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让自己前程远大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31918.html

同学来京出差,同学们凑了个饭局。读EMBA有个好处:就是能和各行业顶尖的高手成为亲密无间的同学,大家经常沟通,受益匪浅。

席间聊起各自公司的近况,想起最近关于一位知名企业家的传闻,正好有同学在那家公司担任高管,就向他求证媒体的一些揣测。

“都是无稽之谈。”同学断然否定了那些传言。然后把老板的打算和做法、公司董事会的安排娓娓道来,说得清清楚楚,一下子将我的疑问解释得清清楚楚。

我相信这位同学说的话。

他所在的公司是业界龙头,读书时很多课程的案例都涉及他们公司,所以他经常被老师点名在课堂上现身说法。而他对自己公司的发展战略、相关政策、管理 上使用的一些特殊的工具和方法非常清楚,每次都能侃侃而谈,如数家珍。遇有老师和同学的质疑,他还能以当事人的身份作出解释和说服,仿佛这些政策的制定他 都有份。

不仅如此,不论在什么场合,他都用坚定地、不容置疑的态度维护他的老板。作为知名企业家,他的老板异常低调,社会上难免有些不同的声音。

由于从事管理工作,我养成了从细节观察人的习惯。我很欣赏这位同学。私下里,我认为他的前途无量。因为他无意中的这些表现恰恰是一个优秀职业经理人最难得的特质。

杰克·韦尔奇从价值观和能力两个维度出发,把员工分成四类:1.不认同公司价值观又没能力的人。2.认同公司价值观能力不够的人。3.不认同公司价值观但有能力的人。 4.认同公司价值观又有能力的人。

韦尔奇认为,第一类人对公司没有任何价值,应该毫不犹豫地让他们离开公司。第二类人能力不足,但他们对公司拥有忠诚度,这也是应该珍视的。可以考虑 调整岗位或对其培训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第三类人有完成工作的能力,但由于不认同公司的核心价值,缺乏忠诚度。这种人在公司能够给他提供激励机制 时,可以和公司产生互相利用的关系,即所谓“合作”。第四种人认同公司的核心价值,又有能力,他们是公司的中流砥柱,是公司依靠的基本力量。公司里一旦发 现了这种人就要大胆提拔使用,把公司的权力和资源都交给他,让他成为公司领导团队的核心成员。

很明显,我的这个同学属于第四种人,精明强干,朝气蓬勃,怀着阳光明媚的心态积极向上。作为公司管理团队的一员,对自己的老板充满崇敬的信心,完全 认同老板的理念。更可贵的是,他能够透彻、准确地了解老板为公司确立的核心价值和战略意图,并且在毫不迟疑地贯彻和执行。遇有外界对老板有误解时挺身而 出,并且有能力消除之。这样的人,一定应该是被老板引为心腹,得到重用的。

我同时对他的老板多了一份敬意:能把自己的部下操练成这个样子,就是高手。有部下如此,加上他们公司在市场上优异的表现,可以判断他的管理团队整体质量很高。

我还有另外一个同学,和上面这位的情况刚好相反,每次聚会时,总是听到他在抱怨自己的老板。

这位同学所在的公司在行业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力,他在其中担任主要的领导职务,是通常所说的“能人”。

这抱怨似乎从认识他就开始了,客观地说,作为旁观者、倾听者,他的老板似乎确实有些问题,比如公司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的观念上不那么与时俱进,用人时总喜欢任人唯亲等。

当我这位同学EMBA学习结束,已经接触和了解了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后,更是觉得自己的老板很落伍,常常恨铁不成钢。

按照韦尔奇的分类,他属于第三类人,有能力、但对公司缺乏价值认同。我曾经劝他离开现在的公司另谋高就,他也确实曾尝试着跳槽。但一来他们老板高薪挽留,二来别的公司没有特别理想的职位,就蹉跎下来,他也就一直抱怨着。

若不认同公司的核心价值,最好的方式是果断离开,另谋高就。生命是短暂的,不容浪费。

如果暂时无法离开,作为权宜之计就是向公司争取“合作条件”,考虑一下公司给自己的薪酬、期权收益、福利待遇、能使用的资源等因素能不能补偿自己的缺憾。

不过实话实说,从长远看这些都是浮云。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首先要对职业生涯有明确的预期,要有确定的职业规划并且能克服困难实现之。过分地考虑眼前利益,是没出息的表现。

站在他老板的立场上,挽留他也应该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这样的人和自己不是一条心,使用起来一定很别扭。而且他本人对公司没有什么忠诚度,一旦有事,第一个背叛公司的很可能就是他。眼下没有更好的替代人选,先凑合着吧。只要找到更好的人选,第一时间的选择就是换掉他。

这很可能演化成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结局:对谁都没有好处。最好的结果是维持现状。而这个结果是大家都不想要、又不得不接受的。

