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逆天的Dalio(五)——加入通脹聯繫債券的成型全天候策略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116

最後的成分:通脹聯繫債券

如果說Bridgewater是風險平價的先鋒,那麼把通脹聯繫債券納入機構投資組合的歷史上,Bridgewater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脹聯繫債券在全天候交易策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隻證券的基本價格與通脹數據之間的聯繫,早在18世紀就被出現了,但直到上世紀90年代早期,通脹聯繫債券在機構投資組合還沒有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就像Bridgewater的其它發現一樣,這個發現也是來源於一個對話,或者一系列對話。一個美國基金會曾經諮詢了Bridgewater一個問題:怎麼才能連續保持5%的實際回報?章程規定,基金會必須每年支出其資產規模5%的資金,所以為了保持基金會能永遠運作,必須保持每年實現5%的實際回報。

回到構建給定目標的投資組合上,客戶的「無風險頭寸」不再是持有現金了,而應該是一個能提供實際收益的投資組合。通脹聯繫債券,這種債券會支付實際收益率外加實際通脹率的回報,所以只要找到一隻能支付5%實際回報的通脹聯繫債券,就能滿足基金會5%的要求。然而問題是,美國那時候不存在這樣的債券。這種通脹聯繫債券在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一些其它國家已經很流行。作為一個貨幣和債券投資經理,Dalio和Prince知道怎麼以美元為基準對沖投資組合的匯率風險,消除掉匯率波動的影響。所以,Bridgewater嘗試構建一個全球的通脹聯繫債券投資組合,並以美元為基準對沖匯率風險,作為給這個美國基金會提供的投資解決方案。但是,當時全球的實際收益率只有約4%,所以需要對通脹聯繫債券增加一點槓桿才能達到基金會5%的要求。

Bridgewater給基金會做的工作明確證明了,相對於其結構相關性優勢,通脹聯繫債券是高效但被嚴重忽視的資產類型。在通脹上升的經濟環境中,通脹聯繫債券表現很好,但股票和普通政府債券都會表現不佳。結果,通脹聯繫債券填補了構建傳統投資組合中,分散投資風險的缺口。大部分投資者不會持有商品以外的資產來對抗通脹上漲的驚喜,這樣做會令整個投資組合出現小缺陷。從Bridgewater建立的經濟環境理論看來,通脹聯繫債券有助於平衡整個四宮格和其它資產類型,通脹聯繫債券的平衡作用是獨一無二的(通脹聯繫債券與大眾商品是負相關的,與增長是正相關的,這是一個另類的優勢)。毫不意外,當美國財政部決定發行通脹聯繫債券時,相關官員就諮詢了Bridgewater對構建這類證券的意見。Bridgewater在1997年提出的建議,決定了美國通脹保護證券(TIPS)今天的設計。

全天候交易策略

全面成型的全天候交易策略出現在1996年,當時Dalio、Prince和第三任首席投資官Greg Jensen(剛離開學校就進入了Bridgewater)嘗試提煉濃縮數十年的投資經驗到一個投資組合裡。當時的動力來源於Dalio的一個願望,他希望把所有託管資金放在一起,構建一個資產配置的組合,Dalio相信這個組合能在他離開以後仍能長期保持可靠。Dalio總結和歸納了Bridgewater發現的投資原理,把對沖麥樂雞的風險、幫助Rusty平衡投資組合和管理通脹聯繫債券的經驗,都放進了一個真實的投資組合裡。最終的投資配置方案如下圖所示,所有的資產都放進了描繪所有可能出現的經濟環境的四宮格框架中。

(四等分風險分配;高增長:股票、大宗商品、公司信用產品、新興經濟體信用產品;高通脹:通脹聯繫債券,大宗商品,新興經濟體信用產品;低增長:普通債券,通脹聯繫債券;低通脹:股票、普通債券)

通過研究,Bridgewater已經知道怎麼在不同的經濟環境歸類資產類型。他們也知道在四宮格中的所有資產類型可能會同時上漲。這就是資本系統的運作模式。如果央行印錢,那麼那些有好投資機會的人會把錢借走,用這些錢實現更高的收益。這些投資的證券主要有兩種形式:股票(所有權)和債券(債權)。因為央行印錢,所以四宮格中的資產分類並不能完全抵消對方的風險;但這些資產的總回報長期總能高於現金利率的回報。全天候交易策略中對經濟環境的頭寸已經被相互抵消了,剩下能賺取的就是風險溢價。

Dalio形容構建的投資組合「就像發明了之前從未試飛過的飛機」。它看起來是對的,但能飛嗎?Dalio開始用自己的資產「試飛」,而不斷重新平衡這個資產組合是另一名員工的業餘工作。這個投資組合的試飛結果與Bridgewater的預想一樣,但仍只限於Dalio自己的信託投資。全天候交易策略從來沒有被想過會做成一個產品。這個策略太複雜了,看起來沒人能做出來,但同時,這個策略也太直接了當了,似乎每個人憑自己都能做出來。在美國股市出現科網股泡沫的早期,Dalio已經開始提出平衡的概念,而最初只是可有可無的興趣。

2000年的科網股泡沫爆破改變了一切。泡沫爆破證明了,股票市場沒什麼是「確定的事情」。科網股泡沫的爆破改變了一般投資者的心態,回想到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垮台,石油危機和1987年股市崩盤。很多資金管理者開始移除alpha,作為應對他們認為股市不穩定的一個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37

3W咖啡:加入創業公司的風險和機遇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8223.html

【導讀】加入創業公司,有風險也有機遇,這裡沒有健全的福利待遇,公司的章程或許也是混亂的,但是這裡有夢想,有大公司沒法給你的機會和空間,你要怎麼選?

3W咖啡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天使投資人王嘯參加3W咖啡活動,做了題為「加入創業公司的風險和機遇」的主題演講,他認為創業公司估值看5點,行業趨勢,剛需,業務趨勢,創始人大氣有胸懷,有天使或早期投資;進入創業公司需要做技術儲備、管理能力、產品積累或行業學習等準備;學習能力強,喜歡挑戰自己,意志堅定的人適合創業;進入創業公司需要適應快節奏的變化,不斷學習,堅持,善於從團隊中吸收經驗。如下為演講精彩觀點摘錄:

 

我判斷投資早期項目有一個小的模型:第一,符合行業的趨勢,有創新,有效率優勢;第二,這個團隊能勝任這個項目;第三,以前的經驗在現有項目上用得上。

這有些像我2000年加入百度。1999年聖誕節前後,我還在北京郵電大學讀研究生,看到百度在清華BBS發佈招聘帖子,說硅谷留學回國者準備做互聯網的公司,招程序員,做什麼不知道。當時,我們身邊的同學90%多都會去電信體系,如中國移動,華為等運營商和設備廠商。但我不太願意去這樣的體系,熬三五年才是科長。思路雖清晰,但非常漫長。我一直有創業的想法,我想加入新興行業、小的公司去學習公司組建、長大的過程。

我認為互聯網這個新興的行業充滿機會,增速會很快;再者,百度的初創團隊比較好,硅谷留學歸來,瞭解硅谷文化,有成熟經驗,這是我嚮往的;我自己有編程的經驗,能夠做一個合格的程序員。基於這三點,我放棄了戶口,放棄了大公司福利和保障,加入到百度。

現在很多大企業的中高層加入早期公司面臨的風險非常大,也會有福利,管理方面的顧慮,只要認準了就可以義無反顧的加入到合適自己的初創公司去。

加入創業公司最大的好處,就是學到很多前所未有的知識和經驗。一旦踏入靠譜的創業公司,你的道路就變得更開闊。你擁有跟隨產品或業務做大做強,轉型向管理或者技能提升,構建自己的合作夥伴,學習行業或者一些基礎技能的機會。

 

創業公司如何估值?

創業公司的價值,很難衡量,有很多不確定性,但有規律可循。

第一點,行業趨勢是否吻合。我在百度的最後一年多負責百度無線業務,戰略規劃了四個方向,最後一個是手機上的智能通訊工具,基本上是微信的原形,但百度沒有做。行業趨勢的預判是加入創業公司的必修課,能讓成功幾率更大。

第二點,看是不是剛性需求。像搖搖招車,的確解決了大城市打車難的問題。

第三點,業務趨勢是否已經顯現。判斷一個小公司有沒有機會,不在於公司規模多大,而是在於抓到多大的高性能的點,做到極致。就像百度早期把搜索做到極致。

第四點,創始人團隊是否大氣,有胸懷。大氣與否也不僅僅在於錢財,而是在於他是否給你機會;有胸懷是一個創始團隊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第五點,是否有天使投資或早期投資。創業公司得到融資是一個必備的功能,生存的週期越長,成功的概率就越大。但是,不能花很多錢,不停的在融資,而業務卻垮掉了。

 

何時是加入初創公司的最佳時機?

作為第一批員工加入,在大公司做到中高層用合夥人身份加入,自己創業,是三種不同的加入方法。需要根據你的能力,工作年限,資源、行業的判斷和理解來選擇。

我非常不讚成還沒畢業就出來創業,即便方向認可,做事不錯,但是帶團隊,溝通融資會非常費勁,建議至少在一個公司干兩三年再創業。

在相對傳統的公司或者說干到比較高的職位之後加入到A輪或者B輪的創業公司做合夥人或高管比較合適。百度原副總裁朱紅波,從用友一線的銷售到銷售副總裁,再被百度挖去,幫助百度業務收入建立了代理商的體系。他是在成型的公司裡塑造了各方面的管理經驗和職業技能以及人脈,都做到一定程度之後再去轉型跳到已經有一些規模的公司去做高官。如果他直接創業難度還是非常高的。

自己創業組建團隊也是一種選擇。我認為學習能力強,喜歡挑戰自己,意志堅定的人更適合創業。在不同的趨勢上,創業者的特質是不一樣的;最大特質是能夠敏感地判斷出行業機會;要有一定領導能力,把團隊管理好。

加入初創公司是雙向選擇,要做好幾個準備。技術儲備,管理能力,產品積累或者行業深入的學習。進入創業公司後,要適應快節奏的變化,不斷學習,堅持,善於從團隊中吸收經驗,才能在創業公司中站穩腳並贏得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81

長榮航空加入星空聯盟的重要推手 鄭傳義:人生要不斷向未來挑戰


2013-06-10 TWM  
 

 

加入星空聯盟,是長榮航空近兩年最重要的一件大事,這一步奠定了未來二十年發展的基礎工程,而這項重要的任務,便是由今年初甫上任的總經理鄭傳義扮演要角。他如何讓長榮順利入盟?且創下入盟申請時間最短紀錄?

