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房委會製造房屋問題(2013/11/7) 林本利

2013-11-07  NM
 
 

 

《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建議每年興建4.7萬個住宅單位,當中60%屬公屋及居屋,40%屬私人住宅。政府希望透過房委會增加建屋量,去解決香港的房屋供應不足問題。

過去幾年,私人住宅供應不足,平均每年落成量不到1萬個單位,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樓價大幅颷升。然而,當仔細查看近年房屋供求的情況,便發覺到樓價颷升除了因為私樓供應不足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房委會的公屋政策製造更多房屋問題,推動樓價進一步上升。2006年底,房委會的出租公屋單位接近68萬個,到今年6月底增加至約73萬個,六年半出租公屋存量增加5萬多個(已扣除出售公屋單位),但同期公屋單位認可居民人數只由近200萬人上升至203萬,增加不過3萬多人。這六年半,房委會花費400億元興建公屋,新落成公屋單位數量達到9萬個,卻只能解決3萬多人的住屋問題,即安置多一個居民要百多萬元,成效之低實在令人震驚。2006年底,全港人口691萬,到今年6月底,人口上升至約718萬,六年半增加約27萬人。同期全港住戶數目由222萬上升至240萬,增加18萬戶。人口增加27萬,住戶增加18萬戶,但房委會的公屋編配只能解決5萬多戶,合計3萬多人的住屋問題,結果壓力自然落在私樓(包括村屋)和居屋市場。過去六年半,私人住宅單位落成量接近6萬個,另外約有2萬個村屋單位落成,再加上房委會重售大約1萬個居屋單位,總數合共9萬個單位,與同期公屋落成量相若。但由於房委會只能照顧5萬多個住戶和3萬多人,其餘新增近13萬個住戶和24萬人口的住屋需求,便由私樓(包括村屋)和居屋去承擔,結果令樓價在2007年中以後大幅颷升,至今上升超過一倍。在房屋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市民只好租住劏房和工廈。

房委會興建9萬個單位,當中部分是用作安置受公屋重建影響的家庭,故此實際可以編配給其他公屋申請者只得5萬多個單位。即使如此,亦不應出現公屋單位存量增加5萬多個,但認可居民人數只增加3萬多人的荒謬現象。這個情況相信與富戶政策有關,一些公屋住戶為了避免繳交倍半、雙倍或市值租金,決定取消子女的戶籍,避免整個家庭的收入和資產超出上限。結果不少公屋戶主的子女要在私人市場另覓居所,推高樓價和租金,而不少公屋戶只剩下年紀老邁的戶主及其配偶,長者缺乏照顧,帶來不少家庭及社會問題。公屋租戶離婚、喪偶或分居,亦會減慢居住人口的增幅。今年6月,全港240萬個住戶中,約70萬戶住在房委會的出租單位,3萬戶住在房協的出租單位,37萬戶住在受資助出售單位(包括居屋、夾屋和租置單位),其餘130萬戶住在私人永久房屋(包括村屋)和臨時房屋。私人房屋住戶平均每戶2.9人,受資助出售單位則為3.1人,而出租公屋單位跌至只得2.8人。過去五年,公屋寬敞戶(一人住戶佔用多於323平方呎實用面積)急升54%,總數多達54,500戶。房委會與其強制寬敞戶調遷,何不考慮檢討富戶政策,鼓勵子女照顧家中長者,以及多建細單位,或者將大單位一分為二?政府若不正視房委會過去六年半建屋9萬個,卻只能幫助3萬多人解決住屋問題的情況,日後即使委以重任,每年負責興建2萬多個,甚至3萬多個公屋單位,恐怕亦難以解決香港的住屋問題。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963

【案例】三六五網:立足南京的房屋資訊網絡服務商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0/58854.html

“三六五網”是一家總部在南京的房產信息網站。這家公司非常強調本地化,它有一半的收入來自於南京這一個城市。公司毛利率高達94%,有八成收入來自網絡廣告服務費。本文來源於《創富誌》,作者為王璐,i黑馬分享本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三六五網”僅在南京、合肥兩個城市獲得的收入,就占它總收入的七成。這種集中在某個區域發展的互聯網模式,使它發展迅速,只用了六年,就在創業板上市。原來,這家互聯網公司的收入,八成來自於廣告。它的客戶,主要是那些房地產商和家居企業。由於房子以及和它相關的家居產品,天然就具有本地屬性,這使“三六五網”立足南京本地市場的策略大獲成功。2010年它的毛利率高達95%,比主要競爭對手搜房網高出20%。在一個區域高集中度究竟為三六五網帶來什麽優勢?我們對比它和競爭對手搜房網的“每百萬用戶覆蓋數”。根據美國Alexa公司統計的這項數據,在全中國範圍內,搜房網是三六五網的八倍。但在南京、合肥等三六五網已開發的城市,三六五網則是搜房網的八倍。這項指標,是互聯網公司收取廣告費用的重要依據。哪個網站排名越高,其收取廣告費的議價能力就越強。因此在這個區域市場,“三六五網”擁有絕對優勢。究其原因,這是因為兩家公司采取了不同戰略。搜房網選擇面向全國,它在全國有314個站點,市場比較分散。而三六五網立足南京,並向杭州、合肥、蘇州等長三角發達地區擴張,目前只有8個站點,市場非常集中。本來在互聯網行業,只有一家同類公司可以最終生存,即存在著一個“贏家通吃”法則。但地產行業的特殊性,卻讓比“搜房網”晚七年創辦的“三六五網”利用本地戰略,打破這一法則,避開與“搜房網”的正面競爭,實現快速成長,近兩年它的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52%。三六五網的模式,使它的現金流比同行更好。它的廣告費收入和客戶月結,而網絡行業普遍采取的結算方式通常是季度或年度結算。公司2011年收入為2.3億元,應收帳款僅占到總銷售收入的12%。互聯網人士艾先生:在中國,“衣食住行”這四個事情亙古不變,規模之大足夠容納無數家上市公司,做精做透一個一線城市都可達到IPO標準。也說明了一個事情,任何一家都很難真正去稱霸這四個領域,甚至說根本不可能。我個人認為,三六五網不應急著擴展,而應該以客戶為本,把服務做到位,這是現在搜房、安居客他們做不到的。在服務行業,規模的快速擴張與服務的標準化一直是矛盾的。這在餐飲、酒店行業尤為突出,放到網站服務也是同理。其中也就海底撈是個特例,這跟他的標準化菜品有關,麥當勞、肯德基也是這個道理。但俏江南、全聚德這些需要一鍋一鍋炒的,就永遠做不到。房地產資深人士王方:搜房網在中國已經形成規模化。早期三六五網在南京的市場確實很穩固,但是時間長了,搜房網的影響力就會波及到南京市場。就目前而言,搜房網在南京等地區的市場份額就已經有所增加。更何況,未來互聯網(房產網也不例外)的發展趨勢,是房產電商和移動應用,廣告收入的比重會慢慢降低。未來誰控制了移動終端,誰就獲得了未來的市場。這也將使得全國性大網站迅速拉開了與小網站、區域網站的距離。與此同時,隨著各大門戶,如新浪樂居、搜狐焦點、網易房產的新一輪強勢介入,以及2012年騰訊房產正式加入戰局,房產網絡烽煙正起,未來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房地產網絡最終拼的是服務,拼的是按效果付費。樓市後半場開始,房產網絡也提前進入淘汰賽。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王璐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32