所以,在决定加入一个新的公司或组织之前,一定要设法搞清楚它的核心价值体系到底是什么,衡量一下自己能否与之契合,不合自己的心意尽量不要贸然加入。

必须要注意的是,世上的事没有十全十美的,大部分理念能认同就行。一旦成为其中的一个成员,就要做一个坚定的追随者,努力修正自己不契合的那部分,让自己成为和老板志同道合的人。

这一点非常重要。搞清楚自己在价值观和能力的维度上处在组织的哪一个位置上,并学会作出必要的调整,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决定你在组织中是否有前途的关键。

生活中我们会见到许多怀才不遇、牢骚满腹的人,他们实际上就是那些不认同组织价值体系的人。他们其中有能力的是所谓“社会贤达”,会成为组织拉拢、利用的对象,但永远不会被信任和重用。

没能力的是所谓“志大才疏”的那部分人,他们的特点是眼高手低,对什么都看不惯又没有真本事。正因为如此,他们备受冷落,沦为底层,成为最潦倒的那部分人。

要做哪一种人,你做好打算了吗?(作者为某房地产集团董事会主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79

遠大前程

2015-02-09  TCW 
 

 

□ 夏維東   文

夏維東, 祖籍安徽廬江,上世紀90年代定居美國。

曾出版長篇小說《紐約夢

幻變奏曲》《黎明太遙遠》等,並有小說、散文及文

學評論散見於中國大陸、

港台和美國華文刊物。

老王本來就因為公司的糟心事窩了一肚子的火,看到兒子的成績單,他覺得要炸了。他在咆哮之前,心裡一再告誡自己:Hold,Hold, 再Hold, 從一數到十就雲淡風輕了。這是他在網上看到一個心理專家教的招數, 很簡單, 所以記住了。

老王數到八,終於還是沒摁住。

太陽穴一突,就像炸彈拉了引信,除了爆發別無出處,連妻子拽他衣袖也沒止住。

他把成績單扯成無數碎片,然後狠狠扔到兒子頭上。因為用力過大,那些碎片倒有一半飄到老王自己頭上。

老王手忙腳亂地拂去身上

的紙片,也把聲音里的高亢拂去,出來的話軟綿綿,斷了筋似的。老王聲音嘶啞,說:你看看你的成績,兩個B 一個C,還有一年就上大學了,你指望這樣的成績上常春藤嗎?你成績下降得也太厲害了,上個學期除了兩個B+,其餘都是A,這學期怎麼會這麼差?

兒子低著頭, 一言不發,不時抖抖身體,試圖把粘在衣服上的紙片抖掉。

老王再次怒了,他覺得兒子的沉默是對自己的蔑視。老闆高高在上也便罷了,連兒子也拿自己不當回事,他實在忍無可忍,抬手朝兒子腦袋劈下去。那一巴掌把兒子給打懵了,兒子本能地支起胳膊,用夢游一般的眼神望著父親。看著兒子的可憐樣,老王的心忽悠了一下,第二掌便沒有拍出。他拉過一把椅子頹然坐下,呼呼地喘著粗氣。

老王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也想到當年的自己。他永遠都忘不了他挨的那頓打。那年他高二,期末考試列全班第九名。

其實那個成績並不壞,當年的省重點中學,前二十名篤定能上名牌大學,可父親定的最低指標是不落前五。母親在一旁說,兒子也沒差到哪兒去。父親打斷母親的話,揮舞著胳膊喊道:我知道你想說什麼,如果不是省重點,他不拿前三都說不過去!你告訴我,憑他現在的成績能上北大清華嗎?!

母親無言以對。的確,按這次成績,他確實進不了中國最好的大學。可他真的不知道那次為什麼考得不理想,他平時的成績無論如何總是穩居前五。

他正想著考差的理由,突地頭皮一緊,疼得他嚎叫起來。

還沒等他回過神,父親揮舞著皮帶又抽了下來。這次沒有落到他頭上,而是打在母親身上。

母親隔在他與父親之間,像頭母狼向父親咆哮:你瘋啦!有你這樣打兒子的嗎?你在單位不順心,就把氣撒在兒子身上?

你打,你打,把我們娘倆打死算了!

