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家揭秘走私肉背後真相 稱肉類低溫下放2年沒問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4711.html

專家揭秘走私肉背後真相 稱肉類低溫下放2年沒問題

一財網 馬曉華 2015-07-13 20:33:00

“我們的肉都是儲存在-18°下,國家建議是1年保質期,但沒有超過這個時間的,因為肉都賣完了。”一位肉聯廠老總表示。也正因為有如此大的肉類需求市場,勢必衍生出走私行為。

近日,有關“僵屍肉”的報道占領了各大新聞終端。這些“古董級”的凍肉不僅聽起來嚇人,很多人也在擔心自己會不會在餐桌上遇到“僵屍肉”。

7月12日,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海關總署、公安部發布《關於打擊走私冷凍肉品維護食品安全的通告》後,13日上午,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也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持續加大對凍肉走私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對所有查獲的走私冷凍肉品依法予以銷毀,切實維護人民群眾食品安全。

中國肉類協會副秘書長高觀表示:“我國家對凍肉的標準-18°以下保質期為一年,國際標準是-20°以下保質期為兩年。原來定的時間太短,因為當時肉比較緊缺,電也緊缺,80年代時,肉存不了那麽久就吃完了,所以國家定了-18°存一年。”

在高觀看來,“僵屍肉”作為存儲時間比較長的肉來講雖然不適合食用,但是實際上動物宰殺之後就變成了肉屍,從術語上說就是一個屍僵的過程,宰殺後必然成為僵屍,只是以前沒有這樣的表述方式。他認為,從食品衛生長期的管理來講,低溫就是為了防止腐敗,長期科學實踐證明,肉品在低溫下存放1~2年是沒有問題,可以正常食用。

與此同時,國產肉品存儲時間較長的發生概率似乎沒有這麽大。高觀表示:“目前中國肉類產銷形式非常好,國產肉是供不應求。”

“我們的肉都是儲存在-18°下,國家建議是1年保質期,但沒有超過這個時間的,因為肉都賣完了。”一位肉聯廠老總表示。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有大量的肉品屬於進口。在商務部進口大宗農產品的數據中,2014年進口凍魚2102257.2噸、雞肉及其副產品進口442528.2噸、牛肉及其副產品317062.2噸、羊肉及其副產品進口量是287192.9噸、豬肉及其副產品進口量為1378546.1噸。

國家統計局在今年年初發布數據中顯示,2014年,中國肉類產量8706.74萬噸,按照80年代專家建議的最低營養需求每日每人2兩肉的情況下,這個量遠遠不夠。

也正因為有如此大的肉類需求市場,勢必衍生出走私行為。

“聯合國有個數據,人均GDP到了5000美元以上的時候,肉類消費會到一個快速增長的水平。十二五以來,中國正好處於這個階段,肉類需求增長特別快,國產肉類供不應求,所以進口量比較大,除了官方統計的數據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走私肉,這個市場非常好,所以有點愈演愈烈的情況。”高觀表示。

然而走私量變大勢必帶來兩個問題,首先是對國內肉品生產和銷售的影響,其次是對正常的、健康安全的肉品銷售的沖擊。

“因為走私沒有關稅,沒有檢驗檢疫,所以賣的很便宜。”高觀表示,“2013年以來走私肉的問題就很突出了,因為中國這個市場特別好,走私盈利特別高,打擊走私很難。雖然政府在2013~2015年采取了不少的措施,但是走私量有增無減。專家預估走私肉每年在200萬噸到300萬噸之間,但是這個數字也僅僅是牛肉羊肉,不包含豬肉和雞肉類。”

接近海關進出口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中國肉類進口非常嚴格,通過正規的渠道,有問題的肉是進不來的,但是非正規渠道進來的肉可能會存在過期肉品,甚至沒有通過檢疫的肉品。

“在國內肉類供不應求之下,加上不正確的消費觀,認為海外的肉品就是好的,助漲了走私肉的存在。”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同時,走私肉的監管也是一大難題,很多肉品走私都發生在國防邊界,且距離很近的地方,有的甚至就是活牛趕過來直接宰殺,根本不會去檢疫。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74

