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回望過去 我懂得了制度和企業文化建設的精髓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wenhua/209494.html
我覺得消費品企業,尤其是營銷類消費品企業管理重點還是在兩個方面:一是制度的建設,二是企業文化的建設。我談談這兩個方面的體會。
21年前我剛下海的時候,產品研發之後的生產很簡單,很多人其實都在銷售。當時我們的公司還沒有100人,也就沒有什麼管理,因為什麼事都是老闆說
了算,這也都還好,沒出什麼問題。但當公司員工有上千人之後,管理就出了問題,在體現在制度沒有跟上。比如我們當時還銷售了諸如電腦之類的產品,開始出現
一些呆壞賬。面對這個現象,我第一次感覺到管理與制度的重要性,於是就開始進行制度建設,也確實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這些制度都很細,厚達一尺厚,表面上看
都很完善,但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制度都形同虛設,並不可取。舉一個例子,比如一個分公司的經理晚上要請工商局局長吃飯,那他就必須先發傳真到總部,等得
到總部許可之後才能請客。如此一來,這些制度就流於形式了,表面上看很合理,但到最後,當1997年初巨人倒下的時候,我們造成的呆壞賬非常多,最少有4
到5個億。如果沒有這些呆壞賬,我們摔一跤的時間可能會往後延續幾年。
所以經過這個極左與極右之後,在開始做腦白金之前,我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腦白金的制度應該怎麼建設?於是我選擇了一條既不極左也不極右的路線,這
套制度主要從幾個角度去制訂:一個員工來你這裡做事,他想追求什麼?他的追求可能很多,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兩點:第一點是他能不能得到他滿意的經濟回報,從
而能改善他的生活,這是很正當、很合理的要求;第二點是他的個人價值能否實現。基於這兩點,我重新設計了一套制度,這套制度的第一點就是要充分體現多勞多
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如果這個設計得合理,它的威力相當大。比如在鄧小平搞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前,中國多數地區的溫飽都存在問題,但在實行聯產承包之
後,也沒聽說買多少拖拉機,開多少荒地,中國的溫飽問題很快就解決了,糧食也有了節餘。那個時候我在統計局裡負責統計,瞭解到了制度的力量,其實它就是將
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同樣我們企業也是這樣。我前面所制定的規章制度其實是在壓制人的主觀能動性,後來進行制度改造之後,我明顯地感覺到企業員工的主
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不用我太操心了。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這套制度要體現出充分授權。其實權利很燙手,能不在自己手裡就不要在自己手裡,只要能將權利、責任、利益充分合理配套,將它分散下去是最
好的選擇。在充分授權的情況下,公司的每個員工都會覺得還有發揮的舞台,不需要事事都向上級匯報,可以在自己的權力範圍內做出決策。如果取得了成功,他就
會有成就感;而如果失敗了,他會吸取教訓,這對鍛鍊他本身也有所幫助。第三點就是充分體現出簡單。剛做腦白金的時候,公司的制度是我寫的,只有一頁半紙,
後來公司不斷擴大,制度也不斷豐富,變成20、30頁的紙。但我發現,20、30頁的制度不如一頁半的制度好用,越簡單越好,讓每一個員工看得懂,理解得
透,那是最好的。另外,對於最基層的一些操作也是,越簡單,越明了越好。比如腦白金在終端的擺放方式,我們當初就有一個原則:腦白金在商店的擺放不得少於
三盒,高度不得低於1.5米,不得高於1.8米。就這樣,越明了,越簡單,往往越有效。太深奧、太難理解的東西,它的效率不一定好。
關於企業文化建設,即使你的制度再完善,如果沒有企業文化的配套與補充,企業管理也將是徒勞。因為任何一個制度都可以鑽空子,所以只有將文化建設作為補充,這樣整個企業管理才是健全的,整個公司的氣氛也才是健康的。
如何制訂企業文化呢?我覺得,對於營銷類企業而言,關鍵就是針對自己的企業可能存在的制度上無法解決的問題,專門去制定一些文化,一些口號。這並不
在於要有多高的調,適用就好。在啟動腦白金之初,我制訂了幾條,現在我們還在用,為什麼還在用?這說明它到目前為止仍然有效。比如我們企業文化中的第一條
就是只認功勞不認苦勞,因為苦勞對一個企業沒有任何貢獻,它不會帶來任何利潤,但中國的傳統文化認同「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果將這句話明確地提出來,只
認功勞不認苦勞,並將之灌輸下去,一旦得到認可,企業的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比如我們企業文化中還有一條,就是「做不到不要說,說了一定要做到」。我們不
少中國人有這樣的陋習,喜歡拍胸脯,喜歡說大話,尤其是下級對上級說大話,也有上級對下級說大話,在這樣的氣氛下,企業上下級之間就沒有信任。而如果一旦
將「做不到不要說,說了一定要做到」作為口號來提,那麼每次下級跟上級拍胸脯的時候,報告下個月即將完成的銷售任務的時候,他會慎重。我們情願他少報一
點,但是你報了多少就一定要完成。一旦這個氛圍建立,它與制度配合後的戰鬥力往往也很強。
我們企業文化的最後一條相對空虛一點,就是艱苦奮鬥。我們不排除家庭富裕的員工,這是他自己家裡的事,但是一旦進入公司就一定要艱苦,一定要奮鬥。
如果將富裕生活中的一套東西帶到公司中來,那這個公司也會受到影響。我過去帶的兩個團隊,保健品業務和網絡遊戲業務,這十幾年來中有很多人賺了錢,成為了
千萬富翁,百萬富翁,但有的人過不了這個從沒有錢到有錢的檻,有的人在公司裡突然不能艱苦奮鬥了。既然這種情況有可能發生,那在這方面我們就應該在文化方
面提前做一些工作。總而言之,對於如何管理營銷類企業,我的觀點是,一定要制定一套非常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服務於企業文化,這兩點做好,這個事就成了
一大半。
藍籌箱體波動成為大概率事件──續《回望沃爾瑪》 高手圈
http://xueqiu.com/3046049733/21661688自郭主席高調喊話以來,股市一直不是很給力。藍籌有罕見投資價值?看從什麼角度理解。有人
說高ROE的公司就是好,果真麼?看看沃爾瑪這十幾二十年的ROE,一直很穩定,在20%以上。但股價卻是10年走平台。高ROE的公司,還要看它的成長
性,還要看它的估值水平(分紅、PE等)。並不是說高ROE就一定是好的。還要排除一點,高ROE的公司如果是用高槓桿得到的,那就風險很大。如今的金融
地產就是這個坎過不去。
下圖:沃爾瑪過去二十年的ROE(資料來源:華創證券研究所)

神一般的企業尚且如此,何況我們高槓桿高風險的金融地產?高度依賴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水泥鋼鐵機械?