父親把皮帶扔在地上,跌坐在沙發上大口喘著氣。母親連推帶搡把兒子拽進房間,然後關上門,壓低聲音和父親爭論著什麼。

老王伏在桌上,手輕撫著頭。不知什麼時候,父親推門進來了。父親走到他跟前,伸手撫著他的肩膀:兒子,爸爸不該打你。可你要知道爸爸是為你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等你長大了,你會明白爸爸的苦心。我和你母親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你將來有個遠大前程,一個頂尖大學是遠大前程的保障。兒子,這是爸爸最後一次打你,還有一年你就考大學了,你自己把握吧,你的前程在你手上。

父親說完走出去,順手把門關上。老王那時心裡亂成一團,又理不出個頭緒,壓力和委屈讓當年的高二生忍不住抽咽起來。

老王平息下來,對妻子說,做飯去吧。妻子轉身朝廚房走去,邊走邊回頭看看身後的父子倆。老王沖她揮了揮手。

老王把椅子朝兒子挪去,一隻手搭在兒子肩膀說:對不起,兒子,爸爸不該打你。你知道,爸爸是愛你的,爸爸無論做什麼總歸是為了你好,為了你有個好前程。爸爸媽媽不能跟你一輩子,你的好前程完全是屬於你自己的,不屬於我,也不屬於你媽媽。你懂嗎?

兒子沒抬頭,但微微點著頭,一邊用衣袖擦著眼睛。老王在兒子肩頭輕拍了一下,心裡歎了口氣,轉身離開。

躺在臥室的床上,老王試圖迷糊一會兒,卻怎麼也合不上眼,心裡一會是兒子和他,一會是他和自己的父親。

老王到底沒辜負父親的希

望,考上了父親的母校。老王清楚地記得,收到錄取通知書那天,素不飲酒的父親喝得酩酊大醉,先是手舞足蹈地唱著母校的校歌,沒唱完就趴在沙發上睡著了,嘴里不時還喊:高興, 高興, 好兒子, 真好,真高興。母親拉著老王的手坐在父親旁邊的沙發上,眼角眉梢都是笑意,不時看看丈夫又看看兒子。

老王大學畢業後,順利赴美讀博。畢業後,又順利在一家大公司謀到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老王按照父親設計的軌道,順風順水地前進著。父親給老王的信里,經常出現的是一句英文:Son,I am so proud of you!

老王也頗以自己為傲,才三十出頭,便做了一家生化公司的研發部副總監。妻子在一家大投行做金融分析師,收入和老王不相上下。他們住著大房子,開著名車,一家的收入遠遠超過美國中產的平均水平。

用老王的話來說,他實現了美國夢!他對父親說,美國的好,便是一切憑本事,你有付出就必有相應的收穫。父親深有感觸地說,他這一生耗在人際關係上的精力,遠遠超過用于科研的心血,否則他這個天文物理學家不至於一生如此碌碌無為。老王於是深為當初毅然赴美的決定慶幸。

老王曾自豪地對父親宣稱

美國的公平,可他現在動搖了。

哪裡有絕對的公平?所謂公平只是相對而言。他三十出頭做了副總監,如今奔五十了還是個副總監!不是他沒有能力,而是他跟錯了老闆。當初提拔他的老闆約翰在權力爭奪中敗北,辭職去了一家小公司做高管。約翰一點也沒垂頭喪氣,臨走前模仿阿諾在電影《終結 者》里的台詞對老王說:I will return !

老王毫不欣賞他的樂觀,覺得他不過是自我安慰而已。

老王當初幼稚地以為,約翰走了他便可上位。他等來了一個新老闆。這個新老闆幹了五年後提上去了,老王於是又以為他的機會來了,因為老闆在兩人私下談話里,經常毫不掩飾地表達對老王的讚賞。老王眼巴巴地送走了四任新老闆,而自己仍然是個老副總監。老王花了十來年時間才弄明白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真相:他所有的新老闆都是一個派系的,而老王在這個派系之外。

最讓老王崩潰的是,這個星期剛任命的新老闆是個埃及人,埃及或是任何別的地方都沒問題,問題是此人上星期還是他的手下!當老王在公司電郵里看到這個任命時,頓時頭眩眼花,喉頭髮甜,眼前的一切都變得坑坑窪窪,蒙上一層迷離的血紅色。從不罵人的老王,伸出中指猛戳屏幕,喉嚨深處吼出無數個“F”打頭的四字真言。低聲的嘶吼讓他的聲帶疲憊得像剛跑完馬拉松的雙腿,軟得說不出句整話。他對秘書說他身體不適,需要休息。

秘書顯然沒聽清楚,可看老王的神態她猜到老王說了什麼。

老王在地鐵上聽著車輪在

軌道上刺耳的摩擦聲,惡狠狠地想:炸了吧,炸了吧,炸了才好呢!什麼他媽的鳥人鳥事鳥世界!老王那時如此絕望,他明白他的職業生涯算是到頭了。到了這個年紀,去別的公司謀發展已經太遲。他這個職位不高不低不尷不尬,低一點的純技術職位倒也不算難找,可老王不甘心自降身段,但要找一個高于目前職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就是卡在半空中下不來,老王現在就給卡住了,懸在半空的人,心自然也是懸著的。

