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用臉書推特拉攏投資人 台灣快學 九成英美企業 透過社群網站與投資人互動

2015-12-21  TWM

一份調查指出,九成以上的英美企業,已經在用推特、臉書等社群媒體,向大眾發布投資訊息;好處是能直接、快速溝通,還能展示商品、招攬人才。反觀台灣企業,連舉行傳統法說會比例都偏低,真有點跟不上時代。

福特(Ford)不僅將在二○二○年前投資四十五億美元發展電動車,也預期在五年內推出十三款新的電動車。」這無疑是一段重大的資本支出與投資計畫宣言,美國福特汽車執行長馬克.菲爾茲(Mark Fields)在十二月十日向投資大眾宣布後,福特的官方推特帳號便發布了上述文字,並附上製作精美的動畫簡報。

事實上,使用推特、臉書、領英(LinkedIn)等社群媒體經營投資人關係(Investor Relations,簡稱IR),已經成為英美主流企業的顯學;全球性專業刊物《IR Magazine》,引用一份由英國Investis公司針對五百家英美企業「如何使用社群媒體進行企業溝通」的最新調查,發現美國標準普爾一百指數(S&P 100)與英國富時一百指數(FTSE 100)中,各有高達八九%與七二%的公司,已經將企業網站導向社群媒體,而在短短三年前,這個比率僅為六一%與三五%。

國外企業重視投資人關係的程度,從企業方願意費心經營社群媒體窺知一二;反觀台灣,連舉辦傳統的法說會與投資人溝通,都僅有三成公司做到。至於善用社群發布相關內容、傳遞訊息等運用,簡直還在牙牙學語階段。

「社群媒體為許多公司創造了新機會,它們可以直接與客戶溝通、展示產品、招攬人才,甚至立即回應問題與解決危機。」Investis執行長海倫.詹姆斯(Helen James)指出,許多企業都想知道同行怎麼玩社群,所以才會在今年進行大規模調查。

Investis將企業發布在社群媒體上的內容,分為投資人關係、企業社會責任、媒體與招聘人才四種;且發現因應社群媒體的特性,發布內容也會不同:專業人脈網站領英以招聘訊息為主、推特適合發布投資人關係短訊、臉書則是各式各樣的媒體內容。

發展投資人關係已經超過六十年的英美企業,在近三年來,紛紛開設社群媒體帳戶,藉此與財經記者、分析師、股東以及大眾投資人溝通。

企業紛上推特

英美監管局 訂立指導守則Investis也發現,會在推特上穩定發布投資相關訊息的企業帳號,比不這麼做的企業擁有更多追隨者;影響所及,連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都發布了使用推特的相關指導守則。

其實,英美企業也並非隨意發言,只是將社群媒體加入投資人關係的溝通管道,讓嚴肅的議題輕鬆傳達,換個角度看,IR人員也必須具備基本的「小編」職能。

投資人關係專業培訓中心IRTC顧問舒翰鵬指出,IR人員不僅得徹底了解財務金融、證券法規與資本市場原則,最好還要懂行銷傳播,「好的IR就像超人,什麼都得會,工作其實有高度專業性,但台灣只有大型企業與少數公司設有專責部門,多數IR都是兼任。」舒翰鵬形容,每家公司好比是水果攤上的一個水果,或是飲料櫃中的一瓶飲料,「台灣上市櫃公司有一千四百多家,加上興櫃公司更足足有兩千家,但市場資金有限,你的公司被發現了嗎?」

台企要加把勁

僅三成辦法說會 溝通不足「投資人關係的基本原理,其實就是企業行銷。」國內雖尚未進步到使用社群媒體做企業溝通,但最基本的「法說會」也不足。根據證交所規定,本土上市公司每三年應至少辦理一次法說會,外國企業來台第一上市(F公司)一年就得辦一次;據統計,去年僅有二百五十七家公司辦理法說會,占總體比率僅三二%。

國內一家大型上市科技公司的IR人員表示,長期而言,資訊透明度愈高的公司,愈能贏得投資人信賴;而IR人員也要說服老闆維持一定的頻率與揭露程度,不能報喜不報憂,或只在業績好的時候辦法說會,掉單時卻避不出面。

IR綜合服務公司麥盛集團台灣業務發展經理邱榮振,以實務經驗指出,台灣企業主仍然缺乏對投資人關係的正確認知,「通常啟動IR機制,都是因為股價不活絡,但平常不揭露資訊,本來就無法吸引長期專業投資機構的信任與持有。」對台灣企業而言,社群媒體仍是品牌行銷人員掌管的範疇,公司發言人與IR部門只要管好公開資訊觀測站就好;但Investis卻指出,科技業者如思科(Cisco)、惠普(HP)、賽門鐵克(Symantec)等,其實是英美企業裡運用社群媒體經營投資人關係表現最佳的一群,甚至比天天接觸消費者的食品、飲料、零售、旅遊、休閒業者表現都要好。

讓我們來猜猜,如果台積電與鴻海在未來都開設了臉書頁面,第一條訊息會是什麼呢?值得期待。

撰文 / 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59

九成出租屋沒報稅,不利房客、國庫 蔡英文房市第一槍:要逃稅房東現身

2016-03-07  TCW

台灣房東不繳稅、租屋市場淪地下經濟,是業界公開秘密,蔡英文的新政從稅制下手,能讓隱形包租公浮出枱面?

美濃大地震衝擊購屋信心,加上房地產景氣疲軟,房市掀起「轉買為租」風氣。然而,租屋這個年產值高達兩千億元的市場,今年將有重大變革。過去長達半世紀沒有專法管制,淪為「地下經濟」;現在,準總統蔡英文的房市政策,首要之務就是揭開這一大黑洞。

根據新政府的房市政策白皮書,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四大補帖,包括都市更新、物業管理、租屋市場與社會住宅,每年總產值含金量高達一兆元,約GDP七%。其中,看似無關痛癢的租屋市場,潛藏嚴重漏洞。舉例來說,北市一戶三十坪老公寓出租,租金兩、三萬元,單筆稅收金額小、市場經濟規模不大,卻是租稅市場的毒瘤。房東逃漏稅、房客難以依法申報租金扣繳稅額,長此以往,貧富差距越大。

過去,缺乏專法國庫稅收每年少約一百億

「這個(租屋政策)影響最大,關係到房東跟房客,有房子、沒房子的,至少一、兩百萬戶受影響,」蔡英文的房市政策白皮書執筆人、民進黨智庫土地及住宅政策小組召集人花敬群說。