穩定的藍籌股大概率是箱體走勢。以分紅收益率為估值要點。凡股息回報有吸引的時候便是股價低點。反之亦然。
持股的收益率來自兩方面──資本利得和股息回報。藍籌公司的資本利得會相當有限,因為增速放緩。這是自然規律,但凡沒看過《增長的極限》,不知道萬事萬物都有「邊界」一說的人,不適合干投資這一行當。
藍籌的價值在於箱體,在對沖。隨著融資融券、指數期貨的普及和應用,估值精準、對市場波動和投資者情緒有敏銳體察的人,會有一段非常快樂的賺錢時間。
回望沃爾瑪 為人民服務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1na.html
最近琢磨零售板塊,前後兩次把沃爾瑪的財報翻來看了看。
第一次看了它最新的年報,2011年的,年度結算是2011年初,反映的經營數據應該是2010年的。4190億美元的收入,加其它收入合計4218億,成本3152.8億,毛利率25%,銷售費用810億,費用率19%,稅後利潤164億,淨利潤率3.9%。我想,這組數據可以作為成熟的零售(批零)行業的標竿了。資產方面,總資產1806億,負債1121億,淨資產685億,屬於高負債的行業。正因為其槓桿經營,不到4%的淨利潤率,歷年的ROE都在20%以上。資產構成中,固定資產1545億,佔總資產85.5%,屬於重資產行業。這符合我們觀察的物業、IT投
資(包括耗資巨大的商用衛星)、物流配送等方面巨大的開銷。所以,其商業模式並非芒格所最喜歡的那種輕資產,一次性投資常年回報的搖錢樹類型(例如喜詩糖
果、可口可樂),而是不斷需要資本投入,靠規模取勝的。這可以部分解釋為何沃爾瑪股票多年的飆升中巴菲特和芒格遲遲沒有下手的原因。(但我想,這只是部分
原因,主要的原因在估值層面。)
從這組數據出發,看蘇寧以及京東,會很有啟發。
第二次,把過去20年的主要財務數據挖掘出來,列表如下:
|
收入(10億)
|
增幅%
|
利潤(百萬)
|
增幅
|
淨利潤率%
|
EPS(元)
|
分紅(元)
|
1992年
|
44
|
|
1609
|
|
3.66%
|
0.7
|
0.09
|
1993年
|
56
|
27.27%
|
1995
|
23.99%
|
3.56%
|
0.87
|
0.11
|
1994年
|
67
|
19.64%
|
2333
|
16.94%
|
3.48%
|
1.02
|
0.13
|
1995年
|
83
|
23.88%
|
2681
|
14.92%
|
3.23%
|
1.17
|
0.17
|
1996年
|
94
|
13.25%
|
2740
|
2.20%
|
2.91%
|
1.19
|
0.2
|
1997年
|
105
|
11.70%
|
3056
|
11.53%
|
2.91%
|
1.33
|
0.21
|
1998年
|
118
|
12.38%
|
3526
|
15.38%
|
2.99%
|
1.56
|
0.27
|
1999年
|
138
|
16.95%
|
4430
|
25.64%
|
3.21%
|
0.99
|
0.16
|
2000年
|
165
|
19.57%
|
5377
|
21.38%
|
3.26%
|
1.21
|
0.2
|
2001年
|
191
|
15.76%
|
6295
|
17.07%
|
3.30%
|
1.41
|
0.24
|
2002年
|
218
|
14.14%
|
6671
|
5.97%
|
3.06%
|
1.49
|
0.28
|
2003年
|
245
|
12.39%
|
8039
|
20.51%
|
3.28%
|
1.81
|
0.3
|
2004年
|
253
|
3.27%
|
9054
|
12.63%
|
3.58%
|
2.08
|
0.36
|
2005年
|
282
|
11.46%
|
10267
|
13.40%
|
3.64%
|
2.46
|
0.52
|
2006年
|
309
|
9.57%
|
11231
|
9.39%
|
3.63%
|
2.72
|
0.6
|
2007年
|
345
|
11.65%
|
11284
|
0.47%
|
3.27%
|
2.92
|
0.67
|
2008年
|
375
|
8.70%
|
12731
|
12.82%
|
3.39%
|
3.16
|
0.88
|
2009年
|
404
|
7.73%
|
13381
|
5.11%
|
3.31%
|
3.35
|
0.95
|
2010年
|
408
|
0.99%
|
14370
|
7.39%
|
3.52%
|
3.73
|
1.09
|
2011年
|
421
|
3.19%
|
16389
|
14.05%
