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爆煲 陸續有來
|
|
上 月初,格林柯爾所賣的雪種成效備受質疑,被指有誇大盈利之嫌;正當事件懸疑未決之際,又到賣蘭花的歐亞農業,基金擔心其大股東楊斌「公私不分」,引發民企 股的爆煲潮。不過,上週二中國首富劉永好,來港出席首屆中國民營企業發展論壇,向外聲稱有意在港買殼上市,隨即令眾仙股翻生,如恒光實業升到停牌。事關股 民對中國首富的神話仍充滿憧憬,正如較早前中國第五大首富許榮茂來港買殼,殼股頓成「索股」。豈料本週又輪到另一民企股和順,在大股東押股被揭破後,股價 連隨大散。其實這些民企爆煲前,業績都非常標青,但仔細研究,實在疑點多多,而市場亦開始對民企股抱有戒心,看來爆煲潮陸續有來。新鮮熱辣爆煲的和順特種 纖維控股,主業生產紡織化纖,業務不獲市場青眼,上市後一直在招股價五毫左近浮沉,豈料去年十月突然發力勁升,到十二月五日最高見九毫八,短短兩個月股價 抽高近倍。和順大發神威,原來自去年十月底開始,街貨只有百分之二,皆因除大股東陳順利揸七成股權外,其餘兩成八則由十三人持有,難怪勁升之餘,成交未有 激增。而陳順利更早在去年一月,即上市才兩個月,便開始將股份抵押,到七月更以年息十八釐,向利高財務借三千五百萬元,最近遭對方入稟追債。巧合的是,和 順上市時的聯席牽頭經辦人利高證券,與利高財務屬同一集團。 大股東借錢炒自己公司業界說近年不少上市公司質素欠佳,對投資者缺乏吸引力,而 包銷商為做生意,往往提出包上市兼借錢的套餐。「上市時碰上市況不就,包銷商會搵圍內人認購,打個折扣然後當庄家股去炒。「遇啱大股東五行欠『水』,聯交 所規定新公司在主板上市頭半年,大股東不能賣股,就把股份抵押給包銷商,變相向對方借錢,公價利息是兩分(即廿釐)。」一名商人銀行家指大股東班水後,即 舞高股價,然後趁機散水甩身。把股份抵押的還有光宇國際大股東宋殿權,他在上市年半內,先後把光宇逾兩成股權抵押給萬能國際證券、以及京華山一證券;而無 獨有偶,自去年四月宋殿權把股權抵押給京華山一後,該股即展開升浪,股價在近半年倍升。 數期長近一年在哈爾濱專做電池的光宇,九九年上市, 生意及盈利愈做愈大,但奇在不着緊收數。打從九六年起,該公司應收賬款期逐年延長,由九六年平均一百三十多天,升至九九年二百七十多天。至去年公布中期業 績,累積應收賬上升兩成至四億元人民幣,可是該公司半年才做兩億元人民幣生意。而四億元應收賬中,近四成的數期超過一百八十日,更有近兩千萬元人民幣賬 項,已拖了超過三百六十日。雖然光宇指主要客戶都是國內政府機關,因此甚有信心能收足數不用撇賬,但不着緊收數,代價卻是資金緊絀。「這間公司的應收賬目 很差很差,而且現金流量偏低(只有一千六百萬元人民幣),並不足以償還一年限期債項(共一億五千萬元人民幣),一旦客戶未能如期還錢,對公司的影響很 大。」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財務學講座教授郎咸平博士說。光宇的一年期債項,佔總負債七成八,短債高企,仍不着緊收數,難道那筆賬根本追不回?如此經營方 式,真奇哉怪也! 民企大股東押股經過 盈利好到你唔信除了大股東押股,以及數期特長之外,民企股第三種騎呢現象,是盈利好到你 唔信,尤其是農業股。最典型要數賣有機蔬果的超大現代。超大整體毛利率高達七成半,純利率亦高達六成。「同業的毛利率只得三成多,超大種菜都咁發達,按理 中國農民都應該好發,但實際上中國有七億農民,去年的年均收入只是五千元。」一名熟悉國內有機耕種的人士,對超大業績嘖嘖稱奇。而作為超大保薦人的工商東 亞,也指國內蔬菜市場競爭激烈,現時超大的有機菜只能以普通菜的價錢去賣。「有機菜的成本比普通菜一般貴三成,在市面的售價要高三成才能抵銷成本。」在港 代理慈康農圃有機食品的點點綠有限公司發言人說。那超大憑什麼毛利能高過人呢? 關連交易透明度低另外,超大大股東郭浩的私人公司,出售有機 肥料予超大,去年多達五千二百多萬元人民幣;但與此同時,郭浩私人公司又向另一間上市公司浩倫農業買肥料,為其單一最大客戶,佔其生意額逾兩成,浩倫的毛 利率亦高達七成。郭浩本身賣肥料,卻又幫浩倫買肥料。他曾向外解釋,指兩種肥料同用,會令蔬果生長得更好云云。不過,浩倫未上市前,郭浩夫婦是其子公司的 董事,大家關係堪稱老友鬼鬼。「超大與浩倫在同一層寫字樓,大家打對面,我都覺得幾奇怪。當我問郭浩兩者的關係時,他說是私人公司跟浩倫有較多業務往來, 詳情就唔方便講。」大福證券分析員黃靜嫻說。