蔡英文推出的租屋新政,最大變革就是調整租金稅收制度與制定「租賃專法」。

經營租屋市場二十餘年的永勝租售市場執行長徐銘達說,台灣房東不繳稅、租屋市場淪為「地下經濟」,已是業界公開的秘密,除非出租商用不動產,租客必須向政府登記營業使用,房東才會如實申報;否則,這些個體戶房東多半認為租金是淨收入,報稅能躲就躲。據永勝租售市場訪談租客,發現至少九成以上的出租住宅都沒報稅。

房東坐收租金不報稅,遭殃的除了國庫,還有房客。政府提供房客每年最高十二萬元的所得稅房租支出申報扣抵,以及部分縣市政府提供租金補貼,若有意申請,須提供租賃契約與匯款紀錄等資料。崔媽媽基金會社會事業處處長張艾玲分析,有些不誠實報稅的房東,甚至要求房客簽名畫押「不申請報稅」,若堅持申報,就要漲房租,等於變相轉嫁稅金。雖然此舉牴觸現行稅務法令,若真鬧上法院,房客仍站得住腳;但多數房客擔心漲租金或是與房東鬧翻而無家可歸,仍可能乖乖就範。

據財政部統計,全台擁多屋者不在少數,擁兩棟以上房產有兩百萬戶以上、三棟則有近七十萬戶、四棟以上有近二十八萬戶,甚至九棟、十棟都還有兩萬戶左右。這些住宅是否出租?租金多少?都欠缺管理機制。

未來,擬採租金單獨課稅稅率降至5%,逃稅重罰

地下房東猖獗主因在於,目前租金收入與綜合所得稅合併課徵,所得高的包租公,稅率最高達四五%,但查核機制並不嚴謹,沒被抓到就一毛錢都不用付,讓房東抱持查到再繳的僥倖心態。

台北市國稅局副局長王階琛畑三口,國稅局在轄區設置有稽核單位,但面對無所不在的個體戶房東,受限人力,實在很難挨家挨戶逐一訪查。目前對租金逃漏稅採「例外管理」,每年五月報稅結束,稽查稅務發現申報租金明顯不符合當地行情,或接獲舉報,才會發文要求到局說明。

「沒有人喜歡逃稅,只要稅課得合理。不然一看到這麼高,很多人乾脆不報了,」花敬群表示,未來將釋出租稅優惠,預計將租金從綜合所得稅中分離出來,租金扣除出租成本後,以實際獲利的五%到一0%課稅,比原本併入綜所稅的五%到四五%來得低:但同時提高持有稅,打擊大量囤房者。

此外,未來出租住宅的房屋稅與地價稅,也打算比照自用住宅的稅率課徵,前者與最高稅率相比,只剩原本的三分之一:後者剩原本的五分之一。花敬群表示,這兩項稅收政策改變,都是為了讓房東願意浮出枱面,提高閒置空屋出租意願,以活絡租賃市場,舒緩目前社會住宅供不應求的困境。

「現在房價這麼高,有一群人就是永遠買不起房子,鼓勵愛心房東把房子拿出來租,至少讓更多人租得起、租得到房子嘛!」徐銘達認為,此舉若奏效,政府將從原本收不到稅,到至少多收回一百億元稅收。但棍棒與胡蘿蔔必須同時啟動,提高租稅誘因外,還須搭配重法。他建議,設立房客檢舉獎金,提倡房客主動檢舉房東,逃稅者重罰。

但新政易引發「稅金轉嫁租金」的風險,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說,短期內確實可能造成租金調漲的「必要之惡」,但長期仍將回歸供需原則,房東想開高租金,也要看市場埋不埋單。地下房東能不能浮出枱面,影響的不僅是稅收,也關係到蔡英文開出的房市第一槍,能不能命中目標,解開租屋市場不合理的「常態」,還給租屋者公道。

撰文者王柔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81

金融業悄悄在測試,未來投資預測就靠它 AI算股市漲跌 命中率九成

2016-07-11 TCW

自從Google的AI贏了真人棋士,各種應用開始被看見,日本金融業者善用AI的深度學習功能,預測股市,不久後,也許它將變成所有投資者倚賴的「股神」。

今年春天,Google研發的AI(人工智慧系統)以壓倒性的勝利擊敗職業棋士,這個顛覆戰前預測的結果,也重新為AI的各種應用,開啟了無限的想像。

在國外已有外科機械手臂搭載AI,成功縫好手術傷口;也有大型法律事務所起用「AI律師」,這些「強者」的出現,已開始威脅到高技能專家的地位。在日本,有些AI應用計畫正在進行,例如挑戰東京大學的入學考試,以及通過短篇小說選拔賽的資格審查等。

此外,儘管研發目的不花俏有趣,金融業對於AI技術的發表與試用從未間斷。在這個領域裡,AI必須能夠對未來做出精準的預測。

讀92項指標,理出下月走勢

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表示,他們正嘗試用AI預測日經股價指數的漲跌,以每月的十日為基準,讓AI預測一個月後的股價指數。由於只有漲或跌兩種選擇,所以準確率要超過五〇%以上,才能算是AI的實力,截至去年十月份為止的四十三個月當中,AI 的平均命中率約為七〇%,如果單看二〇一五年間的預測,則高達九〇%。

做為預測依據的是股價指數和匯率變動等九十二項經濟指標,每個月都從過去十五年來的資料當中,找出相似的市場環境和當時的經濟指標,再利用「決策樹」的分析手法進行預測。這種分析手法是指在特定盤勢條件下,把可能影響股價的因素一一細分,就像茂盛的樹枝,例如「工業生產指數在××以下」「澳洲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在××以上」等,以追求最適當的決策過程模式。

利用決策樹來預測股價指數,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讓股價的構成要素「可視化」。從二〇一一年就參與這項研究的投資決策分析師瀨之口潤輔表示:「通常AI的統計分析結果大多以複雜的公式呈現,簡直就像黑盒子一般,在投資界根本沒有人有興趣:一旦構成要素可視化之後,也可用來說明盤勢變化的原因。」

