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掛號費4500元:號販子加劇“看病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961

(CFP/圖)

這兩天,一女子痛斥北京某醫院“號販子”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一個操著東北口音的女子說,她在北京某醫院排了兩天隊也沒能掛上號,原因是號販子與醫院保安內外勾結,不給正常排隊的病人掛號,卻把原本三百塊錢一個的號炒到四千五。這位聲淚俱下的女子擔心自己的母親會死在看病的路上,在絕望之中發出悲鳴:“這是北京、是首都啊!”“你們(號販子等人)怎麽這麽猖獗呢?”

應該說,該視頻所反映的“看病難”問題,已經屬於老生常談。近年來,看病難每年都成為兩會討論的熱點,但至今未得到有效解決。也有人就此開出各種各樣的藥方,其中提高掛號費是呼聲頗高的一個。筆者註意到,在上述視頻引起波瀾之後,就有醫生建議,把北京的掛號費提高到一萬塊一個,這樣一來就不會再有號販子了。因為號販子賺取的是政府定價與市場價之間的差價。掛號費價格提上去,號販子賺不到錢,自然就會消失。

上述觀點的基礎,是醫療行業的“市場化”理論,它強調醫療行為的市場屬性,認為可以使用價格杠桿調節醫療秩序。筆者認為這一觀點在理論上是值得商榷的,甚至是荒謬的,在實踐中也是失敗的。首先,它回避了醫療領域的“市場失靈”特征,醫療區別於一般產業的特點,就是醫患雙方存在絕對意義上的信息不對稱。作為個體,患者沒有能力在看病就醫問題上自行做出合理選擇。比如,對於視頻中的這位女子,有醫界人士就認為,她原本不應該跑到北京的大醫院看病,因為根據發達國家經驗,90%的疾病都可以在最基層解決。事實上,就在北京等地的大醫院因人滿為患病人長期“看病難”時,基層醫院卻“門庭冷落車馬稀”,普遍面臨缺少病人的困境。

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就是病人過於迷信大醫院的專家,對於身邊的醫院和醫務人員卻不信任。事實上,所謂專家,只是在某些疾病診治方面具有專長,可專家不是神仙,在綜合診治方面,專家可能還不如一位業務過硬的普通全科醫生。另外,去大醫院看病也未必看的都是專家,網上曾有這樣一個段子:一個病人千里迢迢去北京看病,歷盡艱辛掛了一個號,結果見到醫生他卻楞住了——對方竟是自己家鄉縣醫院來此進修的進修醫生。

病人無法選擇合理就醫方面,還可以再舉一個例子。

我國是世界公認的輸液大國,出現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患者對輸液存在認識誤區,盲目以為輸液“好得快”,完全不知道其中的風險。當然,這反映出我國在國民健康教育方面存在很大欠缺。但也說明,在看病就醫問題上,病人是沒辦法做到真正自由選擇的。而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恰恰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礎。價格無法合理調節醫療秩序在實踐中也得到印證。根據視頻內容,女子掛的號的正常價格是三百塊,這個價格說明它屬於“特需”號或者“專家號”,它已經比北京市規定的主任醫師掛號費高出10倍以上。筆者想,在制定這個價格時,有關方面也經過了調查,認為它是符合所謂市場規律的。但他們恐怕沒想到,號販子會把價格炒到四千五。那麽,誰敢保證,在把價格提高到一萬塊時,號販子不會再繼續炒到十萬?筆者不懷疑,即使是十萬的價格也會有所謂市場。因為總有人保命心切,會不惜一切代價把錢花在看病上,可這絕不是正常的市場價,而是醫療行業在面對生命健康時的一種市場扭曲現象。

我們可以把北京的號販子與春運時的火車票“票販子”作比較,就會發現兩者十分地相像。對於春運,也有人提出通過提價解決問題,但事實上並不可行。人們發現,哪怕是車票漲一倍,該回家的人還是要回家,提價解決不了春運擁堵問題。更何況,春運僅僅是關乎人們能不能回家,醫療關乎的卻是人們能不能活命,這意味著價格失靈會在醫療行業體現得更明顯。在筆者看來,中國的看病難問題,其癥結恰恰在於盲目推行市場化所導致的醫療秩序的失範。曾幾何時,中國和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發達國家一樣,有一張相對完善的“三級醫療網”。處在“網底”的,在農村,就是曾經受到世界衛生組織高度肯定的數百萬赤腳醫生;在城市,則是街道、工廠醫院的基層醫生。他們在中國醫療體系中的地位,恰如現在發達國家的“家庭醫生”,是百姓健康的“守門人”,維護著人們看病就醫的正常醫療秩序。可是,隨著醫療市場的放開,表面上看似乎看病更容易了,但三級醫療防護網的“網底”卻因此破了,市場並沒有給病人帶來看病就醫真正的自由,卻培養了一大批坐地起價的號販子以及隱身背後的醫療既得利益集團。看病實際上更難了。

至於解決問題的出路,也只有回到原點,培養中國的全科家庭醫生,重建三級醫療網,恢複正常的醫療秩序。事實上,我國政府目前正在走這條路,雖然步履維艱,但卻是被歷史和現實所證明了的唯一正確的出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88

