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記者觀察】讓商業不再邪惡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235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創業者解決的是生存和賺更多錢的問題,到2000年前後,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更多是在考慮以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儘可能去乾淨地賺錢。

又十年過去了,一個新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年輕創業者,所創之業,已不僅是一門生意,而是一份有價值觀的事業。

也許不那麼賺錢,但他們不在乎,甚至有些反感那種惡狠狠賺錢的姿態。

這個群體特徵鮮明。這些年輕的創業者們,大多出生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成長在不那麼短缺、民間日漸殷實的年代,受過良好的教育,其中很多人都接受過海外教育。

如果從年齡劃分,這一撥的創業者,恰好是1980年代初那撥創業者的子女輩,他們所擁有的寬裕的、足夠支撐他們去尋求社會價值而不僅是商業價值的成長背景,是父輩們所缺失的,但也是父輩們所創造的。

這些新一代的創業者們所選擇的事業模式,目前都看不出能迅速上市然後一秒鐘變億萬富翁的可能性。

張安定創辦「青年志」的一個動因,就是不想重複大公司那種很「資本主義」的狀態。他想做一些更有社會價值的事情,所以做了青年文化實驗室等和賺錢無關卻耗費大量精力的項目。

「新單位」和「點名時間」的出現背景則有些相似,創始人都活躍在創意、藝術這類注定不那麼掙錢的領域。他們都強調自己做的事情,不是服務那些有「錢景」的領域。

事實上,這也不是一個掙大錢的生意。「新單位」今年已經收支打平,但這是以三位創始人「拿比上海最低工資標準還不如的薪水」作為代價,他們需要各自 接些兼職來補貼生活。以他們的教育和職業背景,在上海找份體面而高薪的工作並不困難,但他們互相鼓勵「堅持下去,免得以後後悔」。

「新單位」接觸過很多投資人,但屢屢受阻於財務前景。

「輕年計劃」裡,窮游網市場總監張哲瑞同樣強調,這不是公司的品牌營銷活動,這不是一個商業導向項目。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則把這件事定義為「有情懷」的事。

因為從事調研工作,張安定和上述諸多公司創始人都相熟。他很感慨:上一代人,很多是先賺錢,再成立基金會來實現社會價值,這過程中兩者往往互相矛盾。但到了這代人,可以把過去的矛盾放在一起,從創業時起就注重社會價值,這也是現今社會變革的大趨勢。

「我們每天喝著問題牛奶,這都是商業化過度利益驅動的結果,是商業的邪惡力量。」張安定說,「我們要做的是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情,按自己的方式、和認同我們的人一起慢慢成長,讓商業成為一種正向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06

什麼是邪惡基金的護城河? sitem00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0047e0102e8if.html
熟悉美股的朋友都知道,美股長線冠軍是生產「萬寶路」香煙的菲利普莫爾斯公司,其長期復合成長率幾乎追平巴菲特的投資收益率。
而在中國,經常成為眾人靶子的白酒股,從長期收益而言是A股少見的常勝將軍。

香煙的危害人人都知道,不需要多說。白酒促進腐敗,傷害身體,製造車禍,糟蹋糧食,也完全可以說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問題是,生產這些東西的企業賺得不亦樂乎,國家收稅收得盆滿缽滿,重倉長期持有這些股票的朋友富得流油,而深受這些產品「毒害」的消費者,樂此不疲。

人性是有很多劣根性的。於是,一些專門投資這些針對人類劣根性的產品的公司的基金--邪惡基金,就出現了。他們知道人類有貪婪和不勞而獲的慾望,所以他們投資賭場集團。他們知道人類成癮後不能自拔,所以投資煙酒。他們知道人類熱衷暴力和破壞,所以他們投資軍火集團。他們知道人類有永遠滿足不了的虛榮心,所以他們投資奢侈品公司。

從歷史統計來說,邪惡基金的投資收益率相當不錯,據說擊敗了指數和站在其對立面的「道德基金」--一種專門投資人類正向事業,例如醫藥,教育等等產業的基金。

我覺得從根本來說,投資與慈善顯然不同,投資謀求的本來就是一種私利回報--當然也有道德前提,那就是遵守法律法規。我本人是反對太過寬泛的用所謂道德去約束投資這樣一種謀求私利的行為的。如果最宏觀的說,人類的任何生存繁衍本身就是地球其他生物的災難,其生活空間必然被人類擠壓。採油,挖煤,伐林,造鋼筋混凝土建築,都是對地球的一種傷害。可樂傷胃,巧克力蛀牙,牛仔褲殺精子。投資不應該背負太多超道德規範。

企業的產品或者服務,最終都是服務於人類,滿足人類的慾望和需求,這些裡面自然有比較正向和負面的區別,但是其本質是不變的。如果能夠認識到人類本身並不完美而且充滿矛盾,負面慾望一樣是人類的基本慾望,人類滿足不了負面慾望一樣會空虛落寞痛苦,也許就能更以「存在即合理」的眼光來看邪惡基金了。這些都是人性的本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09

是糧荒救世主 還是生技邪惡帝國?基改農業霸主孟山都的愛恨情仇

2013-07-08  TWM
 
 

 

全世界最大的農業科技公司孟山都,到底是救世主,還是魔鬼?為什麼過去幾個月,孟山都再度成為全球媒體的焦點,咒罵與榮耀、衝突與尊崇同時齊集一身?

撰文‧乾隆來

今年五月二十五日,由美國猶他州的家庭主婦卡妮在臉書發起的「反孟山都遊行」(March Against Monsanto) 在全球五十二個國家、四百三十六個城市同步發起遊行,抗議孟山都無止境地發展基因改造食品。

正如同英特爾的晶片植入所有個人電腦的心臟,孟山都在基改農作物具有無可挑戰的壟斷地位。

從印度到阿根廷、從美國到澳洲,全球各地的農夫種植基改大豆、玉米等作物,都必須向孟山都購買種子,農產品盡是「孟山都inside」。

孟山都也是美國華盛頓政界最重要的金主之一,政商結合的遊說能力所向披靡。左手壟斷農業科技,右手又深入國會殿堂的孟山都,被示威人士形容為「邪惡帝國的代表」。

獲世界糧食獎 引起譁然猶他州家庭主婦卡妮發起「反孟山都遊行」的導火線,是去年十一月未能通過的加州《第三十七號提案》,提案要求所有基改作物都必須標示清楚,而且在食品標籤上不能出現「自然」(Natural)的字眼。不過,加州一千二百多萬選民公投的結果,超過五成認為不需要特別標示基改食品。這是反對基改運動者的重大挫敗,卡妮於是擴大訴求對象,在臉書上號召全世界的消費者,發起全球性的反基改運動。

「反孟山都遊行」的主辦單位宣稱,五月二十五日的遊行吸引了「二十萬至二百萬人」參加。在台灣,由逢甲大學外籍學生杜穎(Chris Duxbury)發起,參加的民眾僅有二十四人。杜穎說:「與世界各國相比,台灣可能是對基改作物最缺乏警覺性的國家。」台灣消費者大量食用的豆漿、豆腐等黃豆製品,大量採用基改黃豆製成,但是台灣消費者毫無警覺。

反孟山都的全球大遊行熱度未退,在食品界具有高度聲望的世界糧食獎(World Food Prize)在六月二十日宣布,今年的桂冠將會頒發給孟山都的技術長福瑞里,以及另外兩位比利時、美國的農業科學家,表彰三位得獎人在基改技術上的卓越貢獻。

世界糧食獎由一九七○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柏洛格創設,柏洛格在二○○九年過世,生前是一位被尊稱為「綠色革命之父」的農業經濟學家,在全球農業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一九八六年設立的世界糧食獎,是全球農業界的最高榮譽。二十七年來,世界糧食獎第一次將獎項頒給基改的農業工程師,由孟山都的技術長獲獎,更是對基改科技的最高肯定。得獎名單公布之後,自然又引起一陣譁然,批評者說孟山都幾年前對世界糧食獎捐助五百萬美元,主辦單位背棄了已經過世的柏洛格所堅持的理念等。

不料,世界糧食獎的光環才剛剛照耀孟山都,卻又發生一起神祕的事件。在美國奧勒岡州的一處農田,赫然發現了孟山都已經放棄九年的基改小麥。基改小麥「重出江湖」的新聞揭露之後,立刻引發日本、韓國等國家,宣布對美國進口小麥加強檢驗,嚴防基改小麥偷渡。

「基改小麥」是極為敏感的名詞,雖然幾乎所有農產品都有研究單位正在進行基改研究,但是真正獲得政府批准、大量商品化種植的基改作物,都集中在玉米、黃豆、棉花及油菜籽等「副食品」或「飼料」。對於小麥、大麥、稻米等人類主食,各國政府仍然有所顧忌。

