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余剛 :資訊有價

 http://www.p5w.net/p5w/fortune/200309/20.htm
余剛 :資訊有價
隨著「財華網」漸成氣候,余剛的目標很明確:把公司推向資本市場,最終在新興的大中華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外資都還沒有開始大規模地行動,因此要做中文世界最優秀的財經信息分析和增值服務綜合平台,我們還有點時間。」
徐迅/文 王凡/攝影
1996年,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找到余剛,請他去教書。港大留美學派高手云集,號稱「香港的學術高地」。32歲的余剛有點動心,畢竟赴美讀書、在美國公司工作已有10年,回到學術界是很有吸引力的事。
attachment  港大請余剛去教財務學。作為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碩士、紐約大學財務學博士,又在JP摩根做過研究,在高盛(亞洲)做過策略分析員,余剛自信可以勝任。自然,他決定去欣賞美麗的維港夕陽。
當年和余剛一起赴美的許小年、張朝陽、李山、胡祖六、王等散落在哈佛、MIT、斯坦福等名校,如今都已是亞洲區響噹噹的人物。「我們這代人,中國情結 和改變中國的夢想很多。」余剛很感性地說:「我在華爾街銀行裡上班,時間長了感覺很枯燥,30歲時可以看到40歲的模樣。而且在華爾街做策略分析員、做交 易,其實是沒有目標的,你不知道自己的價值,也沒有空間。看到中國很熱鬧,我們都想回國幹點轟轟烈烈的事。」
大學的空間令余剛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他將美國經驗與香港所見寫成評論,刊在香港《信報》和《亞洲華爾街日報》一中一英兩家媒體上。
2年時間,他的文字已經很多,於是決定出書,把積累的20多篇文章集合起來,找到出版商,一本《香港經濟何時復甦》出版了。1998年正好遇到金融風 暴,香港持續向好的經濟在大風大雨中波動,余剛在書中旗幟鮮明地提出:香港的經濟發展必須和珠三角緊密結合,主動融入珠三角。
多年後的今天,日炒日盛的CEPA似乎在為余剛當初的觀點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在港大的兩年,余剛最不習慣的是節奏緩慢的校園閱讀方式,以前在JP摩根和高盛,電腦裡的資訊隨手可得。「我想裝一個路透資訊系統或彭博終端機,但每 個月差不多要2000美金,學校審批很難。」所以當余剛偶然看到美國互聯網熱潮的報導時,很是興奮:「原本很貴的資訊都可以大眾化了,而且是即時的,資訊 供應方也無需太多的成本。」余剛回憶說,「按照遊戲規則,美國流行的東西香港很快會有,而當時香港尚無一家財經網站。我看到了需求,香港資本市場極度發 達,一定會有市場,為何不試試?」

千萬美元追捧
香港首家財經網
1998年下半年對34歲的余剛來說,也許是最適合創業的時刻,12月,一家以50萬美元創業的小公司問世了。余剛和海外的一個朋友拿出自己的真金白 銀,建立了財經資訊網站「投資網上行」(www.finet.com.hk)。 「當時香港很轟動,看財經新聞可以通過互聯網看即時的,而不再是看隔天的報紙。」
配合中英文財經資訊網站「投資網上行」,余剛快速編出一本網上投資參考書《投資網上行》,羅列全球主要財經網站網址及投資建議等內容,1999年初,書賣得很好,配合公司的財經網站,市場反應不錯。
1999年中,一個陌生的秘書小姐來的電話令余剛狐疑:「美國《讀者文摘》香港公司人員要來拜訪。」不久,這家驕傲的美國公司人員上門來看網站,余剛 有點受寵若驚。他很快明白對方的意思:要來投資,他喜出望外。原來,這家歷史悠久、盈利穩定的跨國出版公司越來越感覺到印刷紙媒體利潤在被新興市場攤薄, 很多新業務無從下手,特別是網上書店「亞馬遜」出來後,《讀者文摘》股東和董事會認為電子商務模式應該是《讀者文摘》最有條件做的,卻被別人搶去了,隨即 他們解聘了CEO,從AIG請人做CEO他們很想做財經網站,但也明白自己做不如投資現有的,而「投資網上行」是其首選。
專業人士的加入令小公司迅速長大。數月後,由《讀者文摘》牽頭,聯合美國通用金融(GE Capital)及幾個美國、加拿大的個人投資者,組建了投資團隊,2000年1月投下超過500美元,佔公司不超過30%的股份。「當時,我們創業的啟動資金也差不多花完了」。
當時他們覺得香港網址沒有吸引力,而且網絡泡沫後期,最熱門的是電子商務E概念,只要和E沾邊,納斯達克的股價都瘋漲。由此,www.finet.com.cn改為www.e-finet.com,「投資網上行」改名為今天的「財華網」。
2000年9月,美國企業新聞通訊社又拿出接近幾個月前《讀者文摘》和通用金融投資總和的資金,獨立投資市值暴漲的「財華網」-余剛創業不到2年,便拿到1000多萬美元。至此他可以實踐其網絡媒體之夢,只是當時他還不清楚自己的商業模式。