雖然這些民企股作風離奇,但由於業績靚靚,往往能在上市首年交足功課,故吸引散戶追捧。一直有買國企紅籌的趙 先生,去年三月份貪格林柯爾市盈率低,在一元七角八仙買入了十萬股格林柯爾,「買入唔夠一個月,隻股票已經升了三成,當時覺得國內的公司的確好掂。」 交 投淡靜民企救市其時,市場缺乏炒作概念,民企開始成為新星,尤以大陸人最熱衷,皆因中國證監開放B股給內地人炒作,熱度只維持了數月,加上中央嚴查國內違 規炒股資金,令深滬股市暴瀉,中資炒股團遂來港吼落後股份。這些「北水南調」的資金有其獨特的玩法,首先「表叔」會問「心水股」的發行股數多少?有幾多屬 於街貨?正由於民企股普遍的街貨不多,大股東揸貨一般在七成以上,街外股東有限,令這些股份平日成交稀疏,若貨源集中在幾位大戶手上,股價更易舞上舞落, 吸引大陸幫,「球球聲」入市。及至下半年民企股熱潮推上高峰,要歸功於瑞銀華寶,該公司在七月底推出中國民營企業指數,即P-Chip Index,把格林柯爾、超大、歐亞農業等包在內。其他大行如里昂、法興等順水推舟,加入唱好行列。而本地散戶就睇盤路趕坐順風車,「民企股概念夠新鮮, 大家都唔識,又有大陸水炒,本地散戶自然跟風。」國泰君安證券經理陳國柱說。到十月《福布斯》兩次發表民企股的威水史,先是在全球兩萬間中小企業揀蟀,超 大、格林柯爾與歐亞共八間民企股榜上有名;十日後又公佈中國百大富豪榜,當中十七位在港有上市公司,首富點石成金的神話愈吹愈勁。 民企起源理大商業系副主任兼港區人大代表劉佩瓊表示,民營企業一般指沒有國有股成分,在國內註冊的私人公司,簡稱民企。這名稱近年才流行,主要與國有、國營企業區分。 最初的民企其實就是個體戶,在改革開放政策出台沒多久出現,首名個體戶名年廣九,其後個體戶陸續發展為規模更大的民營企業。而九四年黑龍江張宏偉的東方集團,在上海發行A股上市,成為第一間股份制的民企。 據國家工商行政總局統計,至去年六月底,內地的個體戶達二千四百多萬戶,民營企業則達一百八十八萬間,佔全國生產總值六至七成。 格 林柯爾遭質疑可惜這個泡泡不能持久,正當格林柯爾掌舵人顧雛軍,披露入主廣東科龍,開創民企收購國企股先河,本來意味民企壯大的明證,豈料十二月六日,盛 傳有中國證監撐腰的內地《財經》雜誌,就格林柯爾做環保雪種,在美國是否取得ASHRAE Standards的資格,以及其財政與盈利提出多項質疑,觸發基金拋售,市場慨嘆格林柯爾頓成「格林屙血」。散戶陳先生連隨中招,他在十一月尾以三元四 角二高追五萬股,一心打算作長線投資的他,雖見股價曾升至歷史高位三元七角亦不賣,豈料遇上格林柯爾大插水。「我覺得好似發咗場夢咁,原先分析員仲唱前景 點好點好,突然間又會變成咁,我都唔敢再買民營企業囉。」相當無奈的陳生現仍揸住這批蟹貨,望股價升回二元才沽出,但賬面已蝕八萬元。 楊 斌累歐亞至今年首個交易日,又發生民企跌市第二波,歐亞農業被《遠東經濟評論》質疑,指大股東楊斌的私人投資透明度低,擔心荷蘭村或會隱藏財務風險,對上 市公司有影響,歐亞農業慘遭洗倉,股價一度狂瀉三成。最近輪到大成生化遭唱衰,股價近日不斷下跌,年頭至今已跌了一成。而剛在上週爆出大股東抵押股票近一 年的和順,本週一股價亦狂跌一成九,位列十大跌幅第二位,收報七毫。聯交所在和順通告中表示保留追究權利,因聯交所規定主板公司須即時披露上市後十二個月 內,任何抵押股份事宜,但上市規則並未有列明犯例罰則。就會否對陳順利有所行動,聯交所表示不會評論。至於被質疑招股書誤導投資者的格林柯爾,聯交所仍是 一句不置評,至今未見有行動。 港交所角色遭質疑曾在港交所上市科工作,現任職企業融資的一名人士,批評香港現時的監管制度存有問題。他指現 時上市公司受上市規則及公司法規範,上市規則由港交所監管,但港交所是謀利機構;公司法則由公司註冊處監管。但公司註冊處主要做登記,很少監察公司董事是 否違規,而且又沒有有效的機構統籌監管及調查事項,「若董事違反誠信及欺騙,小股東可算投訴無門。」另一專幫公司搞上市的證券界人士則表示:「公司為上市 做靚盤數的情況十分普遍,否則上市規定過去三年加埋要賺五千萬,為何有這麼多公司在上市後一兩年便蝕錢?」他表示內地有不少公司都有三盤賬目,「自己一 盤,中國稅局一盤,對香港投資者又一盤。」而內地公司很多時會利用本港與國內兩地會計制度的差異做手腳,令上市公司盈利增加,而在內地所交的稅不變。香港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助理教授麥萃才博士認為,民企作數,核數師要負最大責任,「無可能公司作數,核數師會唔知!」他指核數師為做生意,不願得罪僱用他 們的公司,遇有作數亦會得過且過。研究國內股票已有兩年的中大郎咸平博士指出,「若上市公司存心造假賬目的話,看年報亦沒辦法查出端倪,民營股的透明度太 低了。」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合夥人鄭建中估計,今年將有逾一百間大陸民企來港上市,現時他手頭上已接了三單生意。郎咸平勸投資者:「還是少買為妙,若 真的要買,亦要選擇一些上市兩三年,業績合乎理想的較好。」 @請參考>@ |
