航運專家強調,「淡水河谷的大船此次成功停靠大連港,並不代表大連港就肯定具備常規、正常、安全接待這種船舶的能力。」
但據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瞭解,對於此次Berge Everest停靠事件,並非所有的相關利益者都持反對意見,至少港口是歡迎的。
中國港口協會副秘書長杜麒棟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表示,「船舶大型化是一個趨勢,是技術進步的表現,運輸成本的下降對調整鐵礦石價格 和運價都有幫助。對港口來說,停靠船舶大小,是其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的問題。你來多大的船,我就應該努力創造相應的碼頭條件來接待你。」
杜麒棟認為,船企應該尋找積極的應對措施,「淡水河谷造船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且負責造船的也是中國企業,提供貸款的是中國的銀行。這說明我們有造大船的能力,航運公司也可以考慮造大船進行運輸。」
與淡水河谷密切相關的鋼鐵行業,此次對淡水河谷的巨輪停靠,也不像以前那樣強烈反對。
此前淡水河谷在華建分銷中心計劃的破產,主要緣於中國鋼廠的反對。「當時我們認為淡水河谷分銷中心建成,將為其銷售現貨礦創造條件,不利於以後 的鐵礦石談判。」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一位負責人表示,但現在鐵礦石長協定價模式已從季度改為月度定價,分銷中心反而可以增加鐵礦石資源,「價 格高,我們可以不買,但是淡水河谷不能不賣,只能降價。這是好的一面。」
河北一家產能千萬噸的鋼廠負責人也對淡水河谷建立分銷中心表示歡迎,「如果大量現貨拋向市場,肯定能拉低現貨價格,這對於一直處於低利潤的鋼鐵行業是個好消息。」
但是淡水河谷在華建立分銷中心還是觸及到了大鋼廠的利益。「在反對淡水河谷大船的陣營中,寶鋼即為其一。寶鋼也連同中船協上書反對淡水河谷巨輪停靠中國。」上述政府人士稱。
上述中鋼協人士認為,寶鋼反對的主要原因是,淡水河谷在中國建立分銷中心後, 可以面對更多的客戶,會觸動寶鋼中間人的角色。「寶鋼此前擁有最多的長協礦,業內都知道寶鋼會把這些長協礦再加價倒賣給貿易商或中小鋼廠。一旦淡水河谷建立分銷中心,寶鋼從中尋租的利益就減少了。」
從巴西出發,全球最大鐵礦石生產商巴西淡水河谷(Vale)的超大型礦砂船Valemax,沒有多少可以停靠的港口。意大利塔蘭托港(Taranto Port)、荷蘭鹿特丹港(Rotterdam Port)和阿曼蘇哈爾港(Sohar Port)是目前願意讓這種40萬噸級大船停靠的港口,到2013年日本和韓國也將接受其停泊。
但是,Valemax最想停靠的地方是中國——這個全球規模最大和增長最快的鐵礦石市場。
淡水河谷仍然在為此努力遊說中國。淡水河谷新加坡公司業務發展全球總監久安(João Mendes Faria)近期數次往返中國,除了舉行媒體說明會,還希望能與中國交通部和發改委的負責官員見面。「希望在近期或者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在中國的港口直接靠泊,但我們對此並不確定。」他說。
這並非是中國的港口設計無法接納40萬噸級的Valemax,阻力來自於中國的航運公司。按照淡水河谷計劃,該公司將在2013年底之前完成35艘Valemax的建造,目前已有15艘Valemax投入使用。
業績慘淡的中國航運公司不願意巴西-亞洲航線上再出現巨無霸級的競爭者,再丟掉一塊蛋糕。
