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岸三地:股市殘酷日股難升 Uncle Ray

2011-3-29  AD




 

日本從地震、海 嘯,到核電廠洩漏輻射,短短約兩星期,從天堂到無間地獄,東京市民行住坐卧,生活在惶恐中。本來一片淨土,被無能的官僚弄到如斯境地,相比之下,香港官僚 更使人不安。見到曾財爺在立法會容顏憔悴,已經1個月,至今還不能清楚交代派錢的時間表及方法,真有點匪夷所思。其實只要他虛心一點,撥個電話給澳門何厚 鏵或崔世安,請教一下就可以。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最近又不停地出醜,學者本應遺世獨立,沾沾象牙塔的靈光,現在自暴其短,淪為「儍強」,真是自作孽。

農業旅遊業重災

股神畢菲特認為,現在是買入日股的時候,報章引述「新興市場之父」麥樸思也認為現在也是入市機會,主要因為前車可鑑,日本在阪神地震後迅速復元,今次都會一樣。

日股在上世紀90年代,三萬八千多點跌到現在九千多,二十年來不少人有着同樣的幻想,覺得日股會重上三萬點高位,可惜經濟規律是不會因個人主觀意志而轉移。

日 本經濟隨着人口老化,已經一沉不起。況且今次危機比阪神大地震有更深刻的影響,日本的農業基本上被連根拔起,魚生、新潟米、青森蘋果、牛奶,還有一大片土 地食水受污染,未來十年都不可能復元。此外,旅遊業肯定成為重災區,有多少人會願意冒受輻射污染食物及飲料的風險,到日本吃喝玩樂?

股票市場很殘酷,即使日本股市可能會在危機後從低位回升,可惜投資者所關心的是opportunity cost,即同一筆錢,投資在其他市場會否比在日股賺得更多?

Uncle Ra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91

如何投機日股 既賺價 又賺匯?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4/blog-post_7.html

如何投機日股 既賺價 又賺匯?

今早看報紙訪問: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最近投資韓國股市ETF,因美股已升至高位,要調整才有吸引力,東南亞估值亦高,日本又恐量寬後經濟仍無起色,反而韓國值得考慮,由於日本印銀紙、日圓趨弱,令韓國吸引力減,加上北韓威脅,韓國股市下滑,估 值反而沒有那樣高,而韓國有三星、LG、汽車股現代等,都是品牌企業,有一定實力。


黃國英認為,投資日本市場,宜買股份或日經期指,買日股ETF,因以美元計價,價格上升部分會被美元匯價的升幅抵銷。


上述訪問,應是很多想跟機投機日股但沒有直接買入日股渠道網友的心聲。事實上,在美國市場買入日股ETFMSCI 日本ETF (EWJ)由於是美元計價,是享受不到日圓兌美元下跌的利益。

如看好日股,又想賺價、又想賺匯水,各網友可以考慮買入在美國上市的DXJ (WisdomTreeJapan Hedged Equity Fund),這隻ETF本身有做外匯對沖,無用投資者費神:
(網址: http://www.wisdomtree.com/etfs/fund-details.aspx?etfid=18#sector)

DXJ持股總覽:
http://www.wisdomtree.com/etfs/fund-holdings.aspx?etfid=18


持股分佈在不同行業,工業佔22.72%,非必需消費品佔19.23%IT15.25%




相對回報跟買入日經指數相若,大幅跑贏了以美元計價的EWJ



: DXJ/EWJ/日經指數 2012111201345表現

 
DXJ每日平均成交量近八百萬股流通量非常充足






如果還沒有美股交易戶口,可參照舊文「如何抄美股高手功課」,內有介紹如何開設美股戶口的資料。


本地中線投資組合成員:
理文手袋(1488)
理文造紙(2314)
玖龍紙業(2689)
德昌電機(179)
一隻極高息近乎net cash的工業股

(聯絡電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91

中學老師買日股 半年內賺20%

2013-04-15  TCW 
 

 

「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日本股市,就是這句話現在最好的寫照。

儘管不少國際投資機構始終對去年底以來的日股多頭行情抱遲疑態度,但國內著名財經部落客愛榭克卻信心十足,在去年底便率先進場。

他深信「日股長線多頭起漲才剛開始!」

買股贏家愛榭克美國量化寬鬆,讓他賺進八位數

擔任中學教師的愛榭克,因為沒時間看盤,投資標的是以基金或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為主,投資分析方式也就是看總體經濟數據。他從二○○八年底金融海嘯爆發後,開始呼籲網友把握千載難逢的翻身好時機,中間歷經兩次歐債危機、美國債信降等利空,他都一路堅持看多,光是美股部位就讓他賺進高達八位數報酬。

美股從去年底以來一路創新高,愛榭克乘勢出脫五分之一美股基金部位,轉進日股基金,至今報酬率已超過兩成。

愛榭克在自己部落格公開喊進投資日股時,引起不少網友質疑:日圓貶值會導致匯差影響報酬率。但愛榭克回答:「日幣從八十貶值到九十五(編按:現已至九十九日圓),貶值幅度是一八.七五%,但同時間日經指數卻從八千三百點漲到一萬二千點(編按:現已逾一萬三千點),漲幅四四.五%,一來一往都起碼賺兩成以上!」

