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我看《股票作手回忆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a3un.html从文采来看,本书较为平淡,当然,此类并非小说类的作品更适合以这种口吻来阐述,架构和线索也清晰简单,循着Jesse Livermore投机生涯路展开,在此过程中他的理念也由感性走向理性和成熟,中间穿插着许多小故事,虽然有些足以令人惊心动魄,但作者照样没把精力放 在“扣人心弦”上,书中人物关系简单,以第一人称叙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记事本,中间夹杂着许多即时的心得。在投机(或投资)理念方面,道出了许多 非常朴素的经验(或者真理,至少到目前为止),并勾勒出Jesse Livermore的交易体系的框架,从中不难发现,虽然路有千万条,但很多根本性的东西却是相通的,文中的多条“规则”与江恩所推崇的不谋而合。

交易体系方面, 系统交易方法。

行文时未刻意区分Jesse Livermore和书中主人公,下面特意附了一文《股市行家杰西》,是关于Jesse Livermore的介绍,在Jesse Livermore自己所著《股票大作手操盘术》一书的末尾也有其人简介,对比之下可以看到,二者的经历非常近似,似乎没有必要刻意进行区分。但看到不少看好此书或看淡此书的朋友似乎都有以成败论书的倾向,或因Jesse Livermore曾有的成就而极其推崇,或因Jesse Livermore的终局而完全否定,如此一来,倒确实应进行一下区分,同时也明晰一下读书的目的。
如果一定要循着成王败寇的思路来批判,那也不妨来查看一下文中是否有蛛丝马迹给出L最终失败的潜因。我想,不能简单地说假如当初如何如何,就如何如何,一 方面,这立即就成了马后炮的典型案例,另一方面,仅仅从方法论去反推是没有建设性意义的。比如说L最后一次投机失败,我们当然不能说,假如在这次交易 中……那么……,如果失败是注定的,它只会换另一个时间、地点和方式来进行。一定要用假设的说法,假设L每次盈利后都提取一定的比例留存,假设L……,假 设L……,假设之假设之后会发现,那肯定不是L了,而且这个假设的L也许连曾经有的成就都会被假设所剥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朋友就常用“假如”的句式来 解释失败的原由,这其实是逃避的做法,甚至在方法论上都难有进步。那么,在书中,失败的阴影到底藏在哪里呢?在方法论之前,还有个“世界观”,方法论是被 思想和理念指导的,我来推测(当然还有猜测)L失败的根源,在多次东山再起之后,L对失败的判断明显带有过多的乐观主义色彩。
其实,L的失败必然违背了他从前遵守的原则,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如此,人性的弱点又一次战胜了出类拔萃的人,和击败其他亿万普通群众一样。在对赌行,L总 是屡战屡胜,以至于几乎将对赌行视为提款机,如果不是对赌行通常规模较小,满足不了L大手笔操作的要求,同时,大大小小的对赌行都对L实施关门政策,甚至 在采用“替身战术”之后也被察觉并封杀,迫得L走上正规的投机路,并有机会“真正掌握了投机”。但L初入行却屡战屡败,不得不屡屡借款,并想方设法在对赌 行赢得利润后再次返身搏杀。在书中,L濒临破产或已经破产的情况出现的概率是比较高的,但,L是成功的,从谷底到高峰的历史重演了数次,尽管L再三强调吸 取教训、不再次犯同样错误,书中有这么句话:如果一个人不犯错的话,那他一个月之内就能拥有整个世界了,但如果他不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的话,那就连上帝 所赐的东西都得不到一件。可是在太多的胜利面前,L对风险的认识确实在淡化,书中有轻慢风险的口吻,“我一直认为假如只花一百万就能得到教训,何必花去那 么多呢?不过命运之神不总是让你自己开价。她把受教育的乐趣让给你享用,然后把帐单呈上来,她知道无论数目多大,你不得不付帐。”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句话听来是那么耳熟,在很多证券类书籍上都能看到,当然,它的渊源比三大假设中的历史会重演要早上N年。书中L也说了一句老话:华 尔街没有新鲜事。幸好,世事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否则该是多么无味,其实,丰富多彩的也许都只是形式,但已足以令人沉醉。无论是成败,也难以简单复制,理念 的形成有特点的环境,就象没有绝对的真理一样,我们只是力图寻找共性的东西。

《作手》中对于交易体系比较直接的阐述有以下章节,是框架性的。不过没关系,从L自己所著的书以及其他人评价和介绍性的文章中还可以继续了解,我记得有的朋友还根据其思路编写了公式。大家继续聊。

***********
我所说的一切说明了我交易体系的精髓就在于研究行情走 势。我只不过认识到了价格最有可能以何种方式运动,我会多 实验几次来检测我的判断。我是开始交易以后就观察价格对我 交易指令的反映。

当我买股票时我愿意以较高的价格买入,抛出时我必须低 价抛出时,许多有经验的交易商都表示怀疑,这实在叫我感到 惊讶。如果一个交易商坚持投机之道的话想赚钱不是难事,也 就是说,等着最小阻力线确定后,一定等行情走势说上涨时再 买,行情走势说下跌时再抛。他可以在上涨的过程中积累自己 的头寸,先买入总量的五分之一,如果没有利润的话,他就必 须停止增加持股,因为显然他从一开始就错了,他至少暂时错 了,而犯错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带来利润。

我做棉花期货一直很成功。我有我的一套理论,交易中我 以它为准则。假如我决定做四万到五万包,那么,我就会象我 告诉你那样去研究行情走势,看看到底该买还是该抛。假如最 小阻力线显示出上升趋势。那我会先买入一万包,我买了以后 ,如果市场又上升,我会再买一万包,是同样的道理,然后, 如果我能得到二十点的利润,或者一包赚一块钱,我会再买两 万包,这样我就满仓了,这就是我做交易的方法。但如果买了 一万或两万包以后,出现浮动亏损,那么就平仓,因为我错了 ,可能只是暂时的错,但我说过无论什么错,都无利润可言。

我一直坚持自己的系统,并由此一次大行情也没错过,在 建仓的过程中,总会先亏掉五六万美元去测试市场。这看起来 象是个过于奢侈的测试,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当真正的行情 开始时,这点亏损立即就赚回来了,只有抓住机会正确行动才 赚得着钱。

我已讲述了我做交易的系统方法。只在赢的时候才下大注,而 错的时候只亏一点探测性的赌注非常英明。如果按我说的方法 去交易,他就总可以持有有利润的头寸,赚得丰厚回报。

职业的交易商总是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系 统,其建立在他们对投机的态度上。我记得我在棕榈海滩遇到 一位老绅士,我一下想不起他的名字了。我知道他在内战期间 回来,在华尔街有些年头了,有人告诉我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总是说世上没什么新鲜的东西,至少 股市上没有。

老伙计问了我许多问题,当我说完我的通常的操作情况, 他点点头说:“是的,是的!你做得很对,你创造的这种方法 ,你的思维方式使你的系统成了种对你有利的系统。我记起帕 特·赫尔尼来了,听说过吧?他可是个出名的运动员,他在我 们那儿有个户头。是个机灵的小伙子,爱激动,靠股票赚钱, 因而总有人向他讨教。他可从不说什么,要是他们直接了当地 求教,他会说出他最喜欢的跑道上的箴言:‘你不赌就永远不 知道。’他就在我们的办事处作交易,他会先买一百股某种正 火的股票,然后,如果上涨了百分之一,他就再买一百股,再 涨再买。他常说他参与这种游戏可不是给别人挣钱,因而他总 在最后一笔买单以下1点处放着止损单。价格要是涨上去他就 再买。有百分之一的回调他就平仓了。他宣称他觉得亏一点以 上就傻透了,无论这亏损是出自他原来的保证金还是他的浮动 利润。”

“你知道,职业赌家对长线不感兴趣,只想要稳妥的钱, 当然长线做对了还是不错的。帕特在股市上从不听信小道消息 ,也从不企图在一周就弄个二十点。他只想赚得能让他过得好 。我在华尔街遇到过的成千上万的外行中,只有帕特·赫尔尼 一个人把投机看成是和轮盘赌一样的概率游戏。但他却具有很 好的下注方法。

赫尔尼死后,我们的一个顾客,过去常和帕特一起作交易 ,学他的方法在兰卡万拿赚了十多万,然后转去做其它股票, 因为他赚了银多钱,他觉的用不着再用帕特的方法了,当价位 回调时,他没有砍掉亏损还反而听之任之好象损失是利润似的 ,当然钱全亏光了,他最后还时欠了我们几千美元。”

“他四处闲荡了两三年,钱赔光后他还兴奋了很久。不过 当他自我表现时我们也没有反对他。我记得他常公开承认他不 按帕特·赫尔尼的方式交易简直是太傻了。得了,有一天他十 分激动地跑来找我,求我让他抛些股票。他过去是个好客户、 不错的小伙子,所以告诉他我个人愿意给他作保一百股。”

“他抛了一百股雷克·索尔,那是1875年,比尔·特瑞威尔 斯正在抨击股市,我的朋友罗伯特最佳点位开始抛出,在下跌 的过程中,他就在一直抛出,就象他以前遵守帕特·赫尔尼的 系统时常做的那样,非常成功。”