在「反孟山都大遊行」與「世界糧食獎」兩個極端事件的衝突下,突然冒出基改小麥重出江湖的消息,凸顯了基改作物正反兩方對決已經升高到沸點。卡妮與綠色和平組織大罵孟山都,而孟山都也立刻以強大火力回擊,指稱這個出現基改小麥的農場,「小麥不均勻分布、完全不是正常的耕種行為,公司強烈懷疑是反基改運動者的栽贓事件。」其實,在正反兩方近月以來對峙火熱之前,三月時,孟山都也曾在中國引起一陣騷動。

今年三月,中國中央電視台一則標題為:「研究指孟山都轉基因玉米可能致癌(大陸稱基因改造為「轉基因」)」的新聞,引述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祕書長王小語的指控:「轉基因與腫瘤高度相關」。

中央電視台代表了國家與黨的政策態度,這則新聞播出後自然引起軒然大波,孟山都的中國公司立刻透過所有管道抗議這則報導,指出「王小語是一個從未受過任何醫學訓練、不懂得任何腫瘤知識的醫盲」。

十五年內 基改種子席捲全球王小語事件來來回回鬥爭了好幾回合,北京政府終於確定了一個宣傳口徑,就是中央電視台、新華社等媒體,對於基改議題「不鼓勵、不宣傳、不闢謠」;接著在六月二十一日,也就是「世界糧食獎」宣布的當天,同樣由中央電視台做出報導,表示王小語的致癌觀點缺乏科學支持,他之所以發出指控,主要出發點是為了保護黑龍江的大豆種植農戶。

中央電視台這次的報導點出了一個真相,由於基改農作物競爭力太強,打敗了傳統的農產品,各國的農夫被迫放棄傳統耕種方法,向唯一的種子供應商孟山都購買基改種子。中國種植的棉花,已經有高達九成是基改棉花,還在進行「基改vs.傳統」之戰,對抗的是黃豆(大豆)與玉米。

中國從一九九七年開始進口基改大豆,當年進口不到三百萬噸,但是到了去年已經增加二十倍,到達將近六千萬噸了。

一切爭議,都要歸咎於基改作物「革命性」的科技突破。傳統的棉花長期遭受蟲害,棉農改種孟山都提供的抗蟲基改棉花後,就再也不怕蟲害的侵擾。

孟山都的基改玉米,不怕除草劑、不怕蟲害,且長得又大又肥。美國、印度、阿根廷、南非的農夫使用孟山都的基改種子種植,收成增加、成本降低,而且栽植時間短,於是在短短十五年的時間之內,孟山都種子席捲全球,並且把種植傳統作物的農夫(例如黑龍江的黃豆)打趴在地。

宣稱提高產能 餵飽更多人孟山都研發基改作物的目的是大幅提升農夫的生產力。一九八○年代,每一位農民生產的作物可以餵飽二十五人,到了二○一○年,一位農民的產能已經可以餵飽一三○人,三十年之間農業生產效率提升了五倍,而在未來三十年,農夫的生產效能還要再翻一倍。

孟山都能夠取得市場獨占的地位,原因是在所有的農業、化學公司當中,只有孟山都完全專注農業與基改技術的發展。

一九八三年,孟山都領先所有公司,宣布成功對植物細胞進行基因重組。

一九九六年,孟山都領先所有對手,獲得美國政府核准,正式進行基改種子的商業銷售,並且開始進行五年的全面重組計畫,將原有的化工事業分拆,成為一家完全專注於農業生物科技的公司。

孟山都執行長休葛蘭(Hugh Grant),更是孟山都專注基改的代表性人物。這位與英國明星同名的執行長,今年才五十五歲,從一九八一年加入孟山都,至今已經三十二年,且早在四十五歲就坐上執行長大位,並且率領公司多次獲得《財星》、《霸榮》等雜誌評選為最受尊敬的公司等。

休葛蘭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學習生物科技,一九九一年進入孟山都的密蘇里總部負責農業策略,並派駐印度三年,親身了解亞洲農業的實務運作;之後,他參與分拆化工部門,並且在○三年擔任孟山都執行長。

休葛蘭就是基改作物的代言人,孟山都在他領導下,每年投注十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三百億元在農產品研發,超越許多國家的農業研發預算。孟山都的研究中心有三千五百位研究員,其中四分之一擁有博士學位。在每年三百億元的研究經費中,二分之一都投注在基改。

對於綠色和平組織、有機農業團體及卡妮這樣的反孟山都聯盟,休葛蘭也有滿腹怨言。他多次在研討會、媒體訪問中表達,「要餵飽幾十億人口的肚子,基因改造農作物是唯一的道路,我們努力提升農夫產能,減少對水資源的消耗,並且提供大量、低成本、高產出的解決方案。」休葛蘭堅信,「退回人類原始狀態」的有機農業,無法大量產出,而且價格昂貴、只有都市富有階層才能夠負擔,不可能應用到印度、非洲、中國等貧窮人口眾多的國家。

休葛蘭在接受「彭博資訊」專訪時,高調斥責反孟山都團體是「反向精英主義者」(reverse elitism),「他們滿足於自己的意識形態,根本不關心第三世界國家窮人的溫飽問題。」休葛蘭舉印度的例子指出,印度棉花田的耕作者幾乎都是女性,使用傳統的農作法,一天必須工作十四小時,每天還要利用農耕空檔奔波烹煮全家三餐,而孟山都的基改棉花能讓印度的婦女減少工作時間,促進家庭溫暖,更能改善印度婦女的健康,「我們才是真正關心地球資源,關心第三世界貧窮的家庭,我們真正站在他們身邊。」「基改食品並不比傳統食品危險」是科學界的共識,但是,基因改造畢竟是扭曲了上帝的手,孟山都到底是造福人類的救世主?還是打開潘朵拉寶盒的魔鬼?爭議,還將繼續下去。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孟山都 Monsanto

成立時間:1901年

創辦人:約翰‧奎恩伊(John Francis Queeny)CEO:休‧葛蘭(Hugh Grant)員工人數:約21400人主要產品:穀物種子、除草劑、農藥2012年度營收:135億美元2012年度每股盈餘:3.7美元全球四大基因改造農作物 單位:%

黃豆 玉米 棉花 油菜

全球

基因改造率 60% 50% 70% 20% 在基改大國產量的占比 美國約93% 阿根廷99% 美 國90%

阿根廷 85%

南 非 63% 美國93%

印度90%

中國60% 加拿大 95%

阿根廷 95%

澳 洲 80%

孟山都是爭議核心

2013年基因改造食品重大爭議事件農產品基因改造,不是單純的健康爭議,還具有「市井小民vs.跨國企業」、「有機農業vs.食品大廠」、「第三世界農民vs.美國企業」、「中國vs.美國」等政治、社會、國際議題。

日期 事件 孟山都回應

3月9日 中國中央電視台報導孟山都基改玉米恐致癌。 發言者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祕書長王小語不懂任何腫瘤知識。

5月25日 全球52國同步舉辦「反孟山都遊行」,反對基改食物。 精英分子用昂貴價格購買有機食品,卻不顧第三世界數十億貧窮人民的溫飽需求。

5月29日 美國發現基改小麥,導致日本和韓國宣布暫停進口部分美國小麥。 懷疑是反對基改者進入這處農田,撒下基因改造小麥種子。

6月20日 世界糧食獎成立27年來,首度頒給基改科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941

APP推廣的八大「邪惡」方法?做好產品才是王道!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1/144283.html

第一種:刷榜

刷榜曝光於2010年底,可能之前已經很火,後期這個話題遭到大量的行業媒體曝光。當時著名的曝光事件是據說人人的作弊器忘記關閉,結果刷的流量超過了雅虎。刷榜在行業是非常火爆的,但是對行業之外的人來說,還是有些迷茫。所謂刷榜就在App Store 上下載假的自家App的方式,以獲得排名靠前的機會,從而獲得真正的用戶。這個和當年SP的自消費業務類似。刷榜的前期主要是刷App Store,後來蘋果不斷的修改排行算法,導致刷榜的成本不斷高漲。當前的刷榜已經擴散到安卓渠道,主要原因是由於渠道集中化和APP的增長,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國內的前十安卓渠道也被成為刷榜的目標。刷榜破壞了應用商店的排行機制,讓眾多應用商店的運營者們「痛苦不堪」。最痛苦的莫過於App Store的人,算法被不停的破解,要每天不停的修改算法。同時刷榜也讓那些刷榜機構賺的缽滿盆滿,不過能刷得起榜的除了土豪還是土豪,開發者依舊望塵莫及,只能望洋興嘆。