中醫院掛號費要漲價嗎?看看藍皮書怎麽說

北京中醫藥研究機構正在呼籲提高中醫院中醫師掛號費標準,並對工作量繁重的專家給予適當補貼。

19日,北京中醫藥文化傳播重點研究室、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共同發布《中醫文化藍皮書:中國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報告(2016)》。

中醫文化藍皮書課題組介紹,通過對北京27所三級、二級及民營中醫院以及知名中醫館掛號收費服務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北京市各中醫院中醫師掛號費普遍偏低,與中醫師的勞動價值不太相符,尤其是大型公立醫院專家號偏低,或造成專家號價格與市場供求脫節。

調查發現,在北京市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及民營中醫院,醫生的普通號、副主任醫師號、專家號差別較大。數據顯示,三種醫院中,普通號並無差別,基本執行相關標準的4元掛號費,副主任醫師的掛號費在民營醫院略高,但專家號差別較大,民營中醫院的專家號高於公立中醫院數十倍,三級中醫院專家號略高於二級中醫院。

課題組說,盡管物價水平上升,但大部分公立醫院的掛號費仍沒有太大變化。北京大型公立中醫院普通門診的知名專家號仍是14元,專家號被戲稱為名副其實的“白菜價”,而醫院周邊服務收費早已翻了幾番。

藍皮書分析說,一方面,低掛號費或許會導致醫院的過度醫療事件發生,醫生為了找到合理收入的平衡點,只好通過其他途徑獲取收入上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專家號是稀缺資源,稀缺資源的市場價格應該偏高。但是,目前的專家號價格與市場供求脫節,尤其在大型公立醫院,掛號費並沒有顯示出醫生資源的差別,導致專家資源浪費。

調查發現,在北京大部分民營中醫院掛號費相比公立中醫院高出數倍,諸多知名專家在民營中醫院都會定期坐診。

課題組介紹,隨訪的幾所民營醫院中,有不少專家都來自三甲大醫院,大牌知名專家預約量較多,但相比之下,民營醫院普通醫生的預約較少,與專家號差別較大。在民營中醫醫療機構中,一些專病專科如骨科的專家,雖然沒有公立中醫院的從業經歷和頭銜,但因精湛的技藝和創新性研究,仍然受到民營中醫醫療機構的青睞,且專家診費門檻較高。

藍皮書說,在“百度”網頁中輸入掛號搜索詞後,出現諸多標明“掛號”的網站,如114掛號指南、就醫160掛號網、醫護網、名醫掛號網、預約掛號網等網站,進入網站後自動彈出一些醫院信息廣告,並有在線咨詢、名醫掛號、專家號等窗口,其真實性及規範性都不理想。

調查發現,公立醫院調整中醫師掛號費專家號掛號費過低除了影響醫生合理收入外,還會為醫院帶來諸如小病占大資源、滋生票販子等問題。雖然在大醫院掛號費用低,但並沒有改變老百姓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導致大醫院醫生工作量超負荷。

“專家號一票難求在北京各大型公立醫院並不是新鮮事兒,和綜合醫院相比,中醫師較低的掛號費與他們所付出的勞動價值並不對等。不僅掛號費如此,諸如針灸、推拿、拔罐等一些中醫適宜技術的收入也很低廉。”藍皮書說,就目前而言,大醫院的普通掛號費和一些社區醫院相差無幾,大部分老百姓選擇去大醫院就診,這樣的就診心理造成患者大量湧向大醫院,大醫院人滿為患。

調查發現,在大醫院工作的醫生忙碌一天後都倍感勞累,還要顧及職稱評定、發表論文、學術研究等工作,可謂身心疲憊,但他們的診費非常低廉,因此許多醫生認為付出的勞動與回報不成正比。此現象還導致了社區醫院幾乎無人問津,長期停留在簡單病癥的治療水平上,無法真正進入醫療資源的角色中,也無法有效緩解大醫院的壓力。

“這種局面不僅阻礙了社區醫生醫療水平的提高和規模的發展,還會對大醫院醫生形成更多的壓力。”為此,藍皮書建議公立中醫院根據科室發展及醫師水平,提高醫生掛號費及中醫適宜技術診療費用,並由政府主導盡快將調整掛號費列入相關政策規劃中,督導各類醫院落實。

藍皮書建議,醫院可以制定門診費提成措施。提高醫生掛號費後,可以實行和醫院三七開、二八開以及全部醫生收取等規定,將收費更多讓利於醫生,鼓勵醫生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在職業生涯中有充分的自信心和職業前景,形成良性循環。中醫院根據醫生業務水平,制定配套的系列鼓勵措施,對工作量繁重的專家給予適當補貼。

北京某醫院,主治醫師正在病房現場指導。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89

發改委擬放寬郵政普通包裹寄遞資費定價 不再另收掛號費

11月16日消息,國家發改委今日公布《郵政普通包裹寄遞資費體系結構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根據意見稿,此次改革範圍包括單件重量不超過10 公斤、實行政府定價的包裹(即普通包裹)的寄遞資費。改革內容包括簡化資費體系結構、增強資費彈性、推行寄遞到戶等三大方面。

意見稿表示,將現行資費由實行政府定價改為政府指導價、上限管理,允許郵政企業在不超過國家規定資費標準範圍內自主確定具體資費水平,並將普通包裹由“投遞包裹單”改為“投遞包裹實物”。

附意見稿:

