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慧眼:大陸升學 張慧敏
1 :
GS(14)@2013-05-10 01:36:30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509/18253809
有應屆DSE考生家長,就兒子想到大陸升學問我有何意見。答案很簡單,沒有甚麼可以不可以,只要講得通就得。
不過依我猜測,這位學生讀書成績應該麻麻,能考入本地大學機會自覺渺茫,同時知道父母想他繼續升學,到海外是唯一出路,但到外國升學又怕花費甚巨加重父母負擔,所以搵定後路提出想回國內升學。既可解決升讀大學問題,又可達成父母心願,所花和在香港差無幾,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問題看似迎刃而解,但事實真的如此?
國內學生考大學競爭之慘烈,相比之下香港經已是天堂。香港讀書成績好考入一線大學,如北京清華復旦等,那些高材生苦讀的勤奮拼搏,香港學生根本難望項背。要是成績麻麻搵水泡但求有大學肯收就得,教學質素可以有幾好不問而知,渾渾噩噩讀到所謂大學畢業,對就業完全沒有幫助。要是想留在國內找工作,即使頂級學府一流學生尚且人浮於事,幾時輪到一個完全沒有本土認識人脈關係的香港畢業生?還要來自一間不入流的大學?連發夢都可以慳番。要是回港找工作,除非頂級學府來頭響噹噹,否則請問賣點何在?知真相很殘忍,事實是兩頭不到岸兩面不是人!
香港人在國內經已風光不再,再無昔日的賣點和優越。國內做事,識人識風土人情最重要當然是識國情,比識做事重要得太多太多。同是國內人,北京人就不把上海人看在眼內、不會講上海話就不用奢望能做得了上海人生意賺得了上海人的錢。何況香港人?
逃避解決不了問題,一家人開心見誠共同面對,有甚麼事情解決不了?
張慧敏
準備子女海外升學 債券較穩健
1 :
GS(14)@2014-10-03 15:21:3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03/news/ec_ecv1.htm
【明報專訊】李先生及太太分別32歲及30歲,兩人育有一子,將於明年入讀小學。兩人月入共4.5萬元,每月支出包括日常開支1.4萬元、家用6000元、保險供款4000元、強積金供款2250元,以及按揭供款1.1萬元,合共37,250元,而每月盈餘則有7750元。
家庭資產方面,兩人共有港元60萬元,股票市值約20萬元,物業市值約400萬元,合共480萬元。兩人的兒子明年入讀小學,二人希望兒子可入讀國際學校,正計算如兒子小學及中學都入讀國際學校,二人可否負擔得到。李太又表示,若不能負擔國際學校學費,仍希望在兒子高中時送他到海外升學。
投資期長 高債券比例減風險
首先計算入讀國際學校的學費開支。李太預計,國際學校小學部每年學費約8萬元,而中學部每年學費約10萬至12萬元,則由明年起李太每月開支增加6700元,當兒子入讀中學後,每月開支增加1萬元。如月入不變,或收入升幅追不上學費加幅,相信他們每月盈餘只能應付兒子小學學費開支,而中學學費開支則需要動用儲蓄。
筆者了解到李太希望兒子到國際學校或外國升學的原因,主要是不希望兒子在學習上有太大壓力,又擔心香港競爭太大,兒子難以入大學。李太預計十年後送兒子到海外升學,高中連大學約五年時間,學費連生活費需要約150萬元。
如果李太將流動資產一半約40萬元,配合每月供款7000元,十年後要儲蓄150萬元作兒子升學之用,所須年回報率約3%,相信不難達到。但李太要留意投資計劃年期較長,需有效控制風險,在股債投資比例上,投資早期可以4:6比,後期可以3:7比,由於所須年回報不用太進取,因此投資債券比例應較高。
投資方面,近日港股回落至23,000點左右,除了因為佔中運動展開外,部分中國經濟數據亦較預期差,市場或擔心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
近期可買A股ETF RQFII股債基金
