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重構全球交通戰略體系 「兩洋鐵路」的雄心與算盤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562

「兩洋鐵路」意在打破美國實際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對太平洋、大西洋航運的壟斷地位,這也確認了中國對於全球交通網絡重構戰略的全局性和整體性。

至此,中國業已在全球航運三大咽喉附近做了多重佈局,包括中巴(巴基斯坦)、中緬陸路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建設等。

中國即將參與一項直線距離超過3000公里的跨國鐵路項目,這大致相當於現有的廣州到哈爾濱的鐵路運營距離。

2014年7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了為期十天對阿根廷、巴西、委內瑞拉和古巴的訪問。其間,中國、巴西、秘魯三國在7月17日發佈聯合聲明,宣佈三國將開展跨越巴西和秘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兩洋鐵路」項目。這是中國領導人近年來對外訪問期間所提出的最大規模的鐵路建設設想。

「兩洋鐵路」從巴西東海岸的大西洋沿岸到秘魯西海岸的太平洋沿岸,直線距離在3000公里以上,實際鐵路走向距離會更長。

「兩洋鐵路」並非今年首次提出。2011年,時任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就曾透露,哥倫比亞希望同中國合作建設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干運河」,也就是「兩洋鐵路」,但此後這一消息沒有了下文。

聲明沒有提及線路走向、投資比例、運營模式等具體細節,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兩洋鐵路」的指向是要打破美國實際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對太平洋、大西洋航運的壟斷地位,從而使中國在聯通非洲、拉美、太平洋之間佔據更加主動的地位。國內主要官方媒體如新華社、中新社,以及大量港台媒體在報導「兩洋鐵路」時都援引專家分析,指「兩洋鐵路」就是「陸上巴拿馬」,不少媒體還直接在報導標題中直接使用「打破巴拿馬運河壟斷」的表述。

這反映出中國正在謀求全球性大國地位上時的考慮,不僅要和更多國家建立緊密的政治、經濟聯繫,更要通過實體的基礎設施建設,打破西方確立的全球經濟地理格局,為自身地緣政治戰略提供實體支撐。

意在打破海運三大咽喉

海運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跨國運輸方式,海運通道構成當今世界經濟地理的關鍵節點。

亞洲的馬六甲海峽、亞非之間的蘇伊士運河、分隔南北美的巴拿馬運河,是全球航運的三大咽喉。目前來看,這三大咽喉基本上都被美國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繫牢牢控制。

中國並非剛剛萌生打破這一既有體系的想法,但「兩洋鐵路」可以視為關鍵性舉動。與此前推動中巴(巴基斯坦)、中緬陸路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建設等部署放在一起來看,「兩洋鐵路」計劃出爐,確認了中國對於全球交通網絡重構戰略的全局性和整體性。

巴拿馬海峽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本次中國、巴西、秘魯三國達成的「兩洋鐵路」聲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國降低對巴拿馬運河依賴的戰略佈局。

長期以來,經過中美地峽的尼加拉瓜運河也被視為對巴拿馬運河的替代選項。尼加拉瓜運河中段穿越尼加拉瓜湖,建設標準可以超過巴拿馬運河,從而使其能容更大數量級的船隻通過。西方媒體也曾報導指,中國或同尼加拉瓜合作建設這條運河。

由於目前中國和尼加拉瓜尚未建立外交關係,這個項目在短期內可能還有較多障礙。

此外,在哥倫比亞和中美地峽,也不排除中國會有新的戰略部署。雖然中國和哥倫比亞聯合建設「干運河」的設想目前沒有最新進展,但並不意味著最終放棄。相對於「兩洋鐵路」,這條干運河對巴拿馬運河的影響會更直接。

中國參建的部分海外鐵路。 (JZ多媒體解決方案/圖)

多重手段降低依賴

蘇伊士運河是從亞洲進入歐洲的航運節點。在這一節點附近,沒有重建其他運河的自然條件,在目前的政治和社會條件下,在中東地區大規模地進行陸路交通設施建設也不具現實可行性。因此,中國對於現有的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航運走廊,採取兩手策略。

一方面,在無法改變這一航運走廊現狀的情況下,加強在這一區域的力量存在。2008年,央企中遠集團獲得了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的35年特許經營權。比港是希臘最大的港口,也是從蘇伊士運河北上通過地中海進入歐洲的門戶。

