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九成死亡率 非洲﹁黑死病﹂正全面擴散 台灣能躲過伊波拉病毒的侵犯?

2014-08-11  TWM
 
 

 

「香港出現疑似感染伊波拉病毒個案!」上週斗大的新聞標題,讓人不禁回想到十一年前的SARS風暴。這個死亡率高達九成的出血性病毒,有沒有可能攻進台灣?它對國際社會的影響如何?

撰文‧賴若函、任中龍

二○一四年二月,伊波拉病毒出血熱再爆疫情,這個被稱為「世紀黑死病」的病毒,從一九七六年第一次出現在人類歷史後,近四十年以來仍無藥可解,死亡率達九成,人人聞之色變。原本只侷限在非洲中部國家,目前已擴散到西非的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與奈及利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的最新數據,截至八月一日,通報案例增加至一六○三人、死亡數累計達八八七人。

WHO祕書長陳馮富珍警告,當地疫情正在失控,但若因應得當仍能遏止。美國疾病管制局於七月二十八日發出對疫區的旅遊警訊,等級等同於○三年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事件,三十日,距離台灣飛行時間不到一個小時的香港,就傳出有疑似個案入境,後來雖證實是虛驚一場,但也讓台灣民眾神經緊繃起來。畢竟,當年SARS事件,首例個案就是一位由港返台民眾感染,讓人不禁擔心:「這次台灣能不能躲過伊波拉病毒的侵犯?」

大規模傳染暫時不可能

雖然菲律賓與中國曾發現伊波拉不同的病毒型別,但疫情仍長期侷限於非洲,學者一致認為,病毒要擴散不太容易。台大醫學院院長張上淳表示,就算他國民眾前往非洲感染,也是單一個案,「大規模傳染暫時不可能。」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發言人、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李秉穎則指出,伊波拉病毒共有五型,其中又以薩伊型最強,致死率高達九成;這次疫情死亡率沒有這麼高,研判可能是感染其他毒性較弱的病毒,但從死亡人數不斷攀升來看,仍須留意疫情擴散。

美國疾管局已發出「第三級旅遊警示」,警告在疫區的美國民眾避免接觸病人的血液及體液,前往西非的旅客必須採取額外的防疫措施。同時,兩名在西非受感染的美國醫療照護人員運回國內治療,首度讓美國境內有伊波拉患者入境。

鄰近的香港也啟動機制,只要從西非這三國入境的旅客出現發燒症狀,將採取預防性隔離。和香港一樣曾出現疑似案例,且經檢驗未遭感染的英國,則決定目前最好的應對方式是提供西非疫區「額外資源」,主動協助西非防疫。

台灣已啟動三關防疫機制,衛福部部長邱文達在行政院院會表示,將加強國際疫情監測,若國內出現疑似病例將成立應變小組,甚至防疫中心;持續加強風險溝通,包含旅遊警示、醫師通函、防治手冊等;強化人員與物資整備,比照普通大型傳染病做好準備。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台灣經過SARS與禽流感事件後,對於疫情防治已經累積了一定經驗,加上各專責醫院所備有的負壓隔離病房,只要醫護人員能夠做好自我防護,在最快時間內將可疑個案隔離,即使進到台灣也不必過度恐慌。

伊波拉病毒的可怕,在於它的高死亡率,且至今來源不明。一九七六年,首度在非洲剛果(舊稱薩伊)揚布穀(Yambuku)村落造成嚴重死傷,最後確定感染源為一種新興病毒,於是就以當地河流命名為「伊波拉病毒」。

根據WHO官方資料,在過去近四十年中,伊波拉曾爆發四波疫情,地點都在中西非國家,至今已奪走二四七七人的性命。

「無利可圖」 人體試驗未完成能對抗伊波拉病毒的疫苗,為何遲遲無法出爐?原因和藥商「無利可圖」有關。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指出,在一二年的世界各國人均醫療支出中,位於本次疫區的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奈及利亞,分別只有三十二美元、六十五美元、九十六美元和九十四美元,和第一名的美國八八九五美元相比,差了千倍之多。

八月三日,英國公共衛生學會會長約翰.艾希頓在《獨立報》為文指出,就因非洲國家多半貧窮落後,買不起疫苗,導致藥商開發意願低落。其實加拿大、日本等國科學家,早先已研發出特定單株抗體,能夠一搏伊波拉,但人體試驗全都未完成。

WHO目前雖未對上述爆發疫情國家的經貿活動有所限制,雖然本次疫情的延燒規模,是有史以來最大,但一般認為,如果能將疫情控制在非洲內,對於世界的經濟影響,應該有限。

只不過,疫情所帶來的衝擊仍不容小覷,○三年,SARS重創國人的生命和經濟,短短十天,台股就蒸發一.一六兆元。本次伊波拉疫區中,獅子山以血鑽石出名、幾內亞為世界第六大腰果生產國、賴比瑞亞出口天然橡膠、木材和鐵礦砂,若無法遏止疫情,也可能牽動到國際供給,擴大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程度。

病毒肆虐

—伊波拉出血熱與SARS比較

疾病

伊波拉病毒出血熱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發現時間 1976年 2003年發現地點 剛果、蘇丹 越南傳染國家剛果、蘇丹、加彭、象牙海岸、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奈及利亞等 中國、香港、台灣、加拿大、新加坡、越南等傳染途徑接觸受感染果蝠,或中間宿主之野生動物;直接接觸被感染病人或其屍體之器官、血液、體液;間接接觸被感染者體液汙染的環境近距離飛沫傳染,包括吸入病人的飛沫或體液、接觸到病患分泌物或帶菌的體液症狀初期:發燒、頭痛等流感症狀幾小時後:咽喉炎、嘔吐、腹瀉、斑丘疹等症狀五到七天後:大出血、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初期:突然發燒、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後期:瀰漫性肺炎及呼吸衰竭

死亡率 90% 10%

資料來源:病病管制署、世界衛生組織 製表: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70

徳拉吉贏了?九成經濟學家認為歐央行將QE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19

圍繞歐洲央行是否會全面QE的討論一直是近期市場的主要焦點。據本月彭博調查顯示,55位經濟學家中超過90%的人認為歐洲央行將選擇全面購債,而一個月前僅有57%的經濟學家認為歐洲央行會采取QE行動。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歐洲央行將在明年第一季度采取行動。因油價下行所帶來的低通脹壓力正在迫使央行加大寬松力度。

NICB 銀行的經濟學家Duncan de Vries向彭博表示稱,“毫無疑問,歐洲央行必將擴大購債規模。在維護央行信譽和價格穩定的任務上,央行依然面臨巨大的壓力。”