第二種:積分牆

如果說第一種方法是針對流量平台,那麼這個第二種方式就是針對用戶了,國內的上百個廣告聯盟為了推廣廣告主的APP,不得不用更加有才的方法刺激用戶下載他們的APP,這個就是積分牆,那些加了積分牆的APP,用戶在使用時候遇到關卡時不得不點擊彈出的積分牆下載APP才能獲得更好的「復活」機會,當然積分牆也在超前發展,之前的積分牆是累積積分,換禮品,現在的積分牆都是直接送錢了。只從蘋果嚴厲打擊刷榜之後,大家老實了一些,所以積分牆成了沖榜的第二種手段,相比第一種,積分牆的用戶還是非常真實的,只不過活躍度低了點。

第三種:刷評論

刷評論這個事之前還不是很知道,後來看了《flAppy bird》火了之後,眾多的APP開發者忽然發現,原來刷評論也能沖上App Store排行榜,於是,各家的刷榜機器再次啟動,刷評論,結果上週看到一篇文章說到,蘋果處罰了一家APP,刪除了四萬條評論。想像下蘋果榜單的運營者一定非常煩惱,每天為了保持正常的排名,天天和這些作弊者們鬥爭。為了App Store,為了下載量,針對App Store,各個行業推廣者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第四種:製造換殼App引流

這個是最新發現的,App Store對於最新上架的APP有一段時間的曝光機會,為新的APP能帶來一些原始流量,也是App Store對新APP的扶持手段,不過這個手段貌似被很多不壞好意的開發者發現了,他們開發一個APP,提交上線後,把自家的APP換個皮,起個名字,再提交一次,不停的換皮,改名,於是,每一次短暫的曝光機會都能帶來一些流量,這樣每個APP都加入同一個APP的廣告,那麼就相當於從App Store引流了。我只想說,太有才了。

第五種:盜版山寨App引流

相比第四種方法,第五種方法是非常不道德的,山寨或者盜版他人的APP,然後加入廣告,上傳到第三方應用商店,賺流量賺錢,一些中小廣告聯盟,沒有開發者做他們的廣告,他們就山寨盜版他人的APP,放上廣告,引流賺錢。他們流水線一樣,批量盜版上百個APP,加入上百個廣告,正所謂積少成多,總能轉到流量,要麼引流到自己的APP上,要麼賣廣告賺錢,當然這個也算是APP的一種推廣手段,如果有一天你下載到帶廣告的新浪微博,微信,QQ之類話,那一定不是真的。

第六種:默認安裝

每天一開Q,經常能看到群裡,靜默渠道,量大,我在想有多少的用戶中招啊。所謂默認安裝就是,你半夜睡覺的時候,你的手機突然下載了很多App。然後自動打開,自動聯網,然後自動卸載,第二天醒來還和以前一模一樣。只不過,月初沒有過幾天流量耗盡了。這個和當初SP的暗扣真是沒有什麼區別。關鍵是SP的暗扣還能查到誰家扣的錢,靜默的話。你根本不知道是手機上那個App干的壞事,靜默的發生大多是因為手機權限被root後。一些APP取得了手機的最高級權限,然後就開始半夜幹活了。不過,據說一些帶PUSH功能的APP也可以直接在手機上安裝App,這個就和木馬一樣。所以告誡各位看客,沒事別亂root手機,當然也有三流的手機廠商為了錢預置一些可以靜默的APP在自己的手機裡,這個是一條道都是黑的。不過,如果運營商看到這個方法的估計會很喜歡,賣流量都賣發了。所以,請大家到正規的網站上,下載正規的APP,別輕易root手機。

第七種:病毒App引流

第七種APP推廣方式和第六種基本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危害性更大一些。拿一些知名APP做成病毒,控制無數的手機,就像控制著千軍萬馬。一個指令下去,幾十萬的APP都在下載你的APP,你的APP流量自然就上漲了。

第八種:無數二手手機刷流量

上次有人微信上曝光,某人用了很多二手手機刷流量的事件,結果很快被刪除了。由此可以看見使用大批量的二手手機刷APP也是一種生意,一方面數據是真的,一方面還可以控制活躍度。現在的廣告主不僅要求激活,還要求活躍度,這給推廣APP的那些渠道商不小的壓力。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通過上千部自動下載,自動激活,也能造就很多活躍用戶。

最後,說說筆者的一些感悟,現在很多做APP創業的,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為了夢想的,真正為了夢想的那是雷軍,不要KPI,是周鴻禕,為了產品,他們這些人才是真正的為了夢想,而這些APP創業者是為了什麼呢?一方面是為了投資,盡快拿到大量的數據得到投資,一方面是為了賺錢,還有無數的投資者也是為了賺錢,投資一個產品就想盡快IPO套現,透過那些APP的界面,和他們的方式,能看到APP背後「人」的無盡的貪慾,產品的泡沫和資本的泡沫正蔓延著整個行業,很多APP終究只是曇花一現,當繁華落後,只有真正做產品的人才會獲得成功和夢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47

揭密!可樂帝國的邪惡崛起史

2015-09-14  TCW

你知道嗎?可口可樂為了五百億美元年營業額,耗竭全球近四分之一人口用水量,有些地區可以拿來止渴的東西,不是水,竟是可樂。

有軍隊幫忙鋪路,可口

可樂進軍國際的新時代

於是展開。

一九八。年代中期,美國開始出現一種觀念:瓶裝水很適合用來取代品質不好的公共供水系統。美國國內的公共水源供應逐漸衰敗,一九八六年,全國各地的市政府債務總計超過一千六百四十億美元,政府沒有足夠的錢可支付亟須改善的給水基礎建設。

借力政府無能

可樂公司賣水,暴利20萬倍政府不管,使可口可樂相信自己有機會「承擔起新的責任一,開始推動救濟計畫,大肆宣傳可口可樂裝瓶廠過濾系統的優越性。宣傳表示:設備最好、能夠解決大眾用水需求的,是私人產業,而不是政府。

這不是可口可樂第一次嘗試的行銷手法。一九六〇年,一家煉油廠的污染物外洩,流入紐奧良水源,當地可口可樂裝瓶廠帶著一隊水槽車到六十英里外的泉水,以每小時四千加侖的速度抽水,運回城市。

該裝瓶廠在媒體上大肆宣

傳,聲稱可口可樂具有取代城市供水的價值。其中一則廣告更疾呼:「現在紐奧良的水喝起來怪怪的?就暍可口可樂吧!水喝起來沒有怪味,因為可口可樂只使用水 槽車汲取深泉水井所運來的水,以及鄰近可口可樂裝瓶廠的供水源。」美國人對市政管理者沒信心,所以暍更多可口可樂。一九六五年王一九八二年問,美國人平均 自來水用量從二百六十九公升,降到一百七十八公升,越來越多消費者轉向無酒精飲料公司尋求用水。

到了一九八六年,可口可樂可以歡欣鼓舞的說:「現在,美國民眾喝無酒精飲料的數量超過任何其他液體,甚至此自來水還多。」百事可樂當時的總裁暨執行長羅 傑.安理克(Roger Enrico)在同一年說:「現在暍汽水比倒一杯水或其他飲料更常見,因為無酒精飲料已變成美國人生活的一部分。」可口可樂了解到,民眾真的會購買由受信 任的品牌販售,並且重新包裝的公共自來水。

可是,公司內部批評聲浪認為這行不通。畢竟,人們可以不花一毛錢就從家裡的水龍頭取水,為什麼會想要花錢買水?

到了一九八〇年代末,按照先前經驗,這種想法似乎沒有那麼可笑了。可口可樂位於城鎮的裝瓶廠,如阿拉巴馬州的佩爾迪(Perdido)、密蘇里州的春田市(Springfield),都在城市供水危機發生時瘋狂組織大受歡迎的瓶裝水救濟活動。

銷售數字表現相當亮眼。北極星協會會長湯尼.克拉克(Tony Clarke)揭露,二〇〇〇年代晚期,可口可樂每公升購買市政府供水的費用,以及其販售每公升DaSani瓶裝水的費用,兩者之間差異甚鉅。根據克拉克 說法,二〇〇七年,可口可樂購買喬治亞州瑪麗埃塔的市政府供水時,一加侖只支付約〇.〇〇二美分,但一加侖的Dasani卻要價四.三五美元。換句話說, 在該城市,一加侖的DaSani瓶裝水比一加侖的當地市政府自來水貴了超過二十萬倍。