國家總理李克強訪問希臘期間特別指出,通過比港的航線是中國到歐洲最短的海運航線,相對傳統航線可以縮短7至11天運輸時間。目前,這一港口是中國和希臘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合作項目,從2008年胡錦濤訪問希臘時確定,再到近期李克強、習近平相繼同希臘方面談及比港合作,都表明中國最高領導層對這一港口建設賦予了戰略意義。比港成為中國在這一關鍵航線上確立的一個補給站和戰略橋頭堡。

2013年中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則是從另一個方面入手降低對蘇伊士運河航道的依賴。相對於從十九世紀以來在全球範圍內居於支配地位的海權,中國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宣示了自己的陸權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主要是俄羅斯和中亞國家,是當前周邊國家中和中國關係最為穩定的地區,加之沿線國家資源豐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具備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經濟條件。中國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構建能源輸入和商品出口的雙向通道,同時可以減少中國產品運輸到歐洲的時間。

早在2005年,俄羅斯媒體《莫斯科新聞》就曾分析說,從中國海岸到歐洲走陸路可以比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海路縮短8000公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去年曾撰文指出,在阿拉伯世界和蘇伊士運河周邊形勢整體動盪的格局下,中國必須尋求替代線路,這正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價值所在。

至於另一個重要海運咽喉馬六甲海峽,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採取了兩項比較重要的措施,來降低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更是中國最重要的能源通道。美國在馬六甲海峽周邊地區有較強的存在。

2013年,央企中國海外集團獲得對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經營權;同年,中緬天然氣管道開通,中緬石油管道運輸也將開啟。這兩項目標都指向將中東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不經馬六甲海峽,直接運輸到中國境內。

中國企業並不諱言在這方面的意圖,中石油集團在中緬油氣管道建設期間就曾對外表示,「中緬油氣管道建成運營後,將使中國進口自中東的原油及產自緬甸的天然氣不必經過馬六甲海峽,對於實現中國能源多元化和確保能源安全具有戰略意義。」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直接的針對馬六甲海峽的工程。外界長期以來都在討論,在泰國南部狹長的克拉地峽修建運河的可能性,如果這條運河建成,東亞地區的船舶可以不經馬六甲海峽直接通過這一運河進入印度洋。今年3月,泰國媒體就曾報導稱,柳工集團、徐工、三一重工等中國企業已成立克拉地峽運河籌建小組,雖然這一消息後來被中國企業闢謠,但從目前的「兩洋鐵路」計划來看,並不能排除推動克拉地峽運河建設的可能性。

更大規模海外基建潮

至此,中國目前已有打破現有三大航運壟斷節點的一系列規劃,已經付諸實施或開始研究的包括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亞歐大陸橋、巴基斯坦瓜達爾港、中緬油氣管道、兩洋鐵路等,未來還可能會推動的包括克拉地峽運河、尼加拉瓜運河等。借由這一系列交通體系的建設,中國力圖打破現有的世界經濟地理格局,從戰略高度重構中國的全球性物資運輸網絡。

重構全球交通網絡,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對外基礎設施輸出。

在模式上,推銷中國的鐵路建設和運輸設備,是以對方的需求為主。但在重構全球交通網絡的各類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中方不僅是承建方或援建方,而且是項目的規劃者、主導者乃至運營者,或將帶來更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潮。

此前中國在海外參與建設的鐵路項目規模相對較小,集中在非洲和中東地區。近年來新建鐵路項目中,除尼日利亞的兩個以外,大都在1000公里甚至500公里以內,沒有像「兩洋鐵路」這樣的超長距離鐵路。除「兩洋鐵路」外,中國方面近期積極推動的還有中亞國家的高標準鐵路網(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部分),這些項目一旦落實,將大大超過現有的中國海外鐵路建設規模。

在未來交通體系重構過程中,亞歐大陸的鐵路網建設可能推動得最快,鑑於中亞地區政體形式,又有較強的發展衝動,不同於非洲、拉美國家可能因多種因素出現基礎設施建設的延宕。

(作者為智谷趨勢研究中心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01

重構全球交通戰略體系 「兩洋鐵路」的雄心與算盤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562

「兩洋鐵路」意在打破美國實際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對太平洋、大西洋航運的壟斷地位,這也確認了中國對於全球交通網絡重構戰略的全局性和整體性。

至此,中國業已在全球航運三大咽喉附近做了多重佈局,包括中巴(巴基斯坦)、中緬陸路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建設等。