陸續有來《葉問》再炒曾志偉醉拳堅打黃秋生
|
|
王家衞的《一代宗師》大收,令葉問故事再度炒熱。宇宙最強甄子丹決定今年中執多轉,接拍第三集《葉問3D》。葉問唔打唔得,靠演技的朝偉打到斷手,備戰一年,瘦身二十磅演晚年葉問的黃秋生,在《葉問終極一戰》亦打到飛起,任由對手曾志偉自度招式,施展醉拳堅打。宿醉跌三次 五張黃秋生飾演晚年葉問,埋位前做足準備,減磅學佛山口音,又搵葉問兒子葉準師父,攞料做定功課,做到形神俱似,但拳拳到肉對打場面仍不能缺,有大聖劈卦底的他,搵定葉問徒孫冼國林先學了一年詠春,不過面對戲中耍白鶴拳,武師出身的曾志偉時,依然被打到手腫。據知,拍攝一場梅花樁舞獅戲前,曾志偉在香港做完大騷,於慶功宴被隊到啤啤full,才連夜出發到佛山,準備第二朝一早開工。由於宿醉,志偉在木樁上企唔穩腳連跌三次,但拍慣喜劇,近十幾年已經唔多郁的他,依然堅持真身上陣,直落埋位十三粒鐘;跟黃秋生對打時,曾志偉更加投入,臨場度招。 要搽跌打酒 「我都估唔到佢(曾志偉)咁勁,成六十歲人,平日又忙又飲咁多酒,但身手仲好犀利,動作比我想像中快,拳拳有力,我俾佢打到腫晒,要搽跌打酒消腫。我哋有場對打戲係志偉臨時要求加上去,雖然高度同我差一截,但佢度得好好睇。」黃秋生事後大讚。真打無眼,戲中做徒弟的陳小春,跟臨時演員對打,更被摑到面腫,但他完全冇叫停,一take過搞掂。至於學過詠春的阿嬌(鍾欣桐),在戲中跟武術冠軍周定宇過招,亦有板有眼。個個演員硬食,無欺場。 金樓VS舊香港 王家衞手上的《一代宗師》,以葉問前半生故事為主,重頭主景金樓,由美指張叔平花兩年時間堆砌而成,金樓樓梯扶手用金箔包住,更有真古董做陳設,成為電影亮點。《葉問終極一戰》以葉問離開家鄉佛山,到香港開館授徒,下半生的艱辛事跡為骨幹,戲中呈現舊香港五、六十年代街景,包括早已拆卸的九龍城寨。 |
眼光獨到 膠劇陸續有來 無線高價買爛劇《步步驚情》
|
|
自恃慣性收視的無線,選擇在黃金時段推出世紀膠劇《西遊記》,結果劇集屢創收視新低,甚至影響整個黃金時段,全線節目收視被拖垮,令廣告商詐曬型。 行錯棋計錯數豈止《西遊記》!無線近年頻頻以有殺錯無放過方針買外購劇,以杜絕對手執到好嘢,可惜眼光不如人,結果變成高價買爛劇,當中包括以四百五十萬,購入由吳奇隆、劉詩詩主演的《步步驚心》第二集《步步驚情》,以為加埋已過氣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雙箭頭谷起收費劇集台。點知算盤打唔響,《步2》在大陸由開播被插到大結局,無線眼光,十分「獨到」!插到爆 有買趁手!眼見內地劇《步步驚心》爆紅,無線一於唔執輸,搶贏有線購入第二集:《步步驚情》。由於有第一集男女主角吳奇隆、劉詩詩冧莊,以為靠得住的無線出價特別鬆手,比以前高出接近一倍,以每集一萬五千元美金(約港幣十一萬七千元)價錢計,全劇三十九集盛惠四百五十多萬港幣,成功搶到香港播映權。 以為執到寶!點知《步步驚情》在內地由開播到大結局,都被觀眾插到飛起,由於劇集質素無法與第一集相提並論,即使有男女主角吳奇隆同劉詩詩公開戀情谷宣傳,對收視依然毫無幫助,無線想靠此劇谷起收費電視「煲劇台」的鴻圖大計,全盤泡湯。 救唔番 「大陸有限制令,除咗電影,劇集唔可以拍穿越題材,所以《步步驚情》個劇本改完又改。但因為要食番上集古裝情節,講女主角發夢返咗清朝,點知審批過唔到,於是要再拍再剪過,變成女主角係追劇迷,幻想自己去咗清朝,結果搞到啲劇情好夾硬又唔合理,雖然無線依家播嘅唔同大陸嗰個版,但個劇本已經改到不倫不類,所以都救唔番。」一名無線人說。無線近年對搶外購劇毫不手軟,原因是防止對手執到好嘢,甚至不惜將價錢搶高三成到五成,以本傷人。 後知後播 在商言商,搶到紅爆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和《繼承者門》,唔益人的策略亦無可厚非,可惜有時捉到鹿唔識脫角,最佳例子,是劇集在韓國播完,兩個月後才配好音放在收費煲劇台播;奈何所有劇迷早已同步上線即時睇。甚至下載,睇完再翻睇。無線嘆慢板,得物無所用。 爛劇之王 無線除了囤積不少爛劇外,亦經常安排旗下藝人返內地接拍爛劇賺錢,早前有大陸傳媒公開狠評TVB小生花旦包括林峰、鄭嘉穎、佘詩曼及胡杏兒等,為求北上賺人仔,唔理劇集質素乜都拍,憑《步步驚心》大紅的鄭嘉穎,更成眾矢之的,被封為爛劇之王。 |