回到家,老王想著如何跟妻子談談公司的破事,還沒開 口,妻子遞給他兒子的成績單。

老王閉著眼睛,拇指在太陽穴上輕輕揉著,腦子里似乎有股氣往外冒,漲得他發暈。

當他睜開眼睛時,一片金黃的光亮正好落在他臉上。老王詫異這片光的來源,於是起身走到窗前。

老王家附近有所華人教會,從二樓可以看見那個教會的金色尖頂,頂上是個同樣金色的十字架,高聳入雲。教會的人來過老王家探訪,大概有三四次吧,以後便不再來了,因為老王一次又一次地拒絕了他們,而且臉色一次比一次臭。老王打心眼裡瞧不起這些信教的,自己沒能力或者不努力,把希望寄托在看不見的救世主身上,實在可憐得很,只有今生過得一塌糊塗的人,才指望沒影子的來生或者更沒影子的永生。

老王只記得其中一個人,那人和老王同姓,吃不准五十歲還 是六十歲的樣子,身材矮小,頭髮掉成地中海了,身上總是一件磨得有些發白的藍色夾克衫,臉上掛著似乎永不消失的笑容,哪怕老王面色鐵青,言辭陰損。

不過老王不得不承認那些

信教的人心地起碼不壞,苦口婆心地向他傳遞福音,絲毫不圖他什麼,連水都是自帶的。

老王心堅如石,他相信《國際歌》唱的: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雖然他也不信共產主義,他甚至覺得共產主義比救世主更不靠譜,人心險惡,世道不平,共產主義怎麼可能實現?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鎖鏈更替史,原本戴著鎖鏈的人們把鎖鏈套在另外一群人脖子上,然後自己戴上金燦燦的項鏈。

老王遠遠望著十字架上的

反光,心思散了開去。他突然想起很久沒見那個比他老的老王了。他不明白那個老王憑什麼那麼高興,那不是一般的高興,簡直就是喜氣洋洋,而且氣定神閑,好像遠游的人歷盡 千辛萬苦終於回到家,從此什麼都不擔心了。在老王看來,這簡直莫名其妙,看那人的衣著就知道他生活很拮据,煩心的事必定不少,他怎能表現得那麼無憂無慮?看起來,他的喜樂還真不像是裝出來的。在那個瞬間,那人的笑容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玻璃窗的另一邊。

老王伸出手指,頑童似地撫摸著玻璃上的光斑,手指一圈一圈地劃拉著,劃到出神。

光線穿過指縫,灑在臉上,如同帶著體溫的羽毛輕輕落下。

恍惚中,老王忽地想到一個他從未認真想過的問題:假如他如願以償得到提升再提升,升到VP 的位置,收入高多了,可那又有幾年的風光?遲早是要退休的(最多十幾年),遲早是要死的,在可預期的幾十年內,也許更早,早于退休之前,因為意外誰都無法預測。

老王的一個大學同學上個

月死于一起離奇的意外:周六下午,這位同學和妻子女兒一起去附近的公園散步,一家人有說有笑,其樂融融。他一時興起,站在樹下,拿出手機給陽光下的妻女拍照。就在按下快門的剎那,一根粗大的樹枝落下,砸在他頭上。他當時就昏過去,在送醫院的路上,停止了呼吸。老王在同學的葬禮上見到那對母女,令他意外的是,母女倆並沒有他想象中的悲戚與苦痛,她們只是看起來有些難過而已。牧師致辭時,她們居然面露微笑,這讓老王無所適從,他事先準備好的安慰話語沒了用武之地。老王壓根就沒聽那個牧師說了什麼,他始終關注著那對母女。她們臉上的笑容,讓老王替他的同學心寒。他還是第一次在葬禮上看見死者的家屬面露微笑。

那天,老王久久地站在窗前。夕陽下,教堂的尖頂和尖頂上的十字架仿佛融入藍天,與它所處的街道毫無關聯。他隱約地覺得那對母女的微笑和那個老老王的微笑有種內在的相似。

老王回到床邊坐下,手指在床單那片光亮上彈動著。他在這個房子里住了十幾年,直到今天之前,還從未在黃昏時分在床上安靜地小憩。他甚至從未注意過教堂屋頂上有個十字架,更沒想到十字架的反光能照到他的臥室來。

聽到妻子在樓下喊他吃飯,他走下樓來。看到兒子不在餐桌前,便扯著嗓子喊:吃飯了!

你要老子把飯端到你手上啊?

飯桌上,兒子一直默默低著頭。妻子不時瞄一眼老王,見他臉上並無怒色,偷偷松了口氣,給兒子夾了些菜。她想找個話頭活躍一下氣氛,卻想不出個由頭來。倒是老王主動開口了,問她最近有沒有見到來過他們家幾次的老王。

妻子一下子就知道他說的

是誰,說上個月還在街上碰到他,打了招呼,他看上去身體不太好,不過精神頭倒是和以前一樣,笑起來像個孩子。又問老王怎麼想起那個老王來,他不是討厭那些教會的人嗎?