中國即將參與一項直線距離超過3000公里的跨國鐵路項目,這大致相當於現有的廣州到哈爾濱的鐵路運營距離。

2014年7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了為期十天對阿根廷、巴西、委內瑞拉和古巴的訪問。其間,中國、巴西、秘魯三國在7月17日發佈聯合聲明,宣佈三國將開展跨越巴西和秘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兩洋鐵路」項目。這是中國領導人近年來對外訪問期間所提出的最大規模的鐵路建設設想。

「兩洋鐵路」從巴西東海岸的大西洋沿岸到秘魯西海岸的太平洋沿岸,直線距離在3000公里以上,實際鐵路走向距離會更長。

「兩洋鐵路」並非今年首次提出。2011年,時任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就曾透露,哥倫比亞希望同中國合作建設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干運河」,也就是「兩洋鐵路」,但此後這一消息沒有了下文。

聲明沒有提及線路走向、投資比例、運營模式等具體細節,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兩洋鐵路」的指向是要打破美國實際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對太平洋、大西洋航運的壟斷地位,從而使中國在聯通非洲、拉美、太平洋之間佔據更加主動的地位。國內主要官方媒體如新華社、中新社,以及大量港台媒體在報導「兩洋鐵路」時都援引專家分析,指「兩洋鐵路」就是「陸上巴拿馬」,不少媒體還直接在報導標題中直接使用「打破巴拿馬運河壟斷」的表述。

這反映出中國正在謀求全球性大國地位上時的考慮,不僅要和更多國家建立緊密的政治、經濟聯繫,更要通過實體的基礎設施建設,打破西方確立的全球經濟地理格局,為自身地緣政治戰略提供實體支撐。

意在打破海運三大咽喉

海運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跨國運輸方式,海運通道構成當今世界經濟地理的關鍵節點。

亞洲的馬六甲海峽、亞非之間的蘇伊士運河、分隔南北美的巴拿馬運河,是全球航運的三大咽喉。目前來看,這三大咽喉基本上都被美國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繫牢牢控制。

中國並非剛剛萌生打破這一既有體系的想法,但「兩洋鐵路」可以視為關鍵性舉動。與此前推動中巴(巴基斯坦)、中緬陸路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建設等部署放在一起來看,「兩洋鐵路」計劃出爐,確認了中國對於全球交通網絡重構戰略的全局性和整體性。

巴拿馬海峽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本次中國、巴西、秘魯三國達成的「兩洋鐵路」聲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國降低對巴拿馬運河依賴的戰略佈局。

長期以來,經過中美地峽的尼加拉瓜運河也被視為對巴拿馬運河的替代選項。尼加拉瓜運河中段穿越尼加拉瓜湖,建設標準可以超過巴拿馬運河,從而使其能容更大數量級的船隻通過。西方媒體也曾報導指,中國或同尼加拉瓜合作建設這條運河。

由於目前中國和尼加拉瓜尚未建立外交關係,這個項目在短期內可能還有較多障礙。

此外,在哥倫比亞和中美地峽,也不排除中國會有新的戰略部署。雖然中國和哥倫比亞聯合建設「干運河」的設想目前沒有最新進展,但並不意味著最終放棄。相對於「兩洋鐵路」,這條干運河對巴拿馬運河的影響會更直接。

中國參建的部分海外鐵路。 (JZ多媒體解決方案/圖)

多重手段降低依賴

蘇伊士運河是從亞洲進入歐洲的航運節點。在這一節點附近,沒有重建其他運河的自然條件,在目前的政治和社會條件下,在中東地區大規模地進行陸路交通設施建設也不具現實可行性。因此,中國對於現有的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航運走廊,採取兩手策略。

一方面,在無法改變這一航運走廊現狀的情況下,加強在這一區域的力量存在。2008年,央企中遠集團獲得了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的35年特許經營權。比港是希臘最大的港口,也是從蘇伊士運河北上通過地中海進入歐洲的門戶。

國家總理李克強訪問希臘期間特別指出,通過比港的航線是中國到歐洲最短的海運航線,相對傳統航線可以縮短7至11天運輸時間。目前,這一港口是中國和希臘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合作項目,從2008年胡錦濤訪問希臘時確定,再到近期李克強、習近平相繼同希臘方面談及比港合作,都表明中國最高領導層對這一港口建設賦予了戰略意義。比港成為中國在這一關鍵航線上確立的一個補給站和戰略橋頭堡。