他舉同期台股為例,匯率始終被央行控制在一美元兌新台幣二十九元上下,導致台股至今連八千點都站不穩,更不用說創新高,對照美股創下歷史新高、日股急漲,「台股真的是連別人車尾燈都看不到。」

心法一:只壓基金和ETF免看盤

由於工作忙,愛榭克操作上都是以基金或ETF為主,不論美股或日股皆按此原則。他分析,對於不能看盤的人來說,買基金或ETF等於是在買日本股市指數(日經指數),也等於是買日本景氣,需要做的功課就只要判別日本景氣是不是真的要反轉了,不用擔心選股是不是會跟得上指數,或者個別公司的其他非系統性風險等,節省許多時間。

心法二:GDP連兩季負成長就減碼

愛榭克建議,進場方式可採用分批或定期定額,對於長線投資人來說,買賣點其實不是最重要,因為大趨勢反轉不是一天兩天。基本上只要處於歷史區間的低檔區,就可以按資金比例進場。

因為他認為,對照歷史經驗,日股在一九九○年代從三萬八千點開始崩盤,歷經二十年,一共出現了三次明顯的漲勢,前兩次分別越過和逼近兩萬點大關,而第三次也越過了一萬八千點,三次趨勢維持的時間都長達兩年左右,除非是看到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出現連續兩季負成長,否則不用急著減碼!

而且,目前指數剛從八千多點漲到一萬三千點,時間只有短短六、七個月。短期來算,漲幅當然是很驚人,但這並不是要賣出的理由。愛榭克認為第一觀察指標,是GDP成長率是否持續,那背後原因當然是跟日圓貶值有關。

他提出一項根據美國聯準會(Fed)的統計,目前日圓名目有效匯率指數約九十八.六(以二○○○年為基期),是二○○九年以來首次低於一百(編按:一百以上表示高估),但實際上在二○○九年以前,日圓名目有效匯率曾長達數年都維持在八十附近,而同期間的日股指數位置最高曾來到一萬八千多點,距離目前日股還有五千多點,相當於有近四成潛在上漲空間!

買房贏家孫偉志跨海當包租公,報酬是台北五倍

日本長期上漲的趨勢,除了日股,另一個就是日本央行塑造通膨預期下,會受惠的房地產。投資日股不怕日圓貶值,但台灣人投資日本房地產,就要小心日圓匯率風險。

建築業出身、現在從事建築工程設計開發的中小企業主孫偉志,從二○一一年初開始在東京置產,當起越洋包租公,看中的是長期穩定的租金報酬率。 當時,孫偉志以八百多萬日圓(約合新台幣三百萬元),在東京明治大學附近買了一間小套房,做為首次海外置產測試水溫。目前小套房租金約每月新台幣二萬五千元,扣掉稅金和管理費等支出,租金報酬率還有六%至七%。

「三百萬元,在台北買房只夠付頭期款,卻能在東京買到一間租金收入穩定的小套房。」孫偉志說,若以每年新台幣三十萬元的租金收入計算,三百萬元的投資大約十年就能回本。

雖然日圓近三個月急貶,但孫偉志的投資並未出現匯損,當時新台幣兌日圓匯率是○.三五元,現在(四月初)匯率為○.三一元,貶值約一一%,但他的小套房已增值約一五%,足以抵銷匯兌損失。

同年三月,孫偉志再下一城,以一億三千萬日圓(約合新台幣四千萬元)買下位於東京新宿歌舞伎町、約七十坪的辦公室,而且,在三一一大地震發生的隔天,依約到東京簽約。

很多人以為,日本地震後,房價會大跌,結果反而吸引更多投資客危機入市,讓房價有撐。孫偉志把辦公室隔成四間,現在是滿租狀況。「目前有人出價三億日圓向我買。」但孫偉志不願割愛,著眼的是長期租金收入。

孫偉志表示,雖然東京的房價漲幅不如台北,但是租金報酬率比較高,目前台北市租金報酬率不到二%,但東京的租金報酬率即使扣掉稅金和管理費用,仍有六%至七%,相當於台北租金報酬率或台幣定存近五倍。

以孫偉志的過來人經驗,他直言,投資日本房地產,不適合炒短線,必須是中長線投資,持有五年到七年,才能避免匯率短期波動的風險及高額的稅金。由於海外置產不宜短進短出,也比較不適合手頭資金有限的投資者。

心法一:在日本借日圓,省匯損

孫偉志認為,日本買房要注意的第一項風險,就是匯率波動。隨著日圓急貶,日本房價比過去便宜。但如果日圓繼續貶下去,現在進場的台灣投資客可能會套牢。

以三千萬日圓的房屋為例,之前新台幣兌日圓匯價約○.三八元,現在匯價貶至○.三一元,換言之,同一房子去年買進要花新台幣一千一百四十萬元,現今只要九百三十萬元,現省二百一十萬元,打了近八折。

為了避免匯率波動風險,孫偉志建議,在日本貸款、借日圓買房,以租金收入來繳付房貸,就無須擔憂匯損問題。台資銀行如第一銀行、中國信託、兆豐銀行等,都在日本設有分行,自備款不足的投資人,可憑台灣財力證明和日本房屋向銀行抵押貸款,但依規定,房屋總價須超過三千萬日圓,而且貸款利息也較高,約二.五%至三%。

