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許典雅、許瑜容 揚昇集團父女對談 兩代傳承經營者該有的智慧


2010-8-9 TWM




揚昇集團董事長許典雅及執行總監許瑜容,是在業界頗為知名的企業父女檔。

他們不僅是事業上打拚的好夥伴,也是生活中相互關懷的好朋友。

當三年級的爸爸遇上六年級的女兒,兩代不同的成長經驗仍有一脈傳承的智慧。

整理.莊 芳

揚昇集團董事長許典雅與許瑜容這對父女檔,不僅坐擁世界級的高爾夫球場,培養出一流的高爾夫選手——台灣之光曾雅妮,在房地產事業上也是經營得有聲有色。 早期雖然以經營、建設商辦為主,光從北市南京東路一段至四段,至少有二十多幢建物出自許典雅之手;近年轉開發台北市區豪宅、度假別墅,同樣也是一鳴驚人。

外界估計超過上百億身價的許氏家族,對於孩子教育頗有一套想法。《今周刊》選在父親節之際,邀訪這對父女檔,分享他們的人生、職場與教育觀念。以下為重點 摘錄:許典雅(以下簡稱「父」):早期我和太太一起創業,那時大約三十多歲,每天都在工廠工作,非常忙碌。由於我們只有兩個孩子,一直很希望他們能有好的 教育,有機會和國際接軌,至少結交的朋友會不一樣。所以大概在女兒六歲、兒子五歲時,就把他們送去新加坡一年。後來覺得當地氣候太熱,才改送美國,換到全 美語的環境生活。

談教育——

讓孩子獨立,培養國際觀許瑜容(以下簡稱「女」):我小時候對離家在外沒什麼感覺,也不太會想家。從小待在英文的環境,自然而然就會講,語言上並不困難。那時我記得一年大概回來四次,分別是寒暑假、復活節與感恩節,只要有五天以上假期就會飛回台灣。

父:我記得那時媽媽也有陪你們待在那裡吧?

女:媽媽大概一年來一個月,也算是陪喔?你說算就算嘍!我知道父母親很忙,小時候只有保母陪我們。就像現在的父母也都忙著上班,怎麼可能每天接送小孩?都是阿嬤、保母,或是課輔老師來帶。

我們小時候,從來不知道家裡有多少財富,但至少是過著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看到周遭同學都去打工,我們也會跟著去試試。我曾和朋友一起到百貨公司幫模特兒換衣服,還去賣過冰淇淋,結果挖沒多久雙手就凍得受不了,現在回想是滿好玩的經驗。

父:有這樣喔?這些事我都不知道呢……。

女:我和弟弟在美國的生活,幾乎就像是「小鬼當家」,兩人過得很好,完全沒人管!我想早點養成獨立的個性,總比有些父母親老是擔心子女、過度保護他們,結果變成什麼都不會來得好。

只是讀完大學、研究所,再回到台灣工作,爸爸卻像要把以前沒管到的時間補回來一樣,一到晚上六點就打電話,問你要不要回家吃飯?七點問你怎麼還沒回家?八點問你到底在幹麼?九點就問你跟誰在一起?開始大聲小聲起來。

父:其實我也沒有特別計畫、安排他們接手家中的事業,只是隨著年紀愈來愈大,就比較有強烈的想法,希望能有圓滿的家庭,大家聚在一起,這樣不是很好嗎?

談職場——

社會經驗比學校成績重要

女:我記得爸爸好像沒有非要我們回來,大概是覺得在外面找不到工作,就回家裡上班。其實我畢業後,在美國已經找到工作了。

父:本來我希望他們能進入大型企業工作,但後來想想不要勉強,只要孩子高興就好。

女:我那時可到保德信證券公司上班,但是才二十多歲的年紀,從沒有比較過,也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不好,總覺得未來人生有無限的可能。不過我想也知道,自己做事業的爸爸一定會說:那種工作有什麼好的?

像我朋友的女兒,大學三年都讀醫藥系,但到了第四年才決定要轉系,爸媽也拿她沒辦法,只好全部從頭來過。所以我覺得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還在嘗試階段,無法完全肯定自己將來的路。

父:我覺得學經濟的孩子,腦筋都動得很快,回來上班,一開始喜歡球場的經營,後來看到不動產覺得有趣,又想要嘗試看看。

女:我當然會觀察,看哪個生意賺的錢比較多,哈哈!你知道學經濟的人,都會懂得opportunity cost︵機會成本︶,付出同樣的時間,當然希望能賺更多的錢啊!

我爸媽從來不在意我們的功課,只要讀一家還不錯的學校回來就可以了。因為人家只會問你是讀U.C. Berkeley︵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或是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畢業,沒有人會在乎你是考七十分還是五十分。

我爸覺得光會考試、拿高分,並不代表什麼,要懂得運用所學、靈活應變,才是爸爸比較在意的事。

父:對呀!我覺得考試成績並不重要,學識才比較重要。很多事情,要等出社會後學得才多。

女:我回來和爸爸一起工作十多年了,最大的心得就是:不要凡事向他報告。例如我今天和某客戶有約,爸爸知道了以後,大概每三分鐘就會問一次:約好了嗎?約幾點?非常緊迫釘人的方式,總覺得好像一有事情沒完成,就會被他追殺。

談經營──

做生意要誠實,知錯必改爸爸是很有耐心的人,碰到很難搞的地主,往往可以花上五個小時,甚至十個小時以上,和對方不斷周旋,直到生意談成為止。換成是我,EQ不好,可能三分鐘就談不下去,有時直接送客,把人家嚇了一跳。

我覺得這就是新舊作法的不同,老一輩的人往往會先想,怎麼談判才能達成交易?新一輩的人則會先想,要或不要做這筆生意?當人有很多選擇時,總會想了老半天 還做不出一個決定。但是當你只有兩個選擇,蓋或不蓋房子?一下子就能做出結論,再往下一步邁進。但無論如何,爸爸都教我們做事一定要誠實。

父:我從小就很規矩,從來不會為了賺錢做出不對的事。到現在去自家開的餐廳吃飯,一樣都會掏錢埋單。今年公司的春酒,有三百多位球場的員工在場,我告訴他 們,無論是球場也好、房子也好,我們什麼都大,但是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為了錢,做出不對的事情。如果這樣規規矩矩做事,保證這二十年內,絕不會有人被減 薪、資遣。

女:老爸也常說做錯事情就要認錯,並且趕快想辦法修正。我之前在自家餐廳時,就曾遇過員工不小心把湯灑在客人身上的經驗。當下我立即向對方道歉,並且幫她將套裝送洗,結果客人不但沒生氣,換上我為她準備的休閒服後,滿意地離去。

父:我覺得我的子女在做人、做事方面,已經完全不須我操心。因為我小時候家中很貧窮,家裡一個枕頭、草蓆也沒有,就連稀飯也沒得吃,所以只要有人資助我,我都心存感謝。因此,我希望他們要有經營者的理念,不只是自己過得好而已,還要懂得盡力付出、幫助別人。

許典雅

1944年生,員林實驗中學畢業。現為揚昇集團總裁,曾任得成家具負責人。平日最大興趣為打高爾夫、培育高球新秀。

許瑜容

1972年生,美國柏克萊經濟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商業研究所畢業,現為揚昇集團執行總監。喜愛美食與打高爾夫、網球及滑雪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84

鄭家華先生今天談的人是沒有的?