撰文‧許瓊文

六月中旬,長榮航空將宣布加入全球最大的航空聯盟系統「星空聯盟」(Star Alliance),除了舉行盛大的簽約儀式外,長榮更砸下龐大的代言費,請來國際巨星金城武擔任代言人,並耗時三個多月,比照電影規格,拍攝宣傳廣告。

加入星空聯盟,對長榮航空來說的確堪稱是一大躍進。從航空業的角度來看,等於宣告了長榮航空已從地區型的航空業者躋身成為國際性的重要航空公司;而在營運實際貢獻層面上,無論在航班、航點、旅客人數都會因此大幅提升,長榮保守估計,至少將為營收帶來二%至三%的成長空間。

星空聯盟入盟 創最快紀錄在目前的世界三大航空聯盟當中,星空聯盟規模最大,共有一千三百多個航點,一百九十多個通航國家,旅客流量也最大,相較之下,競爭對手華航早兩年所加入的天合聯盟(SkyTeam Alliance),則屬第二大。

據了解,在董事長張國煒的全力支持下,長榮航空經過不到一年半的時間,便完成了所有入盟高達八十七項的規範,創下所有星空聯盟成員中入盟籌備時間最短的紀錄。在展現效率的背後,最主要的執行者就是現任總經理鄭傳義。

鮮少在媒體上出現的鄭傳義,上任後首度接受媒體專訪,大方分享加入星空聯盟的甘苦談。

「過去是單打獨鬥,現在入盟後,有點像是打團體戰,會更有力道。」鄭傳義半開玩笑地解釋長榮航空不惜代價力拚入盟的原因,「聯盟裡的會員,可以在飛行網絡上互補,延伸滲透率;長榮也可以接受到聯盟更多的國際旅客,使長榮更國際化。」但是,想要加入星空聯盟,業者除了每年須繳付一定金額的入會費之外,還必須經過一連串的嚴格評估,這些過程說來只有短短幾句話,做起來,每一步都是要人命的困難挑戰。

時間拉回二○一一年三月,鄭傳義從美國航站調回台灣擔任企畫室副總經理,而他所接下的重擔,就是負責所有的入盟籌畫。

「星空聯盟的五大創始會員,就像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一樣,想要加入聯盟,你必須完全說服這五家業者,只要有一家反對,你就進不去。」鄭傳義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說服星空聯盟的五大創始會員,包括美國聯合航空、漢莎航空、北歐航空、加拿大航空、泰國航空。

為了說服所有創始會員同意,鄭傳義當起空中飛人,密集飛往這些航空公司的總部。鄭傳義說,長榮在太平洋的航線很強,加上兩岸通航開放,對部分會員來說,長榮的加入具有互補效果,但對某些會員,同意長榮入盟卻也像是在「引入新的競爭者」。

「舉例來說,為了獲得美國聯合航空的同意,我前前後後就到聯航拜訪了五次。」鄭傳義除了親自拜訪聯航的CEO、做簡報,還得苦思說服之道,最終他改以合作訴求來說服對方,強調在入盟後將與聯航進一步合作,以長榮的長程航班,搭配聯航的短程美國內陸航班,布建更綿密的長程加短程網絡。

「說服五大會員就像玩電玩破關一樣,要一關一關過,卡住一關都不行。」但在取得所有創始會員的同意後,更大的難關才要開始──星空聯盟要求所有會員,必須使用相同的訂位系統、票務系統等。

選走高難度 通往成功之路為了這項要求,鄭傳義立刻面臨一個非常重大且困難的抉擇,就是要沿用過去二十年早已習慣的系統,逐步調整接軌上星空聯盟的系統;或者,完全放棄過去二十年的累積,一次改為全新系統。

選擇前者,雖然作業時間拉長,但能在熟悉且時間充裕的狀態底下徐徐調整,不易出現重大錯誤;如果選擇後者,「會有一筆很大的支出,而且系統轉換過程也容易發生致命問題。」至於好處,則是快速且一次到位,能與其他會員的系統完全接軌。

在董事長張國煒的決策下,鄭傳義獲得長榮總部的高度支持,選擇走高難度的後者這條路,「包括班表、票務、訂位、控位、離境以及營收管理系統等,我們決定,一次全換。」抱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決心,鄭傳義與超過六十位的系統工程師,加上星空聯盟派來協助的人員,在很短的時間完成系統轉換。鄭傳義回憶當時,所有員工不分單位,都得在每日例行工作之後,額外學習適應新系統。

「有所捨就會有所得,我們雖然丟掉了過去二十年的系統,但克服挑戰之後,我們也等於布建了長榮未來二十年發展的重要基礎工程。」鄭傳義並說,「如果選擇簡單的路,或許到今天,我們仍然無法完成要求;印度航空就是因為系統無法順利轉換,達不到聯盟的標準,申請入盟多年之後,至今仍還在聯盟之外。」接受新挑戰總是需要一些勇氣,但鄭傳義自剖,在長榮三十年來最大的成長動力,就是來自一次次接受新挑戰所累積而來的。

豐富輪調經驗 成進階養分出身台東農家子弟的鄭傳義,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長榮集團,「一九八四年學校畢業,我應徵長榮海運,當時總裁(張榮發)面試,一開口就問我,酒量好不好?」鄭傳義笑著說:「我回答『沒醉過!』」雖然酒量不是真的很好,但卻為他開啟看到全世界的機會。

在長榮海運時期,鄭傳義就因為跟船實習而能環遊世界,看過貨船如何花一天的時間走完巴拿馬運河,「一般人沒有機會看到這些。」鄭傳義的視野從此被打開,並培養不斷向上挑戰的鬥志。

五年後,長榮成立「長榮證券」,念國際貿易的鄭傳義竟自願轉調,「因為當時金融證券市場很熱絡,我想了解那是怎麼一回事。」對他來說,新挑戰代表的是「新鮮又有趣」。在這階段,他得每天一早起來蒐集資料,接著緊盯股市盤面,在收盤後,還要立刻分析整理出一套邏輯清晰的說法,然後站上講台去對投資人解盤,當起證券分析師。

「結束後還要拜訪客戶,根本沒得休息。當時有個重要客戶愛玩小鋼珠,我經常得在下午抽空陪他坐在小鋼珠的機台前。」鄭傳義說,這些看似繁瑣的工作,回頭來看都有收穫,「資料蒐集與整理的能力、邏輯思考能力、談判力、簡報力,都在那個階段有所成長。」三年後,證券公司結束經營,鄭傳義轉進長榮航空,陸續被派駐奧地利、巴黎,接著轉調回內勤單位,負責系統整合、資訊管理,很多看似不相關的經驗,鄭傳義卻從沒有抱怨,即使過去從未接觸過的領域,他都當作是學習,且樂在其中。

「現在回想,當時負責公司的IMD部門(資訊管理整合),就是很好的基礎,如今要導入星空聯盟,重新置換系統,我就更清楚會遇到什麼難題,該如何與同事溝通。」鄭傳義過去在不同部門的豐富輪調經驗,成為今日接任總經理很好的養分。

創造差異化 走在市場前端接下來,鄭傳義又要面對什麼新挑戰呢?「就短程航線來說,有更多的廉價航空進入台灣市場,長程航線又有中東航空公司的崛起,這對長榮來說無疑都是威脅與挑戰。」對於未來局勢,他的回答很具體。

至於因應之道,「航空業是一條不歸路,唯一的方向,就是不斷創造差異化。」鄭傳義說,長榮航空是全球第一個推出介於經濟艙與商務艙之間的「菁英艙」;在行銷上,更創新推出「Hello Kitty」班機,造成市場熱潮,並且獲得美國的行銷創意獎;去年更推出全台首創搭配「全平躺式座椅」的「皇璽桂冠艙」,「這些能夠完全平躺的椅子,換算下來,一張要價五百萬元。」砸重金創造差異化,就是要讓長榮永遠走在市場潮流的前端。

在心情上,鄭傳義也已做好面對挑戰的準備,「我現在八○%要想『遠慮』,二○%的時間才做Trouble shooting(解決問題)。」鄭傳義深知自己的角色進行轉變,思考方向也要調整。

「這是A lot of challenge, a lot of fun.」(很有挑戰,也很有趣)。挑戰不小,但鄭傳義顯然還是樂在其中,如同過去三十年一樣。

鄭傳義

出生:1958年次

現職:長榮航空總經理

經歷:長榮航空企畫室副總經理、美洲總分公司協理、企畫本部資訊管理室經理,以及長榮證券、長榮海運等職務學歷:東海大學國際貿易學系

布局航網競爭力

台灣航空公司加入全球三大航空聯盟概況

星空聯盟

(Star Alliance) 天合聯盟(SkyTeam Alliance) 寰宇一家

(oneworld)

創立年分 1997年 2000年 1999年創始會員 聯合航空、漢莎航空、北歐航空、加拿大航空、泰國航空墨西哥航空、法國航空、達美航空、大韓航空 美國航空、英國航空、原加拿大航空(被併後加入星空聯盟)、國泰航空、澳洲航空航點/國家 1328/1951000/187 841/157 年載客量 7.2億人次 5.5億人次 3.4億人次台灣航空 長榮(2013年6月17日正式加入)華航2011年加入 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22

Gregg Fisher: 不加入債市大逃亡的理由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945

巴倫週刊

 