“好了,罗伯特以金字塔式加码,成功地抛了四天,他的 户头就有了一万五千美元的利润。我发现他没放止损单,我就 提醒他,他说暴跌还没完全开始呢,他可不想被一点的反弹就 挤出去。那是八月份,到了九月中旬,他向我借十块钱去买一 辆童车,为他第4个孩子。他没有坚持已被他自己证实的系统 ,这就是大多数人的问题所在。”老先生向我摇了摇头。

他是对的,我有时觉得投机一定是种神奇的职业,因为我 发现一般投机商都趋于违背自己的本性。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弱 点,这弱点对于投机成功非常致命,而正是这种些弱点才使得 他受同行欢迎。

投机商最主要的敌人往往是内心产生的,它与人性的希望 与恐惧是不可分割的。在交易中,当市场对你不利时,你每天 都在希望这是最后一天,但你失去的总比你估计的多,当市场 按你的方向走,你就怕了,也许第二天你的利润就没了,你就 撤了,太快了。恐惧使你不敢去赚你本该赚的钱,一个成功的 交易商必须同这两种根深蒂固的本能作斗争,他必须推翻这你 可能会称之为本能的冲动。别人充满希望的地方他该害怕,而 别人怕的地方他该充满希望,他必须害怕他的亏损会发展成无 法承受的亏损,他必须希望他的利润能增长成巨大的利润。象 平常人那样在股票上赌博是十分错误的。

我十四岁就开始了交易生涯。这就是我所做的一切,我想 我知道我在说什么。经过三十年的交易,赚几美元的交易做过 ,赚取几百万美元的交易也做过,我总结出以下结论:一个人 可能在某个时候可以击败一支股票,但没有一个人可以击败股 市!一个人可能以买卖棉花、谷物赚钱,但没人能够击败棉花 期货市场或谷物期货市场。就象跑马一样,一个人可以赢一场 赛马,但他胜不了跑马赛。

如果我知道如何使这些结论更有力、更显著,我一定会这 么做的。如果有人反对,也没什么区别,我知道我所说的这些 不可否定的结论是正确的。

先应该说我自己对杰西是崇拜的。不论别人怎么说,我在他的书中学到的东西比我在其他一百本书中学到的要多。
他是成功的。有些人会说他是个失败者。我不想多论,哲学上的生命的意义没有必要在这里争论什么。说说市场吧。

他的失败是如何造成的,首先,我这里没有他失败的比较详细的资料,所以我说的东西很可能是不客观的。如果有哪位有他的失败资料,如你能给我,吾将不胜 感激!有些资料是没有价值的,比如说一般的书中写的索罗斯攻英镑等事例。只是我们的政府出于政治的需要,人为的丑化。使人们认为他就是个大赌徒,其实,我 们没有等到客观的资料而已。据集合多项资料而论,索罗斯在操作时赌性并不如许多人想的那么强。他做好了充分准备,并时时准备接受失败的人。

我认为杰西的失败源于“执著”。
能想起他在操作咖啡的事例中所讲的吗?它用自己的理性分析,得到的结论是要上涨,而由于书中介绍的原因。他失败了。不论当初他的分析是多么的正确,他 没有想到对手会用那么卑劣的手段,对吗?结果,他失败了。在这个事例中,没有看到他如以往的反思。而是在书中“指责”对方。他用的方法是什么,是比我们大 多数人用的自以为是的技术啊,基本啊更本质的东西。他对他的方法有信心吗?当然,可是就是因为这个他会失败。
当我们总结技术,等到一个操作上的技巧的时候,哪怕我们对了二十次,可能没有哪个理性的人会说自己掌握了十足的真理,都会在心里提示自己,可能也会有 错的。(这里以高手为分析对象,一般的股民连分析的必要都没有)因为自己知道自己的方法来自于并不“硬”的根基。可是当我们所用的方法不是这个线哪个线之 类的东西,而是基本经济分析时呢,自信心自然会更强些。知道自己的根基更“硬”些。如果自己使用的方法在很长的时间内等到不断的验证。成功次数非常多,你 对其信心呢?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这种经过实际的检验的分析方法。
长期资本公司的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扎实不扎实。结果呢?你说他是因何而死?坚持!
当物理世界的不确定性成为本质特性时,当数学的根基“集合论”也存在不可解决之悖论时,我们“确定”的是什么呢?
所以,我要时时提醒自己。当获利一定的成功时,不可执着。在世界面前保持小心。对未知的东西要有敬畏之心。
如果赌性十足,又是次次下重注。没有其他的结果,必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8

你别无选择(回忆与总结)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dbmx.html




1、未来因你而变 《预见未来》里的克里斯,天生具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但他从小就在痛苦中度过,各种机构、政府、医院都对他极感兴趣,以至他快乐的童年都在测试和研究中度过。成年后的克里斯隐形埋名混迹于拉斯维加斯,不时去赌博一下赢点小钱。因为一个恐怖组织预谋要炸毁洛杉矶,FBI特工找到了克里斯帮忙。然而,这预测未来的超能力却令克里斯痛苦万分,因为他预测到无论多么努力,洛杉矶最终还是会被炸毁,而且他的爱人也会在此劫难中死去。
关于市场,可以测,也可以测得很准。但由于预测者的介入,结果将因此而变,而修正后的再介入导致市场的再改变,时间轴在这种不断的变化中向右延续......
对于预测,始终要面对的:
 
   一是如何尽可能地减少自身产生的干扰,最终,操作将受限于市场容量;
 
   二是如何不断地修正,快速反应去选择最优解适应。   2、动态的价值,个性化的估值
不同个体对价值的理解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体,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价值的看法也是变化的。除此之外,价值本身也在随经济周期不断变化。
一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钱?没有人知道。公司管理者对公司的认识,不会比普通散户高明多少。
抛开大时代的背景,抛开产权明晰和法制保障的基础,价值,真的可以估吗?如果拿计算器就可以DCF出一只股票的价钱来,即使母猪不会上树,杀人越货、作奸犯科的事也一定会少很多。
投资的真正风险,不是值得投资的公司有多少,不是会不会去估值,而是你处于什么样的时代,以及你能否正确地认知你所处的时代。 3、交易的本质是哲学
交易之道,无非是一买一卖。但何时买何时卖,风险喜好程度不同,周期不一样,结果不尽相同。选择承受什么样的风险,交易什么级别的周期,本质上源自对市场和对自我的认识。你是谁?你来自哪里?你能做什么?
对于初级别的交易者,买卖点是严格的,做且只做沿均线方向的匀速或略加速度突破,“突破”之外另一要点是选择止损代价最小,如30分钟级别做多则1865买2050卖;对于高级别的交易者,有定理,无定式,只要有波动,任何时点均可交易。
交易,是改错的游戏,每一笔都是一次全新的开始,重要的不是你曾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而是你准备怎样做。 4、换一个视角,你看到的是另一幅影像
任何事都有很多面,股市也不例外。Jesse Livermore的悲剧根源,在于“凡事都有两面,但是股市只有一面”。资本是逐利的,市场对财富进行再分配,但世界总归是公平的,只有大德之人才能最终掌握大量的财富。
1965—2006年的42年间,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公司年均增长率为21.4%。把这做为一个极值,考虑收益率曲线分布特点给以修正,再乘以经验值、资金管理系数、信息滤网水平,多少?
统计1000次的短线/超短线交易均值收益率,多少?
冲进杀出的,不如看看书、陪陪家人,你的人生财富级别,只与你的品质有关。  很多时候是人品问题,昨天去看了电影<当幸福来临>,看到一半,就知道这个故事描绘的原型现在已经至少破产,他总是处于随机中,再好的能力也 要处于对应的时代背景中,半年前见到一村夫,传说中胳膊上能跑马那种,腰围体格,都是标准的历史武将那种,若早生1800年,或是颜良文丑之类人物,而今 只能守着自己这点店面,靠力气吃饭,相对来说真懂金融的懂经济的,对各个时代的适应度最高,另一种就是黑帮了,未来3年国内各个城市与区域的黑帮基本都全 换新颜,退役军人与失业者与落拓知识分子在尝试互相组合,你的选择必须适合时代的背景,并顺应未来的趋势. “做且只做沿均线方向的匀速或略加速度突破”  5、持股的信心来自哪里? 不是第一次写下这个题目,但对于答案,这次却比以往更要清楚。
“国人是没有信仰的”,我也是这样,我曾经笃信持有股票就是持有公司的一部分,持股的信心来自于对公司价值的深入了解。在市场里混久了,终于明白,实际上,持股的信心在不同的市场上、处于不同的时代和对不同的投资者是不同的。
对于经济周期、行业本身和公司内在价值的深入了解,确实有助于增加持股的信心,但对普通投资者其实是很困难的,即便透彻地理解上述三方面中任一方面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求你有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有足够的实践经验。
读原复生财经评论,最让我佩服的地方,在于其能够仅用区区数千字说清一家公司,这种功夫不是一般人可以有的,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持股的信心在于一个良好的资金管理体系,它是你长久存活的保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43

金山軟件回憶錄 goldone


http://hk.myblog.yahoo.com/goldone04/article?mid=573


記得上年筆者仍然在討論區活躍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跟一位網友分析金山軟件,十分雀躍及「乜都觀察」,其時是<<劍俠情緣 三>>推出之前,價格為7.0元左右。

