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鄭麗君:改變世界,就是要活在真實的土地上 從存在主義文青到文化部長之路

2016-05-23  TWM

受哲學沙龍薰陶的鄭麗君,始終倡導著自己信仰的價值; 入閣後,她繼續尋找理想與現實間的支點。 因為她理解,真誠的對話能感動彼此,但追求共善的行動才能改變世界。

「我提的是《集會遊行保障法》,這樣改下去,等於失去了保障和平集會遊行的精神。我是很願意理性討論,但這樣的內容,我實在沒辦法負責了!」五月十二日上午,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的《集會遊行法》(簡稱集遊法)修法會議上,一向予人冷靜形象的立委鄭麗君手持麥克風,望著主張納入多項罰則的警政署官員,露出罕見的焦急神情。

類似畫面,在這一天反覆上演。審查法案時,只見鄭麗君頻頻高聲與官員辯論,不時還起身與其他立委交頭接耳,從早到晚忙得不可開交;不是內政委員會成員的她,儼然成了另一位會議主席,一點也看不出一星期後就將從立法院「畢業」。

很「盧」,是她的問政風格從公投、反核到同志議題都關切即將入閣的鄭麗君,堅持守在委員會的原因只有一個:將限縮公民集會遊行權的《集遊法》,改為保障集會遊行的《集會遊行保障法》,是她四年前初當選立委時,主動提出的第一項法案。即使與未來的文化部業務沒太多關聯,她仍期盼在立委任期最後,親眼見證法案完成三讀。

「她是個很『盧』的人,關心一個議題,一定緊咬不放。」大學時就與鄭麗君一同參加學運的立委鍾佳濱,對這場景毫不訝異,「她曾經為了抗議萬年國代修憲,靜坐絕食七天;那時她就相信,集會結社是人民的基本權利,所以這幾年鍥而不捨地關注《集遊法》。理想性高、對理念毫不妥協,是她的人格特質。」「充滿理想性」,大概是外界對鄭麗君四年立委任內最普遍的評價。除了《集遊法》,她還關注《公投法》、婚姻平權、非核家園;反媒體壟斷、反黑箱課綱、反對政府濫用派遣工。

無論社會大眾對各項議題有無共識,她從不畏懼表達立場。

「最近一位國際知名的文化人,問我對鄭麗君的看法,我回答『滿有正義感。』」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就因鄭麗君關注派遣勞動議題,對她留下正面印象。

鄭麗君過去與文化界淵源不深,因為本屆總統大選替蔡英文起草文化政策白皮書,而被延攬擔任文化部長;這位「理念型立委」轉戰必須折衝協調的行政團隊後,該如何在理想與現實間取得平衡?

「我不否認自己過去是理念倡議者,身為立委,本來就比較不需要考慮執行面。但入閣之後,當然會試著調整。」鄭麗君咧開嘴笑,露出一排牙齒,像準備惡作劇、卻不巧被老師逮個正著的孩子。她的人生上半場,確實一直在宣揚著各種不同的理念。

愛看書的鄭麗君,從小就對生命的價值、人類存在的意義這類問題,特別有興趣;光是讀到童話故事《美人魚》裡人魚公主化成泡沫消失的結局,就足以讓她反覆琢磨生命與死亡,究竟有什麼關係。

叛逆,少女時代就展露當班長帶頭蹺課,讀尼采、沙特對自我價值的思索,在鄭麗君就讀北一女的三年裡達到高峰。當時,在台北萬華開鐵工廠為生的父母,沒有能力給她太多零用錢,她放學後的娛樂,就是流連在重慶南路的書店,讓尼采、赫塞、沙特這些存在主義名家,陪伴她探索人生方向。

接觸哲學思想,讓國中以前都是模範生的鄭麗君,開始懷疑教育的意義。雖然高一就被選為班長,但她常帶著點名簿蹺課打籃球、帶頭缺席小考,還曾瞞著教官留在學校過夜,「我心裡是反體制的,但又知道必須在這套系統中存活,所以只敢用小小的『儀式』,滿足叛逆。」她說。

無傷大雅的叛逆,與青春期的思想解放,因為搭上黨外運動這班列車,走得更深更遠。

「高二那年五月,老師說學校附近下午有『暴動』,要同學立刻回家,以免危險。但老師越說不行,我越想要看。」當天,鄭麗君就穿著綠色制服,站在龍山寺附近的小巷裡,目睹鄭南榕、謝長廷等數百名手無寸鐵的遊行者,被上千名鎮暴警察團團包圍,「我非常震撼,這完全不是我想像的『暴動』;那一天我才知道,我活在一個被嚴格控制的虛假世界。」有了這次經驗,鄭麗君對學校裡的一切更加懷疑,決定自行尋找解答。她翻遍舊書攤的每個角落,搜索「暴徒們」的文章;回到家,她找出默默支持黨外運動的父親小心藏好的政論雜誌,慢慢建立起對政治的認知與想像。

衝撞,黨外運動的啟蒙野百合世代,絕食反萬年國代成名高中的政治啟蒙,讓沒能順利考上第一志願台大物理系的鄭麗君,一進台大就決定轉哲學系,並一頭栽進風起雲湧的學生運動。除了參與學生會、加入「大陸問題研究社」接觸左派思想,她還自行創設了「台大掌中劇社團」。一九九○年三月,來自全國各地六千多名學生發起「野百合學運」,鄭麗君全程參與其中。

「我在學運裡算是邊緣人,因為我從來不喜歡拿麥克風站上第一線。」自認在運動中屬於「鷹派」的鄭麗君笑著說,「但我倒是經常在底下罵領導學運的學長姊『不堅持運動路線』、『向政府妥協』。」她大學時唯一一次站上前線,是九一年四月抗議「萬年國代」修憲,在台大校門口絕食七天。這場運動,結局不算成功,卻讓她成為媒體焦點而一戰成名。

大學四年,鄭麗君還迷上了法國新浪潮導演楚浮、高達、侯麥等人的電影。因此畢業後,她毫不猶豫地選擇留學巴黎;讀的,當然也是始終讓她醉心的哲學。

一九九三年,才剛抵達巴黎、還在念法語銜接課程,鄭麗君就組織起留法台灣同學會、擔任創會會長,經常在名士聚集的咖啡館舉辦讀書會、在租屋處放映電影;不時也與中國海外異議人士、西藏流亡學生合作,宣揚民主價值。

「她當時年紀很輕,但大學時就是學運明星,做事也很積極,所以自然而然變成領導者。不要看她長得秀氣,搞起運動可是很有謀略、很衝的。」外交部次長吳志中留學法國期間,就是與鄭麗君一起衝鋒陷陣的「戰友」。

九六年,台灣首次舉行總統直選,中共卻在東南沿海試射飛彈大打恐嚇牌。以鄭麗君為首的台灣學生,為了向國際控訴中國蠻橫行徑,偽裝成需要幫助的中國學生,到中國領事館敲門求救;門一開,眾人就要衝進使館內表達抗議。

「中國領事館的接待處都是穿旗袍、高跟鞋的女性,根本追不上我們;鄭麗君一進門就一路衝上三樓,在窗戶外掛上『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的標語,很多法國電視台都報導了這場行動。中國官員最後沒辦法,只好把門反鎖,再報警逮捕我們。」吳志中回憶這段青春往事,語氣洋洋得意,「被帶上警車以後,還有法國警察向她搭訕,想邀她一起喝杯咖啡。」因為參與這次跨國學運,鄭麗君也和其他地區的留學生密切合作,當時在美國攻讀博士的台中市長林佳龍就是其中之一。當林佳龍返國從政需要幫手,就力邀這位辦事俐落的台大學妹協助,鄭麗君的身分,於是一路從台灣智庫辦公室主任,再變成青輔會主委,逐漸踏進政壇。

