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界的「巴氏情結」
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1106/t3660682.htm
在中國,儘管號稱追隨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者眾,但遺憾的是,不管是物美商業還是大楊創世,在中國目前幾乎所有的「巴氏概念」行情中,反映出來的不是中國投資人對巴菲特投資理念的實踐,恰恰是一種背道而馳的遺棄。
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年復一年重複著,參與者始終熱情不減,「對美國經濟前景保持樂觀」、「美元下跌不是大問題」、「不看好黃金投資前景」人人都抱著「朝聖」的心態,用股東大會這5個小時的寶貴時間,親耳聆聽巴菲特的金玉良言,從中獲得投資靈感乃至人生啟迪。
在羅傑·洛溫斯坦(Roger Lowenstein)撰寫的《巴菲特傳: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一書中,已14次高居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榜首的比爾·蓋茨在序言中坦言:「他的笑話令人捧 腹,他的飲食—一大堆漢堡和可樂—妙不可言。簡而言之,我是個巴菲特迷。」其實,以比爾·蓋茨為代表的「巴迷」遍及全球金融和實業領域,乃至世界的每個角 落。
中國投資界的「巴氏情結」也頗深。段永平、趙丹陽、但斌等眾多投資界的名人都可算是巴菲特的忠實信徒,而沒那麼高調、暗自傾慕的「巴迷」 更是數不勝數。網易財經2007年曾推出過一個專題策劃—「尋找中國的巴菲特」,段永平、林園、但國慶、但斌、朱平等知名投資人士均出現其中。在卓越網搜 索以「巴菲特」為關鍵字的書籍,可以找到國外有關巴菲特的傳記、投資哲學的原版書、中譯本以及國內解讀巴菲特的各類書籍多達300多種。
熱炒巴氏股
巴菲特投資中國的第一單可追溯至2003年,其斥資約38億港元買入中石油 (00857.HK)23億餘股,其後於2007年開始分批出清。據巴菲特所言,中石油的出售價介於160至200美元之間,總共獲利達35.5億美元 (約277億港元),5年投資回報率約達629%。這一投資案例如重磅炸彈在中國投資界炸開了鍋,也讓中國的投資人首次近距離領略「股神」風采。
隨後的2008年,巴菲特再次出手中國概念股,以每股8港元、總金額約18億港元的價格認購2.25億股比亞迪(01211.HK)新發股份,約佔比亞 迪該次配售後10%的股份。此後比亞迪股價上漲近七倍,巴菲特一年間即有了13億美元的賬面盈利。迄今,比亞迪仍在伯克希爾的持股名單上,並儼然成為巴菲 特的投資重點,即使比亞迪業績下滑,股價大跌也沒有阻止巴菲特繼續持有的決心。在2011年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股東入場證上印刷的三個標誌,從上到下 分別是奈特捷的飛機、北伯林頓鐵路公司的火車和比亞迪的E6商務車。2010年,巴菲特和他的搭檔查理·芒格(Charles Thomas Munger)還專程來中國參加比亞迪組織的「第100萬輛汽車銷售慶典」、「比亞迪新車發佈」、「比亞迪與南方電網簽約」等一系列商業活動,巴菲特所到 之處均受到熱捧,比亞迪股價在巴菲特到訪期間的2010年9月28日大漲逾4%,「巴氏效應」顯露無疑。
受「巴氏情結」影響的另一家上市公司 是大楊創世(600233)。據媒體報導,該公司董事長李桂蓮於2007年10月在大連與巴菲特結識,並為其定製西裝,後來,李桂蓮更收到巴菲特的親筆回 信,2010年還受邀參加了伯克希爾的股東大會。只是這樣一些事,通過媒體報導的渲染,就讓大楊創世籠罩在了巴菲特的光環之下。大楊創世2009年度股東 大會上,投資者紛紛表達了對公司是否會與巴菲特合作的關注,李桂蓮表示,「這已經不是最關鍵的問題,當然也不排除以後合作的可能性。關鍵是巴菲特作為一個 非常特殊的符號,對大楊創世的品牌作了最好的註釋,也是對中國製造的極度認可;其所帶來的邊際效應非常巨大,引來了國內外眾多產業資本和高端消費群體的關 注。」儘管「巴菲特投資大楊創世」最終或將被確認為是一場鬧劇,但期間該公司的股票卻紮紮實實地演繹了一段「概念」行情。
巴菲特在中國的號召 力已經遠遠不侷限於證券投資界,更深入各個領域。2010年,巴菲特和比爾.蓋茨在中國發起的著名的「巴比晚宴」上,出席的嘉賓中不僅有李彥宏、曹德旺、 陳麗華、陳發樹、王傳福、郭廣昌、張朝陽、馬云等在富人榜和慈善榜排名靠前的富豪,還有民政部部長李立國等政府官員、工商銀行行長姜建清、前中國人壽總經 理楊超、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等約50人。
組團親赴股東大會