愛屋吉屋:幹掉門店,用重度垂直顛覆傳統房屋中介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6/147967.html

來源:i黑馬

作者:孔明明

互聯網對房地產業的改造已經開始,房屋中介首當其沖。7月15日,愛屋吉屋APP上線它定義為“沒有門店的租房中介公司”,日前宣布獲得B輪融資,團隊已有千人。

 

\愛屋吉屋的創辦是由於幾個創始人看到了本地生活服務的大風口和租房痛點的需要。他們紮根於租房這個垂直領域,用上千人的團隊重度運營,獲取線下真實房源,然後基於後臺數據系統和移動端的App來提高經紀人的工作效率。對於一個初創公司來說,千人規模讓人驚訝。但愛屋吉屋的聯合創始人鄧薇告訴i黑馬,這正是他們這種重度模式的需要。

愛屋吉屋究竟是怎樣顛覆傳統房屋中介的?以下是其聯合創始人鄧薇的口述。

怎樣解決租房痛點?

我在北京生活了10年,上海也是10年。我長期在上海租一套房子、在北京租一套房子。從土豆(鄧薇曾是土豆VP)出來後,我決定把家安在上海。北京這兩年生活環境急劇惡化,嚴重霧霾加上交通擁堵、房價高企。

愛屋吉屋創業的契機是賣掉“大黃蜂”之後(鄧薇是打車軟件“大黃蜂”的聯合創始人)。當時,我們一個朋友新租了一個房子,抱怨說體驗特別差。那個時候,我們也在看各種各樣的項目,越想越覺得這個方向可以做,一個行業30年、40年不變挺令人發指的,那就變一下吧。

我們想問題特樸素,就想租房有哪些痛點、憑什麽不能解決?先不說能不能實現,我們是這麽倒推的。

這是我參與的第七家創業公司。從1998年中國接入互聯網開始,理論上該創的事情都創完了。哪知道移動互聯網來了,來勢洶洶、速度特別快。“大黃蜂”8個月時間讓我感覺經歷了在土豆三年時間里發生的事情,就像過山車一樣,很high,越來越刺激。

經過那8個月,我們覺得,一定要再做一次。上次晚了6個月,這次一點要早6個月。我們從頭開始想,如果要在一個城市里,迅速把供和求兩方面拉起來,應該是一個什麽樣的節奏,以什麽樣的方法。
 

幹掉門店,靠線下運營構築門檻

目前的租房狀況是租客不知道房源在哪兒、房東不知道租客在哪兒。在這種環境下,首先用戶需要真實的信息,其次用戶需要全城的信息,沒有人可以找遍全上海或者全北京。像58、趕集、搜房都是房源推廣通路,屬於信息分發渠道,而我們要做的改變傳統中介服務。

愛屋吉屋是第一家專門做租房的中介,我們沒有門店,也不守株待兔,每一個客戶顧問都可以帶你去看全城的房源。這樣看上去很沒有效率,但我們認為用戶找房本身是有邏輯的,首先他一定是在自己偏好的區域里找,然後再加上預算和面積,因此一定可以給他定義出一定的範圍,然後再在三公里之內設一個分公司來負責帶客戶來這個區域看房。如果客戶要跳出這個範圍,依然還是這個顧問去帶他看房。

我們公司有三個部門:一個部門做房源,一個部門做一對一的客戶服務,還有一個部門負責開發產品,包括網站、App、後臺工作流程等。目前,我們在上海免中介費(上海一般是房東、租客各承擔35%,愛屋吉屋免除了租客服務費),北京中介費減半。

從整體房源上說,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要把房子做成真實的、同時是一套一套的。這牽涉到底層的數據庫和架構,因此我們需要建虛擬城市,把一個小區有多少座樓、每一座樓有多少層都逐步完善起來。這件事情,我們在上海做了大半年,在北京做了5個月。比如,我們會建一個100人的團隊,一個人每天要掃10個樓盤,把那個小區里面的信息通路等都打通。一兩個月後,一個城市不敢說每一個樓盤都能夠走到,但70%、80%應該能走完。在國外,這些都是由政府或者行業協會來做,但中國沒有,所以我們就要自己建。

建完虛擬城市以後,我們有一個獨立的數據中心,房源里面有入住時間等信息。這是一套獨立的體系來進行房源維護,以保證客戶永遠可以看到最新在租的房子。再難租的房子,放出來10天也能租掉,上海、北京都一樣。我們要想的就是在這10天里怎麽更新信息、怎麽能讓房東每天都上來等。

在尋找房源時,我們有自己特別獨立的一個部門,含有地推團隊,也含有呼叫中心,他們統一來做全公司的房源。目前,我們專門做房源體系的有200多人。地推團隊首先在各個片區做宣傳,同時把每一個小區里有多少座樓、每一座樓的編號情況等收錄到我們自己的信息庫。

對於房東的委托,我們有統一的呼叫中心去完成。我們客服中心有好幾百人,統一負責跟房東溝通。公司全是統一中心化的,非常標準和職業。其他人是不會給房東打電話的,連帶拍照都是全部約好的。

在我們公司,維護房源和交易這兩方面是分開的。做房源的人就是做房源,經紀人就是經紀人,不會有人一遍一遍地從頭開始問,你這個房子是不是要租,到底要租多少錢,不會的。

同時,搜集到的房源信息還需要經紀人去驗證房源質量。一方面,房東越來越信任我們,房東的委托會越來越好;另一方面,租客要最快速度找到房,房源質量越好,客量就越多。這是兩個非常重要的供求方面。

對於用戶來源,我們完全自己發展用戶。我們是個互聯網公司,網絡推廣手段很強,搜房、安居客、58、趕集等,該投的廣告我們都去投,也用其他方式的廣告。

不講互聯網思維

在網上,第一點是要用戶自己來看,我們在做廣告的時候連客服電話都不提,雖然好像很麻煩,但還是要請你去我的App或者網站上把房子看一看,然後我們再開始推薦。另外一點是,我們沒有門店,所以經紀人跑的範圍更大、公司的結構更加扁平。我們需要用移動互聯網的手段管理員工的工作流程和服務質量,實現服務的監控透明,讓用戶放心。因此,我們的網絡部門很重要,內部系統明年的開發計劃都已經排完了。我們其實是做了一個基於租房的專項服務垂直整合,每個環節我們都自己做,戰線拉很長。