障礙:人類思維使預測偏離

如果對下個月市場的漲跌預測可以有九成的命中率,應該可以馬上應用於投資活動吧?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瀨之口去年開始將AI的預測結果提供給一百家以上的投資機構,可能這些機構也根據這項結果進行投資,結果卻導致AI的命中率今年開始跌至七成左右,當坐擁鉅額資金的投資機構開始相信AI的預測而跟進投資時,這些動作本身並非在AI的預測之內,所以市場動向就容易偏離AI原來的預測。

雖然瀨之口深信:「總有一天會出現可以克服這些問題的AI。」不過似乎還需要時間。AI雖然在棋藝上戰勝人類,但是假如把投資看作比賽,就像麻將一般,參加者多,就會有人選擇「少輸就是贏」的保守策略。

如果不能把持股多的投資者的思維都分析過一遍,AI的投資勝率就很難提升。

此外,經濟指標大多每月公布,但其實每日的漲跌也能分析,三菱UFJ信託銀行就開發了預測東証指數每日漲跌的AI,分析基準從每日到每月公布的經濟數據總計約兩百項,今年三月起投入自有資金數億日圓成立的領航員基金,正在活用這項功能。

該基金的投資標的是五十多檔高股息個股,當AI預測隔天股價可能下跌時,便利用期貨避險。把二〇〇八年到二〇一五年間的市場數據讓AI模擬分析投資,結果顯示每一年都有獲利。

該公司的資產運用部課長岡本訓幸表示:「AI判斷的只是盤勢動向,選股方面還是交由研究員來篩選,所以人事成本不會大幅減少。」雖然現在有些論調認為利用AI投資,現有的基金經理人和分析師工作將被取代,但是短期內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

在投資業界已經運用了相當多計量投資(Quantitative)等財務金融工程,但是AI的特色是更精確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現階段是先向投資機構募集代操基金,將來希望能成立開放式信託基金向大眾募資。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AI 的優點,就是將大量的情報瞬間分析,並找出特定模式,即使遇到新數據,也能套進原來的模式加以分析預測。若要用來預測經濟動向,還有一項重要的優點,就是不被主觀意識或特定單字印象所影響,可以做出客觀的分析。

野村證券讓旗下AI閱讀日本央行發行的《金融經濟月報》、內閣府發行的《每月經濟報告》等,並且將每一篇文章的景氣觀點數值化,再將平均值編成「野村AI景氣感觀指數」,從去年十二月開始每月公布。

該公司經濟學家水門善之表示,過去的方析方法「文本挖掘」 (text mining),只能做單字出現頻率等表層分析,但是擅長深度學習的Ai對於肯定句、否定句混合存在的長篇文章,或從屬關係不容易理解的表現句型,都能應對。

同時,野村證券也以「景氣觀察調查」為教材,讓AI在閱讀後學習編製出景氣感觀指數。該調查刊登了日本全國各行各業對景氣的看法,每個意見都以五個等級來表示對目前景氣的判斷,當AI閱讀越多調查結果,對於景氣好壞的判斷精準度就越高。

進化:除了總經還能算個股

對散戶來說,總體經濟的預測固然重要,但是更希望能有直接做為投資判斷的預測,也許很快就會出現個股的投資預測服務。

研究機構FISCO正著手開發利用AI分析股價的預測系統。畢竟要研究員追蹤日本三千五百家以上的上市公司有其困難,要看完所有上市公司的財報更是不可能,但如果換成可以瞬間讀完龐大數據並分析的AI,要針對個股預測股價並非不可能。

該系統還將企業經營高層的發言納入分析範疇,發言時的口氣堅定或遲疑、對未來營運看法保守與否都記錄下來,以做為綜合判斷的依據。然而問題就在,如何將這些分析結果結合到公司的事業發展,目前計畫除了賣給投資機構和個人,也將銷售給上市公司公關部門。

AI如何預判投資人對於預測結果的解讀與動作?AI 之間的預測績效如何評估?所有被翻攪的好奇心,全都因為AI拉開了經濟預測的序幕。(Nikkei Business(C)20l6 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譯 張鳳 審稿 張務華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93

並購或關門,這是今年九成O2O企業的選擇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725/157632.shtml

並購或關門,這是今年九成O2O企業的選擇題
於斌 於斌

並購或關門,這是今年九成O2O企業的選擇題

在巨頭的擠壓和運營成本的高漲、後續融資能力差的綜合作用下,99%的O2O企業將面臨被並購或幹脆倒閉。

O2O已經不再是低門檻的創業方向,經歷了幾年的野蠻生長和去年的資本寒冬,這個領域已經是巨頭們的後花園。按照羅蘭貝格近期發布的《同城O2O及社區O2O市場研究》,如果只考慮上門服務類的狹義O2O市場(包括餐飲配送、零售宅配、洗衣業、上門美護、家政服務),2015年市場交易規模為83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213億元,約為2015年的15倍,年均增長率71%。

盡管年增長率超過70%,但是對於大多數中小玩家來說,市場上升通道已經關閉,很難再從增長紅利中分到好處,反而處境越發艱難,在巨頭的擠壓和運營成本的高漲、後續融資能力差的綜合作用下,99%的O2O企業將面臨被並購或幹脆倒閉。

流量入口被壟斷

過去兩年,中國湧現了大量的O2O平臺,除了公認的市場滲透率比較高的外賣、旅遊O2O市場,上門服務、教育、家裝、婚慶、休閑娛樂這些垂直行業市場也被熱錢快速占領。

我們來看一組艾瑞的數據,從O2O市場格局來看,2015年旅遊O2O市場份額最大,為48.3%;線上餐飲行業和線上教育行業占比分別為16.2%和13.6%;休閑娛樂、酒店和婚慶占比分別為9.8%、9.7%和0.9% 。

而這幾塊市場份額最大的領域,基本都已經被巨頭們壟斷。拿旅遊O2O來說,去年攜程一口氣並購了多年的對手藝龍和去哪兒。外賣O2O行業,現在基本也被美團外賣、餓了麽和百度外賣包圓了。在此之前,本地生活服務領域,滴滴和快、58和趕集、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並也算是轟動一時。這些並購案的背後,基本都是BAT巨頭們在操控推動。攜程並購背後,百度是最大的獲利者;滴滴快的、58和趕集、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並,背後都有阿里、騰訊等巨頭的身影。

從PC端到移動端,這些早期互聯網巨頭已經在互聯網實現了基於流量的壟斷,百度依靠搜索入口,騰訊依靠社交入口,阿里依靠電商通道,BAT們的業務基本涵蓋了大眾需求的各個方面,互聯網流量高度集中化。而對於O2O企業們來說,成長

