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小聰明不值得表揚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10.html

早前有幾宗新聞相當有趣, 都是一些市民利用「小聰明」來賺錢, 當中有「走法律罅」、亦有違法行為。

其中一宗是有關一位中女, 發現可以低價回收仍在保養期的 iphone, 收回來後再用電流故意把它弄壞, 再把壞掉的 iphone拿到蘋果的保養部, 保養部一般都不會修理, 只會直接換一部8、9成新的手機, 於是她把這部「新機」賣出獲利。可能收回來要 2000元, 弄壞它可說是零成本, 再賣出新機可能收回 4000元, 很快就有一倍利錢, 她用這個方法合共的總收入越 200萬, 現在被揭法後等打官司。

另一宗是一名好像是前八達通員工, 偷取了一些零件來製造八達通增值器, 之後自己用上數十張八達通卡不停「自我增值」, 前前後後合共增值了四十多萬元。最後好像在某些交易中被人發現增值與卡內數值不符才引起警方懷疑, 繼而揭發事件。相信這是一宗刑事案件。

除了這兩宗案件, 香港還有很多不同程度的「小聰明」賺錢個案, 由帶水貨過關, 到炒 iphone、ipad、LadyGaga票、中銀紀念鈔等, 很多香港人都可以全職做這類工作, 而且做得很專業, 很有組織。聽完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知道當中的做法、風險及利錢, 多數會令你驚嘆不已, 可能連你想也沒有想過的。

但我到現在也只用了「小聰明」這個字眼, 因為我覺得這些行為並不值得表揚, 他們的行為對推動社會繁榮是沒有太大幫助, 他們不是在創造價值, 而是在破壞其他人辛苦建立的系統, 掠奪其他人的價值。

八達通機的例子就不用說, 跟假鈔問題一樣, 破壞貨幣系統。而有關弄壞 iphone手機的例子, 不關你我的事, 她只是在衝擊 iphone的維修保養機制, 奪去蘋果公司的利錢。但想深一層, 蘋果公司可能會有進一步的行動, 它可能將損失轉嫁客人, 提高產品售價, 亦可能取消這種維修方法, 最後只是蘋果公司及客戶的損失。

外國也常聽到不少這類例子, 有電影 "Catch me if you can"中的真人真事主角的騙案, 不停扮演不同專業及發假支票到世界各地行騙。近日亦有一班黑客成功入侵美國及英國國防部, 什麼CIA、FBI 都被竊聽及公然被挑戰。

說到中國, 相信「人材」更多的是, 什麼手機型號都可以山寨, 還改良到更多元化, 還有假豉油、假紅酒等, 2000元買個明貴紅酒瓶回來, 注入普通紅酒, 再賣上萬元。這類行為所涉及的智慧及專業知識實在不少。

可惜, 這些行為都沒有對社會作出貢獻, 反而破壞了社會系統及制度, 全部都只是損人不利己的小人行為, 而非君子所為。如果將這類聰明才智應用到正途, 他們可能會成為一班好強的生意人或企業家。陸東在書中都經常說「米蘭站」的老闆, 買賣二手手袋都可以上市, 這就是把「小聰明」化為「大智慧」, 發現剩餘價值就用正途來把它釋放到社會, 自然造福人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93

靠小聰明難成大器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4.html
剛看畢富爸爸系列其中一本書 Before you quit your job,當中有一篇提到 」Job」 與 "Work" 的分別。如果作者不說,止凡也沒有著意兩個詞之間的分別。"Job" 是你要受薪而去做的,例如是你的工作,而 "Work" 則是沒有支薪而去做的工作。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問,怎會有人做 "Work" 呢?

富爸爸系列中有一個作者常寫的故事,就是作者的富爸爸在作者小時候曾經要求兒子們免費為他工作,即 "Work for free",作者的窮爸爸對此非常不滿,認為這行為比聘用童工更加可惡,因為富爸爸連薪水都不支付。然而,富爸爸則認為這是理所道然的事情,要成功就要做好你的 "Work",不是做好你份工,即 "Job"。

回應開首的問題,怎會有人做 "Work" 呢?是有的,一直都有,大家從少就做,例如 "Homework"。求學時代,要成功學習,我們都會免費地做功課,做練習,準備測驗及考試。如果有你參加過運動比賽,事前都會做很多鍛鍊及訓練,做很多準備工作,這些都是不支薪的,為的就是能贏出比賽。

可惜,當踏出社會做事,找到工作之後,人們對做 "Work" 開始淡忘,每每都要有即時報酬才去做。書中例子指不少美國人被公司派去培訓,同時又是支薪的時間(即受薪受贊助參與培訓),然而就算公司出錢給員工培訓,員工還是不會認真學習,培訓期間不時看著手錶等下課的大有人在,他們概念中是自己的時間被買走,被安排出席這個培訓,完全不是為未來做好準備工作的態度。

雖然書中例子並沒有指香港人,而是在批評美國今天的現象。但據我觀察,這類現象在發生在香港的情況比發生在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香港人「走精面」,凡事計算利弊,看看有否「著數」才決定去做,這樣其實略為短視,有欠遠見。

又說回巴菲特夥伴 Charlie Munger 的經典概念,每天都要比前一天進步一點。為何學生時代的我們能每天都在進步呢?因為當年我們都花時間精神去做 "Work"。但人大了,慢慢忘記了這個規律,就是要成功,應先付出、後收穫。今天每個人都要先談好收穫,才計算應否付出,這都是小聰明,可惜這樣的觀念只會離成功越來越遠。最大問題,部份人沒有付出過什麼也在談收穫,例如要政府如何照顧之類,這更是不勞而穫的思維,更危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81

