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年新挑戰 艾薩


2013-01-03  NM
 
 

 

展望二○一三年,市況依然困難,有時會很波動;不過,投資者最大的心魔是自己。買了什麼股票、持有多少、投資重心為何、當中涉及的風險和回報,只是部分決定成功與否的因素。總體而言,中國股市應該會跑贏許多其他資產類別。知識為本

美國著名政治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曾經說過「投資知識,回報最佳」(An investment in knowledge always pays the best interest)。我認為,這是一三年最擲地有聲的忠告。無知是投資者最大的敵人,你必須知道自己投資了什麼公司和投資的理由。不要因為一時衝動而亂作買賣!這些知識,與幫你交易的經紀、報紙上的謠言、美國財政懸崖或純粹的投機毫無關係,而是關於財務分析和投資禮儀。這些技巧助你以低於折讓現金流的水平,購買收入穩定的公司。經過五年熊市,現在是你大展身手的時候,許多優質企業的股票正以「批發價」出售!事關,五年前,投資者願意以相比現價貴三倍的價錢入市,現在卻只有少數人肯投資股票。

蓄勢待發

投資的禮儀,關乎持有股票時,你應如何自處,例如瞭解自己的持貨能力、定時監察你投資的公司的表現,以及當這些公司管理層已不能專業地履行他們的責任時,如何果斷沽貨。上市公司的表現,在其通告及年報中,表露無遺。你或者會說,除了運用財務分析,要在「金魚缸」賺錢,還有許多方法,這點我比你更清楚。不過,對我來說,財務分析十分見效,能以較低風險,達致長遠的回報。這是我所渴求的,如果你不認同,我亦理解,皆因賺快錢誰不想?但我寧可悶聲發大財,亦不想在刺激中損手。在選股方面,我會堅守自己的準則,不為外界流言蜚語所動,胡亂沽出手上的持倉。我見證恆指走下坡十多年,更絕不會在大市火車頭準備加速,拋離一眾淡友之際,貿然「落車」!最後,新年伊始,在此祝所有讀者新年快樂,好運常在!祝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20

了不的的紅罐涼茶,祝大家新年快樂 sailholder

http://xueqiu.com/3337141443/23029538
俺基本不喝涼茶,對王老吉的瞭解也就是四五年前喝過一盒綠盒王老吉,紅罐涼茶就沒喝過,只因對中草藥做的涼茶有一種本能的猜忌。
所以加多寶與廣州藥業的爭鬥,俺一直沒關心過,對於網上為之爭吵爭得臉紅耳赤的,一直甚為不解。
最近因身體所需,喝了幾瓶可樂,順便在微博上看見了加多寶的廣告:
「對不起是我們太笨,用了17年時間才把中國的涼茶做成唯一可以比肩可口可樂的品牌。」
俺沒想到紅罐王老吉涼茶居然已經是可以比肩可樂銷量的產品,這引發了俺的好奇心。

加多寶說:「對不起是我們太自私,連續6 年全國銷量領先,沒有幫助競爭隊友修建工廠、完善渠道、快速成長...」
這是在譏笑以往綠盒王老吉的銷售數量比不上加多寶操辦的原紅罐王老吉,廣藥目前的紅罐王老吉鋪貨普及程度比不上紅罐加多寶的事實吧。

加多寶說:「對不起是我們無能,賣涼茶可以,打官司不行」
這是在說加多寶廣告自稱王老吉已改名,結果被法院禁止的事項吧?

加多寶說:「對不起我們出身草根,徹徹底底是民企的基因」
這大概是在自嘲整個營銷團隊不願意向廣州藥業支付王老吉品牌的使用許可費用,結果王老吉品牌再也無法使用,不得不耗費重金打造加多寶品牌,貪小便宜吃了大虧的教訓吧?

看雪球上多有紅罐王老吉不如紅罐加多寶的議論,俺不禁好奇,到街頭一番觀測。俺發覺:
1、紅罐加多寶的鋪貨深度確實厲害,一個縣級市的普通土產小店都可見其身影。此類小店內則不見紅罐王老吉蹤影。
2、超市內紅罐王老吉和紅罐加多寶均有展示。俺發覺蠻蹊蹺的是有一個超市標籤是王老吉,擺放的卻是紅罐加多寶。俺有點不厚道地想:看來加多寶沒有了王老吉的身份還是不能暢銷丫(對,錯?)。
3、俺在超市裡聽到消費者的一句評論:紅罐王老吉又有了嘛。不知她是在說王老吉暢銷來不及鋪貨呢,還是在暗示不想喝加多寶吶?

如此觀測了一番不過癮,買了幾罐飲料做對比。

雪球上有說紅罐王老吉草藥口味偏重,大眾不會從紅罐加多寶的口味遷移到紅罐王老吉的議論。

這番議論讓俺想起了巴菲特的遭遇。
老巴一輩子鍾情可樂,買可口可樂股票,喝可口可樂。那麼,他的味覺應該是如酒鬼一樣專門迷戀可口可樂的某種特別的可樂了?
老巴菲特確實聲稱他特別喜歡可口可樂的cherry cola ,但是去年彭博的人用各種可樂對巴菲特進行盲測,結果他最喜歡的居然是可口可樂的對手,Dr Pepper/Seven Up公司(就是七喜汽水的那個生產廠)生產的Diet Dr. Pepper cherry。居然還是無糖的!
@友聯投資 去年發過帖子,可惜沒幾個人關注此事:http://xueqiu.com/6847723845/22032208

在盲測面前,人的味覺是那麼地不可靠丫。巴菲特的能力圈裡面居然沒有品嚐分辨可樂的部分!

俺也將紅罐王老吉和紅罐加多寶用於身邊人的盲測,結果是普遍喜歡紅罐王老吉,為此俺買了幾股$廣州藥業(SH600332)$做進一步觀測。

可樂最近遭遇消費零增長,是因為美國人喝可樂發胖的有關報導太多。可樂含有太多的熱量!三罐百事可樂易拉罐的能量相當於二兩半大米或者兩隻肉包子所能提供的熱量。需要減肥的人們自然會開始減少可樂的攝入。
而涼茶呢,在這方面就迎合了人們既想喝飲料又不想發胖的慾望,逐漸大行其道。
假如說某個人喝百事可樂,一年會增肥八斤的話,那麼她改喝紅罐涼茶加多寶,就最多只會增肥兩斤。一罐紅罐加多寶涼茶的熱量要比一罐可樂少約22%的能量!
如果改喝紅罐王老吉呢,那就一斤也不增了。一罐紅罐王老吉要比一罐紅罐加多寶少約6%的能量。

盲測時大家都偏愛紅罐王老吉是有原因的:它沒那麼甜,使人發胖的機率也就相對較小些。

觀察天貓超市紅罐王老吉和紅罐加多寶的日銷量,半斤八兩嘛。

看來,過年來罐加多寶還是過年要喝王老吉,會形成分庭抗禮的局面啦。

各位看官:新年快樂!