近年來,伯克希爾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上,來自中國的投資者隊伍日漸龐大。過去,只有零星的私募基金經理參與,而現在,動輒是券商、基金等機構組團出席。參與巴菲特股東大會,面對面傾聽巴菲特和芒格傳經布道,似乎已成為國內投資者學習國際先進經驗的重要一課。
參加了2011年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後,興業全球基金副總經理楊衛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巴菲特股東大會不僅是場投資人的『饕餮盛宴』,而且讓投資人 學習到社會責任感和真誠的為人處世態度。股東大會現場的震撼力超出自己的想像,走下神壇的「股神」在現場機智、詼諧的問答令人折服,其真誠對人處世的態度 值得中國投資人和公司管理層學習和借鑑。」
競標慈善午餐會
從2000年開始,巴菲特就開始在全 世界範圍內拍賣與他共進午餐的機會,拍賣所得全部捐給舊金山的慈善組織格萊德基金會。2006年,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以62.01萬美元拍得與巴菲特共進 午餐的機會,這也是中國投資界第一人。時隔兩年後的2008年,赤子之心中國成長投資基金創辦人趙丹陽又以211萬美元的當時歷史最高價,拍得巴菲特午餐 會入場券。在與巴菲特暢談近4小時後,趙丹陽曾表示,「出這筆錢買到與投資大師面對面交流投資經驗的機會絕對值得」(附圖)。

相比段永平,趙丹陽更為高調,事前便有媒體大肆渲染報導,事後更演繹出趙丹陽與巴菲特午餐對 話內容的諸多版本,其中之一便是趙丹陽曾向巴菲特推薦物美商業(08277.HK)。這則消息的真實性和巴菲特如何回應姑且不論,但午餐之後,物美商業搖 身一變成了巴菲特概念股,股價扶搖直上卻是不爭的事實。據統計,自午餐會當日起連續4個交易日,物美商業連續大漲,累計漲幅近24%。截至2009年一季 度,趙丹陽持有物美商業6595.05萬股,以2009年6月29日其收盤價10.18港元計算,在不到一週的時間內,趙丹陽就收穫了近1.3億港元的賬 面盈利,遠遠值回午餐會的支出。■
月巴氏 - 月巴氏 考試是個筲箕,也是一道牆 (2013年07月18日)
1 :
GS(14)@2013-07-19 01:32:43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3987&d=2108
噩夢是,考考吓試絞腸沙
最慘是,到依家幾十歲人都仲會發埋啲考試夢,而且必然是嚇到瀨屎的噩夢(嚇到瀨屎只是比喻)。
1.貼咗的題目完美地冇出,冇貼的卻完美地出晒;
2.去錯試場(現實中有發生過!);
3.帶咗好多支筆但支支都寫唔出;
4.考考吓肚屙……
這類夢,往往是會令我嚇到扎醒的,好彩是扎醒後才驚覺:剛才只是一場夢。Yeah……
那一個曾經接近完美摧毀了我的F
回看,我算是有考試運的人,但再有運也總有閃失,或用盡的時刻。
我中五會考美術一科的成績是:F。這個F很奇妙。
當年會考的成績分級是由A至F,以及U(unqualified)。U,大概是連分都俾唔落吧;而F,則似乎是:OK啦分數是俾到的,但又不足以合格囉。我不知道這是「勉強性鼓勵」,還是「恥辱式安慰」。
我那間中學的高中並沒有美術一科,想考,就要先得到相關學科老師保薦,咁當時美術Miss同我OK熟,亦知我極度熱愛畫嘢,於是咪保薦我,結果咪……(至今依然不知道那個F有沒有令Miss難做,但也想借呢度向她講聲sorry。)
這個奇妙的F,的確徹底改變了我。我曾經以畫家/漫畫家作為一生志願,每個周六日如果不是躝了出街,就一定是匿喺屋企練畫,有時候更會參加畫室搞的郊外寫生團(嘩!寫生,很浪漫的一件事)。因為這個F,我知道自己在繪畫路上原來已去到行人止步階段,於是把心一橫,把畫筆整斷(這又是一個比喻)。
但這個F真的足以摧毀一切嗎?我的答案是:在那一刻,絕對係;但在往後悠長日子,這個F頂籠只成為一個讓我挖苦自己取笑吓自己的符號。而這不是甚麼風涼話。
我認為文憑試超難
讀書年代最憎兩類分享:1.狀元分享;2.會考失敗事業成功人士分享。
狀元分享:他們往往講到平時冇乜點讀書,但就(唔知點解而又好理所當然地)考到9A或10A。我總覺狀元們在寸緊(平時同樣冇乜點讀書的)我。
會考失敗,事業成功人士分享:簡單講,咪風涼話囉。如果要既不是狀元,更加不是事業成功人士的我分享,只能說:好彩我出世早,不需要面對現在那個甚麼文憑試——當人哋只管話以前考公開試入大學難好多,我卻認為現在那奇形怪狀的文憑試隨時更難,難在奇形怪狀:所以很奇怪其中一名狀元明明自爆通識一科秘訣全在讀報,從多角度分析時事,但博覽群報的她竟然對「佔中」表示不便評論,因為不了解詳情喎——唔通佢抽起晒有關「佔中」的報道唔睇?這就是通識科的奇形怪狀。
自古至今,考試都是一個(由權力人士製作的)筲箕,篩走一些人,留低一啲人,把人分類,有啲繼續讀上去,有啲就離開學校投入社會,以不同方式把人生演繹落去。考試也可以是一道牆,有些人話咁易一嘢便跨過去,也有些永遠都跨不過。但跨不過,又點先?邊個能保證牆後的風景必然更好?