「鄭麗君從大學就很熱中思考國家未來方向,所以當我需要有政策想法的人協助政府,第一個就想到她。」林佳龍說。

○八年二月,民進黨在立委選舉慘敗,總統選情也岌岌可危之際,擔任謝長廷競選總部青年部主任的鄭麗君為力挽狂瀾,發起一場為期二十一天,從鵝鑾鼻徒步走向台北,一路與民眾擊掌打氣的「逆風行腳」。這次活動雖未改變選舉結果,卻讓她對政治產生了完全不同的感觸。

體悟,逆風行腳之後政治不是沙龍思辨,而是親近土地「一路上,我接觸了無數雙手,有農民粗糙的手、勞工受傷被截肢的手。透過這些手,我感受到他們一生辛苦、卻一直熱切相信民進黨,只是執政八年,讓他們失望了……。」鄭麗君這時無預警地哽咽,隔了許久,才用力地說:「沒參選過的我,原以為自己很清楚這個國家的歷史,但路途中,我發現自己從不知道台灣人真實的面貌、不了解這塊土地發生的事。」八年前這段艱苦的「公路旅行」,就像是鄭麗君的成年禮,讓她體會「政治」絕不只是在學院、沙龍裡優雅地發想、辯論,而應該真切地與「人」發生關係;如今,即將接任文化部長的她,又回想起這趟旅程對她的啟發。

「逆風行腳的路上,我知道土地與人民的記憶是文化的根、是最好的文化素材;我們要記憶土地的智慧,讓它和現在的生活繼續產生關係;文化資產保存不應該是斷裂、只保存一棟建築;文化不只有一種觀點,應該是多元族群融合的……。」從感傷中平復的鄭麗君,又開始拋出她對文化的美好想像。

「決定入閣,是覺得我的人生,也該走進為理想負責的階段了。」行雲流水地談了好一陣子,鄭麗君突然把話題繞回自己身上,「只是台灣好像一直沒有充分發揮想像力。思想,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即使知道光憑沙龍裡的哲學思辨,無法讓世界更美好;但對鄭麗君而言,驅動改變步伐的,永遠是那無邊無際的想像。

撰文 / 鄭閔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88

小七賣菜、打文青牌 全家揪藥師、生機助陣 超商雙巨頭搶客新梗 首度曝光!

2016-06-27  TWM

新形態便利商店大戰來了!小七用集團多品牌資源,在店內賣菜、賣筆、賣甜甜圈,全家則直接掛出藥局與生機超市招牌,要比誰能成功「變身」,搶下更多客源。

在街頭巷口,短短一百公尺內,便利商店多達三家的畫面並不稀奇,這不過是全球密度最高、擁有一萬多家便利商店的台灣縮影。

如此高密度的搶客大戰,被7-ELEVEn(簡稱小七)加盟主兼台北福榮門市店長錢美娟戲稱為「紅綠燈戰爭」,每一次綠燈,決定了人們要走去哪家超商消費;現在,因應變局,兩大超商龍頭也悄悄地朝商圈化與特色化「變身」。

走進小七福榮門市,錢美娟移走櫃枱旁雜誌書報架,設置無印良品專區,學生和觀光客會特地走來買文具、零食,讓文具類業績翻倍成長;關東煮旁,還擺上Mister Donut甜甜圈三層櫃;冷藏區則有一整排台塑蔬菜專區,這是最新形態的「超商三.○」面貌。

超商成長趨緩 點燃戰火

從二十四小時營業的第一代超商,到標準化、大量展店的第二代,如今則宣告,第三代的超商大趨勢和新通路大戰來了。

超商市場趨近飽和,是掀起這場戰爭的火藥引信。經濟部統計,二○一二年,超商產業營業額年成長率達近九%;去年卻滑落到僅二%,輸給超市、百貨,成長率居綜合零售通路最低。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流通組組長林原慶指出:「超商密度太高,成長遇到瓶頸,要新增店面、提高來客數或是拉高單價都不容易。」在這場商戰中,統一超商和全家便利商店(簡稱全家)分別採取「店中店」與「複合店」兩種不同策略,就為了搶下更多客源。

目前,已有四百多家小七導入無印良品,星巴克專櫃也達三十家,用店中店策略拉升新形態門市營業額,業績平均比過去成長上看兩成;全家的異業態複合店業績,則較一般門市至少多三成。

統一超商》店中店

A咖加A咖 拉高單價

先看龍頭統一超商的戰法。「我們一直在思考,要怎麼做才能讓顧客從短暫的停留,轉變為長時間的遊逛?」統一超商總經理陳瑞堂指出。

超商新形態的通路策略,其實有一段演進過程。從○八年起,小七就有整合鮮食、咖啡、座位、品牌專區等想法,八年來,目前有逾七成、三千七百家店改為大坪數店;近五年來,部分門市開始加入區域性商品,如墾丁加賣夾腳拖鞋、清境農場有穿綿羊裝的OPEN小將玩偶等,近兩年再演進到因應商圈化的店中店戰法。

「卡位與挖店(與同業競爭位置更好的店面)策略不僅成本高,也會影響既有門市的業績。」陳瑞堂解釋,傳統門市業績常受促銷活動強弱而起伏,唯有增加功能、擴充商品結構,改頭換面,才能創造持續性成長。

統一超商因轉投資公司眾多,加上代理的品牌如無印良品(一四年結束合作,由日方直營)、星巴克都是該領域龍頭,手上其實握有一手好牌。陳瑞堂認為,以小七為平台,引進強勢品牌做店中店,既帶進新的消費者,又能提高客單價,就像「A咖加A咖,複合效益很大。」

關鍵策略:簡單、好複製

為了把自家一手好牌優勢發揮到最大,簡單、好複製是關鍵,所以統一超選擇整合集團內部品牌資源,在門市內擺設專屬貨架的店中店來快速複製。「如果門市不便操作、不好複製,就不要去做。」陳瑞堂透露,撤換貨架成店中店後,會觀察一段時間,成績不好就撤掉,再換商圈測試。

現階段,已有八個關係企業品牌進入小七。以成績不俗的無印良品店中店來說,選擇筆、筆記本、零食等低單價、高需求商品,能接觸許多平常不會到專門店的消費者,等於幫無印良品培養潛在客群。

又例如,去年以來Mister Donut鎖定交通轉運站型、學區小七門市進駐,目前達一五○家,小小的三層櫃已帶動去年甜甜圈營業額成長逾一成。

全家便利商店》複合店

做不到的事 找專業的來

和統一超商手握集團優勢與強勢消費性品牌不同,全家向外尋求異業結盟,找上大樹藥局、天和鮮物兩家業者進行法人加盟(大樹、天和為加盟主),展開異業態複合店,是全家要後發先至的戰法。

在找出複合店模式之前,全家也嘗試過店中店,在超商後場設置廚房,現炸雞腿、排骨做便當,和家電廠商合作,設置美容家電體驗專區、保健食品專區。「都失敗啦!現做便當的操作流程太複雜,賣家電、保健食品都需要專人解說,不是便利商店的強項。」全家董事長葉榮廷不諱言。

從失敗中汲取經驗,全家換了一個想法:便利商店做不到的事,可以請專家來做。

葉榮廷發現,「人員導購」正是其新形態店的成功祕訣,因超商主力消費客層想吃到現做熱食,中高齡客層與家庭婦女則想要健康,於是找上大樹與天和合作,全家在現場信賴專業,賣婦嬰用品、賣藥由專業藥師負責,賣便當、賣魚則交給天和員工,「便利商店無法訓練出這種人才,所以我們才採取法人加盟。」另一方面,對大樹藥局、天和鮮物來說,全家是品牌知名度更高的強勢通路。今年四月,距離台北天母SOGO百貨不遠處的天和,甚至關掉原店面,位移到幾個店面旁,改開「全家×天和」複合店。