吃肉致癌風波來襲 肉類上市公司“屋漏逢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022.html

吃肉致癌風波來襲 肉類上市公司“屋漏逢雨”

一財網 胡軍華 2015-10-27 12:52:00

中國豬肉制品的消費量以6.94%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由2008年的5.95百萬公噸增至2013年的8.32百萬公噸。但是實際的情況是,鮮肉的銷售也許還在增長,肉制品的銷售在2015年已經出現疲態,雙匯如此,雨潤也差不多。

10月26日,世衛組織子機構癌癥研究所宣布,肉類加工產品和紅肉具有致癌性,數據表明,吃肉與直腸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具有相關性。消費者每天多食用50克的肉類加工產品,患上直腸癌的風險幾率將增加18%。

截止筆者發稿,雙匯發展(000895.SZ)、雨潤食品(01068.HK)、龍大肉食(002726.SZ)、唐人神(002567.SZ)股價下跌,當然深證成指、恒生指數也在下跌,肉類企業股價下跌幅度與大盤指數相比,有超過的,也有不及的,很難用一句話說上述消息直接影響了上述公司股價的表現。

對消費者的心理沖擊勢難避免。

吃肉有致癌風險,肉制品是“重災區”。紅肉與癌癥的關系,癌癥研究所倒是很坦率的承認,證據有限,有可能會引發癌癥,所以將紅肉列為致癌危險物的第二類;但是肉制品,癌癥研究所的表述是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將引發直腸癌,因此將肉制品列為致癌危險物的第一類,與香煙、石棉並列。

這對肉制品企業的沖擊不可謂不大。

眾所周知,中國是火腿腸大國。有行業人士此前曾對筆者說,不要誤讀癌癥研究所的公告。公告說火腿、香腸有致癌風險,沒說火腿腸有致癌風險,火腿和火腿腸不是一回事了。

來看看癌癥研究所怎麽定義肉制品的:肉類加工產品是指以腌制、發酵、煙熏或其他工藝處理過的肉類,以延長存放期或者改善口味。大部分的肉類加工產品含豬肉或者牛肉,也可能含有其他紅肉、雞肉、碎渣、動物血液等。

火腿腸是不是肉制品,應該不言而喻了。

此前,曾有觀點認為,中國肉制品行業發展潛力不錯。

中國肉類的消費在過去30年飛速發展,尤其是肉制品,這一點看看雙匯、雨潤、金鑼就知道了。

中國豬肉制品的消費量以6.94%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由2008年的5.95百萬公噸增至2013年的8.32百萬公噸。

此前還有樂觀的預計稱,豬肉制品的消費量預計從2013年至201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為7.44%,在2018年將達11.91百萬公噸。

但是實際的情況是,鮮肉的銷售也許還在增長,肉制品的銷售在2015年已經出現疲態,雙匯如此,雨潤也差不多。

2015年上半年,雙匯發展受宏觀經濟增速下滑、市場消費需求不旺的影響,報告期內,生產高低溫肉制品75.53萬噸,同比下降4.5%;屠宰生豬620.45萬頭,同比下降19.1%;銷售鮮凍肉及肉制品129.56萬噸(其中肉制品75.3萬噸、鮮凍肉54.26萬噸),同比下降5.21%;實現營業收入203.54億元,同比下降3.27%;實現利潤總額26.38億元,同比下降9.07%;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83億元,同比下降9.76%。

雨潤食品在2015年上半年,深加工肉制品銷售額(抵銷內部銷售前)為港幣13.12億元(2014年上半年為港幣14.26億元),比2014年同期減少8.0%。

肉制品市場的另一主要公司得利斯(002330.SZ)的低溫肉制品業績也在下滑。

火腿腸是一種方便快捷的食品,在供不應求的時代,雙匯、雨潤等抓住了機會,很快嶄露頭角。如今幾乎各行各業都發展到了生產過剩的階段,消費者有海量的選擇機會,希望有更好口感、更加營養、美味的食品,火腿腸慢慢碰到了發展的天花板。各大公司都在從包括火腿腸在內的高溫肉制品向更加營養美味的低溫肉制品轉型。