最新公布的歐元區通脹數據僅有0.3%的增長,為5年來低位水平。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Peter Praet上周表示未來數月歐洲央行將進入全面負利率狀態,而徳拉吉則在最近一次歐洲央行新聞發布會上下調了2015年通脹預期。

歐洲央行上周四宣布,在第二輪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中通過四年期貸款向銀行提供了1298億歐元資金。這一結果也意味著歐洲央行距離全面QE又近了一步。

對於第二輪TLTRO,此前市場預期在1500-1700億歐元範圍內。雖然和第一輪近830億歐元的結果相比有所改善,但是兩輪結果相加依然和徳拉吉預期的4000億歐元相距甚遠。

Berenberg高級經濟學家 Christian Schulz對此直言,“歐洲央行不得不出臺額外的新措施,才能完成擴張資產表的任務。我們認為明年第一季度ECB將采取行動,包括購買企業債、國債、股票和其他資產。”

荷蘭銀行市場宏觀分析主管Nick Kounis則表示,“這個結果意味著我們距離QE更近了一步,如果不采取QE措施,歐洲央行無法完成擴張資產負債表的任務。”

目前徳拉吉最大阻力還是來自於央行內部德國籍委員的反對。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和歐洲央行執委會委員Lautenschlaeger反對購買主權債,理由是這將導致政府結構性改革的動力減少。

在接受Le Figaro和La Repubblica采訪時,魏德曼表示,“目前狀況下,全面QE的弊大於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702

日本九成清酒瓶 都靠這家苗栗小廠

2015-04-06  TCW
 
 

 

一家隱身苗栗竹南的工廠,竟然讓日本超過九成清酒瓶不能沒有它;他的產品比競爭對手至少耐用兩成,他的價格卻比其他人便宜約兩成,在這樣的優勢下攻城略地,在要求最高的日本市場稱王。

「上莊是台灣玻璃模具規模、品質第一的廠商,」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指出,不只日本,上莊還把模具賣到歐美國家,以自動化大量生產、數量以億計算的啤酒瓶來說,產線得在超過一千度的溫度下二十四小時且連續半年不間斷,玻璃模具難度和耐用度要求可見一斑。

「我們不大,但客戶規模都很大,」身高超過一百八十公分、滿臉油光的上莊公司總經理林裕森透露,日本山村(Yamamura)、泰國TGI與印尼Mulia等亞洲三大玻璃廠都是他客戶,「市面上看得到的(玻璃瓶)我都有做,」清酒瓶只是其中一個品項,最大宗應用是啤酒、可樂和可果美番茄醬……。

在亞洲,玻璃模具既有業者一般都超過六十年,日本更有歷史逾百年的老字號,還不到三十年的上莊如何後發先至?

熬過成本難關導入自動化生產,開拓外銷

「成功經驗來自創業的膽識!」十六歲就在玻璃模具廠當學徒的林裕森,二十三歲創業,沒想到遇上兩伊戰爭結束、台灣經濟起飛,苗栗上百家玻璃工廠客戶接單接不完,他才二十五歲,公司營收就破千萬元,看好景氣,他那一年又決定負債上千萬元建廠,「那時候也不知道什麼叫怕。」

隨著當時營收逾半的最大客戶、玻璃廠海口企業生意一路起飛,讓他創業十年現金就存了五千萬元,但這時,第一個難關來了。

二○○○年,他的第一個貴人、海口老闆林喜煌西進中國設廠後,要求他一起到中國設廠,或比照當地產品售價,從一支模具兩萬元降到一萬元。

考量四個孩子還小、經濟規模不足,不去中國設廠的他敢和最大客戶說不,代價卻是三千萬元營收腰斬,「不是我放掉他,(是)他放掉我,我一直拜託他不要放掉我,他說:『你去死好!』」林裕森說。

撐過競價難關不惜砍半價,搶台玻訂單

技術出身的他為跳脫成本競爭,於是想辦法導入自動化生存下來,並開拓外銷客戶,沒想到接下來,台玻總經理林伯實成了他的第二個貴人。

原來,當時新竹模具大廠卓嘉豐已稱霸台灣玻璃模具近三十年,過去沒有一家模具廠敢和它拚,儘管價格逐年調漲,大如台玻也必須埋單;為了搶下大客戶台玻,林裕森敢和規模比自己大五倍的對手展開價格割喉戰:雙方從對方報價七折、一路對半砍到五折……,第一年因此賠了五百萬元,這是第二個難關。

「因為沒有路了,一邊山一邊海,你沒有跟卓嘉豐拚,你永遠沒有機會。」林裕森沒想到翻身,只想到活命,如果不拚,不可能擠進新市場,林伯實竟認為他膽子很大,「我是小蝦米、它(卓嘉豐)是大鯨魚,」最後受惠台玻把八○%模具訂單轉給上莊,隔年年營收因此翻倍突破一億元。

突破技術難關用獨到材料、設備磨產品

在玻璃工廠的自動生產線,一千五百度的玻璃膏靜靜燃燒,落在瓶口和瓶胚的模具成型,不到二十秒就能不間斷生產出一個個玻璃瓶,其中玻璃模具要夠耐用,最源頭的高合金鑄造技術是決勝關鍵。

「業界你去看,差的沒有人買,大家都要買好的,」林裕森透露,上莊的玻璃模耐用度達一百二十天,至少比日本同業多二○%,配方、材質、熔煉技術都有學問,這是他要成功的第三個難關。

上莊製作玻璃模具用的灰口鑄鐵,共添加了十三種合金提高產品密度與耐用度。同樣的金屬材料,別人不講究出產地,林裕森卻為了避免雜質影響品質,敢選最好卻也最貴的進口材料,例如,碳指名瑞典生產、鎳則首選加拿大和澳洲……,只要純度最高,連價差三倍也願意花。

由於每種合金都有不同功能,熔煉時更講究每種合金的比率與溶解溫度。林裕森透露,舉例來說,光一種材料矽從一.八%到二.三%等微小調配比率變化,成品就不同,「鑄造技術很深奧,每一樣要加到恰到好處,」只要一個比率不對,成品品質好壞就有差異,他至少調了上百次才達到最好效果,每一次失敗,損失都是數十萬元起跳。

黃明和觀察,「獨到材質、品質know-how,正是它的生存之道。」

隨著客戶近年開發新商品更講究降成本,輕量化趨勢下,玻璃瓶重量不斷下降、玻璃瓶身越來越薄,林裕森也必須重新設計模具。為了達到日本客戶一條(○?○○一公分,約為一根頭髮直徑的十分之一)以下的精密度要求,他再大手筆投資一台要價近兩千萬元的最高階日本森精機設備,讓鍛造後的粗胚模具只要經過一次精密加工、二十六分鐘後就能切削完成。