假稱製造就業

獲大筆資源,卻沒在地建設二十世紀末期,正當可口可樂試圖尋求美國聯邦政府援助建設海外裝瓶廠時,辯稱各國政府辜負人民,它們就是無法建造安全而乾淨的供水系統。

政府相信可口可樂的說辭。

到了一九九二年,海外私人投資公司得到親商的比爾.柯林頓政府支持,六年後,海外私人投資公司的預算就從一億美元增加到四十億美元。

一九九〇年,可口可樂取得海外私人投資公司的援助金,在史瓦濟蘭、俄羅斯、土耳其、巴貝多與奈及利亞建造裝瓶廠.這些都是大筆的合約。

一切看起來都十分美好,但仔細看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的合約內容,就會發現其中對於開發承諾的部分實在無比空虛。例如,奈及利亞裝瓶合約中,就有條附註,說 明這項計畫的「原始官方文件並未提供改善開發性建設的資訊」。海外私人投資公司提及,可口可樂主要的基礎建設貢獻,其實只是提供當地國家可飲用的瓶裝水。 海外私人投資公司給予的四千八百萬美元對可口可樂的銷售幫助很大,但對於奈及利亞粗劣的公共給水基礎建設品質卻沒有改善。

可口可樂因為這些供水計畫而備受讚譽,但真相是,可口可樂的這些計畫並沒有花費公司多少成本。以二〇一〇年來說,可口可樂五年來貢獻給水資源與發展聯盟的資金總共約一千五百萬美元,對於一家光是這一年的淨利就超過一百一十八億美元的公司而言,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這就是可口可樂資本主義的厲害之處。因為可口可樂沒有實質擁有許多經銷商,而且十分依賴外國當地中間商,就能宣稱自己是當地經濟的重要元素,是一家鼓勵許 多區域交易的公司,因此值得享有地方公共資源與自然資本。一旦讓可口可樂進駐當地後就難以驅逐,即使它在當地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因為毀了可口可樂就等於 毀了就業機會。

無論非洲、澳洲或墨西哥,可口可樂在二〇〇〇年代早期擴張,都揭露一個真相:可口可樂取用水源的地區,都是最不能犧牲珍貴水資源的地方。

耗竭藍色水脈

在最乾旱地方擴張銷售

如果公司打算販售更多的可樂,勢必需要更多的水,於是可口可樂便開始著手發掘世上僅剩的藍色金礦。二〇〇四年,公司投資超過一百五十萬美元創造一份電子地 圖,顯示全世界的水資源緊迫情形,協助可口可樂看出地球上水資源豐富與稀少的地區。當團隊終於用數據做出影像後,結果十分令人不安。簡單來說,可口可樂的 資料庫顯示,這個世界上許多人口密集的地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缺水危機。

儘管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狀

況,可口可樂還是持續在全世界各地的乾旱地區經營裝瓶事業。我們之所以會知道這件事,是因為現在有了可口可樂在二〇〇四年做出的那份地圖。可口可樂將這份地圖與相關資料庫於二〇一一年捐給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水資源計畫。

現在任何人都可以上網研讀這些地理資訊系統的資料,網址為aqueduct.wri.Org。

長久看來,可口可樂只會需要更多水。不令人意外的,各國政府不斷鼓勵可口可樂擴張,相信它的成長對當地有益,於是給予可口可樂減稅、土地及特別津貼,鼓勵 它成長,即使可口可樂公司需索大量的珍貴生態資源。可口可樂致力於在未來數年繼續在地球上最乾旱的地區擴張銷售,完全是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

光在美國,環保署就估計到了一一〇二〇年,在已分配給改善公共供水系統的經費,與預期花費在發展並維護的費用兩者之間,將有五千億美元缺口。對開發中國家 來說,這個價格顯然更高。考量到這些龐大需求,將公共資源應用在修理公共水管,而非購買瓶裝水,似乎對人民來說更有幫助。如果不這麼做,可口可樂恐怕會變 成這些國家的人民唯一能拿來解渴的東西。正如我所發現,有些地方已是如此。

(本文摘自第六章)

這家公司(可口可樂)一直都想增加銷售量,而達到這個目標的唯一方法,就是在供給面和需求面都不斷擴大。

這家公司從未考慮所謂「極限」的概念。

來函照登

可口可樂的裝瓶廠商,時常獲得資產購置方面的所得稅減免,以及從地下水層汲水的權利。

關鍵在於,利用當地商業論點,來得到它們思要的。

台達電子來函表示:針

對《商業周刊》一四四九

期第一百零九頁表格「已

經離開蘋果產業鏈」,實

際根據蘋果宮網二〇一五

年供應鏈表單第四頁所列

「Delta Group」,地址168 及688開頭的兩家廠,即是乾坤科技。

整理。編輯部

艾莫爾簡介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University of Alabama) 環境史助理教授,曾獲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Ciriacy-Wantrup博士設獎學金。

生長於可口可樂的故鄉美國亞特蘭大。由於自幼在美國南方的經歷,孕育出對於環境史的興趣,對戶外活動的熱情也持續至研究所時期,並在那裡遇見傑出的環境史學家艾德.羅素(Ed RusselI),引領他進入這個領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07

新經濟概念 + 自由民主 + 對抗邪惡極權 = 烏巴!

馬雲最近因事心煩意亂,便去求見一位德高望重的禪師。
禪師沉默不言,意味深長般的拿出一個熱水袋往裡面倒熱水,倒滿之後,輕輕一抖,熱水袋突然就爆開了。
馬雲若有所思的說:禪師的意思是說這次的難關會像熱水袋一樣不攻自破?還是說…我不應該自我膨脹?
禪師搖搖頭說:都不是,我只是要讓你知道…這是我在淘寶買的。

淘寶賣什麼,不用筆者解釋。只不過是新經濟加中國概念在米帝上市,阿里巴巴(BABA:US)便是市值美金1,934億元的資產。筆者拙文『UBER不是的士屠夫!』早於2014年9月2日已經指出烏巴乃是違法的白牌車模式。豈料特衰政府投資推廣處竟然以引入烏巴為榮,可見諸高官連自己檔生意都未知而以非法為創意推廣,智慧之高令人瞠目結舌。近日黑警以重案組高調拉烏巴經營者,作為689建制爪牙極權鷹犬,烏巴已經由非法白牌車提升至縮骨革命層次,向政治經濟邪惡極權宣戰!
正當的士業界沾沾自喜之際,他們也許不明白香港(勝在)有智慧高超的法官老爺。有關烏巴犯乜法,筆者識條鐵!一個以大英帝國普通法(Common Laws)為基礎的特衰政府法律體制,老爺也許會援引幾百年前某大英帝國鄉村的Vintage案例,或一些如霍金黑洞奇點一樣深奧的法律觀點,推翻任何一條香港的成文法(Statue Laws)。當年雙非居港權之類毋須考慮社會承受能力的䅁例便是明證。所以管治香港的終極話事人把許不是共匪,而是…
的士莊家的擔心不是生計,而是成七球的牌價及相關按揭。不過懂得以新經濟概念 + 自由民主 + 對抗邪惡極權包裝的烏巴奇案隊上老爺大人前,七球的牌價和牌價下跌觸發的金融危機也許非老爺大人考慮要點。公義(即Justice…筆者又係識條鐵)才是要點,老爺大人未來超智的Vintage判決案例才是關鍵!當年諸高登麻甩佬至愛141被冚,其實亦是否黑警打壓抗暴霸權的行為。為了捍衛資訊自由、本土經濟、對抗道德塔利班霸權,筆者覺得諸高登麻甩佬應該一人一蚊籌期幫141平反!行公義、好憐憫、撐141!

誰會是真正的的士屠夫!?還讓時間說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47

地表最邪惡企業 為何全球總部在台灣?

2016-05-02  TWM

台灣『詐騙產業』在全球惡名昭彰,《今周刊》獨家曝光這個邪惡產業分工縝密、層層斷點發包的企業化組織。

它有完整的上下游供應鏈,加盟成立機房成本低,在世界各地租別墅當總部,還自備飯店大廚、小藥房,從打電話、管帳、領錢到人力培訓,都有超精實SOP。

政府再不緊急採取對策,將可能引發更可怕的國安危機!

撰文·劉俞青、陳亭均、賴若函 研究員·黃煒軒詐騙集團精密分工 大曝光 完全圖解》你我的血汗錢,就是這樣不見了!

這張圖,揭開整個詐騙產業層層發包的真相, 上游首腦如何透過海外機房向台灣人、中國人詐騙, 得逞之後,金流如何運作、輾轉回到首腦的口袋。 《今周刊》首度公開詐騙集團的運作流程!

這是一個比公司更像公司、分工更明確、管理更嚴密、利潤分享更透明的組織;一般公司大多是一周或一個月開一次檢討會,但是,這家企業每天都開檢討會,對「客戶」說的每一句話都要字斟句酌,一有不對,當天立刻要求改善!