郵政普通包裹寄遞資費體系結構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

根據《價格法》、《郵政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幹意見》(中發[2015]28 號)要求,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促進郵政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向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的郵政普遍服務,決定改革郵政普通包裹寄遞資費體系結,具體方案如下:

一、改革範圍

單件重量不超過 10 公斤、實行政府定價的包裹(以下簡稱普通包裹)寄遞資費。

二、改革總體思路

在落實郵政普遍服務義務,保持資費總水平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堅持市場導向,順應形勢變化,簡化、優化資費體系結構,增強資費彈性;同步提升寄遞服務水平,推進郵政包裹寄遞到戶,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用郵需求。

三、改革內容

(一)簡化資費體系結構。將現有 216 個計費區、86 檔資費,簡化調整為根據省級行政區劃設置 31 個計費區,按照省內面積、省會城市間的距離設定 6 檔資費;參照社會寄遞企業通行做法,將現行遞重等額累進、另加掛號費的計費方式,改為區分首重、續重計費,首重、續重計費單位重量均為 1000 克,不再另收掛號費。

改革後的具體資費詳見附表。

(二)增強資費彈性。將現行資費由實行政府定價改為政府指導價、上限管理,允許郵政企業在不超過國家規定資費標準範圍內自主確定具體資費水平。

(三)推行寄遞到戶。將普通包裹由“投遞包裹單”改為“投遞包裹實物”。縣級以上城區所有普通包裹實行按址實物投遞;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單件重量 5 公斤以內普通包裹原則上實行按址實物投遞,行政村單件重量 5 公斤以內普通包裹原則上實行投遞到村郵站、村委會等郵件接收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29

北京醫改新政:4月8日起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取消掛號費、診療費

3月22日,據北京市政府網站消息,北京市發布公立醫療機構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從4月8號起,所有在京公立醫療機構將實施新的政策。這次改革最核心的是取消公立醫療機構15%的藥品加成,實行零差率銷售;取消掛號費和診療費,設立醫事服務費。改革後,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將由過去的財政補助、服務收費和藥品加成收入三個渠道變成財政補助和服務收費兩個渠道。同時,435項醫療服務價格將規範調整。

以下為通知全文: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京政發〔2017〕11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現將《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7年3月22日

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方案

為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醫藥分開改革的決策部署,積極探索多種有效方式逐步破除以藥補醫、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依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的通知》(國發〔2016〕78號)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38號),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範圍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本市行政區域內政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舉辦的公立醫療機構和解放軍、武警部隊在京醫療機構適用本方案。

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可自願申請參與本次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並執行各項改革政策。

二、改革目標

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堅持黨委領導、政府統籌、全面推進,堅持醫療、醫藥、醫保聯動,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通過取消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費,轉變公立醫療機構運行機制,規範醫療行為;通過醫藥產品陽光采購、醫保控費等措施,降低藥品、器械、耗材等的虛高價格和費用;規範醫療服務價格,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為基礎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加強醫療機構監督管理,健全醫療機構成本和費用控制機制,建立財政分類補償機制,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增強公立醫療機構的公益性,使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到2017年底,以行政區為單位,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力爭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到2020年上述指標得到進一步優化,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長穩定在合理水平。

三、重點改革任務

(一)取消藥品加成、掛號費、診療費,設立醫事服務費。參與本次改革的醫療機構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不含中藥飲片)和掛號費、診療費,所有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設立醫事服務費(醫事服務費標準見附件),實現補償機制轉換。醫事服務費主要用於補償醫療機構運行成本,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

(二)實施藥品陽光采購。落實藥品購銷“兩票制”(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開一次發票,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開一次發票)。鼓勵和規範集團采購、醫療聯合體采購和區域聯合采購,進一步提高醫療機構在藥品集中采購中的參與度,降低藥品、耗材價格。藥品采購全部在政府搭建的網上藥品集中采購平臺上進行,藥品采購價格實現與全國省級藥品集中采購最低價格動態聯動。公開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品種、價格、數量和藥品調整變化情況,確保藥品采購各環節在陽光下運行。

(三)規範醫療服務價格。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完善動態調整、多方參與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項目價格,提高中醫、護理、手術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和技術難度高、執業風險大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逐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首批選擇435個項目進行價格規範。

(四)改善醫療服務。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強化醫務人員的服務意識,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管理長效機制,綜合考慮醫療質量安全、基本醫療需求等因素,加強臨床路徑管理,促進治療項目精細化、標準化;加強藥品處方審核和處方點評,促進合理用藥。大力推行非急診預約診療服務,推廣知名專家團隊服務模式,規範服務流程,改善患者就醫體驗。豐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容,使居民享受到更加便利的就醫、轉診服務。推動京津冀三地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

(五)加強成本和費用控制。健全公立醫療機構醫療費用、關鍵績效指標監測體系,推動公立醫療機構控制成本和費用。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對異常、高額醫療費用的預警和分析,控制高值醫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嚴格新技術、新項目、特需服務的準入和管理。加強對大型設備購置的可行性論證,提高醫療設備的使用效益。強化公立醫療機構內部績效考核,保持醫療機構人員數量和薪酬合理增長。

(六)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完善分級診療政策體系,健全醫療機構分工協作機制,逐步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推進緊密型醫聯體與專科醫聯體建設,提供連續性的醫療服務。引導大醫院醫生和返聘專家到基層工作,提高基層醫療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等4類慢性疾病穩定期常用藥品,統一大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采購和報銷目錄,符合條件的患者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享受2個月的長處方便利,有序分流三級醫院門診量。