品項減半 營業額反增一成葉榮廷透露,新複合店的天和商品品項較原店少一半,但聚焦後,單論天和商品的營業額,卻較原店成長一成,「便利店來客等於是天和的新客,加上原有顧客,複合效果就碰撞出來了。」大樹藥局總經理鄭明龍也認同這樣的差異化搶客策略。舉例來說,選在台北市台安醫院旁的「全家×大樹」店,尿布、奶粉的銷售量比開店時成長三倍,「商品價格跟藥局一樣,又能直接使用宅配寄回家,還能搭上超商優惠和集點活動,主婦們當然會來。」鄭明龍更進一步決定,今年底前要再開出五家複合店。

只不過,全家的複合店模式複製速度,仍不比小七的店中店,目前全台只有五家,但葉榮廷仍發下豪語,要找尋更多異業夥伴,希望五年內開出三百家複合店,兩大超商龍頭的商戰還在升溫。

如同流通教父徐重仁的名言:「市場沒有飽和,只有重分配。」二、三十年來,便利商店的出現,讓小雜貨店消失在街角;如今,新形態超商更以壓倒性優勢企圖重分配,對所有零售通路業下戰帖。不備戰的人,就只能等著被通路巨人一口吞下。

撰文 / 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11

文青Dani的漂亮轉身

年輕時,他渴望成為一個寫短篇小說的作家,想寫小說。家族生意只是最後一個選擇。父母警告他,作家揾唔到食,你不是倪匡、金庸、史提芬京。

二十年前,畢業旅行無錢,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瘋狂洗樓、到處推銷Green Peace。他揾了一點錢,像很多廢青文青一樣,他也喜歡旅遊。從蘇格蘭出發,一路搭順風車去了倫敦。後來他甚至買了一輛車,在車上住了整整一年,一路走一路玩,有時就在農田裡露營。

二十年後,他掌舵一個規模數十億美元的商業帝國,自己身家超過4億美元。

50年代,波蘭裔移民Sam Tick在多倫多一個小倉庫裡成立了一家冬季禦寒用品公司Metro Sportswear Ltd.80年代初,佢女婿David Reiss接管了公司,此人就是文青Dani Reiss的父親。 


文青Dani進入多倫多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後,一心只想著寫小說。對家族生意一點興趣都沒有。他也並不認為家族生產的羽絨服具有太大意義,1996年,Dani畢業,為了揾點錢,他在老豆的企業裡找了一份暑期工。然而,就是這份原本計畫Hit and Run的工作改變了他的觀點。 

文青Dani幾乎在每一個部門做過,聽電話、倒垃圾、詢問客戶體驗。他在一次德國展銷會上發現,家族的產品其實是一個對於消費者具有真正意義的品牌,跟那些在寒冷中需要保暖服裝,以求生存的人共存亡。他意識到,這是相當有意義的。

他的心中小宇宙的熱情終於被點燃,從此再未離開Family

他花了大量時間學習工廠運營的方方面面,和銷售人員一起去拜訪客戶。90年代初,當試圖把品牌推向歐洲市場的時候,他意識到,歐洲客戶常常會把公司的產品與加拿大較為原始的自然風光聯繫以來,再加上這個公司名稱被人註冊了,於是,他把品牌名字換成了目前的名字。2001年,27歲的文青Dani成為公司CEO,青出於藍而遠勝於藍,從此走上爆發式增長之路,成為加拿大國寶級品牌。

加拿大鵝堅持原料和生產都必須加拿大原產,它幾乎是Made in Canada中的代表,是加拿大的大使,向全世界出口加拿大品牌,更不會把生產線搬到強國。

儘管名字和設計都非常老土,根本毫無時尚元,但這並不妨礙加拿大鵝從最早的南極科學考察隊成長為時尚界的奢侈品羽絨服。雖然公司名字叫鵝,但其實他們用的並不是鵝絨,而是鴨絨。衣服帽子上的一圈毛毛是真正的草原狼毛(coyote fur),防水性能極佳,頗為神奇。

2013年,公司還首次引入了私募基金Bain Capital。年銷售額由當年僅500萬美元,現在已飆升至逾3億美元。過去三年,該公司銷售收入平均每年增長38%316日,加拿大鵝同時在紐交所及多倫多交易所上市,估值約13億加元,三分之二(近4億加元)的收入來自加拿大和美國。直到2016年,才在紐約和東京開了兩家零售店,目標是在2018年再開三家,只要再開區區三家店就好。 

而貝Bain Capital當年入股的時候,這家公司僅值2.5億加元。目前,經過部分股份出售之後,Bain持股比例從最初的70%降至57%文青Dani持股24%

一件加拿大鵝羽絨服的售價高達數千美元,非但很少打折,還動不動就加價,也不做廣告,但任何一個國際一線明星名人都知道,在戶外保暖的最好方式就是著上加拿大鵝。比如007、碧咸、甚至還有普京、馬雲。

這些不是故事,都是真實的。在今天這樣一個一切都有品牌的世界裡,當你遇到一個像這樣的品牌,你會與它真的產生共鳴,因為它感覺真實。


時尚及Youth Culture千變萬化,潮流輪回,風格永存。我認為以年代為區隔的年齡的界限從此抹去,要的是一個回歸初心,去充滿好奇地認知一個個真實的個體,群體畫像會越來越失真。

但凡認為只有90後才能看懂90後的想法,80後才能看懂80後的想法,那是之前年代烙印的既定思維。因為他們身上有著巨大的時代缺失。我認為任何一個未來對產品對感性敏感的人,都要擁抱人性的最大共性,而非誇張差異。


投資人要尋找的更是現象下的深層人性共性規律。Bain Capital告訴我,選擇你們ziggie,也是因為真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718

白紙:可憐天下偽文青 林日曦

1 : GS(14)@2012-08-15 09:22:29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815/122644
「今天不小心把從星巴克買回來的咖啡杯打碎了,事後我用了十五分鐘去逛誠品,發現香港的誠品,竟然比起台灣那個形態更美。然後我再用了十分鐘去下載手機程式『文青相機』,再以其拍照,這短短的三十分鐘,算是今天我思緒最文藝的時間……」就此打住好了,我不是來抽文青水的。
以上一段文字,假設我就這樣登上Facebook,大概又會給別人揶揄我是偽文青。這類文字──雖然我是寫得誇張了點──經常會在別人的status上出現,通常配以加入大量效果的照片乙幀,然後總有某些看不過眼的人會將之截圖再轉發加以嘲笑一番,網友也就樂於集體揶揄。
要談偽文青,先要定義一下甚麼是文青。文青不就是文藝青年了,表面上用來形容一群關注文化藝術的青年,可這種解讀本身隨時代不斷轉變,乃至後來趨向成為一個貶義詞,多指無事也傷春悲秋,不理現實殘酷而一頭鑽進文藝世界裡的青年。後來衍生出偽文青一詞,沒有真確脈絡,我是用猜的,應該多半和消費與炫耀扯上關係。
或許偽文青也只不過在真心抒發自身情感,可是當在文字或照片上加入大量消費符號時,難免就給別人覺得那一切的文藝腔都是虛空的。可偽文青有錯嗎?當然沒有錯,錯就錯在星巴克、誠品等品牌太成功,偽文青們都被迫成長在品牌城市中,沒有花,沒有草,不拿咖啡書本出來傷春悲秋,便深怕要在A&F囝囝面前跪低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975

真文青 2015年08月20日

1 : GS(14)@2015-08-23 02:45:49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78001
愛看書的人,身上總散發著獨特的氣息。儘管沒有架上復古粗框大鏡片眼鏡,也沒有背上素色環保袋或穿上格仔恤衫搭窄腳褲和牛津鞋。真文青的氣息,始終會從言行舉止間散發出來。
       文:Phoebe 圖:朱古力