過年,喝罐紅罐涼茶,紅紅火火過大年如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95

讀《股市真規則》總結+新年快樂!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i045.html

耗了很久才把真規則讀完,與其說是讀書,不如說是抄書。可能很耗時間,但是在最後的階段,才慢慢建立起一些框架。

記得上次在濟南的時候,是自己第一次接觸這種研究方式,聽的云裡霧裡不知所以,看著年輕人可以每天讀這麼多年的年報,然後又搞定excel模板,覺得不可思議。照著自己性格又喜歡把每件事都搞得細了再細,慢的有如蝸牛爬,總覺得那是一座大山,靠蝸牛爬何時能登頂,難以踰越的挫敗感油然而生。

但是跟蹤博客到現在,加上讀了真規則後,慢慢感到其實好比小孩子學寫字或者學畫畫,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一開始就要求自己搞的一步到位、畫的極其精緻,剛開始的模仿和描述總是歪歪扭扭的,先把粗線條描上,時間多了,有積累了自然就在過程中不斷優化,也不斷地不那麼歪歪扭扭,都是這麼過來的。以前那種要求顯得很不成熟。

先把粗線條的描繪出來,有了框架之後再進入每個業務點,或者財務上的,或者經營上的,或者該公司某些獨特行為等等都有待於一一攻破。畫人,應該先從素描開始,大的架構出現後再深入到頭,身體,腳等,老是停留在頭部這裡停步不前,在實際操作上很容易陷入死扣細節而忘記整體的誤區。

慚愧的是,等了這麼久才只明白這麼淺顯的道理。以前一直藏在心中的疑問(總覺得這麼草率的」掃」公司就能投資?一天看幾年、甚至10幾年的財報這麼快+模板就能投資?粗要到什麼程度,細又到哪裡算邊界?)所以陷入停滯不前的地步。

這也許是年紀大和年輕人的區別,年輕人一猛子扎入水中,年紀大了總要想明白直到等到自己開竅才能賦予行動。

現在想來,一家公司真要細緻到極致是無窮的,做投資不是做企業,沒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成為每個行業都是專家級的,否則也失去了投資這個職業的真正智慧,它也是借助其他卓越企業家這個外力的一種職業,難道還要想著和陳啟忠一樣的能力和水平嗎?能看懂他已經很厲害了,不是嗎?德魯克曾經說過要成為一個行業的專家需要一輩子,但是要瞭解一個行業大概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當然投資也不是粗到看幾個指標就草率下定論的,畢竟每家企業是不同個體,不同人,不斷地變化變量。

繞了一大圈回到的還是老地方------基本的框架還是逃不過模板裡的那10~20個sheet的內容,這是這家公司的「觸角」或者說是「成績表」,這個「觸角」既和宏觀,微觀經濟接觸,又和人口,上下遊客戶,消費者,同業的出招相連;這個「成績表」既反映了該企業過去的成果,戰略的成功與否,又能在結合「觸角」的內容+國外優秀企業的歷史經驗最終「感覺」出未來是否穩定和變化趨勢,是好還是差?此時估值差不多已經可以拿捏了。按照felix的說法------不一定是個好的投資標的,但是至少知道不能買,這也是勝利!若干個不能投資後總能等到那個心儀的一擊!

心到才能行到,值此真規則讀完之際,開始正式進入實戰模式,北美的見聞想著也會在積累中隨時寫出來。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一切順利!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280

【碎片中國·癸巳】村裡來了「新年輕人」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269

編者按:在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南方週末記者們也紛紛回到家鄉,回到那些陌生又熟悉的地方。

這群身份獨特的觀察者,敏銳地觸摸少年生活的土地上細微的變化,並記錄著中國這個龐大軀體上一根根毛細血管的微小脈動。

在浙江湖州,投資無門的新痛苦折磨著漸漸富裕起來的人們。在財富渴望與通脹壓力煎熬中的他們,尋找與試探著包括民間借貸、高息集資在內的各種路徑。

而江西高安建安鎮黨委書記卻在四處找錢,他想修路,想讓小鎮找到新的財政支柱從而擺脫對煤的依賴。

在四川打工大縣,農民蜂擁入城,打工給一代農民帶來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改變,也帶來被「拔」出土地時的糾結與撕裂。而最茫然的,莫過於四十多歲的第一代民工——城市工廠只歡迎年輕人,而他們卻已無法回到農村。

在河南農村,拿著iPhone的年輕媽媽購買的奶粉卻是早就因含致癌物質而被註銷生產許可證的「毒奶粉」;更多地方,煙花爆竹的銷量正在下降,微信正在成為內地人的時興,一個個家族群橫空出世,而一些上小學的孩子也能熟練地使用iPad刷微博。

幾乎在每個地方,汽車的增長速度都令人吃驚,連大別山深處的小鄉村,也在這個春節堵起了車。

這是我們血脈相連的家鄉,我們清晰地感知到,經濟增長與文明變遷在每一個地方帶來的改變,如此隱秘,如此糾結,卻又如此決絕。

年復一年,南方週末經濟板塊連續在春節之後推出回鄉專題。在無數碎片裡,看見一個龐大、複雜、有溫度的中國。

拿著iPhone的年輕媽媽,正在鎮上商店裡購買早已因含致癌物質而被註銷生產許可證的奶粉。他們帶來了外面世界裡的新鮮事,也教會了父輩們如何爭取自己的權益。

「要不換這種試一下?」順著話音,我打量了一下旁邊這對年輕夫妻,他們應該都是「85後」,正盯著看南山嬰幼兒奶粉。沒錯,就是2012年10月因致癌事件而被註銷生產許可證的南山奶粉。

當年三聚氰胺事件幾個月後,我就曾發現鎮上商店裡仍有三鹿奶粉在售。幾年過去了,問題奶粉從沒間斷過,農村的貨架,似乎是他們懶著最不想也最難下架的「溫柔鄉」,也是農村孩子們的噩夢。

兩人在討論過程中,姑娘拿出手機看了一眼。我注意到她用的是iPhone——非山寨。如果這不是大年初五,而是一週前,我八成會驚訝,或武斷地給人家貼上「富二代」一類的標籤。