(少少廣告時間:我本人剛出版了《月巴事——是你們走得太快,還是我走得太慢?》和《搣飛割凳——散場後情緒結集》,支持吓啦唔該。)

月巴氏 - 月巴氏 一個好肥的肥仔,有關打風的疑惑 (2013年08月15日)
1 :
GS(14)@2013-08-15 23:06:11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8093&d=2129
每次打風,都是一次死神來了
所以好憎打(得成)風。
搭車超煩外,最重要還是返/放工的路途實在隨時死得人。舊年韋森特襲港,收工途中的我便遇上以下幾件事:
1.風太大,大到竟然將我這個「好肥的肥仔」吹郁,吹到去馬路中心,而咁啱當時有架巨型貨車駛緊過嚟……
2.成功過到馬路,點知有把爛鬼晒的遮突然在我面前飛過!那一刻只要我個頭舂多少少向前,爛遮那隊出來的金屬骨架便會成功幫我割喉!鬼叫垃圾筒旁放滿了被遺棄的爛遮……
3.避過兩劫就嚟返到屋企了——但必先穿越一條兩旁種滿樹的小路。又係突然之間,一條斷咗的粗碌樹枝像標槍般隨著強風直插過來!好彩我總算學過國術(三個月),習過武的感官話俾我知正有暗器高速襲來,我急提一口氣一個轉身,妙到毫顛地避開呢碌嘢。
同一個晚上經歷了三鑊死神來了後,冇穿冇爛,返到屋企。
所以請明白一個無論掛幾多號風球都要返工的好肥的肥仔,實在有足夠理由好憎打風。
每次打風,都是一次緊張時刻
但在求學年代,作為更肥的肥仔的我,也的確享受過打風帶來的超快感——唔使返學被迫上那些無聊課堂固然極正,如果咁啱撞正考試測驗(而自己又未溫好書)就更加天助我也。記憶中,過去的打風都是來得那麼明刀明槍。
今時今日的颱風卻(被詮釋得)好煩好扭擰。
每一次有颱風將近打到嚟嘞,都要勞煩天文台仝人考慮前考慮後:傍晚時分考慮使唔使掛風球、入夜後又考慮使唔使掛更高風球、第二朝又再考慮使唔使除下風球……而基於資訊實在太過發達,天文台每一次謹小慎微的考慮,都會事先張揚讓全香港(渴望打風和好憎打風)的打工仔知道,讓所有打工仔共同地情緒繃緊,例如這一次尤特襲港——事前被渲染到超級颱風咁勁,究竟打唔打得成?入夜後先掛8號的話,會唔會清晨就落波——但天文台明明又話朝早先最接近本港喎……
OK,一早爬起身,知道8號波依然穩如泰山,點知天文台又話下午2點前後,再考慮會唔會改掛3號——這句說話實在有太多不可確定性:A.2點前後;B.考慮;C.會唔會……這三個不可確定性實在可以演化出太多可能。
結果係點,大家都知道了。
身邊好多(8號風球唔使返工的)朋友大抵都摸透這句話的陰濕,寧願一早換定衫出門口,免得搭車迫餐死。
打風下的人為事宜
打風固然是自然行為,打風前後和期間卻有大量人為嘢存在。
1.經濟層面:8和3,只是一個數字的分野;由8號變3號,不代表外面即刻乜風都冇晒,仲立即變得風和日麗陽光普照,返工還是有潛在危險。如果朝早依然懸掛8號風球,讓打工仔放足一日是否真的會嚴重影響香港經濟長遠發展?
2.道德層面:曾經同一個身為老師的舊同學在8號風球情況下躝街,期間這名老師被風吹得狼狽,狼狽到爆了一句粗口——即使事隔多年,我考慮緊,是否有需要將舊同學的暴粗行為話俾佢任教學校的校長知?再通知埋吳克儉,等局長可以(在特首未出聲的情況下)做定報告。畢竟,香港已進入了一個道德感嚴重高企&傾斜的批鬥年代。
3.感性和飲食層面:這一代的特首和高官,唔知點解地都好愛寫網誌,或許他們都有太多內心感受需要透過(沉悶的)文字去抒發吧。像特首,便發表了一篇買紅衫魚成功講價和教煮紅衫、既感性又兼具教育意義的網誌——單從這篇網誌已經知道佢做唔到急市民所急——明知有個風打緊嚟,當然是教人以防打風期間街市唔開檔,如何在打風前夕買多嚿魚啦。現在這一篇唔湯唔水的,我都不知道是少嚿魚還是多嚿魚了。

月巴氏 - 月巴氏 這一個夜,想起洋蔥頭。
1 :
GS(14)@2013-11-13 14:01:47http://www.am730.com.hk/column-181086
喜歡洋蔥頭Q&A
一直以來都有不少人問我喜歡洋蔥頭的一籃子因素。噢,實在令我唔知點答好。
以下一個簡短Q&A,或許可以釋除公眾疑慮。
Q:你好,點解你咁喜歡洋蔥頭?
A:難道我應該改為喜歡Treegun麗芸耀宗定光皇發北俊北辰逢國偉俊etc.及一眾行會成員嗎?
Q:但那跟喜歡洋蔥頭好似沒有關係……
A:是沒有關係的,正如Treegun麗芸耀宗定光皇發北俊北辰逢國偉俊etc.及一眾行會成員,明明都跟我沒有關係,但他們偏偏keep住令我憤怒,和爆粗,而我本人明明溫文爾雅。
Q:我嘗試咁問吧:你喜歡洋蔥頭,是因為佢叻?