眾讀樂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紅茶書室的店主Charlie深明此道,因此把自己最愛的紅茶和書本,放到書室與知音分享。書室開設在深水埗一座舊式唐樓的閣樓,小小的空間,放置了逾千本書,由生活、哲學、美術設計、小說,以至外語書,這裡都有。客人來到,點一壺紅茶,隨手從書架拿來一本書,坐在梳化上,輕輕鬆鬆度過一個下午。這裡的紅茶選擇眾多,有來自斯里蘭卡、英國、法國和澳洲等地。「自己本身喜歡喝紅茶,亦十分欣賞紅茶文化。」紅茶文化自維多利亞時期起開始流行起來,受當時的下午茶文化所影響,與歐洲的禮儀、文化和背景有著緊密的關係。由選配茶葉、沖調、茶具配搭、用茶的環境氣氛,及至生活態度,均十分講究,一絲不苟。Charlie對紅茶素有研究,每到一個地方旅遊,除了搜集當地的紅茶茶葉,也會特地到書店,看看有否關於紅茶的書籍。而這些細說紅茶歷史和工具書,都可以在書室找得到。
說起紅茶,又怎能不提及斯里蘭卡呢?Charlie曾經到訪當地,參加由前茶葉局局長Mr. Niraj De Mel開設的The Mel’s Tea Academy所舉辦的紅茶課程,由紅茶文化、種茶、杯測,到品茶,也一一研習。學成歸來,更在書室開設紅茶workshop,把學到的知識和愛茶者分享。這裡,完全實現了她從小到大的夢想。「一直也想開一家店,融合自己喜歡的東西;亦希望藉此平台,讓大家展露才能,分享興趣。」
訪問當日,正在舉辦Harry Porter’s week。店內除了有掃把和霍格華茲的校服裝飾外,亦擺放了一系列不同年份及版本的Harry Porter書籍和魔杖展覽,更設有workshop,教粉絲自製魔杖;此外,亦有各款故事中的糖果和餐飲,連menu上的價錢,也是用書中的貨幣──金加隆和銀西可換算,令人猶如置身Harry Porter的世界中。Charlie邀請了一群同樣是Harry Porter’s lover參與,期間幾乎以咒語和對白溝通,外人根本聽不明白。在別人眼中,Charlie的行為好像有點瘋狂,不切實際。但做自己喜歡和在乎的事,又何須理會別人的目光?至少,有一班志同道合的人陪她一起瘋狂。哪管從來沒有人欣賞,起碼她樂於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得其樂。
一直以來,在Charlie的計劃裡,開店本是兩、三年後的事,直至雨傘革命,忽然觸動了某條神經,馬上籌備起來。「沒想過香港會變成這樣,這場白色恐怖,市民聲音和訴求被置諸不理,我實在想像不了幾年後會是怎樣的光景。」幾年後,還有自由嗎?公義還存在嗎?暗角七警到了今天,仍未有人被追究責任,實在是可悲又荒謬。我沒有Charlie開店的宏願,但我也跟她一樣,選擇了及時行樂。


讀我
店內的圖書,按書室管理員的個人喜好排列分類。Charlie認為,客人透過閱讀管理員揀選的書籍,能從而了解一個人。即使他們從沒有碰過面,憑藉書本,好像已經從心靈層面認識了他。與一般的書室不同,這裡有一個德語書架,擺放著其中一位管理員Lxtab的德語工具書和兒童故事書。Lxtab駐場的時候,有不少正在學習德語的客人,特意到來找她練習德語。那些圖文並茂的故事書,是初學者的好朋友,看圖識字,看不明白,Lxtab便來教授。與其說這裡是家café,倒不如說是家私人圖書館,或是文化平台更適合。
要是客人來到想看看書,卻不知從何入手,書室管理員便會先跟他們聊聊天,了解一下客人心情,再推薦圖書給他們。書室的書,除了是Charlie和管理員的珍藏,亦有不少是客人送贈的圖書。Charlie笑說:「試過一個星期內,收到數本一樣的圖書,便猜到最近流行看些甚麼。」客人以大學生和白領為主,他們有時候上到來,也不一定看書,也許只是想找個人來聽聽自己心事。因此,這裡亦提供了「不負責任心理輔導」。在書室,你從不感到孤獨。有圖書、管理員和「大帝」的陪伴,在這兒,不愁寂寞。


紅茶書室  深水埗大南街200-202號閣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069

《奶酪陷阱》帶挈上位金高恩掀單眼皮文青潮

1 : GS(14)@2016-02-09 03:35:29

由金高恩和朴海鎮擔正的tvN劇集《奶酪陷阱》爆紅,不少觀眾更因為農曆新年關係停播今、明兩集而鼓譟,誇張到揚言不能活着過年。受到劇集帶挈,金高恩人氣急升,由頭到腳的一身文青打扮更備受追捧,個個都爭相學她襯衫,買冷衫、牛仔褸看門口,亦令單眼皮女生成為潮流。金高恩在劇中飾演品學兼優的大學生「洪雪」,雖然家境一般,但沒有因此影響她扮靚,每集都以不同的清新造型登場,令劇集有如花生騷,她更因配搭得宜,有本事攻陷高富帥男主角「劉正」朴海鎮,又將有鋼琴天份的「白仁浩」徐康俊收為兵。



■朴海鎮於《奶》劇中被金高恩吸引,落力追求。

■金高恩儼如「洪雪」的真人版,和Suho是大學同學。



「狗毛」成標記


金高恩的外表並非令人眼前一亮的標準美女,但她靠氣質取勝,穿衣有強烈個人風格。留有一頭長曲髮的她,雖然在劇中被徐康俊取笑似「狗毛」,不過正因此而成為其個人標記。為配合大學生角色,金高恩的衣櫃裏必備凸顯青春和書卷味的冷衫、牛仔褸、穿窿牛仔褲、白恤衫、連身裙、長身大褸及背心外套等,透過不同的配搭,加上手袋、圍巾等點綴,即時令校園文青打扮掀起熱潮,韓國大學生有樣學樣,甚至連淘寶都有得買金高恩的服裝。金高恩成為紅人後,她的過去亦被翻炒,被發現根本是「洪雪」的真人版,讀大學時都有靚仔靚女做同學。原來她和人氣男團EXO隊長Suho和韓片《人間中毒》女星林智妍是大學同學,令不少粉絲直呼羨慕。此外,金高恩宣佈情人節在明洞舉行簽名會,相信大批粉絲會撲去見真身。撰文:江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208/194836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596

文青經濟 由寶島飄至香港

1 : GS(14)@2016-03-16 15:21:07

2016-03-22 iM

近年港台兩地吹起文青風,很多港人喜歡去台灣逛逛創意小店,在咖啡店消磨半天,好讓自己感染幾分文藝氣息,做個短暫偽文青。香港人視台灣是文化創意的朝聖地,從園區、產品設計、政策和氛圍都是香港無可媲美的。

不過,如果走進每間小店細看,與創作人交談,或者會發現他們並不如外界看的風光。以政府政策角度,台灣文創路只不過走了14年,本刊今期訪問了不同「年資」的文創品牌,包括1989年開設首間書店的「誠品書店」、2003年成立的綜合設計品牌「蘑菇」、2011年成立的設計品購物網站「Pinkoi」以及2013年創立的服裝設計品牌「E-goat」,從各自的品牌故事可感受到,他們都有強烈建立品牌的意識,但搞文創難免要經歷數以年計的「陣痛期」,就算不奢求可賺大錢,但藝術家都不一定要窮,要捱得過陣痛,信念和經營技巧都不可或缺。

香港近年冒起不少手作品牌,街頭市集每星期都有,這有點像台灣早期走過的路,但要走多長的路,才可如今天的台灣見到曙光,希望香港人可從他們的經驗中找到啟示。

甚麼是文創?