2013年中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則是從另一個方面入手降低對蘇伊士運河航道的依賴。相對於從十九世紀以來在全球範圍內居於支配地位的海權,中國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宣示了自己的陸權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主要是俄羅斯和中亞國家,是當前周邊國家中和中國關係最為穩定的地區,加之沿線國家資源豐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具備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經濟條件。中國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構建能源輸入和商品出口的雙向通道,同時可以減少中國產品運輸到歐洲的時間。

早在2005年,俄羅斯媒體《莫斯科新聞》就曾分析說,從中國海岸到歐洲走陸路可以比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海路縮短8000公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去年曾撰文指出,在阿拉伯世界和蘇伊士運河周邊形勢整體動盪的格局下,中國必須尋求替代線路,這正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價值所在。

至於另一個重要海運咽喉馬六甲海峽,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採取了兩項比較重要的措施,來降低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更是中國最重要的能源通道。美國在馬六甲海峽周邊地區有較強的存在。

2013年,央企中國海外集團獲得對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經營權;同年,中緬天然氣管道開通,中緬石油管道運輸也將開啟。這兩項目標都指向將中東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不經馬六甲海峽,直接運輸到中國境內。

中國企業並不諱言在這方面的意圖,中石油集團在中緬油氣管道建設期間就曾對外表示,「中緬油氣管道建成運營後,將使中國進口自中東的原油及產自緬甸的天然氣不必經過馬六甲海峽,對於實現中國能源多元化和確保能源安全具有戰略意義。」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直接的針對馬六甲海峽的工程。外界長期以來都在討論,在泰國南部狹長的克拉地峽修建運河的可能性,如果這條運河建成,東亞地區的船舶可以不經馬六甲海峽直接通過這一運河進入印度洋。今年3月,泰國媒體就曾報導稱,柳工集團、徐工、三一重工等中國企業已成立克拉地峽運河籌建小組,雖然這一消息後來被中國企業闢謠,但從目前的「兩洋鐵路」計划來看,並不能排除推動克拉地峽運河建設的可能性。

更大規模海外基建潮

至此,中國目前已有打破現有三大航運壟斷節點的一系列規劃,已經付諸實施或開始研究的包括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亞歐大陸橋、巴基斯坦瓜達爾港、中緬油氣管道、兩洋鐵路等,未來還可能會推動的包括克拉地峽運河、尼加拉瓜運河等。借由這一系列交通體系的建設,中國力圖打破現有的世界經濟地理格局,從戰略高度重構中國的全球性物資運輸網絡。

重構全球交通網絡,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對外基礎設施輸出。

在模式上,推銷中國的鐵路建設和運輸設備,是以對方的需求為主。但在重構全球交通網絡的各類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中方不僅是承建方或援建方,而且是項目的規劃者、主導者乃至運營者,或將帶來更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潮。

此前中國在海外參與建設的鐵路項目規模相對較小,集中在非洲和中東地區。近年來新建鐵路項目中,除尼日利亞的兩個以外,大都在1000公里甚至500公里以內,沒有像「兩洋鐵路」這樣的超長距離鐵路。除「兩洋鐵路」外,中國方面近期積極推動的還有中亞國家的高標準鐵路網(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部分),這些項目一旦落實,將大大超過現有的中國海外鐵路建設規模。

在未來交通體系重構過程中,亞歐大陸的鐵路網建設可能推動得最快,鑑於中亞地區政體形式,又有較強的發展衝動,不同於非洲、拉美國家可能因多種因素出現基礎設施建設的延宕。

(作者為智谷趨勢研究中心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11

修建兩洋鐵路難在哪兒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952

 

當地時間2015年5月20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參觀體驗中國產地鐵列車。里約熱內盧已向中國訂購了604輛地鐵和城鐵列車。 (中新社記者 劉震/圖)

兩洋鐵路一旦建成,它將成為第一條橫穿南美大陸的鐵路,開啟南美大陸全新的陸路運輸通道,將打破巴拿馬運河的跨洋物流壟斷地位,促進亞太地區和拉美地區的互聯互通。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鐵路修建過程中產能的分配。如果在以後的修建過程中過多使用中國的產能,而巴西企業不能受益的話,恐怕未來會有很多反對聲音。另外,鐵路所穿越國家的政局和經濟發展狀況,也將成為未來修建鐵路的不確定因素。

