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分期付款,坑你不商量?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934

(CFP/圖)

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迎來了大學生分期消費市場的春天。先消費,後付款,看上去很美,實則暗藏風險,不少大學生因此掉入“高費貸”陷阱,卻投訴無門。

一種號稱“零首付”“零風險”“無擔保無抵押”“100%正品”的新興消費模式正在全國大學生中流行起來,從數千元的手機到幾十塊的襪子,都可以通過這種先賒購後月付的方式“隨時擁有”。

分期付款華麗的外表下,隱藏著讓人不易察覺的“消費陷阱”。在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的當下,市場活躍與行業亂象並存。最近就有一家分期平臺深陷於“高利貸詐騙”的口誅筆伐之中,其網站名稱為:嗨錢,分期付款第一品牌。

分期付款換臉分期貸款

在南京讀高二的俞小萍想買一部iPhone 6 plus手機,因未成年沒有分期資格,她便拜托朋友王陸用他的名義去嗨錢網合約門店辦理,保證所有費用由自己來還。2016年1月13日,王陸在嗨錢網註冊申請通過後,向該門店提交了自己的身份證、學生證、學信網截圖、聯系方式等信息資料,並在一份長達9頁的協議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王陸萬萬沒有想到,從幫俞小萍買手機那一天,就是他噩夢的開始。

因擔心買到假冒產品,俞的母親戴女士把女兒新買的手機送檢後發現竟是一部客服機,且有兩次維修記錄。戴說,她多次要求商家開具發票,均遭到拒絕。

更讓戴女士不敢相信的是,很多大學生反映經嗨錢網分期購買的手機系翻新機、樣品機等,不少受騙大學生為此自發組成了維權QQ群。

2016年2月26日,南方周末以“嗨錢”為關鍵詞搜索QQ群,發現帶有“被坑”“受害”“維權”等字眼的QQ群有24個群,多達1453人,幾乎分布全國各地。

據調查,嗨錢網系上海亨元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亨元)旗下品牌,是一家專門提供小額消費金融類相關信息及服務的平臺企業,主要面向小微商戶和中低收入人群。其數碼分期業務主要通過各地的合作商戶門店,一般采用“線上審批+線下面簽”的形式達成交易。合作商家工作人員兼任面簽人員,只要成功拉到一個客戶,就可獲得一筆傭金。

2015年11月10日,就讀於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周洋在嗨錢網一合作門店分期購買了一部手機。回家後,周洋一算賬發覺不對勁:自己分18期,每期491元,共要還8838元,比手機價格5888元足足多出近三千元。周洋登錄嗨錢網查閱了電子版的四方協議才知道,原來嗨錢網用他的信息在一家名叫“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銀”)的第三方金融機構辦理了一筆貸款,而之前他所簽的協議相當於借貸合同,貸款本金為7860元——手機價格變成了6288元,剩下1572元是服務費。

上述四方協議規定,乙方周洋向丙方商家購買手機,因此向甲方北銀借款,丁方嗨錢網則為甲乙丙三方的交易提供服務,故周洋須支付嗨錢網相應的服務費,而這筆服務費也要向北銀借,因此貸款本金是手機價格加上服務費。除了還款本息,乙方每個月還要支付丁方19元賬戶管理費。

周洋認為協議中諸多條款對自己不利,比如乙方只能在還清6期本息後,才可申請提前還款,但須交2%的違約金。“當時根本沒有提違約金的事。”周洋表示,協議上所有關鍵信息,商家都沒有事先向他說明,也沒有解釋協議四方分別是誰,“根本不知道是通過嗨錢網在北銀貸款”。

合同涉嫌欺詐

比起周洋的一無所知,陳似錦的遭遇更像是一場騙局。

2015年9月,剛上大學的陳似錦在嗨錢網分期購買了一部iPhone6,當時代理跟他說手機是四千多元,加上利息也就五六千,另收一兩百元服務費。後來陳發現,其實自己需要償還總費用超過8000元,其中手機5288元,服務費1745元,與代理所說的金額相差甚遠。

更吊詭的是,這些大學生手里並沒有四方協議,面簽時即被門店工作人員收回了。

南方周末就此向上述維權QQ群里大學生問卷調查。據統計,133人中僅有2人獲知要在第三方貸款;超過九成學生稱未被告知利息、服務費、賬戶管理費、違約金、滯納金等收費情況;近九成學生簽字時沒有看清楚協議,也沒有索取發票。其中近四成學生是因為“對方不給看”而沒有看協議。

