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nfzm.com/content/63341
崔元之认为,河南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最重要的原因不在担保公司,而是政府。如果仅仅整顿担保公司,高利贷困境依然无法得到解决。
现在,政府投资项目、房地产投资是最大的两种投资。很多中小企业发展是靠参与政府投资建的项目,比如修公路、建铁路、建飞机场等。
我们跟政府做生意,政府采购,为了体现廉政,都是最低价中标。中标后不给订金,而且验收完不付全部款项。
比如我们公司参与河南农村信用社项目招标,我们最低价中标,签了合同政府不给一分钱。要是你想要订金,就不让你中标。全部验收完,付80%的款。运行3个月,付到95%,再运行半年,全部付清。你算算这周期多长?
合同金额400多万。如果没有政府这个领导那个领导签字这么多复杂程序,我们7天就干完了活。可是,从生产到安装调试,这都6个半月了。400万需要压半年才能给我320万。钱全部到手,要1年。
如果政府违约,既不给你出任何东西,也不给你任何赔偿。我们这个项目,客户违约了。招标的时候设备是放在地下室的,等我们货发过去,政府又说,我们这货改放大楼一层。我们就得重新建,重新设计、重新施工,我们等了一年时间。
作为一个中小企业,几百万资金一压就两年。如果同时做几个项目,就没有资金周转啊。以至于我们现在调整思路,不做超过200万以上生意,只做几十万的小生意。只要一遇到客户不讲诚信,你就死了。
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小企业很大一部分产品卖给政府或者政府性质的企业了。他们不讲诚信,导致中小企业付款周期长。
我们也做外贸生意,人家老板来都是拿着美钞现金,签合同付90%订金。
(应受访者要求,崔元之为化名。)
| ||||||
第三方支付商機無限大,不論是網路業者、支付業者、銀行業者都積極搶進,但國人大多手持數張信用卡,加上便利超商普及,第三方支付的餅能做多大? 撰文‧張舒婷 延宕已久的「第三方支付專法」,近期終於有所突破。消息指出,由於第三方支付的不少服務內容,皆與金流管理息息相關,行政院傾向由金管會擔任主政機關。 儘管專法姍姍來遲,不過國內的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已逐漸邁向百花齊放的階段,除了PChome網路集團旗下的支付連外,還有智冠轉投資的智付寶、歐買尬子公司歐付寶、Yahoo!奇摩的輕鬆付等。 廣義來講,所謂「第三方支付」是指由買賣雙方以外的第三方獨立機構提供的交易平台。目前在行之多年的信用卡交易、電子商務付款的業務上,早已看到銀行搶進「第三方支付」的動作。但近來常被提到的「第三方支付」,則是指非金融業者,尤其是電子商務的網路業者,自行辦理第三方的角色,故被視為電子商務的重要里程碑,其實國內銀行早就垂涎三尺,更讓競爭白熱化。 挑戰一 消費者要重新建立付費習慣光是去年,就有玉山銀行宣佈與歐付寶合作、永豐銀行推出「豐掌櫃」,以及第一銀行「第e支付」業務與中國知名網路業者騰訊集團旗下「財付通」合作,提供台灣企業商品透過網路銷售至大陸的收款清算服務。今年三月,全台信用卡發卡量第一的中國信託,也宣佈推出「pockii」平台。 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皆紛紛搶進第三方支付業務,「愈多人一起做,餅就愈大!」歐付寶總經理林一泓樂觀以待。 「二○一三年,台灣使用第三方支付的『非現金消費』佔民間消費比率僅二二%,反觀美國、香港、新加坡等先進國家地區,均在三○%左右,韓國更高達六○%到七○%。」中國信託信用卡暨支付事業總處副總經理徐鋒志一語點出,國內的非現金第三方支付產業,還有無限成長空間。不過他認為,後發的非金融業者,要搶食第三方支付業務的餅,誰能勝出?有待時間證明。 挑戰之一是,台灣地狹人稠,三步一超商、五步一家銀行分行,民眾買賣物品時,超商取貨、ATM轉帳或臨櫃匯款,早已便利十足。 「第三方支付當然能解決一些網路交易的payment(付錢)問題,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像是拿不到信用卡的人,但在國內並不多。」徐鋒志說,國內信用卡持有人約在九百萬到九五○萬人之間,持有簽帳卡者也有幾百萬人,這些人之外,就是第三方支付業務的空間。 只是多數國人擁有信用卡、簽帳卡,也習慣用這些工具消費,顯見卡片才是支付主流;再者,貨到付款、超商取貨者也大有人在,民眾要重新建立起到其他第三方支付工具儲值後再結帳的習慣,仍需要時間。 