|
航運股併購陸續有來
本周最矚目本地財經消息,相信是中遠海運控股(1919)夥拍上港集團,以每股78.67元收購東方海外(316)。按東方海外已發行股份6.26億股計,交易總額最高將是492.31億元。是次收購相信東方海外股東最開心,因以上周五最後一個交易日收市價57.1元計,溢價達37.8%,若以去年12月底每股資產淨值56.2元計,溢價更高達40%。
其實今年初已傳出東方海外將被收購消息,但一直只聞樓梯響,市場一度盛傳世界貨櫃運力排名第3的法國達飛輪船和第4的中遠最有可能出手收購。但中遠被睇高一線,因市場相信中央不會容許外國公司持有東方海外。此外,當交易完成後,中遠將取代達飛輪船成為第3大貨櫃航運商。
一個有趣問題,既然中遠排名已那麼高,收購後排名僅升1位,花這麼多錢值得嗎?其實貨櫃航商併購潮早已開始,以力抗低迷市場環境,今日不隨波逐流,他日就會將地位拱手讓人。先說大環境,因近年新增運載力續增,特別是新船既快運力又大,供過於求下,運價屢創新低。如東方海外,2016年總載貨量雖升9.1%,但每個標準箱收益卻急跌17.4%,引致收益減9.9%,當中以亞洲/歐洲及歐洲區內航線表現最差,收益跌13.3%。表現最好是亞洲區內及澳亞航線,但收益跌幅也有8.8%。又如中遠,2016年總載貨量勁升54.4%,收益也增33.8%,但每個標準箱收益卻急跌13.3%。從兩間公司去年表現所見,貨櫃運載量雖升,但彌補不了運價下跌的損失,是名副其實的「量升價跌」,加上運價已持續低迷好幾年,航運公司要生存,所謂密食當三番,規模經濟才是出路,而併購和合併就是最快最直接了當的方法。
行內併購活動近年轉趨活躍,如達飛輪船去年收購新加坡貨櫃航商海皇輪船(Neptune Orient Lines)。又如業界一哥馬士基航運(Maersk)於去年收購貨櫃航商漢堡南美(Hamberg Sud)。還有現時排名第5的德國伯羅特(Hapag-Lloyd AG)於今年5月與阿拉伯國家聯合輪船合併。另外,日本三大航運巨頭商船三井(MOL)、日本郵船(NYK)和川崎汽船(K Line)的貨櫃業務將合併,預計新公司將於明年4月開始營運。由此看來,若中遠不進行收購,市場地位遲早保不住。
市場環境造就併購和合併,中遠收購東方海外相信還有另一層意義,就是配合國家的一帶一路發展。成為中遠的子公司後,東方海外要肩負國家任務自然變得順理成章。值得留意,是次中遠以高溢價收購東方海外,意味中遠的帳目將會出現巨額商譽。影響是甚麼?簡單舉個例子,假設完成交易後,東方海外資產淨值的公平值仍是每股56.2元,減去收購價78.67元,餘下的22.47元就是商譽。東方海外於收購後賺錢固然理想,但去年錄得2.19億美元虧損,若今年甚至未來幾年仍未能轉虧為盈,這筆商譽就可能需要減值。特別是中遠打算將東方海外的總部及管理職能留在香港,並且繼續以其獨立品牌經營及於兩年內會保留原薪酬福利體系。這些舉措實在令人懷疑會否出現協同效應。若不出現,巨額商譽將對中遠未來業績帶來隱憂。
綜合而言,除非航運業營商環境突然大幅改善(個人認為機會不大),否則航運公司為了生存,收購合併將陸續有來。
原文刊於:
am730 2017-07-14&&&&&&&&
國策透視:書店事件恐陸續有來
1 :
GS(14)@2016-06-20 05:43:09銅鑼灣書店事件再起波瀾,店長林榮基挺身而出,而內地方面至今反應強硬,不惜破壞一國兩制形象。香港一直有多家獨立書店、政治雜誌,專門報道內地政壇八卦、中南海內幕,不少內地遊客喜歡購買,但多年來都相安無事,為何中央突然封殺?習近平上台後,高層政治動盪,文革後首次有政治局常委下馬,打破以往慣例,周永康被判無期,其中一條罪名是洩露國家秘密。之前有習近平家族財產等機密在境外廣泛報道,有指是周永康黨羽部署。另外,曾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令計劃落馬至今未被判刑,其弟令完成匿藏美國,揚言要爆大鑊。中共預先出手對付境外出版商,欲造成寒蟬效應,是為了阻止將來流亡海外高官所爆的醜聞,廣泛流傳。過往中共內部有紅線,政治鬥爭不能延及香港,破壞一國兩制。銅鑼灣書店事件本質源於內地權鬥,但今次可見,該條規律已被肆無忌憚破壞。中共高層的政治需要大於一切。2017年是中共十九屆領導班子換屆年,在此之前,高層權鬥只會越來越激烈。銅鑼灣書店事件先例一開,等於打開魔盒,日後各種強力部門、欽差大臣、中央專案組,來港辦事的情況只會不斷出現,對香港股市、樓市衝擊不在話下。這種政治風險,日後成為港股的巨大折讓因素。黃尹華