(為保護私隱,雖這批受益人在招股書中有地址,但我沒有披露之,以免被他人查訪,對你們的不便,在此說聲對不起。)

(1)

鄭家華先生的文章我幾乎每篇都有看,其中一篇在智庫周刊(iMoney)的文章,我忘了是甚麼時候,他寫他其中的一個文章來源是來自別人的文章的錯處,今日我特意做個示範給他看看他自己文章的錯處。

今日,他在東方日報和太陽報以潛行空間為例,談談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如何利用宣傳,把廣大投資者洗腦,使其誤估某些股票的價值,從而做出買賣動作,不知不覺就中計。

 

 

當中,他有一段文章,無意中寫了一些例子:

 

 

 

筆者早前就認識了替去年上市某消費概念股的夢境設計師,這位三十 歲剛出頭的會計小子,過了九月份禁售期後,便可以把為顧問得回來的億元市值股份套現。

 

根據小弟的估計,一般購股權都有一年的禁售期,故估計這家公司在2009年9月上市。但為審慎起見,我把去年接近全部關於消費的新股幾乎翻遍,但都沒有發現,但在2009年9月上市的公司,最少有兩家有此動作,包括華南城(1668)及中國利郎(1234)。

(2)

根據華南城的招股書,其購股權的行使價是「發售價50%」,購股獲益人如下圖,其中財務職位有兩位。以當年的發售價2.1元計算,購股權的行使價是1.05元,以現價1.21元計算,兩位分別獲益約597.6萬及199.2萬元,但這批股份可在本年9月30日後行使。


但據招股書高管一章顯示,超過40歲那位是先生,細於40歲那位是女士,但仍稱三十剛出頭小子,我真的找不到。

馮星航先生,44歲,首席財務總監。馮先生於2006 年7月加入本集團,負責制定企業財務策略、投資者關係及本集團的整體財務管理。馮先生畢業於英國威爾斯大學,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

謝文瑜女士,38歲,副財務總監及公司秘書。謝女士於2008 年2月加入本集團。彼負責協助首席財務總監進行本集團的整體財務管理。謝女士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取得財務學榮譽理學士學位。

(2)

再翻閱利郎(1234)的招股書,當中有多人受惠,當中只有一位屬於他稱的會計師,行使日期是上市一年後可行使30%,其餘70%則需分兩批在未來稍後時段行使,根據年報,這批股權行使價為3.12元,即全批購股權現時的價值約為240.2萬。

余致力先生,現年34歲,為本集團的財務總監兼公司秘書。彼於審計、業務諮詢服務及財務管理方面累積逾10年經驗。.....彼於2001年10月20日成為美國會計師公會會員。


(3)

根據上市規則第15章稱:

15.02 所有認股權證於發行或授予之前,必須獲得本交易所批准;如屬可認購股本證券的認股權證,另須獲得股東在股東大會上批准(如該等認股權證是由董事根據股東按照《上市規則》第13.36(2)條授予的一般性授權發行的,則屬例外)。

15.03 為召開《上市規則》第15.02條規定的會議而寄予股東的通函或通告,至少須包括下列資
料:
(1) 行使認股權證而可予發行證券的最高限額;
(2) 認股權證的行使期及行使權開始生效的日期;
(3) 行使認股權證時應付的款項;
(4) 轉讓或轉傳認股權證的安排;
(5) 持有人在發行人清盤時的權利;
(6) 就發行人股本的變更而更改認購或購買證券的價格或數目的安排;
(7) 持有人參與發行人的分發及/或其他證券發售的權利(如有);及
(8) 認股權證任何其他重要條款的概要。

....
15.06 如發行或授予認股權證後條款有任何更改,須獲得本交易所批准,除非有關更改是按照該等認股權證的條款自動生效,則當別論。尤其在發行人建議更改認股權證行使期或行使價時,更應盡早諮詢本交易所。

可以證明,在某一家上市公司發行購股權予他的顧問,必須通報港交所及作出公告,可能是我眼花,又或是自己查找資料不足,否則根本不能脫離細心投資者的追蹤。

 

總結而言,在這些例子中,並無一位會計專才套現一個億元的紀錄,那為甚麼鄭先生會寫這些東西呢,總的來說,一是我看錯,一是他說錯。

 

 

 

延伸閱讀:

2009年上市公司列表:

 

http://www.hkexnews.hk/reports/newlisting/2009_C.XL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4

关于巴菲特最近10年持有的可口可乐不涨的一个看法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mt7n.html

最近看了央视对巴菲特的一个访谈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Nc4R97UxWk/

 

其中,但斌提到“1998年到2008年可乐从当年最高的70美元到今天的约49美元11年下跌了30%,对于可乐这样的股票在它价格高估时,是否还要坚持长期投资?”这也是我的一个疑问。

可巴菲特回答似乎不着边际,他说“我喜欢股票下跌”。

 

如何理解,我个人感觉,巴菲特的回答有深意。

为什么喜欢下跌?合乎逻辑的推论就是“下跌到合理价位后可以再加仓”,而巴菲特有加仓的备用金。我想,这就是巴菲特对最优质公司的态度,他可能不抛出,但 跌多了会加仓(也许涨高了也可能减一些,但是底仓基本不变,这是我的推测)。这样即使股票总体看10年不涨,但他仍然可以在波动中获利。(只有优质公司才 能这样操作,如果公司彻底变坏,这样做会死得很惨。)

 

这个案例引发我的思考:

必须有备用金能够在出现历史性大跌机遇时投入。巴菲特有保险公司以及控股企业为他随时提供备用金。如果没有备用金,股票下跌绝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事情。而大多数基金缺乏随时可以获取的备用金,散户更加不必说了(他们往往在需要投入时退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15

放下二十億元分紅 投身培育「有品格的總統」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不看自己沒有的,要看自己擁有的

2010-11-22 TWM




幾乎每個禮拜三,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一早就出門,不是到花蓮就是去雲林,這兩地的品格學院,每周都要接待約六十位的國小四年級學童,在這裡學習有關﹁品格 ﹂教育的內容,他們都是卓火土最掛念的未來頭家,卓火土要如何訓練他們?

撰文‧黃智銘

十一月十一日,前總統陳水扁和夫人吳淑珍涉入龍潭購地弊案三審定讞,各獲判十一年重刑。這是中華民國開國以來首度有元首因貪汙案入獄坐牢,引起全台灣朝野 震撼。

同一時間,遠在東部花蓮偏僻的山上,有一所小學並未受到這條新聞的干擾,全校六十位學生,正在快樂地上課,課程的內容不是英語、數學,而是看不到、摸不著 的「品格」。為什麼位於窮鄉僻壤的學校要傳授品格?誰又是幕後的主要推手?