|
3.89%
|
4.18
|
1.21
|
這組數據告訴我們:20年來,沃爾瑪的淨利潤率大體保持在3—3.5%區間,因此利潤主要靠外延增長。其收入從1992年的440億,增加到2011年的4210億,複合增長為11.95%,利潤從16億增長到164億,複合增長為12.3%。其分部數據顯示,1994年之後,美國本土的增長就只剩下單位數了,而海外市場從1995年的15億美元開始,成為增長的主要動力。
有趣的是股價表現:見下圖。
股價的飆升是從93—95年開始的,10元築底之後,伴隨科網股的牛市,一路到1999年底的69元高峰。中間還有多次分紅和送股,這5年的收益率是很可觀的。以1999年EPS計算,市盈率70倍,又一次漂亮50的翻版。1999年以來,十多年,沃爾瑪的利潤從44億增長到164億,增幅370%,但股價卻在40—60的大箱體徘徊了10年。如今的市盈率是13倍。
簡單的數據,鐵的事實,說明了兩件事:1、發財要趁早;2、樹不會長到天上去。
發財要趁早,意味著應該在成長股的早中期(而非晚期)介入,充分分享高速成長的階段。沃爾瑪在本土的業績(規模化、物流、精細化管理)已經證明其模式的有效性,當它開始全球拓展的時候,業績持續穩定增長的概率是很高的。90年代是美國大批跨國公司高速增長的階段。
全球化在新世紀走到尾聲,即便是藍籌公司,增幅放緩甚至停滯增長,這也是大環境決定的。估值和經濟環境的交互作用,造就一個又一個的景氣循環和經濟週期。
當前沃爾瑪的數據告訴我們什麼?如果上述的工作只是證明了高估值時候買入是件幼稚錯誤的事情,那幾乎沒有任何意義。過往10年的數據至少還說明了幾點:
1、
高估值,如果業績的增長能持續,投資者不至於死得太難看。所以,投資之要務還是要看公司看行業。這也是芒格多年來強調的要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秀的公司,而不是以低廉的價格買入平庸的企業。(當然,對優秀公司的研判是極為困難的。)
2、
刻舟求劍來說,70倍市盈率,即便是對沃爾瑪這樣級別的公司來說,都意味著10年不賺錢。所以多數情況下,超過30倍市盈率的投資,一般來說都意味著很大的風險。繼續刻舟求劍地說,金融海嘯深處,沃爾瑪的股價是45元左右,2007—2008年它的每股盈利是3元上下,也就是說,即便是海嘯深淵,對於這種穩定的藍籌股,市場也能給到15倍市盈率。那麼,當危機襲來,如果我們認可的,靠譜的藍籌公司,增長可持續,前景並不黯淡的企業,跌到十來倍市盈率或甚至單位數市盈率,那就別再自己嚇唬自己。
3、
過去10年的大部分時間,沃爾瑪股價的中樞在50元左右,市盈率也差不多有20來倍。其實從商業模式來說,沃爾瑪並不是最優秀的,其負債率高,分紅率低,息率始終不高。就算2011年分紅1.2元,以50元股價算,息率都只有2.4%。看來,大量的退休基金、公募基金,可選擇的穩健標的是很有限的。在美聯儲(全球央行)維持超低利率的情況下,優質的股權,仍然是不得不配置的資產。以茅台為例,假定明年EPS有10元,分紅5元,200元股價相當於20倍市盈率,也能有2.5%的股息。跟存款差不多。(當然,會有人爭議茅台的腐敗屬性跟沃爾瑪的必需品屬性有本質區別,以及公司治理結構等方面的瑕疵。在此不作展開討論,只是簡單類比而已)
對於A股和H股的很多消費類公司來說,大藍籌從來不曾便宜過(2008年底是例外),大部分時間維持在20倍市盈率以上。因此,我們只能說它們估值合理,未來靠的是業績增長,難有估值的泡沫。這需要我們去仔細研判和預估行業空間和企業的前景。這是件困難的事情,當然我們也饒有興趣,樂在其中。展望2012年,是否還有歐債危機的惡化或者中國經濟硬著陸(對後者甚為懷疑),導致這批優質公司股價大幅回落,我其實不抱很大的奢望。
小公司在A股和H股中差異很大,A股毫無例外給予高估值,大把40倍市盈率以上的高成長公司。恰恰、永輝、三全、探路者等等,包括白藥、阿膠等,都不便宜。到底這個成長可持續多少年?增長的幅度可維持在怎樣的水平?這些問題太考驗了。倒是H股中有些小公司,市場給予的價格還挺公道的。
10年股市回望 小權
http://xueqiu.com/6413254712/2477136510年股市回望
今日看到電梯廣告,振興東北十年,我就是03年進入中國股市的。
那年剛好20出頭,初衷很簡單,有好幾個大學同學父親炒股,他們也受感染,告訴我,股市賺錢很容易,於是我在國慶回來第一天興沖沖跑去體育東路的南方證券開戶了,時間是03年10月8號,大三第一學期。
剛入市場,哈都不懂,早上九點半起床,我的事情不是去上課,而是打開通達訊錢龍版看行情,迷迷糊糊做過好多股票,第一個就是錦化氯鹼,振興東北題材,後來搞過韶鋼松山,國風塑業,玩過莊股金宇車城,結果如何?當然是虧!