我們首先要想什麽是用戶體驗。在你出門之前,可以像淘寶一樣把你想要看的房子挑下來,提交你想要看房的時間,我們就會派一個中介給你,看房顧問就會打電話給你,問清楚幾個人住、對片區和裝修等有什麽需要。全部問清楚了以後,他就會幫你去做約看,新增房源出來他會在App里推薦給你。用戶可以隨時提交租房需求,只要需求提交上來,我們就能立刻派一個顧問來服務他。

我們目前實施的結果是:每個經紀人月均的成交量是其他中介的8倍到10倍。我們經紀人當然也辛苦,因為他跑的範圍大,每天帶客數非常多,但幫助客戶成交的速度快,最快的委托進來半個小時就交掉了。我們省了門店的錢,把這些錢拿去做推廣,不管是房東的推廣,還是房客的推廣。

我們自己圈里不講互聯網思維,我們就講互聯網能帶來什麽,能給整個行業帶來什麽。它可以帶來信息透明,讓人人都可以擁有真實的信息去做理性的判斷,由此整個市場的效率能夠自動去調整。這是互聯網給整個社會帶來的作用。

改造行業與激勵員工

傳統的中介公司是以門店為半徑,效率特別低。按我們掌握的信息,北京目前做得最好最大的一家中介,經紀人有1萬多,平均每個月租房成交1單,二手房買賣成交0.4單。

中介公司的管理成本非常高,用人管人,臨街店面人員浪費。店多了以後整個公司的層級體系特別大,底薪就很低,就招不到好的員工。整個中介業都是在惡性循環里。

我們現在的經紀團隊80%都是傳統門店里的。我們開出雙倍底薪並與服務掛鉤,租房顧問簽一單租客滿意的合約,拿的都一樣,而不管房屋租金多少,避免租房顧問服務時“挑肥揀瘦”,保證用戶口碑和服務質量。

租房這項業務,95%的合約都是在房子里發生的,這件事兒不需要一個簽約的地方。如果客戶一定要到我們公司來看,或者有人就是願意在公司里簽約,我們也接待,公司都是不錯的辦公室。

現在我們整個業務模型有兩個基礎:首先,我們服務的人群是23歲到30歲的北漂、海漂,他們絕對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人群,他找房子的第一步不會選片區,因為年輕人找房最主要就是跟著公司走;其次,他們上網,我們在網上要讓真實的信息足夠亮、足夠快、足夠真,更新的速度足夠快,讓他看到全城的信息,先做一個理性的判斷,再決定要去找哪一個片區的房子。我們的App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按地鐵找房子,用戶可以看到地鐵每一條線周邊有什麽樣的房子、價格是什麽樣、什麽時間可以入住,先篩選一道,然後再決定。

我們就做這些舉動,服務這群用戶。其他習慣傳統方法的人不是我們的客戶,我們也占不了百分之百的市場份額。

在上海那邊,我們從7月份開始做,現在每個經紀人每月平均成單8到10家,底薪4000多加上1800的服務提成。服務提成是指帶客量,不需要成交,如果有了成交,用戶反饋回來評價優秀,會再有其他的服務費。這樣能夠顯著提升經紀人的收入。

再回到激勵體制上,互聯網核心就在於讓大家真的看到所謂的改變此前行業的生存狀態。你原先是等靠,收入很低,但如果一個月能做到8到10單,平均月薪是過萬的。收入一下提升的時候,各方面的狀態就完全不一樣。

對於經紀人來說,他們工作的實質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以前是等在門店周邊或者街上擺個攤,有人問就聊一下,有需求就帶看,但現在不一樣,他在這邊,我們就發給他一個用戶去聯系,了解清楚了客戶的需求後,就開始帶看,帶看完了之後如果有中意的,立刻成交;如果客戶覺得這套不合適,現場再選、再去看。

在這個中間,我們加了好多閉環監測的部分。舉個例子,一個小夥子是湘潭人,此前從來沒有做過中介,但做過銷售。第一個月因為地段不熟,成交量很少,但是他非常勤奮地帶客人去看,跟別人約的帶看時間來不及,就打車過去,到了第二個月一下就成交十幾單,變成了top sales。其實他要做的無非是提前半小時到約定的看房點,然後點開App簽個到,表示人已經到了,給房東撥個電話,確定房東在,再問問客戶幾點到,客戶到了之後再簽個到,看完之後請客戶做個評價,這些都是通過系統進行的。另外,我們還會抽檢看房的評價服務質量。這些保證了既有獎金激勵體制,同時又有服務後臺的力量,讓大家感受到行業當下的變化。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56

嚇到人家了 這家成立8個月的公司要弄死房屋中介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4/148362.html

i黑馬:又一典型的o2o案例——愛屋及烏,幹死傳統房屋中介:建一個在線虛擬中介,沒有租賃成本,用省下的成本一方面補貼經紀人,他們收入高了,一方面去補貼用戶,租房便宜了。愛屋吉屋今年3月成立,現在已突破了1200人。


對於當下以門店為核心的租房中介,也許我們都會認同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1.用戶沒少花錢,但對服務並不滿意;

2.中介沒少收錢,但能賺著錢的公司少之又少。

在移動互聯網的力量不斷觸及和改造著傳統行業之時,鐵板一塊的傳統租房中介領域也有新玩家入局。

“傳統中介公司服務模型不能讓用戶滿意,成本結構錯誤,”我們要“重新定義和設計房地產中介到底是什麽樣子”,愛屋吉屋聯合創始人鄧薇在接受搜狐IT專訪時並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在她看來,互聯網模式的基礎思維是讓買賣雙方在信息通暢、透明的市場情況下進行理性的選擇,而非制造信息不對稱的壁壘靠倒賣差價賺錢,後者正是當前傳統租房中介的邏輯。

自今年3月正式成立,到如今業務落地京滬,半年多的時間愛屋吉屋的規模已急劇膨脹到了1500多人,其中一線的經紀人約1200人。對比大多數互聯網初創十位數的團隊而言,這貌似是一家很重的公司;而相較傳統租房中介動輒過萬的員工規模來說,似乎又很輕。

實際上,相比於傳統租房中介,愛屋吉屋的確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新的東西:

1.無門店:鄧薇並不認為門店的有無和多寡是租房中介獲取用戶信任的基礎——用戶用最少的精力租到房子,出租方用最快的速度租出房子,經紀人用最短的時間撮合交易才是關鍵。盡管愛屋吉屋也在分公司向用戶提供簽約場所,但其明確自己的主要目標用戶是23歲至30歲之間的北漂和海漂群體,“我們認為他們是絕對的互聯網一代,他們租房的第一步一定從互聯網開始。”

2.單一經紀人:傳統的租房中介是“劃片而治”的,分支機構僅負責自己所在小小片區內的房源,相互之前也存在著競爭關系。而鄧薇則試圖打破這種規則,向用戶提供一對一的經紀人服務。不過,盡管愛屋吉屋在宣傳中將“全城帶看”作為廣告語,但鄧薇也坦言由於用戶的行為是理性的——大多數人的找房區域是4站地鐵輻射範圍內,由此為用戶服務的經紀人實際上需要負責的是這一範圍內的房源。換句話說,愛屋吉屋所做的是大幅擴大並根據用戶實際需求重新劃分了片區,從而提高了供求雙方的效率。