原因是,除夕和春節,家族拜年時,我發現有兩個在外打工的堂哥堂弟,都是蘋果用戶。

我打聽了下,十年前,若跟著一個包工頭到建築工地干,一天一百塊,還得往死裡干;現在村裡外出的建築工人,做包工一天能掙到二三百,如果是打零工,則一天150元。

聽起來待遇翻了倍,但我的堂哥堂弟卻高興不起來,「這樣的機會總不常有,而且一年總共最多干到九個月。再說現在東西越來越貴,家裡開支也比以前多了許多。」

一天,另一個在外打工的堂哥來我家找我,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後來才知道他想讓我在南方幫他找點活幹。「工地干不下去了,身體不行了。」他說。前些年他為了多掙點錢,在三班倒的工地干兩班——沒日沒夜地一天工作16個小時。不久前他給上小學六年級的兒子說,如果你期終考試能進全班前15名,我就給你買台電腦,沒想到我這侄子考了個第14名。

不管是犒勞自己iPhone,還是獎勵孩子電腦,80後90後,甚至75後的這幾撥農村出身的年輕人,觀念已然大不同。他們開始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並捨得個人與家庭投資。而放在父輩一代,就算收入有增,也會精挑細選,或者乾脆用紅布包起來,塞進家裡哪個隱蔽的洞裡藏起來。

與賣命打工的堂哥形成對比的是,這幾年每次回老家,都會聽到幾個不想出去打工的年輕人的故事。其中一位90後:第一次被老爸逼出門,他在工地待了一個月就跑回來了,說太累;第二次只待了半個月;第三次兩人大鬧一場,差點要斷絕父子關係。

這也難怪,這一代年輕人與黃土地的感情已沒那麼深,仍然忙時種地、閒時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已是極少數。當年我們這個「百萬大軍出太行」的務工大縣,已經名不副實。

除非迫不得已,沒有人願意再待在這裡了,哪怕讀個專科,或是初中畢業後上個職高也行。而當出去過的年輕人從四面八方回來,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一次次感染並滌盪著這個村莊裡的一草一木——一個細微但更重要的變化是,他們更懂得當個人權利受到侵害時如何呼籲與爭取。於是,一些中老年村民,也學會了逛淘寶,更會為諸如醫保報銷比例不明晰而緊追不捨。

正月初六,幾個鄉親在一起打牌,有老有少,不知怎地大家的話題變成了食品安全,大傢伙兒一聽毒奶粉就義憤填膺,「我想在村裡掛個橫幅,寫上『××奶粉有毒』。」其中一位年輕人說。而一位步入耳順之年的伯伯突然問我一句:「龔愛愛那41套房產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655

【碎片中國·癸巳】鎮書記的新年願望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270

這群身份獨特的觀察者,敏銳地觸摸少年生活的土地上細微的變化,並記錄著中國這個龐大軀體上一根根毛細血管的微小脈動。

在浙江湖州,投資無門的新痛苦折磨著漸漸富裕起來的人們。在財富渴望與通脹壓力煎熬中的他們,尋找與試探著包括民間借貸、高息集資在內的各種路徑。

而江西高安建安鎮黨委書記卻在四處找錢,他想修路,想讓小鎮找到新的財政支柱從而擺脫對煤的依賴。

在四川打工大縣,農民蜂擁入城,打工給一代農民帶來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改變,也帶來被「拔」出土地時的糾結與撕裂。而最茫然的,莫過於四十多歲的第一代民工——城市工廠只歡迎年輕人,而他們卻已無法回到農村。

在河南農村,拿著iPhone的年輕媽媽購買的奶粉卻是早就因含致癌物質而被註銷生產許可證的「毒奶粉」;更多地方,煙花爆竹的銷量正在下降,微信正在成為內地人的時興,一個個家族群橫空出世,而一些上小學的孩子也能熟練地使用iPad刷微博。

幾乎在每個地方,汽車的增長速度都令人吃驚,連大別山深處的小鄉村,也在這個春節堵起了車。

這是我們血脈相連的家鄉,我們清晰地感知到,經濟增長與文明變遷在每一個地方帶來的改變,如此隱秘,如此糾結,卻又如此決絕。

年復一年,南方週末經濟板塊連續在春節之後推出回鄉專題。在無數碎片裡,看見一個龐大、複雜、有溫度的中國。

一個嚴重依賴於煤炭的小鎮,如何轉型,如何升級?建山鎮的掙扎與夢想,是中國諸多地方的縮影。

「每晚12點前不敢睡覺」

蛇年正月初一,見到鎮黨委書記簡愷,問他的新年願望,他脫口而出:「如果能把鎮上的小煤窯都合併到英崗嶺煤礦,我們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這是一個煤和瓦斯含量在全球排名都靠前的典型煤炭小鎮。它叫建山鎮,年僅27歲,位於江西省高安市(縣級市)西南部五十多公里。從地圖上看,它像一塊向南側置的金元寶。全鎮人口三萬多,人均壽命72.1歲。

小鎮的最大標籤是有一個國有大型煤礦——英崗嶺礦務局,以及7個私人開採的小煤窯。2012年,鎮裡六千多萬元的財政收入中,煤炭貢獻了三分之一。其中1800萬元來自國有的礦務局,180萬元左右來自小煤窯。

2007年簡愷到建山任職時,還體會不到小煤窯潛在的安全風險。直到2010年,發生了一起煤與瓦斯突出事故,死了很多人,他才真正感到切膚之痛。

建山鎮成立之初,工業結構單一,只有三個集體煤礦。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後,私營小煤窯開始出現。

煤炭逐漸成為建山經濟的支柱產業。鼎盛時期,全鎮三分之二的人是礦工。礦工子弟經常到鄉村學生為主的鎮中追求女學生。

但是,由於安全隱患多,開採成本大,鎮上的小煤窯開始逐步關閉,截至目前,只剩下7個礦井,大部分是外地人開設的。國有煤礦有專業的抽瓦斯的設備,要幾百萬元,但小煤窯大多買不起或者不願買。

鎮裡曾提出由鎮上的國有煤礦兼併,但國有煤礦不同意,認為買小煤窯還不如到貴州和內蒙古的露天煤礦去開採更划算。而且,多年來小煤窯和國有煤礦經常因為越界開採鬧矛盾,重組一直搞不成。