敢投資設備,上莊至今生產線的機台總價值破四億元,等於是它三千萬資本額的十三倍。

走得過的都不叫困難,叫考驗。「如果當初沒這樣膽識和投資,可能我現在就淘汰掉,」檯面上敢和老大哥殺價競爭正面對決,檯面下又敢用最貴材料和最好設備默默耕耘技術,林裕森這才突破三大難關,讓上莊後發先至成了台灣玻璃模具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39

黑手教授 供貨全球九成水上機車

2015-04-13  TCW
 
 

 

這是一個台大教授創業當黑手,遭遇生意失敗後,才懂得當生意人,最終成為水中螺槳大王的故事。

他,是般若科技公司總經理林允進,東京大學船舶工學博士,曾經是台大造船及海洋工程學系(編按:已改名為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副教授。公司草創初期,林允進從教授變黑手,穿著短褲在工廠裡汗流浹背的忙進忙出,曾被教授們私下嘲笑:「三年公司一定倒!」

當年,訂單連年增但最大客戶竟找上仿造廠

結識林允進超過二十年,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執行長柯永澤觀察,當年沒有技術優勢、螺槳訂單,不會鑄造的林允進,跨入一個與其所學有差距的螺槳產業,靠的是「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衝勁。

如今,他身穿西裝站在台中般若科技公司的工廠中,監督著身穿銀色隔熱衣的工人,從高達攝氏一千六百度的煉爐裡,舀起烈焰液態狀的不鏽鋼液體,熟練的以三秒速度,就裝滿一個個米白色的螺槳模組,三百個工人們不停趕工。

因為這裡生產的螺槳,供貨全球九成以上水上摩托車、四成以上的小艇,一年生產超過五十萬顆的螺槳,放在地上可以從台灣頭擺到台灣尾。

林允進在一九八五年初期創業時,「黑手教授」的名聲,吸引許多客戶上門,首年就達營收損平。此時有貿易商找上他詢問是否能製造水上摩托車螺槳,當年只有一家美國廠商有製造技術,林允進心想若能研發技術成功,這將是個利潤極大的利基市場。

因此,他「撩落去(台語:指豁出去)」。國內沒有製造技術,林允進就去國外找,國內沒有機器設備,他就自己設計再請廠商做。花了一年即研發成功,剛好加拿大水上摩托車製造商龐巴迪(BRP)訂單上門,加上水上摩托車市場成長快速,般若科技公司收到的訂單、年營收連年成長,一九九五年的年營收最高至新台幣二億五千萬元。

但商場上沒有永遠的順風車。從教授轉當黑手的十年後,林允進碰到最大難關。

在營收達到最高峰之際,卻傳出台中豐原有仿造廠商的消息。林允進開車前往調查,當他看見工廠大門前堆了滿地的龐巴迪水上摩托車,就算是夏日時刻,眼前場景讓林允進身上直冒冷汗,因為當年龐巴迪訂單占般若科技公司六成。

當下,與客戶攤牌遭抽單營收攔腰砍,更首見虧損

林允進一氣之下提告仿造廠商,接著找來龐巴迪談判,林允進拿出研發螺槳時申請的專利證明攤牌,沒想到話才說到一半,客戶憤而離席,從此龐巴迪不再下單給般若科技公司。

此事件造成般若科技公司年營收下滑,最慘時只剩高峰期的一半,公司開始虧損。

這是林允進做生意以來,第一次面臨虧損,加上專利訴訟案,銀行不願貸款,他只好四處借錢週轉。轉眼三年間,累計債務超過億元,公司出現倒閉危機,讓他動過「想去出家」的念頭。

再起,放下身段攻小艇價格上妥協,敲開救命的門

林允進的妻子,般若科技公司董事長蔡秋琦生氣阻止:「這公司是你要開的!」推著林允進放下博士自尊,到美國一家一家的找客戶,她則廉價賠售公司一間廠房來償還債務。

龐巴迪事件,讓林允進失去大客戶,引發公司倒閉危機,此時他放下身段,「重新思考」做生意的方式。過去的他擁有技術,不願意在價格上妥協,站在客戶的對立面,只為了自己公司的利益著想,反而因小失大。

但危機帶來轉機。林允進過去研發螺槳技術時,早已能製造出小艇螺槳,只是沒有客戶上門。當時面臨公司倒閉時刻,林允進被逼得只好「背水一戰」,前往小艇的主要市場美國,尋找小艇螺槳的客戶。四十五天裡,林允進每天敲不同廠商的門,卻只有敲開一家本田(Honda)美國分公司的大門。

但這僅僅是一個小縫,本田日本總公司希望先看到螺槳評比測試後,才願意下單。擁有技術優勢的林允進,在螺槳評比測試上很快就獲得青睞。

知名船用減速器的螺槳供應商,瑞孚宏昌船舶推進系統公司總經理王武雄表示,般若科技製造的螺槳能讓「(船速)最高可以提升一○%,引擎須研發三年到五年,」他的技術在同業中至少領先兩年。

不過當年小艇螺槳競爭者全球有五間,要獲此筆大單,不只有技術要取勝,林允進為了確保拿到這張訂單,讓公司在危機時刻能夠站穩腳跟,他將價格砍到只剩競爭對手的六成。

林允進開始把價格當成武器,從對手手中奪下全球另外兩大水上摩托車製造商的螺槳訂單。

有了龐巴迪事件的經驗,林允進了解分擔風險的重要性,一方面開發出全球最多,大小、種類超過百種的螺槳模組;另一方面,努力降低公司成本,水上摩托車螺槳售價甚至只有美國對手的一半,最後當年抽單的龐巴迪也不得不回頭向他購買螺槳。

隨著般若科技公司的螺槳市占率節節攀升,二○一四年年營收突破新高超過十億元,每股盈餘將近四元。

從當年被台大前同事嘲笑創業三年一定倒,到現在「如果再回到台大,他們最喜歡問:『你一個月賺多少錢?』因為教授月薪現在最多十萬。」林允進從教授變黑手,因他懂得放下身段突破創業困境,才有如今台大教授們想像不到的身價與成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55

四券商持九成流通股 恩達集團巨震成“妖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117.html

四券商持九成流通股 恩達集團巨震成“妖股”

一財網 羅琦 2015-05-14 22:44:00

恩達集團2014年12月公司國際配售和公開配售的股份總共達6000萬股,意味著香港這四家券商持有流通股份約90.95%

正當全民熱炒港股之時,市場卻吹來陣陣妖風,香港創業板一只次新股恩達集團(01480.HK)由於在5月8日振幅達到280%,成為了全民熱議的一只“妖股”。

恩達集團的傳奇要從上周三天的股價說起,5月6日,恩達股價大漲61%,收報15.2港元;5月7日,恩達股價再漲94%,收報30.1港元;5月8日,該股股價早盤最高達到102港元,隨後狂跌不止,最終收報17.5港元。故事還沒說完,近幾日恩達在繼續下跌,5月14日收報7.6港元,幾日又累計跌56.6%。