該網友的意見,是因為金山的市盈率比騰訊低很多,現金流不錯,增長又勁,理應估值有很大的重估空間,沒有理由得十倍多PE。筆者聽過意見後,當然十 分興奮,採取「先買入後觀察」的察略,再看年報、上國內網遊討論區看玩家意見、又看看 NASDAQ的網遊股股值,究竟是多少。

真的十分期待<<劍網三>>推出的日子。遊戲未出,股價日日攀升,正面消息不斷,加上國內大部份的玩家,也表示此遊戲是中 國出品的網遊中,質素最好。筆者心想,今次一定押中強勢颷升股了,數據上,小弟跟網友研究過撤底;真實接觸上,晚晚放工有時間就上國內討論區了解實情,心 想「今鋪仲唔買中?」。金山那時的價格是9.x元。

怎知道遊戲推出了,玩過的人竟然劣評不斷,意見多是「空有其表,版圖過大,跑來跑去唔知做乜」、「伺服器其慢,不如睡覺去」。那時筆者已經有很大的 介心,沽出一半持股;而那位網友,更有親身去玩<<劍網三>>,玩後感是「得喎,我睇好佢。」

常說市場是專業的,金山的股價先是在山頂牛皮了一段,接著是「一兩支」大陰燭加放量成交,打爆其上升軌道,個人覺得情況不對,已沽清所有持股。有趣 的是,傳媒、討論區打手與散戶這時候,就「開始」熱烈討論金山,好像執到寶,不過金山是「一插無回頭,偶爾有反彈」。事後回想,<<劍網 三>>的危機與打手財演的出現,時機是如此巧合,真的十分佩服。現時金山的價格是6.5元。

當然,現在仍很多人沒發現國內玩家對<<劍網三>>劣評如潮。

金山分析(二) - 劍俠的賭注 http://hk.myblog.yahoo.com/goldone04/article?mid=19
以網遊為主業的科技股 不是好的中長線投資
http://hk.myblog.yahoo.com/goldone04/article?mid=38

------

很多價值型投資者,認為對股票公司有信心,長渣就是金科玉律,股價插爆都可以收息,買出買入是浪費交易費,而你沽出買入就是蠢貨行為。

身為「個體」散戶的投資者,究竟憑甚麼對一間公司有如此爆棚的信心呢?我們極其量做到的,就是看一紙數字及盡量去接觸產品服務而已,散戶又有工作在 身,又怎能夠與擁有分析團隊、會見管理層的基金相比?

很多時候,當負面事件已成真相,屬過去式的年報數字往往依然是正面的,但是公司的估值,永遠是動態的。

所以,即使擁有 S 級分析年報的能力,仍然會出錯,因為數字是靜態,公司的本質變化是動態的。

投機就是先要了解公司數字上的優勢,考慮未來的增長,與失敗機會,提高勝率,再用技術分析保護自己,可以及時走避。以往公司的數據很掂所以要長渣, 賣出只會浪費交易費?Who cares?忽略股息的重要?公司變質三年插三四十個 %再變質再插再削派息,那麼三年內收夠15%利息好了吧,這就是價值投資了。一件產品的失敗或政策上的失誤,就可以令一間百年老字號短時間內沒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17

无惧大萧条 ——评《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回忆录》 孙旭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0jt7c.html

格雷厄姆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他的这本回忆录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对投资者来说,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可能都没有什么意义,不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格雷厄姆在大萧条期间的所作所为和后来的反思,这本书有其独特的价值。

眼下,有一些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极不乐观,影响到一些投资者也开始惴惴不安。在这种情况下,回顾一下格雷厄姆在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经历,有助于价值投资者坚定信心和防范风险。

大萧条没那么可怕

曹仁超先生曾经以格雷厄姆在大萧条中的惨痛经历为例阐述价值投资不可行[1],而格雷厄姆在书中告诉我们——其实,大萧条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可怕。

大家都能从报纸上了解到,在1929年 的市场恐慌中,据说一个又一个投机失败者从经纪公司的窗口跳楼自杀。当然这种故事是夸大其辞的,它们只是为了迎合公众的恐怖心理或所谓的“绞刑架式幽 默”。但在那段该死的日子里,确实有不少人失去了理智,这是因为他们自认为已经完蛋了,其实有些人的境况并没有像他们想的那样糟糕。我的第一位情人珍妮的 叔叔就是其中的一例。他做鞋子生意赚到了一大笔钱,接着就投资于房地产市场。但是由于害怕要蒙受各种各样的损失,他把自己锁在车库里,喝了瓶威士忌,并把 车子的引擎发动起来,就这样结束了自己无穷无尽的烦恼。但实际情况是,他完全有能力偿还债务,所以他实际上给家里人留下了不少遗产。而且通过在我们账户上 的投资,后来他们的财富达到了好几百万美元。

那么,格雷厄姆自身的情况又如何呢?同样没有一般人想象得那么糟。

即使在我事业的最低谷,我也没有破产,而且当时剩下的财产在10年前看来还是相当可观的。财富和贫穷是个相对的概念——纽约的穷光蛋可能是加尔各答的富翁。而且对几乎所有人而言,当他失去五分之四的财富后,不管他还剩下多少钱,他都会认为这是一场灾难。

因此,即使未来几年中国的经济真的很糟糕,我们也大可不必先自己吓自己,更何况,关于宏观经济预测有一句名言是——经济学家预测出了过去5次衰退中的9次。

更进一步,大萧条不但没有那么可怕,而且还未必是坏事。格雷厄姆这样说,“如果没有这些痛苦经历,我能不能形成今天这样的性格,能不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功呢?”

虽然如此,我还是更愿意从格雷厄姆的痛苦经历中学到东西而不愿意亲身承受苦难。

始终保持理性

 

曾经有记者问巴菲特:你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成为比上帝还富有的人的?巴菲特答道:我 怎样走到这一步说起来也很简单。我的成功并非源于高智商,我相信你们听到这一点一定很高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性。我总是把智慧和才能看作是发动机的马 力,但是输出功率,也就是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则取决于理性。那么,为什么一些聪明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却不能获得他们应该得到的结果呢?这涉及习惯、性格和气质等方面因素,涉及行为是否合乎理性,是不是自己在妨碍自己。就如我说过的,这里每一个人都完全有能力做我所做的任何事情,甚至做比我多得多的事情。

看过格雷厄姆回忆录后,我总觉得巴菲特的上述想法最初来自格雷厄姆的经历。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还是让我们回到1929年来吧。巴鲁克发来通知,说他想在办公室接见我……他说他将向我提出一个以前从未向任何人提过的建议。他希望我成为他的财务合伙人。“我现在已经57岁 了,”他说道,“到了我该轻松一下,让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分挑我的担子并分享利润的时候了。”他又说,我应该放弃目前手头的业务,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合作事 业中来。我回答道,他的建议让我受宠若惊——事实上,我对他的建议感到无比震惊——但我认为我不能如此突兀地结束与现有朋友和客户间的融洽关系。由于这个 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后面再解释——这件事就告吹了。如果当时我不考虑其他人就接受他的条件的话,我随后7年的遭遇就会完全不一样,就会好得多了!

之所以认为接受了巴鲁克的条件就会完全不一样,是因为巴鲁克这位当时著名的投资者成功地避开了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过他的自传,书名就是《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巴鲁克自传》。

巴鲁克之所以能全身而退,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认为当时的股价太高了,“我在股市操作中,一次又一次地当股票尚在上升途中便抛出股票——这也是我一直能守住财富的一个原因。”“东西看起来价钱足够便宜,我就买入,看起来价钱足够高,我便卖出。”

看起来很简单,难道格雷厄姆不知道当时股价过高么?非也!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我们在他(巴鲁克)的办公室里进行过几次交谈……我们都认为股票市场已经被炒得太高了……我记得巴鲁克批评过这种荒唐现象:银行对股票投资的定期贷款利率为8%,而股票的收益率却只有2%。我的回答是:“确实如此,根据报酬法则,可以预计这种情况将会逆转——出现2%的定期贷款利率和8%的股票收益率。”1932年的情况与我的预言大体上相差无几。

区别在于,巴鲁克完全按照他们的理性分析去做了,而格雷厄姆没有。由此来看,始终保持理性是多么的重要。

不要使用杠杆

众所周知,巴菲特一直反对在投资中使用杠杆,而格雷厄姆在经营其共同账户时却使用了很高的财务杠杆。

1929年中期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们的资本是250万美元;1929年上半年只赚到一点点利润(我本来应该认识到这是后来麻烦的预兆)。我们手头持有巨额的保值和套利头寸,即250万美元的多头头寸,以及用来冲销操作、金额大致相当的空头头寸。据我们的计算,这些操作不会引起净风险,因此只需一点点资本。除此之外,我们还有450万美元的真实多头头寸,即各式各样的投资,因此我们还有200万美元的资金缺口。就当时的保证金比率而言,我们计算的结果大约为125%,这一比率比经纪公司要求的最低比率高5倍,比公认的保守比率高2倍。

1930年是我33年基金管理历史中最糟糕的一年……巨额借款更使我们雪上加霜,欠现在已完全受制于贷款人。这三年里我们一直努力偿还债务,同时又要避免作出太大的牺牲,因为我们相信我们所持有的证券的内在价值是高于它们的市价的,尽管由于普遍的经济萧条,它们的经营业绩也很差劲。