既然如此,為何銀行業者又要大力搶攻第三方支付平台?答案是:多經營一個支付品牌,打入以前無法接近的客群。 挑戰二 銀行業者搶攻非卡友客群 事實上,在第三方支付的戰場上,兩造廝殺是完全不同的考量。對銀行而言,這只是賺取一%左右手續費的蠅頭小利而已;但銀行眼中的「小草」,可是網路業者眼中的「大樹」,例如現在已正式上線服務的淘寶網支付寶、美國的paypal,毛利動輒二到三成,與銀行業的策略思惟截然不同。 「非金融業者期待開放第三方支付業務,主要是為了加快交易速度,衝高業績。」永豐銀行發言人陳亭如表示。因此,目前加入第三方支付戰局的國銀,必須落實風險控管,將利差嚴格維持在幾個BP(一基點為○.○一%)以內;但網路的第三方支付業者,只要控制在三十個BP就足以承受呆帳風險,雙方情況大相逕庭。 不過,網路業者並不悲觀,Yahoo!奇摩拍賣暨超級商城副總經理王志仁表示,十多年前,電子商務崛起,有人主張「地廣人稀地區才有電子商務發展空間,不適用於台灣」,但觀察國內發展至今,網路交易蓬勃,完全推翻這種說法。 王志仁分析,現代人愈來愈習慣利用零碎時間購買必需品,如此就會極度仰賴行動商務,進而帶動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普及率。以Yahoo!奇摩為例,目前電子商務平台已有六五%交易透過輕鬆付完成,估計再過半年就會來到一○○%。 國內第三方支付的餅,究竟能被做多大,雖無定論,但不論是銀行或其他第三方支付業者,雙方皆有的認知是:任何支付工具的誕生或創新,最終目的都只有一個:更貼近消費者,讓交易更安全、迅速完成。 雙方也不諱言,不管是金融或非金融機構提供的支付工具,最大競爭對手不是同業,而是民間消費仍以「現金」為大宗。此外,儘管網路上「實名認證」機制漸臻完善,但駭客入侵頻傳當下,在法制基礎穩健、消費者改變支付習慣前,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
日銷百萬的愛學貸是如何在百日之內煉成的?這個故事同樣也說明了學生分期付款市場的爆發力從何而來:
經濟學原理:供給斷層造就的井噴土壤
10月17日,在曾經的淘寶辦公大樓--華星時代廣場對門,瑞利大廈5樓最靠里面的玻璃會議室一角,齊齊碼著1000臺IPHONE6,這個數字占據了整個杭州IPHONE6庫存的三分之一,這個日子是愛學貸剛剛搬入此樓的第五天,甚至連大門口的歡迎入駐的橫幅和開業花籃都不曾撤掉。
站在會議室隔壁尚未裝修完的董事長辦公室里,錢誌龍撇了撇嘴:"按現在的速度,三天就能跑完,比整個百腦匯還快。"錢誌龍指著隔著一道玻璃墻的一角,靜靜躺著的1000個iphone6在他眼里就像是1000發marketing子彈。
5288塊的IPHONE6對於大多數富二代以外的學生黨來說,一直是敢想不敢買,可遇不可求的奢望。愛學貸的意義在於把5288元的一次性付款,拆分為6-24期的分期還款,目前接受度最高的周期為2 年,月供 299元,為絕大多數學生所能承受。不錯,這個業務聽起來與信用卡分期十分類似,但由於沒有收入與信用憑證支撐,以及早幾年下發的中央禁令,尚未擁有收入來源的大學生是無法得到信用卡的。
18歲步入大學,第一次離家,消費欲望剛剛萌芽,手頭又有一定的生活經費,卻在信用上尚未得到認可成的大學生成為了愛學貸的主要目標人群。不,應該說是唯一目標人群。消費欲望隨著年齡的自然蘇醒,與尚未有收入造成的消費需求供應缺位之間的巨大斷層,成為了以愛學貸為樣本的學生分期付款業務井噴增長的肥沃土壤。
如同免費殺毒的360一樣,學生分期付款業務只在國內有,在國外沒有參考成功樣本:因為國外的銀行體系發達,這部分需求由中小銀行來完成了。而國內小型銀行與相關產品的缺位,以及政策的變動造就了這一市場自然旺盛。
學生分期付款:千億級市場年內瓜分完畢
這純粹是在國內需求狹縫中成長起來的一塊巨量市場。
盡管現階段市場上的主流學生分期付款的對應產品都是3C,但其實這個行業的商業本質有些類似於P2P金融:“不僅僅是手機,電腦,相機可以分期,在未來,駕校,英語培訓,旅遊都能做分期。”錢誌龍打趣說,要是需要的話,連燭光晚餐也可以分期。只要學生提出一個需要大額付款的服務,他們就可以將其分拆成為小額定期的還款計劃。
而在另一端,作為平臺方的愛學貸將這一系列的分期付款合約打包成為年化利率10%左右的資產包,在銅板街,金銀貓這些互聯網金融機構上進行出售。"拆分越細則資產包越優質。”錢誌龍說,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大學生分期的不良還款率為千分之二,遠低於全國信用卡千分之八的水準。