媽知道我炒股很生氣,幾乎要隔斷母子關係,她說我是賭徒,因為我父親是個老實生意人,不喝酒抽煙,也不玩牌。大學炒股兩年,我虧了很多錢!一萬吧!那是我辛苦幫朋友買電腦抽水的錢。最要命的事情,因為炒股,我大三大四這兩年幾乎沒怎麼上課,差點連畢業證都拿不了,最後還是送了兩包茶葉搞掂。俺可是入學成績全學院第二以遠高於重點線考進去啊!
05年10月因為自己創業緣故,把最後的百聯股份,古越龍山賣掉!06年起開始搞樓市,直到12年年底。期間陸續買過哈藥股份,恆瑞醫藥,最後一個就是科倫藥業,但說不上真正投資,都是賺幾千就走。
因為看淡樓市的投資前景,資產需要尋找長期穩定的複利模式,於是今年年初重回股市。
目前盈利尚可,七個半月把以前虧的n倍賺回來。
我想說,如果你是正在讀書的,別走我的道路,先好好把書唸好,我是中國高等畸形的產物。 如果你問我,投資好嗎,越早開始越好嗎?答案是肯定!因為我早涉足股市緣故,比起自己的同學周圍人,略有成就感吧。得意我06年起持續看多樓市,這種犀利,絕對不是運氣,這點我敢很狂妄說。
出色投資者需要什麼?我認為是積累,還有不斷反思和學習!自05年離開股市,我用了六年多時間去反思自己的投資理念!我很少就和父親做生意,14歲吧,搞過電器維修,汽車配件,02年在大學賣電話卡,即當時200卡,後來家也改行做。大學畢業自己做過生意,和人合夥,當時公司制度盈利模式也想好了,只維持一週,轟然倒下。去過中國最好的民營企業上市公司,也在暴利的房地產待過。目前身份,打工仔。
經歷,是種財富,使我在日後的投資道路越走越順利!我覺得今年以來自己狀態好有feel,這也許是男人30而立吧。
我相信好多朋友和我一樣,打工仔一個,想通過投資改變生活,實現財務自由,所以我願意分享自己的經歷。
回望股市來時路,似是再次啟航時 一笑而過hsc
來源: http://xueqiu.com/1919467764/33665553
回憶自己這些年走過的路,我心緒慢慢歸於寧靜......
2007年,股指在4000點之上的時候,我29歲,剛剛參加工作沒多久,買了房子,車子,積蓄所剩無幾,唯一的一點錢我和老公買入了基金,當時我記得好像是嘉實主題,2008年,隨著股市的大跌,基金損失慘重,但所幸並未有清盤,因為投入並不多,也不急需用錢,我們漸漸忘記了這回事,當指數跌到2000多點的時候我們還利用手中的余錢重新買入了嘉實300。
直到2009年,股市反彈,指數重回3000點,我對老公說,老公我們的錢回來了,還有賺,現在指數這麽高了,我們應該贖回來,於是,在我的建議下,我們贖回了所有的基金,一直都沒有再踏入基金半步。
2010年7月,在同事的煽動下,我開了證券賬戶,從此踏入了A股大軍中,那一年,股市大漲,我無經驗,無技術,都是在投資顧問的指導下操作,小賺,於是投入更多本金。
2011年,毫無經驗的我在熊市中嘗到了苦澀的滋味,追漲殺跌,毫無章法,那一年,我開始學習技術,看了多少本技術類書籍我已經沒辦法細數,在不斷的學習和操作實驗中不斷失敗,不斷吸取經驗教訓,那一年,讓我最大虧損的股票是中國船舶,這只股票讓我刻骨銘心。
2012年,我仍然虧損,我股市的投資之路走到了谷底,我仍然看技術類書籍,但是可以把書中的東西融會貫通了,這點我想當佩服我自己,從小,我天資聰穎,學習能力非常強,愛琢磨,不是死讀書那種類型,每天,我都瘋狂地看各種書籍,研究各種圖形和戰法,上班看,休息看,出去玩的時候還要帶上一兩本書,在不斷的實踐和總結中,我越來越成熟,並在這一年搬回了部分中國船舶的損失,但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操作體系,仍然在其他股票的操作失利中導致了虧損,但這個時候的虧損是因為頻繁操作的原因,而不是因為一只股票上的大虧。
2013年,我開始盈利了,因為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我感覺到了自己的進步,我已經拋開了技術,而跳躍到了系統,我有自己的一些盈利模式,只是僅僅是雛形,比如強勢股回調到位型,牛回頭,底部戰法等等很多,我都用過,而且初見成效。我已經有自己的買入賣出標準和計劃,只是不是很完善而已。那一年,我還是看了很多書,但重點放在了研究各種牛股走勢圖上,我把曾經的各種經典操盤手法反複研究,各種類型的圖形走勢反複回放,在每天的研究和反複回放中,我感覺自己的心越來越平靜了,並悟到了長期持股的盈利之道(雖然我現在還沒有做得很好,但我已經開始往這方面前進了)。於是那一年下半年開始,我開始看價值投資的書籍。可惜的是,我沒有經驗,因此錯過了2013年創業板股票的上漲。
2014年,我來到了雪球,目前一整年都快結束了,我感覺到了自己質的飛越,我不僅擁有完善的系統和可以複制的穩定的盈利模式,而且,我對股票整體的認識在阿笨兄的指點下得到了全面的升華,阿笨兄的文章猶如打開了我的任督耳脈,讓我以後的投資修煉之路更加順暢無阻。感謝阿笨兄,我投資之路上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永遠銘記在心。
回憶錄寫完,我心緒已經非常寧靜了。我對投資有種天然的悟性,也許源於我自參加工作開始就喜歡閱讀宏觀類書籍有關,我的思維不局限很寬泛,邏輯性很強,善於模仿和總結這些優點讓我受益良多。