這當口,癌癥研究所的消息無異於當頭一棒。

當然,如同抽煙一樣,抽煙有害健康幾乎眾人皆知,煙廠的效益還是不錯,煙民照抽不誤。

吃肉這件事,恐怕也是如此,素食主義者相信會更多,肉類消費者短期內也許會有波動,但是還會維持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吃肉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沒有替代物,生活還會繼續,中國10幾億人口擺在那兒了。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80

肉類巨頭談“去產能”:有企業設備銹掉渣了還在生產

“各地許多行業現在都在搞去產能,為什麽肉類行業不搞去產能?現在有千家萬戶的小屠宰場,甚至地打滾(屠宰)還存在。為什麽我們不把產能聚集到優勢的大企業來。”內蒙古科爾沁牛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征濤近日說。

在牛肉行業中,科爾沁已經算得上大型企業,其在2008年就已成為北京奧運會的牛肉供應商。此後,它相繼成為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1年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12年第三屆亞洲沙灘運動會等牛肉指定供應商。

圖片說明:科爾沁的牛肉屠宰加工車間

王征濤表示,內蒙古宰牛的廠不算多,宰羊的廠幾乎村村寨寨都有。但生產規模呢?我們去澳大利亞的企業看,人家最少一年要宰掉150萬只羊,這樣的企業才叫一個達到基本規模的企業。但(國內)廠一年宰個10來萬只羊都算是大規模的企業了,有的甚至連這規模都達不到。

“你們去看看那些企業的設備,都銹的掉渣了還照樣生產。”王征濤說。

王征濤認為,在食品領域企業的規模做大之後才更有利於政府監管。

“(一個企業)一天宰到兩千頭牛的時候,監管是一個點,食藥監局都可以駐廠監管,這都沒有問題。但如果這兩千頭牛是每個企業宰20頭,100個企業宰的話,(食藥監部門)監管的過來嗎,有那麽多公務人員嗎?”

王征濤稱,(食藥監部門)也不可能為了你一天宰10頭、20頭牛,派一個人去駐廠監管。這樣的話呢,食品安全隱患就可能到處存在了。

他認為,在實行國家大政策這一塊,在對中央政策的貫徹執行上,肉類這個行業里面差距還是很大,還是處於一個重複建設,低水平、低效率、低質量運營的一個狀態。

中國肉類協會今年也曾發布報告稱,目前我國肉類加工的產業集中度和技術裝備水平較低,80%以上的企業還處於小規模、作坊式,手工或半機械加工的落後狀態,與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肉食消費需求不相適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46

菜鳥推動中國生鮮冷鏈升級 進口肉類進入“冰鮮時代”

過去國內的消費者如果想吃進口牛肉,只能購買冰凍肉。今後,新鮮的進口牛肉將借助菜鳥網絡的生鮮冷鏈能力,快速被送到消費者的餐桌上。冰鮮將取代冰凍,成為中國進口肉類冷鏈運輸的一項新能力。

那麽遠從海外來的牛肉,如何確保新鮮的呢?秘訣就是“活牛進口+專業生鮮物流”。

中國首次大批海運進口澳洲活牛

3月10日,天貓的“尚品尚旗艦店”正式開售了多款冰鮮的澳洲進口牛肉。一份375克的牛肉,最高定價達到了1180元,目前在促銷階段。這種牛肉最大的特點就是“新鮮”。

原來,這是中國首次大批量從澳洲進口的活牛。這些肉品的入倉和配送均由菜鳥網絡承接。

海關總署發布的消息稱,2月20日,由上海中房置業引進的1195頭澳大利亞肉牛歷經16天的海上旅程,越過重洋抵達山東榮成石島口岸。

據了解,此前全國僅有重慶、河南空港口岸取得了進境澳大利亞屠宰肉牛資質,此次海運進口,填補了進境澳大利亞肉牛海運口岸的空白。海運與空運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運輸量大,空運只能載150頭左右,海運可達3000頭左右。

活牛進口把肉牛的屠宰環節從國外轉移到國內,這是保障新鮮的第一關。

據了解,這些澳牛將根據銷售預測,分批次在山東的寶竹屠宰場完成屠宰和大分割。隨後用熱縮袋包裝,在0-2℃的生鮮環境下經幹線運輸送到上海進行專業的精細加工和包裝。

創新貼體包裝

除了活牛進口,屠宰後的物流環節是保障新鮮的第二關。

進口牛肉會被送入菜鳥網絡在上海的生鮮倉庫,進行冰鮮保存。然後根據天貓消費者的購買訂單,發往全國各地。首批進口新鮮澳牛的銷售範圍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南京等12個城市,後續將逐漸擴大範圍。