而學生分期付款的業務其實在已經成長得格外龐大的電子商務盤口上嵌入了一個線上虛擬信用卡的角色。參照全國銀行信用卡發卡量1.7億張的總數,即使總目標群體只有5000萬的大學生群體也是一個不小的市場容量。以目前目標人群對該業務平均5%左右的接受率來看,乘以人均4000元左右的客單價,很容易計算出來這至少是一個萬億規模的市場。
錢誌龍說,擁有著超前消費觀的95後的開始步入大學意味著,真正的時代紅利正在啟幕:付款消費在70後看起來是不可思議,80後看起來是習以為常,90後看起來則是喜聞樂見的東西。"所以這個市場大得,快得都讓人有些難以置信。”錢誌龍說。“這將是個寡頭市場,誰能控場,年底前就會決出勝負。”
連連地推,阿里鐵軍與三個神投資人
錢誌龍離開支付寶後一直對互聯網金融領域極為關註。
今年5月,趣分期的高調宣傳讓錢誌龍意識到這至少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而且場內還看不到太強大的競爭者。套用錢誌龍助理小於的說法是,”老錢對著屏幕看了整整一個星期。然後拍案而起決定要殺入這個市場。”那個時候,錢誌龍的主業還是購物分享網站“逛”。
一周後,6月初,愛學貸的測試版上線。錢誌龍丟下一切開始建設人才梯隊,“互聯網雖然拼速度,但長期而言終究是拼產品,一流的產品源於一流的人,所以找人成了我6-8月份的主要工作。”會議室很快成了錢誌龍的辦公室,2米寬的臺面上放了一張整塊木板制成的茶具,鐵觀音,大紅袍,一應俱全。“最多的時候,一天要見上十幾波人,來得晚的就是門外先等著。”
他很快的找到了第一個強有力的搭檔,連連支付的首任CTO王鋒,一個精力旺盛的男人,是連連支付在國內100多萬線下網點鋪設的主導人物之一。在中國電子商務的源頭--杭州,支付寶與連連支付可以說是最大的兩個線上金融公司。
除了互聯網金融相關的經歷,人脈以及資源外,還有另一項更為重要的元素:支付寶與連連支付都以超級強悍的地推起家,而錢誌龍與王鋒恰恰都是兩家公司起家之時主導地推的人物,而地推則被錢誌龍認為是目前學生分期付款業務市場內競爭比拼之間最為重要的核心能力。
”金融地推誰最強?除了咱家的支付寶,就是他家的連連科技。“錢誌龍指了指坐在對面的王鋒。沿著錢誌龍與王鋒兩人的人際脈絡,愛學貸以奇跡般的速度開始在杭州吸納圈內的各種奇人與異才,人才的爭奪站甚至還不可避免地打到了他們兩人兩個前東家門前。”一個月,一支百人規模的互聯網金融專業梯隊,加上一支百人規模的地推鐵軍。“錢誌龍伸手指了指一道玻璃門外的敞開式辦公區,接近400左右的工位坐滿了一半,眼里滿是上陣廝殺前的欲火。
在錢誌龍放出融資信號的第二天下午,有三個人坐在了他的會議室里:阿里十八羅漢吳詠銘,Discuz!創始人戴誌康,挖財網CEO李治國。三人決定聯合為愛學貸提供1000萬人民幣的天使投資。有趣的是,與戴誌康同為80後創業家的代表,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則投資了趣分期。這些投資人每個人還列出了一長串的名單,作為人才引薦給錢誌龍。
愛學貸:開張三個月,日銷過百萬
之後的一切都顯得順理成章:6月測試版上線,7月猛招百人,8月正式版上線,9月底日銷售額過百萬,10月初,他們搬到了曾經淘寶辦公的華星創業大廈對面。
”還要更快!“錢誌龍說,”在規模上,愛學貸已經迅速貼近了最早從事學生分期付款的趣分期,而從增速上來看,我們的增幅高於他們。“錢誌龍說,截止10月15日,愛分期註冊會員突破2萬人,註冊使用率為70%,人均消費為4000元。
學生分期付款業務,在資金端上類似於金融P2P,而在商品這一端又類似於電子商務,而在運營上,校園地推是主要力量。”所以說,能做大這個市場的,必須在電商,互聯網金融,與校園地推三個板塊上都能找到強人,要三條腿才能站穩。“錢誌龍說,在這三個板塊上,愛學貸都不差,”我不是說三者的綜合勢力,我比別人強,而是單分拆開來看,我每塊都比別人強,綜合到一起,後發也能制人。“錢誌龍說。
與之前的打車軟件燒錢大戰不同,學生分期付款這個新興的巨量爆發業務同時還伴隨著不錯的遠期利潤產出:從金融端上來看,以目前主流的12期分期,一年周期結算,分期付款的利差達到20%左右,去掉10%左右的資金成本,還有10%左右的毛利。而在商品端,巨量的貨物預定可以帶來有力的談判籌碼以壓低批發價格,“目前我們主打的3C是貨差利潤比較薄的,大概在10%左右,今後擴到到其他品類,利潤會更高。”
”我們現在最缺的是人,牛逼的人。”錢誌龍說,已經很多投資人來洽談A輪融資了,假如圈內推薦牛人加入他們團隊,他會給推薦人不小的推薦費。
本文由八號工坊 甘小虎投稿,代表一家之言 i黑馬有編輯!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阿里巴巴現在向買家提供"付款保護"和"融資貸款" 作者:Nicole Leinbach-Reyhle