其实,真正保守的投资者不但不使用杠杆,还非常注意资金管理,巴鲁克总结的投资原则中有一条就是——始终以现金储备的形式保留一部分适量资本。永远不能将所有资金投资出去。从巴菲特的投资记录来看,他也是非常注意保留适量的现金的。

生活要俭朴

格雷厄姆在大萧条来临前追求奢侈的生活,1929年股灾高峰时格雷厄姆一家搬入了富丽堂皇的新居,还雇了好几个佣人,其中一个是男管家,兼做他的个人男仆,每天为他按摩一次。

 

后来,格雷厄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追求物质满足的关键在于为自己订一个比较低的生活标准,一种在绝大多数经济状况下都能轻易实现的生活标准。

过俭朴的生活有什么好处?我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在萧条来临时你仍然可以衣食无忧,甚至还有闲钱追加投资,而这时的投资未来的回报会相当丰厚。当格雷厄姆的共同账户大亏特亏时,很多客户全部或部分抽回了本金,其中有的人是为了偿还其他债务。

我想,在那些困难的岁月里,只有一个人向我们的基金增加了投资。这就是伊莱亚斯·赖斯,杰里·纽曼的岳父。他在我们的事业处于最低谷时投入了5万美金。这意味着由于他独到的精明眼光,他对我们的信任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回报。

杰里·纽曼是格雷厄姆的合伙人,对于他,格雷厄姆在书中有这样一段陈述:

表面上来看,杰里的生活比我一帆丰顺得多。他善于理财,在1929年之后的几年大危机中并没有遇到真正的麻烦。当我们的事业重新开始欣欣向荣时,他的财务状况要比我强得多;也由于这个原因,他最终积累的财富也比我多得多。

行文至此,突然想到格雷厄姆所犯过的这些错误,巴菲特都没有犯过,他真不愧是格雷厄姆的好学生啊!




[1] 可参看《巴菲特只是幸运儿?》






「電視教父」回憶「廣告教父」 王偉忠:孫大偉的創意改變了台灣

2010-11-15 TWM




「廣告教父」孫大偉十一月七日病逝,與孫大偉有超過二十年交情的「電視教父」王偉忠,事發當時,正在中國巡演舞台劇《寶島一村》。第一時間從祕書口中得知噩耗,難過得久久不語。

口 述‧王偉忠 整理‧林讓均編按:「廣告教父」孫大偉十一月七日溘然長逝,王偉忠憶及好友不勝唏噓,人在成都的他接受《今周刊》專訪時,直說孫大偉是一代傳 奇,他的廣告風格影響了整個廣告業界。兩人相交二十年,回憶老戰友像子彈一樣犀利的創意、最後一瓶陳年高粱酒,滿滿是不捨的情誼,以下是王偉忠的專訪全 文。

孫大偉九月發病的時候,我正在美國、送女兒去讀書,馬上請公司的人送花慰問,一方面幫我看看David(孫大偉英文名字)的狀況。回國之後幾次想去看,但David和他的家人都很低調,不希望被打擾,我就尊重,沒去看他。

我正在中國巡演舞台劇《寶島一村》,一直到周日聽到這消息,心裡非常難過 。他出身於廣告界創造力非常蓬勃的八○年代,很多外商廣告公司進來,創意開始大鳴大放。他得到過很多獎項,例如時報廣告金像獎;但最重要的是,他帶動了很多人不一樣的思考,在廣告界締造了很多奇蹟!

各有精采 卻都一見如故我那時正在做「連環泡」,電影有侯孝賢、楊德昌那些人,舞台劇也有賴聲川,廣告界有孫大偉、奧美公司等等,當時整個台灣的文化非常精華、有趣!

我和David以前不是那麼熟,但大家都互相珍惜,因為都各自在自己領域上,做出了新東西,顛覆了既有的想法。非常神奇,平常都各玩各的,但一見面就好像老朋友,這批人是非常惺惺相惜的。

大 偉是三十二歲才進廣告界,一直耳聞孫大偉這號人物很厲害,在奧美廣告做創意總監。我還記得我第一次去奧美,真的看到這個人,覺得果然是一位「廣告金童」。 那時人家介紹他,我就說「久仰、久仰」,我早就聽過他嘛,有點把他當偶像一樣!那時我還不到三十歲,已經在做「連環泡」,但就不知道他知不知道我了,哈 哈!

我覺得他真的是個傳奇,當時鼓勵了很多人進廣告業。(從那時起)廣告就不再是叫喊,孫大偉的東西不需要重複,你就會很記憶深刻,他讓那個行業產生變化。

我 跟那個時代的人一樣,受到David很多作品的影響。例如他做裕隆March做得非常可愛,「March不只是March!」(廣告口號),從CI(企業 識別)、從廣告、從圖形,讓March這種小車進入台灣人的生活,會讓人覺得台灣女孩子就是應該追求這樣的小小天地。他一個大男人,卻可以去設想女人的需 求,能讓女孩覺得March是私有的產品,像是自己的貼身衣物一樣,這創意非常迷人!

如狙擊手般精準的創意

(做創意)我比較大刀一點,他就玩小刀,反覆周延推敲。總歸講起來,他是小量而精準,就像狙擊手,每一顆子彈出去要很精準,不浪費子彈;但我就不一樣,有時候打散彈,聲音很大、氣勢很大!

我有時會對David說,東西打動人就好,不要往裡面鑽,因為很多人沒有這麼高的高度。但廣告人就是喜歡千錘百鍊,他們會想「高人三等」,但我們(電視人)有時候只想要「高人一等」!

今 年,我們一起當「建國百年」基金會籌備委員時,就開始撞一些點子。跟他撞點子很有趣,他是個自我要求很嚴的人,他常想出點子之後,又自我否決,他習慣否決 自己點子,很會自我挑戰。我跟他破了一關,這關就是,他不會因為我說他不好,他說我不好,然後讓彼此都感到不舒服,沒有!我們就真的像兄弟一樣,不會心裡 有疙瘩,我覺得這點特別難得!

一九九五年,我創辦「台北之音」電台時,David在「泛太廣告」當副總,我的辦公室在樓上,他的在樓下,我常去他辦公室跟他聊天。他很好玩,收集很多木頭,喜歡一邊聊天,一邊削木頭。

David那時開始練三鐵(鐵人三項),還鼓舞我去練,我就說我不行,我最多只能「半鐵」。後來他練三鐵,心臟有問題(註:曾經心肌梗塞、裝支架),我還糗他,我說「你就好強吧,糗了!要注意喔。」當然也很為他擔心。

去年,他去中國與捷安特老董(劉金標)參加單車活動(註:「京騎滬動」,北京到上海的一六六八公里單車長征),還邀請我去,我說我不去!

他打電話給我,說「你要去!」我嘴上說我真的忙不過來,其實我心裡想說,「這真的太苦了!」呵!他數度想感化我,去做這種艱苦的運動,我都不去(笑)。

他就是這樣一個很簡單的人,工作、運動、家人,有餘力就寫寫書!還有我愛吃羊肉,他也愛吃羊肉,他最愛的酒就是「黑金龍」(陳年特級高粱酒)。這種酒沒有賣了,市面上很少找得到。

我 喝得比較少,還剩下一瓶,完整的一瓶!(加重語氣)結果,今年三、四月,他跟我說他吃羊肉就想到黑金龍,我只好忍痛說我還有一瓶,好吧,我現在喝得少了, 就忍痛送給他了!他經常在我公司附近吃烤羊腿嘛,我送給他,他非常、非常高興!跟他最後一次開會,我還問他「你喝了沒?」他說「我留著慢慢喝啊!」他開心 得不得了!

我上一次見到他,他好像也是去吃烤羊腿吧,在我公司附近,大約是今年六、七月的時候,那就是最後一次見面了吧。



港燈(0006)即將易名, 回憶第一屆恆指成份股 warren

http://hk.myblog.yahoo.com/warren_li19/article?mid=44

    早前港燈集團(0006)宣佈即將易名為電能實業, 令筆者感到有點可惜, 畢竟這個上市名稱用了數十年, 但改名也是希望強調港燈在收購英國電網資產後已成為一間跨國的公用機構, 有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言歸正傳, 恆生指數大家經常都會聽到,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當年有哪些恆指成份股呢? 以下筆者將跟大家談談40多年前第一屆恆指成份股。

成份股:
怡和
怡和證券
香港置地
香港九龍倉
天星小輪
電燈公司
香港電車
牛奶公司
電話公司
太古集團
和記企業
黃埔船塢
屈臣氏
均益倉
青洲英泥
會德豐
會德豐船務
連卡佛
聯合企業
香港信託
滙豐銀行
煤氣公司
城市酒店
大酒店
中華電力
九龍巴士
香港油麻地渡輪
香港生力啤
南洋紗廠
南海紗廠