由於漲跌幅之大有如坐“跳樓機”,恩達集團上周連續三天在港交所刊登公告,強調董事會不知悉導致價格波動的任何原因。但市場人士認為,在沒有任何消息的情況下,恩達集團的漲跌幅有點過於驚人,已經創下港股史上的記錄。

四券商持90%流通股

資料顯示,截至5月5日,香港有四家券商總共持有其已流通股份5457.2萬股,恩達集團2014年12月公司國際配售和公開配售的股份總共達6000萬股,意味著香港這四家券商持有流通股份約90.95%,股權相當集中。

香港投資人士溫天納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如果股權過度集中,一旦有人加以炒作,股價很容易就會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

港交所中央結算系統(CCASS)持股記錄顯示,四家券商分別為元大寶來證券、銀河國際證券、東方匯財證券及凱基證券,其中流動持倉中最重倉的就是元大寶來證券,這家券商是臺灣元大金融控股全資子公司,而該券商自從恩達上市以來,對恩達集團的倉位大約都保持在了2500萬股以上。

就在恩達集團的股價開始不斷下跌的同時,這四家券商也正在不斷減倉,最為誇張的是凱基證券,5月13日,凱基證券對恩達集團持股量僅為14.2萬股,一周內減倉686.8萬股;而元大寶來證券的持股量為2331.8萬股,一周內減倉428萬股。

但以散戶客為主的券商卻在不斷加倉,5月13日,中銀香港的持倉量增加至315.6萬股,匯豐銀行持倉量達174.99萬股,渣打銀行持倉量為100.58萬股,反映了不少散戶在近日看到恩達集團大幅下跌後,抱著賭一把的心態一頭紮進去。

“都升到過100港元,我想恩達集團也不至於再跌很多吧? 我就當賭大小賭一把,所以就買入了。”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投資者對《第一財經日報》稱。

引發監管討論

由於恩達集團股價大起大落,不少市場人士都呼籲香港證監會對公司背後的股價大幅變化進行調查。

香港證監會主席唐家成早前在出席活動時稱,不能評論個別股份,但證監會每天都會監察股價異動的個案,不過監管工作不能立竿見影,證監會會盡力保障投資者的權益,保證市場的素質。

香港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兼經濟民生聯盟副主席張華峰撰文稱,證監會可以以“有人故意進行市場操控活動,導致股票的價格或交投量出現不尋常波動”這把“尚方寶劍”去勒令某些股份停牌,但恩達集團只是每日發出一個“不尋常價格變動”通告,股價卻仍然能三日升10倍。

溫天納對記者稱,早在十幾年前,曾經有市場人士提出過強制性停牌制度,但當時有小股東強烈反對,擔心在公司被強制停牌後,來不及拋售相關股份,而機構投資者可能早已逃之夭夭,最終相關制度並沒有落實。

張華峰擔憂,在港股成交升至另一層次之後,同類事件必然再次出現,香港股票市場日後可能會出現更多類似事件,損害大眾投資者的利益,希望證監會可以盡快展現其決心。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50

调查|拼车市场熟了:九成用户对停补贴不愤怒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754


调查|拼车市场熟了:九成用户对停补贴不愤怒


张雨忻


和屡遭政策质疑的专车服务不同,同样作为新兴出行服务的“拼车”,因为公益性的天然基因,成为了行业和政府鼓励的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诸多竞争者快速进入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被称为“拼车三强”的嘀嗒拼车、天天用车和51用车相继拿到大额融资,而出行巨头滴滴快的则随即推出“滴滴顺风车”抢占市场。在资本的裹挟之下,这个市场被迅速催熟,甚至已经有创业公司开始死亡。


然而在这个被迅速催熟的市场中,用户对不同拼车产品的认知和接受情况如何?他们为什么要使用拼车服务?又对拼车服务有什么不满?车主的痛点在哪?


很多问题,都需要被更认真地调查和解答。


企鹅智酷发起关于拼车服务的在线调查,共有4578名网友参与。为提高数据的精准性和代表性,企鹅智酷已根据CNNIC公布的中国网民结构对样本进行了抽样匹配。以下便是这次调查的发现和结论:


1、拼车市场竞争激烈,尚未出现巨头




大部分用户不止使用过一款拼车产品,这其中嘀嗒拼车的用户使用率最高,达到37.1%。而与嘀嗒拼车一同被称为“拼车三强”的天天用车和51用车的使用率分别是13%和10.5%,分列第三和第四。


凭借滴滴在打车和专车市场中所积累的用户,上线半月左右的滴滴顺风车在拼车市场中的份额迅速攀升,已达到18.2%,位居第二。而就在滴滴顺风车推出前夕刚刚宣布停止服务的爱拼车的用户使用率仅为5.5%。


目前,尚未有哪家产品已处于绝对领先的市场地位,嘀嗒拼车虽然排名第一但也受到来自滴滴顺风车用户快速增长的压力。而且,不同拼车产品之间的同质化程度较高,可替代成本较低,加上超过20款拼车产品的存在,39.6%的用户也使用过来自主流拼车产品之外的拼车服务。


2、用户选择拼车是因为“便宜”和“方便”




出行服务市场是一个依靠资本和补贴快速培育起来的市场,其中的用户已经对“低价”和“补贴”习以为常。而拼车服 务的价格普遍低于打车和专车,53.1%的用户便是因为“低价”而选择了拼车服务。或是因为价格本身已经很低,用户对补贴的敏感度有所下降,仅15.5% 的用户是因为补贴而使用拼车。


目前,大部分拼车服务采用提前预约的方式约车,近半数用户认为这样约车很方便,并因此而选择使用拼车。此外,20.7%的用户看重拼车服务附加的社交价值。


3、安全隐患是拼车用户最大的顾虑


与打车和大部分专车服务不同,拼车服务的提供者均为私家车主。虽然政府承认拼车的合法性并鼓励拼车,但由于私家车主不好监管,仍有39.9%的用户对拼车服务的安全有所顾虑。目前,已有一些拼车服务提供商推出“拼车险”来应对这种情况。


23.2%的用户认为车主的响应速度不够快。相比打车和专车,提供拼车服务的车主数量目前仍有限,且“顺路搭车”的机制和搭车次数的限制使得车主和乘客的匹配效率也会相应降低。因此,嘀嗒拼车、滴滴顺风车等均取消了对搭车次数的限制。


