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華社:市場“炒殼”熱情下降 但市場仍待各方機制完善

A股上市公司2016年年度業績在日前公告完畢,數家企業實現“摘星脫帽”。新華社今日發布文章稱,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監管層對兼並重組、突擊增長等“保殼”手段的監管加強,市場“炒殼”熱情有所下降,但要讓“炒殼”真正成為歷史,市場邏輯回歸價值投資,還有待各方機制的完善。

幾家歡樂幾家愁 “保殼”大戰招數多

年度報告收官後,“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進入“清算”期。Wind資訊數據顯示,自2017年1月1日至今,已有38家A股公司通過兼並重組、做強主業等多種方式,成功撤銷*ST或撤銷ST。為了“保殼”,不少上市公司使出渾身解數。

通過賣房、政府補貼扭虧為盈,是“保殼”最直接手段之一。如,亞星化學將廣州、上海、成都等地的房產出售給全資子公司;人人樂將長沙福邸物業項目以總價4.36億元出售給控股股東深圳浩明;中發科技和中原特鋼則獲得千萬元級別的政府補貼,為企業的“脫星摘帽”助了一把力。

另一些公司選擇卸下“包袱”,轉讓部分效益不好、嚴重虧損的資產或股權。如,八一鋼鐵在去年底將全資子公司南疆鋼鐵的100%股權以30.07億元的價格轉讓至控股股東,使凈資產轉為正值;獐子島、恒立實業、神火股份等都在年報中將子公司全部或部分的股權轉讓列示為扭虧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過資產重組輸血實現扭虧是A股常用的“保殼”之法。如,*ST煤氣在去年底完成資產重組,控股股東由太原煤氣化變更為晉煤集團,盈利水平實現大幅提升並扭虧為盈;*ST宏盛也在2016年通過資產重組實現資產的低質換優質,扭虧為盈。

國元集團資本運營部研究員胡流雲認為,通過資產變賣、政府補貼等花樣繁多的方式“保殼”,或許可以使當年不出現虧損,但這始終不是上市公司實現長遠發展的有效方案。

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摘星脫帽”的上市公司中,20家上市公司符合摘帽條件,18家符合摘星條件;同時,有53家A股上市公司被實施退市預警。

監管頻亮劍 嚴查“保殼”中的違法違規

臨近歲末部分上市公司異乎尋常的“保殼”熱情,早已被監管納入視野。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年12月26日至30日,滬深兩市涉及“保殼”相關事項的問詢函便有39封之多,ST山水、華菱星馬等公司都因涉及多種“保殼”方式被問詢。

梳理問詢函的內容發現,監管層重點關註上市公司通過變更會計處理獲得業績逆轉、通過變賣資產借以扭虧為盈、通過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等行為,對年末“突擊創利”也進行了許多關註。如新華龍和ST南化均因為出售資產或債權而被交易所追問等。

除了對上市公司本身嚴格監管,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也成為監管部門緊盯對象。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滬深交易所向年審會計師事務所和年審會計師發出的提請關註函超百份,通報相關公司關註的重要會計問題,做到提前“打預防針”。

除了發函問詢關註個案,證監會更通過修訂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築牢制度底線,這也被視為監管層抑制“炒殼”放出的“大招”。新修訂的管理辦法逐一明確了鎖定期限、配套融資、停牌時間、剛性退市等要求,通過增加時間成本等手段降低“殼資源”炒作空間。

數據顯示,去年證監會共召開103次並購重組委會議,審核275單重組方案,其中有24單重組方案未獲通過。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市場不斷擴容、監管手段趨於務實,“殼資源”貶值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市場邏輯回歸價值投資 仍須完善相關機制

上市資格稀缺、上市周期冗長,決定了“殼”始終是A股市場上的“緊俏資源”,瀕臨退市的上市公司“保殼”意願強烈在所難免。此外,層出不窮的“借殼”故事,以及反複上演的“烏雞變鳳凰”神話,也讓產業資本和投機者對“殼資源”趨之若鶩。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已經出現不少轉變。以往受追捧的“殼資源”、概念股遭到不少機構、股民拋售,股價表現也相對較差,大多跑輸大盤,一批業績優良、分紅穩定的“白馬股”開始吸引資金集結。

北京品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顧問仇彥英分析認為,新股發行提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擬上市企業的借殼沖動。在重組新規完善監管的基礎上,監管層重拳出擊“忽悠式重組”,也令“殼資源”的價值大打折扣,市場“炒殼”熱情顯著降溫。

不過在業界看來,僅僅依靠對違法違規、突擊增長等現象的嚴監管、對上市公司兼並重組事項的再規範,並不足以徹底改變市場長期形成的“炒差”習慣。投資邏輯真正向價值投資轉變,仍依賴從發行到退市的“全鏈條”機制完善。

“嚴格執行退市機制,淘汰經營出現嚴重問題或存在違法違規現象的公司,可以使市場有更良性的新陳代謝。”上海一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江說,健康機制下,“聰明”資本會選擇有價值的標的,市場會變得更理性。

一些市場人士表示,在新股發行“堰塞湖”完全疏解之前,“殼資源”的價值或會繼續存在。但若能建立起良性的新陳代謝機制,“炒殼”熱終將成為過去式,花式“保殼”現象也將不斷減少,市場邏輯將回歸價值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49

新華社:市場“炒殼”熱情下降 但仍待各方機制完善

A股上市公司2016年年度業績在日前公告完畢,數家企業實現“摘星脫帽”。新華社今日發布文章稱,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監管層對兼並重組、突擊增長等“保殼”手段的監管加強,市場“炒殼”熱情有所下降,但要讓“炒殼”真正成為歷史,市場邏輯回歸價值投資,還有待各方機制的完善。

