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樓齊鳴:買賣樓宇能掀動情緒

1 : GS(14)@2012-10-27 14:42:3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027/18049767
一個物業,不再單純地是人們的需要或投資,它漸漸影響了大家的心態,作出無法理解的決定,然後又為了這些決定懊惱、不安。
筆者有一位朋友,坐擁大筆現金,但因為銀行冇息可收,他購入多達20至30個物業作收租,以免金錢在銀行呆著不動,任由通脹蠶食。買樓是否現時最佳投資選擇?大部份人心底的答案都是「不」,但人們還是身不由己地把金錢投放在物業市場,似乎只有磚頭才能令心情踏實一點。
另一位朋友,他剛剛把物業賣掉,原因是在QE3之後,樓價再升,升到了他心目中的價位,可以「止賺」,於是他就賣樓了。然而賣樓後,他忐忑不安,太太更加因而失眠,甚至夜半哭起來!結果,賣樓後的第四天,他連忙再次買樓了……
畸型樓市 苦了平民
上述個案的主人翁,都是勤懇工作的一群,只想令辛苦打拚得來的財富,得到合理的保本增值,但畸型的樓市現象,令他們本來冷靜、穩健的投資心態都出現變化,明明樓價偏貴、政府不斷出招,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他們仍然繼續「追樓」,而沒有細想是否最好的投資,只因現時的亂象,已使人產生恐慌心理——不是恐慌性拋售,而是恐慌性買樓!
現時樓市已經極不健康,既一環扣一環地掀動升勢,影響民生,還令人們的投資決定變得不理性。港府官員雖然經常出口術,苦口婆心勸市民小心,可惜越講就越升,本來想令市場冷靜下,偏偏卻火上加油,政府要做的,還是遠遠不夠。
張一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766

陳景祥﹕書店風波 掀動立會特首選情

1 : GS(14)@2016-06-20 05:26:09

【明報專訊】銅纙灣書店店長林榮基上周四向媒體披露被捕過程的細節,及在內地協助調查時的經歷;他在記者會上表示,「香港人要站出來向強權說不」,結果上周六的一場遊行,參加者達6000人(主辦單位數字,警方指高峰時1800人,不管哪個數準確,兩天內有大批人自發上街,說明事件觸動人心,有「迅速動員」的效力!)事件不斷發酵,勢必影響今年9月立法會選舉和明年3月特首選舉。

觸動一國兩制底線

相信參加遊行的人不一定都去過銅鑼灣書店購書,也未必喜歡閱讀該書店內主打出售的大陸政治秘聞類書籍,他們上街,是因為「書店風波」觸動了一國兩制的底線 : 到底大陸執法人員是否曾經在香港拉人?銅鑼灣書店5人犯的是什麼罪?處理這次事件的到底是哪個部門?特區政府是否知情?有幾名香港人「協助調查」,為何特區政府會表現出對事件一無所知?

上述問題都牽涉最基本的公民權利和人身安全,含糊不得,然而「書店風波」中港人得到的信息都不盡不實,跟常理不符,一般人即使沒有特別的政治傾向,對這宗風波引起的問題都會有不少疑慮。在往後兩場選舉,候選人都不能迴避從這宗風波引發的政治問題。

候選人不能迴避相關問題

從林榮基披露的細節,書店風波的「案情」留下諸多疑問,例如林是在深圳被帶走,為何要押送到寧波?林被關在寧波一個房間長達5個月,顯然是被扣留協助查案,然而「案件」沒有開審,為何林又可以回港?據林說,他回港是要拿書店客人的資料,等於是拿取「證據」,但為何取證不是由執法人員處理,反而由涉案人去做?

另一主角李波上周也公開現身,否認向林榮基說過自己是「被擄走」,又指從未使用書店電腦,也沒有打印任何顧客名單,及把名單交給公安。不過李波首次透露,配合調查的是寧波公安機關,到底風波為何與寧波有關?至於李波堅稱返回內地不是「被擄」,但不使用回鄉證而經不明所以的方式進入內地,顯然是不尋常的做法,何以如此?內地和李波本人始終沒有一個清楚說法,令人無法理解。

中國政府要勞師動眾針對一家小書店,其中一個原因應是要起清撰寫「禁書」的作者是誰?或是誰提供這些「秘聞」?要查這些問題,涉及的是高度敏感的資訊,但卻不能「依法處理」,故此調查只能循「非常」途徑,而調查過程又不能公開。不過事到如今,連國際社會都高度關注,內地應該由相關部門出面澄清,透露風波的詳情,才能平息各方的疑慮。

[陳景祥 齊物論]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393&issue=201606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1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