(七)建立財政分類補償機制。根據公立醫療機構隸屬關系落實財政投入政策,對積極參加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且效果良好的醫療機構給予適當補助,保障公立醫療機構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離退休人員費用、重點專科發展、人才隊伍建設、政府指令性任務及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等方面支出。不斷完善財政分類投入政策,對中醫(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傳染病、精神病、職業病、婦產、兒童、康複、腫瘤、老年病等醫療機構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予以傾斜,促進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協調發展。

(八)加大醫保保障和支付方式改革力度。通過完善醫保付費制度、醫療保險制度、醫療救助制度等,減輕參保患者負擔。在醫保基金總額預算管理框架下,探索以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付費、按服務單元付費、按疾病診斷相關組付費等為補充的複合型付費方式,逐步減少按項目付費。對於重癥精神病住院治療、疾病恢複期康複、非傳染性疾病社區康複、老年病護理,探索按床日付費改革。發揮各類醫療保險對醫療服務行為和費用的調控引導與監督制約作用。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推進商業健康保險加快發展。完善對低收入等困難群體的醫療救助制度,加強醫療救助與醫療保險業務協同,防止因病致貧。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機制。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成立由北京市和中央有關部門以及解放軍、武警部隊等共同組成的醫藥分開改革協調小組,統籌協調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工作。充分發揮北京市醫改領導小組及醫藥分開改革工作小組的作用,及時研究解決改革中遇到的重大問題,確保各項改革措施協同發力、平穩推進。各區政府要建立相應工作機制,精心組織,周密部署,采取有力舉措,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

(二)細化責任分工。醫藥分開改革工作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衛生計生委)要科學分析改革實施中存在的風險,完善防範措施和應急處置預案,並加強對改革實施情況的督導檢查。市衛生計生委要做好藥品陽光采購組織、對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改善醫療服務、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等相關工作。市財政局要完善財政投入政策,根據隸屬關系研究制定分類補償辦法。市發展改革委要指導和監督醫療機構更新價格目錄並公示,加強價格管理,嚴厲查處價格違法行為。市人力社保局要落實本次改革中的醫保政策,健全複合型醫保支付制度。市民政局要完善社會救助對象醫療救助措施。市編辦要做好公立醫療機構編制管理工作。

(三)做好宣傳引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介,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合理引導社會預期,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廣泛凝聚共識,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的良好氛圍。

本方案自2017年4月8日起實施。

附件:醫事服務費標準

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熱點問答

一、醫藥分開

1、什麽是醫事服務費?

答:醫事服務費是北京市在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中用於補償醫療機構取消藥品加成及掛號費診療費後的運行成本,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所設立的收費項目。

開設醫事服務費後,原掛號費和診療費取消。

為不增加公眾就診負擔,北京市醫保基金將醫事服務費整體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報銷範圍內。

2、掛號時就要交醫事服務費,是掛號費的漲價嗎?

答:醫事服務費的本質,是醫療機構取消藥品加成及掛號費診療費後,對其運行成本,和向患者提供診療服務的醫務團隊的補償。

醫藥分開改革的目標,是切斷醫院、醫生靠“開藥”賺錢的補償模式,引導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通過提供更多更好的診療服務,獲得合理的補償。

醫事服務費的設立,加上同步實施的醫療服務價格規範調整,旨在取消藥品加成後,為公立醫院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及科學合理的診療服務補償機制。

二、價格改革

3、國家對於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有哪些要求?

答: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的通知》(國發〔2016〕78號)明確提出,要取消藥品加成(不含中藥飲片),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降低醫院運行成本等,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

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降低藥品、醫用耗材和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等價格,重點提高診療、手術、康複、護理、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項目價格,理順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間和醫療服務項目的比價關系。通過規範診療行為降低藥品、耗材等費用,嚴格控制不合理檢查檢驗費用,為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騰出空間,並與醫療控費、薪酬制度、醫保支付、分級診療等措施相銜接。力爭到2017年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社保部、財政部《關於印發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發改價格〔2016〕1431號),明確提出醫療服務價格改革2項具體目標和5項主要任務。2項改革目標是:到2017年,逐步縮小政府定價範圍,改革醫療服務項目管理,改進價格管理方式,結合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同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到2020年,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為基礎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基本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5項主要任務是:推進醫療服務價格分類管理、逐步理順比價關系、改革項目管理、推進定價方式改革、加強價格監管。

4、本市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核心內容是什麽?

答:改革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家重點部署的價格改革任務。國家對改革的思路、目標、路徑、時間表都有明確的要求和具體的部署,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改變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將公立醫院由過去主要通過賣藥品、用耗材、大檢查、多化驗等渠道獲取收益、保障運行,轉變為通過提供科學合理優質的診療服務、也就是賣服務來獲得收益、保障運行,強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導向,促進公立醫院良性運行和發展,滿足群眾的看病就醫需求,為人民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5、此次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範調整政策制定過程中把握的重點是什麽?