4、拼车服务从“固定路线出行”向“即时出行”场景延伸




35%的用户选择在上下班通勤这样的固定路线出行时使用拼车服务,这也是拼车服务最基本和核心的使用场景。


与之相当的是,34.4%的用户在有即时性用车需求时也会选择拼车服务。随着拼车产品功能的不断演进,车主能够更加个性化的选择接单,对用户即时性用车需求的响应能力也在提升。这使得拼车服务的体验与打车和专车逐渐趋同。


5、半数用户对拼车人数无所谓


目前主流拼车产品提供的大多为一对一拼车服务,然而大部分用户对拼车人数并没有特别的偏好。53.4%的用户表示无所谓几人拼车,38.2%的用户更喜欢一对一拼车,喜欢一对多拼车的用户仅为8.4%。


6、若停止补贴,近九成用户不弃用




目前,大部分拼车产品都向用户提供补贴,而随着滴滴的加入,新一轮拼车补贴战开战在即。虽然补贴是迅速培育拼车 市场的一个好办法,但拼车用户对补贴的依赖性却并不高。半数用户表示补贴停止后完全不会影响自己使用拼车服务,37%的用户表示仍会使用拼车服务,但频次 降低,可见不会因为停止补贴而弃用拼车的用户达到了86.6%。或是因为拼车服务的价格已经是目前所有出行服务中最低的。


7、用户对拼车的满意度高于打车和专车




对于使用过拼车的用户来说,他们对打车服务的满意度最低,仅为15%,专车服务和拼车服务相当,其中拼车略高于专车,满意度达到45.2%。


虽然出行领域的创业者普遍认为拼车是一个在价格和服务质量上都相对偏低的用车服务,但使用过拼车服务的用户却并 不这么认为。从Uber人民优步在用户中的迅速渗透可以看出大量有出行需求的用户仍为价格敏感型,拼车服务的低价击中了用户的痛点。另外,由于对路线事先 有所规划,专车服务饱受诟病的“司机不认路”现象在拼车服务中出现的可能性较低,而专车所额外提供的标准化服务和增值服务(例如WiFi、矿泉水等)或许 并不是拼车用户的真正需求所在。


8、车主的痛点:分摊日常开销


66.4%的车主表示他们提供拼车服务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摊车辆的日常开销。虽然车主的需求与收入直接相关,但与出租车司机和大量专车司机将开车作为职业不同,仅有5.1%的车主将拼车作为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与不同用车服务之间的业务形态差异有直接关系。


另外,也有13.2%的车主将社交视为他们的主要诉求,而社交属性也是滴滴顺风车、嘀嗒拼车、天天用车等产品的创始人们在各个场合所反复强调的。


9、六成车主愿意长期提供拼车服务




64.5%的车主表示喜欢这个角色,希望长期做拼车服务的提供者。27.5%的车主将视收入情况来决定是否要继续提供拼车服务。可见拼车服务对车主产生的粘性比较高。


提供拼车服务确实能给车主带来一些收益回报,这或是车主愿意长期提供这项服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还有一种更为理想的状态是,用兴趣驱动取代利益驱动。用天天用车创始人翟光龙的观点来说,拼车带来的金钱回报只是一部分,共享经济带来的乐趣更为重要。


结语:拼车服务的公益性定位和商业化野望


与专车不同,拼车目前不仅无需面对监管带来的风险,反而受到鼓励,这也刺激了拼车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拼 车市场是否会出现巨头、巨头会是谁,尚无法定论。无论从企鹅智酷的调查数据还是公开资料来看,嘀嗒拼车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拼车产品,但滴滴顺风车涨势 强劲,是最大的“搅局者”。


无论是乘客还是车主,“省钱”都是他们选择拼车最重要的理由。用户和车主对拼车服务均表现出较强的黏性。目前这 一商业模式之所以能低价提供出行服务,是因为几乎所有的拼车产品都定位为“公益性搭车服务”,即产品运营方不从出行服务中获利。因此,拼车产品也在试图讲 一些与打车、专车等出行服务不一样的故事,其中社交是故事的焦点。


滴滴顺风车、嘀嗒拼车、天天用车等产品的创始人们在各个场合所反复强调自己的社交属性,希望车主和用户都不再将 自己仅视为一个出行工具,而是能够结交朋友、建立圈子的一个新方式。而面对拼车产品的社交野心,陌陌也表示自己未来会在拼车领域做积极探索。但目前从用户 和车主的反馈来看,大家虽不排斥社交,但社交的兴趣和需求也还没有培养起来。而拼车产品运营者们其实也没有想明白社交到底要怎么玩,基于拼车而产生的社交 形态会是怎样也并不清晰。


对于拼车来说,更实际的商业模式是以拼车产品作为基础平台和入口开展一系列与车和位置有关的衍生服务。


在车主端,拼车产品可以作为入口,与车后服务提供商合作,为车主对接车辆洗护、保险等车后服务。而平台还可以根据车主的行车公里数等数据指标向车主更精准的推送服务,或提供相应的优惠、补贴等。


在用户端,拼车产品可以基于用户地理位置数据提供相应的LBS服务,比如向用户推送他所在位置附近餐馆的优惠券、与附近商家合作进行营销推广活动等。百度在51用车和天天用车上相继出手投资相信也是希望结合自身地图产品有所作为。


当然,上述服务并非拼车产品的专属,包括打车、专车等在内出行产品都可以依照这个逻辑开展增值服务。与其它出行 服务已经相对成熟不同,拼车产品现阶段的重点依然集中在培育市场、扩大用户量和订单量上。虽然在增值服务上已经做过一些试水性质的尝试,但谈商业化还为时 尚早。(企鹅智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504

占智能手機九成利潤? 蘋果讓安卓陣營絕望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4/929792.html

7月13日,《華爾街日報》援引研究機構CanaccordGenuity的數據顯示,預計今年一季度,蘋果在全球八家領先的智能手機廠商的總體營業利潤占比將達92%,高於去年同期的65%。

◎每經記者 趙娜

7月13日,《華爾街日報》援引研究機構CanaccordGenuity的數據顯示,預計今年一季度,蘋果在全球八家領先的智能手機廠商的總體營業利潤占比將達92%,高於去年同期的65%。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該統計並未納入華為、小米、VIVO、OPPO這四家在中國最盈利的手機公司,難以客觀全面反映目前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的狀況。但考慮到國產品牌在高端市場仍無法對蘋果形成威脅,而三星等廠商的創新又不足,所以至少在未來一年里,蘋果手機的銷售將繼續向好。

業內稱統計不公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三星在上周公布了2015年第二季度的初步財報。報告顯示,該季度三星的運營利潤為6.9萬億韓元,較去年同期的7.2萬億韓元下降4%。這已是三星連續第七個季度出現運營利潤下滑。此前其推出的GalaxyS6及GalaxyS6Edge銷量未達預期。另一家廠商HTC,則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現了約2.61億美元的虧損。