A:自從某男藝人叫自己阿叻後,世上再沒有人願意稱自己叻,可能怕被外界標籤為跟嗰名男藝人同grade吧。一個真正的叻人,不會成日都嗌自己做阿叻。一個真正的癲佬,卻會成日宣稱自己正常。
Q:我……再嘗試轉換一下方式問吧。畢竟十年了,點解你依然懷念洋蔥頭?
A:不如我嘗試咁樣答你吧:假設有任何一位特首與世長辭,我好肯定連半秒都絕對不會懷念佢囉。
Q:唉,我覺得你開始有點偏激,問埋呢條算了。可以講出洋蔥頭給你的感覺嗎?
A:當世上愈多愈多唔係人的人形生物存在時,洋蔥頭是一個人。
每一個晚上我要震盪!
我承認,從來都不太迷廣東歌;但有些涉及廣東歌認知的小時刻,呢世都記得。
1.小學唔知幾多年班的音樂堂教《花非花》——嘩!點解咁熟嘅?「搣時」說:「嗱呢首咪就係《每一個晚上》的原曲。」從此愛上《每一個晚上》,一聽到便跟住唱(但我當時仲未知誰填詞)。
2.震盪!實不相瞞,小時候的我好迷陳秀雯!每次電視機一播她的《震盪》我就會好激情咁跟住唱!長大了當我得悉《震盪》的「震盪」是在指涉性高潮時,我為那個曾幾何時激情的自己感到萬分尷尬。
3.我要!我要聽《我要》!我試過連續聽十次《我要》!只為背熟歌詞但首歌實在太快歌詞也實在太深了!記得身邊大人陰陰咀笑住話啲歌詞衰衰咁,問題是我當時年紀小,聽唔明。
4.作為月巴鐵漢的我,自然不會哭於你面前,以前倒是相當感性。第一首令我有喊的衝動的歌,就是《三人行》。
笑與喊,真與誠
真正喜歡洋蔥頭,是因為他的專欄文章。
我冇追專欄習慣。好多專欄作家不是太感性(相對於感性,我比較沉迷性感),就是好嚴肅(嚴肅的文章需要嚴肅的行文,即係悶)。
洋蔥頭幽默。他的幽默,不是獎門人及好多搞笑藝人(那種層次)的幽默,而是一個人體察了世間種種荒謬後,再用更荒謬方式呈現出來,把荒謬推演成合理的荒謬——Yes,就是最高境界的講反話,先令你笑,笑這個世界的荒謬;再喊,喊這個世界居然能夠容許/忍這麼荒謬。(至於麗芸口中的Treegun式反話,只會令我高呼:Collect Skin啦!)
後來,洋蔥頭開始主動述說他本人:他夾band的歲月,他美國留學的往事、他從事廣告業的野蠻生涯、他對家姐妹妹家人的情、他對他睇唔過眼人和事的暗寸和明寸。
我認識的洋蔥頭,稱呼自己為強伯,傻強扶弱,情迷同師奶碌地沙。我愛他的真與誠。
十年後,香港冇嘢叻,唯獨在「弄虛作假」這四隻字上持續進步。十年後,這一個夜,想起洋蔥頭,很懷念林振強這一個人。
月巴氏 - 月巴氏 秋高氣爽,正是郊遊的好時光。 2013年11月27日
1 :
GS(14)@2013-11-30 13:38:43http://www.am730.com.hk/column-183374
這是我人生中第七次寫呢句嘢。過去六次,分別寫在小學一至六年級的作文功課。其實準確一點應該咁寫:秋高氣爽,正是BBQ的好時光。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我承認,我唔識透爐。
在高登看到一篇分享文「[毒到出煙]一個人BBQ分享」,我遙遠的BBQ回憶忽然湧番出來。
孤單的我試過一個人放題一個人buffet一個人打邊邊,但真的未夠膽去一人BBQ——不論是室內還是室外。
室內BBQ,我驚慘變燒炭死於非命。
室外BBQ,嘩太型了吧。偏偏世人不會欣賞和明白這一種型。
其實引致我不能一人BBQ的最主要原因是:唔識透爐。
真的,由三年班第一鑊秋季旅行至今,我都未能成功透著一個完美或不完美的爐。我甚至開始懷疑,不是炭精同我過唔去,就是啲死鬼炭同我有仇。
所以每次跟同學去親BBQ我能夠做的就只是:撥火。當同學既優雅而又不慌不忙地搭好啲炭,我就拎住報紙死命地撥撥撥。但女同學只會欣賞那個優雅而又不慌不忙的同學,而不是身水身汗的我。
既然付出的汗水和手力不能換來女同學垂青,我變得自暴自棄,每次秋季旅行當同學在透爐,我便袖手旁觀——但更多時候,是被指喝拎啲燒烤叉,去插沙。Well,大家都應該知道洗燒烤叉是要先插沙再用清水洗吧。
難忘那10條腸仔交織而成的美味
人生中有幾次BBQ,我化灰好記得。
1.小三嗰次。我讀的那間小學(位處牛頭角下邨,早已灰飛煙滅),規定小一和小二生不准BBQ——BBQ恍如一種象徵成長的儀式、祭典,於是一班同學都好想快啲順利升上三年級。直至終於等到了小三秋季旅行,我們五、六個同學隆重其事從長計議地分工,你買炭和炭精,我買紅腸和腸仔(我是燒腸達人),佢買雞翼豬扒……然後,到達現場,才發覺透爐原來比考試仲難。
2.小五嗰次。咁記得,是因為地點——(我本人認為)人生必到香港郊野公園No.1的大澳門。那天燒過甚麼?不記得了,只記得大家匆匆忙忙燒完腸與丸和若干隻雞翼後,便衝到那個對住海天一色的大斜坡,放風箏!放到累了,便攤在那個翠綠色斜坡傾偈吹風。我可以大膽講,瞓喺草地眼前只有一片藍天及幾朵雲,感覺就是,無與倫比的正(去camp的晚上望住成天星星,同樣地正)。咁多年來,我只是去過一次大澳門,但當日的藍天,還存在於我腦裡的硬體,不會delete。
3.中三暑假。大嶼山南山營地——有同學話嗰度好靚好想去喎,於是一行二十人便為了滿足同學的個人願望,由梅窩碼頭出發,在烈日下,又越過高山又越過谷,行行行行行行足45分鐘,終於行到那個傳說中的南山營地——那一天我燒俾自己食的10條香腸,應該是成世人最美味的10條。至於你問我南山營地靚唔靚?我實會話靚,如果唔係,都唔會在中四暑假冒住中暑危險再去一次。
親自透爐是很重要的事!