        跟今天的恆指成份股相比, 是否覺得當年的成份股更為人熟識呢? 不過, 商界永遠步伐急速, 今天只做香港本地的生意當然很難生存, 因此上述的股份很多已取消上市地位或遷往新加坡上市, 很多已多次易手, 很多仍然是上市公司, 但以其市值則無法成為恆指成份股。
        不斷想著, 原來只剩下九間公司今天仍能在恆指上佔一席位, 但它們都已經歷了多番重組, 它們分別是香港九龍倉 (現稱九龍倉集團(0004))、電燈公司 (現稱港燈集團/電能實業(0006))、和記企業和黃埔船塢 (現稱和記黃埔(0013))、滙豐銀行 (現稱滙豐控股(0005))、煤氣公司 (現稱香港中華煤氣(0003))、中華電力 (現稱中電控股(0002))、太古集團 (現稱太古股份公司A(0019)) 。至於每間公司的重組行動筆者不花時間解說, 如各位有興趣的話可在blog上提出意見, 屆時筆者才與大家暢談。
        另外, 筆者想提提部分公司的創辦人, 因為他們的名稱在本地無人不曉, 但很多人不知他們是幹甚麼的。
        香港置地、香港九龍倉、天星小輪、電燈公司都是遮打爵士創辦的, 他亦與好友麼地攜手捐錢興建香港大學的主建築群, 而遮打街和遮打花園便是以他來命名的。
        牛奶公司文遜醫生創辦的, 他是第一位從荷蘭引進乳牛來港, 令到本地能出產鮮奶的商人。另外, 他是第一位將人造冰技術帶來本地的商人, 改變了本地人的生活。
        和記企業、黃埔船塢、屈臣氏、均益倉、青洲英泥曾經都是由祈德尊爵士控制的, 他亦是電視廣播(0511)和香港海底隧道 (現稱紅磡海底隧道) 的創辦人。

過往股份跟進行動:
       魏橋紡織(2698)正如筆者早前所料, 股價在觸及$6.5的支持位後迅速回升至$6.8水平, 這次仍是看能否升穿這個阻力位, 筆者將於下星期與各位談談這間公司。
       龍源電力(0916)其實也令筆者有點失望, 因為原以為大唐新能源(1798)和華能新能源(0958)上市會帶動其股價短線炒上, 怎料華能新能源突然擱置上市, 而大唐新能源的上市首日表現也很差。不過, 筆者上星期已與大家詳細探討龍源的前景, 大家適宜耐心持有此股份。

       如上述內容有任何錯漏之處, 歡迎各位隨時提出。


店在回憶在 將軍牛肉大王

2011-4-28  TNM


「水舖牛肉」是國畫大師張大千的私房菜,賣牛肉麵的張北河看到文章,一心想求得祕方,直到張大千過世仍不得其門,摸索了十六年,做出屬於自己的水舖牛肉。
外號「將軍」的張北河廣邀藝文界品嘗,打響名號,卻因店裡二度大火,全身三○%燙傷的張北河,終身洗腎,生意也急轉直下。
心灰意冷的張北河,一度想把將軍牛肉麵商標拍賣,直到三年前妻子駱美華接手麵店,她說:「這家店就像將軍的小孩,店在,將軍活下去的精神就在。」
台中市學士路上的中國醫藥大學商圈車水馬龍,立店於此三十年的「將軍牛肉大王」,上午十一點不到,即有客人上門,卻不見櫃台有人接應,喊了二聲,從廚房探頭出來的老闆娘駱美華交代一聲:「自己畫菜單。」又轉回廚房備料。
肉嫩筋Q 濃湯提味
這幾年,將軍牛肉大王的創辦人張北河身體不好,開了三十年翻譯社的太太三年前決定接手,廚房助手應徵不易,來了又走,這天只剩老闆娘煮麵。
客人慕名而來,點了一碗三百元的金廚牛肉麵,亮澄澄的湯汁,不同於一般市面上暗棕色牛肉湯,麵上放著二塊有如嬰兒拳頭大的牛肉,讓客人不知如何下手。
這用腱子心滷上一天的腱子肉,牛肉軟嫩、牛筋彈Q,湯汁濃郁香甜。
下午,「將軍」張北河拄著傘,步履蹣跚地走進店裡。太太駱美華端出一碗剛做好準備拍照的水舖牛肉,像小學生恭敬地交作業一般,將軍看了牛肉一眼說:「還算及格,但色澤要再白一點更好。」
「水舖牛肉學問很大,她現在人手不夠,有時忙不過來,水舖牛肉都用涮的,不像我做,一定要在滾燙的牛肉湯汁中,利用水中的漩渦,一秒、二秒後起鍋,利用滾水的浮力,牛肉完全沒有沾到鍋子才叫『舖』,但做這道菜,一定要有閒情、有逸致才做得好。」將軍侃侃而談。
台中生根 著迷棋局
七十一歲的張北河,其實沒有做過將軍,「我原先做無線電對講機,那個年代做這種東西,警備總部還派二、三人來監視,日本一度禁止材料進口台灣,不得不結束工廠,虧損很多錢,一度想自殺。」
之後在台北開酒吧的他,有天來到台中,發現台北又溼又冷,台中卻是豔陽高照,三十九歲的他決定轉行,在台中市學士路開牛肉麵店。一開始沒有生意上門,他與 隔壁算命仙下棋,下得太著迷,他非得「將軍」才肯離座煮麵,客人總站在算命仙那邊將他一軍,逼他煮麵,將軍的稱號不脛而走。
將軍說:「我是廣東人,原本想賣廣東人愛吃的香肉,但我父親叮囑我千萬不能賣狗肉,留下一輩子臭名,我店開的時候,台中市只有菜根香、湖南味這二家牛肉麵店。」
但張北河用廣東人燉煮狗肉的中藥滷包來滷牛肉,逐漸累積客人,後來經美食作家唐魯孫建議,改用紅糟、豆瓣醬來紅燒牛肉,湯汁便呈現紅糟的色澤。
金廚加持 往來名家
沒當過廚師的張北河,憑著十塊腱子頭,拿到觀光局一九八三年舉辦烹飪比賽職業組的金廚獎,也讓他與當時的裁判美食名家唐魯孫、夏元瑜、張佛千結為好友。
一臉落腮鬍的將軍說起二十多年前往事,興緻更高:「我滷了二鍋腱子頭,一鍋軟爛給七、八十歲的唐魯孫、味全公司創辦人黃烈火吃,唐魯孫只用筷子點了一下腱子頭上的牛筋,就點頭說『好』,牛肉入口即化。」
「另一鍋牛肉彈Q,給中生代的裁判柴松林、趙寧吃。趙寧一挾失手,整塊肉彈了出去,肉汁飛濺上了白西裝,引來哄堂大笑;用筷如神的唐魯孫,見多識廣,出面 示範,用單筷叉上肉心,再用另一隻筷子單邊挾住,抓住平衡感後,左轉右轉、忽上忽下都可以,」將軍說:「這才是金廚牛肉麵的正確吃法。」
當時,連曾居住台中的蔣緯國、被軟禁的孫立人等,也是將軍的座上客。將軍說:「原本是孫立人的守衛喜歡上我這裡吃牛肉麵,我經常招待他喝一杯二百五十元的冬蟲夏草酒,久而久之,同意我送牛肉麵去台中市向上路,給當時在監禁中的孫立人將軍。」
「我把牛肉燉得軟爛,孫立人將軍很客氣,說能吃到我的牛肉麵很感恩。一九八八年,李登輝總統解除他長達三十多的監禁,第一天他就由美食作家張佛千帶著,來吃牛肉麵。」
「其實,美食家朱振藩曾帶你們壹週刊的老闆黎智英,他吃完,要求外帶六塊,說要帶回去給太太吃。」
將軍指揮 小兵打仗
不過,將軍只有名人上門才親自下廚,早在十多年前,廚房的工作即交給店長管理,甚至引發外界批評。他聽了,睜著圓鼓鼓的雙眼說:「這個錯!將軍不一定要上戰場,小事交給小兵處理即可!」
張北河習慣坐在櫃台前收錢,遇到慕名而來、初次上門的客人,便用他有名的笑話捉弄大家。他會問客人:「要吃公牛?還是母牛?」客人往往會很驚訝:「公牛與 母牛有什麼不同?」將軍便建議:「男的吃小母牛,女的吃小公牛,這樣吃味道最好。」客人被唬得一楞一楞,其實公母牛沒有分別,他只是開個玩笑取樂。
為尋求化解羊肉腥羶的祕方,將軍走遍外國、大陸;他用中藥淫羊藿燉烏骨雞,用牛鞭、牛睪丸、雞睪丸做成餃子,一席春宴,邀請作家李昂、朱振藩來吃。店內裝潢雖簡陋,但牆上掛著將軍親筆寫的春宴,不時推出鮑魚、九轉肥腸等菜單,小廟裡也有大菜。
二度祝融 失意傾圮
只是,將軍廚藝功夫獨道,卻解決不了家庭問題。一九九四年,張北河離婚四年的前妻林阿麵帶著汽油上門,雙方發生口角,林阿麵將汽油往店門前的鍋爐上灑,引 發氣爆,將軍全身三○%灼傷,住在燒燙傷病房半年,後來因大量使用抗生素,必須洗腎,前妻也因公共危險罪遭送警局,這個新聞還上了報紙。對這件事,愛面子 的將軍只搖搖頭,不願再提。
一九九六年店再遭祝融災。「小徒弟下班忘了關瓦斯,之前與美食名家的合照和得獎紀錄,全都付之一炬。」「燒一次,靠著我人緣好、有存一點錢,麵店改建還能馬上營業;但燒第二次,衰三年喔!一個漢子再怎麼堅強,也禁不起二次火災。」
一九九八年將軍罹患膀胱癌,割除整個泌尿系統,「我的求生意志很強,在燒燙傷病房、手術檯上靠著念《般若心經》度過去。」
而後來物價上漲、金融風暴、景氣下滑,店裡收入不足支付每月多達五十多萬元的人事、物料管銷費,最後銀行跳票。將軍為此嚴重失眠,人真的病倒。二○○六年,他有意委託經紀公司將店的商標及技術轉移,並上網拍賣,一度飆高到一千三百萬元,結果卻遭到棄標。
不過,將軍牛肉麵要轉手的消息傳開,讓老客人擔心以後吃不到,反而紛紛上門,意外再夯,只是熱潮過後,店內財務的問題仍舊未解。
裁員苦撐 靜待機轉
二○○七年,將軍開了三十年翻譯社的第二任太太駱美華,決定接手店務,「將軍開店像藝術家,不僅處理食材過程繁複,店裡七、八個員工,煮麵的一個、煮牛肉 的一個、端麵的一個,浪費人力。我來裁員又減薪,但如果不這樣做,店如何賺錢?」駱美華說。也因為人力只剩我一人,原本水舖牛肉要用冰塊去血水的流程也簡 化了。」
現在,張北河會趁洗腎空檔來店內坐坐。駱美華看著丈夫心疼地說:「我雖然二年多來沒有休過一天假,但我知道,只要牛肉麵店在,他就有精神在。」
小辭典 水舖牛肉
「水舖牛肉」是國畫大師張大千的私房菜,1981年張北河在《傳記文學》雜誌上,看到劉紹唐介紹此道菜。與張大千素昧平生的張北河,輾轉向吃過的好友劉紹唐、唐魯孫、小說家高陽打聽做法。1984年張大千過世,張北河找上張大千的園丁詢問食譜,僅知牛肉須去血水烹調。
1997年,張北河用牛肩胛骨肉,切成薄片,再用牛肉高湯滾水燙肉的做法,做成水舖牛肉。宴請曾吃過張大千做法的劉紹唐、張佛千等人見證。雖同名為水舖牛肉,但口味與做法皆不同。現由張北河太太接手,也省略部分做法。