心法二:賦稅多,長線持有較划算

日本買房的第二大考量,就是林林總總的稅金,買房前必須精算成本。日本信義房屋不動產株式會社專案經理李芊億提醒,日本房屋有相當多稅務負擔及日後的房屋維修、管理費用等支出,是匯率成本考量外,須另計的額外成本。

相較在台灣,購屋者只須支付地價稅和印花稅等,日本買房還須繳交固定資產稅與所得稅等。此外,持有房子五年以下,出售所得稅達三○%;超過五年再轉手,則降為一五%,因此不適合短線投資。

【延伸閱讀】沒時間盯盤,就買基金——投資日股方法比較表

個股 方式:可透過國內券商複委託或上網開國外網路券商帳戶,後者成本比較便宜,可購買項目較多單位:買賣最低單位是1,000股 稅負:有證所稅(外國人20%),無證交稅 手續費:高,按成交金額計算 優點:報酬率波動大

基金或ETF方式:可透過國內券商複委託或上網開國外網路券商帳戶,後者成本比較便宜,可購買項目較多單位:依可購買單位數換算稅負:按基金發行公司所在地稅率調整手續費:低,最低可能不到1%優點:節省選股時間,追蹤指數

資料來源:國內券商 整理:蕭勝鴻

【延伸閱讀】日本買房,租金年報酬高達5.57%——東京買房試算表(以購屋成本3,400萬元為例)

管理修繕費 費用1.86萬╱月 租金收入 費用20.2萬╱月

委託管理費 費用1.2萬╱月 禮金(註1) 費用20.2萬

保險費 費用11.2萬╱年

固定資產稅 費用11.1萬╱年

稅理士(註2) 費用6.3萬╱年

所得稅 費用6.9萬╱年

其他 費用1萬╱年

年度總計 費用73.22萬 年度總收益 費用262.6萬

淨租金報酬率= (262.6萬(總收益) –73.22萬(總成本))/3,400萬(購屋成本)=5.57%

註1:在日本,房客搬進租屋處首月,要給房東1個月租金表謝意註2:類似台灣的稅務代理人資料來源:日本信義房屋 整理: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34

三檔日股 不靠安倍強心針照樣衝


2013-05-27  TCW  
 

 

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推動日圓貶值之賜,日圓貶到四年半低點,日本股市成為今年全球漲幅最大市場。

不過也有日本企業從二○○八年金融海嘯發生以來,股價一路上漲,無畏這段時間日圓兌美元曾經升值到七十六大關的影響。這些公司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以日本國內市場為主要營收來源,第二類是因本身特殊性享有競爭力。

第一類中有兩家公司值得注意:比價網站Kakaku以及醫療資訊服務網站M3。

快速更新拚出特色》比價網,近半年股價大漲

Kakaku(編按:中文可譯為價格網),是針對特定商品提供參加店家的即時報價比較、商品資訊、網友評價等資訊,價格網網站中以3C產品為中心,其他則有玩具、書籍、戶外休閒、保險、生活百貨等,簡言之就是讓消費者可以上網買到最便宜。

據網路流量網站Alexa統計,價格網今年四月份在全球排名第二百四十五,全日本第十八,光是四月份當月使用者數就高達四千三百萬人,以日本總人口一億二千萬來算,等於三個人中就有一人使用。

價格網創辦人?野光昭原在一家電腦儀器製造商擔任業務。他常在秋葉原等地調查自家與競爭對手的價格,他認知到不只廠商會四處比價,消費者也會比價,量販店也會到競爭對手的店面比價。

既然大家都有比價的需求,他便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設立一個叫作core prices的網站,他聘了一些工作人員去店頭訪價後發布在網站上,又邀請零售商、量販店主動到網站上更新價格,隨後跟著網路電子商務崛起,又設立討論區供網友交流使用心得,等到二○○○年才改名Kakaku。

後來價格網在具有創投背景的第二任社長?田?輝先生任內,又把比價服務拓展到餐廳、房屋預售、租屋、女性服飾、旅遊情報、電影情報等。價格網的收入包括業者入駐網站平台租金、抽成費、資訊服務費(分析消費者使用紀錄,賣給業者)、廣告。網站吸引人之處在於價格變化快,每天變三次,分別是早上十點、下午五點和凌晨一點,價差最多可以達到一百日圓上下。

雖然該公司整體市值只是同業日本雅虎的十分之一,卻成功吸引資金青睞,近半年股價漲幅高達一倍,再創歷史新高。

另一家網路服務公司叫M3。M3指的是Medicine(醫藥)、Media(媒體)和Metamorphosis(變態)的縮寫,是日本索尼(Sony)在二○○○年時成立,主要通過媒體和網路功能去改變醫藥界。

七分之五日本醫生愛用》醫療網,躍上全球前三強

它一邊連接醫生,另一邊連接藥廠,目前日本全國二十八萬名醫生就有二十萬名(約七分之五)用M3提供的網路資訊服務,營業額已是業界第一。

在日本,醫學生畢業後自行開業風氣盛行,但是在日本開業的成本非常高,大到購買CT(斷層掃描)、MRI(核磁共振造影)等先進設備,小到醫院中必備的空調,病人用的毛巾、拖鞋等,都需開業醫生自己打理,同時開業時需要的貸款與償還計畫,對於沒有經營經驗的醫生來說也是一大問題,而這些大大小小問題,統統能在M3找到建議。