身為中國最大的在線商務公司及全球增長最快的電子商務市場交易平臺,阿里巴巴在拉斯維加斯消費品展覽會(ASD Market Week)期間正式推出了他們的信用保障服務(Trade Assurance Program)。
拉斯維加斯消費品展覽會是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的消費品展覽會,每年舉辦兩屆,每屆迎來愈4.5萬名與會者。
2015年3月1日至3月4日,在拉斯維加斯會展中心(Las Vegas Convention Center)舉行的是春季展覽會。期間,阿里巴巴推出了他們的信用保障服務,並且贊揚ASD買家及全球買家。
“阿里巴巴推出的信用保障服務讓買家能夠對產品的按時送達及產品質量放心。此舉消除了買家與合格賣家合作時的所有壓力或顧慮,”拉斯維加斯消費品展覽會營銷副總裁卡米爾·坎德拉(Camille Candella)如是表示。
阿里巴巴推出信用保障服務的目的,是為了在讓買家與中國供應商建立聯系的同時,向買家提供保護和支持。在消費品展覽會期間,我有機會對阿里巴巴國際營銷與業務發展主管邁克爾·李(Michael Lee)進行采訪,他與我分享了阿里巴巴新推出的信用保障服務的價值。
“市場長久以來一直需要一個可信賴的平臺,讓誠心的買家與供應商建立聯系。然而,在B2B(企業對企業)領域里,不存在任何這樣的平臺。本質上,阿里巴巴及我們的信用保障服務可以創造一個可信賴的生態系統,讓那些誠心的買家和供應商建立聯系,並且進行合作。”邁克爾解釋說。
阿里巴巴是全球領先的批發貿易平臺,為世界各地上千萬買家和供應商提供服務。阿里巴巴根據每個供應商的交易歷史及資質對他們加以評估,然後設立供應商的信用保障額度。此項服務還向買家提供機會,讓他們對自己與信用保障供應商的合作經歷提供反饋。
“我們的買家對他們的合作供應商進行評價這點非常重要,作為信用保障服務一部分,他們可以很容易地對供應商進行評價。這有助於其他買家了解各供應商,讓他們能夠在購買時做出更加明智的決定。此外,從我們的買家那里獲得的認可和反饋意見形成了對我們供應商的一個評價——說起來就像是信用評分。作為信用保障服務的一部分,如果有必要,買家還可以根據自己不滿意的經歷提交投訴,由此可能獲得他們最初投資的全額退款。”邁克爾進一步解釋說。
看似在設計中著眼於買家最佳利益的信用保障服務是為買家與精選參與供應商合作而提供的一項免費的付款保護。此項服務確保商品及時送達,並且符合買家和制造商之間所簽合約中有關產品質量的表述,以此來保護ASD買家及所有買家。
貨物發送的所有細節都可在下訂單之前商定,如果這些合約條款沒有得到滿足,那麽買家可以通過阿里巴巴進行追索——阿里巴巴將最多全額退還信用保障訂單的金額。
此外,鑒於適用信用保障服務的最低交易額為1,000美元,阿里巴巴還使之便於規模較小的商戶、企業甚至消費者參加。
在拉斯維加斯消費品展覽會期間,阿里巴巴國際營銷與業務發展主管邁克爾·李談論最近推出的交易擔保計劃。
拉斯維加斯消費品展覽會營銷副總裁坎德拉認同規模較小的商戶可以從中獲益,並且補充說,供應商也可以從中獲益。
“這對於我們的商戶及我們的買家而言都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坎德拉向我訴說,“這是一個有活力的項目,真的是為了支持交易雙方。”
2014年,阿里巴巴旗下網站的交易總額達到2,480億美元,比eBay和亞馬遜的總和還要多。鑒於增長態勢繼續直沖雲霄,自然會有“接下來會如何”這樣的問題,這非常容易理解。
“阿里巴巴將繼續完善我們在賣家交易市場上的運營準則,並且繼續從供應商那里收集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支持我們買家的重要數據,”邁克爾說。
阿里巴巴打算這樣做的辦法之一,是著力於創造一種“銜接完美的采購體驗”。他們馬上來推動這一點的一個辦法是,借助於阿里巴巴最近與領先的在線貸款市場交易平臺——借貸俱樂部(Lending Club)建立的合作,向買家提供先購買後付款的選項。
借貸俱樂部擁有40多萬借款人。阿里巴巴和借貸俱樂部共同向阿里巴巴買家推出了賒銷保(e-Credit Line)融資服務,這使得買家幾乎非常容易從中國供應商那里購買產品。
款項直接發給供應商,買家可以選擇最多借貸30萬美元,償付期限為1至6個月。
然而,可能其中最好的部分在於,買家可以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之內確定自己是否有資格獲得賒銷保。而且使用賒銷保不會對買家的信用評分造成任何影響。
至於阿里巴巴繼續籌劃的運營準則呢?