下午二點,來自花蓮縣周邊鄉村的小學生,正在課堂上專心聽課;教室外面走廊上,站著一位穿著深藍色POLO衫的壯年男子,帶著微笑專心看著學生們的一舉一 動,他就是股王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如果不是他,這所以品格為授課主題的學校不會出現在美侖這個小鄉鎮。

談到品格教育就散發熱情

低調的卓火土,不僅在企業界時光芒內斂,退休後努力推動品格教育、人稱「阿土伯」的他,也鮮少接受媒體採訪。︽今周刊︾排除萬難,終於說服他在花蓮山上接 受專訪,不善言詞的阿土伯接受採訪時甚至有些害羞,但一談到「品格」教育,他渾身散發熱情,令人印象深刻。

對於阿扁被判重刑的新聞、山下選舉的各種紛紛擾擾,他不願多談,與其大聲批評現況,他選擇投資未來,而且是投資在思想尚未定型的國小四年級學生身上。「現 在品格學院的這些小孩,可能是未來的總統、立委,我們的影響力,還是會很大的!」卓火土微笑著說。

阿土伯受到矚目,甚至到現在還有影響力,最主要就是他堅持走自己的路。

十三年前,四十七歲的卓火土中年失業,靠著一個團隊、一支電話、一張桌子,他創辦了宏達電,並一手催生了HTC這個國際品牌;五十五歲時,宏達電這個八歲 小孩逐漸站穩腳步,這位追求完美,每天加班到凌晨一、二點的工程師總經理也決定退休,他說走就走,毫不留戀,當時引起台灣科技界一陣譁然。他離開後,目前 市值逾五千億元的宏達電,已是台股股王。

回顧這段往事,卓火土相當平靜地說,「其實很多東西,到最後都是要放下的。」「當時有適合的人選,所以我就交棒了,既然要放下,我想早放會比晚放好。」他 放下的不僅是一家年營收上千億元上市公司總經理的職位、號令數千位員工的權力;提早交棒,更讓他錯過了最甜美的豐收期,如果這五年來,阿土伯還擔任執行 長,他的股票分紅不會比現任執行長周永明少,依據宏達電財報估計,這幾年來周永明分紅配股累積超過三千張以上,以目前宏達電超越七百元的股價來算,卓火土 「放下」的,是超過二十億元的驚人財富。

放棄這些財富做公益,犧牲的代價會不會太大?卓火土選擇用腦性麻痺畫家黃美廉的故事來作為回答,「黃美廉腦性麻痺,連話都說不好,但她還是很樂觀繼續創 作,她說,你不能去看自己沒有的,要看自己所擁有的。」關鍵還是「你自己怎麼看你自己?」卓火土說。

卓火土二○○五年八月退休後第二天,就開始捲起袖子做公益,但其實最早一開始,他最有興趣的是環保議題。「宏達電成立了基金會,本來一開始我們要做的主題 是環保相關的,但是開會討論了以後,覺得品格惡化更嚴重,所以才把推廣『品格文化』作為我們的主題。」對卓火土這批戰後嬰兒潮世代的人來說,樹立品格曾經 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們那時候吸收資訊的來源很簡單,而且大家也都知道什麼是好的榜樣。」只是隨著媒體、網路氾濫,卓火土說,「現在的小孩很容易受到 不好的影響,以為只有有錢、有地位才是成功,為了成功就可以不擇手段!」

走訪超過二百五十所學校

品格是摸不著、看不到的東西,要把它當課程,更沒有操作手冊、沒有SOP︵標準作業流程︶,身上流著追求完美、實事求是工程師血液的卓火土,決定從零開始 去摸索「品格」究竟是什麼,「這和我們做研發設計很像,就是要去找出問題,然後再找到解決的方法。」他開心地笑著說。

為了創辦品格學院,身為宏達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的卓火土,帶著同事下鄉,到台灣各地的中小學去拜訪,直接聽取這些基層教育第一線的老師、校長們意見,開始的 一年半裡,卓火土就走訪了超過二百五十所學校。

不只走遍台灣,阿土伯的足跡甚至跨過太平洋到了美國,包括奧克拉荷馬州的品格城市與密蘇里大學的品格研究所。三年前,花蓮縣政府提供了一塊在美侖山上,原 本用來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校區,與宏達文教基金會合作開辦「品格英語學院」,卓火土的品格公益事業也從原來舉辦座談、演講的階段,進展到了「興學」的階 段。

這個學校可以說是卓火土的心血結晶,原來的校舍都已經老舊,宏達文教基金會接手之後,把整個校園翻修。有了校地與校舍,卓火土開始積極找尋教師,除了在花 蓮地區找尋當地對兒童教育有興趣的人才,卓火土還特別找來了四位金髮碧眼的洋老師,讓小朋友一方面學英文,同時也學品德。

重出江湖只為籌措學校經費品格英語學院提供花蓮縣內四年級學生申請,以班級為單位,到學院接受五天四夜的課程,食宿交通等費用都由宏達文教基金會贊助,課 程主要教導的是「專注」、「尊重」、「負責」、「誠信」及「感恩」等五項好品格,「其實這些品格小朋友都知道,本來就存在他們的心裡,所以我們提供的是一 套方法,跟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而已。」卓火土說。

品格學院看起來是卓火土付出時間、金錢澆灌的成果,但是其實卓火土的收穫更多。今年九月,卓火土在雲林縣成立了第二所品格英語學院,有一天上課,學生們正 在討論領導人需要什麼特質時,卓火土正好在現場,很多學生認為「正直」、「努力」是領導人應有的特質,這時,突然有一個小朋友回答說:「要溫柔。」卓火土 就問他:「為什麼要溫柔啊?」小朋友回答:「這樣員工犯錯,他才不會罵人。」孩子的童言童語,讓他突然驚覺自己看不到的性格黑暗面。當初,卓火土創業為了 求生存,對屬下相當嚴厲,甚至被稱為「完美先生」,如果屬下的工作有瑕疵,他常把這些犯錯員工的名字公布在布告欄上,警惕他們不能再犯,即使是他的愛將周 永明,名字也都曾被釘在牆上,慘遭「示眾」的命運。

「我現在還是追求完美,不過我學會了更包容。」卓火土溫柔地說,這樣的改變不只是在品格英語學院裡,投入公益事業這些年,對他家庭最大的收穫是,他找回了 擁抱家人的力量。

為了挽救台灣的品格教育,卓火土還想在台灣各縣市興辦品格學院,但辦學所費不貲,除了校地靠捐贈外,一間學院硬體成本約一千萬元,加上每年接待學生、教材 與學校運作的成本,每所學校每年就需要數千萬元來維持運作。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卓火土不得不重出江湖,賣掉手中部分宏達電股票,投資老同事創立的冠信電 腦,搶攻最熱的雲端商機,希望再創股王傳奇,為品格學院取得穩定的財源。

目前花蓮一年可以招訓四千名學童,今年九月開始運作的雲林品格學院,每年也可以招收約三千人。三年多來,已經有超過一萬名學生受過品格教育的洗禮,卓火土 只希望這些小孩未來成為有品格的公民,不要為了求生存、賺錢,而不擇手段成為品格敗壞的人。﹁沒有品格,競爭也只是惡性競爭」,這位六十歲重新出發的企業 家,心有所感地說。

卓火土

出生:1950年

現職:冠信總經理

學歷:台北工專電子科

經歷:宏達國際執行長、

迪吉多電腦總工程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7

Warrant----無有的有用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5653

巴黎:

幾天前Refeal君談及AIG將發的Warrant。有興趣學習價值投資的blog友不妨揭到第xxx頁(自已找吧)有關Graham如何教計warrant的叻數,然後跟一跟今次AIG的發輪,這是一個很好的練習,之後,我保證閣下叻過很多Zombie屁股專家,事實呢一次的輪有些少特別,不過難不到我們價值派。

Graham說,任何的拆股,合股,紅股,輪,等等的價值(如有的話,不管正數或負數),都是由現在的股東而來。

即是說,羊毛是出自羊的身上,股東的財富不會變!