光這樣還不足以有強大競爭力,因此M3透過進軍海外市場,擴大使用會員和資料量來穩固地位,例如在二○○五年也收購一家醫療網站韓國Medi C&C,當時這網站可是韓國八成六醫生都加入會員資格,隔年又收購了美國MDLinx公司。MDLinx是一家擁有二十四萬醫生會員的網站,該網站內容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是藥廠所進行的許多研究調查資訊。

這項跨國購併可以讓在日本的醫生、藥廠,以及其他醫療從業人員得到美國醫療市場動態。例如日本的藥廠可以通過它,知道自己的產品在美國的市場行情,以及美國醫生的處方動向等資訊。而這觸角也在二○○八年伸到歐洲。透過不斷整併,M3現在已經是全球前三大之一的醫療資訊網站。

研發人員占三分之一》工具機王,毛利率四二%

除了網路服務業外,製造業也有「不靠貶值」一族。

例如,全球工具機自動控制器龍頭發那科(Fanuc),這家企業的廠房位在富士山腳下,靠著無負債經營,從不開法說會、不接受分析師約訪,員工不准用e-mail只能用傳真機和電話報價與接單。據美國《彭博商業週刊》調查,這家數位控制系統及機器人製造商吃下全球六成精密儀器市場,因此中國前總理朱鎔基訪日時,也將它列為指定參觀公司。

發那科的員工,研發人員占三分之一,是日本同業中最多,去年整年毛利率高達四二%,傲視日本工具機同業。股價也證實發那科實力,從二○○九年以來到去年中,日圓從百圓大關一路升值突破八十日圓。包括一線大廠,如松下、豐田等股價慘跌,但同時期發那科股價不跌反而大漲超過一倍,並且率先創下歷史新高。

上述三公司的成功故事正驗證所謂「天助自助者」,匯率升貶對企業生存只是加分減分,唯有提高附加價值才能不被不景氣打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54

少陽談看好日股的理由(上)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737916

我們看好日本量寬的正面影響近一年,現在看來新一波量寬亦正準備在2014年推出,相信不難填補美國聯儲局的退市影響。今天,我們轉載林少陽一篇分析文章,分析日本推出「安倍經濟學」後,當地經濟以至銀行業的近況,從而讓大家進一步瞭解看好日股的理由。

……內銀股的估值其實不比海外上市銀行股便宜,因為全球的銀行股近年的市帳率,都是處於歷史性的偏低水平。以經濟規模與中國相當的日本為例,兩國的銀行股平均估值,都是大約在0.81.2倍市帳率之間;雖然以市盈率計算,內銀的普遍估值都比日本銀行低,但是那是由於內銀的呆壞帳撥備率,遠比日本銀行進取,換言之,日本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隱藏的呆壞帳風險,遠比內銀為低。

自去年底安倍經濟學射出第一支箭以來,日本經濟復甦已初見成效:截至2013年9月底止半年,日本企業的破產總金額跌至1991年上半年以來的新低水平,企業破產總金額自2000年 3月底止財政年度創出歷史新高的30.5萬億日圓(按當年1美元兌111.15日圓算,折合約2,744億美元)後,近年相關破產數字已有持續下降的趨勢,直至2008年雷曼事件及2011年日本海嘯及核災難後,相關數字又再度惡化。

去年安倍晉三第二度當選日本首相,隨即與日本央行攜手推出將日本通脹目標定於2%水平的貨幣量寬計劃,印刷天量貨幣推低日圓刺激日本出口工業復甦。截至今年9月底止半年,日本企業破產總額,已大幅縮減至只有1.8萬億或以年率計只有3.6萬億日圓(按目前匯率98.5日圓兌一美元算,約值365億美元)的水平,大約是2000年度高峰期的1/8

高峰期的主要破產金額,來自金融及保險行業(38.5%)以及房地產相關信貸(20.3%),不過,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相關行業佔破產總額已急跌至7.8%5.6%,取而代之的是建築及製造行業,分別佔27.7%17.4%,但若以絕對值來說,這兩個行業於上半年度的實際破產金額,只是微不足道的0.5萬億及0.31 萬億日圓,與高峰期的金融保險及地產行業的11.74萬億及6.19萬億日圓,不可同日而語。

2001年以來,日本銀行的整體平均呆壞帳比率為2.36%,而截至今年七月底止四個月,呆壞帳比率已跌至較為健康的1.75%,但與內銀只有0.51%的撥備比率相比,還是頗高的水平。目前偏高的呆壞帳比率,一方面顯示日本的經濟尚未全面復甦,亦同時顯示日本銀行的潛在盈利改善空間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呆壞帳率最低的是房地產貸款。

另一個可喜的現象,是日本企業過往每次出現經常性盈利上升的時候,他們第一時間只會想到減債,即使在無債可減的情況下,亦寧可不斷累積淨現金,都不進行大額的資本投資。過去一年的情況,已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不少日本企業盈利開始復甦,但是銀行的總借貸金額,卻同步增加,顯示企業已開始重新擴大資產負債表。