答:在價格政策研究制定過程中重點把握了四個方面:

一是統籌平衡,有助於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在現行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中,存在著大型設備檢查、化驗檢驗等硬物耗項目價格偏高,而醫務人員技術勞務等軟服務項目價格偏低的問題。2015年全市醫療機構醫療服務項目收入中,檢查、化驗和衛生材料收入占到66%,而診查、手術、治療、護理等與醫務人員診療服務質量密切相關的項目收入僅占34%。因此,改革的重點是降低以物耗為主的服務項目價格,提高與醫務人員技術勞務付出密切相關的服務價格,以充分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調動醫務人員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的積極性,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二是調整比價,有助於引導醫療資源合理配置。醫療服務價格比價關系的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導致醫療機構更傾向於多開展和配置有盈利的項目,而虧損的服務項目服務能力不足。根據市衛生計生委和市財政局對市屬和區屬部分醫院進行的項目成本核算,目前本市75%的服務項目價格低於成本,因此現行的價格體系對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帶來不利的影響。本市三甲醫院普遍存在著大門診、小住院的現象,與三級醫療重在保障疑難危重癥就醫的定位不匹配;同時醫院護士、護理人員配置普遍不足,而藥品用量大,檢查多,這與長期以來床位費、護理費、手術費等與服務密切相關項目價格長期低於服務成本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在價格改革方案設計中,我們重在調整不同醫療服務項目間價格的比價關系,縮小不同服務項目成本回收率上的差異,以引導醫療資源的均衡配置,促進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

三是騰移空間,有助於保障患者費用負擔總體不增加。落實國家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通過降低藥品耗材費用、取消藥品加成、降低大型設備檢查等措施,騰移空間,用於提高技術勞務性服務價格,同時配套醫保、醫療救助以及綜合監管等政策,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確保醫院可持續、醫保可承受、患者費用負擔水平總體不增加。進而,在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提升服務的基礎上,使百姓能夠獲得更好的就醫服務,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使群眾滿意就醫。

四是分批推進,有助於醫療機構平穩運行和過渡。由於醫療服務項目數量大(一般的三甲醫院開展的醫療服務項目在3000項以上),再加上不同醫院診療結構和特色又各不相同,對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進行的結構性調整將對醫院管理運行機制帶來全方位的影響。因此改革需要分批、分步、穩妥的推進。

6、這次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價格方面規範調整了哪些項目?

答:在項目安排上,堅持突出重點,分步推進。按照總體謀劃、分步實施、升降搭配的原則,優先安排了矛盾比較突出、各方面改革呼聲較高、有改革共識的5類435個醫療服務項目。具體包括:綜合醫療服務類(床位、護理等)125項,占28.7%;影像學診斷類(CT、核磁等)185項,占42.5%;中醫醫療服務類(針灸、推拿等)96項,占22.1%;臨床手術治療類(闌尾切除術等)26項和臨床物理治療類(放療等)3項,占6.7%。

7、如何體現“總量控制,有升有降”?

答:保持全市醫療費用總量基本平衡,價格水平“一升兩降”:上調床位、護理、一般治療、手術、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項目價格。如普通床位費從現行28元調整為50元,二級護理從7元調整為26元,闌尾切除術從234元調整為560元,針灸從4元調整為26元等;降低了CT、核磁等大型設備檢查項目價格。如頭部CT從180元降低到135元,核磁從850元降低到400-600元,PET/CT從10000元降低到7000元,並通過配套取消藥品加成和藥品陽光采購降低了藥品價格,平均降幅在20%左右。根據測算,調整後患者費用總體負擔水平沒有增加。

8、價格項目規範調整方案中的“項目內涵”有什麽作用?

答:為促進“服務透明”,本次改革,註重規範,擴大監督,首次對每一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增加了“項目內涵”,即對每一項的操作過程和提供的技術服務進行了清晰、詳細的描述,使專業、神秘的醫療服務變得通俗、透明,方便患者了解自己所接受的醫療服務應該包含的流程和內容,減少信息的不對稱,增加患者對醫療機構規範操作、提升服務的監督能力,同時也有助於醫務人員規範操作、提升服務。

例如特級護理項目,規範後項目內涵明確了適用於特級護理的對象,是病情危重、重癥監護、複雜或大手術後,嚴重外傷和大面積燒傷,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實施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及其它生命體征不穩定患者。同時還明確了護理內容,即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和生命體征的改變,監測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用藥,準確測量24小時出入量,正確實施口腔護理,壓瘡預防和護理,管路護理等措施,實施安全措施,保持患者的舒適和功能體位,實施床旁交接班,完成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書寫特護記錄。此外,還明確了特級護理含術前備皮,這樣術前備皮就不能在項目外另行收費了。

9、此次出臺的醫療服務價格方案是如何形成的?

答:這次的改革方案是經過反複論證測算,多方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先後有1200人次的臨床各領域專家參與了歷時4年的基礎研究論證工作。本次規範調整的435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方案提出後,相關部門先後召開部分醫院、市人大、市政協等方面的座談會,聽取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醫療機構的意見建議,多次征求國家衛計委、國家醫改辦的意見。同時,委托第三方機構組織召開了4場市民調查座談會,聽取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就醫需求的市民對方案的意見建議,並通過市民訪談的形式開展政策評估工作,先後逾百人參與調查。相關部門根據各方面反饋的意見、建議,對方案進行了十四輪的反複修改完善,特別是根據社會意見進一步加大了行業規範、服務改善、特殊群體救助等相關政策的配套力度,力求在推進改革的同時,著力提升市民就醫的獲得感。可以說,這次方案,是在廣泛征求社會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分析吸收多方面意見建議,科學合理地綜合平衡多種因素後形成的,是各個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

10、制定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水平的主要依據是什麽?