3.數據更新:鄧薇表示,愛屋吉屋有一支約200人的出租委托服務團隊負責信息的更新,以確保用戶看到的房源是有效的和準確的。“平均1.8次帶看完成簽約,一周之內就可以將租房出租,絕大多數房源在10天內就會完成更新。”

4.後續服務:對於出租後潛在的糾紛風險,鄧薇稱將通過合約來規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也會提供有限的幫助。同時,在短期內,愛屋吉屋並不會進軍類似自如客的租房托管市場和利潤更為豐厚的租房買賣市場。

5.經紀人的收入構成變化:相比於傳統租房中介經紀人最高不到4000元的底薪,愛屋吉屋給出的數字是6000元,而這一數字也得到了一線員工的證實。同時,經紀人的獎金也不再采用傭金抽成,而是依據用戶的滿意度。“經紀人沒有必要騙用戶,他需要做的就是服務好這個用戶,”鄧薇正嘗試打破一些潛規則。

對於愛屋吉屋的出現,傳統租房中介表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以鏈家為代表的企業更多地選擇了“學習”,包括對於互聯網的改良;而另一些較為依賴於租房業務的企業則表現出了一定的“對抗性”。針對這些明面上或潛在的“反擊”,鄧薇表示自己並不怕打仗,而即便是大家都有了網站、有了APP,但由於其運營模式和成本結構並沒有發生變化,所以愛屋吉屋在模型架構上還是有自己的優勢的。

面對如此之重的模式和龐大的人力及營銷成本,作為前土豆副總裁和滬上打車應用大黃蜂的創始人,剛剛拿到B輪融資、在“燒錢領域”闖蕩10余年的鄧薇並不“在意”,並表示沒有盈利的壓力。而對於未來的規劃,鄧薇透露今後半年內將在京滬兩地繼續深耕,員工數量可能還會有3倍到4倍的增長,但不會擴展到新的城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38

房屋不動產有望納入稅務抵扣範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39

lws130705008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2015年國家有望將房屋不動產納入稅務抵扣範圍,此項改革或伴隨房地產、建築業“營改增”同步進行。改革或帶來超過8000億元的減稅規模,將進一步刺激投資。

全國從2009年起實施從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轉型的改革,但目前只允許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抵扣。如果今年允許工業、商業企業用購買的房地產進行稅務抵扣,則意味著消費型增值稅改革徹底完成。多為專家向《經濟參考報》表示,2015年建築業、房地產業營業稅改增值稅時,將涉及其開出的增值稅發票能否進行抵扣的問題。因此不動產稅務抵扣應該會與房地產業、建築業“營改增”同步進行、一並出臺的。

《經濟參考報》援引知情人士稱,今年推進的不動產抵扣改革不涉及已經完成的交易,主要是將新購入不動產和租入不動產的租金納入進項抵扣。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是所有的不動產都可以抵扣,住宅是賣給老百姓的,屬於最終消費,沒有抵扣的需求。能夠抵扣的就是企業購買來當廠房、寫字樓的不動產。經過測算,減稅規模在8000億元左右。這是一個粗略的估算,是根據2012年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年鑒大體測算得出。”

張斌表示,不動產抵扣會導致大量減稅,稅基會縮小,所以要考慮財政的承受能力。“如果把不動產納入進項抵扣,可以采取一些過渡性措施來緩解對財政過大的沖擊,比如可以分五年進行稅收抵扣。”

允許不動產抵扣的改革或許會對房地產行業產生影響,房地產的價格或因此調整。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大中華區間接稅主管合夥人梁因樂向《經濟參考報》表示:“政府不是企業,不能開具增值稅發票,因而開發商在取得土地的時候沒有辦法取得土地的進項稅票。在一線城市,土地價格幾乎占到整個房地產開發項目成本的三分之一,對開發商來說,要交11%的增值稅銷項稅,卻不能對占成本三分之一的土地進行進項抵扣。有人建議國家給開發商提供一個虛擬的進項稅抵扣。如果國家願意買單,財政的負擔會比較大,如果財政不給進項稅,就不排除開發商有提價的可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09

稅制跟上國際標準 但相關配套仍未完善 兩大衝擊 讓北市房屋稅美意打折

2015-04-20  TWM
 
 

 

台北市房屋稅新制上路,終於讓台灣長久以來過低的不動產持有稅朝國際標準靠攏;但本次改革也造成兩個影響,因房屋標準單價以去年七月一日作為課稅分界點,除了可能拖緩都更進展,也阻礙商業的公平競爭。

撰文‧蔡曜蓮

五月要繳房屋稅,身為台北市民的你,被加稅了嗎?

為什麼指名台北市?原來在一片改革房產稅制的呼聲中,台北市率先在年初針對由地方掌管的房屋稅進行調整。從調高路段率、房屋標準單價、祭出三戶以上就調高稅率(囤房稅)等措施;而且所有的調整立刻生效,在今年五月的房屋稅單中,就可看到調整結果。

台北市財政局長蘇建榮指出,全台北市大約只有一成五的家戶被加稅,其中,增稅達百萬以上的有三十五戶;被加稅的家戶中,七六%增加的稅額不到五千元。

儘管有部分很有感的「受災戶」哀哀叫,例如,富邦金控副董事長蔡明興日前跳出來為朋友抱屈,認為台北市的房屋稅調太高了,一口氣漲了十倍,一年要多繳幾百萬元。

但是,蔡明興所言的暴漲十倍,必須是去年七月後取得執照的新屋,並處於路段率調高的街區,同時持有人名下的房產須六戶以上,具備上述等條件,才會出現的極端例子。

以實際的數字來看,台北市中山區的指標豪宅松江一號院來說,一戶面積一七二坪,實價登錄揭露的預售價為二.四三億元起跳;若單純自住,納稅額大約一一二.五萬元,實質稅率(總售價除以稅額)為○.四六%。台北市前副市長張金鶚評論,「國外的房地產持有成本,平均實質稅率約為一%到二%,相較之下,台灣的持有稅並不高。」即使課以囤房稅的最高稅率(持有六戶以上為三.六%),實質稅率為一.三九%,仍在合理範圍內。

中研院院士王平是去年中研院提出賦稅改革建議書的主要負責人。他認為,台北市經過這番房屋稅調整後,終於可以跟上美國等先進國家水準,對台北市的作法大表贊成。

只不過,多數人按讚的改革案,在相關配套措施沒有完善下,恐怕有兩個副作用是台北市政府始料未及的,值得進一步關注。

衝擊一:拖慢都更

適用新標準單價 稅負倍增此次台北市大幅調高房屋標準單價,增加幅度約一到三倍,平均幅度一.六倍。

房屋標準單價已三十二年未調,原本大幅調漲也無可厚非;但是因為新的調整單價沒有溯及既往,而以二○一四年七月一日作為新舊制的分界點,導致七月一日後取得使用執照的建物,需要繳交的房屋稅,就因標準單價提高而可能暴增兩倍以上。