話雖如此,目前有一半的Topix非金融類成份股,仍然是處於淨現金狀態,他們重新擴張資產負債表的潛質,仍然是極之龐大。與此造成極之強烈對比的是,中國的大型企業(主要為國營企業),自2004年開始,持續擴大他們的資產負債表,即使是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後,在前任國家領導人的推波助瀾下,大型國企進一步推高已經非常偏高的負債比率。目前中國上市大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的穩健程度,很可能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系中敬排末席。相比之下,即使個別日本跨國企業於2011311核災難後經歷過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企業虧損,目前大部份的日本跨國企業(其實大部份美國及多家歐洲跨國企業亦如是)的財政狀況,都是遠比中國大型企業良好。

安倍經濟學的「三枝箭」,第一枝為於截至20143月底止年度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張一倍。到目前為止,日本央行的購買日本國債計劃,執行速度較原來的預算快了38%。在美國進行量寬之前,美國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大約相當於當時美國GDP20%,而日本央行在量寬之前的資產負債表則是日本GDP30%,但是現任日本央行行長黒田東彥在退任前,其目標為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將擴張至佔GDP60%。換言之,日本央行購買國債的金額,大約相當於美國聯儲局,但是日本經濟規模,不過是美國經濟的三分之一。換言之,日本央行的行動規模,其實是美國聯儲局量寬手術的三倍!

日圓貨幣供應急升,已於過去一年內顯著推低日圓匯率。下圓為日本自1994年以來的年度平均匯率。自今年41日至今,日圓的平均匯率大約為98.8兌一美元,相對截至20133月底止年度的83.15,美元已累計兌日圓升值近19%。可是,目前美元兌日圓匯率的水平,仍然只是剛剛重返19951996年度對上一個週期底部的水平。

一旦日本央行購買國債的決心持續,不排除日圓匯率,將重返100120日圓兌一美元,即過去二十年的正常波幅範圍!隨著日圓持續偏弱,日本出口企業盈利開始復甦,資產價格亦開始見底回升。

Picture 

安倍的第二枝箭,將是推出刺激經濟的基礎建設計劃。在東京主辦2020年奧運會時,日本將有超過1/3的隧道及1/4的橋樑,均已超過二十年歷史,有必要重新建設。據地理學家推算,圍繞泛太平洋的「火圈」(Pan-Pacific Fire Rim)存在一個大約100週年的地殼活動週期,由本世紀初開始,日本便踏入一個歷時長達2025年的地震活動上升週期。自2011311超級地震之後,日本已出現了超過2萬次強度超過黎克特製3.0級的地震,日本政府無論是為了刺激經濟,還是為了實際的需要,都有很大的誘因,增加基礎建設投入。

由於政府的收入緊絀,日本的公共開支自二十年前開始便持續減少,由於基建設施老化,近年公共開支已縮無可縮,並有重新上升的趨勢。

安倍第三枝箭為日本的經濟結構改革。為了刺激私人企業加強資本投資,日本政府早前宣佈,將企業利得稅由38%減至35.6%。為免減稅方案影響政府稅收,日本同時增加消費稅由5%加到8%。兩個稅制改革,同時由明年41日開始生效。

由於過去二十多年來,日本企業盈利持續不景,而獲利最豐厚的出口商則主要盈利來自海外子公司,日本政府難以向他們施以重稅,因此即使日本的稅率奇高,政府實際的稅收卻不多。事實上,現時只有27%的企業,是需要支付企業所得稅,減稅或有機會減少企業避稅的誘因,同時刺激企業盈利及股票價格上升,安倍的目的是希望股票市場的財富效應,推動經濟重拾升軌。

出乎大部份人的意料,日本目前的失業率,其實是眾多成熟經濟體系裡最低的,而且失業率自2009年以來,一直在持續改善之中,現時的失業率其實不足4%,相對美國是7.5%,而德國則是略低於7%。日本的失業率偏低,主要是因為勞動人口持續下降,不過由於過去經濟處於通縮階段,工資並沒有向上升的動力。

隨著日本今年第二季開始告別通縮,加上日本企業盈利復甦,我們已開始見到企業重新派發花紅,而職位空缺亦在加速增長,預期工資上升週期將有機會於短期內重臨,這將有效減低消費稅增加對國民消費力的負面影響。預期增加消費稅對國民消費力的消極影響,預期政府從消費稅的增加,將提供足夠的財政資源,進行基礎建設投資,同時抵銷減企業所得稅的影響。

(第一部份完) 』刊於1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28

少陽談看好日股的理由(下)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746236

日本的「安倍經濟學」於第三箭遇到樽頸,市場難以從結構改革中找到即時利好因素,因此,繼續以弱日圓作為炒作指標。但事實是,一些蛛絲馬跡顯示日本號列車正由駛向死胡同的方向緩慢轉向,我們會從今天這篇文章繼續看林少陽分析他看好日股的理由。

『……無論是經濟學者、投資者或普羅大眾,至今對「安倍經濟學」的成效,至今仍未達成任何共識。看淡日本經濟的學者及公眾,主要的論據來自日本的人口結構。

眾所周知,戰後日本人口增長速度於1975年見頂,過去二十年來,日本的出生率一直持續下降。但是,由表一可見,除了19401945年太平洋戰爭期間,直至2010年之前,日本的總人口仍然每隔五年,錄得不同程度的升幅。自2010年日本總人口於1.281億見頂之後,便開始逐年回落,於2012年底,日本的總人口已回落至1.267億人,兩年內人口減少近140萬人,減幅超過1%