http://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一、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620/19661081
啟德商廈百億 地王陸續有來 高處未算高 雙子塔打頭陣
1 :
GS(14)@2016-07-11 23:34:40【明報專訊】政府銳意打造東九龍成為全新大型商業圈,區內兩幅逾百萬方呎的甲廈用地亦將於本年度推出招標。其中,除了啟德新發展區第1E區2號雙子塔商廈地皮將「打頭陣」於本季推出,項目總樓面逾百萬方呎外,區內亦將推出最大的商廈項目第1F區2號商業地,料估值逾百億元,計劃本年度內推出,項目規劃可作辦公室、酒店及零售混合發展,總樓面達190.5萬方呎,媲美中環國金2期樓面,料為啟德發展區內最高的商業項目。
明報記者 劉詠怡
政府本年度首推啟德發展用地,除已公布將於本季推出的啟德第1E區2號雙子塔商廈地外,現時已列入賣地表的第1F區2號商業地,亦有機會於年度下半年推出。地皮鄰近啟德第1E區2號商業地,現劃為「綜合發展區」,地盤面積達19萬方呎,可以地積比率10倍發展,用作辦公室、酒店及零售混合發展,總樓面達190.5萬方呎,規模屬「地王」級數,料為啟德發展區內最高的商業項目。
樓面190萬呎 媲美國金2期
據了解,該項目將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面部分可建主水平基準以上200米的商廈,而西面則為40米高的低層建築物,預計可作零售用途,料項目亦將建造成地標式項目。市場人士估計,地皮估值介乎95.3億至114.3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約5000至6000元。
「雙子塔」估值逾60億
至於即將安排在本季招標的啟德第1E區2號商業地,地盤分為南、北兩部分,地盤總面積約15.2萬方呎,將作兩幢「雙子塔式」商廈,上址限高100米,涉及樓面約109.3萬方呎,規模媲美會德豐(0020)於2011年7月以35.28億元投得的觀塘海濱道地皮(即現時已發展的One Bay East東座及西座項目),據了解One Bay East涉及樓面亦逾100萬方呎。市場人士初步估計,該地皮估值地價約60億至65.84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約5000至6000元。
雖然未來數年九龍東商廈潛在供應增加,商廈前景短線未見樂觀,不過中長期而言業界仍看好寫字樓物業前景。戴德梁行早前發表香港寫字樓租務市場表現,顯示九龍東商廈自去年第4季起待租率高逾8%,其後6個月內表現橫行,而次季租金按季下跌1.8%,每月實質呎租跌至29.77元,由於該區不少公司的租約即將到期,以致待租率上升,加上該區面臨大量新寫字樓供應,故令租金特別受壓。
短期九龍東商廈租金料受壓
世邦魏理仕早前研究則顯示,2016年上半年錄得52宗1000萬美元以上的商業房地產銷售交易,當中有20宗涉及全幢收購,當中不乏用家入市。有業界人士認為,市場看好全幢商廈發展,加上工廈活化計劃已於今年4月結束,令寫字樓成為最受投資者青睞的物業類別,相信市場長遠仍看好寫字樓後市,預期九龍東本年度內推出的兩幅甲廈用地將吸引發展商積極入標。
[樓巿數據尋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19&issue=20160711
李嘉誠230億沽上海商廈 長實基金會各佔一半 分析:出售陸續有來
1 :
GS(14)@2016-10-27 05:33:32【明報專訊】長和系主席李嘉誠無懼內地媒體不斷指摘他「撤資」,繼續出售中港資產。昨日長實地產(1113)公布,與主席兼大股東李嘉誠的基金會以作價230 億元,共同出售上海世紀匯廣場,預期可獲利62.2億元。有美資行分析員認為,是次交易作價體現了集團所持資產的隱藏價值,預計長實仍會出售資產,以便在現時低息率回報的環境,推高資產估值。
明報記者 邱曉欣、陳偉燊