幾家歡樂幾家愁 “保殼”大戰招數多

年度報告收官後,“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進入“清算”期。Wind資訊數據顯示,自2017年1月1日至今,已有38家A股公司通過兼並重組、做強主業等多種方式,成功撤銷*ST或撤銷ST。為了“保殼”,不少上市公司使出渾身解數。

通過賣房、政府補貼扭虧為盈,是“保殼”最直接手段之一。如,亞星化學將廣州、上海、成都等地的房產出售給全資子公司;人人樂將長沙福邸物業項目以總價4.36億元出售給控股股東深圳浩明;中發科技和中原特鋼則獲得千萬元級別的政府補貼,為企業的“脫星摘帽”助了一把力。

另一些公司選擇卸下“包袱”,轉讓部分效益不好、嚴重虧損的資產或股權。如,八一鋼鐵在去年底將全資子公司南疆鋼鐵的100%股權以30.07億元的價格轉讓至控股股東,使凈資產轉為正值;獐子島、恒立實業、神火股份等都在年報中將子公司全部或部分的股權轉讓列示為扭虧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過資產重組輸血實現扭虧是A股常用的“保殼”之法。如,*ST煤氣在去年底完成資產重組,控股股東由太原煤氣化變更為晉煤集團,盈利水平實現大幅提升並扭虧為盈;*ST宏盛也在2016年通過資產重組實現資產的低質換優質,扭虧為盈。

國元集團資本運營部研究員胡流雲認為,通過資產變賣、政府補貼等花樣繁多的方式“保殼”,或許可以使當年不出現虧損,但這始終不是上市公司實現長遠發展的有效方案。

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摘星脫帽”的上市公司中,20家上市公司符合摘帽條件,18家符合摘星條件;同時,有53家A股上市公司被實施退市預警。

監管頻亮劍 嚴查“保殼”中的違法違規

臨近歲末部分上市公司異乎尋常的“保殼”熱情,早已被監管納入視野。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年12月26日至30日,滬深兩市涉及“保殼”相關事項的問詢函便有39封之多,ST山水、華菱星馬等公司都因涉及多種“保殼”方式被問詢。

梳理問詢函的內容發現,監管層重點關註上市公司通過變更會計處理獲得業績逆轉、通過變賣資產借以扭虧為盈、通過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等行為,對年末“突擊創利”也進行了許多關註。如新華龍和ST南化均因為出售資產或債權而被交易所追問等。

除了對上市公司本身嚴格監管,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也成為監管部門緊盯對象。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滬深交易所向年審會計師事務所和年審會計師發出的提請關註函超百份,通報相關公司關註的重要會計問題,做到提前“打預防針”。

除了發函問詢關註個案,證監會更通過修訂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築牢制度底線,這也被視為監管層抑制“炒殼”放出的“大招”。新修訂的管理辦法逐一明確了鎖定期限、配套融資、停牌時間、剛性退市等要求,通過增加時間成本等手段降低“殼資源”炒作空間。

數據顯示,去年證監會共召開103次並購重組委會議,審核275單重組方案,其中有24單重組方案未獲通過。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市場不斷擴容、監管手段趨於務實,“殼資源”貶值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市場邏輯回歸價值投資 仍須完善相關機制

上市資格稀缺、上市周期冗長,決定了“殼”始終是A股市場上的“緊俏資源”,瀕臨退市的上市公司“保殼”意願強烈在所難免。此外,層出不窮的“借殼”故事,以及反複上演的“烏雞變鳳凰”神話,也讓產業資本和投機者對“殼資源”趨之若鶩。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已經出現不少轉變。以往受追捧的“殼資源”、概念股遭到不少機構、股民拋售,股價表現也相對較差,大多跑輸大盤,一批業績優良、分紅穩定的“白馬股”開始吸引資金集結。

北京品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顧問仇彥英分析認為,新股發行提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擬上市企業的借殼沖動。在重組新規完善監管的基礎上,監管層重拳出擊“忽悠式重組”,也令“殼資源”的價值大打折扣,市場“炒殼”熱情顯著降溫。

不過在業界看來,僅僅依靠對違法違規、突擊增長等現象的嚴監管、對上市公司兼並重組事項的再規範,並不足以徹底改變市場長期形成的“炒差”習慣。投資邏輯真正向價值投資轉變,仍依賴從發行到退市的“全鏈條”機制完善。

“嚴格執行退市機制,淘汰經營出現嚴重問題或存在違法違規現象的公司,可以使市場有更良性的新陳代謝。”上海一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江說,健康機制下,“聰明”資本會選擇有價值的標的,市場會變得更理性。

一些市場人士表示,在新股發行“堰塞湖”完全疏解之前,“殼資源”的價值或會繼續存在。但若能建立起良性的新陳代謝機制,“炒殼”熱終將成為過去式,花式“保殼”現象也將不斷減少,市場邏輯將回歸價值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59

水源地整改大限將至,百余“硬茬”仍待解 “不能拿長江開玩笑”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6219

2017年7月14日,在嘉陵江江北水廠取水點上遊約300米處,停靠一艘水上消防躉船,這屬於重慶市被通報的四個問題之一。(楊凱奇/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7月27日《南方周末》)

以中國西南角的雲南普洱市思茅區菁門口水庫為起點,到長江下遊的上海市松江區松浦大橋,近2220公里的範圍里,仍未完成的環保整改問題分布於40個地市,平均每100公里就有5個。