Picture 

雖然如此,一個很多投資者忽略的數據,是自2012年開始,日本的出生率竟然在這個時候開始回升。2012年的數字是每個女性平均生育大約1.41個小孩,而20012005年日本歷來出生率最低的時候,該數字是1.32

本欄有一個暫時未獲實證考驗的理論,就是人口結構的變化,會隨著經濟發展的情況變化。個人會因應自身的利益,調節自己家庭的生育計劃。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增長營養吸收改善,加上社會醫療設備及技術的改良,已發展國家的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延長,國民要為自己更長的退休年紀,提供更充裕的財政儲備。

另一方面,社會教育持續普及化,令每個小孩的生育及教學開支佔家庭收入的比率,相對我們的上一代大幅增長。在預期壽命延長及教育經費幾何級數上升兩大壓力之下,出生人口出現結構性的減少,是全球成熟經濟體系必然出現的現象。在經濟持續下滑的年份,受薪階層工資有下調壓力,生活朝不保夕,計劃生育這項重大的長線投資(娛樂開支?),當然是押後進行。

不說不知,由於社會人口減少,加上老齡化的問題,日本工作人口正逐年減少,令日本成為已發展國家中,其中一個失業率最低的國家。截至2012年為止,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已由1990年的12%,急升1倍至24%。部份統計學家甚至預言,到了2060年,日本將有一半人口為老年人。

這是人口長線結構性變化的力量,要扭轉形勢並不容易。不過,正如2012年日本的出生率竟然絕地反彈一樣,世事的變化,往往是出乎(常人)意表的,因為常人應用的是想當然直線思維邏輯,他們忘記了歷史的演變,其實是曲線而非直線進行的。

隨著日本核災難之後,災後重建的動力,推動了出生率的週期性反彈。情況其實與香港2003年沙士之後,出生率便見底回升一樣。出生率的回升,有助經濟活動的復甦,而經濟活動的復甦,亦推動就業率、工資增長及生育下一代的慾望。

當然,我不是說日本的人口結構,將於未來五年內,出現極之奇妙的變化,這是不大可能會於短期之內發生的。我只想指出,即使是出生率的變化,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與經濟週期同步發展。

因此,安倍經濟學的精髓,仍然在於其能否扭轉群眾對通縮的期望。因為在通縮的環境下,延遲消費提升現金購買力,延遲消費變成一個最理性的行為。但是一旦通縮結束,消費者的行為便會出現微妙的變化。正如已故貨幣經濟學大師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所言,通脹只不過是一種貨幣現象而已。只要印刷足額的貨幣供應,一個經濟是不愁沒有通脹的。

很多投資者忘記了一個傳媒不敢寫的事實,就是貨幣的匯率,從來都不是純經濟學現象,而是國際政治經濟角力的結果。日本受到美國的軍事及政治保護,匯率政策當然要聽命於美國。因此,當2008年美國大佬有難的時候,日圓率先犧牲本國國民的利益,急速升值,以配合美國的金融海嘯的災後經濟重建計劃。

個別日本的出口商,甚至被美國及國際傳媒刻意抹黑,有事實為證安全可靠慳油實惠大方的日本車,竟然被指安全係數不足,整個世界幾乎同一時間被傳媒威嚇到不敢買日本車,改買正在申請破產保護只懂生產大食冇型不見得特別安全的美國車,當然歐洲車亦間接受惠於美國佬的日本車負面宣傳,但不要緊,美國有其他的辦法對付歐盟,歐盟的銀行已於2008年前,被利慾驅使買入了大量的美國毒債,當然德國總理受到美國CIA的長期監聽而不自知,則是後話。

去年底,安倍上場後,日圓持續大幅貶值,我們猜測那是獲得美國首肯的。基於我們對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理解,我們幾乎可以肯定,今次日圓貶值,不會像對上幾次一樣那麼兒戲。

另一個看淡日本經濟一派的理據,是日本政府的負債佔GDP的比率,為所有成熟經濟最重的,目前已超過2倍的GDP。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安倍宣佈由明年41日開始,要增加消費稅至8%。對上一次增加消費稅,已是1997年的事,但是增加稅收之後,日本仍然是OECD國家中,消費稅率最低的國家(圖一),明年增加至8%之後,亦只是加拿大之後第二低稅率的OECD國家。

Picture 

2012年底之前,日本的樓市為過去30年最低的水平,個人置業的意欲不足,地產商銀行及地產經濟,都沒有生意好做。隨著近期的通脹開始重返正數,並向著2%的通脹目標邁進,日本樓市已開始有復甦的跡象。個別日本的REITs及地產商的估值,已因此率先升至天比高的水平。反觀,同樣受惠於日本通脹重燃及樓宇信貸復甦的銀行業,則仍然處於1倍帳面值的水平,估值甚至比很多香港投資者以為很便宜的內銀股更加便宜。

正如上期本欄所言,日本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已經見底回升,企業開始減少囤積現金,增加企業投資,未來日本的信貸需求已見底回升,這對日本銀行業是一個很正面的訊息。

除了銀行及地產業之外,日本的出口業同樣受惠於日圓的見頂回落。雖然TOPIX及日經平均指數今年5月見頂之後,已調整一段時間,但是個別股份仍然持續創出新高,反映雖然目前沒有明顯的資金流入(尤其是日本的民眾,到現在仍然對政府的連串刺激經濟措施無動於衷),但是留在市場的資金,仍然在積極找尋受惠於上述宏觀形勢的投資機會。

