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主任楊偉民昨日講話稱,需要以產權、開發保護、使用和環保四方面制度建設生態文明,確立權責後應建立類似國資委的自然資源管理機構,還在研討如何建立。
分制度來看,楊偉民認為:
· 產權制度是最基礎的制度,自然資源的國資委將行使自然資源所有人意義上的管理。
· 開發保護制度的重點是形成主體功能區,即將全國國土按開發方式分成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最終形成主體功能為經濟的城市化區、主體功能為農業的農產品主產區和生態區。
· 主體功能區制度包括用途管制、預警機制、考核機制、責任追究、休耕制度、國家公園、補償機制。今後要由一個部門統一管制自然生態空間的用途,具體部門設計在研究。
· 使用制度的基礎是有償使用制度,包括價格、稅收和市場三大機制。資源稅今後要擴展到水資源。
· 環保制度是後果懲罰制度,今後還要加大懲處力度,相關部門要監管所有汙染物。
今年7月,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中國環境保護部(環保部)發布的《2013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內容,展示了有關環境汙染現狀的以下圖表:
· 在4778個中國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點之中,水質較差和極差的比例合計59.6%,水質優良的比例為10.4%。(如未說明,以下圖表均來自上述報告)
· 全國酸雨分布區域集中在長江沿線及中下遊以南,以及長三角、珠三角和四川東南部地區。酸雨區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10.6%。
· 在中國近岸海域,劣四類海水點位比例為18.6%,持平2012年,三四類海水點位比例由2012年的14.7%升至15.0%,一二類海水點位比例由69.4%降至66.4%。(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計劃設立一只規模達千億元的基金,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助力。
據彭博報道,這只基金規模料達163億美元(約1002億人民幣),主要為“新絲綢之路”中的基礎設施建設籌措資金,該基金將由政策性銀行例如國開行進行管理。
報道引述一位參與起草的政府官員稱,基金的資金將用於新建和擴建中國部分省份的鐵路、公路以及管道,以此推動陸路和水路的貿易往來。
該官員稱,很快就會有更多的政策出臺,鼓勵銀行為絲綢之路的基建提供融資,鼓勵中國企業參與投資和競標。
所謂的新絲綢之路計劃由“一帶一路”組成,即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這一設想由習近平主席在去年提出,並且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日前,有媒體報道稱,9月底上報國務院的“一帶一路”規劃有望近期獲批,再次引燃了市場的投資熱情。
中國當代國際關系研究所高級研究員Feng Yujun對彭博表示,以前中國的目光集中在怎樣吸引海外投資,現在事情不一樣了,中國越來越多的鼓勵資本走向國外。
興業證券在報告中稱,這項“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是中國資本輸出計劃的戰略載體。
一方面是中國有過剩產能和過剩外匯資產,另一方面是新興市場國家(EME)和欠發達國家(LDC)的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欠缺,發達國家由於自身陷入主權債務的泥潭無法拉動全球增長,於是,中國利用積累的外匯儲備作為拉動全球增長的資本金,同時通過資本輸出帶動消化過剩產能,成為了一個一石雙鳥的戰略。而近期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設立等為標誌,中國資本輸出戰略越發清晰,“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已經能夠看見端倪。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隨著烏克蘭局勢讓西方國家越來越孤立俄羅斯,俄羅斯總統普京當然不會就此屈服,他正通過各種方式來改變現在的情況,建立俄羅斯自己的國際銀行間交易系統就是一項重要的反制裁措施。