但是,我存在的缺點就是性格急躁,雖然這些年的投資歷練讓我改變了很多,兩年虧損的折磨讓我的性格變得理性沈穩了很多,但是,時不時還是會有些煩躁來騷擾我,但我能很快認識並檢討自己,然後重新再戰。
我性格強勢,不喜歡受束縛,絕對不允許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一旦發現這樣的苗頭,我便會想辦法扯斷這根韁繩。因此,這輪指數的爆發,剛開始我都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再走,打算不管指數好好操作天和防務,星期三的時候,我賣掉了天和,全力買進了房地產B、地產B和珠江實業,就在那天,我偏離了自己的節奏,被大盤和個股牽著鼻子走,雖然房地產B基金讓我實現了珠江實業的對沖,但我感覺自己方寸大亂,那不是自己的節奏,我被大盤指數牽著鼻子走了,意識到這個問題,我意識到了自己還並未成熟的投資心態,這讓我無法原諒自己。
兩個小時的整理調節之後,我很快恢複了平靜,這就是年齡的優勢,36歲的我已經不再年輕,但這個時候的女人卻擁有更加成熟的人生觀,早已經過了幼稚的年齡。
我能及時懸崖勒馬,知道自己在幹什麽,我已經成熟了。
我踏入股市短短四年時間,可以做到今天這樣,我對自己很滿意。
雖然,我比不上那些動輒翻倍的年收益(今年主賬戶50%~60%收益,未加杠桿,小賬戶實現翻倍收益,未加杠桿),但是,這些都是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賺取的,我賺得明白,我是用自己的盈利系統在賺錢,而不是懵懵懂懂,全拼運氣,我今年並未有很好的運氣,雖然我也會犯錯,但我知道錯在哪里,能及時糾正,不斷進步,我應該高興。
————————————————————————————————————
今天,我把自己的這些東西毫無保留和摻假寫了出來,算是對自己的一個總結,以後,我會堅持寫投資筆記,但不是在雪球,我雖然已經寫了叫別人不要關註我,但我發現粉絲還是越來越多,雖然1800多的粉絲和動輒幾萬十幾萬的粉絲根本不是一個級別,但對我來說,是一種負擔,我喜清凈不喜高調,而且將來也沒有出書和做私募的打算,所以,粉絲數對我來說都沒有任何意義,我只想快樂地做投資,做一輩子......
因此,我還會偶爾來雪球逛逛,找找自己想要的資料,但在這里,我不想寫什麽東西了,可是這里還有自己舍不得的老朋友,從來雪球至今一直都還關註我並和我真誠交流的朋友們,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真誠安慰我,在我迷茫的時候徐徐善誘給我指導的朋友們,我又舍不得離開你們,投資的路太寂寞,有你們我覺得是我的財富,我該怎麽辦呢?
————————————————————————————————————
我的心情平靜了,真的平靜了,我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不可爭一時之長短,市場機會無窮多,有些沒有抓住應該要原諒自己,善待自己,善待自己。
我也要對自己有信心,因為,最重要的是,不是我賺了多少錢,而是我用我自己的方法賺到了錢,用自己的盈利模式和系統賺到了錢。
比如,拿新股來說,我說過三聯虹普,你賺到了錢,我說過天和防務,你賺到了錢,可是,你知道為什麽賺錢嗎?你是靠什麽邏輯賺錢的?你知道怎麽去全面分析一只股票嗎?僅僅看別人對基本面的分析?基本面分析能踏這麽準嗎?僅僅技術分析?技術分析我又為何偏偏選了他天和防務。
再比如華發,僅僅是因為基本面分析嗎?僅僅是因為技術分析嗎?肯定不是。說這些不是為了炫耀,是做例子而已。
我有賺錢的方法,但還需要心態的修煉,
我要走了。
東區回望
東區位於港島東北部,面積達一千九百公頃,西自銅鑼灣避風塘起,一直向東伸延至小西灣。東區現有的人口約九十萬,是全港最多人口的地區之一。
東區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宋代,其時來往浙江、福建和廣州之間的商船及漁船的船家,常常會在途經柴灣;當時稱為西灣,會到岸上取水,柴灣那時應已有人居住,則現時仍然未有定論。筲箕灣和柴灣早期便已有人聚居。筲箕灣本名『餓人灣』,由於地形良好,遂成為了漁船的天然避風港。在香港開埠以前,筲箕灣已發展成為一條小漁村。vv據說由於居民覺得餓人灣這名字不吉利,而該港灣的形狀看起來又像個筲箕,因此便給它改名為筲箕灣。
十八世紀初,一些客家人由廣東南徙至柴灣,他們在此建立了六條村落。在很多舊地圖上,柴灣都稱為西灣。據說由於很多當地村民均習慣到西灣的臨海地區砍柴作燃料用,該處其後遂改名為柴灣。
英國管治香港初期,在現時的中區建立了一個商業和政治中心;而當時的鰂魚涌除了有小規模的開採花崗石工程在進行外,尚未開始發展。十九世紀末鰂魚湧逐漸發展成為本港首個工業中心。太古船塢和太古糖廠在該區興建了重要的工業綜合建築物,並將鰂魚涌發展成自給自足的生活區,不但興建了平房﹑各式商店、一所醫院和數個水塘,而且更建造了一個架空纜車系統,接載員工往山上去。這個纜車是香港第一個纜車,比山頂纜車甚至更早幾十年.