另一家研究機構StrategyAnalytics的數據顯示,去年iPhone的全球平均銷售價格為624美元,遠高於Android智能手機的185美元。截至3月28日的財季里,蘋果的手機銷量同比增長43%,iPhone均價也在iPhone6、iPhone6Plus的助力下,同比增長了60美元。

《華爾街日報》撰文稱,按銷量計算,iPhone的市場份額不到20%,但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利潤份額卻驚人,兩指標對比反映出該公司維持手機高售價的能力。蘋果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對手多數采用Android系統,這一陣營的產品難以形成差異化,不少廠商只能靠壓價競爭,所以三星、HTC近年表現不佳。

不過,王艷輝對記者表示,CanaccordGenuity的上述統計並不公平,因統計範圍不夠全面,不能反應目前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的客觀情況。該統計里僅計算了三星、HTC和黑莓等幾家公司,對華為、小米、VIVO、OPPO這些真正盈利的企業則並未計算。未納入統計的這幾家不是上市公司,拿不到更具體的數據,但華為、小米、VIVO、OPPO恰恰是中國最盈利的手機公司。

蘋果順勢擴大產能

7月9日,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新一代iPhone的首批產量規模將比以往更大,蘋果已經要求供應商在12月31日之前,生產總計8500萬至9000萬部手機。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為提高iPhone6S產能,蘋果或將新增兩家中國臺灣代工廠。

蘋果手機維持高利潤率的原因是什麽,未來走勢如何?王艷輝表示,蘋果手機的利潤占有率上漲,是與三星等公司的利潤率下滑相對比得出的。整體來看,iPhone6s已經開始投入生產,新款蘋果手機的產量更大,同樣與三星的下滑走勢相關。此前市場對GalaxyS6Edge抱有一定的幻想,但實際上,雙曲面屏只在視覺上有了一些改觀,對於用戶體驗沒有太多提升,銷售未達預期。

他隨即指出,三星想要有大的突破會比較難。Android系統相對開放,創新需要多方合作。比如,iPhone6s若引入ForceTouch壓力觸控,就體現了蘋果采用封閉系統,其引進新技術的速度遠快於Android系統。“三星手機現在的創新性不足,在定價上又受到國產品牌手機的壓力,近一兩年內整體上還將是下坡趨勢。”此外,王艷輝稱,雖然國產品牌手機銷量在增長,但5000元以上的價位區間卻仍不能對蘋果形成威脅。這些原因導致在高端市場蘋果沒有對手,這種情況短期內沒有改觀可能。長遠一是看三星等品牌的重振速度,二是國產品牌手機未來的表現。

國產品牌中華為的崛起,除了銷量增長還表現在品牌影響力上。但華為品牌溢價能力還不夠強,和三星競爭仍要打價格戰。與其他國產品牌相比,其品牌溢價能力則更高。整體上,Android陣營的高端手機在定價上還是相對較低。

  • 每日經濟新聞
  • 祝裕
  • 每經記者 趙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89

活用鯰魚學 他讓統一中控獲利暴衝 專注品牌不打血戰 侯榮隆繳出成長九成佳績

2015-09-28  TWM

「海之言」、「小茗同學」、「冠軍榜」,這幾個台灣消費者陌生的飲料和泡麵品牌,卻是帶動統一中國控股獲利倍增的高毛利武器,其背後的操盤手,正是羅智先的中國市場第一戰將──侯榮隆。

今年上半年,統一中控繳出一張漂亮成績單,相對去年血流滿地、營收獲利俱慘的狀況,今年卻一百八十度大翻轉,獲利達六.八七億人民幣,較去年成長高達九三.二%,遠超過市場預期,且讓持股七成的統一企業獲利創歷史新高,幕後操盤手正是統一中控總經理侯榮隆。

關鍵在於新品「海之言」、「小茗同學」搶市成功,「海之言」上市一年半,賣逾四億瓶,中國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喝過。

「如果市場晴空萬里,統一坐在老二位置,永遠沒有贏的一天;但今天市場面臨風雨,挑戰者若能端出對消費者有價值的產品,機會就遠大於風險。」九月十八日下 午,侯榮隆趕赴陝西西安與台灣媒體晤談一個半小時,又急匆匆地趕赴甘肅蘭州,下屬形容他是個「行動力特別強的主管」;不僅如此,侯榮隆的思緒也十分清晰且 口才便給,無論任何尖銳提問,他總能沉著應答。

紀律、執行力 常掛在嘴邊儘管集團董事長羅智先在八月法說會上說出「下半年中國景氣將緊張到破表」,侯榮隆卻以「若沒有洗牌,贏的人永遠會贏,輸的人永遠會輸。」巧妙地四兩撥千斤,將大環境劣勢轉為挑戰者的優勢。

今年五十一歲的侯榮隆,是統一中控歷來最年輕的總經理,自二○一一年九月接任來,他坐在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要位置已屆四年,相較前幾任總經理皆 由台灣派任而來,侯榮隆自九三年進入統一集團後,經歷皆集中於中國市場,歷任廣州統一經理、珠海麒麟統一啤酒副總經理、北京統一飲品總經理及統一中國人資 總監和行銷企畫室總經理,與往常慣例不同,侯榮隆可說是羅智先直接在中國擢升的第一人。

統一中控發言人楊壽正說,侯榮隆常將「紀律」與「執行力」掛在嘴邊,「能坐上這位置,嚴格是基礎條件!」而侯榮隆自己更相信人定勝天的法則,雖然中國經濟 增速放緩,但中國消費者口袋裡的錢,卻也比二十年前多了二十倍,緊抓住中國經濟「由量到質」的轉變,侯榮隆說:「命是老天爺決定的,但運可由我們來改變! 這三年(一五至一七年)很關鍵,我們要放手去打,太保守只會讓機會稍縱即逝。」雖然外表溫文儒雅,但侯榮隆占領市場的雄心卻十分激進,在他上任的頭三年 裡,以「血戰」來形容統一和康師傅間的競爭也不為過,從行銷、廣告到包裝,處處針鋒相對;自從去年兩邊都取消方便麵搭贈火腿腸後,形勢有了轉變,統一顯然 決定「做自己」,注重利潤與品牌價值更勝於營業額。