它的管理嚴密,分層負責,各司其職,基層員工進來之後,先經過嚴格訓練,每個人要親手抄寫工作話術,一直背到滾瓜爛熟為止;而且各層分工任務明確,完全落實SOP(標準作業程序)。

它的上下游供應鏈完整,足可媲美台灣電子業,上游有專門負責招募、訓練人員的供應商、下游有諸多加盟主,另有負責金流的業者,每一道製程都分工精細。

它比台灣的超商體系還可怕,加盟主取得加盟資格後,只要向負責招募訓練人員的供應鏈要人就可以,員工水準整齊。

加盟主如想赴海外發展,只須帶著約四十名人力即可,其中包括煮飯阿姨,都從台灣帶去;講究一點的,還找名餐廳主廚隨行,到了當地,租下一戶獨棟別墅作為海外據點。

為什麼是獨棟別墅?因為這樣最隱密,在這裡所有人員採軍事化管理,吃喝拉撒睡都一併在此解決,四十個人在別墅裡一待三個月,除了煮飯阿姨可出外採買外,其他人一律都在別墅裡,不得外出,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個小時,這麼做是為了確保所有「商業機密」不會外洩,更不會洩露足跡。

它的海外布局完整,橫跨六大洲、二十九個國家,一年「營收」高達百億元以上,重點是,這是個無本生意,只要話術夠好、技巧夠佳,可說無往不利。

所有獲利也都有「合理」的分配方式,每一道分工都可以抽五%到八%不等的報酬。

因為太好賺了,所以厲害的加盟主,大可以開超跑、享受人生,而隱藏在背後的首腦,更是吃香喝辣;由於分工清楚,切割完整,一旦出事,絕對沒有他的事,他可以像黑手黨老大一樣,隱身幕後,鈔票數不完。

它的「企業化經營」程度,令諸多企業自嘆弗如,但是它賺的卻是人人恨之入骨的黑心錢,它不僅令許多人一生積蓄在幾分鐘之內消失殆盡,更可能令台灣陷入空前的國安危機!

詐騙!我們揭開這個地表最邪惡企業的神祕面紗,它到底如何運作?你、我、每個人幾乎都接過詐騙電話,又該如何面對?

「林檢察官,求求你放我一馬,我可以告訴你現在福州有多少台灣人在那裡打電話(詐騙)?」「多少?五百人?」「那裡有整整一條街都是台灣人,晚上燈火通明全在『工作』,五百人?當然不止,至少二千人。」這段對話的時空環境是二○○八年,一位承辦的林姓檢察官告訴《今周刊》記者,當時在中國福州抓到一群台灣人,在當地設立機房以打電話的方式進行詐騙,被押解回台時其中一名嫌犯親口告訴他。

沒想到八年後,今年四月八日,八名台灣人在非洲肯亞犯下電信詐欺後,在肯亞的法律下被宣判無罪,竟被中國強行遣返帶回中國,這些罪犯透過管道向國內的家屬求救,事件才像炸彈一樣引爆,從立法院到民怨,引發一連串高度矚目。

興盛!

從「福州一條街」到肯亞 詐欺橫行全球八年的時間,從「福州一條街」到「肯亞」,這個鮮少在國內新聞版面上出現的非洲國名,赫然在這次事件中出現,肯亞之外,還有多少國家慘遭攻陷?多少台灣電信詐欺業者在全世界四處犯案?

事實上,這條犯罪線早就貫穿全球,從中國到東南亞的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孟加拉,到日、韓,甚至跨過太平洋來到美國、加拿大,中南美洲的薩爾瓦多、巴拉圭,歐洲的希臘,大洋洲的澳洲、斐濟,一路到非洲的肯亞、埃及、烏干達、南非,橫跨全球六大洲,至少在全球二十九個國家,都有台灣電信詐欺業者的罪跡,戰線之長,早就遠遠超過台灣最大代工集團鴻海的全球布局。

當台灣科技業、傳統產業紛紛面臨紅色供應鏈、日韓等全世界業者的嚴峻挑戰之際,只有「台灣詐欺業」征戰全球攻無不克;最高峰時,光是全台灣一年被詐騙金額○六年曾經高達一八五億元,而且在○五年至○九年的高峰期,年年都超過一百億元,可見詐騙之興盛,獲利之豐厚令人咋舌。

在台灣詐騙最興盛的時期,很多人都有接過詐騙電話的經驗,電話裡宣稱自己是「檢察官」,或者是電話那頭哭聲大喊「媽!快來救我!」但如今這通電話早就不是從台灣撥出,而是在地球上某個角落,利用第二類電信的網路電話,可以一次撥出上萬通電腦語音電話,語音可能會告訴你:「你的健保卡已經被盜用了,如要緊急鎖卡請按『九』。」如果你當真按下「九」,就會轉入真人接聽,而這個接聽電話的人,很可能遠在中南美洲巴拉圭,或是非洲肯亞,也就是像這次被押解至中國的台灣年輕人。

精練!

「斷點」 明確 力求分散風險而受騙的對象也從台灣人、到中國人,近年來甚至還發生越南、日本、韓國都有人受騙,可說台灣行騙,全亞洲受害者遍地開花,當然,主要受騙對象還是以同文同種的中國市場為主。

犯罪手法也越加精練,台灣首腦為了躲過警方的追查,力求每一個「製程」都有明確的「斷點」,因此,「現在每個海外的機房都如同一家加盟店,盈虧由該機房負責人自己負責。」台中市刑警大隊大隊長鄧學鑫點出關鍵點。

成立一間海外機房的成本大約二百萬到三百萬元,人員大約控制在三十到四十人左右,包括海外來回機票、人員募集,有的甚至連煮飯阿姨都一併帶出國;例如去年八月在印尼破獲的機房中,廚師就曾是台中僑園飯店的大廚師。

而這些機房很多是由去過海外打電話的年輕人,賺了錢就自己跳出來「開一間機房」,當起「分店老闆」。

換句話說,海外機房嚴格說來和台灣首腦間,不見得有直屬關係,一間機房甚至可以幫多個台灣首腦從事「詐騙業務」,分工越來越精細。

為了規避風險,因此每次出國大概為期三個月左右,以免時間一久引人注意;而且團進團出,平安回來後這個「加盟店」就自行解散,等過一陣子,又重新再組一團出國「開店」,繼續詐騙三個月。

一個機房的組織架構,通常是以約莫四十人為基礎,主要由打電話的「一線」、「二線」、「三線」組成。前述中當你按「九」後,接起電話和你真人對談的就是「一線」,這種人最資淺、也需要最多人,大概占四十人裡的三分之二;經過一番對談之後,你還繼續深信不疑,這時候詐騙情節可能就轉到「待會公安(或檢調)會與你聯繫」,此時就換「二線」公安上場,「二線」的經驗更多,應答更熟練,如果一切「順利」,情節繼續鋪陳,「馬上金管局(中國的習慣用語,泛指銀行體系)會指示你該怎麼做」;緊接著「三線」上場,扮演金管局的角色,要求你迅速將帳戶裡的錢挪到「安全帳戶」。

如果你的電話來到「三線」,幾乎已經十拿九穩;「三線」可能只有一到二位人員,有時甚至該「分店」負責人自己就是三線,這類人員必須社會歷練豐富,能夠應對各種緊急狀況,確保肥羊順利入口。

一旦順利詐騙到錢,按照市場行情,一線可抽佣五%、二線七%、三線八%,但也不是所有「海外分店」都穩賺不賠,也曾經發生三個月到期,但是詐騙到手金額根本入不敷出,不夠支付基本開銷的例子。

不過,經過這幾年的演變,「市場」上已經出現專門負責招募、訓練「一線」人員的人力公司,因此連「海外分店」的分工已趨細緻化,風險也越分散。

狡詐!

銀聯卡在台直接領現 層層發包難抓首腦至於金流的部分,近幾年來台灣被詐騙金額快速減少,除了民眾防範意識提高之外,金融體系總動員也是關鍵;永豐銀行總經理張晋源表示,該行今年以來,幾乎每周都可表揚成功攔截被詐騙的客戶匯款,因為台灣的銀行行員都受過警覺訓練,對台灣的受害減少其實功不可沒。

但中國可就是詐騙業者眼中的大肥羊;換句話說,最常見的犯罪流程是「首腦在台灣,機房在全世界,受害人在中國」的三角關係,因此在中國詐騙到的錢,要如何安全地錢「進」台灣首腦的口袋,最常見的手法,就是透過中國的銀聯卡在台灣的ATM直接提領。

自從一○年金管會開放中國的銀聯卡可以在台灣ATM領錢之後,等於幫這些詐騙業者打通金流的任督二脈,從此「中國得手,台灣領錢」的模式確立,因此,台灣就成為了「車手(依照指示去領錢的人)」的主場。

早些年,各個詐騙集團會自行雇用「車手」,選擇人煙稀少隱匿性高、附近沒有架設錄影機的ATM,然後從網咖、超商夜班找來的年輕人去當車手,把事先準備好的三、五十張銀聯卡交給他一次提領,每張一天限領一萬元人民幣等值的新台幣,但近幾年,台灣專業的「車手集團」已經應運而生,他們向每個詐騙集團接單,只負責領錢,因為領錢較無專業性,因此整個車手集團抽佣行情大約五%。

就是透過這樣層層發包的方式,整個產業從上游到下游,不斷細緻化再分工,「這是產業迅速壯大的象徵」,交通大學資訊與財金管理學系葉銀華教授說,一個產業必須成長到一定規模,分工才會不斷出現。

台灣的電信詐騙能夠從零星的騙術伎倆,發展成如今橫跨全球的「產業」,當然有其特有的因素,其中法律環境輕判縱放、電信環境人才便給,以及依恃中國這個龐大「市場」,同文同種深入了解文化,充分掌握被害者心態,都是產業壯大的關鍵因素。

壯大!