傷心的免費報紙
2001年1月拿到第一筆錢時,股東就要求「財華網」增加即時財經新聞,這是其他對手很難做到的。余剛於是去購買路透社的財經新聞,因為新聞是免費的,所以大部分用戶對該服務很感興趣,畢竟看差不多的新聞不用向專業服務商每月花2000美元購買了。
有了錢,余剛決定自己採寫新聞,便推出「財華新聞頻道」。2001年初他找來10多個記者,不少是香港《信報》、《經濟日報》資深記者,他們每天在記 者會、股東會、交易所、企業採訪,隨時發來最新信息,新聞隨時上網,因而網站每天有上百條免費收看的即時新聞,不少對當天證券市場和個股都有直接影響。
但余剛似乎仍不滿足,股東的要求也很高,因為2000年下半年,納斯達克等市場已開始搖晃,2001年初明顯變壞。
「當時分析市場,也參考美國的方式,決定出版報紙,用傳統媒體模式來配合網站,希望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更關鍵的是香港沒有一份財經類晚報,發佈當日 財經資訊。」2000年8月1日,香港第一份財經晚報《財華速遞》面世,刊載當日香港和美國財經新聞、股市、衍生工具等。報紙在香港免費發放,每天印刷 5-7萬份,記者一度有30多個。
但該商業模式的嘗試並不理想,在有10多份日報、競爭超級激烈的香港,新報紙的生存異常困難,採用免費送報的模式一度有銷量,但成本奇大,廣告卻並沒 有馬上跟上來。而且很多問題影響著這次嘗試的結果,比如送報車在下午送報時經常塞車,而報紙送晚了,已下班的商務區就沒有人再要。隨著虧損越來越嚴 重,2002年3月董事會決定停刊。8個月的媒體行動一下子花掉數百萬美元,收效卻很少,余剛今天仍心有餘悸:「媒體市場有前景,但需要謹慎。」