期最必要的就是流量的導入,不管技術有多牛,沒有流量就一文不值。而在流量高度集中化的情況下,流量成本越來越高,要獲得快速成長最直接的就是“抱大腿認幹爹”,和BAT這樣的流量大戶產生關系,選擇成為BAT們的關系戶成為O2O企業的普遍路徑。

所以就出現我們現在看到的情況,發展的比較好的O2O平臺,都是背靠BAT,有幹爹有背景的,想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建立新的額流量入口平臺並不現實。而BAT們為了實現自己的戰略布局,對二線新創企業采取扶持和收購兼並兼用的手段。目前在各個垂直O2O領域,BAT們多少都收了幾個幹兒子和小弟,而量級沒有達到的企業,就連站隊都成了問題,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燒錢模式難以為繼

有媒體形容O2O是一個快生快死的行業,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景氣,大多數沒有得到BAT老大哥們垂青的O2O企業的日子開始不好過起來。從去年的融資狀況來看,大量O2O垂直業務被資本所拋棄,燒錢圈地和用補貼來催熟推動市場發展,已經成為一個無底洞,隨著各個O2O垂直領域里競爭格局的進一步明朗,資本已經十分清楚,紅利期已經結束,贏家通吃將會再現,依靠高額補貼的業務發展並不可持續。

但目前的現狀是,一旦投資了O2O項目,就要做好準備打長期補貼戰。去哪兒網“一年燒錢27.6億”,讓百度這樣的金主都招架不起。途牛去年虧損14億。今年同程、途牛、驢媽媽們在休閑旅遊市場布局,也是各種拼殺,以“補貼”為名頻繁發起價格戰爭奪市場和用戶。更不要說在網約車市場上滴滴和優步的大手筆花錢。就連市場占有率最高的旅遊O2O領域,都還沒有走出以巨額補貼換市場的思路,更不要說其他還遠遠沒有它成熟的垂直領域。仍然需要大量的投資來教育培養用戶,催熟市場。

這些用大量補貼培養起來的用戶,本身就是價格敏感型的,一旦補貼停止,高漲起來的價格將讓一大部分用戶卻步,這樣看來,目前的一些O2O看起來很美好的市場紅利其實也是假象。而O2O領域又不是一個有非常高技術壁壘的行業,什麽服務體驗做壁壘都是虛的,只要有一個願意砸錢做補貼爭奪市場份額的選手進入,所有的選手就又會被被動拖入補貼戰,唯一能築起壁壘的就是規模,這必然需要用燒錢戰來解決,迅速規模化。這就要考驗企業的續融資能力,之前的融資燒沒了,就要再繼續下一輪補血。

一旦遇上資本環境不是很好的時候,就會出現之前一段時間投資人一聽O2O就色變的情況。除了幾個巨頭,O2O投資全面遇冷。投資人都更願意把寶押在更穩妥的投資對象身上,也不願意再冒險讓錢打水漂。不管是在PC時代還是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大流量、大用戶和規模化才是競爭力所在。所以就陷入了一個怪圈。巨頭們日子並不難過,而排在後面的中小O2O企業則要面臨生死劫。

市場回歸理性

創業市場正在慢慢去泡沫期,理性正在回歸。原本在全民創業的浪潮下,被熱錢催生的浮躁風氣正在慢慢回落。5月份的時候送藥O2O平臺“藥給力”宣布暫停1小時送藥業務。就連大師之味、博湃養車等O2O行業小有名氣的企業都或倒閉、或易主。在泡沫期出現的不少PPT項目、皮包項目等等沒有實力的項目將在變得更殘酷的市場里面遭受全盤清晰。

從這段時間互聯網行業的招聘數據就能側面反映出來。最近有媒體報道,愛鮮蜂正在裁員,原因可能和新一輪融資不順利相關。而最近發布的互聯網人才流動數據表明,互聯網行業招聘體量大幅下滑,智能硬件、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O2O等細分領域整體薪酬下降3.5%~10.2%,其中O2O領域首當其沖。從招聘量和待遇上就可以看出目前O2O市場正在回歸理性。

這正是一個好現象,大浪淘沙,能留下的才是真正的好項目,對於這些項目來說,越是艱難的市場環境,越有機會脫穎而出。

本文作者於斌,潮起創始人,微博@互聯網分析師於斌,微信公號:『互聯網分析師於斌ityubin』

並購 關門 倒閉 O2O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114

聯絡互動董事長:九成VR公司將成“先烈”

8月1日,聯絡互動(002280.SZ)董事長何誌濤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為了講好資本故事,很多公司都要跟VR/A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沾邊,殊不知,這些公司九成都會成為“先烈”。由於大多缺乏核心技術,只是做個頭盔,極易被市場淘汰。雖然目前VR產業還未真正起來,更多停留在概念階段,何誌濤對目前的VR產業並不樂觀。他認為,至少要到2017年或2018年才能迎來行業的大發展,目前VR產業最缺乏的不是技術。目前VR硬件、軟件都有了,要達到爆發必須具有一定存量的用戶,大約有2000萬以上的用戶,才能說這個產業真正爆發了,並且,這個產業也需要大量用戶的實際使用感受來推動行業不斷調整進步。

九成VR公司成“先烈”

聯絡互動目前是國內主流的智能硬件上和VR底層操作系統研發商,先後投資了智能設備和VR領域的多家公司。2015年上半年其以1500萬美元增資美國VR領軍企業Avegant,推出首款虛擬現實視網膜眼鏡Glyph與VR OS平臺,提供VR相關系統SDK與應用商店入口以及技術開放平臺。今年以7500萬美元入股南加州知名遊戲外設公司Razer(下稱“雷蛇”),兩家在全球最大的開源VR平臺OSVR中提供的源代碼超過55%。其他由英特爾、英偉達、Unreal、Unity 3D等公司提供。

根據德勤發布的2016年《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認為,虛擬現實(下稱“VR”)將成為2016年最為重要的產業趨勢,2016年將成為VR產業化元年。眾多機構預測,未來VR產業市場規模有望在10~15年內突破萬億大關,硬件設備、娛樂內容、跨界服務三大投資機會將不斷顯現。