菜鳥生鮮物流負責人介紹,為了確保物流途中牛肉新鮮。這些肉都采用了創新的包裝技術“貼體包裝”——薄膜完全貼著肉來包裝,形成了一個類似於真空的環境。但它隔絕空氣和隔菌的效果要好於真空包裝。

“目前行業內的生鮮冷鏈,主要是放幹冰和氮氣兩種方式。它們最大的問題是,如果放的量不夠,肉就會變質,如果放的量足夠,肉就會被凍住。而且幹冰最多可以保持兩天,氮氣最多也只能撐一周。”菜鳥生鮮物流負責人說,這種創新的貼體包裝,可以確保肉類在0-4℃的環境下新鮮保存長達21天。

菜鳥首推進口肉類冰鮮配送

菜鳥網絡的分倉+落地配成了保證進口牛肉新鮮送達消費者的最後一關。

據介紹,為了保證訂單包裝盒內的空氣也處於0-4℃,菜鳥在生鮮倉內的整體環境也調整到了這個溫度區間。包裝完成後,進口牛肉的訂單會被優先配送。

目前菜鳥在多個核心城市設有生鮮倉庫,可以覆蓋全國主要區域的消費者。再結合落地配,可以確保配送路徑最短,讓食品外包裝盒暴露在環境溫度下的時間降到最短。

“現在市場上別說是進口肉,就是國產的肉,想要新鮮的話,也一般都是在本地屠宰的,甚至要當天屠宰當天賣。進口的肉類就更難保鮮了,所以現在都是冰凍著賣。” 菜鳥生鮮物流負責人說,目前行業內幾乎都還沒有進口肉類冰鮮配送的能力,菜鳥率先作了突破,推動進口肉類從“冰凍時代”邁入了“冰鮮時代”。 

海關總署的消息稱,中澳自貿協定正式生效以來,進口澳牛的關稅由原來的10%降到了4%,到2019年將降至零。屆時,澳洲肉牛將通過菜鳥網絡的專業冷鏈,以低廉的價格、更新鮮的品質走上百姓餐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471

美國肉類存量創新高,農戶想出口卻是“不可能的任務”

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南部的一家FreshMarket連鎖超市里,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多種肉類標出了打折的牌子。如美國農業部最高等級(USDAPrime)的去骨熟成牛肋眼肉,原價20多美元現價17.99美元。培根平時每磅(一磅等於454克)為6.99美元,周末打對折。培根是切片腌制豬五花肉,往往是賣得比較貴的一類豬肉。

然而,當地居民卡羅琳·阿爾芒提(CarolineAlmonte)告訴第一財經,她已經見怪不怪了。

“前幾個星期,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價格的時候,我一口氣買了5磅。但是後來,我發現,這樣的價格每星期六都有。現在我家里的存貨都還沒吃完呢。”阿爾芒提向記者聳聳肩。

從東北部的康州一路南下,在盛產牛肉的得克薩斯州,當地時間7月24日的阿比林(Abilene)畜牧拍賣場現場,室外的溫度高達近40攝氏度,室內頭戴西部牛仔草帽的當地農民卻覺得心頭在滴血:由於高溫和幹旱,在缺水和缺草的情況下,他們被迫提前出售原本準備秋季賣出的牛。偏逢美國的肉類出口遭遇重挫,他們的損失慘重。

“包裝牛肉(packedcow)今天比上星期便宜(每一百磅)8到10美元。”阿比林畜牧拍賣場主管蘭迪·卡森(RandyCarson)說,上次他們遇到這樣糟糕的情形是7年以前。“和2011年相比,平均每頭便宜75到100美元。”

肉類存量創新高

據美國農業部本周一公布的6月冷藏庫數據,肉類(包括禽類肉、豬牛等紅肉)總冷藏量已經超過23.7億磅(約合21.5億斤),超出一年前的儲藏量。倉庫冷藏禽肉總量約為13.6億磅(約合12.3億斤),較上月增長3%,較去年增長6%;倉庫冷藏紅肉總量約為10億磅(約合9億斤),較上月下降7%,但較去年仍增長5%。