回憶那些曾經擁有的股票 <系列文章> 同福客棧 licen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tys.html

 

A:投資也要靠運氣

 

買入

 

A的買入是基於一系列錯誤或者至少是片面的假設。

 

第一個片面的假設是:加油站是一個賺錢的行當。

 

如果按照今天的認識水平,我應該能夠明 白:加油站賺錢或者不賺錢,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它是加油站,而是因為加油站背後的油品壟斷。對於價值產生的原因,我一直相信:壟斷創造價值!離開油品的民營 加油站最多也只是一個路標;而離開民營加油站的煉油企業,卻依然是壟斷的煉油企業。

 

另外一個錯誤的假設是我對於權益比例的 計算錯誤:我錯誤地將上市公司對某項資產的部分權益計算為全部權益,從而極大地增加了公司的資產價值。按照今天的標準,這樣的錯誤我應該會比較少犯,至少 我希望自己會比較少犯。但對於一個閱讀財務報表還不夠熟練的新手而言,這也應該也算是有情可原吧。

 

無論如何,基於以上的這些假設,作為「價值投資者」的我終於發現了一家兼具「美好發展」和「低估價格」的上市公司。機會千載難逢,我鼓起勇氣買入了A。

 

上漲

 

我相信大多數人買入股票之後都會很在乎股票價格的短期變化:如果價格升高,那一定「證明」了自己的正確判斷和果斷決策;而如果價格降低,我想那種滋味恐怕只有自己才能體會。買股票賺錢的人感覺都差不多,而買股票虧錢的人感覺卻各有不同。

 

於是,由於A在買入隨後的某天突然就漲停了,我開始覺得興奮而驚奇。興奮是因為才買入的股票沒幾天就漲停,自信心得到了充分的「證明」;而驚奇卻是因為漲停的原因是股票分紅。如果分紅也成為一個刺激漲停的利好的話,這個市場也太驚奇了吧。

 

在那之後的多年中,我還陸續看到了更多 光怪陸離的景象:當一家公司轉增或者送股的時候,股價大漲,大家告訴我這是因為投資者都相信這只股票會重新站上除權之前的價格!如果這還不算奇蹟,那最新 的故事是由於前晚一家上市公司出現在了眾所周知的電視台上的眾所周知的電視目中,導致了其股票第二天的大漲。。。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基於我僅有的專業知識,我原則上認為除 權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只是一個會計遊戲,對其經營基本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促進意義。相反,我覺得除權其實還為大家造成了新的困擾:每當我翻看企業以往的會計報 表的時候,我需要記得做一些除法,以便理解企業的收入和盈利其實是在增加,而不是在降低。當然,我相信這樣的小眾問題只會影響到真正閱讀企業財務報表的投 資者,而這樣的投資者確實不多。

 

很多人都認為做一個價值投資很簡單,而且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學會。事實上我卻認為,價值投資的理念根植於一個人的價值觀。一旦沒有被植入價值投資的基因,一個人是很難成為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即使是同一個家庭的成員,對待價值投資也很可能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態度。

 

簡單地說:如果你理解價值投資,那幾乎就是一瞬間的事情;如果你不理解價值投資,那幾乎就是一輩子的事情。

 

當「價值投資者」已經風光不再,甚至已經成為一個貶義詞的時候,我依然堅信自己是一個傳統的「價值投資者」,而且也願意繼續做一個傳統的「價值投資者」。但一個「價值投資者」的想法並不會干擾市場先生的看法,市場依然我行我素,而我卻只能落寞地站在原地。

 

下跌

 

後來,A的價格跌了,而且跌地很厲害,而我認為這是對我心理承受能力的一次考驗。當我在A的價格降低之後,沒有賣出A,而是繼續又買入了一些A,我相信這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決定。

 

當大家都在賣出的時候,仍然堅持買入,這不僅需要正確的判斷,更需要個人的堅持。由此我也總結出了如下的道理:真實交易和模擬交易是沒有比較基礎的,原因包括交易層面,更包括心理層面。

 

當你假設你有100萬,然後全部在某日的收盤價買入了一大堆股票的時候,技術上你很可能沒有投資的100萬,而且你也幾乎不可能在那個價位買那麼多的股票。當然這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在於你心理上所承受的壓力是不同的。

 

如果是想像當中的100萬,你可以輕鬆地進行任何你希望進行的交易,因為即使後來你發現你錯了,你失去的也僅僅只是你想像的財富和你真實的時間。

 

但如果是你真實的100萬,當你在考慮投資的時候,你就會明白你所做的每一個決策,無論對錯與否,都將會影響到你未來的真實收益,而這種影響是不可逆的。基於此,你需要完全承受這種巨大的心理壓力。

 

人一旦承擔了心理壓力,表現就會受到影響。我們在奧運會的賽場上已經無數次感受到了運動員由於心理壓力而影響自己的表現。事實上股市就是賽場,你我都是運動員。對於觀眾,要不就跳下場參加比賽,要不還是老老實實繼續觀看比賽吧。

 

賣出

 

再後來,A的價格又上漲了。

 

雖然很徒勞,但是我相信大家都在努力研 究股票上漲和下跌的原因:有人認為是莊家在操控,也有人認為是某種數學的、物理的或者生物的規律,當然更多的人認為這其實就是賭博。無論別人怎麼看,我認 為這一次的上漲是因為A將要獲得的一筆補償款。基於這個假設,我認為當補償款全部收到之後,A的價格上漲將停止。於是我按照補償款的進度,在股價的不斷上 升過程中,分批賣出了A。

 

大約7個月的時間,我完成了我持有A的投資道路。

 

總結

 

今天,當我重新翻閱A的K線圖時,我發現我當時最後一批賣出A的價格,到今天都仍然沒有被超越,但我真的只能將這個「賣在最高點」解釋為純粹的運氣。

 

如果需要為A的投資做一個總結,我想說的是:賺錢的時候,除了認為自己能力強之外,更重要的很可能是運氣好。

 

B:聽消息過山車之旅

 

買入

 

「每當我看到天邊的綠洲,就會想起『東方-奇諾瓦』。」在我的小時候,這可是很有名的廣告語。即使到了今天,雖然這個品牌已經不知所終,但這句廣告語依然藏在我的記憶深處。當然,我其實想說的是:每當我聽到有人談起聽消息買股票,我就會想起B的故事。

 

B的買入,完全是因為一個消息。

 

幾年前的某一天,我突然聽到了一個不知是真是假的消息,消息說B將會有個重要利好,肯定會漲。基於這樣的一個消息,我開始了對於B的研究。

 

經過基本面分析,我認為B屬於普通製造業,業務相當普通。雖然公司資產負債表結構非常穩健,但利潤相當有限,基本看不到短期內利潤突然增加的可能。對於股價,我認為B目前的利潤不足以支撐目前的股價。如果需要給出一個估值,我估算大約是當時價格的50%,也就是0.5X。

 

由於B的財務結構非常穩健,經營也比較穩定,所以我認為B在短期內經營嚴重惡化的可能性不大。出於好奇和無聊,我試著在第二天的集合競價階段買入了非常少量的B。當成交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我將會開啟我的聽消息過山車之旅。

 

上漲

 

買入B之後,確實聽到了B的一個似是而非的信息披露,而B的股價在短暫下跌之後也確實開始了上漲,我的過山車之旅正式啟程。

 