(1)柴灣
柴灣三面環山,早年是茂密的松樹林,盛產大量可作柴薪之用的木材。這些木材,所以被命名為柴灣。十八世紀起在此聚居的客家人,便在此處獲取柴薪。柴灣本是一個位於鯉魚門海峽的外灣,為香港島最東的谷地。柴灣是市區的一隅,一向以來都給人一個隔涉遙遠的印象。故此以前中巴的老板因為嫌柴灣太偏遠,寧願租用中環的酒店作辦公室,也不願每天走到中巴的柴灣總部上班,可見柴灣以前在不少人眼中是一個偏辟的地方。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柴灣已是人口琱密的住宅區.柴灣現屬筲箕灣以東的地區,範圍涵蓋杏花及大潭道以東的地方。柴灣東部;永泰道以東的區域被稱為小西灣;柴灣已發展的南部,即歌連臣道沿路一帶,則被視為柴灣郊區。
柴灣一帶相信早於宋朝時便有人聚居。當時來往浙江、福建和廣州之間的船隻,有時會在途經柴灣時到岸上取水。根據柴灣原住居民藍氏的族譜以及羅氏族人所收藏的田契和稅契,遠在清朝乾隆年間;客家人在今日的柴灣建村,陸續建立了成屋村、羅屋村、藍屋村、陸屋村、西村及大坪村等六條客家村落。 1841年的《香港政府憲報》記載當時的人口普查資料,柴灣僅是一條住有三十人的小村落,到了1891年增至二百零八人。當地居民以捕魚及務農為生,亦有部分村民以燒灰為業。
柴灣過去的英文名稱是西灣。這應該是柴灣的客家發音柴灣過去曾被稱為西灣,現在柴灣的地名已被確認下來,但柴灣以東的小海灣『小柴灣』就一直被稱為『小西灣』。
1843年,英軍曾於柴灣設立軍營,但因軍人紛紛感染熱病,故其後將軍營遷至高地,即現時鯉魚門渡假村之處,並於附近設立炮台作為海防用途,即現時香港海防博物館之處。到了1925年,香港童軍於現時柴灣公園附近興建香港首個童軍營地。
由於柴灣靠近扼守著維多利亞港東面入口的鯉魚門,故英軍在1845年已派兵在柴灣南面;大約是今柴灣坳駐守,並設置兵營,以監察這個戰略重地。1880年代中期以後,英軍更在鯉魚門海峽以南先後修築鯉魚門、西灣、白沙灣等砲台,以及鯉魚門和西灣堡壘,足見該區的重要軍事價值。
柴灣受鰂魚湧及筲箕灣一帶山勢的阻隔,因此交通不便,發展較遲。 1930年代,政府修築自筲箕灣通往柴灣的香島道,後來改稱柴灣道,交通情況才有改善。不過,即使在戰後初期,柴灣居民仍以耕種為生。
1950年代,香港政府開發柴灣,先後興建平房區和徙置大廈;興華邨便是那個時候建成。往後又清拆原有的村落,大量興建公共屋村和工廠大廈,使柴灣成為港島一個新興的工業區。當時柴灣居民除了乘搭白牌車前往外面之外,唯一對外交通就是乘搭當時唯一一條8號巴士線前往灣仔碼頭。到了1960年代,隨著柴灣區開發,巴士公司開辦更多往來柴灣與香港島各區的巴士路線。1968年柴灣人口已增至八萬人。
1970年年代,柴灣興建大量工廠大廈,使柴灣變成了新興工業區。當時曾有人認為柴灣的名稱不吉利(我相信這是因為華人永遠墳場位於在山上,俯瞰柴灣之故),提議改名為翠灣。雖然最後沒有成事,但1988在漁灣邨旁邊建成的公共屋邨,就被命名為翠灣邨。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柴灣已蛻變成一個現代化的新市鎮。
60年代鳥瞰柴灣
70年代鳥瞰柴灣 1
70年代鳥瞰柴灣 2
70年代鳥瞰柴灣 3
70年代的環翠村
1974年的柴灣
70年代的小西灣
70年代的小西灣英軍軍營
40年代鳥瞰柴灣
30年代的柴灣 1
30年代的柴灣 2
1953年年的柴灣木屋區
鯉魚門軍營舊照
60年代位於小西灣的英軍軍營
1963年的明華村
1963年的新翠村
60年代的柴灣村24座校舍
60年代柴灣永華村
60年代的柴灣巴士總站
60年代柴灣徙置區的風情 1
60年代柴灣徙置區的風情 2
1972年的柴灣道, 由於往石澳道的交通改道, 車輛要駛回柴灣由連城道入石澳
80年代的柴灣
1983年正在施工中的柴灣地鐵站
1983年的柴灣道
1984年的柴灣道
1986年的新翠花園
拐點丨回望2016
2016年,我們共同見證了許多“意料之外”。
2016年,充斥著不安與分合,也包含著希望與憧憬。
這一年的不同尋常,也許會成為各種重構的起點。
【難民:去與留】
難民潮前所未有,歐盟何去何從。

今年3月,歐盟歷史上首次宣布將在未來三年內提供七億歐元用於解決大規模滯留歐盟境內的難民問題。
而就在開放邊境接納難民一年之後,德國總理默克爾最終承認,自己在過去應對難民危機方面有所失誤,“寧願時光倒流”。
12月19日,德國柏林布賴特沙伊德廣場發生卡車襲擊事件。默克爾甚至表示,如果警方確認嫌犯是在德國尋求庇護的難民,那麽舉國上下將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歐洲:合與分】
民粹主義挑戰歐洲一體化進程。

6月23日,英國在全民公投後“脫歐”,首相卡梅倫含淚下臺。
11月24日,歐盟決議暫停土耳其入歐談判。總統埃爾多安猛烈抨擊歐盟以雙重標準對待土耳其與其他國家,並表示考慮加入上合組織。