答:一是國家提出的合理提高護理、中醫、手術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項目價格,配套降低CT、核磁等大型儀器設備檢查項目價格的原則;二是國家新版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範給定的人力耗時、技術難度、風險程度等技術指標;三是本市開展的醫療服務項目成本核算情況;四是綜合銜接本市醫療技術水平、醫療資源的實際情況、外省市現行價格,以及社會各方面意見。在此基礎上反複修改完善,進行有升有降的結構調整。

三、陽光采購及藥品供應

11、什麽是陽光采購?

答:“陽光采購”是我市藥品采購的一種新機制,是在原藥品集中采購工作基礎上,堅持以市為單位的集中采購方向和質量、需求、價格相統一的采購原則,進一步明確公立醫療機構在藥品采購中的主體地位,在深化醫改工作的總體框架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形成市場主導價格的機制。同時通過公開透明、多方談判、動態調整、成果共享的措施,加強政府綜合監管,實現采購行為陽光透明,交易過程公平規範。

12、陽光采購通過哪些措施來降低藥品價格的?老百姓能否從中感受到藥價降低的實惠?

答:為進一步降低藥品虛高價格,針對市場供應充足的常用藥品,動態聯動全國省級采購最低價格和全市公立醫療機構采購價格,引導我市同類藥品價格始終處於全國較低水平。

如降血脂藥“阿托伐他汀鈣片”,2015年在我市銷售的主要2個品牌(進口產品“立普妥”和國產產品“阿樂”)的采購金額達8.24億元,陽光采購後采購價格分別下降了9.76%和11.47%,僅這2個藥品就可節約采購費用8300萬元。如用於心腦血管抗凝的“氫氯吡格雷片”,2015年在我市采購金額最多的2個品牌(進口產品“波立維”和國產產品“泰嘉”)的采購金額為8.31億元,陽光采購後采購價格分別下降了6.14%和9.56%,采購費用可節約6000萬元。

在采購結果正式執行後,我們將實時關註全國其他省級藥品集中采購的結果,按流程動態調整藥品的最低參考價格,並在采購平臺中設置價格預警功能,實時預警過高價格。

13、藥品質量關乎百姓生命健康,如何保障藥品的質量安全?能保證藥品的質量不下降嗎?

答:質量安全是藥品生產使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在陽光采購過程中,衛生計生委將藥品質量作為評價藥品的第一要素,對存在發生嚴重藥害事件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的企業,在北京地區屢次發布嚴重違規廣告的企業和查實存在嚴重商業賄賂行為的企業,以及生產環節抽驗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品種,實行一票否決,直接納入不良記錄。制定了包含11個大項的藥品質量百分評價體系,這些指標及評價結果,都將對醫療機構予以公布,並在醫療機構遴選本單位用藥時,要求必須註重產品質量,參照質量分值,鼓勵質量可靠、療效確切的藥品持續穩定的供應。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加大藥品質量抽驗力度,提升藥品質量監控能力。一方面對納入醫保目錄的藥品,及供應價格明顯偏低存在質量隱患的產品,開展重點抽驗工作,全面檢測我市主要供應渠道藥品質量。另一方面,與衛生計生委建立藥品價格調整信息溝通機制,對降價幅度調整較大的品種,開展有針對性地抽驗工作,監控此類藥品質量,保障藥品價格降低後質量不降低。

14、如何實現基層醫療機構與大醫院的藥品目錄對接?是否所有二三級醫療機構的常用藥品都能在社區拿到?

答:按照市政府工作的總體部署,陽光采購工作堅持以基層為重點,擴充基層醫療機構藥品目錄品種。我們將原基層醫療機構與二三級醫院的藥品采購平臺合二為一,通過“一個平臺,上下聯動”,實現基層醫療機構與二三級醫院采購目錄的上下一致,為分級診療制度奠定基礎,方便患者就醫取藥。

基層機構與二三級大醫院藥品上下聯動後,基層反映集中幾個藥品,如用於降低血糖的“格華止”(二甲雙胍片)因原政策限制不能進入基層醫療機構銷售,本次陽光采購後患者均可在家門口的基層機構就醫取藥,與此同時還享有藥品降價帶來的實惠,如“格華止”的降價幅度達到了8.9%。

此次醫藥分開改革,社區與大醫院在可采購品種上實現了統一,社區能夠采購到大醫院的所有藥品,加之前期市人力社保局也出臺了社區與大醫院的醫保報銷目錄統一的利好政策,相信這兩項政策能夠極大的推進我市分級診療工作,會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前往社區就醫。

但是,這並不等同於所有藥品均能在社區使用。藥品的使用在滿足患者需求的基礎上,同時還必須符合相關規定,開具藥品的醫師也必須具備相應的資質,也必須符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功能定位。即,在滿足患者的基礎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用藥必須堅持醫療質量與安全原則、堅持結合功能定位合理配備藥物原則、堅持基本藥物優先原則、堅持四類慢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等四類慢性疾病)藥物優先原則。

由於社區醫療機構的藥房倉儲面積小。打個比方說,社區醫療機構就是我們周圍的便利店,日常用品在便利店里基本都可以買到。但由於便利店的倉儲面積小,設備設施少,它銷售的商品種類必定比大型超市的少。

據統計,三級醫院藥品配備數量平均在800種左右,二級醫院藥品配備數量平均在600種左右,社區一般在300種左右,所以社區有可能不會將全部藥品配備齊全。但為方便患者,要求醫聯體範圍內的慢病藥品目錄盡可能統一。

15、如何保證短缺藥品的供應?