對於聽消息買入股票的人而言,最大的問 題不在於消息本身準確與否(只需要一段時間就可以判斷),最大的問題在於你很難再次聽到針對同一個股票應該賣出的消息。當然,如果你真得可能獲得這種信 息,那估計你早晚也會遇到問題;但如果沒有這種消息,那股票什麼時候才能賣呢?+10%?+50%?還是+100%?沒有人能夠回到這個問題。

 

隨著B的價格不斷上漲(其間大盤也在漲),B的價格上漲很快超過了50%,我本著價格肯定還會漲的想法,繼續坐著B的過山車,看著B像火箭發射一樣扶搖直上。

 

下跌

 

當B的價格上漲到大約2X的時候,價格開始掉頭往下(其間大盤也在跌),下降速度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當B的價格相繼跌過1.5X、1X、甚至0.8X時,我開始有點急了。由於我對B合理價格的判斷大約在0.5X,所以雖然很急,我也只能繼續坐著過山車一頭紮進虧損的水裡。

 

B的價格最終跌到了0.5X附近,轉而企穩和上升(其實大盤也企穩上升)。由於沒有太多的安全邊際,我也沒有打算買入更多的B。經過了這種「上上下下的享受」,我想:是應該考慮什麼時候賣出B了。

 

賣出

 

經過了無數的中間過程,我最終在大約1.5X的價格賣掉了B,結束了我長達兩年的聽消息過山車之旅。雖然投資收益率看起來很高,但因為投入的資金實在太少,所以絕對收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不是基於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以及對自己判斷的自信心,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往往很難在投資上下重手。所以真正在投資中賺大錢的人,往往都具有非凡的判斷力和自信心。

 

總結

 

每次我和別人討論聽消息買股票這個話題的時候,我都會講講這個故事。但聽完之後,大多數人都會說:「下次如果真有消息,記得告訴我一下!」

 

無論別人怎麼想,我都已經決定遠離這種過山車式的生活。

 

 

C:不是你的,終究不是你的

 

買入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我發現了C。

無論是從收入、利潤還是員工數的角度來看,C都是一家很小、很小的公司。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公司估價都很貴。但由於一個季節性的原因,讓C看起來不是很貴,所以我開始了對C的研究。

C所從事的是服務業,而且主要是面向海外的服務業。以我對於中國地緣政治的理解,我認為伴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高,C未來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

事實上,即使考慮到這個季節性的原因,C的價格仍然很高。在我不斷調高自己的估值體系之後,才能容納C這樣的股票。

很多投資者都在股市暴跌之後批評投資分析員不負責任的漫天估價。但在一個前無古人、後面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看見來者的大牛市當中,如果分析員不調整自己的估價體系,他(或者她)能寫出來分析報告嗎?畢竟,對他們而言,寫推薦報告就是一份工作而已。

真正需要反省的,是那些根據報告買入股票的人。當然,我這種「罪惡」的想法,會讓那些連報告都不看就買入的人情何以堪呢?

最終,我以一個我今天看來幾乎不可能的估值,買入了少量的C。畢竟,一個好股票如果只是價格太高的話,可以先買一點,等價格降低的事後再買入更多。

經過一段時期的反覆波動,最終C的價格出現了稍微顯著的下跌,以便我能夠以一個相對較低的價格買入更多的C。如果只看那一小段行情,我應該也算是「抄底」吧。

事實上,我從來都不認為有人能夠輕鬆地「抄底」和「逃頂」,尤其是同時完成「抄底」和「逃頂」。對於普通人而言,這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且就算真的能夠偶爾碰到,那也並不能說明什麼。反之,如果投資者追求的就是這個,那我覺得真還不如到賭場好好地賭一把。

 

下跌

在經過了一段時期的反覆波動後,我在C上已經開始有所收益了。事實上,我當時所持有的每隻股票在賬面上都是盈利的,我又不由自主地開始自鳴得意了。但當我看著我長長的股票清單時,我完全沒有意識到我持有的股票數量太多了。

當幾乎所有股票的價格都在快速下跌的時候,我認為這是對我心理承受能力的又一次考驗。我隱約地意識到,也許我的估值體系出問題了,因為我根本不可能有信心拿出這麼多的資金按照我的估值體系買入股票。

從此之後,伴隨著股票價格的不斷下跌,我開始不斷地下調自己的估值體系,而不是堅持之前的估值體系繼續買入股票。

持有多少隻數量是多,多少隻數量是少,我相信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候、持有不同的資金量,都會得到不同的答案。

我的經驗是:當你持有的所有股票你都能自己進行管理,而且無論是何種增持還是何種減持你都能從容處理的時候,你所持有的股票數量就剛剛合適。

如果是種莊稼,我相信經過一季之後,大多數人都能很容易就能判斷出自己的能力,但在股市當中,我認為至少需要經歷一個完整的漲跌週期,有悟性的人才能稍微明白少許。而更多的人,很可能終其一生也沒有辦法理解。

 

上漲

事實上,在此後C價格不斷下跌的過程中,我根本就沒有買入C;在隨後C價格回升的過程中,我也沒有買入C。事後諸葛地看來,我當時的確是錯過了買入C的時機,但事實上我當時錯過的又何止是C一隻股票。

股市和滑雪有幾分相似:上坡總是太過緩慢,而下坡卻往往太過迅速。

終於,股市開始逐漸但緩慢地上漲。而我也準備逐漸地賣掉C,以便減少自己的持股數量。

 

賣出

最終,我以稍微虧損的價格分批賣出了所有的C,也順便告別了那場大跌。

雖然我仍然相信C是一隻好股票,但按照我更新之後的估值體系,C的價格還是太貴了。不同的人賺不同的錢,賺你應該賺的,而不是那些本不屬於你的。

 

總結

當我再次翻看C的K線圖時,我發現在我賣出C之後,C的價格經歷了一番大漲,即使是到今天,C的價格也遠遠高於我當時最後一批賣出的價格。與最高價相比,我當時的賣出價只能算是在山底,但我並不後悔。

到了今天,如果需要在一隻股票和一個估值體系之間做一個選擇,我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堅持我的估值體系,而賣出那個不符合估值體系的股票,管它身後長勢如潮。


 

 

D:好股票為什麼不賺錢
買入和賣出

無論是投資還是投機,我們常常喜歡做的一件事情都是購買「便宜」的股票。就我所知,「便宜」股票包括兩類:

第一類「便宜」的股票是絕對價格較低的股票。幾年以前,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我買某某股票,因為便宜,菜場買斤小菜的錢都超過股價了。」當時,還有一個響亮的口號── 「消滅n元股」。

 

第二類「便宜」的股票是PE很低的股票。最近大家常說:「PE才20幾倍,真便宜」。
事實上,我基本不會受到股票絕對價格的困擾。研究過港股的人都會明白:股票的絕對價格並不說明什麼:絕對價格低並非真便宜,而絕對價格高也並非真貴。

 

但在,低PE股票在過去的幾年中卻經常困擾我:曾經的很多股票都是由於低PE而買入,現金不足而賣出。獲得非常有限的收益甚至是虧損的同時,浪費了我無數的時間。

 

上漲和下跌
價值投資其實包括兩類價值實現方式:一類是「價值發現」,另一類是「價值恢復」。

「價值發現」是指真正發現了不為大家所知的價值。一個美妙的故事是:發現一些價值巨大,而又不為大家所知的公司,經過了足夠長的時間,其價值最終體現出來。

 

「價值發現」固然美妙,但事實上「價值發現」也是非常艱難的。試想一下:對於一個上市公司,一個普通投資者能夠比公司管理層和分析員更加理解公司的價值,這談何容易?

 

當然,這並不是否定「價值發現」,而是想說明真正的「價值發現」往往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實現:當看得足夠遠時,投資者對於價值的判斷會出現明顯的分歧。

 

所以,中期而言,價值投資更加常見的實現方式是「價值恢復」,也就是雖然大家都明白其價值所在,但在某些時點由於某些原因,股票價格和其價值之間出現了嚴重的偏離,或者說出現了「安全邊際」。
事實上,對於低PE股票,如果沒有辦法做到「價值發現」,那就需要以極低的價格買入,以便獲得足夠的「安 全邊際」以實現最終的獲利。但在實際的交易環境下,即使對於這類股票,想要在極低地價格買入也是很不容易的。而更為困難的是,能夠買入這些股票的時點,往 往也是能夠買入其他更好股票的時點。基於此,低PE股票其實是價值投資應該儘量避免的領域,雖然這些股票都是好股票。

 

總結
當我重新翻看這類低PE股票K線圖的時候,我發現在過去的幾年中,這些股票的最高價格只比我的賣出價格略高或者持平。直到今天。雖然我都依然相信這些股票是好股票,但我可能已經不會再次買入了。

 


回憶Netflix百萬美金大獎激烈之過程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21101316947/

2006年10月DVD零售公司Netflix宣佈了一項競賽,任何人只要發明了好過它現有電影推薦算法Cinematch 10%的新方法就能獲得7位數的獎金。短短2周它就收到169個遞交,一個月後就超過了一千。