突然很想知道現在學生去秋季旅行仲會唔會(或准唔准)BBQ,於是不斷問人。
得來的答案是:中學生大致上都容許BBQ;小學生呢,視乎年級,基本上,只有六年級先准……
我好記得一個畫面。在小三旅行首次透爐期間,阿sir袖手旁觀,當我們不停用目光向他發放求救訊號時,他keep住袖手旁觀。
識唔識透爐其實無關宏旨,反正第日見工時,老闆不會問你透爐經驗,而擅長透爐也不見得會成為一樣社會認可的成就,但重點是:他的冷漠,原來是為了讓我們從錯誤中學習,學習怎樣親力親為兼獨立地完成一件事——即使只是透爐這麼一件小事。
有朝一日香港或許會冇晒郊野公園,BBQ變成存在於TBB劇結局裡的都市傳說。香港的秋和冬季,只容得下百貨公司感謝祭。
浪漫月巴睇舊戲 - 月巴氏 一個慘不忍睹的城市,四個特警 2013年11月29日
1 :
GS(14)@2013-11-30 13:39:19http://www.am730.com.hk/column-183937
係老友都知我是李子雄粉絲——假的。但我的確鍾意睇李子雄做戲。首次睇佢,自然是《英雄本色》那個陰險(得來收收埋埋的出類拔萃)死奸仔。陰險和死奸仔不難演,TBB一眾小生只要摵吓堂眉都應付到,但收收埋埋 & 出類拔萃,呢下難。
杜琪峯首部現代城市警匪片
李子雄憑那個陰險(得來收收埋埋的出類拔萃)死奸仔跑出後,好彩沒有被安排keep住奸落去——即使奸角還是走唔甩,但依然被安排演繹不同類型個性造型的角色。像《城市特警》裡的他,就是一個沉鬱冷靜總督察。
但我不是為了欣賞李子雄沉鬱冷靜演出而睇這部1988年的戲,而是為了杜琪峯。
純計電影。1988年前的杜琪峯,只拍過《碧水寒山奪命金》、《開心鬼撞鬼》和《七年之癢》,一部古裝武俠兩部喜劇,《城市特警》是他首部有份執導的現代警匪電影——這部戲還有另一個導演,金揚樺。
這是公司給予當年的杜琪峯一個機會,去試拍這類題材。如果你想在《城市特警》找尋一點「杜Sir簽名式風格」的話,基本上,是完全搵唔到的。
打到開巷慘無人道
《城市特警》好唔好睇?好難答。事實是有人視為一部完全非理性的廢片,亦有人覺得那種非理性,好cult。
1.就像那年代大部分警匪片,其實就是動作片——所謂動作,包含了拳腳交加和槍戰,如果有budget就加埋飛車和爆破啦——《城市特警》有齊以上各項,而且是由頭到尾打到開巷。
2.有兩場最精彩:A.醫院大混戰——壞人頭目為殺死對自己不利的證人,以喬裝 + 潛入方式殺進醫院,成功殺死證人後卻被李子雄得力助手郭追悉破,雙方展開大型攻防槍戰,只能說一句:傷亡慘重。這場戲令我想起幾年後吳宇森《辣手神探》,最後一場超巨型混戰也是發生在醫院,而咁啱兩部戲的動作指導都是郭追。B.Lift糟摸黑槍戰——壞人嘍囉搭Lift走佬,郭追熄了大廈總掣令Lift停低,然後李子雄和手下攻入Lift槽,但你點會諗到一個連名都冇的壞人嘍囉,竟然會未雨綢繆到隨身帶備夜視鏡(即Tom Clancy原作遊戲《Splinter Cell》Sam Fisher長期戴住嗰種)!這一場,未見誇張的駁火,雙方純在鬥智——無奈聰明的壞人嘍囉最後都要死,死相慘無人道。
3.慘無人道。有兩個角色的死法我呢世都銘記於心。A.壞人嘍囉甲:在逃避警方追捕時,被李子雄架車撞出天橋,飛落下面一條馬路,臨落地再被另一架車撞,撞完後再被一架車高速輾過,然後鏡頭影住一大pat血潑在馬路邊。這麼一個面目模糊不左右劇情的壞人嘍囉甲,其實是否需要這麼一個慘烈兼冗長的死法?——完全不需要,但《城市特警》就是不嫌麻煩地拍俾你睇,我欣賞這種不嫌麻煩的態度。B.隱藏頭目:他是誰?不公開了。唯一可以說的是,以前成日聽人話邊個邊個俾人射到蜂巢咁,這名隱藏頭目最後真的變成了人形蜂巢,不過,I Love It,因為佢絕對死有餘辜。是的,對付真正的奸人,有時只有這種慘無人道慘不忍睹的死法才足以一洩心頭之恨。
4.連場動作經過設計,角色也有特別設計。李子雄是沉鬱型幹探,而為了凸顯他的沉鬱,身邊三個拍檔自然不能同樣玩沉鬱:郭追是絕對火爆型粗漢,但粗中有細愛錫年老阿媽;遠道來港幫手查案的吉隆坡幹探,長期戴黑超,狀甚冷酷,其實純為有型……不過佢是正義的。最後一個是典型菜鳥,做乜都廢廢哋嗰隻,但在事件中他成長了,到最後更成為破案關鍵,可惜……唉。