現行煤炭管理政策規定,這些小煤窯的開採和關閉權力歸省煤炭行業管理部門,但出了安全事故,一般按屬地管理原則來倒查責任,鄉鎮政府是首當其衝的擔責者。

「小煤窯存在一天,危險便時刻相伴。人命關天啊!我每天晚上12點前不敢睡覺。我們要背負巨大的思想包袱,要為隨時有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承擔無法預測的責任,更影響鎮裡的經濟轉型。」簡愷說。

煤鎮的烏鎮夢

靠煤炭過日子,不僅危險,而且不能長久。即使是尚有儲量的現在,價格受經濟波動影響也很大,2012年鎮上的煤每噸就跌了200元左右。

為了擺脫對煤炭的依賴,2007年小鎮開始了第一次的轉型。那時候正好趕上廣東省「騰籠換鳥」的產業轉移,廣東陶瓷業開始進入江西眾多鄉鎮。

引入陶瓷業之後,鎮財政連年增長。從2008年至今,每年增加千萬元,到2011年是五千四百多萬元,2012年是六千多萬元。

這些財力不少用在了修路上。目前進出建山的道路主要有兩條,一條2012年剛剛修好,另外一條只有6.5米寬,很容易出事故,現在正在籌錢打算拓寬。

但陶瓷也是個高污染產業,從2012年開始,小鎮不得不開始努力擺脫對陶瓷產業的依賴,重點引入電子電器和太陽能兩個產業。

但由於地理位置不佔優勢,兩個上億元的項目選址都在高安市新世紀工業園區,只是稅收全部歸建山鎮。

當地的硒資源(硒被認為具有抗癌功效),也被當成希望之一。建山鎮先後在淘寶和阿里巴巴上開了網店,銷售富硒農產品,同時成立合作社,鼓勵農民把富硒大米等農產品賣給合作社。稻穀也通常讓農戶自願跟合作社簽訂合同由後者代銷,合作社想辦法以高於市場價20-25元的價格賣出去,多賣的錢一般合作社收10元,其他歸農戶。

鎮上還試圖發展旅遊業,想重建一個古戰場遺址——有個叫做英崗嶺的地方,曾國藩和石達開的部隊在這裡打了半年仗,死了幾萬人,也因此得名英崗嶺。

「未來的轉型方向是打造旅遊休閒生態鎮,類似於烏鎮。」簡愷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660

解放軍新年「攻堅戰」:禁酒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388

2012年12月下旬,中央軍委下令,要求接待工作不安排宴請、不喝酒,對積習已久的「軍中酒文化」動刀。

禁酒調查組主要由各大軍區紀委牽頭,抽調司政後裝各部門人員組成。重點在各大酒店暗訪,尤其加大夜間和節假日的檢查力度。

「我們場站,胃病發病率幾乎佔了三成多,大多是酗酒造成的。」廣州空軍某場站的醫生發現:禁酒令之後,胃病發病率降下來了。

軍中曾有段流行語:首長端起一杯「引路酒」,端起大杯「不醉不歸」;端起小杯,就要有所節制。「洗車」就是換啤酒,「輸血」是換紅酒,「炸碉堡」,就是拼了,同歸於盡。

蛇年春節前後,一場自上而下的禁酒風暴正席捲部隊:天經地義的集體聚餐叫停,年復一年的春節團拜會取消,連正大光明地開會也改吃自助餐了。

如今,領導檢查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打招呼:吃便飯,不喝酒。基層部隊也不會自討沒趣,「請人家喝酒,等於給領導添亂」。

以前上級機關下部隊檢查工作,吃頓飯、喝場酒,稀鬆平常。「雖然沒人讓你招待,但是已經習慣成自然。」一位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坦言。

自從2012年12月下旬,《中央軍委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十項規定》下發全軍,要求在接待工作中不安排宴請、不喝酒。「禁酒令」印發之際,正是歲末年初部隊評比考核、檢查調研、走訪慰問活動密集之時,然而向來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解放軍,立即「令行禁止」。

2013年,一場轟轟烈烈卻又不見硝煙的「酒阻擊戰」已經打響。

禁酒令下,「氣氛立刻變了」

「以前部隊哪好意思這麼幹啊!」

任職於總部機關的紀檢幹部李軍華,已經三學「禁酒令」了。第一次是2012年12月初,中共中央辦公廳下發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12月下旬又下來了第二個文件——《中央軍委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十項規定》;最後一次是春節前,他所屬總部下發的禁酒配套規定。

每一個文件下來,都會讓軍隊公款吃喝的難度係數增大。

元旦前,李軍華局裡的一名士兵要復員返鄉,全局幹部為歡送他在招待所聚餐。領導做開場白時說:「這次就當年終聚餐,元旦和春節就一鍋燴了」。中央軍委文件當時剛剛下發傳達,但依循老規矩,李軍華還是從辦公室帶了一箱牛欄山二鍋頭,每瓶價值兩百塊。「總共七八個人,每人喝了五六兩吧。」在李軍華看來,吃得真不算奢侈,「最後剩了一些菜,領導還打包帶走了」。

春節前,總部下發了要求更為具體和嚴格的禁酒令,李軍華發現「氣氛立刻就變了」。在隨後例行的招待老幹部聚餐時,局領導就乾脆沒讓老領導們喝酒,全都喝薑汁可樂,「也沒有對老首長多解釋,他們天天看新聞,明白是怎麼回事。」

在北京某軍隊研究所工作的陳新也有類似遭遇。據他所知,研究所並沒有完全禁止喝酒,「看望老首長可以喝酒,但酒不能太貴」。至於公款接待上級和集體聚餐,「那絕對不可以」。

研究所基本上每週都要邀請兄弟部隊、地方專家開項目評審會,「以前開完會後肯定要喝酒慶祝一下」。這套程序陳新已經很熟悉:會議結束前他要趕緊打電話訂飯店,「一桌菜怎麼也要兩三千塊,酒都是自帶——茅台或者五六百塊錢的紅瓶二鍋頭」。

自從有了禁酒令,一切都變了:開會能不吃飯就不吃,直接打發專家回家;實在過了飯點就訂快餐,可選的就幾家:麥當勞、肯德基,或者吉野家。這讓搞會務的人省心不少,陳新在吉野家訂餐就選三種飯:牛肉飯、雞肉飯或者雙拼飯,「不訂麻婆豆腐或者魚肉飯,太怪,一些人可能忌口」。

除了每人訂一盒飯,往往還配有沙拉和紫菜蛋湯,「每人四五十塊錢絕對打得住」。開完會,把盒飯往專家手裡一發,他們提著就走了。陳新有時候覺得不可思議,「以前部隊哪好意思這麼幹啊!」