【方法論】創業者該不該有小聰明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0/58061.html

很多年來,聯合利華引進了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結果發現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盒子裡沒裝入香皂。總不能把空盒子賣給顧客啊,他們只得請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後 設計一個方案來分揀空的香皂盒。博士後拉起了一個十幾人的科研攻關小組,綜合採用了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射線探測等技術,花了幾十萬,成功解決了問題。每當生產線上有空香皂盒通過,兩旁的探測器會檢測到,並且驅動一隻機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國南方有個鄉鎮企業也買了同樣的生產線,老闆發現這個問題後大為發火,找了個小工來說:「***給老子把這個搞定,不然你給老子爬走。」 小工很快想出了辦法:他花了90塊錢在生產線旁邊放了一台大功率電風扇猛吹,於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知識並不一定都是生產力。可是結論真是這樣嗎?i黑馬不認可,今天分享一篇來自豆瓣的文章,幫助大家理清認識上的誤區。

再來說個故事,在三傻這個電影中也有說到。

說是在太空中由於失重,無法使用圓珠筆或者自來水筆進行記錄,對此美國宇航局投入大量資金,開發了可以在失重條件下寫字的太空用自來水筆,而前蘇聯的宇航員則簡單地用鉛筆寫字解決了這個問題,令美國同行無比汗顏。

這篇文章曾經一度被各大媒體廣泛引用。

只是,事實果然如此麼?

先說第一個聯合利華的案例。

不能那麼簡單地看待聯合利華和南方小廠的不同解決方案。因為博士後不一定想不到大功率電風扇吹的這個點子,可是這個點子卻未必適合聯合利華的要求。有達人就 提出,幾十萬的方案雖然比90元的風扇成本高很多,但能保證檢測率100%,同時效率又很高,絲毫不影響生產線的正常流程,不會給生產線帶來損害。如果采 用電風扇吹的方法,雖然也很有效,但可能會產生更為嚴重的問題:請看其分析如下:

1、 在空盒子被吹掉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盒子的翻滾、相互碰撞等不可預料的情況,可能致使非空的盒子移位或者同樣被撞掉。這會給生產線上後續的步驟帶來一定的 干擾(比如影響後面的自動裝箱),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整個生產線停頓。而以聯合利華的出貨速度,一旦某個空盒子亂飛亂撞導致生產線停頓的事故,每秒鐘都可能 會引起成千上萬元的經濟損失,這是聯合利華所不能接受的。

2、檢測精度難以控制,無法保證100%的空盒子全部被檢出,並且裝了香皂的盒子也有可能被誤吹掉。漏檢和誤檢給聯合利華帶來的損失也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

3、被吹掉的盒子跌落在地上,需要專人人工去處理,而且有可能因為跌落的緣故,或者處理不當等原因造成香皂盒的破損。

4、聯合利華對香皂質量要求很高,有可能要求生產現場是無塵、無菌車間。因此採用電風扇吹的方式他們肯定無法接受。

綜合上面三條分析來看,採用自動化生產線,自動裝箱,生產批量很大,對生產工藝要求嚴格的聯合利華來說,花費幾十萬的解決方案才是他們所需要的。而對於南方鄉鎮企業來說,他們可能自身的情況是這樣的:

1、 出貨量小,生產線即使停頓一頓時間也不會給他們帶來很大損失;

2、人工成本低,他們可以僱傭很多小工在現場撿拾被吹掉的空肥皂盒,並且後續的裝箱可能是人工裝配,因此即使出現誤檢或者漏檢也沒關係;

3、他們的產品對生產環境要求不高,不需要是無菌無塵車間,因此90塊錢的電風扇是可以使用的;

4、他們的香皂盒子是用再生塑料做的,成本很低,即使出現了跌落破損,他們也能接受。但是由於他們的香皂售價低廉,量又不是很大,因此假如在生產線上增加幾十萬元投入,很難在銷售過程中靠上量而攤簿成本,所以企業主不可能接受這一方案。」

再說那個航天員用鉛筆的故事吧, 其實事實是這樣的:一開始美國宇航員和前蘇聯宇航員一樣都用鉛筆進行記錄,後來美國宇航局發現鉛筆寫字會產生石墨碎屑,飄在空中,可能會對航天飛機內部的 精密儀器設備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才不得不投入大量資金去研發新型的寫字筆。而且通過研發無重力條件下的自來水筆過程中開發出來的一些技術,後來被美國廣泛 應用到很多領域,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其實,一切都是要建立在具體情況的基礎上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就聯合利華的案子來說,博士們採用的這一高端解決方案是適合他們的生產線的,而對於鄉鎮企業來 說,小工採用的低成本解決方案也是最適合他們的。對於兩個企業來說,各自的解決方案對他們本身都是最佳的。從中我們學到的不應該是對某種方案的簡單否定, 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用靈活的解決方案,不能教條照搬別人的方案。從宇航員用鉛筆的案例中,我們要瞭解的是,任何方案都要拿到整體中去取捨,短視的、小聰明式的解決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負效應。

總得來說,我想強調的是

1、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

2、不要盲目的相信網傳流傳的神化故事,什麼不讀大學成首富啊什麼的

3、永遠要有自己的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4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