侯榮隆坦言:「我已經很久沒有關注它(指康師傅)了,真的!哪一天媒體不再拿兩家公司做對比,就可以說統一中控轉型成功了吧!」產品力掛帥 五委員會合作有一門人資管理學「鯰魚效應」是這樣說的:據說活沙丁魚價格是冷凍沙丁魚的好幾倍,漁夫為了確保沙丁魚不在返航途中死亡,便放入一條鯰魚,沙 丁魚群深怕被外來者吃掉而產生危機意識,便會奮力逃竄而存活;做過人資主管的侯榮隆深諳這門學問,要讓中國三萬三千名員工努力衝刺,他必須不斷放入鯰魚。

首先,侯榮隆在總經理室下組織了創新、食安、人資、投資、戰略五個委員會,用意在加強團隊合作,楊壽正解釋:「以前每個部門單打獨鬥,自己關起門來搞,但 現在每個月都透過委員會做跨部門溝通。 」「通路為王的時代逐漸過去了,現在是產品力掛帥。」喊出新口號的同時,侯榮隆在去年第四季新增一個研究所,樹立「雙研發團隊PK制」,兩團隊各有辦公 室,提出的新品拿到創新委員會評選,並於年底計算績效指標。

「統一中控嚴格執行末位淘汰制,因為中國這個市場,不能安逸以對。」在侯榮隆的無框眼鏡後,射出了嚴厲的光。

為了快速推進變革,統一中控一改中央集權,在內部進行「授權簡政」(下放權力、簡化層級),讓第一線聽到炮火的人有權作決定,外部則是廣納消費者聲音,邀請大學生參與開發決策,並稱其為「泛九○後消費者評審團」。

侯榮隆認為,近一年來先後推出的飲料新品「海之言」、「小茗同學」能獲得巨大回響,除了命名策略不同於以往,更大的原因是「接地氣」,「過去製造商都很自 我,不願意蹲下來傾聽消費者聲音,去年第四季起強制讓消費者參與開發,新品的成功率變得更高。」行銷接地氣 有分享才成功以茶飲料「小茗同學」為例,從開發到上市過程,累計有兩百多名九○後的學生參與,行銷資源更大幅傾向數位媒體,光是冠名贊助綜藝節目《我去上 學了》就花費一億人民幣,還建立新的內部指標,侯榮隆說:「所有二.○新產品,如果不能吸引消費者拍照,放到微信分享,就不是成功的活動。」侯榮隆明確地 表示,二○二○年前,要讓統一中控躍身成為中國快速消費品最有價值的公司。明年羅智先將滿六十歲,已聲明不再兼任統一企業總經理,若統一中控的願景成真, 統一集團的接班梯隊裡,侯榮隆自將更受矚目。

侯榮隆操盤管理術

團隊聯合作戰

組織創新、食安、人資、投資、戰略5個委員會,將中央集權改為跨部門團隊溝通。

充分授權快速反應部隊

簡化組織層級,讓聽到炮火的第一線人員能即時反應。

危機生存學

善用「鯰魚效應」,讓團隊既競爭又合作。

更貼近消費者

每個新品開發過程,至少邀請兩百名以上大學生參與決策,傾聽消費者聲音。

Profile侯榮隆

出生:1964年

現職:統一中控總經理(2011年9月上任)

學歷:中國清華大學碩士

Profile統一中控

董事長:羅智先

兩大產品:飲料、方便麵

2015上半年營 收:120.05億人民幣

毛利率:37.8%

獲利:6.87億人民幣

撰文 / 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96

雙11九成訂單已發貨 大數據應用讓爆倉成為歷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3070.html

雙11九成訂單已發貨 大數據應用讓爆倉成為歷史

一財網 關健 2015-11-17 17:39:00

目前,今年雙11物流高峰已過,整個物流行業在未發生爆倉的情況下從容的應對了天量配送任務,整體時間節奏較往年大幅提升。今年快遞之所以這麽快,大數據功不可沒。

馬雲在今年雙11前說,和去年一樣,最擔心的還是物流。但據菜鳥網絡的最新數據,馬雲可以稍微放下心了。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1月17日下午剛從菜鳥網絡拿到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17日上午9點,雙11超過94%的物流訂單已經發貨,累計2.4億個包裹已完成簽收,各項指標均大幅度高於去年同期。

去年雙11訂單包裹數量是2.78億,配送前後花了10多天時間。今年在總銷售額GMV幾乎翻倍的情況下,包括包裹數量也達到了驚人的4.67億件,物流壓力更大。

目前,今年雙11物流高峰已過,整個物流行業在未發生爆倉的情況下從容的應對了天量配送任務,整體時間節奏較往年大幅提升。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的雙11物流堪稱奇跡,在總單量將近翻番的情況下,整體配送時間壓縮了一半,不能不說是大數據和社會化協同模式的功勞。

消費者層面能明顯感受到的是今年雙11物流速度的提升。最近7天內有2.4億個包裹被送到消費者手里,而去年用了16天。在這其中,超過1.7億個包裹被提前發貨,1億個包裹被提前送到消費者手里。

中通快遞運營副總裁倪根炎表示,雙11後第3天,中通就已完成雙11攬收達78%,同時,其簽收率也是同比大增。在行業協同作用下,攬收、中轉、簽收等各環節一直保持著有序的狀態。天天快遞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截至11月17日,雙11的訂單已經基本攬收完,目前所有網點運轉順暢,未發生爆倉。天天快遞將結束雙十一運營模式,進入常態化運營。

今年快遞之所以這麽快,大數據功不可沒。與前兩年的不同,今年的快遞不再停留於預警預測環節,而是全面進入到快遞生產環節。通過大數據的預測,可以給快遞企業進行產能擴容指導,而且可協調商家端將商品進行渠道下沈,提前把貨物布到消費者周邊。

另外通過電子面單、大數據分撥等相關產品,快遞在發貨、攬收、中轉等環節都有大幅提效。以發貨為例,去年雙11當天產生的包裹發貨完成2.5億訂單用了7天,而今年完成這個數字只用了1天半的時間。

隨著這波物流的洪峰過去,少量還未發貨的商品將會陸續發出,物流企業將集中精力進行末端網點的配送。每年的雙11已成為中國基礎設施的大考。中國快遞行業經過幾年的歷練,整體能力有了明顯提升。基於電商物流而生產的快遞網絡已經全面開始大數據化、信息化升級。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雙11當天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學無止境,每年雙11都會出現新東西,像2011年時,人們還在談論“超賣”,俗稱賣漏了,就是商家後臺系統無法在雙11零點那幾分鐘內處理海量線上訂單的訪問需求,某件商品已被一搶而空,但頁面上還在顯示買買買,這對商戶來說是一個災難。但隨著雲計算平臺對海量訂單的處理和支付能力升級,超賣現象已經成為歷史,不再被人談論了。

同理,在整個物流行業這場信息化升級的過程中,爆倉、延遲發貨等以往消費者體驗很差的局面也正在漸漸成為歷史。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48

三個盲點 毀了金磚四國基金 它最後交易日,資產比高峰時縮水近九成

2015-11-23  TCW

創造「金磚四國」一詞的高盛,旗下的「金磚四國基金」,日前因績效不佳而併入新興市場基金,究竟它的預測有何問題?