答:保障短缺藥品供應是一項涉及多部門聯動協作的工作。在本次藥品陽光采購過程中,針對臨床救治必須且不可替代的低價短缺藥品,實行直接掛網采購,只對其藥品上市合法性的材料予以審核公示,不再對其價格設置全國最低參考價,且供應價格可根據市場供求關系變化隨時調整,緩解供應緊張的問題。

如臨床由於價格太低造成缺貨的維生素B12註射液雖然從0.21元/支漲到1.3元/支,但仍屬於低價藥品範圍,對此類產品我們在通過市場機制鼓勵企業積極供貨,避免低價藥退市風險的同時,也將協同價格部門對漲價藥品開展進一步跟蹤調查。

在日常藥品采購中,對於臨床必需但市場短缺的藥品,我們挑選了具有代表性的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等建立了15個短缺藥品監測站點,實時收集藥品短缺情況。

市食品藥品監管、衛生計生、發展改革、經濟信息委等部門建立協作機制,一方面建立短缺藥品儲備制度,通過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掌握短缺藥品信息,及時調整藥品儲備目錄,做好藥品儲備工作,保障供應。另一方面協調我市具有合法資質的企業排產以滿足臨床需求,如前期心臟手術必須的魚精蛋白就通過緊急排產予以解決。如斷供藥品涉及我市生產企業,將采取鼓勵企業恢複生產等措施保障供應。

針對市場長期短缺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一是采取措施,鼓勵本市企業進行品種仿制,二是探索與外地在產企業簽訂長期戰略合作協議的方式,保障供應。

16、如何落實好四類慢性病患者“長處方”政策?

答:目前,我委已經印發了《關於在本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施長處方服務有關工作的通知》(京衛基層﹝2017﹞3號),以確保有關政策的落地。首先,基層醫療機構要建立以維護居民健康、保證用藥安全的原則。其次,患者要滿足以下條件,一是患有四類慢性病且診斷明確,並提供二級以上醫院診斷證明書或門診/住院病歷;二是已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並簽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協議,接受簽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健康管理,簽訂“申請長處方知情同意書”並能遵照執行;三是治療方案明確,長期服用長處方藥品範圍內同一類藥物,適合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或可以2個月內居家用藥治療。再有,執業醫師要按照《執業醫師法》、《處方管理辦法》和《執業藥師資格制度暫行規定》和臨床診療規範要求提供長處方服務。

四、人力社保政策

17、此次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在醫保政策上,怎麽保障老百姓的待遇?

答:本次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是北京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在改革過程中,作為醫保管理部門,市人力社保局充分發揮醫保政策的基礎和調節作用,保障參保人員基本醫療待遇,為改革順利推進提供支撐。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所有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均參加此次改革。為了保障參保人員就醫時享受同等醫療待遇,這次改革中,全市所有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含新農合定點)都將參加,執行同一個政策。

二是在醫保報銷政策上為改革提供支持。

第一是醫藥分開改革。我們將醫事服務費納入本市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範圍,並調整報銷政策。其中,門診醫事服務費實行定額報銷,參保人員發生的醫事服務費按規定報銷,並且不受起付線和封頂線的限制。三級醫院普通門診定額報銷40元,二級普通門診定額報銷28元、一級及以下醫療機構普通門診定額報銷19元。住院醫事服務費按比例進行報銷。

第二是醫療服務項目。對此次調整的435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除國家明確規定不報銷的項目外,都納入了醫保報銷範圍。其中,新增的55項專項護理和新生兒診療項目全部納入報銷範圍,特別是此次調整後的96項中醫類項目,也全部納入報銷範圍。

第三是陽光采購的藥品,在醫保藥品目錄範圍內的,醫保都按規定報銷。

18、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後,老百姓怎麽進行醫保報銷?在醫保報銷流程上會不會有變化?

答:這次改革中,參保人員就醫報銷流程保持不變。也就是說,本市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時,仍執行持卡就醫實時結算相關規定,就醫報銷流程不會發生變化。

另外,在醫保惠民措施上,為了配合醫藥分開改革,特別是進一步方便常見病、慢性病和老年病患者在社區就近就醫用藥,免去為開藥到大醫院往返奔波排隊的麻煩,我們還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一是不斷增加社區定點醫療機構數量,目前社區定點醫療機構有1400多家,方便百姓就近就醫;二是統一社區和大醫院醫保藥品報銷範圍,凡在大醫院能報銷的藥品,在社區也都能報銷;三是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等4種慢性病患者,可享受2個月長處方報銷便利;四是鼓勵社區衛生機構開展居家上門醫療服務和建立家庭病床,發生的醫療費用醫保均按規定予以報銷;五是無論門診和住院,因病情需要,參保人員可以順暢的進行轉診、轉院;六是對社區和大醫院實行“差異化”的醫事服務費報銷政策,使患者在社區就醫的負擔明顯低於大醫院,促進分級診療。

19、這次調整的435項醫療服務項目,醫保怎麽報銷?