峰迴路轉源於資訊有價
嘗試的結果都是雙向的,熱鬧的市場也帶給余剛新的生意。余剛在忍痛停報的同時,「香港東亞銀行」給了他第一個信息資訊訂單:「東亞」的網頁即時新聞要 「財華網」提供。「那次生意錢不多,卻是我利用新聞、資訊做的第一筆生意,『東亞』是我的第一個買家。」其後,「電訊盈科」又提出要買資訊,且每月付費很 高。余剛看到了自己生意的一點前景,「原來信息資訊是有價格的,而且有市場。」到2001年10月,「恆生銀行」的網上信息資訊服務也交給了「財華網」余 剛便開始全力拓展該領域的生意,「我只要信息服務做得最好,一定有市場。」
這時,他已看清自己的道路:「其實2000年時我已發現中文財經資訊平台的價值,因為全球投資者看英文資訊都會買路透、彭博,但看中文信息會買誰的? 中文還沒有壟斷市場的品牌,只要我堅持做好,一定會有人要『財華網』的。」2001年時,余剛的思路更清楚了:「要做一個叫PowerStation 的東西,可在個人電腦上直接安裝使用,通過互聯網查詢資訊,這和彭博的專機、專線方式又不同。相比之下,用彭博資訊成本太高,且客戶沒有選擇性,看多少無 法選擇,看什麼也是固定的。」余剛要做的PowerStation,包括了彭博資訊的基本服務,可通過透過寬頻連接及網絡定製,月費則只有500美元左 右。
2002年9月,「財華寶」(Finet PowerStation)研發成功。它以中文為主,內容涵蓋中國內地、香港及美國的金融市場資訊的專業財經資訊及分析軟件,並計劃逐步擴展到中國台灣、 新加坡及倫敦資本市場資訊,余剛說,「財華寶」要成為服務華人投資者的綜合性財經資訊產品,讓經紀行、銀行、基金經理及專業投資者獲取全面即時新聞、進階 分析功能、上市公司資料庫及網上交易平台。
後來,香港京華山一證券、中銀國際、大福證券、上海商業銀行等券商、研究機構都已是其客戶,2002年7月,「財華網」和美國道瓊斯達成協議,「財華 網」播發道瓊斯的即時財經新聞。同月,又和彭博資訊達成協議,彭博終端機播發的全球中文財經新聞,都由「財華網」提供。這兩件事,大大改變了「財華網」的 地位。
到2002年中期,一直虧損的「財華網」開始略有盈利, 100多家銀行和券商,以及YAHOO香港、新浪香港等客戶,都在支付信息費用,這一商業模式在嘗試多年後被證明成功。
余剛是個樂觀的人,他說自己早已不愁吃喝,但勤奮做事的樂趣一直在。營銷方面他喜歡親自操刀,並自認為「是很好的dealmaker」。後來,余剛適 時地將公司更名為財華社集團。隨著「財華網」漸成規模,余剛的目標很明確:把公司推向資本市場,再去中國內地、台灣和新加坡,然後在新興的大中國市場牢牢 佔據主導地位,「外資都還沒有開始大規模地做中文財經資訊服務,我們還有點時間,我們要做中文世界最優秀的財經信息分析和增值服務的綜合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59

周永康背後的神秘秘書——余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801

“打老虎”歷經許久,神秘人物一一亮相。老虎打到今年7月初,周永康的秘書余剛終被通報開除黨籍和公職。相比其他幾位秘書,余剛是其中最神秘的一位。 7月2日下午3時許,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了一則消息:中央政法委辦公室原副主任余剛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通報給余剛定的罪名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巨額賄賂;與他人通奸。 據澎湃新聞稱: 此前,一位知情人士對澎湃新聞透露,余剛是周永康的最後一任秘書,2003年3月起任,此前鮮有報道,更無公開簡歷。2003年3月,該領導開始在國務院任職,當時正在國務院辦公廳工作的余剛成為他的秘書。 余剛曾於1987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就讀於法學本科專業。在一位校友印象中,余剛雖然不是班幹部,卻是同學們眼里的“才子”,得到的評價也比較高。“他比較聰明,當年考到人民大學,似乎還是家鄉的高考狀元。”同時他還透露,畢業後,1987級法學院本科同學,特別是留在北京的同學時有小聚,余剛和班上的幾位同學關系不錯,同學聚會也會參加。“余剛本人也是個熱心腸,曾經有同學找他幫忙,他也會出手相助。”不過,隨著余剛的工作越來越忙,同學們和他見面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 1991年7月,人大畢業後的余剛,進入國務院辦公廳秘書三局任職。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具體分工,秘書三局主要負責辦理教科文衛、政法民政等社會事業的文電、會務、督查,以及聯系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和軍隊等方面的工作。 公開資料還顯示,2001至2002年間,余剛曾在廣東江門下轄縣級市鶴山市掛職出任副市長。一位時任鶴山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的官員稱,有時在大院里見面,兩人會打個招呼,工作往來不多。在他的印象里,余剛在工作上並沒有十分亮眼的表現,“你知道掛職幹部多半是這樣的”。 2002年,結束掛職的余剛回到北京後,很快就擔任了中央領導的秘書。10年之後的2012年11月,該中央領導屆齡退休。 查看原文請點擊 周永康最神秘秘書余剛起底:人大法學畢業,曾廣東掛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65

[貼圖]余剛

1 : GS(14)@2011-03-21 23:58: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5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