不過,A股明顯較港股硬淨,上證綜指企穩於2300點以上,相信是市場憧憬滬港通於十月出台,上海交易所近期已組織券商完成第三次滬港通全網測試,現時技術系統準備工作應已就緒,只待監管部門通知具體開閘時間,相信滬港通出台後A股會被不少國際指數納入,帶動基金買盤買入,因此近期可留意A股ETF及RQFII股債基金的表現。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逾半富翁送子女海外升學
1 :
GS(14)@2015-03-26 00:46:51
【本報訊】千萬富翁普遍對本港治安、投資環境、醫療制度及營商環境無大挑剔,卻對本港教育制度有保留,故逾半有子女的千萬富翁受訪者會安排子女於本地國際學校或到海外升學。
【何超盈】賭王何鴻燊四房長女何超盈,今年9月滿25歲,由於對做生意感興趣,於畢業不久,獲四太梁安琪委任為旗下3間公司董事,並將3個南灣道物業注入相關公司,有關物業市值逾2億元。近年亦逐步接手四太旗下在香港的租務及酒店等業務。
花旗香港環球個人銀行服務零售銀行業務主管伍燕儀指,11%受訪者考慮於未來五年移民,加拿大和英國仍為其首選,佔比為43%及28%,美國、新西蘭、台灣及澳洲則為14%。另外,千萬富翁認為其退休後平均每月所需開支為7萬元,更有人認為開支需達10萬元才能維持退休後生活質素,不過他們亦坦言子女財政將會獨立,約五成人不預期子女會於受訪者退休後提供財務上支援,約45%受訪者預期子女會就每月開支提供少於一半的支援。■記者黃珮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5/19089154
憂囡囡俾功課壓死羅敏莊陪女泰國升學
1 :
GS(14)@2015-09-01 06:59:53■估不到羅敏莊會計劃帶女兒到泰國升讀國際學校。資料圖片
提起香港的教育制度,香港人無不搖頭嘆息!不少家長都要提早計劃子女的教育路,甚至送子女到外國讀書。昨日帶同女兒陳禛出席港台在馬鞍山廣場舉辦「國際兒童嘉年華」的陳國邦和羅敏莊(Mimi)亦是其中之一,Mimi表示擔心女兒的升學問題,計劃安排陳禛到泰國升學,藉此希望換取女兒一個開心快樂的童年。
Mimi和囡囡悉心打扮,以母女裝現身,相當搶眼,Mimi表示囡囡今年升讀K1,但她未有特別報讀九龍塘的名校,她說:「喺屋企樓下屋苑讀幼稚園,好方便,冇話特登去其他地方讀,咁細個最緊要讀得開心,知道再升上去,有啲主流學校,每日有十幾樣功課要做,我讀書時候都未試過,做功課要做到11、12點,都唔明點解而家會變成咁,如果有選擇都想畀佢讀國際學校,但係未必喺香港讀,會揀第二個地方,去泰國囉!」
■羅敏莊和陳國邦希望女兒陳禛可以在一個開心快樂的環境成長。
■Dino三年抱兩,太太下月將再誕麟兒,一家四口樂融融。
預計港泰兩邊飛
Mimi講起囡囡升學大計時一臉認真,她解釋說:「因為距離香港近,但係最近泰國爆炸事件,可能會再考慮清楚,身邊人都會覺得奇怪,朋友會覺得揀英國,但係我覺得近香港可以我隨時飛返香港做嘢,好方便。」原來Mimi已經有全盤計劃,她說:「係打算小一讀,所以而家要計劃,我好鍾意泰國人好和善,好有好感,一路睇好呢個地方,唔希望再有爆炸事件發生,係個別嘅悲劇。」Mimi送女兒到泰國讀書,陳國邦又有何想法?Mimi說:「一早同老公有共識,我哋兩公婆感情好,唔想因小朋友學業嗌交,所以有關於女嘅嘢會坐低一齊慢慢傾。」另外,Soler成員Dino的太太下月開刀產子,他表示大仔升讀K1很喜歡上學,亦很期待弟弟的來臨,他說:「太太喺瑪麗醫院開刀,因為第一胎大仔頭太大,今次細佬再大啲,醫生都係建議開刀。」採訪、攝影:馬建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831/19276072
升學專家︰港生難受惠
1 :