曾將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打包」,創造「金磚四國(BRIC)這個閃亮名詞的高盛,日前將旗下「金磚四國基金」,併入新興市場基金,宣告這個推出九年的產品走入歷史。「金磚四國」一詞曾掀起輿論熱潮,如今創造者卻放棄這檔基金,除了反映大環境變化,也和其經濟模型出現盲點有關。

二○○一年,高盛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率先提出「金磚四國」一詞,其概念是巴、俄、印、中四個人口大國,其成長潛力將超越已開發國家。

兩年後高盛在《與金磚四國一起築夢--邁向二○五○之路》的報告中,用數學模型推出兩個重要預測:一、中國將在二○四一年以前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二、全球前六大經濟體,到二○五○年後只有美、日仍在其中,其他四個都會被「金磚四國」取代。

高盛的「金磚四國基金」,就是在此概念下推出的。該基金最風光時刻出現在二〇一〇年以前,不過此後每下愈況,不但報酬率年年低於新興市場基金,資產價值也跟著縮水。在該基金被合併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十月二十三日),其資產和二〇一〇年高峰時(八億四千二百萬美元)相比,縮水將近九成。據高盛日前提交給美國證管會的文件,它合併「金磚四國基金」的理由是「資產價值在可見未來不會有明顯成長」 (見第七十五頁歷年報酬率比較圖)。

預測、現實差很大!中國減速、巴俄印經濟差

為何該基金會落到績效不佳要被合併的地步?第一個原因是高盛的預測和現實出現落差,二〇二年,高盛經濟學家威爾森(Dominic Wilson)發布報告稱,金磚四國的成長力道可能已經到頂,這其實已否定了它過去的推估。

這個落差在近年來更加明顯:在中國,經濟成長率低於七%已是現實,國際貨幣基金(IM F)今年十月公佈的最新報告,中國減速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比想像中更大」。巴西則陷入貪腐醜聞,今年八月數十萬民眾走上街頭,要總統羅賽芙(Dilma Rousseff)下台該國也陷入二十五年來最嚴重衰退,今年經濟成長率負成長三%。

俄羅斯則因烏克蘭問題遭歐美制裁,企業在國際間借貸管道幾被堵死,不得不轉向國內以高達近二〇%的利率融資,今年該國經濟成長率將負成長三.八%。

印度七%的經濟成長率雖與中國相當,但其經濟規模只有兩兆美元,不及中國五分之一,對全球貢獻有限:加上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上任後,改革幾無進展,亞洲開發銀行(ADB)今年九月因此下修印度本年度經濟成長率。

投資對象「太狹隘」!怎麼轉都難脫離中國影響

第二個原因,則是「金磚四國基金」投資對象的局限性。金磚雖然名為四國,真正主角只有一個——中國,因為巴、俄、印最大貿易夥伴,全都是中國。

所以金磚四國基金不管在這四國問怎麼轉,都很難脫離中國影響。當中國情況不如預期,該基金也很難倖免。

和其他新興市場基金相比,墨西哥投資不利,就轉進土耳其:東南亞情況不對,大可移師東歐。彭博新聞網引述一位管理二十三億美元新興市場基金的經理人霍華賽(XavierHovasse)的話稱,高盛的金磚四國基金,其投資對象「太過狹隘」,指的正是如此。

事實上,這也正是高盛要將金磚四國基金併入新興市場基金的原因。

模型方法也出問題!容易計算,卻難反映現實

因為投資對象放大到整個新興市場,在不同體質的國家間配置,就可降低中國成長減速帶來的衝擊。

除了上述兩項客觀因素不配合,金磚四國的模型方法也有問題。高盛的經濟模型是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數」(Cobb-Douglas function),推算各國每年的經濟規模。

高盛用這個函數,並不是因為它符合真實世界,而是因為它很容易在數學上求解:只要經過一個轉換,柯布——道格拉斯函數就能變成一個直線方程式,很容易就求出解答。

此外,高盛建立的函數模型,也只反映勞動力與資本的「量」,如果俄羅斯和中國的勞動力與資本數量相同,則丟進去後計算出來的結果也相同,但這並不符合現實。因為不同制度下,即使同一數量的生產要素,生產力也會不同,如同一位勞工,在國營企業為主的經濟體,和在以私營企業為主的經濟體,因為產權界定程度不同,兩者生產力也不可能相同。

高盛的函數模型既不能反映現實,又只計算生產要素「量」的變化,忽略影響生產力發揮的制度面因素,和現實出現落差就很難避免了。

高盛金磚四國基金吹熄燈號,對人們的最大意義或許是:分析經濟趨勢,只須知道大略方向,掌握「模糊的對」即可:但落實到投資操作,需要的卻是「精確的對」:必須掌握各種變因,以抓準買進與出脫的最佳時機。

其實,「金磚四國」在經濟趨勢上,以高盛設定的二〇五〇年來看,長期仍有「模糊的對」的價值,但這預期畢竟長達半世紀,變數極多,高盛若不能與時俱進的修正其精確條件,則該名詞走入歷史,恐怕也是必然的了。

金磚之父歐尼爾:若重來,我會只留下中國

創造「金磚四國」一詞的歐尼爾,後來也對這個名詞失去信心。他在二〇一三年受訪時稱,只有中國才能算是真正的金磚國家。「如果能重來,我會只留下C(中國)。」不過他也承認,這樣「金磚四國」就不可能成為輿論的熱門名詞了。

今年五十八歲的歐尼爾是英國人,成長於曼徹斯特附近的他,是英超足球豪門曼聯的超級球迷,曾擔任該球團的非執行董事。不過二〇〇五年葛拉澤家族(Gazcr)收購曼聯,將其私有化,並委託高盛發行五億英鎊債券,當時歐尼爾卻批評曼聯的槓桿程度太高,說「這種債券我不會買,」讓高盛高層大為不快。二〇一三年歐尼爾從高盛退休,今年五月他有了新工作:到英國財政部任商務大臣,負責城市開發與基礎建設。

歐尼爾是被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eOsborne)延攬入閣。奧斯本是英國檯面上最親中的政治人物,今年十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受到盛大歡迎,奧斯本居中牽線被認為居功厥偉。為奧斯本獻策拉近英、中關係的重要謀士,就是歐尼爾。

日前歐尼爾的老東家高盛「金磚四國基金」合併,彭博新聞網曾就此採訪歐尼爾,不過他拒絕評論。

(文 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