蒐證不易、輕判縱放 台灣變成詐騙溫床其中,台灣對詐欺犯的輕判當然是關鍵因素之一;其實早在二○○九年,監察委員李炳南、葛永光、李復甸便曾就詐欺起訴、定罪率偏低,以及量刑刑度、入監率逐年下降等問題,糾正最高法院檢察署、內政部警政署、法務部調查局防制詐騙犯罪績效不彰。糾正案文指出,從一九九三年至○八年,詐欺犯罪被害人數增加三十八.?四倍、詐欺犯罪案發生件數增加四十六倍、嫌犯人數增加四十.五倍。

事實上,要「辦」這種海外電信詐欺案最主要的法條,是去年底剛修法的《刑法》第三三九之四條,針對「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犯之」、「三人以上共同犯之」、「以電子通訊等傳播工具對公眾散布而犯之」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這條法令可說完全衝著這個全球性的電信詐欺業而來,但偏偏《刑法》第七條又規定,在境外犯罪至少要判刑三年以上,才能回國重新審理,像這次的肯亞案,在肯亞根本是無罪釋放,致讓第三三九之四條的規定等於白搭,因此除非修正《刑法》第七條的規定,又或者為電信詐欺重新訂定特別法,才能開創出台灣從重審理的空間。

再者,證據的難以蒐羅又是一大難題。前述產業的狀況,透過層層發包、斷點,與「全球布局」,加上《通保法》(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修法後對監聽通聯更加困難,讓台灣警察、檢察官在蒐證上難度更高,近來在機場就地解散的大馬詐欺案,就是因為只有人、根本沒有證據,檢察官只能嘆氣放人。

打擊!

台灣、印尼聯手

一舉破獲詐欺上下游共犯

但其實也有極少數合作成功的案例。去年八月台中市刑事警察局科技偵查組、刑事局偵七隊等單位與印尼警方聯手破獲雅加達三處機房,逮補台籍被告八十六人,另在台中逮捕機房老闆等九人。該案被稱為「○八二○專案」,也是台灣警界截至目前為止,認為破案最漂亮的跨境打擊電信詐欺案。

「○八二○專案」不只破獲雅加達的機房,還因為台灣三位幕後首腦迅速聚集開會,讓部署在台灣的警力一舉破獲,還循下線破獲該集團的「水房」,水房意指詐騙集團管理地下匯款的單位,讓「○八二○專案」比過往專案更完整打擊了詐欺集團上下游。

另外中國公安部門也提供台灣六十二名被害人筆錄並統計詐騙金額,讓法官在一、二審都接受來自中國的舉證而判決,水房老闆也被判刑七年六個月,其餘員工判一年五個月至兩年十個月不等。

上述機房的部分,雖然還未判刑,但印尼警方動員大批警力破獲該地機房時,台灣、中國方面也派員同時蒐證,證據比起以往更加有力,因此截至目前為止羈押人數完整、時間夠久,檢察體系很有信心要立下應得的判刑。

此外,詐欺嫌犯得以輕判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律師陣容堅強」。即使抓到的只是車手或機房裡的小嘍囉,卻經常發生年紀輕輕的被告,竟然可以突然冒出二到三名律師為其辯護,律師陣容之堅強,也讓被告在法庭上更有法律力量爭取輕判。

「幕後首腦派出律師在一旁可以『監督』被告有沒有供出實情,二來只要輕判出來很快又可以重起爐灶,省卻人力訓練的時間與成本。」台北市刑警大隊偵七大隊長黃建榮分析;就以四月十二日剛剛二審定讞的菲律賓詐欺案為例,三十六名被告中,有超過十名以上被告都有二位以上的律師,而二審結果也從八年二個月到四年九個月不等的刑期剩下三年八月到一年四月,刑期輕了一半以上。

防堵!

劇本不斷精進 嚴重影響台灣聲譽台灣的法律環境如此,跨國電信詐欺就有如病毒燎原一般,迅速在全世界蔓延開來,至於機房要設在世界哪個角落,也不是猴子射飛鏢,其實都有跡可循。其中,該國網路的穩定性要夠,覆蓋率要高,該地區的簽證時間夠長,通常要超過三個月以上,以及生活成本低,治安寬鬆,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有台商的地方,遇到突發狀況有人可以幫忙打點;綜合以上因素,得分越高的,就是海外機房選擇的落腳處。

台灣詐騙業從九○年代的金光黨、刮刮樂中獎詐騙起家,隨著時空環境變遷、受害者從台灣到以中國為主,產生各種不同類型的「經典腳本」。

這些腳本幾乎已經找不到「原著」,因為海外的機房內,幾乎每天晚上燈火通明在開檢討會議,針對當天白天「執行業務」時,詐騙腳本中的每一句話,字斟句酌,哪一句話引人上鉤,哪一句話斷了電話線,逐字逐句推敲、修正,因此劇本不斷精進。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據業內人表示,詐騙最多金額的腳本還是「假冒公署」,就是利用假冒檢警單位的身分,利用民眾害怕威權的心態,詐騙得逞,光是這個腳本,從○七年起至今,不斷演變,「騙了十年還很好騙。」警察大學黃文志助理教授說。

完全台灣本土自製、推廣到全世界的「邪惡企業」,其實已經嚴重影響台灣在國際間的聲譽,過去美國BBC、新加坡、中國等媒體多有報導,對台灣形象造成嚴重傷害,如果政府還不積極重視,從法律、防制各個管道多管齊下,一旦有一天嚴重到影響國人的簽證等外交事務,國人出國無論行李檢查或出關,都被賦予異樣的眼神,或者盤問刁難,甚至演變成國安危機,影響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立場或國際間的處境,屆時才要來亡羊補牢,恐怕就來不及了。

撰文 / 黃煒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50

讀書札記160720過剩(一) 邪惡的供應面經濟學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6/07/20/%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60720%e9%81%8e%e5%89%a9%e4%b8%80-%e9%82%aa%e6%83%a1%e7%9a%84%e4%be%9b%e6%87%89%e9%9d%a2%e7%b6%93%e6%bf%9f%e5%ad%b8/

讀書札記160720

過剩(一) 邪惡的供應面經濟學

掌門執筆

 

《過剩:資本主義的系統性危機 A Surfeit of Stuff:Capitalism in a Systemic Crisis》(2015) 山村耕造Michael S. Koyama

作者是日裔美國經濟學家,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授, 歷任美國政府不同部門的經濟顧問.

 

單看書名,易誤會這是本 社會主義陣營著作, 然而作者在導論中即表明堅信 資本主義是最佳的經濟制度, 但同時指出當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已陷身重大經濟危機為時甚久,卻束手無策,坐以待斃. 本書旨在探討病源,開出藥方.

 

資本主義的系統性危機

這場嚴重的先進國集體經濟危機體現為 (A)長期性低GDP增長; (B) 貧富懸殊擴大, 社會動蕩,民主失靈; 與及 (C) 環境不可逆惡化,直趨臨界點.****

危機在上世紀80年代起步, 以2008年金融風暴為爆破點, 並且持續至今日. 所有先進國無例外地身困局, 病因劃一,癥狀相同.

 

作者將這場危機歸咎於始作甬者 共和黨列根總統(1980-88在任)奉行的 「供應面經濟學派」政策; 與及遙相呼應的 保守黨戴卓爾首相的類同國策. 這點是所有 反供應面學派評論家的共識, 其中抨擊列根最力的是「新凱恩斯主義(ie需求面學派)」悍將 普林斯頓的Paul Krugman.

 

作者與新凱恩斯主義者有著根本的見解差異. 需求面學派雖則大力反對供應面學派, 但兩派骨子裡對於使用 財政與貨幣政策等「箱內inside the box作業」手段卻完全相同, 只是施展的方向正好相反.***** 需求面學派主張政府大規模調控經濟, 以刺激消費,促進成長; 供應面學派則主張 “小政府”,減低幹預, 大幅減稅,以提振投資,創造就業.