與解放軍總部所在地北京相比,地方部隊對禁酒令的理解並不完全一致。2013年1月上旬,華東某軍事院校英語老師聞小東,依然在系裡的年會上喝到了七八十塊錢的當地酒——兩相和。上級的禁酒令在1月中旬下達學校,學校立刻發通知,要求所有沒提早開年會的單位,年會必須挪到機關食堂舉行。

按照老規矩,學校給每人補貼600塊錢,用以抽獎、表演節目以及吃飯。但因為禁酒令,喝酒的檔次大幅降低,統統改成二三十塊錢的68度二鍋頭,每桌限喝一瓶。

同樣在軍事院校,2013年1月24日,南京一所軍校也接到了上級機關頒佈的禁酒令,一些系立刻把在飯店訂好的年底聚餐活動取消。「我們比較聽話,上面怎麼要求我們就怎麼做。」該校一位副教授說。

每年春節前後,在福建任職的技術軍官張松林都要到廣東出差一個月,2013年也不例外。這次出差他發現,對方招待他喝酒的次數明顯減少,「過去幾乎天天有酒喝,現在一週也就兩三次」。給張松林最大的感受是,喝酒的容器也變了,「以前是用裝水煮魚的盆倒啤酒,現在改用杯子喝了」。

某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在下部隊時,特別提醒下級不要超標接待——不迎接,不擺水果,不喝酒,不送土特產。有兩次他去武裝部檢查工作,直接鑽到伙房裡吃午飯,「弄個白菜湯,燉個魚就挺好」,他笑笑說。

軍中曾有段流行語:首長端起一杯「引路酒」,端起大杯「不醉不歸」;端起小杯,就要節制。這杯「引路酒」,「洗車」意思是換啤酒,「輸血」是換紅酒,「炸碉堡」,就是拼了,同歸於盡。

現在,領導帶了好頭,對於基層就是榜樣。

調查組在行動

「大吃大喝,即便你說自己付錢也不行。」

除了各類文件傳達、集中開會動員,一些部隊為了禁酒開始「上手段」。廣州軍區紀委幹部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比如海軍陸戰旅等一些特戰部隊,營區門口都安裝了酒精檢測儀器,就像交警查酒後駕車一樣,發現一個當即扣下處理。」

在軍隊周圍的酒店裡,解放軍各個層級的禁酒調查組也遍地開花。中央軍委法制局趙幹事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調查組主要由各大軍區紀委牽頭,抽調司政後裝各個部門人員組成,為了應付出現個別人員耍酒瘋,有的軍區甚至將保衛部的人員納入其中。」

調查組重點是在各大酒店暗訪,尤其加大夜間和節假日的檢查力度。陳新就聽說過一個調查組的典型活動方式:「他在飯店裡轉悠,要是找不到線索就在櫃檯那兒等著。一看來一個人結賬,你也不知道旁邊站的是誰,結完賬開發票,寫著某某單位,立刻被他抓到,說你大吃大喝,即便你說自己付錢也不行。」

「調查組可能抓不了多少違規者,意義更多的是殺一儆百。」春節前後,調查組工作量很大,廣州軍區從基層部隊抽調了不少政治幹部。

陳曦就是其中之一,她的主要任務是負責軍區周邊幾個酒店的巡視,有時候,還要喬裝改扮成顧客、推銷員之類的身份。「那些身體健碩、走路步伐緊湊,走路有節奏感的男人」正是重點監控對象。一旦發現問題,陳曦就立即上前盤查身份,其中也出現幾個烏龍事件,查到的是一些退役的軍轉幹部。

在總參某部機關工作的趙樂義發現,調查組在飯店裡只查兩種人:穿軍裝的和開軍車的。「現在單位接待上級來訪,再也不出去吃了,直接安排在部隊招待所吃,即便喝點啤酒也沒人知道。」趙說。

不過,常做軍隊生意的酒店也有因應之道。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鼓樓外大街的金悅酒店,毗鄰總參、總政、總裝和空軍等軍隊大院。2013年2月24日,該酒店服務員在電話裡說,「絕對不會有人查到,我們可以為軍車提供遮擋牌照服務」。在海淀區西翠路的另一家高檔海鮮酒店北京靜雅大酒店,前台服務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停車位置有後院或者地下停車場可選,如有要求也可以為顧客遮擋車牌。

調查組也接受來自軍隊內部的舉報,政工網上專門設置了投訴舉報專欄。據一位調查組內部人員透露,有極個別部隊年終搞集體聚餐時,把空的易拉罐裡裝上白酒,與會者心照不宣地喝白酒,還讓人誤以為是飲料,這些現象後來都被檢舉發現。

禁酒令制定者早已料到可能出現的反彈,中央軍委法制局趙幹事承認,「推動禁酒必須多管齊下,財務監督也是堵住漏洞的一個方面。」

從1991年起,全軍就頒佈了幾項法令規定,規範軍隊財務制度。這幾年來,軍方採取了一些技術手段加強財務管理。最有成效的就是,公款支出的公務卡和發票相一致的報銷制度。

在財務管理方面,陳新感受最明顯,他現在訂會議餐都遇到了麻煩。按照上級規定,公款用餐必須用公務卡或者支票支付,不得使用現金。「像麥當勞、肯德基和吉野家這樣的快餐店,送餐時幾乎沒拿POS機的,也不會開支票。」陳新說,如果用現金結賬,根本不符合財務制度,沒法報賬,「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在訂餐前跑到餐館裡刷卡才行」。

「禁酒令去除了很多負擔,也帶來了一點煩惱。」來自瀋陽軍區的政治幹部梁慶典也體會到,如果部隊想做個宣傳的條幅,一般家居裝潢店並沒有POS刷卡機,更不能開發票,這筆錢只能自己出。

「感情都在酒裡」

喝出了氛圍,但誤事又損害身體,更有損形象。

「禁酒令」並非在解放軍中第一次提出,2008年空軍就在全軍率先施行《空軍部隊從嚴控制飲酒的規定》,其後在全軍範圍內得到推廣。

五年前開始的上一輪軍隊禁酒,並未針對公款吃喝等不良作風,其重點在打擊軍人工作期間的飲酒行為。「週一到週五都是在上班,部隊又有打仗的特殊使命,因此空軍才規定工作日24小時都不能喝酒。」一位要求匿名的空軍大校認為:空軍的禁酒令,實際上是弘揚一種新的部隊工作文化。