答:此次調整的435項醫療服務項目,除了個別的國家明確規定不予報銷的項目,其他的都納入了醫保報銷範圍。特別是此次調整中,新增的55項專項護理、新生兒診療等項目,也都納入了醫保報銷範圍。

五、醫療服務改善及加強監督管理

20、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後,患者得到的醫療服務會有明顯改善嗎?有哪些衡量標準呢?

答:新的政策實施後,患者根據自己的病情合理選擇就醫機構,以往可去可不去看三級醫院專家的患者會有所減少,這樣會讓專家有更多的時間仔細認真的接待和診治疑難複雜患者,在病房,床位費、護理費的提高也要求醫護人員應該更加關註住院患者的病情,加強巡視和查房,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讓患者有更多的獲得感。

21、如何構建會診平臺,方便基層診斷?

答:市、區將加大投入,加強建立遠程會診信息聯網系統,推進“一個多平臺會診中心”和“四個醫技會診中心”(心電、病理、檢驗、影像)的建設和應用,提升服務效率,使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合理的治療,減少無序流動。

22、如何加強公立醫療機構特需醫療服務管理,確保基本醫療?

答:根據區域衛生規劃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嚴格控制三級公立醫院用於特需醫療服務的床位數,使其不得超過醫院登記床位總數的10%;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職稱的在職醫師特需門診出診單元數量不超過醫院出診單元總量的10%。一級和二級公立醫療機構以為轄區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為主要功能,不得開展特需醫療服務。三級公立醫院在基本醫療服務量減少的情況下,不得增加提供特需醫療服務的規模。

23、醫藥分開改革後,藥師是不是不能發揮作用了?

取消藥品加成後,醫院會繼續提供藥學服務。醫藥分開,不意味著藥事工作的削弱,而是要更集中的在藥學技術發展和臨床服務上做工作。醫院藥事部門將會成為合理使用藥品的內部監控者和成本控制者。

24、改革過程中有哪些綜合監管措施?

答:為保證改革實現預期效果,改革的同時衛生、發改、人社、藥監等相關部門將配套加強綜合監管,加大專項執法和聯合執法力度。一是建立綜合監管聯查聯動機制,進一步加強醫療服務和藥品經營行為規範監管。二是建立健全公立醫療機構績效評價體系,加強醫療機構費用控制。三是加大價格執法力度,嚴肅查處價格違法違規行為,做到舉報必查、違法必究,露頭就打,對情節嚴重、性質惡劣的典型案件,將查處一起,曝光一起,切實維護患者合法利益。

25、群眾咨詢或舉報問題有哪些途徑?

答:為方便群眾咨詢、舉報,政府將暢通4條熱線服務電話。醫事服務費問題和醫療行為規範問題,可撥打12320衛生服務熱線;價格違法問題,可以通過12358價格舉報電話、網絡等形式咨詢、舉報,並註意保留好證據材料;醫保報銷問題,可撥打12333醫療保險服務熱線;綜合問題可通過12345市民熱線反映。

六、政策配套及工作效果

26、采取哪些配合的政策措施來保障改革順利進行?

答:政策保障上協調聯動,兜住底線,強化監管。在醫保政策上,此次除國家規定不能納入報銷範圍的醫療服務項目外,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範圍。在困難群眾救助政策上,對社會救助對象的門診、住院及重大疾病救助比例和全年救助封頂限額都進一步提高。在加強醫院管理政策上,同步推出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健全以服務質量為核心的公立醫療機構績效評價體系。

27、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後對群眾費用負擔會有什麽影響?

答:按照國家“保證醫療機構良性運行、醫保基金可承受、群眾負擔總體不增加”和“總量控制、結構優化、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總體要求,本市按照“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的原則設計整體改革方案。根據靜態測算,通過“一升兩降”的結構調整,全市醫療費用總量保持基本平衡,患者總體費用負擔沒有增加。但就患者個體而言,因每位患者在就診疾病、治療方案、治療周期等方面存在個性差異,會有不同影響。

28、醫藥分開綜合改革舉措實施後,民政部門采取什麽措施?

答:我市社會救助對象可以享受的醫療救助項目包括資助參保參合、減免醫療費用、門診救助、住院救助、重大疾病救助、生育救助,以及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押金減免和出院即時結算服務。

為配合我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我局會同市衛計委、市人保局、市財政局研究制定了具體救助措施:一是將社會救助對象門診救助、住院救助和重大疾病救助的救助比例分別上調10%,政策調整後,門診救助和住院救助比例為80%、重大疾病救助比例為85%;二是將全年救助封頂線分別上調50%,政策調整後,門診救助全年救助封頂線為6000元、住院救助全年救助封頂線6萬元,重大疾病救助全年救助封頂線12萬元。

目前我局已經完成社會救助對象醫療救助標準調整的各項準備工作。下一步我局將加強對各區民政局的政策培訓和業務指導,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我們已經印制10萬份宣傳折頁,通過向社會救助家庭逐戶發放醫療救助政策宣傳折頁等方式,提高政策知曉率,確保政策落實到位。

29、醫療救助之後,社會救助對象基本生活出現困難,民政部門還可以提供什麽救助?

答:醫療救助後,個人負擔仍然較重、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可向戶籍所在地鄉鎮(街道)申請臨時救助。對於政府救助之後或不符合社會救助政策但確因患病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可以由鄉鎮(街道)協助向慈善組織申請慈善救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