關註消費維權的重慶天喜律師事務所律師金尚輿認為,門店工作人員沒有向學生解釋四方協議很有可能,但學生在簽合同之前應該要求工作人員做出解釋,在未知或者一知半解的情況下簽訂協議,是對自己的不負責。“除非能證明嗨錢網存在惡意欺詐,顯失公平等行為,合同即可撤銷。”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也表示:“雖然消費者是弱者,但如果沒有相關證據,就難以認定對方欺詐。”不過,陳音江認為,目前可以確定嗨錢網分期業務有兩點存在違規,商家未開具發票、協議只有一份。

針對後者,嗨錢網總裁助理戴霆回應南方周末采訪稱,由於地理上的隔離,上海亨元負責將四方協議傳至相關各方進行簽署,並掃描電子版上傳平臺服務器,客戶可隨時調閱下載。但受訪的大學生對此反駁稱,網站上可查閱的協議是四方未簽署的空白文本,並非已簽署的電子掃描版。金尚輿也表示:“嗨錢網這個做法明顯不妥,通常合同一式多份,合同主體至少各執一份,且須是由其他幾方簽字蓋章確認的合同。”

以服務費為名的“高利貸”

除了懷疑協議涉嫌欺詐,大學生還指責嗨錢網與“高利貸”有關聯。

蘭州文理學院的馮雯靜在2015年9月購買了一部6388元的iPhone6 plus,分24期,每期還款413元。細算發現,馮須還款總計9912元,比手機本身價格多3524元,利率高達55%,僅服務費一項就要2108元。

嗨錢網對此解釋:服務費收取標準是根據不同信貸產品的銷售成本、客群特點、風險水平以及分期期數等綜合考量制定的。由於數碼分期的銷售成本和風險水平相對較高,嗨錢網服務費平均比例為15%-20%,在行業中處於中等水平。

根據金融搜索平臺融360發布的《2015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在不同平臺購買手機的分期成本可相差5倍,以iPhone6plus 16G金色版分12期為例,眾平臺利率最高和最低分別為35.96%和7.74%,而據南方周末計算,同樣的分期產品,嗨錢網的利率為29.81%,屬於中等以上偏高水平。

與大眾熟知的電商分期相比,網絡分期平臺利率普遍較高。融360報告顯示,近四成平臺借貸資金來源於P2P債權轉讓,這意味著嗨錢網這樣的平臺獲取資金的成本較高。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霍肖樺認為,運營成本偏高也是導致平臺利率偏高的原因之一。總之,平臺運營過程中產生的所有成本和預期利潤最後都會落到分期消費者身上。

上述報告還顯示,超過六成的網絡分期平臺的產品費率不明晰,只是針對特定產品給出每期還款金額,並不直觀公布其相關收費標準,逾期費用方面也沒有給出明確的數值;除了利息,有些平臺還會加收服務費、咨詢費、賬戶管理費等其他費用。因此,這些分期平臺往往被質疑是以服務費為名對大學生放“高利貸”。

另一家分期平臺分期樂品牌總監高聖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表示:“目前校園分期行業對費率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魚龍混雜,有些平臺運營不規範,存在手續費虛高、暴力催收、商品來源沒有保障等現象,嚴重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口碑。”

不還款的“維權”方式

因無法接受高額服務費等手機本身之外的支出,不少在網絡分期平臺上分期消費的大學生開始選擇不還款,以逃避月付壓力。

上述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尚未還清貸款的132人中有近九成學生不打算還款。西安文理學院一大三女生在問卷中補充回答是聽同學說“(因為)嗨錢網本身不合法規,(我們)可以不用還”。

據南方周末統計,上述24個維權QQ群中,有4個群的群名都標明“不還”分期費用,合計891人,占總人數六成以上。這些QQ群中,常有一些“老人”勸慰“新人”不用還款,因為嗨錢網不與央行征信系統掛鉤,也就不會影響自己的信用記錄,或者稱嗨錢網根本不敢起訴,那些催款短信都是嚇唬人的。

最初答應替女兒還錢的戴女士受到群里言論的影響,也改變了自己的態度:“五千多的手機賣七千,還是假貨,也沒有發票,我憑什麽給他錢?”戴女士的死不認賬,影響的卻是借貸人王陸的生活和信用記錄。

像王陸這樣因“借用身份”而陷入貸款債務的人還有很多。參與問卷調查的133人中,就有19人是被同學朋友借用身份,結果莫名背了一筆債。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顯示,逾八成的大學生沒聽說過或不了解個人信用報告,超三成的大學生不知道個人信用報告里的逾期記錄會影響未來的金融生活;在有貸款經歷的大學生中,四成大學生有過逾期還款經歷,近一成大學生選擇借款來償還債務。