北京軍方國際問題學者陳濤就深有體會。有一次,他應邀到一個軍區講國際形勢課。因為飛機晚點,直到晚上快九點他才被接到招待所。在飯桌上,迎候多時的軍區副參謀長上來就說:「你遲到了,得先罰。」陳濤說,「遲到也不是我的原因啊!」副參謀長笑,「你不罰,那我先喝。」說完他就喝了兩杯,陳濤一點沒辦法,「誰讓人家比我級別高,又是將軍呢。」他一下就喝了六杯。

喝六杯有三兩白酒,這只是個開頭。在場的副參謀長手下,一會兒這個處長那個主任,紛紛向陳濤敬酒。「酒場上就是找各種關係,比如咱倆是老鄉,就得再喝一杯,或者咱倆在一個學校學習過,或者共同認識一個人,這都得喝。」陳濤明白,喝酒就是為了營造一種融洽的氛圍,「喝酒容易把哪兒人,什麼經歷,一些趣事說出來」。

「感情都在酒裡」,這是和平時期,軍營酒桌上經常流傳的一句話,正如富商打高爾夫聯絡感情一樣。

梁慶典是來自地方院校的國防生,在校園時,他就耳聞軍隊酒文化盛行。當時,他對軍隊酒文化的理解是,「沒有酒就沒有戰友情誼,不能喝酒就不會得到領導的賞識」。為了及早適應軍營生活,從大一時,梁慶典就經常到學校門口的便利店,花上兩三塊錢購買小瓶裝的「二鍋頭」,再配上些油炸花生米和新鮮黃瓜做下酒菜,與國防生同學一起「煉酒膽」。

喝酒既容易誤事也損害身體,軍中多數人其實都明白,「但老戰友來了,領導來了,你喝不喝?」廣州軍區紀委一名幹事說,禁酒令推行之難,「在於酒承載的是一種人脈關係,也帶有一種歷史慣性,不喝好像代表不熱情。」

冷兵器作戰時,喝酒可以給士兵壯膽,然而當世界已經進入信息化作戰時代,「戰爭的勝負不僅僅是戰士的勇敢和士氣,要依靠先進的陸海空武器裝備,以及整個國家工業體系支撐。」國防大學軍事法學專家錢壽根教授認為,禁酒令對於提升部隊戰鬥力,改變軍人社會形象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喝酒的規矩在變

每桌開始擺上一瓶紅酒,很少有人拿起開瓶器。

本次中央軍委發起的自上而下的禁酒行動,更多與限制公款消費相關。

2013年2月24日,經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批准,解放軍四總部又聯合印發《厲行節約嚴格經費管理的規定》,明確了按戰鬥力標準花錢辦事、從嚴管控會議集訓和公務接待開支等17條具體規定要求。

第二天,某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聽了一天軍區領導的電視會議,「上午是軍區政委,下午是司令員做報告。圍繞兩條:一個是杜絕鋪張浪費,另一個是學習黨章,弘揚優良作風」。

圍繞中央軍委的進一步指令,底下部隊又動員開來。

從內心感受來看,大多數部隊單位接待上級領導喝酒並不情願,如今從上到下都有禁酒令,讓接待也變得簡單,就是吃便飯。「沒人會頂風作案,聰明人誰會去幹這個啊!」上述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說。

「我們場站中,胃病發病率幾乎佔了三成多,大多是酗酒造成的。」廣州空軍某場站的醫生發現:禁酒令之後,胃病發病率降下來了,「我們工作輕鬆了很多,主要就是對付感冒頭痛之類的小病。」

以前,部隊為了接待軍內記者採訪也花費不小,通常一個記者下來至少要三四個人陪著。「按照5人用餐標準,飯菜價格在400元左右,酒水要300多,再加上煙、茶等等,一頓飯起碼要花800多塊錢。」廣州軍區紀委一名幹事算了一筆賬。新規定出台後,記者來了全部去食堂吃飯,加起來也就花100多塊錢,並沒有傷害感情,「很多記者朋友很喜歡軍隊食堂的伙食,食品天然,純手工製作」。

在不違背「禁酒令」的前提下,一些部隊已經慢慢摸索出新的喝酒之道。在山東沿海城市任職的營職幹部李全發現,單位裡再沒有人敢開著軍車去酒店了。「以前雖然也有規定公車不得私用,但執行得不嚴,現在大家變自覺了。」單位的土規定是,「即便是私下聚餐,晚上十點前必須結束酒局」,但為了防止喝得太多,每次李全跟朋友聚餐八點多肯定回營房,「過去喝5瓶啤酒,現在只喝3瓶」。

在研究所工作的陳新,已經被單位統一口徑,「萬一被人問起有沒有公款吃喝,一律說沒有」。雖然不太容易下賬,他覺得單位還得繼續儲存酒,「主要是為了省錢,出去喝酒太貴了,畢竟單位裡的小金庫錢不多,總之就是為了多喝幾瓶」。

廣州某部工作的孫星星,至今仍免不了接待上級領導,「但我們不會拿高檔酒出來,改成杜康或者紅花郎」。用於買酒的費用也在縮減,好在之前單位儲存了幾十箱茅台,「一時半會兒喝不完」。

開學之後,新的禁酒措施下發。在華東一所軍事院校機關自助餐廳裡,從1月份開始,每桌開始擺上一瓶紅酒。「據說學校參照了上級機關的做法——許多軍官在國外有過工作經歷,他們已經習慣於中午吃飯也要來一杯紅葡萄酒。」不過,該校教員聞小東發現,很少有人拿起開瓶器開紅酒喝,「喝可樂雪碧的都不多,大部分喝果粒橙」。

對于禁酒令可能對酒類產品帶來的影響,某知名酒廠駐京辦副主任張先生倒沒那麼悲觀。作為一名老兵,他很清楚酒對部隊意味著什麼。1979年他參軍時,部隊首長到他老家宜賓招兵,特意問他:「能喝酒嗎?」他回答說,「還可以。」首長點點頭,他就這樣入伍了。

「軍隊是離不開酒的,沒有酒怎麼打仗?」他笑著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086

為什麼新年希望都不會實現?

2013-06-10  TCW
 
 

 

教宗問米開朗基羅:「請告訴我成為天才的秘密,你如何創造出大衛像這個傑作?」米開朗基羅說:「很簡單,我拿掉不屬於大衛的一切。」

誠如米開朗基羅所言,清晰的思考和聰明的行為,就是不要想大衛是什麼,而要想大衛不是什麼,然後全數去除。應用在實際例子上,就是擺脫所有思考和行為的錯誤,更好的思考和行為就會自然產生。

理論家對否定之路搜腸刮肚,而實踐家卻是再熟悉不過了。傳奇投資者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提到自己與合夥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時說:「我們學到的不是如何解決生意上的難題,我們只學到要避開它們。」

總之,我們不需要不必要的狡黠、不需要新點子、不必過度作為;只要別那麼笨就好了。

行為迷思解讀一:為何爛理由也是好理由?