「在持有稅增加後,如果都更戶不願負擔新屋的納稅額,推動會很困難。」電視節目《豪宅旗艦王》主持人夏慧麟說。因為對都更居民來說,所住的地段、室內坪數條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只要房子一都更就適用新屋的房屋標準單價,每年房屋稅可能增加一倍。

台北市目前屋齡高於三十年的房屋比例高達五七.八九%,無論是從住戶安全或是台北市容的角度看,都市更新其實是台北市迫切的市政之一。只不過,因住戶意見整合難度高,台北都更已經是牛步進行,若加上房屋稅的因素,恐怕讓都更難上加難。

雖然《都更條例》四十六條規定,都更後兩年內的新屋,包含地價稅與房屋稅都將減半,但過了兩年,房屋稅就回到原來水準。

針對此問題,蘇建榮表示,市府將針對都更戶規畫補貼稅額的配套措施。王平則建議參考國外作法,「補貼之外,讓稅負備註都更條款,給予退稅等優惠。」以去年七月一日作為劃分界線的作法,也造成明明是性質相近的建物,稅額卻天差地遠。

衝擊二:影響投資

同地不同稅 廠商怨不公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經理黃舒衛以豪宅為例,分析新制造成的畸形稅額。位於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市民大道口的新地標「敦南樞苑」,與相隔一個街廓、一○年完工的同為豪宅「元大栢悅」相較,因為前者適用新制,標準單價調漲幅超過兩倍,在稅基計算上比鄰居吃虧不少。兩者的每坪房屋評定現值分別為六十二.一四萬與二十七萬元,加乘坪數後,敦南樞苑的屋主要繳交的房屋稅多上百萬元。

而坪數越大的建築,受到新制房屋標準單價的影響就越明顯,尤其是飯店、辦公室,新舊制的稅額差到千萬元以上。

典型商業競爭不公的受害者當屬今年七月即將開幕的宜華萬豪酒店。萬豪酒店與美福大飯店同為大直的新飯店,但是美福在去年四月就取得使用執照,萬豪在十二月,前者仍可沿用舊制,後者則適用新制。按照永慶房屋提供的試算結果,八個月的差距,美福大飯店節省稅額大約五千萬元,萬豪酒店付出的代價是,房屋標準單價由每坪約新台幣三萬六千元躍升到八萬元,稅額由五千八百多萬一躍破億元。

稅額的差異,使萬豪酒店董事長劉文治心生不滿,「(和美福)要繳的房屋稅差了一大截。我是要跟它比什麼?還沒開始比賽就先趴下去了!」當然,就國際持有稅水準看,萬豪酒店繳的稅才合理,但因為與旁邊飯店的差距形成不公平競爭,恐怕會影響未來企業的投資意願。

北市府:稅改不能回頭

將研議調高舊屋標準單價

對此,北市府回應,稅改不可能走回頭路,蘇建榮承認,如果要為現況解套,則要一併調高「舊屋」稅額。「未來的處理方向,就是將過去標準單價提高,至於提高幅度多少,還需要再研議。」不過,即使市府有心調整,因為房屋評定現值每三年才評鑑一次,下一次調整是一七年,還得再等兩年。

德明科技大學不動產學系教授花敬群則批評,「過去三年評價一次是受限於人力、技術;現在早該改成一年調整一次,甚至半年都不是問題。」顯示台灣的稅改,還充滿大大小小的眉角需要校正。

哪些台北人,房屋稅會大增?

房屋稅公式: 房屋評定現值 ×適用稅率房屋評定現值 =房屋標準單價×面積×(1-折舊率×折舊經歷年數)×路段率路段率調整族 平均調幅9% 台北共99條道路調整路段率,以大安區最多,此部分人增加的稅額約一成,有6.6萬戶人受影響。

買新屋族 平均增1.6倍2014年7月1日後取得使用執照的新屋,房屋標準單價提高1到3倍,平均增加1.6倍。

多屋族 最高稅金為原來3倍自用住宅不受影響,維持1.2%的適用稅率。家戶擁有的第四、五棟房產將算非自住,稅率由1.2%升至2.4%。第六棟以上房產,將課徵3.6%囤房稅。

同一區域,分採新、舊制稅額差很多

單坪稅額可差到2.3倍

──以敦南樞苑和元大栢悅為例

標準

單價

(萬元/坪) 面積

(坪) 路段率

(%) 自用應繳稅額

(萬元) 三戶以上應繳稅額(萬元) 房屋評定

現值

(坪/萬元)

敦南樞苑(新制) 6.22 185 270 147 413 62.14 元大栢悅(舊制) 2.26 105/128 300 34~41 102~125 27

單坪多繳

2.3倍稅額

都是新飯店 經營成本大不同──以宜華萬豪酒店與美福大飯店為例

標準單價

(萬元/坪) 面積

(萬坪) 路段率

(%) 稅率

(%) 房屋稅額

(萬元)

宜華萬豪酒店(新制) 8.05 (舊制3.61) 3 180 3 13040

(舊制5848)

美福大飯店(舊制) 3.05 2.42 180 3 3986

資料來源:永慶房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85

調升房屋稅 終於比奢侈稅打房有感

2015-05-11  TCW
 
 

 

房屋稅五月開徵,它的打房效益,可能比奢侈稅更令民眾有感!

今年開始,雙北市、高雄及宜蘭等四縣市,非自住房屋及私人醫院、診所、事務所等房屋稅率皆調升。但在房屋稅還沒正式調高前,富邦金控副董事長蔡明興、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西華飯店董事長劉文治等富豪,卻紛紛跳出來大喊吃不消。

針對新版房屋稅政策,財政部指出,全國僅有七十五萬戶、約九%受到新制影響,占比甚低,且多數民眾因為房屋折舊,房屋稅將略低於去年。

然而,代銷公會全國聯合會前理事長、甲桂林廣告副董事長曹瑞濱卻強調:「房屋稅這把刀太銳利了,影響很大!」

財政部近年來打房動作頻頻,過去的奢侈稅被批雷聲大、雨點小,房屋稅屬於地方稅,可由地方政府逕自調整,且是行之有年的持有稅,倘若要加稅,直接調高其稅率即可,難度遠低於增加交易稅,可說是打中了現在搖搖欲墜的房市要害。

因為,根據財政部的規畫,房屋稅的主要對象,就是豪宅及建商還未出售的新成屋。「這是抓大放小的概念。」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表示,豪宅價格是房市動見觀瞻的指標,新成屋也往往是房市創下高價的推手,身為帶動價格的兩大領頭羊,一旦透過房屋稅打下去,對於抑制房價有立竿見影之效,也比較不會讓一般民眾的荷包縮水。

