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國務院派出多個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察組,分赴山西、廣東、重慶等省市開展專題調研,其中PPP項目落地情況是調研重點之一。有企業家感觸道:“現在很多PPP項目就是為國有企業‘量身定做’的,很少有民企參與的份兒,有的地方直接告知‘優先考慮國企’。”

每經記者 胡健
1~4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由去年底的10%略升至10.5%,其中,政府投資由去年底的9.5%猛增至20.6%,民間投資卻由10.1%“腰斬”至5.2%。
民間資本都去哪了?為什麽投資意願不高?5月下旬,國務院派出多個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查組,分赴山西、廣東、重慶等省市開展專題調研,其中PPP項目落地情況是調研重點之一。
正處在進行時的督查有不少鮮活聲音傳來,有企業家就頗有感觸地說:“現在很多PPP項目就是為國有企業‘量身定做’的,很少有民企參與的份兒,有的地方直接告知‘優先考慮國企’。”
前述企業家表示,“一方面因為國企能從銀行貸到更低成本的資金,另一方面政府也想避免引發道德風險質疑。我們申請過很多PPP項目,都被以各種理由拒絕了。”
大嶽咨詢總經理金永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當前財稅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是激發民間投資、開拓融資渠道的重要模式,各地政府要加快推進PPP模式,監督PPP項目落實。
●PPP成民間投資重要抓手
根據財政部PPP中心統計,截至2016年3月末,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入庫項目7721個,總投資87802.47億元。
但若以執行階段項目數與準備、采購、執行等3個階段項目數總和的比值計,入庫項目的落地率為21.7%。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財政部兩批示範項目中,數據顯示,入庫項目共232個,其中24個處於識別階段,93個處於準備階段,42個處於采購階段,73個處於執行階段,尚無項目進入移交階段。以執行階段項目數與準備、采購、執行等3個階段項目數總和的比值計,3月末示範項目落地率為35.1%。
盡管如此,但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資本都對PPP抱有相當的期待,一位財政部官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衡量一個PPP成功的標誌是看它整個生命周期是不是按照合同約定來提供了公共服務,公共產品,如果僅從施工來看,財政部示範項目總體進展率也是很高的。
他說,當前經濟形勢有下行壓力,財政收入緊張,而醫療、養老這些社會保障支出壓力巨大。“我們如果要更多的公共基礎設施服務和產品,為什麽不用事後付費的方式來保障市場上的資源去建設,去生產,去服務呢?”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表示,PPP項目能否切實落地,是扭轉民間投資增速下滑的關鍵所在。“PPP模式現在的狀態是方興未艾、前途無量,它的規模以後會越做越大,具體的操作模式有可能越來越豐富。”
多位專家和分析人士預計,近期督查組專項調研加上地方政府大力推薦,下半年有望迎來一波PPP項目落地高峰。
●民企感慨PPP也有“天花板”
在投資中,民間資本的“玻璃門”和“天花板”之說由來已久,PPP領域也同樣有這方面的苗頭。正如前述企業家所言,很多國企在PPP項目中占了先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3月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會上就提出,如何提高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的積極性是一個問題,比如收益率現在一般給出的是6%到8%,如果引入民營資本,市場融資成本都要達到這個水平,融資成本比較高,所以參與這個項目就沒有了積極性。
“PPP是全生命周期,民營資本比較擔心的是,和政府簽了一個合約,市長換了後,還能算數嗎?”王一鳴說。
金永祥表示,很多民間資本對PPP的熱情很高,也有很多項目已經落地,但相比國企而言,的確有些項目會讓民企望而卻步。
“這主要與項目本身有關,有些項目回報率比較低,但資金規模要求很大,民企在參與競標時,的確與國企存在起跑線差距。”金永祥說。
道德風險也是一個主要方面,一位地方政府人士就曾向記者表示,國企要更放心些,違約後果是我們不能不考慮的事情,有很多企業會擔心政府不履行承諾,但反過來講,長周期的運營項目,我們也怕企業由於一些原因,無法執行合同。
總被提到“吃小竈”的國企也的確在積極開拓PPP領域的生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采訪過多位基建和環保領域的國企負責人,他們都對PPP充滿期待。一位基建類國企負責人表示,經過長年的積累,我們無論在資本還是項目建設經驗上都完全具備參與PPP的能力。
●PPP領域立法已提上議程
除去民間資本參與PPP的隱形障礙,法律和人才也是PPP這個固投抓手的掣肘。王一鳴就提到,地方政府在實施PPP項目時,能力建設、知識儲備、人才積累似乎都還跟不上要求。
財政部還曾在去年發出“征集令”,建立PPP專業咨詢服務機構庫,供有需要的PPP相關方參考。
在立法方面,5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主要負責人帶隊,會同財政部有關司局負責同誌走訪湖北省有關全國人大代表,就加快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領域立法的議案聽取代表意見。
發改委法規司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在立法過程中積極研究采納代表建議,並就立法情況繼續加強與代表的溝通,爭取今年第三季度將立法草案上報國務院。
金永祥認為,對社會資本來說,與政府合作的不確定性是參與特許經營的最大阻礙。
“在許多領域中,政府既扮演‘裁判員’又扮演‘運動員’,這讓很多社會資本擔憂在參與特許經營過程中無法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利益。我們希望通過法律的完善能解決社會資本和政府之間的契約精神,實現各方利益的平衡。”金永祥說。
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孫曉霞年初也表示,推廣運用PPP既涉及理念、觀念的轉變,又涉及體制機制的變革,本身就是一個難活細活。從相關國家經驗看,建立PPP制度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以後還要面臨優化法律環境,還要對假PPP進行糾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