的確,如果你在自已左袋的大紙銀紙,轉成小紙或硬幣放在右袋,你並沒有增加自已的財富。這種情況發生在股票市場時,我們常常用除淨去形容。

現 重組後的"部份"股東,將獲0.534股$45認購價的十年認股証,未計時間值以認購証的內在值就是13元,時間值就有10元多,即每份就是23 元,0.534份就是$12元,所以就有人簡單說,除淨後在右袋的每股股價是$58-12元= $46元,左袋的輪就值$12元,那就和除淨前的一個袋袋的$58元一樣,無多無小。但...是真的嗎?!

數對了一半,另一半是錯,而且是嚴重的錯。
如果Blog友不善忘,我的另一篇Blog文說
  我是如何計算AIG的價值  有說,今次的輪的安排有特別之處。

完成重組後的股數將會是 1,792M股,以現市價每股$58元,它的市值就是$104Billion。

不過今一次發輪是非常特別,只有142M股*的股東可以獲得0.53393的輪,即總共只會發 數出75.7M*數的Warrant,以每張值23元計算,總數就是會由$104B的右袋提出$1.74Billion來,並放在那142M股的股東左袋

之後右袋就餘104Billion- 1.74Billion= 102.26Billion,除以1,792股票,每一個股東的股票除淨價就會是$57元了。


但是只有142M股的股東的左代才有Warrants,我當然是其中一份子,我現在的右袋有$57元,小了一元,但左袋多了有半個(0.53393)值$23元的輪,咁我米有$57+ $12= $69的財富,又多11元呢!

難計嗎?!不,都是一些加減乘除的數。

今日是除淨日,這幾天可看看巴黎有沒有計錯數,不過計錯也不重要,那只是Bonus麻!!

*政府的92%持股不獲發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10

回憶那些曾經擁有的股票 <系列文章> 同福客棧 licen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tys.html

 

A:投資也要靠運氣

 

買入

 

A的買入是基於一系列錯誤或者至少是片面的假設。

 

第一個片面的假設是:加油站是一個賺錢的行當。

 

如果按照今天的認識水平,我應該能夠明 白:加油站賺錢或者不賺錢,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它是加油站,而是因為加油站背後的油品壟斷。對於價值產生的原因,我一直相信:壟斷創造價值!離開油品的民營 加油站最多也只是一個路標;而離開民營加油站的煉油企業,卻依然是壟斷的煉油企業。

 

另外一個錯誤的假設是我對於權益比例的 計算錯誤:我錯誤地將上市公司對某項資產的部分權益計算為全部權益,從而極大地增加了公司的資產價值。按照今天的標準,這樣的錯誤我應該會比較少犯,至少 我希望自己會比較少犯。但對於一個閱讀財務報表還不夠熟練的新手而言,這也應該也算是有情可原吧。

 

無論如何,基於以上的這些假設,作為「價值投資者」的我終於發現了一家兼具「美好發展」和「低估價格」的上市公司。機會千載難逢,我鼓起勇氣買入了A。

 

上漲

 

我相信大多數人買入股票之後都會很在乎股票價格的短期變化:如果價格升高,那一定「證明」了自己的正確判斷和果斷決策;而如果價格降低,我想那種滋味恐怕只有自己才能體會。買股票賺錢的人感覺都差不多,而買股票虧錢的人感覺卻各有不同。

 

於是,由於A在買入隨後的某天突然就漲停了,我開始覺得興奮而驚奇。興奮是因為才買入的股票沒幾天就漲停,自信心得到了充分的「證明」;而驚奇卻是因為漲停的原因是股票分紅。如果分紅也成為一個刺激漲停的利好的話,這個市場也太驚奇了吧。

 

在那之後的多年中,我還陸續看到了更多 光怪陸離的景象:當一家公司轉增或者送股的時候,股價大漲,大家告訴我這是因為投資者都相信這只股票會重新站上除權之前的價格!如果這還不算奇蹟,那最新 的故事是由於前晚一家上市公司出現在了眾所周知的電視台上的眾所周知的電視目中,導致了其股票第二天的大漲。。。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基於我僅有的專業知識,我原則上認為除 權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只是一個會計遊戲,對其經營基本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促進意義。相反,我覺得除權其實還為大家造成了新的困擾:每當我翻看企業以往的會計報 表的時候,我需要記得做一些除法,以便理解企業的收入和盈利其實是在增加,而不是在降低。當然,我相信這樣的小眾問題只會影響到真正閱讀企業財務報表的投 資者,而這樣的投資者確實不多。

 

很多人都認為做一個價值投資很簡單,而且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學會。事實上我卻認為,價值投資的理念根植於一個人的價值觀。一旦沒有被植入價值投資的基因,一個人是很難成為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即使是同一個家庭的成員,對待價值投資也很可能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態度。

 

簡單地說:如果你理解價值投資,那幾乎就是一瞬間的事情;如果你不理解價值投資,那幾乎就是一輩子的事情。

 

當「價值投資者」已經風光不再,甚至已經成為一個貶義詞的時候,我依然堅信自己是一個傳統的「價值投資者」,而且也願意繼續做一個傳統的「價值投資者」。但一個「價值投資者」的想法並不會干擾市場先生的看法,市場依然我行我素,而我卻只能落寞地站在原地。

 

下跌

 

後來,A的價格跌了,而且跌地很厲害,而我認為這是對我心理承受能力的一次考驗。當我在A的價格降低之後,沒有賣出A,而是繼續又買入了一些A,我相信這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決定。

 

當大家都在賣出的時候,仍然堅持買入,這不僅需要正確的判斷,更需要個人的堅持。由此我也總結出了如下的道理:真實交易和模擬交易是沒有比較基礎的,原因包括交易層面,更包括心理層面。

 

當你假設你有100萬,然後全部在某日的收盤價買入了一大堆股票的時候,技術上你很可能沒有投資的100萬,而且你也幾乎不可能在那個價位買那麼多的股票。當然這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在於你心理上所承受的壓力是不同的。

 

如果是想像當中的100萬,你可以輕鬆地進行任何你希望進行的交易,因為即使後來你發現你錯了,你失去的也僅僅只是你想像的財富和你真實的時間。

 

但如果是你真實的100萬,當你在考慮投資的時候,你就會明白你所做的每一個決策,無論對錯與否,都將會影響到你未來的真實收益,而這種影響是不可逆的。基於此,你需要完全承受這種巨大的心理壓力。

 

人一旦承擔了心理壓力,表現就會受到影響。我們在奧運會的賽場上已經無數次感受到了運動員由於心理壓力而影響自己的表現。事實上股市就是賽場,你我都是運動員。對於觀眾,要不就跳下場參加比賽,要不還是老老實實繼續觀看比賽吧。