近年來,多項房地產稅負陸續上路,奢侈稅上路後,隔年五月北市府又推動豪宅稅,帶來的卻是「量縮價仍漲」局面。

奢侈稅無感,反推升房價

據永慶房屋統計,奢侈稅上路以來的兩年閉鎖期(二○一一年六月到二○一三年六月)期間,台北市房價一路上升,中古屋從每坪單價五十二萬元,大幅增加至六十二萬元。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經理黃舒衛分析,前幾年房市位於多頭榮景,賣方毫無顧忌的將稅金轉嫁給買方,反而推升房價。

這次政府調高房屋稅,已經讓豪宅客們真正「有感」了起來,隨著明年地價稅也要調高,再加上財政部的終極目標,是朝房地合一稅下手,房屋稅將只是未來台灣房市「重稅時代」的開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98

房屋租賃綜述 海濱政經述-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old.html

    我們在寶山租的房子六月到期,在房東的要求下幫忙掛牌,中介掛3800,而我們兩年前租3300,當時我們對位置要求苛刻,符合孩子學校距離等等,所以等於還比市場價高了二三百塊,所以我們吃了一驚。

   於是我在網上對全國房地產租賃市場走馬觀花看了一下,然後具體看了一下上海的不同地域租賃市場。

    我在外環邊、內環邊租過房子,一個基金經理人朋友租在市中心,所以這三個地方的實際價格定位,我就比較清楚。

    通過這幾個標桿查閱數據表明,市中心二房至三房,價格在7500-3萬,中位數二房算一萬出頭,三房算一萬至一萬五。內環外為5000-8000,中位數二房為6000,中環附近新興居住區中位數為4000-5000,外環內外中位數3000-4000。

    廉價租房,比如老公房一類,多半在2500附近;合租房或者是群租房,非常規律,從市中心到邊緣,分別是2000-1500-1000。 

    根據以往時間節點推算,高端租賃市場幾乎沒有增長,還略為降低;中段也就是所謂白領或者中產租房,基本上齊平,或略有增長;本地普通租賃市場,或者大多數屬於外來人租賃市場,價格飛漲,二年增長10%。底層租房略有增長。

    背後的原因分析:

   高端市場,無論是買賣還是租賃,都市場蕭瑟,需求不足。

   中間市場,針對中產,屬於供需平衡。

   外來和底層租賃市場,供應與需求失衡,連續上揚。這里面深層原因是中底層的房屋有限,出租不多。

   另一方面,結合通脹因素,取樣西北拉面,寧夏連續四年從5元增長到6元、7元、8元,15年尚未統計。麥當勞巨無霸漢堡從2011年14元上漲到17元。中午我剛去麥當勞午餐,仍保持17元。

    按照拉面價格,2012年增長20%,2013年增長15.5%,2014年增長14%。麥當勞四年複合增長20%。

    拉面構成為面粉、肉類、少量香菜,部分調味,漢堡構成為面粉、肉類、蔬菜、黃油等,勞力成本和租房成本為重要財務成本構成。物流成本沒有詳細計算。管理和稅費為另一部分構成。

   在過去的五年里,人力成本上揚,租賃市場上揚,物流成本根據燃油費和輪胎等消耗曲線,表明2014年之前都是連續上揚,2014年物流成本開始下滑。

    但在本年度的宏觀數據來看,cpi開始上揚,汽油又回漲,豬肉價格上揚。豬周期進入盈利區域。

    從奧地利學派的貨幣理論來說,通貨從長端投資來到近段,離開地產,進入股市和消費領域。股市仍保持了吸金作用,而全球流動性維持緊縮預期,通脹略為擡頭。

     綜合來看,房屋租賃市場對底層不利,食品價格對內地底層不利,相應的,由於供需倒掛失衡,富人在租賃市場租方有話語權,食品價格不敏感。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全球貨幣政策在2008年以來,取得的重大成就是讓全球貧富差距增大,窮人生存成本猛漲。

     恭喜美聯儲,恭喜各國央行,你們太能幹了。

    www.ott.ac  橡谷智庫,over the to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563

取消房屋產權70年大限為假消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625

(新華社/圖)

5月19日,多家房產網站發布一篇有關房地產稅加快進入立法、中央取消房產證70年權限的文章,文章稱“中央已確定停止房產稅擴圍,轉為推進房地產稅立法;所有房產不再設定40/50/70年大限,規定為永久性產權。”

《京華時報》記者聯系到該文章“采訪”的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他表示這篇文章不靠譜。顧雲昌說,自己近期未從任何政府渠道和業內聽說房地產立法的進展,房地產稅屬於“沒消息”狀態。

房地產稅沒下文

中國經濟網消息,繼政府工作報告之後,“房地產稅”四個字再次“缺席”2015年國家經濟體制改革會議。

2014年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的提法是,推進營改增試點、消費稅、資源稅、房地產稅、環境保護稅等稅制改革。

當時,房地產稅引起不少討論。輿論認為,開征房地產稅有利於反腐和抑制炒房現象,因為擁有多套商品房的“房叔”“房姐們”,要開始擔心該交多少房地產稅。

可是到了2015年的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房地產稅就缺席了。

“房地產稅有點生不逢時”,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表示,房地產業本身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是舉足輕重的產業,它的發展變化對經濟形勢的變化具有重大影響,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以及財政收入的形勢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穩定格局,兩方面結合在一起都是房地產稅如期推進的障礙性因素。也就是說,政府需要房屋成交量來穩定經濟。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任誌強近日在出席某論壇時表態,“我個人覺得到目前為止,房地產稅也就是說說,至少今年稅務總局的立法中,沒有這個計劃。”

 

所謂房屋產權,是指房產的所有者按照國家法律規定所享有的權利,由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兩部分組成,房屋所有權的期限為永久,而土地使用權根據有關法規為40、50年或70年不等(通常城市住宅用地使用權期限為70年)。

《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自動續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525

Airbnb靠房屋短租做到255億美元後,我們還能“分享”什麽?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702/150126.html

黑馬說:Airbnb要來中國了?至少它自己透露要主攻亞洲市場了。姑且不論它的短租模式是否能服中國水土,但我們至少值得好好琢磨一下它的“分享經濟”理念。看看它是怎樣從起家的“三個氣墊床+早餐”做到全球第三大估值初創公司的,在這個只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瘋狂投資故事背後,我們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分享”?
 

文 |i黑馬  吳丹  

 

7年的時間,Airbnb的融資進入第七輪,估值達到令人咋舌的255億美金。而本輪總額為15億的融資中,有兩家中國機構赫然在列:寬帶資本和高瓴資本。有媒體指出,早些時進入的紅杉和寬帶正醞釀著協助Airbnb進入中國的計劃,或許同為分享經濟鼻祖的Uber在中國勢頭良好讓他們看到了希望:是時候了嗎?