    但當得分最高者離目標只剩一半的時候, 之前看起來簡單的事情變得越來難,進展越來越慢。目前排在Netflix Prize得分榜前列的參與 者都很接近,僅有小數點的差距。第一名是來自AT&T的研究小組BellKor,它的算法 比Cinematch好8.43%(最新統計:第一名是3月1日遞交的When Gravity and Dinosaurs Unite,高8.82%)。這場比賽已經演變成一場學術研究事件,像BellKor根本就不是為 了金錢,一些參與者甚至還將自己的算法完整公佈出來供同行參考,而多數參與者都是搞數學研究的。

    當人們認為10%的目標有點遙不可及的時候,2007年 10月一個名字叫「Just a guy in a garage」的競爭者突然冒了出來,並迅速擠進前10。他遞交的第一個就達到了7.15%,12月20日他超過多倫多大學團隊,今年1月8 日,他達到了8%,現在是8.14%。一開始沒人知道這位匿名參與者究竟是何方神聖,因為他連鏈接都沒留下。《連 線》雜誌最終找到了他:

Gavin Potter,48歲,英國人,心理學肄業生,管理顧問,2006年離開IBM去研究不熟悉的機器學習。他把參與Netflix Prize當作是事業,他說「我想在沒有取得一些進展之前提供一個link是任何意義的」,「決定參加Netflix Prize是嚴肅的,看起來有幾分玩笑意味。但並沒有多少把握,因為我不是搞研究的,也不是數學家。優勢是作為一位沒有工作的心理學者,我的時間很充 裕」。Gavin Potter在他的算法裡應用了心理學方法,女兒Emily是他的數學參謀。或許讓心理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聯合起來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2009年6月26日,新算法BellKor's Pragmatic Chaos,首 次突破了10%門檻,達到了10.05%。如果在接下來的30天內無人能遞交高於BellKor的新算法,那麼它將贏得這場比賽。

7月26日,比賽結束的最後一天風 云突變,本來以為勝券在握的BellKor於18:18遞交了他們的新算法——超過10.09%,20分鐘之後的18:38,The Ensemble團隊也遞交了他們的最新算法,超過 BellKor's Pragmatic Chaos僅0.01%,達到10.10%,成為最新的領跑者。無疑這是對BellKor團隊的一次無情痛擊。

    Netflix的電影推薦算法競賽結束前20分鐘,發生了一件戲 劇性的事件,包括國內開發者xlvector在 內的The Ensemble團隊遞交了一個新算法,比長期領跑的BellKor's Pragmatic Chaos的算法只高出0.01%,從而有資格問鼎百萬美元獎金。

然而不幸的是,根據Netflix剛剛發表的獲 獎結果,The Ensemble團隊因為比BellKor晚 提交了20分鐘而與冠軍失之交臂。測試結果顯示,The Ensemble的算法和BellKor's Pragmatic Chaos都為10.06%,但時間差使前者屈居第二。Netflix同時還宣佈Netflix Prize 2,但相關細節和規則透露的不多。《紐約時報》博客採訪了Ensemble團隊的領導者Greg McAlpin,他表示合作有利於創新,但合作也需要克服困難,他認為多數的合作沒有什麼用。

    DVD租賃商Netflix發表聲明,正式宣佈了Netflix Prize 2。

聲 明稱Netflix Prize 1算法競賽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取得了非凡的成績,他們預期將在9月底宣佈100萬美元的獲勝者。但就像每一部優秀的電影都有續集,Netflix Prize也有續集Prize 2。Netflix Prize 1競賽用了3年,Prize 2將不會用這麼長的時間,它將是一個更富有挑戰性的短期限時競賽,預計時間6到18個月。關於Netflix Prize 2的細節將在宣佈Prize 1獲勝者時公佈。



3 步驟整理回憶 為人生解套

2012-4-16  TCW




你準備打開心房裡塵封的箱子整理它們了嗎?你可以尋求專業協助,也可以用以下方式進行。它能幫助你整理記憶,達到和解、放下的目的。

首先,你須準備筆、紙及一個可以獨處的時間與空間,確保不會被任何人打擾。你需要至少一小時,甚至因太困難而必須拆開成三個一小時,依序完成「失落史」、「關係圖」、「一封信」。

包括正向心理學之父賽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日本心理諮詢顧問野口嘉則、美國傷心療癒協會創辦人詹姆斯(John W. James)均建議,個人想誠實面對過去,最好從「動手書寫」做起。

步驟一:回顧過去失落史找出成長過程中,最關鍵的痛苦源

動手書寫是推動大腦記憶再現的重要過程,這過程往往會讓你痛苦掙扎。但賽利格曼強調,動手書寫的重要性,在於它是一份活生生的紀錄,讓個人在檢視過去,同時正視現實,進一步激勵自己:「你可以超越痛苦和報復。」

以下開始進行,首先是畫出個人失落史(即那些熟悉卻突然中止的關係或行為模式),將一張空白A4紙橫擺,在上方畫一條橫切頁面的直線,最右端寫下「○歲」、最左端寫下現在的年紀,從有印象的童年開始回憶,誠實寫出十至十五段失落關係,失落程度越強,往下拉的線越長。

詹姆斯以自己的療癒過程為例(見下圖),三十三歲,他失去孩子,一年後又和妻子離婚。一連串打擊讓他懷疑自我價值,於是他畫出失落史圖,發現原生家庭就已埋藏強烈失落感,導致無法與妻子共同面對並處理喪子之慟,終於走向離婚。

詹姆斯提醒,在回憶時,有些人可能只記得一、兩件大事,或想不起究竟發生在哪一年。不用感到焦慮,這是本能產生抗拒的自然現象,可以休息幾分鐘再重新嘗試。不過,千萬別在第一關就放棄,否則下一次重來,會需要更多的勇氣。

展開失落史後,詹姆斯發現,弟弟是所有人生中未了結關係的中心,因為他在未滿二十歲就意外去世,且在那之前兩人最常出現的交集是「激烈的爭吵」,最後的談話只是冷淡的在電話中相約借錢。遺憾深埋在他心中,他不曾也不願花時間整理,以為一切就此隨著弟弟一起入土。可是心痛卻在喪子時爆發,他無法與前妻談論傷痛,連一句話都不想說,婚姻告吹。

然而,他在回顧中發現,記憶會騙人,一方面醜化弟弟當年吵著要錢結婚的情境,減輕自己的罪惡感;另一方面又會美化弟弟在他從軍那幾年總不吝於打電話表達關愛的情誼,責怪自己苛刻嚴厲。他為了客觀如實挖掘回憶,而非神化或妖魔化弟弟的形象,於是進行第二張關係圖。

步驟二:釐清正負關係圖針對糾結對象,道歉、原諒或感激

第二張空白A4紙橫擺,畫中線、寫上年紀,針對那最糾結難解的關係人,依時序填上兩人間美好與醜惡的事件,程度越強,拉的線越長。完成關係圖會比失落史更久,同樣的,不用勉強,可以休息一下再重來。寫完後,翻到背面,開始分類這段關係中未完成的情感。

最束縛個人生命的一段關係大致有幾種情緒:道歉、原諒與感激,但因為當下少了一句重要情緒告白,尤其是負面事件,沒有讓事件圓滿結束,所以讓人耿耿於懷。建議做法是,先在頁面上畫出兩條直線,將空間切為三等分。最右邊是「道歉」欄、中間是「原諒」欄,最左邊是「感激」欄,將關係圖所標示的事件分類到適合欄目,並在每則事件後,多寫一句「重要情緒告白」。

步驟三:寫療癒信並分享揮別過去,請旁觀者見證了結

完成以上步驟,最後是寫封療癒信並與聆聽者分享。這封信抬頭雖是寫給重要關係人,但其實是寫給自己,藉此跟這段關係帶來的痛苦、未實現的希望、給不出的承諾,或挽不回的苦果說再見。

因此,信件開頭的稱謂是「給親愛的某某」,內容起點是重新上了一堂回憶課,有一些已來不及或是曾經說不出口的話想大聲說出來。

接著就從切入道歉或原諒某件傷害開始,然後轉進感激曾領受的美好經驗,最後終結在重要情緒告白。

寫完這封信,須對著一名信得過的聆聽者,可以是至親、摯友,或是專業的精神科醫師,大聲念出內容。念完後,聆聽者若能陪伴平撫情緒、獻上大大的擁抱,療癒之旅就此畫下完美句點。

這一步最困難,卻很重要,因為向第三人說出秘密,才會得到終止、釋放的感覺。心理學的主張是,我們的潛意識需要有個「活生生的旁觀者」見證這段了結,但聆聽者只負責聆聽,不可以評斷、暗示或質疑,否則只會重挫療癒者的信心。

【延伸閱讀】

步驟1:寫下曾發生的失落史說明:回顧生命中感到失落的幾件事,找出其中模式,之後才能正視它,進而改變它。每件失落下方都有線條,長短代表傷心程度

步驟2:畫出想解決的關係圖說明:完整回顧某一段關係,正負面事件都要並陳,目的是挖掘未了結的部分,做個了結。正面事件列上方.負面事件列下方

步驟3:現在開始寫一封信吧!親愛的___:最近我回想過我們之間的關係,發現有些事情想告訴你。我想說,對不起,因為我曾經___我想說,我原諒曾經被___但是,我同時想說聲謝謝,因為___我希望你知道,___親愛的___,我現在得停筆了,在此同時,我也得釋放埋藏心底多年的痛,從此向它說再見。___歲的我資料來源:《一個人的療癒》 整理:邱碧玲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