“一些同誌因準備不充分或信息掌握不全,一時回答不清楚,只能籠統回應,甚至出現了矛盾的說法,頭上開始冒汗,覺得‘年底才是完工時限,現在抓這麽緊沒有必要’。”

碧綠色的仁江河沿岸,“您已進入中橋水庫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的路牌以內,在周圍居民平房的襯托下,山坡上的遵義醫學院康複醫院特別顯眼。

醫院副院長任光陽清楚地記得,2017年4月25日晚,主要收治老年康複病人的醫院一改往日的寧靜,迎來了環保局的督查。“匯川區環保分局要求我們必須在25日晚11點前關閉汙水處理站的排汙口。那天晚上,我們提前了兩小時完成整改。”

一年多來,因威脅飲用水源地安全而遭遇突擊檢查的,不只是這家醫院。2016年5月起,環保部啟動的“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執法專項行動”(以下簡稱“水源地專項行動”)已經涉及長江經濟帶11省份,累計排查上報環境違法問題490個。

根據環保部發布的行動通報,截至6月底,78.2%的問題點完成清理整治,但仍有107個環境違法問題尚未解決——以中國西南角的雲南普洱市思茅區菁門口水庫為起點,到長江下遊的上海市松江區松浦大橋,近2220公里的範圍里,仍未完成整改問題分布於40個地市,平均每100公里就有5個。

長江流域生產總值超過全國的40%,承載了巨大的經濟體量。 一名地方環保系統人士坦言,任務一定要保質保量完成,但地方政府對環保的高度重視是這幾年才開始的,要解決種種歷史遺留問題,需要時間。

2017年底是整改“大限”。40個地方負責人親自表態,各級環保系統加緊動員,整改方案“特事特辦”。從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到中央環保督察組,壓力層層傳導至基層,水源地專項行動拉開了長江環保風暴的大幕。

“確保年底前完成整改”

為求得清凈,遵義醫學院康複醫院選址偏僻,不想後來卻被規劃進水源地保護區內。醫院此次被通報的問題是“建有食堂,洗滌中心,為醫院洗滌床單、被套、手術服等”,由於醫療廢水的高度敏感而受到各方關註。

任光陽讓南方周末記者註意那塊堵在醫院排汙口上的大石。“看到了嗎?上面寫著一個大大的紅色‘封’字。”被關閉前,從這個排汙口流出的汙水將流進仁江河,從而匯入遵義人的主要飲用水源地之一:中橋水庫。

遵義醫學院的問題屬於排汙口——在上述通報列出的107個問題中位列第二,南方周末記者統計發現,排名前六的分別為:違法違規建築(28個)、排汙口(27個)、交通穿越(14個)、農業面源(13個)、碼頭(11個)、工業企業(8個)。

這些問題與區域的經濟發展階段相匹配,農業面源問題在西南地區多發,工業企業問題則在江蘇省出現較多。

在長江下遊的南京,通報的3處問題均為夾江上的違法違規建築問題,其中為2014年南京青奧會而建的青奧文化體育公園和夾江步行橋的違規情況最為引人註目。通報顯示,夾江步行橋涉及環評未批先建。

南京市環保局生態處回複南方周末,步行橋環評一直未批,主要是因為步行橋處在城南水廠的一級水源保護區內,“已制定了在步行橋上遊1280米處遷建城南水廠取水口,確保今年年底前,夾江步行橋和青奧文化體育公園處於調整後的水源地一級保護區以外。”

在通報中,浙江是唯一完成清理整治任務的省份。安徽、湖南、湖北三省完成比例分別達97%、86.3%和85.5%;其他7省份任務完成比例在25%-85%之間。

四川是全國遺留問題最多的省份,共計30個。其中四川的9個問題和重慶的4個問題都因“尚未啟動整改”而受到特別點名。

“這4個問題,確實因為多種原因導致進度緩慢。我們已經向環保部書面報告了下一步的工作措施,督促相關責任單位務必完成年度整改任務。”一名重慶環保局人士向南方周末回應。

2017年7月14日,在嘉陵江江北水廠取水點上遊約300米處,停靠著一艘長約30米的水上消防躉船。這艘躉船是通報中重慶市被列出的4個“未啟動整改”問題之一,4個問題均屬“碼頭”類。

按照2016年11月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主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船舶汙染整治工作任務分解》,這艘船在2016年12月底前就應該被移出江北水廠飲用水源地保護區。

南方周末從相關部門獲得的消息是,2016年未整治完成的整治任務,2017年繼續推進落實。

(梁淑怡/圖)

博弈“誰搬”

水源地保護牽一發而動全身。長江保障了沿江4億人生活和生產用水需求,還通過南水北調惠澤華北、蘇北、山東半島等廣大地區。107個問題中,有82%屬於有固定排放點的汙染源,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勢必威脅居民的飲用水安全。

2011年,長江無錫段窯港取水點上遊一艘貨輪發生苯乙烯泄漏事故,窯港取水點當即暫時停用,無錫、常州、江陰三地都進入高度戒備狀態。窯港取水點也因有工業企業問題被此次通報點名。

根據水汙染防治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一般劃分為一級和二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禁止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在各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都禁止設置排汙口。