把人家嚇得都不敢來家訪了。

老王被她說得不好意思起

來,辯解說他並不是討厭他們,只是沒話說,他們說的他不懂,他說的他們似乎也不以為然,又問妻子那個老王身體怎麼了。

妻子說看起來他身體挺虛

弱的,上車要旁人攙扶。老王聽了心裡“咯”一下,說怎麼會呢?太突然了,去年他來咱們家還精神抖擻呢,怎麼現在身體一下子差到這種地步?

接下來的時間里,老王似乎漸漸習慣了昔日手下的埃及人成為他的老闆,該幹嘛幹嘛,再未表露任何抵觸的情緒。倒是埃及人自己過意不去,私下里請老王吃了一頓飯。席間兩人竭力避免任何和公司有關的話題,談完家庭瑣事接著談電影和體育,然後對桌上的菜肴評頭論足一番,又順理成章地交流彼此民族的烹飪特色。最後還是埃及人沉不住氣,問他對公司重組的看法。老王答非所問:你喜歡埃及菜,我喜歡中國菜,可我們現在都在吃西餐, 不是嗎? 埃及人愣了愣,然後做了個拱手的姿勢說:我想你說的便是Zen(禪)吧?

老王沒說話,拿起紙巾在嘴角擦了擦,狀若拈花一笑。

日子一天天過著,看上去波瀾不驚,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有時突如其來的變化往往令人目不暇接目瞪口呆。老王所在的公司一年不如一年,由大公司變成中等規模的公司,最後連中不溜都難以為繼。老王二十來年一直在這個公司,對公司的漸漸衰退並無明顯覺察,就像溫水里的青蛙對水溫失去了敏感。翌日看到公司宣佈被GEN21並購時,老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GEN21, 規模曾連老王公司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僅僅十來年功夫,蛇吞了大象。約翰當年滿腔悲憤去的便是GEN21,如今他回來了,意氣風發,他如今是GEN21的資深副總!

他一語成讖,真的Return 了。

世事當真如風雲變幻。在並購後的第二周,公司管理層面目全非,老王以前的三個老闆被裁,另一個則和埃及人都成了老王的下屬。老王一夜間連升兩級,成了資深總監,主管公司研發部,又管理另外兩個平行的部門,一時間在中級管理層里風頭無二。老王在夢里都不敢幻想如此戲劇性的轉折,這比“又一村”更加柳暗花明,也更不可思議。

晚上他給父親打電話,告訴父親這邊一家老小均好,又叮囑父親保重身體,少吃甜食,定期去醫院做體檢。放下電話後,他感覺好像忘了什麼話沒 說。他本來打電話是要告訴父親他的升遷喜訊,到底還是忘了。他猶豫著要不要再打過去,想想還是作罷。

妻子已經睡熟了,老王看到兒子的房間里還亮著燈,就走過去,隔著門叮囑兒子早點休息。兒子可能覺得頗為意外。

老王從未說過勸他休息的話,掛在嘴邊的經常是“作業做完了嗎”?兒子略停頓一會才回答他,還有道微積分題沒做完,做完就去睡覺。

老王沒再多話,轉身回到自己房間,刷牙洗臉準備休息,心想美國高中生的學業負擔並不比國內的孩子輕鬆啊,想掙份好前程在哪兒都不輕鬆。老王看著鏡中的自己就像看見自己的父親:眼袋下垂,皺紋密佈,鬢角花白。靠近鼻子的右臉頰上有塊醒目的淡色黑斑,拿毛巾擦了擦,才意識到那是塊老人斑。不是“老之將至”,而是已經老了。按照實際年齡,不該如此老態呀,老王用毛巾捂著臉,在水槽邊木立許久。

老王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腦子很亂。後來他想起了那個老王,他已經記不清那個老王的相貌了,可他的笑容卻非常清晰,宛若黑暗中打出的幻燈。妻子說得對,那個人笑起來像個孩子。不知道現在他身體怎麼樣了?老王打算禮拜天去那家教會看看老王,也算表達一下自己的歉意。

插圖作者:王艋,職業插畫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444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讓保守主義投資哲學這盞燈照亮前程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wum4.html

讓保守主義投資哲學這盞燈照亮前程

原創     2017-08-31    姚斌

個人微信公眾號:一只花蛤的價值投資

——在中巴價值投資研習社上的分享

2017年8月30日   

今天剛好是巴菲特的生日,首先讓我們為他老人家祝福,祝他健康長壽,生日快樂!其次我要感謝大家對我的新書《在蒼茫中傳燈》的大力支持。其實我也只是一位普通的投資者,只是因為十幾年來有幸地讀到了許多價值投資的經典之作,然後有所思又有所得,最終才有了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說,這也算是一種機緣巧合。因為我假如沒有讀到這些經典之作,或者對價值投資的哲學不感興趣的話,那就有可能至今仍然奔馳在另一條的道路上,也不可能有這樣的一本書。