從“三個氣墊床+早餐”開始的起家史

這家全球第三大估值的初創公司在中國並不那麽有名,只是在“世界那麽大”橫掃屏幕之下,我們才偶爾會在朋友圈看到這個奇怪的英文單詞,空氣旅館?——真有媒體人這麽叫它。顯然,在它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前,我們需要對它的創始人多一點點的了解,畢竟他們有趣的創業故事在矽谷流傳至今。
 
說明: C:\Users\dan
“氣墊床和早餐”公司,Airbnb的故事起源於此
 
Airbed and breakfast,這是Airbnd最早的名稱,翻譯成中文就是:氣墊床和早餐——你沒看錯,Airbnb最早就是一個房東提供氣墊床和早餐,用戶在線預定房間的網站,現在這個看起來很樸實的創業項目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民宿預定平臺,為190個國家,34000個城市的居民提供服務,超過100萬的房源——這意味著他們的用戶遍布全球,每天都有大量的遊客住在他們素未謀面的房東家里,在網站個人信用頁面上也可以看到,大量的中國人在海外遊時也會選擇入住Airbnb,中國的年輕人也開始在這個平臺上出租他們位於上海、北京、香港等地的房屋。
 
而就在6月28日E輪投資結束後,Airbnb的估值達到255億美金。它驚人的發展速度引起媒體大量報道,在維基網站上,包括福布斯、華爾街日報、Techcrunch在內的海外主流媒體對他們的報道總計148篇。其中有一篇引人註明的標題為:三個舊金山的80後,怎麽就成了億萬富豪?
 
“為什麽共享經濟會到來?大範圍的制造時代過去了,共享時代悄然來臨。” 主要創始人、CEO Brian Chesky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麽說。
 
255億美元,Airbnb的高估值會是泡沫的產物嗎?不如來看看它到底滿足了哪些人的什麽需求。
 
2008年,居於舊金山的兩個年輕人Brian和Joe剛剛畢業,工作一段時間又辭職,交房租的問題很快迫在眉睫。這時他們發現一個商機:近期前來舊金山參加工業設計大會的人非常多,而本城的旅館開始不夠用,就這樣,他們想到出租自己的房租給遊客住,當時他們的想法是:三個氣墊床加一頓免費的早餐。
 
說明: C:\Users\dan
我們的屋里有三處空間可以出租!(圖為創始人在舊金山最初的住所)
 
 
居然真的有人來住。
 
Joe Gebbia後來在一則回憶往事的視頻上放上他們的照片,並認真讀出他們的名字:Kat,Amol,Michael。
 
說明: C:\Users\dan
Airbnb最早的三位租客
 
 
這三個人付了每人每晚80美元的錢給兩位創始人,賺到錢的Brian和Joe開始動起了腦筋。他們決定把這個當做創業項目,好好幹一把。他們叫來畢業於哈佛,讀高中就把自己開發的軟件賣到世界各地的高個前室友Nathan Blecharczyk,他是個聰明的IT工程師,這個三人創始團隊一直持續至今。前不久,某視頻網站發布他們親自做的圖說簡史,幻燈片上寫著他們認為自己“發現了傳統旅館的不足之處。”
 
大量商業評論指向一個共識:Airbnb是高價旅館和低價沙發客(couch surfing)之間的一個選擇。而當這種旅館還能提供一種聽起來“有熟悉又溫馨”的居住體驗時,人們的確願意嘗試一種全新的居住方式。
 
但Airbnb發展初期可沒得到什麽認可,他們一度靠賣麥片硬撐著公司的發展。但這一點都不頂用,而接下來的日子里,三個人每天都吃麥片——他們賣剩下的。
 
 
說明: C:\Users\dan
兩位設計師創始人做的高逼格競選麥片
 
這個麥片的典故後來發揚光大,它們進了Airbnb最新的辦公區,也進了投資人Fred Wilson的辦公室——他曾大罵這個項目,說絕對幹不成。現在Fred用這個來提醒自己,也告誡同行“我是怎麽錯過投資Airbnb”的,有點“心中永遠的痛”的意思。
 
終於,一次和投資人Paul Graham的晚餐改變了Airbnb窮苦的命運,這是一段被Brian稱為低潮的日子,如果他們接受中國媒體采訪,雜誌上或許會有這麽一句話“聊完他們早期艱辛的創業史後,Brian的眼角濕潤了。”
 
他們獲得的第一筆投資是2萬美元,來自Y Combinatior,一家創業孵化器。他們也終於把“氣墊床和早餐”改成了“Airbnb”這個六字母的自創單詞。
 
說明: C:\Users\dan
三位創始人神氣地站在給了他們第一筆投資的孵化器機構面前
 
2009年春天,好事終於開始發生。其實他們還沒什麽用戶,也沒什麽房源,但僅僅靠一個想法,又拿到了Sequoia Capital和Y ventures的60萬種子基金。Airbnb簡史上寫著:他們幾個終於不用再吃那些剩下的燕麥片了。
 
Paul Graham後來向公眾說出了他投資這個奇怪項目的原因:其實我真的覺得這個項目很糟糕,但這群能靠賣麥片來維持項目的人,他們做的公司死不了。他也在其他媒體上表示,Airbnb是他見過的最努力的團隊之一。
 
同一年,網站流量開始不停增長,他們的房子已經住不下新員工了,15個新同事不得不搬到外面工作。


在線預訂增長的奧秘:拍出好看的照片

在怎麽對待用戶方面,投資人給了他們有益的建議:現階段不要想著繼續擴張,先想想怎麽服務好你們的100個種子用戶。去紐約看看,那是你們最好的市場。
 
2010年春,Brian和Joe飛到紐約。通過和房東的一對一訪談,他們發現了網站目前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最終給Airbnb的品牌特質定性,也成了人們逐步接受它的重要原因:怎麽幫助房東拍出好看的照片。他們發現了在線預訂增長的奧秘,那就是更專業的拍攝手法能讓用戶產生一種“好想住進去”的感受,這成了Airbnb之後久用不衰的打法。
 
\創始團隊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和用戶的交流上
 
 
2010年,他們又弄到一筆720萬美金的投資,第二年,網站的預定量較之前增長了8倍,有80個國家的用戶使用他們的服務,第三年,他們迎來了Airbnb第一百萬份訂單。
 
拿“剛需”的觀點看,Airbnb絕對不符。但三年時間,一個不被看好的需求就這樣誕生、發展和擴大了。2011年夏,這個節點被Airbnb官方形容為“公司真正跑起來了!”盡管這離他們擬定的最早盈利時間還有9年。
 
這份發展簡史同時也披露了大量Airbnb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房客和租客的信用問題,以及房屋安全問題。
 
在信用問題上,他們接入社交軟件Facebook,初步解決了“房客房東都是些什麽人”的基本疑問。而在安全問題上,在一個房東的房子倒塌,家里值錢物品都被偷之後,他們左右搖擺數天,終於決定了幫助屋主共度難關。他們的通告表示:對不起,我們最終決定幫助女房東開始重建她的生活。
 