過去六週美債利率的上升使得一些市場觀察者認為債市的牛市已經結束了。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從5月2日的1.63%漲至本週五的2.5%。債券基金在第二季度的淨現金流入比第一季度減少了一半還多。這一變化使得我們不禁疑問:我們需要把債券從資產組合中剔除嗎?以下是Gerstein Fisher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國債對沖市場波動

債券在投資組合中的作用不是產生高收益,而是減小風險資產為投資組合帶來的波動率。尤其如美國國債,可以在股票突然跳水的時候幫助平衡一個資產組合。

讓我們來看一些例子。從2000年8月1日到2002年9月30日,在科技股泡沫破滅之後,標普500指數下跌41.3%。而同一時間短期國債的收益率達到18.3%,這筆道瓊斯對沖基金指數的回報率高了10倍。從2007年10月1日到2009年2月28日,由於房地產泡沫破滅,股票下跌50.2%。對沖基金虧損17%,而短期國債收益率為8.7%。換句話說,當市場變壞時,國債是比對沖基金更加可靠的選擇。因此,長期來說,同時持有股票和國債的投資者比僅持有股票的投資者在市場變壞時蒙受的損失更小。

 

債券增加流動性

當股票下跌的時候,投資組合中的債券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比如,如果你需要現金,你可以將債券兌現,而不是在股票上割肉。當市場好的時候,股票可以為你提供高回報;市場不好的時候,債券為你提供安全收益。這樣當股票到了可以逢低買入的時機,你就可以有一定的收益來抄底股票。

債券另一個作用是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心理保障,使其保持穩定的心態。比如,從1926年1月到2013年4月,整個股市的風險溢價在6.4%的水平,但是如果投資者在當中因為一些負面的市場事件就拋售掉股票或者不敢持有,他們是不能享受到這一回報的。債券的作用就在於通過減小投資組合的風險來幫助投資者穩定和理性的心態,敢於承擔一定的投資風險,從而增加長期的回報率。

 

短期債券縮短久期

我們不預測利率如何變動,但是我們要為利率上升做好準備。減小利率風險的方法之一是減小久期。這樣當利率上升的時候,債券價格下降的幅度可以減小。

我們研究證明,當利率進入上升期時,持有短期安全國債有利於提高投資組合的回報率。

 

外國債券:投資多樣化

在以美國資產為主的組合中加入外國債券可以幫助提高風險加權收益、增加累積回報。我們相信對外國債券的投資可以幫助分散資產在不同經濟體、不同貨幣、不同類型收益曲線中的分配、幫助對沖國內通脹的風險。比如,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的貨幣與預算政策與美國完全不同步,這就是美國資產組合很好的對沖選擇。

長期來說,貨幣和美國股市、債市的相關性很低,也是另一個潛在的投資組合來源。我們比較了從1985年到2013年外國債券指數對沖和未對沖的回報率。對沖後的年化收益率為4.4%,未對沖的年化收益率為7.44%。在同樣的時間,相似的美國債券年化回報率為5.7%。未對沖的投資組合與美國國債指數的相關性很低,這為我們帶來了投資組合的分散化。

 

結論

利率上升風險並非空穴來風。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優質債券在投資組合中對沖股票風險的作用。我們不知道市場會怎麼走,因此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平衡自己的投資組合,不要讓2002或者2008年的悲劇重演。

 

附:

Gregg Fisher是投資諮詢公司Gerstein Fisher的首席投資官。Gerstein Fisher為個人、家庭、機構、慈善基金等提供資產管理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626

從日本加入TPP談判說起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292249

日本在7月尾正式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並旋即參與在馬來西亞的組織談判。日本加入後,TPP的締約國將佔全球經濟規模四成,包含美洲及亞洲的重要經濟體及新興市場。透過TPP等多邊貿易自由化談判,首相安倍晉三希望為其開放日本經濟及促進增長的策略奠下基礎;摩根大通指出,TPP是安倍經濟學中的一環,對日本經濟的助益,將佔安倍經濟學的三分之二。

四年前的20097月,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莉宣布美國「重返亞洲」,暗示持續領導全球經濟增長的全球一體化已經進入經貿體系改革的深水區,此後全球貿易量增長率不斷下滑;相反,各自的區域性貿易量卻不斷增長。

何謂區域化經貿體系?這是在全球化競爭中,世界各國因為自身產業競爭力的差距及傳統文化差異,各國在本國周邊創建自由貿易區,借此深化本國經貿改革,以聯合周邊各成員國,減輕因為全球化所帶來對本土經濟的衝擊,例如1993年的歐盟,1994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2010年東盟10+3(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成立等等,都是典型的區域化經貿體系。

特別是當中的10+3東盟自由貿易區成立後,區內貿易量年均增長都超過15%以上,遠高於同期世界貿易量的增長。事實上,隨着2010年東盟10+3自由貿易區的啓動,世界的經濟格局已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世界經濟格局亦因此啟動了「洗牌期」,即是由全球化正式進入了區域化的轉變階段。

說回日本加入TPP,這是繼擴大公共財政、貨幣寬鬆政策後,「安倍經濟學」的另一環,希望挽回日本停滯不前的經濟。工商界支持政府加入協議,因為在自由貿易下,他們在國外市場變得更有競爭力,尤其安倍推出貨幣寬鬆政策,日圓貶值,有利出口。當局估算,加入TPP後,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加330億美元,上升近0.7%,這對國內近幾十年疲弱的經濟,無疑打了一支強心針。

有分析認為,單憑印銀紙或擴大公共財政難以推動日本經濟,反而政府加入TPP,令經濟自由度增加,才是改善經濟重要一環。安倍晉三本希望藉加入TPP一箭三雕,加深與美國的戰略合作,平衡中國的挑戰;拉攏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維持在東亞的影響力;同時藉TPP的規範,加速安倍經濟學第二階段的經濟改革。

但安倍的計劃能否成事,實在值得關注。事實上,TPP涉及的領域甚廣,由農業到工業、能源等,牽涉多個範疇,這對日本經濟、產業結構等都有很大的轉變,但也會衝擊國內農業、醫療業及保險業。以醫療業為例,他們認為TPP會改變國內醫療體系,由原本國家控制,轉變成美式的醫療保險制度。因此,若安倍政府走錯一步,對其自身政權或全國人民都會帶來沉重負擔。

然而,以東盟為代表的東南亞地區,對日本的貿易相當重要。以去年1月至11月計,東盟佔日本出入口貿易總額近15%,僅次於中國(約21%)而高於北美(約14.3%)及歐盟(約10.4%)。日本對東南亞的援助亦佔日本對外援助的一半以上;以安倍出訪首站越南為例,自2006年至去年初,日本已向越南提供逾萬億日圓的政府發展援助(ODA),成為其最大援助國。另外,日本在去年亦已承諾,今後三年內將向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等國提供共74億美元ODA

除了民用的ODA外,日本亦不惜大灑金錢,強化其於東南亞的軍事布局。例如去年,日本就與越南達成共識,協助後者提高沿岸警備能力;同時,日本亦表示將向菲律賓提供12艘巡邏艇,幫助菲律賓保護海岸線。

至於民間投資層面,因應TPP造成的產業變局,日本企業跑得比政府快,以搶食TPP帶來的龐大商機。日經新聞報導,在一旦TPP生效,貿易自由化與經濟整合的速度將會加快的預期下,企業都為避免遭到邊緣化,而開始進行調整。以農用設備大廠久保田為例,該公司去年秋天從香港開始擴大稻米出口的業務,現在還將於8月在新加坡設立一家經銷公司。日本醫療設備供應商同樣在尋找海外的新商機,奧林巴斯就擴大低價內視鏡外銷亞洲的業務,並已在中國南部設立一間訓練中心,希望以此做為前進其他亞洲市場的灘頭堡。

值得留意的是,隨着日本過去十年經濟停滯不前,在東南亞貿易上的影響力亦日益褪色,但總額仍稍多於2000億美元,跟中國所佔份額不相上下。但根據豐的數據,日本對東南亞的直接投資同期達600億美元,較中國高出9倍。無論對哪個東南亞國家,日本的投資金額不是最大就是第二大。最近的例子是,過去兩個月,日本銀行及保險商花費近60億美元入股東南亞同業;為避開日本國內疲弱又老化的市場,相信這類交易將陸續有來。

林少陽早前就基於美國經濟持續復甦,估計或有利於集裝箱及海運需求,令遠洋航運業有周期性復甦的機會,而現時業者股價普遍低殘,看來行業周期應該是在相對低位,而非相對高位。具體個別股份,傳統而言,東方海外(316)及太平洋航運(2343)的管理質素較佳,營運效率亦佳,是較佳的選擇。

然而,我們認為,隨著日本在TPP等多邊區域貿易自由化談判上獲得進展,擁有泛亞洲短線貿易路線的海豐國際(1308),將可望受惠於區內日益增加的貿易往來,加上林少陽相信海豐的管理看來可靠,此股或值得多加注意。當然,潛在風險是在後QE時期,資金撤離東南亞地區所帶來的流動性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69

如何讓第二代加入家族企業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308/t20130820_484583.htm

  中國內地的商業家族傳承面臨著比其他華人地區家族更嚴重的失衡問題。首先是計劃生育政策下子女人數少,子女如何自處、與父輩的事業興趣與價值理念是否一致成為家業傳承的關鍵問題。其次是內地百年來的社會動盪導致傳統價值流失,而第二代多年幼出國留學,認同西方文化和管理理念,新舊兩代人如何在薄弱的價值基礎下傳承家業?