 

賣出

 

再後來,A的價格又上漲了。

 

雖然很徒勞,但是我相信大家都在努力研 究股票上漲和下跌的原因:有人認為是莊家在操控,也有人認為是某種數學的、物理的或者生物的規律,當然更多的人認為這其實就是賭博。無論別人怎麼看,我認 為這一次的上漲是因為A將要獲得的一筆補償款。基於這個假設,我認為當補償款全部收到之後,A的價格上漲將停止。於是我按照補償款的進度,在股價的不斷上 升過程中,分批賣出了A。

 

大約7個月的時間,我完成了我持有A的投資道路。

 

總結

 

今天,當我重新翻閱A的K線圖時,我發現我當時最後一批賣出A的價格,到今天都仍然沒有被超越,但我真的只能將這個「賣在最高點」解釋為純粹的運氣。

 

如果需要為A的投資做一個總結,我想說的是:賺錢的時候,除了認為自己能力強之外,更重要的很可能是運氣好。

 

B:聽消息過山車之旅

 

買入

 

「每當我看到天邊的綠洲,就會想起『東方-奇諾瓦』。」在我的小時候,這可是很有名的廣告語。即使到了今天,雖然這個品牌已經不知所終,但這句廣告語依然藏在我的記憶深處。當然,我其實想說的是:每當我聽到有人談起聽消息買股票,我就會想起B的故事。

 

B的買入,完全是因為一個消息。

 

幾年前的某一天,我突然聽到了一個不知是真是假的消息,消息說B將會有個重要利好,肯定會漲。基於這樣的一個消息,我開始了對於B的研究。

 

經過基本面分析,我認為B屬於普通製造業,業務相當普通。雖然公司資產負債表結構非常穩健,但利潤相當有限,基本看不到短期內利潤突然增加的可能。對於股價,我認為B目前的利潤不足以支撐目前的股價。如果需要給出一個估值,我估算大約是當時價格的50%,也就是0.5X。

 

由於B的財務結構非常穩健,經營也比較穩定,所以我認為B在短期內經營嚴重惡化的可能性不大。出於好奇和無聊,我試著在第二天的集合競價階段買入了非常少量的B。當成交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我將會開啟我的聽消息過山車之旅。

 

上漲

 

買入B之後,確實聽到了B的一個似是而非的信息披露,而B的股價在短暫下跌之後也確實開始了上漲,我的過山車之旅正式啟程。

 

對於聽消息買入股票的人而言,最大的問 題不在於消息本身準確與否(只需要一段時間就可以判斷),最大的問題在於你很難再次聽到針對同一個股票應該賣出的消息。當然,如果你真得可能獲得這種信 息,那估計你早晚也會遇到問題;但如果沒有這種消息,那股票什麼時候才能賣呢?+10%?+50%?還是+100%?沒有人能夠回到這個問題。

 

隨著B的價格不斷上漲(其間大盤也在漲),B的價格上漲很快超過了50%,我本著價格肯定還會漲的想法,繼續坐著B的過山車,看著B像火箭發射一樣扶搖直上。

 

下跌

 

當B的價格上漲到大約2X的時候,價格開始掉頭往下(其間大盤也在跌),下降速度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當B的價格相繼跌過1.5X、1X、甚至0.8X時,我開始有點急了。由於我對B合理價格的判斷大約在0.5X,所以雖然很急,我也只能繼續坐著過山車一頭紮進虧損的水裡。

 

B的價格最終跌到了0.5X附近,轉而企穩和上升(其實大盤也企穩上升)。由於沒有太多的安全邊際,我也沒有打算買入更多的B。經過了這種「上上下下的享受」,我想:是應該考慮什麼時候賣出B了。

 

賣出

 

經過了無數的中間過程,我最終在大約1.5X的價格賣掉了B,結束了我長達兩年的聽消息過山車之旅。雖然投資收益率看起來很高,但因為投入的資金實在太少,所以絕對收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不是基於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以及對自己判斷的自信心,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往往很難在投資上下重手。所以真正在投資中賺大錢的人,往往都具有非凡的判斷力和自信心。

 

總結

 

每次我和別人討論聽消息買股票這個話題的時候,我都會講講這個故事。但聽完之後,大多數人都會說:「下次如果真有消息,記得告訴我一下!」

 

無論別人怎麼想,我都已經決定遠離這種過山車式的生活。

 

 

C:不是你的,終究不是你的

 

買入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我發現了C。

無論是從收入、利潤還是員工數的角度來看,C都是一家很小、很小的公司。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公司估價都很貴。但由於一個季節性的原因,讓C看起來不是很貴,所以我開始了對C的研究。

C所從事的是服務業,而且主要是面向海外的服務業。以我對於中國地緣政治的理解,我認為伴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高,C未來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

事實上,即使考慮到這個季節性的原因,C的價格仍然很高。在我不斷調高自己的估值體系之後,才能容納C這樣的股票。

很多投資者都在股市暴跌之後批評投資分析員不負責任的漫天估價。但在一個前無古人、後面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看見來者的大牛市當中,如果分析員不調整自己的估價體系,他(或者她)能寫出來分析報告嗎?畢竟,對他們而言,寫推薦報告就是一份工作而已。

真正需要反省的,是那些根據報告買入股票的人。當然,我這種「罪惡」的想法,會讓那些連報告都不看就買入的人情何以堪呢?

最終,我以一個我今天看來幾乎不可能的估值,買入了少量的C。畢竟,一個好股票如果只是價格太高的話,可以先買一點,等價格降低的事後再買入更多。

經過一段時期的反覆波動,最終C的價格出現了稍微顯著的下跌,以便我能夠以一個相對較低的價格買入更多的C。如果只看那一小段行情,我應該也算是「抄底」吧。

事實上,我從來都不認為有人能夠輕鬆地「抄底」和「逃頂」,尤其是同時完成「抄底」和「逃頂」。對於普通人而言,這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且就算真的能夠偶爾碰到,那也並不能說明什麼。反之,如果投資者追求的就是這個,那我覺得真還不如到賭場好好地賭一把。

 

下跌

在經過了一段時期的反覆波動後,我在C上已經開始有所收益了。事實上,我當時所持有的每隻股票在賬面上都是盈利的,我又不由自主地開始自鳴得意了。但當我看著我長長的股票清單時,我完全沒有意識到我持有的股票數量太多了。

當幾乎所有股票的價格都在快速下跌的時候,我認為這是對我心理承受能力的又一次考驗。我隱約地意識到,也許我的估值體系出問題了,因為我根本不可能有信心拿出這麼多的資金按照我的估值體系買入股票。

從此之後,伴隨著股票價格的不斷下跌,我開始不斷地下調自己的估值體系,而不是堅持之前的估值體系繼續買入股票。

持有多少隻數量是多,多少隻數量是少,我相信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候、持有不同的資金量,都會得到不同的答案。

我的經驗是:當你持有的所有股票你都能自己進行管理,而且無論是何種增持還是何種減持你都能從容處理的時候,你所持有的股票數量就剛剛合適。

如果是種莊稼,我相信經過一季之後,大多數人都能很容易就能判斷出自己的能力,但在股市當中,我認為至少需要經歷一個完整的漲跌週期,有悟性的人才能稍微明白少許。而更多的人,很可能終其一生也沒有辦法理解。