之後這類事情繼續發生,Airbnb出臺新規則:向每個屋主提供5萬美金的保障金,用於突發事件的賠償。
 
2012年冬,他們的房屋預定數超過了希爾頓。在網上登記的房間達到了30萬個,192個國家的房東把他們的房子掛到這里供人挑選。
 
可以說,持續增長的用戶數是Airbnb持續吸引投資人的重要原因。這個新興市場所帶來的力量連創始人自己都感到震驚,他們對媒體表示,當初在租來的房子里賣“氣墊床和早餐”的時候,絕沒想到要打造一個全球最大的民宿網站。2012年,《今日美國》發表文章稱他們是美國分享經濟的代表。
 
說明: C:\Users\dan
Airbnb公司的“客廳”辦公室
 
以下是一份詳細的Airbnb融資情況表,它列出了從拿到第一筆2萬美金的投資到現在,他們走過的融資之路:
 

投資輪數 投資金額 時間 投資方
E 15億美金 2015年6月28日 富達國際投資
      T.Rowe Price
      Baillie Gifford
      威靈頓管理公司
      維港投資
      寬帶資本
      高瓴資本
D 4.75億美金 2014年4月16日 SherpaCapital
      TPG Growth
      T. Rowe Price
      Dragoneer Investment Group
C 2億美金 2013年10月28日 Founders Fund
      CrunchFund
      紅杉資本
      Ashton Kutcher
B 1.12億美金 2011年7月25日 Oliver Jung
      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
      DST Global
      General Catalyst Partners
      傑夫·貝佐斯(亞馬遜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
      Ashton Kutcher
      等一共7家
A 720萬美金 2010年11月10日 傑雷米·斯托佩爾曼(Yelp首席執行官)
      Elad Gil(Twitter戰略總監)
      SV Angel
      等共7家
種子輪 60萬美金 2009年4月1日 紅杉資本
      Y Ventures
種子輪 2萬美金 2009年1月1日 Y Combinator
 
 
無家可歸的創業者
 
在一連串數字和機構的背後,Airbnb團隊的創業故事在這里可以拿出來說一說了。在其初露端倪之前或態勢蓬勃之後,都有類似的機構在做短租服務,那麽,為什麽脫穎而出的是他們?
 
一篇名為《無家可歸的創業者》的文章報道了Airbnb創業的經過,其中最為嚴苛的一個實例是創業初期,每當辦公空間不夠用時,Brian就會搬出自己的寓所,到Airbnb上預定房間,進行深度的產品體驗過程,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至今。
 
而有研究者分析,創業早期,他們更是以從美國最大的信息分類網站Craigslist上 “挖墻腳”的方式獲得了自己的第一批種子客戶,他們給客戶發郵件稱,在Airbnb上註冊房源之後,消息可以免費發布到Craiglisyt上。對房東來說,這是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此後三位創始人常常自嘲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你知道產品上線以後沒有人知道的好處是什麽嗎?那就是你還可以再上線一次,然後再上一次。
 
地推的時光就更不用提了,他們用0距離接近房東的方式打開了Arbnb需要大量精美圖片撐門面的奧秘,在此基礎上,才有了後來網絡瘋轉的“國外短租網站樹屋、船屋、城堡、湖邊別墅”等,甚至還有一個可以最早買到蘋果4s的臨時帳篷。
 
說明: C:\Users\dan
這位房東認為會有人租他的帳篷搶蘋果4S
 
 
而從一家民宿網站變成一個有品牌感的人氣社區,Airbnb在上面也花了不少的功夫。他們換logo,拍攝動畫,跟蹤房東和房客的評價。你在谷歌視頻上搜索“Airbnb”,就可以發現他們大量的自拍視頻。這種對生活方式的推介已經遠遠多於一個在線預訂網站所做的,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給人造成一種印象:Airbnb提供的不是房子,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讓你覺得世界很大。這樣的理念讓Airbnb有了價值觀,而平臺上發生的一切都將圍繞著它運轉。
 
說明: C:\Users\dan
Airbnb發現,寫“讓你的朋友得到25塊錢”遠比“邀請朋友來,你得25塊”的效果要好得多
 

“分享經濟”能否在中國行得通?

2011年,中國第一家在線預訂民宿的網站——愛日租上線,早期它複制了一部分的Airbnb發展模式,但它的合作方選擇了房產中介和物業開發,兩年後愛日知因“資金鏈斷裂、成本失控”倒閉。
 
幾年之間,中國短租市場也湧現出眾多新面孔:小豬短租、螞蟻短租、遊天下、途家。但目前為止,未有一家能形成較大影響力的短租品牌,其中只有“小豬短租”提倡“有人情味的住宿”,和 Airbnb的理念相似。這和Uber進入中國前,中國拼車領域早已是廝殺局面的情況很不一樣。這一現象的原因被大多數人歸結為中美兩國在經濟和文化上的差異。
 
但Airbnb進入中國似乎是遲早的事,至少他們已經透露了接下來要主攻亞洲市場的計劃,而新的投資方中又有兩家中國機構,有消息稱他們正滿懷希望想協助這家美國公司打開中國市場。
 
Airbnb的中國之路到底走不走得通,它能否像前輩領英Linkedin一樣通過社會化傳播提升影響?畢竟,在UGC和圖文推送方面,它有著更多的優勢。Airbnb又能否像Uber一樣,帶著一絲叛逆精神和爭議駛入中國市場?當然,最核心的問題是,它能否搞定中國市場?
 
作為一個中國居民,你願意在旅遊的時候選擇住到陌生房東的家里嗎?當然,前提是你已經在網上看到他要出租的房子還不錯,而且他有36條信任評價都寫道:房東人很nice,住在他家還可以吃到地道的豆角燜面。這項全新的租房服務對於80後、90後來說可能極具吸引力。
 
Airbnb的進化論是只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瘋狂投資故事,全世界的投資機構用行動證明了他們是多麽地不差錢。當車輛、房屋都可以被“分享”的時候,我們還能想到什麽?
 
分享酒店:酒店出租空閑時段的閑置空間,為需要的人提供幫助……
分享醫院:一鍵看病,尋找最空病房,省去排隊麻煩……
分享健身房:充分利用健身房的空余時段,全城健身房聯動,就近健身,異地健身……
分享老師:大學生或者兼職老師在平臺上接單,為需要幫助的學生上門輔導……
分享廚師:在廚師不忙的時候,他可以去一個專門的APP平臺接活,到客人家里為他們做一頓飯……
分享醫生:醫生APP接單,為患者答疑……
分享律師:在線平臺,選擇評價最高律師進行初步交流……
分享記者:基於可信賴第三方平臺,分享有價值線索,尋找自由記者……
 
還有什麽讓你腦洞大開?
 
——來參與這個時代最瘋狂的遊戲吧!分享經濟的大幕早已徐徐拉開。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吳丹,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