其中,豬肉雖然較5月下降16%,卻比去年多了130%。

美國艾奧瓦州的養豬戶。資料來源:CNBC

庫存總量高企,超市大幅打折銷售肉類幾乎是常態。記者在康州幾個小鎮的超市里,也發現肉類大幅打折的現象。

StewLeonald’s是主要出售康涅狄格州當地農產品的連鎖超市,在當地頗有名氣。記者在該店位於諾沃克市(Norwalk)的門店看到,許多肉類都打出了半價的促銷。原價每磅10.99美元的美國農業部USDAChoice級別(第二高等級)大塊牛肋眼現價5.99美元,但是顧客必須整塊購買,一整塊肉大約16到18斤。商店免費為顧客切塊。

沙朗牛排原價每磅8.99美元,現價4.99美元。雞胸脯肉原價每磅3.99美元,現價才1.69美元。帶骨的豬排原價5.99美元,現在則是半價。

而在另一家超市Stop&Shop店里,牛上腿烤肉正在搞促銷,每磅價格才2.49美元,也比平時便宜了一半左右。店里的人流並沒有非常多,店員非常殷勤。記者剛走近櫃臺,他們就上前詢問需要什麽。

“之前,人們曾預計2018年成品牛價格將比2017年低約5%。鑒於目前的貿易形勢,較低的批發牛肉價格和較高的豬肉生產價格,可能會讓價格下降甚至更低。雖然下降幅度不一定再會有第二季度那麽大。”威斯康星大學河瀑分校農業經濟系主任布然達·博泰爾(BrendaBoetel)在研究報告中指出。

豐產難以豐收

對於美國農民來說,今年可以說又是一個豐產年。早在今年4月,美國農業部就發出報告預期今年所有的牛肉、豬肉和雞肉產量都會再創新高。其中,包括小牛肉在內各種牛肉產量將上升6%,達到創紀錄的1260萬噸;豬肉產量預期增長5%,達到1219萬噸;雞肉產量預期增長2%,達到1897萬噸。

“肉類庫存上升有多種原因造成。出口增長緩慢是部分的原因,加上肉類生產在過去幾年迅速增加,使得供大於求,造成庫存增加。”艾奧瓦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哈特(ChadE.Hart)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事實上美國肉類產量上升已經持續多年,其價格也在不斷下降中。芝商所(CME)的芝加哥瘦豬肉交易價格從2014年的高點每磅1.31美元,下跌到目前的每磅66美分,價格幾乎腰斬;芝加哥生牛肉交易價格從2014年高點的每磅1.72美元下跌到目前每磅1.09美元。

屢創新高的肉類產量要想避免成為凍肉庫存,就要尋找出路。

美國人均消費肉類的數量已經在全球名列前茅,美國農業部今年年初發出的報告預期美國今年將人均消費222磅(100公斤)肉類,創造歷史新高。但是美國國內消費的增長潛力已經不多。根據預測,美國人包括小孩平均每天吃下10盎司(284克)肉類,而政府推薦的蛋白質攝入量是每個成年人每天攝入5到6.5盎司(142克到184克)。所以,美國不斷試圖擴大肉類出口市場,改變目前出口占肉類產量比重過小的現狀。

美國農業部在年初曾樂觀地預計,隨著肉類價格的持續下滑,以墨西哥為首的國家將能購買更多的美國肉,並預期今年美國能夠增加6%的肉類出口,緩解美國供大於求的肉類市場。

但是增加肉類出口的樂觀估計遇上了特朗普在全球發動貿易戰,使得擴大出口成為艱巨的任務。

“農民很難計劃產量,更加沒法預期政治。我和我的鄰居們努力工作,結果收入大減。”艾奧瓦州中部波爾克郡鄉村的農民協會主席亞倫·雷曼(AaronLehman)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肉類價格很可能會繼續下滑。低價格能幫助市場吸收更多的供給。艾奧瓦州立大學對養豬戶2018年利潤的預期不斷在下調。去年12月,預計每頭豬可以盈利11美元,到了3月預期下調到每頭4美元,現在我們預計每頭要虧損6美元。”艾奧瓦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斯爾茨(LeeSchulz)對第一財經表示。