「文化創意」是台灣官方所用的名詞,涉及範疇包括電視電影、廣告、產品設計、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出版等,定義上並沒有局限於某種風格,但消費者普遍的印象是帶有文藝氣息的作品。在大中華地區而言,台灣是最早將文創「產業化」的地區,近年香港、珠三角地區等也陸續有相關政策。

做文創培育室 助寶島品牌外闖

書店,可以是培養生活態度、欣賞創意設計的場所。逛誠品書店,打書釘外也可看藝術展覽、報班學做手作,走到累了,去咖啡店看書吃個出爐麵包。生活飲食、文創藝術,和閱讀空間融滙得自然。

這半年來誠品先後在尖沙咀和太古城擴充,兩間新書店各引入40多個文創品牌進駐,賣書面積佔舖位約五至六成,跟銅鑼灣店強調閱讀的氛圍明顯不同。兩年前從台灣來港的誠品香港營運總監蘇源拓解釋新書店的變化:「扶持台灣的文創產品,讓香港顧客認識,也是誠品重要使命。書店在閱讀之外也有很多元素。書和文創,我們想發展方向時會平均思考。」

品牌需了解港人喜好

新店引進的商戶,台灣品牌約佔一半,其餘是香港和歐美品牌。在台灣頗有名氣的品牌,如按亞洲人腳型設計的手工鞋「林果良品」、設計琉璃藝術品的「琉璃工房」、賣台鄉味道蜂蜜茶葉的「掌生穀粒」,都是首次進軍香港開店。蘇源拓說,書店近年進軍香港和內地,也可將台灣品牌小店設計,帶到兩岸三地華文社區。

「跟我們合作的台灣拍檔,第一煩惱是怎讓顧客有機會認識,第二是沒有太好的經濟能力,走紅後經營情況可能不太好。誠品的場地空間,可讓很多讀者看到他們,有被看見的機會。」台灣文創產業收益雖達7,856億新台幣(約1,863億港元),但外銷只佔約9%,大多數品牌銷售,仍靠台灣內需市場。現在香港誠品書店,每周都會舉行各式活動,賣時裝佩飾的商戶,會做講座分享如何搭配衣物;陶瓷家品店,會開班教客人做陶瓷手作。蘇源拓形容,品牌進軍香港,就像追求一個心儀的女孩,從零到一的過程,充滿Trail & Error(嘗試和失敗),要換位思考,了解客人喜好再調整。

「最明顯是吃,我們曾引進台灣分店有賣的果醬,但在香港不受歡迎,找人試味後,發現口味對香港人太濃;又像香港顧客排長龍買天仁茗茶,覺得茶內的珍珠很Q(彈牙),這些都是我們在台灣意想不到的。」

給予資源扶持創業者

香港出名租金高、小商戶經營條件艱難,蘇源拓說,誠品角色有點像扶持創業公司的培育中心(Incubator),幫助從事藝術、設計、創作的品牌來港。書店會主動邀請合作,也歡迎設計師和新創公司自薦,再按各自的經營情況,給予資源扶植發展。

「就算生意類別相同,也要看她是新創還是成熟,再決定支持條件。我們引進的文創品牌,可能是他們在海外開的第一家店,資源較少,我們會幫忙做免費推廣,根基穩固後,他們就有條件自己發展。」

蘇源拓強調,賣書仍是書店業務重要基礎,去年香港誠品賣出約90萬本書,也經常舉辦作家講座、簽書會等活動:「賣書是書店業務健康,很重要穩固的基礎,其他(品牌)零售部分,有時會向上、有時會往下,書就有很好的中和作用。這些元素(賣書和文創),我們還是好像燒飯一樣,慢慢把食譜調校到最好。」

香港文化影響力減弱

很多香港人對台灣文創氣氛甚有好感,羨慕當地特色的文藝創意商店,對生活品味有所要求。46歲的蘇源拓認為,台灣文創成長也受惠香港很多,特別是流行文化:「我自己那代人,都是看鄭少秋演的電視劇、聽溫拿五虎的音樂長大,現在可能五月天、蘇打綠、盧廣仲更有影響力,不同年代有不同影響。」

過去十多年,台灣文創氣氛出現明顯變化,在政府推動下文創園區遍地開花、文化部為各項產業分門別類提供支援。從硬件到人才培訓,香港望塵莫及,不過蘇源拓覺得,從事文創的人在台灣、香港社會一直存在,發展取決於社會的生活方式和觀念價值:「政策友善不友善不是最重要。社會經濟往上走,中產和年輕人都會摸索更有品味質素的生活。當一個社會重視生活文化、欣賞自己周邊的設計、創意,才能傳承發展,產業化也是自然的事。」

台灣文創經濟14載 佔GDP 5% 企業逾6萬間

台灣政府2002年起,重點發展文創產業,各項政策出台,還成立文化部專門負責,將文創成果推廣至市場。經過十多年努力,台灣文創產業收益,已從2002年約4,352億新台幣(約1,032億港元),增至2014年約7,856億新台幣(約1,863億港元),佔台灣GDP約5%,文創相關企業約有6.2萬間。舊區老建築經活化後變身成文創園區,既保護城市遺產,也成為市民休閒消費去處。

據統計處資料,2013年香港從事文創產業人數,多達20.7萬人,經濟貢獻約1,061億元,也佔GDP約5.1%,跟台灣相若。政府2009年把文化及創意產業,列為六大優勢產業之一,但目前仍未有一套完整的文創政策。近年政府扶植文創,主要透過多個資助計劃,當中大部分支援時裝、設計和電影業。

港台文創產業政策比較

香港

◎創意智優計劃

2009年成立,資助本地創意業界項目逾300個,包括漫畫、廣告、影視等。過去3年額外注資7億元,優先支援新成立公司和培育人才。

◎設計創業培育計劃

2004年成立,由香港設計中心支援初創設計企業,過往每間公司在兩年培訓期,可獲最高50萬元資助。今年推出第三期計劃,增加取錄名額至90間。

◎時裝創業培育計劃

去年預算案用5億元推動時裝業發展,今年起推出為期3年的措施,包括參考倫敦、紐約等時裝都會經驗設立創業培育計劃、為業界提供培訓和市場推廣。

◎電影發展基金

注資2.2億元,鼓勵港產片製作,到內地發行的宣傳費由每部25萬元增至50萬元。

◎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試驗計劃

以配對形式,協助較具規模的藝團和藝術機構,提高籌募捐款和贊助能力。計劃今年將推出,詳情待公布。

台灣

◎多元資助

文創工作者可申請資助創業、參與國際展覽、提供服務諮詢等,逾3,000人受惠。

◎發展文創園區

資助縣市政府,發展文創園區和項目,34個縣市共94個文創項目受惠。

◎管理課程

企業教練指導管理知識,培育文創企業管理人和中介,逾800人參加。

◎博覽會推廣

每年舉行展覽,讓文創工作者展示成果,參與買家民眾達32.4萬人次。

◎配對投資者

設立「文創咖啡廳」平台,協助文創工作者配對投資者。

資料來源:政府網站、台灣文化部(2012至2014年數據)

香港台北文創熱點

台灣

◎松山煙廠文創園區

三十年代開始營運的煙廠,結業後被列為法定歷史建築,園內的台灣設計館,陳列多個台灣品牌。誠品也在園區開書店兼旅館,吸引特色餐廳進駐。

◎華山1914文創園區

原本是釀酒廠,九十年代閒置,近年變身成設計師創業和產品聚集的小區。園區經常舉辦展覽音樂演出,也有專門播映藝術電影的場地。

◎西門紅樓16工房

2008年起以創意市集方式營運,台北市文化局去年重修紅樓後,改裝成如百貨公司的開放式展櫃,又按市場水平收取租金,推動場內商戶建立可持久營運的盈利模式。

香港

◎PMQ元創方

前身是荷李活道前警察宿舍,2014年4月開幕,至今吸引逾500萬人次參觀。宿舍單位改裝成創意工作室、期間限定店,逾100位文創工作者和設計品牌進駐,本地設計師租用工作室可獲兩至五成租金優惠。不過部分租戶曾指因人流欠佳,而縮短營業時間。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