水源保護區已經劃定,清理的思路看上去並不複雜,無非是誰該搬走:關停汙染源、搬走建築物,或是取消取水點。

根據南方周末搜索和采訪,大部分的處理方式是汙染源等搬走,為保護區讓位。遵義醫學院康複醫院洗滌中心就已經搬到位於城區的遵義醫學院本部。

雖然也有部分取水口布局已經過時,但取消取水點顯得更為慎重。

“省環保廳對於這類方案非常謹慎。”遵義市環保局宣教中心主任張曄丹告訴南方周末,他們也考慮過一些關閉取水點的方案,但往往難以得到貴州省環保廳的批複。

處於重慶市黃沙溪水廠一級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的建設碼頭,在“誰搬”的博弈中,是留下的那一個。

這是一家老牌兵工碼頭,歷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漢陽兵工廠西遷重慶,2008年經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批準同意改制成立,年吞吐能力可達300萬噸。區政府最終選擇了關閉附近黃沙溪水廠的取水點而非碼頭。

“黃沙溪水廠是一個很小的水廠,只能解決周圍兩萬人級別的供水,在上遊更大的和尚山水廠建成後,政府就考慮把它的取水點關閉,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關掉。”重慶建設港務公司副總經理趙陽運稱,由於問題上報環保部,促使區政府下決心在2017年年底前關閉該取水點。

不過,大限將至,搬不動的,來不及搬的,還在做最後的博弈。

搬不動的問題點主要集中在幾個領域:比水源地保護區更早存在的老國企、軍工企業;公用設施,如重慶的消防躉船;問題單位隸屬於另外的系統,如通報提到的重慶東渝水廠保護區內有一艘水文船,該船屬於水利部長江委下設的長江上遊水文局,給地方政府帶來一定的溝通成本。

兩艘船搬不搬,南方周末一開始打聽到的信息居然不統一,從相關部門獲得最新消息是,2艘躉船擬於年內完成搬遷。

遵義醫學院康複醫院位於中橋水庫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以內,曾因醫療廢水的高度敏感而受到各方關註。目前,醫院洗滌中心已經搬遷。(楊凱奇/圖)

“頭上開始冒汗”

“九龍管水”的序列中,水源地管理屬於環保部門的管轄範圍,但僅靠環保部門一己之力難以完成。

“問題整改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拆遷、征地、規劃選址等等。環保部要求我們遞方案,承諾整改期限,也是知道我們不可能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張曄丹向南方周末表示。

整改壓力轉嫁給了地方政府,成功案例還被通報表揚。

在“完成全部整改任務”的安徽蕪湖,蕪湖市二水廠因距離中石化油品碼頭不足150米,前後有5任市長致力於消除隱患,但均以失敗告終。環保部就此問題專門致信安徽省、蕪湖市兩級政府,持續跟蹤過問並督促其整改。最終,2017年4月25日,蕪湖市市長帶隊重新選址,交通部門甚至調整了《蕪湖港總體規劃》,終於在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安徽的前兩天,油品碼頭被貼上了封條。

不少碼頭、企業都在劃為水源地保護區之前就已設立,讓先來者搬走是整改的大難題,蕪湖的案例即屬於此類。整改的成本有時也頗為高昂。遵義市海礁硫酸有限公司屬排放危險汙染物企業,為拆除這家企業,遵義市匯川區政府投入了3000萬元。

“大多是一些‘硬骨頭’‘硬茬子’。”2017年7月7日環保部召開的專項行動第五次會議上,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強調。這已經是近一個月內的第五次相關會議。

硬骨頭繼續交給了地方政府來啃。

負責整改推進的通常是市負責環保工作的副市長,第五次會議沒有通知長江經濟帶所有地市,僅有未完成整改任務的40地市(區)政府負責人參加,並被要求針對各自工作逐一發言說明情況。

貴州省銅仁市有關負責人以自我批評為匯報開場:“我們感到十分慚愧,一定進一步強化組織安排,確保鷺鷥巖水廠和兩河口水廠整改工作分別於今年7月底、9月底前完成。”遵義市有關負責人則準備充分,對當地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逐個剖析,拿出解決措施,排好時間節點,保證在年底前完成。

對於問題最多的四川省,7月下旬,翟青專程到四川宜賓、樂山等地調研。

針對調研中翟青的追問,在環保部隨後的新聞通稿中如是描寫:“一些同誌因準備不充分或信息掌握不全,一時回答不清楚,只能籠統回應,甚至出現了矛盾的說法,頭上開始冒汗,覺得‘年底才是完工時限,現在抓這麽緊沒有必要’。”

這樣的細節,罕見於以往的環保部通稿。讓與會者更感壓力的是,翟青還準備請四川省12個城市分管市長共同組建一個微信工作群,專門用於清理整治的溝通。他請12城市分管市長每周五在群里通報進展情況,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問題逐一解決。

綠色通道特事特辦

在對各地政府排查整治工作的督查上,環保部采用聯合執法、區域執法、交叉執法等方式,乃至動用了無人機、衛星遙感巡查等高科技手段。“頭上冒汗”的地方政府也將壓力轉給了職能部門。

重慶市已由市政、交通委員會、環保局等不同部門牽頭整改。前述重慶環保局人士記得,最近一個月內,重慶環保局以水源地專項行動為主題的會議就開了4次,相關主城區的政府一把手都要參會。“負責環保工作的重慶副市長陳綠平抓工作很實,一些區(政府)很怕他下來暗訪。”

被要求整改的企業等也感到了進程的加速,此前地方政府與之商議的整改期限也提前了。

“最近環保局每周都會來人檢查,最多的時候一天就來了三次。”遵義醫學院康複醫院一名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前不久,由遵義市環保宣教中心帶隊,一群記者湧入醫院采訪。