5月初,中國最大航運公司——央企中遠集團總經理馬澤華公開表示,由於中遠集團不希望中國政府接收淡水河谷大船,巴西礦業公司在過去兩個月一直抵制使用中遠集團船隊。對此指責,淡水河谷方面矢口否認,但其與中國方面的矛盾已然公開化。
去年12月28日,淡水河谷長期承租、新加坡干散貨輪船東百國山公司(Berge Bulk)所有和運營的「Berge Everest」號靠泊大連港,該船載重噸達到38.8萬噸,十分接近Valemax。
這次試探成功並沒有為Valemax直接靠泊中國港口叩開大門。2012年1月,交通部下發《關於調整超設計規範船型船舶靠泊管理的通知》(廳 水便[2012]13號,下稱13號文),規定「超過現行規範設計船型的大型干散貨、油品船舶,不再採取『一船一議』的方式進行靠泊管理。」
這實際上否決了Valemax靠泊中國,對於淡水河谷在中國建設分銷中心的策略是一個重大打擊。由於距離中國較主要競爭對手必和必拓、力拓相對更遠,後兩者的鐵礦主要位於澳大利亞,淡水河谷原希望通過分銷中心增強其在中國的競爭力。
僵局如何打破?「僵持不是辦法,到最後必須尋求一個解決途徑。我預計不可能是一方勝利一方失敗這種局面,最後結果是一種妥協,只不過是以什麼方 式達成妥協。」一位原中國遠洋(601919.SH/01919.HK)高層人士向財新記者分析稱,「目前從輿論上看,淡水河谷反客為主。」
淡水河谷雄心
淡水河谷多次強調自己是一家礦業公司,而且並不想成為一家航運公司。但是,其35艘Valemax的投入的確是大手筆,總耗資42億美元。其中 19艘Valemax將由淡水河谷組建自有船隊擁有,其他的與三家國際航運公司合作——船東公司投資建造和運營,淡水河谷長期包租25年。三家船東公司分 別是韓國世騰航運(STX Pan Ocean)、阿曼航運(Oman Shipping)和百國山。
目前從巴西到中國的航運線路,經巴西東部港口繞道南非好望角,再經由印度洋最終到達中國,長約11000海里,往返航程接近70天。運輸成本相 對較高,是淡水河谷與其競爭對手相比的短板。為彌補這一短板,淡水河谷從2007年開始啟動設計Valemax,同時在主要市場周邊建立分銷中心。
2009年12月,淡水河谷曾宣佈將在亞洲(包括中國)建立分銷和混合礦石中心。但由於多方反對,這一計劃被迫擱置。一位接近淡水河谷的人士告 訴財新記者,目前淡水河谷對於在中國建立分銷中心並未多做考慮,「將來也要很謹慎,因為這會牽涉很多方面的利益」。淡水河谷退而求其次,選擇在東南亞建立 分銷中心,包括一個位於馬來西亞霹靂州耗資數十億美元的港口和兩個亞洲海上浮動轉運站。
位於菲律賓蘇比克灣的一個海上浮動轉運站已經於今年2月投入運營,年處理能力為1500萬噸。第二個海上浮動轉運站計劃於2013年3月在菲律賓或韓國投入運營,年處理能力也為1500萬噸。馬來西亞的港口預計於2013年底完成,年處理能力為3000萬噸。
淡水河谷2011年年報透露,目前其分銷策略是,巴西到亞洲約85%的運距由大型礦砂船負責載運至分銷中心及轉運站,其餘距離則由較小型船舶負責。
久安向財新記者強調,哪怕全球沒有港口接納Valemax,位於馬來西亞的港口和兩個海上浮動轉運站也能消化35艘Valemax。以每年四個航程計算,35艘Valemax的年運輸能力約為5500萬噸。
但這並不是淡水河谷最希望的結果。久安表示,儘管理論上在獲得中國政府同意後,海上浮動轉運站也能在中國海域停留,淡水河谷的努力方向仍然是大船能夠直接靠泊中國港口。
這種優先性選擇是由運輸成本和效率決定的。一位船東向財新記者分析,如果使用馬來西亞分銷中心,鐵礦石在港口的裝卸場租費平均約15美元/噸, 而船運費(從菲律賓到中國)仍需10美元/噸,因此取道東南亞不能有效發揮Valemax在降低海運費上的作用。「真正想節省的話,就要在中國設立分銷中 心,如果不能設立,並不能達到原先的目的。」他說。聯合金屬網礦石事業部分析師張佳賓甚至認為,如果Valemax靠泊中國能夠實現,位於馬來西亞的港口 有可能停建。