 

上漲

事實上,在此後C價格不斷下跌的過程中,我根本就沒有買入C;在隨後C價格回升的過程中,我也沒有買入C。事後諸葛地看來,我當時的確是錯過了買入C的時機,但事實上我當時錯過的又何止是C一隻股票。

股市和滑雪有幾分相似:上坡總是太過緩慢,而下坡卻往往太過迅速。

終於,股市開始逐漸但緩慢地上漲。而我也準備逐漸地賣掉C,以便減少自己的持股數量。

 

賣出

最終,我以稍微虧損的價格分批賣出了所有的C,也順便告別了那場大跌。

雖然我仍然相信C是一隻好股票,但按照我更新之後的估值體系,C的價格還是太貴了。不同的人賺不同的錢,賺你應該賺的,而不是那些本不屬於你的。

 

總結

當我再次翻看C的K線圖時,我發現在我賣出C之後,C的價格經歷了一番大漲,即使是到今天,C的價格也遠遠高於我當時最後一批賣出的價格。與最高價相比,我當時的賣出價只能算是在山底,但我並不後悔。

到了今天,如果需要在一隻股票和一個估值體系之間做一個選擇,我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堅持我的估值體系,而賣出那個不符合估值體系的股票,管它身後長勢如潮。


 

 

D:好股票為什麼不賺錢
買入和賣出

無論是投資還是投機,我們常常喜歡做的一件事情都是購買「便宜」的股票。就我所知,「便宜」股票包括兩類:

第一類「便宜」的股票是絕對價格較低的股票。幾年以前,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我買某某股票,因為便宜,菜場買斤小菜的錢都超過股價了。」當時,還有一個響亮的口號── 「消滅n元股」。

 

第二類「便宜」的股票是PE很低的股票。最近大家常說:「PE才20幾倍,真便宜」。
事實上,我基本不會受到股票絕對價格的困擾。研究過港股的人都會明白:股票的絕對價格並不說明什麼:絕對價格低並非真便宜,而絕對價格高也並非真貴。

 

但在,低PE股票在過去的幾年中卻經常困擾我:曾經的很多股票都是由於低PE而買入,現金不足而賣出。獲得非常有限的收益甚至是虧損的同時,浪費了我無數的時間。

 

上漲和下跌
價值投資其實包括兩類價值實現方式:一類是「價值發現」,另一類是「價值恢復」。

「價值發現」是指真正發現了不為大家所知的價值。一個美妙的故事是:發現一些價值巨大,而又不為大家所知的公司,經過了足夠長的時間,其價值最終體現出來。

 

「價值發現」固然美妙,但事實上「價值發現」也是非常艱難的。試想一下:對於一個上市公司,一個普通投資者能夠比公司管理層和分析員更加理解公司的價值,這談何容易?

 

當然,這並不是否定「價值發現」,而是想說明真正的「價值發現」往往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實現:當看得足夠遠時,投資者對於價值的判斷會出現明顯的分歧。

 

所以,中期而言,價值投資更加常見的實現方式是「價值恢復」,也就是雖然大家都明白其價值所在,但在某些時點由於某些原因,股票價格和其價值之間出現了嚴重的偏離,或者說出現了「安全邊際」。
事實上,對於低PE股票,如果沒有辦法做到「價值發現」,那就需要以極低的價格買入,以便獲得足夠的「安 全邊際」以實現最終的獲利。但在實際的交易環境下,即使對於這類股票,想要在極低地價格買入也是很不容易的。而更為困難的是,能夠買入這些股票的時點,往 往也是能夠買入其他更好股票的時點。基於此,低PE股票其實是價值投資應該儘量避免的領域,雖然這些股票都是好股票。

 

總結
當我重新翻看這類低PE股票K線圖的時候,我發現在過去的幾年中,這些股票的最高價格只比我的賣出價格略高或者持平。直到今天。雖然我都依然相信這些股票是好股票,但我可能已經不會再次買入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36

可長期持有的三類股票 一只牛的投資日記

http://feigan.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11.html

可長期持有股票分為三大類﹐即﹕

  • 獲利能力強的企業
  • 成長型的企業
  • 具有差異化優勢的企業


不以股價上漲或下跌的幅度作為判斷是否應該持有或是賣出的標準﹐應該取決於經營的業績。賣出的唯一標準是獲利能力的持續﹐而不是股價上漲或下跌。

這樣的方式將會迫使投資人思考企業長期遠景而不是短期的股價表現﹐而且進行這種思考有助於改善投資組合的績效。

就長期而言﹐投資的回報取決於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
如果企業的獲利能力發生暫時性變化﹐但不影響它的長期獲利能力﹐是可以繼續持有它的股份。
如果發生根本性變化﹐應該豪不猶豫賣出。

以九流價錢投資這三類企業的股票﹐必然獲得豐厚的回報﹐不僅保證本金的安全﹐也有益身心的健康。

這三類企業的股票有一個共同點就是﹕
回報隨著歲月增加﹐雖然發生暫時性變化﹐可是很快的又追上來
如果發現有這樣現像﹐意味著買對企業了。

我個人歷淺﹐認為渣打﹑領匯﹑恆隆屬於以上三類股票。

對於激成﹐我認為它在管制方面需要做出更多的改善﹐就能讓它的價值更快釋放出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94

外國才有的東西 光明女樂

http://wongminglok.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363.html
上回談及,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就算有標準工時,最後的分別,可能只是打工仔由在公司開OT,改為在家中開OT而已。

因為,標準工時的真正意義,其實是重整勞資秩序和關係。有標準,是沒有用的。要大家都出於真心去尊重標準,才水到渠成。

所以,我們常常都聽到類似的論調:標準工時,外國就行得通。作息平衡,外國就有。勞工保障,你以為我們是外國嗎?香港未準備好,立法都是多餘。

外國的月亮特別圓。好吧,那就值得想想,標準工時在外國是不是石頭爆出來的。

標準工時始於工業革命年代,工廠的產量直接與工時掛,更無所謂「帶工作回家」這回事。超時工作,很容易就量度得到。

無人喜歡有返工無放工,人之常情就會爭取。「反剝削」的概念,是從當時開始萌芽,繼而植根。潛移默化,即使以後步入知識型經濟,勞資關係都是建立在人道和尊重的基礎上,無人夠膽走回頭路。

反觀香港的工業年代,大家都是難民心態,有份工已經很好,無人想過要爭取權益。然後一晃眼,變了知識型經濟。別人用幾百年走的路,我們都壓縮在幾十年裡。經濟行得快,很多人文關懷卻未發酵。

今日,社會少靠勞力,多靠食腦,何謂超時工作就更難定義。勞資關係和諧還好,走到敵對的田地,一切從頭開始,步步維艱。如此想來,相對於外國搞標準工時,我們不是「未ready」,而是開始得太遲。

所以,縱然標準工時的立法,象徵意義該遠比實際意義大,我還是支持政府先起一個帶頭作用。有了方向,慢慢追,我們這生看不到,可能我們的孫兒看得到。總好過沒有第一步,孫兒的孫兒都不用旨意看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85

創業者不應該有的墳墓:失敗,自殺!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650.html

i黑馬 導讀:無論什麼樣的創業者,都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失敗,暫時的也好,永久的也罷,調整好狀態,整理好心情,總結下經驗教訓,整裝再出發,才是擁有海闊天空般胸懷的創業者,如果像本文中所講的那位Ecomom CEO Jody Sherman 因為創業失敗而吞槍自殺,實在是不應該,悲劇啊!死了又如何?