5.就像那年代港產片,戲裡存在不少擺到明「恐同」的設定,但奇在描寫郭追和吉隆坡幹探的惺惺相惜時,竟然有著濃厚同志味;其中一場,合力成功阻止了一場爆炸後,二人情深對望——直覺話俾我知是但一方好想咀對方。
6.OK咁究竟《城市特警》講乜?引用朱江一段對白:「摩洛托夫先生,香港仲有幾年就交收嘞,而家有好多人等住去做移民,佢哋好需要錢。只要我哋俾得起錢,唔好話運毒品吖,成個香港運去你祖家都得吖……我交咗嗰份名單俾你,上面係政府嗰啲重要人物,雖然係嘥啲錢,但係比起我哋嘅利潤,今次嘅投資只係雞碎咁多啫。」明晒啦。結局,李子雄說成功打擊了這個運毒管道,可惜始終得唔到那份神秘的名單。於是這班人得以繼續潛伏搵著數……
一部咁非理性的戲,一個理性的現世側寫。
2 :
GS(14)@2013-11-30 13:39:51info
浪漫月巴睇90s - 月巴氏 愛在深秋,個膊頭。 2016年01月22日
1 :
GS(14)@2016-01-24 23:05:40http://www.am730.com.hk/column-299291
一睇條題,係咪立即感到一份性感的詩意?
1.某一夜,我再次亂咁在YouTube搵舊歌聽。天意,竟然讓我唔覺意碌到去一首90年代舊歌,《海潮》。噢,一首好有畫面的舊歌。
2.你我之間任愛意沖淡,卻似今天遺忘浪漫~
3.就是這兩句副歌,令我立即遙想起一個畫面,畫面中一個身世悲苦但性格堅強過大把男人的女子,正在以slow motion的姿態走難(嚴格來說是導演正在用慢鏡來呈現這個走難女子的艱險),而因為是慢鏡,我清楚看到,該名走難中的女子件衫是,跌膊的。
4.這是一個刻在我腦袋多年的震撼畫面。
5.如果你(有幸或不幸地)同我差唔多大,應該睇過《火玫瑰》。說穿了,不外乎又是另一個恩怨情仇的故事,但編劇巧妙在借用了《長腿叔叔》的意念,劇中的長腿叔叔名叫Uncle Rain,由(仲未會因為見到某國國旗而異常激動的)溫兆倫飾演,而孤兒院的苦命女子,是溫碧霞……故事大概係咁啦:(件衫熱愛跌膊的)溫碧霞離開孤兒院後,終於知道當日是邊個害死自己一家,而呢個邊個咁啱就是溫兆倫老竇王偉,中間又再攝入溫兆倫細佬羅嘉良;(件衫熱愛跌膊的)溫碧霞為搜集王偉犯罪證據,假意同羅嘉良結婚,偏偏呢個羅嘉良遺傳了老竇的邪惡DNA,搞到已經好慘但又不失美艷動人(兼件衫熱愛跌膊)的溫碧霞更加慘,慘到流落戰火中的越柬邊境,(件衫)成日都要(跌膊)走難……願傾出心裡愛的溫兆倫遠赴當地營救,咁最後(件衫熱愛跌膊的)溫碧霞究竟報唔報到仇?而溫兆倫同(件衫熱愛跌膊的)溫碧霞又能否修成正果?好緊張呀~
6.Well,故事,問心,並不是甚麼劃時代巨獻,但因為一班演員,為故事add上大量value,王偉演技是毫無疑問的好,溫兆倫唔做奸仔做癡心男,一樣掂(喬立這角色也成為當年一個經典角色);至於羅嘉良,OK啦——但由始至終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海潮的化身,溫碧霞。(這裡要俾個credit想出「海潮」這名字的編劇,大佬吖點樣先可以諗到這麼一個浪漫的名字?)
7.溫碧霞早在80年代頭出道,在《靚妹仔》做配角,從未受過演技訓練的她,已相當自然地演繹了一個反叛少女應有的感覺,簡單來說就是:有實感。但當時大家更留意的是主角林碧琪。然後,溫碧霞繼續拍戲,就是再遇不上叫人難忘的角色(但這同當年香港電影情況有關,從來只會集中塑造男角。女角?靚就得),唯一難忘是關錦鵬《地下情》那個model,在香港盛世下keep住冷眼旁觀的美艷model。
8.直至1992年的《火玫瑰》,不得了。我清楚記得當年這齣劇所掀起的迴響係幾咁大,就好似我班同學,大家明明將要面臨主宰前途生命的中五會考,但我們還是拚命追劇,以方便討論——同女同學主要傾劇情,同男同學主要傾海潮,個膊頭。這絕對是很奇妙的一回事。古今中外美艷動人女星大把,最主流的自然是憑藉天賦美貌,更主流的是憑天賦美貌與身材,只有溫碧霞一人,是.靠.膊.頭(再配合埋那永恆微鬈的亮麗長髮),咁講,並不是話佢不夠靚或甚麼,而是溫碧霞強在能夠另闢蹊徑,達到一個肯定前無古人更加後無來者的「見膊如見人」之境!