Valemax究竟能為淡水河谷帶來多大優勢?根據其官方披露,相較常規海岬型船(Capesize Ship,載重噸在18萬-30萬噸),Valemax能夠節約35%的單位燃料成本和每噸礦石的碳排放足跡,同時能夠將港口裝卸時間減半。
根據巴克萊銀行和倫敦克拉克森海運諮詢機構的研究,一艘Valemax由巴西至中國航線的年運力,與一艘海岬型船從澳大利亞西部到中國的年運力 基本相當,但由於Valemax的燃油經濟性更高,同時因為航次數少使得航次相關的費用減少(如港口及運河費)以及因規模增長帶來的成本節約(如人工相關 費用),運營成本將大幅下降,從而使得Valemax的年運營成本較海岬型船從澳大利亞西部至中國的年運營成本更低。若考慮船價因素,應基本消除了巴西在 運輸費用上的劣勢。
這一策略也並非萬無一失。海事服務商Marsoft總裁Arlie Sterling曾在去年10月撰文指出,由於目前海運市場低迷,存在使用Valemax的運輸成本高於現貨市場價格的可能性。如果澳大利亞礦山開始採用25萬噸的Wozmax船型(該船由力拓主推),淡水河谷又可能將在運輸成本上處於下風。
中國船東反對
淡水河谷看起來很美的大船計劃遭到了中國船東的強力阻擊。
5月11日,馬澤華炮轟淡水河谷拒用中遠貨輪兩天後,久安等淡水河谷方面人士與中國船東協會(下稱中船協)進行了會面。這也是雙方在13號文下發後惟一一次正式會面。一位中船協內部人士將這次會面形容為「雞同鴨講」,沒有任何細節問題的討論。
另一位參加了會面的人士回憶,當時中船協常務副會長張守國給淡水河谷遞交了一封信,信中稱所有的中國船東都反對Valemax。
中船協在這次會面時的核心觀點是,13號文並非針對淡水河谷,希望淡水河谷不要對中國遠洋進行封殺,同時希望淡水河谷能夠將正在建造中的Valemax的載重量改至35萬噸以下,以符合交通部對港口的安全上限限制,或者停建部分尚未開始建造的Valemax。
久安向財新記者表示,這些大船訂單早就已經簽訂,不會再進行變更,而載重量可以通過在海上浮動轉運站卸載一部分進行調整。但是,即便僅載重5萬噸,作為「超過現行規範設計船型」的Valemax也無法靠泊中國港口。
根本分歧並不在船,而在於由此新增的運力。馬澤華曾在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礦石進口是最大量的,我們還是要考慮民族性。國家的進口商 應該有民族性,找中方派船。我們一定會提供更好的服務。」一家券商分析師告訴財新記者,中國遠洋投入巴西航線的海岬型船約佔公司該船型總量的三分之一,最 核心還是澳大利亞-亞洲航線,巴西-亞洲航線位居第二,但增長潛力較大。
接近中遠散貨運輸(集團)有限公司的一位人士則向財新記者指出,「現在馬積山港、青島董家口和大連港可以停靠Valemax,港口本身是希望他們來的。各港口爭相發展40萬噸大碼頭,港口從南到北的規劃上,存在很多衝突和重複投資。」
一位不願具名的航運界人士告訴財新記者,Valemax之所以變得如此敏感,主要是因為目前航運市場情況太差。「淡水河谷這樣一弄,搞得別人沒貨運,中遠肯定要跳出來。」他表示,中國船東也在算另一筆賬:如果淡水河谷從東南亞中轉換小船運輸,對中國船東來講還有市場。
對於中遠來說,如果可以通過抵制,讓淡水河谷取消訂單,則將是最大的勝利。
解鈴人還是中遠
對於壟斷指責,淡水河谷的回應是35艘Valemax的運力佔全球干散貨運量的4%。按照淡水河谷2011年年報,向亞洲共出口1.86億噸鐵 礦石及球團,其中中國有1.31億噸。35艘Valemax的年運量以5500萬噸計,佔出口亞洲的30%,出口中國的40%。
淡水河谷方面更願意強調與船東的合作——以25年的長期協議共同抵抗現貨市場的價格波動風險。2008年,巴西航線運費曾超過100美元/噸,使得當時淡水河谷以離岸價結算的長協礦石遭到過中國鋼廠的多次毀約。