 

作者認為兩派都錯誤了解當前危機的本質, 箱內作業飲酖止渴,無濟於事. 危機屬內置和結構性質, 而供應面學派更坐長其惡,為害匪淺. 解救之道在於變革制度, 以「箱外outside the box作業」消除禍患,令資本主義制度浴火重生.

 

〈危機的本源〉

危機的肇因吊詭地正源於先進國集團的資本主義制度運作在戰後獲得高度成功, 各國都經歷了三十多個高GDP增長豐饒年, 普羅國民實際收入大幅上升,基本消費狀況達致高度滿足.

Th. 踏入上世紀80年代, 在生產力漸趨飽和(即生產成本不再明顯下降),而工業產品創新沒有出現重大突破的條件下, 消費需求於是漸趨疲軟. 生產(準確地說是 「產能」)和 資本「過剩」是危機的本源.****

 

產品(包括勞務) 可分為 基本消費品,ie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產品; 和 奢侈品兩大類. 戰後基本消費品 長時段產銷飊升,人民生活富足和GDP持續成長是一體的兩面, 這是當代資本主義的 “黃金歲月”.

危機的來臨一方面是由於生產技術和效益趨於飽和, 但成本(體現為燃料,原料,工資和地租的價格.) 卻持續上揚,於是物價居高難下. 雪上加霜的是 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引爆全球通貨膨脹, 普羅階層生活尚且艱難,遑論增加消費了.

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企業界沒能開發重大的新類型產品(信息產品除外), 以刺激需求. (舉例:汽車之後未再發明重要的代步工具.) 兩者綜合, 先進國對基本消費品的需求趨於疲軟, 由於這類產品才是GDP的核心所在, 經濟不前,理所當然.

 

〈消費型態的改變〉

同時間, Th.消費型態從 “滿足型” 轉向 “後滿足型”, 即從基本品轉向奢侈品, 從考量實質需要轉向追求品味差異, 就算普羅階層也是一樣.****

 

反映在產品類型上面,人們競逐浮誇, 視 “實用” “耐用” 為過時觀念;而以 “汰換” “即興” “即棄” 為時髦. 於是衣櫥鞋櫃滿溢不用,家居廢物堆積,身體脂肪過多. (危險的是存款和頭腦卻過度空虛.)

反映在產品設計上面,超市貨架上充斥著相似度極高的同類型產品, 其差異是外觀的和人為的,屬於 “虛假性差異”.*** 有趣的統計,1975年美國超市出售約1萬種產品,2013年超過4萬種.

反映在消費行為上面,廣告和時尚主宰一切. 2013年美國廣告開支3,300億美元, 佔GDP 2.2%, 相當於政府教育開支的2.5倍,或希臘的GDP總額. 而消費行為則主宰了人生, 是為「消費主義」.

 

這種消費典範的轉移維繫著體制的表面繁榮,但卻深深種下了禍根. 首先後滿足型消費模式” 著重時尚和品味追求, 但兩者的本性虛浮不定,快速轉身,此消彼長,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其總額度難於大幅擴充.*** 這是由於普羅階層實際收入不前,並未變得更加富有; 而富裕階層確實在瘋狂奢侈,但人數太少, 而且消費佔其收入比重太低.

還有更危險的一點, 奢侈品的需求彈性極高,意味著經濟蕭條來臨時需求會快速崩塌, 成為深化危機的定時炸彈.

 

〈無法擺脫的低GDP增長〉

三個原因導致80年代爾來先進國消費需求長期疲軟, 上述A消費型態改變是禍首. 還有

B普羅階層實際工資收入不前,甚或下降, 但失業率 (和就業不足率)卻不斷上升. 收入不濟自然無力消費.

C生育率史無前例地急速下降, 導致人口停滯,坐待老化.***

一個國家的「平均婦女生育率」達到2.1基準綫, 其人口規模才可以維持穩定. 戰後初期諸先進國的平均數字約為3.0, 70年代後期開始急降. 2014年美國降至1.86(幸有移民補足缺口.), 法國(有國策扶持)2.08, 英國1.9, 德意西在1.4-1.5之間, 日本更降至1.3左近.

 

三疾並發形成了諸國的長期低GDP增長癥候群. 美國1980-2007年平均GDP增長率為2.62%, 2008-2013為1.42%; 德英法意西等 西歐五國為2.42%和0.65%; 日本2.61%和1.09%. (備考:美國1977年GDP增長率為5.5%.)

 

由於各國GDP中消費需求約佔2/3, 所以說消費需求疲軟是長期低GDP增長的禍首. 本來戰後盛行的「凱恩斯主義(ie需求面學派) 」以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需求, 正好對癥下藥. 可惜結構性的消費疲軟和轉型, 再加上70年代石油危機拉動資源價格急升導致的全球急劇通脹 (大部分先進國達到雙位數字年率.), 使得政策施行窒礙, 形成「滯脹(ie低增長,高通脹.) 」之局. 於是需求面學派的主張遭到揚棄, 對立的供應面學派主張擡頭,政治風氣轉向右翼.***

 

〈邪惡的供應面經濟學〉

民主黨政府以普羅階層利益為號召, 一向施行需求面學派政策. 及至1980年共和黨列根總統上臺, 以麻省理工經濟學家Lester Thurow為國師, 全面施行「供應面經濟學」政策.

 

該學派主張當前經濟危機的關鍵因素是 企業界投資意願低落, 導致 “生產疲軟”,技術創新緩慢,就業狀況低迷.*** “需求疲軟”反過來可看成是生產疲軟的結果, 由此觀之,必須刺激的是生產(ie供應),而不是需求, 這是供應面學說的基本點.***

該派認為只要生產打開局面,新供應會刺激新需求, 產銷的 “螺旋效應” 將會改善整體就業狀況, 工資階層收入恢復增長,消費需求自然隨後而至, 稱為 「涓滴效應(ie滲漏效應) 」.****

 

順藤模瓜,審視投資不振的原因, 癥結是稅率,尤其是企業稅過高; 另外是針對企業界以保障勞工階層和社會大眾利益的立法過苛.*** 果斷的列根上臺後成功推動了兩類改革性立法, 爆炸性減稅, 與及修訂了不利營商環境的法律.

列根任內(好運地)經濟反彈,國家富強, 於是供應學派振振有詞,成為後來三十年治國之圭臬,為全體先進國所刻意效法. 莫說繼任的老布殊亦步亦趨, 就連民主黨的克林頓也不敢輕越雷池半步.

 

然則供應學派當真這麼利害?作者認為大謬不然. 供應學派欺世盜名,實際並未達成任何所許諾的願景, 反之,文首所陳(A)長期性低GDP增長; (B) 貧富懸殊擴大; 與及 (C) 環境惡化等三大災難卻由它一手造成.

欲知內情,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594

交叉持股是邪惡還是善良之槍?

上周細價股出現股災,雖然市場消息一面倒將矛頭指向某莊家,但成因卻眾說紛紜,真不知誰真誰假。但有一點幾可肯定,就是與「交叉持股」有關。

所謂交叉持股,最簡單的形態是兩間公司互相持有對方股份。複雜一點的則是環形,如A公司持有B公司,B公司持有C公司,C公司持有A公司。至於David Webb早前公布的《50隻不能持有的股份》,當中繪畫的那個交叉持股關係圖,相信是最高級的網形。值得一提,母公司和子公司也有交叉持股情況,但不是所有地方容許,如香港《公司條例》明文禁止,故不是此文討論範圍。需要強調一點,交叉持股本質上沒有好壞之分,全視乎如何運用。正如槍殺傷力強,用來犯罪當然邪惡,但用於維護法紀就是善良。

若要數本地最佳交叉持股例子,當然是國泰航空(293)和中國國航(753),國泰持有國航18.13%股權(2017年3月前是20.13%),國航則持有國泰29.99%股權。當年之所以有此安排,純粹出於雙方的發展策略,國泰欲打入內地市場,國航則希望走出世界,互相持股形成的聯盟,可以鞏固雙方關係,作用遠遠大於從持股得來的投資回報。

另一個例子是日本的富士汽車與鈴木汽車,雙方自1999年開始合作,並且互持對方股份,富士持有的鈴木股份約佔總發行量的1.18%,鈴木則持有富士1.75%股權。雖然持股量微不足道,但是意義重大,自此兩間公司加深合作,如2005年雙方夥拍豐田汽車推出跑車。可惜近年合作關係轉差,加上當地新企業管治規定出台,誘發雙方於去年將對方股份沽售。