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的一項措施就是試圖切斷俄羅斯與SWIFT系統的聯系(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而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系統)是現有的全球銀行交易系統,這相當於切斷了俄羅斯與主要貨幣的結算渠道,西方國家試圖以這一措施迫使普京就範。
但這顯然錯看了普京。據《今日俄羅斯》報道,俄羅斯正準備於2015年5月之前建成自己的國際銀行間交易系統。俄央行表示SWIFT替代版本的籌備需要提速,以應對來自西方的可能挑戰。而如果這一反制裁行動成功,將進一步對美元的地位構成挑戰。
俄央行國家支付系統司副司長Ramilya Kanafina接受采訪時就表示:
“面對挑戰,俄羅斯央行將會創建自己的金融信息傳遞系統…時間緊迫,在未來幾個月內我們將完成一系列具體工作。整個系統將會在2015年5月完成。“
隨著俄羅斯與西方關系惡化,俄羅斯各銀行中停止使用SWIFT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不過到目前為止,SWIFT仍表示雖然有來自西方國家的壓力,但它並不打算加入相關制裁。SWIFT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
“SWIFT及其股東收到了切斷與一些國家和組織聯系的要求,主要是以色列和俄羅斯。SWIFT是基於比利時法律的中立的全球合作公司...SWIFT不會因政治壓力而單方面切斷與某組織的聯系。”
Ramilya Kanafina表示,新系統在安全方面設計符合各類市場的要求。SWIFT的核心是信息處理環節,她表示,預計新系統的這一功能2014年12月之前就能開始運行。
由俄羅斯各支付系統成員組成的國家支付理事會,今年9月提議建立俄版SWIFT,這一新系統將100%由俄央行所有。
華爾街見聞早前報道就指出,SWIFT每日傳遞約2100萬條金融信息,推動215個國家的1.05萬家金融機構和企業完成支付。俄羅斯的這一聯系一旦被切斷必將影響俄羅斯貿易和其他經濟活動。另外,去年斯諾等曾爆出美國國家安全局監控SWIFT系統的數據。這都刺激俄羅斯更快的推進替代系統的建設。而這一舉措將進一步加速中俄貿易的去美元化。
(實習記者 戴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面對西方經濟制裁的壓力和本國經濟衰退的威脅,俄羅斯著力進一步增進對華關系。在達成創紀錄的中俄天然氣供應協議後,俄羅斯又計劃最早明年動工興建聯通中俄兩國首都的高鐵。中國高鐵有望率先在俄落地。隨著中俄鐵路升級為高鐵,中國將邁出複興歐亞絲綢之路的重要一步。
據昨日彭博報道,俄羅斯鐵路公司(俄鐵)第一副總裁Alexander Misharin表示,該司籌建從莫斯科到北京的高速鐵路,投資額可能達到2.8萬億盧布(約合600億美元)。該鐵路總長度在7800-8000公里,俄羅斯境內成本2.5-2.8萬億盧布。運營該線路需要170輛貨運高鐵和400輛客運高鐵。俄鐵計劃上述高鐵項目最早明年開工,2019年完工。項目竣工後,中俄兩國首都的車程將由目前的五天左右縮短至30個小時。
俄羅斯鐵路橫亙在歐亞大陸間,是歐亞的運輸動脈。其總長超過8.52萬公里、橫跨11個時區的鐵路幹線及數百公里的工業企業支線。目前俄羅斯還未有一條鐵路線時速達到350公里。Misharin稱,從貫通歐亞的貨運到客運,中國的銀行和企業對上述莫斯科到北京的高鐵項目產生了多方面的興趣。他說:
“我們實質是要創建全新的交通運輸網,其規模和意義堪比修建蘇伊士運河。”
上月月中李克強總理訪俄期間,中俄簽署了“莫斯科-喀山”高鐵發展合作備忘錄,擬推進構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歐亞高速運輸走廊,優先實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鐵項目。當時外媒評論稱,中國高鐵邁向俄羅斯的實質性進展引人矚目。