“記者們快到大門口了,我們才反應過來。他們進來以後也不說話,先拿著相機拍我們的汙水處理系統。”為表明態度,醫院在自建的汙水處理廠前立了兩塊展板,密密麻麻的文字詳盡展示了其整改的作為。

遵義精星航天電器公司此次被環保部通報稱為“電鍍企業,有危廢和含重金屬廢水產生,生產廢水經處理達標後外排”。公司的綜合管理部部長柏建平向南方周末表示,“我們現在已經用卡車把生產、生活汙水拉到環保局指定地點進行排放。”

柏建平透露,此前,精星航天電器公司報給區政府的計劃是最快2018年8月份搬遷完畢,但區政府結合中央環保督察要求,把搬遷計劃提前到2017年底。

時間緊迫——距離搬遷截止日不到半年,但精星航天的搬遷推進計劃上顯示,要搬去的新工業園區施工圖設計直到7月10日才剛剛全部完成,後續建設的時限緊湊到按月計,精確到日。

時間,也是黃沙溪取水點關閉方案的難點。取水點關閉後,新的取水管廊建設需要一定周期——在南方周末獲得的一項實施方案里,最遲的底線是2018年6月30日。

但這個“最遲底線”似乎也拖不下去了。為了確保整改在年底前通過環保部的驗收,九龍坡區政府要求區環保局、交委、經信委、發改委等責任單位“要講政治,顧大局”,並做好了兩手準備:為確保如期完成管廊建設,要求區發改委“在工程手續上特事特辦,對項目實行綠色通道管理”。

“對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問題,沿江11省市不要心存僥幸,環保部會一抓到底。”在2016年於重慶召開的水源地專項行動現場會上,翟青強調,“不能拿長江開玩笑,不能拿老百姓開玩笑。”

對於長江經濟帶11省份來說,完成水源地的整改僅是個開始。

在2017年7月17日環保部、發改委、水利部剛剛聯合印發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制定水環境質量底線管理清單、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應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汙口……這些僅僅和水相關的任務又有不少,大限也都是2017年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51

索尼創下成立72年以來的最高業績,仍待開發顛覆性產品

日本電子巨頭索尼4月27日發布2017財年(截止今年3月31日)年報,索尼在2017財年實現營業利潤7349億日元,創下它成立72年以來的最高業績。

2018年4月,平井一夫結束他六年的任期,把索尼總裁兼CEO的權仗交給吉田憲一郎。吉田憲一郎曾表示,他希望讓索尼充分體現出科技公司的真正價值。

遊戲貢獻最多收入 金融貢獻最多利潤

2017財年是平井一夫的第二個中期計劃(2015財年至2017財年)的最後一年。2017財年,索尼集團實現銷售收入85440億日元,比上一財年增加9407億日元,同比增長12.4%。這一增長主要由於大部分業務部門實現銷售額增長。

索尼2017財年實現營業利潤7349億日元,比上一財年增加4462億日元,同比增長了154.6%;實現凈利潤4908億日元,比上一財年增加4175億日元,同比增長569.6%。

除了銷售增長及匯率利好,索尼表示,其2017財年營業利潤增長,還因為將包括照相模組業務的子公司股權出售收益、音樂業務的子公司房地產交易收益、半導體業務保險獲賠、半導體業務的制造設備出售收益共計約567億日元計入其中。

第一財經記者按此計算,如果索尼扣除上述567億日元非經營性收益,其2017財年的營業利潤為6782億日元,仍同比增長135%,因此索尼2017財年業績是有含金量的。

從分業務看,遊戲、金融、家庭娛樂是索尼2017財年營收貢獻最大的三大業務;金融、遊戲、半導體是索尼2017財年營業利潤貢獻最大的三大業務。

遊戲及網絡服務業務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至19438億日元;營業利潤同比增加419億日元,達1775億日元。這一增長主要是由於包括通過網絡銷售的PlayStation4(“PS4”)軟件銷售收入增加、匯率利好以及PlayStation Plus訂閱會員增加。

金融服務業務由於索尼人壽銷售額增長顯著,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至12284億日元;營業利潤增長125億日元,達1789億日元。

家庭娛樂及音頻業務的銷售收入增長18%至12227億日元;營業利潤增長273億日元,達858億日元,主要因為索尼電視等產品向高附加值型號轉變,同時有匯率利好。

半導體業務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至8500億日元,主要由於用於移動產品的影像傳感器的銷售數量大幅增加;錄得營業利潤1640億日元,除了銷售增長,還錄入了283億日元因出售照相模組業務的制造子公司股權帶來的收益、出售工廠設備帶來的86億日元收益,以及67億日元的熊本地震保險獲賠。

此外,影像產品及解決方案業務的銷售收入增長13%至6559億日元,營業利潤增長277億日元至749億日元,主要由於數碼相機和攝像機向高附加值型號轉變及匯率利好。音樂業務的銷售收入增長24%至8000億日元,營業利潤同比增加520億日元至1278億日元,受益於數字流媒體音樂收入增加及房地產交易收益。影視業務的銷售收入增長12%至10111億日元,營業利潤411億日元,《蜘蛛俠:英雄歸來》等的票房表現強勁。

從區域看,2017財年中國區銷售增長迅猛,為索尼的複興註入強勁動力。索尼中國董事長高橋洋表示,索尼將抓住中國市場的機遇——移動互聯網生態圈的構建與豐富,以及消費升級過程中出現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的需求,把中國業務推向新階段。