面對全球各路資本競逐VR發展機遇,大量VR公司湧現。何誌濤認為,市場很瘋狂,大多缺乏核心技術。“如果太多的VR創業公司沒有核心技術或者缺乏核心技術壁壘就貿然涉足VR,未必是好事情,大多半年就要被淘汰,當然現在很多VR公司拿到了融資,就算一時半會他們不會倒閉,也會變成僵屍公司,慢慢熬到錢燒完了就會關閉。”何誌濤表示。

“VR產業90%的中小公司一定會變成先烈,不僅VR產業是這樣,任何一個行業都是這樣。現在很多VR公司幹的事情就是以小博大,它用100萬成立一個公司,然後去博一個大的市場。HTC近日宣布投資120億美金做VR,這種大公司投入這麽多,其他創業公司才投入這麽點資本如何競爭?98%的創業公司要變成先烈才合理。現實很殘酷,大部分公司會被淘汰掉。”何誌濤感嘆。

持何誌濤觀點的在業內並非一人,三七互娛高級副總裁楊軍也表示,VR熱潮初期,不排除有公司利用概念做市值管理,但是,無論如何,現在做VR,都是虧錢的,盲目狂熱布局的公司一定會在不斷燒錢的過程中回歸理性。

2000萬存量用戶是臨界點

雖然目前VR設備銷量正在提升,據咨詢公司GFK的報告,預計2016年僅國內VR設備市場規模都將提升至120萬臺左右。VR領域的人機交互技術商驚夢互動科技公司總裁李智向記者表示,在市場樂觀的前提下,VR頭戴設備全球銷量今年預計達500萬臺,市場份額將大部分屬於外國廠商,但憑這些銷量遠遠不夠覆蓋前期高額研發成本。“VR產業中無論是技術商還是內容商都在投資初始階段,在行業發展初期,盈利者寥寥無幾。但行業鏈的覆蓋面廣,在原有領域實現“VR+”將成為分享產業紅利的手段。如利用VR實現遠程旅遊、戶外訓練等。”

雖然何誌濤也認為VR是必然的趨勢,因為體驗更好,不過他認為:“看VR行業是否達到爆發,需要看存量用戶,VR的存量用戶要超過2000萬,就是買了它並且每天用的用戶是2000萬,達到這個標準基數,VR行業就會到達爆發的臨界點。我並不認為2016年全球會出現2000萬的存量VR用戶。目前產業面臨的狀況不是VR行業的進步,目前的狀況是需要海量用戶,要賣出去足夠多的設備,被這些用戶體驗,了解VR設備有哪里不好,然後回來再改。所以VR和概念沒有關系了,和制造也沒有關系了,和內容也沒有關系了,需要有足夠的用戶群體才會幫助這個產業快速成長。

事實上,VR行業目前連行業標準都沒有建立,這讓很多中小公司用劣質VR產品“渾水摸魚”。

何誌濤表示:“坦白說,不同的公司在VR市場上的期望是不同的。對於聯絡互動而言,我們希望努力培育這個市場,做好產品。但是有一些公司做VR的原因是它很熱,只有做VR才能融到錢,這個是很可怕的事情。行業標準一定是出來了一個體量相對較大的巨無霸才會最終形成,就像智能手機當中出現了蘋果、出現了谷歌,它就會形成標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079

一試就靈:廣東九成投資實現備案制 民間投資增速遠超全國

作為國家發改委批複的首個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的試點省份,廣東從2015年3月1日開始全面實行企業投資項目網上備案,截止到2016年7月底,全省共辦理備案項目1.32萬個,項目總投資3.21萬億元。

廣東省發改委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改革以來,備案項目數量占全部企業投資項目數量的比例從2011年的60%提高至目前的90%左右。

“備案效率的大幅提高,還促進了我省投資的增長。2016年1—6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60.53億元,增長13.5%,比全國投資增速高4.5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完成8591.07億元,增長19.6%,比全國增速高16.8個百分點”,該負責人說。

僅極少數重特大項目保留環評作為前置審批

2013年,廣東印發《廣東省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及4個配套文件、《廣東省企業投資項目管理分類改革目錄(暫行)》等,取消省管權限內企業投資項目核準,規定除需報國家核準的項目外,廣東省核準權限內的28類項目將進行分類改革,其中不涉及公共資源開發利用的項目一律取消核準,改為備案管理。

2015年,廣東省政府又發布了《廣東省企業投資項目實行清單管理的意見(試行)》以及企業投資項目準入負面清單、行政審批清單、政府監管清單三份清單。

這三張清單各有用途,準入負面清單就是按照“非禁止即可行”的原則,進一步放寬各類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以外項目區分不同情況實行承諾準入備案和告知性備案,負面清單內的核準準入類項目,實行核準制管理。行政審批清單,就是規範政府審批權責和標準,優化企業投資審批流程。政府監管清單,就是按照“各司其職、依法監管”的原則,加強企業投資活動事中事後監管。

企業只需登錄廣東省企業投資項目網上備案系統後,上傳相關證照並填報項目信息就可完成備案。最快的幾分鐘就能完成,一般數小時就能辦結,大大低於5個工作日的規定期限。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信息部部長鄭宇劼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投資項目審批時間長,主要是因為大量的前置審批和串聯審批,而廣東不僅僅是實行投資項目備案制,而且壓縮了很多前置審批事項,許多項目審批流程也由過去的“串聯”變為“並聯”。

據上述廣東省發改委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於負面清單內的核準準入類項目,廣東已經取消了18項屬於企業經營自主權範圍的前置手續,一律不再作為核準前置條件。“同時,除極少數重特大項目保留環評作為前置審批外,只保留規劃選址、用地預審兩項前置手續,其他手續與項目核準實行並聯審批,待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修改後即可付諸實施。”

走出簡政放權“一放就亂”的怪圈

2015年2月,時任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李春洪曾說,廣東的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將建立一種新的企業管理體制,避免走入以往簡政放權“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再放”的惡性循環怪圈。

而第三份清單就是專門針對這個問題做的制度安排,其核心內容是構建協同監管機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據悉,廣東制定了《廣東省創新投資管理方式建立協同監管機制工作方案》、《廣東省企業投資項目監督管理辦法》、《廣東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實施方案》等,明確監管主體、監管內容、監管方法、監管程序和處罰措施。

上述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省級企業投資項目在線審批平臺已經建設完成並開通運行,並實現了發改、經信、國土、環保、水利、交通、住建等14個省直部門和中山、惠州、佛山3個試點市的聯通,並與國家平臺聯通,實現數據對接。