Misharin估計,俄羅斯政府可能為“莫斯科-喀山”高鐵投入6700億盧布,“中國的投資者可能提供長線資金,不過這不是唯一的選擇。”
回顧近兩個月中俄的各項合作,兩國關系正在從傳統的能源大單到貨幣互換金融合作,再到高鐵、甚至寬體客機合作層層推進。
上月李克強訪問期間,中俄還簽署了有效期三年的1500億元人民幣/8150億盧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本月9日,中俄簽署17項雙邊合作協議,其中包括中俄第二輪天然氣供應框架協議、即300億立方米的西線天然氣供氣協議。
據上述天然氣供應協議,俄方將從西伯利亞西部每年向中國供應300億立方米天然氣,為期30年,每年供氣量略小於5月東線協議中的380億立方米。今年5月,中俄達成俄方史上規模最大的東線輸氣協議,合同總價值4000億美元。實現東西兩線供氣後,中國將超越德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買家。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洲股市對美國投資者來說,可能不是一個明顯的投資機會。美國經濟持續複蘇,而美國公司的利潤持續超越預期,且美元正在走強。
而歐元區的公司收益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麽糟糕,不少投資者認為,歐元區股市正被低估。現在正是投資歐洲大陸的好機會。
巴克萊分析師認為,如果歐洲央行進行全面的量化寬松政策,歐洲股市可能反彈“顯著”。華爾街見聞網站今日提到,歐洲央行副行長康斯坦西奧表示,歐洲央行明年一季度可能考慮購買主權債券。
巴克萊預測,歐洲市場(不包括英國)明年將增長最快,快於其他主要市場,總回報為18%。
他們預計美國市場明年總回報5%,新興市場總回報9%。蒙特利爾銀行私人銀行首席投資官Jack Ablin對量化寬松政策可以幫助歐元區增長感到樂觀。
他說,
量化寬松政策在美國很有效。如果歐洲央行采取行動,這將讓我們感到樂觀。
他預計,歐盟發達地區的股市估值比美國低25%。
然而美國投資者的大問題是美元。7月以來,歐元/美元已下跌9%,而絕大多數分析師預計這種趨勢將持續下去,因美聯儲明年將加息,而歐洲央行將進一步寬松貨幣政策。
今年上半年,美國和歐洲股市共同進入牛市。但在夏天,歐元區被通縮陰影籠罩。
標普500指數在過去一年上漲了15%,而MSCI EMU指數上漲了3%,按美元計價下降了4%。
一些美國投資者對沖匯率風險。德意誌銀行分析師Alan Ruskin表示,基金經理在購買歐洲股票時,對匯率進行了更多的對沖。
而富國銀行的國際股票基金經理Dale Winner表示,他對沖了部分匯率風險,並增持了部分歐洲股票。歐元下跌將對這些股票造成正面影響。(尤其是那些正在削減開支的公司股票,比如西門子公司。)
一些人認為,歐洲股票的漲幅將高於歐元的跌幅,這意味著歐洲股市值得投資。投資者認為,如果歐元下跌10%,那歐洲公司的每股利潤將上升10%。
T Rowe Price的股票主管Bill Stromberg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現在世界對歐洲非常悲觀,公司正在削減開支,而這些公司的利潤可能好於預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20 11:45 編輯 衛星產業系列研究報告:通信衛星產業化呼之欲出 作者: 陸洲 基本結論 衛星產業將成為繼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之後的第三大新經濟增長點。衛星就是數據,衛星產業的最大特點就是“供給創造需求”。目前,數以千計的行業和經濟領域依賴衛星系統提供的服務。同時,隨著衛星產業的下遊輻射和覆蓋越來越廣,航天技術與商業技術交叉融合,衛星產業本身也在發生變化。傳統意義上用制造、發射、運營、服務對產業鏈進行分割已不再適用,上下遊的合作與融合,必將造就新的商業模式。 越來越多的企業特別是互聯網企業在介入衛星產業,航天工業原有的資源、技術、渠道壟斷逐漸被打破。