前身是「山寨廠」林立的石硤尾工廠大廈,由賽馬會資助翻新。中心分為藝術村和藝術中心,藝術村為近150個藝術家和藝術團體提供工作室;藝術中心舉行各式展覽、演出、興趣班等。每季舉行的手作市集攤位逾150檔,是香港最具規模市集之一。

亞洲最大設計品購物網 靚相吸文青客

當使用一隻手指已可在全球購物的時候,消費者願意花錢的標準是甚麼?產品本身的質素如何或價錢的高低已是其次,最能左右消費者的或者是產品相片。

「相片是第一樣與消費者對話的東西。」2011年在台灣成立的設計品購物網站「Pinkoi」近年大受歡迎,創辦人之一顏君庭(Peter)說,作為網購平台,產品相片和版面設計有細微變化,都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欲,但意外地,不少設計師往往會忽略這一點。

設計師保母排難解紛

網站本身以白色為主,加入粉紅色的點綴,明顯是為討好女性消費者,而網站現時的主要客群,的確是24歲至44歲的女性,Peter介定為特別對設計和生活有想法的人。經過這些年的調校,現在點入任何一個品牌的設計館,風格統一是「文青風」,相片構圖簡潔,產品的主題突出,全是根據「官方」的相片指引拍攝。如果有設計師的產品上架多時卻無人問津,Peter說團隊做的第一件事是去看設計館的頁面,從相片和是否能清晰表現主題入手,「設計師未必懂得從消費者角度拍攝,或者在相片中看不到產品,以至是品牌的特色。」

Pinkoi的角色有點似設計師的「保母」,但設計師的問題天天都有,大至推廣產品到某個海外市場,小至包裝產品運送,設計師雖然是主導,但Pinkoi一直從旁指導,並要在需要時「撲火」,「設計師需要的其實很簡單,曾經有設計師將產品來來回回寄了3次去英國,都在途中被打爛,團隊陪他改良包裝方法,直至第四次完好無缺寄到,客人大讚我們的服務,又向朋友推介那位設計師。」

網站至今仍不時為設計師舉辦工作坊,協助他們從推銷、包裝、運輸等方面改善營運,「有些設計師不懂得找較便宜的運輸渠道,另一方面,設計師比較誠實,直接將產品售價和運費分開列出來,消費者一看會覺得運費太貴而卻步,但其實可以將運費轉嫁在產品售價上,消費者付出的金額一樣,但感覺會舒服一點。」

香港成最大海外市場

Peter曾經在美國矽谷的Yahoo總部任職資深技術總監,喜歡逛當地市集,想到台灣有很多優秀設計師,亦不時在國際舞台獲獎,但整個亞洲都沒有一個為設計師而設的平台,讓他們集合起來推銷作品,於是他連同在美國的台灣朋友,一行三人回台灣創立Pinkoi。網站成立至今約4年半,版圖由最初的台灣以至香港,擴展至日本、泰國、美加等地,「設計師和消費者來自的地區愈來愈多,不單是對設計師,對我們的挑戰亦愈大。」至今經網站賣出的產品超過152萬件,即平均每月賣出2.8萬件,台灣以外,香港是最大的海外市場,其次是中國、美國和日本等,作為單純賣設計品的購物網,短短幾年間能有此成績已是不錯。

網站成立初期,3位創辦人親自拜訪不同設計師,直接問他們:「如何可以幫到你?」或「你有甚麼困難?」結果獲得大部分設計師願意與網站合作,現時設計師約有2.5萬個。想在網站上架,首要是符合網站的風格,經過審核制度,產品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之一:原創、超過10年的古物或是正式代理商。設計師毋須付上架費、開館費、廣告費,網站的編輯團隊會設定主題,揀選不同的產品做主題推廣,例如是顏色、節日、畢業禮等主題;每賣出一件貨品,Pinkoi抽取10%佣金,亦是網站主要收入,但Peter深信,能夠為設計師建立價值,便可以為自己的網站帶來價值,而網站亦先後獲得注資,「最終的希望是可以建立一個生態圈。」

Pinkoi

2011年 網站正式成立

2014年推出手機App,並提供國際轉運服務

2015年成立日本分公司,網站提供5種語言支援,並得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注資900萬美元(約7,020萬港元)

Pinkoi港台成功品牌

【香港】

PeiChung Illustration

加入時間:2014年10月

關注人數:1,885

已賣出貨量:388件

品牌簡介:全職畫家皮忠的自家品牌,以水彩畫設計產品,有明信片、布袋、貼紙、筆記簿等,一般售200元以內,他亦自設網站,並在不同社交平台推廣,並曾與大品牌如adidas合作,他形容自己的產品風格屬狂野不羈,希望透過不按牌理的畫風能喚起共鳴,掙脫人生中的束縛。

【台灣】

花見小路

加入時間:2014年1月

關注人數:10,735

已賣出貨量:8,723件

品牌簡介:來自台南的手作鞋品牌,以同為當地古都的日本京都風格製造輕便布鞋,每對售價約300多元。設計源自設計師覺得去旅行時,難以找到合適的鞋,而她想要不過是一雙平底、好走,又帶有一點女孩子味道的鞋子。

沒有計算的生意經 一個夢值多少?

13年前,張嘉行和太太分別做動畫創作和平面設計,忽然想為辛苦工作十多年的自己做點事,他們把房子抵押給銀行,貸款了80萬新台幣(以當年滙價,約為18萬港元),創立品牌「蘑菇」(Booday),「當時的想法是用完這筆錢,沒有賺到錢就算了,等於拿80萬出來做一個夢。」

這個夢一做就是13年,由本來只是想印Tee在網上售賣,逐漸演變成集合製造有機棉Tee、植物染衣物、帆布袋、小雜誌、文具、咖啡廳、策展單位於一身的綜合型創意品牌,亦是台灣第一批文創品牌,並能生存至今,「很丟臉,可是以錢來說,的確沒有賺到,因為要不斷將收入投入到下一次生產,像過年獎金,我們都沒有辦法給員工,真是賺到的是生活樂趣和經驗。」跟台灣人談夢,講錢未免顯得香港人太市僧,但難得張嘉行說得坦白:「常常會有人問,甚麼叫做文創產業、文創產品,其實大家都在做生意。」

寫文軟銷賣人情故事

台灣有文創產業的形成,張嘉行認為源自市場需求,部分消費者對大量生產的產品感厭倦,開始追尋有故事、有個性的產品,但歸根究柢,國際大品牌或台灣本地小品牌的本質都一樣,「都是在做產品,只是賣產品的方式不一樣,我們(設計品牌)用較創意的方式來介紹自己,賣產品的同時,加入產品以外的事情,現在像CHANEL的國際品牌也會說他們背後的故事。」

去年11月底,蘑菇舉辦了13周年慶,張嘉行在Facebook發布了3篇短文,表面上是平日的小故事分享,其實是提醒客人這段時間有折扣優惠,「文章講的是商家和客人對折扣的想法,跟客人說有折扣的同時,也表達我們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我不希望只是大聲喊:我們有折扣,你趕快來買。」

台灣有很多載滿故事、情感的創意品牌,與蘑菇的營銷手法相似,但在2003年成立之時絕對是「異類」,「那時候頂多是一些年輕人,在家用手造些東西,自己扛一個皮箱到街頭去賣,還沒有人認真到做出一個品牌或開店。」就連張嘉行最初的計劃也不是開店,沒有預定的生意模式和賺錢方向,生意概念也不是很強烈,只是這13年給他一種「覺悟」。

買衣服送雜誌響名堂

最初他和太太只想印自己設計的Tee在網上售賣,卻因為找不到滿意的現成淨色Tee,索性從買布料染布開始,甚至後來用有機棉紗織布,「這就不一樣,變成一定要有足夠的量及銷售渠道。」產量比預算的大,想賣廣告宣傳,卻發現報章雜誌的廣告費太高,不如自己出一本50頁的雜誌,「自己想、寫、畫、拍照、美術設計,這些都沒有甚麼費用,實際只有印刷費,跟賣廣告的錢差不多,但雜誌可以變成自己的產品。」商業設計當時仍是張嘉行和太太的主業,雜誌連帶為他們帶來知名度,因此接到大品牌如台灣Starbucks等客戶。