  

  商業家族的長輩與晚輩往往比一般家庭有更多的顧慮。企業家,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在物質上比普通工薪階層的家長要有能力得多。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作為家族中的長輩,企業家出於對家人的情感,總是希望能夠在經營好企業的同時儘可能照顧到家人,讓他們也能從企業的收益裡分一杯羹。然而,這種想法往往會讓企業家做出不理性的決斷。而對繼承者來說,長輩的成就會變成無形的壓力,促使其不願挑起父輩留下的重擔。

  

  兩代人的憂慮

  

  對於創業者來說,企業就像是他一手帶大的小孩。孩子在父母眼中永遠是孩子,做父母的總希望孩子到哪裡都能幫一把。創辦人之於企業,也是這樣的心態,他會希望一直參與企業的經營,不願意過早退休。同時,創辦人又肩負著對家庭的責任,希望家庭成員能夠因為自己的努力過上好日子。作為企業的老闆,他很自然地想有錢大家賺,有親戚想到企業來工作也會儘量安排,哪怕這麼做會影響企業的績效。為了能讓家庭成員分享到經營企業的成就,創業者願意為了家人讓企業多犧牲一點利益。創業者會希望所有對經營管理有興趣的家庭成員都能夠進入企業,而這種來源於強烈的家庭責任感的利他精神,往往使創業者的決策變得不理性。

  

  創業者的這種心理,還體現在對企業收益的分配上,追求家族成員的平等。在企業工作的家庭成員當然可以分得企業的收益,但是,對於那些沒有進入企業的家庭成員,創業者也希望他們能分到一杯羹。作為長輩,要一碗水端平,這樣才公平。如果不是家族的一分子,一個人不在企業裡面工作是不可能從企業拿到工資的。但如果這個人是老闆的子女或者外甥,他不在企業裡工作,或者就算工作了但是沒幫企業賺到錢,老闆還是希望能照顧他。除此之外,創業者對小孩的溺愛也會讓他對企業的決斷有所偏差。經濟學上人是理性的這種假說,看來在家族企業裡不一定成立。

  

  創業者本身強烈的價值觀,對企業來說也會是一種困擾。他的堅持一旦變成固執就會阻礙企業的發展。因為他是老闆,其他人都是給他打工,沒有人出來指正,只能依照他說的去做。哪怕意識到自己做了錯誤的決定,創業者也容易因為老闆的架子而沒有去改正。

  

  繼承者,作為後輩,也有很多心理負擔阻礙他們接手企業。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獲得認可和讚賞,特別是來自父母的肯定。家族企業的繼承者也不例外,他們也希望自己在父母眼中是一個成功的人。然而,正是這種心態讓這些繼承人遲遲不敢擔起責任,接手父母的企業。因為他們害怕失敗,害怕被一直困在父母成功的陰影下。父母已經把企業做得如此成功了,要把企業做得更加成功機會是如此渺茫。所以,他們寧可選擇不接班,維持他們在父母心中優秀孩子的形象。繼承者這樣的心理狀態成為家族企業長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阻礙。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中國內地的商業家族面臨著比其他華人地區家族更嚴重的失衡問題。首先是計劃生育政策下子女人數少表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子女如何自處、與父輩的事業興趣與價值理念是否一致成為家業傳承的關鍵問題。

  

  其次是內地百年來的社會動盪導致傳統價值流失,而新一代多年幼出國留學,認同西方文化理念。這新舊兩代的中國人如何在薄弱的價值基礎下傳承家業,被大眾認為是棘手的問題。

  

  第二代的分享與啟示

  

  筆者月前在北京主持由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與國際家族企業協會亞洲分會合辦的家族企業治理國際圓桌會議。會議由數十位中國與歐洲商業家族成員、研究學者參與討論。筆者以不具名但保留原義的方式節錄並改寫其中一個議題圓桌討論中第二代分享的內容,並作出點評與之呼應。

  

  商業家族子女的成長軌跡

  

  第二代分享:

  

  我15歲就去了海外留學,一直待了10年。我在那裡進入了商學院接受高等教育。學成之後我選擇回國,最初進入一家大型金融機構,後來回到了家族企業工作,半年之後又跳了出來。在家族企業工作的時候,我負責投資關係,更好地理解了上市公司包括分析數據產品,比如產品策略和銷售策略。在這之後我又逃走了,去了外地。在那裡,我加入了另一家金融機構,接受了一些系統化的培訓。因為在家裡的公司,沒有人會對我進行類似的培訓,告訴我應該怎麼做。因為我是獨生子女,所以我唯一的命運就是接管家族企業。2012年年末我回到家族企業,父親和我進行了一次長談,之後開始接管家族企業。作為二代,我覺得我們不光可以從教育方面進行學習,還可以從父母那裡學習他們是如何創建產業的,也包括可以向父輩的創業夥伴學習。在中國,通常家族企業的家族成員比較少向一些大型企業或者經驗豐富的經理人學習。

  

  筆者點評:

  

  海外教育、回國創業或就業,然後回家族企業直接擔任領導層是中國商業家族常見的接班人培養模式。除此之外,西方百年商業家族多有內部培養的辦法。如法國的穆裡耶茲家族將擁有家族股份、獲得家族支持在外創業的人都視作是家族的繼承人。什麼樣的人能夠被選為繼承人,原則上要證明他有價值、有能力在家族中佔一席之地。有能力是繼承人的一個重要特徵。家族在培養、考驗家族成員的能力上有一套制度,第一步,就是在家族的內部學校接受教育。這個學校就像是家族的「黃埔軍校」,只有在「黃埔軍校」畢業之後,才有資格成為家族股東,進而提出創業申請,申請通過後方能得到創業基金的支持。

  

  在教育方面,穆裡耶茲家族傾向於家族內部教育,而非頂尖商學院的學位。其實很多古老的歐洲家族都是如此,他們不盡信商學院的教育,反而看中自己的教育。家族內的教育更有針對性,商業知識也是針對自己家族的,而不是通行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在家族內的教育中,學校將家族的價值觀和理念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也就是家族的下一代。這種潛移默化,只有在自己辦的學校才能做到。要讓後代在自家的「黃埔軍校」接受教育,正是出於這樣的理念。學校實現了家族對商業、企業家能力和鑑別力等一系列家族無形財富的傳遞,並以此使繼承人能夠忠於家族利益和服從規定。

  

  如果要進入家族企業,除了要接受家族教育,還必須從基層做起。這是為了避免將高位傳給無能的後代,致使企業陷入危機。並且,創業基金在通過了家族成員的創業申請之後,不是給了錢就完事了。基金還會監督創業成果,賞罰分明。比方說,歐尚的創辦人傑拉德有一個養子,叫阿里莫·穆裡耶茲。阿里莫也是家族成員,他的快餐生意失敗後,創業基金沒收了其大部分家族股份。

  

  守業還是創業?

    

  第二代分享:

  

  我在國外念了高中和大學。我沒有加入家族企業的原因在於父親還年富力強,同時還有我的幾個兄弟姐妹幫助經營。所以,我有機會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大學畢業之後,我就開始管理自己開發的新業務。我認為高檔精品市場頗有前景。開始的時候,父親並不是非常支持我。他希望我的產品價位應相對較低,經營較容易。我告訴他我們應該有創意,所以我遞交了一份商業計劃書勸說他轉做精品生意。當然在過程中,我們發生了一些衝突和爭論。我僱用了一些經理人,在問題沒發生之前,我就非常相信他們。但是我父母不輕易相信他人,除非是在合作之後。在用人上,我們有很大的區別:我是用人不疑的。我在海外接受的教育是偏向西方的管理,傾向於提供高薪吸引高素質人才。我父母則寧願僱用那些可以接受低薪但是忠誠度更高的人。所以,我們之間的衝突是比較大的。如果你在經營的同時,父母也參與進來,就會產生這樣的矛盾。他們的參與度很高,也是因為我當時比較年輕。我剛剛畢業,他們不是很相信我的能力。

  

  筆者點評:

  

  企業家讓學成歸國的子女創業,不失為讓他們脫離家長羽翼、追求自我興趣與印證自身能力的常見方式。要注意的是,新一代要在父輩的事業基礎上作高度相關的創新,才是子承父業最終成功的關鍵。以浙江龍盛的阮水龍為例,阮水龍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兒子阮偉興在浙江龍盛組建時就開始擔任總經理。二兒子阮偉祥大學期間學的是化學,1989年從復旦大學材料系高分子專業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1993年辭工進入家族企業。最初阮水龍寄望大兒子接班管理,二兒子當工程師輔佐哥哥,但最終接班企業的是這位工程師。

  

  這是因為,憑藉卓越的技術創新能力,阮偉祥帶領家族企業越飛越高,也贏得了父親阮水龍的信任。2004年11月,阮水龍力排眾議,將二兒子提為總經理,替代長子阮偉興。對於管理才能優秀的大兒子,阮水龍採取「分槽餵馬」的模式,將長子調任龍盛控股新設立的另一核心子公司薄板公司擔任董事長。2007年4月,阮水龍又將上市公司董事長一職讓給阮偉祥,至此,浙江龍盛在家族內部正式完成交接詳見本欄2011年5月號文章《浙江龍盛傳承??技術型接班人後來居上》)。

  

  在阮水龍仍然擔任董事長,阮偉祥接任總經理之後的這段時間,龍盛的股票有一點滑坡。但是當阮偉祥接任董事長後,龍盛的股價節節上升。從浙江龍盛的股價走勢看,阮水龍成功地把接力棒交給了兒子。其中的關鍵在於接班人阮偉祥在化工領域的研發能力很好地匹配了企業所需的核心競爭力,使得浙江龍盛在企業適應新型專利的數量上明顯超過對手浙江閏土。所以阮偉祥作為接班人的確擁有可以被客觀衡量的能力,而這個能力正是企業下個階段所需要的。

  

  溝通是信任的基礎

     

  第二代分享:

  

  對於第二代,如果想自己創業的話,我的建議是要建立信任,讓父母慢慢相信你,認同你。你要做一些事,讓他們相信你能夠勝任。因為你在他們心裡一直是孩子,你要不斷地說服他們你是有能力的。第二個建議就是溝通。有的二代不願意和父母溝通,特別是在中國。在二代和父母之間,好像第二代總要遵循父母定下的規矩。在我看來,如果你想學到新的東西,你可以和父母進行溝通,這樣才能不斷建立起信任。這不僅對家庭關係有好處,對企業治理也有好處。