“我們將繼續完善用戶體驗。這始終是我們的目標,”邁克爾強調說。 譯|陳瑋 校|俆笑音(來自福布斯中文網) |
手機購物成為潮流,也讓銀行業者跟著「行動化」,台灣銀行業的下一個戰場紛紛瞄準行動支付市場,正悄悄改寫台灣信用卡的支付生態。 撰文•梁任瑋 今年台灣消費金融市場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行動支付。 在這股熱潮中,又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搶先宣布與國內最大電子商務網站PChome合作創造的話題性最強,其所推出的「Pi行動錢包」,首創用手機號碼轉帳 的功能,簡化台灣剛起步的行動支付流程;而各家銀行業者也不讓中國信託專美於前,推出琳瑯滿目的近端支付刷卡方案。一時之間,行動支付儼然成為銀行業一門 新顯學。 行動支付的核心概念,是由智慧型行動裝置取代你皮夾裡的紙鈔,或是實體付款卡,消費者只要使用智慧型手機即可完成付款。 簡單來說,行動支付可以分為遠端支付及近端支付兩種方式,遠端支付指的是可提供線上付款的電子商務,不管是利用電腦刷卡、手機App上網購物,或是電子錢 包都在這個分類中。需要和實體商家面對面完成付款行為就是近端支付,例如NFC(近距離無線通訊)及QR Code(二維條碼),而近日熱門的手機信用卡,就屬於近端支付的一種。 信用卡市場高度成熟 行動支付成新藍海 根據IDC(國際數據資訊公司)估計,二○一五年台灣行動支付市場的規模將比去年再成長四成二,達到新台幣八九○億元,其中遠端支付的P2P(個人對個人 交易)與M-Commerce(行動電子商務)仍占大宗,占整體行動支付的九八.二%;但近端支付的NFC與Barcode︵QR Code︶模式成長力道強勁,目前市場規模不到新台幣二十億元,預計三年後可達一三八億元規模,每年以倍數成長。 看好這股商機的崛起,從去年開始,各家銀行都紛紛新增「行動支付金融處」或「數位金融處」,投入大量人力與資源發展行動支付。以發展消金業務最成功的中信 金控來說,就已有十餘位員工專職研發、串連各部門目前當紅的行動支付業務,更凸顯出各銀行強烈發展行動支付的急迫感。 「這幾年,銀行為了競逐二五%的信用卡交易市場,已經付出相當慘痛的代價。相較之下,如果可以在其餘七五%未開發的現金市場,培養客戶的忠誠度與消費習 慣,進而創造獲利,才是各家銀行業者不敢在行動支付市場缺席的重要原因。」在信用卡行銷市場有十五年經驗的中國信託數位金融處副總周郭傑,一語道破關鍵。 周郭傑表示,在互聯網金融世界中,可以提供金流的業者愈來愈多,其中還包括非金融業者,所以中國信託採取策略聯盟的方式發展行動支付,除了Pi行動錢包, 也積極發展電子票券、餐飲消費、繳費與P2P支付模式,與團購網GOMAGI、 EZtable、iCHEF合作發展行動金融服務,透過手機App提供消費者訂購電影票、預約餐廳訂位,消費後出示已連結中信卡QR Code,即可以信用卡付款。 台新銀行部分,除既有固定式刷卡機、無線刷卡機外,去年底也推出業界第一台結合磁條、晶片及感應三合一功能的mPOS行動刷卡機,結合手持式行動裝置運用 無線網路資料傳輸,將傳統定點刷卡交易範圍,延伸至台灣任何一個可無線上網的地點,協助特約商店擴大服務範圍,目前已針對夜市攤商、保險公司、3C電器銷 售、連鎖租車、計程車隊、連鎖餐飲、汽車銷售等行動刷卡服務的潛在客戶積極推廣。 然而,目前台灣金融支付場景中已有信用卡、悠遊卡等五花八門的支付工具,從便利商店櫃枱前擺放四、五種感應器就可看出市場的百家爭鳴,讓人不禁要問「行動 支付真能成功改變台灣人使用現金的交易習慣,創造更方便、快速的消費環境嗎?」「坦白講,這個市場還不成熟,但大家已經搶成一團了。」台新銀行支付金融處 消費經營部副總經理包國儀坦言,「消費者是不是真的有行動支付的需求?台灣又有上萬家的超商、銀行分行,隨時可扮演支付的角色,行動支付市場究竟有多大? 每家銀行都還在摸索當中。」 中信、台新與團購合作 分眾行銷是利器 對於收單店家來說,每家銀行所推出的支付工具都不盡相同,為了服務,只好在櫃枱上擺滿各種收單工具,但店家真正關心的只有「哪家銀行可以替我帶來最多的客戶、創造最高的營收。」她說。 「商店要的是營業額,銀行目的是維持住與商店(客戶)的關係。」包國儀指出,為了避免大海撈針,與團購網合作,可說是銀行發展行動支付最普遍的方式之一。 例如台新與團購網17 Life合作、中國信託與GOMAJI結盟,就是要透過新種行動支付方式,分食目前這些網站已累積的百萬會員,從中蒐集更多消費者行為,透過大數據資料的分析,有效率地規畫客製化、個人化的服務,提高消費者再買的機率。 對銀行來說,信用卡市場已邁入高度成熟期,行動支付是銀行經營信用卡的轉型方式之一,而銀行經營商店關係也是另一項重要目的。 以中國信託為例,透過行動支付新業務,不但可在市場上建立口碑,所產生先行者優勢最實質的效益是吸引更多商家主動上門合作,一旦與商家建立起關係,就不只 是信用卡支付這麼狹隘,相較之下,自然就會有商家貸款、薪資轉帳需求發生,綜效也跟著產生。由於雙方密切合作,GOMAJI股票上興櫃的承銷業務,是由中 國信託證券拿下,這種業務連帶結合商機,預期未來只會愈來愈多。 另外,國泰世華則另闢蹊徑朝數位銀行發展。為了發展副品牌,國泰世華已籌備一年多,靈魂人物正是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長子、國泰世華銀行策略長蔡宗翰。 蔡宗翰親赴美國取經 打進年輕新市場 蔡宗翰首先在去年初主導成立數位銀行事業處,並請來大陸支付寶前副總裁宋靖仁操刀,第二步是成立專攻金融數位化的小銀行,將資源、廣告宣傳全力集中在新世代、新金融,在相關服務及分行的設計上,試圖與原來的國泰世華銀行區隔。 