來自長江職業學院的武晗就曾想“以債還債”,她從2014年先後在嗨錢網等15個平臺重複貸款,沒想到拆東墻補西墻,最後一共欠下8萬元,被迫退學打工還債。

信用意識淡薄和金融知識的欠缺,使得一些大學生背上了沈重的債務負擔,甚至被中介忽悠走上了套現欺詐的邪路。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平臺間信息不共享、大學生信貸數據空白、消費理財不理性等都是造成惡意欺詐套現的因素。由於缺乏統一的征信中心,導致大學生可以在不同平臺多次貸款,埋下巨大的壞賬風險。

“其實大學生相對來說是一個信用良好的群體,但是某些平臺在盲目擴張的情況下,沒有根據學生的還款能力設置合理的授信額度,誘導學生超額消費,風險提示不足,導致問題發生。”高聖認為,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而金融最重要的就是風險控制,只要給學生設置合理的授信額度,客觀評估學生的還款能力,充分提示風險,學生都是樂於遵守契約的。

分期消費存有監管真空

“任何一個行業在發展初期都不可避免地要經歷一段野蠻生長的無序狀態,整頓和調整是行業的必經之路。”分期樂CEO肖文傑認為,當前保障大學生分期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是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征信及評估體系。

201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門聯合發文,正式將互聯網消費金融和網絡小額貸款納入銀監會監管範圍。五個月後,銀監會等部門明確提出要建立網絡借貸行業中央數據庫。綜合理財平臺積木盒子聯合創始人魏偉認為,一旦建立了互聯網金融中央數據庫,就可查詢到借款人在其他平臺是否有借款記錄及其信用情況,從而顯著降低由此引發的欺詐風險。

目前,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依然存在監管真空。南方周末3月1日就此約訪銀監會,截至發稿時未獲得正式回複。不過,該會相關工作人員對此表示,嗨錢網這類分期平臺“應該歸其註冊地的金融辦管”。可是,分期消費並不只有網絡借貸一項內容,其中的商品買賣和售後服務與工商等多個部門關系密切。

2016年3月10日,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2015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檢測報告》顯示,分期樂、趣分期等校園分期平臺存在手機質量不過關、退款緩慢、售後服務效率低下等諸多問題,相關投訴占互聯網金融投訴領域的47.2%。

相關研究學者認為,一方面,分期消費行業重在協同監管,需要通過公安、工商、工信以及金融辦等多部門聯動執法來實現;另一方面,監管職責分散各部門,導致監管主體不明確,監管效果難以保證,一旦有風險和責任時,易出現相互推諉的情況。

俞小萍等曾向工商局、派出所、消協等部門投訴嗨錢網和涉事商家,均未獲得受理。

針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糾紛,陳音江呼籲盡快建立網上投訴處理機制,快速有效處理消費金融投訴案件,給受害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他認為,加強監管首先要加強立法,相關法律法規跟上來,方能保證監管有法可依。另外,針對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更要加強金融知識普及和金融消費教育,倡導大學生理性消費,培養大學生的信用意識和契約精神。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大學生均為化名)

消費者在分期市場須留意的6個關鍵點

1.費率不明。費率是分期的成本,很多分期平臺都不能直觀地了解其產品分期費率,往往只宣傳分期產品或小額貸款的低門檻、零首付、零利息等好處,卻弱化其高利息、高違約金、高服務費的分期成本。

2.貸款風險。很多平臺自身資金有限,需要在第三方金融機構貸款,並在借貸合同中加重消費者義務和責任,設定很高的違約金、逾期利息等,卻不作出特別的解釋和說明,消費者往往被誘導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簽訂合同。

3.隱形擔保。分期平臺並非真的“免擔保”,大學生申請過程中提供的家庭住址、父母電話、輔導員聯系方式等信息,實際上就是隱性擔保,如不能按期還款,某些平臺就會采取恐嚇、騷擾等方式暴力催收。

4.套現欺詐。分期市場經常出現“身份借用”“做兼職代購”等套現欺詐現象,不少大學生莫名其妙“被貸款”欠下巨債,因此要謹慎使用個人身份信息,尤其不要替陌生人擔保,避免承擔不必要的法律責任。

5.高額度誘惑。如果看到類似“只要本科生學歷即可辦理貸款,最低5萬起”的廣告,千萬不要相信,因為一般本科生無論如何也無法純信用貸款5萬元,某些平臺中介利用目前網貸征信系統的漏洞,誘導學生在多家不同的平臺重複借款,給學生造成巨大的還款負擔和壞賬風險。

6.商品缺乏保障。有些平臺對線下供貨商家的準入條件、經營資質把關不嚴,商品質量沒有保障,容易買到水貨假貨。建議消費者到正規的金融機構購買分期產品或服務。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張小蓮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6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