GS(14)@2016-08-09 07:10:42對於英國大學的「賣大包」措施,本地升學專家接受訪問時表示,暫未聽聞過有如此誇張的減免學費計劃,不過脫歐確實有機會導致大學減學費。然而這類措施對學校自身也有頗大影響,因此即使落實執行,亦必須審慎處理。本港海外升學專家夏里巴指,英國正式脫歐後,歐盟學生要交海外生學費,負擔加重,因此會影響歐盟學生報讀意欲。但對香港學生而言,英鎊滙價下跌後學費反而更划算。他又指,「賣大包」措施對學校自身收入以至整個教育界都有頗大影響,所以即使大幅減免學費,相信也要有一定條件,例如成績優異,不一定所有人都受惠,故香港學生受惠程度有限。
EF英孚教育港澳區行政總監黃旭俊表示,英國大學一向有各類學費減免計劃,脫歐後各大學進一步減免學費也不足為奇。黃旭俊又指,過往的確有學生為學費優惠退而求其次,選擇排名較低的大學,但會否「因小失大」,屬個人選擇,不宜下定論。《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08/19727258
【馮仁昭四圍超】談康堤出國升學 Eason:香港讀書難
1 :
GS(14)@2016-09-01 06:12:27■冇時停嘅Eason,噚日表演轉球拍。
陳奕迅(Eason)噚日去咗維園,以推廣大使身份出席賽馬會樂動網球活動,同場仲有財爺曾俊華,Eason喺台上玩轉球拍,笑言7歲就學網球:「以前見到林子祥、張學友打網球,覺得好有型,我就去打網球。我以前短髮,梳側邊界同孭住球袋,有啲人都認錯我係張德培。」
Eason而家放大假成日做運動,除網球同羽毛球外,仲有跟黃佩霞學瑜伽,身形終有番少少輪廓:「做運動真係好爽,同埋冇壓力,其實我冇輕,都係170幾磅,以我高度,應該係150幾磅,我今年42歲,身體好似螺絲一樣會生銹。」
■Eason最近積極做運動,囡囡康堤就只跟媽咪阿徐跑步。資料圖片
爆囡囡懶
Eason講到囡囡康堤唔識打網球,佢話:「公開講佢會好hurt,不過佢音樂同唱歌係好,佢手長腳長腰長,會論盡啲,懶呀,似我,所以靜態啲會好啲,佢有跟阿徐(徐濠縈)跑步,佢好自律。」提到開學,有傳康堤會去外國讀書,Eason好大反應話:「點解我唔知?香港幾好吖,唔辛苦,但係難,不過難係好,因為係好學校。去外國都想,見識吓世界,又可以獨立,等佢中三、四,有自己朋友先。」問到好友陳子聰康復情況,Eason就話對方好似OK,但未知幾時出院,有提議佢搵埋子聰做運動,佢話:「佢應該未得,休息吓先。」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831/19754831
非傳統第一夫人提高女童升學率
1 :
GS(14)@2017-01-18 22:21:17■米歇爾鼓勵民眾「動起來」,上電視跳舞只屬小兒科。
從開始她就拿定主意,不要走前人的路。「我不想被她們影響。」她要「為自己、根據我是誰,來打造獨一無二」的總統夫人。8年下來,沒人不同意米歇爾確是位非傳統、與別不同的第一夫人,而且幹得非常漂亮。未入白宮,米歇爾已揹上「美國首個非裔第一夫人」的牌坊,加上她決心要以一對女兒為先,履行這角色的壓力更大,但她一直展現自信和個人魅力,流麗地運用傳媒和社交媒體,推動多項議題。自稱「來自芝加哥南區的黑皮膚女孩」的她,沒經常把扶貧、種族歧視掛嘴邊──但行動說得更多:她發起的「Let's Move」、「Let Girls Learn」等計劃,針對打擊兒童癡肥和升學率低等情況,正是最常見於少數族裔和低收入家庭的問題。
白宮「耕田」 改革學校午餐
對兒童健康的關注,原因之一是米歇爾亦擔心一對女兒墮入癡肥的巨網。她在當上白宮女主人第二年宣佈展開「Let's Move」計劃,除在白宮「耕田」、成功推動立法改革學校午餐變得更健康,她更常跟兒童一起運動,甚至上電視比賽跳麻包袋、跳很儍的舞,因為「只要能讓孩子動起來,我不介意出點洋相」。家境平凡的她非常用功,終考入名校普林斯頓,儘管不只一個老師說她心頭太高。「我想讓大家知道這可以是任何人的故事。我有今天全靠受教育。」因此她致力推動向學童、尤其是女童宣傳教育重要性。跟米歇爾接觸過的人不少都讚她和藹可親。她愛兒童、支持軍人家眷,有目共睹,八年來人氣不墜,平均支持率有65%,遠比丈夫更得民心。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8/19900742