手機業務仍虧損  期待拳手產品再現

不過,索尼的手機業務2017財年仍然虧損。其移動通訊業務的銷售收入同比減少5%至7237億日元,主要因為智能手機銷量下降;營業虧損276億日元,主要原因是錄入了313億日元的長期資產減值,銷量下降及核心部件成本增加也對業績造成了影響。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從匯率來看,2017年度日元兌美元匯率偏低,在國外的效益轉成日元後,多出了不少,這對日企增收有利。

“平井一夫已經做過兩期總裁了,雖然還年輕,但按照慣例,他退出總裁(總經理)的職位,在日本屬於比較正常的現象。”陳言說,反而是那些因為為企業做出了一些成績,因此就接著準備往下幹下去的企業經營者,後來情況大都不是很好。

因為吉田憲一郎接任索尼總裁兼CEO後,平井一夫升任為索尼董事長。所以,陳言認為,有平井一夫在他身邊,企業經營壓力不是很大,能延續平井一夫的路線,把盈利一直維持下去就很好。

問題是索尼今後該何去何從?陳言說,索尼一直以開發比其他企業先進的產品而著稱的,這些年已經很少見索尼的革新性產品。吉田曾表示,他希望能夠有一看就是索尼的產品的出現。“吉田時代估計克服這個困難、開發出讓人眼睛一亮的產品可能會很難。”

陳言認為,不僅索尼,其實日本其他電子企業也缺少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技術革新不僅很難出現,還需面對日本企業經營革新、中間層效率過低、管理官僚化、全球化中受到中國企業挑戰等問題,想在新一輪挑戰中穩勝非常困難。所以,吉田時代的索尼,能否維持現在的盈利水平,很難下結論。

事實上,平井一夫時代,索尼通過聲畫合一的OLED電視、全畫幅微單相機等產品,已重新占據電視、相機的高端市場。但是,索尼想再次推出像WALKMAN那樣的顛覆式創新產品,並且讓索尼縮小在資本市場上與三星等科技公司的市值差距,對吉田憲一郎來說,仍然是不小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37

公募踩雷信用債背後:債基風控仍待提高

信用債違約事件今年再現小高潮。截至5月9日,今年以來共有20起信用債違約事件。其中不乏中城建、丹東港、川煤等老面孔,也有富貴鳥等首次違約的“市場新人”。進入5月份,違約風險開始密集蔓延至上市公司,中安消、凱迪生態、盾安集團也開始陸續爆出債務危機。

值得註意的是,重倉違約債券的金主名單中,牽涉了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公募基金一向被認為是整個資產管理行業治理最為規範、透明的地方,近年來接連卷入進債務兌付事件,這亦給市場敲響了一記警鐘:債券基金的風控業務仍有待提高。

凱迪債違約牽出華商基金

近日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將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凱迪生態,代碼:000939.SZ”)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C,並將其發行的2011年公司債券“11凱迪債”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BBB,並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

11凱迪債是凱迪生態2011年發行的第一期中期票據,即11凱迪MTN1,票據期限為7年。兌付日為2018年5月5日,因遇法定節假日,兌付日順延至2018年5月7日。據凱迪生態公告,截至2018年5月7日,該公司尚未足額支付中期票據本金及利息至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賬戶,涉及本金6.57億元,利息為4119.39萬元,合計69819.39萬元,本期中期票據構成違約。

11凱迪債違約事件一出,立馬引起了市場騷動。專業估值機構迅速調降了該債券的估值。5月7日,中債估值數據顯示,日間估價全價由96.85元調低至50.71元,下調47%。

另外,違約事件的連鎖反應很快發生,重倉這一券種的基金產品凈值出現大幅回落。5月7日華商雙債豐利A、華商雙債豐利C分別大跌3.99%、4.02%,兩者是華商雙債豐利基金的兩類份額。從基金一季報來看,截至2018年3月31日,華商基金旗下華商雙債豐利基金持倉11凱迪MTN1市值3981.6萬元,占凈值的比例為6.49%。

華商基金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稱,華商雙債豐利基金屬於債券型基金,近期下跌主要原因是投資組合中的個債根據第三方債券價格估值進行了調整。“第三方債券價格的調整,我們是被動跟蹤指數。第三方公司根據場內交易、發債主體等綜合信息評價做出估值,行業內通用這種方法,在凈值體現上更加公允。”

從基金一季報來看,僅有華商雙債豐利一只基金持倉11凱迪MTN1。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基金季報未有披露全部持倉,披露的股票持倉僅是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而披露的債券頭寸一般也是前五大持倉債券。因此,實際持倉11凱迪MTN1遠非華商雙債豐利一只債券基金。

只不過,華商雙債這一次踩雷事件已經被放到聚光燈下。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大量信用債違約事件發生也引起了業內的格外關註。中信證券稱,資管新規和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的嚴格落實意味著融資環境緊張下,依賴流動性寬松的企業將逐步暴露,而信用的傳導效應意味著一些經營較好的企業也難逃牽連。5月來的多起違約事件,顯示今年的企業在資金面收緊的背景下的艱難困境。國泰君安則稱,近期頻發的信用事件使得投資者對信用風險的擔憂日益加劇。

華商雙債豐利實際也非首次踩雷。一季報顯示,它的第一大重倉債券為15華信債。依據3月末持倉24.18%的比例計算的話,華信債估值的波動對其凈值的影響極大。

2018年5月4日,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發布關於下調上海華信的主體評級的。聯合評級認為,近期的一系列事件將對上海華信經營管理、融資環境和未來發展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將上海華信的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 AA 下調至 BBB+,同時將“15華信債”、“16申信01”、“17華信Y1”及“17華信Y2”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BBB+”,並將上海華信主體及相關債項繼續列入可能下調信用等級的觀察名單。