並非沒有中國船東動心。2011年7月和11月,淡水河谷曾分別與兩家中國省級海運企業簽署諒解備忘錄和框架協議,出售1-4艘Valemax大船,但在今年1月13號文下發後,與中國船東公司的合作談判進展放緩。
一位國際船東公司的中國工作人員向財新記者表達了對長期協議模式的認同,但他認為,對於中遠這樣的國有企業,並不很傾向於風險較小、利潤也可能 較薄的長期協議——在航運市場供應緊張的時候,現貨可以給企業以及個人帶來更大的利益。他同時表示,Valemax在碳排放方面的優勢也並不只是個綠色概 念,很多國際船東已經意識到未來可能徵收的碳稅對於行業的影響。
前述接近淡水河谷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目前有兩三家國內規模較小、手頭沒有船隻的新船東,對Valemax抱有興趣。財新記者還獲悉,大新華航運也曾與淡水河谷洽談過合作事宜,但因為資金等問題未能完成。
這位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淡水河谷希望拜訪中國政府官員的願望並不容易實現,「發改委、商務部等部門都推給了交通部」。
在他看來,Valemax已經成為一個「被政治化」的敏感話題,淡水河谷要想爭取各方明確公開的支持相當困難。港口方面儘管歡迎大船,但中遠等 國有船東在與港口的關係中仍處於主導地位,因此還得找中遠解決,淡水河谷甚至可以低價把一些Valemax賣給中遠,然後長租。
但是,對於擺足了對抗姿態的中遠,除了實在的利益,還有面子問題。
事情並非毫無轉機。
5月30日,張守國曾向媒體表示,中遠與淡水河谷圍繞Valemax的爭執目前暫告段落。「魏家福董事長和對方的CEO已經相互通過信,目前雙方的共識是對話而不是對抗,共同協商解決目前的矛盾。」
6月11日,渤船重工為百國山建造的第三艘38.8萬載重噸VLOC「Berge Everest」」三號船命名儀式在葫蘆島市舉行。這與此前靠泊大連港的「Berge Everest」是同一船型。一位消息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中遠曾有意出席這次命名儀式,對大船示好,但最終並未出席。
張佳賓告訴財新記者,從淡水河谷的招標情況來看,其比價一直比澳大利亞礦石要低一些,目前,南方的一個鋼廠對Vale礦的配比已經提高了 10%。「這對日後淡水河谷的大船也是個好事,讓大家更多認識淡水河谷的這個礦,如果鋼廠調整配比調整得比較好,不願輕易改變配比的話,鋼廠可能也就不反 對Valemax,或者明裡暗裡支持Valemax了。」
對淡水河谷來說不利的是,在目前鐵礦石價格下行的情況下,鋼廠對運費價格的關注度並不太高。
近日,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淡水河谷與全球航運巨頭中國遠洋簽署鐵礦石船運戰略合作協議。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稱,根據協議,淡水河谷擁有並運營的四艘40萬載重噸的超大型礦砂船將轉讓予中遠集團,並供淡水河谷長期租用25年,具體金額將於其完成交易後公布。
淡水河谷還將與中遠集團訂立類似的長期運輸合約,即中遠集團將建造與淡水河谷目前運營的超大型礦砂船載重噸相似的十艘超大型礦砂船,並向全球運輸巴西鐵礦石。
路透社報道稱,有分析人士預計,淡水河谷的超大型Valemax礦砂貨船很快將可停靠中國港口。
至此,兩家巨頭企業結束多年恩怨,宣告握手言和。