12月4日,意大利修憲公投宣告失敗,總理倫齊宣布辭職,歐元兌美元暴跌至20個月以來新低。
【美國:特朗普時代來臨】
11月8日,美國大選驚人反轉,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獲得最終勝利,當選美國總統。

大選時,特朗普曾明言,全球化浪潮完全摧毀了美國中產階級,他當政後,勢必要改變現狀。11月13日,特朗普在《60分鐘》訪談節目中繼續堅稱要在墨西哥邊境築起高墻,但在部分區域,高墻可用柵欄進行代替。
11月21日,特朗普發在上任百日政令稱,將帶領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即TPP。
【中東亂局】
在經歷了近6年的內戰後,敘利亞終於在12月迎來了轉折點。

隨著反對派完全撤離阿勒頗,總統阿薩德稱,奪回阿勒頗是歷史性的時刻。12月29日,敘利亞政府與一部分反對派軍隊已經接受了由俄羅斯和土耳其支持的全面停火協議。停火協議於當地時間周五的零時開始生效。
恐怖分子仍舊猖獗。12月27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強烈譴責由美國領導的國際反恐聯盟才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真正的支持者。
【南海趨穩】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訪華,南海趨穩。

10月18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先前,杜特爾特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中國是菲律賓經濟的唯一希望,菲律賓期待同中國加強經濟和貿易合作,進一步提升兩國間傳統友好關系。
11月利馬會議前夕,杜特爾特表示期待與普京在利馬會議上碰面,並稱想與普京做朋友,也希望兩國成為最好的朋友。
【全球貿易新格局】
亞太迎來中國新時代。

9月4日至5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在浙江杭州舉行。峰會主題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此次作為東道主,中國力促G20成員圍繞主題深入溝通,取得更多共識並形成新動力,為解決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找到解決的根本方向。
“世界經濟又走到一個關鍵當口。”在峰會的開幕辭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詳細把脈世界經濟“向何處去”的焦慮,開出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五味中藥,引領世界經濟的航船揚起“中國帆”。
10月1日,人民幣於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之後的第五種“入籃”貨幣。
【未來】
大選、公投、全球化遇挫、歐洲一體化進退兩難、難民去留舉步維艱、恐襲威脅......紛紛揚揚的2016即將過去,但它的影響也許遠未展開。
回望過去:杏兒經歷的16年
1 :
GS(14)@2015-05-27 08:51:48入行16年的胡杏兒,最初由寂寂無聞的學生,到飛上支頭變成港姐,繼而成為無綫當家花旦和視后,其間經歷過風風雨雨才能踏上這條青雲路。
港姐入行
當年19歲的杏兒以大學生身份參選1999年的香港小姐,奪得季軍及活力風采獎,後簽約成無綫藝員。
飛躍歲月
入行初期的杏兒在《流金歲月》演弱智女孩丁善茵,更因而奪得「飛躍進步女藝員」獎。
增肥拍劇
2006年杏兒參與劇集《肥田喜事》,不惜增磅至152磅演「肥田」一角,完成拍攝後迅速收身。
音樂發展
2008年成歌手,之後舉行小型音樂會,並奪叱咤樂壇生力軍女歌手銀獎及勁歌的新人薦場飆星獎。
萬凰視后
2011年憑《怒火街頭》奪我最喜愛的電視女角色及憑《萬凰之王》贏視后,領獎時感謝當時男友黃宗澤。
杜Sir愛將
2011年客串《建黨偉業》飾演周潤發的七姨太,之後再於杜琪峯電影《奪命金》飾演任賢齊妻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527/19161422
【讀書好×果籽】兩年後的回望:雨傘見聞錄
1 :
GS(14)@2016-09-30 08:09:38雨傘運動之後,有不少有心人自資出版有關書籍,到完成後可能已經是佔領清場後一年,當他們拿着新書興高采烈去書店時,卻遇上了冷淡反應,「雨傘書,冇人要喎。」一場震撼全世界的公民佔領運動,為何短短一年之間,會變成出版「票房毒藥」?