長實昨日收市後公布,與李嘉誠海外基金會,以作價2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230億港元),出售各佔一半股權的上海世紀匯廣場地產項目,不過公告並未披露買家身分,僅指一家「實力雄厚的大型保險公司」佔大多數股份。長實發言人表示,是次出售上海世紀匯廣場純屬「有買有賣」的正常生意行為。
長實:純屬「有買有賣」正常生意
長實表示,是次作價需扣除若干項目,如境內賣方融資金額、出售資產經調整流動資產或負債淨值等,因此,初始代價估計約176億港元,有關交易預計於2017年至2018年左右完成,董事會預期,是次交易將為集團帶來約62.2億港元的未經審核收益,所得款項淨額擬作一般營運資金用途。
有美資行分析員表示,長實是次出售上海世紀匯的交易,應佔交易金額115億元,相當於長實每股價值3元,反映該集團手上的資產具備隱藏價值,相信該集團仍會繼續出售資產,實行在現時低息率回報的環境下,藉此推高估值,這對長實的股價構成正面的推動力。他表示,即使市場未必喜歡長實早前提及有意將業務多元化的說法,惟落實出售資產有助集團抵消實踐業務多元化的問題。長實今年至今股價表現已跑贏大市,但仍然落後同業如新鴻基地產(0016),他仍然看好長實的股價前景。
將向買方提供126.5億融資
值得留意的是,賣方於交接完成時,將向買方提供總金額為11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126.5億港元)的賣方融資款項。長實表示,提供融資旨在讓買家償付部分現有委託貸款及是次部分交易作價。此外,賣方亦將另行向買方提供3億元人民幣(約3.45億港元)的營運資金貸款,作為該項物業日後的營運資金用途。
券商:屬過渡安排 非急於售產
比富達證券研究部主管林嘉麒表示,賣方向買方發放境內/外融資款項的情况相當普遍,由於收購涉及巨額款項,買方一般需要融資,不過,內地銀行要求貸款方先還舊債方可再借新債,令買家資金調動需時,相信長實及李嘉誠是次向買方融資純屬配合買方資金過渡的安排,並非急於售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122&issue=20161027
林榮基憂釋法陸續有來
1 :
GS(14)@2016-11-08 05:48:44【本報訊】今次民陣發起的反釋法遊行,民主派各大黨均有參與,當中不乏已退下火線的前立法會議員,而銅鑼灣書店事件主角之一林榮基(圖)有參加遊行,他直言並非只為青年新政梁頌恆、游蕙禎宣誓問題而上街,而是擔心釋法陸續有來,「第日借啲意又釋法,咁香港點搞?」
指釋法無助消除港獨
民主派各大政黨,包括民主黨、公民黨、社民連及工黨等主流政黨昨參加遊行,一班前立法會議員如余若薇、李卓人、何秀蘭等均有參加,當年以絕食抗議《基本法》不民主的前立法局議員馮智活亦有參與,他指人大釋法才是違反《基本法》原意,「人大可以釋法,但前提係當我哋對《基本法》條文有唔清楚嘅地方,我哋自己提」。他又形容現在是人大自己立法,自己釋法,《基本法》可以隨時改、隨意演繹,「好唔掂」,此例一開,令法院要跟內地一套就「好弊」。除了政治人物外,因禁書事件遭內地拘押的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昨亦有出席反釋法遊行,他指參加遊行不是因為青政梁頌恆、游蕙禎宣誓問題,而是反對人大釋法,批評人大常委根本是「借啲意」釋法,釋法定必對港後患無窮,擔心日後類似釋法行動陸續有來,「開咗個頭係非常壞嘅先例,而家係小事釋法,第日借啲意又釋法,咁香港點搞?」有指人大主動釋法是為了完全「消獨」,林認為就算人大釋法也不可能「消獨」,「民心已經出晒嚟,(港人希望)探究香港獨立」,而民主自決可能是日後港人想走的路線,「冇之前你破壞咗法治、或者係冇承諾你嘅一國兩制,港人點會搞到咁?」林榮基又對特首梁振英在今次事件表現十分不滿,直斥梁振英為奴才,「(梁振英)係一個奴才,上面有乜動向應該好清楚」,林又認為梁連任的機會很大,「因為國家主席習近平近年管治中國手法越趨強硬和專政,「佢(習近平)搵人就一定搵最聽話嗰個,梁振英就係最聽話」。■記者李詠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07/19825522
潘迪藍:特朗普翻版 陸續有來
1 :
GS(14)@2016-11-21 04:55:29【明報專訊】特朗普在美國總統選舉中的勝利,可說為歐洲的民粹主義打下強心針,並且令人不敢小覷類似的反建制候選人。未來10個月進行的幾次大選和公投,可能會重塑歐洲。其中最重要的或是意大利於12月4日就是否修憲舉行的公投。