《21世紀經濟報道》稱,2007年,為降低巴西鐵礦石進口到中國的成本,淡水河谷提出打造40萬噸超大型礦砂船Valemax船隊。但由於中國遠洋等中國散貨船企的反對,Valemax一直未能正常靠岸中國港口,不得不在周邊國家中轉。交通部也在2012年發布規定,稱中國對超過現行規範設計船型的大型幹散貨、油品船舶,不再采取“一船一議”的方式進行靠泊管理。盡管今年7月,相關規定修改為“中國沿海碼頭只可停靠25萬噸級及以下的船舶,取消“一船一議””。但這仍形成事實上的大船禁令。作為報複,淡水河谷也從當年開始拒絕使用中遠的船隊。
經過幾番波折,淡水河谷如今選擇了與中遠合作,並認同中遠自行建造10艘與Valemax相似的大型礦砂船,打破了淡水河谷對中遠船隊的禁令。而中遠收購並轉租4艘Valemax,既有對淡水河谷自建礦石運輸船隊的認可,也幫助淡水河谷解決了一定的現金流。從此次合作框架協議發布的內容來看,大連海事大學教授劉斌認為中遠享有更多議價優勢。
實際上,在本次合作背後,兩大巨頭都對現實作出了妥協。
正如華爾街見聞多次提及,目前,鐵礦石現貨價格頹靡,徘徊在五年低點,市場嚴重供應過剩。
受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拖累,淡水河谷凈利潤從2011年的228億美元一路跌至去年的5.48億美元。據路透社報道,若淡水河谷能由“Valemax”直接運貨至中國,每噸運費可較目前節省7美元左右,與澳大利亞競爭對手的價差就可縮小。目前澳大利亞競爭對手有每噸10美元的價格優勢。
中國遠洋則連續兩年報虧,股票被戴上了ST的帽子。盡管去年通過出售資產避開了退市噩運,但今年前三季度,該集團虧損20.33億元,很可能再度全年虧損。此次合作協議能為中遠提供關鍵的收入流。
不過,淡水河谷和中遠分別發給媒體的新聞稿中均未提及Valemax的命運,協議也沒有明確中遠的礦砂船載重噸數,淡水河谷首席執行官費慕禮12日在北京也對Valemax“不便表態”。
今日,截止13:09分,中國遠洋漲9.95%,報4.09元,封漲停板。(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低油價所帶來的船運成本降低幫助全球最大鐵礦石出口公司淡水河谷受益匪淺。這家巴西公司已經超越力拓和必和必拓成為了全球成本最低的鐵礦石生廠商。
Sanford C. Bernstein駐倫敦分析師Paul Gait向彭博表示,“過去數月原油價格持續走低導致船用重油價格同步下行,由此帶來的成本降低幫助淡水河谷成為了全球成本最低的鐵礦石公司。淡水河谷目前船運用油成本相較於澳洲公司大約每噸便宜6美元左右。過去五年,淡水河谷運往中國的平均船運成本高達23美元/噸,而澳洲公司僅有9美元/噸。”
三大鐵礦石公司的出口量占到了全球的60%,並且在2014年全球需求低迷的情況下依然選擇逆勢擴張。澳洲兩大鐵礦石公司力拓和必和必拓此前一直因為更為臨近中國而擁有一定的成本優勢。
三大鐵礦石公司並未就Bernstein的說法做出任何評論。必和必拓2014年曾表示計劃在今年將鐵礦石的成本由25美元/噸降至20美元/噸(不包含運費及特許費),這和力拓2014年上半年的成本20.40美元/噸相近。
原油價格在2014年出現重挫,跌幅超過50%的表現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差。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資船東簽約淡水河谷,打開穩定利潤空間 作者:楊鑫 在去年9月,中國遠洋公告了將購買淡水河谷的4艘礦砂船,並建造10艘大型礦砂船,同時與淡水河谷簽訂了最長25年的長期運輸合同。招商輪船也在去年公布了與淡水河谷的合作,並將建造10艘大型礦砂船。 昨晚,中國遠洋和中海發展公告,將成立合資公司—中國礦運。中國礦運註冊資本3.3億元,中國遠洋持股51%,中海發展持股49%。