9.一切,全靠《火玫瑰》。當時,還是電視強世,一齣成功的劇,足以讓出道超過十年、明sell嫵媚的溫碧霞成功進入尋常百姓家;而90年代初的主流女性形象,絕對是玉女,溫碧霞卻能在玉女淹沒的情況下,找到自己位置,奇妙。90年代的溫碧霞,也拍了(唯一一齣)三級片《驚變》,但嚴格來說,這比較似是一齣展示人性陰暗面的驚情片,一個嫵媚美艷(兼愛露膊的)女子,周旋在一個臭男人世界,唔算好好,叫做OK啦。但無論點,一個女演員能夠演繹一個事隔多年後人哋依然講得出名的角色,是極度難得的——尤其在香港,這個普遍不尊重、重視女演員的地方。
10.你對我說句也許是緣慳?這推測我早已慣~Sorry我又情不自禁忍唔住唱。
月巴氏~90年代,可能是我們最後的快樂時代。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浪漫月巴睇90s - 月巴氏 愛是永恆當所愛是里~~美 2016年02月05日
1 :
GS(14)@2016-02-09 02:59:57http://www.am730.com.hk/column-301329
如果你是永尾完治,你會揀赤名莉香還是關口里美?
1.在去年1月9日那篇「永遠的赤名莉香」,我曾問過這條問題。
2.基於時間迫切下星期又是拜年時,我決定將問題調校得較具新年氣氛:如果你是永尾完治,你會揀赤名莉香還是關口里美同你一齊拜年?
3.如果你帶莉香去親戚家拜年,你面對的情況可能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莉香隨時興之所至突然狠狠地咀你一啖——當你深感大時大節在姨媽姑姐面前被狠狠地咀唔多好意思吧,莉香卻不是咁諗,她堅持:真愛從來不分時間地點人物,所以不論任何時候任何場所以及在任何人等面前,她的愛都(應該)能夠無限制兼無限量地輸出——同時,她亦要求你咁做。
4.如果你帶里美去親戚家拜年,你面對的情況大概是:低羞著頭保持淺笑的里美keep住坐定定,面對姨媽姑姐的無聊問題(例如「幾時生番個馬騮仔吖?」,她依然是低羞著頭保持淺笑keep住坐定定,把發言權留給作為男人的你;就在你唔知點答之際,里美突然跪低,在親戚圍觀的情況下為你綁好甩咗的鞋帶……這也是愛的輸出,眾目睽睽得來夠晒低調含蓄(而又人人都能親睹)。
5.但無論帶邊個拜年,總之求神拜佛千祈唔好遇見三上。堪稱全世界男人公敵的三上,只會令你相形見絀……囉。
6.寫這篇前,我曾考慮翻炒一次電視版《東京愛的故事》,但最後,我冇咁做,有些感情我實在不想也不能夠再承受多一次(即使明明是虛構的)——但我還是(忍著淚)看了最後一集的最後10分鐘:莉香出走洛杉磯三年後,完治與(低羞著頭保持淺笑的)里美走在街上,期間里美發現完治甩鞋帶,便二話不說在大街大巷跪低為完治綁好,這時候,莉香突然出現在完治面前,兼擦身而過——其實莉香沒有看見完治(扮睇唔到定真係睇唔到?),是完治大聲嗌她,她才停下腳步。時間啱啱好,里美為完治綁好鞋帶了,企番起身,嘩面前的不就是(那個曾經同我爭仔的臭貨)莉香?但她依然低羞著頭保持淺笑,只笑說自己想去第二度行吓,擺明製造機會讓二人相聚一刻(我心地差,始終認為這是里美費事眼冤但又要懶大方的舉動)。
7.如果你有睇原著漫畫,應該知道完治和莉香根本沒有遇上,完治遇上的只是一個乍看貌似莉香的人。論處理,漫畫版的留白自然更有餘韻,電視版的偶遇再聚其實OK俗套,但由於飾演莉香的是鈴木保奈美,我極度願意接受這個OK俗套的結局處理。
8.回看,《東京愛的故事》並沒有甚麼驚天動地設定,不過是幾個住在鄉下由細玩到大的同學,長大後到東京搵食的故事,能夠令人永遠難忘,是柴門文對每一個角色的描寫入血入肉入埋骨,獨特得來兼具說服力;電視版的濃縮改編恰到好處,拍出了一份泡沫經濟下的都市感性,Yes,東京是構成整個故事的必備元素。而不能或缺的絕對是鈴木保奈美。她就是赤名莉香就是她。即使塵世間絕少男人能夠抵得住莉香這名「愛的100億能量戰士」的強攻,但都不介意望多兩眼鈴木保奈美,她把原著中的莉香完美化,收歛了她的缺點放大了她的優點。(鈴木保奈美演繹下的)莉香讓我們(呢班臭男人)明白到,如能在一生中遇上這麼一個女人才算不.枉.此.生——即使到最後我們揀的只會是(低羞著頭保持淺笑的)里美。里美這類人,才是在愛情上最挑通眼眉、搵到可持續發展之道的聰明人。