“對於南美的很多國家來說,這是一個久遠的夢想,一次次地被提起又被擱置,如今這個夢想就要變成現實。”巴西《環球報》記者馬力安·雷濤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這個“久遠的構想”是一條橫跨南美大陸,穿過巴西、秘魯兩國,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鐵路線——“兩洋鐵路”。

2015年5月19日,李克強總理與巴西總統羅塞夫發表聯合聲明指出,中國、巴西、秘魯三方工作組啟動“兩洋鐵路”可行性研究工作。一旦建成,它將成為第一條橫穿南美大陸的鐵路,開啟南美大陸全新的陸路運輸通道。

兩洋鐵路構想源自哪里

目前,兩洋鐵路最終具體線路並未出爐,初步構想是:它東起大西洋海岸的巴西里約熱內盧州,向西北方向延伸,跨過鐵礦儲藏量豐富的米那斯吉納斯州到西北部地區,然後穿盛產大豆和牛肉的馬托格羅索州,通過亞馬遜州,最後從巴西邊境進入秘魯境內,並在秘魯的卡亞俄港、蔓延多港或者阿里卡港入海。

這條鐵路全長約為5000公里,其中2000公里是既有線路,另外需要新建約3000公里。

修建一條貫通南美大陸,連接南美多個國家鐵路的構想並非今年才提出。

“一直以來,南美國家對於道路一體化都抱有強烈的願望,它們一直想通過道路一體化推動整個南美地區的經濟合作,通過改善基礎設施來增進相互間的聯系。”拉美第一智庫巴西瓦加斯基金會研究員高文勇(Evandro Menezes)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關於修建這條鐵路的建議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一年,由誰最先提出,各方說法不一。修建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鐵路耗資巨大,南美多國總統都曾表示過希望與中國攜手合作。

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訪問拉美時,首次正式提出修建“兩洋鐵路”的計劃。中國、巴西以及秘魯三國領導人就開展兩洋鐵路計劃發表共同聲明,中國和巴西兩國簽訂加強鐵路合作備忘錄。自此,兩洋鐵路的構想由夢想變成政府間的合作項目被正式推出。

2015年5月18日到26日,李克強總理出訪拉美四國,中國同巴西簽署了未來五年共同行動計劃,並決定啟動“兩洋鐵路”可行性研究工作。據南方周末記者確認,中國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將承擔該項目的研究工作。

它將打破巴拿馬運河的壟斷地位

目前,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最重要的航道,莫過於建於1914年的巴拿馬運河。它的建成刷新了世界貿易格局,比繞行南美洲縮短了一萬多公里的航程。據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的數據,經巴拿馬運河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貿易中接近三分之二的貨物來自美國。隨著中拉合作加深以及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對運河的使用量已經僅次於美國,位列第二。而巴拿馬運河運載量接近飽和,已難以滿足中國和美洲之間不斷增長的貿易需求。

拉美在近10年間已成為中國對外貿易增長最快的地區。據商務部的統計,自2000年到2012年,中拉貿易額增長了近20倍。同時,中國與南美各國的經貿合作也在不斷升級,中國已經成為巴西、秘魯最大的貿易夥伴。

這條鐵路的修通將大大縮短從巴西向亞洲地區出口商品的運輸時間和成本。據《拉丁時報》報道,兩洋鐵路的修建會使運輸時間減少,每噸貨物的運輸成本將下降30美元。

對巴西來說,鐵路經過的西部和西北部地區是巴西重要的大豆主產區,急需面向亞太市場的太平洋出口通道。同時,這些地區也是較為落後的地區,修建鐵路將增強區域經濟融合,改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兩洋鐵路的建設也將給巴西帶來大量的工作崗位,對促進巴西的經濟增長帶來積極影響。

“對中國而言,這個項目是實現中拉整體合作的一個很好切入口。”外交學院拉美研究中心主任左曉園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這條鐵路的建成,將有助於提升我國的資源保障水平:一方面,能夠增加有關國家的資源類產品出口量;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中拉貿易海運格局,增加太平洋直通航線的海運量,減少大西洋到印度洋航線和巴拿馬運河航線的海運量。