中國礦運將從淡水河谷購入4艘超大型礦砂船,單船價格為1.1億美元。根據去年中國遠洋的公告來看,合資公司將陸續建造10艘大型礦砂船。招商輪船也公布將從淡水河谷購買4艘大型礦砂船。 在有全部訂單交付後,中資船東將持有28艘大型礦砂船。 我們認為: 1.從對中資船公司利潤貢獻來看:根據中海發展大型礦砂船的盈利水平測算,4艘大型礦砂船每年貢獻約2億元盈利;分別增厚中國遠洋和中海發展的盈利1億元。若後續建造的10艘礦砂船交付後,將給兩家公司每年各帶來3.5億盈利。若未來所有淡水河谷出口中國的礦石均由中國船東運輸,總盈利規模達47.5億元。 2.從對中國的貿易產業鏈影響來看,在去年9月3日的《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出臺後,航運業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包括:1))船東之間合作的加強(比如招商輪船合並中外運VLCC資產),中國遠洋和中海發展成立合資公司也是增強合作的一種方式;2)加強船東和貨主之間的合作,例如中海發展與武鋼臵換股權,中資船東與淡水河谷的合作等。這些變化無疑對“國貨國運”,以及增加中國在中國進口的大宗商品中的話語權是有利的。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類似的合作出現。 3.從對礦石價格影響來看,此舉將有望增加中國從巴西的進口量,從而將加劇與澳礦的競爭,因此將抑制礦石價格,並進一步促進中國的礦石進口替代。 4.從對港口的影響來看,若最終中國政府允許40萬噸大型礦砂船靠泊,則利好水深條件好的港口,比如董家口、寧波等港口。若最終中國政府允許的上限僅為30萬噸,則對港口格局影響不大,但是會對沿海大的散雜貨港口均構成利好。 5.對幹散貨運輸市場而言,大型礦砂船的建造無疑增加了幹散貨市場的運力供給,好望角船型主要用於海上礦石運輸,將受到一定沖擊。 中資船東和淡水河谷仍有進一步合作空間 我們認為未來中資船東和淡水河谷仍有進一步合作空間:1))從貨主方面來說,大型礦砂船運輸意味著高運輸效率和低單位成本,利於淡水河谷穩住在中國進口礦石的市場份額,增強盈利能力;2)從政策面來說,交通部尚未放開40萬噸船舶的靠泊限制,淡水河谷通過與中資船東合作的方式是為了尋求大船靠泊的機會。此舉也是符合“國貨國運”的政策;3)目前淡水河谷的大型礦砂船運量僅占銷往中國鐵礦石的31%,若全部用大型礦砂船運輸需要106艘,加上中遠、中海和招商輪船目前訂購的數量,還有51艘的增長空間;4))對於船東來說,若未來淡水河谷到中國的礦石運量除卻其自有船舶外均由中資船公司承運,穩定盈利規模將達47.5億元。 淡水河谷的市場份額正在下降 2014年淡水河谷出口中國的鐵礦石1.57億噸,較2013年的1.46億噸同比增加7%。2013~14年淡水河谷銷往中國的鐵礦石占總銷量的50%和48%,中國是淡水河谷最大的出口地區。從歷史來看,淡水河谷出口中國的鐵礦石占比穩步攀升,從2010年一季度的42%上升至2015年一季度的50%。 ![]() 但淡水河谷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正在下降:2014年淡水河谷銷往中國的鐵礦石增長7%,雖然高於2013年的-2%,但大幅低於中國2014年14%的鐵礦石進口增速。2014年中國從淡水河谷進口的鐵礦石占總進口量的16.8%,低於2013年的17.8%和2012年的20%。而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礦石占比已從2006年的39%上升至2014年的59%。 ![]() 淡水河谷與中資船東的合作有進一步擴張的空間 目前大型礦砂船的:運輸比例仍低:目前淡水河谷自有19艘40萬載重噸的大型礦砂船舶,加上租入的16艘大型礦砂船船舶,共有35艘大型礦砂船,運力達1400萬載重噸。巴西到中國航線一艘大型礦砂船一年可以運輸3~4個航次,也就是說淡水河谷現有的35艘大型礦砂船一年的運量約為4900萬噸,占出口中國礦石的31%,占整個中國進口礦石的5%,比例仍然較低。 ![]() 若淡水河谷所有進口礦石均用大型礦砂船運輸,共約需要約106艘:若假設最終中國政府允許40萬噸礦砂船靠泊,則招商和中遠將建造40萬噸的大型礦砂船,這樣淡水河谷用大型礦砂船的年運量估計在7700萬噸,占比約達到49%,仍然有擴張空間。若假設全要部運量由礦砂船來運營,預計還需要51艘40萬噸的大型礦砂船。 ![]() 大型礦砂船運輸市場規模巨大 根據中海發展大型礦砂船的盈利水平測算(30萬載重噸的大型礦砂船,每年盈利約2500萬),按照目前合作協議,28艘大型礦砂船每年將分別給招商輪船、中海發展以及中國遠洋貢獻盈利7億元、3.5億和3.5億元盈利。若所有淡水河谷出口中國的礦石均由中國船東運輸,總盈利規模達47.5億元。 “國貨國運”政策支持 在去年9月出臺的《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中提到要站在“保障經濟安全、維護國家利益”的高度建立海運船隊,並強調“加強重要國際海運通道保障能力建設,完善煤炭、石油、礦石、集裝箱、糧食等主要貨類運輸系統”。2014年中國遠洋、中海發展和中外運航運的礦石運量約占中國進口礦石量的10%。中國遠洋、中海發展和招商輪船簽訂的28艘大型礦砂船交付後,一年運送礦石約1.41億噸,占中國鐵礦石進口的15%,比例仍然較低。我們預計在“國貨國運”這一政策的支持下,中資船東與國外礦山將會有進一步的加強。 中海發展H仍有機會,確信買入 從基本面看:1)今年收購的4艘大型礦砂船對三家公司業績難有較大的影響;2)中海發展二季度和下半年業績將改善:沿海煤炭在歷史地位,下行空間有限;且近日已經出現大幅反彈,目前電廠庫存處於低位,沿海煤炭運價上漲可期;油運運價二季度淡季不淡,三季度開始進入旺季,有望繼續上漲;3)招商輪船業績將有出色表現:油運運價淡季不淡,三四季度進入旺季運價將加速上漲;4)中國遠洋幹散貨運輸業務仍是拖累,BDI仍在600點附近徘徊,低於保本點,今年業績難有較大改善; 從估值看:中海發展A/H股價對應2015年27.6倍/11.9倍市盈率、1.7/0.8倍市凈率,H級股仍有上升空間,我們上調中海發展至確信買入評級(參見5月21日發布的報告:《與淡水河谷簽約,增加未來穩定利潤,上調H股至確信買入》)。招商輪船對應2015年25.1倍市盈率,3.7倍市凈率,估值較高,維持中性評級;中國遠洋A/H對應2015年5.4倍/2.0倍市凈率,仍然較高,維持中性評級。 ![]() 來源:中金公司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
2月17日據新華社報道,巴西礦業巨頭淡水河谷公司16日宣布,該公司2016年鐵礦石總產量創下3.488億噸的歷史新高,與前年相比增長0.9%。
淡水河谷稱,盡管部分傳統礦區產量有所下降,但北部地區產量提升明顯,位於帕拉州的卡拉加斯礦區去年產量達到了創紀錄的1.48億噸,同比增長14.3%。
去年12月中旬,淡水河谷啟動了位於帕拉州的S11D項目,總投資達到143億美元,預計四年後最高年產能將達到7500萬噸。這是淡水河谷公司史上規模最大的礦山項目,預計可開采30年。
淡水河谷公司日前表示,今年預計生產鐵礦石約3.6億噸至3.8億噸,從明年開始將持續提高年產量,從而在2020年和2021年時達到4.5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