日本股市今次的週期性復甦,很可能是一個五至七年大型資本市場牛市的初步階段。』刊於1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25

日股今年大波幅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880490

跟股友談論海外投資在2014年的大體看法,今天先談亞洲這方面。我個人認為,大中華地區最值博,日本股市經過一年大漲,今年會因要面對更多的市場懷疑而進入波動期。事實上,美國收水,日本放水,投資者是否一定會跟着量寬走?今年日股「開年」失利,就好像告訴大家,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根據東京證交所發布的資料顯示,去年大漲57%的日股今年1月淪為最悲情的亞洲股市,外資1月份最後一周(截至31日),淨超賣日股7,520億日圓,創下20106月淨賣超9,160億日圓之後的單周最高淨超賣金額。總計全月從日股流出的金額累計達96億美元,約為亞洲第二大遭外資拋售國家——韓國的近四倍。

26日,日經225指數收在14155.12點,今年來已大跌13.1%。日股教人猶豫的是「安倍經濟學」的成效有太大爭議。回顧「安倍三支箭」,第一支是貨幣政策,目的是要日圓貶值。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上台後,把央行買債規模及貨幣基礎擴大兩倍,每日買債規模增加至7萬億日圓,買債年期不限,每年增持日本國內ETFREITs。這支箭明顯地開水喉,亦擺明車馬要刺激股市、地產,目標是在兩年內把通脹谷到2%。第二支箭是財政刺激政策,增加基建投資。

然而,最受懷疑的是第三支箭,也是決定成敗的一箭,安倍目標是要激活企業發展,但要發這支箭,涉及日本經濟結構改革,觸及敏感政治問題(如稅項),既要改變外資對投資日本的觀點,更要改變本土企業對前景的看法,最終還要移動多年來一沉不振的工資。然而,急急上調銷售稅實屬兵行險着,因為工資未漲,收入沒增,上調銷售稅隨時摧毀剛萌芽的消費信心,故「安倍經濟學」成效至今未獲看好。

然而,有趣的是,正正由於日本會於4月上調消費稅,故市場預期安倍政府或將於2014年第一季進行補箭,包括再補第一支箭──加碼放水量寬,並再補第三支箭──推出更多經濟改革細節。因此,野村證券分析師田村表示,日股當前水準是值得買進的機會。事實上,日股市盈率已從2013年底的16.6倍下滑至14.1倍,低於美股的16.8倍;若再加上迄今日本大型企業的稅前季度獲利較一年前增長超過40%,讓許多分析師認為目前是進場撿便宜的大好時機。田村說日股在這波長達十五個月的多頭漲勢期間,市盈率多停留在1416倍的範圍,他認為市盈率不會再降。

目前,市場上對日股看得最牛的是Jefferies策略師Sean Darby,他甚至預測日本有機會結束「資產負債表衰退」。Darby認為,日股在2014年有三大主題,一是企業開支明顯增加;二是企業在國內及國外併購活動增加,以整固這些公司的市佔率;三是整體工資見上升,從而刺激消費。市場對日本工資上升雖未感樂觀,但Darby反而預期,上調消費稅後,加上入口物價漲升,2014年「春鬥」(Shunto,即工資談判)會有希望。

野村證券報告指出:「日股今年會是全球報酬最高的股市,是全球股市首選。」除了企業盈利因素外,野村還提出日股大漲的其他兩個關鍵。其中一個是今年1月推出的「散戶投資免稅優惠」方案(Nippon Individual SavingAccount,簡稱NISA計劃)。只要投資者將資金投在股市、共同基金、與指數型基金(ETF)上,能享有紅利與資本利得五年免稅優惠。另一項刺激日股的因素則為日本「政府年金投資基金」(GPIF),將加重投資在日股的比例。野村預測今年中時,日本政府就會決定GPIF對日股的投資比例。

為了鼓勵國民把積蓄投入股市以支持企業及經濟發展,安倍推出的NISA准許國民開設「免稅炒股戶口」。日本現有的股息稅及資本增值稅稅率均為20%,若使用NISA戶口則可全免,讓不少國民感到很「着數」。各證券行視此為肥肉,紛紛加強宣傳及舉辦投資講座。目前日本家庭坐擁高達800萬億日圓的巨額存款,但多年來只白白擱在銀行,賺取微乎其微的利息回報,如今日本政府拋出如此吸引計劃,相信可誘使部分的零售資金由存款轉投股市,從而推高市場走勢。

據當地媒體報道,計劃實施短短兩星期內吸引逾500萬人開戶,而且該500萬新開戶者多數是年輕新一代,他們未嘗過當年「3萬點爆煲」的傷痛,有望成為股市生力軍。一時之間,沉寂逾二十年的日股市場乍現潛在性生機。問題是,儘管股市上揚會營造「安倍經濟學」政策成功的形象,從而令安倍有更多空間推行改革,但他的一付心神卻放在政治表態上。

那麼,當大部分投資者對日股依然在套利與增持間舉棋不定之際,2014年應否買日股?我個人認為,日股在2013年玩「一路向北」,2014年會轉玩「大波波」。因此,我們建議讀者隔岸觀火HOLD,或嘗試波幅操作,直到安倍減少政治表態,更多的關注經濟之時,才單邊造好未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84