但是,目前南美多個國家的基礎設施處於相對落後水平。“如果你們來看看巴西的產業結構以及基礎設施,就會明白我們多麽需要這條鐵路。”高文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最近幾十年,南美的國際鐵路建設放慢了腳步。以巴西為代表的國家將重心轉向公路發展,導致鐵路的營運狀況堪憂,存在里程數減少、線路老化、路網建設緩慢等問題,不少國家的鐵路只能在國境內運行。

“巴西國內運輸成本很高。不久前,為了提高運輸費用,從中部到南部的卡車司機持續罷工,就是由於從西部的馬托格羅索州到南部港口的運力嚴重不足。若兩洋鐵路建成,取道秘魯,路徑短不說,秘魯的人工成本、運輸成本都低於巴西,而且不需要過河稅,時間也會節省很多。”中車集團巴西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的建成將打破巴拿馬運河的跨洋物流壟斷地位,促進亞太地區和拉美地區的互聯互通。”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龐中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修建兩洋鐵路難點不在技術方面

盡管兩洋鐵路被賦予重要的意義,但現階段這項工程的推進卻面臨多重挑戰。

“目前,我們關註兩洋鐵路,還僅僅是在一個可行性研究的層面上,還需要小心觀望。”巴西前駐華大使、現任巴西國際關系中心主任路易斯·德卡斯特羅·內維斯認為。

巴西和秘魯支持建設這條鐵路的呼聲很高。然而,也有反對者認為,這會破壞生態環境、損害生物多樣性。亞馬遜雨林是否會因為“兩洋鐵路”工程受損,成為公眾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高文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盡管看好中國的高鐵,但是中國企業也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在巴西建高鐵需要更長的時間,僅僅是一個環評就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此外,據《秘魯周刊》報道,這條路線經過600個土著居民社區。其中,有15個社區與世隔絕,秘魯、巴西等不少原住民反對此項目的實施。在北京的秘魯留學生柯裴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生活在叢林地區的人們擔心,這條鐵路是否會修建在靠近他們生活的地方,破壞他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在技術方面,由於鐵路要穿越安第斯山脈和亞馬遜熱帶雨林,路線長並且地形複雜。這對於施工技術是否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技術上沒有太多的難題,中國幅員遼闊,地勢地貌多樣,在修建鐵路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鐵路修建過程中產能的分配。如果在以後的修建過程中過多使用中國的產能(包括建築商、設備商等),而巴西企業不能受益的話,恐怕未來會有很多反對聲音。”中車集團巴西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另外,鐵路所穿越國家的政局和經濟發展狀況,也將成為未來修建鐵路的不確定因素。

“在巴西,政府牽頭的項目流程會非常複雜,需要眾議院和參議院通過。現在巴西國內政局出現不確定現象,右派勢力不斷增強。他們正在想盡一切辦法制造問題,很可能會阻止現政府推進這個項目。”高文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從啟動可行性的研究到最後的推進,兩洋鐵路似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說,他推測兩洋鐵路有望十年左右完工。

與早年幫助別國修完鐵路轉身就離開不同,從啟動最初的可行性研究到最後鐵路投入使用以及未來的運營等各方面,中國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290

德法缺席、 越南唱反調 奧巴馬還能挽救兩洋貿易嗎?

在過去的一周中,奧巴馬政府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兩線同時出手,試圖挽救兩大已然半死不活的貿易協定——《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

1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會見了俄亥俄州州長卡西奇並罕見的邀請他在白宮參加記者發布會。以奧巴馬此舉希望兩黨能達成合作,幫助他在離任白宮前,促使共和黨批準TPP協議。

15日,美歐雙方TTIP最高談判官員在布魯塞爾會面,在法德公開嗆聲TTIP之後,試圖挽回些顏面。不過需要註意的是,在此次會晤前,歐盟12國貿易部長發給歐盟貿易委員馬爾斯托姆(Cecilia Malmström)的支持談判聯名信上,法德兩國幹脆沒有簽名。

奧巴馬再拿中國說事兒

同卡西奇會見前,奧巴馬再次因推動TPP而祭出中國威脅論。奧巴馬對聚集在白宮總統辦公室的記者稱,“中國現在正在努力創造他們自己的貿易協定。”他表示,美國企業有被“擠出”亞洲的風險,但是“我想你們保證,中國建立的規則不能是給予美國企業和美國商業的不利之上的”。