高速公路因路面整修而塞車。我氣瘋了,車子龜速行駛整整十五分鐘才擺脫車陣。我以為終於脫身了,沒想到半小時後我又因同樣工程陷入車陣。但奇怪的是我已不那麼激動,因為路旁每隔一段距離便有告示牌寫著:「高速公路整修中。」

塞車經驗,讓我想起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艾倫.蘭格(Ellen Langer)的一個實驗。她看到影印機前大排長龍,便問排前面的人:「對不起,我有五頁要印,您能讓我先印嗎?」結果只有少數人同意。她重複進行相同實驗,而這次多了個理由:「對不起,我只要印五頁,請問能讓我先印嗎?我趕時間。」這時幾乎所有人都會同意。

然而,第三次實驗結果卻令人驚訝。她同樣等到影印機前排滿了人,然後問:「對不起,我有五頁要印,您能讓我先印嗎?因為我想影印。」這理由固然可笑,但幾乎每個人都讓她先印了。

如果我們可以為我們的行為說出理由,就能得到更多諒解與協助。然而讓人驚訝的是:理由是否有意義,經常不是最重要的。

人們著迷於「因為」,即使它無法令人信服。當你被問為什麼會錯過最後期限時,最好的回答就是:「因為趕不來。」這根本就是廢話,但往往會被接受。

結論:「因為」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讓我們盡情使用它吧!

行為迷思解讀二:為何最後的機會很誘人?

康納曼在《快思慢想》中寫道 :每次飛機失事後,我們就會聽到其中一名不幸罹難者的故事,他原本預計搭乘別的航班,但基於某些因素,在最後一分鐘搭上這架爆炸的飛機。在這例子中,他是個例外情形,比起其他一開始就預定搭乘這個班機的旅客的「一般情形」,我們對他的同情要來得更深。

對懊悔的恐懼使我們做出不理性行為。為了不要感受到可怕的懊悔之情,我們往往把頭低低的躲在人群中,卻仍沒人能倖免。

假設你想擁有獨棟房子,眼前正好有個屈指可數的銷售案,標的只剩三個、兩個、一個。「最後一個機會!」這句話直直穿透大腦,然後你用驚人價格買了最後這塊建地。對懊悔的恐懼讓你忘記市場上面湖建案多如牛毛,美麗的房產買賣不會從今天起全面停售。「最後的機會」讓我們恐慌,而對懊悔的恐懼會徹底改變整個生命——有時是以最悲慘的方式。

行為迷思解讀三:為何老是會拖到最後?

我有個朋友,十年間每天都下決心要戒菸。而我呢?從六個月前至今,我的納稅申報單一直擺在桌子上,顯然我希望表格會自動填寫完畢。

科學界將此稱為拖延症。拖延是不理性的,但為何我們仍一再擱置重要的事呢?因為付出與回報間有時間上的差距,要跨越這個差距須耗費大量的心力。

心理學家丹.艾瑞利發現,由別人設定的最後期限成效最佳。自我擬訂的時程表,必須將工作清楚劃分為小步驟,並為每個步驟訂定日期時才有約束力。新年願望沒有明確的次目標,因此注定失敗。

結論:拖延不理性,卻是人性的一部分,可運用不同技巧來對抗它們。(本文摘自前言、第一、三十三、三十七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99

Barry Ritholtz:格林斯潘3.0與新年隨想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513

反思過去,展望未來,然後踏踏實實的活在當下,現在我(Barry Ritholtz)有一些隨想跟大家分享,共有九個問題,他們縈繞在我的心頭,揮之不去: 1. 常常聽說人們將未來的美聯儲主席耶倫稱作伯南克2.0,這話也不錯,但是為了準確起見,稱她為格林斯潘3.0豈不更好! 2. 有些聲稱對斯蒂夫·科恩的起訴是一場政治迫害,這個我可不敢茍同,這些人大概忘了我們還是一個法制國家。如果說SAC有錯,當然它的問題真不小,它的錯處是它的監管工作真是爛得一塌糊塗。說句題外話,如果你了解交易員的壓力有多大,那麽你就理解了內幕交易為什麽會發生了。 3. 我對2014年的展望 道格瓊斯指數:沒想法~ 標準普爾500:管我啥事? 10年期債券:這個真不好說 新興市場:WHO KNOWS? 聯邦基金利率:先看看~ GDP:親,別擔心,面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 失業率:去TMD 歐洲央行利率:$%^&*! 2014年中期選舉結果:為啥你覺得我會知道? 看完這些預測,您是啥想法?無聊?其實這是最誠實的預測! 4. 親,我還要做一個預測,聖誕節的零售狀況既不會像我們以前想的那麽糟,也不會太樂觀,哎!您又覺得我在說廢話了。 5. 有的人說空頭已死絕,這有點兒太過誇張,其實人群中有悲觀的就有樂觀的,一人不可能永遠悲觀下去,也不可能永遠保持樂觀,因為他們常常會發現自己走過了頭。但對於群體來說,他們總會在某些時候一致的樂觀或悲觀,對這種動物性的沖動,個體是無法抗拒的。 6. 2014年會不會成為債券牛市向股票牛市切換的一年?這個切換成為股票多頭們的碎碎念已經好久了!這樣時刻也許真會在2014年到來,誰知道呢! 7. 漫長的假期里沒有書的陪伴怎麽行?度假的時候我都會帶很多書,雖然常常只看過封面!今年我帶的書有: 《音樂之謎》 作者:David Byrne 《壽司的故事:魚和米飯的奧德賽之旅》 《成功方程:商業、體育和投資中的運氣與無形的技巧》 《被高估的天賦:到底是什麽造就了世界級的大師?》 《大爆發:娛樂經濟的大機會》 《大數據》 《有關這個世界的幾個小故事》 等等,還有一個《超悲劇的愛情故事》 如果我足夠勤奮,我可能看完其中3到4本。 8. 如果我聽到誰說:“股票市場是專業玩家去的地方”,我一定要海扁他。 9. 每當我想起自己生活在一個變化萬千的世界里,我的感激之情就油然而起,過去半個世紀里我們見證了滄海桑田的變化。但是智慧的所羅門王曾經告誡我們:“一切都會過去的,美好的時代也不例外”,所以我們要心存感恩的活在當下。 最後,聖誕節快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999