雨傘毒藥
2015年是充滿憤怒的一年,佔領清場後本土激進派抬頭,清算大台,學聯受到各方攻擊,大學發起退聯行動,三子雙學飽受批評,社會上充滿失敗、沮喪及憤怒情緒。這時候任何關於雨傘運動的東西,大家都不想再接觸,這也解釋了為何出現了「雨傘書冇人要」的局面。兩年來政府沒有主動撫平社會矛盾,反而步步進逼,挑動更激烈的衝突,派李國章入香港大學搞事,終於在2016年農曆新年初一爆發旺角騷亂。「雨傘運動失敗」似乎已經成為結論,今後只有勇武鬥爭,但掟磚之後又如何呢?是否要升級為武裝鬥爭?但又不是,原來激進青年選擇走入建制參選去也。社會紛擾、同路人互相攻伐,網路上叫人「落地獄」之聲不絕,任何關心香港民主前景的市民,焦慮有之、厭倦有之,為何雨傘運動之後,會變成這樣?一場香港發生的佔領運動,對獨裁的共產政權會發生甚麼影響?廿多年前發生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佔領運動,學生、平民流血犧牲,共產黨依然坐穩江山。在他們眼中,沒有向民意負責這概念,一切只為了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香港決不能影響他們紅色江山。因此由一開始,佔領運動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大家也不會期望有甚麼短期成果,甚至撤回八三一決定,重啟政改。雨傘運動的初衷,是為了政改,但這七十九天佔領,真正彰顯的是香港人守望相助的團結精神!為何大家好像忘記了。
記憶載體
兩年後的九月廿八日,我打開了朋友送來的《雨傘見聞錄》,這是一本精裝的畫冊,記錄了由九月廿七日開始,每日發生的事件,是完整的圖像記錄。在金鐘佔領區我認識了兩位朋友:Benedict及Firenze,他們出版一份叫《夏慤村聲》的刊物,在佔領區內免費派發,雜誌是人手編寫,記錄了當時佔領區內種種細節,例如區內營幕調查,記錄帳幕數目、分佈及外形,也有佔領區各式人物訪談,Benedict認為佔領區應該有自己的出版社。十二月清場之後,我遇見過他們在連儂牆下派新一期的《夏慤村聲》。之後沒有再見過,直至今年七月,我想採訪關於丘世文《周日牀上》再度出版事宜,發現出版人竟然就是他。這時才知道兩年來《夏慤村聲》依然在出版,去年底先後出了三本別冊,包括《雨傘見聞錄》、《夏慤佔領圖》及《雨傘尋人圖》。《雨傘見聞錄》是一個佔領區普通市民Simon Chow的畫作,他每天都在自己畫簿上不停地畫,用率直及單純的黑白線條,獨特的視覺去記錄這場運動,畫作背後有一種要「爆」的衝動。這不是專業插畫家作品,而是普通人的視覺記錄。至於《夏慤佔領圖》是一幅記錄2014年香港市民佔領夏慤道一帶的「清明上河圖」,西至香港大會堂,東至「光明磊落」,於不同時段在夏慤村出現過的小人物事情被歸納在同時空;從左至右慢慢細閱這地圖,讀者可以重新漫遊這個自發、自治、互助互勉,僅僅存在過75日的烏托邦式社區。回憶是需要承載的物體,這些雨傘運動的視覺紀錄,將開啟記憶之門,穿過憤怒、失敗、沮喪、回到當日那個自發自助,互愛互勉的社區,尋回初衷,面對將來。
夏慤佔領圖
記得當日這些場面嗎?
記得當日這些場面嗎?
記得當日這些場面嗎?
撰文:劉細良編輯:劉曉丹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30/19785704
回望參選港姐壓力大急速成長
1 :
GS(14)@2017-06-10 12:53:31【本報訊】近年坊間選美盛事多籮籮,大台的港姐選美漸漸失色,但親身投入過的王舒銳仍覺得參選值得,全因當年參選時她仍是「學生妹」一名,剛好碰上當屆港姐擺脫傳統,參考外國真人秀實行「突然死亡」的淘汰賽制,令她急速成長。王舒銳直言對比賽規則好深刻,因為每一日接到不同任務,要急忙完成避免被淘汰,又要應付大批傳媒,令她壓力大至「爆瘡」,但亦成長、成熟了許多,「令我比較presentable,跟住我帶住呢啲技巧去到另一個地方(金融業)」。為了做好演藝工作,她學習唱歌、功夫,想做全方位藝人,連名作《演員的自我修養》都「刨晒」,在TVB期間亦試過時裝、古裝、主持等不同角色。王舒銳透露,決定離開娛樂圈前仍有「三封入劇信」,曾有同行問她會否覺得可惜,但她始終認為行業限制較多,「你無得選擇角色,或者選擇做電影、唱歌呀,全部公司安排;演員亦唔係一加一等於二,但投資係一加一等於二,兩方面好唔同。」她指金融業只要證明到你分析的公司值得投資、可行,老闆會放手讓你做,會有滿足感。娛樂圈每年新人如雨後春筍,王舒銳卻在選美戰場背後,得到她「人生入面數一數二的知己」,雖然部份人已各奔前程,但依然會在周末相約見面影靚相。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07/2004717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