近幾年,在歐盟成員國內,特朗普式的反建制政黨聲勢大漲。未來10個月以下事件將可以看到他們是否有能力奪取執政權:
1. 意大利下月4日就修憲進行的全民公投。若現任總理倫齊輸掉公投,該國可能會提早大選,是否繼續留在歐元區將成為大選的焦點。
2. 奧地利下月4日舉行的總統選舉。
3. 荷蘭明年3月大選。
4. 法國明年5月的總統選舉,及明年6月國會選舉。
5. 德國明年秋季的大選。
歐盟核心國相繼大選 或引歐元危機
今年6月底英國公投通過脫歐,對歐洲一體化來說是相當大的打擊。但是,未來幾宗政治事件的影響可能會更加大。因為英國從來沒有加入歐元區,以上提及的大選和公投,卻全部是在歐盟核心成員國內舉行。而且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和奧地利,分別是歐元區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和第七大經濟體,佔歐元區經濟產值75%。在這5個國家,強硬路線的疑歐派政黨全部都取得進展,並且因為特朗普的勝利而得益。
歐盟委員會的官方民調機構Eurobarometer最新數據顯示,移民和恐怖主義是選民最關注的兩大問題,極右派政黨的定位正是投其所好。這些反建制政黨全部都主張退出歐元區,只要其中一個政黨在大選中勝出,就會舉行是否退出歐元區的全民公投,這可能會引發新的歐元危機。由於這種自殘是民主制度下的結果,而不是2011至2012年間那種市場恐慌,歐洲央行對此將無能為力,難以發揮抗衡作用。
德奧荷:疑歐派難覓政治盟友
在德國、奧地利和荷蘭三國,掌握政治實權和領導政府的都是總理,總統只是虛位元首,其職能大多是象徵式的。由於德國、奧地利、荷蘭都是透過比例代表制選出國會議員,所以最關鍵的是哪一個政黨取得最多的國會議席,從而可以組閣。
在荷蘭,自由黨(Partij voor de Vrijheid‧PVV)有相當大機會在明年的大選中取得最多選票。該黨現在的民意支持度大約是27%,與中間偏右派處於叮噹馬頭。奧地利亦必須在2018年之前舉行國會選舉。該國的自由黨(Freiheitliche Partei Osterreichs‧FPO)同樣有機會取得最多選票,在民意調查中其支持度正以34%領先。德國的反移民另類選擇黨(Alternative fur Deutschland‧AfD)看來亦會贏得注意力。不像以往的極右活動,該黨這次看來很有機會在德國的眾議院中取得席位。不過暫時來說,另類選擇黨和執政黨仍有一大段距離,因為其支持度只有15%,落後於社會民主黨的22%,以及基督民主聯盟的32%。
強硬疑歐派政黨面對的問題是,根據制度,即使它們取得最多選票,它們仍然可能需要和其他政黨組成聯盟,才能夠組織聯合政府。從以往看來,主流政黨都會拒絕和這些極端政黨在選舉方面進行合作。因此,即使AFD、PVV或FPO在該國的大選中「勝出」,只要其取得的國會議席少於一半,該國的政府仍極有可能由第二大黨組成。
法國:極端政黨較難勝出
法國方面,其總統、國會和地方選舉是分成兩輪投票舉行,最後一輪是在民意支持度最高的兩個候選人之間舉行。由於偏左和偏右的選民都傾向選擇立場溫和的候選人,在棄保效應的情形下,像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等極端政黨要勝出相對較難。例如2002年,兩名候選人希拉克和國民陣線創始人勒龐(Jean-Marie Le Pen)的支持度分別是20%和17%。但進入第二輪後,極右派的勒龐的民意支持度便流向希拉克,令後者以82.2%的選票大勝。現在看來也會出現類似的情形。
因此,即使勒龐的女兒Marine Le Pen致力改善國民陣線的形象,可能會成功晉級明年4月法國總統選舉的第二輪投票,她仍然可能重演他父親在2002年的敗仗。
特朗普以反建制和變革作招徠,成功吸引到密歇根州等較為倚重工業的州份的白人工人階級的支持。但在法國,很多選民對於政黨不是那麼絕對忠誠。尤其是國民陣線被視為一個種族主義政黨,法國選民對它一向較為敏感。可以肯定的是,Marine Le Pen會因為特朗普的勝利而得益,尤其是,如果她最後是和薩爾科齊對決的話。因為薩爾科齊就像希拉裡,被視為建制派的人物。
較大可能的情况是,在比較倚賴工業的法國北部,需要重新進行地方選舉。去年12月,Marine Le Pen曾在該區取得44%的選票。但當社會黨在第二輪投票取得中間偏右選民的支持後,該黨還是未能勝出。