抽取時間中的某個特定片段,基於這個片段匆忙下一個結論,這不公平。不過,作為新聞工作者,這恰恰是我們的職能所在,也是我們在整個創業社區中的角色定位。

這周我我看到新聞說電商網站Ecomom即將關閉的消息。這讓我想起Ecomom獲得第一比融資時我還採訪過其 CEO Jody Sherman。那時的他滿懷希望:「我希望有一天能做得跟 Zappos 一樣大。」沒錯,那時他是這麼說的。

當我得知他開槍自殺的噩耗那天,正好是他的生日。同樣是在那天,我收到了 Skype 上迄今為止最悲哀的一條通知:Jody 已處於離線狀態。

如果消息屬實,由於其基金管理不善和其購買決策無法恢復,Ecomom即將關閉。它的關閉讓我想起了人們對創業成功的狂熱崇拜——這種狂熱或許因為各種媒體的宣傳不斷加劇。或許媒體所宣傳的創業成功的事例並非我們所認為的,是一股完全積極的推動力。

由於媒體對創業公司的不斷美化,百分之九十的的人都忽略了創業公司九死一生的殘酷事實。「作為投資人,我們總是忙不迭地將失敗者抹去、將成功放大,我們需要為今時圍繞創業的大話負很大的責任。」Ecomom 的投資人 Paige Craig 在一封郵件中這樣回覆我。

他媽的,儘管我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有一個很好的起點但是我對創業這件事情仍然很害怕。實際實操行的創業者才能真正體會到創業的樂趣,然而無論你上線何種產品,起碼都能在TechCrunch上看到一篇相關的報導。

Ecomom 的投資人 Dave McClure 也認同的是即整個創業社區將成功案例視為標竿,對失敗案例視而不見的態度必須要對 Jody 的死負一部分責任。「顯然,Jody 承受了諸多壓力。但不幸的是,我們多少都有責任——不到 10 天前我還在洛杉磯見過 Jody,但我完全沒有想到,他當時正在考慮這麼極端的做法。作為投資人,通常情況下我們對於心理健康評估並不在行,但或許,它應成為我們工作的一部分。」

Craig也同樣持有這一觀點:「我從來沒有要求 Jody 給我一個誠實的答案,嚴格意義上沒有——我們一起部署了公司的陣容,對於運營套路也很清楚。我會問:「進展如何?」然後他會答道:「手到擒來。」我們會直接快速地去過一些好的事,然後迴避一些看似不那麼好的事,再繞回到這樣一個中心:「一切都很好。」接下來就是一句:「哥們牛逼,讓我們來喝一杯。」當然,我們的對話會比這樣更深入些,但實話實話,我們從來都沒有觸及那部分真正讓人疼痛、而又真實存在的問題。當你不是董事會的一員時,你就不會想要傷害創始人並刨根問底,而且,他們自己也不想袒露脆弱面。」

當然,還是存在一些有自知之明,能看透這些的創業公司。但是大部分還是深陷輿論的炒作之中無法自拔。

其中LaunchBit 公司的創始人 Elizabeth Yin 的「眩暈與現實」給出了一個我們這個時代急需的視角:

「當創業者聲稱他們「業務驚人」時,從以往統計的角度來說,他們要麼是在撒謊,要麼是盲目自信,而這兩點都不是什麼好的品質。只有你糊塗透頂的時候,你才會相信這樣的說法。假如我告訴我的員工業務很好,他們很快就能看穿並識破。我當然希望他們滿懷希望,但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他們表現出眾時及時地誇讚他們,然後把各種數字和用戶牽引給他們看,而不是製造喧嘩的幻象。」

「在一次核爆炸後,能存活下來的大部分動物就是蟑螂,因為他們生命力太頑強了。」Paul Graham 在 07 年曾這樣寫過,「不要成為那種漂亮的花,把自己的莖藏在塑料管裡去保護他們自己。」

儘管現在有大量的猜測,但是沒有確定的證據證明Jody 的死就跟 Ecomom 的失敗相互關聯。畢竟,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人才收購和炒人都是家常便飯。失敗之後,你還可以在 Google、Yahoo或者eBay 幹上幾年,整個世界照樣轉。

整個行業傾向於將那些表現一般的創業公司邊緣化。在這種情況下,「永遠不要示弱」就成了一個公共信條,直至自欺欺人的程度。TechCrunch 就曾收到成千上萬個「成功企業家十大法則」的投稿,但事實投稿人自己根本算不上成功創業者。

對大部分的業務而言,這些人所描述的超人般的堅韌不拔充其量只能算是膚淺的。想想看,決定做什麼、怎麼做、跟誰做、何時、何地、為什麼、用誰的錢做,所有這些決定背後都意味著艱難困阻。並且當投資人是你的親朋好友而非外人時,如果將自己愛的人的錢賠掉,更會更難受吧。

「無論前方多麼黑暗,你也永遠永遠不要結束你的生命!」「專業的投資人理解失敗。」Ecomom 的投資人 Cyan Banister 對此有深刻觀察,「你的親朋好友或許無法理解,但他們應該理解。你的員工會繼續前進,並找到更好的事去做。所有這些都只是暫時的。你或許不能痊癒,但你周圍所有的其他人都會痊癒。」這還不包括這樣一種情況:所有其他人都可能是錯誤的。

Graham 本人也在同一篇帖子中這樣寫道:「投資人仍然沒有意識到的一點是,那些最偉大的創始人在創業之初看起來是多麼毫無頭緒和充滿試探性。任何一個因為缺乏社會認同而沒有拿到融資的人都知道這種先決印象背後的巨大代價。」但這一切也會過去。

從一個更為宏觀的角度來看,我並不清楚解決方案在哪,除了在諸如 TechCrunch 這樣的網站上增加失敗案例報導以外。

讓我們從這篇文章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930

沒有雄厚資本與耐心 你唯一有的就是一顆好腦袋 小資玩小股的靈活存股術

2013-04-22  TWM
 
 

 

沒錢、沒膽、沒耐心的小資上班族很難在險惡的股市中賺到錢;然而,投資部落客「麥克風」卻找到了一套方法,讓存股也能「攻守兼備」。

撰文‧謝富旭

「進入股市前,第一項最重要的功課,就是了解自己!」三十歲,戴著一副黑框眼鏡,在某大電子公司擔任專案經理,同時也是「市場求生手冊」部落格板主的「麥克風」,接受本刊採訪時,劈頭就說了這句話。

小資存股的「三不政策」

「我就是因為不了解自己只是個小散戶的本質,所以剛進入股市時,就慘遭滑鐵盧!」讀高三時,麥克風就對投資產生濃厚興趣,當同儕朋友忙著玩樂時,他總是泡在圖書館裡勤讀投資理財書籍;即使「練功」練了二年,大學時第一次闖蕩台股,卻以大虧收場。