  

  筆者點評:

  

  中國人自周公制禮作樂、數千年以來的傳統影響下不擅用語言溝通。而從這些中國家族第二代成員中我們看到了新希望:他們不約而同地強調與長輩維持通暢的溝通,他們也顯然有開明、願意傾聽、成就大卻愈發謙卑的長輩。

  

  統一價值觀

    

  第二代分享:

  

  我認為作為一家家族企業,企業的文化與家族的文化要達到統一;要有共同的目標、自己的使命、家族的使命和企業的使命,這樣家族的力量和企業的力量就可以往一個方向去。而不是企業想往前走,家族想往後退,從而造成內耗。這就是我們二代在做的事情。我們都接受了西方教育,也要為家族企業帶來西方管理上的一些想法。但是對於家族企業來講,我們依靠更多的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想法,比如「家和萬事興」。在傳統文化的指導下,通過西方管理的幫助,我們對企業進行管理。

  

  在我看來,在中國企業當中非常特別的是情、理、法三個東西。我覺得在國外通常是法佔第一位,然後是理,最後是情。然而在中國做企業,情是第一位的。不管你是和企業外部的人交流,還是和企業內部的人交流,都要談感情;之後才會談到法規和治理制度。我覺得這是在中國做實業無法避免的東西。在我的家族企業所在地,雖然我們是按法規來做,但還是要考慮到情感因素,你要打入他們中間,不是上來就是以管理者的心態和員工交流,而是你是一分子的感覺:我和你們一樣,都在為企業做貢獻,絕不是我只是來管理你們和享受你們的勞動成果,其實是我們一起享受勞動成果。這也是我們一直在企業文化中強調的東西:二代必須要認識到我們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我們也是工作人員,和大家一樣在為企業做貢獻,企業得到的東西是我們共享的,而不是我享受得到,你享受不到,這是在企業內部。在企業外部,基於現在這個平台,我們跟著父輩接觸他們擁有的一些特殊的無形資產;另外一方面,我們也在藉著這個平台,搭建自己的平台。因為現在可能是這麼一批人在這裡說話做事,但是10年後、20年後就會有另外一批新一代人上來。我們就通過現在這個平台也可以接觸這些新一代,我們也在和他們進行交流。現在很多無形資產還不受我們的掌控,我們在後面享受無形資產,同時也搭建自己的網絡,也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無形資產。這個無形資產在5年內你可能看不到它的價值,但是10、20年後那就是屬於你自己特有的無形資產。

  

  筆者點評:

  

  家長的言傳身教是傳遞家族價值觀的主要方式。雖然台灣台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的家業傳承不見得是完全成功的,其家族在他去世後也有鬥爭。但是,他的成功已經實屬難得。台塑集團在創辦人辭世之後還能蒸蒸日上,即使出現子女爭產也沒有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不像很多華人企業,企業到了傳承就要面對價值滑坡,家族爭產讓價值滑坡更為嚴重。王永慶實現了他的企業長青,成功將企業變成無人駕駛的飛機。那他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王永慶的理念是一個好的企業應該持續為社會服務。他把這樣的話語寫在給兒女的信中,王永慶想告訴他們,他的心願是企業能長期造福社會,而不是讓兒女攥著他的財富享受榮華富貴。

  

  王永慶給子女們良好的教育,以自己的行動教導他們踏實地做事,從基層做起積累經驗,鼓勵和支持沒有在家族企業裡任職的子女出去創業。他把傾注在企業中的無形資產—創業精神傳遞給他的兒女。

  

  王永慶的二房小女兒王雪紅,1997年和友人一起創業,創立了威盛電子VIA)和宏達HTC),現任台灣威盛董事長、宏達國際董事長、建達國際董事長、全達國際董事長,以及香港TVB非執行董事與多家企業董事。2011年,53歲的王雪紅更以68億美元的身家新晉台灣首富,堪稱「創二代」楷模詳見本欄2011年9月號文章《王永慶:有形與無形財富的傳承》)。

  

  王永慶的孩子裡,不止王雪紅一個這麼有出息。他的小兒子王文祥,在美國德州依靠自己的力量買了一個美國的石化工廠經營管理。這足以證明王永慶在子女教育上的成功。他並沒有因為有錢而把子女慣壞,沒有像很多成功的民營企業家那樣給兒女很多物質財富,他專注於無形財富的傳承,給子女一個空杯子,教子女如何去裝滿它。

  

  傳承情商、關係等特殊資產

  

  第二代分享一:

  

  父輩的情商,就是怎麼和政府部門的溝通,怎麼大家一塊做生意,和我爸爸一起創業的叔叔伯伯們,我也把他們看成家族的一部分。我以前小的時候可能會有點先入為主,但是我經過在外面公司的打拚和磨練,把棱棱角角都磨得差不多之後,我會很細心很耐心去聽父輩們和我講當時是一個什麼情況,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特殊資產和一些特殊遺留問題,我在這方面會先去請教父親。同時在政府關係方面,父親從我很小的時候起就會帶我出去,所以我那時就熟悉認識了,我覺得你真誠地去對待他們,他們也會有一個很寬厚的心去接受我。然後慢慢將這些東西傳承下去。同時,公司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我們公司管理層,就是我父親一起工作的叔叔伯伯,他們的小孩如果有優秀的或者對公司有興趣的,我們也會非常鼓勵他們回公司來工作,給他們適合的崗位。我這次的實習生計劃,也是希望管理層的幾個孩子跟我一塊學習,像有了一個小的兄弟姐妹團,和我一起在努力去傳承這個企業。

  

  第二代分享二:

  

  整個社會、媒體,包括外國人對我們中國這種所謂的特殊資產,有點不太公平,其實它並不是一個壞東西。其實國外很多大的家族企業,做到一定程度也是要和各方面的關係相處得很好,我覺得這並不是一個不好的事情。當然在中國,因為有幾千年的歷史,人情世故是比較重的。但是很多事情可能也不是真的靠關係。比如說你想去投資一個地方,也是剛好你能帶動當地的企業、當地的GDP、對當地政府作出貢獻,才會促成這件事的發生。並不是說你真的因為有關係,然後生意就做好了。

  

  第二代分享三:

  

  作為海外華人的第三代,我們公司的所謂特殊資產還是比中國公司所謂的特殊資產曝光得相對少。我們公司過去幾年才剛剛開始建設特殊資產。10年前,我們在內地某城市有一個辦事處,5年前我們才意識到內地的經營模式和海外有很大差別。最近我們才開始培養建立在內地的一些關係。我們主要面向海外供應商,和客戶有很好的關係當然十分重要。而為習慣這個關係的最重要投入是對品質的堅持。我們已經經營了60餘年,客源豐富,業務遍佈歐美,深受客戶信任。我認為這個客戶平台對公司未來發展是很重要的。同時我們也清楚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不能打折扣,否則我們就會流失我們的老客戶。

  

  筆者點評:

  

  政商關係在中國尤其重要,但是不是唯一或者永遠是事業成功最重要的投入。紅豆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周耀庭,有二子一女。大兒子周海江,在企業上市後不久的2004年被父親任命為公司董事長,父親之後就退位了。2008年之前,周海江都在企業裡工作,但之後,他脫產進入中共中央黨校地廳級幹部進修班學習。2007年,周海江被選為中共十七大代表,現在還擔任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全國工商聯常務委員、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務委員、江蘇省人大常委等職務。

  

  周耀庭的小兒子周鳴江,在大哥去黨校進修的時候成為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他在1994年的時候已經參加了中共中央黨校第二十五期地廳級幹部進修班。

  

  兄弟二人先後擔任董事長,那誰的表現比較好呢?從資本市場反饋的信息來看,紅豆股份在2004年周海江被提拔擔任集團董事長的時候,股價就開始下跌,到了2008年,周鳴江接任之後才有所回升。換句話說,就是長子擔任上市集團領導的這個階段,其表現並不好,弟弟比哥哥更有能力經營這個企業。

  

  兄弟二人能力的差別,具體體現在什麼方面呢?進一步瞭解紅豆這個品牌,答案就會清晰起來。紅豆最開始是做制服的,政府事業單位是制服的大客戶,所以,政商關係在紅豆起步的時候是非常重要的資源。但是在企業進入市場競爭階段後,反而市場營銷、品牌經營能力是關鍵。紅豆集團到現在仍然難進入行業前列,原因就在於接班人能力不足,或者更確切地說,是能力跟企業效益匹配的程度不足。

  

  培養家族與職業經理人接班團隊

  

  第二代分享一:

  

  我們家這一代年紀比較大的有好幾位,有兩位還在讀書,另外幾個已經慢慢加入了家族企業的工作。最開始,我們訂下了一個君子協議。我很早就意識到,作為家族成員,我們享受到家族提供給我們的好處,比如說衣食無憂、出國留學、物質條件優越,那麼我們能為家族做什麼?我們要去接班,怎麼接班呢?我們打算分工合作。比如說大哥,他就從企業的發家產業接手家族企業,成為經理去管理。我天生對財務比較感興趣,我大學學的也是財務,在家族企業中我也注重財務管理。二哥加入了一個家族事業板塊。每年或者每月不定期我們會召開家族會議,都是參加家族企業管理的家族成員參加,交流工作進展和遇到的挑戰。父輩有他們自己的戰略規劃,我們再對家族規劃進行討論。我們真正在做的就是很小的事情,慢慢學習父輩的處事方式,對外的方式和想法。通過1-2年的鍛鍊之後慢慢接手,而不是上來就說我要做董事長、我要去管理這個企業,我們是跟在他們後面慢慢學習,慢慢瞭解這個企業是什麼樣的。

  

  第二代分享二:

  