「可以肯定的是,下一個時代,行動數位化的世代會是銀行業者最重要的戰場,因此國泰世華希望塑造的,是一個當『去銀族』︵de-banked;指不去銀行的族群︶有金融理財需求時,第一個想到的是KOKO︵國泰世華推出的數位銀行名稱︶。」宋靖仁指出。 國泰想創造第二品牌銀行,先用KOKO試水溫,形象概念大於實質效益。 宋靖仁直言,行動支付是不斷演進的過程,現在看到的二維條碼與NFC手機,都不會是最終戰場。但蔡宗翰更希望打造的是「未來的銀行」,他甚至親自去美國看新技術,企圖心十足。 「面對行動支付這項新商機,在傳統信用卡戰場已轉趨成熟之際,不想被邊緣化的銀行,當然想盡辦法先卡位。」VISA國際組織台灣區總經理麻少華相信,消費 者「從掏信用卡變成掏手機」,勢必會成為支付主流,「一旦手機支付普及化,未來手機技術將不是問題。」麻少華認為,要提高台灣行動支付的滲透率,商店提供 刷卡服務的普及化是最重要關鍵,VISA自○五年起與銀行端共同在商家推廣「感應式讀卡機」,至今才在全台架設四.七萬台,占全台三十萬信用卡刷卡機的一 六%,這項鋪設行動支付的漫長基礎工程,直到去年才快速成長五○%,「因為商家已感受到可以縮短結帳時間、減少顧客排隊時間,大幅提升服務品質。」也帶動 行動支付商機蓬勃發展。 「道路未鋪好,車子再多,無法上路也沒有用。」麻少華說,行動支付要在台灣成功發展,支援NFC技術的手機要普及化,也要更多商家裝置感應式讀卡機。 更重要的是,建立消費者使用電子支付的習慣。看來行動支付服務,將是台灣銀行業的新市場,也是競爭最激烈的新舞台。 行動正當道!—— 各家銀行推出行動支付專案比較中國信託 國泰世華 台新銀行產品 線上第三方支付平台 二維條碼(QR Code)付款 數位銀行 跨境支付 儲值支付帳戶 NFC手機信用卡 二維條碼 (QR Code)付款 使用情境 /通路 網站、智慧型手機 實體商店、網站、電視購物、型錄、智慧型手機及行動裝置 智慧型手機、網站、信用卡、實體專區、行動支付自動販賣機 網站 網站 實體商店、智慧型手機及行動裝置 實體商店、網站、電視購物、型錄、智慧型手機及行動裝置 帳戶服務 功能 網路支付 以掃描條碼方式支付 儲值、社群拆轉帳、P2P轉帳、網路支付、預算管理 與支付寶合作,支付寶用戶可於台灣商店網路交易以支付寶(人民幣計價)支付 以網路支付為主,帶有儲值功能(6月底上線) 透過OTA(空中下載)方式,將信用卡快速且安全地傳輸至手機之USIM卡,以感應式交易進行支付 以掃描條碼支付 資料來源:各家銀行 |
(CFP/圖)
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迎來了大學生分期消費市場的春天。先消費,後付款,看上去很美,實則暗藏風險,不少大學生因此掉入“高費貸”陷阱,卻投訴無門。
一種號稱“零首付”“零風險”“無擔保無抵押”“100%正品”的新興消費模式正在全國大學生中流行起來,從數千元的手機到幾十塊的襪子,都可以通過這種先賒購後月付的方式“隨時擁有”。
分期付款華麗的外表下,隱藏著讓人不易察覺的“消費陷阱”。在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的當下,市場活躍與行業亂象並存。最近就有一家分期平臺深陷於“高利貸詐騙”的口誅筆伐之中,其網站名稱為:嗨錢,分期付款第一品牌。
在南京讀高二的俞小萍想買一部iPhone 6 plus手機,因未成年沒有分期資格,她便拜托朋友王陸用他的名義去嗨錢網合約門店辦理,保證所有費用由自己來還。2016年1月13日,王陸在嗨錢網註冊申請通過後,向該門店提交了自己的身份證、學生證、學信網截圖、聯系方式等信息資料,並在一份長達9頁的協議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王陸萬萬沒有想到,從幫俞小萍買手機那一天,就是他噩夢的開始。
因擔心買到假冒產品,俞的母親戴女士把女兒新買的手機送檢後發現竟是一部客服機,且有兩次維修記錄。戴說,她多次要求商家開具發票,均遭到拒絕。
更讓戴女士不敢相信的是,很多大學生反映經嗨錢網分期購買的手機系翻新機、樣品機等,不少受騙大學生為此自發組成了維權QQ群。
2016年2月26日,南方周末以“嗨錢”為關鍵詞搜索QQ群,發現帶有“被坑”“受害”“維權”等字眼的QQ群有24個群,多達1453人,幾乎分布全國各地。
據調查,嗨錢網系上海亨元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亨元)旗下品牌,是一家專門提供小額消費金融類相關信息及服務的平臺企業,主要面向小微商戶和中低收入人群。其數碼分期業務主要通過各地的合作商戶門店,一般采用“線上審批+線下面簽”的形式達成交易。合作商家工作人員兼任面簽人員,只要成功拉到一個客戶,就可獲得一筆傭金。
2015年11月10日,就讀於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周洋在嗨錢網一合作門店分期購買了一部手機。回家後,周洋一算賬發覺不對勁:自己分18期,每期491元,共要還8838元,比手機價格5888元足足多出近三千元。周洋登錄嗨錢網查閱了電子版的四方協議才知道,原來嗨錢網用他的信息在一家名叫“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銀”)的第三方金融機構辦理了一筆貸款,而之前他所簽的協議相當於借貸合同,貸款本金為7860元——手機價格變成了6288元,剩下1572元是服務費。
上述四方協議規定,乙方周洋向丙方商家購買手機,因此向甲方北銀借款,丁方嗨錢網則為甲乙丙三方的交易提供服務,故周洋須支付嗨錢網相應的服務費,而這筆服務費也要向北銀借,因此貸款本金是手機價格加上服務費。除了還款本息,乙方每個月還要支付丁方19元賬戶管理費。