追隨“國家隊”出擊 5000億美元日本養老基金有望支持日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847

最遲從明年第四季度開始,全球最大養老基金——日本的政府養老投資基金(GPIF)把錢投在哪里,5000億美元規模的日本小型養老基金也會把錢投到那里。

日本厚生勞動省官網公布,所有公立養老金管理機構都必須在明年10月以前使用同樣的投資準則。

彭博從相關顧問處獲悉,三家合計約2960億美元規模的日本公務員和私立學校教師養老金管理機構決定,將仿效管理資產約合1.23萬億美元的GPIF配置資產。另有管理規模共約2050億美元的小養老基金也將遵循GPIF的比例調配投資。

據彭博統計,如要與GPIF保持一致,上述三家管理規模相對較大的養老基金將不得不拋售640億美元日本債券,同時買入190億美元日本股票。因預計養老金會增加持股,截至昨日,東證指數自今年4月14日以來已回漲13%。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旗下東方匯理銀行( Credit Agricole CIB)首席日本經濟學家Kazuhiko Ogata分析認為:

對日本國內股市的影響會比預期的大,因為這三家基金今後要配合GPIF就得增持日股。他們的日本債券持倉目標現在都比GPIF高。

彭博調查預測的中值顯示,GPIF將把日本債券持倉的目標比例由60%下調至40%,將日本股票持倉目標由12%上調至20%。這一調整意味著,上述三家相對規模較大的日本養老金將投入2萬億日元買入日股,同時拋售6.6萬億日元的日債。

管理資產約700億日元的日本德盛安聯投信(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Japan Co.)首席投資官Kazuyuki Terao認為,其他基金效法GPIF投資會產生明顯影響,股市下跌時他們會買入,這樣就為日股提供了支持。

上月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今年一季度日本股市大跌,日經指數重挫9%,GPIF因此近兩年來首次虧損。

當時Kazuyuki Terao說:

“問題在於他們未來的回報率。他們怎麽做都有風險,但當他們考慮最佳風險報酬組合時,60%的國內債券目標顯然過高。”

股市, 日本股市, 養老基金,日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20

經濟不佳又如何?企業盈利增長助日股依然“香餑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89

盡管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日本經濟依然處於掙紮之中,不過投資者對於日本股市的熱情並未受到影響。日本企業盈利的增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金湧入日本股市。

日經指數自2014年4月的低點已經反彈14%,接近8個月高位,並且整個2014年的表現也回升至上漲2.1%左右。有消息稱日本內閣本月將宣布1.2萬億美元的退休基金入市,這引發了市場的做多情緒。而日元的持續貶值也讓日經指數的上揚更為穩固。

當然,更為關鍵的一點是,日本企業的盈利水平正在明顯回暖。截止到上周五的數據顯示,日經14.6的市盈率遠低於標準普爾指數18.9水平。企業的收益表現已經達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水平,這為股市的漲勢提供了基本面支撐。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統計,過去連續7個季度的日本企業收益表現均好於市場預期。

不過對於日本股市而言,同樣有一些風險值得關註。比如日本央行短期不願意進一步放水刺激經濟以及可能的消費稅問題都會引發市場的樂觀情緒。國外投資者對於日經的態度也十分善變。6月和7月日經呈現凈買入狀態,8月卻轉為凈賣出。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更多更為明顯的信號出現才可能是入場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67

進退兩難:安倍若不如期上調消費稅 日股或崩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07

abe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主席、前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Adam Posen警告,海外投資者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愛情故事”可能已處於危險邊緣。

Posen擔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若食言,未將日本消費稅從當前的8%上調至10%,這可能導致全球投資者拋售日本股市和日元。

“如果安倍決定延後上調消費稅,那麽日本股市有崩盤的實質風險,遑論取消上調消費稅的計劃。”

今年4月份,安倍政府將消費稅從5%上調至8%打壓了日本經濟,該國經濟萎縮程度創逾五年來最大,這令安倍不得不考慮是否延後或取消將消費稅進一步上調至10%的計劃。

他在上周接受NHK采訪時明確表示,雖然通過上調消費稅滿足不斷增加的社保支出需求是有必要的,但是否應該按原定計劃時間執行取決於經濟的健康狀況。

不過日本經濟大臣甘利明暗示,日本政府年底前將按計劃執行第二輪消費稅的上調。他認為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刺激將確保上調消費稅不會影響日本經濟的複蘇。(點此見華爾街見聞網站相關文章)

Posen認為,延後上調消費稅將考驗國際投資者對安倍的耐心。之前這些投資者一直支持安倍推動日本經濟擺脫15年來的通縮,重振財政秩序的努力。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表示,預算整固對日本財政和未來經濟至關重要。

Posen也同意黑田東彥的觀點,認為日經225指數自2013年初以來漲幅超過50%,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海外投資者對安倍經濟學的支持。據日本證交所的數據,自2012年12月至今年8月,海外投資者凈買入日本股票金額累計達到14.3萬億日元。Posen表示,

“若安倍難以勇敢面對日本的財政形勢,海外投資者亦然。伴隨而至的日元貶值可能足以令通脹損及安倍極力想推動的實際收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