此外,突出了信用監管的地位,企業一旦失信,將處處受限。廣東目前基本建成覆蓋全省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統,歸集了37個省級部門、14個地市共2.5億條信用數據,初步搭建了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重點人群數據庫。建立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歸集170萬“老賴”身份信息,限制失信被執行人擔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

“目前,省科技、民政、司法、國土、環保、交通、水利、稅務、質監、海關、安監、食藥監、人行等近20部門在管理事項中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工商、食藥監、稅務、環保等近10個部門將嚴重失信主體列入黑名單並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該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還補充道,廣東試點一年多來的經驗表明,在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清單管理改革過程中,必須同時註重相關改革的協同推進,比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及全省統一的網上辦事大廳等等。

推進投資項目建設全周期在線審批監管

不過,該負責人也坦言,廣東省企業投資項目清單管理雖然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在推進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比如,部分市縣投資項目審批事項的標準化仍未完成,同一審批事項在各地的審批權限劃分、審批流程、申報材料要求等差異仍然存在;部分市縣的投資項目審批監管平臺仍未建立,只有中山等試點市已實現投資項目網上全流程辦理。這使得投資項目網上全過程監管的推進受阻。

另外,法律法規和部門權責規定,決定了對投資項目的監管,是各司其責、依法監管,地方、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需要進一步加強;各地各部門對投資項目的管理,仍然偏重於項目審批上,事中事後監管沒有完全跟上,同時監管手段和方式也需改進和創新。

“為此,我們將進一步清理規範審批事項,保留和整合的審批事項,要按照行政審批標準化要求,編制辦事指南和業務手冊並向社會公布;除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涉及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事項外,均要精簡申報材料,縮短辦理時限,便利企業辦事”,該負責人說。

行政審批標準化方面,下一步廣東將統一事項名稱,明確辦理依據、受理範圍和標準、申請條件、申請材料、審批標準和流程、審批時限等內容,壓減自由裁量空間。同時,將涉及投資項目立項、報建、施工、竣工驗收等各環節的審批事項,納入平臺統一管理,通過投資項目統一編碼,關聯各環節審批事項和相關審批、監管(處罰)、建設實施進展等重要信息,實現投資項目建設全周期在線審批監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30

中國船舶:半年報凈利潤同比下降九成

中國船舶8月30日晚間披露半年報顯示,公司2016年1至6月實現營業收入117.97億元,同比下降17.1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08.55萬元,同比下降90.05%;基本每股收益0.012元。

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承接新船訂單18艘/566.04萬載重噸,載重噸數完成年計劃109.71%;承接柴油機76臺/199.81萬馬力,功率數完成年計劃36.07%;承接修船合同金額3.29億元,完成年計劃的28.62%;承接機電設備合同金額2.91億元。截至6月底,公司累計手持造船訂單122艘/2006.46萬載重噸,累計手持修船合同金額0.77億元;累計手持柴油機訂單265臺/689.41萬馬力;累計手持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10座。

生產方面,由於航運市場供需失衡矛盾依然突出,船東接船意願進一步減弱,船東要求更改船型、更改合同交船期、延期付款的情況時有發生。上半年,公司完工交付船舶19艘/250.54萬載重噸,噸位數完成年計劃25.45%;完成修船103艘/3.73億元,產值完成年計劃32.43%;柴油機完工116臺/269.18萬馬力,功率數完成年計劃的49.67%;實現機電設備產值5.62億元。

中國船舶表示,整體而言,當前國際船舶市場雙過剩局面仍然持續,船舶市場量價齊跌、海工市場急劇萎縮,船舶行業仍處深度低迷狀況,公司各項業務市場進入新一輪的調整期,面臨嚴峻挑戰。其中,交船難仍是當前公司面臨的主要困難,接單難將對公司生產穩定造成較大影響,公司資金壓力、盈利壓力依然較大。

同時公告稱,因船市低迷、產品價格下降以及人民幣貶值致美元遠期結匯合約平倉損失等因素影響,公司預計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將大幅下降甚至出現虧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65

中國哪個城市賣地最賺錢?北京最高凈利超九成

自2015年下半年至今,各地高價地塊此起彼伏,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也隨之水漲船高,今年一些二線城市的土地收入已經超過北京,但從歷史數據來看,北京土地經營的盈利狀況一直較好,其他城市估計自嘆不如。

此處所謂土地盈利,並非指土地出讓總價款,而是指土地出讓的純收益。

現行土地出讓收入一般稱為“毛收入”,包含征地拆遷補償支出、土地出讓前期開發支出、補助被征地農民支出等,這類支出為政府在征收、儲備、整理土地等環節先期墊付的成本。減去這些成本,才是地方政府的“土地利潤”。

北京一度“無本萬利”

自2003年的1799.1 億元到2014年的 8988億元,這12年間地方政府獲得的土地出讓純收益約為70433億元,平均每年5869億元。

而從2003年到2014年,這期間的地方政府土地出讓總收入約為23.55萬億元,總體來看,這12年間土地出讓純收益占到總收入的29.9%。

在京滬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中,從可以查到的近年來數據可以粗略發現,北京可能不是當年土地出讓總收入最高的城市,但應該一直是土地凈利占比最高的城市。

《中國國土資源年鑒》顯示,2005年北京土地出讓總收入99億元,土地出讓純收益竟然高達94.7億元,土地凈利占比高達95.65%。

2005年,上海土地出讓總收入389.7億元,純收益116.29.9億元,這兩項數據均高於同期的北京,但土地凈利占比這一項僅僅約30%,遠遠低於北京。

2006年,北京土地出讓總收入195.1億元,土地出讓純收益高達189.69億元,土地出讓凈利再度攀升至97.2%。

不過,到了2007年,北京土地出讓收入上升到375億元,土地出讓純收益為180.9億元,土地凈利占比已經下降到了48.24%。

同一年,上海土地出讓總收入380.4億元,純收益114億元,純收益占比約30%。而2007年廣州市土地出讓總收入為242.7億元,純收益僅4.9億元。深圳市土地出讓總收入為155.3億元,純收益23.3億元,占比約15%。

此後數年,北京的土地出讓凈收入占比基本上沒有再超過50%,不過也大多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2008年北京土地出讓總收入686.5億元,純收益312.9億元,純收益占比達45.6%。