這本書現在出版了,可能正當其時。但是在十年前,很少有人談論價值投資。在一個投機肆無忌憚的年代,談論價值投資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因此總是有人說,價值投資不適合中國,他們最大的理由是A股股票沒有投資的價值。實際上,說這種話的人對價值投資的原理並不清楚。並且,他們對於所謂的“價值”的理解也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層次而已,比如以市盈率或市凈率來確認所謂的“價值”。但是,對於“價值”的理解絕對不會那麽簡單。如果真的那麽簡單了,那麽投資也將變得非常簡單,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我在2009年6月發表了一篇題為《我只在“大象”出現時才射擊》的文章,這篇文章還有一個副標題“從估值的意義談起”。應該說,這個副標題才是這篇文章的中心。所謂的“價值”就是由企業生命周期中預期產生的凈現金流經過合適貼現率的貼現而得到的。其中的凈現金流指的是可以分配給股東的股息。也就是說,從企業的某一時期到未來將產生的“利息”,也就是現金流,以合適的貼現率進行貼現,就能夠得出企業大概的價值。關於這個過程的估算,在《股市真規則》和《憨奪型投資者》等經典著作中都有一番演示。現在早已開發出這樣估值的軟件,要是計算起來就更容易了。

這種未來現金流折現法表示的是一家企業的經濟價值,對於估算一家優秀的公司或卓越的公司很有用,但是如果對於一家頻臨破產需要重組的公司卻幾乎沒用。我們都知道,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是價值投資的鼻祖。但是,格雷厄姆所要投資的公司卻是股價低於每股有形資產凈值的三分之二或者是低於每股流動資產凈值的三分之二。這樣的公司看起來怎麽都像陷入經營的困境之中,不過格雷厄姆卻認為它們很有“價值”。

由於格雷厄姆青睞這樣困境的投資,因此他無需向他的學生討論優秀公司或卓越公司的問題,於是查理·芒格對此極為驚訝。當這種方法傳承到巴菲特的手上時,就成為著名的“揀煙蒂”投資。揀煙蒂是一個比喻,丟在地上的煙蒂還有一小節,揀起來還可以吸一兩口,這樣的投資就是揀煙蒂投資。這種方法後來在格雷厄姆的另一個學生沃爾特·施洛斯手中發揚光大。而巴菲特則在查理·芒格的幫助下,最終脫離並擯棄了這種投資方法。

前幾年,有人在淘寶出售一本《沃爾特·施洛斯資料集》的書,那是一本非正式出版物,不過翻譯得還算流暢。那時我也買了一本,售價不菲。這本書讓我比較全面地了解了沃爾特·施洛斯的投資方法。在我讀後,也曾經進行了嘗試,結果失敗了。當時認為施洛斯或許很適合普通投資者,後來感覺其實也非常難,並且很不容易。

施洛斯的基本方法就是,買進一籃子經營陷入困境的公司股票,因為不能確定哪一家公司最終能夠走出困境,因此他需要買進更多股票,最多時達到100個以上。可以說,那就是典型的分散投資了。但是這種的分散來源他的投資策略所致。公司的破產並購和重組,確實是市場的永恒主題,但是我覺得對於普通的投資者可能不適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你根本不知道它成功的概率有多少。當然,如果你覺得確實有很大的確定性,不妨可以試試。

這種方法到了馬丁·惠特曼、傑里米·格蘭桑和塞思·卡拉曼等人的手上,又淋漓盡致地演進為“禿鷲投資”。禿鷲也是一個比喻,禿鷲以腐肉為生,可以凈化環境。禿鷲投資就是專門從事破產並購重組的業務。但是他們的方法又與沃爾特·施洛斯不同。沃爾特·施洛斯並不參與並購重組的具體活動,他更像是等待運氣的垂青,而馬丁·惠特曼們則積極介入困境公司,直接對其進行改造。這樣的改造可能要歷時幾年時間,直至公司在走出困境正常經營之後,他們才賣出手中的股票。

現在我認為,無論是沃爾特·施洛斯或者馬丁·惠特曼,抑或是傑里米·格蘭桑,他們的方法都不是很適合普通的投資者。能夠適合普通投資者的應該還是巴菲特-芒格的方法。我把這種投資稱為“巴式投資”。巴式投資來源於菲利普·費雪。菲利普·費雪被譽為“成長股投資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說來也真有趣,在他的投資生涯中,當他使用自己的方法投資時,他似乎並沒有賺到大錢,而真正讓他賺到大錢的恰恰就是一只“成長股”——蓋可保險。查理·芒格後來談到這件事的時候,曾經說,當格雷厄姆津津樂道投資蓋可保險時,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盲點”。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