依然僅僅靠國家、靠政府的投入模式將難以為繼,市場化的趨勢要求企業必須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找到自己的搖錢樹。而這一切,必將拉開我國航天工業的產業化大幕。 經過40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在軌衛星數量已突破100顆,但仍遠低於美國(2000余顆)。同時,中國的衛星結構性缺失突出:科研型衛星比美國略多,但應用型衛星數量遠遠不夠,特別是在通信衛星、導航衛星和遙感監測衛星方面,分別只有美國的7.6%,50%和33%。差距就是潛力,我們希望從衛星產業化的視角,通過衛星應用的多個維度,展示衛星產業特別是衛星服務產業的無限前景。本篇報告首先分析我國通信衛星產業化的巨大空間。 2013 年全球衛星通信服務業全球收入為1171億美元,是目前衛星產業規模最大的領域。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進步,衛星移動通信將出現三大變化:從便攜式用戶終端向手持式用戶終端擴展;從單一的話音業務向多種業務特別是數據業務發展;從單獨組網到多網互聯發展。 我們認為,衛星通信產業將按照“成本降低→用戶增加→成本繼續降低→用戶快速增加→人均成本降低到普及水平→用戶數量大爆發”的路徑快速發展。當產品價格穩定在一個合理水平後,隨著用戶數量的增長,人均成本的降低,服務提供商的利潤會大幅提升。我們預計,隨著費用的不斷降低,用戶人數會逐步快速提升,而衛星移動通信將步入爆發期。 投資策略 作為國內衛星事業的領路人,中國衛星及其大股東航天五院必將在這輪衛星應用產業化大潮中獨占鰲頭。軍民融合,不僅僅是民參軍,更要看到軍轉民的無限潛力。大家會看到,萬億規模的衛星產業錢途無量。 相關投資標的 中國衛星、奧普光電、信威集團、歐比特。 -------------------------------------------------------------------------------- 寫在前面的話 從東方紅一號在1970年的成功發射,到“嫦娥”攜“玉兔”奔月,40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緊緊追趕到同世界先進水平並駕齊驅,中國航天已經成為高精尖行業里為數不多的中國招牌。 但是,打開手機,我們用到的定位依然是美國的GPS系統;打開電子地圖,衛星圖像依然來自美國的衛星數據;衛星電話依然是國外系統占據絕大份額。 在我國,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以互聯網思維為代表的新的產業形態加速形成,正在以新的規則推動技術、產業和資本的高效組合。另一方面,政府的投資方式也發生轉變,市場配置資源得到強化,政府在航天工業領域的角色和定位正在逐步轉變。這一大背景下,航天工業的市場化、產業化,開放式和融合式發展是大勢所趨。 作為國內衛星事業的領路人,中國衛星及其大股東航天五院必將在這輪產業化大潮中獨占鰲頭。軍民融合,不僅僅是民參軍,更要看到軍轉民的無限潛力。我們希望從衛星產業化的視角,通過衛星應用的多個維度,展示衛星產業特別是衛星服務產業的無限前景。大家會看到,萬億規模的衛星產業錢途無量。 -------------------------------------------------------------------------------- 衛星應用進入爆發期 如果我們將衛星按照下遊應用來劃分,可以看到結構性的缺失依然突出。科研型衛星相比美國略多,但應用型衛星數量遠遠不夠,特別是在通訊衛星、導航衛星和監測衛星方面,分別只有美國的7.6%,50%和33%。而預警衛星、電子監測、早期預警衛星等則還沒有突破。 ![]() 如果在按照下遊客戶進行分類,可以看到,我國商用衛星數量只有美國的4%,而政府用途的衛星數量卻是美國的1.5倍。我國在衛星產業商業化道路上遠遠落後,衛星產業依然是政府買單、政府使用,還是養在深閨。國內的衛星通信總產值,還不如國際衛星運營商前三強中的任何一個。如果說,衛星商用化的大幕漸漸拉開,那麽該市場所擁有的無限潛力和爆發能力不可小覷。 ![]() 目前,數以千計的行業和經濟領域依賴衛星系統提供的服務。我們認為,我們不必對我國的衛星產業的前景和市場容量擔憂,只要有技術的突破和工程的實現,就能掀起新的產業浪潮。衛星產業將成為繼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之後的第三大新經濟增長點。 -------------------------------------------------------------------------------- 太空互聯網—移動互聯新時代 正如SpaceX和特斯拉汽車的創始人馬斯克所說,長遠來看,衛星互聯網有可能成為遠距離互聯網數據傳輸和向偏遠地區普及互聯網的主要方式。發展衛星互聯網是為了向用戶提供更加廉價、高速的互聯網服務。 Google、Facebook以及大名鼎鼎的馬斯克都已開始涉足這個領域。從全球範圍來看,2012年,發達國家僅有0.2%的人通過衛星連接網絡。隨著對互聯網帶寬需求幾何級倍數的遞增,未來更順暢便宜的互聯網連接使用需求或許也只有從“高空”能得到解決。 ![]() 北美咨詢機構NSR預測,全球衛星互聯網的總供應容量將從2011年200Gbit/s增長到2021年的1.6Tbit/s,這尚不包括O3b衛星星座的容量。到2021年,全球HTS的總需求容量達750Gbit/s。NSR指出,2011年,全球寬帶衛星通信用戶總數為350萬。到2015年,寬帶接入用戶將超過其它部分的總和。到2021年,全球寬帶衛星通信用戶將新增460萬。其中,寬帶接入部分用戶將新增380萬,總數將達到810萬,年複合增長8.8%。 -------------------------------------------------------------------------------- 衛星移動通信——新技術新需求 數據衛星星座系統是以安裝在地面的傳感器獲得的信息為數據來源,利用微小衛星星座實現廣地域的實時、快速監測和預警,提供機器至機器(M2M)數據服務,滿足政府、行業以及個人的遠程監控需求,並可以對突發危險部位的快速預報,從而減少災害的生命財產的損失。 數據衛星星座系統集采集、傳輸、傳感器為一體,為政府、行業以及個人提供災害預警、災情評估、實時信息查詢以及指揮決策咨詢;此外,數據衛星星座系統可以實現低成本、小型化終端、大地域實時信息感知,應用於高精度對地觀測量的監控、位置監控等方面。數據衛星星座系統以其獨特的優勢及廣闊的發展前景,在國家新興戰略產業中將扮演無法替代的重要角色。 ![]() 目前,全球的衛星星座系統主要有ORBCOMM系統、Argos系統和Aprize系統。其中,使用最為廣闊的衛星星座系統的是美國的ORBCOMM系統。NSR預計M2M服務,2020年全球總收入達到20.5億美元,比2013年翻一番。 -------------------------------------------------------------------------------- 全球通訊行業逐步爆發 2013 年全球衛星通信服務業收入增長5%,全球收入為1171億美元。衛星服務業仍是目前衛星產業規模最大的領域,大眾消費通信服務收入在整個衛星服務業收入中占據的比例最大,共收入981億美元,其它如衛星固定通訊服務為164億美元,衛星移動通信服務為26億美元。大眾消費通信服務收入在整個衛星服務業收入中占據的比例最大,它包括衛星電視直播、衛星音頻廣播和衛星寬帶業務收入。2013年分別收入926億美元,38億美元和17億美元。 ![]() 作為衛星通信服務商而言,在可用帶寬內,增加新客戶而增加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這就意味著,用戶越多,單個用戶所需承擔的成本就越低,服務商就有更大的空間下調服務價格。 對於衛星通信而言,其對比陸地基站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全球無死角覆蓋的通信業務和高速互聯網接入業務是通信行業最終解決方案,但是推廣的問題主要是前期投入大,每年需要攤銷的成本依然較高,導致了向用戶收取的費用較貴。正因為這樣,民用市場的開拓遠遠沒有軍用市場的開拓順利,銥星系統初期在民用領域慘敗卻獲得了軍方的大力支持就是最好的例證。 因此,我們認為,衛星通信產業的發展滿足成本降低→用戶增加→成本繼續降低→用戶快速增加→人均成本降低到普及水平→用戶數量大爆發的路徑。 從銥星公司和Global Star公司披露的數據來看,公司的用戶人均費用逐年走低。Global Star公司的人均費用從2006年至今,下降了60%以上。目前,每年已經下降到100美元左右,已經具備了和陸基光纖網絡競爭的費用。 ![]() 我們預計,隨著費用的不斷降低,用戶人數會逐步快速提升,而衛星移動通信將步入爆發期。 (作者: 陸洲國金軍工) |