  5年前我加入家族企業。剛接手的時候,我在海外一家分店作為銷售人員工作了兩年。我覺得這對我們的事業非常重要。服務客戶和提供高質量產品是企業的核心價值。我當時沒有和父親一起工作,而是在當地瞭解了公司的經營核心,包括如何提高產品生產質量、客戶的需求和如何建立良好的客戶關係等。兩年之後,父親讓我回到身邊,更好地學習如何和父輩一起經營。在國外我是一個人,但是回來後是和家族一起。過去的3年,銷售比較順利。我覺得父親經常強調的一點是「做事要對事不對人」。所以我們遇到問題,就解決,不會針對個人。這樣的精神鼓勵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也發展了良好的工作關係。從我的角度出發,這是新一代進行家族企業管理中需要注意的比較重要的兩點。

  

  第二代分享三:

  

  在家族企業中,家族成員的發展非常多樣化。我父親非常有創新精神,我們專注於不同的企業板塊。在與父親的交談中,我們經常討論如何在未來發展家族企業,哪一部分是我們要保留的;哪一部分是要放棄的,比如重資產領域。我從一個投資者的角度出發,告訴他我認為哪些領域值得投資、哪些不值得。最後,他同意我的一些看法,我們也終於確定了一些業務領域。因為我是家裡唯一的孩子,我有時的確覺得需要他人的幫助。我父親建議我開發一個管理培訓生的項目,讓他們學習一些我也感興趣的公司細節,以便未來我也擁有自己的管理團隊。

  

  筆者點評:

  

  如果家族與非家族經理人同時存在於企業,他們應該如何分工合作,雙方的關係又該如何調和?在分工前,首先要瞭解的是家族人員在企業裡面所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是什麼,他們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家族人員最重要的使命是要瞭解家族,瞭解創辦人的理念。理念不是戰略,戰略隨時可以改,但是理念是長期不能更換的。具體來說,理唸著眼於企業長遠的定位,是企業在未來幾十年中所要堅持的路線,而戰略是企業短期內達成目標的途徑,可以是未來三年要擴大市場,要轉型升級等。家族成員,特別是下一代,他們的工作就是要傳播這個理念,讓家族堅持的理念能夠升值,能夠深入到企業員工的心中。同時,依照理念來指導戰略,確保戰略不會偏離家族的長期理念。也就是說,家族成員最重要任務不是日常性的經營管理,或是幫爸爸打雜,而是幫助傳播家族理念,並且傳承上一輩人畢生積累的無形資產。

  

  家族的下一代,還有創辦人的家屬,如果他們要進入企業,就應該要深切瞭解自己能力與家族利益的區別,分辨自己得以進入企業是因為家族的庇蔭還是自身的能力。如果是家族庇蔭,那麼他的職責就不是取代職業經理人,而是傳承發揚父輩的精神,然後監督職業經理人在制定和實施企業戰略時遵循家族的價值觀。這才是家族成員進入企業最重要的任務,而不需要像父輩一樣事必躬親。從家族上一代來看,企業的創辦人如果把家族的下一代引進企業,會想要把所有的東西都交給他,讓他學會。在手把手的傳授中,創業者要交給下一代最重要的自己賴以成功的精神理念,然後通過下一代人再發揚這些精神理念。對於家族的下一代來說,並不是所有東西都要知道,但家族經營企業的精神理念是必須要學的東西。

  

  對於外部的經理人來說,主要的任務在於執行家族無形資產以外的管理。如果家族企業中同時有家族經理人和職業經理人,就需要讓他們合作。一個常見做法是讓家族經理人任董事長,總經理的位置由職業經理人來做,雙方分工合作。一方面家族成員在董事會裡可以發揮監督的功能,另一方面家族的無形資產能夠得到有效傳承。當然在創業階段,企業的創始人通常是專制的。但是在創業階段過後,尤其是在創始人退休之後,家族的下一代如果還採用同樣的方法來經營管理企業就會出問題。所以很多創辦人把企業帶到成熟期之後,第二代的家族通常會和職業經理人轉入合作的關係,而不是延續上一代的專制。當培養接班人時,不是要複製像創業者那樣的企業領導人,而是要培養一個在下階段企業所需要的接班人。接班人的領導模式是跟職業經理人合作,而不是繼續依靠專制管理企業。

  

  另一種接班人與職業經理人合作的模式是團隊混合決策,創辦人在退休之前組建由職業經理人和家族成員組成的一個決策小組,退休後由決策小組領導企業。王永慶的台塑集團就是如此。

  

  筆者曾經在2012年拜訪了何享健。何享健1968年帶領23個人在廣東順德創辦美的,一手將美的從一個街道工廠打造成中國最大的家電生產商之一。1945年出生的他為人低調,現年已經68歲了。

  

  在與何享健交流的過程中,他不停告訴我他的想法,而且滿腦子都在想企業傳承所要面臨的事情。原來他的兒子和女兒都在企業做事,但十幾年前都已經離開企業。沒有兒女接班,他親手培養了一批人才,這其中就包括現在新的集團領導。他就像是一個鐘錶製造師,要設計一個名表,讓裡面齒輪能夠運轉起來,而且在他不在的時候,在家族不在的時候,這個鐘錶在各個齒輪的帶動下還能走起來。這其中的含義,就是他相信制度,想要在企業內建立一套制度來實現企業的運轉。

  

  就在我訪問他之後不久,何享健宣佈卸任集團的董事長,從一把手的位子上退下來。整個集團,在沒有家族支撐的情況下,他想要徹底脫手。他那時候跟我講他打算怎麼樣,包括怎麼繼承,怎麼在他離開集團以後,還是能夠每週打4次高爾夫球。雖然不當集團董事長,但是他仍然是企業大股東,手裡握有控股股權,這樣不為企業日常事務操心的心態是很不容易的。

  

  其實像何享健那樣,不擔任企業的總經理或者董事長,在美國的家族企業中很普遍。美國上市的家族企業中,家族成員大多不參與公司的經營跟管理,其中只有20%的企業的總經理由家族成員擔任。美國企業的總經理職責與中國企業總經理不一樣。在美國企業中,總經理就是最高的決策者,而非董事長。家族成員擔任總經理或董事長的也不過只有不到25%。在美國,家族成員大部分是在董事會裡面擔任董事,且不做董事長。這當然跟家族成員的持股比例往往不像中國企業家那樣高有關係。和美國形成鮮明對比,亞洲的企業大部分還是由家族成員來經營,不假手外部經理人。根據我們的調研數據,整個東亞地區,包括中國香港、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中國台灣和泰國的3000多家企業中,大概有55%的企業董事長跟總經理都是家族成員。

  

  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由創始人山姆·沃頓和他的妻子一起把美國阿肯色州北部的一個小鎮上的商店經營成一家跨國零售企業。至今,沃爾瑪仍然是一個家族企業,沃頓家族在控制著沃爾瑪35%左右的股權。山姆·沃頓跟所有創辦人一樣,一開始兼任董事長與總經理,但是從他退休之前的18年起就積極引進職業經理人來接班。

  

  他引進的很多職業經理人,並不是一進企業就擔任CEO,而是從基層做到高管。職業經理人在沃頓退休之後繼續領導企業,而董事長的位置沃頓交給了他的長子。如此一來,董事長是家族成員,總經理是職業經理人,雙方分工合作。沃頓的兒子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股權繼承人,要確定職業團隊在他父親去世之後仍然堅持企業的長期發展方向,遵從家族的理念。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由職業團隊打理。這麼做的好處遠遠比沃頓安排的時候想像的還要大。沃頓的長子在2008年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如果當初沃頓讓他兒子全權接班的話,難以想像沃爾瑪突然失去領導人經營會遭到多大的打擊,沃頓的安排讓沃爾瑪躲過一劫,其業績沒有受到影響,董事長由沃頓的另外一個小兒子接替。

  

  平衡事業和愛情

   

  第二代分享一:

  

  因為我單身,所以還沒面臨這個問題。我現在的想法是應該先把事業發展起來,愛情承擔只是你一個人,事業裡面就是整個家族,而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情,該做犧牲的時候要做出犧牲。

  

  第二代分享二: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努力做事業,反正我就是社會中的剩女吧,就是比較難嫁的那一種。如何平衡事業和愛情,反正有愛情之前我努力做事業;有了愛情,就努力談戀愛。我覺得這應該不是衝突的事情。兩個都可以兼顧。

  

  第二代分享三:

  

  我覺得我非常幸運,我和女友是在大學認識的。我們交往了超過5年,一同成長,現在快30歲,都是有工作的成年人。她有她的愛好和興趣,我有我的。我比較關注家庭和事業。我很幸運找到這樣一個能夠理解我的人。

  

  第二代分享四:

  

  我是兩年前結的婚,是從國外回來之後自己在工作單位認識的男朋友,和家族企業沒有一點關係。父輩們和祖輩們也都曾介紹很多家庭背景比較合適的人,但是,我覺得我現在的先生和我一樣在海外留學了很多年,價值觀比較像,在很多方面他能夠體諒我,從頭到尾他也沒有提出要幫我來管這個家族企業。之前我的確有問過他這個問題:「你是不是想要來管我這個家族企業?」我覺得事業和家庭可以兼顧。在老人的想法裡結了婚每天就要在一起,至少每天晚上都見面。有可能在我這一代,我們要的是婚姻質量,有可能我們一週見個面,只要開心就可以。因為我母親是個很傳統的中國女性,也是出自書香門第,所以她給我很多傳統的中國教育。比如女生要會做飯,要會做很多家務之類的,其實我都會,但肯定不會天天有空給他做飯,大概我一年做三次飯吧,但是做的飯菜都挺好吃的。

  

  筆者點評:

  

  婚姻選擇對家族企業意義非凡。因為一個好的婚姻,除了家族在需要招募繼承人時能有個好人選之外,對家族內未來繼承人的教育、財富的保存、政商網絡的鞏固都會有幫助。這看起來好像是以犧牲家族成員個人幸福為代價,非常現實並且有些殘酷的事情,事實上有很多中外家族的確是在愛情的基礎上儘可能兼顧。婚姻本是個人的決定,但是一旦身處家族中,這個決定產生的影響就遠遠超出了個人生活範疇,還會牽涉到家族和企業的方方面面。

  