當然,巴菲特和芒格最反對區分價值股和成長股。因為在巴菲特看來,投資本來就應該投資有價值的公司,一個沒有價值的公司本來就不值得投資,所以價值投資這個詞就是多余的。由此引申出去,那就是,有成長才有價值,沒有成長也無所謂價值,成長就隱含在價值中。而在芒格看來,所有的聰明投資都是價值投資。這種投資理念與其中支付很高的市盈率倍數或者市凈率倍數沒有關系,因為你已經明智的作出決定,美好的前景是如此確定以至於你仍然得到比你支付的價格更多的價值,即使是你以35倍市盈率買入的所謂成長股。如果這是合理的話,那是因為你得到的價值比你支付的價格多,但這仍然是價值投資。

由於好公司總是那麽稀缺,因此一旦出現吸引人的價格,就應當全力以赴,集中投資,而不能像芒格所說的買眼藥水。之所以采用集中投資,也是因為投資策略所致。普通投資者對“好公司”的辨別可能有困難,但是如果選擇行業“第一”或“最大”或區域性壟斷基本上可以迎刃而解。某家公司能夠做到全國第一甚至全球第一,或者全國最大甚至全球最大,或者區域性壟斷,這樣的公司本身就有一種其他公司無法比擬的競爭優勢。一旦公司成為行業第一或最大或區域性壟斷,那麽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就在所難免。這就是普通投資者所要選擇的。

如何衡量一只股票有價值或無價值,價值寬闊或狹窄?能夠估算當然很好,但是如果沒辦法估算也不必沮喪。畢竟估值只占判斷整個公司質地是否優良一個組成部分。據說,芒格從未看到巴菲特手持計算器進行估值。巴菲特也說過,如果讓他和芒格對一家公司進行估值的話,那麽估算出來的結果一定不會相同。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原因,就在於估值其實是很主觀的一件事。由於對同一家公司理解的不同,其得出結論也不可能相同。正因為如此,才會導致有的人判定其估值合理,而有人則判定其估值偏高的現象。

難道就沒有一個大致統一的衡量標準嗎?還是有的。那就是以常識進行判斷。這個所謂的“常識”往往以比喻的方式進行,比如,看一個人的胖或者瘦,並不需要去稱一下體重才知道;又比如,一輛汽車能否通過這個橋梁,並不需要將汽車過磅一下才知道。估值也一樣,A公司全年凈利潤12億,而其整個市值只有200億,B公司全年凈利潤5億,而其整個市值高達700億。雖然A公司過去五年複合增長僅為8%,而B公司過去五年複合增長為22%,那麽你認為哪一家更具投資價值?當然,這只是表面判斷,還需要進行深度研究,但僅僅是表面的判斷,也能分出高下。

這個例子其中蘊含的意義在於,雖然A公司目前市值較低,但是它的增長率未來每年即使提高一個百分點,那麽其投資價值也將可以得到增強。而B公司因為市值很高,與之相匹配的增長率也必定很高,如果它的增長率未來每年即使僅下降一個百分點,那麽其投資價值也將可能不斷減損。同樣是增長,一個向上的增長與一個“向下”的增長帶來的投資結果卻可能迥然不同。這樣看來,成長確實就蘊含在價值之中。

當然,任何一個行業或者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周期性,只是其周期性或強或弱罷了。即使是偉大公司或卓越公司也無法避免。如果反應在股票的價格上,那麽短期內可能出現劇烈的波動,但在長期的視野下則一定能夠表現出公司經營的結果。這就是短期無效而長期有效的意思。優秀的公司總是鳳毛麟角,那麽選擇少數幾種可以在長期拉鋸戰中產生高於平均收益的股票,將大部分資本集中在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堅持持股,穩中取勝。這就是投資之精髓。

在A股,長期投資這樣的優秀公司,獲得了高於平均收益的股票並不少。除了耳熟能詳的明星股外,還有很多,比如偉星新材,區域性壟斷,上市之初凈利潤0.97億,7年後上升至6.7億,複合增長21.63%,與此同時,股價複權後複合增長也達到22%以上。新和成,全國第一,上市之初凈利潤0.76億,13年後上升至12.03億,複合增長23.66%,與此同時,股價複權後複合增長超過26%。愛爾眼科,全球最大,上市之初凈利潤0.97億,8年後上升至5.57億,複合增長24.41%,與此同時,股價複權後複合增長也超過26%。由此可見,長期投資優秀公司,確實大有所為,可以獲得了良好的收益。並且,像上述的這些公司至今尚未停止增長的腳步。不知那些總是說A股沒有投資價值的人當做何想。