2011年北京土地出讓總收入1055億元,純收益451億元,純收益占比約42.7%。

2012年北京土地出讓總收入671億元,純收益238億元,純收益占比約35.4%。

2013年北京土地出讓總收入1853億元,純收益841.48億元,占比約45.4%。

上述數據均來自《中國國土資源年鑒》,不過從2014年開始,北京沒有再公布土地出讓的純收益數據。

純收益降低或有隱情

近幾年征地拆遷成本不斷擡高,土地出讓中土地純收益的占比基本上呈現一個逐漸下降的趨勢,當然其中會有小幅波動。

《中國國土資源年鑒》顯示,2003年全國土地出讓總金額為5421.31億元,當年土地出讓純收益為1799.1億元,占土地出讓總金額的33.18%。

到了2004年,全國土地出讓總金額為6412億元,其中土地出讓純收益為2339.8元,占比為36.6%。

2010年可能是近期一個土地純收益占比較高的年份。當年全國土地出讓總金額為29110億元,而當年土地出讓純收益約為15714億元,占比超過了五成,達到53.98%。

此後的2014年,全國土地出讓總金額達到了42940億元,當年土地出讓純收益約為8988億元,占比已經下降到了20.9%。

當然,這是全國總體情況,各區域之間的差別也很大,一般而言,東部大城市因經濟發展較好,房地產市場比較活躍,土地出讓收入也相應要高於中西部地區。

當前,一些城市土地出讓的溢價看似不高,但其中卻另有奧妙。政府在土地出讓中設定的起始價等,一般會高於成本價,這個差價加上溢價部分,實際上政府獲得的純收益會更多。

目前,一宗經營性地塊的出讓過程會出現多個價格,包括評估價、底價、標底(起叫價、起始價)、競買價(成交價)等。政府在委托相關機構對地塊進行價格評估時,一般有市場比較法、收益還原法、剩余法、成本逼近法,但基本上都應涵蓋成本。在地價評估結束後,政府會根據土地估價結果、產業政策和土地市場情況等,綜合確定出讓底價。

如果在出讓過程中,最終競買價低於底價,則意味著該地塊流標或者流拍,不能成交。

地方政府設定的出讓底價一般會高於成本價,因為若將地塊底價設定為等於成本價,一旦參與競買企業購地欲望不積極,地塊以底價成交,這種情況下政府就會毫無收益。不過底價具體高出成本價多少很難統計,相關部門會根據當時的房地產市場形勢,以及具體地塊而定。

一位土地專家表示,一般地方政府設定的底價會比成本價高出25%左右,換言之,只要該地塊能夠最終出讓,即便是以底價成交,也相當於會有超過25%的純收益。

此前中央要求地方在土地出讓純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於農業、水利、保障房等建設。這包括不低於10%的比例安排用於廉租住房保障;不低於15%的比例用於農業土地開發,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以及10%用於教育資金等。

一旦地方土地出讓純收益降低,意味著地方可以減少用於上述項目的開支。而且,地方如通過某種“合規”方式來減少計提土地純收益,中央其實很難查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82

世衛稱全球九成人口吸著臟空氣 致數百萬人死亡

世界衛生組織(WHO)27日公布了有關空氣汙染的報告。報告指出,由細顆粒物“PM2.5”等導致的汙染正在全球蔓延,每年約有300萬人死於肺癌等相關疾病,空氣汙染“已成為人類健康所面臨的最大環境風險”。

據共同社27日報道,這份報告稱亞洲和中東中低收入國家的狀況尤為嚴峻。

WHO對衛星圖片和地面約3000處的觀測結果等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全球92%的人口居住在PM2.5超過WHO標準的地區。

WHO還算出了各國的平均汙染值。雖然沒有公布排名,但日本每立方米空氣中PM2.5的平均值為13微克,與歐洲各國持平。另一方面,空氣汙染問題嚴重的中國為54微克,印度為62微克。朝鮮則被推定為27微克。WHO的標準為10微克。

WHO指出,2012年估計約有300萬人死於室外汙染,若加上室內汙染導致的死亡人數,估計總人數約達650萬,且該趨勢仍在持續。

WHO負責人表示:“有必要在國家層面推進對策,例如使用更為清潔的交通燃料、抑制煤炭火力發電等。”

此前,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9日報道,世界銀行發布了一份報告,強調了全球空氣汙染造成的損失,呼籲人們緊急采取行動遏止汙染。

報告稱,室內外空氣汙染對全球經濟造成的損失高達2000多億美元的工作日產出。而每年全球因此損失超過5萬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98

中國是最大移民輸出國,包攬九成投資移民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下稱“OECD”)最近發布的《2016國際移民展望》報告,在金融危機後持續衰減的國際移民人數再次呈現出了明顯的增長態勢,目前已回歸到金融危機前的高水平。

該報告發現,2015年進入OECD國家的永久性移民人數總計達到480萬,同比增加10%,突破2007年的最高紀錄。2014年這一數字為430萬,同比2013年增加了4%。

2006年~2015年流入OECD國家的永久性移民

在2014年移民來源國的排名上,中國仍然是最大的移民來源國。該數據同時包含短暫停留的人口數。不過,中國移民在全球移民人數中的占比略有下降,最近全球移民人數的激增,更多還是受到難民潮的影響。

中國仍是最大移民來源國

2014年前五大移民來源國分別是中國、羅馬尼亞、波蘭、印度和菲律賓。該數據同時涵蓋短暫停留的人數。

2014年中國移民海外的人數達到55.5萬人,較2013年同比略增1.4%,繼續保持第一大來源國的地位。但事實上,2014年的中國移民人數在全球移民中的占比較2013年有所下降,占比為9.3%。

羅馬尼亞排名第二,貢獻了37.4萬的移民,同比增加了28%。在全球移民中的占比達6.3%,移民人數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流入德國和英國的人數出現了明顯增加。

波蘭的排名較前一年下降了1名,位居第三,共有30.2萬移民,同比增加了2.4%,占全球移民比例的5.1%。

印度仍然是第四大移民來源國,比較突出的是越來越多的印度人移民到了美國和新西蘭等國,占全球移民比例的4.4%。

菲律賓代替墨西哥成為了第五大移民來源國。墨西哥的移民份額創下了近幾十年來的最低值,僅排名第七位。與此同時,意大利的外流人口同比增加了23.2%,2014年的移民人數達15.5萬人,排名第六。

由於流入大量國家而帶來統計上的較大不確定性,敘利亞的移民情況並沒有出現在上述排名表上,但該國流出移民人數的激增情況顯然是極為嚴重的。另外,克羅地亞的移民人數也增加了69.8%,阿富汗移民增加了32.2%,伊拉克則增加了26.3%。