早期的產品銷量不大好,張嘉行找誠品書店旗下的誠品文具館,對方知道他以買衣服送雜誌的方式售賣,覺得有趣便答應寄賣,每套售價1,050元新台幣(約248港元),店員更放在收銀櫃旁的當眼處,所以品牌很早已受到外界注意。後來,雜誌和Tee分開出售,分別是100元新台幣(約24港元)和950元新台幣(約224港元),合起來與以往一樣,價格一直維持至今,往後的設計產品愈來愈多,一年365天合時令的帆布袋,成為品牌現時最主要的產品。品牌慢慢做出成績,張嘉行在2006年決定開店,即是現時中山總店所在的位置。樓高三層的蘑菇總部,地面是售賣產品的地方,從旁邊的樓梯走上二樓,是裝潢和桌椅都以木材為主的咖啡店,可坐在窗邊、面向旁邊的公園用餐,「剛好遇到是一幢樓,就直接將設計公司搬到三樓,二樓的後方是倉庫,多出的地方不知道做甚麼,忽然大家都決定開咖啡店,開了之後,就覺得也可以辦展覽和活動,其實我們創業很隨性。」

現時蘑菇有3間店,並繼續在誠品、設計品網站Pinkoi和自己的網站售賣,香港Kubrick也出售部分產品,而現實時刻提醒張嘉行必須更加謹慎,「最初覺得自己工作了10幾年,反正是拿一筆錢出來試,膽子比較大,但現在多了經驗,反而可能沒有以前的膽量。」

高成本投放在高品質

產品的數量不算多,最暢銷的帆布袋去年只生產約4,000個,都在台灣本地生產,未計算其他開支,生產成本一直維持在35%至40%,「在台灣做生產完全不可能走低價市場,畢竟成本較高,而且再怎麼做都做不過國際大品牌,只好想辦法做好品質。」Tee改用成本高出三成的有機棉為原料,亦加入全手工的植物染產品,就算客人覺得價格偏高,最少有個理由,「那時候有些國外進口的設計Tee,價格比我的950元(新台幣)更高,所以並不是設計品沒有市場,而是消費者是否認同你。」以設計品牌而言,張嘉行認為自己的定價只是中低價,也是現時台灣創意品牌的普遍定價。

相比13年前,現在的創意產品市場競爭更大,但正因為有不少前人例子,他認為新品牌應該更清楚如何做出特色,而市面不斷冒出新品牌,正反映消費者已接受付出可能略高的價錢,來換取心目中真正想要的產品,「只要是在預算範圍內,我覺得都會接受,例如預算是500元,產品是50元或500元也好,只要是他想選的東西都可會接受。」

蘑菇 Booday

2003年成立品牌,設計Tee、帆布袋等產品

2004年自家雜誌《蘑菇手帖》誕生,至今每季出版

2006年開設首間實體店,同時開設咖啡店,舉辦各式活動

2012年參與台灣大型創意品牌活動「好家在台灣」,至今仍為主要籌辦單位

赤峰街——文創潮聖地

蘑菇總部位處台北捷運中山站附近的舊住宅區,也是鋼鐵小工廠的集中地,以名為赤峰街的多條橫巷包圍,這一帶的轉變,大概可反映台灣文創產業在這10年間的發展。

外面大街是百貨公司和大商店,拐個彎的赤峰街一帶原本只是舊式髮廊、車房、街坊食店等,現在是不少文青的朝聖地,「從捷運站走過來有兩三百米,那時候只有公園,開店至今10年,像我們的創意小店已經有70至80間,已經變成一個商圈,非常多人會走進來。」見證這一切的張嘉行說,近兩三年的變化特別大,幾乎每一兩個月走一圈,就會有新店進駐。

赤峰街一帶有趣的地方是,縱使有新潮的創意小店加入,原有的街坊氣息沒有被洗走,三層高的矮樓,樓上是上世紀設計的住宅,地舖可能是新裝懷舊咖啡廳,咖啡廳旁的小型工廠依在。逐漸形成的商圈對店家有利也有弊,張嘉行聽過不少小店被加租,擔心這一帶會因此變質,「自己設計生產的店愈來愈難經營,要靠進口其他產品維持,所謂的創意就愈來愈稀薄,現在東區有變成這樣,看起來都很有個性,可是從頭逛到尾,跟其他國際都市愈來愈像,看不出自己的特色。」

設計師媽媽 放手一博 沒薪水守下去

在近年冒起的文創集中地赤峰街閒逛,會發現很多驚喜小店,在台灣採訪的時候,記者走過一間招牌很大的汽車材料行,對面是舊式金飾珠寶店,忽然間發現旁邊有一間服裝店,沒有誇張吸睛的門口設計,門外只有小小的招牌燈箱,但再望進去,原來店面的後半部是放滿布料和衣車等器材的工作室,只有一個人靜靜在工作,就是店主兼設計師之一的施于慧。

施于慧與同是服裝設計師的老同學合作,以她早年創下的品牌E-goat,在兩年前進駐赤峰街開店,設計走簡約風格,剪裁有點鬆鬆夸夸,成功吸引一批固定客群,「我們有很多回頭客,當然也很多是精神鼓勵,所以坦白講,我們做了兩年都沒有支薪的。」支持這兩位媽媽級設計師繼續守下去的,就是她們對設計的熱忱和客人的讚許,「(不支薪)現在的影響還沒有很大,可是再過一兩年,真的要認真去想,因為再多的掌聲、鼓勵,沒有實際上的(金錢回報),慢慢久了也會累。」

全人手製作定價中上

施于慧畢業後一直做服裝設計,之後當了9年全職媽媽,連她本來的個人工作室也關閉,直至兩年前才重出江湖,「就覺得創作這東西,這個時候不做的話,再過10年、5年會更沒有動力。」完全沒有做生意經驗,又是久休復出並與好友合作,這兩年台灣的經濟亦一直走下坡,施于慧也覺得自己很勇敢,「開店時當然會有擔心沒有客人之類,可是有時候你想太多、擔心太多,甚麼事都沒有辦法做,與其如此,不如放手一博試試看。」

產品全由施于慧和拍檔設計,在店內的工作室製作,每款生產3至5件,限量發售,翻一翻價錢牌,一件上衣或褲子售價由600多港元至800多港元不等,連身裝或下套就要上千元,而且基本上不會有折扣,「以我們全手工去做,算是壓得很低,有些客人反而覺得我們定價偏低,覺得夠實際,所以會回頭再買,所以我不希望客人對產品有了感情,可是他今天買是這個價錢,過兩三個月就有折扣。」施于慧喜歡跟客人交朋友,會走進店內行逛的人,無論幫襯與否,以她的說法,與她之間都有一度磁場,與其將品牌做大,走進大眾,她反而希望吸引更多同道中人,也沒有想過賺大錢,她的目標只是小小的,能夠有薪水之餘,賺到一點點錢,她已經相當滿足。

特別剪裁吸不同客人

無論潮流走向哪,施于慧的設計風格始終如一,驟眼看起來,款式偏年輕,但就算穿在她這個媽媽身上,不但不會突兀,反而是有型、順眼。她說設計本身沒有限定族群,而光顧的客人的年齡層也很廣,「十幾歲的有,最大是93歲,她的女兒買了件外套回去,她一直看一直看,覺得很漂亮,可是她身形胖胖的,女兒便帶她來訂造一件。」不時聽到時裝界的人說,不要讓衣服來穿你,而是由你來穿衣服,好似施于慧偏好的低襠褲,一般人可能覺得是年輕人穿的,但她說要視乎布料和剪裁,不少客人起初會質疑穿上後不好看,但試上身便發現並不會,「不是人來教育商品,我覺得是商品要去教育客人,這樣才會有進步,要是沒有新的設計出來,客人永遠看的是一樣的東西,不但是設計不會進步,大家的審美感也不會提升。」

【文青話】

1.你常去文創區、小店嗎?