巴菲特說過,自從《證券分析》出版後,投資價值這個秘密已經流傳了50年,於今已經超過了80年。投資價值這個策略可謂歷久而彌新,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它就像黑暗中一盞閃亮的明燈,照亮了投資者的前程。而我的這本新書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實踐而已。對於價值投資者,我無需建議什麽,因為他們都知道怎麽做;對於非價值投資者,即使建議了也沒有多大的用處,因為他們對這個策略沒興趣。因此對於這本新書,不要寄予厚望。如果這本新書能夠帶給你一些額外的驚喜,對你有所幫助,那麽我將十分愉悅。但是,如果你無法從中得到一些所謂的“真知灼見”,那麽請你諒解,我向你致歉,因為我的水平真的有限。


購買方式:

1.天貓搜索:在蒼茫中傳燈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20z.1000880.0.0.JfVYEU&id=557777162856

2.淘口令直達手機淘寶:
複制整條信息,打開「手機淘寶」《klm40WijGGl《 【立即享受優惠】

3.(僅限微信)閱讀原文:
http://t.cn/RCkXbR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82

自毀前程:林子祥偷墨鏡留案底

1 : GS(14)@2015-06-15 01:08:27

龍小菌前日涉於超市內盜竊被捕,過去亦曾有藝人因盜竊罪成兼留有案底。



99年林子祥偷墨鏡

於夏威夷獨自逛免稅店時,心不在焉將一副600多港元太陽眼鏡拿走,當場被捕。上庭時,林子祥認罪,被判罰款75美元(約600港元)及留案底。



08年曾敏偷雜誌

於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偷取一本英文雜誌《Dolly》,被裁定偷竊罪成立,罰款1,000港元。




99年陳小韻偷內褲

在銅鑼灣時代廣場馬莎百貨內,偷了八條共逾700元的內褲,被百貨公司保安人贓並獲,被判罪成罰款3,000元及留有案底。



01年雲露娜偷衣物

雲露娜維達(Winona Ryder)在比華利山一百貨公司,偷去總值4,760美元(約37,000港元)衣物,判緩刑三年及履行480小時社會服務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612/191809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922

財經八一八: 不勞而獲員工投訴公司阻前程

1 : GS(14)@2015-08-23 01:17:12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6%96-220000609.html
上述幾名金融界專財轉職後相信前途似錦,但估計要付出相應的勞力換取報酬,但最近一宗訴訟案,卻是一名不勞而獲的員工控告公司白出糧給他,窒礙了其前途,向公司索償。老實說,相信包括老戴在內的很多人,最大心願都是可以不勞而獲,游手好閒,這位仁兄竟可以此提出索償,聽來確實荒謬。

話說任職法國國營鐵路營運商SNCF的Charles Simon,在過去十二年間不用上班,賦閒在家就可每月收取五千歐元薪金,每年六月更可獲取六百歐元的假期補貼,即一年收入達六萬零六百歐元,相當於五十二萬一千多港元。Simon向傳媒解釋可獲此優惠,因為他在二○○三年時發現公司一宗涉及金額高達二千萬歐元的懷疑欺詐案,他把事件上報主管,自此以後,他被調職,並可安坐家中,每月收取五千歐元酬金。

雖則說是不勞而獲,但Simon認為如此這般被公司對待,令他工作沒有前途,他認為如果公司不是把他投閒置散,他應該可以獲得晉升,工作前景更理想。他自言曾多次去信SNCF總裁Guillaume Pepy要求賠償,結果當然不得要領。事實上,他在二○一一年作出投訴時,曾被法國工人法庭拒絕。

其實類似不勞而獲的事件香港某些公司亦有相近個案,老戴認識一位任職電視廣播(00511)的攝影師,他就提到因公司目前很多攝影及製作工序都作外判,加上可能一台獨大關係,既然自家製作節目成本較高,所以更多購買外地節目填補播映時間,結果他們這班攝影師就長期開工不足,返到公司也閒來無事。他們當然不會投訴公司無事可為,只是擔心總有一天會被公司請吃「無情雞」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062

關寶慧驚青唔問前程

1 : GS(14)@2017-01-23 07:45:21

關寶慧(右)和康華昨日到商台接受玄學家李居明訪問,寶慧坦言不敢向李師傅問前程:「佢之前話我2016年有大事發生,結果就係我爸爸過身,我怕又唔知會話我乜嘢。」她笑言亦不敢問姻緣:「21歲開始恨嫁,恨到51歲仍未嫁得出。我鑊鑊有報道第一句都俾人話年近半百。」此外,李師傅批康華今年4、5月會在外地遇上姻緣。康華指到時應在內地橫店拍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22/199047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6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