9.最後,要多謝當年的亞視。全靠當年亞視買入,才讓我在面對殘酷A-level前得以看到這一個東京愛的故事,認識到鈴木保奈美。然後,還有《101次求婚》、《愛情白皮書》推波助瀾,香港正式掀起了一片日劇風潮(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10.最後最後,要感謝小田和正獻上了一首《突然而來的愛情故事》。每當前奏響起,我便不期然遙想起90年代初的美,想起鈴木保奈美,美得令我眼濕濕。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90年代,可能是我們最後的快樂時代。
浪漫月巴睇90s - 月巴氏 古惑仔產生的歷史和社會原因,係乜? 2016年03月04日
1 :
GS(14)@2016-03-07 03:06:45http://www.am730.com.hk/column-304475
Well,不妨參考以下解說。
1.「一九五六年,石硤尾大火,香港政府為安置貧民,大量興建徙置區。隨著戰後一代迅速成長,數以萬計家庭生活在狹小單位中,加上父母為口奔馳,填鴨式教育又不完善,很多少年因此走上歧途,徙置區球場是他們發揮精力的英雄地,也是培養古惑仔的溫床。」我終於明白屋企人唔准我落樓下球場踢波的原因了。
2.上述原因可不是我作的,而是來自《古惑仔之人在江湖》一開波的字幕。
3.究竟有幾多觀眾有留心這段字幕?我不知道,只知道這一齣《人在江湖》(唔覺意兼成功地)把香港黑幫電影作了一個延續,或變奏——出嚟行的,不再像上世紀八十年代的Mark哥,大熱天時還西裝筆挺打晒呔外面再笠多件大褸,係唔係都雙槍持手,浪漫(及慢動作地)把無盡的子彈射向敵人身上兼且例不虛發……反而是:以窄身MK look,拎著老牛,在大街大巷或橫街窄巷,一刀一刀地劈。槍?在《人在江湖》我好似只見到一把槍,持有人是差人,用來在最尾射瓜大奸狗僆坤。江湖恩怨,最後由執法者埋單。
4.有些處理倒是不能話變就變的。無論是八十年代黑幫片抑或1996年《人在江湖》,盲嘅都會接收到一個訊息:即使出嚟行或行古惑,當中也有正義和不義之分,正義的古惑仔,有責任去剷除不義的同門。
5.邏輯真的是這樣嗎?不重要了,最重要是《人在江湖》在香港電影市道衰緊的1996年相當收得,然後,續集《猛龍過江》在兩個月後立即上映;再然後,第三集《隻手遮天》拍得慢咗啲——要等到三個月後才上映。
6.只需半年,浩南山雞與大飛,便成為了正義聯盟。正義在我手,永不低頭。
7.就像八十年代尾的賭片風潮&九十年代初的古裝武俠片狂潮,好快地,古惑仔成為了大家爭住拍的題材(當然,以古惑仔做主角的電影一直存在,九十年代初便有《天若有情》、《阿飛與阿基》、《都市情緣》等,分別只是沒有形成一股風潮)。《人在江湖》後,我記得的就有《龍虎砵蘭街》、《金榜題名》、《洪興十三妹》、《紅燈區》、《江湖大風暴》(還未計一些我唔記得的)……大家都在努力鬥快呈現另一個九十年代香港,一個從古惑仔/女視點出發的香港。但講堅,我冇睇晒——我冇能力睇晒。太多的刀光劍影,令我睇到身心疲累。
8.或許真的存在了一個辯證過程。當市場湧現了一大堆高舉古惑價值的電影後,自然會有一些質疑這種價值的「反古惑片」出現。像《旺角揸Fit人》。明刀明槍把僆坤變成叻君,再搵番吳鎮宇來演,借佢把口,描述一個人怎樣由大好青年被呃做古惑仔但不失善良點知被連環迫害最後變身成江湖大奸狗——Sorry,這不是事實之全部,甚至根本不是事實(不排除你未睇而有朝一日又可能會睇,不講真實劇情了)。《旺角揸Fit人》借敘事手法,完美示範了一次為古惑仔「塗脂抹粉」(叻君用語)的過程,暗寸(其實都好明寸的了)當時的正統古惑仔電影。到了《去吧!揸Fit人兵團》,主角甚至不是甚麼揸Fit人,而只是一個在人生中從來冇諗過揸Fit的馬伕、一個根本唔輪到佢揸Fit的CID,以及一個誤以為自己可憑一把刀殺出市區正式揸Fit的屯門古惑仔。三個小人物被牽連進一單(因小事而引發的)江湖大風暴,故事發生在一日一夜之間……有人可能嫌散亂,但我認為比《旺角揸Fit人》更好,有餘韻。
9.當然還有葉偉信《旺角風雲》,超低成本地交代了一個茶記侍應參與江湖的事前事後,到最後,英雄奸狗,不過是觀點與角度,江湖原來可以好虛無。
10.電影是否反映了現實?總有啲嘅,所以我們會看見《生化壽屍》的古惑仔根本冇劈過友,真正工作是賣老翻;金融風暴後的《收數王》,古惑仔甚至冇啖好食……關鍵時刻,道義(暫且)放兩旁,利字(長期)擺中間。講到尾,搵食啫。
90年代,可能是我們最後的快樂時代。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