於大股東而言,交叉持股有其吸引之處。首先是股權較為穩固不易被動搖,特別是面對惡意收購時,互相持有對方股權形成聯盟,既能出手穩定股價,又能以股東身份表決阻止收購。據說日本企業自二戰後,紛紛採用此法來防止敵意收購。此外,交叉持股能帶動資產升值。如國泰和國航,只要其中一方賺錢,必定惠及另一方的業績,資產值連帶上升,股價自然造好。當然,這是一把雙刃劍,若其中一方股價下跌,自然也會影響另一方。若交叉持股涉及多隻股份,就會出現骨牌效應,是次細價股股災就是一例。

還有一點,若安排得宜,便能做到以小控大的效果。舉個例子,如股東A同時持有B公司和C公司60%權益,股東A將B公司的60%權益賣給C公司,並將C公司的50%賣給B公司,最後股東A只須持有10%C公司股權,就能保住兩間公司的控制權,又可以將股權套現,一舉兩得。此外,若與其他行業的公司交叉持股,雙方既可分散經營風險,又不需額外資金作投資,締造雙贏。

於小股東而言,交叉持股雖然可為股份增值,但最大問題在於削弱企業管治能力。一來股權結構牢不可破,若要改革管理層將會很困難。二來若雙方互相透過所持股份的表決權來配合管理層行動,就能操縱股東會。如果雙方故意不派代表加入董事會就更恐怖,因對方身份是獨立股東,能左右關連交易的審批結果,完全為所欲為。

綜合而言,交叉持股是邪惡還是善良,主要靠企業管理層自律。經過這次細價股股災,或許是時候檢討一下,是否需要加強交叉持股的監管,如在披露方面。

原文刊於:am730 2017-07-07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067

說史171010莫布圖的邪惡統治術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10/10/%e8%aa%aa%e5%8f%b2171010%e8%8e%ab%e5%b8%83%e5%9c%96%e7%9a%84%e9%82%aa%e6%83%a1%e7%b5%b1%e6%b2%bb%e8%a1%93/

說史171010
莫布圖的邪惡統治術
掌門執筆:天花亂說系列41

剛果民主共和國 (ie薩伊Zaire) , 首都 金夏沙Kinshasa, 1960年5月獨立.
同年9月,二十九歲的參謀長 莫布圖Joseph Mobutu在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指使下發動政變奪權, 隨即與蘇聯支持的軍閥進行內戰. 1965年他統一全國,自任總統, 展開長達32年的獨裁統治,直到1997年被逐出國門為止.

剛果(金)是中非的大國, 資源豐富,盛產銅,鈷和工業鑽石.
〈sense:莫布圖的邪惡統治術〉
莫布圖的貪汙本領在當時的非洲屬於數一數二, 但他的 “邪惡統治藝術” 則在全世界無以尚之,極具特色,並且 “不算太殘暴”. 

他開創了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流浪政治vagabondage politique」模式, 堪稱對付政敵的極品策略. 由於深知嫡系人馬過於無能,他提拔政敵出任高級文職, 但定期輪調, 撤職之時就下獄或流放國外,以防其在國內 “亂說亂動”,形成反對勢力. ****
一位美國記者這樣描述「流浪政治模式」:一般來說,除了莫布圖本人和他的家族, 全國只有80個有份量的人物. 無論何時,這80人中有20人出任部長; 20人在監獄服刑; 20人擔任駐外大使; 20人流亡國外. 每隔一段時間洗牌一次,莊閒輪值. 」簡直高妙無倫!

最佳例子是他的最強政敵 Nguza Karl-Bond,敵對部族族長的侄子. 1974年Karl-Bond被莫布圖任命為外交部長, 當時得令,外國報刊甚至報道他可能成為接班人選. 77年他被控犯了叛國罪,遭拷問,判處死刑, 然後獲得特赦. 79年竟然出任總理.*** 不旋踵,81年流亡西方, 大力呼籲推翻 “莫氏恐怖政權”, 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痛詆莫氏, 還出版了《莫布圖,薩伊病的化身》一書. 離奇的是,85年莫布圖 竟然x竟然 說服他出任 駐華盛頓大使, 稍後升任外長,然後第二次擔任總理.***
莫氏金句:「朋友要擺在近旁, 但敵人要擺得更近. 」**** 那是何等灑脫自信!

在這玩世不恭的背後,則是深沈的謀慮. 莫布圖在有需要開殺戒的場合絕不手軟, 平素表現出的“不算太殘暴” , 完全是針對美國主子(包括美國總統、國會和人民)的 “口味” 而設計出來的 “政治包裝”.*** 這就是莫氏不凡之處, 相比其他親美的亞非拉軍閥政權一味搶錢殺人,因而時常遭到主子厭惡和被替換, 莫氏“長治久安”, 非為無因.

莫氏剛果政權是典型的「CIA支撐政權」: 軍事獨裁,堅決反共,貪腐殘暴,*** 然而卻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屹立不搖. 這類型政權原是冷戰產物, 最終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而兔死狗烹, 骨牌式傾倒,悉歸塵土.****

剛果算是較成功的一個CIA政權, 這完全歸功於莫氏的 “個人魅力”.
〈戲劇:超級擦鞋仔的演出〉
作為政客與政治演員,莫氏極度成功,遠比其他壞人成功. 成功之道在於他對CIA克盡忠誠,毫無二心. 莫布圖本人非常擅長巴結逢迎,是走狗中的極品, 以下是他的 “擦鞋素養” :

1963年首次訪問華盛頓,甘乃迺與他在玟瑰園合照. 莫氏要求軍事製備和訓練, 包括他本人在美國班寧堡空軍基地接受六週傘兵訓練. 甘乃廼大喜,送給他一架作指揮中心用途的飛機. 70年 尼克遜甚至無恥地對他說: “你雖然年輕,且來自年輕的國家,卻有我們可以學習之處.”

74年他在金夏沙舉辦 阿里和科曼的世界重量級拳王賽事「叢林之戰」.*** 老莫頭戴巴黎高級時裝設計師泡製的 “招牌豹皮帽”, 與史上最英俊,人氣最高的拳王阿里合照的 “老友鬼鬼” 相片傳遍全球,極討美國國民歡心.

82年老布殊以列根的副總統身份訪問金夏沙,與莫布圖訂立私交. 89年老布殊當選總統, 莫氏是首位進行國是訪問的非洲元首. 兩人在白宮南草坪見記者, 老莫點出他和老布已見過十三次面(註:老布殊任職副總統之前,曾擔任CIA局長.) 更曾在緬因州布宅與他一家吃過飯. 老布則不嫌噁心地恭維他是 “我們最看重的朋友.” “今天我們很驕傲,且非常非常開心…..”

《非洲The State of Africa:A History of The Continent Since Independence》(2011三版) Martin Meredith
作者是位高明的職業作家(有別於職業歷史學家), 其筆觸何止流暢,可說已達到散文家水準,使本書的可讀性大為提高.

「現代非洲史」既難寫又難讀,肇因於殖民時代遺留下來
〈邪惡的歷史包袱〉.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通常簡稱為 “漠南非洲”, 或者 “熱帶非洲”, “黑暗非洲”.) 諸國大體都在1960年前後獨立, 起因於 法英兩國海外殖民地政策的重大轉向, 而非本土族群有意識的反殖民抗爭運動.****
即是之故,獨立之初的政權大多為舊宗主國(法英葡比)所扶持, 由說歐洲語言的舊菁英階層全方位把持,*** 包括政治,經濟,企業和社會組織. 新國家訂立憲法,嫁接多黨制民主選舉政體, 氣象一新,非洲內外均寄予厚望…..

但是有兩個結構因素橫加阻截漠南非洲的現代化道路:a國界承襲舊殖民地邊界而未作調整,使得幾乎全部新國家內部族裔衝突非常嚴苛. 在持矛部族之間實行民主政制,其荒謬可想而知.
b基層社會組織十分落後,無從提振, 人民愚昧,目不識丁,基建貧乏,生產設施缺如.
在這樣子的混沌無望狀態下, 菁英階層,包括眾多魅力型領袖,迅速為權力所腐化, 貪汙盛行.*** (據說只有塞內加爾的 桑戈爾和南非的 曼德拉兩人能夠免受腐蝕.)

雪上加霜的是,c軍事部門的現代化步伐遠快於文治部門, 軍人具有組織能力發動政變,接管和運作整個國家.*** 但軍人抗拒腐化的能力卻又遠低於文人,而行事殘暴則遠過之.
這就是莫布圖崛起和執政的非洲大背境.

作者天才地以 司馬遷的「紀傳體」筆法著作這本非洲史. 全書雖按時間軸和以國別為經,卻以大人物為緯, 交織出當代非洲奪目多姿,而又暗黑得令人窒息的歷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0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