墨西哥為了報複美國對鋼鐵和鋁征收的關稅,對美國的豬肉征收20%的關稅。美國農業部的最新的肉類出口統計顯示,美國豬肉出口量在5月出現環比下降6%,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國豬肉的最大客戶墨西哥減少進口了美國豬肉,而超過30%的美國豬肉出口墨西哥。此外,占美國豬肉出口量6%的中國也減少購買量。雖然美國豬肉的第二大客戶日本擴大了進口,但還是無法抵消墨西哥減少進口的影響。

美國提高鋼鋁關稅影響巨大,墨西哥就對美國展開了報複。

特朗普想辦法補貼“票倉”

特朗普政府很快出來安撫農場主們的情緒。當地時間24日,美國農業部官員宣布了向農民提供120億美元(約合814億人民幣)援助的計劃。該計劃將直接向受影響的農民支付現金,並向其收購水果、蔬菜、牛肉和奶制品,然後將食品分發給窮人。

農業部官員們表示,該計劃的具體細節仍在擬定之中,補助的發放將取決於收成,希望在9月初開始發放補助款。

美國將在11月迎來中期選舉,受到貿易戰打擊的農業州都是在上次大選時支持特朗普的州。

但這種“止疼便利貼”似的短期措施,遭到許多人炮轟。內布拉斯加州共和黨參議員薩斯說,“特朗普引發的貿易戰把農民的雙腳砍掉,白宮又計劃花上120億美元買金拐杖。”

重壓之下,發動全球貿易戰的特朗普選擇了適度放低姿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當地時間25日到訪美國與特朗普會面,雙方達成了避免跨大西洋貿易戰的協議,緩解了對歐洲主要是從德國進口的汽車加征關稅引發的緊張局勢。特朗普還說,歐盟同意擴大對美國液化天然氣和大豆的進口。

特朗普與容克在白宮舉行新聞發布會,歐美之間暫時熄火。

然而,對於特朗普改善農民處境的措施和努力,農民們並不滿意。

“補貼是對一個長期問題的短期辦法。要根本解決問題需要與貿易夥伴建立良好的關系。”雷曼說。

美國農業部則預測,今年美國的農業收入將下降至600億美元,只相當於幾年前美國農業收入1200億美元的一半。

“提供補貼對農民或許是好消息,但是這是個糟糕的公眾政策。相互征稅本身就不是個好主意,通過新增120億美元補貼去扭曲一個已經被扭曲的市場,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主意。”曼哈頓智庫經濟和政策分析師吉萊納斯(NicoleGelinas)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小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578

【吃與被吃】扮成包裝肉類 反思消費肉食

1 : GS(14)@2016-06-06 03:02:51

外國反思消費肉食的插圖。 圖片來源:hazteveg.com


最近看了一段台灣藝人蔡康永哽咽地談吃肉的短片,提到他到達一個農場,不敢向圍欄後的動物打招呼,因為他知道夜裏要將牠們吃掉。場主卻笑指那是他的寵物,都有名字,吃的是另一邊的動物。蔡康永說我們吃動物,是因為沒有愛過牠們,沒當過牠們是生命體。我們吃肉的時候,都不想承認我們在吃動物的屍體。後來我又讀了他一篇刊登於《南方都市報》的文章,指我們在雞肉罐頭上畫笑瞇瞇的雞和在豬肉罐頭上畫笑瞇瞇的豬,都是為了讓吃肉的我們寬心點。在這一方面,我們實在不及獅子老虎,獅子老虎可沒要求被吃的動物露出愉快的表情。我記得非牟利獸醫診所執行主席麥志豪提過,幫貓幫狗不因牠們可愛,只因為牠們應有的權益被剝削了。而同樣被剝削了權益的還有海豚、野豬、牛和禽畜……最近就有外國動物保護團體在西班牙巴塞隆拿市中心,扮成包裝肉類,呼籲大眾反思消費肉食。我近年為健康和人道已減少吃肉,你又有何想法?記者:許政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602/196370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9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