  日本三井集團的創辦人三井高俊在他的自傳裡這樣寫道:「我寧願生女兒,這樣就可以挑選好『兒子』。」成功企業家的自傳都會總結他們能夠有所成就的經驗,三井高俊把這樣一句話寫在自傳裡,表示婚姻關係對於家族企業來說是很重要的。

  

  豐田家族的歷史上就真有女婿當家的例子。豐田佐吉作為豐田家族的第一代創業者,通過發明與改良織布機在日本的紡織行業創出一片天地,創辦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豐田佐吉有一兒一女,為豐田喜一郎與豐田愛子。在豐田佐吉的支持下,豐田喜一郎投身汽車工業,從發動機開始一步步締造了今天的豐田汽車。豐田佐吉的小女兒豐田愛子嫁給了一位職業經理人,名叫小山利三郎,這位女婿後被收為養子改姓豐田。在豐田汽車部從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獨立出來,成立豐田汽車工業株式會社以後,豐田利三郎出任第一任社長。

  

  在引進家族外的人才上,豐田家族做了一個很重要的舉措,就是婚姻。家族企業能夠持續發展,企業領導人自己的婚姻以及子女的婚姻,都是值得注意,需要進行規劃的。筆者近期在指導一個中國家族進行傳承規劃,在家族治理方面擬定一份家族憲章作為家族成員的行為準則。其中,關於婚姻就有一條規定,所有的子孫都要有婚前協議。婚前協議,就是對財產、子女撫養權等雙方離異時需要劃分的東西在結婚之前就以書面的形式確定下來。這一規定,對整個家族或者對單個家族成員都是非常有利的。對家族來說,婚前協議避免了家族企業的股權因為婚姻的變故而流散。對個人來說,從戀愛到結婚會比較自然,規定在雙方認識之前就已經存在了,不會顯得專門針對某一位即將要融入家族的一方。要是等到戀愛談完,準備談婚論嫁的時候才興起要簽婚前協議,就很傷感情了。

  

  傳承是第二代的責任與榮耀

   

  第二代分享:

  

  我們兄弟幾個都是在國外留學,也就是說中國的新一代基本上都受過很好的教育。老一代人按照中國的傳統文化把企業做起來了,基本用20年走過了西方50-100年的歷程。但是,未來要和國際接軌,企業發展肯定要引進新的人,實際上,中國的企業是按照西方的理念、制度、治理結構加上東方的人情和情感管理結合在一起的,是按照中國模式發展的。就二代而言,通過我們的素質和理念,應該說管理企業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我們要成功,最核心的是責任感。一個是對家族的責任感,因為我知道,我們從小壓力就很大,從十幾歲就被灌輸這種理念,在這種壓力下,責任感肯定是要有的,要為家族事業去發展,願意不願意,肯定是要做這個事。不當職業經理人,也要當董事。第二是為社會,企業的形成不光是你一個家族,是為社會的貢獻,幾萬人就業、納稅、社會穩定,都是一起的。所以我覺得最大的就是責任感。此外,要熱愛自己的事業,確實能全身心地去投入,有事業心和上進心。如果第二代不願意吃這個苦,不願意擔當這個責任,肯定就做不好傳承。

  

  筆者點評:

  

  我們要傳承的是責任:對家業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要家業常青,新舊兩代人要關注的不是分錢、不是投資理財,而是分享無形的價值。新一代去追求它可能要有所犧牲,因為沒有犧牲的享受是感受不到的。要相信並做到「沒有」才是「大有」的開始,而我們最終獲得的回報,那個大有,就是家族與社會的榮耀。

  

  作者感謝經濟及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顧亦瑋和周冠年對本文的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28

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加入Twitter IPO承銷銀團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114

WSJ的消息人士稱,Twitter已經邀請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加入其IPO承銷銀團,這兩家銀行將與高盛一起完成這項任務,但後者仍然擔任主承銷商

9月12日,Twitter 以官方發Tweet形式公佈,已以保密形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計劃IPO的S-1文件,但沒有透露何時上市及其他細節。紐交所和納斯達克都希望Twitter在他們這裡上市。

該消息人士稱,高盛現在一直在準備Twitter的IPO文件,並將繼續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擔任主承銷商

他稱,Twitter可能在11月份完成上市。在官方公佈消息之前,Twitter就已經在準備IPO文件,監管機構的批准程序也正在進行中。

通常而言,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批准上市申請至少需要兩個半月的時間。消息人士稱,Twitter 最終上市的時間取決於監管機構的審核的進度和市場條件

如果Twitter計劃11月底完成上市,那麼該公司需在當月初公佈IPO文件。根據美國《創業企業扶助法》(JOBS),申請上市的企業至少需要在「路演」前21天公佈招股說明書。

Twitter的承銷銀團陣容與Facebook在2012年5月份IPO相同,但是後者的主承銷商是摩根士丹利。Facebook上市曾讓投資者瘋狂,但在今年夏季以前,Facebook的股票表現乏善可陳。消息人士稱,Twitter希望自己不走Facebook老路。

消息人士稱,隨著Twitter與其它銀行在貸款方面的談判完成,更多的銀行將加入其IPO承銷銀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03

工行加入「大而不倒」銀行名單,將強制提高資本金要求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166

全球銀行監管機構將中國工商銀行列入了「大而不倒」的系統性重要銀行名單之中,這預示著對工行附加資本金要求將提升,以防止又一輪金融危機降臨。至此,工行和中國銀行的附加資本金要求為1%,後者是去年被加入「大而不倒」名單的。

金融穩定委員會週一公佈了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工行是此次唯一新增的銀行。

去年以來,附加資本金要求降低的銀行包括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和紐約梅隆銀行,與此同時,附加資本金要求增加的有法國農業信貸銀行。

監管機構根據各大銀行可能導致全球金融風險的潛力進行排名,並根據這個名單來要求金融機構增加其資本金,以避免2008年那樣的全球信貸凍結。

「宇宙第一大行」中國工商銀行目前是全球利潤最高的銀行,然而,儘管如此,中國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上升也值得擔憂。

此外,對於監管機構降低了一些大銀行的資本金要求,市場人士表示有些驚訝,彭博引述業內人士表示,「這是否意味著這些銀行之間的系統性關聯沒有一年前多了?看上去並沒有。我認為監管機構還需要從其他角度對這些銀行進行審查。」

更新後的名單中還有摩根大通(美國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匯豐銀行(歐洲市值最高的銀行),這兩家銀行的附加資本金需求是2.5%。

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的附加資本金要求降到了2%。

工行和中國銀行的附加資本金要求為1%,中國銀行是去年被加入「大而不倒」名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23

私募工場加入條件 私募工場

http://xueqiu.com/1777865136/26461137
要成為私募工場掛牌的私募基金經理,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非常簡單!

第一,要有最少300萬的可供你管理的資金。這筆資金可以是別人(種子客戶)委託你管理的,也可以是你自己的。

請注意,如果是以個人身份或者未取得投顧資質的公司身份來管理這筆資金,那麼這筆資金必須是一個人出資而不可以是多個人共同出資。如果是以符合投顧資質的公司身份來管理這筆資金,那麼這筆資金就可以是多個出資人共同出資了。國家規定的投顧資質大致為,具備1000萬的註冊資金和至少三名證券從業人員。需要註冊一間這樣的公司嗎?聯繫我們,我們來幫助你!

第二,要有能夠讓你自己充分得瑟的投資能力和責任心!私募工場是公開透明的平台,代客投資是嚴肅的事業。請珍視自己的江湖聲譽,同時也善待別人的錢財!

符合上述的條件,恭喜你,你已經可以開始設立你的第一支產品了!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為你提供一個傘式的信託工具,幫助你通過新設信託單元來創建一支由你自己管理的陽光私募產品,種子客戶的資金就進入到這個信託產品來由你進行管理;你和客戶之間的利益分配關係,完全由你們商定,信託可以協助執行。這支產品可以冠上你喜歡的名字;即使你還沒有註冊公司,你也可以在產品名稱中打下你想像中自己未來的私募公司品牌的烙印。

有了這支產品,祝賀你,你就已經是公眾人物了!你的賬戶表現情況將通過私募工場向互聯網不斷的播報。我們將用全面的量化工具來多方面的表達和跟蹤你的產品成長狀況,讓用戶可以通過搜索或篩選這些字段指標來關注到你。比如,通過搜索「地域」字段,客戶可以搜到自己身邊的基金經理。通過淨值排序,客戶可以比較不同產品的歷史業績表現。通過瀏覽你的投資日記,客戶能夠瞭解你的投資風格和投資方法,並且跟你互動。你甚至還可以選擇公開自己的持倉明細,讓你的投資過程更一目瞭然,更讓同樣偏好的客戶能夠直接找到你。未來還會有很多酷炫的數據應用逐漸推出!