周洋認為協議中諸多條款對自己不利,比如乙方只能在還清6期本息後,才可申請提前還款,但須交2%的違約金。“當時根本沒有提違約金的事。”周洋表示,協議上所有關鍵信息,商家都沒有事先向他說明,也沒有解釋協議四方分別是誰,“根本不知道是通過嗨錢網在北銀貸款”。
比起周洋的一無所知,陳似錦的遭遇更像是一場騙局。
2015年9月,剛上大學的陳似錦在嗨錢網分期購買了一部iPhone6,當時代理跟他說手機是四千多元,加上利息也就五六千,另收一兩百元服務費。後來陳發現,其實自己需要償還總費用超過8000元,其中手機5288元,服務費1745元,與代理所說的金額相差甚遠。
更吊詭的是,這些大學生手里並沒有四方協議,面簽時即被門店工作人員收回了。
南方周末就此向上述維權QQ群里大學生問卷調查。據統計,133人中僅有2人獲知要在第三方貸款;超過九成學生稱未被告知利息、服務費、賬戶管理費、違約金、滯納金等收費情況;近九成學生簽字時沒有看清楚協議,也沒有索取發票。其中近四成學生是因為“對方不給看”而沒有看協議。
關註消費維權的重慶天喜律師事務所律師金尚輿認為,門店工作人員沒有向學生解釋四方協議很有可能,但學生在簽合同之前應該要求工作人員做出解釋,在未知或者一知半解的情況下簽訂協議,是對自己的不負責。“除非能證明嗨錢網存在惡意欺詐,顯失公平等行為,合同即可撤銷。”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也表示:“雖然消費者是弱者,但如果沒有相關證據,就難以認定對方欺詐。”不過,陳音江認為,目前可以確定嗨錢網分期業務有兩點存在違規,商家未開具發票、協議只有一份。
針對後者,嗨錢網總裁助理戴霆回應南方周末采訪稱,由於地理上的隔離,上海亨元負責將四方協議傳至相關各方進行簽署,並掃描電子版上傳平臺服務器,客戶可隨時調閱下載。但受訪的大學生對此反駁稱,網站上可查閱的協議是四方未簽署的空白文本,並非已簽署的電子掃描版。金尚輿也表示:“嗨錢網這個做法明顯不妥,通常合同一式多份,合同主體至少各執一份,且須是由其他幾方簽字蓋章確認的合同。”
除了懷疑協議涉嫌欺詐,大學生還指責嗨錢網與“高利貸”有關聯。
蘭州文理學院的馮雯靜在2015年9月購買了一部6388元的iPhone6 plus,分24期,每期還款413元。細算發現,馮須還款總計9912元,比手機本身價格多3524元,利率高達55%,僅服務費一項就要2108元。
嗨錢網對此解釋:服務費收取標準是根據不同信貸產品的銷售成本、客群特點、風險水平以及分期期數等綜合考量制定的。由於數碼分期的銷售成本和風險水平相對較高,嗨錢網服務費平均比例為15%-20%,在行業中處於中等水平。
根據金融搜索平臺融360發布的《2015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在不同平臺購買手機的分期成本可相差5倍,以iPhone6plus 16G金色版分12期為例,眾平臺利率最高和最低分別為35.96%和7.74%,而據南方周末計算,同樣的分期產品,嗨錢網的利率為29.81%,屬於中等以上偏高水平。
與大眾熟知的電商分期相比,網絡分期平臺利率普遍較高。融360報告顯示,近四成平臺借貸資金來源於P2P債權轉讓,這意味著嗨錢網這樣的平臺獲取資金的成本較高。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霍肖樺認為,運營成本偏高也是導致平臺利率偏高的原因之一。總之,平臺運營過程中產生的所有成本和預期利潤最後都會落到分期消費者身上。
上述報告還顯示,超過六成的網絡分期平臺的產品費率不明晰,只是針對特定產品給出每期還款金額,並不直觀公布其相關收費標準,逾期費用方面也沒有給出明確的數值;除了利息,有些平臺還會加收服務費、咨詢費、賬戶管理費等其他費用。因此,這些分期平臺往往被質疑是以服務費為名對大學生放“高利貸”。
另一家分期平臺分期樂品牌總監高聖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表示:“目前校園分期行業對費率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魚龍混雜,有些平臺運營不規範,存在手續費虛高、暴力催收、商品來源沒有保障等現象,嚴重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口碑。”
因無法接受高額服務費等手機本身之外的支出,不少在網絡分期平臺上分期消費的大學生開始選擇不還款,以逃避月付壓力。
上述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尚未還清貸款的132人中有近九成學生不打算還款。西安文理學院一大三女生在問卷中補充回答是聽同學說“(因為)嗨錢網本身不合法規,(我們)可以不用還”。
據南方周末統計,上述24個維權QQ群中,有4個群的群名都標明“不還”分期費用,合計891人,占總人數六成以上。這些QQ群中,常有一些“老人”勸慰“新人”不用還款,因為嗨錢網不與央行征信系統掛鉤,也就不會影響自己的信用記錄,或者稱嗨錢網根本不敢起訴,那些催款短信都是嚇唬人的。
最初答應替女兒還錢的戴女士受到群里言論的影響,也改變了自己的態度:“五千多的手機賣七千,還是假貨,也沒有發票,我憑什麽給他錢?”戴女士的死不認賬,影響的卻是借貸人王陸的生活和信用記錄。
像王陸這樣因“借用身份”而陷入貸款債務的人還有很多。參與問卷調查的133人中,就有19人是被同學朋友借用身份,結果莫名背了一筆債。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顯示,逾八成的大學生沒聽說過或不了解個人信用報告,超三成的大學生不知道個人信用報告里的逾期記錄會影響未來的金融生活;在有貸款經歷的大學生中,四成大學生有過逾期還款經歷,近一成大學生選擇借款來償還債務。