2.怎樣的設計產品能吸引你?

3.你願意花多少錢買一件設計產品?

4.為甚麼對創意產品特別感興趣?

Debbi 29歲 從事貿易

1.最近比較常去,多數是從朋友圈分享的信息去尋找,也會去設計師的展覽。

2.家居的裝飾品和手作最吸引。

3.戴上身的飾物大概1,000至2,000元新台幣(約236至472港元),裝飾觀賞的產品可以到5,000至6,000元新台幣(約1,180至1,416港元)。

4.以前常去百貨公司和一般的商店,但接觸過台灣的設計,覺得他們很厲害,很有故事和想法,很會用東西說故事。

江小姐 16歲 學生

1.經常去東區的小店,主要靠網上介紹,去到一個展覽或小店,就會得到其他的資料。

2.無論是文具、衣服,只要未見過、創新,也吸引到我。

3.因為還是學生,一般是純欣賞居多,最多會花幾百元,現在價格還是偏高了一點。

4.想支持自己喜歡的設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193

【文青新蒲點】美荷樓Cafe重開 六位數翻新繼續懷舊

1 : GS(14)@2016-05-19 02:35:07

位於石硤尾美荷樓的cafe重開,新店「四十一冰室」,繼續採用大量老香港元素。



位於石硤尾美荷樓的呼吸冰室,走文青最愛的懷舊路線,但今年三月底因合約期滿而結業。轉眼又有新cafe進駐,經過新一輪翻新工程,斥資六位數字的新店「四十一冰室」於今晩試業。新店是青年旅舍和有十年經營cafe經驗的飲食集團合作營運,屬社企模式,每三年需投標一次。裝潢和舊冰室分別不大,同樣沿用老香港元素,較特別是新增由五位新晉藝術家Brainrental、Don Mak、 Miloza(米路沙)及Tik Ka(迪嘉)、underdo party以分享快樂為主題的壁畫。


食物和舊店一樣均以西式為主,加入不少新元素,像招牌菜式西班牙烤焗乳豬及英式炸魚薯條,前者以原隻鐡板上,比手掌還要大,約三磅,肉軟腍但頗膩,至少2人share最好,售價近150元是冰室最貴的菜式,後者份量頗多,但魚柳炸得不算香脆。菜式選擇不少,有健康主題的豆腐漢堡及水果沙冰,亦有配合懷舊裝潢而設計的花生醬夾餅配焦糖香蕉及乾果杏仁茶。另外冰室對面新增士多,售賣港式懷舊小食,如叮叮糖等及懷舊擺設。到嘉頓山及美荷樓一遊,不妨在冰室歇一歇,回憶老香港情懷。
YHA美荷樓青年旅舍九龍深水埗巴域街70號記者:何嘉茵、黃依情攝影:梁志永



招牌菜式西班牙烤焗乳豬,以原隻鐡板上,比手掌還要大,約三磅,肉軟腍但頗膩。$148

英式炸魚薯條,魚柳炸得不夠香脆,但份量頗多。$68

配合健康主題,特色豆腐漢堡($88)及水果沙冰($32)。



以懷舊為主題的花生醬夾餅配焦糖香蕉及乾果杏仁茶。兩者均$32

餐座及椅子幾乎與舊冰室設計一樣,新店只多了幾幅壁畫。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17/196146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418

【奇聞】 法國火車變流動美術館 坐定定扮文青

1 : GS(14)@2016-05-24 10:46:53

現代鐵路慣常標謗列車有幾高速、幾豪華,或者燒了幾多錢建造,法國國鐵SNCF懶理這套玩法,轉用文化遺產做賣點,聯同美國製造公司3M重新設計載人穿州過省的火車。


工作人員在車廂內櫳貼上印有凡爾賽宮花園及傢具的壁紙,又將奧賽博物館收藏的印象派經典畫作,如莫內的"Blue Water Lilies"、畢沙羅的'Morning, Sun",通通製成壁紙貼在車廂天花,還配上全球最古老電影公司高蒙電影公司所提供的經典影像,名建築、藝術、電影元素交匯令列車猶如流動美術館。以後大家可以一路搭車,一路對住畫作沉思扮文青,亦為車廂空間貢獻一份寧靜。這項跨國合作計劃本意是為向公眾推廣藝術,同時打算以藝術遏止人惡意破壞車廂的衝動。資料來源:bored panda記者:臧諾



牆紙用3M的專利物料 Graphic Film製作,可以無限重貼。

坐車時不用對住滿牆廣告,而是對住經典畫作,可謂乘客喜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23/196232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374

露宿者問題嚴重文青盼以藝術呼籲關注

1 : GS(14)@2016-07-13 05:15:44

露宿者問題如果以話劇、電影等藝術創作方式呈現給社會,能否增加市民的認識,進而着手解決問題?三藩市一群藝術家就認為可以,他們提議將三藩市嚴峻的露宿者問題融入當地藝術中,並希望市政府從酒店稅收中增加「資助露宿者」的藝術撥款。代表於周一正式到選務處交表,爭取將議案納入11月加州大選的選票中。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大街小巷藝術氣息再濃厚,襯托這些色彩斑斕的壁畫和塗鴉的,卻是一班孤立無援的露宿者,他們無緣分享這些作品所呈現的朝氣和生活,形成強烈對比。不過,有藝術家認為「藝術」和「露宿者」沒有違和感,反而是密不可分,是可解決彼此困境的靈舟妙藥。三藩市市政府對藝術界的資助「Grants for the Arts」(GFTA;又名酒店稅資助Hotel Tax Fund)於1961年設立,主要以市內酒店房間稅的收益支撐,至今已派逾1.45億美元(約11.3億港元)支持非營利藝團運作和演出,成為各地的借鏡。不過,近年市內的租金和生活指數不斷上漲,藝術團體自身難保,更遑論推動社區。故藝術家們希望市府加碼,讓他們有經費幫助解決露宿者問題。於美國土生土長的華裔作曲家張健良(Jon Jang)表示,社會問題與藝術一直是「相濡以沫」、互相滋養。他舉例說,他多年的音樂作品靈感,不少取自華人移民的奮鬥故事、向黑人維權致敬等,記錄着社會的大小事:「我相信藝術家的使命是要承先啟後。」聖公會社區服務(Episcopal Community Services)計劃經理桑德斯(Phoebe Sanders)也是位廚師,教露者們煮食及餐飲業的技能。她指市社會大眾通常只集中於單身露宿者,忽略露宿家庭(Family Homelessness)這個更深層的世代議題,影響着正在露宿的下一代,而這個新的基金可以「透過幫一個人,去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著名戲劇導演莫斯科恩(Jonathan Moscone)率領一眾藝術家,要求市政府將酒店稅的撥款百分比由14%提高至17%;另外增加3.6%稅款收益設立全新的「終止露宿家庭基金」(Ending Family Homelessness Fund),讓藝術團體與志願機構增加合作,例如創作更多以露宿者故事為主題的劇目或藝術創作,增加公眾對議題的關注,甚至讓露宿人士參與其中,讓他們有機會建立更積極的人生。一旦提案通過,政府對市內藝界的資助將增加約137%。動議人已正式將建議內容知會選舉事務處,需於限期前收集到足夠簽名才能晉身出現在11月的選票上,到時獲3分之2選民投贊成票才能通過議案。至今已表態支持的個人與團體,包括市議員馬兆光(Eric Mar)、威善高(Scott Wiener)、金貞妍(Jane Kim),三藩市現代藝術館(SFMOMA)、歌劇院(San Francisco Opera)及芭蕾舞團(San Francisco Ballet)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13/19693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5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