除此之外,越南和泰國的流出移民人數也增長明顯,分別增加了22%和41%,對應的日本和韓國為各自最熱衷的移民目的地。

移民愛去哪?德國創紀錄

在上述報告中,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意大利、西班牙、瑞士以及荷蘭成為了前十大移民流入目的地。2014年,美國接收的永久性移民共101.7萬人,德國為57.5萬人,英國則為31.2萬人。

雖然德國排在美國之後,成為第二大移民流入國,但考慮到德國人口規模比美國小,因此接收移民的水平絕不亞於美國。

事實上,德國已經史無前例地成為了全球移民地圖的中心。

根據德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接收的新移民比已經是峰值年的2014年整整多了50%。其中,43萬敘利亞人、15萬阿富汗人以及12萬伊拉克人出現在了德國難民預註冊系統的名單上。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難民識別率接近100%,阿富汗的這一比例為70%。也就是說,2015年有超過65萬來自這三個國家的人,已經或最終將以難民身份進入德國。

德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還統計了歐盟內部的移民人數在2015年也增加了4%。這一數據包含了暫時和永久的人口流動。如果用這個增速來計算,那麽將有45萬~50萬的新移民從歐盟的其他國家進入德國。這也意味著,2015年至少有100萬新移民進入德國(當然不一定都會在2015年完成所有流程),這個數字讓德國接收移民的水平不亞於美國。

難民申請數在歷史峰值上翻倍

根據上述OECD的報告,2015年,OECD國家共接收了165萬份難民申請,是此前的歷史峰值2014年和1992年的足足兩倍,達到二戰以來的最高值。

1980年~2015年OECD和歐盟接收的難民申請數

到目前為止,敘利亞是難民申請的最大來源國,2015年共遞交了37萬份申請。過去的5年里,OECD地區共有1.82萬份工作許可頒發給了敘利亞人,而有1.53萬敘利亞青年學生進入OECD國家學習。

除了德國,不少歐盟國家的2015年移民人數也出現了驟升。比如奧地利這一人數上升了12%,丹麥上升了16%,愛爾蘭上升了17%,盧森堡和荷蘭分別上升了8%和13%。初步的數據還顯示,以色列的移民人數也增加了7%,新西蘭為14%,日本和韓國則分別增加了10%和7%。

在經過了幾年的增長後,法國、瑞士以及英國在2015年接收來自第三世界的移民人數上基本穩定。OECD國家中,只有芬蘭和挪威的移民人數在2015年出現了下降。

上述OECD的報告還顯示,在接收來自全球的移民中,整個家庭移民的比例占33%,自由流動的比例為32%,工作移民的比例為14%,陪同家屬移民的比例為7%,因人權問題的移民占比達9%,其他原因則占5%。2013年~2014年,因人權問題而移民的人數比例從2012年~2013年的6%上升到了13%。

另外,2014年共有8個OECD國家接收的女性移民超過男性移民。接近200萬人獲得了OECD國家的國籍,平均占到這些國家外國總人口數的2.5%。

近四分之一留學生來自中國

根據上述報告,2013年共有近300萬國際留學生進入OECD國家,其中23%來自中國。

而最受留學生青睞的前三大目的地分別是美國(約80萬國際學生)、英國(約42萬國際學生)、澳大利亞(約26萬國際學生)。

2013年OECD國家接收的留學生來源國

在OECD國家接收的留學生來源國排行榜上,中國貢獻了64.3萬人,遠遠超過排名第二的印度。來自印度的留學生為16.3萬人,大約是中國的四分之一。其次是德國(11.5萬)、韓國(10.6萬)、法國(7.2萬)、阿拉伯(6.5萬)、越南(5.1萬)、美國(4.9萬)、意大利(4.6萬)、馬來西亞(4.4萬)。也就是說,來自亞洲的留學生人數占據半壁江山,占比為55%。

近90%投資移民來自中國

隨著中國富豪人數的快速增長,投資移民項目成為了不少有移民意向的中國人的首選。看到了來自中國的移民熱情,OECD的多國政府也紛紛更新了投資移民的政策,或者推出了針對富豪的閃電移民項目。

根據澳大利亞移民局的統計,投資移民澳大利亞的人數中,中國人貢獻了近90%。為了吸引更多投資移民,澳大利亞於2015年7月推出了1年就能搞定的優先移民項目(PIV),將原先重大投資移民項目(SIV)中的允許直接投資房地產和政府債券改成了資金須投入風投基金和新興企業,金額為1500萬澳元。

這一優先移民項目被視為瞄準中國的富豪。對投資移民者來說,該項目的投資門檻比此前的“至少500萬澳元”(約合人民幣2600萬)漲價了2倍,但卻可以將原先的投資期限從4年縮短成1年。

美國國務院簽證辦公室發布的2014會計年度簽證報告(Report of the Visa Office 2014)顯示,2014財年美國共發出10692張EB-5投資移民簽證,中國占了其中的9128張,比率達85%。

由於中國人申請美國EB-5項目的人數遠遠超過配額,排期現象極為嚴重。到2016年,全球總共有超過4萬人在排隊等待綠卡。按照每年1萬個名額的限制以及政府的審批速度,美國移民律師、德美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馬寧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從今天遞交申請,拿到美國綠卡至少要等待5年。

現行的與美國投資移民EB-5有關的法案一延再延,原本在今年9月30日到期的法案又延期到了12月9日。是否會改變投資門檻和條件,尚不得而知。

中國還是加拿大的第一大國際移民來源國。2015年3月,加拿大政府暫停投資移民項目(IIP),引起了加拿大移民向中國人關閉大門的恐慌。當時加拿大公民與移民部長亞歷山大(Chris Alexande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暫停是為了改革移民政策以及優化流程,到時候新政將會使簽證申請流程縮短在6個月內,並將風險投資的數額從原先的80萬加幣增加兩倍以上。

英國政府除了將投資移民項目的額度從100萬英鎊升至200萬英鎊之外,更是創造性地提出用競價的方式來拍賣投資移民簽證。荷蘭也於今年7月推行了投資移民新政,簡化了投資移民的流程。雖然投資移民門檻仍然保持在125萬歐元(近1000萬人民幣),但為了吸引更多移民,不再過多強調投資項目的“創新”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0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