意大利:風險最高國家
意大利無疑是風險最高的國家,因為該國經濟欠佳,而且其政治體制較容易出現「勝者全取」(winner-takes-all)的結果。意大利也是採用比例代表制,但今年夏季生效的選舉改革,對於取得40%或以上選票的政黨會給予額外的議席,令後者至少取得54%的國會議席。如果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取得40%或以上的選票,則會在得票最多的兩個政黨之間進行第二輪投票。在第二輪投票勝出的政黨將獲得至少54%的國會議席。
意大利現任總理倫齊本來希望透過這種機制,來加強他在國會中所獲得的支持。但是隨着反歐元和反建制的政黨「五星運動」(Five Star movement)在民意調查中領先,倫齊的人氣近期已下滑,這項改革可能弄巧反拙。
我們今年學會了,任何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可能發生。那麼,若假設至少有一個強硬疑歐派政黨在一個歐元區核心成員國中取得執政權,這會否意味着會引發退出歐元區的問題?Eurobarometer最新的數據表明,儘管多個國家的選民都傾向反精英,但平均仍然有68%的人支持單一貨幣。事實上,在法國、德國、荷蘭和奧地利,支持留在歐元區的選民,還超過這個平均水平。
只是意大利的風險較大,只有54%的選民支持留在歐元區,甚至比希臘還要低。因此,由意大利引發一場歐元危機2.0的可能性,必須有所預算。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20&issue=20161121
梁游議席出缺 最遲周二刊憲傳政府覆核陸續有來 袁國強避答
1 :
GS(14)@2016-12-03 05:02:29■袁國強昨出席一個十大港聞選舉時,票投青政宣誓風波新聞。何柏佳攝
【本報訊】青年新政梁頌恆、游蕙禎昨日未有就宣誓司法覆核再提出上訴,立法會主席梁君彥隨即決定,最遲下周二刊憲宣佈兩人議席出缺,意味政府將啟動補選程序。對於盛傳政府下一步除會向劉小麗提出宣誓無效司法覆核外,立法會議員姚松炎、羅冠聰亦是政府目標,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未有正面回應,亦拒絕評論涉及多少議員,聲稱不會有政治考慮。記者:林俊謙 紀靜雯上訴庭前日頒下判詞,駁回梁、游兩人就宣誓司法覆核的上訴,法庭本來預留昨日供兩人或其他方面提出上訴,但最終沒有人提出,雖然青政前晚曾經在facebook發表聲明,指已去信終審法院保留上訴權利。不過,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昨早上10時會見記者,仍以未有人提出上訴為由,決定啟動程序,最快下周一或最遲下周二刊憲,宣佈梁頌恆、游蕙禎議席出缺,意味政府可以啟動程序,為梁的新界東議席、及游的九龍西議席準備進行補選。
否認訴訟與政治有關
梁君彥又稱,由於前日法院就兩人作裁決時,已趕不及在今日刊憲,所以只有在下周才刊憲,又形容下周二刊憲已是最後限期;刊憲後立會隨即會向梁、游二人展開追回議員薪津程序,「我覺得要等刊咗憲,真係有空缺嘞,秘書處就會啟動追索兩位金錢嘅程序」。對於梁君彥早前稱,待上訴庭有判決後即會去信兩人追討,與現時稱刊憲後才追錢說法不同,梁辯稱要確定有議席出缺並刊憲,才能啟動追數程序,「我噚日都講,追錢唔係急於一時,係要等所有程序一步一步去做」。梁、游失去議席後,外界關注政府何時會向另一議員劉小麗採取法律行動,剝奪其議席,甚至如政圈盛傳,連姚松炎、羅冠聰也是政府目標。袁國強昨出席公開活動時,拒絕透露會對多少名議員採取行動,只說律政司會根據判詞內容和法律原則,決定有何跟進行動,聲稱不存在任何政治考慮,「唔會用政治考慮,更加唔會透過相關嘅跟進行動去拎咩立會優勢,呢啲絕對唔係律政司考慮範圍」。他強調事件非律政司內部決定,將會諮詢外界資深大律師的法律意見。袁國強又否認再提訴訟與人大釋法有關,重申他個人相信事件可在本港法庭自行處理;又指早於10月18日律政司已提出相關訴訟,當時亦未有人大釋法,「我哋覺得宣誓係有莊嚴原則,有法律要求要符合,好似法庭證人作供前都要宣誓,大家會唔會見到咁樣嘅宣誓形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02/1985234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