據悉,包括美國前財長保爾森、紐約市前市長布隆博格等人也參加了上述會議。

會後,卡西奇表示,“在美國,不能因為一個民主黨想要點什麽,你就因此而必須不同意他們的觀點。”卡西奇指出,TPP對於美國經濟和美國應對中俄等國十分重要,因而商業人士必須對美國國會施壓,令美國國會最終通過TPP法案。

目前,由於得不到兩黨任何一方候選人的支持,參眾兩院尚無在11月大選結束後的“跛腳鴨”期間對此進行投票的計劃。

這對美國在TPP的盟國也產生了影響。TPP歷經5年多的談判,在2015年10月達成一致,其中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盡管TPP文本已在2016年2月正式簽署,目前還需獲得各國立法機構批準才能生效。

據悉,作為TPP最積極的支持者之一,越南議會在16日暗示他們將不會迅速通過該方案。一位越南官方人士對該通訊社透露,批準TPP事宜不在越南下一屆人民議會的日程上,原因是“政府還沒有完成撰寫相關建議”。此前外界預期越南應成為第一批批準TTP的國家之一,且越南國內對於TTP對支持率也相當高。

此外,越南將在10月20日召開議會,這意味著美國11月大選結束之前,越南不會通過TPP協議了。

對此,白宮發言人厄奈特(Josh Earnest)表示,越南對決定對於美國而言不是個挫敗,“我想真正的阻礙和障礙,來自於美國國會。”他表示,所有的跡象都表明,只要美國國會通過了TPP,越南就會通過。

TTIP民眾反對大遊行

在杭州二十國峰會期間,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提起TTIP時情緒頗為激動。當英國脫歐結果出現後,他立即向所有歐盟國家再次申請是否還要進行TTIP談判,“當時所有人可都說要繼續談的。”

然而TTIP為期三年多的談判耗盡了充裕的時間,又撞上了法德兩國即將在2017年先後舉行的大選,令法德無法再繼續公開給予支持。不過盡管如此,奧巴馬政府仍希望在任期結束之前,挽救這場談判。

美國貿易代表邁克·弗羅曼此次表示,美方仍希望在2016年底前達成TTIP。 此次,美方也在夏休期間,起草了一攬子妥協提議。

不過一個明顯的事實是,歐洲的熱情難在。在此次美歐談判隊伍再次會面之際,歐盟12國貿易部長發給馬爾斯托姆的支持談判聯名信上,法德兩國幹脆沒有簽名。

此前,英國新任國際貿易大臣福克斯表示, TTIP未來前景難料,特別是考慮到最近德法高官的表態,即使英國繼續支持,TTIP恐怕也難以成功。

與此同時,就在17日,超過10萬名德國民眾在包括柏林、漢堡、慕尼黑等各大城市同時舉行示威活動,抗議TTIP和歐盟-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CETA)。目前有分析指出,無故“躺槍”的CETA是歐盟委員會力保完成的重點談判對象。如果民眾反對的聲音都集中在TTIP上而確保CETA最終成功,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69

奧巴馬外交謝幕之旅不忘挽救兩洋貿易協定

從北美的華盛頓到南美的秘魯去參加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PEC),為何非要繞道遠在歐洲的德國柏林?

美國總統奧巴馬要在他的外交謝幕之旅中,向8年任期內“最重要的夥伴”——德國總理默克爾親自道別,盡管德國民眾和默克爾本人都不會忘記美國國家安全局常年竊聽她手機的事。

除了向親密盟友告別外,奧巴馬還希望挽救他的政治遺產:兩洋貿易政策。在柏林期間,他將再次會見德法英意四國領導人並討論《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在秘魯,他還將利用APEC峰會的間隙會見所有《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成員國領導人,並力促TPP生效。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歐盟已經正式認定TTIP完成的時間應是2017年年底之前,而TPP的前景也不樂觀。

向默克爾親自道別

當地時間26日,白宮發聲明宣布,在11月8日的投票後,奧巴馬將於11月17~18日訪問德國,並討論一系列有關雙邊、區域和跨大西洋的經濟議題。盡管白宮在聲明中沒有點名,實際上“跨大西洋經濟議題”指的就是TTIP。

奧巴馬真正的最後一次外交出訪其實是11月18~20日在秘魯利馬舉行的APEC領導人峰會。而外交謝幕之旅前,到訪德國,正如白宮所說,反映出美德之間戰略夥伴關系的重要性以及人民之間的緊密聯系。這將是奧巴馬任期內第六次訪問德國。屆時,奧巴馬將最後一次同德法意英四國領導人會晤,並討論一系列全球問題。