北京時間7月6日零點,英國保守黨領導人和繼任首相首輪角逐結果出爐。留歐派內政大臣特瑞莎·梅(Theresa May),以162票(總票數為329)遙遙領先於第二位僅得66票的安吉·蘭德森(Andrea Leadsom),輕松贏得勝利——看來,英國歷史上第二位鐵娘子呼之欲出。
以強硬移民政策聞名
對於大多數中國留學生來說,特瑞莎·梅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她在2010年成為內政大臣後,對於英國國內怨聲載道的移民問題動的“第一刀”,就是給進入英國的歐盟外移民數量設置上限,接著很快就“砍”在了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的歐盟外留學生的頭上。她到任兩年後,取消了工黨執政時期推出的為期兩年的海外留學生畢業留英尋找工作的(PSW)簽證。致使很多留學生在英國留學後,很難找到工作機會,不得不離開英國回國。2014年11月,梅大臣更是擡高英國投資移民的資金門檻,將投資額從100萬英鎊上調為了200萬英鎊。
已近花甲之年的特瑞莎·梅畢業於牛津大學,地理專業出身,已婚無子女,自曝患有1型糖尿病。從外表來看,她就是一個性格非常強硬的女子。目前,她是英國歷史上任期最長的內政部長。在1997年首次成功當選地方議員之前,特瑞莎曾在英國央行工作過,並被提拔為歐洲事務結算服務部門的負責人。1999年,她曾擔任影子教育大臣。
在宣布競選保守黨黨魁和首相的記者會上,她自稱是一個埋頭工作的人。她說:“我是一個牧師的女兒,我不常常出沒於電視演播室,我不在午餐的時候八卦別人的私生活,我也不去議會酒吧喝一杯,我就是做擺在我面前的工作。”
今年不會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
“決定退歐了就得退。必須不再留在歐盟,不企圖重新加入,也不會有第二次公投。英國人民選擇撤離歐盟,政府有責任去執行。”
一直被認為是退歐派的特瑞莎,在決定公投日期的最後一刻站在了卡梅倫的留歐陣營。有輿論認為她完全是出於政治目的才改變了,自己在歐盟問題上的立場。
關於何時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進入申請退歐程序,她明確提出不會在今年。“必須等到英國對歐談判的策略清晰制定和經得各方同意之後,才會啟動第50條。這就意味著今年年底之前不可能。” 她還明確表示,在2020年前,不會提前進行大選,政府“秋季聲明”會照例正常發布,也不會有緊急預算案出臺。在貿易關系方面,她強調:“在可以想見的未來,英國與歐盟以及其他國家市場的貿易關系不會改變。”
至於保守黨的未來,在特瑞莎的眼里,這比團結一致從整個國家的利益出發去治理還要重要。“我們需要對英國的未來有一個廣闊、嶄新而積極的展望。這個國家不是僅僅為少數人,而是要為我們每一個人。”
英國媒體和眾多支持特瑞莎的議員和民眾都認為,就目前保守黨內的情況來看,也只有她才有足夠的凝聚力,把因為歐盟問題和黨內權力之爭而嚴重分裂的保守黨重新振作和聯合起來。
這位移民政策強硬的內政部長雖然強調英國對歐談判的首要任務是保證英國的商業機構能夠繼續以目前“單一市場”的規則與歐盟進行營商和貿易,但對於很多現已居住在英國的歐盟國家居民,關於是否可以在英國享受目前所有的工作和居住自由的擔憂,她並沒有像她的競爭對手那樣做出承諾,反而明確表示,會包含在對歐談判的細節中。而歐盟方面已經一再表示,沒有移民自由流動,“單一市場”待遇提也不用提。她還提醒,在英國真正完成退歐程序之前,英國可能會迎來新一波的移民潮。
一個酷愛奇異鞋、非常難對付的女人
英國輿論認為,在一大群的伊頓公子哥中間,特瑞莎梅代表了另外一種政治人物:在很多問題上比起那些興奮過度的私校學霸, 她有著特別的冷靜和沈著。她是一個非常堅持原則的人,她的固執己見贏得了不少同僚的認同。 與撒切爾一起共過事、卡梅倫聯合政府時期的大法官兼司法部長肯·卡拉克(Ken Clarke)在電視節目上還評論說:“她是非常難對付的女人,她的從政履歷所涉及的領域比較狹窄,在內政大臣這個崗位上任職過久,而且她毫無外交經驗。”
真不知這位不善修飾不懂著裝,但對各種奇異鞋履有特別偏好的強勢女人,在此刻英國即將重啟歷史篇章的重要關頭,是否能夠有足夠的魄力和耐力挑起大梁,帶領英國走出迷困?