來自長江職業學院的武晗就曾想“以債還債”,她從2014年先後在嗨錢網等15個平臺重複貸款,沒想到拆東墻補西墻,最後一共欠下8萬元,被迫退學打工還債。
信用意識淡薄和金融知識的欠缺,使得一些大學生背上了沈重的債務負擔,甚至被中介忽悠走上了套現欺詐的邪路。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平臺間信息不共享、大學生信貸數據空白、消費理財不理性等都是造成惡意欺詐套現的因素。由於缺乏統一的征信中心,導致大學生可以在不同平臺多次貸款,埋下巨大的壞賬風險。
“其實大學生相對來說是一個信用良好的群體,但是某些平臺在盲目擴張的情況下,沒有根據學生的還款能力設置合理的授信額度,誘導學生超額消費,風險提示不足,導致問題發生。”高聖認為,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而金融最重要的就是風險控制,只要給學生設置合理的授信額度,客觀評估學生的還款能力,充分提示風險,學生都是樂於遵守契約的。
“任何一個行業在發展初期都不可避免地要經歷一段野蠻生長的無序狀態,整頓和調整是行業的必經之路。”分期樂CEO肖文傑認為,當前保障大學生分期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是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征信及評估體系。
201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門聯合發文,正式將互聯網消費金融和網絡小額貸款納入銀監會監管範圍。五個月後,銀監會等部門明確提出要建立網絡借貸行業中央數據庫。綜合理財平臺積木盒子聯合創始人魏偉認為,一旦建立了互聯網金融中央數據庫,就可查詢到借款人在其他平臺是否有借款記錄及其信用情況,從而顯著降低由此引發的欺詐風險。
目前,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依然存在監管真空。南方周末3月1日就此約訪銀監會,截至發稿時未獲得正式回複。不過,該會相關工作人員對此表示,嗨錢網這類分期平臺“應該歸其註冊地的金融辦管”。可是,分期消費並不只有網絡借貸一項內容,其中的商品買賣和售後服務與工商等多個部門關系密切。
2016年3月10日,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2015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檢測報告》顯示,分期樂、趣分期等校園分期平臺存在手機質量不過關、退款緩慢、售後服務效率低下等諸多問題,相關投訴占互聯網金融投訴領域的47.2%。
相關研究學者認為,一方面,分期消費行業重在協同監管,需要通過公安、工商、工信以及金融辦等多部門聯動執法來實現;另一方面,監管職責分散各部門,導致監管主體不明確,監管效果難以保證,一旦有風險和責任時,易出現相互推諉的情況。
俞小萍等曾向工商局、派出所、消協等部門投訴嗨錢網和涉事商家,均未獲得受理。
針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糾紛,陳音江呼籲盡快建立網上投訴處理機制,快速有效處理消費金融投訴案件,給受害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他認為,加強監管首先要加強立法,相關法律法規跟上來,方能保證監管有法可依。另外,針對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更要加強金融知識普及和金融消費教育,倡導大學生理性消費,培養大學生的信用意識和契約精神。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大學生均為化名)
消費者在分期市場須留意的6個關鍵點
1.費率不明。費率是分期的成本,很多分期平臺都不能直觀地了解其產品分期費率,往往只宣傳分期產品或小額貸款的低門檻、零首付、零利息等好處,卻弱化其高利息、高違約金、高服務費的分期成本。
2.貸款風險。很多平臺自身資金有限,需要在第三方金融機構貸款,並在借貸合同中加重消費者義務和責任,設定很高的違約金、逾期利息等,卻不作出特別的解釋和說明,消費者往往被誘導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簽訂合同。
3.隱形擔保。分期平臺並非真的“免擔保”,大學生申請過程中提供的家庭住址、父母電話、輔導員聯系方式等信息,實際上就是隱性擔保,如不能按期還款,某些平臺就會采取恐嚇、騷擾等方式暴力催收。
4.套現欺詐。分期市場經常出現“身份借用”“做兼職代購”等套現欺詐現象,不少大學生莫名其妙“被貸款”欠下巨債,因此要謹慎使用個人身份信息,尤其不要替陌生人擔保,避免承擔不必要的法律責任。
5.高額度誘惑。如果看到類似“只要本科生學歷即可辦理貸款,最低5萬起”的廣告,千萬不要相信,因為一般本科生無論如何也無法純信用貸款5萬元,某些平臺中介利用目前網貸征信系統的漏洞,誘導學生在多家不同的平臺重複借款,給學生造成巨大的還款負擔和壞賬風險。
6.商品缺乏保障。有些平臺對線下供貨商家的準入條件、經營資質把關不嚴,商品質量沒有保障,容易買到水貨假貨。建議消費者到正規的金融機構購買分期產品或服務。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張小蓮根據公開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