不難看出,奧巴馬借此機會要同默克爾親自道別。早在今年4月訪問漢諾威時,奧巴馬就在記者會上表示,他同默克爾之間的關系是“任期中最重要的關系,也是最重要的友誼。”

與此同時,無論下屆總統是誰,奧巴馬都需要同默克爾就TTIP的未來再次進行商議。盡管出於選情需要,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里爾屢次公開反對TTIP,認為能在今年年底完成TTIP的想法“純粹虛構”,並呼籲美國向歐洲的立場妥協,但默克爾仍在TTIP第十五輪談判陷入僵局後力挺這一貿易談判。

目前,從框架上看,TTIP文本已成型:TTIP約有30個章節,且已經實現了文本融合。但政府采購、農產品和服務業市場準入、數據跨境流動等敏感議題仍被擱置。10月7日,美歐雙方在紐約結束第十五輪TTIP談判,並首次不再提起2016年完成TTIP談判的這一目標。考慮到德法即將在明年年中之前舉行大選,TTIP在2016年底能夠如期進行的可能性渺茫,不過目前看來歐盟方面並沒有徹底放棄TTIP。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目前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仍然將TTIP列入其2017年的工作計劃。歐委會認為,考慮到美歐之間的共同價值觀以及跨大西洋關系的戰略重要性,“歐委會仍然準備好完成一份雄心勃勃、且高標準的貿易和投資夥伴關系協定。”與此同時,歐委會計劃在2017年年底之前完成這一任務。

對美國而言,如果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當選下任總統,那麽奧巴馬的此次告別之旅和歐委會的2017年工作計劃恐怕就白費功夫了。

最後一搏挽救TPP

白宮在聲明中指出,在參加APEC峰會期間,奧巴馬將遵循2011年以來的慣例,會見TPP成員國領導人。同時,他還將繼續努力說服國會通過TPP。在奧巴馬看來,對這份高標準協議的支持將惠及美國工人和商界,同時也將在亞太地區穩固美國的國家安全。

此前,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23日表示,若TPP失敗,美國在亞洲的地位將遭受重大挫折,“TPP不僅有關經濟利益,還關乎美國聲譽,美國的開放態度以及美國深入構建雙邊利益的意願。”

TPP歷經5年多的談判,在2015年10月達成一致,成員國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盡管TPP文本已在2016年2月正式簽署,目前還需獲得各國立法機構批準才能生效。

然而由於得不到兩黨任何一方候選人的支持,參眾兩院也尚無在11月大選結束後的“跛腳鴨”期間對此進行投票的計劃。

此前,美國智庫彼得森研究所(PIIE)在最新的研究報告《美國總統競選選戰中的貿易議程評估》中專門討論了美國失去TPP的危害。報告稱,兩位候選人目前都不支持TPP,“這不僅將削弱我們與亞洲同盟國的關系,壯大我們的對手,還會侵蝕美國的國家安全。”報告認為,如果TPP最終未能獲批,美國將把在亞太地區設立貿易規則的領導權拱手讓給中國。而PIIE研究員皮崔(Petri)等人在此前的另一份報告中稱,TPP每推遲一年批準,美國就將損失770億~1230億美元的收入。

不過正如英國《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吉迪恩·拉赫曼近日指出的那樣:“不幸的是,長期的戰略思維在當下美國政治的漩渦中幾乎是不可能的。結果是,奧巴馬在離任時將面臨這樣一種悲傷的前景:帶有他簽名的‘重返亞洲’外交政策倡議沈到了太平洋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84

小方被爆車載兩洋妞

1 : GS(14)@2016-03-18 23:55:58

■有網民指前晚在尖東發現小方座駕,車上並有兩名索女。


方力申跟鄧麗欣十年情玩完,當中雖不涉及第三者,但昨日有讀者李先生向本報報料,指前晚7時許在尖東好時中心對出見到小方座駕,車上載有兩位索女。李先生說:「佢架車係自定車牌,不過司機位冇人,反而後排座位就坐咗兩個女仔,其中坐喺司機位後面嗰個係一個長髮鬼妹,年齡唔過30歲。」之後本報發現fb「小心駕駛群組」有人貼了小方的座駕,也同樣表示見到後座坐了兩個妙齡索女。採訪:小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18/195340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3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