截至目前,15華信債處於停牌狀態。而停牌前的3月份初二級市場發生了暴跌,單單3月1日“15華信債”大跌29.71元,跌幅為32.65%,報收61.29元。若停牌期間情況進一步惡化,那該債券對相關持倉基金凈值的負面影響可能會進一步放大。

公募如何避免踩雷

實際上,公募基金踩雷風險債券亦不是新鮮事。2015年發生的15山水債兌付危機時,富國等多家基金公司牽涉其中,相關產品的凈值受到拖累。5月7日在11凱迪債爆發問題的同一天,15中安消債也發生了兌付危機,5月9日又有16富貴01債券發生違約。而今年以來,發生的信用債違約的數量已經達到了20起。

在業內看來,強監管的背景下,繼貨幣基金、委外定制基金、分級基金等之後,下一個被重點監管的產品或將是債券型基金。5月10日,坊間就有消息稱,鑒於近期債券違約事件頻發,監管部門註意到有跡象顯示,一些債券基金可能存在風險控制不力和違規的問題。

而除了來自監管層的指導外,公募基金自身的風險控制手段或許更為重要。上投摩根內部人士曾在一場策略會上表示,早在委外業務爆發的2016年,一些大型基金公司就專門從四大招聘了專業人士對做債券風險的評估和盡調。“事後來看,雖然委外業務逐漸收縮,但規避掉了很多日後的風險出現,當時的投入和做法沒有白費。”一位參會嘉賓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是如此表示。

博時基金固定收益總部研究主管陳誌新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對公募基金避免踩踏信用債剛兌問題提出了一些看法。他稱,主要還是加強信用基礎研究工作,對行業和主體要有長期密切的跟蹤,對於一些基本面有一定瑕疵的主體要能夠有及時的分析和判斷,而且目前一些爆發風險的主體主要問題集中在資金鏈斷裂或者現金流緊張,可以針對目前的特性對這類主體進行較為重點的排查,有效規避相關主體的信用風險。

陳誌新稱,在組合投資層面,要結合公募基金自身的一些特性,對於流動性較差、市場認可度較低的主體要謹慎對待,公募基金資產保持流動性的高要求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現踩雷導致自身流動性遭受擠兌的有效手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28

星巴克門店布局欲增至6000家,數字化步伐仍待提速

今日上午(美東時間5月15日晚8點),星巴克公司(NASDAQ:SBUX)首次在中國召開全球投資者交流會並宣布了未來5年將加速中國市場發展。

星巴克方面給予第一財經記者的文件透露,第一,到2020財年末,星巴克將在中國大陸新進入100個城市,覆蓋總數達到230個城市,同時每年新增門店數將提至600家;第二,預計未來五年,中國的總營收相較2017財年將達到3倍以上,營運收入將達到2倍以上;第三,今年6月,全新Chilled Cup系列冷藏即飲飲品將正式上市,星巴克中國即飲業務將覆蓋400多個主要城市125000多個高端分銷點;第四,星巴克將通過於雀巢成立的全球咖啡聯盟,在中國市場擴大覆蓋率和規模化;第五,以價值為導向的星巴克中國公司和星巴克基金會重申5年內在中國投入2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32億元)用語發展社會影響力項目的承諾。

不久前,星巴克臻選上海烘培工坊開業時創始人兼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希望在8~9年內完成10000家門店的目標。據了解,目前星巴克在中國大陸141座城市擁有近3300家門店,近乎是以平均每15個小時開出一家新門店的速度在擴張。按星巴克今日提供的數據,在中國大陸每年將新增門店數600家,那麽到2022年則會突破6000家。

記者梳理星巴克財報發現,中國是其增長最快的市場,規模僅次於其美國本土。不過,連鎖咖啡經營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卻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發展趨勢,星巴克想在中國市場實現一家獨大將面臨越來越多挑戰。

昨日,本土咖啡連鎖瑞幸指責星巴克具有壟斷嫌疑,稱已委托律所將正式提起起訴。此外,英國咖啡公司Costa去年收回中國南方市場管理權,計劃在2022年開出門店1200家,而瑞幸在半年不到的時間里已經完成525家門店布局,精品咖啡seesaw等品牌也在規模化發展,還有肯德基、麥當勞、全家等等跨界入局的咖啡“分食者”。

緩慢發展的數字化

值得註意的是,星巴克在此次投資者交流會中特別強調將強化數字化顧客關系,拓展“第三空間”體驗,並指出:在過去的四年里,星巴克中國90天活躍會員的人數增加了近兩倍,達到了近700萬人,其中90%的會員是星巴克APP的活躍使用者。

記者對比瑞幸後發現,這一數據則是,試營業的兩個多月中,累計完成訂單超過300萬單,銷售咖啡約為500萬杯,服務用戶超過130萬。

“星巴克搭建的數字化系統,用戶數據主要都是在內部循環,用戶能夠體驗到的大概就只有去年在微信里的‘用星說’數字禮品卡分享,星巴克自己的微信小程序消費返券用法非常麻煩,轉化率也比較難提升。”服務於數字營銷行業的肖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德勤中國消費品及零售行業領導合夥人張天兵在上周進行的寶尊電商峰會中表示,數字化時代下,隨著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逐步拉近,未來企業的市場份額將有其所占據的消費者時間來定義。從消費者的角度,消費者對於企業是否有電商渠道、線下渠道,線下是自營的還是代理的等等並不關心。消費者關心的是,我需要這樣東西的時候,是否以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交到我的手中服務於我。