雷軍新年信:總計售出了1870萬臺手機,MIUI用戶數突破了3000萬!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2/57578.html

各位同事:新年好!首先要給大家送上新春的祝福,同時要感謝過去一年大家的辛勞付出。2013年,是小米發展歷程中最關鍵的一年,小米的軟件、硬件和互聯網生態全面展開,每位同事都功不可沒。2013年,我們總計售出了1870萬臺手機,增長160%;含稅收入316億元,增長150%。其中,僅12月當月,我們就售出了322.5萬臺,含稅收入53億元。這一年里,小米的產品線開始逐步豐富。我們發布了旗艦機型小米手機3;推出了紅米子品牌;成功發布小米電視、小米盒子、小米路由器等產品,進入了更多領域,給米粉帶來了更有趣、更便捷的數碼生活體驗。MIUI用戶數突破了3000萬,12月當月向開發者分成就超過了1800萬元,小米生態鏈已初步形成。我們的配件生態也有出色表現,小米配件及周邊產品全年營收超過了10億元。米兔玩偶售出了50多萬只,這其中都凝結著米粉沈甸甸的愛。我們還建成了6大倉儲中心、18家頂尖水準的小米之家旗艦店、436家維修網點,售後、物流體系也變得更加完善。同時,我們開始走向海外,在我國香港、臺灣地區的初步試水獲得成功, Hugo Barra加盟後,我們的國際化進程正式開啟。當然,這一年中我們壓力很大,尤其是小米手機嚴重供不應求。其實在我們的同事和供應鏈合作夥伴的共同努力下,小米手機的月供貨量,從最初的一萬臺,提升到了如今300多萬臺。這已經是消費電子業界前所未聞的成長速度,但還有很多用戶沒能及時買到我們的產品。所以,2014年小米的首要任務就是提升產能。我們向所有用戶承諾今年至少供貨4000萬臺手機。小米誕生時,沒有人相信3年內能做到這樣。我們確實創造了奇跡!這不僅僅是小米的光榮,也是互聯網思維的成功,更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升級歷程中又一步進展。在這樣的奇跡面前,我深深為每一位小米員工感到由衷的驕傲,能和大家一起共事是一種幸福。我們也看到,華為等行業巨頭們終於深刻感受到了小米模式帶來的行業形勢變化。他們喊出“向小米學習”的口號,以我們為標桿發起沖擊。小米的互聯網思維和方法論已經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推動業界一起為用戶提供高性能、高性價比的產品。當然,這也意味著,我們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我們是推動變革的先鋒,但先鋒能否成為行業真正的領導者,取決於我們今後的努力。我們如何突圍並帶動全行業一起前行?路只有一條,繼續堅持互聯網思維和小米創業的“三大法寶”(堅持和用戶交朋友、堅持產品為王、堅持合作共贏)。一、我們要繼續堅持和用戶交朋友。和用戶一起玩,才給了小米持續奮戰的動力和不斷創新的源泉。前幾天我們舉辦的小米爆米花年度盛典上,很多和我們並肩相伴數年的米粉來到現場,回憶一起走過的日子,他們甚至會激動得流下眼淚。米粉一直在關註著我們,我們一定不能辜負這份厚誼。二、我們要繼續堅持產品為王。小米一直在追求超高性能和超高性價比,提供能讓用戶尖叫的產品,這是小米的立身之本,是小米一切商業模式、產品策略、營銷方法成立的前提。三、我們要繼續堅持與夥伴合作共贏。小米的成績是和富士康、英華達、高通、聯發科、英偉達等攜手達成的,我們將跟優秀的合作夥伴一起開創行業新格局。2014年,將是小米迎接挑戰、全速前進的一年。同事們,我們一起拿出舍我其誰的雄心,去書寫2014年偉大篇章!雷軍2014年1月2日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雷軍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961

新年快樂 艾薩 Isaac Sofaer


2014-01-02  NM
 
 

 

如果這是你在《壹週刊》首次看我的專欄,我相信這不是最後一次。我2014年的目標是,讓你了解投資市場發生的事,我會解釋我的投資標準和買入某隻股票的原因。

我會令你緊貼「天下第一倉」的每間企業,透過分析它們的中期及全年業績,一年兩次簡要概括它們的發展。我承認這不是精確的科學,所以我有時會出錯,但整體上它有一個相對驚人的表現。我不理會謠言,避開股票經紀,很少與那些不懂金融、很少買賣股票的人討論股票。我不賣股票,除非公司與董事做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和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股票像小孩子一樣,如果他們傷風感冒了,你不會放棄他們。說不定隨着時間,他們會做得更好,接受短暫的挫折為企業生命的一部分。

不靠內幕消息

我很少到企業視察,因為他們不會告訴你財務報表以外的事,我也不想知道。如果有時我真的要見面,我會藉着這機會擴闊視野,而不是增加內幕消息。如果我真的知道內幕消息,我永遠不會用,我會忘記,而且永遠不會買賣這隻股票。如果我見到任何一家公司的主席是我認識的,我會問他時間,如果他戴的是Swatch,我會增持這間公司的股票,但如果他戴的是勞力士或者歐米茄,我不會增持。這世界有樣東西叫商業禮儀,你不是經常聽到陳啟宗發表意見,但當他要發表意見,一定是有關房地產或相關的事,而不是評論他在印尼的假期,或他買了隻鑽戒給妻子。我也不期望公司主席或行政總裁會談論股票,而不是他們的生意,如果他們這樣做,我會覺得可疑。當SOHO中國(410)的主席詳細地討論中國房地產,所有人很快便會知道,他掌握了這門專業,所以如果這公司的財務狀況都無可挑剔的話,我會買它的股票。

檢查數據再求證

一間企業最差的,就是對股東吝嗇,若不至少支付每股盈利35%作為派息,會令人懷疑利潤可能是假的。如果每股盈利增長15%,正現金流,也應該提高派息,沒有任何藉口剝奪股東的權利。當我仔細閱讀公司的財務資料,我看主席/行政總裁的報告,看看他們是否誠實和衷心。我會檢查數據是否與賬戶匹配。如果沒有,我會發電子郵件給企業的公關。如果他們沒有回覆,我會再打電話和發電子郵件給他們。如果仍是沒有得到回應,我會立刻賣掉股份。以上是我最基本的投資準則。我會每個星期在有限的空間內,分享自己的看法。隨着時間,我希望你會比大部分工商管理碩士更有知識。祝君好運!艾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 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 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9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