「書上教我們要投資績優股不是嗎?」於是一九九九年,當時就讀大學的他,把存了好幾年的零用錢與打工薪水,總計二十幾萬元,以二十幾元價位買進食品股績優生佳格(買進時,佳格每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約在三至四元),以及近三十元價位買腳踏車零件績優生利奇(買進時,利奇每年EPS約在二至三元),結果買進一年多後,兩檔皆跌破十元面額成雞蛋水餃股,讓他不得不忍痛認賠。

○三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告急期間,麥克風逢低買進華固、長虹與日勝生,獲利近三倍出場,打了一場投資大勝仗。但隔年總統大選年,他形容自己如中了邪一般,看到媒體口徑一致地看好藍營勝選行情,作多十四口大台指,又慘賠二百多萬元,導致資金腰斬。「人多的地方,千萬不要去,這是我從『兩顆子彈』學到的教訓,學費二百萬元啊!」麥克風感觸良深地說。

雖然今年才三十歲,但長達十三年的「股齡」讓麥克風深深體會,在存股這件事上,小資一定要遵守「三不政策」:一、不要追逐熱門股。成交量大、本益比即使看起來還很「合理」(過去三年平均EPS已到十五倍以上)以及經常出現在券商與媒體推薦名單的熱門股,千萬不要投資,因為超漲的股票,拉回幅度通常也極為可觀。「小資階級資金有限,沒錢就沒膽,一旦被嚴重套牢(帳面虧損超過二○%),不但已無資金再加碼,持股意志也會鬆動,最後在情緒崩潰下,往往殺在最低點。」麥克風說道。

二、持股不要太集中。小資上班族的時間有限,研究資源也不若擁有雄厚資本的有錢人豐富,選錯股票的機率不低;所以,每一檔股票最好不要占投入總資金的一○%,以防萬一看錯,損失金錢的比率不致讓你抓狂。

三、不要太鐵齒。即使講究長期投資的存股,也要懂得停損認錯。如果股票下跌是因為基本面惡化所致,最好及早停損。因為不像白手起家的創業家或企業家,小資最欠缺的,就是東山再起的生命韌性與意志力。

小資存股的「四要政策」

麥克風目前的存股名單計有伸興、瑞鼎、松翰、研能、協益電、海韻電、鈊象、鎰勝等,這些股票預計今年將可為他帶進五十幾萬元的現金股利,等同是好幾個月的年終獎金;而且帳面上的價差獲利平均約在二○%。能有此成績,主要歸功於他存股的「四要政策」。

一要冷門股。成交量每日不到五百張,最好只有一百至二百張,皆被麥克風視為是冷門股。「冷門股中很容易找到市場機制不效率的股票,講白話點,就是找到超跌的股票機會會大一點。」「要撿便宜貨,就要去成交量低迷的冷門股中尋找,就像家庭主婦要買便宜的菜,不要去人聲鼎沸的早市,而是要去黃昏市場,或等菜市場要收攤前一刻一樣。」二要處於利基型市場,且高股東權益報酬率的股票。雖著眼於撿便宜貨,但品質卻不能打折,所以挑股最好從利基型市場著眼。比如縫紉機代工的伸興;電源線的鎰勝;在電腦玩家心目中有口碑的高價電源供應器海韻電;應用在電子辭典、玩具、家電、電子磅秤語音IC的松翰等等。最重要的是,過去三年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高於二○%以上,代表公司獲利能力有一定水準。

三要配得出現金股利,每年現金股利平均維持二元以上,在股價跌到殖利率至少在八%以上時買進。即使買進後住進套房,但豐厚的現金股利,一是可自動攤低持股成本,加速解套;其次,領到現金股利心理上也會比較踏實,持股耐心無形中就會增強。

四要公司長期負債要低,最好趨近於零。自由現金流量(營運現金流扣除投資現金流)大於零,這意味公司不需要向銀行借錢經營,也不需要把賺到的錢全用來再投資,代表體質較穩健,成為地雷股機會就低很多。

每年第一季,上市櫃企業公布年報時,總是麥克風最忙碌的時候。他會把股東報酬率(ROE)高於二○%以上的公司一一整理出來,作為投資候選名單,然後再依上述的標準進行篩選。「篩選完後,就是等了,等到本益比(過去三年平均EPS)跌至十倍以下,就先小買一至二張,跌至八倍以下就大買,或跌至殖利率八%以上再進場。」「這種方法當然不是萬無一失,去年我就在茂訊賠了錢,但還好有分散持股,不會覺得太痛!」「但我不得不說,這套方法勝率還滿高的!」麥克風稚氣的臉龐自信地說。這個小資因為找到自己的存股之道,正穩穩地朝向財富自由的方面邁進。

麥克風

出生:1982年

現職:上市電子公司專案經理

學歷:台大政治系

麥克風「攻守兼備」

買賣方法

a 過去3年平均每股稅後純益(EPS)低於10倍時,先買2~3張試水溫,跌至8倍以下則將規畫好的資金買完;或殖利率高於6%以上,少量買進,高於8%以上大量買進。

b 買進後如果股價下跌,且主要是業績惡化所致,停損賣出。如果是非經濟因素,則應加碼攤平。

c 成交量放大至月周轉率高於20%以上(成交張數大於股本20%),如有獲利可停利賣出;否則,繼續持有領股息。

麥克風存股實戰

成功案例:

伸興(1558)

於2011年第3季以86元買進,持有至今。

買進理由:

1. 家用縫紉機的代工大廠,產品具利基性。

2. 2011年前半年EPS為4.4元(自行粗估2011年全年為4.4×2=8.8元),2010年為12.4元,2009年為11.28元。因此,3年來平均EPS推算為10.8元(8.8+12.4+11.28╱3=10.8)。持股成本86元,等於以本益比7.9倍(86╱10.8=7.9)買進。

3. 伸興2011年現金股利8元。86元買進價,等於殖利率高達9.3%(8╱86=9.3%)。

海韻電(6203)

於2012年第4季,以30元買入,持有至今。

買進理由:

1. 電源供應器製造商,在電腦玩家族群具口碑。

2. 2011年前3季EPS為2.6元,自行粗估全年為3.4元(2.6╱0.75=3.4元)。2010年EPS為3.9元,2009年為6.5元,故過去3年平均EPS為4.6元。30元買進等於以6.5倍本益比買進(30╱4.6=6.5)。

3. 海韻電之前雖有主力炒至200元以上,但長期負債為零。近8年自由現金流均大於零。連續12年來均配現金股利。過去5年來平均股利甚至高達3元(今年配2.8元,含0.5元股票股利)。

失敗案例:

茂訊(3213)

2011年8月以52元買進。

買進理由:

1. 強固型筆電設計製造大廠。

2. 2011年上半年EPS為2.5元,估全年為5元。2010年EPS為6元,2009為7元,故估過去3年EPS為6元。52元買進等於以本益比8.6倍買進。

3. 2011年股利4.5元(含0.5元股票股利),買進時殖利率高達8.6%。

停損理由:

1. 買進後股價一路下跌,曾一度失守30元大關,帳面虧損42%。

2. 2012年獲利嚴重衰退,顯示基本面出問題,決定30幾元停損賣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