顯然,星巴克在處理消費距離上,選擇了增加實體門店服務這一傳統方式,而非互聯化的鏈接。至今,星巴克仍沒有外賣服務,其官方網站、APP及各個線上渠道提供的消費者體驗也未能實現在最短的時間內消費者能夠用最低的成本享受服務。

“相比較瑞幸這樣互聯網背景的咖啡企業,星巴克更多是賣文化的傳統公司。能夠聯想到它的互聯網化和數字化,大概也只有打開APP積分。”肖洋對第一財經記者補充說道。

星巴克指出,在微信平臺率先推出“用星說”社交禮品18個月後,近日,星巴克宣布將社交禮品服務拓展至支付寶平臺。此前在支付方式上,星巴克分別是在2016年12月和2017年9月底才開通了微信和支付寶服務。此前,門店內直接收銀行卡、現金、星巴克星禮卡和Apple Pay等。

6月12日,星巴克將推出四款口味的Chilled Cup冷藏即飲飲品。未來五年,星巴克將於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將即飲飲品業務拓展覆蓋至全國400多個主要城市的125000多個高端分銷點。

“星巴克即飲這塊通過康師傅的渠道更多是想建立兩個金字塔,分別是消費人群的金字塔和渠道的金字塔,這對星巴克品牌的張力來說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使得消費者在不同場景可以享受到星巴克的不同產品,從而實現品牌、渠道和產品線的最大化。”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記者分析說。

此外,星巴克通過與雀巢成立的咖啡聯盟,將其渠道發展部門拓展到家用單杯式咖啡與食品服務業務。“借由雀巢的影響力,將星巴克的消費包裝型產品從覆蓋全世界28個國家拓展至將近190個國家。”星巴克方面表示,該聯盟將在全球範圍內把星巴克咖啡引入包括Nespresso和Nescafe Dolce Gusto 在內的雀巢單杯咖啡系統。

也就是說,在超市出售的罐裝或盒裝的星巴克咖啡、能量飲料仍然是星巴克跟百事合作的業務。從1994 年星巴克推出瓶裝咖啡以來,百事就一直為它生產和分銷瓶裝飲料業務。在中國,瓶裝星冰樂由百事的戰略聯盟公司康師傅生產和分銷。

而全球範圍內包括星巴克、Seattle’s Best Coffee、星巴克臻選(Starbucks Reserve)、茶瓦納(Teavana)、 Starbucks VIA 和 Torrefazione Italia則是交由雀巢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17

創新藥發展環境向好,研發投入、低價競爭等仍待改善

“在中國來講,我們的創新藥發展恐怕也就是十年左右的時間,以前幾乎沒有。從這點來講美國研發環境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們現在後勁還是挺足的,國家從政策層面,到資金的支持方面,都可以說是把我們國內的創新藥的研發推向一個高潮。”複星凱特CEO王立群今日在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上表示。

據了解, 從2018年5月1日起對抗癌藥品實施增值稅新政策——將抗癌藥品增值稅從17%降低到3%,同時,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堿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

政府在抗癌藥領域降低生產和進口環節的稅負,通過政府集中采購,將部分抗癌創新藥納入醫保目錄,有助於降低患者的負擔;同時通過加快創新藥進口等措施,為患者提供更多的用藥選擇。

醫療產業從不缺資本圍繞,熱點項目更是如此。“很多的熱錢追著醫藥行業。現在醫藥行業的估值是別的行業的2到3倍。”藥明生物CEO陳智勝認為。不過他同時也指出:“中國創新的基礎跟國外比起來,沒有那麽踏實。中國的企業可以先不做全球性,我做別人已經驗證的靶點。”

王立群表示,做創新或者做藥本身來講,有技術上的風險,也有商業上的風險。從技術上講,國內企業大多是做仿創這麽條路走過來。如果國外這個靶點已經有藥了,國內企業再去做這個靶點,這樣就可以用相對比較少的投資做出這個藥來。

“如果我們做全球投資,這條路是要到一定的能力企業以後才能做這個東西。我剛初始一個公司,馬上講我做全球最創新的,這個恐怕喊口號的成分大了一點。”王立群說到,“包括我們商業,不是說每一個藥能做成藥的,我們對市場的把握,對真正的市場臨床上需求和這個藥實際能夠解決臨床上的需求以及競爭者都有關聯。”

他還進一步強調:“我們整個在研發的投入方面,還是相對國際其他發達國家比例低。比如說歐美的藥廠研發,總收入的占比大概17%、18%會再回饋到研發。但國內的藥廠,大概只有兩個企業現在達到10.5%。絕大部分都是單位數的,甚至3%、4%的收入來去做研發,這個我們要正視,那麽多人要做,但是不給他財政上的支持,我覺得這個可能會影響我們的發展速度。”

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聯席總裁張強在大會則指出,很多行業里面存在低價競爭,買來的東西質量、維護,甚至服務都不好,造成了劣弊驅逐良弊,沒有再多的投入去做創新,去做服務和質量。這個政策我看國家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很多地方也在討論這種事情,也在積極推動品牌的建設、市場的建設,這種政策比較複雜的,接觸的面比較廣,但是我們還是希望低價的競標能夠改掉。

邁瑞醫療集團總裁成明和進一步補充到中國醫藥的采購方式極其分散。而美國雖然5千家醫院,但卻只有是幾十個買家,國內是上萬個買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