立會選舉 18至20歲投票率爆升學者:傘運激發年輕人表態
1 :
GS(14)@2017-02-02 02:31:10【本報訊】去年立法會選舉投票率錄得破紀錄的58%,逾220萬人投票,選舉事務處最新公佈投票人士的年齡分層,與上屆比較,年輕人投票率飆升,18至20歲的投票率激增16個百分點,冠絕所有年齡組別;相反,年長一群的投票率增長大不如前。有學者認為,數據引證今次首投族投票率高,料受雨傘運動影響,而年輕人投票率勁升,也符合今屆自決派奪取不少議席的結果。記者:姚國雄今屆立法會選舉投票率高達58%,創歷史新高,較上屆53%上升5個百分點。根據選舉事務處的最新資料,老一輩的投票率仍屬最高,其中66至70歲人士的投票率,問鼎一眾年齡組別之冠,達65%。但今屆年輕人的投票率不再如以往般,被長者大幅拋離,多個年輕人組群的投票率與整體投票率相若,其中26至35歲的投票率更逼近6成。今次數據最值得留意是各年齡階層的投票率增幅。與上屆比較,40歲或以下的所有組別,投票率增幅均高於平均(平均為5個百分點),41歲或以上的所有年齡組群投票率,增幅則全數低於平均。
年長組別增幅低於平均
若再細分,18至20歲選民(1996至98年出生)的投票率增長最標青,由上屆42%激增至今屆58%,爆升16個百分點;其次是31至35歲的年輕人(1981年85年出生),投票率由上屆49%升至今屆59%,升幅達10個百分點。相反,41歲或以上的各個年齡組群,其增幅全數低於平均。其中56至60歲、以及71歲或以上兩個年齡組群,投票率增長只有兩個百分點。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2012年至2016年的多場公民運動、尤其最矚目的雨傘運動,均令到剛成為選民的年輕人較以往更積極投票,令今屆首投族(18至20歲)的投票率急升。他指,由於年長人士的投票率已算高,故增幅有限。他又認為,年輕人的投票率急升,對應今屆自決派不少候選人當選的結果。將軍澳尚德邨是18至20歲組群投票率較高的票站之一,投票達62%,此票站結果由擁有區議員在此區的工聯會鄧家彪奪得第一,已被取消議員資格的青年新政梁頌恆得票則第二高。另一個較高投票率的是黃埔新邨、理大學生宿舍,18至20歲投票率高達76%,經民聯梁美芬得票率第一,自決派的劉小麗得票第二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1/19914312
華僑永亨攻升學市場
1 :
GS(14)@2017-04-04 08:58:11【本報訊】現時不少大學畢業生均有海外升學打算,不過卻苦於資金不足,近日有銀行推出貸款產品力攻升學市場。
貸款額最高120萬
華僑永亨信用財務總經理吳幗欣受訪時表示,該行上月推出升學貸款,在職人士若有意升學,或父母希望送子女到海外升學,卻因霎時「掹掹緊」而未能周轉,則可以到該行借取。吳幗欣說,升學貸款申請者,通常具有良好的信貸質素,故此銀行更願意借出資金,而若果能提供如海外住屋證明或入學證明等,申請成功率及利率均會較佳。華僑永亨升學貸款產品中,貸款額最高為120萬元,最長可借5年,以借5萬元計,年利率最低為約4厘,高質素客戶甚至低見3厘;若果攤長5年還,則高達9厘。吳幗欣指,到哪個國家、讀哪所學校、修甚麼學科對貸息並無影響,主要是視乎申請人入息能力,「冇話你讀BBA(商業管理學士)息率會平啲。」讀寄宿學校或遊學團亦可申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若果是申請人自己希望借錢升學,意味期間沒有收入,故此未必能向銀行借取貸款,吳幗欣指出,若果能找到親朋戚友聯名申請或作擔保人,則可以順利解決這個問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3/1997822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