成立這支產品要花多少錢?對於大多數的起步基金經理,成立一支這樣的產品,只需要付出每年大約10萬元的信託管理費。也就是說,如果有10-20萬左右的創業啟動資金,就能夠給自己創造機會,用一兩年的時間在股市上證明自己,為自己贏來江湖地位,也贏得更多客戶。當然,如果你能說服自己的種子客戶,以產品內的資產承擔這筆費用,給你機會讓你日後把這筆費用賺回來,那你就一分錢都不用掏了。

成立這樣一支產品,要多長時間?條件全部齊備的話,五天時間就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352

流通教父加入全聯 再戰江湖 徐重仁×林敏雄 封王之戰(078-084)

2014-01-13  TWM
 
 

 

自統一超商退休一年半後,徐重仁選擇加入台灣超市龍頭「全聯福利中心」,誓言將打造台灣第二次流通革命。面對外界好奇,他的算盤怎麼打,他輕鬆且自信地說:「聽起來好像不可能,但是我們看著辦吧!」製作人.劉俞青、方德琳 撰文‧許瓊文 研究員.楊政諭走進位在宜蘭市中心,一家近二百坪的超市,大門口備有十五個停車位,電動門敞開後,映入眼簾的是潔淨整齊的貨架,溫暖的燈光色調,明確的購物動線,讓人宛如置身台北市百貨公司地下室的頂級超市。

如果不是門口偌大的藍白色招牌,可能不知道,這是過去以「實在真便宜」策略,站穩台灣超市的領導品牌「全聯福利中心」。

全聯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宜蘭市健康路上,成立了這家「新形態店」,這個最新的店型,也將是全聯近七百家店的示範店,將提供消費者新的購物體驗。

一四年一月七日採訪這天,是尋常的周二上班日,正午時刻消費者不多,但更能讓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新店鋪帶來的空間舒適感。

一位住在附近的盧小姐,自己開著車前來購買今晚全家人的食材,她說,「這家店擺放比較整齊,而且停車很方便!」盧小姐發現,新開的全聯和其他家很不一樣;不只是盧小姐,和太太、媽媽一起來「逛」全聯的戴先生也說:「全聯不只便宜,也變好逛!」不需要多做說明,全聯的轉變消費者很快就察覺到。

這些改變的背後,有一位重量級的藏鏡人,推動著全聯福利中心的演進,他就是台灣「流通業教父徐重仁」。從一三年,徐重仁就帶領一組人馬,在這裡進行店鋪的調整實驗。從這裡,他要進行另一個通路改革的夢想,打造全新的超市生活形態。

與林敏雄攜手 打造「二次流通革命」將場景轉換到台北市內湖全聯新的總部大樓,在一月六日,徐重仁六十五歲生日這天,對外界宣布接任全聯總裁職務。

當徐重仁與全聯董事長林敏雄走入記者會現場時,宛如好萊塢明星進場般,鎂光燈閃亮全場,將近五分鐘的時間,快門的聲音沒有停過。當天上午全聯以簡訊通知媒體,隨即下午的記者會,現場擠進電子、平面媒體記者將近百人。

徐重仁的這一步,為台灣的零售通路產業投下了一顆震撼彈,所有人都好奇,他到底怎麼想?

當晚電視台、新聞評論節目以及隔日的各大報紙,都以大大的標題討論著徐重仁是「教父的逆襲」、「復仇」、「與統一超商對打」等字樣,猜測他是衝著統一超商而來,要用全聯超市與老東家一較勝負。

記者會隔天,徐重仁接受《今周刊》的獨家專訪,徐重仁拿出自己在臉書上的PO文,回應了媒體的揣測。「電視媒體有很多不專業,誤導了觀眾的觀念,造成大家的惶恐不安,甚至製造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和對立,相當可惜!我是一個有理想的人,我想的是『共好』,而不是誰仇恨對立,這不是我追求的人生。」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徐重仁就以顧問的身分,參與全聯的經營,宜蘭的示範店,就是徐重仁的「牛刀小試」。被問到對全聯未來的目標,徐重仁滿足了報紙的標題,預測「二○一七年要達到一千店,二○二○年營收達二千億元,」雖然他幽默地說,「這個數字比較好記啦!就像我以前在7-ELEVEn喊出﹃Two thousand in two thousand︵在二○○○年開出兩千店︶﹄一樣。」但是徐重仁很清楚,這句話不只是口號而已,而是三十多年在零售產業的歷練,以及三百多天對全聯的觀察,他早已胸有成竹,「我心裡有一個清楚的方向,要證明這個產業有一定的水準,超市可以成為每個人家裡的廚房與倉庫。」「我的夢想是為了創造社會的幸福感!」徐重仁在感性的背後,其實是有著清晰的理性分析脈絡,很清楚地擘畫著全聯未來的方向。

徐重仁要將他的管理思惟,引進全聯福利中心,帶動超市的演進,創造「第二次的流通革命」。

打造新形態超市 要靠四大策略首先,徐重仁要做的是「導正觀念」。他告訴全聯的經營團隊,「不要一直看別人在做什麼,相信自己的思惟邏輯,超市不等於量販店,也不等於便利商店。」徐重仁進入全聯的第一步,就是矯正所有人的觀念,要打造新一代的超市形態,不是與便利商店、量販店搶市場,而是提供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創造更好的購物經驗,貼近市場脈動的設計。

徐重仁在擔任全聯顧問時期,先主導成立最高層的「決策會議」,每兩周開一次會,各部門的最高主管都參與。「過去各部門各自為政,很多事情沒有溝通,所以我先抓粽子頭,高層討論決定的事情,下面就會一步步執行。」「過去全聯很少橫向聯繫,總裁為全聯注入新的能量!」全聯負責展店的副總經理賴淑子說,「總裁的器度、專業,讓我深感佩服,很興奮可以跟他一起工作。」不只是賴淑子,就連董事長林敏雄都難掩對徐重仁的崇拜。

第二步策略,徐重仁要從「店鋪形態」開始下手。位在宜蘭的新形態店就是一個示範例子。過去全聯的廣告中,總是強調狹窄的走道、昏暗的燈光,是為了節省成本,將利潤回饋給消費者,建立「物美價廉」的品牌形象。但是,徐重仁認為,現在的平價時尚不只出現在服裝品牌,零售通路也可以提供消費者「平價產品」,並保有舒適、寬敞、方便的購買環境。

舉例來說,過去全聯的購物走道為了陳列更多商品,往往只有一米左右,在新形態店的購物走道,就擴增到一米五;貨架陳列的高度,過去把庫存商品堆到天花板,但是新形態店把庫存商品放到後方倉庫,隨時補貨,可以讓一位一百五十公分的女性,很輕鬆地伸手拿到商品。

此外,新形態店採用LED的環保柔和光線,搭配咖啡米黃色系,襯托貨架的鐵灰色,以及簡約風格的吊燈,整體的「時尚感」會讓人錯以為在頂級超市。同時徐重仁也要求,將生鮮商品清楚分類,把「水果」放到走道中間,採用落地陳列的方式,「因為水果顏色鮮豔,如果整理整齊,放得很漂亮,是會『勾引』消費者進來『看看』,即使不買水果,也會勾起其他購買欲望。」但是,新形態店的投資成本,並未比過去多,徐重仁將店內品項數,從一萬多件減少到七、八千件,重新規畫商品陳列及購物動線,「消費者反而可以更輕鬆地買到他想要的東西。」徐重仁說。

接著,徐重仁也要開發更多新品項,為消費者帶來幸福感。例如開發更多以「小家庭」消費概念的品項,成為消費者家裡的廚房。

第四項策略,徐重仁認為在現今「食安問題」嚴重的大環境下,全聯很快地推出「二○一四安全蔬果白皮書」,包括蔬果的源頭契作管理,以平價擴大有機蔬果、農產品的供應,以及取得大宗作物生產履歷的認證等。徐重仁運用他多年來在零售產業的畢生絕活,讓全聯有「煥然一新」的感覺。

全聯悄悄改變中 提升品牌形象為第一要務在徐重仁的領導下,全聯悄悄地在改變中,對外不只要讓消費者有全新的購物體驗;對內也要讓全聯成為A級的作戰團隊,提升整體的品牌形象。

負責提供全聯所有貨架的供應商和麗富總經理葉進榮,在一九九九年開始與全聯合作,至今超過十年。他觀察全聯的發展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他們有全台灣最先進的物流、倉儲系統,足以與統一超商的捷盟抗衡,而且超市的規模更大,貨物的數量更多!」葉進榮分析,一家便利商店只需要一輛三.五噸的貨車就足夠配送所有貨,但是一家超市上萬種商品,需要至少八.五噸的貨車,這背後的倉儲物流管理,是非常大的考驗,「全聯早就不是過去靠供應商自己來送貨的小公司了!」葉進榮說。

在徐重仁看來,台灣超市還有很多可以創新的空間,例如結合社區在地化,提供更多服務,幫老人宅配購買的商品,或是與虛擬網路線上線下整合,提供更方便的購物流程,「與傳統的超市很不同,你們以後會感謝我啦!」過去,徐重仁讓台灣的便利商店打造出另類驚人的台灣奇蹟,超商多樣化的經營形態、不斷創新的服務,讓國際都來取經,更奠定7-ELEVEn在台灣指標性的地位。

如今,就如同徐重仁在臉書上為自己下的結語:「我將今後的事業視為台灣『第二次流通革命』是具有充分的使命感,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為我們的社會盡一份心力。」徐重仁能否再次為流通產業打造新的奇蹟,外界都引頸期盼拭目以待。

徐重仁

出生:1948年

現職:全聯實業總裁、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經歷:統一超商總經理、台灣連鎖加盟協會理事長學歷: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管理學名譽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研究所

徐重仁拚一場新流通革命

——零售流通業市占版圖

流通業

營業額總計

5560億元

統一超商33% 1835億元

全聯13% 700億元

全家9% 494億元

其他45% 2531億元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註:全聯營收是以全年預估,其他以2013年前11個月營收計算,流通業包含便利商店、超市與量販店。

徐重仁的夢想與責任—— 全聯展店大衝刺1998年 68店 全聯實業接手全聯社68家分店2003年 200店全聯突破200店,營業額178億元,超越頂好成為超市一哥2009年 500店 全聯第500家店開幕;營收超越全家便利商店2013年 700店全聯擴張至近700家店,年營收約700億元2017年 1000店 徐重仁上任總裁,預計2017年要開到1000家店2020年2000億元過去,徐重仁的創新點子,改變你我的生活?

茶葉蛋

便利商店首創的第一項熱食便是茶葉蛋。

24小時不打烊

全年無休,一天24小時提供消費者更方便的服務。

金流代收服務

便利商店代收服務全球第一,為便利商店增加許多「過路財」。

物流宅急便

提供消費者貨物運送服務,間接刺激電子商務產業的蓬勃發展。

自助服務機

買高鐵票、訂機票、叫計程車,一台機器全部搞定。

現煮咖啡服務

創造咖啡午茶的飲食習慣,下午來一杯超商咖啡提神醒腦。

外食新選擇

坐在便利商店裡,就可以完成一頓滿足的簡單午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3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